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黄帝文化:黄河文明的奠基 观点 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的构想与思路newpaper.dahe.cn/hnrb/images/2020-08/05/08/rblilunb20200805.pdf · 河洛汇流处建造黄河文化主地标最具象征意义。

马福运,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师

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

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中国共产

党 革 命 精 神 研 究 。 先 后 入 选 教 育 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中

青年杰出人才”、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2017 年

度影响力标兵人物、全国高校优秀思

想政治理论课示范课百人巡讲团、河

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

人、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四个一

批 ”人 才 、河 南 省 高 层 次 人 才 B 类 人

才、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

才、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高校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中青年骨

干教师、河南省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

教师,兼任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主 持 国 家 社 科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2

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 1 项、教育部

人 文 社 科 项 目 4 项 ,河 南 省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创 新 团 队 项 目 1 项 、河 南 省 高 等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研 究 重 点 项 目 1 项 、其

他省级项目多项。先后在《马克思主

义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

报》理 论 版 、《中 国 高 校 社 会 科 学》、

《思 想 理 论 教 育 导 刊》、《中 国 特 色 社

会主义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

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出

版专著 3 部,主编 6 部,获得河南省教

学成果特等奖、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

二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

等 奖 等 学 术 奖 励 10 余 项 。 2019 年 3

月 18 日,作为河南高校思政课教师代

表,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习近平总书

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师座谈会。⑩6

马福运

●● ●● ●●

在中华民族宏大的历

史发展进程中,黄河是与之

息息相伴的母亲河。她造

就了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

的广袤沃土,哺育了流域内

的人们,使他们从原始人向

现代人迈进。黄河流域的

人们又创造了一系列物质

文明与精神文明,奠基了泱

泱中国的最初基业,形成了

璀璨的黄河文明,铸就了中

华文明的主体。在传承至

今的中华文明宏阔的体系

中,我们今天能够看到、读

到、领悟到的中华文明最核

心的东西都是黄河文明的

精髓。因此,习近平总书记

在视察黄河时指出:“黄河

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

魂。”而在黄河文明中,黄帝

文化是奠基。

□阎铁成

打造黄河文化主地标的构想与思路

学术 观点观点

学界 人物人物

理论·学术│082020年8月5日 星期三责任编辑 王丹 美编 张焱莉本版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张新斌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建设黄河文化主地标,对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强化中华传统文化记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河文化主地标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符号

从世界大河文明的角度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和以尼罗河为代表的古埃及文明、以两河流域为代表的西亚文明、以印度河为代表的古印度文明,共同称为“四大文明”。就地域而言,中华文化是由若干以大河为代表的地域文化所组成的,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珠江文化、辽河文化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黄河中游长期是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所以以河洛文化和关中文化为代表的黄河中游文化既是地域文化,也是国家文化。就中华文化的象征性而言,黄河文化是国家文化的象征。从文化建构的角度来看,黄河文化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地标系统,尤其是应该有作为中华文化符号的主地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国家富强、民族和谐、人民幸福与精神凝聚,关键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在世界文明的发展体系中,中华文明表现为延绵的持久性、观念的独特性、族群的融合性和体系的完整性。在中国的地域文明中,黄河文化最能集中体现这四大特性,是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建设黄河文化主地标,能够展示最能代表黄河文化的中华文化,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符号。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在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的基础上,在中华母亲河最具代表性的地点建造体现根和魂的黄河文化主地标,使其成为展示体验黄河文化的重要场所,成为万众归心的心灵感知地。

河南省文化旅游大会提出,加快建设体现中华悠久文明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要以“黄河游、游黄河”为主轴,以黄河体验为重点,以黄河文明重要景观线路为产品,打造带动全省旅游发展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隆起带。黄河文化旅游带一定要有核心景区和标志性景观,而黄河核心景区的标志性景观就是黄河文化主地标。

河洛汇流处是主地标最佳选址

黄河文化主地标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是中华精神的体现。黄河文化主地标的选址,应从黄河文化旅游带构建的层面进行战略选择。黄河文化主地标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中华源”“民族根”“黄河魂”,最佳地域选择是河洛汇流处。

“中华源”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本根。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华文化的源头是河图洛书。“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的本源,其所述及的太极阴阳理念是中国人对事物本源的认识,所蕴含的辩证统一观念以及由此衍生的哲学思想体系,不但是古代圣贤遵循的准则,而且是中国人宇宙观价值观的本质体现。而最佳地域选择就是河洛汇流处,伊洛清流与黄河浊水构成了清浊旋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开启了中国式的全域思维体系。

“民族根”就是全球华人向往的精神家园。河南是中华姓氏的起源地,100个大姓中有 78个根在河南,许多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三皇五帝”的主要活动地在河南,闽台祖地固始在河南,许多有影响的名人籍贯也在河南,“老家河南”的概念已经成为河南最亮丽的文化名片。中国古代的多次移民均是由中原走向四面八方,尤其是客家人和闽南人号称

“根在河洛”“河洛郎”。他们以河洛为故乡,把河洛作为祖地象征。“根在河洛”“河洛郎”深深浸润在海外华人的心中,在河洛汇流处建造黄河文化主地标最具象征意义。

“黄河魂”就是以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本质。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百折不挠,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形成了早期的国家,进行了制度设计,推动了科技进步,把握了认识世界的规律。因此,应在河洛汇流处建造黄帝、尧、舜、成汤等先圣敬天敬河的台坛遗址,反映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本根所在。

合理布局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和主地标

河南是历史文化大省,河南的文化产品一定要扎根于河南文化资源的丰厚沃土之中。作为河南文化旅游的重大项目,黄河文化主地标的构建,学术根基要扎实,文化象征含义要准确,地标体系建设要完整,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的核心产品。

河南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要充分利用河南黄河文化资源富集的优势,形成“一核两块两带两翼”的格局。“一核”,就是形成自花园口、黄河风景区至巩义南河渡一带的黄河文化旅游“核心示范区”,依托该区的炎黄巨塑、大禹治水、黄河中下游分界线、鸿沟、虎牢关与玉门渡、楚汉之争、古荥名郡遗存、伏羲画卦台、河洛汇流处等资源优势,建设中国黄河博物馆与世界大河文明国际论坛永久会议苑区,尤其是在河洛汇流处建设黄河文化主地标,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体验目的地。“两块”,就是建设以开封为中心的大河古都文化体验板块和以洛阳为中心的平湖圣城文化体验板块。“两带”,就是建设以濮阳(含长垣)黄河段、三门峡黄河段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延展区,依托自身优势打造两个黄河特色体验旅游带。“两翼”,就是豫北黄河故道旅游体验翼与豫东黄河故道旅游体验翼,深度开发两地的黄河故道资源,将黄河故道旅游产品与大运河文化旅游产品有机交融,让人们在旅游过程中真实体验黄河变迁的历史沧桑感。⑩6

(作者系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黄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黄帝文化是黄帝部族创造的

黄河已经有100多万年的发展史,从诞生的时候起,她流经的地方便开始成为人类的家园。考古成果告诉我们,从西侯度人、蓝田人到织机洞人、孙家洞人,从老奶奶庙人、赵庄人、泥河湾人到丁村人、水洞沟人、河套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河流域完成了原始人到现代人的嬗变,开启了人类发展史的崭新时代。

从距今 1万年开始,黄河流域人类居住的村落逐年增多,以李家沟、裴李岗、磁山、大地湾、仰韶、半坡、姜寨、大汶口、秦王寨、大河村、青台、双槐树、西坡、庙底沟、马家窑等为代表的数万氏族村落遍布大河上下,他们在距今6000年前后,形成了以黄帝旗帜为引领的强大部落群体,创造和书写了灿烂的文化篇章。

在黄河流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没有一个氏族像黄帝部落那样强盛。他们创造了丰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以崇高的道德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他们的

影响贯穿大河上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印记,以至于5000多年过去了,中华大地上还传唱着他们的史诗,保存着他们的遗迹。从黄河上游的天水轩辕谷,到黄河中游的延安黄帝陵、三门峡黄帝铸鼎塬、郑州新郑黄帝故里,再到黄河下游的涿鹿黄帝城等,都镌刻着黄帝部族的不朽故事,寄托着人们对黄帝先祖的无限崇敬。

黄河哺育了流域内的人们,流域内的人们又以杰出的创造书写了黄河文化的灿烂篇章。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有无数匆匆过客,唯有黄帝部族留在了历史中,并且以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中华民族祖先的代表,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黄河、黄种人、黄帝,是天地的造化、历史的使然,黄帝部族是黄河和黄河文化无可替代的代言和象征。

黄河文明是黄帝时代奠基的

黄河文明经过了 1万多年的发展岁月,历经了孕育期、形成期、发展期三个阶段,至今依然生机勃勃,成为世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奇观。

距今 1万年前后,李家沟人开始磨制石器、烧造陶器,燃起了黄河流域最早的文明曙光。从9000年前开始,裴李岗、磁山、大地湾的人们已经建起了挖有壕沟的庞大村落,住着平地筑起的带有开间的房子,穿着纺织出来的衣服,使用着一应俱全的陶制炊具餐具,品着种植的小米、饲养的猪肉羊肉、收获的水果,开启了人类生活的崭新时代,书写了黄河文明孕育时期的最初篇章。

从 7000年前开始,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人类村落像灿烂的花朵一样开始在大河上下遍地绽放。它们以坚忍不拔的努力和创造,深刻改变着生活。姜寨人建起了庞大的居住区,居住区周围有天然河道和人工壕沟环绕,中心有大广场。广场周围分布着 5个建筑群落的房子 100余座,每个群落包括一座大房子与若干中小型房子,均朝向中心广场。房屋有圆形和方形的,屋内设有炉灶。居住区内还有窖穴、牲畜圈栏和若干儿童瓮棺葬等。这个聚落是由若干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居住地,反映出当时氏族社会的组织结构。墓地位于居址东边,共发现墓葬 600余座,以单人葬为主,也有合葬墓,墓内有陶器等随葬品。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别具风格,陶盆内画有对称的鱼、蛙、人面等象生性花纹,形象逼真,其中有一件鱼鸟纹葫芦瓶形式新颖、花纹美观,极为罕见。一座墓内出土一套绘画工具,包括石砚、研磨棒与黑色矿物颜料等,对探讨彩陶绘画工艺弥足珍贵。大河村的人们开始观测天象、归纳时辰,他们将观测到的彗星、日晕、星座、月相等现象描绘在彩色陶器上,并且有了以12个太阳、3个月亮表达某种概念的意象,这是中国开始观测天象的最早记录。而这一时期,青台的人们观测到天上

北斗星系的变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产生了对北斗星系的崇拜。他们将北斗星系用陶罐在地面摆出进行祭祀,祈求风调雨顺,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北斗九星图。汪沟的人们穿上了多种规格纺织的丝罗衣衫,这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西山的人们构筑了雄伟的城池,城壕、城楼、防御墙一应俱全,这是黄河流域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城池,也是中国最早的版筑城池。双槐树的人们以天下望归的气魄建起了近120万平方米、三条环壕护卫、拥有前殿后寝式宫城的庞大古国都邑,这是目前发现的这一时期规模最大的都邑遗存。半坡的人们已经拥有了铜器。大汶口的人们已经在陶器上刻下了他们的所思所想。马家窑的人们烧出了绚烂的陶器。城池、铜器、符号、天象、丝绸,黄河流域在距今 5000年前后已经迈过混沌时期,开始向文明出发。

根据历史记载和传说,6000 年到4000年之间,中国史前社会开始进入黄帝时代。黄帝部族以浩大的道德力量和物质力量成为天下各部族的首领,他们集天下各部落的创造创新于大成,率领中国迈向文明时代。中国的房屋、城池、舟车、丝绸、医学、历法、音律等都是黄帝时代创造的,而考古发现的那些文明元素,其时代、地域、内涵,对应的正好是黄帝时代、黄帝部落地域、黄帝创立中华民族基业的传说。文献记载与考古成果相印证,黄河文明的开启是在黄帝时代。

黄河精神是黄帝英雄铸造的

黄河哺育了黄帝部落的先民,伴随她生活的人们又从黄河容纳百川、奔腾向前、滋养万物的气象中感受到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人们劈山改水、拓荒种地,扬善惩恶、创造生活,锤炼了黄帝部落的品格,铸造为黄河精神的象征。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李白的诗句写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也反映出黄河的不屈性格。从茫茫草原的涓涓细流,到汹涌澎湃的大河奔腾,历经9个省区5464公里的长途,遭遇无数崇山峻岭的阻挠,黄河从未屈服。她绕山穿峡,九曲十八弯,不改奔流向海的抱负。这种一往无前的气概传给了黄帝部族,黄帝部族的人

们便如黄河般百折不挠地前行,无论是遇到自然灾害,还是遇到外族侵扰,从来不曾被吓倒、被阻碍,一路披荆斩棘,穿越皇皇五千年路程,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历史最长的族群。这种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

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出发,路遥茫茫,并无现成河床可走,她穿平原、走峡谷、绕山峦、过湖泽,北路不通走中路,中路不通向南行,总能拼搏开拓出一条奔向大海的路来。这种开拓拼搏的精神深深感染生活在她身边的黄帝部族的人们。黄帝部族的人们也像黄河一样,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拼搏,不断改善生存环境与生活,创建了城池、创制了历法、发明了丝绸、发明了文字、发明了中医等,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民族。这种开拓拼搏的创新精神,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前行。

黄河气势磅礴,但也温顺多情,她搬来了黄土高原的泥沙,冲积造就了肥沃的华北平原、黄淮平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她为流域的人们送来了甘甜的河水,满足着人们的生活,滋润着生长五谷的土地,泽被万物的生长,她被流域内的人们亲切地尊称为母亲河。黄河的这种无私的大爱和奉献精神,深深影响着黄帝部族的人们,培养了黄帝部族无私大爱的品德。黄帝时代的一切创造都是以人为本的创造,黄帝时代的一切努力都是天下大同的理想。这种天下为公的民本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心中的永恒。

在黄河 75 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中,先后有35条河流汇入其中,黄河伸开双臂以广阔的胸襟欢迎、拥抱、接纳他们,并融汇在一起,携手奔向大海。这种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使黄帝部族的人们也形成了包容开放的胸襟。黄帝部族一统天下后,没有唯我独尊,而是与其他部族协商共治天下。对于天下所有文化,黄帝部族都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好的吸收、不好的扬弃,许多黄帝时代遗址中所呈现的外来文化现象体现了这一点。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使得黄帝文化生命之树常青,也使黄河文明成为世界文明中生命力最强的文明,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基因。⑩6

(作者系郑州市文物局原局长)

□张锟 杨春梅

河南处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流经省内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郑州、新乡、开封、濮阳8个省辖(管)市,干流总长711公里。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形成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包括物质形态的农耕文化、建筑文化、陶冶文化、治水文化、医药文化、商贸文化、军武文化、科技文化,以及精神形态的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诗书文化、戏曲文化、宗教文化、哲学文化、氏族文化等。在诸多丰富多彩、形形色色的文化类型中,其核心价值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的意识、精神和思想: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承嬗离合、能动创造,三教相融、和合共生。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是黄河文化的主

脉,承嬗离合、能动创造是黄河文化的灵魂,三教相融、和合共生是黄河文化的本色,三者构成了黄河文化这一中华主体文化的基本架构和完整体系,彰显了黄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色。

黄河流域文化资源丰富,河南段尤为突出,是我国古代都城遗址分布最多、最密集的地区。多年来,大家以郑汴洛都城文化为核心,不断挖掘和深度开发黄河右岸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形成了当代文化发展史上的独特优势。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同样流淌着民族融合历史文脉、蕴藏着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黄河左岸却被忽略和遗忘。在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开发黄河左岸文化遗存,系统整合黄河两岸文化资源,全面展示黄河流域文化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焦作为例,焦作市现有文物古迹点301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4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13项,厚重的历史文化可见一斑。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汉代时期

古遗址(府城遗址、商村遗址、西金城遗址、邘国遗址),春秋盟书页岩圭片、汉代文物陶仓楼、汉代古城遗址山阳故城、隋唐大运河永济渠、元代建筑药王庙、明清古寨寨卜昌、清代中华治水庙观嘉应观等物质遗产,太极拳、二股弦、怀梆、唢呐艺术、火龙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孔子得意门徒卜子夏、西晋道士(道教上清派创始人)魏华存、魏晋望族司马氏和风骨名士竹林七贤、唐代文豪韩昌黎和李商隐、一代药王孙思邈等古代著名人物,以及寺庙道观、传统村落和屯封古寨,都承载和诠释着怀川大地丰富的历史文化,但这些遗存有许多却不为人所知,其历史和时代价值有待深入挖掘。

黄河文化的核心在治水——以水利人、以水润物、以水兴业。人民胜利渠是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自流灌溉工程,有效解决了泥沙淤积问题,创造了半个多世纪渠道不冲不淤的奇迹。应以人民胜利渠渠首为中心,黄河、沁河沿岸传统村落为依托,结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应观等文物古迹,打造国内第一

个以中华治水文化为主题、以文旅康养为主导产业形态的特色小镇。以“幸福之源”为核心,建立新时代黄河左岸文化地标——渠首工程纪念馆渠首阁,在展现以人为本、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传统人文理念的同时,系统展示黄河儿女不畏苦难、敢于创造的英勇精神,全面展示新中国大河安澜、人民幸福的动人画卷。

同时,应以陈家沟、月山寺、静应庙等为基地,以太极拳、八极拳、黄庭经等为载体,打造中华太极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传承与发展太极文化的对立统一、内外兼修、动态博弈的哲学内涵。以神农山为中心,以四大怀药主产区为基地,以农耕博物馆、田园综合体、集体农庄为载体,打造富饶乡村农耕文化的时代印记。以山阳故城遗址、当阳峪古窑遗址、怀庆府旧址,以及明清古寨建筑群落、乡村历史博物馆、怀商文化展览馆等为载体,系统展示黄河、沁河流域历史变迁、民族交融、商贸发展、文化多样的繁荣景象。⑩6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

黄河左岸文化遗存的挖掘与开发

学术 概论概论

学者 心声心声

黄帝文化:黄河文明的奠基

郑 州 大 河村遗址博物馆内的仰韶文化房基局部。

新华社发

河南日报网 http://www.henandaily.cn 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HNZB至10658000订阅(3元/月不含通信费) 社址郑州市农业路东28号 邮编 450008 值班室 65796114 传真 65796306 印刷河南日报印务中心 准予广告发布登记的通知书 豫市管广登字(2019)001号 零售2.00元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