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Page 1: 三月,萧山作家与吉山香梅的邂逅 唯有暗香裹不住 听闻哒哒马蹄声 · 梅花的观赏性极强,花容瑰 丽,芬芳浮动。被古人赞誉为梅、 兰、竹、菊四君子之一,亦是作为

梦笔桥 2019年3月16日 星期六

责任编辑:徐益欣 校对:杨君

XIAOSHAN DAILY

444

南京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是赏梅的好地儿,这是一百多年前清朝大诗人龚自珍圈定的。

现在要赏梅,不必跑那么远,西溪可以,超山可以,地铁一会儿就到。就萧山人来说,湘湖边那一片梅林就让人过瘾了,隔着湖水的氤氲之气,南岸的梅花如云似霞。春日迟迟,阳光与微风带来清香,吸引得满城男女趋之若鹜,挈妇将雏,呼朋唤友,或树下留影,或湖畔高歌,甚或有人席地而坐,啤酒加烤鸡,在梅树下面大快朵颐。总之,赏梅这样的纯精神活动,既不用快马加鞭跑路,又加入了许许多多的物质享受,让现代人好不快活也。

城市中的梅花,少不得受些红尘的浸染,“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一如古人吟诵的山泉,总归本性要受损的。要赏高洁之梅,湘湖边不行,得去山里。

从城区出发,开车四十分钟左右,到进化镇,这里是半山区,山岭一个连着一个,按指示牌,

“吉山梅园”还在里面。积雨初晴,山色越显青翠。

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杭州三个月下了六十多天雨,直把个人弄得心情郁闷。今天早上国家气象局还在新闻里说,像这样的极端天气今后只会多不会少,天灾不可抗拒的,只是苦了我们老百姓。幸好,春天还是如期而至,花儿还是应时而开。

一千亩的梅林散落在山坡上,红红白白,仿佛红霞落在山坡,又好像笼着轻纱的梦。

这片梅林归建长湾农庄经营,看情形已经有些年头了。我们在山野间行走,翠竹青青,剑一般直指蓝天,茶园向阳,粒粒嫩芽洒满阳光。北边山坡上的茶园有点奇怪,叶子嫩黄,不是常见的模样,有懂行的,告诉说这是黄金茶。春色撩人,山野的风带来混合着泥土与植物的味道,让人回忆起城市化之前广袤的田园。赏梅的人络绎不绝,但隐入山岭,并不见人影幢幢人语喧哗,吉山的梅就这样站在山坡上,自开自

落。这情形颇符合梅的幽静本性。“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梅就应该是这番模样。

吉山梅园的梅有许多种,我漠视“朱砂”的艳红,漠视“粉蝶”的浅红,漠视“宫粉”的淡白,只驻足在

“绿萼”那一抹纯情的浅绿前。这是我心目中堪与女神媲美的花。幼读李商隐诗《重过圣女祠》,对里面那一句“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记忆犹新。“萼绿华”是传说中女仙的名字,年约二十,颜色绝整,与杜兰香等都是西王母的侍女。我怀疑眼前这片“绿萼”梅就是女仙罗郁的化身,那么清淡那么雅致那么沉静默默。

偶呼明月问千古,曾与梅萼住一山。梅这种植物,与竹,与菊,与兰一起,自古以来,被赋以人格色彩,谓高洁之士,谓隐逸之士,谓清廉君子,谓红尘外之神仙中人。

所以,赏梅这样的事,不该在红尘中将就,而应到吉山这样的地方,细品细赏,甚至细细低语。

■马马

久雨后终于阳光普照,把早春的湿寒一扫而空。这样一个明媚的日子,终于见到了闻名已久的副刊编辑徐老师,以及活跃在萧山日报副刊上的一群文学爱好者,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吉山梅园是此次聚集地。旧地重游,熟悉中更添了亲切。

天晴好,但因为盛季已过,赏梅的人并不多,反倒更暗合我喜欢安静的心。梅花隶属花中四君子,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雅致,是“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淡泊,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

如故”的高洁,它本性孤傲,本就应该静静在山林里盛开凋落,无喜无悲。委实不适合作为大众的狂欢场所。

穿行在梅林,粉的如雪,红的如胭脂,团团簇簇,新鲜粉嫩的气息,在心里忍不住感叹大自然的美好。那一股香,无数花朵一齐绽放的香,扑面而来,清幽而低回,让人一闻再闻,心脑俱清。

清水旁临影的梅枝,俨然就是一幅中国水墨画;山前怒放的那一片,红彤彤的像火烧云;林中间有几株细枝条倒垂下来,那错落有致的造型,完全只能用诗去

形容。它那么美,它们那么美,一如坠落人间的精灵。谢与不谢,风骨不失。

轻轻走过,几乎不敢语,一树树的梅花在清风里微微颔首。在花的海洋里,再老的心也会轻盈起来。

沿着青石块筑就的简易山路攀爬上去,松风阵阵,梅香幽幽,翠竹长势喜人仿佛要穿破碧空。丛林里,声音被过滤得特别干净。到达山顶,望见绿树掩映下的吉山村,那么的安宁,那么的江南。

春天年年簇新。要想不老,和春同住。

梅花在清风里颔首■裘冬萍

大约在我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语文课本中就有毛泽东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崖悬百丈冰,犹有花枝

俏。老师结合毛主席的诗词,将

梅花玉洁冰清的风骨,迎寒开花的精神,阐述得清清楚楚。

从那时候开始,在我小小的心里就有了梅树这一小乔木,也知晓那开得非常好看的花叫做梅花。虽说这首词大家都能完整地背诵下来,可是这梅花究竟长得什么模样和神态,同学们谁也没有见到过。

而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认识梅花,那已是在1982年的早春。成都的老战友来杭州办事,我们俩花了两天的时间,把西湖的十景游玩了一遍。那孤山探梅自然也是顺便给带上了,应该说是了结了一个久远的心愿。“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孤山虽然没有见到会飞的白鹤,却也认真地验证了梅花那极致的雅与美,还有那不凡的神韵。

梅花的观赏性极强,花容瑰丽,芬芳浮动。被古人赞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亦是作为

傲骨迎风、挺霜而立的“岁寒三友”松、竹、梅之一。早些年,我也曾借工作之便,去过南京的梅花山梅园,上海淀山湖梅园和无锡梅园,当然也去过杭州的灵峰和余杭的超山赏梅。每次都是一样的匆匆忙忙,没心没肺的只是走马观花一番,没有留下特别的印象。

其实在萧山也是有一赏梅的佳处,那就是进化镇吉山梅园。昨日受朋友邀约去了进化探梅寻春,应该说还是获益良多。

从市区到吉山梅园不到三十公里,也就四十分钟的车程。

久雨后的乡间,朝光放晴,天清气朗,草薰风暖。途径进化街镇之后,向南拐进一条不甚宽的小路,沿山边穿过一小小村落,但见先于众芳开放的红梅花儿,鲜亮地点缀在了路旁、田头和村民的院落之中。起先仅仅是一株二株孤单的显示妍美,继而是成片成林绽蕊怒放的俏美。这梅花的艳丽多姿,催生了重重春山,到处传递出春的气息和春的妩媚。

吉山梅园位于清幽宁静的小山丘之间,三面环山,唯有西南方向敞开着胸怀,灌入大把大把的春风和暖阳。沿着坡道上行,迎

面撞入眼帘的便是坡地上那几百亩梅林,一千多株绽放着秾丽花朵的梅树,亭亭玉立,生气蓬勃,姹紫嫣红,满园尽显春色。

行不远处,就能看到上下两个大池塘,这一处是梅园中景色最为精彩之所在。尤其是位于下方的那个水塘,四周满满地排布着不同品种的梅花。

那昂然盛开的花儿,那稀疏横斜的枝杈,那风递而至的幽香,那清浅水池中的映照,那草木秀润的静雅,那蜿蜒的小径和路旁的毛竹篱笆,让人尽情迈开了春天的脚步,享受在“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场景之中。

此次探梅,小有收获,认识了吉山梅园中一小部分的梅花品种。淡红俏丽,郁郁香浓的是宫粉梅;枝条乌红,花瓣深红的是朱砂梅;花萼绿色,花瓣白色的是绿萼梅;还有洁白素雅的玉蝶梅,枝条自然下垂的垂枝梅等等。

梅花,她刚毅的性格,浅浅的清香,娇艳的花朵,几千年来一直为国人所喜爱。

梅花,不愧为我国十大名花之首。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诗人汪国真说过“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不错的,一个地方,只能去一次,去的次数多了,太熟悉了,再美的风景也会疲劳,也会了无生趣。但在进化,有这么一座小村庄,有这么一片“乳花盈面”之地,一年去几次,年年都去,永远不会生厌,反而会越发生喜,那就是吉山梅园。

我初识吉山梅园,是源于好友写的《梅园山路》。一遍又一遍地诵读,吉山在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宛如真的游览其中了。

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不错的游览之处。心中早已向往,怎能不游?刚到吉山,只见一片红白交错,我在好友的文字与眼前的景色里徘徊着。山路落英缤纷,塘水清澈见底,茶园青翠欲滴,真是“春色如画,山风如舞”啊。山门前有一建筑,上书“微笑的梅子”,吉山正以自己的方式向世界传递微笑,分享“梅好”。

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轻轻地嗅着道旁的梅花香味,感叹真是心中的圣地。

其实整个梅园依山而建,虽然气势比不上湘湖,文化积淀比

不上超山,可就幽静这点来说,是一般景点所不能比的。眼前的吉山,不过一两百人,穿插在山里。花儿淹没了人的踪迹,偶尔有一两声呼喊,再也寻觅不着有任何的声响了。

在这无声无息的地方,登山、喝茶、聊天,尽情地享受无声的优雅。嘈杂被阳光的手掌赶走,坐在草地上,看孩子们蹦床,感受开心在花丛间流淌;寂静被清凉的风收留,在台阶上来回,在山顶晃悠。

如果说,赏梅是一种手段,那么,如何使梅花向产业方向“进化”,这是吉山梅园的掌门人徐泽面临的新问题。这个吉山梅园的当家人、海归“农二代”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未来五年,我将积极打造的‘梅好经济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设立梅文化体验馆,馆里有青梅标本、青梅历史沿革、历届活动风采,还有梅文化衍生产品等;二是与台湾南投县信义乡“梅子梦工厂”签订梅子深加工项目,已加工生产了梅精丸、梅酵素、乌梅汁等附加值比较高的青梅产品。为进化青梅产业的

发展添上了浓重的一笔,大大提升了青梅产品的附加值,也带动了进化当地农业和休闲观光业的发展。”听着徐大掌门的美好规划,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吉山将是萧山,乃至浙江的赏梅圣地。

是的,吉山开创了年轻人新的梦想。记得一位伟人说过,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晨光微露,一杯美式的浓香,唤醒睡眼惺忪的早晨。午间歇息,各色美食茶饮撩拨着休憩空间里的白领们,众人自由攀谈,享受最为放松的一刻。这样的乡村生活,该是一种何等的福气。

让每个人的喜好都有所归属,缤纷的社交生活带来生活中的无限惊喜与可能。未来,相互交融的“城市村落”新生态,一定会是萧山乡村的常态,一定会是一个生生不灭的活力场,孕育着改变社会与世界的能量,就像吉山,就像梅园。

这才是萧山最美的时刻,这才是江南最美的样子。

一起去吉山做一个春天的梦,一定会让你和我,倾国倾城。

吉山的梅树没变,一起访梅的人未必还是。

四天前,和一拨曲艺家来吉山玩玩。因为初年雨未断过,宅家,一路上,看山非山,看树非树,好个恍惚。来到梅园,游人不少,指指点点,嘻嘻哈哈,散落在各处。曲艺家们有说有笑,倒也另有情趣。

他们看到造型别致的蛇梅,摆个POSS 。看到不同颜色的梅花,像彩蝶一样飞扑过去,随性而为。曲艺家喜欢唱两句,这和舞台上不一样,同一个曲艺家,面对的却是层层叠叠的梅花,别有一番趣味。有游人认出了某某,不断有人追上来合影,大家也欣然应允……只有我,夹在中间,总有些不尴不尬。

陪我们同游的是梅园主人徐姐。她用自己酿的青梅酒招待客人,斟满琥珀之黄的青梅酒,抿上一口,现在想来,唇齿留香。

几天后,报社约几位作家去梅园采风,我推辞不掉。在吉山梅园,走过的路再走一遍,少了新奇,多了随意。因为带着任务而来,眼里的梅花总想读出点什么。上文提到的蛇梅,为什么枝干会长成七星剑,为什么垂梅要学柳丝状,万条垂下绿丝绦……春风万里,梅园处处有禅意。

这次,我学古人,赏梅不仅仅只识几个花名,几种颜色。身临其境,无需谁来带我。石板小径,奇峰秀岩,曲水流泉,以及侧目即见的参天古木,我要识梅树之外的天地梅气……

如古人谈梅,梅花象征品行高洁的隐士,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林和靖最著名的诗句,他将梅花传神的写照描绘了出来。梅花是一个高洁的隐士,清和淡雅,又有着刚烈直肠的品格。

梅花也象征美人,古人以梅花比喻美人的非常多,梅花欺霜傲雪,象征着美人的美丽和傲骨。如范成大的《雪后守之家梅未开,呈宗伟》:“瑞雪再三白,南枝尚含情。”

这次吉山梅园之行,作家不像曲艺家,少了说笑,多了思考,他们一路走着,仿佛要把整个梅园装进思想里,带回去,就像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带回去,慢慢生枝,慢慢发芽,慢慢开花!

久雨初晴,到进化吉山问梅,阳光洒在脸上,暖洋洋的。多次到过吉山,记得旧年吉山一带,多的是青梅,每到花季,“十里梅花香雪海”,很是壮观。进化种梅历史悠久,但多为青梅。吉山梅园的许多梅树,是近年来新种植的,眼下已初具规模。梅花的品种也很多,有宫粉、骨里红、绿萼、朱砂、果梅、美人梅等等,这些梅花,生长在山间水间,被明媚的阳光一照耀,妩媚极了。

江南多赏梅胜地,各具特色。吉山梅花的特色,我以为就在于“野趣”。山野的“野”,趣味的“趣”。山野空旷,是藏不住梅花的,梅花疏影横斜,也是藏不住人面的。山间梅花,野野地生长着,因为山地空旷,大抵是不必受

“拘束”的。看这些梅树,生长得自由自在,“根”是盘着的,“节”是错着的,倘若能把梅枝植入某一首诗篇,仔细品味,肯定会妙趣横生。这妙趣横生中,时不时地会晃出一张人面来,这张人面,在与桃花相映之前,先与梅花相映了。春风吹来又一年,记忆是旧

年的,而这梅花和赏梅的人,都是新一年的。

与山间相比,也许水边的梅花更好看。到水边看梅,一枝梅花有两枝可看,岸上一枝,水中梅影一枝。因着涟漪轻漾,水中的梅花仿佛会更迷人一些。虽然你明知在水中的,不过是幻影。但是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时候,幻影,比真实要美。我是喜欢看梅影的,云朵在梅影中穿行,小鱼儿也会在梅影中穿梭,而我的影子,也会与梅影叠在一起。岸上的“直线”,一旦入了水中,就是

“曲线”了,“曲”比“直”,总要好看一些。风一吹,一池波光粼粼,此时,梅花就流淌成湿漉漉的霞了。

梅花盛开时节,吉山梅园,就像披上了一匹五彩缤纷的霞。倘若山间有仙子,或者人间有巧手的女子,也许可以从霞中剪下一片,或者从盎然的梅意中裁取一方,织成一件彩衣的。当然,这一袭彩衣漏洞百出,既裹不住水声,也裹不住流水,既裹不住参差的虫鸣,也裹不住那些低飞着的小翅膀。现在,梅花开得这么好,绽放得淋漓

尽致。还是“暗香”浮动么?许是“明香”了。梅园处处好空气,在梅园,你的呼吸是贪婪的。

不过,诗人说“暗香浮动”,是要在“月黄昏”的时候。于是,我开始想象吉山梅园黄昏时的模样了。月,安静地出来。月真的是安静的吗?在梅园,月出惊的不是山鸟,而是这一树一树的梅花。这一树一树的梅花,在你恍恍惚惚之间,在飞翔着。只是飞翔了一整个晚上,第二天早晨,你醒来一看,梅花仍旧好端端地站在原地。

赏梅,其实很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只有心安静了,你才可以听见清风里阳光中,泛滥着细细碎碎的美好。而正是这些零碎的

“美好”,会让你心旷神怡。吉山梅园的时光,是安静的,除了你的呼吸和心跳,除了这无处不在的万物在拔节的声响。

假以时日,比如在很多年以后,等梅树都老了,这吉山梅园,也将成为江南的赏梅胜地了。只是他年,我忆梅花时,这吉山的梅花,是不是也会忆我呢?

曾与梅萼住一山

会微笑的梅子■黄建明

■陈于晓

满山香梅似彩霞

■蒋兴刚

再访吉山梅园

■木瓜

最长情的一次梅约

三月三月,,萧山作家与吉山香梅的邂逅萧山作家与吉山香梅的邂逅

唯有暗香裹不住唯有暗香裹不住 听闻哒哒马蹄声听闻哒哒马蹄声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