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館阿伯貼心行動小組 期末報告 - bp.ntu.edu.t · 103學年 第一學期...

56
103 學年 第一學期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 公館阿伯貼心行動小組 期末報告 指導老師:張聖琳 教授 助教:謝佩娟 學姊 協助指導:林勝美 社工 小組成員:加藤真梨菜、朱育萱、 何函育、李倩、周勇、陳姿妤、 陳彥宏、鄧國全

Upload: others

Post on 01-Feb-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103 學年 第一學期 環境規劃設計實習

公館阿伯貼心行動小組

期末報告

指導老師:張聖琳 教授

助教:謝佩娟 學姊

協助指導:林勝美 社工

小組成員:加藤真梨菜、朱育萱、

何函育、李倩、周勇、陳姿妤、

陳彥宏、鄧國全

I

目錄

一、 公館阿伯基本資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二、 城鄉所困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三、 公館阿伯貼心行動小組處理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 影像化「真實」的公館阿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二) 與公館阿伯及其家人互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三) 尋求社會資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四、 後續行動/建議/願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一) 目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二) 問題與解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五、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附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附錄一:公館阿伯相關聯絡人資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附錄二:回家路上到回家 - 城鄉所阿伯的家(擬投遞意識報) ________ 28

附錄三:公館阿伯安養手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附錄四:慈濟臺北分會訪視報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附錄五:尋求阿伯正當性的努力計劃文件及時間表 __________________ 36

附錄六: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獎勵金及公共事務計劃申請表 ____ 37

附錄七:公館阿伯情緒量表(關懷獎勵金專案人員參考指標)等 ______ 43

附錄八:空間劇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II

圖目錄

圖 1 阿伯在公館樓一樓的活動路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圖 2 阿伯在公館樓一樓的活動路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圖 3 阿伯在公館樓外圍的活動路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圖 4 打掃前的阿伯房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圖 5 第一次打掃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圖 6 第一次打掃後的阿伯房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圖 7 阿伯的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圖 8 打掃前阿伯用電狀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圖 9 置換自動斷電的延長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圖 10 阿伯一日生活時間分布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圖 11 阿伯販賣與收集資源回收物動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圖 12 臥龍街 151 巷的回收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圖 13 阿伯於臺北的社會人際網絡(依接觸時間長短) 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圖 14 阿伯於臺北的社會人際網絡(依親密程度高低) 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圖 15 送給阿伯的聖誕卡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圖 16 林勝美社工訪視阿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圖 17 將林勝美社工提供的棉被及冬天衣物轉交給阿伯 ___________________ 15

圖 18 慈濟臺北分會四位師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圖 19 慈濟師姑帶來被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圖 20 都市農耕網網友聚會實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圖 21 公館樓貼心行動組參觀學習臺北成功的都市農園 ___________________ 19

圖 22 粉絲專業主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圖 23 臺大課程網 103-2 學期開設暖科技課程介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圖 24 103-1 學期與臺大社會工作係合作種菜交流、獨居老人訪視交流 ______ 22

圖 25 盆栽義賣海報(直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圖 26 盆栽義賣海報(橫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表目錄

表 1 城鄉公館阿伯重要事件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

一、 公館阿伯基本資料

姓名 謝芳慶

出生年 民國 19 年

戶籍地 南投縣南投市福興里

居住地 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公館分部

102 研究室

教育程度 國中畢業,求學期間恰逢日治時

期,可以基本讀識日文

個性 倔強、孤僻、具有堅毅、嚴謹的

品格、不偷不盜、自我防衛心強

婚姻狀況 經由父母介紹,29 歲時與時年 25 歲曾幸小姐結婚

職業

1. 原於臺中新聞處工作,直至 40 多歲時,隨著新聞處主管

一同到臺北內政部工作,任職內政部工友

2. 現以販賣回收物維生

經濟狀況 1. 與妻子兩人皆領有 7,200 中低收入補助

2. 販賣回收物一天收入約 200 元

家庭狀況

1. 週六、日回家,年輕時每週回家,現頻率不定

2. 對孩子要求嚴格,與家人相處融洽,但與妻子感情交流不

公館阿伯,原名謝芳慶,原內政部工友,生於民國 19 年,上學恰逢 1930-1945

年間日式臺灣教育皇民化時期,故可以基本讀識日文。阿伯個性倔強,具有堅毅、

嚴謹的品格、不偷不盜,且自我防衛心強、孤僻,並沒有太多熟識的人。經過父

母介紹相親,29 歲時與時年 25 歲的曾幸小姐(以下簡稱「阿嬤」)結婚。在阿

伯與阿嬤結婚前,阿伯即在臺中新聞處工作,結婚後,全家人一起在臺中租房子

住,直到小孩讀國高中,因為阿嬤的弟弟在南投縣南投市中興新村有宿舍,便搬

過去居住,每週六、日會回家。阿伯父母過世後,便用繼承來的錢與徵地賠償款

(阿伯在南投市的農地被政府徵收蓋學校)購買現在南投市福興里的這棟房子。

在阿伯土地被徵收後,阿伯當時四十多歲、小女兒上高中,便跟隨新聞處主管一

起到臺北內政部工作,成為內政部工友,居住於內政部員工宿舍(即臺大進修部

與城鄉所公館分部中間一棟建築,現已拆除),每週六、日會回家或家人來臺北,

與家人往來非常密切、相處融洽,因為阿嬤工作收入不定,沒有土地耕作,阿伯

成為是家中的頂梁柱、經濟的主要來源。阿伯對孩子要求嚴格,孩子也很尊敬阿

伯,但與阿嬤感情交流不深1。

1 阿伯家庭與個人背景論述整理自民國 103年 12月 10日與阿嬤的訪談。

2

民國 88 年,內政部歸還臺大校園用地後,阿伯仍居住於廢棄的「員工宿舍」,

民國 92 年「員工宿舍」拆除;民國 93 年,阿伯從內政部退休,領取內政部退休

金後,搭設違建居住於城鄉所公館分部旁,詳見表 1。

表 1 城鄉公館阿伯重要事件表

時間 事件 備註

民國 87年前 居住在檔案室東南側一棟兩層樓的附屬建築,後作為倉

庫使用,但阿伯仍居住於此

民國 87 年 內政部歸還臺大校地,一棟建築變為臺大進修部;另兩

棟續借一年

民國 88 年 9 月,臺大收回另兩棟建築,阿伯仍住在倉庫,以拾荒

為生

民國 92 年 7 月,倉庫因年久失修被拆除,拆除後基地輾轉為城鄉

所公館用地 拆除

民國 93 年

阿伯退休並領取內政部退休金,仍以拾荒為生

4 月,駐衛警察隊將阿伯在公館旁的大型違建及拾荒物

品拆除驅離

民國 96 年

9 月,阿伯復於城鄉所後方搭建鐵皮寮,規勸並要求搬

離 違建拆除

10 月,鐵皮寮拆除後,阿伯暫居於城鄉公館 102 室

民國 98 年 城鄉所在公館 F1/F3 加裝淋浴設備,阿伯共享洗浴空

間,相安無事

民國 102 年

10 月,在 102 室內燒開水水乾燒導致火災,因及時發現

而免災 校方立場

12 月,阿伯使用電鍋導致火災,校方密切關注,要求勸

退阿伯

民國 103 年

1 月,時任所長黃麗玲老師發文給南投縣社工局勸退阿

伯回鄉,無果

勸退無果

難解之題

5 月,阿伯顏面麻痺,因行動不便佔用一樓盥洗空間,

多有影響

10 月,城鄉所 195 次所務會議就阿伯如何安置討論並列

入日程

11 月,阿伯身體老化等常致其情緒波動頻發,多有學生

遭受辱罵

民國 103 年

寒冷冬季來臨,為了以防萬一,11 月中旬,公館阿伯貼

心行動小組成立,旨在讓阿伯健康老化,老有所依,安

享晚年

資料來源:臺灣大學駐衛警察隊公文民國 92 年、96 年,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公文民國 82

年、96 年

3

在實習課 9 月中旬至 11 月中旬的公館樓基礎調研中,我們觀察了阿伯在公

館樓的空間活動,並記錄較為頻繁的行走路徑與生活軌跡,遂透過空間加以呈現

與分析(如下圖 1 及圖 2)。

圖 1 為阿伯在公館樓一樓主要的活動路徑,以其房間(紫色區塊)為中心,

靠近廁所旁的小門為阿伯最頻繁進出的出入口,推測因該入口較靠近其回收據點

而較常被阿伯使用。而在小門邊的廁所為阿伯主要的日常生活的洗滌地區,以女

廁的洗手臺為阿伯使用清洗鍋碗瓢盆或回收器皿等場所;男廁則為阿伯浸泡(洗)

衣服、上大小號及洗澡的地方,男廁旁的飲水機則為阿伯承裝熱水以及飲用水之

處。另外,在一樓與地下樓的樓梯間,為阿伯蒐集公館樓內回收物的地區(公館

樓內的垃圾處理區),但 12 月後,垃圾處理區移至戶外阿伯回收區前,阿伯便會

直接拿取垃圾處理區的回收物,不再經過室內往地下樓的路徑(如圖 2)。阿伯

有時也會於實習課大教室(101)旁邊的小桌子享用晚餐,但若該空間使用人數

較多的時候,便會回去房間內用餐。若天氣炎熱時,阿伯也會於實習課大教室的

桌子上睡覺。

圖 1 阿伯在公館樓一樓的活動路徑

(垃圾處理區於一樓與地下樓的樓梯間)

資料來源:碩一實習課公館樓調查報告

4

圖 2 阿伯在公館樓一樓的活動路徑

(垃圾處理區移至戶外)

資料來源:本組繪製

圖 3 阿伯在公館樓外圍的活動路徑

資料來源:碩一實習課公館樓調查報告

二、 城鄉所困境

自民國 96 年,夏鑄九、劉可強老師秉持「不能因為要使用這個地方,就輕

易的把原來在這裡的人趕走」2的想法讓阿伯住進公館,阿伯便自此在公館樓生

活,時至今日已將近 10 年。期間,在重量級人物─David Harvey 的演講當中,阿

伯的乍現,讓城鄉所包容、開放、多元的精神發揮到極致。然自民國 102 年開始,

阿伯因身體老化,陸續發生火災、中風事件,開始讓人重新審視阿伯與城鄉所的

關係,開始注意到,如果阿伯真的不幸在城鄉所發生意外,城鄉所要付出甚麼樣

2 出自民國 103年 11月 25日,劉可強老師訪談內容。

5

的責任?當阿伯發生意外的當下時,學生有沒有辦法因應?阿伯的意外,是否會

造成學生心靈上的影響?在黃麗玲老師擔任所長期間,多次與阿伯家人聯繫,希

望阿伯的家人能正視阿伯獨居於公館樓,不論是對阿伯本身,抑或是城鄉所的師

生,都有潛在的危險。其次,就吳秀妹所務管理者的角度,阿伯居住在公館樓,

相對地也壓縮了師生的使用空間,阿伯在公館樓外圍的堆積物,使得老舊的公館

樓環境更加惡化。然而,面對阿伯居住、生活與身體上的種種問題與潛在危險,

在與阿伯的家人接洽過後,「阿伯的家人始終以消極方式回應,言語上雖然有溝

通,但行為上卻沒處理」3,每次與阿伯的家人溝通,總以小爭執收場,阿伯的

家人現不願在與城鄉所所方談論阿伯的事情,讓城鄉所無可奈何。

三、 公館阿伯貼心行動小組處理過程

在了解總總困境之後,以張聖琳老師、謝佩娟助教為指導、城鄉所碩一 8

名學生於 103 年 11 月中旬成立「公館阿伯貼心行動小組」,期望透過小組成員的

關懷與行動,讓阿伯可以平安度過寒冬,並研擬後續計畫,除了作為小組退場後,

未來接手者的基礎資料,也可作為其他獨居老人的照顧手冊指引,協助獨居老人

能夠健康老化、老有所依、安享晚年。

自公館阿伯貼心行動小組(以下簡稱「本小組」)成立以來,感謝劉可強教

授、黃麗玲副教授、康旻杰副教授、吳秀妹所務管理、陳大衛社工師及曾幸女士

願意撥冗與本小組進行訪談,以利取得關於阿伯的詳細資訊。此外,感謝大安老

人服務中心林勝美社工、慈濟臺北分會張秋燕師姑與尤惠照師姑等師姑、臺大社

會工作系同學、臺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胡名霞副教授、臥龍街資源回收站志工

王嘉琳小姐等社會各方之經驗協助。在水龍頭設計的技術指導上,感謝臺大工程

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連富良師傅協助,雖然水龍頭並未順利成形,但能再在此表

達感謝之意。同時,在阿伯住到公館過程中,感謝一直給予阿伯關心與照顧的城

鄉所師生、城鄉基金會等,在此不一一列出。

針對阿伯這個難解之題,本小組以觀察阿伯,與阿伯本人及其家人互動、以

及向外尋求公/私部門社會資源為主要行動。以下內容為本小組所做的努力。

(一) 影像化「真實」的公館阿伯

1. 公館阿伯的居住環境改善

阿伯目前居住場所主要城鄉所公館分部 102 研究室內,並睡在房內的木頭長

椅上,房間充滿了雜物,幾乎無法通行(如圖 4)。因此本小組在林勝美社工的

幫助下,與阿伯進行溝通,讓我們幫忙整理室內環境,並藉此機會觀察阿伯的用

電狀況。針對阿伯的居住環境,總共經過兩次打掃,第一次為民國 103 年 12 月

3 出自民國 103年 11月 28日,黃麗玲老師訪談內容。

6

10 日,本小組和林勝美社工一起打掃、整理房間、組床、並清除一些堆放已久

的雜物,在打掃過程中,本小組多次嘗試將阿伯危險工具藏匿,均告失敗。同時

發現,阿伯有三個不准動的空間:床、電視與冰箱。第二次打掃為同年 12 月 24

日,本小組和林勝美社工、兩位社工系學生打掃並佈置阿伯居住空間。經過觀察,

第一次打掃雖然有幫阿伯組了一個床,但阿伯仍睡在原來的長椅上,床上則擺滿

了紙箱,於是在第二次打掃時,除了幫阿伯鋪床,也幫他將雜物與箱子搬到原本

的木頭長椅上,清出較寬的走道,房間變得比較清爽及舒適。

圖 4 打掃前的阿伯房間

資料來源:本組繪製

圖 5 第一次打掃過程

資料來源:本組拍攝

7

圖 6 第一次打掃後的阿伯房間

資料來源:本組繪製

圖 7 阿伯的床

資料來源:本組拍攝

關於阿伯的用電狀況,於第一次打掃時我們發現阿伯將電鍋、冰箱等高功率

的電器一起插在同一個延長線上,加上還有延長線接延長線的情況(如圖 8),

考慮到之前阿伯房間曾發生過火災,為避免電線走火的情況發生,本小組曾嘗試

與阿伯溝通,希望其能將高功率的電器分開,不要插在同一個延長線上,然而溝

通無效。因此,本小組決定於第二次打掃時,將阿伯原本的延長線偷偷置換成一

個會自動斷電的延長線(如圖 9),雖然阿伯之後有聽到阿伯在抱怨他不喜歡那

個新的延長線,以及對於我們換了延長線他有點不太開心,但為了用電安全,本

小組決定不予理會阿伯對於想法。

8

圖 8 打掃前阿伯用電狀況

資料來源:本組拍攝

圖 9 置換自動斷電的延長線

資料來源:本組拍攝

2. 公館阿伯的一天

本小組於民國 103 年 11 月 8 至 15 日與 11 月 29 日至 12 月 9 日期間進行阿

伯觀察行動。發現阿伯每天主要呈現以下特徵(週三不去資源回收中心):1 點

至 9 點為休息時間;9 點 30 分至 11 點與 13 點至 14 點一般整理回收物;11 點

30 分至 12 點於屋中吃飯;14 點 30 分至 18 點販賣回收物;18 點至 21 點收集回

收物;21 點 30 分至 22 點吃晚飯;22 點 30 分後洗漱整理。

9

圖 10 阿伯一日生活時間分布圖

資料來源:本組繪製

3. 販賣與收集資源回收物動線

目前阿伯收集資源回收物主要有三處:第一是來自學生的資源回收,也以這

部分為主;第二是在鳳城燒臘旁邊的巷子進去的某家自助餐廳,因為自助餐店會

把剩菜和剩飯打包給阿伯,所以他會維繫這家的回收;第三是在辛亥路上的一家

機車行,這一家是因為做了太久所以一直在維繫回收。阿伯的回收種類主要是紙

類、寶特瓶、鐵罐4。而阿伯賣回收的地點主要有兩處,圖 11 中的回收場 1 為阿

伯最主要販賣資源回收物的回收場,位於臥龍街 151 巷;回收場 2 位於和平東路

三段 575 巷,根據回收場 2 的阿姨敘述,阿伯很少去該處賣回收,且阿伯身上會

有很重的藥味(我們覺得阿姨講的應該是漂白水的味道),不太有人跟他交談。

4 出自民國 103年 12月 12日,回收場志工王嘉琳小姐訪談內容。

10

圖 11 阿伯販賣與收集資源回收物動線

資料來源:本組繪製

圖 12 臥龍街 151 巷的回收場

資料來源:本組拍攝

4. 公館阿伯於臺北的社會人際網絡

(1) 本組基於接觸時間度量繪製阿伯社會人際網絡圖

阿伯的社會人際網絡第一層是城鄉所學生、老師;第二層是林勝美社工、環

衛阿姨、回收場志工王嘉琳、自助餐廳、慈濟;第三層是臥龍街彩票站、7-11、

板橋兒子;;第四層是銀行臨櫃、臺大駐衛警察隊、城鄉所所辦、臥龍街藥店等。

在臺北,阿伯幾乎不參加周邊社區的活動,除了志工也沒有值得信賴的朋友。

11

圖 13 阿伯於臺北的社會人際網絡(依接觸時間長短)

資料來源:本組繪製

(2) 本組基於人際親密程度作爲度量繪製阿伯社會人際網絡圖

與阿伯關係密切者有臥龍街資源囘收站王嘉琳小姐(王小姐敬重阿伯爲人、

堅毅品質,仿佛看到自己的父親的身影),資源回收相關的幾家在地商鋪老闆,

大安老人服務中心社工等,具體如下圖所示。

圖 14 阿伯於臺北的社會人際網絡(依親密程度高低)

資料來源:本組繪製

12

(二) 與公館阿伯及其家人互動

1. 拜訪公館阿伯南投住所

鑒於城鄉所所方與阿伯家人接觸出現瓶頸,本小組決定以扮演「白臉」的方

式與阿伯的家人聯繫,討論阿伯回家的相關事宜。本小組於民國 103 年 12 月 5

日至南投縣南投市福興里拜訪阿嬤,並進行訪談。在訪談內容主要是了解阿伯的

家庭、生活背景及與家人間的相處關係,過程中,阿嬤以無奈的口吻告訴我們「我

們也一直叫他(阿伯)回來,但他就不回來,我們有甚麼辦法,難道要把他綁回

家嗎?你們應該是要跟他談,而不是一直打電話煩我們,我們真的說不動他」5。

基於阿嬤的一番話,針對阿伯回家的議題,本小組決定暫時不要再打擾阿嬤,而

是直接跟阿伯溝通。

2. 聖誕冬至湯圓大會

在阿伯身邊做一些不同以往的舉動已將近一個月,包括關心阿伯日常生活、

整理房間等,因此本小組決定於民國 103 年 12 月 24 日,在冬至後與聖誕節前邀

請阿伯一起吃湯圓、聊天,藉由吃東西的方式與阿伯拉近距離,讓阿伯跟我們分

享他的過去。除了因應冬至準備湯圓,本小組也準備了聖誕卡片送給阿伯。然而,

就在湯圓快要煮好的時候,阿伯藉要去賣回收而離開公館樓,其實事前我們已跟

阿伯確認他當天是有空的,也有提醒阿伯要吃湯圓的事,但阿伯還是不願意留下

來,因此這次的湯圓大會只能以失敗收場,聖誕卡片的部分則是在事後拿給阿伯,

阿伯表情甚是愉悅,還念出了卡片上的日文,證明他會讀日文的事實。

圖 15 送給阿伯的聖誕卡片

資料來源:本組拍攝

5 出自民國 103年 12月 5日,曾幸女士訪談內容。

13

(三) 尋求社會資源

在臺北市社會資源的部分,除了臺北市大安老人服務中心的林勝美社工願意

給予協助之外,在與臺北市社會局、學府里里長以及屬於私部門的伊甸基金會詢

問是否可以提供獨居於公館樓的阿伯一些照護資源時,皆遭拒絕,原因在於阿伯

的戶籍不在臺北市,不能享有臺北市的任何老人資源。而在南投縣的部分,南投

縣社會處表示,如果想讓阿伯回家,評估阿伯的身體狀況是第一要務,否則並無

法強制讓阿伯回家,然而本小組現況仍無法讓阿伯跟著我們去看醫生。至於南投

縣福興里里長表示里長所有的資源不多,只能進行一般協調性的工作,如果真的

有需要,可以跟他接洽。關於這部分,在本小組至阿伯南投住所訪視過後,發現

鄰居間的關係密切,尚無需要里長協調的迫切需要。

雖然阿伯在臺北可以獲得的照顧資源不多,但幸運的是,經由林勝美社工的

轉介,我們亦獲得了慈濟的幫助。此外,在進行阿伯社會人際網絡調查時,發現

與阿伯互動最密切的是回收場志工王嘉琳小姐,便將王嘉琳志工納入作為可以提

供阿伯社會資源與照顧的一員。以下針對林勝美社工、王嘉琳志工與慈濟提供的

社會協助進行敘述。

1. 大安老人服務中心—林勝美社工及臺大社會工作學系

林勝美社工任職於臺北市社會局大安老人服務中心,民國 102 年 12 月 27

日,受城鄉所委託的社工─陳大衛社工師、及城鄉所何燦群技士邀請來了解阿伯

的生活現狀與服務需求,當時的評估結果如下:

(1) 阿伯目前健康狀況正常,可獨自外出,並以資源回收工作戶口,右耳聽覺不

良,左耳聽力正常,四肢健全且具行動力。

(2) 阿伯與其家屬尚有聯繫,非孤苦無依。

(3) 阿伯老化情形不可避免,然獨居有若干程度的危險,以目前狀態下不適合獨

居校園的生活。

然而,目前阿伯不願搬離公館樓,民國 103 年 11 月下旬,本小組決定再次

聯繫林勝美社工,商榷寒冬將近,阿伯如何順利過冬等相關事宜,並於同年 12

月 2 日邀請林勝美社工員探視阿伯。

14

圖 16 林勝美社工訪視阿伯

資料來源:本組拍攝

林勝美社工在訪視後,本小組得到的資訊如下:

(1) 先透過考阿伯南投家裡住址、電話、老婆名字、兒子住哪等資訊,來檢查阿

伯的衰退情況,順便觀察阿伯行動狀況來確認阿伯身體,林勝美社工表明可

能身體評估並不會完全通過。

(2) 阿伯說大兒子與妻子同住南投家中6,大兒子做土水工(臨時工收入不穩),

離婚後兩個孫子由前妻撫養;小兒子住板橋平常擺攤維生,租屋處租金也要

一兩萬元,生活吃緊。對於自己去處,表明兒子那邊無法容納,也說自己加

減住在這邊賺一些錢,南投可能沒有這樣的場域可以撿回收賣錢。

(3) 詢問、阿伯撿回收與賣回收路線,他說:

「一般從基隆路走辛亥路,然後再走臥龍街到和平東路底,一趟來回要花兩

個小時,去程推車子,因為太重腳踏車騎不動,膝蓋會痛,所以回程才會騎

腳踏車。一天大概可以賣一兩百元,撿回收時間多半跟隨垃圾車時間,星期

三與星期日垃圾車休息所以不會出門。天氣不好也要看情況才自己決定會不

會出門收回收物。」7

(4) 阿伯每天賣回收一天約 100 至 200 元,然而因為膝蓋痛,會去買藥,費用大

概 700 多元。如果錢不夠用,會打電話回家給阿嬤,拿自己的中低收入補助。

因為房間沒有電話,因此都是阿伯自己主動打電話回家,聯絡頻率不定。

基於上述內容,林勝美社工與本小組得到的結論是:目前唯有提供阿伯基礎

物質需求,如棉被衣物等暫時禦寒,其他相關政府援助有賴進一步與南投社工局

接洽了解,畢竟阿伯情況因為戶籍不在臺北,無法向單位申報相關經費,即便是

社會局提供的送餐服務,阿伯一日收入可能無法負擔一餐 80 元、兩餐 160 元的

6 民國 103年 12月 5日本小組至南投家中訪視,並向阿嬤確認後,得知大兒子並未與阿嬤住在

一起,只是都在南投。 7 出自 103年 12月 2日,謝芳慶阿伯訪談內容。

15

金額,因此會幫我們轉介給慈濟了解,但相對的慈濟也會透過南投政府單位了解

阿伯真實的家戶狀況,來確定是否真的需要提供阿伯相關補貼。

圖 17 將林勝美社工提供的棉被及冬天衣物轉交給阿伯

資料來源:本組拍攝

2. 社會慈善團體─慈濟臺北分會

民國 103 年 12 月 18 日,受林勝美社工委託,慈濟臺北分會張秋燕師姑、尤

惠照師姑等四人在下午四點左右探視阿伯,阿伯不在公館。本小組向四位師姑簡

介阿伯的狀況,並帶其簡單的參觀了阿伯於公館樓外圍的使用狀況。

圖 18 慈濟臺北分會四位師姑

資料來源:本組拍攝

民國 103 年 12 月 22 日 10:30 至 12:30,慈濟四人組前來探視阿伯,帶來

水果等伴手禮,期間訪談阿伯提供部分信息:

(1) 阿伯土地被徵收時政府賠償 500 多萬,幾個兄弟平分了後,阿伯買了一棟 200

多萬的房子(即現南投住所),但是政府欠有 18 萬元的搬遷費沒有給阿伯,

阿伯耿耿於懷,說政府不好。

16

(2) 阿伯生於昭和五年(民國 19 年),從小念日本書、說日語,喜歡日本人,說

起會日語,慈濟的人誇他厲害,他說的蠻得意,很高興。

(3) 阿伯跟慈濟的人說,他現在臥龍街附近找房子,想搬出去,說城鄉所要趕他

走,他也想出去了,但是找不到房租 2,000 元左右的房子,拜托慈濟幫忙。

(4) 慈濟當時跟本小組周勇同學協商,說找 4,000 至 5,000 元的房子都是可以的,

但因為出去租房沒有空間讓阿伯堆積回收物以及菜園,所以提議是否可以保

留城鄉所的周邊空間與菜園,慈濟認爲阿伯目前離不開販賣回收物的生活。

(5) 阿伯說每個月會給大兒子交水電費甚至電話費,小兒子也會來拿理髮的費用。

慈濟會調查分析這個情節,因為慈善幫助老人不能變相轉爲幫助他具有工作

能力的孩子。慈濟詢問阿伯家庭的情況,比如南投家是否富裕等,這關係到

如何個案評估,我們告訴慈濟阿伯妻子阿嬤剛做過手術,身體不好等。

(6) 提到慈濟人醫隊,他們說會納入每月探望的日程安排裡面。

民國 103 年 12 月 23 日 10:00—11:00,慈濟三人組前來探視阿伯,帶來

被褥,拜訪內容如下:

(1) 阿伯跟慈濟説明,請他們以後探視的時間安排在週三,因爲平時他會比較忙。

阿伯今天上午 11:00 去賣回收物。所以確定,以後每個月週三(下個月的這

個時候,負責人為慈濟尤惠照師姑),並在週三中午與阿伯一起吃飯,他們

會把這個列爲個案,一直持續進行。

(2) 1 月 17 號,會有一個獨守老人的春節派對,就在公館對面,請我們邀請阿伯,

如果他有空歡迎他參加8。

(3) 建議我們的菜園,菜要多元化,地瓜葉抗癌、營養高,玉米等,酵素等他們

可能會想辦法,這個要再細問。

(4) 本小組周勇同學在慈濟面前提出來,想幫阿伯替換會自動斷電的延長線,阿

伯立刻警覺的說:「不用,我也不用電器」9,然後就把電鍋端出屋子送到外

面回收區域。

8 本小組事後有告知阿伯此事,阿伯高興的點點頭說好,但無法確定阿伯會不會真的去。

9 民國 103年 12月 23日,慈濟來訪與阿伯的互動。

17

圖 19 慈濟師姑帶來被褥

資料來源:本組拍攝

3. 公館阿伯的臺北「家人」─回收場志工王嘉琳小姐

與王嘉琳小姐認識,是始於碩一實習課開始觀察空間使用者的時候,某週三

下午,王小姐走進城鄉公館,輕輕敲阿伯 102 研究室的門,無人應答並詢問學生

是否看到阿伯?學生回答阿伯剛剛出去了,接著詢問是否要轉告什麼事情。王小

姐說,她是志工,臥龍街資源回收站的工作人員,跟阿伯比較熟,阿伯今年 5

月份發生中風,她特來探望,並感謝我們城鄉所學生長久以來對阿伯的照顧,並

說上帝會保佑我們。

關於阿伯中風事件的細節,經訪問王嘉琳小姐後得知,3、4 月的時候,王

小姐看到阿伯眼睛充血面部不正常,便把阿伯送去北醫急診,同時給在南投的大

兒子打電話,大兒子立即趕到臺北。醫院查出阿伯是細菌感染引起的顏面麻痹。

另外,阿伯有健保卡,可以在臺北用,但是阿伯仍然傾向於去藥房直接買藥,不

知是不是阿伯不知道健保卡的功用。

阿伯到臥龍街這家回收點賣回收有十餘年,所以王嘉琳小姐和阿伯認識十餘

年。在臺北,王小姐算是阿伯比較熟悉也非常信賴的人,阿伯常常讓她想起自己

的爸爸,他們那一輩人是受日式教育長大的,有禮節有品德,不會偷竊,個性堅

韌,但是害怕一無所有和一無是處,信念是要工作到倒下的那個時候。其實阿伯

很孤單,他也不會訴苦,不太會講自己的事情,大概是獨立性太強,也習慣了孤

獨,有人回應,他其實會高興。

在長久的相處中,板橋小兒子曾讓阿伯給王嘉琳小姐送過大餅和辣椒醬,以

表達他對王小姐照顧阿伯的謝意;大兒子曾經囑咐能否一個禮拜隔幾天去看看爸

爸。看起來兩個兒子都關心爸爸,只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情感上,王小姐動

情的講過:「阿伯把我當作女兒一般。」10阿伯會拿香蕉給王小姐,回南投時也

10

出自民國 103年 12月 12日,回收場志工王嘉琳小姐訪談內容。

18

會給她帶東西,和阿伯的交流主要在工作層面,因為男人比較不會透露感情。王

小姐非常擔心阿伯,因為老人家重聽,在馬路上汽車很危險,而且溝通也難,可

是阿伯曾說「南投不好生活,我還有用,還可以賺錢。」11王小姐還說,阿伯曾

表示不想回去看別人的臉色。面對這樣問題,只望多多祈福,希望老家人能安享

晚年。阿伯有和王小姐提到過,他不想造成學生的困擾。每次王小姐來找阿伯的

時候,他都會囑咐要小點聲,不要吵到學生上課。

4. 都市農耕網

民國 104 年 1 月 11 日,在指導老師張聖琳的引介下,本小組參與了都市農

耕網 12在城鄉所公館樓所舉辦的都農網網友聚會(圖 20)。而這個由一群對農耕

有興趣的自願參與者,他們在都市中尋找任何可以農耕的土地與資源,並且將「在

都市耕作」這個信念加以推廣,也藉由這個網路平臺相互交流耕種經驗。這次的

機會無疑是我們一個尋找外部農耕資源與作物耕種經驗的最佳契機。

跟都農網接觸的主要原因,乃是針對之前來訪視的慈濟師姑與勝美社工師所

提出的意見,林勝美社工認為阿伯在之後的兩三年,一旦生理機能開始退化,便

會退步的非常快速,可能無法再賣回收了。因此,如果先回復阿伯種菜的習慣,

有助於他日後退化時,能夠順利銜接。而慈濟則如前所述,認為我們的菜園可以

種些營養價值較高的作物,讓阿伯身體健康,以及幫阿伯把菜種漂亮些讓之後收

成與販售上能有較好的成果。對於上述的建議,由於本小組內沒有園藝相關背景

的同學,因此在作物種植經驗上相當不足,極需要專業的農耕知識、經驗與資源

來協助我們進行作物栽種與評估。我們也藉由這次的機會,以本所公館樓頂樓低

度利用的現況,試圖開啟與都農網成員們合作的可能。

在作物耕作的部分,因涉及了阿伯轉業的可能性,所以在初期我們不排除會

和都農網友們有更多互動的機會,以瞭解公館樓周邊及其頂樓種植作物的可能性

與方法,甚至包含適合的作物類型,可能也會於後續的交流中會有更多的討論。

11

出自民國 103年 12月 12日,回收場志工王嘉琳小姐訪談內容。 12 都市農耕網是都市農耕參與者、非營利組織工作者、市民,共同開始推廣城市中的都市農耕,

聚集了越來越多理念相同的人,形成一個關心「都市園圃」、「家庭菜園」、「食物安全」的公民社

群。(資料來源:都市農耕網 Facebook社團介紹)

19

圖 20 都市農耕網網友聚會實況

資料來源:陳沅蓀小姐拍攝

圖 21 公館樓貼心行動組參觀學習臺北成功的都市農園

資料來源:陳沅蓀小姐拍攝

四、 後續行動/建議/願景

(一) 目標

所方希望讓阿伯離開為長期目標,但就目前本小組的觀察與了解,尚無法讓

阿伯長期搬出公館樓。獨居老人需要自主性與不被干預,所以我們應該要提供一

個安全、自主的社會設計,設計一個可以獨居且安全自主的情境。因此,本小組

的目標擺在改善阿伯的居住、生活與經濟狀況,並試圖擴及到社會獨居老人的問

題。

(二) 問題與解決方法

本小組從民國 103 年 11 月成立至今,時間雖然較短,但對於阿伯本身的背

景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然而,在了解問題之後,因為人的變動性很大,對

策往往是最關鍵,卻也是最困難去思考的癥結。對此,本小組針對我們目前所能

20

掌握的資訊,初步提出幾項有可行性的解決方案,並與現在的所既有的資源相連

結,期待未來有新的人加入或新的事發生時,可以針對這份後續行動進行更深入

的檢討,讓之後的行動能與目標有更密切的連貫性。所提出的問題包含:(1)合

法性問題 (2)照護問題 (3)經濟問題 (4).環境安全衛生問題等四大項,並於以下

分述之:

1. 合法性問題

目標:臺大才有真正的權利與立場決定阿伯的去留,藉由將阿伯的故事

曝光,讓臺大正視此問題並回應,期許能取得更多的資源。

解決方法:

(1) 慈濟與勝美的正式評估報告

於慈濟與大安老人服務中心的訪視報告,出一份類似《高齡獨居老

人阿伯居住在原址(公館)是有利於其健康老化的第一選擇》的正

式文本。希望臺大校方能尊重專業者的考量,以較為適當的方式處

理阿伯問題。

(2) 意識報

以臺大校內學生自組發行的校內刊物,借重該刊物對校園議題的報

導,以阿伯的例子為契機,吸引臺大學生關注阿伯的同時也能注意

到這個潛在的社會議題。(參見附錄二-回家路上到回家 - 城鄉所

阿伯的家)

(3) 網路(粉絲專業)

透過現今網路與社群網站強大的資訊傳遞能力,讓更多的人能夠關

注到城鄉阿伯的情況,並作為都市農園發展後可能的行銷管道。

(Facebook 粉絲專頁:Abuelo 阿伯ㄟ樓)

粉絲頁願景:公館菜園,我們要創造都市生態可食地景,我們要幫

助都市獨居老人健康老化,我們要新世代,心願景~公館阿伯,我們

一起,種的一畝田,樂活一方人。

21

圖 22 粉絲專業主頁

資料來源:Abuelo 阿伯ㄟ樓,https://www.facebook.com/abuelobp/,取用日期:民國 104 年 1 月

19 日

(4) 結合課程:

使阿伯成爲未來教學資源的特殊個案,但這個個案又不會成爲學校

的普遍案例而對學校造成困擾,目前已經確認的具體跨界課程有:

暖科技:以臺大城鄉所、機械系、交大心理系老師合開的跨界

課程。

圖 23 臺大課程網 103-2 學期開設暖科技課程介紹

資料來源:臺大課程網,

https://nol.ntu.edu.tw/nol/coursesearch/print_table.php?course_id=544%20U1830&class=&dpt_code=

5440&ser_no=35648&semester=103-2&lang=CH 取用日期:民國 104 年 1 月 19 日

22

服務課程:臺大社會工作系與大安老人服務中心林勝美老師合

作的課程。此項合作在 103-1 學期已經開始運轉,103-2 學期計

劃繼續合作交流。

圖 24 103-1 學期與臺大社會工作係合作種菜交流、獨居老人訪視交流

資料來源:本小組拍攝

城鄉所環境規劃設計實習課程:為城鄉所碩士班的必修課,實

習一(上)將會長期以公館樓建築營造為課程主題,結合城鄉

所關懷弱勢、參與式設計的核心理念,進行老人空間營造、社

區人際構建等議題。

2. 照護問題

目標:雖然阿伯目前可自主行動,但獨居的情況隨著其身體老化,漸有

健康及安全之虞。公館樓來來去去的學生未必每個人都跟阿伯有交集,

因此藉由設置照護機制,確認阿伯本人的健康與安全,避免憾事發生。

解決方法:

(1) 納入城鄉所環境規劃設計實習課課程

近年來,臺大城鄉所在新時代面臨社會轉型契機,適時而變,調整

傳統必修課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一課程,並在 103 級碩士班試驗,未

來幾年實習一(上)仍將繼續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即由傳統社區參

與規劃,回到兼顧更小尺度,重視建築(building)與規劃(planning)

的公館樓營造與設計。將本小組對阿伯的觀察努力作為下一屆的暑

假作業的基礎資料,讓學弟妹可以很快進入設計,又能考慮阿伯,

與阿伯發展新的火花,不用再重頭來過。

(2) 新增獎勵金項目

23

民國 104 年 1 月 7 日,公館阿伯貼心行動小組參加臺大建築與城鄉

研究所 197 次所務會議並提案,具體提案如下:

A.針對社工組織、阿伯親屬與志工的公館阿伯安養手冊

公館阿伯貼心行動小組繼續聯系社工組織,將社會福利機構訪視、

關懷機制制度化,並搭建起臺北社會福利機構、阿伯親屬、志工的

聯系網絡。

B.成立關懷阿伯的獎助金工作

由大安老人服務中心林勝美社工監製、實習課公館阿伯貼心行動小

組完成的老人個案記錄表,擬定每週兩、三次記錄阿伯近況,並與

勝美社工有互動,記錄觀察表一式三份,一份交予所辦;一份交予

林勝美社工,一份工讀生負責保留在公館。另外,需要定期與社工

交流反饋阿伯近況,做好預防工作。

C.將阿伯種菜的事情提報為公共事務處理

此提案以都市農業工作替代資源回收工作的實證設計,旨在幫助與

阿伯同樣類型的非戶籍所在地的都市老人,在不從事高危險的工作

的前提下,如何解決生活問題?如果要種菜,需要多大面積的土地

與空間才可支撐下去一位老人的生活?

實際操作及工作內容:在公館樓周邊種植菜圃,與阿伯形成互動,

以引導阿伯放棄資源回收,從事種菜、賣菜為潛在任務,並適時記

錄菜種情況以及銷售情況,工作結束時候,交予一份成果報告。

民國 104 年 1 月 7 日,所務會議的主持人宣佈通過、採納公館阿伯

貼心行動小組的三個提案。

(3) 納入臺大社會工作系實習

林勝美社工同時兼任臺大社會工作系實習老師,103 學年第一學期林

勝美社工曾多次帶領臺大社工系學生訪視公館阿伯,我們積極嘗試

搭建推動,讓公館阿伯成為臺大社會工作系實習的特殊個案之一,

納入臺大社會工作系實習課程。

(4) 家人聯繫

民國 104 年 1 月 13 日已與居住板橋的小兒子聯繫,他確定在寒假期

間來看阿伯一兩次,阿伯的小兒子表示他都會來看阿伯,不用我們

叮嚀。

24

(5) 慈濟

慈濟已經把阿伯列爲關護個案,每月某周週三固定前來探視阿伯,

同時,寒假期間,慈濟臺北分會大安區負責人員張秋燕師姑答復目

前放假期間兩週一次。

3. 經濟問題

目標:考量阿伯的身體狀況以及未來兩、三年之後阿伯可能會面臨身體

機能的快速退化,為了幫助其生理機能退化後還能從事基礎的勞動工作,

希望能逐步改變他的工作內容,從賣回收移轉至種菜。

解決方法:

(1) 逐步開拓公館樓周邊農園

讓阿伯開始逐漸適應生活周邊有被作物環繞的感受,並以先期實驗

的方式,評估作物於該地區的生長情況,除了是讓阿伯逐步參與外,

亦可將種植的經驗與阿伯做「討論」,讓阿伯願意多花時間照顧作

物。隨著植栽的生長速度與阿伯的參與的情況,來決定開拓耕作面

積的速度。然而,若要能完全輔助阿伯生活開支的獲利而言,可能

就要以開發頂樓菜園為主要的進行方式。

而在頂樓菜園這部分,若要進行可能就須仰賴都市農耕網、林勝美

社工師以及臺大園藝系等的相關園藝資源與經驗,幫助後續阿伯關

懷小組能夠順利推動,以達獲利之目標。

(2) 盆栽義賣

在作物種植的過程中,除了考量後續永續耕作所需的自行育苗需求

外,並嘗試種植一些具有觀賞價值且易於照顧的作物,等到成長至

一定大小後以第一波試驗義賣的方式,籌措阿伯關懷救助組的實驗

基金,並讓阿伯能得到第一筆額外收入。

25

圖 25 盆栽義賣海報(直式)

資料來源:本小組繪製

圖 26 盆栽義賣海報(橫式)

資料來源:本小組繪製

4. 環境安全衛生問題

目標:改善阿伯居住環境

解決方法:

目前,可以確定關護阿伯的人員來自四方,慈濟(每月一至兩次探視)、

26

大安老人服務中心林勝美社工(阿伯被確定為其獨居老人個案)、阿伯

親屬(臥龍街資源回收站王嘉琳小姐、板橋兒子、南投縣兒子)以及

城鄉所學生(工讀生以及愛心學生)。

居住環境,主要通過城鄉所學生協助定期改善,慈濟與社工協助定期

改善,並試著調整阿伯用電、用水的習慣。

五、 結論

從學期中將阿伯在空間使用上的議題稱之為「回家路上」,希望可以透過公

館阿伯貼心行動小組的努力,幫助阿伯在晚年能回南投與家人團聚,而在過程中,

本小組也不斷地在思考阿伯要回怎麼樣的家?阿伯心中的「家」是什麼?在本小

組與阿伯的互動,以及接觸、訪談相關關係人之後,本小組發現,對阿伯而言,

公館樓就是他的「家」,在他的心裡,「家」可以不用天天看到家人,可以不用與

家人同住在一個屋簷下,只要在需要的時候互相關心,最重要的是,這個「家」

是讓他能夠保有自己尊嚴與自主性的地方。

在現在社會的各角落,都可以看到像阿伯一樣以拾荒維生的獨居老人。從阿

伯身上可以看到這個時代的縮影,而本小組期望藉此可以開啟關於老人議題的關

注。雖然在後半段的實習課中,本小組主要是處理的是「人」的議題,但在過程

中卻也牽扯出不同層面的關係,例如制度、技術、醫療等,議題的解決辦法是需

要結合不同的專業者共同討論。在這個實習課中,本小組學習到如何尋求不同的

資源,結合不同的專業,除了創造好的空間品質之外,也能讓空間專業試著回應

社會性的問題,並嘗試在整個社會結構下改變弱勢者的處境。

27

附錄

附錄一:公館阿伯相關聯絡人資訊

社會護理網絡資源

職稱 姓名 聯絡方式

社會工作師 陳大衛

電話:02-22368225#63612

手機:0936-524-600

E-mail:[email protected]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大安老人服務中心社工員 林勝美

電話:02-27334012

02-23779621

02-27354162

E-mail:[email protected]

慈濟臺北分會 張秋燕 手機:0910112270

尤惠照 手機:0930206189

臥龍街回收場志工 王嘉琳 手機:0917278959

阿伯小兒子 謝佳雄 手機:0928467726

居住於新北市板橋區

阿伯妻子 謝曾幸 電話:049-2251966

居住於南投縣南投市

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職稱 姓名 聯絡方式

城鄉所行政人員 吳秀妹 電話:02-33665978

所長 張聖琳 電話:02-33665984

28

附錄二:回家路上到回家 - 城鄉所阿伯的家(擬投遞意識報)

◎ 黃恩柏、陳彥宏

「家」,是一個常講但又難以輕易界定的名詞。旅居在外的學生,會說「回

家」、「想家」,所回的或所想的除了實質空間上的家外,還包括家庭關係。就主

流而言,所謂的「家」,在實質空間上可能為別墅、透天、三房兩廳、兩房一廳,

而支撐這些實質空間的家庭關係,可能是三代同堂、核心家庭,甚至最近屢在國

會闖關的多元成家,所成的都是兩人以上的家,但在這脈絡下被忽略的便是「獨

居」這項事實。

其實,獨居在現代社會也漸受重視,甚至有學者稱現在為「獨居時代」。許

多年輕人晚婚,享受單身及獨居的生活,也促使許多套房的空間商品出現,以符

合年輕獨居者的需要,不過大多數年輕獨居者最後還是會回到主流的家。真正可

能因獨居而形成的問題是,被主流市場排擠及國家政策忽略的老年、貧窮者獨居

的問題。

在新自由主義與資本社會的脈絡下,國家與財團聯手土地炒作,以賺取資本,

例如前陣子沸沸揚揚的華光、紹興、蟾蜍山等爭議。許多因土地炒作而被迫遷的

都是老年、貧窮的獨居者,他們沒有財力、沒有其他社會網絡,所依存的就是透

過家所連結的關係、記憶及認同,但政府除了沒有能力解決獨居老人所衍生的問

題外,在這個資本主義的潮流下,以往我們所重視的「使用價值」-那個充滿記

憶與情感的家,已經逐漸扭曲成用金錢與數字來衡量的物品。家的價值甚至開始

被資本價值所取代了,政府不認同他們的家,甚至不惜直接動用國家機器與法令

來迫使那些弱勢者離開。

因篇幅關係,我們無法詳述老年及貧窮獨居者的問題,我們在此要提的是每

個人所定義的家都不同,那是代表每個不同社會脈絡下所形成對家的認知,都值

得大家去尊重。

然而,一個很真實的故事卻在你我最近的臺大校園默默上演…

很少臺大學生知道,在校園最邊緣的角落,基隆路和羅斯福路交叉口的進修

推廣部後面,矗立著城鄉所的公館大樓。這棟大樓原先是內政部的檔案室,於民

國 87 年,歸還於臺大,並在民國 92 年,交由城鄉所使用管理,公館大樓也就成

為城鄉所的系館。這看似簡單的公務機關產權及使用權移轉事務,卻深深影響一

位在此生活的老先生(城鄉所師生都稱之為公館阿伯)的居住問題。

阿伯目前居住於公館大樓的一樓碩士生研究室,他在公館大樓的時間比城鄉

所還要久,可說是公館大樓的原住民。阿伯 40 多歲時,便從南投北上來內政部

29

工作,居住於內政部員工宿舍(即臺大進修部與城鄉所公館大樓間一棟建築,現

已拆除),與妻小分居。民國 88 年,內政部歸還臺大校園用地後,阿伯仍居住於

廢棄的「員工宿舍」,此宿舍於民國 92 年拆除;民國 93 年,阿伯從內政部退休,

搭了鐵皮違建居住於城鄉所公館分部旁,並以拾荒維生,就在同年,臺大駐警衛

隊將阿伯在的大型違建及拾荒物品拆除並驅離,但阿伯又在周邊搭建鐵皮屋,駐

警衛隊再度要求搬離。在當年城鄉所的脈絡下,教授們決定將阿伯暫居於公館大

樓的 102 室,阿伯也持續其回收的工作,並將回收物放置於城鄉所後,一直到今

日。但隨著阿伯逐漸老化,前年阿伯在使用電器上導致的兩場小火災,讓阿伯的

居住問題再次成為所務關注焦點,城鄉所的碩一學生便在實習課中處理阿伯的議

題。

在處理過程中,學生從原先也是立基於主流想法,希望能讓阿伯回南投老家,

但是在這「回家路上」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定義家的困難,從而反思自身對於

家的狹隘定義。或許阿伯所目前居住的環境對多數人而言,根本不能稱之為家!

一個小小的研究室,每日接觸的不是自己的家人,而是城鄉所的師生。但對阿伯

而言,這就是他的家,他的家不只是公館大樓的空間,而是在這空間生活所衍生

出的記憶、認同。阿伯比城鄉所的任何一名學生,更知道這棟樓的歷史,更熟悉

這棟樓的空間,更懂得如何使用這棟樓,甚至可能比我們聽了更多的課。據說當

著名的左派地理學大師 大衛哈維 來城鄉所演講時,阿伯打開門,從哈維的背後

默默走過,這樣的空間關係,也是組成阿伯家的一部分。也正因如此,我們才覺

悟到「何處為家?」、「什麼是家?」的意涵,轉變為想讓阿伯合法地定居於公館

大樓的「回家」。

因此,在現階段城鄉所的脈絡,已從當初非法讓阿伯居住於此,而不重視其

生活品質的理盲態度,調整為想要解決阿伯居住於此的合法性問題。但無奈的是

我們並非權力者,因此希望臺大校方能夠承擔並重視這個問題。這個案例不僅關

乎到學生的人身安全,更擴及到一位老先生的生存問題,並能上推到整個社會結

構對於獨居老人及獨居貧窮者態度的層次。

臺大在極力要發展社會創意的脈絡下,應能帶著社會公益的角度去處理這個

問題,甚至能引領政策,創造更多創新的提案來處理獨居老人的居住及生活問題。

例如在臺大不遠處的六張犁捷運站地區,有許多長者或推或騎著回收車,在車水

馬龍地區可說是險象環生。這種日常生活的情景,學生如何能夠觀察、接觸並處

理,應該是社會創意人才所需具備的才能。

也許有更多的想像力,會讓這社會對不同的家有更多的尊重和包容;也期許

將更多創造力轉變成社會上溫暖的行動力!

30

附錄三:公館阿伯安養手冊

公館阿伯安養手冊宗旨

讓阿伯在公館能安康,並且提早準備訓練安養技能,防患於未然,以期老有

所依、老有所終。

安養内容

(1)生活照顧方面的内容

a、衣:穿衣請況,是否穿反等。

b、食:三餐飲食情況(煮飯、吃飯、盒飯等)。

c、住:居住空間變遷、變化。

d、行:推車、走路、上下樓梯等情況。

e、日常生活細節:觀察阿伯頭髮、指甲及腳趾甲之修剪情況、鬍子之清理、

眼屎耳屎之清理情況、衣物之整理;如果能知道他多長時間洗澡一次最

好了(目前這點做不到)。

f、心情:是否經常暴怒等

(2)護理照顧方面

a、能定期去醫院,以了解阿伯的最新身體狀況。

b、不定時巡視,瞭解其買藥、用藥情況,及早發現問題及早處理。

c、詳細瞭解護理紀錄、工作報表等。

d、尋找社會志工營養師,定期評估阿伯的營養需求,適當的給予補充。

(3)垃圾回收方面

每月一日訪視資源回收中心志工王嘉琳,瞭解阿伯近況,並做一份阿伯的模

擬情緒量表等。

(4)種菜換作方面

與城鄉所種菜的工讀生保證聯係,與大安老人服務中心、社會系、都市農耕

網保持一定頻率的聯係,為阿伯的換作做准備。

操作實施細節

(1)組織城鄉所學生學習心肺復甦等相關課程。

(2)獎勵金專案工作人員必須完全掌握安養手冊基本要求要領。

31

附錄四:慈濟臺北分會訪視報告

台北市大安區民國 103 年 12 月獨居長者關懷訪視記錄表

和氣三互愛二協力二組

輔導師姊:張秋燕

電話:2733-7627

個案資料

里別 學府里

姓名 謝芳慶

年齡 84 歲

性別 男

關懷日期 12/18、12/22、12/23

志工姓名 羅碧華、賴素心、尤惠照、張秋燕

住址 基隆路四段 148 號(台大城鄉所 1 樓)

訪視紀錄

關 懷 記 錄 雙 向 交 流

一切安好:12/18 志工於下午 4 點家訪案主,結果

這段時間他剛好出去賣回收物,志工除了和「台灣

大學」城鄉所成立的「貼心行動小組」成員了解案

主的狀況外,並到同學們所提供的好幾處資源回收

站,一一尋找案主,結果遍尋不著,只好透過「貼

心行動小組」成員-從大陸來台就學的周勇同學另約

於 12/22 早上 11 點再次作家訪。案主雖已 84 歲,

但看起來身體狀況還可以,他和志工閒聊了一下家

裡的狀況,因案主重聽,互談不易,案主將所有的

心力全放在資源回收的工作上,談不了多久,就急

著要去整理他的回收物,無心多與志工互動。志工

提議要看一下他的居住環境,案主帶我們入研究室

看他的住所,一張單人床及堆著一箱箱的東西,不

知是所方的,還是案主的。這幾天天氣非常的寒

冷,志工發現到,在棉被下還舖著幾件外套,隨即

問案主棉被夠暖嗎?案主說因為棉被不夠保暖,所

以才要再舖上外套加以取暖。志工隨即聯絡秋蘭師

團隊的用心只有一個字「讚」,各方的善

心與愛心應該能夠照顧到長者。

1.居家安全方面如有須要請評估。

2.從記錄上看來,大家顧慮長者的身體狀

況,希望朝向不再讓長者以回收做為生

活來源,請團隊實際了解長者的收支狀

況,若有需要請老服轉介,提報本會評

估生活經濟協助。

也許先給予基本的生活安定,再引導朝

向更利於長者的方向會更另他容易接

受。

-秋蘭感恩合十

感謝師姐對謝伯伯的用心關懷,從 103

年 12 月至今我比多次探訪長者,並與台

大城鄉所貼心小組合作,除將長者房間

整理舒適外,亦於 1/8 為長者屯墾一畦菜

園,已開始種植植栽,希望能順利採收,

32

關 懷 記 錄 雙 向 交 流

姊詢問本會是否還有棉被及毛毯物資,經確認還有

後,志工於下午去取回,以備等晚上 10 點案主做

資源回收回來後再送過去給他;但因城鄉所「貼心

行動小組」的周勇手機沒電,志工無法確認案主的

時間,怕在寒冷的夜晚,大家白跑一趟,所以改為

12/23 早上為案主送上棉被及毛毯,讓案主能渡過

嚴冬。剛起床的案主看到志工在教室外頭,很高興

的出來打招呼,志工把帶來的包子拿給他,請他趕

快先用早餐。案主很高興有了漂亮又保暖的棉被及

毛毯可以讓他過冬,他高興的將物資收好,隨即又

趕著要趕快出去工作了,並告訴志工下次要來看他

時,可選在每個星期三,因他不用出去做資源回

收,可以安心的陪我們聊天。案主也將參加本會於

1/17 日在芳蘭山莊舉辦的歲末圍爐活動。

以下記錄是從台大城鄉所的「貼心行動小組」周勇

同學所提供的訊息整理出來有關案主的所有概況:

案主謝芳慶,原是內政部的工友,他在上學期間

(1930~1945 年間)正是日式台灣教育皇民化時

期,故而具有堅毅、嚴謹的品格,不偷不盜,個性

倔強,並可以讀基本的日文。案主由父母介紹相親

認識鄰家的女孩,在他 29 歲時與時年 25 歲的案妻

結婚。婚後不久,案主全家一起在台中租房子住,

直到小孩讀國中、高中時,因為弟弟在南投市中興

新村有宿舍,案主便搬過去與他居住。

案主在父母過世後,他用繼承來的錢與徵地賠償款

2 百多萬元購買現在南投的案妻及案長子所居住的

房子,台大城鄉所的「貼心行動小組」同學於本月

初,特地走訪案主在南投的老家,並拍了照片,案

家是兩層樓房,家裡環境整理得乾淨、整齊,感覺

還不錯,案主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回南投老家探望家

人。

案主在南投家鄉土地被徵收後(案主時值四十多

歲、小女兒才上高中),案主來到台北內政部工作,

成為內政部的工友,假日他會回老家,有時家人也

會來台北找他,與家人間有密切往來、相處融洽,

他對孩子要求嚴格,孩子也頗為尊重案主,但他與

增強長者改變的動能。感謝師姐關懷,

也請師姐於低溫特報發佈時,持續請師

姐轉知長者留意氣溫變化,添加衣物保

暖以免受涼。使用瓦斯熱水器及電暖器

時,多多留意用電安全,以免發生意外,

謝謝您—勝美

33

關 懷 記 錄 雙 向 交 流

案妻幾乎是沒有交流互動。因案妻沒有工作、沒有

土地可耕作,所以案主是家中的棟樑、也是家中的

經濟主要來源。

案主育 2 男 2 女,案長女 54 歲、案次女 53 歲,案

長子 52 歲、案次子 50 歲,案女們及案長子都住在

南投,案長子從事泥作工作,離婚,育有兩個小孩,

最大的現就讀國中,案主說案孫歸案媳扶養,但「貼

心行動小組」月初親訪案主南投老家時,看到案孫

們出現在他們的老家。

案次子與大陸籍的太太住在板橋,案次子在夜市賣

東西、案次媳賣大餅,沒有生養兒女,平時跟案主

很少往來。案長子比較會關心案主,城鄉所的同學

跟他聯絡,也很客氣;案次子與案主互動不是很

好,城鄉所的同學打電話給他,他也不是很友善,

有時還會把案主較為值錢的回收物拿去賣,對案主

較不關心。

民國 103 年 5 月,案主於 102 研究室內發生中風事

件(顔面神經麻痹),剛好王雅琳小姐(資源回收

中心工作人員)來探望他,當時她看到案主眼睛充

血、面部不正常,便把案主送到北醫急診,同時聯

絡案長子,他也立即趕來臺北探望;後經醫院查出

案主是細菌感染所引起的顏面神經麻痹,也因王雅

琳小姐的及時發現,案主才得以獲救。

王嘉琳小姐是臥龍街一家資源回收站的工作人

員,因案主在她們的回收站賣東西已達十餘年,因

而與案主熟識,她也會來探望案主,在台北,王小

姐算是案主較為熟悉也非常信賴的人。

城鄉所碩一班所組成的「貼心行動小組」特地駐扎

公館,觀察案主的生活動態,以期能改善案主的生

活、工作條件等;小組發現案主中午並不外出吃

飯,仍會繼續使用電鍋煮粥,在公館樓 102 研究室

吃飯。

案主住在公館過程中,有很多相關人給予案主幫

助,民國 96 年時的劉可強教授、夏鑄九教授、民

國 102 年城鄉所所方、康旻杰老師等、城鄉所基金

會也給予火災後的案主莫大的照顧,以及一直關心

34

關 懷 記 錄 雙 向 交 流

案主的城鄉所學生、老師等等。

觀察期間,「貼心行動小組」了解到案主每天的作

息(週三不去資源回收中心)等。

志工與勝美社工聯絡討論案況,她說案主南投老家

的經濟狀況是不用案主來負擔的,且繼續在學校居

住是沒有問題的;但案主曾跟志工他必須遷離台大

另覓住處及每月都透過便利商店代繳老家 1、2 仟

元的水電費。他所領的老人生活津貼也都是由案妻

領用。

案主因為重聽,他在馬路上很危險,而且溝通也

難,王小姐非常擔心他發生意外,可是案主說:「南

投不好生活,我還有用,還可以賺錢。」王小姐還

說,案主曾表示不想回去看別人的臉色。面對這樣

問題,只能多祈福,希望老人家能安享晚年。

非在地性養老的普遍問題,餐飲、住宿、工作都是

非常嚴峻的問題。安養行動計劃是基於老人獨立且

具有行動能力的前提,並沒有解決老人照料者考

量。「貼心行動小組」從探視案主在南投市的家鄉,

了解到案家與鄰里的關係和睦融洽,但案主一直游

離在案妻與鄰里之外,「貼心行動小組」希望逐漸

搭建起一個網絡,讓案主能融入原來鄰里關係和家

人關係中。

為了讓案主居住的城鄉所公館分部 102 研究室內,

能保持乾淨、整齊。12 月 24 日「貼心行動小組」

和老人中心林勝美社工一起幫案主打掃、整理房

間,並幫忙案主佈置屋子空間、製作聖誕卡片送給

他,讓案主過個愉快的聖誕節;案主居住的內部空

間,經過兩次的打掃及整頓,目前已經比較乾淨、

清爽及整齊。

城鄉所的學生週一至週五基本上皆能保證觀察到

案主的狀態,但寒、暑假期間就無人可注意到案主

的動態。「貼心行動小組」為了引導案主逐漸擺脫

資源回收的工作,目前正引導案主來種菜;讓案主

繼續保持獨立和擁有自我價值。 「貼心行動小組」

在研究室旁的空地開懇了幾畝小菜園,同學也協助

案主種菜,社工勝美也將提供士壤(因開懇的土質

35

關 懷 記 錄 雙 向 交 流

不適合種菜)讓學生們協助種菜,希望把菜種漂亮

一點,然後再販售給他人,讓案主覺得賣菜的收入

比他辛苦做回收物的收入還要高,引導他不再出去

做資源回收,繼而放棄資源回收的工作,能安居於

學校種菜,以免發生意外,這是一個對案主很有利

的方案;大家只要同心協力幫案主把菜種好,可朝

有機方向來種植,除了對身體好以外,價錢也可以

賣得比較高;也可請教專家要如何把菜種好,也可

用環保酵素來當肥料(可用果皮自製),菜種好以

後,也可上網去賣。

案主如發現種菜的收入比做資源回收的收入高,他

才會有放棄資源回收的念頭,做較為安全的種菜行

業,一方面他不會覺得無聊,一方面他的安全也有

了更好的保障;爾後再協助開懇更多的空間讓案主

種菜。願一切能如願達成,也祝福案主平安、健康!

註明:紅色字體為特殊説明或慈濟訪視評價,藍色為大安老人服務中心林勝美社工回復。

36

附錄五:尋求阿伯正當性的努力計劃文件及時間表

1. 大安老人服務中心開具的阿伯評價書

慈濟臺北分會社工與大安老人服務中心林勝美社工溝通商榷後,做出一個基

於社工身份的判斷:阿伯目前的身體狀況居住在學校似沒有問題的,這也是目前

對他最好的一個處理訪視,並且大安區老人服務中心會出具一份《高齡獨居老人

阿伯居住在原址(公館)是有利於其健康老化的第一選擇》的正式文本。從人本

關懷角度去做一個好的 social design。

2. 103-2 學期開設暖科技課程及與老師訪談稿

使阿伯成爲未來教學資源的特殊個案,但這個個案又不會成爲學校的普遍案

例而對學校造成困擾,目前已經確認的具體跨界課程有:

暖科技:以臺大城鄉所張聖琳老師、詹魁元老師以及交大應用藝術系的陳一

平老師合開的跨界課程,該課程緣起公館阿伯的獨居老人問題,以同理心進行

social design 和設計結合。上課的時間如下:

二月:2/26 9:00-12:00, 2/28-3/1。

三月:3/26 9:00-12:00,3/28-3/29。

四月:4/23 9:00-12:00, 4/25-4/26。

五月:5/28 9:00-12:00, 5/30-5/31。

3. 可能的其他課程計劃以及實習計劃内容

(1)服務課程:臺大社會工作系與大安老人服務中心林勝美老師合作的課程。

(2)城鄉所環境規劃設計實習課程:為城鄉所碩士班的必修課,實習一(上)

將會長期以公館樓建築營造為課程主題,結合城鄉所關懷弱勢、參與式設

計的核心理念,進行老人空間營造、社區人際構建等議題。

4. 重塑城鄉文化的一個環節與故事

臺大城鄉所一直秉持社會規劃與實質規劃兩者並舉而行,具有一定高效的實

質方向,在社會上也開展了新鄉村社會企業(旨在幫助臺灣農業尋找新方向),

紹興關注弱勢老人,以及接軌都市農耕網開展的一系列都市農業技術學習,尋求

開展一個幫助都市資源回收的獨居老人的菜園計劃。一個個故事的譜寫,不需要

很多驚天大事,只要我們一步步以關注弱勢的愛心向前走,定可以有所改變。

37

附錄六: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獎勵金及公共事務計劃申請表

(一) 獎勵金專案申請表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103-104 學年度

助學金專案申請

1. 專案名稱

公館阿伯行動關懷計劃與公館菜園獎勵金

2. 執行期間

2015 年 2 月 24 日-2015 年 6 月 30 日

3. 專案成員

陳彥宏、周勇、何函育、黃恩柏、陳姿妤、李倩、Marina(公館阿伯貼心行

動小組成員)以及其他有興趣參與之城鄉所學生。

4. 專案緣起及目標

<緣起>

本專案之申請主要是針對「環境規劃設計實習一上」課程作出之結論與後續

行動所提出的延續性方案,以阿伯至生理或心理失能之前,仍會居住於城鄉

所之公館樓內的情況下,由實習一課程之公館樓貼心行動組所擬定之有關阿

伯照護與關懷的工作專案內容。

<目標>

(1) 定期追蹤阿伯的身心健康情形,若有生理或心理不適之情形能及早

處理,以避免憾事發生,造成所方之困擾。

(2) 藉由菜園開闢與作物種植,協助阿伯能有逐步轉換工作之契機。進

而降低阿伯蒐集與整理回收之時間,並漸進式的改變公館樓之周邊

環境。

(3) 嘗試將阿伯從一個城鄉所的問題,轉變為具有社會問題研究價值之

個案。並尋找相關的社會資源或與社會機構進行合作,妥適且完善

的處理。並將此經驗加以記錄,作為後續實習課程或相關課程的可

用資源。

38

5. 專案工作內容與執行方法

由於本專案相較於以往的城鄉所的獎助金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也是一個

全新的提案。有別於一般的例行公事外,還有許多在執行層面上的不確定因

素,工作時間也會視情況需求而調整,甚至會有額外工作產生。因此,本專

案先以 4 個月為實驗期,若本專案結束後實行成果良好,且獲得所辦和城鄉

所師生的認可,會考慮將本專案轉為「例行性工作項目」提出,以號召更多

學生的參與。

由於本專案的工作內容龐雜,不但需要撰寫工作紀錄,還需要不定時的尋找

相關資源或與其他組織的接洽合作。因此,在金額編列部分,相較一般例行

性工作要來的高。另外,因該專案之工作會需要一些資材或其他的額外支出,

而編列了兩筆特別預算進行支應。以確保本專案在執行時,能有一些資金可

以使用,幫助該工作事項能順利推動。

(二) 公共事務計劃申請表、工作内容及建議施辦原則

1、專案性工作類別:關懷計劃與種菜換作計劃

目 工作名稱 預計人數需求 執行時間 執行月份

1 阿伯關懷行動值班 各項約需 2-3 人,視方案

討論而定(詳情如 2.) 3-6 月 4

2 公館菜園之阿伯輔導換作

備註:所有學生皆可申請,公館樓貼心行動組學生以及會台語或熟悉阿伯者優先。

39

菜園執行事務,主要因阿伯原來就有種植作物之需求與習慣,因此由林勝美

社工觀察多次後,提議將阿伯的回收事業轉型從事菜園,而林社工原來已經帶領

社會系屋頂菜園之專案,有許多土壤、菜苗與技術可以給予協助。因此,參考社

會系經驗,該系以服務學習課程來經營其屋頂菜園,本小組預計將菜園提案做為

所上公共事務或專案性質之事務,在種菜過程中同時達到關懷阿伯的互動和觀察,

而賣菜所得亦能提供阿伯生活所需,也可讓阿伯免於推車來往奔波遙遠的回收場,

讓阿伯長期膝蓋疼痛問題得以緩解;另一方面,降低阿伯重聽的情況下,也可降

低其在來往路上發生意外的潛在風險。同時,期望菜園未來能發展成城鄉所一項

對都市老人獨居問題之社會創新機會。

2、相關工作內容說明表

(1) 專案性助學金工作(關懷計劃)工作說明

類別 專案 工作名稱 阿伯行動關懷值班

數量 4 名 金額 如上表

預期工作期間 2015.3 月- 2015.6 月底 督導人 所辦

預計工作時間 每周每人的工作時數約 10 小時(包含每天例行工作、工作紀錄

之撰寫、與社工洽詢時間)。

※上班時間:彈性時間,但每日早、晚時段必須確認阿伯的情況。

(需排班,視情況需求而有額外工作)

40

工作內容 工作內容:

【例行性工作】

(1)觀察阿伯日常生活舉止,並記錄該次訪視情況。(每周 1~2

次)

(2)公館樓周邊環境(堆積區情形)記錄表。(每周 1 次)

(3) 與相關社會福利機構洽談(慈濟、大安老人服務中心、王

嘉琳志工),每月分別會見一次,並進行記錄。(每月 1

次)

(4) 與社工師合作,完成阿伯每月「個案訪視紀錄表」。(每月

1 次)

(5) 每月繳交一份「阿伯個案訪視紀錄報告」給所辦,內容包含

個案訪視紀錄表(社工師)、社福機構洽談紀錄、阿伯生活

訪視紀錄等。

【不定時工作】

(1) 如果阿伯的行為舉止或身體出現異樣時,適當聯係其家人

(2) 如果阿伯有任何突發狀況,立即連繫所辦,且依照校園緊急

事件 SOP 處理,並連繫其家人、社工與所辦。

(3) 學習老人照護相關之技巧(如:心肺復甦術等)

備註 「阿伯個案訪視紀錄報告」,需要一式二份,一份交給所辦,

一份交給大安老人服務中心林勝美社工。

對於因應阿伯突發狀況所使用的經費(如:醫院急診),由

所辦另以該專案之特別預算申請支付,並向其家屬收取所支

付之費用。

41

(2) 專案性助學金工作(種菜換作計劃)工作說明

類別 專案 工作名稱 公館菜園之阿伯輔導換作

數量 4 名 金額 如上表

預期工作期間 2015.3 月-2015.6 月底 督導人 所辦

預計工作時間 每周每人的工作時數約 10 小時(包含每天例行工作與工作紀錄

之撰寫時間)。

※上班時間:彈性時間(需排班,視情況需求而有額外工作)

工作內容 工作內容:

【例行性工作】 (現有菜園)

1. 每天固定巡視公館菜園(含頂樓)的作物生長情形,並每天

固定澆水、週期性的施肥、除蟲等植栽照顧事項。(採輪班

制,需排班)

2. 每周一次撰寫「菜園維護工作紀錄」,紀錄種植作物種類、

生長情況等、所需添購的園藝資材與用途等等。

3. 每月需繳交一份「城鄉所公館樓之菜園管理紀錄」給所辦,

內容須包含每周之「菜園維護工作紀錄」、園藝資材的添購

與使用情形。如果有作物採收也須將數量一併做紀錄。

【不定時工作】 (新開發菜園)

1. 對於頂樓菜園之實驗性開闢的持續,包含可耕種面積的增

加、再生堆肥的製作、可持續澆灌水源的開闢等事項。

2. 因應氣候或節氣的改變,須對不同作物所進行的額外照護措

施(如:搭棚架、遮布等),並依對應時節播種。

3. 外部資源的接洽(如:都市農耕網、臺大園藝系等),以強

化作物種植與菜園管理之經驗。

4. 和阿伯討論或協調作物的種植情形與建議,並幫忙阿伯改善。

備註 因此工作屬初期試驗階段,所需的工作內容較為龐雜、耗費

時間也較長,如果興趣者,可以先和「公館樓貼心行動組」

諮詢詳細內容,再與淑貴聯繫。

上述的金額僅為個人獎助金,不包含「園藝資材」之部分。

若有園藝資材之需求,則另以該專案之特別預算申請支付 。

42

3、建議之操作與評估原則:

由於城鄉所經費與人力有限,本小組建議之種菜與定期關懷兩項事務,依據

前述所列出之工作內容與時數,可考慮參考過去之獎勵金、清潔事務或公共事務

之經費分配原則,做為評估相關撥款金額之依據,經討論後評估出此一獎勵金之

定值,再依人數來分配此一定值較妥。又因種菜與關懷兩事務性質不大相同,所

需人員與工作內容也有所差異,本小組建議此一定值之細部進行方案有二:

方案一,為關懷與種菜兩項分列,兩項工作內容及人員彼此不重複。優點是

在兩項事務的經費定額條件下,可讓更多人投入阿伯相關事務,且各項人員可專

職一事。缺點是分項可能導致的兩組人員工作時間不同、彼此溝通不易,兩項目

工作者需多花時間交接阿伯種菜的狀況;且若人力不足,可能導致某一項目面臨

事務繁多而難以負擔。因此,若考慮採取方案一,需面臨較嚴苛的人力徵求補充

及彼此溝通協商問題,輪值工作分配可能會有人員重疊或從缺(如一五種菜由A,

一三關懷由B);而定值分配的話,每人分到的金額也相對少。

方案二,為關懷與種菜兩項合併,工作內容及人員必須兼顧兩者,換句話說

必須在種菜的同時進行觀察與關懷工作。優點是工作過程能一次做到關懷與種菜,

由專門的二至四人輪值也能與阿伯產生較良好的互動,但缺點是所需負責的事務

較多,平均每人每日所花的時間和心力也較多。因此,若考慮採取方案二,則輪

值人員選定每周工作日(如一三由A負責,二五由B負責),負責當天者必須同

時做關懷與種菜兩項事務;而定值分配下,由於人數較少,每人分到的金額較高。

43

附錄七:公館阿伯情緒量表(關懷獎勵金專案人員參考指標)等

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網站資料檢測:

http://mental.health.gov.tw/WebForm/External/TPHMentalMap.aspx?Area=K&Kind

=01,02,03,04

(一)簡式心情溫度計(BSRS-5)

親愛的朋友您好!

在忙碌的生活中,身心難免會承受許多壓力,但是保持好心情卻是突破困境,步

向未來的第一步,擁有愉悅的心情,會讓您不論在面試、工作、男女交友或家庭

關係的經營等等,都擁有比較大的正面能量與彈性去面對,也能夠獲得比較好的

結果!我們提供了簡單的五個題目,讓您了解目前的心情狀態,並且ㄧ步一步找

出解決困境及保持好心情的辦法!

(1)

完全沒有

(2)

輕微

(3)

中等程度

(4)

厲害

(5)

非常厲害

1. 感覺緊張不安 □ □ □ □ □

2. 覺得容易苦惱或動怒 □ □ □ □ □

3. 感覺憂鬱、心情低落 □ □ □ □ □

4. 覺得比不上別人 □ □ □ □ □

5. 睡眠困難,譬如難以入

睡、易醒或早醒 □ □ □ □ □

6. 有過自殺的念頭 □ □ □ □ □

(二)台灣工作者疲勞量表-個人相關過勞分量表

資料來源:

(1)張晏蓉、葉婉榆、陳春萬、陳秋蓉、石東生、鄭雅文*:台灣受僱者疲勞狀

況的分布狀況與相關因素;台灣衛誌 26(1),2007.

(2)Yeh WY, Cheng Y*, Chen C-J, Hu P-Y, Kristensen TS.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Copenhagen Burnout Inventory among employees in

two companies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007)

(3)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紓壓網網站

http://wecare.cla.gov.tw/lcs_web/contentlist_c3.aspx?ProgId=106010&SNO=15

44

以下問題想瞭解您「最近一星期以來」的狀況。請勾選最符合的一項。

(1)

總是

(2)

常常

(3)

有時

(4)

不常

(5)

從來沒有

1. 您常覺得疲勞嗎? □ □ □ □ □

2. 您常覺得身體上體力

透支嗎? □ □ □ □ □

3. 您常覺得情緒上心力

交瘁嗎? □ □ □ □ □

4. 您常會覺得,「我快要

撐不下去了」嗎? □ □ □ □ □

5. 您常覺得精疲力竭

嗎? □ □ □ □ □

6. 您常覺得虛弱,好像快

要生病了嗎? □ □ □ □ □

公館阿伯貼心行動小組模擬測試阿伯情況,測得分數為 70.7 分,顯示個人

過勞程度嚴重,需要適度改變生活方式,除了增加運動和休閒時間之外,還建議

尋求專業人員諮詢。

(三)台灣人憂鬱問卷–憂鬱傾向篩檢量表

本量表為長庚大學精神科李昱醫師之研究成果,並經長庚大學(長庚大字第

0950090234 號)與國家科學委員會(臺會綜三字第 0950053286 號)授權使用。

很高興你打開了這份量表,這表示你已 open your mind 與我們一同關心自己的

情緒。

請您根據「最近一星期內」以來身體與情緒的真正感覺,勾選最符合的一項!

選項說明:(1)沒有或極少:每週 1 天以下

(2)有時候:每週 1-2 天

45

(3)時常:每週 3-4 天

(4)常常或總是:每週 5-7 天

(1)

沒有或極少

(2)

有時侯

(3)

時常

(4)

常常或總是

1. 我常常覺得想哭。 □ □ □ □

2. 我覺得心情不好。 □ □ □ □

3. 我覺得比以前容易發

脾氣。 □ □ □ □

4. 我睡不好。 □ □ □ □

5. 我覺得不想吃東西。 □ □ □ □

6. 我覺得胸口悶悶的(心

肝頭或胸坎綁綁的)。 □ □ □ □

7. 我覺得不輕鬆、不舒服

(不爽快)。 □ □ □ □

8. 我覺得身體疲勞虛弱、

無力(身體很虛、沒力

氣、沒元氣和體力)。

□ □ □ □

9. 我覺得很煩。 □ □ □ □

10. 我覺得記憶力不好。 □ □ □ □

11. 我覺得做事時無法專

心。 □ □ □ □

12. 我覺得想事情或做事

時比平常要緩慢。 □ □ □ □

13. 我覺得比以前沒信

心。 □ □ □ □

14. 我覺得想不開、甚至

想死。 □ □ □ □

15. 我覺得對甚麼事都失

去興趣。 □ □ □ □

16. 我覺得身體不舒服

(如頭痛、頭暈、心

悸、肚子不舒服等)。

□ □ □ □

17. 我覺得自己很沒用。 □ □ □ □

18. 我覺得比較會往壞處

想。 □ □ □ □

46

公館阿伯貼心行動小組模擬測試阿伯情況,測得分數為 30 分,顯示心理上

有某部分的障礙,需要至醫院檢查。

47

附錄八:空間劇本

目錄

梔子……………………………………………………………………………… 48

編輯小組的話…………………………………………………………………… 49

劇本一、家的新形狀…………………………………………………………… 50

劇本二、警示燈………………………………………………………………… 50

劇本三、那天的到來…………………………………………………………… 51

劇本四、落葉歸根……………………………………………………………… 52

48

梔子

十多年前的城鄉所勇於留下一位七十多歲的長者,十多年後,隨著阿伯的身

體情況漸漸衰退,城鄉所也應轉換原來角色,開始積極思考如何更進一步地,將

「留下」的後續想得更深、更遠。

「留下」不僅是尊重阿伯的意願,也考驗著城鄉所如何讓阿伯在體能逐漸衰

退後,也能自主、健康快樂地的在地老化。無論是與家人連繫、醫療與緊急救護

網絡的建立、生活空間和動線的改善、阿伯菜園的設計,小至公館樓內的水龍頭、

用電等生活習慣和城鄉所如何經營一個關懷阿伯日常起居的制度等,無疑是勇於

面對社會議題的城鄉所一份子,應著手參與並回應最貼近生活的生命與社會課題,

大家也能從阿伯身上看到整個時代與社會的縮影。

像阿伯這樣,以回收物補貼家用或維持生計的長者,絕非獨一無二的案例,

在台北市和台灣各個角落都存在著這樣的人物,城鄉所中的阿伯或許正是促使我

們思考的契機:是什麼樣的社會現實情況,讓這群長者在生命的後段歲月,仍須

看顧自身或家庭的生計?是什麼樣的時代環境或心理因素,讓長者在晚年仍不願

麻煩晚輩和伴侶,堅持自主獨立且享受足夠自由的生活方式?是什麼樣的文化和

生活消費習慣,讓回收物漸漸變成一種足以維持生計的事業?而又什麼情況,讓

許多長者自願或半被迫地投身回收事業?

因此,空間劇本做為設想未來使用者與使用者、使用者與環境互動情形的藍

圖,必須清楚描繪出阿伯在體能衰退後,日常生活可能面臨的情境,及所方和與

其互動的師生間可能有的反應與做法。又,長者在體能上的改變往往非確切時間

所能掌握,必須從其身心狀況評估,因此這個空間劇本將以極端劇變,但劇本與

劇本之間除了有著時間軸的相互關係所書寫,也有因不同關鍵決策所導致的後果,

以做為日後空間安排的設想。

做劇本一中,呈現了師生在課程與系館營造中,漸漸與阿伯建立較親近的關

係,而菜園計畫也讓阿伯從原來的回收事業轉職農夫;劇本二是阿伯身體日益衰

退而導致生活不便,可能影響阿伯決定回南投或是留在所上的兩種可能;留在所

上將會導致劇本三,阿伯身體嚴重惡化,以至於必須聯絡家人和醫療單位協助處

理後續事項;回南投則會出現劇本四,而城鄉所師生不定期訪視阿伯,阿伯也在

當地社會局和家人照顧下,快樂度過晚年。

儘管這四個劇本可能過分簡單,但旨在點出可能遭遇的困境和情境,並初步

設想可能的解決之道,至於具體的操作與細緻的拓展空間劇本,仍須在評估與操

作過程彈性調整,才是這個空間劇本能夠發揮最好效果的設定初衷,我們也希望

這份空間劇本,能為學弟妹與所上師長帶來一些想像,和做為能細緻討論阿伯相

關事務的起點。

49

編輯小組的話

我們是一群來自城鄉所碩一的學生,2014 年,碩一初次進到系館──公館樓

時,卻發現了所上有位謝伯伯,長期以來都住在系館的碩士生研究室,在公館樓

的居住年資也比所有所上師長都還久,然而這個阿伯卻不是我們的工友,那麼,

這個阿伯到底為什麼會住在這裡呢?

這個阿伯是誰?為什麼選擇住在這裡?公館樓跟阿伯有什麼關係?阿伯有

著什麼樣的故事?阿伯如何將系館使用為自己的家?阿伯如何使用系館的空間?

阿伯的一天都會做哪些事情?……帶著滿滿的疑問,我們小組展開了一連串的調

查。舉凡訪問最初將阿伯從外圍違建接引到所上的劉可強老師、長期關心阿伯的

康旻杰老師、積極討論的前任所長黃麗玲老師、阿伯經常去賣回收的回收場志工、

之前訪視過阿伯的社會局社工,以及與阿伯有關聯的學長姐,甚至是幾近從早到

阿伯入睡的生活習慣觀察,如跟蹤狂般地調查阿伯去哪裡賣回收、收回收物,出

外景到南投拜訪阿伯的妻子等等,組員們希望竭盡可能地了解這位距離與我們如

此親近,卻幾乎對他一無所知的謝阿伯。

在所上毫無基礎資料的情況下,我們藉著實習小組的機會,展開一個學期的

調查與嘗試接觸。阿伯原來住在公館樓前的倉庫,擔任公館樓前身的內政部檔案

樓工友,然 2003 年隸屬內政部之倉庫在歸還台大校地後,因阿伯外出而被拆除,

因而 2003-2007 年間,阿伯自己搭了個違建小屋在公館樓旁。城鄉所申請系館並

開始搬家後,才發現有這麼位老先生住在外面,由於其違建屢次遭學校拆除,城

鄉所因此決定將原來的電腦室變更為阿伯的房間,讓這位老先生不致在劇烈的季

節變化中遭逢不便與意外。儘管如此,邀請入住後的城鄉所上上下下多因事務與

課程繁忙,且阿伯亦有原來的生活模式,兩者間僅有簡單互動,尚無較親密、如

第二家庭的關係建立。

我們實習小組雖經歷一些與阿伯的基本互動,但與阿伯的情感還不算緊密,

但我們試圖透過公館互動菜園的公共事務制度建立,並透過實習一上的課程,來

建立一個讓所上能持續、且長期與阿伯互動的可能行動方案。有鑑於課程時間只

有短短一學期,而學生往往有各自考量而來來去去,阿伯隨著年事增加而漸漸出

現的狀況,如過去中風與火警等記錄,更需要有人持續觀察,並依據阿伯的身心

狀況做相應的情境設想──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小組決定留下這份,看似不太完整,

且可能必須隨時依照阿伯情況與社工和老師討論,再重新擬定修改的空間劇本,

我們也清楚,高齡者的身體變化往往不是想像中的穩定;因此這份初步的空間劇

本,可能僅能描繪出幾個極端的基本輪廓,目的在於提供後續細緻地拓展與操作

每一個情境,且讓所方有所應對的基礎準備。

2015 年 1 月 18 日 BP 103 公館貼心行動組

何函育、陳姿妤、周勇、陳彥宏、鄧國全、李倩、加藤真梨菜、朱育萱

50

劇本一、家的新形狀

一如往常,阿伯十點多起床、梳洗完畢後,便急忙來到他前門的公館菜園,

幫菜澆澆水,拔拔雜草,看看白蘿蔔和紅鳳菜長得好不好,正當他巡視完走到後

院時,發現幾位同學已經在後院挑掉一些菜蟲,並已幫青菜寫好每日生長日誌,

阿伯滿意地看了日誌和菜園微微笑,道:「你們要仔細一點挑喔!這樣才能賣個

好價錢!」「會啦!我們都很認真種菜喔!」幾個同學開心的玩著小毛蟲。

阿伯轉身摘了些園內的蔬菜,進屋內的公共廚房準備烹煮午餐。午餐後,阿

伯幫忙整理公館樓既有的回收物,由於今天不是賣回收的日子,便準備進房間休

息。此時遇到幾位來上課的同學,同學問阿伯:「阿伯,吃飽沒?」阿伯笑笑的

回答:「吃飽了,要注意小偷,你們的電腦要顧好。」學生回答:「我們會注意的,

謝謝阿伯。」即便只是短短的對話,阿伯的問答也已不再只是「現在幾點」的時

間問題。

日暮時分,參與 Abuelo 社會企業的學生和暖科技的同學來到公館樓一同討

論,除了一起先到頂樓的菜園採收外,也一起討論有沒有更方便的採收裝置和除

蟲妙方,隨後下樓詢問阿伯新車加裝的燈和小馬達合不合用,以及菜園中有沒有

茁壯得能賣的菜。這時,勝美也一同來幫忙阿伯採收,阿伯拿了一大袋的菜給學

生,勝美問阿伯:「覺得上次菜的價錢好不好?」「不錯,林小姐謝謝你,哈哈哈

哈!」阿伯笑得非常開心。「那麼,阿伯,我們幫你把後院的回收整理,幫你送

去賣,整理一個更大的空間來種菜,以後你就不需要那麼辛苦,走那麼遠去賣回

收!」勝美說道。阿伯點點頭,沒有再回應。

儘管往基隆路的小徑上在夜晚已經有了燈光裝置,儘管回收車已不如以往笨

重,雖有些疑慮,但這樣拓展菜園的問答已經與數個月前不大相同──菜園漸漸

有了起色,而賣菜的收入也逐漸超過原來辛苦的回收工作,在大家的鼓勵與不錯

的收入之下,阿伯對回收事業的安全感也漸漸釋懷。

翌日,勝美帶著社工系及城鄉所的學生,一同將堆積已久的回收物一字排開

且分類整理好,陸陸續續載到回收場販賣,而後院整理出的位置也擺上更多的架

子與保麗龍箱,阿伯心滿意足地種下新的菜苗,似乎在公館樓看到一種不同於過

往的風景。

劇本二、警示燈

在無障礙坡道落成後的好一段日子,阿伯漸漸習慣使用前門出入,且能快速

抵達他的菜園,然而一同種菜的同學也已經習慣結伴一起來澆水挑蟲,同時觀察

阿伯的一舉一動。

51

這天,在負責同學的照片中,意外發現阿伯竟連扶著無障礙坡道的扶手走,

雙腿都還有些搖搖晃晃,阿伯的膝蓋問題似乎變得比以往更加嚴重,幾經同學與

勝美勸說後,阿伯似乎出於醫療費用而仍不願意就診,於是最後詢問阿伯與小兒

子是否願意將戶口遷至小兒子租屋處,以便申請台北市或新北市的老人醫療福利,

這才終於在幾經勸說下,讓小兒子和勝美陪同阿伯一起到門診看病。

然而,由於年齡所造成的膝關節退化,似乎必須動刀才有辦法根治,考量阿

伯行動自主意願、高血壓、中風史與年事已高,醫生並不建議進行開刀治療,而

必須從日常生活的活動情況、飲食與保健食品做調整。於是,在同學、勝美與醫

生的討論下,組員重新設計了方便阿伯澆水的菜園,以及重新改善方便阿伯進出

房間和廁所的動線環境;同時,也找來之前提供許多寶貴意見的職治系的胡明霞

老師協助討論、評估。

幾番討論與施工後,公館樓一樓周圍出現了許多扶手,同時阿伯的身體情況

也成為暖科技設計輔具的設計題材,學生們競相邀請阿伯使用各自設計的輔具,

即便身體有些不便,阿伯依舊是學生間的產品試用明星,身體的不那麼方便似乎

也成為阿伯的另一個受歡迎點,這點稍稍安撫了阿伯對於年華老去的感嘆。儘管

阿伯的情況雖控制住了,大家卻也漸漸意識到人體衰老的速度往往非想像所能及,

因而想辦法儘可能的,讓阿伯能夠活動且花更多精神,能輕鬆的陪伴他的菜園,

並讓他感覺自主操作,而不受異樣眼光的從事日常生活。

劇本三、那天的到來

這一天寒流來襲,阿伯起床梳洗,因為天氣劇烈變化,加上突然站起來,

阿伯感到一陣暈眩,便暈倒在廁所裡,一手還抓著一旁的安全扶手。來上廁所的

學生看到,先是愣了兩秒鐘,急忙翻開緊急聯絡表,通報駐警隊、撥打一一零,

並連絡阿伯在板橋的小兒子和勝美,其他同學則試圖使用心肺復甦術來緊急照料

阿伯。救護車開進公館樓後,同學搭上救護車陪伴阿伯送醫急救,直到他的兒子

緊急趕到醫院……

自從救護車載走阿伯後,已經兩個禮拜都沒有看到阿伯回來,阿伯的所有物

一直維持在兩個禮拜前的狀態,幾位同學雖到院探望阿伯,但情況似乎一直沒有

好轉的跡象。

這天中午,一位男子來到公館樓,進入了阿伯的房間,看到的學生問:「請

問您要找阿伯嗎?」男子回答:「我是阿伯的兒子,因為兩個禮拜前的意外,阿

伯過世了,我是回來幫阿伯收拾他的個人物品。很感謝你們在緊急情況通知我們,

最不希望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幸好之前在你們奔波下,我們一起與阿伯達成了照

顧協議,謝謝你們一路以來的幫忙。」學生回答:「真的很遺憾,請您節哀,我

52

們來幫您一起整理阿伯的東西吧!」語畢,大夥一起進到阿伯的房間,一一收拾

阿伯的物品,包括那張阿伯放得高高的聖誕卡片。

「我想阿伯他在這裡一定很開心吧。」兒子咕噥了幾句後,帶走了阿伯的物

品,與秀妹簡單聊了幾句後,離開了公館樓。

前庭與後院的小青菜啊,就這樣獨自看著日落和日出。

儘管心中早已排演過無數遍,Abuelo 和暖科技的小組霎時還是失去了又愛

又恨的最親近的夥伴,一夥人在菜園前不知要不要繼續澆水。

「總之,找天一起去探望阿伯吧!」

城鄉所上上下下也紛紛討論起,接下來的阿伯房間、菜園該怎麼整理……

「或許菜園就是繼續為下一個阿伯來種吧,總有這麼群人的……」

劇本四、落葉歸根

在阿伯考量自身逐漸衰退的情況後,害怕麻煩所上同學和兒子奔波照顧,城

鄉所協助連絡全體家人,並在家人和醫生的討論後,阿伯決定回南投與許久未曾

長期同住的阿嬤廂守廝老;而城鄉所的師生們也開始討論是否要保留阿伯的公館

菜園,將其所得在阿伯有需求時提供給他,也逐步討論是否需要建立不定期前往

南投探視阿伯的機制,甚至進一步思考阿伯回到南投後可以做什麼,來預防無

聊。

這個抉擇看似簡單,卻對阿伯來說是個艱辛的選擇,畢竟兩人已經許久不曾

長期同住,兩人都老去後可能需要龐大的醫療費用,而回到南投後,阿嬤不允許

阿伯從事回收事業和在家屯積物品,兩人也花了許多時間重新適應相處,儘管有

些摩擦,但有大兒子、鄰居和社工的陪伴,兩人也漸漸克服生活習慣上的不適應。

於是,在勝美與社會局的聯絡下,希望南投社會局和里長可以有人定期訪視兩名

長者,陪同就診,並鼓勵阿伯和阿嬤一同參與社區活動。

「騰塊小農地來種菜吧!」有位同學提議讓已經習慣種菜的阿伯,在即便回

到南投後也能維持這樣的嗜好,因而這群同學也試圖在南投幫阿伯找到願意來拜

訪阿伯,並買下阿伯蔬果的有機農戶,並由同學協助,在網路上進行預購,並教

阿伯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和相機來拍照上傳,成為網拍蔬果達人。

雖然是簡單的蔬果栽種,但阿伯在種菜之餘,也能和妻子一同種菜,一同在

南投家中的客廳看電視休息,或等待阿嬤將自己種的蔬果煮好裝盤,重新培養感

情,種菜種出心得的兩人也日漸減緩了摩擦。

53

「吃飯了。」阿伯看了阿嬤一眼,點了點頭,把電視關了,與阿嬤一同走進

廚房吃飯。午餐過後,阿嬤把碗盤洗淨後,便上樓睡午覺,阿伯一個人回到客廳

繼續看電視。大概過了 30 分鐘,阿伯突然想去南投市區晃晃,把電視關了,外

套一穿,便出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