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东湖评论 抗击疫情需要筑牢每个人的“心墙”€¦ · 就筑造在人心之中,这个“助”,就体现在 共度时艰的行为中。 武汉加油。 这四个字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全国人民的心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行动汇集在一起。从今天起,我们在湖北日报评论版推出“省报评论员连线”栏目,约请全国省报评论员提供有深度、有温度的观点,表达理性而有价值的思考,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凝聚力量,为湖北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省省报报评评论论员员连连线线东东湖湖评评论论

视视点点 来来论论

让我们一起并肩战斗□ 重庆日报评论员 单士兵

新型肺炎的疫情牵动人心。“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给每个地方、每个领域、每个人,都带来了共情与共鸣。

就在 1 月 26 日 21 时,重庆市援鄂医疗队 145 名勇士出征武汉。为支援湖北抗击新型肺炎疫情,重庆这次组建了由重庆 11 所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医疗队,主要涉及呼吸内科、传染病科、重症医学科等学科专业的专家,他们主动请缨加入医疗队,前往发热病人接诊量较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较多的湖北省孝感市各重点医院,承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支援湖北的队伍中,还有我的同事—记者杨俊。 杨俊说:“我是希望能够做点啥子,尽自己一份力……去前方报道,应该是我最能做的事了。 ”抗击新型肺炎,本身就需要在多个战场作战。 打赢这场战役,也需要及时传递信息,有效祛除谣言,迅速传播科学,持续传播正能量。投身这场战役,既是一种光荣,也是一份责任。

抗击疫情, 是属于每个人的战场。 事实上,每个人也都可以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散布容易制造恐慌的信息,不参与增加病毒交叉感染风险的聚会,不影响公共治理的文明和秩序,这些也都是在并肩战斗。 记得有句流行语,叫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借用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上,也是

恰当的。 每个人选择科学理性文明的方式去面对疫情带来的复杂局面,就是可贵的战斗姿态。

我们满怀信心,并肩战斗,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身后, 都有强大的国家力量在支持,有各级组织单位在统筹协调。 连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各个单位到家庭,各种政策资源和防控方法,都在不断下沉落地。 值得欣慰的是,从武汉到重庆再到全国,从每个单位到每个家庭每个人, 疫情防控正有序有力开展。 这也说明,在疫情面前,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 没有人能成为这场战役的“局外人”。

正是战斗进行时,咬紧牙关向前进。 真正打赢这没有硝烟的战斗,仍面临很多困难任务, 仍要克服不确定的困难。让我们把责任扛在肩上,在接下来的日子, 争分夺秒与疫情的扩散赛跑, 在各个防控阻击的分战场,精准布局,精准施策,精准打击,做好隔离观察、医治诊疗、环境监测、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断筑牢安全防线。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疫病无情,中国有爱。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春节,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春节。 相信未来,回忆这段时光,我们能够见证责任,见证勇敢。 而现在,亲爱的武汉,亲爱的湖北,亲爱的重庆,亲爱的中国,让我们一起并肩战斗,等到胜利归来,我们再摘下口罩,给彼此最深情的拥抱。

看不见的“城”无比坚实□ 王鸣镝

这个庚子鼠年,注定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遇上中国人最珍视的万家团圆的春节,人们的心态和行动已经不同以往。

媒体上有个视频,武汉市民夜晚隔空喊话:“对面的,打开窗户吵下架”,戳中无数人的泪点,令人笑中带泪。 还有各地的人们自觉选择

“宅在家”,用个体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爱,对他人的爱,对防控疫情的参与和支持。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 当越来越多的人把团圆的情感暂时“封存”起来,当越来越多的个体把自己的行为主动“限制”起来,我们看到生命安全的“防火墙”上多起

了一块块坚固的砖石, 看到爱的海洋中不断汇入一股股暖流。 一年到头,春节来了,谁不想和亲朋好友坐在一起,畅叙情谊,谁不想放下一年的辛劳和疲惫, 和家人聚在一起,“围炉夜话”。 但疫情让人们清醒、冷静、理性,调适了心态,改变了观念,不断安放好与自身相处、与他人相处的情感。没有怨言,而是多了一份相互理解;没有指责,而是多了一份守望相助的温暖。

众志成城,这个“城”看不见、摸不着,却有着无比坚实、无比深厚的力量, 这让我们有强大的信心支撑, 让我们有穿越困难的无畏勇气。

只想为医疗队多做点什么□ 湖北日报评论员 付勤

一位为外省驰援的医疗队服务的基层公务员,在统计好所需的物资清单后,协调工作几个小时内全部到位。

需要两台班车一下子征集到五台, 司机都表示全天候发车, 随叫随到;医疗队到达时还没吃饭,有机关食堂调回师傅开伙, 有大酒店紧急增开盒饭;医护人员的衣物需要单独清洗,国美立刻表示召回工人, 第一时间把洗衣机烘干机安装到位,全部免费;环卫紧急增派人手为医疗队分类垃圾……一个个电话打下去, 所有单位或部门都只有一句话:“能为医疗队做点什么愿意尽全力。 ”

大武汉,不是孤城,更不是孤岛。在人们反复被提醒“能不去武汉就

不去”的非常时刻,在本该阖家团圆的新春佳节,仍有一支支医疗队伍和一车

车援助物资逆流而上,源源不断奔赴疫情最前线。 与疫情抗争,为生命接力,奋战在一线的战士们,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全力支持。 众志成城,这座“城”,从来都不是一个虚幻的概念,而是一双手到另一双手的接力,一颗心到另一颗心的连接。 守望相助, 这个

“助”,不是一两个人,而是无数人同向发力的命运共同体。 疫情让人们在空间上保持距离, 却让人们的心灵贴得更近。 大到东北“老铁”们发来的 130 吨大白菜,小到有居民因为孩子想吃土豆在邻居群求助立马有人送上门, 这座城,就筑造在人心之中,这个“助”,就体现在共度时艰的行为中。

武汉加油。这四个字,让温暖与泪水交织,让信

心与勇气挺立。

市州连线2020.1.27�星期一主编:李琼 版式:樊平 责校:陈丹伟

05

抗击疫情需要筑牢每个人的“心墙”□ 湖北日报评论员 李思辉

“不要信谣! 不要恐慌性就医! ”协和医院的一名医生的心声在微信中刷屏;“只要防护措施得当,本病完全是可以预防的”,知名传染病专家桂希恩通过媒体敏锐发声;居家隔离怎么“隔”,同济专家告诉你……疫情防控的阻击战还在持续, 稳定人心的战役也在同步打响, 针对人们关心揪心的问题进行专业解答、权威发声,正成为帮助群众正确认知新型肺炎、理性判断防控形势的有力武器。

疫情突如其来,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和健康,防控措施也在升级,一时的紧张、焦虑是正常反应;大家足不出户,手机几乎成了人与人之间唯一的联络工具,人们对各类信息的渴求就更加强烈。新型肺炎人人关心,就必然出现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爆炸; 疫情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和健康,大家的心自然比平时要敏感、要绷得紧。 这个时候,克服恐慌情绪与抗击疫情同样重

要。 不要说风就是雨,不要听信传播各种“小道消息”,每个人都稳住心神、理性应对,是打好这场全民战争的必须。

过度恐慌,不仅于疫情防控无用,而且可能导致谣言传播,徒增社会防控成本。 恐慌感导致的心理异常, 不仅会带来就医上的恐慌、发热门诊的拥挤、超市里的抢购,而且为各种谣言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创造了条件。 事实证明,在恐慌助燃下,谣言的传播速度不比病毒来得慢, 带来的危害更不比病毒小。

消除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面对恐惧。我们要看到, 发热病人分级分类安排运转起来了,由社区上报的通道建立起来了,医院的发热门诊就有序起来了; 各大超市里的商品始终保持货足价稳, 抢购物资的人就少起来了;公布适当延长春节假期,很多准备上班的人就减少了出行担忧; 协和医院部分医护人员症状得到控制, 就增强了

全社会战胜病毒的信心。我们要用安全感去战胜恐慌感。 我们正

处于抗击疫情的“战时状态”,在抗击疫情的医疗一线,需要充足的专业力量支持;在全民应战的大后方,也同样需要专业的心理支持。通过实实在在的“好消息”来振奋人心,通过各种权威信息的发布,通过各方面科学知识的普及,来疏导紧张心理、消除负面影响,以理性指导共同行动,不仅能帮助公众克服恐慌情绪,还能让有限的医疗资源最大程度发挥作用。

克服恐慌不等于放松警惕。 相反的,每个人都加强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遵循权威信源的专业建议,践行最合乎理性的防疫方法,才是最科学的警惕、最有效的防护。不论是抵抗病毒、抵抗谣言还是抵抗恐慌,每个人都把自己当成一道防线,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才能穿过风雨,迎来胜利的阳光。

克服恐慌不等于放松警惕。 相反的,每个人都加强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遵循权威信源的专业建议,践行最合乎理性的防疫方法,才是最科学的警惕、最有效的防护。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