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第 卷 第...

9
光田醫學雜誌�� �� �� 75 綜合論述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謝玉琴 1,2 劉淑惠 1 黃慧美 1 張秉宜 3光田綜合醫院 大甲分院 護理部 1 中臺科技大學護理系 2 三軍總醫院護理部 3 本文在探討提升護理人員針頭立即丟棄率之成效。於單位施行由951月至12月,經調查 後發現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處理情形,針頭(含尖銳物)立即丟棄率低,評估可能原因為:現 有之針頭收集盒使用不便、缺乏教育訓練、缺乏稽核制度。專案依評估、計畫、執行、評值四 個時期進行。採取文獻查証、統計、分析等方式。配合現況選購方便攜帶使用之針頭收集盒, 並擬定教育訓練與稽核制度,經由針頭立即丟棄標準流程之建立,實施後提升護理人員針頭立 即丟棄由76%增加為93%,成效良好。顯示專案經由正確的分析、建立標準作業流程及監測結 果,能有效提升護理人員針頭立即丟棄率、降低針扎事件並提升護理人員安全的工作環境達到 專案目的。 關鍵字:針頭立即丟棄率,針頭回套,針頭收集盒 *通訊作者 收件日期:2007724日;接受日期:2007820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Jun-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第 卷 第 期 75 綜合論述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 75

綜合論述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謝玉琴1,2��劉淑惠1��黃慧美1��張秉宜3*

光田綜合醫院�大甲分院�護理部1

中臺科技大學護理系2��三軍總醫院護理部3

摘��要

本文在探討提升護理人員針頭立即丟棄率之成效。於單位施行由95年1月至12月,經調查

後發現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處理情形,針頭(含尖銳物)立即丟棄率低,評估可能原因為:現

有之針頭收集盒使用不便、缺乏教育訓練、缺乏稽核制度。專案依評估、計畫、執行、評值四

個時期進行。採取文獻查証、統計、分析等方式。配合現況選購方便攜帶使用之針頭收集盒,

並擬定教育訓練與稽核制度,經由針頭立即丟棄標準流程之建立,實施後提升護理人員針頭立

即丟棄由76%增加為93%,成效良好。顯示專案經由正確的分析、建立標準作業流程及監測結

果,能有效提升護理人員針頭立即丟棄率、降低針扎事件並提升護理人員安全的工作環境達到

專案目的。

關鍵字:針頭立即丟棄率,針頭回套,針頭收集盒

*通訊作者

收件日期:2007年7月24日;接受日期:2007年8月20日

Page 2: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第 卷 第 期 75 綜合論述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76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

前言

醫療單位之職業傷害中,針扎事件是最常見

且具潛在危險的事件。護士因針器使用頻率較

其他人員高,被針扎傷機會相對較大;而針扎原

因又以使用後未立刻丟棄且不適當的置放、針頭

回套及拔除針頭時發生針扎最多(1-2),尤其以執行靜脈針留置、靜脈注射、處理針器最容易

發生(3)。針扎事件所造成的危害是各醫療院所重視的課題,且本單位曾執行過『降低針頭回

套率之改善方案』,結果雖可降低針頭回套率,

但仍有護理人員發生針扎事件(92年2件;93年3件;94年4件),檢視其原因和現況發現,針頭回套率雖降低,但是因無適當的針頭丟棄處理流

程,使得護理人員在針頭未回套、且未立即丟棄

的情況下,反而在丟棄針頭的流程當中造成針扎

事件。

護理人員使用針頭後若發生扎傷事件,則可

能會感染血液性傳染病,例如:B型肝炎、C型肝炎、梅毒及愛滋病等(4)。有研究指出,未曾注射過B型肝炎疫苗的醫院工作者,若遭到B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針頭扎傷後,又未有適當的事

後處理,其感染B型肝炎的機率為6-30%;經由針扎傳染C型肝炎的機率估計為2-10%;而HIV感染的機率較低,約為0.3-2%(4)。發生針扎事件時,如護理人員沒有B型肝炎

的抗體,不但生理上需於24小時內注射高價位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及疫苗,且需定期抽血追蹤

B型肝炎、C型肝炎、梅毒及愛滋病等;而心理上因怕血液感染疾病所造成之壓力,更會引起曾

暴露者高度的關心並引發焦慮。降低針扎除了免

除院方因針扎事件產生額外的支出,更可降低工

作人員士氣低落及不安全工作環境的不安感。

在預防針扎事件發生的研究指出,「針頭回

套」是最易發生扎傷的動作,佔所有針扎事件的

23%-53%,卻可有效避免預防(6);而持續的教育可使每個工作同仁了解針扎的危害,並採取

適當的預防措施(3)。另外,透過完整的針頭丟棄流程,亦可預防針扎事件的發生。故除了強

調避免針頭回套外,本專案期待經過教育訓練、

稽核制度與建立針頭立即丟棄標準流程後,增加

護理人員之「針頭立即丟棄率」,並減少護理人

員針扎事件的發生。

現況分析

本單位為內外科病房,共55床,平均佔床率為64.3%,於95.1.1.-95.1.31針對護理人員針頭使用次數及處理方式,進行查核,共查核15位護理人員,結果顯示:每位護理人員每日使用針頭33次,每日針頭能立即丟棄25次,統計發現針頭立即丟棄率偏低,約為76%。為進一步了解同仁針頭無法立即丟棄之原

因,於病房會議中提出討論,列出可能原因於

95.2.1.-95.2.28進行查檢,查核表如表一,查檢結果如表二。

謝玉琴 劉淑惠 黃慧美 張秉宜

Page 3: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第 卷 第 期 75 綜合論述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 77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Page 4: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第 卷 第 期 75 綜合論述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78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

問題確立

根據臨床護理人員的知識及行為調查顯示針

頭無法立即丟棄率偏高,縱使護理人員了解此危

險性但是仍無法遵循正確的針頭處理方法,綜合

本單位針頭立即丟棄成效不佳原因,已確立下列

問題:(1) 病床間空間狹小、治療車進不去(收集盒於治療車上)。(2) 收集盒太大,攜帶不便(例如:單一次抽血、針劑給藥)。(3) 家屬及病人數太多,圍在病床邊,怕扎到人而回套。

謝玉琴 劉淑惠 黃慧美 張秉宜

Page 5: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第 卷 第 期 75 綜合論述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 79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專案目的

本專案目的為提升護理人員針頭立即丟棄率

由76至93﹪。

文獻查證

一、護理人員針扎的相關因素分析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署(7)證實護理人員在針扎的物品中,以針頭為最多,針頭方面以

一般注射針頭最多,其次是留置針、縫合針等。

針扎事件發生之原因以針頭回套為最容易發生

針頭扎傷的動作,其次依序為將針頭放入收集盒

或回蓋時拔除開針器套、戳破針器套、稀釋或抽

藥、整理用物等(5-6)。由於容易針扎的動作為針頭回套,因此,目前的針扎預防措施中,針

頭不回套或單手回套是最被強調的,甚至在「職

業性血液傳染病原暴露」法規中明文規定,除非

必要,否則不可進行針頭回套的動作;即使在不

得已的情況下需進行針頭回套時,也需以器械或

單手回套針頭套。此外,準備針劑、靜脈注射則

為醫療人員最易發生針頭扎傷的醫療行為,其他

尚有執行抽血及皮內、皮下、肌肉注射等醫療行

為時(8-9)。二、針扎過程相關因素分析

以針扎過程來看,多數的針扎發生於使用

後,約佔57 .3%,使用後無立刻丟棄而不適當的置放、針頭回套、拔除針頭時發生針扎最多

(1),丟棄時與丟棄後發生針扎的情形,各約佔27.4%與15.4%(10)。針頭回套是最易發生扎傷的動作,佔所有針扎事件的23%-53%,禁止針頭回套將可有效避免針扎事件發生(6),而持續的教育可使每個工作同仁了解針扎的危

害,進而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3)。亦有文獻指出,若醫師與護理人員互動不佳會造成不健

康的工作環境,此亦可能增加針扎意外的發生

(11-12)。

三、預防針扎的策略

預防針扎教育的推行,有助於醫療從業人

員,更瞭解針扎的原因及重要性(8),進而採取謹慎的醫療行為及高度的警覺性。目前各國對

於預防針扎策略的逐漸發展,大致可分為以下四

方面:

(1) 預防教育:以加強通報率及針頭單手套或不回套為多。經教育後,扎傷的情況

明顯下降的趨勢,回套針頭套時,以單

手回套或不回套的比率、通報率也明顯

上升。

( 2 ) 個人防護:傳統上,醫療人員在醫療過程中使用防護設備,是為了預防感

染性血液傳給病患,但今天防護設備

的角色,已經轉為因病患因素而使醫護

人員增加感染的危險,像是HBV、HIV(13),而不僅是保護病患同時也保護醫療人員。自1 9 8 7年起,美國疾病管制局預防中心頒佈全面性防護措施,以

防止經由血液及體液傳染疾病,其重點

為:(1)施打B型肝炎疫苗。(2)使用拋棄式針筒,不可回套,針頭極尖銳物置入

硬殼回收器中。(3)帶手套、護目鏡和口罩等防護性物品。(4)洗手。

(3) 安全設備:善用工程設計的物品,是用於降低職業暴露最有效方法之一,也是

針扎預防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8),因此安全設備日益蓬勃發展,常用的安

全設備有:安全針器、針頭收集筒等。

安全針器及針頭收集筒的介入措施,是

降低針扎的研究結果,皆可降低針扎機

率(1 4)。然而目前各家廠商的設計不同,護理人員也會因為使用上的不熟

練,而導致針扎(15),因此使用安全設備觀念的同時,也應教導安全設備的

正確使用方法。

Page 6: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第 卷 第 期 75 綜合論述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80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

(4) 法律規範:在法律規範的發展中,OSHA在2001年4月18日,由「針扎安全及預防法案」中明文規定,雇主在使用針間

物品時,要選擇具有安全設計的針頭物

品,並且在辨識及選擇此安全設計時,

受雇人也要參與。這些法律規範使得醫

療人員於工作環境中,更多一層保障。

解決方法

為了達成專案目的,依確立問題及文獻查

證,擬定解決方法,本組成員針對所確立問題進

行討論,集思廣益提出各項可能的替代方案,採

決策矩陣分析來考慮各種的可能替代方案,其考

慮之重要因素包括可能方案之可行性、人力、財

力及效果並依各項給分討論結果如表三,顯示:

選購方便攜帶使用之針頭收集盒、單位資深人擔

任講師進行教育訓練與稽核制度、建立針頭立即

丟棄標準流程為替代方案,故採行之。

執行過程

本專案執行時間由95年1月至95年12月,經專案小組成員分評估期、宣導期、執行期、評值

期四期階段執行,執行進度甘梯圖如表四。

謝玉琴 劉淑惠 黃慧美 張秉宜

Page 7: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第 卷 第 期 75 綜合論述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 81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1.評估期(1)成立專案小組:將問題向督導報告,說

明改善的必要性,取的得同意後成立本專案小

組,並分配工作職責及訂定工作計畫定期開會討

論。

(2)收集及整理資料:95年1月1日至95年1月31日進行資料收集及分析,並根據所設計之查核表進行查核,確立問題針對護理人員錯誤的觀念

及臨床實務上缺乏適當的教育訓練,進行專案改

善。

2.宣導期:(1)選擇適當針頭收集盒:購置小型針頭收

集盒,以攜帶方便,易卡榫針頭為原則。因感

控原則考量,針頭收集盒以拋棄式、不重複使

用原則,故參考其他醫院針頭處理狀況,經訪查

結果,以圖二之針頭收集盒較適合同仁使用,故

建議本院環保室採購,提供同仁全面使用。每班

作治療前,需確定小型針頭收集盒置於治療車最

上層,使用後針頭需立即丟棄於小型針頭收集盒

內,針頭收集盒八分滿則予以丟棄。

(2)教導針頭收集的正確使用:請廠商提供正確使用針頭收集盒的操作說明書或錄影帶,教

導護理人員,並請單位同仁實地回覆示教。

(3)擬定教育訓練:根據文獻查證及近期研習會資料,準備教育訓練課程內容,印製成講

義。由2位護理長擔任講師,於病房會議中授課,並熱烈討論相關議題,增進個人知識與技

能。

(4)制定稽核制度:請專人於白天加強監督稽核同仁針頭使用後處理情形,是否針頭使用後

立即丟棄。同事間在做治療時,互相提醒對方。

值夜班時由資深護士隨時稽核。並立即糾正未立

即丟棄針頭之行為。

3.執行期:執行期共計三個月,於95.7.1.-95.9.30.使用

新的小型針頭收集盒,攜帶方便、較不佔空間,

同仁正確處理針頭之成效良好。

4.評值期:評值期共計三個月,於95.10.1.-95.12.31.進

行,由稽核員評值同仁針頭處理改善情形,並與

執行前作比較。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由76%增加為 93 %。

結果評值

經由本專案研究統計平均每人每日使用針頭

次數約33次,透過文獻查證,進行教育訓練課程,改善適當針頭收集盒,訂定稽核制度,提升

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情形,立即丟棄次數由平均

每日25次,增加為31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由76 %增加為93 %。

結論

經由專案之進行,非但改善了本單位針頭使

用後立即丟棄情形及降低針頭回套率,亦提升

圖二、針頭收集盒

Page 8: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第 卷 第 期 75 綜合論述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82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

謝玉琴 劉淑惠 黃慧美 張秉宜

了護理人員針扎相關知識及技能。同時降低針

扎的情形,雖然購買新的收集盒費用有比以前增

加1000元/月左右,但其他效益上則是無可計算的,例如:降低針扎的事件就可以讓護理人員對

於工作環境的安全感提高,相對對工作的滿意度

也提高,這是無法用金錢計算。本專案因單位人

力有限,環境設施又無法改變,所以請護理人員

打針時要攜帶收集盒,常常引發同仁員的不滿

和抱怨故也是這個專案在推行時最大的限制和無

奈。本專案之教育訓練和稽核方式已納入本單位

新進人員訓練的課程,希望藉由新進人員的職前

教育讓護理同仁了解針扎的傷害和如何預防針扎

的產生,讓職場的傷害降低提高作的效率和滿意

度。

參考文獻

1. 林永崇、羅美惠、顧淑芳、葉國明、彭明業、張峰義:醫院職業性針扎事件調查與

B型肝炎防治成本探討。中華職業醫學雜誌2000;7:51-56。

2. Bryan R.Sharps inju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Nursing Practice 2006;12:38-41.

3. 邱秋美、林麗滿、黃珊:某醫學中心手術室護理人員對職業危害認知、防護措施行為

及擔心程度之探討。長庚護理2002;13:298-307。

4. 陳美滿:臨床護理人員之職業危害。護理雜誌1996;43:29-34。

5. H a n r a h a n A , R e u t t e r L . A C r i t i c a l R view of the Literatureon Sharps Injuries: Epidemiology, Mahagement of Exposures and Prevention. J Advanced Nurs 1997;25:144-154.

6. 張靜文、黃耀輝:台灣地區醫療院所針札傷害回顧。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1999;7:329-349。

7. O c c u p a t i o n a l S a f e t y a n d H e s l t h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署,2001,1月18日).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loodborne Pathogens;Needlestick and Other Injuries;Final Rule.Federal Register,66(12),5318-25.2006年9月19日取自

http://www.osha-slc.gov/FedReg_osha_pdf/FED20010118A.pdf

8. 黃升苗、陳 琴、莊銀清、許素珍:醫院護

理人員尖銳物品傷害之探討。感染控制雜誌

2004;14:86-91。9. Larson E . The impact of physician-nurse

interaction on patient care. 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 1999;13: 28-46.

10. 蕭淑銖、洪美娟、楊月嬌、郭育良:南部地區護理人員與尖銳物刺傷之調查。中華職業

醫學雜誌1997;4:93-10011. Gershon RR, Karashian K, C D, Groch JW.

Hospital safety climat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afe work practices and workplace exposure incidents.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00; 28: 211-221.

12. 侯瑞葉、蕭淑銖:南部某地區護理科系應屆畢業生針扎研究。中華職業醫學雜誌2001;8:79-86。

13. Ahmad FK, Sherman SJ, Hagglund KH. The use and fa i lure ra tes of pro tec t ive equipment to prevent blood and bodily fluid contamination in the obstetric health care worker. Obstetrics &Gynecology 1998;92:131-136.

14. P o r t a C , H a n d e l m a n E , M c G o v e m P. Needles t ick in jur ies among heal th care workers . A l i te ra ture review.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ccupational Health Nurses 1999;47: 237-244.

15. Shel ton P, Rosenthal K. Sharps in jury prevention : select a safer needle. Nursing Management 2004;35:25-28.

Page 9: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第 卷 第 期 75 綜合論述 提升護理人員針頭使用後立即丟棄率之改善專案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 光田醫學雜誌 � �第�卷 � �第�期 ���� 83

Effectiveness on Nurses ’Compliance of Prompt-needle-disposal Behavior

Yu-Chin Hsieh1,2,Shu-Hui Liu1,Hui-Mei Hu1,and Bieng-Yi Chang3*

Department of Nursing, Dajia County Kuang-Tien General Hospital1, Sal-Lu , Taichung , Taiwan

and Instructor, Department of Nursing, Centr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

Department of Nursing, Tri-Service General Hospital3 ,Taipei ,Taiwan

*Corresponding authorReceived:24 Jul 2007;Accepted:20 Aug 2007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roject was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the effectiveness on nurses’compliance of prompt-needle-disposal behavior and to find the means to improve the behavior. The project was conducted from January 1, 2005, to December 31, 2005 in a single community teaching hospital. We found that the possible causes for prompt-needle-disposal behaviors are impropriate sharp collector, lack of education, and lack of check-up system. We set up a standard the effectiveness on nurses ’compliance of prompt –needle -disposal behavior protocol, employing a portable sharp collector, providing the training courses and establishing the monitoring mechanism. Effectiveness on nurses ‘compliance of prompt-needle-disposal behavior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76% to 93% after the project was conducted.

Key Words: Behavior of prompt-needle-disposal, Needle recapped, Sharp collector.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