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月明之处是故乡 - jrwh.cdwh.gov.cnjrwh.cdwh.gov.cn/Upload/doc/2018/09/20/1537410600.pdf · “玩月”嘛。一般家户人家中秋这天, 除了祭月神外,还要打糍粑、杀鸭子、

责编:胡晓枭 编辑:王草 美编:徐松 校对:蒲振韬082018年9月20日 副刊新闻热线新闻热线::8555772785557727((传真传真)) 8556523985565239 电子邮箱电子邮箱::jrwhjrwh100100@@163163.com.com

地址:成都市置信北街3号武侯会议中心 传真:(028)85557727 邮编:610041 本报激光照排 投递咨询热线:85557727

成都人爱耍,那是颇具历史渊源的,尤其是利用各种节日“敞欢”,那更是必须的。“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一听到这首童谣,就晓得又是一年月亮圆,又到一年月饼大战的中秋节了。成都市档案馆的馆藏民国时期档案中,多有不同时期过中秋的记录。

中秋节成都以前叫月光会秋暮夕月,祭拜月神,这是中国人

的老习俗。我们成都古时候过中秋,意思上大体与其他地方没啥不同。但是成都人还把中秋节叫做“月光会”,这大概是源于民间认为八月十五那天是月光的生日吧。所不同的是成都人在中秋节要抵拢的时候,一定要完成一项重要“业务”——收账。

老成都人觉得,从旧历春节过了

算起,一到中秋也就是半年过去了,既然中秋那天月亮都长得那么“得儿圆”,无论是做啥子生意的,都该把各种来来往往的货款、尾款、赊账、烂账捡平抹光,大家都落得个不亏不欠、光光生生,这过起中秋节来心头才踏实、圆满。

收完账,各人就赶紧去买月饼、买麻饼、买核桃、柿子、石榴、板栗、梨子、佛手等果木回家,亲朋好友之间再送送节礼,就等到十五那天全家大小向月膜拜——开始敬月光了。次日,嫁出去的女儿一定要把丈夫拖到,提起月饼瓜果等赶回娘家去拜节。这期间,各街还要筹办“月光会”,凑钱请戏班子来演皮影戏酬谢月光神,惹来众街邻看热闹。

直到旧历二十八日拜祭完孔老夫子,这“月光会”才算过完。

芝麻饼才是月饼的老祖宗说到过中秋,现在你随便问一个

娃儿:“中秋节要干啥子”?他肯定会回答你:“吃月饼”。

虽然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但这月饼做法各地也是就地取材、五花八门,只是因为它是中秋那天用来祭奉月神的一种祭品,南宋时才把它叫为“月饼”。而原来成都人则喜欢在圆面饼饼上,撒上芝麻烘烤成金黄色,中秋月圆之夜当成祭品摆起,祭完月神后,一家人分而食之。圆圆的金黄色饼饼寓意团圆,上面的芝麻又代表着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一直到了近代,成都才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制作的工艺也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形美观,在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于是,也就引导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它叫做月饼了。

据清末傅崇矩编著的《成都通览》记载,清末成都的月饼和麻饼以省城总府街淡香斋为第一。月饼有苏式、广式、滇式等,馅的种类有:洗沙心、玫瑰心、枣泥心、干菜心、冰糖心、椒盐心、桂圆肉心、瓜肉心、葡萄心、樱桃心、火腿心,吃起来香松柔酥、口感极好。这些月饼都是用木盒装盛,一个月饼为一头,通常是8头为一盒。该店的品牌月饼卖价为桂圆月饼 8 头 328文、山楂月饼8头328文、果榄月饼8头148文、洗沙月饼8头96文、椒盐月饼8头96文、玫瑰月饼冰糖月饼8头96文。

喜游宴又吃又耍还舞流星成都人爱耍,那是颇具历史渊源

的,尤其是利用各种节日“敞欢”,那更是必须的。哪怕没有节日,为了耍,成都人也会给自己找个理由,所以,典籍上就记载有“成都府十二月中,皆有市: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二月桃符市”。看哇,月月有市,月月都可以找个理由又吃又耍一盘。一年一回的中秋自然也不例外。

虽然中秋要祭拜月神,但祭拜只是一个程序。程序走完了,成都人就要开

始中秋玩月了。在唐代,中秋这天晚上,官府行完了祭月仪式,就会邀约城里头知名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等,在西楼(后来的皇城内)望月锦亭设宴,一边喝酒吟诗,一边欣赏歌舞丝竹。

当然,上面说的是一种“高雅”的玩月,那不是一般老百姓“玩”得起的。西楼登不起吗我们可以在院坝头

“玩月”嘛。一般家户人家中秋这天,除了祭月神外,还要打糍粑、杀鸭子、在院坝里摆酒碗,全家大大小小坐到一堆啃鸭子、喝“锦江烧”(全兴酒的前身),不说吟诗赋词吗,也要摆哈家常龙门阵。不少人家还在院子门口挂起自己做的橘子壳壳灯,金黄金黄的十分好看,也十分喜庆。

耍得最安逸的还是要数娃儿些。当年,这些儿童吃完夜饭,荷包里揣满月饼、蜜饼等吃货,在气柑(柚子)上密密麻麻地插上点燃的香,系上绳索或插进竹竿为把,在院坝或大街小巷呼啸而过、任意舞动,称为舞流星球或舞流星香球。也有在气柑上插进竹篾片为“龙角”,安上菩提角作龙眼,贴纸条作龙须,以竹杆为把,执于手中玩耍,称为耍龙灯。妈老汉不喊那是不得落屋的。

祭孔子长官会餐职员发钱进入民国,中秋这个传统的民间

节日,也纳入了当时官方规定的节日当中。在成都市档案馆的馆藏民国时期档案,多有不同时期过中秋的记录。中秋节前一天,股长以上的官员,都要集中起来打牙祭,而且绝对是“公款消费”。长官们倒是会了餐了,下面这些普通职员咋办呢?好办,发钱撒!而且明确的说就是发饭资,用以弥补不能与长官一起会餐的遗憾。但是,这个饭资还是要按级别高低发的哦。比如1929年的中秋,警察局就规定了:警长每人发两千文,普通警员发五百文,清洁工等杂役每人发三百文。

除了中秋打牙祭和发钱,各机关还要在农历八月二十八日这天,集中到城内的孔庙举行祭孔仪式。

祭拜完孔子,这一年的中秋也才算过完了,人们又开始忙到准备冬衣,再抓到太阳的尾巴晒一些干菜,迎接一个阴冷寒冬的来临。

(选自《华西都市报》)

佳 节

我们的节日

那些老成都的中秋习俗

月明之处是故乡

《红楼梦》作为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被称为“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书中,对中国传统礼仪有很多描述,读一卷《红楼》,可以品出那时候的中秋何等热闹。

饮食习俗宁国府要在中秋送礼给贾母,“次日起来,就有人

回,西瓜、月饼都预备全了,只待分派送人。”贾珍特意请了一个新的饽饽厨师,做了月饼,上面印有花纹,皮酥馅香,老太太甚是满意。

据说从周代开始,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规矩中秋当天清早先要到祖先的祠堂行礼,“次日一早

起来,乃是十五日,带领众子侄开祠行朔望之礼”。到晚上月亮爬上来了,就要由家中最长的女性带领全家上香拜月,“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烛,陈设着瓜果月饼等物。真是月明灯彩,人气香烟,晶艳氤氲,不可形状。地下铺着拜毡锦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

中秋祭月贾府老少团聚,贾政都是从海南出差回来的。座

位排序也是很讲究的,有隔扇将凸碧山庄的大露台分做两半,老太太所在圆桌,她定是正对明月,左边为爱子,右边为爱孙。节日主题就是“圆”字,月饼是圆的,如书中所述“凡桌椅形式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

中秋祭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天气因素不是关键。中秋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参加祭月的人中选一名主祭,一名赞礼,若干执事,其他人均为从祭,通常以年长的女性长辈或家庭主妇担任主祭。穿着上,可不穿专门的汉服祭服,着适合秋季的汉服常服即可。在祭品准备上,简单的月饼和水果即可。一般需要月饼(以自制的最好,分量要足),西瓜一盘,切成莲花状,以及秋季时令水果若干盘,依各地情况酌定。

饮酒赋诗 丝竹环绕只是团坐倒也无趣,大家一起玩才热闹。贾母“命

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赏月席间,又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不多时,“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

古时的大户人家都在自家的露台上过中秋,而家境富裕的百姓也都会提前占据酒楼高处,在外摆酒过节,就是最普通的庶民,也会有自家酿的桂花酒来给节日添香。团聚之时,少不了要制造些声音。如古书中所写:“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竞夕之欢。”也有明清时期对中秋的描述:“文人墨士聚集在一起,笙箫弹唱,对月赋诗。”丝竹之音,诸如笛子、笙、箫、古筝、古琴、琵琶等等都会使得佳节更优雅韵致。

深夜不眠《红楼梦》中的贾母年事已高,却也兴致浓厚,赏月

饮酒之后,有的要回府歇息,有的则困倦了,贾母却仍留在凸碧山庄接着和尤氏对饮,已经到四更天(也就是现在的凌晨两三点),才在王夫人劝说下散了筵席回去休息。另有古书也记载:“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

《红楼梦》里的中秋礼仪

植梦红楼品赏中秋

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诗词赏析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