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年谱》的编撰与 中西史学融合的路径 -...

7
收稿日期:2018-04-03 作者简介:林纯洁,男,历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 本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丁·路德年谱》研究”(项目号:16CSS001 )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马丁·路德年谱》的编撰与 中西史学融合的路径 林纯洁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430074 要:1517 年,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改变了西方的历史,同时备受争议。西方学术界对 路德已经进行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很多传记和编年著作,但目前仍缺乏一部完全按年月日的时间顺序 展现路德生平和著作及宗教改革的背景与过程的著作,即使如最权威的 《路德全集》魏玛版也没有 按原计划贯彻完全按时间排列路德著作的理念。本文提出,可以尝试用逐年逐月逐日地将背景、生平 和著作年表与概要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史学方法———年谱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阐述编撰《马丁· 路德年谱》的结构和方法,从而探索中西史学融合的新路径。 关键词:路德;宗教改革;年谱;史学 中图分类号:K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112018 06-0088-07 1517 10 31 日,德国修士马丁·路德 发表 《九十五 条 论 纲》,反 对 罗 马 教 廷 在 德 国 出售赎罪券,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他倡导因 信称义,创立基督新教,导致教皇权威的衰落 与基督教会的分裂,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 起,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以来整个西方社会与基 督教的历史。路德还将 《圣经》从希伯来语和 希腊语翻译成德语,奠定了现代德语的基础。 由于路德在历史上极端重要的地位,西方学 界非常重视对其生平的研究和著作的整理与编 撰。德国学者对 《路德文集》的编撰在路德生前 就开始了。16 世纪以来,比较有影响力的路德文 集版本有维滕堡版、耶拿版、瓦尔西版、埃尔朗 根版等,而最适应学术研究的全集校订版则是 《路德全集》魏玛版。 这源于 1853 年,卡尔· 施奈德 ( KarlSchneider )在其编辑出版的路德 《小教义问答》的前言中提出了一项新的编辑方 法:“按照时间顺序编排,而不用顾及它是拉丁 语或德语;回归到原始手稿上,或不得已时回到 原始印刷本上,一字一句地记录下路德使用的正 字法,标点应用等。” ]( P220 1880 年,卡尔·施耐 德的学生卡尔·科纳克神父 ( KarlKnaake )决定 采用施耐德提出的编辑方法,编辑一套新的 《路 德全集》。该版本在魏玛出版,因此被称为魏玛 版( WeimarerAusgabe )。该版本收集了大量路德 的手稿和著作的初版,1883 年出版第 卷,2009 年编辑完成,历时 126 年,共 123 卷,成为目前 研究路德最为权威的版本。 按照施耐德的设想,魏玛版起初计划完全以 时间顺序来排列路德的所有著作、书信和翻译等 材料,由此全面展现路德的思想发展过程。但由 于内容过于繁多,魏玛版编者只能采取著作、书 信、《圣经》翻译和桌边谈话的四种分类,然后 再分别按时间排列,没有彻底贯彻完全按时间排 列路德著作的理念。 这成为魏玛版的一个遗憾。 那如何才能弥补《路德全集》魏玛版的遗 憾,即完全按照时间顺序展现路德的宗教改革思 想呢?本文将首先回顾西方学术界通过传记和年 · · 历史学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Feb-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马丁·路德年谱》的编撰与 中西史学融合的路径 - …cssn.cn/lsx/201812/W020181229347964516699.pdf收稿日期:2018-04-03 作者简介:林纯洁,男,历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本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丁·路德年谱》研究”(项目号:16CSS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8-04-03作者简介:林纯洁,男,历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

本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马丁·路德年谱》研究”(项目号:16CSS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马丁·路德年谱》的编撰与

中西史学融合的路径

林纯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430074]

摘 要:1517年,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改变了西方的历史,同时备受争议。西方学术界对

路德已经进行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很多传记和编年著作,但目前仍缺乏一部完全按年月日的时间顺序

展现路德生平和著作及宗教改革的背景与过程的著作,即使如最权威的 《路德全集》魏玛版也没有

按原计划贯彻完全按时间排列路德著作的理念。本文提出,可以尝试用逐年逐月逐日地将背景、生平

和著作年表与概要结合起来的中国传统史学方法———年谱来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阐述编撰 《马丁·

路德年谱》的结构和方法,从而探索中西史学融合的新路径。

关键词:路德;宗教改革;年谱;史学

中图分类号:K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11(2018)06-0088-07

  1517年10月31日,德国修士马丁·路德

发表 《九十五条论纲》,反对罗马教廷在德国

出售赎罪券,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他倡导因

信称义,创立基督新教,导致教皇权威的衰落

与基督教会的分裂,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

起,深刻地影响了近代以来整个西方社会与基

督教的历史。路德还将 《圣经》从希伯来语和

希腊语翻译成德语,奠定了现代德语的基础。

由于路德在历史上极端重要的地位,西方学

界非常重视对其生平的研究和著作的整理与编

撰。德国学者对 《路德文集》的编撰在路德生前

就开始了。16世纪以来,比较有影响力的路德文

集版本有维滕堡版、耶拿版、瓦尔西版、埃尔朗

根版等,而最适应学术研究的全集校订版则是

《路德全集》魏玛版。[1]这源于1853年,卡尔·

施奈德 (KarlSchneider)在其编辑出版的路德

《小教义问答》的前言中提出了一项新的编辑方

法:“按照时间顺序编排,而不用顾及它是拉丁

语或德语;回归到原始手稿上,或不得已时回到

原始印刷本上,一字一句地记录下路德使用的正

字法,标点应用等。”[2](P220)1880年,卡尔·施耐

德的学生卡尔·科纳克神父 (KarlKnaake)决定

采用施耐德提出的编辑方法,编辑一套新的 《路

德全集》。该版本在魏玛出版,因此被称为魏玛

版 (WeimarerAusgabe)。该版本收集了大量路德

的手稿和著作的初版,1883年出版第1卷,2009

年编辑完成,历时126年,共123卷,成为目前

研究路德最为权威的版本。

按照施耐德的设想,魏玛版起初计划完全以

时间顺序来排列路德的所有著作、书信和翻译等

材料,由此全面展现路德的思想发展过程。但由

于内容过于繁多,魏玛版编者只能采取著作、书

信、《圣经》翻译和桌边谈话的四种分类,然后

再分别按时间排列,没有彻底贯彻完全按时间排

列路德著作的理念。[3]这成为魏玛版的一个遗憾。

那如何才能弥补 《路德全集》魏玛版的遗

憾,即完全按照时间顺序展现路德的宗教改革思

想呢?本文将首先回顾西方学术界通过传记和年

·88·

历史学                                   

Page 2: 《马丁·路德年谱》的编撰与 中西史学融合的路径 - …cssn.cn/lsx/201812/W020181229347964516699.pdf收稿日期:2018-04-03 作者简介:林纯洁,男,历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本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丁·路德年谱》研究”(项目号:16CSS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表方式对路德思想的研究和著作的整理及其不足

之处。然后,本文提出,可以尝试用逐年逐月逐

日地将背景、生平和著作年表与概要结合起来的

中国传统史学方法———年谱来解决这个问题。最

后,本文将阐述编撰 《马丁·路德年谱》的结构

和方法,从而探索中西史学融合的新路径。

一、路德传记和著作整理与

西方的史学传统 

  按照时间顺序展现一个历史人物的思想发

展脉络及其影响,首要的途径便是传记。中西

方史学都有为名人立传的传统。路德同时代的

人已经开始为他编撰传记,早在1529年,路德

的论 敌 约 翰 内 斯 · 科 赫 劳 斯 (Johannes

Cochlus)就为 “讨厌的路德”用拉丁语和德

语为路德撰写了一部传记,公开将路德描绘为

“魔鬼所生的七头怪龙”。[4](P15)路德的朋友也开

始为路德立传。如梅兰西顿在1546年路德去世

的这一年就为路德编撰了一部传记,奠定了后

来新教路德传记的基础。梅兰西顿在一些报告

中将路德的死亡归因于 “路德告别尘世,将自

己的灵魂交付到上帝手中”。[4](P16)早期的路德传

记主要是从神学的角度出发,过分贬低或赞美

路德,直到19世纪后期,才出现从历史学角度

编撰的趋近客观的路德传记。如尤利乌斯·科

斯特林 (JuliusKstlin)1874年出版的 《马丁

·路德:他的生活和他的著作》。[5]

到了20世纪,在1917年宗教改革400周

年之际出现的路德研究复兴 (LutherRenais

sance)的背景下,更是涌现了很多有影响力的

传记。德国学者奥托·席尔 (OttoScheel)于

1916和1917年出版了两卷本 《马丁·路德:

从天主教到宗教改革》,[6]尤其对路德早期的生

平作了详细的研究。1939年,德国学者海因里

希·伯默 (HeinrichBoehmer)出版的 《青年路

德》,[7]详细叙述了路德从童年时代到发动宗教

改革,直至1521年参加沃尔姆斯会议的历史。

1950年,美国学者罗伦·培登 (RolandBain

ton)出版 《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

传》,[8]重点关注了路德的宗教信念和宗教改革

的历程,为路德的事业进行了辩护。1958年,

美国学者埃里克·埃里克森 (ErikErikson)出

版的 《青年路德:一个精神分析与历史的研

究》,[9]用心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路德青少年时

期的家庭生活与经历对他性格的影响,进而阐

述了这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

随着1983年路德诞生500周年的临近,西方

学界路德研究的热度进一步升温。1979年,德国

学者海因里希·伯恩卡姆 (HeinrichBornkamm)

的 《中年路德》[10]叙述了从1521年路德隐居于瓦

特堡到1530年召开奥格斯堡会议的历史,这是

宗教改革斗争最激烈,同时也是路德创作最丰富

的时期。1981年,荷兰学者海科·奥博曼 (Hei

koA.Oberman)出版了 《马丁·路德:上帝与

魔鬼之间的人》,[4]将路德的一生置于中世纪的教

派冲突背景之下,即修士路德对教会与皇帝两大

权力的反抗,只身处于他所感知的上帝与魔鬼之

间,从这个角度阐释路德的人生经历以及宗教改

革的爆发和影响。1981年、1986年、1987年,

德国学者马丁·布莱希特 (MartinBrecht)分别

出版了三卷本 《马丁·路德传》,[11]对路德生平

进行了详细考证,将路德一生分为三个时期:

1483—1521年,通向宗教改革之路;1521—1532

年,宗教改革的秩序与界限;1532—1546年,教

会的保存。1986年,德国学者莱哈德·施瓦茨

(ReinhardSchwarz)出版了 《路德传》,[12]重点从

教会史的角度研究了路德作为修士、传道者和大

学教授的生平和影响,并回顾了路德的神学。1986

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基特尔森 (JamesKittelson)

发表 《改教家路德》,[13]试图完整地展现路德的一

生,同时还原路德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生。

同一时期的民主德国也出现了有影响力的路

德传记。1967年,格哈尔德·茨塞比茨 (Ger

hardZschbitz)出版了 《马丁·路德:伟人与界

限》第一部分 (1483—1526),[14]在资产阶级早

期革命的解释框架下,叙述了路德出生至1526

年施派耶尔帝国会议的历史。但后来第二部分一

直没有出版。1982年,沃尔夫冈·兰德格拉夫

(WolfgangLandgraf)的 《马丁·路德传:改革者

与反叛者》,[15]重点论述了1530年奥格斯堡和约

之前的宗教改革历程,尤其是期间发生了农民战

争,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研究了宗教改革与

农民战争的关系以及路德在战争期间的立场。

·98·

历史学 《马丁·路德年谱》的编撰与中西史学融合的路径

Page 3: 《马丁·路德年谱》的编撰与 中西史学融合的路径 - …cssn.cn/lsx/201812/W020181229347964516699.pdf收稿日期:2018-04-03 作者简介:林纯洁,男,历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本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丁·路德年谱》研究”(项目号:16CSS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2017年宗教改革500周年的来临,西

方学术界再次迎来了路德研究的高潮,出版了多

部新的路德传记。2006年,德国学者福尔科·乐

平 (VolkerLeppin)出版了 《马丁·路德传》,[16]

试图从新的角度研究路德对旧信仰的怀疑与对新

信仰的寻找过程,认为路德作为修士和神学家受

到中世纪长期影响,其宗教思想一开始并没有突

然转变,而是受到反对者的刺激,一步一步发生

转变,逐渐变得激进起来的。2012年,德国学者

海因茨·席林 (HeinzSchilling)出版了《马丁·

路德:变革时代的反叛》,[17]在从中世纪到近代

转变这一大的背景下,强调路德为了宗教进行的

艰难反抗以及对近代社会的巨大影响。2015年,

德国学者乌尔里希·科普夫 (UlrichKpf)出版了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家及其著作》,[18]以简要的

笔法对历史上关于路德的传说进行了辨析,厘清

了路德的生平,介绍了路德著作所传达的思想,

阐述了中世纪对路德的影响以及路德对近代社会

的推动作用。2016年,德国学者福尔科·莱哈特

(VolkerReinhardt)出版了 《异端路德:罗马与宗

教改革》,[19]梳理了之前受到忽视的梵蒂冈的档案,

重点从罗马教会的角度重构了被新教徒神化的路

德罗马之行,认为宗教改革爆发的原因不在于神

学分歧,而在于路德与罗马教会之间的厌恶和误

解。2016年,英国学者林达尔·若普 (LyndalRo

per)出版了 《马丁·路德:叛徒与先知》,[20]将路

德描写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注重研究他的人格

特征、内心世界以及朋友交际,认为路德试图将

身体从罪的污点中解脱出来,他相信身体与精神

的统一,导致他在神学的核心点上陷入争论,因

为他确信,基督在圣餐中真实临在。

概括而言,学术界对路德传记的编撰主要集

中在路德的青少年与中年时代,尤其是中年时代

是路德推动宗教改革的主要阶段,而对路德老年

的研究较为缺乏。同时各位学者通过撰写路德的

传记对宗教改革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解释,深化了

对宗教改革的认识,但受限于作者自身的学术观

点,侧重点各不相同,很难做到完全的客观。

按照时间顺序展现一个作者的思想发展脉络

及其影响的第二个途径是年表性著作。1929年,

格奥尔格·布赫瓦尔德 (GeorgBuchwald)发表

《路德年表》,[21]对路德的著作、布道、书信和交

游按照时间进行了整理,但没有对著作、布道和

书信内容及其反映的路德思想进行概括。1983

年,安德里亚·范·杜尔门 (AndereaVan

Dülmen)发表 《路德年表:生活与著作》,[22]按

照时间顺序详细记录了路德一些重要日期的生活

与著作发表信息,没有涉及相关的历史背景,也

没有对路德著作和书信的内容进行总结。比较简

略的还有著作年表。1917年,古斯塔夫·卡维劳

(GustavKawerau)出版了 《路德著作目录》,按

时间顺序列举了路德著作,1929年,依据 《路德

全集》魏玛版的最新出版资料,出版了增补版。[23]

随着 《路德全集》魏玛版的完成,整理出了最齐

全的路德的著作年表。该年表收录于1983年出版

的第61卷,[1](卷61,P113-135)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整体而言,学术界对路德的生平和思想等方

面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目前缺乏一部完全

按时间顺序展现路德生平和著作及宗教改革的背

景、过程与影响等的集工具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

著作,这与西方的史学传统有很大的关系。在西

方史学传统中,传记侧重于记录传主的生平事迹

及其楷模作用。在古典时代,“以世俗的个体人

物为中心、以树立社会道德楷模为目的,是古典

传记学的两大基本特征,并形成了以政治传记为

主的世俗公共传记学传统”。[24](P90)中世纪的史学

则从属于神学,“由此形成了圣徒传记学 (hagi

ography),其宗旨是教化信众并使之模仿圣徒,

从而强化宗教信仰,而不是记载圣徒生平的真实

历史”。[24](P90)著作年表则是单纯地按年月列出著

作的名称,没有介绍时代的背景。整体而言,西

方史学没有一种将背景、生平和著作年表与概要

结合起来的史学形式。

二、年谱编撰与解决路德争议的路径

一种将背景、生平和著作年表与概要结合

起来的史学形式之所以非常重要,在于处于时

代剧变中的历史人物往往充满争议。自宗教改

革以来,围绕马丁·路德就产生了各种争议,

甚至包括出生年份。一般认为,路德生于1483

年11月10日。但路德在1539年的一次布道中

说,他是在教皇尤利乌斯 (Julius)去世那年出

生的。[1](卷47,P581)而尤利乌斯是在1513年去世的,

·09·

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7卷·第6期                 历史学

Page 4: 《马丁·路德年谱》的编撰与 中西史学融合的路径 - …cssn.cn/lsx/201812/W020181229347964516699.pdf收稿日期:2018-04-03 作者简介:林纯洁,男,历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本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丁·路德年谱》研究”(项目号:16CSS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这显然不是路德的出生年份,路德说的应该是

1484年去世的教皇西克图斯四世,这样就推断

出路德出生于1484年。[18](P11-12)路德在一次桌边

谈话中,曾说自己是1483年出生的。[1](卷TR2,P376)

而在另一次谈话中,他又说是在 1484年出生

的。[1](卷TR5,P76)还有研究表明,路德在青年时代曾

登记为1482年出生。[11](P13)这说明,路德对自己

出生年份是不确定的,这缘于路德母亲没有记

清楚。路德好友梅兰西顿采用了 1483年的说

法,其后越传越广,逐步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又如最富传奇色彩的路德于1517年10月31

日将 《九十五条论纲》钉到维滕堡城堡教堂门上

的传说。但路德生前未曾提及此事,同时代的人

也未有相关记载。这个说法也来自梅兰西顿,他

在路德去世几个月后写的一份前言中最先采用了

这个说法。[18](P13)实际上,路德在10月31日给美

因茨大主教阿尔布莱希特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了

《九十五条论纲》。大主教没有回应,才导致了

《九十五条论纲》的公开和广泛流传,最终引发

了宗教改革运动。而且撰写论纲在当时的大学是

一件很普通的事情,不应被视为革命性的举动。

因此,这个传说也是充满了争议。

又如路德自 1516年开始采用玫瑰作为纹

章,但为什么直到1530年7月8日,路德在给

拉撒路·斯本格勒的信中,才详细阐述了玫瑰

纹章所蕴含的 “因信称义”的含义?一般认

为,这与1530年斯本格勒受萨克森选侯委托制

作一枚赠予路德的玫瑰印章有关。[25](P62)这实际

上与奥格斯堡会议的进程紧密相关。奥格斯堡

会议意义重大,将决定新教的命运,路德对会

议的进程有些不满,非常担心梅兰西顿在称义

等核心问题上退让。6月25日,新教代表在帝

国会议上宣读了 《奥格斯堡信条》,并呈交给

皇帝,但没有被皇帝接受。科西认为:“由于路

德无法参与奥格斯堡会议,这迫使路德在1530

年7月,去解释他早已开始使用的印章。这个

印章体现了路德作为基督徒和神学家的身份,

被认为是基督教基础神学的体现。”[25](P65)

而且,路德处身于一个剧变的时代,同时

还发生了文艺复兴、大航海等重大历史事件,

欧洲的整体局势深刻影响了路德的思想发展和

宗教改革历程,如16世纪时土耳其帝国对东欧

持续入侵,1529年曾兵临维也纳城下,德意志

皇帝肩负保卫帝国的重任,这直接牵制了他对

新教运动的镇压,对德国乃至欧洲的宗教格局

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这件事深刻影响了路德

的政治思想,如路德主张由皇帝领导反对侵略

的自卫战争,反对宗教战争,以此实现世俗事

务与宗教事务的分离。[26]在以往的路德传记中

和著作中,对背景的介绍多不够全面,影响了

对路德的全面认识。因此,一种将背景、生平

和著作年表与概要结合起来的史学形式将非常

有助于对路德争议的解决。

在中国传统史学中,有一种独特的史学方法

———年谱,它能将谱主的背景、生平和著作年表

与概要全面结合起来。年谱是史学中一种较为特

殊的传记体裁,“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

比较全面细致地叙述谱主一生事迹”。[27](P2)朱士

嘉在 《中国历代名人年谱序》中说到:“叙一人

之道德、学问、事业、纤悉无遗而系以年月者,

谓之年谱。”[27](P2)年谱将传记和著作年表相结合,

兴起于宋代,繁盛于明代,鼎盛于清代,这一方

法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清人孙德谦称年谱 “最

得知人论事之义”。[28](P245)20世纪20年代,梁启

超在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对年谱的做法、

种类、体例、格式及其益处都进行了阐发和总

结。[29](P258-282)1997年,来新夏和徐建华出版的 《中

国的年谱与家谱》对年谱的缘起与发展、体裁、

体例、史料价值等内容做了更为详细的梳理。[27]

年谱作为一种独特的史学方法,目前主要

局限于中国重要人物的研究,“按照1992年出

版的 《中国历代人物年谱考录》著录,共收年

谱6259种,谱主4010人”。[27](P10)年谱极少应用

于国外重要人物的研究。目前可以看到的国外

人物年谱很少,如周邦立编著的 《达尔文年

谱》,[30]于1982年达尔文去世 100周年之际出

版,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尤其得到

了英国达尔文研究专家的高度评价,因为达尔

文研究虽然丰富且深入,但 “国外从未出版过

同样性质的著作”。[31](P98)这本著作开创了利用年

谱这一中国史学方法研究西方历史的先河,但

没有受到世界史研究领域的重视,这或许与中

国史与世界史长期的学科分立与学术分野有关。

编撰一部 《马丁·路德年谱》,有助于对

·19·

历史学 《马丁·路德年谱》的编撰与中西史学融合的路径

Page 5: 《马丁·路德年谱》的编撰与 中西史学融合的路径 - …cssn.cn/lsx/201812/W020181229347964516699.pdf收稿日期:2018-04-03 作者简介:林纯洁,男,历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本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丁·路德年谱》研究”(项目号:16CSS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路德宗教改革的时代背景和思想的演变进行整

体的理解。通过年谱,将路德时代的重大事件

与路德的生平交往和重要著作按照详细的年月

日排列展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魏玛版未

能彻底按照时间排列路德著作的缺陷,并展现

历史背景对路德思想的影响;同时有助于厘清

路德重要思想的产生过程,澄清路德的生平争

议及其社会交往尤其是宗教改革逐步对西方社

会产生影响的过程。

《马丁·路德年谱》将路德生平、所在时

代的重大事件与路德重要著作按照详细的年月

日排列展开,兼具工具性与思想性,将有力地

促进国内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研究领域的进

展,有助于中西史学方法的融合。

三、《马丁·路德年谱》的结构

采用中国传统的史学方法,为马丁·路德

编撰一部融合背景、生平与思想的年谱,必须

将之置于宗教改革这一大的历史框架之下,考

证路德的生平细节与思想演变,考证路德的思

想与生平以及与同时代人的交往、书信往来,

用逐年逐月逐日记载的年谱形式展现出来,由

此全面展示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的发展历程、

社会交往及其影响的发生史。

《马丁·路德年谱》的第一部分是对15世

纪末欧洲框架下的德意志社会背景和路德家庭

情况的介绍。中世纪晚期的社会状况、教会形

态与路德的家庭生活都深刻地影响了路德宗教

改革思想的形成。

第二部分是年谱的主要部分,记载路德从

1483年出生到1546年去世期间的事迹、交往和

著作,同时叙述同时代发生的与宗教改革相关

的人物和事件。1483年至1516年,是路德成长

和接受教育以及成为修士、完成神学突破的阶

段。1517年至1530年,是路德引发和领导宗教

改革的阶段,宗教改革热烈展开,直至在奥格

斯堡会议上新教和天主教正式分裂。1531年至

1546年,是路德的晚年,同时德意志局势日益

紧张,形成了新教和天主教两大阵营,开始显

现战争的危险,但在路德生前没有爆发战争,

这与路德一生反对暴力战争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第三部分是附录,记录从路德去世到1555

年的历史,并阐述路德对之后历史的影响。因

为 “如果年谱自谱主死后便无什么记载,一定

看不出谱主的全体,因而贬损年谱本身的价

值”。[29](P275)1547年,在路德去世后的第二年,

德国天主教诸侯与新教诸侯之间的施马卡尔登

战争便爆发了,直到1555年 《奥格斯堡和约》

签订,路德宗取得合法地位,这都是路德发动

宗教改革运动引起的直接结果,所以应列在

《路德年谱》的附录之中。而且,路德对之后

的历史也有深刻影响,如三十年战争、德国的

国家教会体制等,也应予以客观阐述。

年谱的重点在于将马丁·路德的生平、著

作、书信、布道、谈话与社会背景和人际交往结

合起来研究考证,从而可以清楚展现路德从大学

生到修士,从完成因信称义的神学突破到发动宗

教改革的历程。在路德的年谱之中,会记录同时

代其他相关人物的重要事迹,如梅兰西顿、慈温

利、查理五世、萨克森选侯、教皇利奥十世等人

与路德的交往,或合作或斗争,从而立体地展现

路德发动宗教改革的过程和写作的社会背景。

马丁·路德一生坚持其核心理念 “因信称

义”,随着对这个理念理解得日益深入,同时为

了捍卫这个理念,不断与同时代人进行辩论,

路德的一些具体的思想则经常有所变化,如圣

礼观、教会观等,因此年谱能展现路德思想变

化的背景、线索和内容,由此厘清路德思想的

演进历程及其对宗教改革的影响路径。

马丁·路德作为一个宗教改革家,不仅关

注教会的改革,对尘世秩序也有着清晰的设想,

这通过对路德教会观、国家观及天职观等思想

的研究可以得到证明,同时这还必须结合时代

背景与路德在尘世社会的作为加以综合认识。

通过年谱的编撰,除了展现路德对教会改革的

思考,还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到路德对尘世社

会的认识和设想。

四、编撰年谱的方法与

中西史学的融合    

   《马丁·路德年谱》的编撰将中国史学研

究方法与西方史学研究结合起来,将路德的生

·29·

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7卷·第6期                 历史学

Page 6: 《马丁·路德年谱》的编撰与 中西史学融合的路径 - …cssn.cn/lsx/201812/W020181229347964516699.pdf收稿日期:2018-04-03 作者简介:林纯洁,男,历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本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丁·路德年谱》研究”(项目号:16CSS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平与著作年表及书信等融为一体,是理解路德

新的路径。中国史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年谱学,

针对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编谱方法,如为学

者编谱,“就需要搜求谱主著作中的要旨,进行

分析研究,并广泛地吸取与谱主有关学者的论

述,加以 ‘曲畅旁通’,提出个人独立见解,

以显示谱主所处时代的思想学说的沿革”。[27](P31)

路德作为维滕堡大学的教授,既是一名神学家,

也是一名学者,就比较适用此种编谱方法。

史学界编辑年谱时,历来有繁简之争,“繁

者往往失之于芜杂,而简者又多有疏漏……是繁

是简,完全应该根据谱主事迹繁简和年谱刊行形

式而定”。[27](P32)对路德这种改变历史而又著作等

身的人而言,则需尽量详细。因为路德著作多达

百卷,“不是人人所能见,所能毕读的;为免读

者的遗憾起见,把全集的重要见解和主张,和谱

主的事迹,摘要编年,使人一目了然”。[29](P261)

编撰年谱要求对史料的批判与鉴别以及客

观的立场,这与近代西方史学的主流是相一致

的。近代以来,西方史学从浪漫主义史学发展

到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等,尤其是德

国史学家兰克强调对原始档案材料的考证批判

使用,奠定了现代史学的基础。如兰克曾言:

“历史要写得像过去发生之事一样真实。”[32](Pvi)

年谱的编撰与以兰克为代表客观主义史学有

着相近的学术路径,主要应用历史考证法,分为

外证和内证两种方法。外证,即 “参比不同国

家、地区的相关史料、不同历史学家的相关著

作,以及同时代其他的相关记录等,以确定历史

事实”。[33](P211)路德同时代人留下了很多关于路德

的记载,包括论战、批评等,可以进行综合研

究;内证,“指依据著作内部的相关情况,并结

合作者的身世、性格、心理以及所处的立场等,

来鉴别史料的真伪”。[33](P211) 《路德全集》魏玛版

按照时间顺序对路德的著作、书信、《圣经》翻

译和桌边谈话进行了分类整理,是按照路德著作

内部情况考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绝佳材料。同

时还要将内证与外证相结合,以路德的手稿、初

版著作、谈话与同时代其他人的记录进行对照。

因此,年谱的编撰首先依靠谱主马丁·路德的著

作、布道、书信和谈话录等原始材料;其次,路

德相关的同时代人的著述、传记或辩论材料,有

大量与路德有关的资料。第三,现代学者所写的

路德传记和研究著作。

除此之外,还必须采用文本细读法和语境

主义的方法。以路德原始文本为核心,对文本

进行细致和反复的阅读,注重细节解读和结构

分析,对文本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才能为路

德年谱的编撰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同时,将

路德及其作品放在基督教发展历史与德意志宗

教改革的语境中去考察和理解,语境可以揭示

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源、过程以及与其他历史事

件的关联,尤其是文本产生的背景以及文本上

下文的内在联系,构成了路德年谱的内在脉络。

正如 《四库全书总目》对诗文集目录附年谱的

称赞:“使读者考其岁月,知其遭际,因以推求

作诗之本旨。”[27](P26)从语境中去理解文本,实际

上是中西史学的共同追求。

因此,《马丁·路德年谱》的编撰将继承中

国传统史学求实的传统与西方客观主义史学的考

证方法,以年谱这一中国传统史学方法研究西方

近代文明的奠基性人物马丁·路德,同时采用文

本细读和语境主义的研究方法,在具体的历史语

境中理解路德的文本以及其他人与路德相关的著

述,从而可以对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发展历程以

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进行具体的研究。

年谱是一种操作性强,具有普适性的一种

史学方法,可以应用到西方史学的研究领域,

以中国的传统史学方法为国外重要人物编撰年

谱,不仅可以推动西学研究的进展,更可以推

动中西史学方法的融合,增强中国传统史学方

法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MartinLuther.D.MartinLuthersWerke:KritischeGesamtaus

gabe[M].Weimar:VerlagHermannBhlausNachfolger,

1883-2009.

[2]GehardEbeling.HundertJahreWeimarerLuther-Ausgabe.

GehardEbeling.UmgangmitLuther[M].Tübingen:J.C.

B.Mohr,1983.

[3]林纯洁.《路德全集》魏玛版的历史与未来 [J].德国研

究,2012(3).

[4]HeikoA.Oberman.Luther,MenschZwischenGottundTeufel

[M].Berlin:SeverinundSiedler,1981.

·39·

历史学 《马丁·路德年谱》的编撰与中西史学融合的路径

Page 7: 《马丁·路德年谱》的编撰与 中西史学融合的路径 - …cssn.cn/lsx/201812/W020181229347964516699.pdf收稿日期:2018-04-03 作者简介:林纯洁,男,历史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副教授。本论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马丁·路德年谱》研究”(项目号:16CSS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5]JuliusKstlin,GustavKawerau.MartinLuther:SeinLebenund

seineSchriften[M].Eberfeld,Friedrichs,1874.

[6]OttoScheel.MartinLuther:VomKatholizismuszurReformation

[M].Tübingen:VerlagvonJ.C.Mohr,1916-1917.

[7]HeinrichBoehmer.DerjungeLuther[M].Leipzig:Roehler&

Amelang,1939.

[8]RolandBainton.HereIStand,ALifeofMarinLuther[M].

Nashville,Abingdon-CokesburyPress,1950.

[9]ErikErikson.YoungManLuther:AStudyinPsychoanalysis

and History [M].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1958.

[10]HeinrichBornkamm,MartinLutherinderMitteseinesLebens

[M].Gttingen:Vandenhoeck&Ruprecht,1979.

[11]MartinBrecht.MartinLuther[M].Band1-3.Stuttgart:

CalwerVerlag,1981-1987.

[12]ReinhardSchwarz.Luther[M].Gttingen:Vandenhoeck&

Ruprecht,1983.

[13]JamesKittelson.Luther:theReformer[M].Minneapolis:

AugsburgFortressPress,1986.

[14]GerhardZschbitz.MartinLuther,GrsseundGrenze,Teil1

(1483-1526) [M].Berlin:VebDeutscherVerlagder

Wissenschaften,1967.

[15]WolfgangLandgraf.MartinLutherReformatorandRebell:

Biografie[M].Berlin:VerlagNeuesLeben,1982.

[16]VolkerLeppin.MartinLuther[M].Darmstadt:Philippvon

ZabernVerlag,2006.

[17]HeinzSchilling.MartinLuther,RebellineinerZeitdesUm

bruchs[M].München:VerlagC.H.Beck,2012.

[18]UlrichKpf.MartinLuther,DerReformatorundseinWerk

[M]. Stuttgart: Philipp Reclam jun. GmbH & Co.

KG,2015.

[19]VolkerReinhardt.LutherderKetzer,RomunddieReformation

[M].München:VerlagC.H.Beck,2016.

[20]LydalRoper.MartinLuther.RenegadeandProphet[M].

London:PenguinRandomHouse,2016.

[21]GeorgBuchwald.LutherKlendarium [M].Leipzig:M.

HeinsiusNachfolgerEger&Sievers,1929.

[22]AndreavanDülmen.LutherChronik,DatenzuLebenundWerk

[M].München:DeutscherTaschenbuchVerlag,1983.

[23]GustavKawerau.VerzeichnisvonLuthersSchriften[M].Leip

zig:M.HeinsiusNachfolgerEger&Sievers,1929.

[24]张乃和.现代英美传记学的兴起及其启示 [J].史学集

刊,2017(4).

[25]DietrichKorsch.LuthersSealasanElementaryInterpretation

ofHisThology[A].HarvestingMartinLuthersReflectionson

Theology,Ethics,andtheChurch[M].editedbyTimothy

J.Wengert.Cambridge:William B.EerdmansPublishing

Company,2004.

[26]林纯洁.马丁·路德的战争观与士兵的天职 [J].山西

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2).

[27]来新夏,徐建华.中国的年谱与家谱 [M].北京:商务

印书馆,1997.

[28]孙德谦.古书读法略例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6.

[29]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M].北京:中华书

局,2014.

[30]周邦立.达尔文年谱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

[31]黄宗甄.《达尔文年谱》和他的作者周邦立 [J].读书,

1983(6).

[32]LeopoldvonRanke.Geschichtenderromanischenundgerma

nischen Vlker: von 1494 bis1535 [M]. Leipzig:

Reimer,1824.

[33]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

社,2014.

■责任编辑/袁亚军

CompilationofMartinLuthersChronologythroughtheintegrationofChinese

historiographyandWesternhistoriography

LINChunjie

(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MartinLutherinitiatedtheProtestantReformationin1517andchangedthehistoryoftheWestbuttherehavealwaysbeencontroversiesoverhim.TheWesternacademiahasstudiedMartinLutherthoroughlywiththepublicationofnumerousbiographiesandchronologies,butthereisnochronologicalmonographthatrecordsthebackgroundoftheReformation,Lutherslifeandchronologyofwritings;eventhemostauthoritativeWeimareditionofLuthersworksdoesnotfollowastrictchronologicalorder.ThispaperproposesanintegrationofChinesehistoriographyandWesternhistoriographyforthecompilationofadaybydaychronologicalrecordofMartinLutherslifeandworkswithaworkableframeandmethodforsuchachronologicalwork.Keywords:MartinLuther;Reformation;chronology;historiography

·49·

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7卷·第6期                 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