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发最快磁浮列车年中下线 ·...

1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 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 李洪2日表示,今年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预 计将执行以北斗卫星组网、嫦娥四号探月为 代表的36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密度将再创 历史新高。 其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和长征二号丙 火箭将分别有14次和6次发射任务,共占全年 发射次数的近六成,两型“金牌火箭”将担起 2018 年超高密度发射的重任。长三甲系列火 箭全年 14 次发射任务有 10 次将发射北斗导航 卫星,其中 8 次将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执行发 射任务。 长征十一号火箭今年计划执行 5 次发射 任务,包括4次陆上发射场商业发射和1次海 上发射,开启长征火箭商业发射的密集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今年将发射 36 次 新华社北京 3 月 3 日电 全国人大代表、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和 3 日透露,我国“2.0 版”快速磁浮列车正处在紧 张的试制组装阶段,计划今年年中下线。这 将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最快时速磁浮列车。 周清和告诉记者,相比此前为长沙磁浮 快线研制的我国首列中低速磁浮列车,“2.0 版”快速磁浮列车更快、更轻、载客量更大。 通过提升直线牵引电机等关键部件性能,列 车速度从以往的每小时100 公里提高到160 公里。 据介绍,目前,世界上短定子结构的磁浮列 车最高时速为 100 公里。下线投运后, “2.0版” 快速磁浮列车的时速将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磁浮产业及技术水平保持世 界前列。 新华社北京 3 月 4 日电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接受记者采访 时表示,5G第一版国际标准将于今年6月完 成。我国 5G研发试验第三阶段将于今年年 底前完成,重点是系统验证。 网络的质量和速度决定着数字经济发展 的质量和速度。刘多说,我国在全球最早启 动5G试验,在北京怀柔建设了全球最大5G 试验网络,加速产业链的合作与技术的成 熟。目前,我国提交5G国际标准文稿占全球 32%,牵头标准化项目占比达 40%,无论是 推进速度还是质量在全球范围内均属较高。 “此外,我们还在积极探索5G应用和商业 模式,加快 5G应用于相关场景。”刘多说, 2018 年是 5G标准确定和产品研发的关键一 年,我国将注重“标准、研发与试验”同步开展。 我国自主研发最快磁浮列车年中下线 5G第一版国际标准今年6月完成 近日,精准生物技术科技公司,科研人 员正在进行细胞抗体测试。 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不仅掌握了 CAR-T细胞治疗技术,而且已经生产出 用于治疗白血病的CAR-T细胞治疗产 品,目前有望在进入大规模临床试验之后 2-3 年上市。 重庆日报记者 郑宇 通讯员 周双双 摄 本报讯(重庆日报记者 陈钧) 记者近日获 悉,国内 3D 打印领军企业—重庆云湾科技公 司已落户两江新区金泰智能产业园,将为重庆 智造提供高性价比的 3D 打印产品。 据介绍,云湾科技可打印多种工程复合材 料。包括标准工程聚合物(ABS、ASA、PETG、 PLA、PC、PC-ABS、尼龙等)、专业高性能聚合 物(PEI、PPSU、PPS、PEEK 等)、含碳纤维或碳 纳米管填料的高刚度聚合物,并可为客户量身 定制复合型高性能聚合物。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引进 mim(金属注射成形)粉,用 mim 粉打印的产 品,是现有金属3D打印成本的十五分之一左 右,如果将这些应用到工业生产,将节约很大 的成本。 “我们为传统制造业提供了新的选择,目 前,云湾科技打印的成品,强度媲美铝合金,质 量却比铝合金更轻”,该负责人说,云湾科技已 引入的技术和材料,可以为航空航天、建筑、汽 车、工业、医疗、文创等行业服务。 国内 3D 打印领军企业落户重庆 聚焦 聚焦 2018 2018 全国两会 全国两会 03 科技新闻 要闻 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 主编:付爱农编辑:王晓军美编:黄景琳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涵盖汽车全产业链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成立 新华社北京 3 月 2 日电 (记者 李萌) 3月1日,国 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在北京成立,中心将汇聚 国内外资源,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努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高地。 据介绍,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首批联合 共建方包括北汽集团、吉利、比亚迪、百度、清华大学、 中科院电工所等21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涵盖整车制 造、电池生产、互联网等各个领域。国家新能源汽车 技术创新中心将坚持企业主导、行业参与、政府支持 和开放共享的基本思路,积极引导和鼓励产业上下游 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共建。 日研究人员发现白血病新疗法 新华社东京 3 月 4 日电 (记者 华义) 日本研究 人员日前在实验中发现,有一种基因在实验鼠体内 发挥着阻止免疫的作用,如果剔除这种基因,患白血 病的实验鼠会被治愈。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发治疗 白血病的新药物。 京都大学医学研究科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在 实验鼠体内,一种名为“Sipa1”的基因发挥着 阻止免疫的作用。研究人员剔除实验鼠体内的这种 基因后,再给实验鼠移植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结果 100 只患病实验鼠在 15 天内得到治愈。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发新的白血 病治疗药物。他们将研究如何不剔除这种基因,而 是利用药物控制这种基因的作用,使免疫细胞发挥 功能。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 志上。 中国科学家发明 可在零下 70℃使用的锂电池 新华社华盛顿3月1日电(记者周舟) 中国科 学家开发出一种可在零下70℃条件下使用的锂电 池,未来有望在地球极寒地区甚至外太空使用。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能源学术期刊《焦耳》上的 研究显示,中国复旦大学夏永姚团队开发的新电池 采用凝固点低、可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导电的乙酸乙 酯作为电解液,并使用两种有机化合物作为电极,分 别为PTPAn阴极和PNTCDA阳极。 电解液是离子在两个电极间移动的化学介质, 但在低温条件下电解液和电极交界处的电化学反应 难以持续。研究人员说,与传统锂电池使用的电极 不同,这种电极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不依赖“嵌入过 程”,即不需要将锂离子嵌入到电极的分子矩阵中, 避免了低温条件下嵌入过程变慢。 中科院启动 下一代X射线空间天文台项目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记者 董瑞丰) 中国科 学院 2 日启动了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 台(eXTP)背景型号项目。作为硬X射线调制望 远镜卫星“慧眼”的继任者,eXTP卫星有望于 2025年前后发射运行,并在此后10年间成为该领域 国际领先的旗舰级X射线空间天文台。 eXTP是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和主导的重大国 际合作空间科学项目,合作组成员包括欧洲多个空间 科学发达国家为主的20多个国家、100多个团队,是 目前中国发起和主导的最大型的天文卫星国际合作 项目。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Jan-2020

1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我国自主研发最快磁浮列车年中下线 · 国际领先的旗舰级X射线空间天文台。 eXTP是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和主导的重大国 际合作空间科学项目,合作组成员包括欧洲多个空间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李洪2日表示,今年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预计将执行以北斗卫星组网、嫦娥四号探月为代表的36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密度将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和长征二号丙火箭将分别有14次和6次发射任务,共占全年

发射次数的近六成,两型“金牌火箭”将担起2018年超高密度发射的重任。长三甲系列火箭全年14次发射任务有10次将发射北斗导航卫星,其中8次将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执行发射任务。

长征十一号火箭今年计划执行5次发射任务,包括4次陆上发射场商业发射和1次海上发射,开启长征火箭商业发射的密集期。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今年将发射36次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和3日透露,我国“2.0版”快速磁浮列车正处在紧张的试制组装阶段,计划今年年中下线。这将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最快时速磁浮列车。

周清和告诉记者,相比此前为长沙磁浮快线研制的我国首列中低速磁浮列车,“2.0版”快速磁浮列车更快、更轻、载客量更大。

通过提升直线牵引电机等关键部件性能,列车速度从以往的每小时100公里提高到160公里。

据介绍,目前,世界上短定子结构的磁浮列车最高时速为100公里。下线投运后,“2.0版”快速磁浮列车的时速将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磁浮产业及技术水平保持世界前列。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5G第一版国际标准将于今年6月完成。我国5G研发试验第三阶段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重点是系统验证。

网络的质量和速度决定着数字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刘多说,我国在全球最早启动5G试验,在北京怀柔建设了全球最大5G

试验网络,加速产业链的合作与技术的成熟。目前,我国提交5G国际标准文稿占全球32%,牵头标准化项目占比达40%,无论是推进速度还是质量在全球范围内均属较高。

“此外,我们还在积极探索5G应用和商业模式,加快5G应用于相关场景。”刘多说,2018年是5G标准确定和产品研发的关键一年,我国将注重“标准、研发与试验”同步开展。

我国自主研发最快磁浮列车年中下线

5G第一版国际标准今年6月完成

近日,精准生物技术科技公司,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细胞抗体测试。

该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不仅掌握了CAR-T 细胞治疗技术,而且已经生产出

用于治疗白血病的 CAR-T 细胞治疗产品,目前有望在进入大规模临床试验之后2-3年上市。重庆日报记者 郑宇 通讯员 周双双 摄

本报讯(重庆日报记者 陈钧)记者近日获悉,国内3D打印领军企业——重庆云湾科技公司已落户两江新区金泰智能产业园,将为重庆智造提供高性价比的3D打印产品。

据介绍,云湾科技可打印多种工程复合材料。包括标准工程聚合物(ABS、ASA、PETG、PLA、PC、PC-ABS、尼龙等)、专业高性能聚合物(PEI、PPSU、PPS、PEEK等)、含碳纤维或碳纳米管填料的高刚度聚合物,并可为客户量身定制复合型高性能聚合物。

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引进mim(金属注射成形)粉,用mim粉打印的产品,是现有金属3D打印成本的十五分之一左右,如果将这些应用到工业生产,将节约很大的成本。

“我们为传统制造业提供了新的选择,目前,云湾科技打印的成品,强度媲美铝合金,质量却比铝合金更轻”,该负责人说,云湾科技已引入的技术和材料,可以为航空航天、建筑、汽车、工业、医疗、文创等行业服务。

国内3D打印领军企业落户重庆

聚焦聚焦20182018全国两会全国两会

03科技新闻 要闻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主编:付爱农编辑:王晓军美编:黄景琳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涵盖汽车全产业链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成立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 李萌)3月1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在北京成立,中心将汇聚国内外资源,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高地。

据介绍,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首批联合共建方包括北汽集团、吉利、比亚迪、百度、清华大学、中科院电工所等21家企业和科研机构,涵盖整车制造、电池生产、互联网等各个领域。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将坚持企业主导、行业参与、政府支持和开放共享的基本思路,积极引导和鼓励产业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共建。

日研究人员发现白血病新疗法

新华社东京3月4日电(记者 华义)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在实验中发现,有一种基因在实验鼠体内发挥着阻止免疫的作用,如果剔除这种基因,患白血病的实验鼠会被治愈。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发治疗白血病的新药物。

京都大学医学研究科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在实验鼠体内,一种名为“Sipa1”的基因发挥着阻止免疫的作用。研究人员剔除实验鼠体内的这种基因后,再给实验鼠移植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结果100只患病实验鼠在15天内得到治愈。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发新的白血病治疗药物。他们将研究如何不剔除这种基因,而是利用药物控制这种基因的作用,使免疫细胞发挥功能。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

中国科学家发明可在零下70℃使用的锂电池

新华社华盛顿3月1日电(记者 周舟)中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可在零下70℃条件下使用的锂电池,未来有望在地球极寒地区甚至外太空使用。

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能源学术期刊《焦耳》上的研究显示,中国复旦大学夏永姚团队开发的新电池采用凝固点低、可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导电的乙酸乙酯作为电解液,并使用两种有机化合物作为电极,分别为PTPAn阴极和PNTCDA阳极。

电解液是离子在两个电极间移动的化学介质,但在低温条件下电解液和电极交界处的电化学反应难以持续。研究人员说,与传统锂电池使用的电极不同,这种电极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不依赖“嵌入过程”,即不需要将锂离子嵌入到电极的分子矩阵中,避免了低温条件下嵌入过程变慢。

中科院启动下一代X射线空间天文台项目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 董瑞丰)中国科学院2日启动了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eXTP)背景型号项目。作为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的继任者,eXTP卫星有望于2025年前后发射运行,并在此后10年间成为该领域国际领先的旗舰级X射线空间天文台。

eXTP是由中国科学家发起和主导的重大国际合作空间科学项目,合作组成员包括欧洲多个空间科学发达国家为主的20多个国家、100多个团队,是目前中国发起和主导的最大型的天文卫星国际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