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思維的慣性 從古典中創新 · 如果我們夠細心,就能在孩子的作品...

4
每一期的寫作課程中,我們安排 至少一次關於中國古典文學的主題, 為的是讓孩子能在古文的浸潤下,陶 煉穩重的氣質與幽思,也看著孩子在 舊瓶裡裝新酒,在古典中翻轉出新意。 在前一期課程中,我們穿越了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的三國赤壁:在 「桃園三結義」中,激發如何排名的 創意;在「三顧茅廬」時,認識了不 失禮的婉拒與誠意的表白;在「草船 借箭」的觀摩中,討論如何智取、如 何以柔克剛。談笑風生之際,孩子們 對於三國故事中蘊藏的機智與真情, 都能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同時也從歷 史的經驗裡,開發出對未來的預想。 在此階段的古文閱讀中,我們不 特別強調純文學的修辭理解,而將重 點擺放在對古文的語感形成、對故事 內容的感受以及由此而可能的發想。 孩子們透過影像的輔助,加上寫作的 導引,都能在潛移默化之中,自然吸 收古文之美。 主題設定 超時空嬉遊記 這一回我們以吳承恩《西遊記》 為本,追隨師徒取經的足跡。《西遊 記》是我自幼便非常喜愛且著迷的故 事,特別是為了護持三藏法師西行取 經,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兄弟 一路上與群妖之間的華麗鬥法,總令 我手不釋卷而再三回味。這樣的故 事,該如何開發以成為孩子們創作上 的養分,是主題設計的首要思索。 雖然《西遊記》的故事背景在 唐代,然而在設計寫作主題時,我們 可以跳脫這個時代限制,讓孩子自行 決定故事發生的年代與地點,如此一 來,較能與孩子本身已有的相關知識 做連結。在《西遊記》故事中,人物特 色十分鮮明,光是師徒四人,便有三 藏之善良、悟空之機智、八戒之懶散、 沙僧之耿直,同時又各自擁有擅長的 能力,於是在角色設計上便有許多發 揮空間。而故事中最引人入勝的,莫 林彥宏 跳脫思維的慣性 從古典中創新 42 雜誌 585

Upload: others

Post on 16-Oct-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跳脫思維的慣性 從古典中創新 · 如果我們夠細心,就能在孩子的作品 中發現這些細膩與關懷。在西遊故事中,師徒一行人來到 火燄山而去路遭阻,必須藉由芭蕉扇

每一期的寫作課程中,我們安排

至少一次關於中國古典文學的主題,

為的是讓孩子能在古文的浸潤下,陶

煉穩重的氣質與幽思,也看著孩子在

舊瓶裡裝新酒,在古典中翻轉出新意。

在前一期課程中,我們穿越了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的三國赤壁:在

「桃園三結義」中,激發如何排名的

創意;在「三顧茅廬」時,認識了不

失禮的婉拒與誠意的表白;在「草船

借箭」的觀摩中,討論如何智取、如

何以柔克剛。談笑風生之際,孩子們

對於三國故事中蘊藏的機智與真情,

都能有更深一層的體會,同時也從歷

史的經驗裡,開發出對未來的預想。

在此階段的古文閱讀中,我們不

特別強調純文學的修辭理解,而將重

點擺放在對古文的語感形成、對故事

內容的感受以及由此而可能的發想。

孩子們透過影像的輔助,加上寫作的

導引,都能在潛移默化之中,自然吸

收古文之美。

主題設定—超時空嬉遊記

這一回我們以吳承恩《西遊記》

為本,追隨師徒取經的足跡。《西遊

記》是我自幼便非常喜愛且著迷的故

事,特別是為了護持三藏法師西行取

經,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兄弟

一路上與群妖之間的華麗鬥法,總令

我手不釋卷而再三回味。這樣的故

事,該如何開發以成為孩子們創作上

的養分,是主題設計的首要思索。

雖然《西遊記》的故事背景在

唐代,然而在設計寫作主題時,我們

可以跳脫這個時代限制,讓孩子自行

決定故事發生的年代與地點,如此一

來,較能與孩子本身已有的相關知識

做連結。在《西遊記》故事中,人物特

色十分鮮明,光是師徒四人,便有三

藏之善良、悟空之機智、八戒之懶散、

沙僧之耿直,同時又各自擁有擅長的

能力,於是在角色設計上便有許多發

揮空間。而故事中最引人入勝的,莫

林彥宏

跳脫思維的慣性 —從古典中創新

42∣ 雜誌 585期

Page 2: 跳脫思維的慣性 從古典中創新 · 如果我們夠細心,就能在孩子的作品 中發現這些細膩與關懷。在西遊故事中,師徒一行人來到 火燄山而去路遭阻,必須藉由芭蕉扇

過於一路上遭逢的八十一難以及如何

化險為夷的情節,在此我們便設計了

「找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模式,

讓孩子們在自己設計問題之後,也一

併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能方法。

於是,自《西遊記》脫胎而出的

主題—超時空嬉遊記,即將登場!

課程現場

雖然《西遊記》的故事家喻戶

曉,然而寫作班上有數位年紀較小的

三年級小朋友,對於故事尚不熟悉,

於是我們採取影像的輔助,一方面幫

助孩子儘速進入故事狀況,一方面也

要兼顧古文閱讀的環境營造,因此在

眾多西遊故事影片中,必須選取對白

接近原著口吻的版本,才能收其效。

正好,這堂課前一週的主題,我

們介紹了「說書人」,讓孩子學習以

古人「說書」的方式,介紹自己喜愛

的讀物。在此基礎之上,我們設計一

種特別的開頭,讓「嬉遊記」有個別

開生面的開場:

林靖疆

民國三千五百九十二年一月二十八

日,歡迎收看「關鍵時刻」。我是主持

人劉老傑,今天要帶領觀眾回溯三百年

前,一探「魔法西遊記」的傳奇!

洪維海

我是西司法爾,歡迎收看「傳說魔

書」。今天要尋找的傳說是「四神鬥世:

阿茲卡戰記」,那是發生在西元四二二四

年,當時的世界既悲慘又瘋狂……

靖疆與維海透過類似談話性節目

一般的開場,為我們展現了說書人的

現代模式,同時穿越時空,一開頭就

引人注目。

接著我們設定角色與任務,透過

「角色特性表」與「過關規劃表」兩

分學習單,初步規劃出故事中角色的

外型、內在、特殊才能、擔任任務成

員前後的對照,以及此任務所面臨的

大致狀況、解決方法、難度與經過。

經 由 兩 分 學 習 單 的 輔

助,孩子們能夠創作出如

此生動而縝密的內容:

吳宛霓

這個未來的美國,人們一年只吃一

餐,因為這個世界只剩一種食物。嘿嘿!

不喜歡吃飯或覺得吃東西很浪費時間的

No.585 Dec. 2013∣43

Page 3: 跳脫思維的慣性 從古典中創新 · 如果我們夠細心,就能在孩子的作品 中發現這些細膩與關懷。在西遊故事中,師徒一行人來到 火燄山而去路遭阻,必須藉由芭蕉扇

人,你聽了我的敘述可能很想去那裡玩,

但是告訴你,那裡一點都不好玩!……國

王想徵求願意到遠方去找食物的勇士,

但必須是又高又壯的大男人。籃球國手高

壯男自告奮勇接下任務,他還帶領了喜好

辦案的偵探BEN、正直警長TONY和愛吃棒

棒糖的電影明星海綿寶寶。

宛霓在這一段敘述中,除了交代

任務內容以及參加人物之外,在設定

的過程中可以看見,她一步步地將日

常所學融入其中。最明顯的是英文的

人名:BEN與TONY;進一步有生活

的經驗:不喜歡吃飯或覺得吃東西浪

費時間;更深一層是對時事的反思:

以未來的美國面臨糧食危機為情境。

如果我們夠細心,就能在孩子的作品

中發現這些細膩與關懷。

在西遊故事中,師徒一行人來到

火燄山而去路遭阻,必須藉由芭蕉扇

滅熄火焰才得以繼續前進。然而孫悟

空與牛魔王、鐵扇公主之間的愛恨情

仇,令原本簡單的「借扇過路」卻必

須大費周章地「三調芭蕉」。我們借

用這樣的情節,請孩子們去設想一種

情境,該如何「化敵為友」,以非暴

力的方式完成任務?

蘇羽貞

就在雙方過招一千萬回合後,馬王

子的HTC手機響起,原來是馬王子的小

兒打來的,他在電話中正委屈哭訴爸

爸原本答應陪他玩,卻總是爽約。亞

森‧羅蘋突然靈機一動,他向馬王子提

議:「如果你能讓我們安然渡過鱷魚

湖,我們就可以幫你陪伴小馬王子玩,

如此一來我們成功過湖,小馬王子有

了玩伴,而你也免了馬公主的一頓修理

啊!」馬王子一聽,「馬」上點頭說好!

羽貞在此將孩子共同的心聲表露

無遺:即便是一千萬回合過招都未能

解決的問題當前,渴望「陪伴」的請

求一提出,如同一條救命繩,牽引眾

人跳出慣性的你來我往,而開始去尋

找互利共生之可能。

故事可以如何結尾呢?結合說書人

與談話性節目的特點,孩子這樣寫道:

林靖淳

沒有錯,根據線民提供的情報,

盜仙草隊在越過病毒山之後,竟然遇

上盜版的小莫。幸好施工目前已經想

出對策,這個對策究竟是什麼?世界

上只有三人知道,一個是施工,一個

44∣ 雜誌 585期

跳脫思維的慣性—從古典中創新

Page 4: 跳脫思維的慣性 從古典中創新 · 如果我們夠細心,就能在孩子的作品 中發現這些細膩與關懷。在西遊故事中,師徒一行人來到 火燄山而去路遭阻,必須藉由芭蕉扇

是我,另外一個,我不能說……。

課後餘音

在傳統主題上變化出新的可能,

透過這樣的新奇,讓孩子自然而然拉

近與古文的距離,並且願意一探究

竟,這是此系列課程設計的初衷。然

而,在課堂上以及孩子們所呈現的文

字中,我們卻發現了更多!

還記得課堂上我們以「化敵為

友」作為指標時,引起孩子們熱烈的

討論。在我們的社會中,太習慣做對

立的二分,而這樣的二分其實過分簡

化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於是我們去

思索「人們之間之所以對立,進而產

生敵意,一定有其原因」,而要化解

對立,就必須發現這個肇因。孩子們

說:「這好難呀!」是的,因為難,

所以值得我們去努力。當我們發現了

對立的困結時,能不能用一種情感上

的同在陪伴取代各種較量與逼迫,而

找到共進的出路。

很值得歡喜的是,在討論過程

中,孩子們幾乎都能夠從原本的狐疑

與試探,逐漸理解、接受甚至發想出

許多融通對立的妙方。這原非課程設

計時所預期的成果,然而它卻真真實

實地熟成了!

作者為「紀念余家菊先生文教獎學基金會」兒童作文寫作班指導老師

No.585 Dec. 2013∣45

2014年1月19日(星期日) 下午2時30分

主講人:郭政育博士 中研院天文所博士後研究員

地 點: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國際會議廳    地下一樓會議廳(台南市中華東路三段332號)

主辦單位:台南市政府文化局‧中華慧炬佛學會南區分會

聯絡電話:06-2881677

〔免費講座‧歡迎各界人士自由入座〕

本次演講首先從西方的角度,探討自古希臘到現代,西方宇宙觀的發展與演

變,並說明現代天文學上關於宇宙起源與演化的新發現。接著從佛教的觀點,

依止《俱舍論》、《華嚴經》、《楞嚴經》等大小乘經論,以及達賴喇嘛尊者在

這方面的著作,來探討佛教的宇宙觀,並與現代天文學的宇宙觀作交互探討。

現代天文學與佛教的宇宙觀科學佛法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