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Email:jlrbBS3BS@sina.com 电话:(0431)88600660 所 ...jlrbszb.cnjiwang.com/images/2014-01/29/11/jlrb12b128c_h.pdf2011/01/29  · Email:jlrbBS3BS@sina.com 电话:(0431)88600660

文化周刊 11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编辑 王春苗Email:jlrbBS3BS@sina.com 电话:(0431)88600660

过年的许多内容中,装点“年”是一个重要的事项,如歌谣所说: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写大字(写对联);二十五,扫房土(收拾屋子,干干净净过年);二十六,烀猪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祭祖);二十九,贴倒酉(福字);三十晚上守一宿(又叫“守岁”,告别旧日,启迎新的时刻)。而写大字、扫房土、贴倒酉都是要装点“年”,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准备贴年画。其实过年,是人对精神观念进行表述的一种方式,而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贴年画。精神的神圣和美需要有表述,贴年画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自己所崇拜的美进行歌颂与表述。记得小时候,一到腊月二十三之后,许多小孩开始一伙一伙地到各家串门,主要是看谁家都贴了什么样的年画,使“年”增了许多乐趣。

年画年画,过年时贴的画。它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我国的汉代。最早人们认为丰收的神圣时刻不要有灾难,于是人们以门神神荼和郁垒为驱邪,这是最早的“年画”。年画来之于人类的民俗需求,而真正的年画产生于唐,盛于宋,定于清。历史逐渐将贴门神、纸马的举措融入“年”,终于把充分展示人精神理念,表述人思想和企盼的年画融入了“年”,年画同人在年中要去表达自己思想在理念上是一致的。《东京梦华录》与《武林旧事》都记载了从前开封有专事销售版画的“纸马铺”,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已十分清晰地出现了描绘纸马铺的形态,到明末清初,特别是康熙之盛世,使得中国人表达自己精神理念的年画更加扩大至社会、民间、乡野,尽管到了道光年间才在《乡言解颐》一书中出现“年画”一词,但以张贴年画去表现人们对新的一年的企盼,已经成为

“年”坚定不移的内容,在中国民间“年”中占有重要位置了。年画,使人去观赏为主要作用,但“年”时贴画,却有它的重要意义,是让人一边看一边表达精神,所以年画就是吉祥、幸福、喜庆、企盼为主,寓意着新的一年蒸蒸日上,健康平安,万事如意。这是一种现实与理想的组合。过年,其实过的是一种色彩,人们希望“年”新新鲜鲜,希望生活五颜六色,这表现了“年”时的形态和特征。这也是年画装点年的原因。

从文化角度去看,“年画”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创造,出于对生活和未来美好追求的热望,把年画当作步入未来理想的一个充满希望的新生活起点,这使生命变成一个充满希望的活态,一种朝气蓬勃的生活行为。冯骥才说:“年是人们把朝气蓬勃布满身边的日子,把理想和梦想推向实现的起点,是一个理想的色彩装点起来的五彩缤纷的日子。”其实就是在今天,人们依然在贴“年画”,我认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就是一张大年画,那是一张活态的大年画,“贴”在央视荧幕上五彩缤纷的大年画,让全国人民过年时去看,这是一种古老传统的延续和升华。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综合了中华民族最丰富、最多的色彩和理念,意在体现“年”的观念,无意中形成了一张活态的人们生活中的一张大年画。因此,总是被人挑剔,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在这个时刻总是要求生活完美,更加完美;完善,更加完善。所以,人们的挑剔是一种善意和美的更高追求,也是

“年”的精神理念的特征和特质。未来,“年”的精神和习惯都不会改变,只不过是在延续着,放大着一种习俗,“以画过年”就是这个道理。

以画过年

曹保明

文化在线

本报讯(记者龚保华)近日,由索尼影业出品的美国动作科幻大片《机械战警》宣布公映档期,2月28日以2D/3D/IMAX格式在全国公映,并曝光了一款名为“控制”的最新预告片。在技术、资本、意识形态“控制”全球的一体化时代,机械战警正准备用一己之力,向整个世界发起雷霆万钧的反控制挑战:“一切由我掌握。”

预告在短短30秒内讲述了个体与程序在同一具肉身中此消彼长的残酷斗争。奥姆尼公司宣称将人体放入机器,就意味着程序由此操纵个体,并且程序可以令个体相信,是自己在使用机械身躯。但改造墨菲警官的经验,却向全世界证明:人类的同情、恐惧、爱恨、怨憎等本能正在改写大脑内的严密程序,最终,是墨菲这个“人”,而非冰冷的计算代码来驾驭机械之躯,执行他注定的艰辛使命。

关于“自由意志”的讨论,是西方哲学界、宗教界以及神经科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这一严肃主题对从物理学家转行做导演的何塞·帕蒂尔哈来说显得犹为重要。因为促使他翻拍这部1987年科幻经典电影的最主要缘由,就是西方“自由意志”与个体间的巨大张力,这个故事以高科技手段重新包装后,使这一主题更具未来意义和永恒色彩。

配合画外音与角色独白,快速剪辑的预告片同时也交代了机械战警的生产背景和变装过程。黑色涂装的机械战警,火爆的枪战场面,耀武扬威的巨大机器卫兵ED-209和漫天飞舞的飞行器,将科技与人性的火力对决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此,高科技展现的不仅是手段,更是影片的一大特色。而崭新主题“自由意志的幻象”、“控制与反控制之间的斗争”则交叠出现,振聋发聩。

从影市大盘来看,2月上旬,院线尚保持着春节档期余温,新片屈指可数。3月初影市将进入传统国产片时期,下旬是华语中小成本电影称霸期,进口片凤毛麟角。因此,2月下旬至3月初,通常会成为华语电影的寒冰期,以及进口电影开年来第一个黄金时段。

纵观过往,从2011年2月《致命伴侣》和《关键四号》开始,进口片商就在这片华语电影稀缺区域找到了最新“乐土”。2012年,《碟中谍4》与《地心历险记2》分别掳走6.4亿元、3.7亿元票房。2013年2月在《西游降魔篇》逐渐冷却之后,“后春节档”又成为《霍比特人》(3.3亿元)、《侠探杰克》(1亿元)的天下。

2014年的二三月之交将再度迎来重量级进口大片,定档2月28日的《机械战警》,将凭借自身“硬科幻”的经典地位和全新理念包装,帅气来袭。

《机械战警》2月28日帅气来袭

《机械战警》剧照。

20世纪初叶,中国戏剧史发生了两件重大事情:一个是诞生了中国近代话剧,另一个是“喜连成”京剧班在吉林悄然成立并迅速发展,重竖晚清京剧文化大旗。

1790年徽班进京,京剧艺术从市井文化始登大雅之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市井小贩,都被京剧舞台上演员们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深深吸引。到了清朝末年,由于内忧外患,京剧慢慢走向衰落。就在这个时候,吉林富商牛子厚的“意气用事”,点燃了京剧复生的希望。牛子厚从小酷爱京剧,家庭殷实,不但结交许多梨园名流,自己也能哼唱几段。清末的戏园,只要经老板允许,票友都可以上台唱几段。但在一次堂会上,牛子厚想上台唱几句时却被戏园老板拒绝了。他一赌气就出钱自己修了一个戏园子,并从北京接来了以四喜班为主的戏班来吉林演出,让当时最高水平的京剧走入边陲吉林,也让牛子厚结识了京剧艺人叶春善,正式与京剧结缘。

叶春善出身梨园世家,父亲叶坤荣是科班出身的花脸,也是当时北京四喜班的台柱。叶春善自幼进入科班学戏,主攻老生,与杨小楼、程继仙、郭际湘、郭春山等为师兄弟,出师后,又搭四喜、福寿等班演出,享誉大江南北。当时八国联军已经进了北京,好多艺人为生计开始弃艺从商,眼看京剧面临衰败,叶春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起初牛子厚

提出组建科班的建议,叶春善只当是这位好友钱多消遣而已,但从1901年开始,牛子厚只要一有机会就和叶春善交流,1904年叶春善终于答应牛子厚建立科班。因为牛子厚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喜贵、连贵和成贵,将科班定名为“喜连成”,牛子厚为班主,叶春善任社长。叶春善将“喜连成”设在京城琉璃厂西南园,收容了6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开始教戏,并以“喜”字为这6个弟子取名,世称“六大弟子”。他一边教学,一边做饭、拉煤当伙计维持生计。牛子厚自吉林汇来的开办经费,叶春善存在银号内没有提用,直到后来徒弟多开销大了,才陆续取出应付科班开支。“喜连成”学

生多了,叶春善又陆续聘请了当时京城京剧知名教习萧长华、宋起山、苏雨卿、唐宗成等人入社,科班也搬到了虎坊桥。1905年,第一科学生已经有50多人了,这才在广和楼正式登台演唱。由于学员们吃苦,加上叶春善授课有方,很快“喜连成”就在北京打响了,每天满座,唱了一年,京城中无人不晓有个“喜连成”科班。“喜连成”科班的迅速崛起,也让远在吉林的牛子厚大为欣慰,为该班派专人管理财务,增添了服装道具。

这时,正值清末吉林戏曲改良运动兴起,按照朝廷的要求改良戏曲、小说、图画,努力“启民智、聚人心、救危难、振国威”,以改地方颓废之风。在一份光

绪三十二年(1906年)吉林分巡道给吉林省巡警总局关于改良戏曲、图画、小说的札文中,不但要求对各种文化活动的规模进行规范,并在形式和内容上做了新的要求。朝廷对戏曲的改良变革自然也影响到了京剧文化,各种新的思潮和想法让热爱京剧的牛子厚在和叶春善的交流中,产生了改良京剧的想法。“喜连成”科班一改以往京剧科班的教学理念,加强了对学员“德艺”的培养,并强化了科班的管理,制定了详细的奖惩制度。而在外部,随着戏剧的改良,许多文人借用戏剧的方式直面国家兴亡。著名的戏曲艺人汪笑侬更是创造和改编了不少托古喻今的戏曲,借以

讽刺清政府的腐败,宣传“维新”。随着西方戏剧涌入中国,中国传统的京剧也在变革思潮的冲击中不断去粗存精。渐渐地,在“喜连成”科班的京剧演出中,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划分已不是那么清晰,舞台布景也趋于写实。

1912年,清朝民国更替之际,社会动荡,经济萧条,牛子厚因家务纷繁,无法兼顾,打算把科班送与叶春善。后来叶春善又与沈玉昆合作,经征得牛子厚同意,改名为“富连成”科班。1935年叶春善去世,由其长子叶龙章继任社长。至1948年,第八科庆字辈学生刚刚入学,“富连成”即告停办。喜连成社培养了喜、连、富、盛、世、元、韵7科学生近700人。它改变了传统的口授传艺方法,实现了京剧教学的突破性变革。在喜、连、富、盛、世5科学生中,产生了好几位流派创始人和许多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周信芳也曾带艺到“喜连成”科班“进修”。

在清末戏曲改良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喜连成”,在其经营的40多年岁月里,虽然中国大地一直战乱不断,但“喜连成”科班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行规戒律,为中国京剧培养出一大批艺术家。中国京剧史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造就人才最多的吉林的“喜连成”科班,把中国京剧艺术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喜连成”与清末戏曲改良羊书圣

吉林分巡道给吉林省巡警总局关于改良戏曲、图画、小说的札文。

马是最早被人类驯养的动物之一,其勤劳、坚韧、勇敢、忠诚、聪敏等优秀品质,深得人们的喜爱,并被赋予

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上,马在路途上拉车负重,在田地上挽犁耕耘,在战场上冲锋陷

阵,是少有的与人类生死与共、休戚相关的动物。

《弄影风随》 墨白

汉画像石车马出行

《《狮子骢狮子骢》》 半屋半屋

唐三彩马

天干地支是我国独特的纪年、纪月、纪日方法,与十二地支对应的还有十二生肖。迎着飞舞的雪花,顶着料峭的春风,我们送走了风云激荡的癸巳蛇年,迎来了不平凡的甲午马年。

一自有人类以来,无数种动物就以这

样那样的方式走进了人类的生活,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动物能像马一样,直接参与了人类历史的创造,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的。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马。《大戴礼》中说:

“帝喾秋冬乘马,执中而获天下。”古籍《竹书纪年》也记载:“商侯相土作乘马,遂迁于商丘。”表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商部落畜牧业已相当发达,其首领相土已经带领人们驯养马来作为运载工具。在马、牛、羊、鸡、犬、猪六畜中,马居首位,是因为无论在游牧文明还是农耕文明中,马都是先民不可缺少的帮手,或者说马就是生产力的标志。一直到现当代,在农业生产还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的许多地方,马仍然是主要的生产力量,而被农民视为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自古以来,马就与军事、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从商、西周开始,战车一直是军队的重要作战装备。以4匹马拉的战车称为一乘,马拉战车交战的方式叫“车战”,商代晚期遗址中已发现战车的痕迹。《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伐纣“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其后有了“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战车的数量成为衡量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马,秦始皇不可能统一中国,因此他要用数量庞大的兵马俑为自己陪葬。没有“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等骏马的冲锋陷阵,李世民也难以成就自

己的文治武功,开创贞观盛世。

二马的特殊历史作用,马与人的这种

特殊关系,使其成了中外艺术史上十分常见的表现题材。在中国艺术史上,马的形象最早出现于甲骨文中,在岩画、壁画、陶瓷器、青铜器、玉器、雕刻等方面,处处都会见到马的身影。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马形象写实、浑穆端庄。汉画像石的马奔腾嘶鸣、飞扬跋扈。东汉铜雕塑“马踏飞燕”传神写实,将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马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中国旅游标志。唐三彩马造型准确,雕琢精细,膘肥体壮,装饰华丽,处处洋溢着大唐帝国的雄风。

画马艺术盛行于唐代,唐太宗侄子李绪即以画鞍马著称。曹霸自幼苦心研习书画,开元年间已经是名满天下的画家。天宝末年唐玄宗召见他,让他修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然后再让他画骏马。唐玄宗对曹霸的画非常满意,赏赐他马百匹,田万顷,并封他为左武卫将军。杜甫有《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作,称赞曹霸画的马“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的弟子韩干重视写生,坚持以真马为师,遍绘宫中及诸王府的名马,曾作《玉花骢图》、《照夜白图》、《八骏图》、《百马图》等。所画的马体形肥硕,神态安详,比例准确,创造了富有盛唐时代气息的画马新风格。与曹霸、韩干同时代的韦偃画的马笔力劲健,姿态变化万千,非常生动。

唐代以后,画马名家更是数不胜数,代不乏人。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赵孟頫、清代的郎世宁,均以画马名垂中国美术史。郎世宁为意大利人,清康熙末年以天主教耶稣会修道士身份来中国传教,随即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郎世宁画的马融中西技法于一体,注重光影效果,刻画精细,设色奇丽,动静皆宜,栩栩如生,创造出了一代新的画风。其代表作《百骏图》长卷画姿态各异的100匹骏马游息于草原,这些马或卧或立,或争斗嬉戏,或悠闲觅食,自由自在,聚散不一。全幅色彩丰富,构图繁复,形象逼真。

现代徐悲鸿继承汉唐优秀传统,融会中西表现技法,以泼墨大写意法画奔马,散发着雄健壮美的气韵,洋溢着英雄主义的精神,开创了画马艺术的新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马的实用价值逐渐淡化,但马所体现的任劳任怨、甘于奉献、昂扬向上、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仍具有独立的认识价值和审美品格,契合了新时期的时代精神,被赋予了新的社会意义。新时期以来,以马为题材的中国画创作出现了十分繁荣的局面,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画马艺术作品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

三在文学作品中,更少不了马的形

象。先秦时期,马就成为诸多文化观念的载体。在《诗经》中,有48篇写到了马。《国风·郑风·清人》:“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说的是

马在军事上的应用。《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载驰载驱,周爰咨谋。”说明马已成为日常交通工具。《小雅·鸳鸯》:“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这里的马则是一种吉祥的象征物。战国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咏道:“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乘着骏马尽情地奔驰,让他的马在日浴处咸池饮水,他的马也怀恋旧路,回望而不肯前行,马几乎成了与作者同甘共苦、生死不离的好伙伴。

古人咏马,既有对马的赞美,更有作者志向与理想的寄托。李白《紫骝马》: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表现的就是从军戍边、保家卫国的崇高精神。杜甫也写有许多咏马的诗作,《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大宛是古代中亚国名,该地出产的马毛色发红,出汗时在阳

光的照射下像是在流血,体力雄健,日行千里,纵横无疆,被称为“汗血马”,也称

“天马”。汉武帝为获取大宛名马,曾派李广利率众远征大宛,所得的战利品就是几十匹名贵的“汗血马”。隋文帝时,大宛献宝马,长鬃拖地,名狮子骢,只有郎将裴仁基能驾驭它,早晨从西京长安出发,日落时即可到达东都洛阳。杜甫以简洁、生动的笔法,写出了大宛马的独特形象、非凡本领和高尚品德,也满含着对房兵曹的殷切鼓励,更寄寓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李贺写有23首《马诗》,这些诗表现了对马赞美、讥讽、悲悯、惋惜等各种感情,无不寓有深意。如第五首:“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便表达了希望被人赏识,能够脱颖而出,施展才华的愿望。

古人常以千里马比喻杰出人才,伯乐相马的故事尽人皆知,直到今天,人们仍把慧眼识俊杰的人比作伯乐。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第二百二十首,对死气沉沉、灾难深重的现实社会发出振聋发聩的呼唤:“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在,中国终于迎来了万马奔腾、人才辈出的新时代。

四在世界顶级体育赛事奥林匹克运

动会上,马术是唯一的动物与运动员同场竞技的比赛项目,从另一方面反映了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马术盛装舞步的优雅奔放,障碍赛的惊险刺激,不仅极具观赏性,也同样很好地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作为历史悠久的养马大国,早在古代,我国各种马术项目就丰富多彩。商周时期,驾驭车马称为“御”,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6种技艺之一。春秋时期,赛马已十分盛行,战国初期田忌赛马的故事,更是一代代流传不衰。深受上层社会喜爱的马球运动,在东汉末年就已经出现了,到唐代则盛极一时,唐代的许多皇帝都是马球运动的提倡者和参与者。天宝六年(747年),唐玄宗专门颁诏,下令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在唐代,打马球不仅是深受帝王和贵族喜爱的健身强体的体育运动,而且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文献记载,当时相邻的日本等国,都与唐王朝举行过马球竞技活动。现藏故宫博物院的

《便桥会盟图》中,就有专门描绘唐与东突厥进行马球比赛的场面。画面以唐太宗李世民与东突厥可汗颉利于武德九年 (626年) 在长安城西渭水便桥会盟为背景,画中数名骑士策马持杖争击一球,场面非常热烈、壮观。至宋、辽、金时期,朝廷还将马球运动作为一种隆重的“军礼”,并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与规则。

盛行于新疆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等游牧民族中的叼羊比赛,就是一种惊险有趣的马术比赛。比赛时,主持人把羊身放在场地中心,一声令下,英姿飒爽的骑手们个个如离弦之箭,快马加鞭,向放着羊身的地方冲去。只要一队先拿到羊,几十名骑手就会穷追不舍,奋力堵截拼抢。本方队员则要想方设法掩护阻挡,不让对方夺走。骑手们像汹涌的潮水一样,一会儿涌向这里,一会儿奔向他处。一场叼羊比赛,十分紧张激烈,精彩的场面更迭变幻,胜负难料,往往使观众眼花缭乱,乐而忘返。

蒙古族传统节日中有马奶节和赛马节,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清晨,他们穿上节日盛装,骑着马带着马奶酒,汇集到草原上,杀牛宰羊,备好奶食,太阳升起的时候赛马。赛马之后,大家宴饮、祝酒,在马头琴伴奏下纵情歌唱,直到深夜,将草原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所向无空阔

所向无空阔万里可横行

万里可横行

——马年话马

本报记者

李信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