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³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

14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 提名意见 该项目紧密围绕我国废旧聚酯资源循环再生发展战略需求,立足自主创新,以 废旧聚酯资源综合利用最优化、加工高效清洁化、产品高品质高值化为目标,成功 构建了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体系。 主要科技创新包括:(1)自主研发了废旧聚酯纺织品和瓶的高效前处理技术 及装备,实现高品质、资源化及标准化;(2)创建废旧聚酯调质调粘再生技术新 工艺,攻克不同来源的废旧聚酯制品再生纺丝稳定性及品质控制难题;(3)开发 了在线全色谱补色调色及高效差别化技术,制备高色牢度、超柔软、仿生态棕等混 杂聚酯废料再生纤维;(4)发明了低熔点/再生聚酯皮芯复合纤维熔体直纺技术, 实现了低成本高效再生与高附加值的统一。项目授权发明专利38项,发表科技论文 10篇,标准3项,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产品用于重大工程及知名品牌,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该项 目实现了我国废旧聚酯纺织品高效回收与高值利用,大幅提升了聚酯再生纤维技术 水平。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我国聚酯年产量达 4000 万吨,纤维及饮料瓶占 90%以上,其废旧品总储量超 1 亿吨,但再生纺丝产能仅 1000 万吨,再生率不足 10%;不仅资源浪费大,且 环境负担重,是国际纺织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国际废旧聚酯再生利用主要是实 现资源化处理,解决污染问题,重点发展分拣清洗技术及旧衣回用体系;美国日本等 开发的以解聚提纯再聚合的化学法技术,由于工艺复杂成本高,未能产业化推广,国 内大多采用简单熔融再生纺丝工艺,产品品质低,应用受限。迄今为止,还没有兼顾 品质与成本的废旧聚酯再生循环产业化方案。 该项目紧密围绕我国废旧聚酯资源循环再生发展战略需求,立足自主创新,以废 旧聚酯资源综合利用最优化、加工高效清洁化、产品高品质高值化为目标,成功构建 了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体系,主要创新为: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Oct-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³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

提名意见

该项目紧密围绕我国废旧聚酯资源循环再生发展战略需求,立足自主创新,以

废旧聚酯资源综合利用最优化、加工高效清洁化、产品高品质高值化为目标,成功

构建了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体系。

主要科技创新包括:(1)自主研发了废旧聚酯纺织品和瓶的高效前处理技术

及装备,实现高品质、资源化及标准化;(2)创建废旧聚酯调质调粘再生技术新

工艺,攻克不同来源的废旧聚酯制品再生纺丝稳定性及品质控制难题;(3)开发

了在线全色谱补色调色及高效差别化技术,制备高色牢度、超柔软、仿生态棕等混

杂聚酯废料再生纤维;(4)发明了低熔点/再生聚酯皮芯复合纤维熔体直纺技术,

实现了低成本高效再生与高附加值的统一。项目授权发明专利38项,发表科技论文

10篇,标准3项,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产品用于重大工程及知名品牌,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该项

目实现了我国废旧聚酯纺织品高效回收与高值利用,大幅提升了聚酯再生纤维技术

水平。

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我国聚酯年产量达 4000 万吨,纤维及饮料瓶占 90%以上,其废旧品总储量超

过 1 亿吨,但再生纺丝产能仅 1000 万吨,再生率不足 10%;不仅资源浪费大,且

环境负担重,是国际纺织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国际废旧聚酯再生利用主要是实

现资源化处理,解决污染问题,重点发展分拣清洗技术及旧衣回用体系;美国日本等

开发的以解聚提纯再聚合的化学法技术,由于工艺复杂成本高,未能产业化推广,国

内大多采用简单熔融再生纺丝工艺,产品品质低,应用受限。迄今为止,还没有兼顾

品质与成本的废旧聚酯再生循环产业化方案。

该项目紧密围绕我国废旧聚酯资源循环再生发展战略需求,立足自主创新,以废

旧聚酯资源综合利用最优化、加工高效清洁化、产品高品质高值化为目标,成功构建

了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体系,主要创新为:

Page 2: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³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

1. 自主研发废旧聚酯纺织品、瓶高效前处理技术及装备。开发废旧纺织品水热

协同塑化搓粒技术及装备,实现低温低降解造粒,粘度降<3%;开发全自动废瓶近红

外正向拣选、柔性滚刀整瓶脱标脱胶技术及装备,PVC 及总杂质含量≤30 ppm;

制定纺丝级泡料及瓶片分级标准,大幅提升废旧聚酯高品质资源化水平。

2. 创建废旧聚酯调质调粘再生技术新工艺。在熔融再生纺丝基础上,研制螺槽

梯度加深螺杆、立式降膜脱挥-卧式鼠笼增粘串联反应釜等装置,构建“乙二醇微醇解

低粘过滤-脱挥增粘”工艺体系,熔体特性粘度波动≤±0.01dL/g,VOC≤10μg/g。不仅攻

克了不同来源废旧聚酯的杂质过滤效率及可纺性难题,而且提高了产品品质及生态

安全性。

3. 突破再生聚酯在线全色谱配色调色及高效差别化技术。研发了多元有色聚酯

泡料配色、母粒在线添加补色的熔体全色谱调色技术,充分利用废旧聚酯中染化料,

解决再生聚酯变色及色差控制难题,色差及色牢度达 4.5 级;开发多组分原位复合、

高倍牵伸、多级定型、不对称冷却、在线混纤等技术,开发超柔软、生态仿棕、多彩、

粗旦、异形、中强长丝、ITY 等再生纤维品种。

4. 发明低熔点/再生聚酯皮芯复合纤维熔体直纺技术。研发刚性间位、柔性对位

多组分协效共聚降熔点技术;开发高密高压喷丝、多效强化冷却皮芯复合纺丝技术,

开发水循环精确控温牵伸辊、卷曲及定型技术,有效解决纤维粘连、破皮及条干不匀

的问题,首次实现“以新包旧”,纤维成本降低 25%。

该项目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再生聚酯纤维生产基地,其中废纺再生短纤 30 万吨/

年,瓶片及再生长丝加工 15 万吨/年,低熔点/再生聚酯复合短纤 7.5 万吨/年,新增

有色功能等系列再生聚酯短纤及长丝品种 20 余个,产品用于三江源、南水北调、阿

迪达斯、通用汽车等重大工程及知名品牌。近三年完成单位实现销售 79.90 亿元,利

润 3.43 亿元,上缴税收 1.48 亿元,出口创汇 2.61 亿美元。授权发明专利 38 项,

发表科技论文 10 篇、制定标准 3 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水平国际先进,大

幅提升了聚酯再生纤维技术水平,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

客观评价

1.专业机构检测评价:项目开发的超柔软赛绒复合再生涤纶短纤维、仿硬棕纤维、再

生低熔点聚酯短纤维、再生 FDY 丝、再生 POY 长丝、再生涤纶色丝等再生聚酯纤

维品种经国家纺织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国家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Page 3: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³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

(江阴)和纺织工业南方科技测试中心测试,再生纤维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开发的超柔软赛绒、仿硬棕纤维、汽车内饰用再生聚酯短纤经上海天祥质量技术

服务有限公司(Intertek)、上海鼎真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和浙江中通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检测,符合生态纺织品安全要求。

2.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意见:1)“以回收聚酯制备低熔点聚酯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

鉴定意见为:项目建成了一套 4 万吨/年低熔点聚酯聚合生产线和一条 7.5 万吨/年

低熔点再生复合聚酯纤维生产线,开发了用于过滤材料、汽车内饰、卫生用品和土工

材料上的系列低熔点再生复合聚酯纤维非织造产品。产品得到国内外用户的认可。对

提高我国再生聚酯纤维及其产品的技术水平,增强我国再生聚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土工用粗旦再生有色聚酯

纤维制备关键技术”鉴定意见为:项目建成了高品质土工用粗旦再生聚酯纤维生产线,

装置运行安全稳定,纤维强度高、色牢度好,产品质量稳定,满足土工用领域的要求,

并已大量应用于建筑、水利大坝、跨海大桥、高速铁路、矿山、垃圾填埋场等领域的

防渗、隔离、补强、防裂加固等工程。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工艺技术国

际领先。3)“汽车内饰用再生聚酯有色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鉴定意见为:项目建立

了汽车内饰用再生聚酯有色纤维产业化生产线,装置运行安全稳定,产品品质优良,

具有色牢度高,VOC 含量低等特征,已在汽车内饰用领域广泛应用,实现了废旧聚

酯再生循环高值化、高品质开发。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4)“高品质差别化再

生聚酯纤维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鉴定意见为:项目建成国内外规模最大的 15 万吨

/年的废弃聚酯瓶加工清洗生产示范线和 20 万吨/年再生聚酯生产示范线,开发了

POY、FDY、ITY 三大系列产品,技术路线先进、合理,产品质量好,生产运行稳定,

节能减排。总体技术具有创新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5)“超柔软赛绒复合再生涤纶

短纤维”新产品经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鉴定,鉴定意见结论为:项目产品

在醇解技术研究、共聚组分的选择和中空并列复合纺丝组件设计等方面有创新,技术

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产品经国家纺织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符合标准要求,

具备批量生产条件。6)“仿生态棕纤维”新产品经宁波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鉴

定,鉴定意见结论为:项目在产品规格设计、绿色加工技术等方面有创新,产品经国

家纺织服装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和通标标准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检测,

复合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市场前景广阔。

3.项目查新报告: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G05)、浙江省

Page 4: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³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

科技信息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科技查新,结论为:国内外

相关文献中未见制备超柔软再生复合 PET 短纤维;系统研究废旧聚酯化学再生工艺

过程中,真空体系、反应装置对再生体系纯化及液相增粘反应;静态高效混合技术与

立卧双釜串联液相增粘、梯度过滤除杂等关键技术结合;再生聚酯瓶偏高粘纺丝产业

化工艺特征的相关研究报道,具有很好的新颖性。

4.项目科技咨询报告: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G05)科技咨询结论为:“以回收聚酯

制备低熔点聚酯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在该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

2017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高品质差别化再生聚酯纤维关键技术

及装备研发” 获得 2016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6.国家立项支持:项目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再生聚酯纤维高效制备技术”立项支持,

项目编号:2016YFB0302900,项目承担单位为东华大学,课题承担单位为宁波大发化

纤有限公司、浙江绿宇环保有限公司、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其他参与单位有海

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江苏恒泽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等。项目得到国家火炬计划立项支持 “废涤纶织物并列复合

柔软再生纤维产业化”,项目编号:2015GH030731.

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整体技术研发成功后,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建成了高品质再生聚酯纤维产能 45 万吨/年,低

熔点/再生聚酯复合短纤产能 7.5 万吨/年,新增有色功能等系列再生聚酯短纤及长丝

品种 20 余个。产品性能品质稳定,成功用于土工、汽车内饰、服装家纺等领域。

Page 5: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³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

主要应用单位情况表

Page 6: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³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

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

主要完成人情况

排名 1,王华平,副院长,研究员,东华大学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和技术总负责人,对项目技术进行总体设计与

规划,对本项目创新点中一、二、三、四具有突出性贡献,在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

总工作量的 65%以上。主要旁证材料有:鉴定证书纺科鉴[2017]第 10 号、纺科鉴[2017]

第 11 号、纺科鉴[2017]第 21 号;“一种低熔点再生共聚酯的制备方法”(ZL

Page 7: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³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

201410608135.6)等 6 项发明专利;Modeling and Optimizing of Producing Recycled

PET from Fabrics Waste via Falling Film-Rotating Disk Combined Reactor 等科技论文 7

篇。

排名 2,钱军,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整体规划、先进技术

转化和产业化,并对项目的推广、应用进行把关。对本项目中技术创新点一、二、三、

四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的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65%左右。本人

在项目可行性论证、总体规划、产业化实施、技术设备改造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

主要旁证材料有:鉴定证书“以回收聚酯制备低熔点聚酯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纺科

鉴[2017]第 21 号),“涤纶废纺织品搓粒半自动混合投料系统”(ZL201110343344.9)

等 20 项发明专利,“废旧聚酯纺织品生产超柔软再生复合短纤维”科技论文 3 篇。

排名 3,陈浩,总经理,工程师,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整体规划、先进技术

转化和产业化,并对项目的推广、应用进行把关。对本项目中技术创新点一、三做出

了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的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65%左右。本人在项目

可行性论证、总体规划、产业化实施、技术设备改造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主要旁

证材料有:鉴定证书“高品质差别化再生聚酯纤维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纺科鉴第

[2016]第 39 号),“一种利用再生聚酯瓶片生产细旦及微细旦扁平再生聚酯长丝的方

法”(ZL201510636486.2)。

排名 4,金剑,教授级高工,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贡献:参与本项目工艺技术开发,负责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整体规划、先进

技术转化和产业化,并对项目的推广、应用进行把关。对本项目中技术创新点一、三

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的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65%左右。本人在

项目可行性论证、总体规划、产业化实施、技术设备改造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主

要旁证材料有:鉴定证书“高品质差别化再生聚酯纤维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纺科鉴

第[2016]第 39 号)。

排名 5,戴泽新,董事长,高级经济师,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土工用、车内饰用有色再生聚酯纤维的开

发与产业化工作。对本项目中技术创新点二、三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本项目的投入

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 65%左右。主要旁证材料有:鉴定成果“土工用粗旦再生

Page 8: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³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

有色聚酯纤维制备关键技术”(纺科鉴[2017]第 10 号),“汽车内饰用再生聚酯有色纤

维产业化关键技术”(纺科鉴第 11 号),“一种再生有色聚酯短纤维的制备方法”

(ZL201510727302.3)等 2 项发明专利。

排名 6,王少博,讲师,中原工学院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参与完成了项目中废旧聚酯纺织品高效差

别化再生利用技术、低熔点聚酯制备及再生复合纤维纺丝技术的研发。对本项目创新

点三、四具有突出性贡献。主要旁证材料有:鉴定证书:纺科鉴[2017]第 10 号,纺

科鉴[2017]第 21 号;“一种低熔点再生共聚酯的制备方法”等 4 项发明专利;“聚酯纺

织品再生加工过程中的色泽变化规律”等科技论文 3 篇。

排名 7,陈烨,副教授,东华大学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参与完成了项目中再生聚酯“微醇解-脱挥

-聚合”提质增粘及均质化技术、再生熔体差别化改性技术、低熔点聚酯制备及复合纤

维纺丝技术的研发。对本项目创新点二、三、四具有突出性贡献。主要旁证材料有:

鉴定证书:纺科鉴[2017]第 10 号,纺科鉴[2017]第 11 号,纺科鉴[2017]第 21 号;科

技论文:“Modeling and Optimizing of Producing Recycled PET from Fabrics Waste via

Falling Film-Rotating Disk Combined Reactor 。

排名 8,仝文奇,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为再生聚酯均聚釜设备设计和制造指出了

先进的设计方案与思路;为聚酯高粘纺丝专用的成套设备组织了优秀的设计团队并

指出了设计的方向与设计思路,对本项目创新点二具有突出性贡献。主要旁证材料

有:鉴定证书“高品质差别化再生聚酯纤维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纺科鉴[2016]第 39

号)”

排名 9,邢喜全,副部长,工程师,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对本项目中技术创新点一、二、四做出了

创造性贡献,主要旁证材料有:鉴定证书“以回收聚酯制备低熔点聚酯纤维产业化关

键技术”(纺科鉴[2017]第 21 号),“涤纶废纺织品搓粒半自动混合投料系统”

(ZL201110343344.9)等 18 项发明专利,“聚酯类废旧纺织品制备再生纤维工艺研究”

科技论文 3 篇。

排名 10,方叶青,副总经理,工程师,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贡献: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参与完成了瓶片分拣清洗、高品质再生聚

Page 9: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³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

酯长丝制备技术的研发,对本项目创新点一、二具有突出性贡献。主要旁证材料有:

鉴定证书“高品质差别化再生聚酯纤维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纺科鉴[2016]第 39 号)”

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

排名 1,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

创新推广贡献: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第一完成单位,主持实施项目的产业

化工程技术开发,负责项目的废旧聚酯纤维制品再生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推广工作。开

发了废旧聚酯纤维制品水热协同塑化造粒、乙二醇微醇解-调质增粘,实现了聚酯泡

料和高品质再生聚酯熔体的连续稳定制备;开发了双温控纺丝、大容量环吹、多油轮

上油及低温拉伸、低温定型后处理技术,实现了超柔软、仿棕硬等增白等有色再生聚

酯短纤维,“以新包旧”低熔点再生复合聚酯纤维的开发;通过对聚合废水、废气,调

质增黏和热定型废气的回收处理与利用,实现低熔点复合再生纤维清洁化生产。

排名 2,东华大学

创新推广贡献:东华大学作为项目的第二完成单位,主持了再生聚酯微醇解理论研究

和低熔点聚酯熔点调控与工程技术的开发工作。研究了再生聚酯“微醇解-脱挥-聚合”

提质增粘技术,含杂组份对聚酯泡料降解、增黏机制、乙二醇的醇解调控机制,开发

了低熔点共聚酯熔点调控与制备技术。为开发满足汽车内饰、土工、家纺地毯功能要

求的粗旦高强、超柔软、增白及有色纤维系列产品和低熔点聚酯再生复合纤维提供了

理论基础。

排名 3,海盐海利环保纤维有限公司

创新推广贡献:作为项目第三完成单位,为本项目技术的成功开发提供了基础设施、

生产设备以及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提供了大量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事项目

的统筹管理、设备开发、工艺研究等;成功在公司将高品质差别化再生聚酯纤维技术

进行了产业化应用,并建立了良好的产品销售渠道。

排名 4,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创新推广贡献:优彩环保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第四参与单位,组织实施项

目的技术开发、产业化推广等工作。完成了再生聚酯“微醇解-脱挥-聚合”提质增粘及

均质化技术、再生聚酯“全色谱配色-在线调色”及高品质差别化技术,实现了利用废

聚酯类纺织品生产有色功能涤纶短纤维规模化和稳定生产,实现了细旦、粗旦高强、

高弹、等增白及有色纤维系列产品的制备,产品满足服用、土工、车内饰等应用要求,

Page 10: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³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

积极推动了再生聚酯的高值化差别化应用水平,示范作用显著。

排名 5,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创新推广贡献: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参与总体研究方案制定工作,负责废旧瓶片制备

长丝整个工艺过程中的测试分析、性能研究,工艺优化、确定,柔性化、差别化产品

的产业化技术开发等工作,为项目的技术开发和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

理论指导;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院内相关学科的科研人员共同攻关及时解决在项目中遇到

的各种难题,使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协助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生产维护和工艺优化工作,确保装置的稳

定生产和产品的质量控制,利用在化纤工程技术上的综合实力和良好信誉与承担单

位共同开拓了良好的产品销售渠道。

排名 6,中原工学院

创新推广贡献:中原工学院作为此项目的参与单位,主要负责项目理论研究与性能评

价。在土工用粗旦再生有色聚酯纤维应用性能评价与生产工艺优化的研究方面,中原

工学院纺织学院、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功能性纺织材料重点实

验室为此提供了实验平台的支持,同时积极组织人员参与了土工用粗旦再生有色聚

酯纤维在下游客户中应用方面的技术指导,有效拓展了产品的国内应用市场。

Page 11: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³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

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Page 12: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³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
Page 13: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³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
Page 14: 项目名称:废旧聚酯高效再生及纤维制备产业化集成技术5.行业影响及奖励:项目相关内容³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