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體驗種田的快樂 協會理事長的張豐富談起過往那段歷史,仍心...

2
一起體驗種田的快樂 災後重生的浴火鳳凰 水里上安村 上安社區,就像它的名字,「上選之地, 安心富足」,即使在五年內經歷過賀伯風 災、九二一大地震及桃芝颱風三大天災的 重創,仍能憑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村 民的韌性,安然度過重重考驗,維持農村 的生機。上安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謝雅情 表示,未來上安村將繼續以梅子產業為主 軸,結合週邊的農場和果園、民宿,發展 成帶有教育意義的農業體驗園區。 於南投縣水里鄉東南端的上安村,南隔郡坑 溪與信義鄉接壤,西以陳有蘭溪與鹿谷鄉為 鄰,往南為玉山國家公園、東埔溫泉,往北有日 月潭、九族文化村,往西有溪頭、杉林溪等風景 區,可說是一顆位於風景名勝中的明珠,再加上 海拔在三百五十公尺到一千一百公尺之間,地勢 不高,氣候宜人。 上安村正是一個在好山好水中孕育豐富物產 的淳樸小鎮,農產品呈現多元風貌,包括梅子、茶 葉、香菇、葡萄、華盛頓臍橙、熱帶水蜜桃、夏季 蔬菜、檳榔等。 五年三大災重創上安社區 重建後找新活路轉型觀光休閒農業 未料,從民國八十五年開始,連續五年遭受天 災重創,先是民國八十五年賀伯颱風造成台二十一 線受土石流埋沒,八十八年又歷經九二一大地震, 九十年桃芝颱風來襲,三廍坑爆發嚴重土石流災 害,死亡失蹤人口十七人,田園流失八十餘甲,房 屋全倒二十六戶、半倒二十九戶、公共設施嚴重損 毀,財損超過八十餘戶,不但家園全毀,社區也滿 目瘡痍。 在這段期間擔任上安村長,現任上安社區發展 協會理事長的張豐富談起過往那段歷史,仍心有餘 悸,「當時的三廍溪河床從八尺寬變成八十尺寬, 房屋整個被沖走,不少村民因為生活困難,紛紛外 移到其他城市,如果不是上安人的韌性,真不知道 怎麼熬過來。」 風災雖然摧毀了家園,卻也指出了一條新的活 路,三廍溪上重建的鵲橋,全長二百二十五公尺, 橫跨三廍溪南北兩岸,是目前南投縣最長的單跨距 吊橋,假日經常吸引不少遊客,成為上安社區新的 觀光景點。而受災戶的房屋,災後採集村聚落的方 式擇地重建,十六戶嶄新的房屋造型美觀,有如歐 洲鄉間一幢幢的「別墅」,張豐富的新家也座落於 此,後來村民也決定聯合發展民宿,將重建社區轉 型為「民宿村」。 除了天災頻仍,上安村民賴以維生的梅子產 業,也在民國七十八到八十年間面臨轉型危機。專 營傳統梅製品、青梅及各種DIY活動的「梅林居」 主人盧振祥說,「台灣的梅子產業因為價格好,一 直都以外銷日本為主,在民國五十七年到六十年 間,一公斤梅子可以賣到十二元,大約是一個雇工 一天的薪水;到了民國六十三年,一公斤已經跌到 一塊多,民國七十八到八十年間,因為日本轉向大 陸採購梅胚,台灣的梅子滯銷,完全沒人要。」 在產業受到重創的情況下,上安村民窮則變, 變則通,想辦法開發梅子產業的國內市場,盧振祥 說,除了大量開發各種梅子的加工製品如醃梅、青 梅、脆梅之外,大家也挖空心思行銷梅子產業,設 計賞梅製梅的活動,開發梅子餐,梅酒、梅醋等。 梅子產業求新求變多樣化行銷 發明「呆呆筆」打響名號 盧振祥說,因為上安的梅樹極多,大家集思 廣益想出用廢棄的梅枝做成鉛筆,先在枝幹鑽孔, 再裝入沾了白膠的鉛筆心、原子筆心,在筆尾部分 裝飾或刻畫,便成了「呆呆筆」。呆呆是上安名產 「梅」的古字,讀音也是「梅」,有意義又具宣傳 效果,沒想到這個創意一舉奏效,大受遊客歡迎, 也為上安的「呆呆」筆打響了名號。 而身為第一代的社區工作者盧振祥已有兒子克 紹箕裘,文化大學日文系的盧意,如今也參加農委 會水土保持局的多元就業方案,負責蒐集上安村的 文史資料。 原本想去日本外商公司工作的盧意說,「訪問 社區的老人之後,才發現這個工作很有意義,畢竟 外商公司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去做,但社區的文化 保存不做,等未來老人一一凋零,就沒有了。」 相較於其他農村,上安村雖然遭逢天然災變, 與梅子產業的盛衰,但村民從斷壁殘垣中浴火重生 的勇氣和毅力,讓上安再度成為上天眷顧的所在, 水里鵲橋長二百二十五公尺,周邊的怡人景致。 左/災後採集村聚落的方式擇地重建,美觀如歐洲鄉間「別墅」。 右/東依郡大山,西傍陳有蘭溪下游的郡坑國小,依山傍水,清靈秀麗。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Nov-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一起體驗種田的快樂 協會理事長的張豐富談起過往那段歷史,仍心 …bw.businessweekly.com.tw/event/2009/farm/download/02-3.pdf · 陸採購梅胚,台灣的梅子滯銷,完全沒人要。

一起體驗種田的快樂

災後重生的浴火鳳凰 水里上安村

上安社區,就像它的名字,「上選之地,安心富足」,即使在五年內經歷過賀伯風災、九二一大地震及桃芝颱風三大天災的重創,仍能憑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村民的韌性,安然度過重重考驗,維持農村的生機。上安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謝雅情表示,未來上安村將繼續以梅子產業為主軸,結合週邊的農場和果園、民宿,發展成帶有教育意義的農業體驗園區。

位於南投縣水里鄉東南端的上安村,南隔郡坑

溪與信義鄉接壤,西以陳有蘭溪與鹿谷鄉為

鄰,往南為玉山國家公園、東埔溫泉,往北有日

月潭、九族文化村,往西有溪頭、杉林溪等風景

區,可說是一顆位於風景名勝中的明珠,再加上

海拔在三百五十公尺到一千一百公尺之間,地勢

不高,氣候宜人。

上安村正是一個在好山好水中孕育豐富物產

的淳樸小鎮,農產品呈現多元風貌,包括梅子、茶

葉、香菇、葡萄、華盛頓臍橙、熱帶水蜜桃、夏季

蔬菜、檳榔等。

五年三大災重創上安社區 重建後找新活路轉型觀光休閒農業

未料,從民國八十五年開始,連續五年遭受天

災重創,先是民國八十五年賀伯颱風造成台二十一

線受土石流埋沒,八十八年又歷經九二一大地震,

九十年桃芝颱風來襲,三廍坑爆發嚴重土石流災

害,死亡失蹤人口十七人,田園流失八十餘甲,房

屋全倒二十六戶、半倒二十九戶、公共設施嚴重損

毀,財損超過八十餘戶,不但家園全毀,社區也滿

目瘡痍。

在這段期間擔任上安村長,現任上安社區發展

協會理事長的張豐富談起過往那段歷史,仍心有餘

悸,「當時的三廍溪河床從八尺寬變成八十尺寬,

房屋整個被沖走,不少村民因為生活困難,紛紛外

移到其他城市,如果不是上安人的韌性,真不知道

怎麼熬過來。」

風災雖然摧毀了家園,卻也指出了一條新的活

路,三廍溪上重建的鵲橋,全長二百二十五公尺,

橫跨三廍溪南北兩岸,是目前南投縣最長的單跨距

吊橋,假日經常吸引不少遊客,成為上安社區新的

觀光景點。而受災戶的房屋,災後採集村聚落的方

式擇地重建,十六戶嶄新的房屋造型美觀,有如歐

洲鄉間一幢幢的「別墅」,張豐富的新家也座落於

此,後來村民也決定聯合發展民宿,將重建社區轉

型為「民宿村」。

除了天災頻仍,上安村民賴以維生的梅子產

業,也在民國七十八到八十年間面臨轉型危機。專

營傳統梅製品、青梅及各種DIY活動的「梅林居」主人盧振祥說,「台灣的梅子產業因為價格好,一

直都以外銷日本為主,在民國五十七年到六十年

間,一公斤梅子可以賣到十二元,大約是一個雇工

一天的薪水;到了民國六十三年,一公斤已經跌到

一塊多,民國七十八到八十年間,因為日本轉向大

陸採購梅胚,台灣的梅子滯銷,完全沒人要。」

在產業受到重創的情況下,上安村民窮則變,

變則通,想辦法開發梅子產業的國內市場,盧振祥

說,除了大量開發各種梅子的加工製品如醃梅、青

梅、脆梅之外,大家也挖空心思行銷梅子產業,設

計賞梅製梅的活動,開發梅子餐,梅酒、梅醋等。

梅子產業求新求變多樣化行銷 發明「呆呆筆」打響名號

盧振祥說,因為上安的梅樹極多,大家集思

廣益想出用廢棄的梅枝做成鉛筆,先在枝幹鑽孔,

再裝入沾了白膠的鉛筆心、原子筆心,在筆尾部分

裝飾或刻畫,便成了「呆呆筆」。呆呆是上安名產

「梅」的古字,讀音也是「梅」,有意義又具宣傳

效果,沒想到這個創意一舉奏效,大受遊客歡迎,

也為上安的「呆呆」筆打響了名號。

而身為第一代的社區工作者盧振祥已有兒子克

紹箕裘,文化大學日文系的盧意,如今也參加農委

會水土保持局的多元就業方案,負責蒐集上安村的

文史資料。

原本想去日本外商公司工作的盧意說,「訪問

社區的老人之後,才發現這個工作很有意義,畢竟

外商公司的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去做,但社區的文化

保存不做,等未來老人一一凋零,就沒有了。」

相較於其他農村,上安村雖然遭逢天然災變,

與梅子產業的盛衰,但村民從斷壁殘垣中浴火重生

的勇氣和毅力,讓上安再度成為上天眷顧的所在,

水里鵲橋長二百二十五公尺,周邊的怡人景致。

左/災後採集村聚落的方式擇地重建,美觀如歐洲鄉間「別墅」。右/東依郡大山,西傍陳有蘭溪下游的郡坑國小,依山傍水,清靈秀麗。

Page 2: 一起體驗種田的快樂 協會理事長的張豐富談起過往那段歷史,仍心 …bw.businessweekly.com.tw/event/2009/farm/download/02-3.pdf · 陸採購梅胚,台灣的梅子滯銷,完全沒人要。

不僅重建一片天,連外地人也移居到上安圓夢。

謝謝農場姐妹花 寫下上安女農新傳奇

由謝佩玲和謝雅情姐妹花經營的謝謝農場,已

經成為上安村另一則傳奇。

現任上安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的謝謝農場謝

雅情,原先是個音樂老師,他當過幼兒音樂老師,

也當過教官,在走遍大江南北後,二年前她和姐姐

選擇到上安一圓農夫夢。「民國九十四年間,我為

了把幼兒音樂教育推廣到大陸,於是奔走於各大城

市,當我們到達瀋陽,無意間看到電視介紹瀋陽的

溫室有機農業,看到那一條條整齊劃一又鮮美的瓜

果,兩人對看了一眼。嗯⋯⋯那就是我們要的。」

兩人一回台灣後,馬上參加農委會舉辦的園丁

培育計畫,長居美國的姐姐後來甚至把在美國CNN擔任電視新聞製作人的丈夫卡爾也一起拉下水。

謝雅情說,小時候家裏有個百果園,種滿各種

蔬菜瓜果,但礙於爸爸是小學校長,從不敢說自己

想當農夫,但每當看著植物成長,心裏總有說不出

的喜悅,甚至會去別的地方挖寶回家種。那時母親

總會說:「那麼喜歡種田,以後打算當農夫嗎?」

沒想到「越怕越中」,過了中年,從小埋下的種子

終於萌芽了。

美國人當起台灣農夫 美語農夫營大受歡迎

而他的姐夫卡爾也「娶妻隨妻」做起農夫,他

在部落格上說,「一個美國人變成台灣的農夫,也

許很奇怪,但是我們從來無法預料,生命旅途中不

預期的轉彎,我會做最好的改變,並且為這個改變

感恩。」

卡爾為謝謝農場命名為「Grateful Grower」,意為「感恩的種植者」,他更藉著謝謝農場的場地

舉辦了美語農夫營,不僅造福上安社區的小朋友,

更吸引了許多外地遊客。

如今面積零點七公頃的謝謝農場種植了聖女小

番茄、小黃瓜、南瓜、青蔥等有機蔬果,各種實驗

品種都在嘗試中,謝雅情說,「農藥不僅對人類的

身體產生危害,還會荼毒生態系裡的其他生物,更

會讓地球生病。而過度的觀光旅遊也會讓土地和環

境生病。」

觀光應朝向深度旅遊發展 農事體驗成新趨勢

因此謝雅情主張,未來上安村應該發展成農

業體驗園區,讓消費者親身體驗農事,真正了解生

產者對種植農產品的用心;也讓觀光客不再走馬看

花,而是深入了解當地的產業特色和人文風情。農

事體驗更可以和學校教育結合,讓我們的下一代從

小就種下喜愛大自然的種子。

目前上安村已由老五民宿、謝謝農場、上安香

菇農場、安川有機農園、甘喜農場、哈客張樂園組

成上安自然農耕隊,標榜健康的飲食、自然的農產

品、生態豐富的庭園、純淨的生活空間。上安村長

陳永成說,上安位於阿里山和東埔的入口,希望未

來能發展出深度體驗的新旅遊方式,也可以做為國

際交換學生的中繼站。

農村加入新移民 展現幸福農村新樣貌

上安社區在天災與國際農貿市場的艱困考驗

下,已提早面臨農村再生的問題,而上安已成功度

過第一次的考驗,透過新移民的不斷加入,未來上

安將發展出更具國際視野的有機農場體驗園區,也

能透過上一代對下一代的傳承,展現出台灣幸福農

村的新樣貌。

1. 謝謝農場的兩位女農,二姐謝佩玲(右)、三妹謝雅情(左)。2. 兩個並排的「呆」是古字的梅,梅枝製成了「呆呆筆」。3.最具代表的小黃瓜,造型如翠玉手鐲。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