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比才和《卡门》...路途,费时费力。可不识字的母亲不懂什么 大道理,不会计算时间成本,也不会讲什么经 济效益,她越走劲越大,越做兴趣越浓。我和夫只能摇摇头,叹叹气,随了她去。原以为母亲种地只是做做样子,哪知她依然

重庆创作·女作者专辑A11 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主编 胡万俊 责编 陈广庆 美编 张文敏 制图 郭娟 责校 李勇强 张文敏

公共邮箱 [email protected] / 重庆创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 编辑电话 023-63907328

让生活 下来慢重庆市渝中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第一次听到歌剧《卡门》乐曲,是1978年秋。荒芜多年的乐坛,忽如一夜春风来,许多从未听过的外国乐曲,以优美的旋律令人陶醉不已。在一个大型企业的联欢晚会上,舞会开始之际,乐队奏起一支激越欢快的乐曲。一位作曲的朋友邀我跳舞,很少下舞场的我,竟熟练地跳起快四步,得到舞伴的夸奖。我想,除了他带得好,主要得益于这支乐曲节奏感极强。舞伴说,这是歌剧《卡门》中的一支乐曲,名曰《斗牛》。

之后,我千方百计买到了录音磁带,又托一位定居香港的老师买来一台四喇叭录音机,一有闲暇便一遍又一遍地倾听这支音乐,百听不厌。那缕时而高亢时而舒缓的美妙乐章萦绕在耳畔,那些半是透明半是朦胧的音符飘洒在我的心空。当我愁闷时,它带给我愉悦的情绪;当我冷寂时,它带给我温暖的抚慰;当我失意时,它带给我奋进的力量!

而直到我撰写《西方名人传奇》一书,查阅过一些著名音乐家的身世后,才对《卡门》的作者比才产生了兴趣:乔治·比才,1838年诞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是钢琴家。他4岁起学习钢琴,10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12岁开始创作乐曲,17岁完成第一首交响曲并获“罗马作曲大奖”。回国后,他创作了两部歌剧。当时欧洲乐坛群星灿烂,他的光芒被掩盖,两部歌剧并未引起太大反响,直到他为都德的话剧《阿莱城的姑娘》配乐,才获得一片赞扬声。

1873年初,35岁的比才开始投入歌剧《卡门》的创作,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为此付出了整整两年时间。

《卡门》原是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梅里美的代表作。梅里美作品很少,但语言

典雅准确,构思巧妙精致,题材奇异独特,在文坛极有影响力,取得了和同时代多产作家巴尔扎克同样重要的地位。《卡门》堪称世界级经典小说,那位散发着野性美的吉卜赛女郎,给读者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而改编成同名歌剧的《卡门》,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舞台作品之一。

音乐无国界。不论在哪一个国度,观众只要听到《卡门》的音乐响起,总会肃然起敬,专注聆听。每每落幕,都会报以最热烈的掌声。许多年过去了,《卡门》依旧常演不衰,历久弥新。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部歌剧的初演,曾遭到惨痛的失败。

四幕歌剧《卡门》中塑造了一位极富魅力,极其倔强的吉卜赛姑娘形象,她不同凡响的美貌和狂放不羁的个性,令龙骑兵唐·何塞堕入情网,舍弃了初恋情人而拜倒在卡门的脚下,并因私下放走了打架斗殴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受卡门的诱惑加入走私团伙。而天性浪漫渴望自由的卡门逐渐对唐·何塞感到厌倦,又爱上了一位勇敢无敌年轻英俊的斗牛士并大胆示爱。唐·何塞无法忍受卡门的移情别恋,就在卡门为斗牛士的胜利而狂热欢呼之际,唐·何塞一把利剑刺向了她的咽喉,也用这把利剑杀死了自己……

这个极其惨烈的爱情故事,涵盖了自由和梦想,爱情和欲望,忠贞和背弃,生命和死亡等等重大命题。当时的法国观众还比较保守,对比才作品中“大胆的现实主义和赤裸裸的情欲,感到震惊和受到冒犯”。当歌剧在巴黎剧院首演时,得到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一片责难和嘘声。对满怀成功憧憬的比才来说,这个打击太沉重了。他整夜痛苦地在巴黎街头徘徊,从此一病不起。

但总有慧眼识才之人。同时代的法国作曲家圣·桑,后来的法国无标题音乐之王德彪西、俄国的同时代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都对歌剧《卡门》给予高度赞扬,预言“十年之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一部歌剧。”但比才未能等到这一天。《卡门》首演失败后不足百日,他在法国布日瓦勒逝世,年仅37岁。

比才去世五年后,《卡门》再度在巴黎上演,获得了极大轰动,演员谢幕次数之多,鼓掌时间之长,前所未有。但比才已经无法看到这幕盛况。然而,他的名字,永远和《卡门》联在一起,响彻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八十年代,《卡门》作为中法文化交流的项目被译成中文,首次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出,创下连演22场,场场爆满的的记录。

重温经典,会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作者简介邢秀玲,中国作协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理事,重庆市散文学会名誉会长。著有散文集《情系高原》、《眼中的星空》、《紫调欧罗巴》等。曾获

《人民日报》精短散文征文奖、青海省政府文学奖、首届重庆散文奖、首届四川散文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等。

为爱留盏灯邹安超

前两年,随着老家成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家乡的人们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家。

我们住在离老家二十里远的一座小城里,于是年迈的母亲也与我们住在了一起。匆忙结束与农村截然不同的新生事物的她,匆忙开始了新的人生。

大半辈子在农村生活,母亲的生活方式已根深蒂固,与我们的生活节奏严重不合。为尊重母亲,我和夫在保证她安全、健康的前提下,一切顺从她的意愿。晚上六七点,母亲在外玩耍不回家;早上六点,她起床后无所事事,弄得到处乒乒乓乓,我们都依她,都全当没看见没听见。早起晚归的生活习俗,已成母亲骨子里的定律。经常是该吃晚饭了,她还在外面游逛;周末我们想补瞌睡,她一大早起来叫唤:太阳都晒屁股了,还不起来……

母亲就这样在城里生活了一年多,没有土地耕种,找不到事做,仿佛精气神也耍没了。不习惯,成了她的口头禅。突然有一天,母亲说,还是想回农村去住。可回去谈何容易。好说歹说,终于她不提回农村了,可她居然又回老家种地去了。

十里地来来回回,外加劳动的艰辛,让她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何以承受?我们百般劝阻,希望她别回老家种地,就在家里享享清福。可母亲哪里听劝,每天我行我素走一个多小时回老家去耕地,到下午四五点折返,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到城里。一天几小时耗费在路途,费时费力。可不识字的母亲不懂什么大道理,不会计算时间成本,也不会讲什么经济效益,她越走劲越大,越做兴趣越浓。

我和夫只能摇摇头,叹叹气,随了她去。原以为母亲种地只是做做样子,哪知她依然

如在农村时那样,所有锄头笆梳背篼箩筐等农用工具都备齐了。可那么多农具,安放也成问题。我就和夫商定,在城郊结合部,花几千元钱租了两间农民的出租屋放置农具。心想,母亲应该不会再折腾了吧?哪想到,她又在出租房里劈出一灶台,上街办齐煮饭的工具,誓有在此安家落户的架势。我们劝她,这地方煮饭吃哪比得家里?母亲说,平时你们上班了,家里就她一人,也没说话的人,这地方虽然简陋些,但周围都是租房的人,相互间还有个照应。就这样,母亲时而在出租房自己煮饭吃,时而在家吃,全凭她的兴起。

拗不过母亲,她愿意怎么生活就随她去,只在平时上班里,时时挂个电话问问她情况,偶尔下班早,用车去接接。遇到挖红苕搬玉米那些收获季,我们就去坡地帮帮忙……尽管栽种的多数东西搬回家只是摆设,她却乐得这样折腾,却折腾出了精气神。

爱土地,爱劳动已成母亲的精神支柱。但母亲重返土地耕种,也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我和夫都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家里很多事都放在晚饭后去解决。一遇外出办事,又恰好母亲还未回,我们都会把电灯开亮、把电视机打开,让母亲一回家,走进小区大门,抬眼望见阳台的灯光,就会感到家在那里,心中自然涌起一份温暖。拿钥匙开了门,电视机里的画面和声音,让她也能感受到一丝丝熨帖。

母亲老了,思想有些固执僵化了,但她需要的爱,并不比任何人少。孝顺孝顺,孝不如顺。迁就母亲,遂愿母亲,就是我们对她最大的孝顺。

父母恩情似海深,儿女孝顺如山重。为爱留盏灯,也就是为爱多打开了一扇门。

作者简介邹安超,重庆市作协会员,大足区作协副

主席。出版散文集两部,多次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奖。

编后

女人之美,或轻灵或飘逸,如《舞动丝巾的女人》,谜一般曳动若有若无的爱之憧憬;或知性或高贵,惊鸿一瞥间,踏着《卡门》之韵律起舞翩跹,在比才的浮沉中悲喜忧欢;或沉静或优雅,清茶相伴,手不释卷,让心灵在书香氤氲中愈加丰盈柔软;或温婉或细腻,于俗世烟火间收集琐细快乐,会心一笑,点亮深情,只要《为爱留一盏灯》。

绮年玉貌,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风韵尤饶,是静水流深,风轻云淡。绿鬓如云,白发簪花,心若葱茏,皆是美人。

独立不遗世,出尘又入尘。美丽的皮囊、有趣的灵魂,从来不是互掐的仇人。若有山河于心,诗书在手,美,将深抵内心,直透骨髓。

美人如斯,纵时光凌厉,又奈之何?(特约编辑:程华)

比才和《卡门》 邢秀玲

女人的天空 梁奕

黑色短发,深红色羊绒衣,黑色曳地长裙……聚光灯下的她,神情淡定。这是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给我的第一印象。

百度了她的《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收集了龙应台与她二十一岁有一半德国血统的儿子耗时三年写成的三十六封电子家书。惊叹于他们跨越了相隔三十年的两代人之间的鸿沟,跨越了遥迢相距两个半球的中西文化,彼此探出透着天光的窗口,三年里“如海上旗语”般地星辰凝望,日月揽怀,搭建起母与子倾听、互述、沟通的桥梁。隔岸相望,我真切地看懂了桥上的烟雨柔情,云雾深邃,遂找来她的《野火集》、《目送》、《孩子你慢慢来》,一口气读完。

夜阑人静,孤灯作伴。独自穿行在那些草坪般短浅而温湿的文字里,感慨于一个曾因一本以揭示台湾时政的投枪般的《野火集》而轰动一时的著名作家,在作为华人世界有影响力的一支笔下流泻出的款款深情,竟是如此动人。

——她写母爱:“上帝造女人,使她成为生殖孕育的媒体,我变成造化的一部分,心里充满了幸福。”书中有她在阳光下坦胸哺儿的插图,母性洋溢,天地动容。

——她写幸福:“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家了,书包丢在同一角落,臭鞋塞在同一张椅下。”平凡的快乐,如潮汐抚过河滩。

——她写家的温馨:“她要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个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糍糍香气,丈夫正从她的背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温暖的场景,让人身心俱溶。

——她写亲情:“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湾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冷静犀利又幽思缠绵,如烛光静照山壁。

如此兰心蕙质的女人,怎会不饱览

人间风物,拥有一生的丰沛,享尽完整的幸福?人间的爱就是这样,你悟出几分,就有能力享有几分;你付出几分,就有资格回收几分。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

龙应台颠覆了我以前关于事业成功之人,尤其是事业成功的女人大多必以牺牲凡俗幸福为代价的成见。原来,女人一生幸福与否,不在社会,不在环境,也不在男人那里,一直就在女人自己手里,只是有人的味觉被太多调料给败坏,以致忘了生活的本味;只是因为世间的引力太大,她一走出心灵就太远,以致忘了终归还是要回来。

因了《亲爱的安德烈》,我给儿子发去短信:“不觉间,你已长成一片热带雨林。我总是在里面陶醉,在没有风暴、微风轻拂的时候;我总在是里面迷失,在狂风大作、阵雨倾盆的时候。哪里是熟悉的路啊?没有了,雨林每天都在生长,不,是疯长。也许它不一定长成铜柯铁杆,栋梁大材,但它保持了雨林里的姿势,也有风雨也有晴地快乐生活着,是不是也是很美呢?”

因了《孩子你慢慢来》,我发微博:“感觉我做什么都是中道而止,做事业做了一半还差老远,做妻子做了三分之一还差一截,做女儿刚好只一半,做母亲我真想对儿子说:孩子,让我们从头再来。”

如今,作为香港大学传媒及新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的龙应台,在写作教书兼成立基金会推动全球意识之余,常怀揣照相机,走山走水走大街小巷,看天空云卷云舒,听草树细微的呼吸。

一个懂得爱的真作家和一个经营爱的好女人,拥有幸福完满的人生,是命运的垂青和公正。女人的天空是世界也是家园,心怀天地,你就拥有了温馨家园;女人的天空是今夜也是明天,爱读星辰,你就能领略人间春天!

作者简介梁奕,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

协会员,重庆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作品在《散文百家》、《脊梁》、《作家视野》、《重庆晚报》等报刊发表。

这是最轻最薄最娇羞的礼物来自海洋的一次恋爱一次失魂落魄一次与月光的交谈一次放弃与铭记

它比天空大了一尺却比你的胸怀小了一寸它比风骚的眼神多了风骚比唐诗宋词多了惆怅与想象春蚕在某一天集体死亡丝绸便在某一天浴火重生

它,成为你送给自己的礼物那么轻那么薄那么娇羞低头,像凉风一般的温柔它是你生命上游的水质清澈、洁净口吐莲花它是你轮回几世也无法逃脱的灵魂伴侣

我始终在想象你舞动丝巾的姿势是不是像暴雨来临前海鸟匆匆的疾飞是不是像夕阳西下时炊烟袅袅的升腾是不是像一只嘴唇在深情地采摘另一只嘴唇作者简介吴景娅,中国作协会员,重庆作协散文

创委会主任,重庆女性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已出版《镜中》、《温柔的西部》、《男根山》等

作品。曾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

舞动丝巾的女人吴景娅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