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节俗——中秋祭月 -...

1
3 5 责任编辑:许莹 电话:(010)65389023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第 9 期(总第 171 期) 如今人们过中秋,基本是团圆赏月,但在百年 以前,中秋节从国家到民间都是要有仪式的,那就 是祭月。 祭月从周朝即已存在,目的是祈祷国家祥和安 定。明代在北京建月坛,专为祭月场所。清代定制祭 祀有三等,祭月称中祀,比祭天地、太庙、社稷的大祀 低一等,但也要由皇帝亲祭或遣王公大臣代祭。但祭 月并不在中秋节,而是在每年秋分日酉时,即月上之 刻,地点在月坛。仪注甚为复杂,此不赘述。 中秋佳节则还要在乾清宫设宴摆供祭月,设供桌, 悬挂月宫符象,供直径55公分、十斤重大月饼和左右 各三斤重的月饼,及数盘小月饼、酒茶、应时鲜花果 品。最独特的是“供月例用九节藕” ( 《燕京岁时记》 ),此 藕只出于西苑中、南、北三海莲花池内,九节生于一根, 寓九九至尊之意,为皇家专用。另外必供的是莲瓣形 西瓜,即整瓜雕成数瓣,互相绽开,瓣底与瓜蒂连而不 断,状似莲花,寓意团圆。 摆毕供品要燃香,皇帝和皇后等依序向“太阴星 君” (民间称“月光马儿”“月光神马”“月光纸” )像行礼如 仪。待香尽,焚像,撒供。大月饼则包贮存至除夕阖家 分食,其他月饼、西瓜、仙果等赐与妃嫔及太监宫女 等。其祭月所需供器物品等各类甚为繁杂,以上只是 约略而述。皇家所用月饼,由内膳房承做,集苏式、广 式、京式而合一,其精工细做不惜成本,当然是民间所 望尘莫及。据说今故宫博物院仍存有内膳房全套月饼 模子,饶有趣味。 民间也有祭月习俗,但只在中秋节那天。明人刘 侗等著《帝京景物略》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 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月光纸,绩 满月像,跌坐莲花者,月光普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 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在清代,不仅是民间,王 府官宦人家都会举行祭月仪式。 现在的人们对那时的祭月仪式是很生疏了。今人 所熟悉的《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 等小说中都写过祭月,但大都一笔带过。如《红楼梦》中 说祭月,无非“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铺着拜毯锦 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曹雪芹 是内务府上三旗汉军包衣出身,但曹家受康熙皇帝信 任,几任织造,虽然身份卑贱,但富贵之极,祭月仪式不 可能如此简单。再看已故溥杰先生回忆醇亲王府中秋 祭月: “西方向东摆一架木屏风”, “挂有鸡冠花、毛豆枝、 鲜藕之类,说是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个八仙桌,桌 上供有一个十几斤重的大月饼”,由祖母率众人“依次向 月饼烧香叩头”(《晚清宫廷生活见闻》)。虽显出亲王府 气派,但描述仍然失之简略。而且都没有提到挂月宫符 象即“月光神马”,简称“月光马儿”。 我与已故的老作家金寄水先生是忘年交,他是睿 亲王多尔衮直系后代,在溥仪小朝廷时期还被袭封过 王爵。他写过一部回忆录《王府生活实录》,亲眼见过 亲王府里的祭月仪式。他说,亲王府祭月不用“月光马 儿”,“供品与民间稍异”。时间是八月十五戌正左右, 供桌朝向东南,两旁各捆竹竿,挂工笔月宫图像,画面 为满月,“月内绘广寒宫殿阁之形。宫前有一女菩萨坐 像,两旁各有一名执扇侍女。菩萨头上绘有佛光”。所 谓菩萨也是“太阴星君”。“太阴”是古人对月亮的称 谓。但太阴星君并非嫦娥,金寄水幼时见太监悬挂太 阴星君像,问是否为嫦娥,被母亲知道后斥责他“渎犯 神明”,令其罚跪。看来那时人们对祭月是非常有神圣 感的。 祭月其实不可或缺的是“月光马儿”,也称“月光 纸”,即上述祭月所用“月光神马”,是祭月光菩萨的像, 即纸马,祭祀天地、日月神、财神、灶神等包括三百六十 行祖师爷所用纸质物品。因秦以马为牲,唐以后改纸 马。月光马儿基本为三种,分红、黄、白三色,木版水 印,产地不同,精糙有别,彩色、黑白各分。清人富察敦 崇《燕京岁时记》说其“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 月宫,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制,金碧辉 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 旗,作红绿或黄色,向月供之”。明代则高逾一丈,小者 仅三寸。《帝京景物略》提到的是佛教色彩,为黄纸刻 印。还有一种为太阴星君道教色彩的,白纸,因传说月 神为太阴星君,故道教奉之为女神。红纸刻印文武财 神关帝或赵公明,为商家所用。月光马儿在焚香行祀 后,要与纸元宝等一并烧掉。收藏纸马最丰富的是已 故漫画家毕克官先生,我请他的儿子查找,却仅有一幅 山西老版祭月之神的纸马,无月光马儿。读赵珩先生 《老饕续笔》,知他藏有一幅彩色木版水印的太阴星君 月光马儿,他也感叹:“今天已很难看到了。”可见,当时 的寻常之物,今天却真成了凤毛麟角。《红楼梦》与醇亲 王府的祭月都未提及月光马儿,但“木屏风”应是挂置 月光马儿所用。若以金寄水先生所见,亲王府所悬挂 月光马儿,人物基本相同,只不过没有玉兔、执杵人而 已。看来祭月各阶层所用月光马儿是不一样的。 据金老亲历,祭月供品“除五盘应时鲜果外,还有 五盘蜜食,如金糕、栗子糕、蜜红果和油酥核桃。在各 种供品后面,有个月牙形状的大型木制托架,上置一个 约五斤重的月饼。月饼之上模刻彩色月宫图,两旁各 插鸡冠花和带叶毛豆枝”。祭月者“皆为内眷”,由年龄 最大的女性长辈主祭。之后举行“团圆酒”赏月宴,将 供品撤到席上,月饼分而食之。 祭月供品必有西瓜,切成莲花瓣状。供桌上摆放 香炉、蜡扦、花瓶之类,压下敬祭的黄纸等。鸡冠花寓 意广寒宫桂树,毛豆枝是献上玉兔的供品,藕当然不 会是三海所产九节白藕,但祭品必用藕,大约是以洁白 喻嫦娥? 上述供品据翁偶虹先生《北京话旧》回忆:月光 马儿售于南纸店和香烛铺,鸡冠花和毛豆枝则逢中 秋添卖于油盐店,早花西瓜是在干果店贮藏的,售价 颇昂贵。 北京最早的月饼只有“自来红”“自来白”“团圆饼” 三种,后来才增加品种。祭月的月饼一般外购,也有王 府官宦家自制。五六寸至一尺左右,厚一二寸。祭月 后由主祭者分给家人。 果品供什么?很遗憾,《红楼梦》和溥杰老、金老都 没有列出具体品种。过去北京水果种类不多。石榴、 京西小白梨、玫瑰香葡萄、郎家园枣、“虎拉车”(一种沙 果,今已绝迹)、核桃、栗子之类,是中秋前后时令果 品。旧时北京有专卖“果子”(当年北京没有“水果”一 词)的店铺,称之为“果局子”。 贾府与醇亲王府、睿亲王府的祭月,都是由辈分最 长的女性先拜祭,之后大家才依次拜过。《燕京岁时记》 所说:“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云‘男不拜 月,女不祭灶’。”但贾、醇二府所述拜祭中有男性,只不 过先拜的主祭者为辈分最长的女性而已,其实男性参 加是为了赞礼、执事等协助程序。这与皇帝家拜月略 有不同,皇家是皇帝先拜,其后才是女性。女子过去另 有拜月习俗,《礼记·礼器》载:“太阳生于东,月生于西, 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也许“男不拜月”是循此说。 过去贫苦人家一般是不会举行祭月仪式的。首先 要有庭院,像溥老回忆是在祖母所居寝院,贾府是在嘉 荫堂前的月台上,贫民小户住人仅可立锥,何谈祭月场 地?另外,置办供品都需破费,仅西瓜一项就是贫家半 年粮了。贫民过中秋节,无非买张月光马儿、兔爷、几 块“自来红” “自来白”寓团圆应景。 祭月习俗流传了那么多年,民间的祭月仪式逐渐 向赏月、团圆欢聚过渡,仪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今天 只剩下兔爷点缀和团圆宴分食月饼了。当然,今非昔 比,人们过中秋节,生活安定,举家团圆,月饼、果品的 种类极其丰富,可以望空拜月,寄寓心愿而不必拘泥于 旧习俗。 过去中秋团聚,会饮桂花酒、绿豆烧、莲花白,后两 种是白酒,今天已绝迹了。也有只饮果酒,金寄水先生 记叙的赏月宴就不上白酒。但今时可供选择的酒品更 令人目不暇接,那就让人们在月光如水的佳节良辰,沽 酒举杯而祝“但愿人长久”吧! 逝去的节俗 逝去的节俗—中秋祭月 —中秋祭月 朱小平 朱小平 北极的冬天 储卫民 摄 丢失月亮,已经好几年了。 进了城市,我便无缘见到圆圆的 月亮。我居住的那座城市常年多雨,连 冬天也是阴雨绵绵。到了秋季,山区处 处秋高气爽,这座城市却难得见到云 开雾散的日子。遇见了,即使是十五的 圆月之夜,天空飘了一层纱,月亮也是 灰蒙蒙的。投下来的月光,被林立的高 楼遮挡,被车水马龙淹没,被色彩缤纷 的霓虹灯吞掉了。 我想起老家,想起小时候的月亮。 老家叫坭头,是茶马古道上的一 个小镇。青石板铺的街道,圆木青瓦的 民居,一条清流从镇中穿过。小镇上看 月亮,是我儿时最开心的一件事情。特 别是在夏季,十五、十六月儿圆,浩瀚 的天空繁星闪烁,圆圆的月亮像一面 大银盘,那么通透、灵秀、明亮,山野小 镇民居都沐浴在洁白的月光里。流过 小镇的那条小河,月下泛着悠悠的清 波,村姑们在波光里嬉戏捣衣, “嘭嘭” 的声音在宁静的夜里传得很远。我们 踩着流光的青石板,一路唱道:月光 光,亮堂堂,月亮地里洗衣裳……秋天 又是别一番景致,谷子收割了,田里堆 起许多的谷草垛,夜风轻吹,渠边草丛 送来阵阵蛙鸣。皓月当空,明亮的月光 在身边飘忽,我们坐在谷垛上唱起歌谣: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 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 情……渐渐,我进入了梦乡。梦境里,我长出一双翅膀飞上月亮,飞到了广寒 宫,宫中一片金碧辉煌。我见到了嫦娥姐姐,她正在和月兔玩耍;我还见到了吴 刚,他捧出桂花酒招待我。他说:好了,地球上有人来到月球,我往后不怕寂寞 了。这个梦真美!大人们也不管我们,鸡叫三遍,我从梦中醒来,月亮还高高挂 在天上,早起的农人下地干活了。 明月仍然照在大地,我们踏着月色回家了。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 在我心中也装着一个月亮。 生活在城市,每逢中秋节,我就会想起心中这轮月亮。前年,我回老家过中 秋节。天边还飘着一片晚霞,月亮出来了,还是和从前一样又大又圆又亮。我行 走在月光下,却找不到一点儿时的感觉。坭头镇变了!街道改成了水泥路面,木 板屋变成了楼房,稻田一些栽了树木一些荒着,那条美丽的小河也断流了。一 地月光中,古镇热闹非凡:烧烤的青烟和香味,弥漫在清亮透明的夜空;歌厅的 鼓点和吼叫,冲破厚重的窗帘响彻小镇;茶楼的麻将声和笑语,回荡在月色茫 茫的天地里。我惊叹,曾经的那份温馨、悠远、淡泊,已经远去了,只留下来一种 记忆和念想。 当夜,我逃回城市。 和往年一样,城里又是小雨纷飞,月亮不知去了何方。中秋节,城市赏月希 望渺茫,乡下赏月却变了味道。心绪难平之时,一个强烈的念头冒了出来,我一 定要找到心中的月亮。 去年5月,我终于找到了心中久违了的月亮。圆月升起的这个地方叫古路 村。古路是彝家居住的山寨,全村 130 多户人家,星星点点散落在茫茫大山。去 古路,我们一行三人,是完成一个采访任务。2018 年,是改革开放 40 周年,县 上安排报道古路村发生的变化。古路村没有公路,我们只能把车停在大渡河峡 谷的一线天,靠徒步进入村庄。从山下沿着一条骡马道一直向上,古路村似乎 坐落在山的尽头。没修通骡马道以前,攀登绝壁依靠的是藤梯,后来改成了钢 梯,外界称古路是天梯上的村庄。古路村一共 6 个组,每个组我们都要走到。先 难后易,我们直奔最高的五组。 行走在崇山峻岭,一路风光无限。边欣赏边拍照,我们到达目的地,夕阳还 挂在山边,落霞的余晖洒在一片绿色里。掩映在翠林中的农舍,长出玉米青青 的庄稼地,荒坡上刚爆出嫩叶的核桃树,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格外清亮。站在山 顶远望:大渡河成了一条丝带,长长的细细的随风飘向东方;对面的瓦屋山一 目了然,似乎伸手就能抓住一片移动的云彩;再朝更远处看去,是朦朦胧胧的 峨嵋金顶。夕阳下沉,暮色爬上山野,农舍升起淡淡炊烟,大树上有许多鸟窝, 归巢的鸟儿叽叽喳喳吵成一片。 我们走进兰组长家里。村上早做了安排,兰组长一家正等着我们吃晚饭。 吃完饭,屋顶吹过去一阵风,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一看时间,已经 9 点了,兰 组长请我们喝油茶。他说:这是彝家待客的传统,来了尊贵的客人,喝油茶是必 不可少的。我们踏入火塘。其实,火塘是一间屋子,是彝族同胞喝茶待客的地 方。火塘中央燃起一盆炭火,上面熬着一只砂罐,罐里煮着油茶,配料是素茶、 核桃仁和腊制的猪油,还要加一点盐。10多分钟后,油茶熬好了,喝茶用的是 小杯子。兰组长说:要慢慢喝,像喝酒一样小口抿,这样才能品出油茶的味道。 端起杯子,我们先敬兰组长一家,他们一家也敬我们。说着话,宾主推杯把盏你 来我往,三罐油茶不觉就见底了。喝着香香的油茶,感受着彝家浓浓的情意,心 中徒生甜甜的醉意。 不知啥时候,屋外的小雨已经停了,一束月光透过窗户照进火塘。我们不 由得起身走到门外,一轮月亮跳在眼前!又大又圆又亮,绵延起伏的群山清晰 可见,山岭田地村落农舍,流动在纤尘不染淡淡的月光下。大地上,除了满山流 淌的月色,一切是那样的安宁祥和,连风儿也隐进了林子深处。置身其中,尘世 的喧嚣远去了,世俗的烦恼也不复存在,胸中装下的,是山泉洗过一样的心灵。 时空转换,我又回到了儿时的故乡。 今夜的月亮是软的,也是甜的, 山羊在梦中流出了口水。 今夜灯火迷茫,牧羊人也睡了, 他有小乡愁和大荒凉。 今夜山羊会苏醒,发呆, 垂着胡须,像个沉思的哲学家。 今夜牧羊人将回到天上, 赶着发光的羊群,在月光里饮水。 这是我祖传的村庄。 我的天堂。 知情人啊,请不要告诉我, 这一切都不存在。 请你一再欺骗我,带我回家, 望着白羊星座,永不绝望。 月光谣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Oct-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逝去的节俗——中秋祭月 - chinawriter.com.cnwyb.chinawriter.com.cn/attachment/201909/11/f... · 如今人们过中秋,基本是团圆赏月,但在百年 以前,中秋节从国家到民间都是要有仪式的,那就

35责任编辑:许 莹 电话:(010)65389023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9年9月11日 星期三

第9期(总第171期)

如今人们过中秋,基本是团圆赏月,但在百年

以前,中秋节从国家到民间都是要有仪式的,那就

是祭月。

祭月从周朝即已存在,目的是祈祷国家祥和安

定。明代在北京建月坛,专为祭月场所。清代定制祭

祀有三等,祭月称中祀,比祭天地、太庙、社稷的大祀

低一等,但也要由皇帝亲祭或遣王公大臣代祭。但祭

月并不在中秋节,而是在每年秋分日酉时,即月上之

刻,地点在月坛。仪注甚为复杂,此不赘述。

中秋佳节则还要在乾清宫设宴摆供祭月,设供桌,

悬挂月宫符象,供直径55公分、十斤重大月饼和左右

各三斤重的月饼,及数盘小月饼、酒茶、应时鲜花果

品。最独特的是“供月例用九节藕”(《燕京岁时记》),此

藕只出于西苑中、南、北三海莲花池内,九节生于一根,

寓九九至尊之意,为皇家专用。另外必供的是莲瓣形

西瓜,即整瓜雕成数瓣,互相绽开,瓣底与瓜蒂连而不

断,状似莲花,寓意团圆。

摆毕供品要燃香,皇帝和皇后等依序向“太阴星

君”(民间称“月光马儿”“月光神马”“月光纸”)像行礼如

仪。待香尽,焚像,撒供。大月饼则包贮存至除夕阖家

分食,其他月饼、西瓜、仙果等赐与妃嫔及太监宫女

等。其祭月所需供器物品等各类甚为繁杂,以上只是

约略而述。皇家所用月饼,由内膳房承做,集苏式、广

式、京式而合一,其精工细做不惜成本,当然是民间所

望尘莫及。据说今故宫博物院仍存有内膳房全套月饼

模子,饶有趣味。

民间也有祭月习俗,但只在中秋节那天。明人刘

侗等著《帝京景物略》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

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月光纸,绩

满月像,跌坐莲花者,月光普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

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在清代,不仅是民间,王

府官宦人家都会举行祭月仪式。

现在的人们对那时的祭月仪式是很生疏了。今人

所熟悉的《红楼梦》《西游记》《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

等小说中都写过祭月,但大都一笔带过。如《红楼梦》中

说祭月,无非“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铺着拜毯锦

褥”,“贾母盥手上香,拜毕,于是大家皆拜过”。曹雪芹

是内务府上三旗汉军包衣出身,但曹家受康熙皇帝信

任,几任织造,虽然身份卑贱,但富贵之极,祭月仪式不

可能如此简单。再看已故溥杰先生回忆醇亲王府中秋

祭月:“西方向东摆一架木屏风”,“挂有鸡冠花、毛豆枝、

鲜藕之类,说是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个八仙桌,桌

上供有一个十几斤重的大月饼”,由祖母率众人“依次向

月饼烧香叩头”(《晚清宫廷生活见闻》)。虽显出亲王府

气派,但描述仍然失之简略。而且都没有提到挂月宫符

象即“月光神马”,简称“月光马儿”。

我与已故的老作家金寄水先生是忘年交,他是睿

亲王多尔衮直系后代,在溥仪小朝廷时期还被袭封过

王爵。他写过一部回忆录《王府生活实录》,亲眼见过

亲王府里的祭月仪式。他说,亲王府祭月不用“月光马

儿”,“供品与民间稍异”。 时间是八月十五戌正左右,

供桌朝向东南,两旁各捆竹竿,挂工笔月宫图像,画面

为满月,“月内绘广寒宫殿阁之形。宫前有一女菩萨坐

像,两旁各有一名执扇侍女。菩萨头上绘有佛光”。所

谓菩萨也是“太阴星君”。“太阴”是古人对月亮的称

谓。但太阴星君并非嫦娥,金寄水幼时见太监悬挂太

阴星君像,问是否为嫦娥,被母亲知道后斥责他“渎犯

神明”,令其罚跪。看来那时人们对祭月是非常有神圣

感的。

祭月其实不可或缺的是“月光马儿”,也称“月光

纸”,即上述祭月所用“月光神马”,是祭月光菩萨的像,

即纸马,祭祀天地、日月神、财神、灶神等包括三百六十

行祖师爷所用纸质物品。因秦以马为牲,唐以后改纸

马。月光马儿基本为三种,分红、黄、白三色,木版水

印,产地不同,精糙有别,彩色、黑白各分。清人富察敦

崇《燕京岁时记》说其“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

月宫,及捣药之玉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制,金碧辉

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

旗,作红绿或黄色,向月供之”。明代则高逾一丈,小者

仅三寸。《帝京景物略》提到的是佛教色彩,为黄纸刻

印。还有一种为太阴星君道教色彩的,白纸,因传说月

神为太阴星君,故道教奉之为女神。红纸刻印文武财

神关帝或赵公明,为商家所用。月光马儿在焚香行祀

后,要与纸元宝等一并烧掉。收藏纸马最丰富的是已

故漫画家毕克官先生,我请他的儿子查找,却仅有一幅

山西老版祭月之神的纸马,无月光马儿。读赵珩先生

《老饕续笔》,知他藏有一幅彩色木版水印的太阴星君

月光马儿,他也感叹:“今天已很难看到了。”可见,当时

的寻常之物,今天却真成了凤毛麟角。《红楼梦》与醇亲

王府的祭月都未提及月光马儿,但“木屏风”应是挂置

月光马儿所用。若以金寄水先生所见,亲王府所悬挂

月光马儿,人物基本相同,只不过没有玉兔、执杵人而

已。看来祭月各阶层所用月光马儿是不一样的。

据金老亲历,祭月供品“除五盘应时鲜果外,还有

五盘蜜食,如金糕、栗子糕、蜜红果和油酥核桃。在各

种供品后面,有个月牙形状的大型木制托架,上置一个

约五斤重的月饼。月饼之上模刻彩色月宫图,两旁各

插鸡冠花和带叶毛豆枝”。祭月者“皆为内眷”,由年龄

最大的女性长辈主祭。之后举行“团圆酒”赏月宴,将

供品撤到席上,月饼分而食之。

祭月供品必有西瓜,切成莲花瓣状。供桌上摆放

香炉、蜡扦、花瓶之类,压下敬祭的黄纸等。鸡冠花寓

意广寒宫桂树,毛豆枝是献上玉兔的供品,藕当然不

会是三海所产九节白藕,但祭品必用藕,大约是以洁白

喻嫦娥?

上述供品据翁偶虹先生《北京话旧》回忆:月光

马儿售于南纸店和香烛铺,鸡冠花和毛豆枝则逢中

秋添卖于油盐店,早花西瓜是在干果店贮藏的,售价

颇昂贵。

北京最早的月饼只有“自来红”“自来白”“团圆饼”

三种,后来才增加品种。祭月的月饼一般外购,也有王

府官宦家自制。五六寸至一尺左右,厚一二寸。祭月

后由主祭者分给家人。

果品供什么?很遗憾,《红楼梦》和溥杰老、金老都

没有列出具体品种。过去北京水果种类不多。石榴、

京西小白梨、玫瑰香葡萄、郎家园枣、“虎拉车”(一种沙

果,今已绝迹)、核桃、栗子之类,是中秋前后时令果

品。旧时北京有专卖“果子”(当年北京没有“水果”一

词)的店铺,称之为“果局子”。

贾府与醇亲王府、睿亲王府的祭月,都是由辈分最

长的女性先拜祭,之后大家才依次拜过。《燕京岁时记》

所说:“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故京师谚云‘男不拜

月,女不祭灶’。”但贾、醇二府所述拜祭中有男性,只不

过先拜的主祭者为辈分最长的女性而已,其实男性参

加是为了赞礼、执事等协助程序。这与皇帝家拜月略

有不同,皇家是皇帝先拜,其后才是女性。女子过去另

有拜月习俗,《礼记·礼器》载:“太阳生于东,月生于西,

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也许“男不拜月”是循此说。

过去贫苦人家一般是不会举行祭月仪式的。首先

要有庭院,像溥老回忆是在祖母所居寝院,贾府是在嘉

荫堂前的月台上,贫民小户住人仅可立锥,何谈祭月场

地?另外,置办供品都需破费,仅西瓜一项就是贫家半

年粮了。贫民过中秋节,无非买张月光马儿、兔爷、几

块“自来红”“自来白”寓团圆应景。

祭月习俗流传了那么多年,民间的祭月仪式逐渐

向赏月、团圆欢聚过渡,仪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今天

只剩下兔爷点缀和团圆宴分食月饼了。当然,今非昔

比,人们过中秋节,生活安定,举家团圆,月饼、果品的

种类极其丰富,可以望空拜月,寄寓心愿而不必拘泥于

旧习俗。

过去中秋团聚,会饮桂花酒、绿豆烧、莲花白,后两

种是白酒,今天已绝迹了。也有只饮果酒,金寄水先生

记叙的赏月宴就不上白酒。但今时可供选择的酒品更

令人目不暇接,那就让人们在月光如水的佳节良辰,沽

酒举杯而祝“但愿人长久”吧!

逝去的节俗逝去的节俗———中秋祭月—中秋祭月□□朱小平朱小平

北极的冬天 储卫民 摄

丢失月亮,已经好几年了。

进了城市,我便无缘见到圆圆的

月亮。我居住的那座城市常年多雨,连

冬天也是阴雨绵绵。到了秋季,山区处

处秋高气爽,这座城市却难得见到云

开雾散的日子。遇见了,即使是十五的

圆月之夜,天空飘了一层纱,月亮也是

灰蒙蒙的。投下来的月光,被林立的高

楼遮挡,被车水马龙淹没,被色彩缤纷

的霓虹灯吞掉了。

我想起老家,想起小时候的月亮。

老家叫坭头,是茶马古道上的一

个小镇。青石板铺的街道,圆木青瓦的

民居,一条清流从镇中穿过。小镇上看

月亮,是我儿时最开心的一件事情。特

别是在夏季,十五、十六月儿圆,浩瀚

的天空繁星闪烁,圆圆的月亮像一面

大银盘,那么通透、灵秀、明亮,山野小

镇民居都沐浴在洁白的月光里。流过

小镇的那条小河,月下泛着悠悠的清

波,村姑们在波光里嬉戏捣衣,“嘭嘭”

的声音在宁静的夜里传得很远。我们

踩着流光的青石板,一路唱道:月光

光,亮堂堂,月亮地里洗衣裳……秋天

又是别一番景致,谷子收割了,田里堆

起许多的谷草垛,夜风轻吹,渠边草丛

送来阵阵蛙鸣。皓月当空,明亮的月光

在身边飘忽,我们坐在谷垛上唱起歌谣: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

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

情……渐渐,我进入了梦乡。梦境里,我长出一双翅膀飞上月亮,飞到了广寒

宫,宫中一片金碧辉煌。我见到了嫦娥姐姐,她正在和月兔玩耍;我还见到了吴

刚,他捧出桂花酒招待我。他说:好了,地球上有人来到月球,我往后不怕寂寞

了。这个梦真美!大人们也不管我们,鸡叫三遍,我从梦中醒来,月亮还高高挂

在天上,早起的农人下地干活了。

明月仍然照在大地,我们踏着月色回家了。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

在我心中也装着一个月亮。

生活在城市,每逢中秋节,我就会想起心中这轮月亮。前年,我回老家过中

秋节。天边还飘着一片晚霞,月亮出来了,还是和从前一样又大又圆又亮。我行

走在月光下,却找不到一点儿时的感觉。坭头镇变了!街道改成了水泥路面,木

板屋变成了楼房,稻田一些栽了树木一些荒着,那条美丽的小河也断流了。一

地月光中,古镇热闹非凡:烧烤的青烟和香味,弥漫在清亮透明的夜空;歌厅的

鼓点和吼叫,冲破厚重的窗帘响彻小镇;茶楼的麻将声和笑语,回荡在月色茫

茫的天地里。我惊叹,曾经的那份温馨、悠远、淡泊,已经远去了,只留下来一种

记忆和念想。

当夜,我逃回城市。

和往年一样,城里又是小雨纷飞,月亮不知去了何方。中秋节,城市赏月希

望渺茫,乡下赏月却变了味道。心绪难平之时,一个强烈的念头冒了出来,我一

定要找到心中的月亮。

去年5月,我终于找到了心中久违了的月亮。圆月升起的这个地方叫古路

村。古路是彝家居住的山寨,全村130多户人家,星星点点散落在茫茫大山。去

古路,我们一行三人,是完成一个采访任务。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县

上安排报道古路村发生的变化。古路村没有公路,我们只能把车停在大渡河峡

谷的一线天,靠徒步进入村庄。从山下沿着一条骡马道一直向上,古路村似乎

坐落在山的尽头。没修通骡马道以前,攀登绝壁依靠的是藤梯,后来改成了钢

梯,外界称古路是天梯上的村庄。古路村一共6个组,每个组我们都要走到。先

难后易,我们直奔最高的五组。

行走在崇山峻岭,一路风光无限。边欣赏边拍照,我们到达目的地,夕阳还

挂在山边,落霞的余晖洒在一片绿色里。掩映在翠林中的农舍,长出玉米青青

的庄稼地,荒坡上刚爆出嫩叶的核桃树,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格外清亮。站在山

顶远望:大渡河成了一条丝带,长长的细细的随风飘向东方;对面的瓦屋山一

目了然,似乎伸手就能抓住一片移动的云彩;再朝更远处看去,是朦朦胧胧的

峨嵋金顶。夕阳下沉,暮色爬上山野,农舍升起淡淡炊烟,大树上有许多鸟窝,

归巢的鸟儿叽叽喳喳吵成一片。

我们走进兰组长家里。村上早做了安排,兰组长一家正等着我们吃晚饭。

吃完饭,屋顶吹过去一阵风,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一看时间,已经9点了,兰

组长请我们喝油茶。他说:这是彝家待客的传统,来了尊贵的客人,喝油茶是必

不可少的。我们踏入火塘。其实,火塘是一间屋子,是彝族同胞喝茶待客的地

方。火塘中央燃起一盆炭火,上面熬着一只砂罐,罐里煮着油茶,配料是素茶、

核桃仁和腊制的猪油,还要加一点盐。10多分钟后,油茶熬好了,喝茶用的是

小杯子。兰组长说:要慢慢喝,像喝酒一样小口抿,这样才能品出油茶的味道。

端起杯子,我们先敬兰组长一家,他们一家也敬我们。说着话,宾主推杯把盏你

来我往,三罐油茶不觉就见底了。喝着香香的油茶,感受着彝家浓浓的情意,心

中徒生甜甜的醉意。

不知啥时候,屋外的小雨已经停了,一束月光透过窗户照进火塘。我们不

由得起身走到门外,一轮月亮跳在眼前!又大又圆又亮,绵延起伏的群山清晰

可见,山岭田地村落农舍,流动在纤尘不染淡淡的月光下。大地上,除了满山流

淌的月色,一切是那样的安宁祥和,连风儿也隐进了林子深处。置身其中,尘世

的喧嚣远去了,世俗的烦恼也不复存在,胸中装下的,是山泉洗过一样的心灵。

时空转换,我又回到了儿时的故乡。

找找

月月

□□林林

凯凯

今夜的月亮是软的,也是甜的,

山羊在梦中流出了口水。

今夜灯火迷茫,牧羊人也睡了,

他有小乡愁和大荒凉。

今夜山羊会苏醒,发呆,

垂着胡须,像个沉思的哲学家。

今夜牧羊人将回到天上,

赶着发光的羊群,在月光里饮水。

这是我祖传的村庄。

我的天堂。

知情人啊,请不要告诉我,

这一切都不存在。

请你一再欺骗我,带我回家,

望着白羊星座,永不绝望。

月光谣□大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