Transcript
Page 1: 记者探访成都历史建筑:砖木结构居多,火灾是主要隐患 40处建筑 … · 责编 徐剑 美编 张庆 校对 田仲蓉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屋主拆了冯家大院六扇门

责编 徐剑 美编 张庆 校对 田仲蓉 商报官方微信 cdsb86612222 商报官方微博 新浪微博:@成都商报 腾讯微博:@成都商报 商报报料热线 028-86612222 商报电子版 www.cdsb.com

要闻 05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记者探访成都历史建筑:砖木结构居多,火灾是主要隐患

40处建筑列入保护名录一处已遗憾毁于火灾

日前,李女士将列入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的自家老宅门板拆除一事备受关注,这不禁让人联想到成都的其他历史建筑保护现状。

自2013年至今,成都已先后公布了5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共有40处历史建筑入列。如今,这些历史建筑的保护情况如何?又面临着哪些保护难题?昨日,成都商报记者探访发现,入列的40处历史建筑中,一处已于去年7月毁于火灾。负责历史建筑保护的青羊区房管局相关人士表示,很多历史建筑都是砖木结构,火灾依然是保护中面临的主要隐患。

点位 1 :守经街6号民居一场“意外”百年建筑烧成废墟

根据2014年出台的《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历史建筑一旦进入保护名录,就可以“开小灶”获得特别保护。尽管如此,一些安全隐患仍就威胁着这些历史建筑。

对八宝街一带较为熟悉的成都人,都知道在一条名叫守经街的巷道尽头,有一座砖木结构的百年老建筑“红楼”。去年6月初,“红楼”以

“守经街6号民居”的名称正式入列成都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但不幸的是,刚刚入列不足两个月,

“红楼”就毁于一场大火之中。谈起“红楼”,负责历史建筑保

护的青羊区房管局相关人士感到十分惋惜,但现实情况让他很无奈,“两层楼住了很多人,走廊也改成了房间,大部分是外来人员租住,电线乱拉,过量用电。我每次去都提醒住户注意防火,但最终还是毁于火灾”。

点位 2:谢无量旧居去年改了电 今年改造下水

四圣祠西街44号,是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谢无量的旧居。这个在成都主城区难得一见的近代川西民居院落建于民国时期,现为市二医院职工宿舍。

医院总务科李科长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每年都会投入资金对这个院落进行维护,比如住户反映漏雨,就会去维修翻瓦。在他看来,这个院落只具备居住功能,而为了改善住户的居住条件,医院去年重新按标准改造了电路,穿管走线,杜绝安全隐患。今年,改造下水的方案也已立项。而最重要的还是防火,“毕竟是木质结构建筑”,李科长说,住户有给电瓶车充电的、有用电炉的,这些都是不允许的,特别是明火,“我们每天都有人去巡视”。

点位 3:崇德里民居古老门楣里 改造出小资的茶舍

崇德里是成都市历史建筑,始建于1925年,曾是著名作家、翻译家李劼人开办的嘉乐纸厂驻成都办事处所在地和抗战时期成立的

“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

所在地,现存1号、3号和5号楼为当年建筑遗存,近代川西民居风格。

古老的门楣下,大门紧锁,热情漂亮的服务员从侧边一道门把记者领进去。茶舍和餐厅是相通的,屋内辉煌的灯火,照映着斑驳的老墙和原有的房柱屋梁。设计师王亥是从香港回来的老成都,他想还原的就是这些建筑在他小时候的样子。

“优点很多,但在旧房改造中,最大的毛病就是没有现代生活方式的功能,在这个功能植入的时候还可以做得更好”,他遗憾地说。

昨日,青羊区房管局表示,冯家大院的业主李女士私拆门窗的行为已违反《成都市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相关部门已向上级报告,将依法对破坏者开出罚单。因李女士始终未曾露面,区房管局将执法调查通知书张贴在大门上,要求李女士25日9时30分到区房管局接受调查。

昨日下午,区国投公司两名技术人员检查被强拆门窗发现,1扇门板的雕花断裂,木隼脱落。“太可惜了,如保护得好,再用100年也不成问题。”技术人员说。成都商报记者韩利 严丹 钟茜妮 摄影记者 王勤

新闻进展业主被下达调查通知书

四圣祠西街44号,是近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谢无量的旧居

87岁的龙泉驿区大面街道居民范忠贵是一位退休军医。9年前,退休养老的他,面对小区居民的看病请求从不推脱,遇到腿脚不方便的居民,他还要主动到居民家中为他们看病。后来,他在社区办起一个简易的义诊服务点,将每月的10、20、30日上午设为固定的义诊日,累计为数千名有需要的居民免费看病。这个被居民称为“范爷爷”的老人家,用行动向市民践行成都榜样。

又是一个义诊日,正在等待看病的居民张惠琼说,这些年,没人能数得清范医生究竟看过多少病人。

“反正在社区,大家都知道生了病不需要到医院,找范爷爷就行。不仅花钱少,病也好得快。”最近三年,仅义诊日,范忠贵就为近4000人次看过病,厚厚的十多本治疗记录,见证着他的付出与辛苦。不少居民想感谢他治好病,买些水果、营养品或是钱登门感谢,都被他一一拒绝。“为大家看病,我不图什么。”

为了对病人负责,凡是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范忠贵一如在职医生一般,认真地做好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等记录,对诊断出的病名、服药后的反应。自开展义诊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医患纠纷。

“我就是一个贫家孩子,没有党的培养,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出生在山西农村,参加革命后,范忠贵在

部队里开始当起了卫生员,在战争中经受洗礼,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医。2005年,退休后的范忠贵和老伴来到社区养老,不久后,附近的居民都知道他是一名退休名医,医术高明,有个小病小痛了,便经常找到他,请他瞧瞧。面对居民的请求,范忠贵从不推脱,都会耐心接待,细致看诊,遇到腿脚不方便的居民,他还要主动到居民家中为他们看病。

渐渐地,找他看病的居民多了,范爷爷想到居民们有需求,自己身体也还算硬朗,便打算发挥余热,自己办一个义诊服务点。2010年,范忠贵和社区商量,在社区老年活动休闲亭内办起了一个临时的诊点,将每月的10、20、30日上午设为固定的义诊日。范忠贵透露,他愿把60余年所积累的医学知识,无私奉献给社会,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 成都商报记者 颜雪

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周胡彬对电子设备有一种特别的情愫。2010年加入成都地铁以来,周胡彬主持并参与了1号线AFC(自动售检票系统)设备专用小键盘技改研发、1号线发卡回收模块票箱技改研发、手持式验票机软件技改研发、1号线硬币模块控制板技改研发、1号线发卡回收机构皮带技改研发等工作。

现在的周胡彬是成都地铁运营公司票务中心AFC车间工班长,主要负责AFC设备技改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应用研究及设备中大修工作,成都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周胡彬创新工作室”成为他大展拳脚的最好舞台。

每次通过地铁时刷卡的叮铃声响,背后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身为成都地铁运营公司票务中心AFC车间工班长,周胡彬深谙地铁1号线AFC设备刚上线时,其专用键盘的高故障率,承包商的备品备件也因相关原因未及时补充,导致设备故障不断上升,甚至出现了车站无键盘可用的情况。

利用业余时间,周胡彬带头研发的“KB20-01型AFC设备专用键盘”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也是因为它,不但能有效降低设备故障,还为公司每年节约下20万元设备维护成本,目前该设备已经地铁全线使用。

“基本上每周都会把运营的两条线路的站点跑一遍。”在周胡彬看

来,做设备的技改研发,第一步就是去熟悉现有的设备,去发现它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AFC票箱及模块改造、KB20-001型小键盘、移动手持验票机……周胡彬的技改项目如今已深入到整个AFC系统,不断提升着系统的智能化和便利化,为成都地铁打造一流的票务服务。

几年前,周胡彬还只是成都地铁AFC系统的一名检修工。2010年地铁1号线刚通,周胡彬主要从事设备的维保工作。在电子科大就读的周胡彬熟悉与电子设备打交道,“技改,其实就是为了精益求精,让既有设备最大程度减少故障,但我们的目标并不仅限于此,而是创新技术,自主研发,打造成都地铁自己的AFC系统。”正因为如此,为了研发硬币找零模块控制器,周胡彬当时每天要花8个小时,对着电脑画了大半年的线路图。如今周胡彬从事技改研发的场所已经挂上了“周胡彬创新工作室”的牌子,也有了自己技改研发的团队。

地铁站点的发明家:从普通检修工人到技改专家

八旬退休军医:10年来免费为社区居民诊疗

范忠贵

周胡彬讲解小键盘改造设计成果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