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教晚发赛诸花 可怜不得共芳菲 -...

1
2016 4 19 日 星期二 编辑:姜春晖 校对:国奇 组版:杨燕 人文河洛 09 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使用本报享有版权的内容。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 版权声明 可怜不得共芳菲 洛阳才子名李华 才子戏言《长门怨》 日暮归来泪满衣 □郑贞富 在开元二十一年闰三 月十三日的大法会上,给善 无畏大师担任翻译的李华, 是既通儒释道各种学问,又 是诗书画皆绝的传奇式人 物。他家住洛阳陶化里,与 杨玉环家相邻。他比杨玉 环大四岁,从小青梅竹马, 他与玉环会相爱吗? 唐开元二十一年 (公元 733 年) 闰三月十三日晨,圣善寺举行大法 会,名为谢佛花花会。能容纳一万人 的大佛堂内,座无虚席,佛灯通亮,香 烟袅袅,佛乐奏响,杨玉环带比丘尼 唱诗班登场,唱佛歌三曲,迎弘正、善 无畏大国师登场。 在当日的大法会上,弘正大师讲 经时说:“一花一世界,品花知人生! 莫叹前无路,举头看,一轮圆月挂天 边。莫叹世道险,猛回头,善缘就在 你身边。” 在法会上,善无畏则用梵语讲 《地藏菩萨本愿经》,善无畏的俗家弟 子、洛阳名士李华现场口译。 杨玉环当时并不知道,李华这个 经常嘲笑自己的傲慢公子,实际上深 深地爱着自己。 李华出生于洛阳名门望族,他的 远祖李灵,是赵郡人,任北魏平南将 军、洛州刺史,后举家迁到洛阳。此 后,这个被称为赵郡李氏的家族,代 有英才。李华的高祖李孝端,曾任隋 朝怀州司法、洛州司兵参军。李华的 祖父李太冲,是唐高宗时期的祠部郎 中。李华的父亲李述,是武周后期和 唐中宗时期的重臣,任中散大夫、少 府监、上柱国。在唐玄宗即位后,李 述已致仕。 开元三年 (公元 715 年) ,李华出 生于洛阳陶化里李述府邸。陶化里 东邻的尊贤坊,就是杨玉环家。李华 比杨玉环大四岁。 开元十年 (公元 722 年) 二月初 十,李述去世。李华的生母是李述的 二夫人,与正夫人不合,于是出家于 宜阳五花寺。这时李华尚幼,也住到 五花寺中。五花寺是连昌宫附属寺 院,有不少高僧。李华在寺中系统地 学习佛家经典,并很快精通了梵文。 两年后,唐玄宗从长安到洛阳, 路过宜阳,驻跸连昌宫。高僧善无畏 随行驻锡五花寺,李华前往拜谒,善 无畏发现这个小孩能用梵语与自己 交谈,非常惊奇。唐玄宗也很惊奇, 但不知道李华的诗文如何,就命他以 《春行寄兴》为题,现场作诗一首,李 华不假思索咏吟道:“宜阳城下草萋 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 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玄宗大悦,当 场诏令善无畏收李华为俗家弟子,到 洛阳圣善寺陪伴善无畏。 此后,李华住到圣善寺译经院, 跟从善无畏学习各种佛教知识。开 元十七年 (公元 729 年) ,李华的嫡母 去世,他的两个兄长将李华的生母从 五花寺接回家,让李华也回家来住, 并请了名师为他传授儒家经典。但 李华在寺院长大,有一颗虔诚的向佛 之心,一直想受戒出家。 李华有两个好友,一个是杜甫, 另一个是贾至。贾至比李华小两岁, 他是贾谊的后代,他的父亲贾曾是礼 部侍郎,家在洛阳恭安坊,位置在今 安乐村原洛阳师院东校区。2004 年,在对恭安坊遗址进行发掘时,发 现了一处院落遗址,这很可能是贾 曾、贾至故居遗址。 上巳节那天,李华也参加了杨玉环 的笄礼,他是陪贾至去的,而贾至一直 比较喜欢玉环。但李华没有参加笄礼 后的牡丹会,因为他没有娶妻的打算。 后来他在寺中的牡丹园见到出 家的玉环,有些惊奇。问清缘由后, 他没有表现出同情,而是现场作了一 首名为《长门怨》的诗。诗曰: “弱体鸳 鸯荐,啼妆翡翠衾。鸦鸣秋殿晓,人静 禁门深。每忆椒房宠,那堪永巷阴。 日惊罗带缓,非复旧来心。”这里用了 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失宠的典故,讽 刺杨玉环,暗指杜甫是汉武帝,玉环是 陈阿娇。杨玉环大怒,痛斥而去。 弘正大师虽然同意玉环出家,但 并没有为她剃度,也没让她穿僧衣, 因为他知道她像许多贵族女子一样, 不过是因为受了挫折,暂时到寺院修 行,很快会还俗。 看着玉环从牡丹园中离去的背 影,李华心中忽然有一丝奇特的感 觉。此后,他每天都在寺院看着玉环 采花、供花,他的心思焉能逃过弘正 大师的慧眼? 在当天的大法会上,李华看到玉 环虔诚地唱佛歌,虔诚地斟茶,他的 心中突然有一丝恐惧,心想她真成了 比丘尼怎么办? 在大法会上,还有华严宗、净土 宗等各大门派的大师们讲经说法。 日过午时,大法会结束,全体僧众共 用佛粥,这是用佛花(牡丹)和糯米、 莲子等共煮的粥。食粥毕,法事圆 满,众人离去。 美人摘新英 聂剑帆 武则天称帝后,封禅嵩山,在这里筑三 阳宫。 嵩山东南部的玉女台下有一石淙洞, 因两岸石壁高耸,险峻如削,怪石嶙峋,涧 中有巨石,两岸多洞穴,水击石响,淙淙有 声,故名“石淙”。石上青苔满布,涧水清澈 见底,上空莺歌燕舞,水中群鱼嬉游。碧水 潭中有块巨石,独出水面,平整如案。登上 该石极目远眺,四面环山,周围是水,红日 映染河水,微风徐徐扑面,山清水秀,鸟语 花香,大有人在画中之感。 古时又称石淙洞为“水营山阵”“水中 胜景”,每逢九月九日重阳佳节,人们携带 酒菜,到此猜拳行令,饱览山中秀丽景色。 女皇武则天就曾多次到石淙游乐,大宴群 臣,提笔赋诗,摩崖碑刻,史称“石淙会饮”。 其中,沈佺期《嵩山石淙侍宴应制》说: “金舆旦下绿云衢,彩殿晴临碧涧隅。溪水 泠泠杂行漏,山烟片片绕香炉。仙人六膳 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自惜汾阳纡道 驾,无如太室览真图。” 这“‘玉女三浆’捧帝壶”用的酒,当然是 洛阳老酒。女皇喜洛阳老酒,并亲作乐舞。 (上官云影) 武则天重设御酒坊“玉女三浆”宴群臣 —“洛阳老酒的千年传奇”之二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了解到洛阳老酒 是取老城东南隅四眼井之水酿造而成的,北魏 孝武帝喝完后称之为“老酒”,后逐渐被人称为 洛阳老酒。那么,历史上的霸气女皇武则天与 洛阳老酒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 649 年),唐太宗驾崩,太子李治继 位,是为唐高宗。高宗初年,唐帝国发生的最重大事件是立武 则天为皇后。显庆二年(公元 657 年)闰正月,高宗与武则天 率满朝文武迁都洛阳,在四眼井重设御酒作坊,洛阳老酒成为 御酒。 显庆五年(公元 660 年)十月,唐高宗患风眩病。风眩头 重目不能视,百司奏请武则天裁决。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的 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 显庆六年(公元 661)二月,武则天敕使道士东岳先生郭 行真到泰山建醮造像,立碑纪事,该碑双石并立,故称“鸳鸯 碑”,其造型暗寓“二圣”同治天下。 乾封元年(公元 666 年)正月初一,唐高宗与武则天在泰 山隆重举行了祭天之礼,其用酒就是洛阳老酒。 武则天称帝后,又遣道士马元贞到岱岳观致祭,以告代唐 革命。此后,武则天又先后六次派人至此建醮造像。这些活 动,都记载在鸳鸯碑中,而洛阳老酒均为祭祀用酒。同时,女 皇大会群臣,也用洛阳老酒。 “玉女三浆”捧帝壶 洛阳老酒祭泰山 这个花季,李华心里很不平净, 他悄悄地为玉环写了一首名为《春游 吟》的诗:“初春遍芳甸,千里蔼盈 瞩。美人摘新英,步步玩春绿。所思 杳何处,宛在吴江曲。可怜不得共芳 菲,日暮归来泪满衣。”他思念的美 人,在大法会后,正和比丘尼们忙碌 地制作牡丹香和牡丹皂。 在圣善寺,佛茶在牡丹花开时, 是随采随做的。这种加工过的干 花朵就是佛茶,用佛茶和香葛混 合,就做成了佛香,即牡丹香。这 种工艺,是武则天时期由尚方监创 制的。有一首古诗,赞美这种香: “牡丹呈瑞,香葛有情。采花成香, 敬我佛灵。女皇行香,祥云是升。 香烟袅袅,天下太平。参禅悟道, 坐看春风。物无两忘,修心修性。 拈花成香,机缘重重。爰此圣物, 亮吾心灯!” 同时,圣善寺的比丘尼们也要 做牡丹皂,这是佛寺中的洗涤用 品,也是武则天时期由尚方监创 制,然后传到皇家寺院的,有一首 古诗赞美这种香皂:“洛都山水,龙 门为尊。女皇行香,率服群臣。先 至香山,洗涤旧尘。女捧香皂,臣 奉香巾。观此宝皂,宫中奇珍。采 剪国色,九工成魂。养颜神品,万 岁皆春。” 牡丹香和牡丹皂是在比丘尼院 中制作的,圣善寺规定,在制作过程 中外人不得擅入,因此一个多月内, 李华未见到杨玉环。他心中的思念, 又无人诉说,心中非常郁闷。 97岁高龄的善无畏大师,对李 华非常欣赏,大师自知大限将到,想 传衣钵于李华,故再三催促他出家、 剃度、受戒。他该怎么办呢? 在唐代的牡丹诗中,对于牡丹外在形质之美的描述与 赞美数不胜数。作为刘禹锡名作《赏牡丹》的姊妹篇,《思黯 南墅赏牡丹》运用典故,写出了牡丹艳压群芳之美,也是比 较著名的诗篇。 牛僧孺,字思黯,贞元年间进士。他为东都留守时,于 洛阳南郭归仁里经营一座别墅,即南墅。 增城是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 为西王母所居。“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这两 句叙写了诗人偶遇牡丹之喜:首句点明在牛僧孺南墅中,一 个偶然的机会,初次见到牡丹花,那种惊艳之美令诗人震 撼,故作惊人之语—牡丹是日月精华的结晶,应栽天上, 今日人间相逢,纯属“偶然”,写出了牡丹花在诗人心目中的 崇高境界。第二句阿姥即指西王母,用西王母昆仑山增城 之典故,巧妙地描写出了牡丹花开重瓣,层层叠叠如同西王 母的九重增城。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这两句叹赏牡丹 色泽之佳。其中,“有此倾城好颜色”由初见牡丹时的愕然 惊叹转为对花容花貌的由衷礼赞,牡丹之貌,诗人美其名曰 “倾城”,这“倾城”二字,殊非过誉。唐代人对牡丹花的迷恋 钟爱,确实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每当牡丹盛开时,整个京 城为之轰动。白居易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 狂”之诗,描述当时赏花的空前盛况,诗人在此以人们的倾 城之举来烘托牡丹的“倾城”之色。 最后,诗人以“天教晚发赛诸花”再评花之品性。牡丹晚 发,开于暮春。至于“赛诸花”,亦颇可玩味,既云“赛”,必有 赛之对象和意义,也必有胜负。我们不妨引用一下刘禹锡的 另一首名作《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此四句可谓“赛诸花”的 最好诠解。芍药虽艳丽但格调不高,荷花太洁净而缺少风 情,只有牡丹婀娜而不失端庄,顾盼之间百媚俱生,可见作者 对牡丹花的重视及喜爱,也认为“赛”的结果是牡丹“胜出”。 诗人简介刘禹锡(公元 772 年-842 年),字梦得,洛阳 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 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 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 称“刘白”,有《陋室铭》 《竹枝词》《杨柳枝词》《乌 衣巷》等名篇。 天教晚发赛诸花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唐 · 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田中够 “若问古今兴废事, 请君只看洛阳城。”“人文 河洛”系《洛阳日报》品牌 之一,让我们在这里触摸 河洛大地的人文底蕴,感 受洛阳历史的厚重魅力。 扫一扫,关注“人文河洛” (renwenheluo) 按粉 □胡树青 扫一扫,关注洛阳老酒 按粉是河洛地区粮食加工的一种手段。人们常吃的粉 条、豆腐、凉粉等,都以淀粉为原料,而过粉是淀粉制作的关 键步骤。 通常过粉有两种方式:一是用兜单过粉,一种是用罗过粉。 不管是用兜单过粉,还是用罗过粉,都需把滤出来 的带着淀粉的水转到大缸里静置沉淀,然后撇除清水, 剩下含水很少的块状“粉”, 再把它盛到跟兜单相似的工 具中,令其把余水淋尽,再破 开晒干,就成了能够长期保 存的干粉了。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May-2020

1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编辑:姜春晖 校对:国奇 组版:杨燕人文河洛 09

除法律许可之外,未经本报书面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非法使用本报享有版权的内容。 联系电话:0379-65233520■版权声明

可怜不得共芳菲

洛阳才子名李华

才子戏言《长门怨》

日暮归来泪满衣

□郑贞富

在开元二十一年闰三月十三日的大法会上,给善无畏大师担任翻译的李华,是既通儒释道各种学问,又是诗书画皆绝的传奇式人物。他家住洛阳陶化里,与杨玉环家相邻。他比杨玉环大四岁,从小青梅竹马,他与玉环会相爱吗?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 733 年)闰三月十三日晨,圣善寺举行大法会,名为谢佛花花会。能容纳一万人的大佛堂内,座无虚席,佛灯通亮,香烟袅袅,佛乐奏响,杨玉环带比丘尼唱诗班登场,唱佛歌三曲,迎弘正、善无畏大国师登场。

在当日的大法会上,弘正大师讲经时说:“一花一世界,品花知人生!莫叹前无路,举头看,一轮圆月挂天边。莫叹世道险,猛回头,善缘就在你身边。”

在法会上,善无畏则用梵语讲《地藏菩萨本愿经》,善无畏的俗家弟子、洛阳名士李华现场口译。

杨玉环当时并不知道,李华这个经常嘲笑自己的傲慢公子,实际上深深地爱着自己。

李华出生于洛阳名门望族,他的远祖李灵,是赵郡人,任北魏平南将

军、洛州刺史,后举家迁到洛阳。此后,这个被称为赵郡李氏的家族,代有英才。李华的高祖李孝端,曾任隋朝怀州司法、洛州司兵参军。李华的祖父李太冲,是唐高宗时期的祠部郎中。李华的父亲李述,是武周后期和唐中宗时期的重臣,任中散大夫、少府监、上柱国。在唐玄宗即位后,李述已致仕。

开元三年(公元715年),李华出生于洛阳陶化里李述府邸。陶化里东邻的尊贤坊,就是杨玉环家。李华比杨玉环大四岁。

开元十年(公元 722 年)二月初十,李述去世。李华的生母是李述的二夫人,与正夫人不合,于是出家于宜阳五花寺。这时李华尚幼,也住到五花寺中。五花寺是连昌宫附属寺院,有不少高僧。李华在寺中系统地学习佛家经典,并很快精通了梵文。

两年后,唐玄宗从长安到洛阳,路过宜阳,驻跸连昌宫。高僧善无畏随行驻锡五花寺,李华前往拜谒,善无畏发现这个小孩能用梵语与自己交谈,非常惊奇。唐玄宗也很惊奇,但不知道李华的诗文如何,就命他以

《春行寄兴》为题,现场作诗一首,李华不假思索咏吟道:“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玄宗大悦,当场诏令善无畏收李华为俗家弟子,到洛阳圣善寺陪伴善无畏。

此后,李华住到圣善寺译经院,跟从善无畏学习各种佛教知识。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李华的嫡母去世,他的两个兄长将李华的生母从五花寺接回家,让李华也回家来住,并请了名师为他传授儒家经典。但李华在寺院长大,有一颗虔诚的向佛之心,一直想受戒出家。

李华有两个好友,一个是杜甫,另一个是贾至。贾至比李华小两岁,他是贾谊的后代,他的父亲贾曾是礼部侍郎,家在洛阳恭安坊,位置在今安乐村原洛阳师院东校区。2004年,在对恭安坊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了一处院落遗址,这很可能是贾曾、贾至故居遗址。

上巳节那天,李华也参加了杨玉环的笄礼,他是陪贾至去的,而贾至一直比较喜欢玉环。但李华没有参加笄礼后的牡丹会,因为他没有娶妻的打算。

后来他在寺中的牡丹园见到出家的玉环,有些惊奇。问清缘由后,

他没有表现出同情,而是现场作了一首名为《长门怨》的诗。诗曰:“弱体鸳鸯荐,啼妆翡翠衾。鸦鸣秋殿晓,人静禁门深。每忆椒房宠,那堪永巷阴。日惊罗带缓,非复旧来心。”这里用了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失宠的典故,讽刺杨玉环,暗指杜甫是汉武帝,玉环是陈阿娇。杨玉环大怒,痛斥而去。

弘正大师虽然同意玉环出家,但并没有为她剃度,也没让她穿僧衣,因为他知道她像许多贵族女子一样,不过是因为受了挫折,暂时到寺院修行,很快会还俗。

看着玉环从牡丹园中离去的背

影,李华心中忽然有一丝奇特的感觉。此后,他每天都在寺院看着玉环采花、供花,他的心思焉能逃过弘正大师的慧眼?

在当天的大法会上,李华看到玉环虔诚地唱佛歌,虔诚地斟茶,他的心中突然有一丝恐惧,心想她真成了比丘尼怎么办?

在大法会上,还有华严宗、净土宗等各大门派的大师们讲经说法。日过午时,大法会结束,全体僧众共用佛粥,这是用佛花(牡丹)和糯米、莲子等共煮的粥。食粥毕,法事圆满,众人离去。

美人摘新英 聂剑帆 画

武则天称帝后,封禅嵩山,在这里筑三阳宫。

嵩山东南部的玉女台下有一石淙洞,因两岸石壁高耸,险峻如削,怪石嶙峋,涧中有巨石,两岸多洞穴,水击石响,淙淙有声,故名“石淙”。石上青苔满布,涧水清澈见底,上空莺歌燕舞,水中群鱼嬉游。碧水潭中有块巨石,独出水面,平整如案。登上该石极目远眺,四面环山,周围是水,红日映染河水,微风徐徐扑面,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大有人在画中之感。

古时又称石淙洞为“水营山阵”“水中胜景”,每逢九月九日重阳佳节,人们携带酒菜,到此猜拳行令,饱览山中秀丽景色。女皇武则天就曾多次到石淙游乐,大宴群臣,提笔赋诗,摩崖碑刻,史称“石淙会饮”。

其中,沈佺期《嵩山石淙侍宴应制》说:“金舆旦下绿云衢,彩殿晴临碧涧隅。溪水泠泠杂行漏,山烟片片绕香炉。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自惜汾阳纡道驾,无如太室览真图。”

这“‘玉女三浆’捧帝壶”用的酒,当然是洛阳老酒。女皇喜洛阳老酒,并亲作乐舞。

(上官云影)

武则天重设御酒坊“玉女三浆”宴群臣——“洛阳老酒的千年传奇”之二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了解到洛阳老酒是取老城东南隅四眼井之水酿造而成的,北魏孝武帝喝完后称之为“老酒”,后逐渐被人称为洛阳老酒。那么,历史上的霸气女皇武则天与洛阳老酒之间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核心提示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 649 年),唐太宗驾崩,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高宗初年,唐帝国发生的最重大事件是立武则天为皇后。显庆二年(公元657年)闰正月,高宗与武则天率满朝文武迁都洛阳,在四眼井重设御酒作坊,洛阳老酒成为御酒。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风眩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百司奏请武则天裁决。从此,武则天在国内外的威望更加提高,外国使臣都共称唐高宗、武则天为“二圣”。

显庆六年(公元661)二月,武则天敕使道士东岳先生郭行真到泰山建醮造像,立碑纪事,该碑双石并立,故称“鸳鸯碑”,其造型暗寓“二圣”同治天下。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正月初一,唐高宗与武则天在泰山隆重举行了祭天之礼,其用酒就是洛阳老酒。

武则天称帝后,又遣道士马元贞到岱岳观致祭,以告代唐革命。此后,武则天又先后六次派人至此建醮造像。这些活动,都记载在鸳鸯碑中,而洛阳老酒均为祭祀用酒。同时,女皇大会群臣,也用洛阳老酒。

■“玉女三浆”捧帝壶

泰山之祭

聂剑帆

■ 洛阳老酒祭泰山 ﹃玉女三浆﹄捧帝壶

聂剑帆

这个花季,李华心里很不平净,他悄悄地为玉环写了一首名为《春游吟》的诗:“初春遍芳甸,千里蔼盈瞩。美人摘新英,步步玩春绿。所思杳何处,宛在吴江曲。可怜不得共芳菲,日暮归来泪满衣。”他思念的美人,在大法会后,正和比丘尼们忙碌地制作牡丹香和牡丹皂。

在圣善寺,佛茶在牡丹花开时,是随采随做的。这种加工过的干花朵就是佛茶,用佛茶和香葛混合,就做成了佛香,即牡丹香。这种工艺,是武则天时期由尚方监创

制的。有一首古诗,赞美这种香:“牡丹呈瑞,香葛有情。采花成香,敬我佛灵。女皇行香,祥云是升。香烟袅袅,天下太平。参禅悟道,坐看春风。物无两忘,修心修性。拈花成香,机缘重重。爰此圣物,亮吾心灯!”

同时,圣善寺的比丘尼们也要做牡丹皂,这是佛寺中的洗涤用品,也是武则天时期由尚方监创制,然后传到皇家寺院的,有一首古诗赞美这种香皂:“洛都山水,龙门为尊。女皇行香,率服群臣。先

至香山,洗涤旧尘。女捧香皂,臣奉香巾。观此宝皂,宫中奇珍。采剪国色,九工成魂。养颜神品,万岁皆春。”

牡丹香和牡丹皂是在比丘尼院中制作的,圣善寺规定,在制作过程中外人不得擅入,因此一个多月内,李华未见到杨玉环。他心中的思念,又无人诉说,心中非常郁闷。

97 岁高龄的善无畏大师,对李华非常欣赏,大师自知大限将到,想传衣钵于李华,故再三催促他出家、剃度、受戒。他该怎么办呢?

在唐代的牡丹诗中,对于牡丹外在形质之美的描述与赞美数不胜数。作为刘禹锡名作《赏牡丹》的姊妹篇,《思黯南墅赏牡丹》运用典故,写出了牡丹艳压群芳之美,也是比较著名的诗篇。

牛僧孺,字思黯,贞元年间进士。他为东都留守时,于洛阳南郭归仁里经营一座别墅,即南墅。

增城是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为西王母所居。“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这两句叙写了诗人偶遇牡丹之喜:首句点明在牛僧孺南墅中,一个偶然的机会,初次见到牡丹花,那种惊艳之美令诗人震撼,故作惊人之语——牡丹是日月精华的结晶,应栽天上,今日人间相逢,纯属“偶然”,写出了牡丹花在诗人心目中的崇高境界。第二句阿姥即指西王母,用西王母昆仑山增城之典故,巧妙地描写出了牡丹花开重瓣,层层叠叠如同西王母的九重增城。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这两句叹赏牡丹色泽之佳。其中,“有此倾城好颜色”由初见牡丹时的愕然惊叹转为对花容花貌的由衷礼赞,牡丹之貌,诗人美其名曰

“倾城”,这“倾城”二字,殊非过誉。唐代人对牡丹花的迷恋钟爱,确实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每当牡丹盛开时,整个京城为之轰动。白居易有“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之诗,描述当时赏花的空前盛况,诗人在此以人们的倾城之举来烘托牡丹的“倾城”之色。

最后,诗人以“天教晚发赛诸花”再评花之品性。牡丹晚发,开于暮春。至于“赛诸花”,亦颇可玩味,既云“赛”,必有赛之对象和意义,也必有胜负。我们不妨引用一下刘禹锡的另一首名作《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此四句可谓“赛诸花”的最好诠解。芍药虽艳丽但格调不高,荷花太洁净而缺少风情,只有牡丹婀娜而不失端庄,顾盼之间百媚俱生,可见作者对牡丹花的重视及喜爱,也认为“赛”的结果是牡丹“胜出”。

诗人简介: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

《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天教晚发赛诸花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唐·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田中够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人文河洛”系《洛阳日报》品牌之一,让我们在这里触摸河洛大地的人文底蕴,感受洛阳历史的厚重魅力。

扫一扫,关注“人文河洛”(renwenheluo)

按 粉□胡树青

扫一扫,关注洛阳老酒

按粉是河洛地区粮食加工的一种手段。人们常吃的粉条、豆腐、凉粉等,都以淀粉为原料,而过粉是淀粉制作的关键步骤。

通常过粉有两种方式:一是用兜单过粉,一种是用罗过粉。不管是用兜单过粉,还是用罗过粉,都需把滤出来

的带着淀粉的水转到大缸里静置沉淀,然后撇除清水,剩下含水很少的块状“粉”,再把它盛到跟兜单相似的工具中,令其把余水淋尽,再破开晒干,就成了能够长期保存的干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