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30
(70)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鄭信德 * 一、前言 二、資源回收概況與現行評鑑機制 三、文獻回顧與變數選定 四、實證分析 五、結論與建議 一、前言 落實環境保護已蔚為國際共識,其中,加強資源回收,推動垃圾零廢棄已成為各國 重點工作之一。臺灣地狹人稠,經濟的成長也帶來龐大的廢棄物,造成環境壓力,影響 生活品質,政府除增加垃圾處理管道外,並提倡減廢觀念,1988 年增修廢棄物清理法, 成為我國資源回收政策先導,隨後陸續開展「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垃圾強制分類」 等政策,在政府與民間戮力落實下,資源回收成效逐漸展現,舉如:資源回收率由 2000 年之 9.78%成長至 2009 年之 35.34%、廚餘回收率由 2003 年之 2.19%提升至 2009 年之 9.31%、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由 2005 年之 29,575 公噸成長至 2009 年之 65,473 公噸。 臺灣各類資源回收量(或率)雖持續成長,惟僅反映產出面的表現,欲探討執行績 效,有必要導入「投入-產出」概念,增加考量相關人力、機具與經費等投入資訊,建 立公平、客觀的評鑑機制。本研究以臺灣 25 縣市為研究對象,將回顧臺灣資源回收概 況,檢視現行評鑑方式,建立績效評估模式,分析各縣市執行效率,探討跨年度回收效 率變動,研提策略建議,提供政府相關部門參卓。本研究亦期盼藉由評鑑機制的健全, 加速地方政府間良性競爭,提升執行效率,擴大回收成效。內容共分 5 節。第一節,前 言;第二節,資源回收概況與現行評鑑機制;第三節,文獻回顧與變數選定;第四節, 實證分析;第五節,結論與建議。 二、資源回收概況與現行評鑑機制 資源回收為政府重要施政之一,有必要針對近年推動政策、人物力投入、施行成效 及現行評鑑機制進行分析,作為本研究探討的背景。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綜合計劃處專員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Jan-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70)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鄭信德*

一、 前言

二、 資源回收概況與現行評鑑機制

三、 文獻回顧與變數選定

四、 實證分析

五、 結論與建議

一、前言

落實環境保護已蔚為國際共識,其中,加強資源回收,推動垃圾零廢棄已成為各國

重點工作之一。臺灣地狹人稠,經濟的成長也帶來龐大的廢棄物,造成環境壓力,影響

生活品質,政府除增加垃圾處理管道外,並提倡減廢觀念,1988 年增修廢棄物清理法,

成為我國資源回收政策先導,隨後陸續開展「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垃圾強制分類」

等政策,在政府與民間戮力落實下,資源回收成效逐漸展現,舉如:資源回收率由 2000年之 9.78%成長至 2009 年之 35.34%、廚餘回收率由 2003 年之 2.19%提升至 2009 年之

9.31%、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由 2005 年之 29,575 公噸成長至 2009 年之 65,473 公噸。 臺灣各類資源回收量(或率)雖持續成長,惟僅反映產出面的表現,欲探討執行績

效,有必要導入「投入-產出」概念,增加考量相關人力、機具與經費等投入資訊,建

立公平、客觀的評鑑機制。本研究以臺灣 25 縣市為研究對象,將回顧臺灣資源回收概

況,檢視現行評鑑方式,建立績效評估模式,分析各縣市執行效率,探討跨年度回收效

率變動,研提策略建議,提供政府相關部門參卓。本研究亦期盼藉由評鑑機制的健全,

加速地方政府間良性競爭,提升執行效率,擴大回收成效。內容共分 5 節。第一節,前

言;第二節,資源回收概況與現行評鑑機制;第三節,文獻回顧與變數選定;第四節,

實證分析;第五節,結論與建議。

二、資源回收概況與現行評鑑機制

資源回收為政府重要施政之一,有必要針對近年推動政策、人物力投入、施行成效

及現行評鑑機制進行分析,作為本研究探討的背景。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綜合計劃處專員

Page 2: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1. 政策發展

臺灣資源回收工作,最早源於民眾自發性投入,即所謂拾荒業者。1988 年「廢棄

物清理法」修訂時,增訂第 10 條之 1,開始對資源回收相關事項進行規範,改由政府

公告強制回收。1997 年政府推動「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結合社區民眾、回收商、地

方政府(清潔隊)及回收基金等四者,全面實施資源回收、垃圾減量的工作。2005 年

推動「垃圾強制分類」計畫,第 1 階段 10 個縣市參與;2006 年推動第 2 階段全國全面

實施。相關重要政策如下: 1997 年推動「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 2001 年起推動家戶廚餘回收。 2003 年推動巨大廢棄物(例如廢傢俱)回收再利用。 2003 年 12 月行政院核定垃圾零廢棄政策。 2005 年推動垃圾強制分類。 2007 年推動政府機關、學校紙杯減量及廢食用油回收。 政府持續推動源頭減量及資源回收,以利資源有效循環利用,逐步邁向「垃圾全回

收、零廢棄」目標。

2. 人力、物力之投入

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強人力、機具與經費的投入,以因應資源回收政策的推行,相

關分析如下:

(1) 人力

資源回收人員由 2001 年之 3,529 人提升至 2009 年之 5,795 人;資源回收人員比率

(資源回收人員占所有環保人員(註一)之比率)由 2001 年之 10.35%提升至 2009 年之

15.48%,反映資源回收人力增加(見圖 1)。

圖 1 歷年資源回收人力變動

資料來源:2010 年環境保護統計年報。

Page 3: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72)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2) 機具(以資源回收車為主)

資源回收車由 2000 年之 1,605 輛提升至 2009 年之 3,983 輛;資源回收車輛比率

(資源回收車占所有環保車輛之比率)由 2000 年之 14.78%提升至 2009 年之 27.16%,

反映資源回收機具上升(見圖 2)。

圖 2 歷年資源回收車輛變動

資料來源:2010 年環境保護統計年報。

(3) 投入經費

資源回收投入經費(註二)由 2001 年 38,392,724 千元提升至 2009 年 40,162,079 千元;

資源回收投入經費比率(資源回收投入經費/環保歲出相關總計經費(註三))由 2001 年之

74.04%提升至 2009 年之 75.95%,近年來,資源回收投入經費與比率雖有波動,惟整體

而言仍呈上升趨勢(見圖 3)。

圖 3 歷年資源回收投入經費變動

資料來源:2010 年環境保護統計年報。

Page 4: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3)

3. 施行成效

政府積極推動資源回收相關政策與措施,輔以宣導與稽查,加以民眾支持,成效相

繼浮現。 (1) 從總量觀察,資源回收量由 1998 年之 111,753 公噸提升至 2009 年之 2,721,431

公噸;廚餘回收量由 2003 年 167,304 公噸提升至 2009 年之 721,472 公噸;巨大

垃圾回收再利用量也由 2005 年之 29,575 公噸提升至 2009 年之 65,473 公噸(見

圖 4)。

圖 4 歷年資源回收、廚餘回收及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變動

資料來源:2010 年環境保護統計年報。

(2) 從比率觀察,資源回收率由 2000 年之 9.78%提升至 2009 年之 35.34%;廚餘回

收率由 2003 年之 2.19%提升至 2009 年之 9.31%;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率由

2005 年之 0.38%提升至 2009 年之 0.84%(見圖 5)。

圖 5 歷年資源回收、廚餘回收及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率變動

資料來源:2010 年環境保護統計年報。

Page 5: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74)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二)現行評鑑方法與本研究探討重點

依「廢棄物清理法」規定:「一般廢棄物之回收、清除、處理,在直轄市由直轄市

政府環境保護局為之…;在縣由鄉(鎮、市)公所負責回收、清除,由縣環境保護局負

責處理」,是以地方政府在資源回收工作上,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因此,為有效激勵各

縣市政府良性競爭,推展資源回收工作,有必要檢視、分析現行評鑑機制,並敘明本研

究探討重點。

1. 當前政府績效評鑑方法

近年來,政府持續辦理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考核,評鑑標準日趨嚴謹、細緻,試就

「98 年度推動執行機關加強辦理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考核計畫」分析,特色如下: (1) 環保署辦理複核(註四),考量到各縣市相關背景,將全國 25 個縣市環保局分 3 組

進行,降低縣市規模差異對績效評比之偏誤。 (2) 評核指標如表 1,項目大都以產出(如資源回收量等)表現為依歸,投入因素

項目(如資源回收教育及宣導)考量較少。

表 1 環保署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考核指標項目 項次 指 標 細 項

1. 資源回收成效 資源回收率(%)、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kg)

2. 管理及稽查取締執行成

果 責任業者與販賣業者重點稽查取締執行成果(%)、回收

處理業管理稽查執行成果(%)

3. 推動廢乾電池回收相關

工作 廢乾電池平均回收量(kg/千人-年)、公廁設置廢乾電池

回收設施達成比例(%)、推動學校參與比例(%)等

4. 推動資源回收再生品之

再利用工作 廢玻璃砂再生品(料)之再利用施作量(噸)、資源回

收再生品(料)之再製產品(種類)

5. 辦理資源回收教育及宣

導工作 媒體宣導資源回收工作(則)、辦理資源回收相關活動

及說明會(場次)等

6. 推動資源回收形象改造

輔導工作 輔導資源回收站(點)比例(%)、輔導個體業者比例

(%)等

7. 其他事項 廢機動車輛查報、張貼拖吊成效(%)、行政事項配合事

項執行率(%) 資料來源:98 年度推動執行機關加強辦理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考核計畫附件。

(3) 評核亦包含實地現勘,指標如表 2,雖可務實勘查現況,惟指標參考範圍未完

全量化,難免面臨主觀認定。

Page 6: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5)

表 2 環保署實地現勘指標項目 項次 指 標 參考範圍

1. 資源回收宣導創新作法 政策推動或宣導方式創新性、政策貫徹程度、相關資料

確實性等

2. 現勘作業成效展現 實地現勘特殊作為及成效、回收點資源回收設施設置情

況合宜度、現勘點配合狀況等 3. 環境教育重視度 基層學校環保教育、教材適切性、社區環保教育等

4. 其他 是否針對以往缺失進行改善、首長重視度、承辦人員業

務熟稔度等 資料來源:98 年度推動執行機關加強辦理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考核計畫附件。

2. 本研究探討重點

(1) 總產出對總投入相對變化的比值,反映生產力的高低;而生產力的水準則可衡

量績效的良窳。因此,評鑑方式應同時考量產出與投入因素的相對關係,才得

以客觀的評量地方政府資源回收績效。 (2) 現行採用之評鑑方法對產出變數之考量相對完整,惟如回收人力、機具及經費

等重要投入變數則付之闕如。因此,評鑑的施行,僅能瞭解產出的現況,似無

法探討造成的原因,以及研提因應策略。 (3) 有鑑於此,如何加強投入變數考量,降低主觀意識影響,以及研提有效因應措

施,並強化政府資源回收績效考核制度,成為探討主軸。本研究採用資料包絡

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與麥氏(Malmquist)生產力指數進

行分析,希望達成如下目的: A. 建立多投入多產出績效評估模型,掌握投入與產出影響因素,客觀評估各縣

市資源回收績效表現。 B. 瞭解各縣市資源回收執行績效變化情形,無效率產生之原因,並提出改善目

標之建議。 C. 探討各縣市跨年度資源回收執行績效變動情形,瞭解績效是否提升。

三、文獻回顧與變數選定

資料包絡分析法自 1978 年發展以來,已在各領域績效評鑑研究廣泛運用,惟用以

探討資源回收仍屬少數。本節將概述資料包絡分析法及麥氏生產力指數,並回顧資源回

收相關文獻,據以釐定投入產出變數,作為本研究探討的基礎。

(一)資料包絡分析法

1. 延革

資料包絡分析法概念溯及 Farrell(1957)提出之生產效率前緣概念,1978 年

Page 7: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76)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Charnes, Cooper & Rhodes 將 Farrell 的方法擴展為 CCR 模型,使之能夠處理多元投入與

多元產出問題,並定名為 DEA。Farrell 與 CCR 模型均假設為固定規模報酬,但若某一

決策單位(Decision Making Unit,DMU(註五))處於相對無效率時,可能源於規模不適因

素,是以 1984 年 Banker, Charnes and Cooper 放寬固定規模報酬的限制,進而提出了

BCC 模型。CCR 與 BCC 成為資料包絡分析法最常被討論與引用的模式(模式請參閱附

錄)。

2. 特性

資料包絡分析法概念,將所有決策單位之投入與產出投射於空間中,以找出最大產

出或最小投入的效率邊界,經由相對比較的觀念,決定各 DMU 的效率。在運用上具若

干特性: (1) 可處理多項投入與產出之評估,無須預設生產函數,亦無參數估計的困難。 (2) 投入產出權數由數學規劃產生,避免很多主觀判斷。 (3) 各種投入及產出可以不同單位去衡量,只要受評之 DMU 採相同計量單位,效

率值不受影響。 (4) 可以單一值表示受評 DMU 之投入與產出間的效率關係。 (5) DEA 所獲得的效率值為相對效率值,而非絕對效率值。 另相關研究發現,進行 DEA 評估操作時,應注意投入與產出間是否具有同向性

(Isotonicity)關係,以及 DMU 個數至少應為投入產出項個數和的 2 倍。

3. DEA評估結果分析

由 DEA 模式評估結果,可進行效率、差額變數及敏感度等分析,了解資源使用狀

況,進而提供管理者相關決策資訊。相關分析說明如下: (1) 效率分析:透過 DEA 模式所求出的效率值應介於 0 與 1 間,若決策單位的效率

值為 1,表示落在生產邊界上,達到相對效率,餘未達 1 者為相對無效率。

DEA 模式產出結果,包括: A. CCR 模式之技術效率;BCC 模式之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可探討 DMU 之

無效率可能源自於純技術無效率或不同規模報酬的規模無效率,兩者關聯:

技術效率值=純技術效率值*規模效率值)。 B. 相對有效率的決策單位可被其他決策單位參考,被參考的次數越多,表示其

穩健度(robustness)越高。 (2) 差額變數分析:針對無效率的決策單位,可透過差額變數分析(slack variable

analysis)瞭解投入資源使用狀況,找出無效率之來源及改善空間。 (3) 敏感度分析:因為 DEA 模式的結果容易受到投入產出變數及 DMU 資料影響,

有必要藉由敏感度分析探討: A. 投入與產出變數增減變化對評估結果的影響。 B. DMU 增減變化時對評估結果的影響。

Page 8: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7)

(二)麥氏生產力指數

DEA 模型(CCR 與 BCC 模型)只能對單期各 DMU 予以比較,無法進行跨期縱

斷面分析,可透過麥氏生產力指數(模式請參閱附錄)所導出之相關指數,評估各縣

市於研究期間跨期資源回收效率變動情形。 1. 相關指數:技術效率變動指數(effch)、技術變動指數(techch);總要素生產力

變動指數(tfpch)。 2. 指數間關係:tfpch= effch* techch。 3. 指數涵義:如表 3。

表 3 麥氏生產力相關指數涵義 指數值 effch techch tfpch

>1 技術效率改善 技術進步 總要素生產力提升 =1 技術效率不變 技術不變 總要素生產力不變 <1 技術效率惡化 技術退步 總要素生產力下降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國內相關文獻回顧

1. 以全國各縣市為研究對象

(1) 廖金環(2003)結合灰色關聯分析(GRA)及資料包絡分析法(DEA),建構

二階段多目標規則整合式績效評估模式,以 23 縣市(不含金門縣、連江縣)作

為受評 DMU,運用 2001 年資料分析臺灣省各縣市資源回收作業績效。該項研

究結果發現 23 個縣市中,相對有效率縣市 8 個(34.8%),其他邊緣非效率縣市

14 個(60.9%),明顯非效率縣市 1 個(4.3%),透過差額變數分析了解大多數

須要改善的是降低垃圾處理人力的投入,並持續加強垃圾清運及資源回收量。 (2) 張子溥(2006)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法、隨機邊界法之一階段聯立估計法及異質

性非單調隨機邊界法,建構 3 種評估模型,以 23 縣市作為受評 DMU,運用

1998 年至 2004 年資料,探討各縣市環保機關資源回收效率、跨年度效率變化

情形,以及發生無效率原因與改善目標。該項研究發現每人可支配所得、高等

教育人口比例、老年人口比例、都市人口比例越高縣市,整體資源回收效率愈

高。 (3) 王文芳(2007)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法,建構評估模型,以 23 縣市 2004 及 2005

年資料作為受評 DMU(共 46 項),探討 2005 年「垃圾強制分類計畫」第 1 階

段實施之 10 縣市,於政策實施前後資源回收績效之變化,以及相對於其他縣市

是否更具效益,並就無效率縣市研提供改善建議。該項研究發現「垃圾強制分

類計畫」第 1 階段實施之 10 縣市中,台南市、新竹市、台中市等 3 縣市達效率

前緣,台南市更為相對無效率縣市參照次數之首。2005 年整體潛在改進空間優

Page 9: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78)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先順序分別為增加廚餘回收量、減少環保車輛、減少環保人力、減少環保經

費、增加資源回收量。

2. 以特定縣市所轄之鄉鎮為研究對象

(1) 龍小蘭(2005)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法方法,建構評估模型,以台北縣 29 個鄉鎮

市作為受評 DMU,運用 2000 年至 2004 年資料,評估台北縣各鄉鎮市資源回收

效率。該項研究發現在回收效率和區域發展呈現 U 字型關係,符合環境顧志耐

曲線(EKC)理論;研究亦針對無效率地區,提出應落實結合社區、學校、回

收商及地方政府清潔隊,以及增加經濟誘因、加強管制稽查等建議,以改善資

源回收效率。 (2) 范凱、葉修延(2006)應用資料包絡分析法,建構評估模型,以嘉義縣 18 個鄉

鎮市作為受評 DMU,依廢棄物清除耗費之資源,進行績效評估。該項研究發

現,民雄鄉配置資源最適當,可做為其他鄉鎮市模仿的典範;另研究進行敏感

度分析,去除垃圾處理車輛後,大部份鄉鎮市之整體效率值皆大幅降低,顯見

垃圾處理車輛為優勢項目。 綜合前述研究之作者採用變數如表 4 所示。

表 4 國內相關研究採用變數

採用變數 研究作者(年度)

投入 產出 廖金環(2003) 垃圾處理人力 垃圾清運量 垃圾處理車輛 資源回收量 垃圾管理經費 資源回收機構數 張子溥(2006) 人均環保經費 人均資源回收量 人均垃圾處理車輛 資源回收率 單位面積清運人員 參與教育宣導比率 王文芳(2007) 環保人力 資源回收量 環保車輛 廚餘回收量 環保經費 龍小蘭(2005) 環保人力 資源回收量 環保業務費 資源回收率 環保車輛 范凱、葉修延(2006) 垃圾處理人力 垃圾清運量 垃圾處理車輛 垃圾處理成本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Page 10: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9)

(四)本研究變數之採用

隨政府資源回收政策漸趨健全,相關統計資訊亦趨完備、細緻,配合資訊的變動,

並參酌近年相關研究變數選擇,本研究採用之投入產出項變數說明如下:

1. 考量因素

(1) 產出變數納入新資訊,如:廚餘回收量(始於 2003 年)、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

量(始於 2005 年)統計資料。 (2) 受評 DMU 除 23 縣市外,增納金門縣、連江縣。 (3) 投入變數以更細緻資訊取代,舉如:

A. 人力部分,考量資源回收之職、員工及相關行政人員,避免納入空污防制、

病媒防治、水肥清運處理等無關之人力。 B. 機具部分,考量資源回收車輛及一般卡車(用於巨大垃圾回收),避免納入消

毒車、掃街車、堆土機等無關之機具。 (4) 前述相關研究投入產出變數大都以總量為主,僅張子溥(2006)研究將人口、

地區面積納入變數考量,雖可避免各縣市因規模差異造成的不公平,惟相關研

究(註六)發現投入產出變數間呈負相關,違反同向性要求,本研究不予考量。

2. 變數選定

(1) 變數分類(見表 5)

表 5 本研究採用變數 投入項 產出項

變數 名稱 變數 名稱 X1 資源回收人力 Y1 資源回收量 X2 資源回收車輛 Y2 廚餘回收量 X3 資源回收經費 Y3 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 變數定義

A. 資源回收人力:各縣市資源回收之職工、員工及廢棄物管理職員總計。 B. 資源回收車輛:各縣市資源回收車及一般卡車數量總計。 C. 資源回收經費:各縣市廢棄物管理(註七)及一般行政(註八)歲出決算合計。 D. 資源回收量:各縣市資源回收量。 E. 廚餘回收量:各縣市廚餘回收量。 F. 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各縣市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

(3) 變數相關性

採用之投入項與產出項變數呈正相關,如表 6 所示。

Page 11: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80)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表 6 本研究投入產出變數相關係數

資源回收量 廚餘回收量 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

資源回收人力 0.936 0.907 0.676

資源回收車輛 0.885 0.892 0.756

資源回收經費 0.967 0.912 0.729 資料來源:本研究計算。

(4) 符合進行 DEA研究條件

A. 本研究探討地方政府資源回收績效,以臺灣 25 個縣市政府為探討對象,並將

之視為 DMU,符合 DMU 個數至少應為投入產出項個數和 2 倍的條件。 B. 如同前述,投入項與產出項變數呈正相關,亦符合投入與產出變數須具同向

性(Isotonicity)關係之條件。

四、實證分析

本研究透過 DEAP 2.1 版軟體(註九)獲取相關研析資訊,其中,橫斷面部分,係

假設地方政府執行資源回收為「變動規模報酬」(variable return to scale, VRS),採投入

導向(註十)之 BCC 模式進行探討,以 2009 年統計資料作為分析依據。縱斷面部分,運用

Malmquist 生產力指數進行跨年探討,以 2007 至 2009 年統計資料作為分析依據;並綜

合橫、縱斷面探討結果,歸類出最須注意之優先改善縣市。

(一)基本資料分析

本研究就蒐集之統計數據,分析基本資料,了解地方政府資源回收概況: 1. 由表 7 觀察,2009 年臺灣地區各縣市政府資源回收之投入包括:人員、車輛及

相關經費,平均數分別為 247.36 人、175.88 輛及 1,275,676.2 千元,標準差分別

為 281.67 人、143.74 輛及 1,520,759.79 千元;產出包括:資源回收量、廚餘回收

量及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平均數分別為 108,857.2、28,858.84 及 2,618.96 公

噸,標準差分別為 112,451.05、26,205.8 及 3,820.65 公噸,顯示不論在資源回收

之投入或產出,各縣市政府的差異頗巨。 2. 台北縣及連江縣係差異最大的 2 個地區,究其原因:台北縣幅員廣大,人口眾

多,執行資源回收業務相對投入多、產出高;連江縣地處離島,人口少,執行資

源回收業務相對投入較少、產出亦低。

Page 12: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81)

表 7 本研究統計數據基本資料分析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數 標準差

資源回收量(公噸) 466,247

(台北縣)

2,478 (連江縣)

108,857.20 112,451.05

廚餘回收量(公噸) 106,996

(台北縣)

1,083 (金門縣)

28,858.84 26,205.8

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

(公噸) 19,492

(台北縣)

64 (澎湖縣)

2,618.96 3,820.65

資源回收人力(人) 1,115

(台北縣)

6 (基隆市)

247.36 281.67

資源回收車輛(輛) 665

(台北縣)

35 (連江縣)

175.88 143.74

資源回收經費(千元)6,372,634

(台北縣)

27,996 (連江縣)

1,275,676.2 1,520,759.7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橫斷面分析

根據 25 縣市 2009 年資料進行 DEA 之 BCC 模式評估,並依評估結果進行效率分

析、差額變數分析及敏感度分析,探討執行資源回收業務相對具效率與無效率之縣市,

並針對相對無效率縣市,分析其成因與改善策略。

1. 效率分析

(1) 參閱表 8,技術效率效率值為 1 者,計有宜蘭縣、桃園縣、彰化縣、台東縣、

基隆市、台中市、嘉義市、台南市、高雄市及連江縣等 10 縣市,約占所有縣市

的 40%。該等縣市之純技術效率值為 1,規模效率值為 1(位於規模固定階

段),投入、產出組合落於效率前緣最適狀態。 (2) 技術效率效率值小於 1 者,可由純技術效率值與規模效率值探討無效率來源。

其中: A. 純技術效率值為 1,規模效率值小於 1,顯示資源配置達最佳狀態,惟未達規

模效率,反映投入產出並非等比例增加,台北縣屬之。 B. 純技術效率值小於 1,且規模效率值亦小於 1,顯示資源配置未達最佳狀態,

亦未達規模效率,除前述提及縣市外,餘 14 縣市均屬之。 (3) 各縣市規模報酬之呈現,其中新竹縣等 5 縣市屬規模報酬遞增;台北縣等 10 縣

市屬規模報酬遞減。 (4) 無效率之縣市可參照具效率(技術效率或純技術效率達 1) 之縣市,被參照之

縣市(即為標竿學習對象),以連江縣(10 次) 最多,台南市及桃園縣(各 9次)次之,被參照的次數愈多,則反映該縣市效率穩定性愈高。

Page 13: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82)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5) 整體而言,績效評估結果之純技術效率平均為 0.863,尚有 13.7%的效率成長空

間(若假設規模報酬為「固定規模報酬」時,技術效率平均為 0.791,顯示尚有

20.9%的成長空間)。 (6) 相對無效率縣市改善策略

A. 若無效率之發生,源自純技術無效率,反映資源運用不均,管理者決策失當

所致,可調整決策,重新分配資源因應(調整方向請參閱差額變數分析);源

自規模無效率,可視規模報酬狀況,擴大或縮減經營規模;若無效率之發

生,純技術與規模兼有之,視兩者效率值大小相互搭配因應策略。 B. 經營規模之調整,應考量規模報酬,相關縣市若屬規模報酬遞增,表示該單

位未達最適規模,可擴大經營規模;若屬規模報酬遞減,反映規模過大,導

致有部分資源未能妥善運用,有必要縮減經營規模。 C. 依循標竿學習對象進行調整,以新竹縣為例,其標竿學習對象為連江縣及台

南市。

2. 差額變數分析

(1) 從管理的角度,相較於其他績效評估方法(註十一),了解 DMU 無效率原因,並訂

定改善策略(或改善量),較僅能區別決策單位是否具效率更具意義,DEA 模

式具有此項優點,差額變數分析提供相對無效率之決策單位管理者,在資源運

用上所需改善的幅度,藉此提升營運效率。 (2) 參閱表 9,以台中縣、新竹市為例,說明改善幅度

A. 台中縣:產出項之資源回收量目標值 161,367.1 公噸,實際值 126,722 公噸,

尚須增加 34,645.1 公噸,才能達到效率目標;投入項之資源回收人力須減少

約 172 人,資源回收車輛須減少約 162 輛,資源回收經費須減少約 721,608.6千元,才能達到效率目標。

B. 新竹市:產出項之廚餘回收量須增加 1,118.1 公噸,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須

增加 1,550.8 公噸,才能達到效率目標;投入項之資源回收人力須減少約 48人,資源回收車輛須減少約 15 輛,資源回收經費須減少約 150,589.9 千元,

才能達到效率目標。

Page 14: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83)

表 8 2009 年 BCC 模式評估 項次 DMU OTE PTE SE RTS PEER 標竿學習對象

1 台北縣 0.68 1 0.68 drs 2 台北縣 2 宜蘭縣 1 1 1 - 2 宜蘭縣 3 桃園縣 1 1 1 - 9 桃園縣 4 新竹縣 0.743 0.754 0.985 irs 0 連江縣、台南市 5 苗栗縣 0.657 0.659 0.997 drs 0 台南市、桃園縣、連江縣 6 台中縣 0.568 0.678 0.839 drs 0 台北縣、桃園縣、台中市 7 彰化縣 1 1 1 - 1 彰化縣

8 南投縣 0.844 0.847 0.996 drs 0台南市、桃園縣、宜蘭縣、

連江縣 9 雲林縣 0.465 0.501 0.927 irs 0 台南市、彰化縣、連江縣

10 嘉義縣 0.799 0.802 0.997 drs 0 連江縣、台南市、桃園縣

11 台南縣 0.738 0.741 0.996 drs 0台南市、桃園縣、宜蘭縣、

連江縣

12 高雄縣 0.877 0.936 0.937 drs 0桃園縣、高雄市、台南市、

台中市

13 屏東縣 0.569 0.576 0.988 drs 0桃園縣、連江縣、台南市、

台東縣 14 台東縣 1 1 1 - 1 台東縣 15 花蓮縣 0.821 0.823 0.998 drs 0 桃園縣、台南市、連江縣 16 澎湖縣 0.597 0.929 0.643 irs 0 連江縣、嘉義市 17 基隆市 1 1 1 - 0 基隆市 18 新竹市 0.644 0.783 0.823 irs 0 台中市、高雄市、嘉義市 19 台中市 1 1 1 - 3 台中市 20 嘉義市 1 1 1 - 3 嘉義市 21 台南市 1 1 1 - 9 台南市 22 台北市 0.581 0.88 0.66 drs 0 高雄市、桃園縣、台北縣 23 高雄市 1 1 1 - 3 高雄市 24 金門縣 0.195 0.662 0.295 irs 0 連江縣、嘉義市 25 連江縣 1 1 1 - 10 連江縣

平均 0.791 0.863 0.91 註:(1) OTE 為技術效率;PTE 為純技術效率;SE 為規模效率;RTS 為規模報酬程度;PEER 為被參考次

數。 (2) RTS 之規模報酬程度中,drs 表規模報酬遞減、irs 表規模報酬遞增、-表規模報酬固定。 (3) 被參考次數不含自己。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Page 15: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84)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表 9 投入、產出變數實際值、目標值及改進空間 單位:噸

資源回收量 廚餘回收量 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 縣市別

實際 目標 改進值 實際 目標 改進值 實際 目標 改進值

台北縣 466,247.0 466,247.0 0.0 106,996.0 106,996.0 0.0 19,492.0 19,492.0 0.0

宜蘭縣 56,595.0 56,595.0 0.0 27,730.0 27,730.0 0.0 852.0 852.0 0.0

桃園縣 241,165.0 241,165.0 0.0 71,760.0 71,760.0 0.0 6,724.0 6,724.0 0.0

新竹縣 50,666.0 50,666.0 0.0 12,364.0 15,131.2 2,767.2 453.0 864.4 411.4

苗栗縣 54,801.0 54,801.0 0.0 11,411.0 16,665.1 5,254.1 1,214.0 1,214.0 0.0

台中縣 126,722.0 161,367.1 34,645.1 40,886.0 40,886.0 0.0 5,870.0 5,870.0 0.0

彰化縣 115,988.0 115,988.0 0.0 50,298.0 50,298.0 0.0 2,861.0 2,861.0 0.0

南投縣 51,468.0 51,468.0 0.0 18,357.0 18,357.0 0.0 978.0 978.0 0.0

雲林縣 39,249.0 43,718.3 4,469.3 15,970.0 15,970.0 0.0 869.0 1,052.8 183.8

嘉義縣 47,074.0 47,074.0 0.0 10,057.0 14,584.2 4,527.2 1,134.0 1,134.0 0.0

台南縣 103,691.0 103,691.0 0.0 30,182.0 30,182.0 0.0 1,837.0 1,837.0 0.0

高雄縣 178,152.0 178,152.0 0.0 41,320.0 48,415.0 7,095.0 3,079.0 3,079.0 0.0

屏東縣 71,820.0 71,820.0 0.0 19,020.0 19,246.6 226.6 2,034.0 2,034.0 0.0

台東縣 20,987.0 20,987.0 0.0 3,843.0 3,843.0 0.0 1,935.0 1,935.0 0.0

花蓮縣 40,008.0 40,008.0 0.0 10,900.0 12,567.8 1,667.8 978.0 978.0 0.0

澎湖縣 10,868.0 10,868.0 0.0 3,485.0 4,495.5 1,010.5 64.0 898.2 834.2

基隆市 58,135.0 58,135.0 0.0 14,417.0 14,417.0 0.0 1,718.0 1,718.0 0.0

新竹市 53,562.0 53,562.0 0.0 13,743.0 14,861.1 1,118.1 862.0 2,412.8 1,550.8

台中市 140,873.0 140,873.0 0.0 35,763.0 35,763.0 0.0 5,090.0 5,090.0 0.0

嘉義市 33,523.0 33,523.0 0.0 10,143.0 10,143.0 0.0 1,844.0 1,844.0 0.0

台南市 141,508.0 141,508.0 0.0 39,124.0 39,124.0 0.0 1,461.0 1,461.0 0.0

台北市 371,210.0 371,210.0 0.0 81,310.0 85,793.6 4,483.6 1,262.0 12,836.7 11,574.7

高雄市 239,291.0 239,291.0 0.0 48,905.0 48,905.0 0.0 2,108.0 2,108.0 0.0

金門縣 5,349.0 5,349.0 0.0 1,083.0 3,119.7 2,036.7 207.0 667.9 460.9

連江縣 2,478.0 2,478.0 0.0 2,404.0 2,404.0 0.0 548.0 548.0 0.0

註:改進值=縮減徑量(radial movement) +投入差額(slack movement)。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Page 16: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85)

表 9 投入、產出變數實際值、目標值及改進空間(續) 資源回收人力(人) 資源回收車輛(輛) 資源回收經費(千元)

縣市別 實際 目標 改進值 實際 目標 改進值 實際 目標 改進值

台北縣 1,115.0 1,115.0 0.0 665.0 665.0 0.0 6,372,634.0 6,372,634.0 0.0 宜蘭縣 178.0 178.0 0.0 156.0 156.0 0.0 486,078.0 486,078.0 0.0 桃園縣 429.0 429.0 0.0 306.0 306.0 0.0 1,937,433.0 1,937,433.0 0.0 新竹縣 125.0 46.1 -78.9 114.0 70.4 -43.6 522,259.0 393,852.2 -128,406.8 苗栗縣 161.0 65.6 -95.4 145.0 80.1 -64.9 656,013.0 432,050.3 -223,962.7 台中縣 432.0 259.8 -172.2 306.0 144.3 -161.7 2,238,016.0 151,6407.4 -721,608.6 彰化縣 115,988.0 115,988.0 0.0 50,298.0 50,298.0 0.0 2861.0 2,861.0 0.0 南投縣 174.0 85.7 -88.3 135.0 94.5 -40.5 489,672.0 414,690.9 -74,981.1 雲林縣 266.0 62.9 -203.1 161.0 80.7 -80.3 725,238.0 363,688.1 -361,549.9 嘉義縣 132.0 58.1 -73.9 177.0 73.8 -103.2 465,005.0 372,767.4 -92,237.6 台南縣 349.0 121.8 -227.2 218.0 123.7 -94.3 1,093,556.0 810,437.4 -283,118.6 高雄縣 292.0 238.2 -53.8 188.0 176.0 -12.0 1,613,630.0 1,510,321.7 -103,308.3 屏東縣 138.0 79.5 -58.5 189.0 105.7 -83.3 1,039,063.0 598,682.8 -440,380.2 台東縣 23.0 23.0 0.0 72.0 72.0 0.0 235,620.0 235,620.0 0.0 花蓮縣 58.0 46.9 -11.1 117.0 66.4 -50.6 385,015.0 316,807.4 -68,207.6 澎湖縣 49.0 12.9 -36.1 40.0 37.2 -2.8 142,877.0 122,590.2 -20,286.8 基隆市 6.0 6.0 0.0 103.0 103.0 0.0 553,645.0 553,645.0 0.0 新竹市 108.0 59.8 -48.2 70.0 54.8 -15.2 693,221.0 542,631.1 -150,589.9 台中市 140,873.0 140,873.0 0.0 35,763.0 35,763.0 0.0 5,090.0 5,090.0 0.0 嘉義市 26.0 26.0 0.0 43.0 43.0 0.0 378,017.0 378,017.0 0.0 台南市 118.0 118.0 0.0 137.0 137.0 0.0 1,083,549.0 1,083,549.0 0.0 台北市 1,076.0 827.8 -248.2 523.0 460.2 -62.8 5,412,731.0 4,762,303.9 -650,427.1 高雄市 432.0 432.0 0.0 113.0 113.0 0.0 2,836,401.0 2,836,401.0 0.0 金門縣 37.0 9.7 -27.3 54.0 35.7 -18.3 230,619.0 60,365.5 -170,253.5 連江縣 8.0 8.0 0.0 35.0 35.0 0.0 27,996.0 27,996.0 0.0 註:改進值=縮減徑量(radial movement) +投入差額(slack movement)。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 敏感度分析

(1) 參閱表 10,投入產出變數縮減對效率值影響

A. 減少「資源回收量」產出變數,技術效率由原來之 0.791 下降至 0.714,較減

少「廚餘回收量」或「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技術效率之降幅為大(純技

術效率及規模效率亦然),顯示產出 3 變數中,「資源回收量」尤為關鍵。 B. 減少「資源回收經費」投入變數,技術效率由原來之 0.791 下降至 0.603,遠

較減少「資源回收人力」或「資源回收車輛」技術效率之降幅為大(純技術

效率及規模效率亦然),顯示投入 3 變數中,「資源回收經費」尤為關鍵。從

決策者的角度,相對無效率決策單位進行資源投入改善時,由經費切入,應

可獲致較高的效率值。

Page 17: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86)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2) 參閱表 11,DMU縮減對效率值影響(以金門縣、連江縣為例)

A. 減少相對無效率之金門縣時,除影響相關效率值平均外,每個縣市之技術效

率值、純技術效率值、規模效率值、規模報酬狀況皆與原未縮減結果相同。 B. 減少相對具效率之連江縣時,許多縣市之技術效率值、純技術效率值、規模

效率值、規模報酬狀況及被參考次數皆有變動,舉如:苗栗縣、南投縣、嘉

義縣、台南縣、屏東縣及花蓮縣等相對無效率縣市之規模報酬,由遞減轉為

遞增,相關改善策略(如規模調整、標竿學習對象)須配合修正。顯見若有

相對具效率的 DMU 未納入評估,勢將影響評估效率值及後續改善策略。

表 10 投入產出變數縮減之敏感度分析 產出項目減少

原始 資源回收量 廚餘回收量 巨大垃圾回收再利用量 項次 DMU

OTE PTE SE OTE PTE SE OTE PTE SE OTE PTE SE 1 台北縣 0.68 1 0.68 0.664 1 0.664 0.68 1 0.68 0.603 1 0.603 2 宜蘭縣 1 1 1 1 1 1 0.901 0.903 0.998 1 1 1 3 桃園縣 1 1 1 0.958 1 0.958 1 1 1 0.965 1 0.965 4 新竹縣 0.743 0.754 0.985 0.487 0.571 0.854 0.743 0.754 0.985 0.743 0.754 0.985 5 苗栗縣 0.657 0.659 0.997 0.416 0.43 0.968 0.657 0.659 0.997 0.64 0.648 0.987 6 台中縣 0.568 0.678 0.839 0.568 0.678 0.839 0.52 0.675 0.771 0.486 0.488 0.998 7 彰化縣 1 1 1 1 1 1 0.882 0.886 0.996 1 1 1 8 南投縣 0.844 0.847 0.996 0.717 0.734 0.977 0.821 0.821 0.999 0.842 0.843 0.998 9 雲林縣 0.465 0.501 0.927 0.449 0.501 0.896 0.425 0.426 0.999 0.461 0.501 0.919

10 嘉義縣 0.799 0.802 0.997 0.412 0.471 0.876 0.799 0.802 0.997 0.775 0.788 0.983 11 台南縣 0.738 0.741 0.996 0.597 0.619 0.965 0.738 0.74 0.997 0.732 0.732 1 12 高雄縣 0.877 0.936 0.937 0.752 0.765 0.983 0.877 0.936 0.937 0.873 0.936 0.933 13 屏東縣 0.569 0.576 0.988 0.495 0.513 0.966 0.569 0.576 0.988 0.529 0.534 0.992 14 台東縣 1 1 1 1 1 1 1 1 1 0.698 0.764 0.914 15 花蓮縣 0.821 0.823 0.998 0.63 0.667 0.944 0.821 0.823 0.998 0.796 0.813 0.979 16 澎湖縣 0.597 0.929 0.643 0.454 0.903 0.503 0.582 0.929 0.627 0.597 0.929 0.643 17 基隆市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8 新竹市 0.644 0.783 0.823 0.63 0.74 0.852 0.644 0.783 0.823 0.644 0.783 0.823 19 台中市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 嘉義市 1 1 1 1 1 1 1 1 1 0.987 1 0.987 21 台南市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2 台北市 0.581 0.88 0.66 0.49 0.771 0.635 0.581 0.88 0.66 0.581 0.88 0.66 23 高雄市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4 金門縣 0.195 0.662 0.295 0.14 0.648 0.217 0.195 0.662 0.295 0.178 0.662 0.268 25 連江縣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平均 0.791 0.863 0.91 0.714 0.8 0.884 0.777 0.85 0.91 0.765 0.842 0.905 註:OTE 等代碼定義同表 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Page 18: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87)

表 10 投入產出變數縮減之敏感度分析(續) 投入項目減少

資源回收人力 資源回收車輛 資源回收經費 項次 DMU

OTE PTE SE OTE PTE SE OTE PTE SE

1 台北縣 0.68 1 0.68 0.6 1 0.6 0.632 1 0.632

2 宜蘭縣 1 1 1 1 1 1 0.594 0.608 0.976

3 桃園縣 1 1 1 0.991 1 0.991 0.758 1 0.758

4 新竹縣 0.743 0.754 0.985 0.743 0.754 0.985 0.397 0.446 0.891

5 苗栗縣 0.657 0.659 0.997 0.657 0.659 0.997 0.351 0.373 0.941

6 台中縣 0.568 0.678 0.839 0.469 0.678 0.692 0.449 0.601 0.746

7 彰化縣 1 1 1 0.937 1 0.937 0.763 0.909 0.839

8 南投縣 0.844 0.847 0.996 0.844 0.847 0.996 0.444 0.472 0.941

9 雲林縣 0.465 0.501 0.927 0.447 0.448 0.996 0.306 0.332 0.921

10 嘉義縣 0.799 0.802 0.997 0.799 0.802 0.997 0.286 0.303 0.945

11 台南縣 0.738 0.741 0.996 0.738 0.741 0.996 0.431 0.438 0.984

12 高雄縣 0.877 0.936 0.937 0.859 0.866 0.991 0.754 0.84 0.898

13 屏東縣 0.555 0.556 0.998 0.551 0.576 0.956 0.418 0.428 0.978

14 台東縣 1 1 1 0.989 1 0.989 0.92 1 0.92

15 花蓮縣 0.821 0.823 0.998 0.821 0.823 0.998 0.428 0.456 0.938

16 澎湖縣 0.597 0.929 0.643 0.597 0.642 0.93 0.287 0.929 0.309

17 基隆市 0.845 0.851 0.993 1 1 1 1 1 1

18 新竹市 0.644 0.783 0.823 0.599 0.6 0.999 0.617 0.712 0.867

19 台中市 1 1 1 0.926 1 0.926 1 1 1

20 嘉義市 1 1 1 0.846 1 0.846 1 1 1

21 台南市 1 1 1 1 1 1 1 1 1

22 台北市 0.581 0.88 0.66 0.525 0.831 0.632 0.483 0.83 0.582

23 高雄市 1 1 1 0.646 0.968 0.667 1 1 1

24 金門縣 0.191 0.662 0.289 0.189 0.232 0.814 0.116 0.662 0.175

25 連江縣 1 1 1 1 1 1 0.63 1 0.63

平均 0.784 0.856 0.91 0.751 0.819 0.917 0.603 0.734 0.835

註:OTE 等代碼定義同表 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Page 19: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88)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表 11 DMU 縮減之敏感度分析 原始 DMU DMU 少金門縣 DMU 少連江縣

項次 DMU OTE PTE SE RTS PEER OTE PTE SE RTS PEER OTE PTE SE RTS PEER

1 台北縣 0.68 1 0.68 drs 2 0.68 1 0.68 drs 2 0.68 1 0.68 drs 2

2 宜蘭縣 1 1 1 - 2 1 1 1 - 2 1 1 1 - 5

3 桃園縣 1 1 1 - 9 1 1 1 - 9 1 1 1 - 5

4 新竹縣 0.743 0.754 0.985 irs 0 0.743 0.754 0.985 irs 0 0.743 0.822 0.903 irs 0

5 苗栗縣 0.657 0.659 0.997 drs 0 0.657 0.659 0.997 drs 0 0.661 0.712 0.929 irs 0

6 台中縣 0.568 0.678 0.839 drs 0 0.568 0.678 0.839 drs 0 0.588 0.678 0.867 drs 0

7 彰化縣 1 1 1 - 1 1 1 1 - 1 1 1 1 - 0

8 南投縣 0.844 0.847 0.996 drs 0 0.844 0.847 0.996 drs 0 0.854 0.908 0.94 irs 0

9 雲林縣 0.465 0.501 0.927 irs 0 0.465 0.501 0.927 irs 0 0.465 0.534 0.871 irs 0

10 嘉義縣 0.799 0.802 0.997 drs 0 0.799 0.802 0.997 drs 0 0.805 0.884 0.91 irs 0

11 台南縣 0.738 0.741 0.996 drs 0 0.738 0.741 0.996 drs 0 0.743 0.756 0.983 irs 0

12 高雄縣 0.877 0.936 0.937 drs 0 0.877 0.936 0.937 drs 0 0.877 0.936 0.937 drs 0

13 屏東縣 0.569 0.576 0.988 drs 0 0.569 0.576 0.988 drs 0 0.577 0.579 0.997 irs 0

14 台東縣 1 1 1 - 1 1 1 1 - 1 1 1 1 - 7

15 花蓮縣 0.821 0.823 0.998 drs 0 0.821 0.823 0.998 drs 0 0.844 0.94 0.898 irs 0

16 澎湖縣 0.597 0.929 0.643 irs 0 0.597 0.929 0.643 irs 0 0.597 1 0.597 irs 7

17 基隆市 1 1 1 - 0 1 1 1 - 0 1 1 1 - 1

18 新竹市 0.644 0.783 0.823 irs 0 0.644 0.783 0.823 irs 0 0.644 0.783 0.823 irs 0

19 台中市 1 1 1 - 3 1 1 1 - 3 1 1 1 - 3

20 嘉義市 1 1 1 - 3 1 1 1 - 2 1 1 1 - 3

21 台南市 1 1 1 - 9 1 1 1 - 9 1 1 1 - 9

22 台北市 0.581 0.88 0.66 drs 0 0.581 0.88 0.66 drs 0 0.581 0.88 0.66 drs 0

23 高雄市 1 1 1 - 3 1 1 1 - 3 1 1 1 - 3

24 金門縣 0.195 0.662 0.295 irs 0 X X X X X 0.202 0.958 0.21 irs 0

25 連江縣 1 1 1 - 10 1 1 1 - 9 X X X X X

平均 0.791 0.863 0.91 0.816 0.871 0.936 0.786 0.89 0.884

註:OTE 等代碼定義同表 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Page 20: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89)

(三)縱斷面分析

縱斷面分析根據 25 縣市 2007 至 2009 年資料,運用麥氏生產力指數分析,計算

2007 至 2009 年跨年度效率變動狀況及各縣市效率變動狀況,並探討資源回收績效是否

提升。

1. 跨年度效率分析(見表 12)

(1) 2007 至 2008 年及 2008 至 2009 年技術效率變動值分別為 1.161 及 1.167,平均

1.164,反映該 2 跨年度技術效率分別改善 16.1%及 16.7%,平均改善 16.4%,

顯示技術效率逐年增加。 (2) 2007 至 2008 年及 2008 至 2009 年總要素生產力變動值分別為 1.015 及 1.042,

平均 1.028 皆大於 1(主要係因技術效率提升幅度大於技術衰退幅度),反映生

產力進步,績效提升。

表 12 2007 至 2009 年跨年度平均效率變動 年度 effch techch tfpch

2008/2007 1.161 0.874 1.015 2009/2008 1.167 0.893 1.042

平均 1.164 0.883 1.028 註:effch 為技術效率變動;techch 為技術變動;tfpch 為總要素生產力變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 各縣市平均效率變動(見表 13)

(1) 2007 至 2009 年各縣市平均效率變動,總要素生產力變動值計有台北縣等 12 縣

市提升,以基隆市 1.668 最高,生產力提升幅度最大;另宜蘭縣、桃園縣等 13縣市下降,究其原因大都源於技術衰退,而非技術效率降低。

(2) 技術效率變動值計台北縣等 18 縣市提升,以嘉義縣 1.687 最高,技術效率增加

幅度最大,新竹市等 6 縣市維持不變,僅台北市衰退。 (3) 技術變動值除台北縣、台中縣、基隆市、台中市、嘉義市、高雄市呈現進步

外,又以基隆市 1.668 最高,技術進步幅度最大,餘 19 縣市皆呈衰退。

3. 改善策略探討

綜觀前述近 3 年跨年度及各縣市平均效率變動分析,臺灣各地方政府執行資源回收

作業大致呈現回收效率增加,績效表現優異;惟仍有宜蘭縣等 13 縣市總要素生產力下

降(大都源自技術衰退),政府有必要推動相關措施,舉如:擴大資源回收產業發展、

建置資源回收專區等,以引進高級資源回收再利用技術,將有助於技術的快速精進。

Page 21: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90)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表 13 2007 至 2009 年各縣市平均效率變動 項次 決策單位 effch techch tfpch

1 台北縣 1.287 1.055 1.358 2 宜蘭縣 1.259 0.78 0.982 3 桃園縣 1.039 0.918 0.953 4 新竹縣 1.222 0.719 0.878 5 苗栗縣 1.365 0.786 1.073 6 台中縣 1.102 1.045 1.151 7 彰化縣 1.092 0.913 0.997 8 南投縣 1.248 0.781 0.974 9 雲林縣 1.091 0.841 0.917

10 嘉義縣 1.687 0.726 1.224 11 台南縣 1.294 0.908 1.175 12 高雄縣 1.196 0.939 1.124 13 屏東縣 1.285 0.865 1.112 14 台東縣 1.422 0.86 1.223 15 花蓮縣 1.073 0.829 0.889 16 澎湖縣 1.573 0.626 0.985 17 基隆市 1 1.668 1.668 18 新竹市 1 0.952 0.951 19 台中市 1 1.054 1.054 20 嘉義市 1.111 1.014 1.127 21 台南市 1 0.716 0.716 22 台北市 0.909 0.973 0.885 23 高雄市 1 1.106 1.106 24 金門縣 1.196 0.813 0.972 25 連江縣 1 0.664 0.664

平均 1.164 0.883 1.028 註:effch 等代碼定義同表 12。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四)綜合探討

為讓各地方政府管理者更了解自身資源回收與歷年執行效率情形,以利決策制定,

研究將縱、橫斷面(表 13 與表 8 搭配)相關縣市區分為 2009 年相對具效率縣市、相對

無效率縣市、近 3 年總要素生產力上升及總要素生產力下降等 4 部分進行分析,並歸類

出最需注意之優先改善縣市。

Page 22: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91)

1. 2009 年相對具效率且近 3 年總要素生產力提升計台東縣等 5 縣市如表 14,生產

力提升原因中,基隆市、台中市及高雄市係技術進步,台東縣為技術效率改善,

而嘉義市則兼具技術進步與技術效率改善,該等縣市管理者應致力維持既有優

勢,提升績效。

表 14 2009 年相對具效率且近 3 年總要素生產力上升之縣市 2007 至 2009 年 2009 年

項次 DMU effch techch tfpch OTE PTE SE RTS

1 台東縣 1.422 0.86 1.223 1 1 1 -

2 基隆市 1 1.668 1.668 1 1 1 -

3 台中市 1 1.054 1.054 1 1 1 -

4 嘉義市 1.111 1.014 1.127 1 1 1 -

5 高雄市 1 1.106 1.106 1 1 1 - 註:effch 等代碼定義同表 12;OTE 等代碼定義同表 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 2009 年相對具效率且近 3 年總要素生產力下降計宜蘭縣等 5 縣市如表 15,其中

台南市、連江縣之技術效率變動值為 1,呈現停滯狀態;生產力下降主因為技術

退步,值得該等縣市管理者注意。

表 15 2009 年相對具效率且近 3 年總要素生產力下降之縣市 2007 至 2009 年 2009 年

項次 DMU effch techch tfpch OTE PTE SE RTS

1 宜蘭縣 1.259 0.78 0.982 1 1 1 -

2 桃園縣 1.039 0.918 0.953 1 1 1 -

3 彰化縣 1.092 0.913 0.997 1 1 1 -

4 台南市 1 0.716 0.716 1 1 1 -

5 連江縣 1 0.664 0.664 1 1 1 - 註:effch 等代碼定義同表 12;OTE 等代碼定義同表 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 2009 年相對無效率且近 3 年總要素生產力上升計台北縣等 7 縣市如表 16,生產

力上升主因為技術效率提升(台北縣及台中縣兼具技術進步),顯示該等縣市

2009 年資源回收作業績效雖不盡人意,惟近 3 年來生產力持續進步中。

Page 23: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92)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表 16 2009 年相對無效率且近 3 年總要素生產力上升之縣市

2007 至 2009 年 2009 年 項次 DMU

effch techch tfpch OTE PTE SE RTS

1 台北縣 1.287 1.055 1.358 0.68 1 0.68 drs

2 苗栗縣 1.365 0.786 1.073 0.657 0.659 0.997 drs

3 台中縣 1.102 1.045 1.151 0.568 0.678 0.839 drs

4 嘉義縣 1.687 0.726 1.224 0.799 0.802 0.997 drs

5 台南縣 1.294 0.908 1.175 0.738 0.741 0.996 drs

6 高雄縣 1.196 0.939 1.124 0.877 0.936 0.937 drs

7 屏東縣 1.285 0.865 1.112 0.569 0.576 0.988 drs 註:effch 等代碼定義同表 12;OTE 等代碼定義同表 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 2009 年相對無效率且近 3 年總要素生產力下降計新竹縣等 8 縣市如表 17,生產

力下降主因為技術退步(台北市兼有技術效率下降危機),該等縣市在 25 縣市中

表現最差,係屬最需注意之優先改善縣市,管理者尤應加速改善。

表 17 2009 年相對無效率且近 3 年總要素生產力下降之縣市

2007 至 2009 年 2009 年 項次 DMU

effch techch tfpch OTE PTE SE RTS

1 新竹縣 1.222 0.719 0.878 0.743 0.754 0.985 irs

2 南投縣 1.248 0.781 0.974 0.844 0.847 0.996 drs

3 雲林縣 1.091 0.841 0.917 0.465 0.501 0.927 irs

4 花蓮縣 1.073 0.829 0.889 0.821 0.823 0.998 drs

5 澎湖縣 1.573 0.626 0.985 0.597 0.929 0.643 irs

6 新竹市 1 0.952 0.951 0.644 0.783 0.823 irs

7 台北市 0.909 0.973 0.885 0.581 0.88 0.66 drs

8 金門縣 1.196 0.813 0.972 0.195 0.662 0.295 irs 註:effch 等代碼定義同表 12;OTE 等代碼定義同表 8。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Page 24: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93)

五、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探討 2009 年各縣市政府資源回收效率狀況,以及 2007 至 2009 年效率進步

情形,發現整體回收績效大致呈現逐年提升的趨勢,顯見在各級政府的努力下,回收成

績頗具進展,惟相對而言,亦有若干縣市有必要加速改善。本文就前述分析,歸納若干

結論與建議,提供政府辦理資源回收相關工作參酌。

(一)結論

1. 橫斷面

(1) 各縣市政府資源回收績效評估結果,若假設規模報酬為「規模報酬不變」,技術

效率值為 1 之縣市政府計 10 個,約占所有地方政府 40%,整體技術效率值平均

為 0.791,尚有 20.9%的成長空間;若假設為「變動規模報酬」,純技術效率值

為 1 之縣市政府計 11 個,約占所有地方政府 44%,整體純技術效率平均為

0.863,尚有 13.7%的成長空間。 (2) 規模報酬呈現,25 縣市政府中,5 縣市屬規模報酬遞增,10 縣市屬規模報酬遞

減。標竿學習對象中,以連江縣被參照最多,台南市及桃園縣次之。 (3) 差額變數分析提供管理者所需的改善幅度,如台中縣資源回收工作,人力須減

少約 172 人、車輛須減少約 162 輛、經費須減少約 721,608.6 千元等,才能達到

效率目標。 (4) 投入產出變數中,產出項以「資源回收量」為首要,投入項以「資源回收經

費」為關鍵。另本研究發現相對具效率 DMU(如連江縣)若未納入評估,將影

響評估效率值及後續改善策略。 (5) 從基本資料觀察,連江縣資源回收量最少,台北縣最大,惟透過本研究分析,

2009 年,連江縣之資源回收作業不僅具效率,且被參照最多,堪稱表現最優,

而台北縣相對較不具效率,表現差強人意,是以績效評鑑機制的設計,若僅就

產出面觀察,極易導致謬誤。

2. 縱斷面

(1) 就跨年度(2007 至 2008 年及 2008 至 2009 年)技術效率變動值平均觀察,顯

見平均改善達 16.4%,效率增加;總要素生產力變動值平均 1.028 大於 1,反映

生產力進步,績效提升。 (2) 就 2007 至 2009 年各縣市技術效率變動值及技術變動值觀察,技術效率除台北

市外,皆為提升。技術變動除台北縣、台中縣等 6 縣市外,皆為衰退,技術衰

退成為導致總要素生產力下降的主因。

3. 橫、縱斷面

本研究透過橫、縱斷面觀察、比對,歸類新竹縣、南投縣等 8 縣市為最需注意之優

Page 25: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94)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先改善縣市,占所有縣市之 32%,其中台北市為我國首善之區,資源回收投入相對豐

饒,惟回收績效明顯不佳,尤應特別注意,加強改善。

(二)建議

1. 政策建議

(1) 中央政府

A. 運用相關分析法,建置多投入多產出績效評估模型,補強現行評鑑機制在公

平與客觀性的不足。 B. 近年來,臺灣若干縣市總要素生產力下滑,主因大都源於技術衰退,中央政

府有必要推動相關措施,舉如:引進高級資源回收再利用技術等,協助地方

政府加速技術進步,推動生產可能邊界向外移動。 C. 針對持續無效率之縣市(如 2009 年相對無效率且近 3 年總要素生產力下降等

8 縣市),中央政府尤應介入督導。

(2) 地方政府

A. 各縣市政府應透過績效評估模型,檢視相關效率值,並針對無效率之來

源,參照標竿學習對象,採行因應對策。 B. 前項因應對策包括依差額變數分析之建議幅度改善資源配置;依規模效率

值,以及報酬狀況擴大或縮減經營規模。 C. 地方政府易於掌握的投入變數中,「資源回收經費」變數對技術效率值影響頗

大,相對無效率之縣市政府進行資源投入改善時,由「資源回收經費」切入

應可獲致較高的效率值。 D. 就研究觀察,除台東縣、基隆市、台中市、嘉義市及高雄市外,餘 20 縣市不

是 2009 年相對無效率,即是近 3 年總要素生產力下降,相關縣市政府管理者

應針對原因加強改善。

2. 研究建議

(1) 本研究投入變數「資源回收經費」,採各縣市廢棄物管理及一般行政歲出決算合

計,涵蓋各縣廢棄物管理、各鄉鎮市清潔隊(含薪資)、其他廢棄物清運處理及

相關行政經費,雖貼近研究所需,惟範疇仍嫌過大,若能以資源回收相關數據

為基礎,強化統計資訊細緻度,將有助於強化評鑑成果。 (2) 隨地方制度法修正,5 都 17 縣行政區劃體制成型,台中縣、市,台南縣、市及

高雄縣、市合併及台北縣升格,新 4 都資源回收作業相關投入可望擴大,產出

亦會增加,勢必影響台北都及其他縣市績效展現,值得未來賡續探討。

Page 26: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95)

註 釋

註一:環保人員包括環境保護署、局職員及廢棄物清運處理單位職工員等。

註二:各級環保單位中之廢棄物管理及一般行政歲出決算,以及一般廢棄物基金之加總。

註三:各級環保單位所有歲出決算及空污、一般廢棄物、土污等基金之加總。

註四:初核由縣環保局辦理,以轄區內執行機關(鄉、鎮、市公所)為主要考核對象;複核由環保署辦

理,以全國 25 個直轄市、縣(市)環保局為對象。

註五:具有決策管理功能且有管理改善作為者。

註六:龍小蘭(2005)及王文芳(2007)研究皆嘗試將區域人口數納入變數考量,惟相關性分析呈負相關。

註七:各縣廢棄物管理包含各縣環境保護局「廢棄物管理」與各鄉鎮市「清潔隊薪資」及清潔隊、其他有

關廢棄物清運處理之廢棄物管理經費。

註八:各縣一般行政包含各縣環境保護局「一般行政」及各鄉鎮市清潔隊及其他有關廢棄物清運處理之行

政經費。

註九: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效率與生產力分析中心(CEPA)發展之電腦程式,旨在建立 DEA 邊界,計算技

術效率,亦可計算麥氏(Malmquist)TFP 指數值。

註十:對地方政府管理者而言,減少投入的策略在職權範圍內,比追求回收量的增加更易執行,故本研究

採投入導向模式。

註十一:如比率分析法、多目標衡量分析、迴歸分析法等。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王文芳(2007):「臺灣地區資源回收績效之研究」,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

2. 行政院環保署(2010),中華民國 99 年中華民國環境保護統計年報。

3. (2009),中華民國 98 年中華民國環境保護統計年報。

4. (2008),中華民國 97 年中華民國環境保護統計年報。

5. (2009),98 年度推動執行機關加強辦理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考核計畫。

6. 林鳳儀、吳勝富、方自億(2009):「國軍福利營站經營績效之研究-以資料包絡分析法為例」,台北科技

大學學報,第 42 之 2 期 65-81 頁。

7. 吳濟華、何柏正(2008),組織效率與生產力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前程文化。

8. 范凱、葉修延(2006):「一般廢棄物清除處理之回收績效-以嘉義縣為例」,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第 42 屆年

會暨第 12 屆全國品質管理研討會論文集。

9. 徐清俊、楊秀鳳(2005):「臺灣電力公司各區營業處經營效率之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2005 年

清雲科技大學第一屆全國商學研討會。

10. 陳唐平(2007):「加強休閒農場經營效率與未來發展策略」,第 5 屆全國實證經濟學研討會。

11. 黃鏡如、傅祖壇、黃美瑛(2009),績效評估:效率與生產力之理論與應用,新陸書局。

12. 葉俊宏(2007):「臺灣環保政策之演進及發展趨勢」,第三屆兩岸四地環境論壇-先進環保技術與兩岸四

地之環保市場。

13. 張子溥(2006):「臺灣各縣市環保機關資源回收之績效評估」,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Page 27: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96)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14. 廖金環(2003):「結合灰色關聯與資料包絡法分析臺灣各縣市資源回收績效之研究」,國防管理學院後

勤管理研究所。

15. 龍小蘭(2005):「台北縣各行政區域資源回收之績效評估」,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在職專班經營管理組。

英文部分

1. Banker, R. D., Charnes, A., and Cooper, W. W.(1984),“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Management science, Vol.30, No.9, pp.1078-1092.

2. Charnes, A., Cooper, W.W., and Rhodes, E.(1978),“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Vol. 2, No. 6, pp. 429-444.

3. Coelli, T. (1996), A Guide to Deap Version 2.1: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Program, Center for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Analysis, Department of Econometrics,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 Australia.

4. Farrell, M.J.(1957),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Series

A, General, Vol. 120, Part 3, 253-290.

Page 28: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97)

附錄:理論模型

一、資料包絡分析法

(一)CCR模型

假設有 n 個決策單位,DMUj( j = 1, … , n),每個廠商均使用 m 種投入 Xij(i = 1, … , m),生產 s 種產出 Yrj ( r = 1, … , s),則廠商 k 之效率可由以下模式求得:

Max∑

=

== m

iiki

s

rrkr

kXv

Yu

h1

1

njXv

Yuts m

iiji

s

rrjr

,.....,1,1.

1

1 =≤∑

=

= (A-1)

misrvu ir ,.....,1,,.....,1,0, ==>≥ε

Xij:第 j 個 DMU 之第 i 項投入值。 Yrj:第 j 個 DMU 之第 r 項產出值。 ur ,vi:第 r 個產出項與第 i 個投入項之權重。 hk:相對效率值。 ε:非阿基米德數(Non-Archimedean Quantity),通常設為 10-4或 10-6。 模式(A-1)目標函數為分數線性規劃(Fractional liner Programming)型式,運算不易

且有無窮解之虞,是以固定分母值(設限為 1)轉換為線性規劃(Liner Programming)模式(A-2):

Max ∑=

=s

rrkrk Yuh

1

∑=

=m

iiki Xvts

1

1.. (A-2)

∑ ∑= =

=≤−s

r

m

iijirjr njXvYu

1 1

,....,1,0

misrvu ir ,.....,1,,.....,1,0, ==>≥ε

Page 29: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98) 臺灣銀行季刊第六十二卷第四期

(二)BCC模型

Banker,Charnes 與 Cooper(1984)將 CCR 模式修正為 BCC 模式,該模式之投入導

向比率形式如 A-3 所示:

Max∑

=

=

−= m

iiki

s

rrkr

k

Xv

uYuh

1

10

,1..

1

10

≤−

=

=m

iiji

s

rrjr

Xv

uYuts j=1,….,n (A-3)

misrvu ir ,.....,1,,.....,1,0, ==>≥ε

無正負限制ou

模式(A-3)不易求解,惟可經由固定分母值轉換為線性規劃式如(A-4):

Max ∑=

−=s

rrkrk uYuh

10

∑=

=m

iiki Xvts

1

1.. (A-4)

∑∑==

≤−−m

iiji

s

rrjr uXvYu

10

1

,0 j = 1,….,n

misrvu ir ,.....,1,,.....,1,0, ==>≥ε

無正負限制ou

BCC 模式(A-4)與 CCR 模式(A-2)之差別在(A-4)式多 u0項,相當於截距,允許生

產函數不必通過原點。 1. 當 0u = 0 時為固定規模報酬。 2. 當 0u >0 時為規模報酬遞減。 3. 當 0u <0 時為規模報酬遞增。

Page 30: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 ─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71) (一)資源回收之投入與產出

資源回收績效之探討─以各縣市政府推動成果為例 (99)

二、Malmquist生產力指數

決策單純的總要素生產力可能會隨時間而變動,該等變動可能源自生產技術的變

動,導致生產邊界移動;或源自技術效率的改善或惡化,導致產出增加或投入減少,麥

氏生產力指數利用距離函數,用以衡量跨期之生產技術變動與效率變動。假若生產技術

為固定規模報酬(CRS),其中,產出導向生產力指數表示如下:

21

]),(),(

),(),([),,,(

sstoc

tttoc

sssoc

ttsoc

ttsso xyDxyD

xyDxyDxyxyM =

若 ),,,( ttsso xyxyM >1,表示生產力有改善; ),,,( ttsso xyxyM =1,表示生產力

不變; ),,,( ttsso xyxyM <1,表示生產力惡化。該指數可再進一步分解為:

21

]),(),(

),(),(

[),(),(

),,,(ss

toc

sssoc

tttoc

ttsoc

sssoc

tttoc

ttsso xyDxyD

xyDxyD

xyDxyD

xyxyM =

≡ ∆TEo(s,t) * ∆To(s,t) 1. ∆TEo(s,t)表產出導向之兩期間技術效率變動

∆TEo(s,t)= ),(),(

sssoc

tttoc

xyDxyD

∆TEo(s,t) >1,表示技術效率改善;∆TEo(s,t) =1,表示技術效率不變;

∆TEo(s,t) <1,表示技術效率惡化。 2. ∆To(s,t)表兩期間技術變動之幾何平均數

∆To(s,t)= 21

]),(),(

),(),(

[ss

toc

sssoc

tttoc

ttsoc

xyDxyD

xyDxyD

∆To(s,t) >1,表示技術進步;∆To(s,t) =1,表示技術不變;∆To(s,t) <1,表示

技術退步。 另投入導向之生產力指數,由於 CRS 技術下,投入導向距離函數即為產出導向距

離函數的倒數,指數可修正為:

21

]),(),(

),(),(

[),(),(

),,,(ss

sIC

sstIC

ttsIC

tttIC

tttIC

sssIC

ttssI xyDxyD

xyDxyD

xyDxyD

xyxyM =

在 CRS 技術時,投入導向與產出導向生產力指數將得出相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