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编辑:缪小霞丁静版式设计:张毅 组版:林立电话:0577...

1
责任编辑:缪小霞 丁静 版式设计:张毅 组版:林立 电话:0577-59389892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9年4月11日 星期四 4 洞头记 文/潘伟光 沙村是我的家乡,掘地三尺即见沙,清水潺潺涌 出,是个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沙上之村。上世纪八十 年代初,沙村人家家户户屋前房后掘井自用,因为水一 经沙滤,倍增清爽清甜,犹如大热天喝上一口的那个冰 镇感觉。 其实,沙村不仅水好喝,海鲜更好吃,尤其是乡人 啧啧称赞的“栲鱼配”(即今人常说的新鲜鱼杂)。每当 夜幕降临时分,沙村海鲜的集散地—“沙村河头”(现 已迁到罗东二号横街了)就人来人往繁忙热闹起来 了。除了名声遐迩的斓鲋,还有成担成担的海鲫鱼(沙 村人办红白喜事的首选风俗鱼)、鲳鱼、朱梅鱼和“水 潺”(又叫水鱼、龙口鱼),特别是黄昏头的水潺,杂着粉 干下锅,那个价廉物美,又怎一个鲜字了得?! 至于活蹦乱跳的野生虾,乡人称之为“白虾枪”。 沙村人喜欢把待字闺中的少女以此为喻,“看着白虾 枪,闻着糖糕香”。说的是旧时农村嫁女,隔壁邻居甚 至全村人都可分到一份女家的糖糕。 才子佳人,郎才女貌。乌龟配王八,妖精配鬼王。 学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也是一些好事者的乐趣。也许 为了配对,阴阳平衡,追求珠联璧合,把年轻小伙子相 对应地喻为“跳动的花斓(鲋)”。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沙村三宝” —野蒜、泥蒜和 沙蒜。有人说,看着它们的形状,整整代表男性的三阶 —少年、中年、老年,惟妙惟肖乎?神似也。于是, 野蒜炒糕、沙蒜蛋汤和泥蒜冻顺理成章地成了永强一 带家喻户晓的地道农家菜,正所谓,道地食材成就了地 道名菜。 借问沙村谁家海鲜最好吃?以前无人不知众手皆 说“三姆囡儿”,海鲜好吃顶呱呱,卤水秘制肉更是他家 招牌菜。 虽然店处沙北巷弄底,但闻“鲜”而来的人总是不 辞路远,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真正是菜好不 怕巷子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现在 建新村榕树下的“阿琴人家烧”由于食材鲜美烧法独 特,又引得一拨一拨的食客胃口大开大朵快颐,都说吃 爻味道冇讲道! 洞头区实验小学603班 叶林子 今天阅读了《狼王梦》,心中思潮起伏,感慨万千。 这本书讲的是母狼紫岚为了完成丈夫黑桑成为狼 王的遗愿,竭尽全力将孩子培养成狼王的故事。但事 情并不是顺风顺水: 一只狼崽刚出生就冻死了,为了有 充足的奶水哺育其他狼儿,紫岚只能含泪吞食孩子的 血肉;最有潜力的黑仔逐渐长大,却被金雕夺取性命; 蓝魂儿也显出了优势,却魂断捕兽夹;兄弟相继惨死, 成为狼王的重担压到了双毛身上,然而双毛早已改不 掉骨子里的懦弱,表面气魄不凡却还是败絮其中,一秒 的迟疑令它被狼群扑咬而死。紫岚将希望寄予女儿的 后代,却连儿孙一眼也没见着,最后为了儿孙的安全, 与害死黑仔的金雕同归于尽。 书中的紫岚为了一个遥远的梦想而努力拼逐,耗 费了自己的青春,健全的身体。只是一只母狼,但为了 梦想的拼劲和韧劲却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想到这里,不得不惭愧地低下头,身为一个人,却 连一只狼都不如,我从未为自己的梦想做过什么,长路 漫漫,而我却只踏出了第一步便开始喊累,止步不前。 七岁时,我想当一名歌星,参加了一些声乐比赛, 却不练习,到了台上,表情木讷地唱着歌,当然是没有 得奖。 三年级时,我想参加学校的艺术节,在台上表演钢 琴,却没有练习一次,只是在老师那里练了一会儿罢 了。结果就是……我没有过海选。 四年级吧,学校进行大队干部竞选,我报名参加, 而没有准备,草草在网上抄了一篇文章,结果也是落选 了。 天啊,我错过了多少机会,都是我不努力的结果! 如果是紫岚呢?她是不是不会放弃一切机会? 这个比较让我自愧不如,大家都在往前走着,我却 沉迷在无用的努力中,如果没有今天这番思考,我甚至 都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大家的故事都很励志,我却像个笑话,从没为自己 的梦想而努力过,不努力的结果,只会换来如今的平 庸! 如果我再不努力,我想象不到我的未来,我是什么 样子?那个时候的我,还有梦想可言吗? 我似乎看见我的内心有一只狼在怒吼,它唤醒了 我。 突然,我又沉进了黑暗。 狼还在细语着什么,远方,一盏灯火摇曳着。我从 未见过它,但却知道它的名字—梦想。 我朝着烛火奔去,朝梦想奔去,全力以赴! 指导老师:庄海棠 线 便 文/周吉敏 去洞头已是暮晚。车驶上 灵霓大堤,人已在瓯江口外的东 海上了。温州古称瓯。《山海经 ? 海 内南 经》上 说“ 瓯 居海 中”。 瓯海,也是瓯江口、温州湾一带 海域的旧称。四千余年前,洞头 海岛已有人迹。今日的洞头列 岛也许是最接近古瓯人生活的 场域了。 已是万家灯火。哪一盏是 茫茫海域中最初的那点微光 呢。我们向光走去。用餐的渔 家小店有个好听的名字,我却忘 了,想来记忆是被海岛好吃的食 物给覆盖了。说食物是一个地 方的黑匣子,真实不虚。 满满一桌海错,有多样是我 面生。有一物,形似老龟足指, 末端生有粗糙的鳞片。立松说 是“龟脚”。形象如它。恍然记 起这是《海错图》中的“龟脚”。 聂璜笔下的“龟脚”画得颜色焦 黄,似一朵朵簇生在岩石上的葵 花。不是今日亲见又听到,两者 还是难以联系。 聂璜是清时一位博物画家, 在津沪、浙闽沿海游历了二十多 年,画下了三百多种海洋生物, 其工笔和写意杂糅的画风,就像 他在所画的生物边上所配的文 字,有考证,有传说,还有“小 赞”,读来多滋多味。 聂璜配“龟脚”的是两则逸 事。一则说,龟脚生长在海边石 洞内,冬天尤其繁盛。渔民会趁 着退潮钻进洞里,采集龟脚。此 时,洞里比外面热。热气一蒸, 人的身体就会略微发胀。如果 洞口太小,发胀的身体就钻不出 来,等涨潮时,这些出不来的渔 民就会被淹死在洞里。另一则 说,一个中原人到福建沿海做 官,看到有卖龟脚,想尝尝,但又 不屑于向别人请教它的名字,于 是在采购单上个写:“给我买那 种长得像‘勿’或‘易’的东西。” 采办的手下人看不懂,有人给他 支招:“一定是龟脚,那东西不就 长得像勿字和易字吗?”采办的 人试着买来龟脚,这个中原人一 看: “对,就是这个!” 海生异物,人要得之,一悲 一喜。立松说,龟脚采撷不易, 平日里也难得吃到。我不知食 法。席间有人说,像嗑瓜子一 样,用牙齿把壳嗑开。果然,硬 壳脆生生地裂开,而后再剥柄 部,那一截白色的肉,肉质紧实, 有着蟹味。这一一嗑开,再慢慢 剥食,倒是下酒的上佳小菜。 原生海物,是大海的发明。 品食“龟脚”,我视为大海对我的 接纳了。席间一道叫“猫耳朵” 的甜食,是渔民的发明。我喜甜 食,连吃三碗,也顾不得旁人取 笑了。这“猫耳朵”绝不类杭州 一带的“猫耳朵”,那是面皮,此 地是汤团,以芝麻、花生、白糖、 猪油拌和做馅,番薯淀粉做外 皮,捏成猫耳朵状。最妙的是, 这“猫耳朵”配了红糖姜丝汤,甜 中微辣,吃多了海鲜,恰可祛寒。 洞头海岛平原少山丘多,农 作物以番薯为主,鱼饼、鱼丸、敲 鱼,等等,都以番薯淀粉做原 料。对于家乡美食,立松有外人 所不知的内情。她说,制作“猫 耳朵”有奥妙,调和的番薯淀粉 一定要与煮熟冷却后的番薯连 汤搓拌,否则,猫耳朵怎么也煮 不透。一桌饭食,暗藏了海天方 国自成一统的造化之妙。 夜宿花岗渔村。半夜醒来, 四周充满了各种细碎的声响。 是海错爬上来了? 早起推窗。山在咫尺。一 夜风雨后,山色清朗。一间间石 头屋鱼鳞般的青瓦上排列着成 行的小石头,似突起的鱼脊。问 立松何意,说防风呀。 风从海上来。海是要看 的。于是去登望海楼。 望海楼在烟墩山。海岛秋 冬的山野,磅礴的海气中那几分 江南的秀气格外生动。雨说来 就来,远近都是。石径婉转,脚 随它去就是,懵懵然撞上水珠欲 滴的花树,撞上了立于花树中观 海的颜延之—望海楼的始建 者。 颜延之是南朝文学家,与谢 灵运并称“颜谢”,公元 426 年任 永嘉太守(永嘉,温州旧称),巡 视洞头时有感海岛之美,筑望海 楼以观沧海。谢灵运和颜延之 都是被朝廷贬谪永嘉的魏晋名 士。个人命运的悲,于温州却是 福。除了谢灵运、颜延之之外, 被朝廷派往永嘉的还有书法家 王羲之、诗人孙绰、注《三国志》 的裴松之、文学家丘迟等,这些 文人郡守把东瓯的土著文化推 入那条洪涛滚滚的大河。 雨中,颜延之的目光穿过历 史的烟云,从 1500 多年前一直望 进了今天。是什么让他的目光 如此深邃?是大海吗?于是迫 不及待去登楼。 入得楼内,却有另一番景 象。望海楼内是海洋文化展馆, 渔民的生活物事,一一布列。意 念里茫茫海域中最初的那一盏 渔火又在心头一闪。 “耕海牧鱼”馆,介绍的是舟 船发展史,开篇是一只无桨也无 橹的小船,它大概只有两米长 吧,有“泥涂船”“涂撬”“泥马”“ 海涂自行车”诸多有趣的称呼。 驾船方式也很特殊,渔民双手握 船上一横杠,一只脚跪在船里, 一只脚踩在泥涂中用力蹬,船就 借力而行。身旁的立松说:“驾 舟靠双脚,是洞头八大巧之一, 其他地方也是没有了。”从五花 八门的别称里已领略小船的巧 了。海涂黝黑,驾泥涂船的渔民 们头戴斗笠,单膝跪着,左脚蹬 累了换右脚,全身是泥,虔诚地 向海涂求得食物。 蟹背、白底船、机帆船、网 艚、渔轮……看到后面,我已知 道泥涂船属于木板船的一种,出 现于殷商时期,前身是独木舟。 想起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那只七 千年前的独木舟,茫茫海域,一 叶泛海,不由深吸了一口气。几 千年的风卷浪掷,和肉身献祭, 独木舟才演变到木板船。大自 然对人思想的启迪是个极其缓 慢的过程。人总说“征服大 海”,不如说是服从大海谦逊一 些。 光线暗下来,又要下雨了。 身边的空气里都是海水的味道, 那一束射在泥涂船上的光线,似 乎是来自四千多年前茫茫海域 上那点微光。 颜延之出海登岛的船是哪 一种呢?是木板船?还是帆 船?这位被贬至东南海隅的文 学家,是视察海域?还是一抒胸 中块垒?这样想着,不觉已至五 楼,海风轰然而至,人不觉一凛。 百岛一望中。南是半屏山, 东是新老城区,北是七桥连八 岛,西是浩瀚的大海上帆影点 点。不由吟了《青岙山》。 颜延之在何处登岛?“青岙 山”又在何处?想问身边人,观 景廊已了无一人,众人已至楼下 平台如点墨。 《青岙山》是唐朝温州刺史 张又新循着颜延之的踪迹寻找 望海楼写下的,今录于此,也可 见“望海楼”引“浙东唐诗之路” 至此的文脉之功: “灵海泓澄匝翠峰,昔贤心 赏已成空。今朝亭馆无遗制,积 水沧浪一望中。” 这些过往的文明就像珍珠 含在蚌中。“浙东唐诗之路”是学 界的说法,其南端延伸到温、台、 处等地。在唐代,永嘉山水因了 谢灵运山水诗,成了诗家向往之 地。唐代著名诗人进入温州境 内的有沈佺期、杜审言、孟浩然、 张子容、张又新等人,杜甫没到 过温州,却写有《送裴二虬尉永 嘉》一诗,诗云:“孤屿亭何处,天 涯水气中。故人官就此,绝境与 谁同。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 公。扁舟吾已僦,把钓待秋风。” 可见永嘉山水的吸引力对于一 个境外人,仍然是一个“绝境”。 而洞头是这个“绝境”中的绝境 了。 海域茫茫,看似无路却有 路。唐诗之路至此,而另一条路 却是从这里出发,这是一条繁忙 的商路—海上丝绸之路,或者 说“陶瓷之路”更确切一些。 把时间往回拨到 1988 4 月。海岛的暮春也是烟雨蒙蒙, 洞头后垅山脚,制药厂的厂房建 筑正在施工中,工人在离地表 0.8 米深处发现了一处窖藏,有 碗、盘、碟、杯等 50 多件瓷器,经 鉴定这是一处元代的瓷器窑藏。 我是后来在温州博物馆看 到那几件瓷器的。一件是元代 龙泉窑粉青釉模印菊花纹高足 杯,素淡的粉青釉,内底饰一道 弦纹,弦纹内模印一丛菊花,花 朵清丽。高足杯是受蒙古族文 化影响的一种极具时代特征的 饮 酒 器,也 称 马 上杯、靶 杯、把 杯,是蒙古族入主中原的产物。 另一件是梅月纹葵口盘,盘口呈 六瓣葵花形,内底一侧刻划一树 梅花,枝干错出,繁花压枝,上有 一轮明月,盘的下方刻划有水波 纹,线条洗练,正是元代文人画 气质。 这“一丛菊花”和“一树梅 花”,本应深埋在海那边的日本, 或朝鲜,或新加坡,某地的泥土 里,或者是藏在某个古董商的家 里。 温州对外交流开展较早,东 晋太宁元年建都城时就在沿江 北岸设立港口。南朝时被誉为 “控带山海、利兼水陆”。唐会昌 三年( 843 )航海商船船长李处人 开辟了温州至日本的值嘉岛的 直达航线,往来海船从朝贡向民 间贸易逐渐开展。中国与日本 的交易商船,从温州、宁波和泉 州等港口驶往日本。元代温州 设有市舶司。温州主要承担的 是瓷器运输,还有丝绸、茶叶、漆 器、金属器等。13 世纪中期至 14 世纪后半期,日本的一般民众也 使用瓷器了,龙泉青瓷大量销往 日本。瓯江、楠溪江、飞云江沿 岸的瓯瓷窑口也改烧龙泉窑青 瓷。温州港是龙泉窑系瓷器主 要外销港口之一。元代温州人 周达观就是“自温州开洋”去柬 埔寨,其《真腊风土记》中也记述 了温州漆器、龙泉窑系的青瓷在 当地市场出售的情况。 洞头是温州海上交通的重 要通道,海运以洞头港、三盘港 为中心,四通八达。洞头港前有 半屏山和大瞿山作屏障,是一个 避风港湾。后垅村坐落在港湾 的西北侧,据传这里古时村镇繁 荣,并设有舶船码头。离港湾水 面仅 16 米的后垅山北面山脚,正 是这批元代窖藏瓷器的出土地 点。700 多年前,这里到底发生 了什么?是遇到了风浪?还是 倭寇?故土留下这 50 件青瓷,今 天已成为东海航线“海上丝绸之 路”一个起点的物证。 大海于人永远是个未知。 海这边的青瓷,也有永远到达不 了海那边的,风浪会让它们葬身 海底。而海那边,常有异域的漂 流船至温州近海。弘治《温州府 志》卷十七《番航》有如下记录: “国朝洪武八年秋八月,有 海舟至温州港……译者黄宗起 言称暹罗斛国王……进贡白象 方物……命象奴于本府开元寺 喂养……至九年始回本国。” 这艘泰国至明朝的朝贡船 是在海上遭遇大风,漂流到温州 港,贡品中有一头巨象,后被送 至开元寺饲养。这在当时的温 州可谓是天外奇闻。 又记: “延祐四年六月十七 日,黄昏时分,有无舵小船,在永 嘉县海岛中界山……内有一十 四人……询问得系海外婆罗公 管下密牙古人氏……博物易货, 中途遇风。” “密牙古”为琉球诸岛中的 宫古岛。“中界山”是洞头的古 称,张又新有诗《中界山》: 瑟瑟峰头玉水流,晋时遗迹 更堪愁。 愁人到此劳长望,何处烟波 是祖州。 看来,这位大唐诗人看不见 望海楼是极其遗憾而生愁绪。 诗人的愁绪是有根的,扎下来, 成了后人重建望海楼的情怀所 寄。颜延之和张又新无论如何 也想象不到,今日望海楼成为一 代名楼。 返身下楼,又见三楼“闽瓯 风情”馆。我已记了两种入心: 当地七夕为十六岁的孩子举行 的成人礼,和农历七月廿三为海 难亡灵举行的普度节。这两种 关乎生和死的仪式,正是海岛人 生活的本相。—洪荒岁月的 渔火不灭,时代巨变的波澜不 惊,最终都不着声色,化作平凡 的生活,生命的生生不息。 沙村小海鲜 梦,在远方…… 读《狼王梦》有感 朗诵者:金向春 渔港风光 黄忠进 摄

Upload: others

Post on 08-Dec-2020

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责任编辑:缪小霞丁静版式设计:张毅 组版:林立电话:0577 ...dfssd.wzrb.net/sourcepaper/2019-04-11/04/dtxw2019041104.pdf2019/04/11  · 责任编辑:缪小霞丁静版式设计:张毅

责任编辑:缪小霞 丁静 版式设计:张毅 组版:林立 电话:0577-59389892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9年4月11日星期四4

洞头记

文/潘伟光

沙村是我的家乡,掘地三尺即见沙,清水潺潺涌出,是个货真价实名副其实的沙上之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沙村人家家户户屋前房后掘井自用,因为水一经沙滤,倍增清爽清甜,犹如大热天喝上一口的那个冰镇感觉。

其实,沙村不仅水好喝,海鲜更好吃,尤其是乡人啧啧称赞的“栲鱼配”(即今人常说的新鲜鱼杂)。每当夜幕降临时分,沙村海鲜的集散地——“沙村河头”(现已迁到罗东二号横街了)就人来人往繁忙热闹起来了。除了名声遐迩的斓鲋,还有成担成担的海鲫鱼(沙村人办红白喜事的首选风俗鱼)、鲳鱼、朱梅鱼和“水潺”(又叫水鱼、龙口鱼),特别是黄昏头的水潺,杂着粉干下锅,那个价廉物美,又怎一个鲜字了得?!

至于活蹦乱跳的野生虾,乡人称之为“白虾枪”。沙村人喜欢把待字闺中的少女以此为喻,“看着白虾枪,闻着糖糕香”。说的是旧时农村嫁女,隔壁邻居甚至全村人都可分到一份女家的糖糕。

才子佳人,郎才女貌。乌龟配王八,妖精配鬼王。学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也是一些好事者的乐趣。也许为了配对,阴阳平衡,追求珠联璧合,把年轻小伙子相对应地喻为“跳动的花斓(鲋)”。当然,最有意思的是“沙村三宝”——野蒜、泥蒜和

沙蒜。有人说,看着它们的形状,整整代表男性的三阶段——少年、中年、老年,惟妙惟肖乎?神似也。于是,野蒜炒糕、沙蒜蛋汤和泥蒜冻顺理成章地成了永强一带家喻户晓的地道农家菜,正所谓,道地食材成就了地道名菜。借问沙村谁家海鲜最好吃?以前无人不知众手皆

说“三姆囡儿”,海鲜好吃顶呱呱,卤水秘制肉更是他家招牌菜。

虽然店处沙北巷弄底,但闻“鲜”而来的人总是不辞路远,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络绎不绝,真正是菜好不怕巷子深。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现在建新村榕树下的“阿琴人家烧”由于食材鲜美烧法独特,又引得一拨一拨的食客胃口大开大朵快颐,都说吃爻味道冇讲道!

洞头区实验小学603班 叶林子

今天阅读了《狼王梦》,心中思潮起伏,感慨万千。这本书讲的是母狼紫岚为了完成丈夫黑桑成为狼

王的遗愿,竭尽全力将孩子培养成狼王的故事。但事情并不是顺风顺水:一只狼崽刚出生就冻死了,为了有充足的奶水哺育其他狼儿,紫岚只能含泪吞食孩子的血肉;最有潜力的黑仔逐渐长大,却被金雕夺取性命;蓝魂儿也显出了优势,却魂断捕兽夹;兄弟相继惨死,成为狼王的重担压到了双毛身上,然而双毛早已改不掉骨子里的懦弱,表面气魄不凡却还是败絮其中,一秒的迟疑令它被狼群扑咬而死。紫岚将希望寄予女儿的后代,却连儿孙一眼也没见着,最后为了儿孙的安全,与害死黑仔的金雕同归于尽。

书中的紫岚为了一个遥远的梦想而努力拼逐,耗费了自己的青春,健全的身体。只是一只母狼,但为了梦想的拼劲和韧劲却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想到这里,不得不惭愧地低下头,身为一个人,却连一只狼都不如,我从未为自己的梦想做过什么,长路漫漫,而我却只踏出了第一步便开始喊累,止步不前。

七岁时,我想当一名歌星,参加了一些声乐比赛,却不练习,到了台上,表情木讷地唱着歌,当然是没有得奖。三年级时,我想参加学校的艺术节,在台上表演钢

琴,却没有练习一次,只是在老师那里练了一会儿罢了。结果就是……我没有过海选。

四年级吧,学校进行大队干部竞选,我报名参加,而没有准备,草草在网上抄了一篇文章,结果也是落选了。

天啊,我错过了多少机会,都是我不努力的结果!如果是紫岚呢?她是不是不会放弃一切机会?这个比较让我自愧不如,大家都在往前走着,我却

沉迷在无用的努力中,如果没有今天这番思考,我甚至都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大家的故事都很励志,我却像个笑话,从没为自己

的梦想而努力过,不努力的结果,只会换来如今的平庸!如果我再不努力,我想象不到我的未来,我是什么

样子?那个时候的我,还有梦想可言吗?我似乎看见我的内心有一只狼在怒吼,它唤醒了

我。突然,我又沉进了黑暗。狼还在细语着什么,远方,一盏灯火摇曳着。我从

未见过它,但却知道它的名字——梦想。我朝着烛火奔去,朝梦想奔去,全力以赴!

指导老师:庄海棠

鸟儿的诘问

◆金曙明

一只鸟儿栖息在

露台外的电线上

静立

沉思

凝望

分明在构思今天的发言

鸟儿倏然转身向我

我听不懂它的话

但大脑中的芯片

瞬间自觉地翻译成方言——

我们的国度是整座蓝天

没有宪章

不用竞选

没有军警

也不摆弄刀枪

酋长从来就是能者自荐

休憩

唱歌

游览自便

我们的自由

是在蓝天中惬意地飞翔

稍息了片刻

鸟儿轻拍翅膀继续演讲

——

看看你们人间

把一个地球隔划得这般凌乱

什么生存竞争

丛林法则

尔虞我诈

弱肉強食

动辄刀枪

尤其是那两次大格斗

毁掉了多少城乡

吞噬了几多年轻的生命

叫万千母亲哭瞎了双眼

血流成河

生灵涂炭

可你们还在继续硏制什么弹

决心让地球废于一旦?

说你们混沌未开

你们还总狡辩

一向自诩﹃高级﹄

请问普天下有哪方生灵

像你们这样同类相残?

请问你们酋长

就没有一个人能站出来

终止争战?

我自责了好久

无以作答

把头摇成拨浪鼓

鸟儿不屑一顾

拍拍翅膀

飞问蓝天

带走了我的魂魄!

文/周吉敏

去洞头已是暮晚。车驶上灵霓大堤,人已在瓯江口外的东海上了。温州古称瓯。《山海经?海内南经》上说“瓯居海中”。瓯海,也是瓯江口、温州湾一带海域的旧称。四千余年前,洞头海岛已有人迹。今日的洞头列岛也许是最接近古瓯人生活的场域了。

已是万家灯火。哪一盏是茫茫海域中最初的那点微光呢。我们向光走去。用餐的渔家小店有个好听的名字,我却忘了,想来记忆是被海岛好吃的食物给覆盖了。说食物是一个地方的黑匣子,真实不虚。

满满一桌海错,有多样是我面生。有一物,形似老龟足指,末端生有粗糙的鳞片。立松说是“龟脚”。形象如它。恍然记起这是《海错图》中的“龟脚”。聂璜笔下的“龟脚”画得颜色焦黄,似一朵朵簇生在岩石上的葵花。不是今日亲见又听到,两者还是难以联系。

聂璜是清时一位博物画家,在津沪、浙闽沿海游历了二十多年,画下了三百多种海洋生物,其工笔和写意杂糅的画风,就像他在所画的生物边上所配的文字,有考证,有传说,还有“小赞”,读来多滋多味。

聂璜配“龟脚”的是两则逸事。一则说,龟脚生长在海边石洞内,冬天尤其繁盛。渔民会趁着退潮钻进洞里,采集龟脚。此时,洞里比外面热。热气一蒸,人的身体就会略微发胀。如果洞口太小,发胀的身体就钻不出来,等涨潮时,这些出不来的渔民就会被淹死在洞里。另一则说,一个中原人到福建沿海做官,看到有卖龟脚,想尝尝,但又不屑于向别人请教它的名字,于是在采购单上个写:“给我买那种长得像‘勿’或‘易’的东西。”采办的手下人看不懂,有人给他支招:“一定是龟脚,那东西不就长得像勿字和易字吗?”采办的人试着买来龟脚,这个中原人一看:“对,就是这个!”

海生异物,人要得之,一悲

一喜。立松说,龟脚采撷不易,平日里也难得吃到。我不知食法。席间有人说,像嗑瓜子一样,用牙齿把壳嗑开。果然,硬壳脆生生地裂开,而后再剥柄部,那一截白色的肉,肉质紧实,有着蟹味。这一一嗑开,再慢慢剥食,倒是下酒的上佳小菜。

原生海物,是大海的发明。品食“龟脚”,我视为大海对我的接纳了。席间一道叫“猫耳朵”的甜食,是渔民的发明。我喜甜食,连吃三碗,也顾不得旁人取笑了。这“猫耳朵”绝不类杭州一带的“猫耳朵”,那是面皮,此地是汤团,以芝麻、花生、白糖、猪油拌和做馅,番薯淀粉做外皮,捏成猫耳朵状。最妙的是,这“猫耳朵”配了红糖姜丝汤,甜中微辣,吃多了海鲜,恰可祛寒。

洞头海岛平原少山丘多,农作物以番薯为主,鱼饼、鱼丸、敲鱼,等等,都以番薯淀粉做原料。对于家乡美食,立松有外人所不知的内情。她说,制作“猫耳朵”有奥妙,调和的番薯淀粉一定要与煮熟冷却后的番薯连汤搓拌,否则,猫耳朵怎么也煮不透。一桌饭食,暗藏了海天方国自成一统的造化之妙。

夜宿花岗渔村。半夜醒来,四周充满了各种细碎的声响。是海错爬上来了?

二早起推窗。山在咫尺。一

夜风雨后,山色清朗。一间间石头屋鱼鳞般的青瓦上排列着成行的小石头,似突起的鱼脊。问立松何意,说防风呀。

风从海上来。海是要看的。于是去登望海楼。

望海楼在烟墩山。海岛秋冬的山野,磅礴的海气中那几分江南的秀气格外生动。雨说来就来,远近都是。石径婉转,脚随它去就是,懵懵然撞上水珠欲滴的花树,撞上了立于花树中观海的颜延之——望海楼的始建者。

颜延之是南朝文学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公元426年任永嘉太守(永嘉,温州旧称),巡视洞头时有感海岛之美,筑望海楼以观沧海。谢灵运和颜延之都是被朝廷贬谪永嘉的魏晋名士。个人命运的悲,于温州却是

福。除了谢灵运、颜延之之外,被朝廷派往永嘉的还有书法家王羲之、诗人孙绰、注《三国志》的裴松之、文学家丘迟等,这些文人郡守把东瓯的土著文化推入那条洪涛滚滚的大河。

雨中,颜延之的目光穿过历史的烟云,从1500多年前一直望进了今天。是什么让他的目光如此深邃?是大海吗?于是迫不及待去登楼。

入得楼内,却有另一番景象。望海楼内是海洋文化展馆,渔民的生活物事,一一布列。意念里茫茫海域中最初的那一盏渔火又在心头一闪。“耕海牧鱼”馆,介绍的是舟

船发展史,开篇是一只无桨也无橹的小船,它大概只有两米长吧,有“泥涂船”“涂撬”“泥马”“海涂自行车”诸多有趣的称呼。驾船方式也很特殊,渔民双手握船上一横杠,一只脚跪在船里,一只脚踩在泥涂中用力蹬,船就借力而行。身旁的立松说:“驾舟靠双脚,是洞头八大巧之一,其他地方也是没有了。”从五花八门的别称里已领略小船的巧了。海涂黝黑,驾泥涂船的渔民们头戴斗笠,单膝跪着,左脚蹬累了换右脚,全身是泥,虔诚地向海涂求得食物。

蟹背、白底船、机帆船、网艚、渔轮……看到后面,我已知道泥涂船属于木板船的一种,出现于殷商时期,前身是独木舟。想起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那只七千年前的独木舟,茫茫海域,一叶泛海,不由深吸了一口气。几千年的风卷浪掷,和肉身献祭,独木舟才演变到木板船。大自然对人思想的启迪是个极其缓慢的过程。人总说“征服大海”,不如说是服从大海谦逊一些。

光线暗下来,又要下雨了。身边的空气里都是海水的味道,那一束射在泥涂船上的光线,似乎是来自四千多年前茫茫海域上那点微光。

颜延之出海登岛的船是哪一种呢?是木板船?还是帆船?这位被贬至东南海隅的文学家,是视察海域?还是一抒胸中块垒?这样想着,不觉已至五楼,海风轰然而至,人不觉一凛。

三百岛一望中。南是半屏山,

东是新老城区,北是七桥连八岛,西是浩瀚的大海上帆影点点。不由吟了《青岙山》。

颜延之在何处登岛?“青岙山”又在何处?想问身边人,观景廊已了无一人,众人已至楼下平台如点墨。《青岙山》是唐朝温州刺史

张又新循着颜延之的踪迹寻找望海楼写下的,今录于此,也可

见“望海楼”引“浙东唐诗之路”至此的文脉之功:“灵海泓澄匝翠峰,昔贤心

赏已成空。今朝亭馆无遗制,积水沧浪一望中。”

这些过往的文明就像珍珠含在蚌中。“浙东唐诗之路”是学界的说法,其南端延伸到温、台、处等地。在唐代,永嘉山水因了谢灵运山水诗,成了诗家向往之地。唐代著名诗人进入温州境内的有沈佺期、杜审言、孟浩然、张子容、张又新等人,杜甫没到过温州,却写有《送裴二虬尉永嘉》一诗,诗云:“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故人官就此,绝境与谁同。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扁舟吾已僦,把钓待秋风。”可见永嘉山水的吸引力对于一个境外人,仍然是一个“绝境”。而洞头是这个“绝境”中的绝境了。

海域茫茫,看似无路却有路。唐诗之路至此,而另一条路却是从这里出发,这是一条繁忙的商路——海上丝绸之路,或者说“陶瓷之路”更确切一些。

把时间往回拨到1988年4月。海岛的暮春也是烟雨蒙蒙,洞头后垅山脚,制药厂的厂房建筑正在施工中,工人在离地表0.8米深处发现了一处窖藏,有碗、盘、碟、杯等50多件瓷器,经鉴定这是一处元代的瓷器窑藏。

我是后来在温州博物馆看到那几件瓷器的。一件是元代龙泉窑粉青釉模印菊花纹高足杯,素淡的粉青釉,内底饰一道弦纹,弦纹内模印一丛菊花,花朵清丽。高足杯是受蒙古族文化影响的一种极具时代特征的饮酒器,也称马上杯、靶杯、把杯,是蒙古族入主中原的产物。另一件是梅月纹葵口盘,盘口呈六瓣葵花形,内底一侧刻划一树梅花,枝干错出,繁花压枝,上有一轮明月,盘的下方刻划有水波纹,线条洗练,正是元代文人画气质。

这“一丛菊花”和“一树梅花”,本应深埋在海那边的日本,或朝鲜,或新加坡,某地的泥土里,或者是藏在某个古董商的家里。

温州对外交流开展较早,东晋太宁元年建都城时就在沿江北岸设立港口。南朝时被誉为“控带山海、利兼水陆”。唐会昌三年(843)航海商船船长李处人开辟了温州至日本的值嘉岛的直达航线,往来海船从朝贡向民间贸易逐渐开展。中国与日本的交易商船,从温州、宁波和泉州等港口驶往日本。元代温州设有市舶司。温州主要承担的是瓷器运输,还有丝绸、茶叶、漆器、金属器等。13世纪中期至14世纪后半期,日本的一般民众也使用瓷器了,龙泉青瓷大量销往

日本。瓯江、楠溪江、飞云江沿岸的瓯瓷窑口也改烧龙泉窑青瓷。温州港是龙泉窑系瓷器主要外销港口之一。元代温州人周达观就是“自温州开洋”去柬埔寨,其《真腊风土记》中也记述了温州漆器、龙泉窑系的青瓷在当地市场出售的情况。

洞头是温州海上交通的重要通道,海运以洞头港、三盘港为中心,四通八达。洞头港前有半屏山和大瞿山作屏障,是一个避风港湾。后垅村坐落在港湾的西北侧,据传这里古时村镇繁荣,并设有舶船码头。离港湾水面仅16米的后垅山北面山脚,正是这批元代窖藏瓷器的出土地点。700多年前,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是遇到了风浪?还是倭寇?故土留下这50件青瓷,今天已成为东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一个起点的物证。

大海于人永远是个未知。海这边的青瓷,也有永远到达不了海那边的,风浪会让它们葬身海底。而海那边,常有异域的漂流船至温州近海。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七《番航》有如下记录:“国朝洪武八年秋八月,有

海舟至温州港……译者黄宗起言称暹罗斛国王……进贡白象方物……命象奴于本府开元寺喂养……至九年始回本国。”

这艘泰国至明朝的朝贡船是在海上遭遇大风,漂流到温州港,贡品中有一头巨象,后被送至开元寺饲养。这在当时的温州可谓是天外奇闻。

又记:“延祐四年六月十七日,黄昏时分,有无舵小船,在永嘉县海岛中界山……内有一十四人……询问得系海外婆罗公管下密牙古人氏……博物易货,中途遇风。”“密牙古”为琉球诸岛中的

宫古岛。“中界山”是洞头的古称,张又新有诗《中界山》:

瑟瑟峰头玉水流,晋时遗迹更堪愁。

愁人到此劳长望,何处烟波是祖州。

看来,这位大唐诗人看不见望海楼是极其遗憾而生愁绪。诗人的愁绪是有根的,扎下来,成了后人重建望海楼的情怀所寄。颜延之和张又新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今日望海楼成为一代名楼。

返身下楼,又见三楼“闽瓯风情”馆。我已记了两种入心:当地七夕为十六岁的孩子举行的成人礼,和农历七月廿三为海难亡灵举行的普度节。这两种关乎生和死的仪式,正是海岛人生活的本相。——洪荒岁月的渔火不灭,时代巨变的波澜不惊,最终都不着声色,化作平凡的生活,生命的生生不息。

沙村小海鲜

梦,在远方……——读《狼王梦》有感

沁园春往事飘零

了然

春归山轻,雨润鸟鸣,寒去草醒。

看柳芽迷眼,晨风习习;曦霞放亮,朝露莹莹。

一计之年,春华秋实,听此山村芳草玲。

微叹息,想无知年少,往事飘零。

然时光似梭棱,转眼间、华丝消志平。

纵千般柔劲,繁华落尽;万倾忍力,凡事零丁。

流水潇湘,春驰在即,任凭风云烟雨腾。

心常乐,趁景明如画,且醉长亭。

朗诵者:金向春

渔港风光 黄忠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