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改白沙流 新婚宴 - hsdaily.cn · 桥下福音堂及临溪等地开展义...

1
3 2017 年 12 月 8 日 星期五 www.huangshannews.cn 文史 钩 沉】 第三任院长蒋垣(1909.82003.6 ),江苏宜兴人。中国民主 同盟盟员。 1933 年毕业于上海 同德医学院,随后入职上海市立 医院任医师。 1934 年至 1937 任上海和济医院医师。1937 7 月在广西南宁军医院任中校军 医。 1938 年至 1941 年任浙江湖 州福音医院医师。 1941 5 起在立煌安徽省立医院任医务 主任、外科医师。 1943 6 月, 受屯溪市民医院董事会聘请就 任院长,兼外科主任。随蒋垣而 来的还有其妻子杨传英(助产 士)、内弟杨汝杰(来院后任内科 主任兼病理化验室主任)。这个 团队的到来,增强了医院的实 力。同年 7 月,蒋垣就任屯溪省 立医院院长。由于其不仅颇有 抱负和杰出的行政管理、经营能 力,较高的外科手术水平,还富 有灵活的交际手段,在其任内的 省立屯溪医院、屯溪市民医院, 是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好阶段。 蒋垣到院后,培养出 20 余名 护理员,开展阑尾切除、肠瘘修 补、异位妊娠、膀胱结石摘除等 20 余种手术,并为一名白内障患 者作手术治疗使其重见光明。 1945 4 月,他主刀为江苏籍妇 女王暇青摘除 8 千克重的卵巢囊 肿,并将切下的肿瘤置于木盆中 放在院门口供人观看。他的一 些手术标本,一直留存到解放初 期。 1946 年夏秋之交,屯溪地区 疠疫流行,致使许多人贫病交 加。蒋垣除采取延长门诊时间, 免除贫病者挂号等费用外,还亲 率医疗队携带药品奔走屯溪阳 湖、隆阜、湖边、闵口、屯溪老大 桥下福音堂及临溪等地开展义 诊。他不仅果断请聘外地名医 来屯驰援与疾病作战,还在纪念 抗战胜利一周年大会上发表《疾 病可畏》的演讲,呼吁民众讲究 卫生,增强体质以抵御疾病入 侵。 在其任内医院业务发达,收 入渐丰。在其手上建立的手术 室,设备先进完善,与沪杭大医 院相比亦逊色不多。 1947 1 月,蒋垣到省卫生处任职, 5 月, 离职回乡。 之后,蒋垣在常州开办同仁 医院, 1951 年在常州加入中国民 主同盟。 1954 年因涉非法堕胎 一案,被判处有期徒刑 7 年,并在 龙潭采石公司附属医院服刑改 造。期间,蒋垣表现积极,多次 立功, 1956 年出席江苏省劳动改 造积极分子大会, 1957 2 月提 前释放。 1957 4 月分配到常 州第二人民医院任肺科医师。 1962 1 月至 1966 7 月任常 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科主治医 师。 1978 年恢复主治医师资 格。1980 11 月任肺科副主任 医师。1985 12 月恢复民盟盟 籍。1986 年退休。 其妻杨传英,时任省立屯溪 医院助产士。解放初期,在常州 水门桥医院任产科医师。 其长子蒋嘉璋 1960 年矿业 学院毕业后,在内蒙古工学院任 教。次子蒋子安 1969 年大学毕 业后分配在江西某厂工作, 1980 年代调到常州客车厂任技术员。 其女蒋钟, 1962 年南京农学院毕 业后分配在丹阳农林局工作。 屯溪市民医院的四任院长 屯溪市民医院的四任院长 □ 韩加宁 2017 11 15 日上午 11 时,我因驻村扶贫工作的缘故, 在黟县碧阳镇横岗村委会坐班, 正核对该村贫困户 2017 扶贫年 度的家庭收入统计表时,收到原 黟县中医院退休老中医师舒旦 元先生的微信:“去你单位后,方 知在横岗村扶贫济困,工作辛苦 了,兹把桃花坞里的石碑上雕的 诗发来给你鉴赏!” “清溪一曲竹千竿,栈道遥 同蜀道难。无定烟岚时变态,多 灵草木昼生寒。桃开洞口霞飞 水,梨放枝头彐拥栏。隔岸渔歌 声唱晚,归云片片夕阳残。洞门 深锁白云隈,洞口桃花岁岁开。 为忆仙源好风景,渔郎底事不重 来。”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 里桃花山,桃花仙人种桃树,又 摘桃子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 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 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是 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满足富者贵,酒者花枝贫者 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 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 驱驰我得暇,他人笑我痴疯颠, 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 墓,有酒无花锄做田。”。 咋一看这石雕诗文的内容 竟似唐寅的《桃花庵歌》(桃花坞 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山。桃 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 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 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 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 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 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 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 闲。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 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 无酒锄作田。)诗中提到的“桃花 坞、桃花庵、桃花山”大凡都知道 是在苏州,因此我再三请教舒老 回忆此文的出处,舒老再次发来 消息:“昔桃源洞外有十里多长 的桃花山又名桃花坞,有专人看 管,用古黟当地的青石板雕刻成 这几首诗。桃源洞洞外有一桃 花坞,栽满桃花,古时曾有一庵 堂,这是早已谢世的家住瑶山旧 庵的胡哲明老中医在该处见后 回忆写给我的,他如在世应该是 一百廿余岁了!是不是唐寅所 吟不得而知,石雕碑文他亲眼所 见并记下告知于本人,绝对是 真!勿庸置疑!”当晚我便到舒 老的住处,谈及此事时,舒老还 找出了当时留存的已发了黄的 手抄信纸页。 当日中午,在南屏景区 89 的李邦勋老先生(系著名徽商李 宗煝的后代)的住处,见到保存 完好的《李爰得生圹志铭》碑刻 记载着“爰得翁获葬地于黟南五 都旧庵实中段,瑶山带其左,钟 山倚其右,前临大溪,是曰武水 源于武陵以达浙江……皇清光 绪十四年岁次戊子中秋月,赐进 士出身、前翰林院编修、国子监 祭酒、提督江苏全省学政、长沙 王先谦撰、国史馆协修、方略馆 协修、宛平陈冕书,京都杨梅斜 街龙光斋刻石”的内容,这是晚 年李宗煝获得京都御用石坊镌 刻的“生圹志铭”的殊荣。 陶渊明《桃花源记( 并诗) 》作 376 年至 396 年的东晋太元年 间 。 汉 高 祖 元 年(公 元 前 206 年),番阳令吴芮部将梅鋗因反 秦有功受封十万户列候,在其封 地黟县赤山镇(今祁门县祁山 镇)西十里建梅鋗城,简称梅 城。汉鸿嘉二年 ( 公元前 19 ) ,汉广德王国的广德王刘云 客曾一度建行宫于赤山镇之环 田(今城西一带)。梅鋗因攻秦 助汉有功而被刘邦赏赐,给予其 后代不服徭役、不纳赋税等特 权,因为这一段历史,许多学者 将“不服徭役、不纳赋税”的地区 称之为“封建王朝时代的桃花 源”。 陶渊明《桃花源记( 并诗) 》问 世后,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 隐逸的情怀。桃花源究竟是“仙 境”还是“人世”?这一直是一个 众说纷纭的话题:唐代王维、韩 愈、刘禹锡把桃花源视为人间的 仙境;而宋代的王安石、苏东坡 则把桃花源看作避乱的圣地;近 代梁启超则把桃花源称之为“东 方世界的‘乌托邦’”;陈寅恪则 称:“桃花源记,寓意之文,亦写 实之文也。” 1992 年春,央视新闻报道了 黟县发现《陶氏宗谱》的消息,自 古至今,诗家、游人留下无数吟 咏“古黟桃花源”的诗篇,现代徽 学专家蒲午的《桃花源新 考》…… 也 印 证 了 陶 渊 明《桃 花 源记 ( 并诗) 》创作原型地域在黟 县的可能性。 本版责任编辑 本版责任编辑 / / 高莉莉 高莉莉 E E mail:hsrbgll@ mail:hsrbgll@163 163.com .com 一个徽州,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安 放三两屋宇;数处山坳之间,升腾几缕炊 烟,都是再寻常不过之事。我们驱车盘山 而上抵达 500 米海拔的仁里村,虽然专家 学者各自都对山腰而居、不惧生产生活不 便的仁里人有着诸多解疑,但其中有项 共同认识,便是战乱。 程居沂已逾古稀,是仁里地方志书的 编纂者。虽说上了年纪,可在村中的老人 看来,挺多算个“中年人”。“躲到山腰建 村,主要是避战乱。战乱的时候,山脚平 原区首当其冲,退又不能退,跑又没地方 跑。我们最乱的一次就是太平天国起义, 部队进村的时候,村民往山上一跑,所以 人口保留得相对于其他地方要好许多。” 仁里村地形像“太师椅”,四周都是低 低的山丘,便于开垦,围田,引白沙河水种 植水稻,可以解决一村人的吃饭问题。晚 清时期,就有上千人口,是个宜居宜生产 宜繁衍的好去处。而在村人的口中,仁里 之所以人丁兴旺,还与古道上的木亭“围 栏关虎”的故事有关。 路亭建在村下古道上, 19 根柱子,栅 栏式双排安放,只一单头。屋顶柱子上写 着“大清光绪二年重修”“1992 年重修”字 样,自是甚有来头了。村委会主任郑金星 领着我们来到了木亭。在他的介绍中,我 们对那个远古的故事有了大概的了解。 木亭的柱子就像栅栏一样,是用来关虎 的。相传历史上,仁里的青壮年无来由相 继去世多人,村人中引起恐慌,便找来地 理先生破法。地理先生说,村里原有一只 虎,现在跑出来了。于是绘一图纸,让村 人按此图建亭。说来也怪,木亭建成后, 还真就起了效果。一种虔诚和敬畏,让木 亭保留至今。 白沙河贯敦仁里,慈孝乡里著美名。 富堨镇仁里村,数百年来,一直隐藏在深 山之中。仁里是富资河支流白沙河的源 头,也是歙县有名的长寿村。一个千人村 子, 60 岁以上的就有 200 多人, 80 岁以上 50 多人,还有不少 90 岁以上的,经常会 出现百岁老人。村人的平均寿命达到了 80 岁。每年的重阳节,村里都要把 80 以上的老人召集起来,吃一碗长寿面。 仁里种植、养殖业十分发达,为了绿 色发展,有着发展眼光的仁里人,从原来 的“四个一千”的做法中,把能繁母猪这一 千头的提法删了,成了现在的“三个一 千”。 仁里山脚就是青山村。青山村范围 广,由多座山峰围成的盆地上,自然村达 十余,一处山坞一转就是一个村落,山村 公路虽不宽阔,倒是村村相连,交通便 捷。我们在村委会认识了九五后大学生 何修豪,他年纪虽小,却特别痴迷村落历 史、族谱的收集整理。 何修豪的家在青山村峤山,“我在五 六岁的时候,有一个伯公,每年清明节时 候,他一定要回来,把一份老家谱摆在桌 上。那会我特别小,个子还没八仙桌高, 就趴在那儿看,伯公一页一页地翻着,我 就有一种敬畏在脑海里生成,原来这些写 在纸上的人,跟我是血脉一系的,这种感 觉是从来没有过的。” 我们或许可以把这样的“敬畏”称作 一种家族文脉的自觉吧。在小何的引领 下,我们来到了峤山自然村。如其他村落 一般,峤山古建破损严重,除了路边的旗 杆石,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辉煌之外,便是 村中池边、何氏祖上所建的五凤楼了。五 凤楼就是何家宗祠,里二进悉数倒塌,蒿 草齐人,已是危楼。 峤山村的风俗不过重阳节,而是选在 9 13 日这一天,寓意九子十三孙,多子 多孙多福之意。 仁里、青山,历代名人辈出,到了近当 代,就有黄宾虹关门弟子叶少珊,画家程铭 明,及 94 岁高龄的书法家郑泽民等。叶少 珊与郑泽民之间时常诗文互和,传为佳话。 我们在善福里看到了一口古井。村 人告知,古井已逾 550 年历史。在我看来, 说是井,倒不如说是水塘更确切些。古稀 老妪项大梅,正提着水桶,过马路到井中 提水。嫁到夫家 40 年了,天天吃井水,项 大梅对门前的古井有了深厚的感情。 当地村民郑文坚,虽进城安家多年, 却一直关心家乡的文物保护工作。前不 久,他从一户农家院子里发现了一块石 碑,遗憾的是,中间部分已被搅拌水泥的 铁铲铲平了,字迹无寻。从仅存的字迹 上,可以看出这是一块“禁砍荫木”碑。青 山村落古建、文物的毁坏和佚失,大多发 生在近半个世纪,有的甚至就是前几年、 十几年的事情。仁里、青山姓氏众多,大 抵以郑、程、许姓为主。律山村就是郑氏 的祖居地。隋唐时期,郑氏六十六世祖思 公,就迁徙定居歙北之律村,思公之孙女 郑青洁,也就是越国公汪华的母亲。 律村,一个小村子的历史竟有 1400 年历史,这是让我们惊叹的。郑氏延至八 十五世祖再能公时,育有九子六十四孙。 再能公富甲一方,方圆几十里无他姓土 地,逝后有联赞曰:周室荣封千世泽,宋时 丕显半州名。 遗址废墟青草埋,今人难寻凭吊处。 古人特别重视屋基、坟墓的风水,郑氏与 许氏为了一块地,还曾上演过一出悲怆的 往事。数百年过去,依旧听得我们心惊不 已。“小时候就听长辈人说,许村的东沙 塍,杨充岭头那个地方,就是再能公母亲 的墓地,这墓地可是郑氏一个叫细五公的 人用命换来的。”郑文坚介绍,当年许、郑 打官司,官府以酷吏为律,拿出烧红的铁 靴、铁帽,哪一方敢穿戴,就算赢,就判一 锣山给赢者。歙县宋村派郑氏细五公,竟 穿戴起了烧红的铁靴、铁帽…… 繁华的街市是一种美,青山绿水也是 一种美。繁华会萧条冷落,青山却长久弥 新。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是这世间最沉 默而坚韧的东西。正如故事里英雄作别 时的一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掩饰不 住的豪迈气慨。我们喜欢这样的诗句,更 喜欢这样的境遇。 刚进腊月,徽州大地各村的 鞭炮声此起彼伏响起来,德诚公 就惦记着筹办来年正月外甥金 山大喜日子的中堂、蜡烛。喜帖 小妹玉莲中秋拿节礼就捎来了, 进城办事也特意到老街转过两 回,一直没看中满意的。玉莲自 小体质孱弱,干不了重力活,又 只生育金山这么一根独苗,这么 些年熬过来,婆家妯娌们的挤兑 没少受,这番贺礼娘家三兄弟置 办得光鲜体面些,多少给小妹赚 回些面子。 中堂选农村颇时髦的大红 底板玻璃面“花好月圆”,吉祥喜 庆;蜡烛是金灿灿描着一龙一凤 的“两斤八”,热闹大气。徽州风 俗,娘家兄弟间再有隔阂,这贺 礼必定合伙置的,共同落款,礼 金分开另给。 正月初六一大早,傻外甥就 挑着盖了红锦绸的细篾箩,一路 放着千鞭、双响上门接老舅了。 按说好日子是初八,当天摆酒当 天接人刻薄寡恩了不是,初七 “人生日”出行不便,正月走亲戚 还都多留住一日呢,就提前到初 六了。 好酒好菜盛情款待,两天一 晃而过。初八午后一对新人拜 过天地,送入洞房,太阳还村头 红豆杉上打转转呢,伴着几串从 二楼阳台上拖下来的“满地红” “噼里啪啦”一阵脆响, 100 发的 “惊天雷”一飞冲天,新婚宴拉开 了序幕…… 作为一个老资历的乡间陪 酒客,德诚公身经百战,酒桌上 名目繁多的礼节了然于胸,把张 首席首座的八仙椅坐得四平八 稳。徽州的老规矩,每道菜必须 首座的尊长动过筷,其他人才可 以跟着搛。酒司令每接一道菜, 恭恭敬敬端放到他的座位前,他 热情地用筷子点击盘沿(表示 “我已尝过了”),招呼大伙一块 吃。第五盘菜上桌,刚才的菜有 序下移怎么摆,酒司令一时健忘 “卡壳”了,疑虑间,德诚公越殂 代疱给代劳了。陪娘舅本就陪 老人家乐呵乐呵,老人如此“亲 民”,座中倏忽挣脱“规矩”的囿 束,一时轻松欢融起来。 夜幕中三声脆亮的鞭炮响 过,新郎敬酒了,这可是徽版新 婚宴的重头戏。春风满面、意气 风发的一对可人儿捧着倒了满 满八杯酒的茶盘,请座中尊长赏 脸喝杯薄酒。座中嘉宾纷纷起 立,说:“这脸可不能随便赏,你 们俩得表演‘节目’助助酒兴,不 然呀,这酒喝不下……” 传统的徽味“节目”有“吃糖 果”“舔筷子”。“吃糖果”妙趣横 生,酒司令手执细线系着的糖果 在小两口面前晃啊晃,须两人同 时咬着才算大功告成,然每每两 人嘴咬嘴了糖果却不知所踪; “舔筷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小两 口须合力用舌尖把酒瓶中的筷 子舔出瓶外,眼瞅着如愿以偿 了,瓶一抖,功亏一篑……在满 堂哄笑声中,老舅发表祝词: “祝 你们俩恩恩爱爱,百年好合!”小 两口含笑致谢:“各位嘉宾车旅 劳烦,没菜的酒多喝一口。”小两 口挨桌“表演”下去,欢声笑语此 起彼伏。 冷盘上过,新娘再敬酒,到 十二道菜上桌,新郎新娘都敬过 酒,酒司令瞅着机会起身问德诚 公: “老舅,外甥结婚,娘舅威风, 您老要不要牵头给外甥‘热闹’ 一下,助助兴啊?”德诚公一个肉 圆在口,还来不及说话呢,众皆 附和:“要——”酒司令会意,端 来一个巴掌大的瓷盘,红纸垫 底,居中斟满两杯酒,毕恭毕敬 捧与德诚公,谓之“上令盅”。 德诚公双手接下令盅,协调大 家商定猜拳行令规则(输赢一 局半杯酒还是三局两胜一杯 酒),一时猜拳声起。彼时座中 宾客大抵有六七分醉意,声音 高亢响亮,气氛欢畅喧腾,把喜 宴推向高潮…… 座中陪酒的有两人是酒场 上跌打摸爬历练多年的老滑头, 哥哥德诚虽说酒量不低,但为人 性直豪爽不经劝,玉莲担心他兴 头上刹不住车,往死里喝伤了身 子骨,几番想上前劝说陪酒客别 让他多喝,都被老伴有恒拦住 了: “酒桌上的事你少掺和,不知 情的人还笑话咱舍不得酒呢。” 是呀,外甥结婚是喜事,烂醉如 泥也乐呵。何况次桌以下宾客 们都酒足饭饱相继撂碗筷退场 了,正桌的菜肴添加了几次之 后,灯光下指手画脚的身影都有 些晃晃悠悠,猜拳的嗓门渐次沙 哑暗淡了,酒宴进入尾声,想喝 都难啰。 婚宴永远是欢乐的海洋,这 屋酒宴才散,翻江倒海吐得天昏 地暗的酒鬼才搀走,那屋麻将 场、扑克场又招人了……一场婚 宴,非闹腾到三更半夜不可。 亲历新 安 江】 □ 江伟民 文/摄 青山不改白沙流 青山不改白沙流 徽林 漫 步】 记忆中的黟县桃源洞古诗碑刻 记忆中的黟县桃源洞古诗碑刻 □ 天下黟山 在众多的新安江支流的探访中,发端 于富 仁里的白沙河,可谓袖珍细流。有 人家的地方,必定有水。白沙河之水虽小, 亦能养人生命,滋养庄稼。这是一注流水 的使命。 徽州百家宴之 九】 □ 韩文杰/文 吴孙民/图 新婚宴 新婚宴 文化 短 波】 中国 中国 · · 时代记忆非遗斯里兰卡行 时代记忆非遗斯里兰卡行 走进科伦坡 走进科伦坡 唐卡、满族刺绣、花丝镶嵌, 60 余件非物质文化艺术作品 组成的“中国 · 时代记忆非遗斯 里兰卡行” 4 日晚在科伦坡中国 文化中心启动。 斯里兰卡旅游部长约翰 · 马拉通加在开幕式上表示,欢迎 中国国宝级民间艺术大使,希望 有更多中国非遗作品被介绍到 斯里兰卡,也希望斯里兰卡的非 遗作品能走进中国。 斯里兰卡中国文化中心主 任乐利文说,斯里兰卡是一个具 有很深文化底蕴的国家,把最具 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非遗作品 带到斯里兰卡,将增进两国文化 交流,促进中斯民间工艺大师友 好往来。 在作品展示现场,斯里兰卡 观众非常认真地参观。几个斯 里兰卡女孩在“满族刺绣”传承 人刘亚梅的刺绣表演前驻足,经 过简单指导,也能像模像样地绣 上几下。 据悉, “中国 · 时代记忆非遗 斯里兰卡行”文化交流活动由斯 里兰卡中国文化中心、天津市非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单位 联合主办。 (据 新 华 社) □ 唐璐 朱瑞卿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Jan-2020

2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第 3 版

文 化2017年 12月 8日 星期五 www.huangshannews.cn

【文史钩沉】

第三任院长蒋垣(1909.8—2003.6),江苏宜兴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33 年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随后入职上海市立医院任医师。1934 年至 1937 年任上海和济医院医师。1937年 7月在广西南宁军医院任中校军医。1938 年至 1941 年任浙江湖州福音医院医师。 1941 年 5 月起在立煌安徽省立医院任医务主任、外科医师。 1943 年 6 月,受屯溪市民医院董事会聘请就任院长,兼外科主任。随蒋垣而来的还有其妻子杨传英(助产士)、内弟杨汝杰(来院后任内科主任兼病理化验室主任)。这个

团队的到来,增强了医院的实力。同年 7 月,蒋垣就任屯溪省立医院院长。由于其不仅颇有抱负和杰出的行政管理、经营能力,较高的外科手术水平,还富有灵活的交际手段,在其任内的省立屯溪医院、屯溪市民医院,是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好阶段。

蒋垣到院后,培养出 20余名护理员,开展阑尾切除、肠瘘修补、异位妊娠、膀胱结石摘除等20余种手术,并为一名白内障患者作手术治疗使其重见光明。1945年 4月,他主刀为江苏籍妇女王暇青摘除 8千克重的卵巢囊肿,并将切下的肿瘤置于木盆中

放在院门口供人观看。他的一些手术标本,一直留存到解放初期。

1946年夏秋之交,屯溪地区疠疫流行,致使许多人贫病交加。蒋垣除采取延长门诊时间,免除贫病者挂号等费用外,还亲率医疗队携带药品奔走屯溪阳湖、隆阜、湖边、闵口、屯溪老大桥下福音堂及临溪等地开展义诊。他不仅果断请聘外地名医来屯驰援与疾病作战,还在纪念抗战胜利一周年大会上发表《疾病可畏》的演讲,呼吁民众讲究卫生,增强体质以抵御疾病入侵。

在其任内医院业务发达,收入渐丰。在其手上建立的手术室,设备先进完善,与沪杭大医院相比亦逊色不多。 1947 年 1月,蒋垣到省卫生处任职,5 月,离职回乡。

之后,蒋垣在常州开办同仁医院,1951年在常州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4 年因涉非法堕胎一案,被判处有期徒刑 7年,并在龙潭采石公司附属医院服刑改造。期间,蒋垣表现积极,多次立功,1956年出席江苏省劳动改造积极分子大会,1957年 2月提前释放。 1957 年 4 月分配到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任肺科医师。

1962 年 1 月至 1966 年 7 月任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肺科主治医师 。 1978 年 恢 复 主 治 医 师 资格。1980年 11月任肺科副主任医师。1985年 12月恢复民盟盟籍。1986年退休。

其妻杨传英,时任省立屯溪医院助产士。解放初期,在常州水门桥医院任产科医师。

其长子蒋嘉璋 1960 年矿业学院毕业后,在内蒙古工学院任教。次子蒋子安 1969 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江西某厂工作,1980年代调到常州客车厂任技术员。其女蒋钟,1962年南京农学院毕业后分配在丹阳农林局工作。

屯溪市民医院的四任院长屯溪市民医院的四任院长((三三))

□ 韩加宁

2017 年 11 月 15 日 上 午 11时,我因驻村扶贫工作的缘故,在黟县碧阳镇横岗村委会坐班,正核对该村贫困户 2017 扶贫年度的家庭收入统计表时,收到原黟县中医院退休老中医师舒旦元先生的微信:“去你单位后,方知在横岗村扶贫济困,工作辛苦了,兹把桃花坞里的石碑上雕的诗发来给你鉴赏!”

“清溪一曲竹千竿,栈道遥同蜀道难。无定烟岚时变态,多灵草木昼生寒。桃开洞口霞飞水,梨放枝头彐拥栏。隔岸渔歌声唱晚,归云片片夕阳残。洞门深锁白云隈,洞口桃花岁岁开。为忆仙源好风景,渔郎底事不重来。”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山,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子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是

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满足富者贵,酒者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暇,他人笑我痴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有酒无花锄做田。”。

咋一看这石雕诗文的内容竟似唐寅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山。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诗中提到的“桃花坞、桃花庵、桃花山”大凡都知道是在苏州,因此我再三请教舒老

回忆此文的出处,舒老再次发来消息:“昔桃源洞外有十里多长的桃花山又名桃花坞,有专人看管,用古黟当地的青石板雕刻成这几首诗。桃源洞洞外有一桃花坞,栽满桃花,古时曾有一庵堂,这是早已谢世的家住瑶山旧庵的胡哲明老中医在该处见后回忆写给我的,他如在世应该是一百廿余岁了!是不是唐寅所吟不得而知,石雕碑文他亲眼所见并记下告知于本人,绝对是真!勿庸置疑!”当晚我便到舒老的住处,谈及此事时,舒老还找出了当时留存的已发了黄的手抄信纸页。

当日中午,在南屏景区 89岁的李邦勋老先生(系著名徽商李宗煝的后代)的住处,见到保存完好的《李爰得生圹志铭》碑刻记载着“爰得翁获葬地于黟南五都旧庵实中段,瑶山带其左,钟山倚其右,前临大溪,是曰武水

源于武陵以达浙江……皇清光绪十四年岁次戊子中秋月,赐进士出身、前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提督江苏全省学政、长沙王先谦撰、国史馆协修、方略馆协修、宛平陈冕书,京都杨梅斜街龙光斋刻石”的内容,这是晚年李宗煝获得京都御用石坊镌刻的“生圹志铭”的殊荣。

陶渊明《桃花源记 (并诗)》作于 376年至 396年的东晋太元年间 。 汉 高 祖 元 年(公 元 前 206年),番阳令吴芮部将梅鋗因反秦有功受封十万户列候,在其封地黟县赤山镇(今祁门县祁山镇)西 十 里 建 梅 鋗 城 ,简 称 梅城 。 汉 鸿 嘉 二 年 ( 公 元 前 19年) ,汉广德王国的广德王刘云客曾一度建行宫于赤山镇之环田(今城西一带)。梅鋗因攻秦助汉有功而被刘邦赏赐,给予其后代不服徭役、不纳赋税等特权,因为这一段历史,许多学者

将“不服徭役、不纳赋税”的地区称之为“封建王朝时代的桃花源”。

陶渊明《桃花源记 (并诗)》问世后,桃花便更多地被用来表达隐逸的情怀。桃花源究竟是“仙境”还是“人世”?这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唐代王维、韩愈、刘禹锡把桃花源视为人间的仙境;而宋代的王安石、苏东坡则把桃花源看作避乱的圣地;近代梁启超则把桃花源称之为“东方世界的‘乌托邦’”;陈寅恪则称:“桃花源记,寓意之文,亦写实之文也。”

1992年春,央视新闻报道了黟县发现《陶氏宗谱》的消息,自古至今,诗家、游人留下无数吟咏“古黟桃花源”的诗篇,现代徽学 专 家 蒲 午 的《 桃 花 源 新考》……也印证了陶渊明《桃花源记 (并诗)》创作原型地域在黟县的可能性。

本版责任编辑本版责任编辑 //高莉莉高莉莉 EE——mail:hsrbgll@mail:[email protected]

一个徽州,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安放三两屋宇;数处山坳之间,升腾几缕炊烟,都是再寻常不过之事。我们驱车盘山而上抵达 500米海拔的仁里村,虽然专家学者各自都对山腰而居、不惧生产生活不便的仁里人有着诸多解疑,但其中有项共同认识,便是战乱。

程居沂已逾古稀,是仁里地方志书的编纂者。虽说上了年纪,可在村中的老人看来,挺多算个“中年人”。“躲到山腰建村,主要是避战乱。战乱的时候,山脚平原区首当其冲,退又不能退,跑又没地方跑。我们最乱的一次就是太平天国起义,部队进村的时候,村民往山上一跑,所以人口保留得相对于其他地方要好许多。”

仁里村地形像“太师椅”,四周都是低低的山丘,便于开垦,围田,引白沙河水种植水稻,可以解决一村人的吃饭问题。晚清时期,就有上千人口,是个宜居宜生产宜繁衍的好去处。而在村人的口中,仁里

之所以人丁兴旺,还与古道上的木亭“围栏关虎”的故事有关。

路亭建在村下古道上,19 根柱子,栅栏式双排安放,只一单头。屋顶柱子上写着“大清光绪二年重修”“1992年重修”字样,自是甚有来头了。村委会主任郑金星领着我们来到了木亭。在他的介绍中,我们对那个远古的故事有了大概的了解。木亭的柱子就像栅栏一样,是用来关虎的。相传历史上,仁里的青壮年无来由相继去世多人,村人中引起恐慌,便找来地理先生破法。地理先生说,村里原有一只虎,现在跑出来了。于是绘一图纸,让村人按此图建亭。说来也怪,木亭建成后,还真就起了效果。一种虔诚和敬畏,让木亭保留至今。

白沙河贯敦仁里,慈孝乡里著美名。富堨镇仁里村,数百年来,一直隐藏在深山之中。仁里是富资河支流白沙河的源头,也是歙县有名的长寿村。一个千人村

子,60 岁以上的就有 200 多人,80 岁以上有 50多人,还有不少 90岁以上的,经常会出现百岁老人。村人的平均寿命达到了80 岁。每年的重阳节,村里都要把 80 岁以上的老人召集起来,吃一碗长寿面。

仁里种植、养殖业十分发达,为了绿色发展,有着发展眼光的仁里人,从原来的“四个一千”的做法中,把能繁母猪这一千头的提法删了,成了现在的“三个一千”。

仁里山脚就是青山村。青山村范围广,由多座山峰围成的盆地上,自然村达十余,一处山坞一转就是一个村落,山村公路虽不宽阔,倒是村村相连,交通便捷。我们在村委会认识了九五后大学生何修豪,他年纪虽小,却特别痴迷村落历史、族谱的收集整理。

何修豪的家在青山村峤山,“我在五六岁的时候,有一个伯公,每年清明节时候,他一定要回来,把一份老家谱摆在桌上。那会我特别小,个子还没八仙桌高,就趴在那儿看,伯公一页一页地翻着,我就有一种敬畏在脑海里生成,原来这些写在纸上的人,跟我是血脉一系的,这种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

我们或许可以把这样的“敬畏”称作一种家族文脉的自觉吧。在小何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峤山自然村。如其他村落一般,峤山古建破损严重,除了路边的旗杆石,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辉煌之外,便是村中池边、何氏祖上所建的五凤楼了。五凤楼就是何家宗祠,里二进悉数倒塌,蒿草齐人,已是危楼。

峤山村的风俗不过重阳节,而是选在9 月 13 日这一天,寓意九子十三孙,多子多孙多福之意。

仁里、青山,历代名人辈出,到了近当代,就有黄宾虹关门弟子叶少珊,画家程铭明,及 94岁高龄的书法家郑泽民等。叶少珊与郑泽民之间时常诗文互和,传为佳话。

我们在善福里看到了一口古井。村人告知,古井已逾 550年历史。在我看来,

说是井,倒不如说是水塘更确切些。古稀老妪项大梅,正提着水桶,过马路到井中提水。嫁到夫家 40年了,天天吃井水,项大梅对门前的古井有了深厚的感情。

当地村民郑文坚,虽进城安家多年,却一直关心家乡的文物保护工作。前不久,他从一户农家院子里发现了一块石碑,遗憾的是,中间部分已被搅拌水泥的铁铲铲平了,字迹无寻。从仅存的字迹上,可以看出这是一块“禁砍荫木”碑。青山村落古建、文物的毁坏和佚失,大多发生在近半个世纪,有的甚至就是前几年、十几年的事情。仁里、青山姓氏众多,大抵以郑、程、许姓为主。律山村就是郑氏的祖居地。隋唐时期,郑氏六十六世祖思公,就迁徙定居歙北之律村,思公之孙女郑青洁,也就是越国公汪华的母亲。

律村,一个小村子的历史竟有 1400多年历史,这是让我们惊叹的。郑氏延至八十五世祖再能公时,育有九子六十四孙。再能公富甲一方,方圆几十里无他姓土地,逝后有联赞曰:周室荣封千世泽,宋时丕显半州名。

遗址废墟青草埋,今人难寻凭吊处。古人特别重视屋基、坟墓的风水,郑氏与许氏为了一块地,还曾上演过一出悲怆的往事。数百年过去,依旧听得我们心惊不已。“小时候就听长辈人说,许村的东沙塍,杨充岭头那个地方,就是再能公母亲的墓地,这墓地可是郑氏一个叫细五公的人用命换来的。”郑文坚介绍,当年许、郑打官司,官府以酷吏为律,拿出烧红的铁靴、铁帽,哪一方敢穿戴,就算赢,就判一锣山给赢者。歙县宋村派郑氏细五公,竟穿戴起了烧红的铁靴、铁帽……

繁华的街市是一种美,青山绿水也是一种美。繁华会萧条冷落,青山却长久弥新。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是这世间最沉默而坚韧的东西。正如故事里英雄作别时的一句“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掩饰不住的豪迈气慨。我们喜欢这样的诗句,更喜欢这样的境遇。

刚进腊月,徽州大地各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响起来,德诚公就惦记着筹办来年正月外甥金山大喜日子的中堂、蜡烛。喜帖小妹玉莲中秋拿节礼就捎来了,进城办事也特意到老街转过两回,一直没看中满意的。玉莲自小体质孱弱,干不了重力活,又只生育金山这么一根独苗,这么些年熬过来,婆家妯娌们的挤兑没少受,这番贺礼娘家三兄弟置办得光鲜体面些,多少给小妹赚回些面子。

中堂选农村颇时髦的大红底板玻璃面“花好月圆”,吉祥喜庆;蜡烛是金灿灿描着一龙一凤的“两斤八”,热闹大气。徽州风俗,娘家兄弟间再有隔阂,这贺礼必定合伙置的,共同落款,礼金分开另给。

正月初六一大早,傻外甥就挑着盖了红锦绸的细篾箩,一路放着千鞭、双响上门接老舅了。按说好日子是初八,当天摆酒当天接人刻薄寡恩了不是,初七

“人生日”出行不便,正月走亲戚还都多留住一日呢,就提前到初六了。

好酒好菜盛情款待,两天一晃而过。初八午后一对新人拜过天地,送入洞房,太阳还村头红豆杉上打转转呢,伴着几串从二楼阳台上拖下来的“满地红”

“噼里啪啦”一阵脆响,100发的“惊天雷”一飞冲天,新婚宴拉开了序幕……

作为一个老资历的乡间陪酒客,德诚公身经百战,酒桌上名目繁多的礼节了然于胸,把张首席首座的八仙椅坐得四平八稳。徽州的老规矩,每道菜必须首座的尊长动过筷,其他人才可以跟着搛。酒司令每接一道菜,恭恭敬敬端放到他的座位前,他热情地用筷子点击盘沿(表示

“我已尝过了”),招呼大伙一块吃。第五盘菜上桌,刚才的菜有序下移怎么摆,酒司令一时健忘

“卡壳”了,疑虑间,德诚公越殂代疱给代劳了。陪娘舅本就陪老人家乐呵乐呵,老人如此“亲民”,座中倏忽挣脱“规矩”的囿束,一时轻松欢融起来。

夜幕中三声脆亮的鞭炮响过,新郎敬酒了,这可是徽版新婚宴的重头戏。春风满面、意气风发的一对可人儿捧着倒了满满八杯酒的茶盘,请座中尊长赏脸喝杯薄酒。座中嘉宾纷纷起

立,说:“这脸可不能随便赏,你们俩得表演‘节目’助助酒兴,不然呀,这酒喝不下……”

传统的徽味“节目”有“吃糖果”“舔筷子”。“吃糖果”妙趣横生,酒司令手执细线系着的糖果在小两口面前晃啊晃,须两人同时咬着才算大功告成,然每每两人嘴咬嘴了糖果却不知所踪;

“舔筷子”有异曲同工之妙,小两口须合力用舌尖把酒瓶中的筷子舔出瓶外,眼瞅着如愿以偿了,瓶一抖,功亏一篑……在满堂哄笑声中,老舅发表祝词:“祝你们俩恩恩爱爱,百年好合!”小两口含笑致谢:“各位嘉宾车旅劳烦,没菜的酒多喝一口。”小两口挨桌“表演”下去,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冷盘上过,新娘再敬酒,到十二道菜上桌,新郎新娘都敬过酒,酒司令瞅着机会起身问德诚公:“老舅,外甥结婚,娘舅威风,您老要不要牵头给外甥‘热闹’一下,助助兴啊?”德诚公一个肉圆在口,还来不及说话呢,众皆附和:“要——”酒司令会意,端来一个巴掌大的瓷盘,红纸垫底,居中斟满两杯酒,毕恭毕敬捧与德诚公,谓之“上令盅”。德诚公双手接下令盅,协调大家商定猜拳行令规则(输赢一局 半 杯 酒 还 是 三 局 两 胜 一 杯酒),一时猜拳声起。彼时座中宾客大抵有六七分醉意,声音高亢响亮,气氛欢畅喧腾,把喜宴推向高潮……

座中陪酒的有两人是酒场上跌打摸爬历练多年的老滑头,哥哥德诚虽说酒量不低,但为人性直豪爽不经劝,玉莲担心他兴头上刹不住车,往死里喝伤了身子骨,几番想上前劝说陪酒客别让他多喝,都被老伴有恒拦住了:“酒桌上的事你少掺和,不知情的人还笑话咱舍不得酒呢。”是呀,外甥结婚是喜事,烂醉如泥也乐呵。何况次桌以下宾客们都酒足饭饱相继撂碗筷退场了,正桌的菜肴添加了几次之后,灯光下指手画脚的身影都有些晃晃悠悠,猜拳的嗓门渐次沙哑暗淡了,酒宴进入尾声,想喝都难啰。

婚宴永远是欢乐的海洋,这屋酒宴才散,翻江倒海吐得天昏地暗的酒鬼才搀走,那屋麻将场、扑克场又招人了……一场婚宴,非闹腾到三更半夜不可。

【亲历新安江】

□ 江伟民 文/摄

青山不改白沙流青山不改白沙流

【徽林漫步】

记忆中的黟县桃源洞古诗碑刻记忆中的黟县桃源洞古诗碑刻□ 天下黟山

在众多的新安江支流的探访中,发端于富堨仁里的白沙河,可谓袖珍细流。有人家的地方,必定有水。白沙河之水虽小,亦能养人生命,滋养庄稼。这是一注流水的使命。

【徽州百家宴之九】

□ 韩文杰/文 吴孙民/图

新 婚 宴新 婚 宴

【文化短波】

““中国中国··时代记忆非遗斯里兰卡行时代记忆非遗斯里兰卡行””走进科伦坡走进科伦坡

唐卡、满族刺绣、花丝镶嵌,由 60余件非物质文化艺术作品组成的“中国·时代记忆非遗斯里兰卡行”4日晚在科伦坡中国文化中心启动。

斯里兰卡旅游部长约翰·阿马拉通加在开幕式上表示,欢迎中国国宝级民间艺术大使,希望有更多中国非遗作品被介绍到斯里兰卡,也希望斯里兰卡的非遗作品能走进中国。

斯里兰卡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乐利文说,斯里兰卡是一个具有很深文化底蕴的国家,把最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非遗作品

带到斯里兰卡,将增进两国文化交流,促进中斯民间工艺大师友好往来。

在作品展示现场,斯里兰卡观众非常认真地参观。几个斯里兰卡女孩在“满族刺绣”传承人刘亚梅的刺绣表演前驻足,经过简单指导,也能像模像样地绣上几下。

据悉,“中国·时代记忆非遗斯里兰卡行”文化交流活动由斯里兰卡中国文化中心、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

(据新华社)

□ 唐璐 朱瑞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