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ript

1

捐款熱線:3120 5000

網址:www.oxfam.org.hk

1990 成立樂施會教育資源圖書館。1992 首次舉辦貧富宴,讓參加者反思世界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1995 成立「樂施會公平世界教育資助計劃」。1996 開始與教育部門及教師合作,將扶貧發展及社會議題納入

正規課程。1997 成立「樂施行動組」青年扶貧培訓計劃。截至2010年,

總共有超過300名年輕人參加了「樂施行動組」。2000 成立無窮校園教育網站。2001 在中國內地開展公眾教育;編印《遊戲無窮》教育遊戲

手冊,鼓勵教師把扶貧發展教育引進教學課程。2003 推行「世界公民教育推動運動」,鼓勵年輕人成為世界公民,

關注貧窮及弱勢社群,共建公平世界。2005 成立全港首間互動體驗式教學中心「無窮地球互動教育

中心」,透過多媒體戲劇和創意工作坊,探討貧窮議題。2006 與教育局合辦「優質全方位學習活動工作坊」,讓老師在

課堂外參與貧窮議題教學培訓。2008 與香港大學合作,為全日制教師教育文憑課程開辦選修科目

「全球議題教學」。2010 「樂施會互動教育中心」榮獲「2009香港藝術發展獎」之

「藝術教育獎(非學校組)」金獎。過去五年,共有347間學校及團體共38,561人參加了樂施會互動教育中心的活動。

「除了中、英、數、理這些知識,青少年亦需要認識世界並反思自己的責任,公民教育在這方面就擔當了重要的角色。但香港的課堂教育多屬於填鴨式,難以啟發學生思考,我們需要引導式的教學模式,而戲劇是有效的教育手法,能令學生深刻了解貧窮問題。因此,我希望更多人參加樂施會互動教育中心舉辦的活動,一起討論影響世界的問題。」—補習老師陳淑儀今年七月帶同兩位學生參加了《小英與阿Nick》貧與富互動探索之旅,透過一個中國民工的真實故事,了解消費、貧窮與我們每一個人的關係。

中四學生鄭文馨和何茵儀暑假前參加了《水平線土地》活動,探索氣候變化如何威脅貧窮人的生活。

「升讀中四後,我們從通識課認識有關氣候變化的問題。其實,今次活動的主題我們已耳熟能詳,但它以戲劇形式包裝一個真實個案,讓我們發揮想像力,代入一群受氣候變化影響而失去家園的小島原住民的角色,所以很有真實感。」兩位同學是學校的環保大使,她們不約而同表示,中學生都要關注氣候變化這個關乎全球人類福祉的問題。「我們每一個人的行為都可以影響其他人,就算一點一滴的努力,都可以像漣漪一樣慢慢擴大,所以我們應以身作則,由個人做起,節約能源,更不要浪費紙張。」何茵儀堅定的說。

「多讀書、多思考,我們就能更認識身處的世界。我們要關心社會,愛護地球,向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鄭文馨說這是世界公民應盡的責任。

「『樂施會互動教育中心』計劃主題多元化並緊貼社會現況,別具特色和意義。計劃透過活潑互動的戲劇活動形式,擴闊參加者的視野,提高他們的世界公民意識,培養青年人對社會議題的關注,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觀,並啟發創意。」—「香港藝術發展獎」評審評語

樂施會互動教育中心為學生提供一個體驗貧窮狀況及探索世界問題的平台。樂施會互動教育中心為學生提供一個體驗貧窮狀況及探索世界問題的平台。樂施會互動教育中心為學生提供一個體驗貧窮狀況及探索世界問題的平台。樂施會互動教育中心為學生提供一個體驗貧窮狀況及探索世界問題的平台。

黃柏妍(左)參加《餓親你法庭》活動,探索糧食與貧窮的關係。

樂施之友陳淑儀(中)帶同兩位補習學生參加《小英與阿Nick》貧與富互動探索之旅。

鄭文馨(紅衣)認為青少年應該關注世界,並要身體力行做個盡責的世界公民。

何茵儀(中)和同學透過角色扮演,代入受氣候變化影響的貧窮島民的內心世界。

樂施會榮獲「2009香港藝術發展獎」之「藝術教育獎(非學校組)」金獎。左起︰樂施會教育統籌羅玉蘭,樂施會董事局主席盧子健以及表演藝術委員會主席陳達文。

四大工作範疇

推動青少年公民教育推動青少年公民教育樂施會互動教育中心︰設計12個工作坊和劇場,內容圍繞五個主題,包括貧與富、國際貿易與貧窮、災害與環境、戰爭與衝突以及資源分配與飢餓等,讓參加者親身體驗貧窮人的處境,探索不同主題的貧窮及發展問題,反思自己與貧窮問題的關係。

發展教育發展教育樂施會工作匯報:

就讀小學五年級的黃柏妍參加了探討糧食分配與貧窮問題的《餓親你法庭》互動工作坊。在兩個多小時的活動當中,她好奇的雙眼不斷探索。「一直都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人吃不飽,很可憐。但今次的活動啟發我明白原來戰爭、天災及地球污染都可以造成糧食短缺。」活動中,柏妍和其他小朋友不時踴躍發問,在角色扮演環節亦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非常愉快。「我們模仿法庭審理案件,既要扮演證人、證物,又要參加討論,我覺得比在課堂學習更富啟發性,印象更深刻。」她說。

柏妍年紀小小,但已有清晰的人生目標。「我希望將來做一個科學家,發明有用的東西幫助有需要的人,讓他們有更多糧食。」她又說以後會減少用發泡膠、減少浪費。「以前我有時會洗澡洗很久,以後我會減少浪費食水。我會將今天學到的東西告訴爸爸媽媽及同學,叫他們一起珍惜食物,愛護地球。」

樂施會發展教育工作

貧窮源於不公平。樂施會深信,要長遠解決貧窮問題,除了推行社區發展項目及政策倡議工作,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滅貧之道。

我們認為,每一個人都可以為滅貧出一分力;每一個人都有能力改變世界的不公平現象;每一個人都需要負上世界公民的責任維護公義。而知識是引發行動的基礎,教育則是啟迪公民意識和潛移默化的過程。加深公眾對貧窮和發展問題的了解,就能啟發更多人關心世界問題,從而尋求解決辦法。樂施會自1990年起推行發展教育項目,透過各種探討貧窮議題的工作坊和活動,推動公眾對貧窮及可持續發展議題的認識和關注。我們又與教師及教育機構合作,研究和設計教學課程及教學資源,致力把扶貧發展及社會議題納入香港的正規課程。

以下工作匯報,總結了樂施會過去多年推行發展教育的里程。

2

3

4

黃思盛老師與樂施會的淵源始於2004年,當時他以義工身分支持樂施會的扶貧工作,並由此認識樂施會的教育工作。他於2005年開始執教鞭,教授地理及通識課,期間使用樂施會的教學資源輔助教學,包括探討糧食與飢餓問題的「餓親之謎」遊戲、地理科的「貧與富」教材以及全球暖化問題的影音光碟等。

「樂施會的教學材料,沒有政治或宗教立場,不以教條式理論強迫學生接受某些思維或價值,而是平實地將世界及社會議題呈現學生眼前,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及發掘。」

早前,黃老師帶領30多位學生在校內試玩「搵食風雲」棋盤遊戲。「遊戲能讓學生了解香港的貧窮現況。當日,超過一半同學投入討論,有些更進一步思考到為甚麼我們的社會會出現貧富懸殊及在職貧窮等問題。」黃老師認為學生從遊戲中領略多少,老師的引導及講解非常重要。

教育局近年增設了新高中延伸課程,要求中四至中六學生於三年內完成405個小時的其他學習經歷。學生可以透過參與義務工作、社會服務及公民教育活動等汲取核心及選修科目以外的學習經歷。「這意味著中學需要和樂施會這樣的非政府組織緊密合作,推動公民教育。」黃老師說。

貧富宴:舉辦貧富宴,讓參加者了解現今世界糧食分配不公平的狀況,以及全球飢餓問題背後的人為因素。樂施會又派員到學校協助學生設計有趣及有深度的貧富宴活動。

樂施行動組:成立樂施行動組及舊生會,透過工作坊、考察活動和社區行動等,動員中學生探討貧窮的根源,鼓勵他們組織公眾和校內教育活動,以推動其身處社群認識貧窮問題和全球社會的持續發展。

無窮校園教育網站:提供網上教學資源,包括教案、導師活動手冊、教學簡報、網上動畫及影片等,支援老師在校內進行世界公民教育。(網址:www.cyberschool.oxfam.org.hk)

樂施會教育資源圖書館:提供展板、影音資源、遊戲、教學光碟、中、英文書籍及教材套供教師及公眾借閱。

貧窮議題遊戲:設計及製作探討貧窮問題的遊戲,包括「世界貿易大富翁」、「糧食對對碰」、「餓親之謎」及「搵食風雲」等,以趣味形式探討世界問題。

公平世界教育資助計劃:透過樂施會公平世界教育資助計劃,協助和鼓勵本地團體推廣及舉辦教育倡議活動,加強本地青年人對貧窮、人權和發展議題的關注。

要改變貧窮,教育是奠基之石。未來,樂施會將繼續透過教育工作,讓更多社會大眾了解貧窮的根源,我們將致力向青少年傳達公平、公義和尊重別人的價值觀,啟發他們思考社會議題,鼓勵他們作出行動,建立一個更公平和可持續發展的美好世界。樂施會教育組將就下列方向繼續努力︰

■ 在學科中加入貧窮和發展議題的知識(例如中學的通識教育科及地理科),與學校開拓試驗性質的世界公民教育計劃;並配合有系統的老師培訓。

■ 結合貧窮議題與互動手法如戲劇、體驗、講故事等;配合中小學課程,發展專題活動;培育重視公義、平等和友愛等價值觀。

■ 透過參與式培訓活動,如社區探訪、海外考察等,讓青年人切身處地感受貧窮與不公義的情況,鼓勵青年人自發行動,由自己影響其他青年人,締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2002年,就讀中三的李安琪在公民教育老師的鼓勵下參加了「樂施行動組」,這個决定影響了她以後的人生路向。

「那一年『樂施行動組』的主題是「消費與貧窮」,我們每星期參加工作坊,又到菲律賓考察,認識到很多新事物,例如公平貿易、消費與貧窮之間的關係,這些國際議題就算公民教育課也沒有教過。」

安琪在菲律賓看到童工以戲劇方式兜售東西吸引客人注意,啟發她和其他行動組成員回港後引用此方式籌辦公眾活動,例如舉辦以童工為主題的工作坊。「我希望將菲律賓的所見所聞和其他人分享,同時把消滅貧窮及不公義的訊息宣揚開去。」

菲律賓的考察之旅,悄悄地在安琪心裡埋下公民意識的種子,它其後萌芽、成長、

開花,並不斷傳播。「那次經驗對我影響很大。中六時,我擔任學校的公民教育大使,推廣公民訊息。以前一直想當老師,但大學選科時我最終選了傳理系,我希望成為訊息傳播者,讓更多人了解世界發生的事。」安琪常常鼓勵朋友做義工,服務社會,自己亦先後到柬埔寨的孤兒院和廣西藤縣的小學當義工老師。

「現今的年輕人都不太關心社會,亦不了解國際議題,但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影響他人的力量。若果100個人當中有一個人留意我們的訊息,而他又將訊息告訴其他人,然後一直流傳下去,當人人都知多一點,就自然會有聲音要求公義。」2010年,安琪大學畢業,她現在已加入傳媒機構任傳訊工作,繼續以自己的力量改變世界。

黃老師(站立者) 帶領學生在校內試玩「搵食風雲」棋盤遊戲,從中探討香港的貧窮問題。

樂施行動組成員舉行公眾活動宣揚扶貧訊息。樂施行動組成員舉行公眾活動宣揚扶貧訊息。樂施行動組成員舉行公眾活動宣揚扶貧訊息。樂施行動組成員舉行公眾活動宣揚扶貧訊息。

安琪(前排左一)2002年和其他樂施行動組成員在學校表演話劇,呼籲年輕人關注消費和貧窮問題。

「青希會」四名成員,(左起)︰亞婷、亞堯、亞聯及亞荍。

張老師(後排站立者)認為樂施會為學生提供體驗式學習平台,引領他們思考及發掘各種社會問題。

發展議題教學培訓:跟教育局及大學合作,透過工作坊及培訓等,與教師探討香港邊緣勞工問題、世界糧食問題、衝突與和平等不同發展議題的教學方法。

以100%

再造紙及大豆油墨印刷

推動本地教育倡議活動推動本地教育倡議活動

發展教學資源發展教學資源

培訓教師培訓教師

展望未來

德雅中學副校長張嘉慧老師,10年前已開始使用無窮校園教育網站的資源協助教學。近年,她又組識學生參加樂施會互動教育中心的活動及樂施行動組。

「教育對下一代的影響很大,老師的責任不單是灌輸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社會意識,鼓勵他們思考自己的社會責任。學生要認識社會,就必須走出課堂,參加不同活動,從中親身體驗,這種體驗式學習方法比單向式課堂講課對學生更有裨益。樂施會的教學資源及活動為老師提供一個平台,引導學生去思考和探索他們身處的世界。」張老師分享說。

張老師在讀書年代已培養出很強的社會使命感,為人師表後,她一直不遺餘力推動公民教育。今年,她再度和樂施會合作舉辦名為「戲劇.通識Crossover」的活動,藉此鼓勵學生進一步探討社會問題。「活動結合世界公民教育和通識教育,學生由選材、構思劇目到表演都一手包辦,樂施會的導師指導同學以有趣的戲劇表演手法帶出香港社會的不公平現象,我則從旁協助,在有需要時給予意見。」張老師以身教及言教激發學生的世界公民意識。

「自2006年起,我們透過樂施會的撥款,推行青年世界公民培訓計劃,我們每年組織本地大學生到柬埔寨考察及提供志願服務。參加者回港後會自發籌劃一系列的公眾教育活動,包括學校演講、展覽及工作坊等,推動青年人了解發展中國家的貧窮和社會問題,並反思自己與貧窮人的生活如何息息相關。今年,我們另一項工作重點是培訓義工,倡導社會大眾關注柬埔寨的婦女販賣問題。」「青希會」發言人表示。該會成立於2006年,是香港首個學生非政府組織。

李安琪認為「樂施行動組」為年輕人提供認識世界的機會,是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Top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