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

12
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1. 比对路径 我们从组元方式、选文数量与篇目、内容、训练目标等路径对统编教科书与人教版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进行比对和梳理。 1 ) 组元方式比对。 组元方式是教科书编排选文的方式,是语文学科训练体系的基石。因此,我们梳理 每一册教科书,比对单元导语,发现两套教科书组元方式有着共同点,都是采用了人文 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统编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这一特性表现得更为清晰。 2 ) 数量与篇目比对。 选文系统最明显的变化是数量的调整和篇目的增删移留。进行选文数量和篇目比 对,有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概况。因此,我们以统编教科书为坐标,参照人教版教科书 选文,分类梳理统编教科书选文篇目,统计两版教科书选文数量,发现了选文数量和篇 目的变化。 3 ) 内容比对。 选文内容比对分为整体比对和局部比对。整体比对时,我们梳理了每一册教科书, 比对统编教科书和人教版教科书的选文内容,发现了两套教科书选文内容的共性特征: 选文均文质兼美,具有经典性、时代性、多样性。局部比对时,我们重点比对了统编教 科书的新增内容和重复选文,发现选文内容有局部调整。 4 ) 训练目标比对。 选文训练目标比对可分为横向比对和纵向比对。横向上,我们梳理每一册教科书, 比对同一册教科书的选文目标,发现两套教科书目标设计的共性,都注重能力培养的整 体性和综合性。纵向上,我们比对每套教科书选文目标体系,发现两套教科书在目标设 置上都呈螺旋上升,并重点梳理了统编教科书选文目标编排体系。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Jan-2020

2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 xiaoyu.pep.com.cnxiaoyu.pep.com.cn/xxsx_176803/xzywtbdb/xzbdjy/xzrjb/201909/P... ·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27 23 27 27 14 16 16 16 15 10 13 11 册次

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1.比对路径

我们从组元方式、选文数量与篇目、内容、训练目标等路径对统编教科书与人教版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进行比对和梳理。

(1)组元方式比对。

组元方式是教科书编排选文的方式,是语文学科训练体系的基石。因此,我们梳理

每一册教科书,比对单元导语,发现两套教科书组元方式有着共同点,都是采用了人文

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的方式。统编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这一特性表现得更为清晰。

(2)数量与篇目比对。

选文系统最明显的变化是数量的调整和篇目的增删移留。进行选文数量和篇目比

对,有助于教师把握教科书概况。因此,我们以统编教科书为坐标,参照人教版教科书

31

选文,分类梳理统编教科书选文篇目,统计两版教科书选文数量,发现了选文数量和篇

目的变化。

(3)内容比对。

选文内容比对分为整体比对和局部比对。整体比对时,我们梳理了每一册教科书,

比对统编教科书和人教版教科书的选文内容,发现了两套教科书选文内容的共性特征:

选文均文质兼美,具有经典性、时代性、多样性。局部比对时,我们重点比对了统编教

科书的新增内容和重复选文,发现选文内容有局部调整。

(4)训练目标比对。

选文训练目标比对可分为横向比对和纵向比对。横向上,我们梳理每一册教科书,

比对同一册教科书的选文目标,发现两套教科书目标设计的共性,都注重能力培养的整

体性和综合性。纵向上,我们比对每套教科书选文目标体系,发现两套教科书在目标设

置上都呈螺旋上升,并重点梳理了统编教科书选文目标编排体系。

Page 2: 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 xiaoyu.pep.com.cnxiaoyu.pep.com.cn/xxsx_176803/xzywtbdb/xzbdjy/xzrjb/201909/P... ·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27 23 27 27 14 16 16 16 15 10 13 11 册次

2.比对结果

(1) 两套教科书都采用了双线组织单元的形式,统编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这一形

式表现得更清晰。

统编教科书,参照人教版教科书,采用双线组元形式编排选文,形成一条贯穿全套

教科书的显性线索。同时又以语文要素为主线和明线,从阅读与表达两个角度指出每单

元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统编教科书

从三年级开始,在单元篇章页指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形式表现得更清晰,

详见下表。

统编教科书与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版本

统编

人教版

单元导语

人文主题: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语文要素: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2.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

风起云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深谷……大

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它的杰作,常常令人惊叹与震撼。

本组课文再一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让我们一边读课

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

描写。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还可以搜集有关自然奇观

的资料,以丰富我们的见闻。

选文

观潮

走月亮

*现代诗二首

*繁星

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

32

Page 3: 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 xiaoyu.pep.com.cnxiaoyu.pep.com.cn/xxsx_176803/xzywtbdb/xzbdjy/xzrjb/201909/P... ·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27 23 27 27 14 16 16 16 15 10 13 11 册次

(2)数量和篇目比对结果。

①选文数量减少。

从统编教科书单元编排看,每单元选文数量由人教版4-5篇减少为3-4篇。统计两套

教科书的选文数量,可发现统编教科书各册选文数量均有所减少,缩减幅度约 20%-

40%,具体数据见下列表格。

统编教科书与人教版教科书各册选文数量统计(单位:篇)

册次

一上

二上

三上

四上

五上

六上

统编教科书

142427272727

人教版教科书

204040403636

册次

一下

二下

三下

四下

五下

六下

统编教科书

212528272327

人教版教科书

393840383740

注:统编教科书习作例文未纳入统计,人教版教科书选学课文纳入统计。

②选文篇目有重复和新增。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参照,统编教科书选文篇目主要分为重复选文和新增选文两类。

统计发现,每一册统编教科书都存在与人教版教科书重复的选文和新增选文。由于古诗

课文是由多首古诗组成,其中部分古诗与人教版教科书重复,部分属于新增,而选文统

计以篇目为单位,因此同一篇古诗选文存在既是重复选文又是新增选文的特殊情况,具

体数据见下表。

统编教科书选文篇目变动统计(单位:篇)

一上

一下

二上

二下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1421

2425

2728

2727

712141014101615

713111613181213

册次 选文总数 重复选文 新增选文

33

Page 4: 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 xiaoyu.pep.com.cnxiaoyu.pep.com.cn/xxsx_176803/xzywtbdb/xzbdjy/xzrjb/201909/P... ·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27 23 27 27 14 16 16 16 15 10 13 11 册次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27232727

14

16

1616

15101311

册次 选文总数 重复选文 新增选文

③略读与精读课文数量变动。

在比对中,我们发现精读和略读是两版教科书共有的课型。因此,我们逐册梳理教

科书,统计两类课文数量,发现统编教科书以精读课文为主,略读课文约占 20%-35%;

人教版三年级教科书精读课文占多数,四到六年级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数量相当,具体

数据见下表。

统编教科书与人教版教科书精读、略读课文数量比对表

册次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统编教科书

精读

2021202021161822

略读

77776795

人教版教科书

精读

2424191714141411

略读

88131514141410

④教科书过渡时期,衔接年级会重复学习已学过的课文。

经统计,统编四到六年级教科书出现重复已学课文共 19篇,其中四年级 5篇,五年

级6篇,六年级8篇,具体分布见下表。

统编教科书四至六年级重复已学过的课文

盘古开天地

女娲补天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三上

四上

三下

四上

课文 版本 册次

续表

34

Page 5: 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 xiaoyu.pep.com.cnxiaoyu.pep.com.cn/xxsx_176803/xzywtbdb/xzbdjy/xzrjb/201909/P... ·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27 23 27 27 14 16 16 16 15 10 13 11 册次

西门豹(治邺)

爬天都峰

宿新市徐公店

太阳

鸟的天堂

搭石

送元二使安西

四时田园杂兴

牧场之国

七律·长征

狼牙山五壮士

开国大典

草原

浪淘沙

泊船瓜洲

金色的鱼钩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人教版

统编

三下

四上

三上

四上

二下

四下

三下

五上

四上

五上

四上

五上

四上

五下

四下

五下

四下

五下

五上

六上

五上

六上

五上

六上

五下

六上

五下

六上

五上

六上

五上

六下

五下

六下

课文 版本 册次

(3)内容比对结果。

①单元体例变动。

统编教科书三到六年级增加阅读策略和习作两类特殊单元。经梳理,我们发现特殊

单元的分布规律:阅读策略单元出现在三到六年级各年级上册,共计4次;习作单元则是

每册都有分布,共计8次,具体分布见下表。

续表续表

35

Page 6: 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 xiaoyu.pep.com.cnxiaoyu.pep.com.cn/xxsx_176803/xzywtbdb/xzbdjy/xzrjb/201909/P... ·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27 23 27 27 14 16 16 16 15 10 13 11 册次

统编教科书阅读策略单元、习作单元分布表

册次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阅读策略单元

预测

提问

提高阅读的速度

有目的地阅读

习作单元

留心观察

展开大胆的想象

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按一定的顺序写景物

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围绕中心意思写

表达真情实感

②古诗文比重增加,文言文起步提前。

统编教科书编入古诗文 136篇,其中文言文课文共 14篇,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

出现在三年级上册,比人教版教科书提早两年多。通过梳理,我们发现统编教科书文言

文课文集中在三到六年级,三年级每学期 1篇,四到六年级每学期 2篇,具体分布见下

表。

统编教科书与人教版教科书文言文分布比对表

册次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统编教科书文言文

司马光

守株待兔

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

囊萤夜读铁杵成针

少年中国说(节选)

谈读书

自相矛盾

杨氏之子

伯牙鼓琴

书戴嵩画牛

学弈

两小儿辩日

人教版教科书文言文

杨氏之子

伯牙绝弦

学弈

两小儿辩日

③传统文化教育篇目增加。

传统文化教育选文可分为革命传统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两类。经统计,统

36

Page 7: 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 xiaoyu.pep.com.cnxiaoyu.pep.com.cn/xxsx_176803/xzywtbdb/xzbdjy/xzrjb/201909/P... ·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27 23 27 27 14 16 16 16 15 10 13 11 册次

编教科书新增《朱德的扁担》《清贫》《无名岛》《少年中国说(节选)》4篇革命传统教

育选文。其中,《朱德的扁担》安排在二年级上册,其余三篇在五年级下册。统编教科书

也按照学生年龄特点,从汉字文化、古代蒙学读物、古代文学作品等方面新增 17篇选

文,具体情况见下表。通过新增选文,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受到革命传统文化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统编教科书新增的传统文化教育选文

主题

革命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选文

朱德的扁担

清贫

无名岛

少年中国说(节选)

青山处处埋忠骨

汉字文化

古代蒙学读物

古代文学作品

成语故事

民间故事

神话故事

文化常识

文化艺术

民风民俗

日月明

猜字谜

“贝”的故事

人之初

红楼春趣

狐假虎威

牛郎织女(一)

牛郎织女(二)

羿射九日

青蛙写诗

姓氏歌

京剧趣谈

端午粽

千人糕

传统节日

中国美食

腊八粥

册次

二上

五下

五下

五上

五下

一上

一下

二下

一下

五下

二上

五上

五上

二下

一上

一下

六上

一下

二上

二下

二下

六下

④重复选文功能改变。

重复选文的功能改变可分为五种类型:从选学课文变成必学课文,从略读课文变成

精读课文,从精读课文变成略读课文,从普通单元课文变成阅读策略单元课文,从普通

单元课文变成习作单元课文(习作例文)。经过梳理,我们发现共有28篇重复选文的功能

发生了改变,具体情况见下表。

37

Page 8: 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 xiaoyu.pep.com.cnxiaoyu.pep.com.cn/xxsx_176803/xzywtbdb/xzbdjy/xzrjb/201909/P... ·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27 23 27 27 14 16 16 16 15 10 13 11 册次

统编教科书四至六年级教学功能改变的选文

功能改变

从选学课文变成必学课文

从略读课文变成精读课文

从精读课文变成略读课文

从普通单元课文变成阅读策略单元课文

从普通单元课文变成习作单元课文(习作例文)

课文

延安,我把你追寻

黄继光

梅兰芳蓄须

我们家的男子汉

军神

火烧云

祖父的院子

女娲补天

桂花雨

刷子李

浪淘沙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故事二则

童年的发现

梅花魂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呼风唤雨的世纪

蝙蝠和雷达

搭石

将相和

麻雀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七月的天山

颐和园

太阳

松鼠

匆匆

人教版教科书

四上(选学课文)

四下(选学课文)

五上(选学课文)

五下(选学课文)

六上(选学课文)

四上(略读课文)

五下(略读课文)

三下(略读课文)

五上(略读课文)

五下(略读课文)

五下语文园地一

六下(略读课文)

四下(精读课文)

五下(精读课文)

五上(精读课文)

六上(精读课文)

四上(精读课文)

四下(精读课文)

五上(精读课文)

五下(精读课文)

四上(选学课文)

四下(精读课文)

四下(略读课文)

四上(精读课文)

三下(精读课文)

五上(略读课文)

五上(精读课文)

六下(精读课文)

统编教科书

四上(略读课文)

四下(略读课文)

四上(略读课文)

四下(略读课文)

五下(精读课文)

三下(精读课文)

五下(精读课文)

四上(精读课文)

五上(精读课文)

五下(精读课文)

六上(精读课文)

六下(精读课文)

四上(略读课文)

五下(略读课文)

五下(略读课文)

六上(略读课文)

四上(精读课文)

四上(精读课文)

五上(精读课文)

五上(精读课文)

四上(习作课文)

四下(习作课文)

四下(习作例文)

四下(习作例文)

五上(习作课文)

五上(习作课文)

五上(习作例文)

六下(习作课文)

(4)训练目标承前启后,促进阶段性发展。

①横向编排,突出能力培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从横向上看,统编教科书每一册别单元内部互为联系,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综合设计训练目标。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足下万里,移步换景,寰宇

纷呈万花筒”,选取了《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作为课文,口语交际“我

是小小讲解员”,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既紧密配合单元人文主题,又在单元内

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38

Page 9: 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 xiaoyu.pep.com.cnxiaoyu.pep.com.cn/xxsx_176803/xzywtbdb/xzbdjy/xzrjb/201909/P... ·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27 23 27 27 14 16 16 16 15 10 13 11 册次

②纵向编排,语文要素呈连续性和发展性。

统编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在单元篇章页上明示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单元教学目标

一目了然。由此,我们梳理三到六年级每单元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具体见下表。我们

发现语文要素在纵向上呈连续性、发展性。以培养概括能力为例,教科书构建训练学生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两条明线。一是复述故事,如二年级借助图片讲故事,三年级详细

复述,四年级简要复述,五年级安排创造性复述,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口语;二是安排

相关语文要素,如四年级上册教学生简单的、常用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四年级

下册提出“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要求,五年级上册提出“阅读时注意梳

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旨在加强方法的迁移与运用,五年级下册提出“按故事的起

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理清主要内容”,到了六年级,归纳总结小学阶段把握文章主要

内容的方法。从纵向上看,统编教科书打通各个学段,训练目标由易到难,呈螺旋上

升,同时为学生接轨第四学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统编教科书三至六年级语文要素(指向阅读)纵向分布表

三上

三下

四上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册次 单元 单元语文要素

39

Page 10: 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 xiaoyu.pep.com.cnxiaoyu.pep.com.cn/xxsx_176803/xzywtbdb/xzbdjy/xzrjb/201909/P... ·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27 23 27 27 14 16 16 16 15 10 13 11 册次

四上

四下

五上

五下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简要复述课文,注意顺序和详略。

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

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学习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

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根据情境编故事,注意情节的转折。

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册次 单元 单元语文要素

续表

40

Page 11: 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 xiaoyu.pep.com.cnxiaoyu.pep.com.cn/xxsx_176803/xzywtbdb/xzbdjy/xzrjb/201909/P... ·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27 23 27 27 14 16 16 16 15 10 13 11 册次

六上

六下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阅读时,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了解作品梗概,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就印象深刻的人物和情节交流感受。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体会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

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册次 单元 单元语文要素

3.教学建议

(1)理性看待选文减少,关注教科书阅读量变化。

与人教版教科书相比,统编教科书篇目减少,而阅读量增加了。阅读量多在哪里呢?

其一,一部分人教版教科书选文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统编教科书中,如“日积月累”(语文

园地)、“我爱阅读”“和大人一起读”“阅读链接”“习作例文”等板块。其二,多在课外阅

读。统编教科书通过设置专栏“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我爱阅读”,体现了亲子阅

读、全民阅读的编排理念,克服课外阅读的边缘化,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课外书。总之,教

师应全面看待选文篇目减少这一情况,推进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增强读书意识。

(2)重复选文要新教,找准目标和起点。

重复选文的内容和功能发生了改变,这就要求我们用崭新的眼光去看待它。教学重

复选文,教师心中要有目标意识,关注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研读课后练习题和交流平

台,揣摩编者意图和本课教学重难点,找准选文的目标定位。面对重复已学的课文,我

们在二次教学前应先比对选文内容、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找准学生起点。

学过的内容少教,没学过的内容花时间重点教,适度调整教学内容和课时量。

(3)紧扣语文要素,制定教学目标。

统编教科书在编写过程中将语文要素分布在每个单元,遵循着螺旋递进的发展规

律。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呢?一是参照教师用书,教师用书会有知识点、训练点

续表

41

Page 12: 选文比对与教学建议 - xiaoyu.pep.com.cnxiaoyu.pep.com.cn/xxsx_176803/xzywtbdb/xzbdjy/xzrjb/201909/P... ·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27 23 27 27 14 16 16 16 15 10 13 11 册次

的提示。二是看单元篇章页,每个单元都会提示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三是研究课后习

题和各个栏目的要求,课后题往往体现对知识点或语文能力训练的要求。

(4)关注教科书变化,开展补教补学。

以统编教科书增加特殊单元和古诗文数量变化为例,首先,教师要理解教科书背后

的编写意图,认识到掌握阅读、习作和古诗文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其次,面对两套教科

书的衔接年级,我们要开展补教工作。从年级特点和学习起点出发,定位补学目标,恰

当选择学习材料,整体推进特殊单元和古诗文的补学,以实现教科书的平稳过渡。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