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拆除立法候选人广告牌11 月 21 日,城管队员在直葛县 Procot 镇的直葛 — 普沃

加多路段,正拆除违规的立法候选人广告牌。

睡在上铺的兄弟睡在上铺的兄弟——送别谢一宁 王永利

刚刚得知,洛杉矶华人媒体从警方获得证实:当地时间11月16日上午,美国著名华文媒体《侨报》大厦发生枪击案,《侨报》董事长暨美国格律媒体集团总裁谢一宁不幸身亡,享年58岁。

谢一宁是我睡在上铺的兄弟。说起渊源来,我们俩同是人大新闻系的,同是七八级,他在总校,我在分校。在一起上过大课,听过讲座。他毕业后分到中国新闻社,我分配到中央电视台。

而在1984至1987年间我们俩同被单位选拔到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学习,住同一间宿舍。分配床时,他说他瘦小灵活,愿意睡上铺,我知道他是有意把下铺让给我。睡下铺毕竟活动方便,睡上铺,需要爬来爬去。

他坏笑着告诉我:“哈!这个世界太小了。你和同系的王尔利名字差不多,一些女孩子写给你的信错寄到总校,都让那个家伙拆开读,所以,你的恋爱故事,我早就知道了。”我说:“好像有这么回事,尔利对我说过这事。随他去!万幸的是,没便宜尔利那个家伙!”他说“但愿你没错过了好姻缘,尔利那个家伙想冒充你,但没这个胆子和女孩子约会。”就这样,我们俩成为两肋插刀好兄弟。

谢一宁瘦小单薄,个子有一米六,小眼睛,尖下巴,可是非常刻苦。他告诉我他小时候生活在广东潮州,面对的是连电灯都没有的现实,而陪他勤读并考上名牌大学的,是一根蜡烛和一根芯油灯。他是当地的高考状元,入学时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一个。

“当十七八岁的我就着蜡烛读书的时候,报上所写的全是我完全看不到的‘莺歌燕舞’,也正是现实和新闻的反差,让我有了考上新闻系的决心。”在帅气的

谢一宁心里,上新闻系、讲实话成了他灯下苦读的动力。凭着刻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分配到中国新闻社后之后,他凭借出色的新闻敏 感 ,在1984年 、1986 年连续两次拿到中国新闻奖一等

奖。(当时

中国好新闻奖)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学习的

时候,他开始时的成绩不算最优秀的,但是后来居上,他每天早起晨读,晚上睡觉前总是用英文复述一天学习所得,白天除了课堂,在图书馆他经常借阅英文小说,大量地阅读,使得他的成绩迅速提高。结业时,成绩优异。这对于他后来赴美国任驻外记者,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谢一宁性格开朗、阳光,善于交际。来上海外国语学院找他来玩的朋友很多,但很多时候,他都有约了,于是那些“不速之客”就甩给了我,我成了接待他朋友的“接待办主任”,无非也就是请他们吃饭,或附近虹口公园逛一逛,有耐心的就等谢一宁出现,没有耐心的,就打完秋风,扬长而去了。

那么甩下朋友不见的谢一宁干什么去了?他喜欢跳舞,喜欢听新潮的音乐,而且是交际舞的高手,在学校的舞会上,大出风头,国标交际舞、高难度的交际舞,他都跳得好,因此非常招女孩子喜欢。

那时,为了迅速提高英文口语,国际新闻系主任主张男女生可以结成“partner”, 也就是结成对子,互相练习口语,也可以一起逛公园、吃饭,或参加各种活

动。谢一宁的“partner”是国际新闻专业的五年级学生,也是校花,名叫莫莉,一位漂亮的上海姑娘。莫莉也是跳舞皇后,和谢一宁经常结伴跳舞,旋转得花样繁多,震惊四座。从此俩人经常出双入对,花前月下,不是谈恋爱,胜似谈恋爱。

那时,真正和谢一宁恋爱的是,人大导师的女儿任红雨。眉清目秀身材苗条的任红雨思念谢一宁这个小帅哥,千里迢迢到上海外国语学院来看望他。任小姐敲了宿舍门后,问我谢一宁在吗?我生怕任红雨误会,告诉她,他正在和“partner”练口语呢,于是我费了很大功夫,才在一处茂密的竹林里,把谢一宁揪出来,告诉他任红雨来了,并对莫莉说“抱歉”。

回到新闻岗位上后,1987年谢一宁外派担任中国新闻社驻白宫记者。两年后,国内正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他果断辞职,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华人一起在纽约白手起家创办一份专门报道中国的《侨报》。让他在新闻界引起轰动的是,他独家采访了蒋纬国。是在一次宴会上与蒋纬国认识,并争取到第二天采访他的机会。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蒋纬国谈兴甚浓,提到了许多受关注的话题。谢一宁告诉我:“我的这次采访在当

时曾经相当的轰动。在这次采访中,蒋纬国第一次说他赞成邓小平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同时他表示自己非常尊重邓小平,自己对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成绩非常认同。”

但是,创业的艰难,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那年我去美国采访时,谢一宁招待了我,他向我谈起往事,他说开拓事业初创阶段,面临着许多风险。报纸刚创办的时候,就有人打电话威胁要打他,还有人放言,某天他会在走出电梯时被杀。为了创办这份报纸,他家里被人砸过,在洛杉矶的办公楼甚至遭人枪击,警察上门侦查时,子弹还留在墙上。刚搬进新办公楼时,短短一段时间里,《侨报》员工被人故意打砸的车子竟有十多辆。说完这些,他落泪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有见到了兄弟,他才流泪。

就这样,他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了下来。《侨报》在他手下,经营得风生水起。短短几年间,《侨报》就于1992年在旧金山,1994年在洛杉矶三个华人最集中的城市,实现了同时印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美日报,发行覆盖了14个华人最多的城市,发行量达十万份。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中国新闻成为世界上所有大型媒体无法回避

的报道热点。2002年,紧扣时代节拍的谢一宁把《侨报》改为简体字,成为美国目前唯一一家采用简体字、唯一在北京设立新闻中心的中文日报。现在,仅在国内制作的新闻版面每天就达20个。到目前,在其经营之下,美国《侨报》已经是拥有日报、周报、中文网站、英文网站,并在全美15个华人聚居的城市设有发行点的全国性媒体集团。

又是一年,我去美国采访著名华人、著名报业掌门人、著名社会活动家、慈善家方李邦琴,谢一宁再次接待了我,他和我促膝长谈,这时他已和任红雨分手,但他并没有告诉我是否因为莫莉。我说,任红雨是个好女人,我可以为你新的生活表示祝贺,但是,不要对任红雨有太大伤害。而正如我所言,任红雨在美国开创了华语广播的新天地,掌管西海岸的几家华语电台,已经是了不起的新闻媒体掌门人。

谢一宁对我说,他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好好孝敬父母。“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好在还有一句:游必有方。为了开拓、守住一方事业,不得不远游,我的内心对父母有愧。”后来,谢一宁父亲的突然去世给他留下了无限哀伤和遗憾。他写下一首《青玉案·清明》:“杨絮柳烟凤山雾,冥纸飘,断肠处。旧栖新垅相对

苦,哀思茫茫,凄泪几许?且看清明雨。华章炼成谁与叙?香茗煮就捧无主。衣锦归来空换取:南屋空余,北堂肃穆,龛炉香一炷。”他的古汉语非常了得,他的文字,表达了他深深的思父之情。

谢一宁对我帮助很大,我在《侨报》发表了多篇报告文学和散文,每发表一篇,他都向我表示祝贺。他说,在同学中,我最勤快,笔耕不辍,出版了十四本书,其中五本竟然是用英文写的。我说,和你比,我差远了,你创办和管理的《侨报》,竖起了

“中国大陆报道权威”的旗帜,你践行的超然立场的新闻理念,丰富了新闻学理论,你和《侨报》成功案例可以写入新闻史,你才是人大七八级新闻系的骄傲。

谢一宁告诉我,他确实太忙了,写书不多,他准备在下次见面时,把他写的两本书送给我。我也和他约好,下次在北京见面,我们一起吃烤鸭,喝他喜欢的葡萄酒。可是,没想到,他却突然走了,而且走得这么匆忙……

(作者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片人、高级编辑。全国广播电视系统百优理论人才称号获得者。2009年被《中华诗词报》评为中国十大诗人之一。撰写和出版书籍14本。)

谢一宁(1960年—2018年11月16日),广东潮州人,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进入中国新闻社任记者。多次参加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事件的采访工作。1984年至1987年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专业学习。1987年外派担任中国新闻社驻白宫记者。1988年获得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名誉副州长及俄克拉荷马市荣誉市长称号。1991年担任美国《侨报》首席记者。1992年起任《侨报》美西版总裁,后任《侨报》董事长。2018年11月16日,美国加州中国侨报办公楼发生枪击案,谢一宁中枪不幸遇害身亡,享年58岁。谢一宁先生是华文媒体的风云人物,他的爱国激情与业务能力,在全球华文传媒界众口皆碑,他为侨报发展到今天,成为华文报纸的一面旗帜,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谢一宁谢一宁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中爪哇 快 报Lt:BriLt:Bri

■ Thursday, November 22, 2018

■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淡满光县农业及粮食局与茂物芳香剂和药物研究所合作

【本报讯】中 爪 省 淡 满光(Temanggung)农业及粮食局与茂物芳香剂和药物研究所(Balittro)合作研究淡满光香兰。

淡满光农业及粮食局农园 单 位 主 任 温 东(UntungPrabowo)11 月 21 日 说 :“ 我们今年开始大举发展当地香兰品种。”

他表示,有关香兰的分类分布在 5 个地点,即淡满

光镇区 Tlogorejo、Kandangan、Ngropoh Kranggang、 GandonTembarak 及 Gandon Kaloran。

通常香兰种植物具有长形的叶子,但在淡满光发现到具有圆形的香兰叶。他说:“根据 Balittro 的研究人士说法,淡满光最好在 Kan-dangan 村拓展香兰种植业,因考虑到当地的香兰种类有此特征。这是其它地方没有的香兰品种。”

他称,如要散播香兰种子必须有来自农业部长的证书,但迄今为止,淡满光香兰还未拥有证书。如要获得证书就须符合下列条件,其中须有面积为半公顷的种植园、至少种植香兰已长达 3 年、未曾开花结果、以及至少种植 2500 棵香兰树。

据称,最多种植香兰的是在当地 Kandangan 及 Ger-mawang 两村,但还未知悉种植物的数量。他说:“不过农民基以安全考虑,不愿说出香兰的种植数量。”

(Ing)

梭罗市Dalem Joyokusuman将成为艺术中心

【本报讯】梭罗市文化局主任津津(Kinkin Sultanul Ha-kim)11 月 21 日在梭罗对记者表示,梭罗市府决意要把Dalem Joyokusuman 其中一个的文物保护区化成为传统艺术活动中心。

津津说,“为实现上述计划,我们早在 2017 年已开始修建了,从去年初至今的修建经费已达到 60 亿盾,实体设计在今年中旬已完成,前排和走廊前的设计还在施

工当中,所需的预算开支约达30至40亿盾。”

他透露,Dalem Joyoku-suman 的面积约达 1.1 公顷,这座文物保护区建有 joglo 形式的主楼,而在后方则有数个小金子塔形的建筑物。此外,主楼前后也有公园,如果修建工作完成之后,后方的小金子塔形的建筑物可作为住宿。

他补充说,“但是这座小金子塔形的建筑物不像酒店,不然人们就不能进来,我

们希望这个地方可以作为公共场所。” (Sm)

咖啡实验室11 月 21 日,咖啡品质检验者在巴唐县 Tersono 镇咖啡

实验室正说明有关咖啡制作法。

【本报讯】中爪哇文化保护局评估北加朗安市文化保护区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荷兰殖民时代是商业和农

园的战略要道,还有很多欧裔居民居住在北加朗安市,他们的住宅成为文化保护区,如唐人街和阿拉伯街以及欧洲殖

民者区域等。因此,在北加朗安市有很多文化保护区,能够激励爱国主义情绪。

北加朗安市举办热爱文

化保护区展览会,中爪哇文化保 护 单 位 负 责 人 WahyuKristanto 说,学生会民众必须

参观文化保护区展览会,以增加对文化保护的知识。

Bara

文化保护区展览会激励民众爱国热情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