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15
- 155 -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Surg 19: 155-169, September 2008 台灣口外誌 臨床上要重建齒槽骨的缺損區並不容易, 應考慮軟組織及硬組織的重建,並要達到恢 復失去牙齒的功能。牙骨增高手術 1,2 (Ridge augmentation) 是一種能使齒槽骨增高的一 種手術,包含了誘導骨生成術(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3,4 或利用塊狀骨移植(Bone block graft) 5,6 等方式,雖可達到建立適合人工植牙 手術區的新生骨的形成,但是需要花較長的 時間等待新骨的癒合,此外,軟組織在重建 區域的不足,往往使此項手術面臨感染及失 敗的危機。至於牽引式骨形成術(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是一種可以在較短時間改善硬組 織及軟組織的缺損,以建立適合人工植牙手術 預備區的技術。Ilizarov 8 將此技術應用於矯正 骨畸形的病人,近年來由於對骨細胞再生機制 的了解,加上牽引器械的研發,有許多學者如 Block 9 & Chin 10 將此種觀念應用於齒槽骨缺損的 病患,創造適合人工植牙的手術準備區。 目前常用的牽引器分二類,一類為齒槽 骨內牽引器,另一類則為骨膜上牽引器,操作 上各有利弊,但不管如何,任何手術都有潛在 的風險。本報告在探討於台北長庚醫院口腔外 科,從2000 2004 年間進行上顎齒槽骨牽引 術,使用骨內或骨膜外牽引來完成牙骨增高 手術共七例,並探討在治療過程中所引發的併 發症及處理方式。 材料與方法 2000年至2004年共七例病患,因外傷(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併發症處理 陳雅怡 林秀娜 沈裕福 張陽明 台北長庚醫院牙科部 長庚大學 本篇報告在探討於台北長庚醫院口腔外科從2000至2004年內進行上顎齒槽 骨牽引術,其中使用骨內或骨膜外牽引來完成牙骨 增高手術共七例,並探 討其治療效果與治療過程中所引發的併發症及處理方式。齒槽骨牽引術,在 人工植牙的領域確實有其效用,尤其是應用於齒槽骨高度不足的情形,比傳 統誘導骨生長術在更短時間就可達到效果。在完成牽引的病例中,增高幅度 由6 mm到12 mm,平均達9.6 mm,這七病例中也發現了一些缺失,所有的移動骨 塊(Transport segment)都向 側傾斜,因此在人工植體準備區都必須予以進 行第II階段的頰側面缺損補骨手術。在牽引過程中皆無骨塊斷裂的現象。 關鍵詞:骨牽引術,移動骨塊。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Oct-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 155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 155-169, September 2008 台灣口外誌

序  言

臨床上要重建齒槽骨的缺損區並不容易,

應考慮軟組織及硬組織的重建,並要達到恢

復失去牙齒的功能。牙骨嵴增高手術1,2 (Ridge

augmentation)是一種能使齒槽骨嵴增高的一

種手術,包含了誘導骨生成術(Guided bone

regeneration)3,4 或利用塊狀骨移植(Bone block

graft)5,6 等方式,雖可達到建立適合人工植牙

手術區的新生骨的形成,但是需要花較長的

時間等待新骨的癒合,此外,軟組織在重建

區域的不足,往往使此項手術面臨感染及失

敗的危機。至於牽引式骨形成術(Distraction

osteogenesis)是一種可以在較短時間改善硬組

織及軟組織的缺損,以建立適合人工植牙手術

預備區的技術。Ilizarov8 將此技術應用於矯正

骨畸形的病人,近年來由於對骨細胞再生機制

的了解,加上牽引器械的研發,有許多學者如

Block9 & Chin10 將此種觀念應用於齒槽骨缺損的

病患,創造適合人工植牙的手術準備區。

目前常用的牽引器分二類,一類為齒槽

骨內牽引器,另一類則為骨膜上牽引器,操作

上各有利弊,但不管如何,任何手術都有潛在

的風險。本報告在探討於台北長庚醫院口腔外

科,從2000至2004年間進行上顎齒槽骨牽引

術,使用骨內或骨膜外牽引來完成牙骨嵴增高

手術共七例,並探討在治療過程中所引發的併

發症及處理方式。

材料與方法

從2000年至2004年共七例病患,因外傷(六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併發症處理

陳雅怡 林秀娜 沈裕福 張陽明

台北長庚醫院牙科部

長庚大學

摘  要

本篇報告在探討於台北長庚醫院口腔外科從2000至2004年內進行上顎齒槽

骨牽引術,其中使用骨內或骨膜外牽引來完成牙骨嵴增高手術共七例,並探

討其治療效果與治療過程中所引發的併發症及處理方式。齒槽骨牽引術,在

人工植牙的領域確實有其效用,尤其是應用於齒槽骨高度不足的情形,比傳

統誘導骨生長術在更短時間就可達到效果。在完成牽引的病例中,增高幅度

由6 mm到12 mm,平均達9.6 mm,這七病例中也發現了一些缺失,所有的移動骨

塊(Transport segment)都向腭側傾斜,因此在人工植體準備區都必須予以進

行第II階段的頰側面缺損補骨手術。在牽引過程中皆無骨塊斷裂的現象。

關鍵詞:骨牽引術,移動骨塊。

Page 2: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 156 -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Surg 台灣口外誌

例)或嚴重牙周病(1例)造成上顎齒槽骨缺損至少

6 mm以上必須作齒槽骨牽引術,男性六位女性

一位,年齡從16到64歲,其中使用齒槽骨內牽

引器4位,骨膜外牽引器3位(表I)。骨膜外牽引

器使用的是Track系統(KLS/Martin, Tuttingen,

German),而齒槽骨內牽引器則是使用LEAD系

統 (Leibinger, Stryker, USA) (圖1a)。

手術方式

在全身麻醉下,將頰側齒槽嵴上方3毫米

(mm)作水平切線,前庭黏膜與骨膜下皮瓣翻

開,腭側黏膜保持完整,再用筆標出預定骨切

的部位,其切線呈現梯形狀,此區域稱為移動

骨塊區(transport segment),水平骨切離齒槽嵴

6-8毫米處進行(圖1b)。在作骨切的過程必須將

移動骨塊區呈現完全可動性,但此骨塊區的腭

側黏膜必須完全貼合不能剝離,然後再依不同

牽引器的裝置原則將牽引器作有效的安裝,接

著測試旋轉並移動骨塊約5毫米高,此時檢測是

否會在轉動過程中受到干擾,並預估可能會移

動的方向。測試時若有干擾,則排除移動骨塊

在兩側可能的干擾,當干擾去除後,將要被移

動的骨塊放回原位,然後縫合軟組織。經一週

癒合期後,再開始每天以0.8毫米~1毫米的速度

轉動牽引器,直到預估的齒槽骨高度到達為止

(圖1c),過程約2周左右。然後放置3個月,讓

增生的新骨能達到成熟期,再將牽引器移除,

然後再進行口腔功能性回復的治療計劃。

病例一

18歲女性,因車禍外傷撞擊上顎門齒區(圖

2a)於2002年2月來院求診,希望能修復上顎缺

損區,評估病患的身體狀況並解說各種可能達

成目標的手術方式,病患最後選擇齒槽骨牽引

術式。在全身麻醉下,在頰側齒槽嵴上方3毫米

處作水平黏膜切開,骨膜下皮瓣翻開,腭側黏

膜保持完整,標出預定骨切的區域,水平骨切

距齒槽嵴6毫米處,此區域成梯形狀(圖2b),在

骨切的過程必須將移動骨塊呈完全可動性,腭

側的骨膜最好保持完整,依標定移動方向在移

動骨塊做垂直穿孔,按照LEAD系統裝置原理安

裝牽引器,並轉動移動骨塊約5毫米高,檢測兩

側齒槽骨是否會造成干擾(圖2c),並將移動骨

塊調回原位,予以縫合。經七天後,每天以0.8

毫米的速度予以轉動(圖2d左),直到預估的齒

槽骨高度區(圖2d右),過程約2週左右,然後放

置三個月,讓增生的新骨達到成熟期。在局部

麻醉下移除牽引器,同時因移動骨塊的位置偏

向腭側(圖2e),將頰側不足的部份做補骨手術

(圖2f),約四個月後予以人工植牙(圖2g),等待

人工植體與骨達成骨整合(osseointegration)後,

才完成補綴裝置(圖2h, 2i)。目前病患仍定期回

診,對此術式相當滿意。

表I 病例資料

病例 性別 年齡 診斷 牽引系統 牽引高度 補綴物

1 女 18 FT LEAD 11毫米 完成

2 男 16 FT TRACK 6毫米 完成

3 男 25 FT LEAD 8毫米 -

4 男 16 FT LEAD 12毫米 完成

5 男 27 FT TRACK 10毫米 -

6 男 35 FT TRACK 10毫米 完成

7 男 64 AR LEAD 10毫米 完成

FT: Facial trauma (顏面外傷)

AR: Atrophy ridge (齒槽嵴萎縮)

Page 3: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 157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圖1a 右為LEAD牽引系統,左為Track牽引系統

圖1b LEAD系統安裝完成

Page 4: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 158 -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Surg 台灣口外誌

圖1c Track系統裝置完成

圖2a 術前環口X光

Page 5: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 159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圖2b 梯形狀骨切區(移動骨塊區)

圖2c LEAD系統完成安裝,術中牽引

Page 6: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 160 -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Surg 台灣口外誌

圖2d 左為術後牽引前X光片,右為術後牽引二週後X光片

圖2e 移動骨塊偏向腭側

Page 7: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 161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圖2f LEAD系統拆掉並進行補骨

圖2g 補骨四個月後進行人工植牙手術

Page 8: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 162 -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Surg 台灣口外誌

圖2h 補綴裝置完成二年後的咬合狀況

圖2i 補綴裝置完成二年後的X光片

Page 9: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 163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圖3a 術前上顎前齒區骨缺損凹陷

圖3b 水平骨切完成後,Track系統安裝並調整牽引方向避免咬合干擾,調整完成後再做兩側垂直骨切

Page 10: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 164 -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Surg 台灣口外誌

圖3c 牽引第八天轉動軸桿斷裂,牽引高度有6毫米

圖3d 人工植體種植,手術模板做定位

Page 11: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 165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圖3e 人工植體種植

圖3f 義齒補綴完成後三年的口內咬合面

Page 12: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 166 -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Surg 台灣口外誌

圖3g 病患微笑時上唇掩飾左上前齒區牽引骨量的不足

圖3h 術後三年的X光片

Page 13: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 167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病例二

16歲男性,因車禍外傷造成上顎前牙區缺

損,於2004年4月轉介到本科,希望能改善前牙

缺損的問題(圖3a),經評估與解釋,病患願接

受上顎齒槽骨牽引術式。在全身麻醉下,頰側

黏膜切開,骨膜下皮瓣翻開,離齒槽骨嵴5毫

米處先作水平骨切後,將Track牽引器作定位,

再作二側垂直骨切(圖3b),密切注意轉動軸是

否會造成咬合干擾,將移動骨塊調回原處,傷

口縫合。術後一週開始予以每日0.8~1毫米的速

度教導病患自行調整,轉動第八天病患用力過

猛,將轉動軸桿弄斷,雖無法繼續達成預定目

標,但牽引高度已有6毫米。於是等待3個月的

牽引出新骨的成熟期(圖3c),第四個月將牽引

器拆除並進行頰側少量的補骨,再經2個月後

進行人工植體的種植(圖3d, 3e),當植體與骨達

成骨整合(osseointegration)後,進行補綴物裝置

(圖3f, 3g, 3h)。

結  果

在完成牽引的病例中,增高幅度由6毫米到

12毫米,平均達9.6毫米,而12支人工植體種植

在此區域,5病例恢復咬合功能,病例三及病例

五因經費問題而沒有完成義齒製作。而在這七

病例中發現了一些缺失,所有的移動骨塊都向

腭側傾斜,尤其是使用LEAD系統比使用Track

系統軟組織侵入水平骨切區生長來得快,所以

在人工植體準備區都必須予以進行第二階段的

頰側缺損補骨手術。在牽引過程中,病患往往

要忍受沒有臨時假牙的階段。病例二因病患使

用轉動軸桿失誤,在啟用的第八天把轉動軸桿

弄斷了。一般而言,LEAD系統適合小區域(2-3

齒間)的牽引,而Track系統適用於較大區域(3齒

以上區域)的牽引。

討  論

齒槽骨牽引術在人工植牙的領域確實有其

功效,比傳統誘導骨生成術能在更短時間就可

達到效果,但是牽引的方向都偏向腭側,其最

可能造成的原因是腭側的皮瓣厚度比頰側較厚13,11,使得腭側皮瓣無法在短暫時間內達到有效

的增生,以致不論使用LEAD系統或調整Track

牽引角度,此種偏移現象完全無法消除,因此

還再需要作另外的誘導骨生成術來填補骨不

足的部份11。雖然新生骨的厚度比預期獲得的

少,但仍比傳統的補骨術來得有效,因為齒槽

骨的高度已經增高,只須在頰側方向做填補即

可,除非使用可三度空間調整的牽引器12 來改

變新生骨移動的方向,否則向腭側傾斜的趨勢

似乎不易改變。當移除牽引器之時,發現LEAD

系統在新生骨區比Track系統會產生更多的軟

組織,雖然二例LEAD系統在安裝完成時有在

頰側放置隔離膜,但仍有多餘軟組織侵入頰側

使得在進行第二階段補骨手術時還是需要清除

侵入水平切骨區的軟組織,這可能與每日調整

速度有關,依Block9 的臨床觀察,一次調整1.0

毫米比一天分二次調整0.5毫米在骨癒合生長

過程中軟組織較易侵入新骨生長區;另一個因

素則是牽引器的設計不同,LEAD系統在牽引

前,基底骨(Basal bone)與移動骨塊(Transport

bone segment)在開始定位前就有2毫米左右的骨

間隙(bone gap)出現,而Track骨膜外牽引裝罝

則在牽引定位前,基底骨與移動骨塊之間的骨

間隙可小於1毫米,以致於會有不同的結果。

Garcia13 的報告指出在術中有移動骨塊骨折的現

象,但是我們使用microsaw系統作骨切手術,

這些可能的併發症或可避免。為避免骨切的間

隙過大導致牽引過程中移動骨塊被吸收的現

象,我們建議盡量少用chisel作骨劈開的動作,

而用microsaw作完整性的切開。

至於牽引器上的轉動桿的長度不要干擾

到正常咬合的功能,因此在安裝之前必須先作

考量。當使用LEAD系統時,在移動骨塊上做

垂直鑚孔(intra-bony drilling) 要放置轉動軸桿

(transport rotation rod)時要注意轉動軸的方向

性,最好是偏向頰側方向來固定比較不會造成

Page 14: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 168 -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Surg 台灣口外誌

此咬合上的干擾;然而在使用Track系統時,必

須先調整固定移動骨塊的迷你板(mini-plate),

先將迷你板調整成凸向頰側方向的傾斜,以避

免轉動軸干擾到正常咬合,同時有校正移動骨

塊避免往顎側偏向的機會。在移動過程中,必

須隨時監測移動的骨切區有無尖銳的骨刺(bony

spine),以避免穿破口腔黏膜造成感染,同時常

用漱口水保持口腔乾淨。由Jensen11 的研究報

告得知,雖然齒槽骨牽引術可在較短時間獲得

高度的生長量,但水平方向的量則無法有效的

增寬,所以當要施行人工植體的手術時,骨頭

的寬度仍嫌不夠,還必須配合水平方向的補骨

術,再配合軟組織的重建,才能在前牙上顎美

觀上達到完美。

參考文獻

1. Buser D, Dula K, Leng NP, Nyman S: Long-

term stability of osseointegrated implants

in bone regenerated with the membrane

technique: 5 year result of a prospective

study with 12 implants. Clin Oral Impl Res 7:

175-183, 1996.

2. Nevins M, Mellonig JT, Clem DR 3rd, Reiser

GM, Buser DA: Implants in regenerated bone:

long term survival. Int J Peri Resto Dent 18:

34-45, 1998.

3. Fugazzotto PA: Success and failure rates

of osseointegrated implants in function in

regenerated bone for 6 to 51 months: A

preliminary report. 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 12: 17-24, 1997.

4. Buser D, Ingimarsson S, Dula K, Lussi A,

Hirt HP, Belser U: Long-term stability of

osseointegrated implants in augmented bone:

A 5-year prospective study in partially

edentulous patients. Int J Peri Resto Dent 22:

108-117, 2002.

5. Pikos MA: Chin graft as donor sites for

maxillary bone augmentation - Part II. Dent

Implantol Update 7: 1-4, 1996.

6. Misch CM: Use of the mandibular ramus as

a donor site for onlay bone grafting. Implant

Dent 26: 42-49, 2000.

7. Chin M, Toth BA: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maxillofacial surgery using internal devices:

Report of five cases. J Oral Maxillofac Surg

54: 45-53, 1996.

8. Ilizarov GA: The tension-stress effect on

the genesis and growth of tissue. Part I: The

influence of stability of fixation and soft tissue

preservation. Clin Orthop 238: 249-281,

1989.

9. Block MS, Chang A, Crawford C: Mandibular

alveolar ridge augmentation in the dog using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J Oral Maxillofac

surg 54: 309-314, 1996.

10. Chin M: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f the

ascending ramus for mandibular hypoplasia

using extraoral or intraoral devices: A report

of 8 cases. J Oral Maxillofac Surg 58: 600-

601, 2000.

11. Jensen OT, Cockrell R, Kuhlke L, Reed

C: Anterior Maxillary alveo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a prospective 5-year clinical

study. 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 17: 52-

68, 2002.

12. Iizuka T, Hallermann W, Seto I, et al: Bi-

direction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of the

alveolar bone using an extraosseous divice.

Clin Oral Impl Res 16: 700-707, 2005.

13. Garcia AG, Martin MS, Vila PG, Mceiras

JL: Minor complications arising in alveo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J Oral Maxillofac

Surg 60: 496-501, 2002.

Page 15: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 ...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Taiwan J Oral Maxillofac

- 169 -

台灣口外誌 上顎前齒區齒槽骨牽引術的臨床結果評估及併發症處理

Clinical Outcome and Complication Management of Alveo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Anterior Maxilla

Ya-Yi Chen, Hsiu-Na Lin, Yu-Fu Shen and Yang-Ming Chang

Dental Department of Chang-Gung Memorial Hospital, Taipei Chang-Gung University

Abstract

Alveo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s a relatively novel procedure by which alveolar bone and underlying mucosa are regenerated. It is now being widely used for treating severe alveolar ridge atrophy, especially before the placement of dental implants. The purpose of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of alveo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anterior maxilla. From 2000 to 2004, 7 patients with alveolar ridge deficiency of anterior maxilla were treated with distraction devices, including intraosseous or subperiosteal type, at the department of oral surgery, Chang-Gung memorial hospital, Taipei. After distraction, the distracted height was increased from 6 to 12 mm, the average was 9.6 mm. However, a minor complication was found in all cases that the segment moved toward to palatal, which resulted in the necessity of secondary bone grafting procedure before dental implant placement. No complication of transport segment fracture was observed in any case.

Key words: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Transport bone segment.

Received: February 3, 2008Accepted: June 13, 2008Reprint requests to: Dr. Ya-Yi Chen, Department of Dentistry, Chang-Gung Memorial Hospital,

Taipei, Taiwan.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