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選修應用地理(上)學習手冊 解 答 · 到跨國界、到影響全球的議題。...

8
高中選修應用地理(上)學習手冊 地理議題探索 第 1 章 B.重點整理 第一節 地理議題與地理觀點 4 1 地理議題, 2 地方性, 3 突堤效應, 4 全球性 5 擴散, 6 專業代工, 7 專業設計, 8 自創品牌 5 9 空間, 10 生態, 11 區域, 12 地方意識, 13 獨特 【立即習作】 6 1.2.3.[解析] 3.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為政治、民生與經貿議題,較無地 理性。 第二節 當代重要地理議題 1 自然, 2 社會, 3 技術 7 4 自然資源, 5 生物 性, 6 局部性, 7 遊憩資源, 8 化石性燃料 8 9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0 地震 9 11 土石流, 12 社區 13 都市, 14 國土, 15 生產成本, 16 最高利潤, 17 生產 組織, 18 財富, 19 核心技術 10 20 貧富差距, 21 加羅爾 【立即習作】 1.2.[解析] 1.北極航道實際上可分為兩條航線,一條為加拿大沿 岸的西北航道,另一條則為西伯利亞沿岸的東北航 道(又稱之為北方航道)。東北航道是歐亞之間船 隻航行的距離,比經過蘇伊士運河距離短;西北航 道是北美洲東西兩岸,或北美洲東岸至亞洲等的航 行距離,比經過巴拿馬運河距離短。 1.北極地帶若開挖石油可以讓石油價格下跌,但付出 的生態成本可能更加昂貴。 第三節 地理議題的研究流程 11 1 第一手, 2 第二手, 3 經驗歸納(歸納), 4 假說驗證(假說檢驗) 【立即習作】 12 1.2.[解析] 1.研究步驟與內容得隨研究進行的階段加以修正,可能 因為經費或時間等因素而有所變動。 2.利用問卷蒐集受訪者的行為、意見和態度,利用訪談 可了解受訪者的真正想法,兩者皆屬於資料蒐集的「 第一手資料」。 C.試題演練 一、單選題 1.2. 13 3.4.5.6.[解析] 1.由影響區域的大小可看出,先從鄰近市區、到臺灣、 到跨國界、到影響全球的議題。 2.麥當勞屬於跨國企業,採全球布局,突破空間距離障 礙與時差阻隔,是典型「全球化」的代表。臺灣飲食 大部分為在地化,小規模經營備受威脅。 3.社區總體營造其實就是建構「社區特色」(區域特色 )。 4.核電廠的直接汙染是熱排放問題;興建港口因突堤效 應會造成部分海岸地區產生堆積與侵蝕問題;開闢養 殖場抽取地下水易造成地層下陷問題。 6.強調發生的區位屬於空間觀點;需評估空間特性 及開發造成的環境影響,屬於區域觀點;和澳洲西 部人為不當開發造成沙漠化有關,屬於人地觀點。對附近民眾可能產生的影響,此屬人類破壞環境,導 致健康受損,屬於人地觀點;是人類開發活動影響 氣候變遷,導致物價上漲,屬於人地觀點,故答案為 乙丙戊。 二、題組題 1.14 2.3.4.15 [解析] 1.路線規劃屬空間傳統討論的範疇。 「蘇花高速公路規劃評估與興建」屬於區域性議題 2.大部分收入都進了生產公司的口袋,分配至實際的 種植、生產者手中甚少。 圓餅圖適合作為表示「比例」高低之圖示。 3.c:丙、丁、己、辛、癸;d:甲、庚、壬。 十大議題大多討論災害、資源與汙染等人與自然環 境的關係,故選人地觀點(生態分析)。 4.优訠是空間傳統;是生態傳統;是區域傳統,這 三者都是地理的議題。 地理議題的存在是因不同觀點而產生爭議。 地理議題的研究流程為觀察、確定議題、提出地理 問題、蒐集分析、討論,最後才提出決策。 結合空間分析與生態分析,屬於區域分析的觀點。 淹水潛勢模擬利用地勢分析即可,但因圖中又有河 川,可看出是與臺北盆地的河川分布疊合所呈現的 結果。 水資源 第 2 章 B.重點整理 第一節 水資源的分布與開發 17 1 地形, 2 氣候, 3 更新 第二節 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18 1 地表水, 2 農業, 3 供水系統, 4 地表, 5 灑, 6 滴灌, 7 地下水位, 8 土壤鹽鹼化, 9 蒸發, 10 土壤鹽鹼化, 11 西亞, 12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3 澎湖縣 【立即習作】 19 1.2.20 3.[解析] 1.「汙水處理廠」為用戶使用後排入河海前的處理廠, 故不屬於供水系統。 2.從其分布在山麓地帶,且該地形在山麓呈三角形向 下延伸,又有地下通渠的分布,因此最可能為坎井 在山麓呈三角形向下延伸,應為沖積扇。 3.甲:農業用水、乙:生活用水、丙:工業用水。 解答 135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Oct-2019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高中選修應用地理(上)學習手冊 解 答

地理議題探索第 1 章

B.重點整理

第一節 地理議題與地理觀點4   1 地理議題, 2 地方性, 3 突堤效應, 4 全球性

, 5 擴散, 6 專業代工, 7 專業設計, 8 自創品牌

5   9 空間, 10生態, 11區域, 12地方意識, 13獨特

【立即習作】

6   1.C  2.A  3.B[解析]

3.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為政治、民生與經貿議題,較無地

理性。

第二節 當代重要地理議題1 自然, 2 社會, 3 技術  7   4 自然資源, 5 生物

性, 6 局部性, 7 遊憩資源, 8 化石性燃料  8   9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0地震  9   11土石流, 12社區

, 13都市, 14國土, 15生產成本, 16最高利潤, 17生產

組織, 18財富, 19核心技術  10   20貧富差距, 21邦加羅爾

【立即習作】

1.优B 悠D  2.C[解析]

1.优北極航道實際上可分為兩條航線,一條為加拿大沿

岸的西北航道,另一條則為西伯利亞沿岸的東北航

道(又稱之為北方航道)。東北航道是歐亞之間船

隻航行的距離,比經過蘇伊士運河距離短;西北航

道是北美洲東西兩岸,或北美洲東岸至亞洲等的航

行距離,比經過巴拿馬運河距離短。

1.悠北極地帶若開挖石油可以讓石油價格下跌,但付出

的生態成本可能更加昂貴。

第三節 地理議題的研究流程11   1 第一手, 2 第二手, 3 經驗歸納(歸納), 4假說驗證(假說檢驗)

【立即習作】

12   1.B  2.B[解析]

1.研究步驟與內容得隨研究進行的階段加以修正,可能

因為經費或時間等因素而有所變動。

2.利用問卷蒐集受訪者的行為、意見和態度,利用訪談

可了解受訪者的真正想法,兩者皆屬於資料蒐集的「

第一手資料」。

C.試題演練一、單選題

1.A  2. D  13   3.C  4.C  5.A  6.C[解析]

1.由影響區域的大小可看出,先從鄰近市區、到臺灣、

到跨國界、到影響全球的議題。

2.麥當勞屬於跨國企業,採全球布局,突破空間距離障

礙與時差阻隔,是典型「全球化」的代表。臺灣飲食

大部分為在地化,小規模經營備受威脅。

3.社區總體營造其實就是建構「社區特色」(區域特色

)。

4.核電廠的直接汙染是熱排放問題;興建港口因突堤效

應會造成部分海岸地區產生堆積與侵蝕問題;開闢養

殖場抽取地下水易造成地層下陷問題。

6.謽甲強調發生的區位屬於空間觀點;謽丁需評估空間特性

及開發造成的環境影響,屬於區域觀點;謽乙和澳洲西

部人為不當開發造成沙漠化有關,屬於人地觀點。謽丙

對附近民眾可能產生的影響,此屬人類破壞環境,導

致健康受損,屬於人地觀點;謽戊是人類開發活動影響氣候變遷,導致物價上漲,屬於人地觀點,故答案為

訡乙丙戊。

二、題組題

1.优D 悠A 忧B 尤C

14   2.优C 悠D 忧A

3.优C 悠B

4.优A 悠C  15  忧C 尤C 由C

[解析]

1.悠路線規劃屬空間傳統討論的範疇。

 忧「蘇花高速公路規劃評估與興建」屬於區域性議題

2.悠大部分收入都進了生產公司的口袋,分配至實際的

種植、生產者手中甚少。

 忧圓餅圖適合作為表示「比例」高低之圖示。

3.优c:丙、丁、己、辛、癸;d:甲、庚、壬。

 悠十大議題大多討論災害、資源與汙染等人與自然環

境的關係,故選人地觀點(生態分析)。

4.优訠是空間傳統;訡是生態傳統;訢是區域傳統,這

三者都是地理的議題。

 悠地理議題的存在是因不同觀點而產生爭議。

 忧地理議題的研究流程為觀察、確定議題、提出地理

問題、蒐集分析、討論,最後才提出決策。

 尤結合空間分析與生態分析,屬於區域分析的觀點。

 由淹水潛勢模擬利用地勢分析即可,但因圖中又有河

川,可看出是與臺北盆地的河川分布疊合所呈現的

結果。

水資源第 2 章

B.重點整理

第一節 水資源的分布與開發17   1 地形, 2 氣候, 3 更新

第二節 水資源的開發利用18   1 地表水, 2 農業, 3 供水系統, 4 地表, 5 噴

灑, 6 滴灌, 7 地下水位, 8 土壤鹽鹼化, 9 蒸發, 10土壤鹽鹼化, 11西亞, 12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13澎湖縣

【立即習作】

19   1.D  2.优A 悠C  20   3.优D 悠B

[解析]

1.「汙水處理廠」為用戶使用後排入河海前的處理廠,

故不屬於供水系統。

2.优從其分布在山麓地帶,且該地形在山麓呈三角形向

下延伸,又有地下通渠的分布,因此最可能為坎井

 悠在山麓呈三角形向下延伸,應為沖積扇。

3.悠甲:農業用水、乙:生活用水、丙:工業用水。

解答 135

第三節 水資源開發利用對環境的影響1 優養化, 2 氾濫平原, 3 海水, 4 漁業, 5 恆溫, 6 水量, 7 水質, 8 地層下陷, 9 成本過高, 10鹵水

【立即習作】

21   1.A  2.B[解析]

2.訟上游的流量並無增加;訡防洪是針對下游;訢地層

下陷的主因應是地下水的過量抽取。

第四節 水資源的問題與對策1 都市化, 2 人類活動  22   3 西亞, 4 南亞, 5 非

洲, 6 重金屬, 7 氮, 8 磷, 9 黎巴嫩, 10敘利亞, 11以色列  23   12歐文湖, 13地下水, 14水銀行

【立即習作】

24   1.D  2.B  3.D[解析]

1.「腹瀉」發生的原因應與水以及食物的衛生最具關聯

性。

2.西加州地區為防範抽取地下水導致「海水入侵」含水

層,故以灌水補助等方式,將海水阻絕。

C.試題演練一、單選題

1.C  2.D  25   3.D  4.A  5.B  6.A[解析]

1.「安那托力亞」、「庫德族」、「兩河流域的上游」

皆為土耳其的特色。

3.縱坐標為水的總消耗量,亞洲地區由於人口數量增加

得相當快,故消耗量亦隨之快速增加,故丁曲線最吻

合上述的特色。

4.訟瀾滄江橫跨中國及中南半島各國,尼羅河橫跨埃及

、蘇丹、衣索比亞等國,科羅拉多河橫跨美國、墨西

哥;訠只有尼羅河名列世界前十大長河;訡亞馬孫河

流經赤道雨林氣候區,加上流域面積廣大,所以平均

流量相當驚人,達219,000立方公尺/秒。湄公河(

瀾滄江)16,000立方公尺/秒;尼羅河5,100立方公尺

/秒;科羅拉多河1,200立方公尺/秒,稱不上流量

極大;訢三者皆沒有經過重工業發達的地區。

5.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如:加拿大西岸、西北歐;熱帶雨

林氣候區如:亞馬孫盆地、剛果盆地,其人均水資源

量較高;寒帶地區因人少,蒸發弱,故人均水資源量

也高。

6.謽乙哈薩克、巴林非OPEC成員國;謽丁阿爾及利亞位於北非。

二、題組題

1.优D  26  悠D 忧B

2.优A 悠C

3.优C 悠A  27  忧D

4.优A 悠C 忧D

[解析]

1.优加州的水資源計畫是將北加州的雨水、融雪以及河

水,南引至南加州及加州其他地區使用,故輸水方

向為北向南。

 悠甲為沙加緬度河,乙為加利福尼亞輸水道,丙為洛

杉磯輸水道,丁為科羅拉多輸水道。

 忧水銀行在乾旱期,自休耕農地購入灌溉水、或抽取

地下水、或自水庫引用剩餘水等,並訂定售價將水

售予需水者。

2.优位於半乾燥區的查德湖,因其氣候乾燥以及人為過

度墾、牧引水,造成面積不斷縮減。

 悠其面積減少直接造成生態改變、作物、漁獲量減少

,以及周圍土地鹽鹼化等問題。另外,湖水消失後

的新土地,也容易造成鄰近國家的領土紛爭。

3.优三門峽水庫位於河南省西側,在陝西、山西、河南

三省交界處附近。

 悠因為河水被攔截在水庫,導致下游的水量減少,因

此河川的自淨能力會降低。

 忧內陸河即為注入內陸湖泊或尾閭消失在陸地的河流

,黃河為外流河,但因上游過度引水,導致下游發

生斷流的現象,尤其在春季時最為嚴重。

4.优甲:美國加州的地中海型氣候區,乙:巴西的熱帶

雨林氣候區,丙:沙烏地阿拉伯的熱帶沙漠氣候區

,丁:挪威的寒帶氣候區。建水庫的條件為:需要

靠蓄水解決下游地區人口的用水問題。而乙終年水

量充足;丙沒有水量充足的河流;丁人口稀少。故

以甲的需求性最高。

 悠海水淡化的成本昂貴,通常在陸地水源取得不足時

才會採用,因此以熱帶沙漠氣候區的丙可能性最高

 忧鹽鹼化產生於過度灌溉、蒸發旺盛的地區,甲、乙

、丙皆為緯度較低、蒸發量較大的地區,丁在極圈

內蒸發量微弱,故以丁的可能性最高。

三、非選擇題

⊙优間歇河。

 悠控制水源。

 忧埃及。

糧食資源第 3 章

B.重點整理

第一節 糧食的生產與消費28   1 廢棄物, 2 自然環境, 3 科技發展, 4 生活水

準, 5 饑荒, 6 環境負載力  29   7 生態足跡, 8 生

活水準, 9 生態赤字, 10北美洲, 11綠色革命, 12專業

化, 13亞洲  30   14多元, 15單一

【立即習作】

1.B  2.C  3.D[解析]

1.謽乙人口不可能無限制的成長;謽丁環境負載力會下降,但之後若技術提升,也可能會上升。

2.根據表中人口數及產量觀之,甲為非洲、乙為亞洲(

人口多、產量高)、丙為北美洲、丁為中南美洲、戊

為歐洲、己為大洋洲。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特別是中非地區,以塊莖作物作

為最主要的糧食來源。

第二節 世界糧食問題的形成與解決策略31   1 穀物, 2 蛋白質, 3 都市化, 4 化肥, 5 生質

燃料, 6 運輸革新, 7 食品工業, 8 貯藏技術  32  

9 自然災害, 10低糧價, 11經濟作物, 12外債, 13旱災

, 14水災, 15颱風  33   16化肥, 17格萊閩, 18生態

農業, 19人道救援

【立即習作】

33  ⊙优NGO。     悠格萊閩銀行。

C.試題演練一、單選題

34   1.B  2.D  3.B  4.D  5.D  35   6.B 7.D  8.B  9.C[解析]

高中選修應用地理(上)學習手冊136

1.從圖中可知,此洲的糧食消費比例,在高粱、玉米、

小米、薯類、豆類等都超過全球的比例,而稻米、小

麥則遠不及全球,前者在價值及營養成分上都不及後

者,可見該洲居民貧窮,糧食不足,而且這些作物多

生長於較乾燥的氣候。綜合以上的分析,可見該洲為

非洲。該洲的糧食消費雖以玉米最多,但僅些微超過

全球比例,而小麥遠不及全球之比例,因此並非南美

洲。

2.旱年的水源、牧草減少,環境負載力下降,牧民即以

減少牲畜的數量來適應環境的變化。

3.由圖中可看出穀物高於人口成長,因此理論上應該沒

有饑荒,所以可推論現有的饑荒應不是糧食數量的問

題,而是源自分配不均。加上圖中只能知道糧食總量

的成長趨勢,在85~95年間因穀物產量下降,全球人

均分配量應該是下降,所以為錯誤。

4.富裕國家國內資金充沛,技術進步,但卻面臨可耕地

面積因工業化、都市化而逐漸減少或是水資源有限無

法開發新耕地的窘境,為確保長期的糧食供給安全,

遂計畫收購或租用經濟窮困、土地便宜的開發中國家

農地。

5.謽甲山坡地開闢梯田的水土保持效果,較直接種植來得

佳;謽丁農牧並行能讓土壤休養生息,使用堆肥能減少

化肥的使用。謽乙由於抽取深層地下水難以在短時間內

獲得補注,容易造成地下水的枯竭;謽丙基因改造作物改變了生態的多樣性與平衡,不符合永續發展的原則

9.綠色革命利用生產科技提高作物生產量,過程中須投

入資金購買種子、肥料,貧國無力實施,增加推行上

的困難,也因此擴大了貧富國家之間的差距。

二、題組題

1.优A  36  悠B

2.优B 悠D

3.优B 悠A

[解析]

1.优西非國家「北部乾溼分明,有游牧民族」,應指撒

哈拉南緣的莽原氣候;南部「降雨豐沛」,應為濱

臨幾內亞灣的熱帶季風氣候;又曾為法國殖民地,

有可能為象牙海岸、多哥、貝南等國。北部游牧民

族將北非作物帶到南部貿易,北非多為乾旱的沙漠

氣候,以椰棗為主要作物,故成為交易大宗。

 悠西非國家自北而南為「沙漠→莽原→季風」等氣候

,北部氣候乾旱,游牧改為放牧後,牲口數量增多

,將使水土資源大幅減少,故謽甲正確;法國殖民該國後,維持消費所需之土地大幅增加,使得生態足

跡擴大,故謽丙正確。但北部並非雨林區,因此並未出現砍伐雨林所導致的暖化(氣溫上升)現象。

三、非選擇題

37   1.优溫度、增加(逐漸變高)。

 悠小麥。

 忧高度發展國家。

 尤間熱帶輻合區(赤道無風帶、赤道低壓帶)、信風

帶、副熱帶高壓帶。

38   2.优甲。

 悠澳洲(澳大利亞)。

 忧淤丁;于「非洲中部的熱帶雨林區以游耕生活為主

,加上乾溼季節分明,塊莖作物與小米、玉米等耐

旱作物面積廣大」或「玉米為非洲居民主食,種植

面積在各洲中面積最為廣大」或「西非沿海因氣候

溼熱,加上受到歐洲殖民影響,熱帶栽培業廣布,

成為世界最大的可可生產地。」。

[解析]

1.优從1980年到2060年的氣候變遷之主要因素就是全球

暖化,而暖化的原因是因為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持續

性地增加所造成的溫室效應結果。在全球暖化的過

程中,變化最明顯的現象莫過於全球平均氣溫的持

續增加,此現象已成為影響穀物產量多寡的最主要

的氣候要素。

 悠小麥是當今產量最多、最商業化的穀物。亦可以由

表中的增產區主要的穀物種植種類得知答案。在這

些增產區中,除了東亞有相當比例是種植稻米,其

他地區(北美洲、歐洲和澳紐)的主要糧食穀物皆

以小麥為主。

 忧表中的增產區包含歐美各國、澳紐和東亞(日本、

韓國和臺灣),這些大多是工商業高度發展的國家

,屬於HDI(人類發展程度指標)分類中的高度發

展國家(2009年採用舊版的HDI分類方式:高度發

展國家:HDI≧0.8;中度發展國家:0.5≦HDI<0.8;低度發展國家:HDI<0.5)。

 尤由表可知減產區包括非洲、中南美洲、西亞、南亞

和東南亞,這些地區大多位於赤道兩側的熱帶地區

(少部分位於溫帶地中海型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區),因此影響這些地區的三個主要行星風系,由

赤道往較高緯度算起,依序為間熱帶輻合區、信風

帶、副熱帶高壓帶。

2.优甲 ―― 無熱帶氣候與熱帶栽培業,判斷其為歐洲;

乙 ―― 整體糧食生產力較低,島群以塊莖作物為主

,澳洲以種植小麥為主,判斷其為大洋洲;丙 ―― 小麥、玉米生產量高,判斷其為北美洲;咖啡生產

量大,判斷其為中南美洲,因此為美洲;丁 ―― 塊莖作物為主,又是世界最大的可可生產地,判斷其

為非洲。戊 ―― 世界最大的稻米生產地,應為氣候

溼熱的亞洲。

 悠大洋洲多為熱帶島群,種植芋頭、樹薯維生;澳洲

、紐西蘭種植小麥為主,其中以澳洲的小麥生產量

最多、輸出量也最大。

能源開發第 4 章

B.重點整理

第一節 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43   1 生活水準

【立即習作】

44  ⊙优C 悠A

第二節 能源消耗與國際政經的關係1 分布不均

【立即習作】

45  ⊙优C  46  悠D

第三節 替代能源的發展1 碳

【立即習作】

48  ⊙A

[解析]

⊙优美國玉米產量高,加上每公頃玉米可提煉的乙醇燃

油,為大豆提煉生質能柴油的5倍,因此以玉米為

主要生質能作物。巴西為世界最大的甘蔗生產國,

每公頃甘蔗所提煉的乙醇,又為玉米的2倍;因此

巴西政府自1970年代起,便以甘蔗提煉乙醇,來降

低其對進口石油的依賴。

解答 137

C.試題演練一、單選題

49   1.D  2.D  3.B[解析]

1.以供需理論觀之。

3.墨西哥主要的糧食作物為玉米,而且玉米也是生質燃

料重要的來源之一。

二、題組題

1.优D 悠D

50   2.优B 悠D 忧B

3.优C 悠D

4.优D  51  悠B

5.优B 悠B

6.优B 悠B 忧B

[解析]

1.优1950年之後,核能和石化原料為能源使用的大宗,

其中尤以甲核能發電量居最重要地位。

 悠甲為南美(能源生產中水力豐);乙為西歐(核能

比例消耗最大);丙為亞洲(中國煤產最多);丁

為北美(能源生產最多)。

2.优由圖中原油最高價是出現在2005年7~8月,當時美

國正受卡崔娜颶風影響,煉油設備破壞。

 忧輕油裂解即提煉石油,提煉過程中,容易對環境產

生破壞。因此開發中國家較忽略環保觀念者,都是

目前優先設廠的地區。此外中國沿海開發區經濟繁

榮、消費市場較大,這些都是石化業者考量的條件

3.优非洲係由古老且堅硬的結晶岩所構成,煤礦不豐,

卻蘊藏了豐富的金屬礦床。

 悠造成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以二氧化碳占最大部分,

而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由燃燒化石燃料所產

生。

4.优甲應是煤礦,因為中國煤礦原本就相當豐富。中國

進入工業化與現代化後,石油消耗量增加,故乙應

是石油,才會在1996年後上升。丙應是天然氣,因

為中國只有四川較有儲量,且產量不算多,但因天

然氣是相當乾淨的燃料,所以丙稍有上升。而華南

和華中因為雨量較多,河川密集且流量豐富,利於

水力發電,四川又蘊藏天然氣,故選丙丁。

 悠中國的石油儲量並不算多。更由於13億的人口、快

速的工業發展,石油確實不足,需要由國外大量進

口,幾年前完成的中哈油管,即是為了由中亞的哈

薩克提供石油而建立的。

5.优橫軸X為汽油價格稅所占百分比、縱軸Y為人均消

費量,因為圖中已開發國家英國汽油價格稅所占百

分比相當高,但是縱軸英國人口密度高與沙烏地阿

拉伯產油國人口密度低,因此人均消費量差不多。

 悠甲可以設定為人均消費量高、汽油價格稅占百分比

高的國家,所以答案應該是已開發國家美國;乙為

人均消費量低,故研判應為經濟較窮困國家,因此

選擇開發中國家中國。

6.优強勁東北季風及緯度低的長日照再加上開發成本低

,最適合臺灣開發。

 悠臺灣的中央山脈與大陸福建的戴雲山脈形成狹管效

應,使臺灣形成良好的風場,加上中央山脈南北走

向,以及分布在島的中央,使強勁的東北風可以吹

拂至西部沿海地區及澎湖群島等地區,所以西部沿

海及澎湖地區適合發展風力發電。

 忧澎湖緯度較低,陽光終年大角度斜射或直射,加上

雲層稀薄、雨量較少,因此太陽能充沛。且冬季季

風強勁,適宜風力發電。

三、非選擇題

52  ⊙优冬季季風強勁、地形平坦。

 悠發電量季節分布不均。

 忧夏季需求量大但供電量少。

[解析]

⊙优雲林麥寮台塑六輕工業區地處西部離水沙岸地帶,

地形平坦,風行無阻,且位於臺灣海峽狹窄處,冬

季季風受峽谷效應影響更加強烈。

 悠表中7、8二月分別只有3.1與1.3(萬度),而11~1月約有20幾萬度,故依「離散趨勢」而言,顯示其

發電量在季節上的分布有明顯的差異(分布不均現

象)。

 忧夏季為臺灣用電的尖峰季節,但季風微弱發電量太

少,不敷使用,故無法作為主要的能源供應。

洪患第 5 章

B.重點整理

第一節 洪患的定義與成因53   1 溢流  54   2 強度大, 3 空間, 4 地形效應

, 5 下游, 6 迎風坡, 7 逕流量, 8 地層下陷, 9 海水

倒灌, 10淺根性, 11狹小, 12中央山脈

【立即習作】

55  ⊙优 時間:夏雨冬乾;空間:北部全年有雨,中

南部夏雨冬乾。

 悠強度。

第二節 洪患的預防與監測1 上游, 2 雷達回波圖, 3 水位站, 4 洪水警報, 5 水

情通報  56   6 不與水爭地, 7 土地利用分區管制,

8 山坡地, 9 水庫, 10 200, 11疏洪, 12基隆河, 13東海, 14加速  57   15 GIS, 16水利署  58   17高腳

屋, 18滯洪

【立即習作】

⊙优D 悠A

C.試題演練一、單選題

59   1.C  2.A  3.D  4.B  5.B  60   6.A[解析]

2.集水區的森林被砍伐開闢成牧場後,由於地表缺乏完

整森林保護,水土保持能力減退,致使降雨過後的地

表入滲率下降、地表逕流量增加,導致河川的洪峰流

量提高、洪峰滯延時間縮短,故以甲曲線為最佳答案

,選訟。

5.圖淤為紐奧爾良,易受颶風產生洪患;圖于為澳洲北

部,會受颱風影響;圖盂為孟加拉,夏季受颱風或旺

盛西南氣流皆可能引發洪患。

二、題組題

1.优B 悠B 忧C

61   2.优B 悠B

3.优B 悠A

4.优B 悠A

[解析]

1.优如右圖中的紅色虛線。

 悠1875~1975年,再現週

期約為5~6年;1945~1975年,再現週期約3年,故約縮短3年。

14

12

10

8

6

1001 2 4 6 810

1945

-1975

20再現週期 ( 年 )

百年一次洪水位

開始出現災害的水位

50

水位

公尺

(

(

1945-1975

高中選修應用地理(上)學習手冊138

2.优訠「此河段上游側闢建分洪道,以疏導洪峰流量」

即為二重疏洪道。

 悠臺北橋位於臺北盆地淡水河下游地區,堆積作用旺

盛,河道容易淤積。

3.优雨停時間為7月18日12時,開始出現氾濫(河流滿

水位)的時間為7月19日6時,相隔18小時。

三、非選擇題

62  ⊙优網流變成單一河道;分歧河道變成單一河道

;河道縮減;沙地(荒地)縮減。

 悠交通網路密度增加;道路增加。

 忧 C1。 尤洪患;位於原網流河道(地勢低窪)。

崩塌及土石流第 6 章

B.重點整理

第一節 崩塌及土石流63   1 重力  64   2 邊坡, 3 溪谷, 4 降水, 5 順

向坡, 6 坡度, 7 大量鬆散的土石, 8 充足的水分, 9足夠的坡度, 10颱風, 11土石量, 12地形坡度, 13大顆

粒, 14直進性

【立即習作】

66   1.优C 悠B  2.C[解析]

1.悠土石流在流動區速度增快,容易致災。

2.照片中巨石累累,因此應在土石流的下游「丙」。

第二節 崩塌、土石流的監測1 限制開發區, 2 敏感地區評估, 3 中央地質調查所,

4 水土保持局  67   5 降水量, 6 地下水位, 7 鋼索

檢知器  68   8 24, 9 200~600【立即習作】

69  ⊙优C 悠D

第三節 崩塌及土石流的防治70   1 水土保持, 2 栽種植生, 3 排水  71   4 咖

啡樹, 5 雲林陽明山

【立即習作】

72   1.D  2.B 1.謽乙溪流水色變混濁。 2. 此為梳子壩,可阻止大石的流動。

C.試題演練一、單選題

1.A  2.D[解析]

1.多風化碎屑、坡度大、降雨強度大、山坡地缺乏植物

保護,是土石流易發生的地方。

2.土石流的發生與岩性破碎、坡度陡峭、暴雨發生、植

生缺乏等因素有關,具有速度快、含水量高之特點,

以「丁」最為符合。

二、題組題

73   1.优B 悠A 忧B

2.优C 悠A

3.优C 悠B

74   4.优C 悠A 忧D

[解析]

1.优比例尺=圖上距離

實際距離,而面積比例尺=(長度比例

尺)2。面積比例尺為=  6 平方公分  15,000 平方公尺 =

  1 平方公分  

25,000,000 平方公分。將面積比例尺25,000,000開

根號後為5,000,因此長度比例尺為1:5,000,故選

訠。

4.悠地滑常見於順向坡地區,當地層的傾角過大,且坡

腳因自然或人文因素被移除,即發生滑動。

三、非選擇題

75   1.优斷層作用(板塊作用)。

 悠坡向(山坡傾向)。

 忧環域分析。

 尤太平洋;東南風。

2.优甲→是、乙→否、丙→是、丁→否。  悠提供大量土石堆積。

 忧坡度較緩,流速較慢。

 尤 X。

 由 疊合分析。

[解析]

1.优地震的原因是岩層受擠壓或張裂作用而產生錯動所

造成的效應,此種岩層的相互錯動作用即為斷層作

用。當一個地區經常性的發生地震,會使得山坡的

岩層或堆積物變得較為鬆軟,而容易在地震時或降

水期間引發山崩。

 悠山坡傾向若和地層傾斜方向一致,即為順向坡。

 忧當我們利用地理資訊系統來處理地物或地理現象的

位置與分布時,若採向量模式來處理,一條斷層通

常被視為「線」型態,而沿這「線」型態往兩側延

伸的範圍即為斷層活動的影響區,該影響區的劃定

則可用環域分析的技術加以繪出。

 尤日本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東南季風會從太平洋

吹向日本地區。本題題目問「風向」為何,因此要

寫東南風,不可寫東南季風。

2.优土石流潛勢溪流的劃定方法:淤凡溪床坡度大於10度以上且集水面積大於3公頃者,視為土石流可能

發生的潛勢溪流;于若溪流下游出口或溢流點處有

3戶以上住戶,或有重要橋梁、道路需要保護者,

亦須列為土石流潛勢溪流的調查範圍;盂依據土石

流將發生災害的危險程度,區分為「高」、「中」

、「低」三級。根據上述劃定方法。謽甲可直接判定

「是」;謽乙為條件「不」符合上述第一項時,再參酌航照圖、地質狀況、崩塌地等判斷,若符合土石

流條件特徵,則「是」謽丙高敏感區;若「不」符合

土石流條件特徵謽丁,則為低敏感區。因此順序依序應為:甲→是、乙→否、丙→是、丁→否。

 悠土石流發生機制包括:充足水分、豐富鬆散土石、

陡峭坡度(重力)。崩塌地存在,代表碎屑大量堆

積於此,成為土石流的土石來源。

 忧坡度是土石向下滑動的動力來源,山區坡度愈陡,

愈容易發生土石流,故溪床坡度10度以下,代表坡

度較緩,為土石流非敏感區。

 尤Y、Z二條逃生路線會經過或位於該土石流潛勢溪

流的流路上,容易發生危險,只有X逃生路線較遠

離土石流潛在危險地區。

 由利用GIS的疊合分析,套疊當地地籍圖與經建版地

形圖,並連結屬性資料,便能找出潛勢溪流影響範

圍內的潛在危險聚落,以利於進行保全對象的保護

與疏散。

解答 139

全球暖化第 7 章

B.重點整理

第一節 環境失衡現象的觀察80   1 洪患  81   2 亞洲, 3 澳洲東部, 4 聖嬰現

象(艾尼紐), 5 北美洲, 6 中南美洲, 7 甲蟲, 8 飢

餓, 9 病媒蚊

【立即習作】

82   1.C  83   2.A  3.A[解析]

1.謽丙長期而言,溫帶地區的沙漠會增加,產業也不會轉為以農業為主。

2.氣溫升高,則冰河加速融化,初期水量增加,但冰河

消失後河水即減少。

3.間熱帶幅合區向北擴張造成回歸線附近降水量增加;

副熱帶高壓帶擴張造成溫帶地區降水量減少。

第二節 暖化發生的原因與影響1 氣溫高低, 2 生物存活, 3 海洋, 4 長波輻射  84  

5 人類活動, 6 短波幅射, 7 水氣, 8 煤, 9 石油, 10天然氣  85   11快, 12電力, 13林業, 14日本

【立即習作】

86  ⊙优A 悠C

[解析]

⊙优溫室效應的發生主要是地面物體所反射的長波輻射

無法穿越大氣,而被大氣吸收增溫所致。

 悠謽丙氟氯碳化物是人為產物;謽丁甲烷、一氧化二氮來自農業發展。

第三節 近期暖化的因應對策1 人, 2 社會, 3 自然環境, 4 清潔, 5 高效率, 6 永 續, 7 電腦  87   8 數位化地球, 9 里約熱內盧 

88   10二氧化碳, 11 2012, 12碳交易, 13已開發國家

, 14開發中國家, 15森林碳吸存價值, 16世界熱帶雨林

計畫, 17 2011  89   18 LED, 19大眾運輸

【立即習作】

1.A  2.A[解析]

1.無法達成減量目標與美、中、印等未簽署議定書無關

C.試題演練一、單選題

1.A  2.B  3.A  90   4.D  5.C  6.C  7.D 8.B  91   9.C[解析]

2.謽甲高山森林與草原的界線為森林線,是森林生長的最上限。當全球暖化時,氣溫的上升會使得高山森林往

更高處發展,因此森林線會上移;謽乙高山雪線是長年積雪地區與無積雪地區的界線,是高山積雪的最下限

。當氣溫上升時,高山的積雪會由下方往上逐漸融解

,因此雪線會上移;謽丙葡萄與橄欖為地中海型氣候區的傳統作物。當氣溫上升時,其生長的北界可往緯度

較高的地區推移;謽丁稻米的生長較耐高溫,而小麥的生長則不耐高溫。當氣溫上升時,稻米種植區可往較

高緯度的小麥區邁進,會造成稻麥生長分界往高緯度

推移。

3.石油、煤即存在於岩石圈。

4.與臺灣處於競爭地位的鄰近國家如南韓並未簽署,臺

灣如果簽約,成本必然增加,有損競爭力。

6.熱帶栽培業與「少吃紅肉」無關。

7.全球性節能活動主要目的是減少能源的使用,降低二

氧化碳的排放,因此與全球暖化有關。

8.訟紐約帝國大廈比埃及大金字塔晚熄燈;訡無法得知

熄燈後是否明月當空,需搭配天文曆才知道;訢熄燈

後羅馬圓形大劇場黑夜時間比紐西蘭短。

二、題組題

1.优C 悠A

2.优D 悠D

3.优C 悠B

92   4.优D 悠A 忧D 尤C

[解析]

2.优隨著全球暖化,北極地區的結冰已減少至可以容許

船隻通航,如果此情況持續,往返大西洋與太平洋

的輪船將會改走加拿大北方的西北水道,航程可縮

短9,000公里,尤其對那些不能使用巴拿馬運河的

巨型船隻來說,所縮短的航程更為巨大。巴拿馬運

河通行費的收入及帶來的轉口貿易是巴國主要經濟

來源,屆時也將大受影響。

 悠訟國王企鵝主要分布於南半球的南非及紐西蘭南端

,並非在阿拉斯加;訠北極海結冰期愈來愈短,北

極熊獵食海豹的時間愈來愈短,食物不足,族群數

量應減少才對;訡阿拉斯加已深入北極圈,並無小

麥種植,而是以礦產、漁獵為主;訢北極圈附近原

為苔原帶,隨著全球暖化,耐寒冷的落葉灌木林不

斷往北推進,面積確實會增加。

3.优丙處地勢低窪、多海埔地、沙洲、潟湖等海積地形

,易因全球暖化受影響。

 悠甲為緬甸、乙為孟加拉、丙為巴基斯坦、丁為阿拉

伯聯合大公國。

海岸變遷第 8 章

B.重點整理

第一節 海岸地區94   1 平均高潮線, 2 30公尺, 3 6公里, 4 生產力

, 5 過渡, 6 敏感, 7 波浪, 8 內營力, 9 暖化  9510攔砂壩, 11輸沙量, 12人為汙染, 13突堤, 14地層下

陷, 15土壤鹽化

【立即習作】

96  ⊙优B 悠C 忧A

[解析]

⊙优探討因果關係屬於生態分析。

 悠核三廠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南灣海域,出海口有珊瑚

礁。核一廠位於新北市石門;核二廠位於新北市萬

里。

 忧此為突堤效應。

第二節 海岸管理與保護1 箱網, 2 麥寮, 3 關西, 4 夏威夷, 5 澳洲, 6 陽光

, 7 沙灘, 8 龍坑, 9 工業  97   10二十一世紀議程

, 11海岸保護區, 12帕帕哈瑙莫庫基亞  98   13文化

資產保存法  14行政院農委會  99   15土地適宜性分

析, 16地理資訊系統  100   17時間, 18潮位變化, 19海浪侵蝕, 20植栽, 21直接侵襲, 22親水性, 23永續

【立即習作】

101  ⊙优離岸堤。

 悠 C。

C.試題演練一、單選題

1.C  2.C  3.C  4.C  5.B  102   6.C

高中選修應用地理(上)學習手冊140

[解析]

1.在海邊興建堤防或突堤,容易攔阻沿岸流所帶來的漂

沙,會造成突堤上游(乙處)海岸堆積泥沙,並使得

海流受阻,因而在堤防的背側產生渦流,使得突堤的

下游(丙處)產生侵蝕作用,因此需在丙處堆放消波

塊以防止海岸侵蝕或後退。

2.東沙遺址位在島內潟湖的北岸,因潟湖屬逐漸淤積的

環境,數百年前應可停泊小船或舢舨,岸邊可作為休

息、儲物、處理漁貨、避風的場所。

4.(1.7÷0.001×50)=85,000cm=850m。

5.謽丙離水,海岸前進;謽戊大量泥沙將進入海中,加速海岸堆積。

6.沙源減少造成沙洲改變。

二、題組題

1.优C 悠A 忧C

2.优C 悠A

103   3.优D 悠B 忧C

4.优D 悠A 忧D

5.优C  104  悠B

[解析]

1.悠波蝕棚即海蝕平台。

2.优雲林口湖地區的海岸線自民國70年後,因養殖業興

盛,超抽地下水,而導致地層下陷,使海岸線受到

海水侵蝕而後退。訟新北市淡水河南側八里海岸自

民國47~76年,由於淡水河抽沙及石門水庫與翡翠

水庫興建等因素影響,迅速受到侵蝕;訠由於新竹

漁港防沙堤加長所引發的突堤效應,致使港口以南

海岸因缺乏補充沙源,海岸呈現侵蝕退縮的現象,

往昔的南寮海水浴場沙灘已消失泰半,侵蝕情況仍

持續惡化中;訢自曾文溪上游興建曾文水庫後,河

川供應之輸沙量幾被切斷,除了溪口附近之溼地稍

有擴大外,海岸有漸被侵蝕之勢。七股海岸近年侵

蝕嚴重,海岸線最大後退距離為200公尺,原有海

堤已被掏空。

 悠謽甲河川上游興建水庫,使海岸供沙量減少;謽丙興建

港口防波堤,改變海水能量的分布;謽丁開採河口海岸砂石,堆積物質減少。以上原因都將使部分海岸

的侵蝕作用加劇。

3.优根據經緯度,新燈塔的座標位於舊燈塔的西方與南

方,故舊燈塔位於新燈塔的東北方。

 悠884/(1990-1870)=7.3。 忧(884÷2,500)×1m×100÷(1990-1870)=

0.295m≒29.5cm。

5.优花蓮港南濱公園海岸發生侵蝕,且位於防波堤南側

,因此沿岸流由北向南流。高市蚵仔寮港防波堤北

側的海岸發生侵蝕,因此沿岸流是由南向北流動。

三、非選擇題

⊙优向東南方遷移。

 悠濁水溪整治,中下游開採砂石,沿海工業區開發。

地景保育第 9 章

B.重點整理

第一節 地景的欣賞105   1 景觀  106   2 人文, 3 視覺, 4 科學, 5 復

原, 6 主動參與, 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8 文化資產保

存法  107   9 世界襲產  108   10自然遺產, 11文化

遺產, 12複合遺產

【立即習作】

⊙优A 悠B

[解析]

⊙悠美、加兩國建國時間不到三百年,具保存價值的歷

史古蹟較少。

第二節 地景的評估與分區109   1 特殊性, 2 差異性, 3 土地利用圖, 4 地景調

查, 5 觀景點, 6 視域圖, 7 地景調查表, 8 主體脆弱

性, 9 視覺脆弱性  111   10維護區, 11保育區, 12美化區, 13改造區

【立即習作】

⊙优A 悠C

[解析]

⊙优由大安溪約可以判斷位於苗栗縣與臺中市之交界地

區。

第三節 生態旅遊1 生態保育, 2 解說教育, 3 資源, 4 經營管理者(公

家機關), 5 遊客  112   6 地形, 7 地質

【立即習作】

113  ⊙C

C.試題演練一、單選題

114   1.A  2.A  3.B  4.C  5.A  115   6.C[解析]

1.表中甲代表南部區域、乙代表東部區域、丙代表北部

區域、丁代表中部區域;圖中黑面琵鷺為台江國家公

園的保育類候鳥,台江國家公園位於曾文溪出口處,

屬於南部區域。

3.臺灣的國家公園在選定時,都會進行類似地形景觀的

評估工作,凡是具有題目中謽甲謽乙謽丁特徵的地區,都可

列為國家公園選定的考量。謽丙大部分地廣人稀或人煙罕至之地的自然環境,都保存較完整,但並不見得就

能作為設立國家公園的選定依據,必須由當地是否具

有值得保護的生態、獨特的地形景觀或人文歷史景觀

來決定,否則許多荒郊野地不是都能列為國家公園了

6.知性是採取科學認知的態度了解地景。

二、題組題

1.优B 悠B 忧A

2.优A  116  悠C 忧D

3.优C 悠B 忧A

4.优B 悠B

117   5.优C 悠D 忧A 尤C

[解析]

1.悠大片棲地的完整,才是跨國公園成立的主要目的。

 忧就非洲的歷史與國家劃分,加上特定族群的遷徙特

性,國與國之間的平衡應最難協調、整合。

2.优「不要讓這些遺產從世界上消失,就是設置世界遺

產的主要目的」,因此選項訟最吻合此概念。

 悠庇里牛斯山為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界山。

 忧泥火山的岩漿與火山並不相同,其組成物為泥、地

下水、瓦斯氣體,所以並沒有高熱的現象。

4.优甲和癸。

 悠乙和丙。

環境及疾病第 10 章

B.重點整理

第一節 環境及疾病的產生119   1 微生物, 2 擴散, 3 風土病, 4 環境  120

解答 141

5 烏腳病, 6 區域性, 7 痛痛病, 8 有機水銀, 9 有機

水銀, 10炎熱潮溼, 11蚊子, 12登革熱, 13屈公病, 14分布範圍, 15病原體  121   16撒哈拉沙漠, 17多, 18腹瀉, 19交通事故, 20心血管, 21癌症, 22衛生, 23短缺, 24不良, 25慢性疾病, 26退伍軍人症, 27接觸密度 

122   28大規模專業化飼養, 29禽流感, 30狂牛病

【立即習作】

1.C  2.优C 悠B

[解析]

1.根據圖示,氣溫較高之地區病例較多。

第二節 疾病的擴散及影響123   1 不具抗體, 2 接觸密度, 3 擴張型, 4 位移型

, 5 混合型, 6 階層型, 7 傳染病起源地, 8 疊合分析 

124   9 GIS, 10布氏指數, 11降水量

【立即習作】

125  ⊙优C 悠B 忧A

C.試題演練一、單選題

1.C  126   2.B  3.A[解析]

1.烏腳病的發生與地下水含砷有關,為自然環境所造成

之地方性疾病,在自來水普及後已近乎絕跡。

2.甲在「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的死因排名及百分比皆

高,故最有可能是非洲;乙的死因中,心臟病、腦血

管等疾病居首,故最有可能是歐洲;丙則為東南亞。

二、題組題

1.优B 悠A  127  忧C

2.优D 悠C 忧C

128   3.优D 悠A

4.优C 悠B

5.优D 悠A 忧B

129   6.优B 悠C

[解析]

1.优由圖中變化可得知其向北擴散,屬擴張型。

 悠DTT會在環境中不斷地累積,在1980年代,許多國

家禁用DTT。 2.悠

 忧

3.悠烏溪在大肚溪的上游,大肚溪是彰化縣和臺中市的

界河。

三、非選擇題

⊙优區域密度圖(面量圖)。

 悠埃及斑蚊、白線斑蚊。

 忧布氏指數。

 尤 B。[解析]

⊙尤一般是採用環域分析和疊合分析來找出彼此之間的

關聯性。

里 2 號 3 號 9 號 11 號

病媒蚊指

數和

0 + 1 + 2+ 1 = 4

1 + 0 + 0+ 0 = 1

1 + 2 + 1 + 0+ 0 + 2 = 6

0 + 0 + 1 +

1 + 1 = 3連續四週

有病歷菁 菁 菁 菁

2 號 8 號 11 號 15 號

人口密度(人∕km2) 62.5 500 116.7 41.67罹患率(%) 0.4 0.13 0.4 0.5單位面積罹患率(%) 0.025 0.022 0.067 0.021

高中選修應用地理(上)學習手冊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