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少子化現象對 醫療體系與住宅市場之影響°ˆ題報告...專題報告 2018– 10...

254
專題報告 2018– 10 中華民國 107 12 高齡少子化現象對 醫療體系與住宅市場之影響

Upload: others

Post on 02-Aug-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專題報告

    2018– 10

    中華民國 107年 12月

    高齡少子化現象對

    醫療體系與住宅市場之影響

  • 財團法人中技社(CTCI Foundation)於 1959年 10月 12日創設,以「引進科技新知,

    培育科技人才,協助國內外經濟建設及增進我國生產事業之生產能力為宗旨」。初期

    著力於石化廠之設計與監建,1979 年轉投資成立中鼎工程,承續工程業務;本社則回

    歸公益法人機制,朝向裨益產業發展之觸媒研究、污染防治與清潔生產、節能、及環

    保技術服務與專業諮詢。2006 年本社因應社會環境變遷的需求,在環境與能源業務方

    面轉型為智庫的型態,藉由專題研究、研討會、論壇、座談會等,以及發行相關推廣

    刊物與科技新知叢書,朝知識創新服務的里程碑邁進,建構資訊交流與政策研議的平

    台;協助公共政策之規劃研擬,間接促成產業之升級,達成環保節能與經濟繁榮兼籌

    並顧之目標。

    本著創社初衷,為求對我們所處的環境能有更深的貢獻以及協助產業發展,對國

    內前瞻性與急迫性的能源、環境、產業、社會及經濟等不同面向議題,邀集國內外專

    家進行研究探討,為廣為周知,特將各議題研究成果發行專題報告,提供產官學研各

    界參考。

    本專題報告作者共 11位,包括: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邱弘毅教授、中華民

    國不動產協進會黃世孟秘書長、國家發展委員會夏家承前組長、長榮大學醫務管理學

    系暨碩士班黃偉堯副教授、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蒲正筠教授、國立臺北商業

    大學財務金融系楊浩彥教授、台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賴飛羆教授、中國土地

    改革協會卓輝華名譽理事長、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彭建文教授、中國

    文化大學都市計劃與開發管理學系李欽漢副教授、陳政雄建築師事務所陳政雄建築

    師,極具參考價值。

    發 行 人:潘文炎

    作 者:邱弘毅、黃世孟、夏家承、黃偉堯、蒲正筠、賴飛羆、

    楊浩彥、卓輝華、彭建文、李欽漢、陳政雄

    主 編:鄒 倫、邱弘毅、黃世孟

    執行編輯:陳潔儀、呂雨龍、郭佳韋

    發行單位:財團法人中技社

    地址 / 106 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 97號 8樓

    電話 / 886-2-2704-9805

    傳真 / 886-2-2705-5044

    網址 / www.ctci.org.tw

    本社專題報告內容已同步發行於網站中,歡迎下載參考

    ISBN:978-986-97218-8-2

    http://www.ctci.org.tw/

  • I

    人口為國家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口數量、年齡結構與分布情形是影響

    國家發展的關鍵因素,亦為政府擬定政策時的重要指標。依國發會推估,人口

    負成長預估於民國 2020~2027 年間發生,人數最高峰達 2,360~2,372 萬人,

    較 2018 年增加 1.1~12.5 萬人。國發會並提醒,值得留意的是自 2043 年起,

    預估至少 23 年的時間,老年人口均維持在 700 萬人以上規模。面對高齡少子

    的現象,政府與產業應及早面對及因應。

    以教育體系為例,由於少子化的影響,當前許多大學面臨退場的問題,也

    因此 80 年代高教擴張的教育政策需要再次被檢視與討論。有鑑於此,本年度

    以台灣人口結構變化及區域人口移動之現況與趨勢為核心,探討其對醫療體系

    與住宅市場發展可能帶來之影響。

    在人口變動與區域發展趨勢方面,分別探討「人口之未來與推估」以及「台

    灣區域發展現況與未來」;在對醫療體系影響方面,分別針對「台灣目前醫療

    體系現況」、「人口結構變動下之醫療體系發展趨勢」、「科技發展對於醫療服務

    的影響」及「我國醫療保健產業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等四個主題進行討論;

    在對住宅市場影響方面,分別針對「人口與住宅市場結構轉折下之政策方向」、

    「興建社會住宅、活絡租賃住宅市場之政策方向」、「從都市更新、整建維護談

    住宅市場發展之政策方向」及「高齡社會長照服務的多元化住宅市場之政策方

    向」等四個主題進行討論。

    本報告特別感謝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邱弘毅教授、中華民國不動產

    協進會黃世孟秘書長對於本報告提供許多指導,讓本報告能順利組成團隊,並

    有明確的分工。當然,最需感謝參與撰寫的專家學者,除邱弘毅教授與黃世孟

    秘書長外,包括夏家承前組長、黃偉堯副教授、蒲正筠教授、楊浩彥教授、賴

    飛羆教授、卓輝華名譽理事長、彭建文教授、李欽漢副教授、陳政雄建築師共

    財 團 法 人 中 技 社

    2018-10

  • II

    同參與研討與撰寫,發揮團隊精神,共同完成專題報告。並感謝衛生福利部周

    淑婉技監與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學科暨研究所周穎政教授提供許多寶貴的

    意見,讓一切順利完成。

    財團法人中技社 董事長

    潘文炎

    2018 年 12 月

  • III

    序 I

    執行摘要 1

    第一篇 台灣人口變動與區域發展趨勢

    第一章 台灣人口現況與未來推估 夏家承

    中技社 9

    第二章 台灣區域發展現況與未來 夏家承

    中技社 21

    第二篇 台灣人口結構變動對醫療體系之影響

    第一章 台灣目前醫療體系現況 黃偉堯 67

    第二章 人口結構變動下之醫療體系發展趨勢 蒲正筠 89

    第三章 科技發展對於醫療服務的影響 賴飛羆 103

    第四章 我國醫療保健產業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楊浩彥 115

    第五章 未來醫療體系之建構與挑戰 邱弘毅 151

    第三篇 台灣人口結構變動對住宅市場之影響

    第一章 人口與住宅市場結構轉折下之政策方向 卓輝華 159

    第二章 興辦社會住宅、活絡租賃住宅市場之政策方向 彭建文 171

    第三章 從都市更新與都市危險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談

    不動產發展之政策 李欽漢 183

    第四章 高齡社會長照服務的多元化住宅市場之政策方

    向 陳政雄 199

    第五章 未來住宅市場之建構與挑戰 黃世孟 221

    結論與建議 237

    目錄

  • 1

    執行摘要

    一、前言:問題及目標

    人口為國家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口數量、年齡結構與分布情形將是影響國家

    發展的關鍵因素,亦為政府擬定政策時的重要指標。國發會估計(中推估)台灣在

    2022 年總人口將開始負成長,2027 年扶養比突破 50%。人口總量下降,同時存在高

    齡、少子、扶養比增加,人口趨於集中都會,逐年增加單人戶家庭等現象,對醫療體

    系與住宅供需勢必產生衝擊。

    面對台灣人口的變動,本報告首先研析台灣人口變動與區域發展趨勢,進而分別

    探討其對於醫療體系與住宅市場發展可能帶來之影響,並提出政策建言。

    二、研究範圍及內容

    本報告以研析台灣人口變動對於醫療體系與住宅市場發展之影響,並提出因應策

    略為研究範圍。在醫療體系部分,探討內容含括醫療體系發展趨勢、科技發展對醫療

    服務之影響以及醫療產業發展趨勢等;在住宅市場方面,探討內容包括住宅市場發展

    趨勢、社會住宅與租賃市場、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以及高齡社會多元化住宅等,希冀

    透過研究提出建言,供政府施政參考。

    三、結論

    在「台灣人口變動與區域發展趨勢」上,首先分析目前全國人口結構並加以推估。

    研究結果顯示:比較內政部修正全國區域計畫(106.5)與各縣市之人口推估,其中六都

    自行研究的推估結果,比內政部按照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所做的總人口推估多出 77.7

    萬人。原因除了是各地方的推估對能夠吸引人口的預期偏向樂觀之外,或許有更多人

    是從非六都的縣市,移往直轄市的大都市集中的結果。其次研析區域人口分布現況並

    加以推估,引用國發會 2016 年人口推估報告所預估, 2026 年人口總量 2,372 萬人其

    中,六都中的臺北/台中減少、其餘微幅成長,非六都除新竹市負成長之外、其餘都

    是正成長(不計離島)。

    在研析台灣人口結構變動對醫療體系之影響上,先對台灣目前醫療體系現況進行

    分析,結果顯示,在醫療服務供給部分,以醫療資源的醫師、醫療機構與病床的數量,

    並輔以醫療資源與人口數的比率,呈現醫療服務供給狀況與潛在可近性。在醫療服務

    需求部分,以醫療費用申報點數、人口數、年齡結構以及門住診的醫療利用來呈現。

    台灣未來醫療體系可能之發展趨勢,經評估發現台灣未來預期會面臨嚴重老化問題,

  • 2

    總人口數也會減少,學術上對於老化是否真的造成醫療利用上漲之因果關係仍有諸多

    辯論。全民健保開辦多年一直有財務上的問題,然而增加醫療利用是健保實施必然的

    結果,此外,隨著所得增加,醫療的需求會以更快速的速度增加,也促使私人保險的

    發展,進而增加新科技的需求。在探討科技發展對於醫療服務的影響過程中發現,透

    過資通訊技術與醫療服務之結合可以應用於遠距醫療服務,使得慢性疾病患在居家環

    境獲得健康照護與預防保健服務。此外,精準醫療的應用可針對病患個體的差異性與

    疾病資訊提供個人化的疾病預防、評估診斷與治療照顧。人工智慧的導入可訓練出與

    專家水準相近的判讀模型,用於提供醫護團隊決策輔助。在面對高齡少子化趨勢下,

    科技導入醫療服務將成為必然的趨勢。最後探討我國醫療保健產業的現況與未來發展

    趨勢。透過量化分析得知,醫療保健服務業原先集中在六都,近年更集中在前三都,

    顯示醫療保健服務業行政區域間具不平衡成長。整體而言,我國醫療保健服務具有區

    域相依的集中化趨勢。當少子女化人口減少的速度高過於高齡化人口增加時,預測模

    式發現,醫療產業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約在 2030 年左右開始遞減,因此,人口因素是

    醫療保健業產值變化的關鍵因素。

    在「台灣人口結構變動對住宅市場之影響」部分,先探討住宅市場結構轉折下之

    政策方向,研究結果顯示,未來人口結構趨勢與過去 70 年呈相反方向發展,住宅需

    求結構也趨近於飽和與調整,在人口與住宅結構轉折的過程中,未來對於國土計畫城

    鄉發展用地劃設、都市更新重建與整建維護、超額的空餘屋現況、社會住宅興建與租

    賃市場的建構、高齡住宅需求的規劃設計、物業管理制度的加強等議題,都要有更為

    宏觀與前瞻的政策思維。在社會住宅與租賃市場發展之探討上,研究發現產業化與專

    業化經營是健全國內住宅租賃市場的重要關鍵,其解決需中央與地方政府在執行面上

    協調與整合,且租賃住宅產業的投資誘因不足與衍生的租金上漲問題必須慎重因應。

    目前社會住宅在國內仍有嚴重的被標籤化問題,政府應清楚體認社會住宅的本質仍是

    非營利性出租式住宅,除鼓勵代租代管業者產業化外,更應提出具體誘因鼓勵大企業

    投資專業的租賃住宅。在都市更新與都市危險老舊建築物重建之政策研究上,發現現

    今住宅買賣以中古屋為主,如今全台屋齡 30 年以上的老屋比例為 48%,都市更新拆

    除重建速度緩慢,雖然有危老重建的方案,但檢視台灣人口的轉變,都市更新整建維

    護勢必要成為政府需要大力推動的項目。最後在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長照服務的多

    元化住宅市場的政策方向將很重要,為了完成周全的居住體系,必須具備「廣義的家」

    的概念。並且提供居家型、社區型、機構型等連續性照顧服務,跨領域結合醫療、長

    照、福利、建築,整合社區的水平照顧服務與垂直照顧服務資源,以及公部門適當的

    政策引導等軟體條件,才能朝向更多元化住宅市場發展之政策方向。

  • 3

    四、改善對策與建言

    綜整人口變動對醫療體系發展的建議如下:

    (一)提升健保資源使用效率,合理配置區域醫療資源

    1.健全的財務制度為永續經營的關鍵,建議健保財務可從開源與節流兩方面探討,

    在開源方面,增加保險收入,擴大保險費基與商業保險互補等;在節流方面,重

    新檢討健保的給付範圍,將自行負擔與部分負擔納入考量。

    2.建議需垂直整合醫療體系,並採分級醫療,透過醫學中心的醫生至地區醫院看病,

    避免醫療資源過度集中。並推動全科(家庭醫學科)醫生的概念,全科醫生對於

    病患做整體性的健康評估,以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

    3.建議在供給面未來採用全面論人計酬並取消總額預算制,且論人計酬不可使用志

    願加入制。

    (二)發揮商業保險與全民健保互補功能,確保健保合理負擔

    1.全民健保因有獨買能力,且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因此善用全民健保,不但可提

    升經濟成長率,尚可改善惡化的所得分配。

    2.全民健保是全民醫療(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 UHC)之策略之一,建議透過與私

    人保險的互補,以減輕全民健保的負擔並提升國民健康。

    (三)建置大型醫療研究資料庫,推動創新醫療科技的發展

    1.在導入先進資訊技術於醫療服務的同時,需要考量資訊安全與病患權益的問題,

    確保資料傳輸與儲存的安全性。

    2.人工智慧技術的導入需要大數據進行模擬訓練,透過政府協助建置大型醫療研究

    資料庫與規劃完善資料保護措施,將有助於創新醫療科技發展。

    3.可負擔、高品質及有效率的醫療服務,並結合精準醫學將是台灣未來醫療服務體

    系的發展重點。

    (四)以健保制度引領國內醫療產業發展,跨業整合醫療服務體系行銷國際

    1.醫療設備可透過本國自製與國外進口的方式獲得,建議健保多採用本國自製的醫

    療器材與藥品,可帶動國內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

    2.醫療產業的發展,需要放眼國際市場,將智慧醫療服務體系,整套行銷向國際拓

    展,惟醫院必須是財團法人的規定是否須重新檢討。

  • 4

    綜整人口變動對住宅市場發展的建議如下:

    (一)從人口結構與分布變遷觀點考量國土計畫與住宅用地政策方向

    1.嚴謹規範國土計畫中非都市土地轉為城鄉發展住宅用地,避免地方政府圈地開發,

    誤用土地資源,影響國土整體發展。

    2.掌握每十年全面人口及住宅普查機會,研訂未來人口發展與城鄉住宅之差異政

    策。

    (二)健全租賃市場機制為主、社會住宅為輔,善用空餘屋住宅政策

    1.依據普查資訊再檢討各縣市人口變遷、房價、空屋率與社會住宅需求關係,建構

    結合住宅市場之社會住宅政策,以利節省社會住宅的土地資源與興建成本,並可

    解決民間空餘屋過剩問題。

    2.建議住宅租賃案件均要求強制登錄,以健全租賃市場。並落實租賃住宅市場發展

    及管理條例,擬定空餘屋釋出獎勵方案,出租給弱勢族群或家庭。

    3.對於只有一戶自有住宅的家庭,研訂課徵較輕的房屋稅與地價稅,對於有三戶(含)

    住宅以上者,課徵較高的非自住房地稅捐。鼓勵空餘屋提供作為出租住宅,並給

    予適度租稅獎勵。

    4.檢討所得稅中自用住宅房貸利息與租金支出抵減額度的差異,達到租買稅賦中立

    性。鼓勵住宅租賃產業化、專業化發展,提升租賃市場服務品質。

    (三)政府與民間共同建構多元化住宅,因應高齡社會需求住宅類型

    1.建構多元化住宅社區,整合社區的水平與垂直照顧服務資源,男女老少共享社區

    資源,達成「三代同鄰」目標。

    2.提供順應居住需求的住宅類型,兼顧補貼措施的住宅政策,以因應多元化住宅選

    擇。並引進民間力量,訂定民間及第三部門參與高齡者住宅建設與管理之相關政

    策或獎勵措施。

    3.以房養老列為高齡住宅政策,研訂獎勵與補助方式,鼓勵金融機構推動。政府或

    民間團體興建高齡共居住宅,研訂鼓勵高齡者以其住宅賣房出售,或租房給該政

    府或民間團體之相關辦法。

    (四)重建與整建維護並重之都市更新政策

    1.城鄉都市更新需因地制宜,並納入國土計畫,將都市計畫土地及非都市土地之鄉

    http://www.rootlaw.com.tw/LawContent.aspx?LawID=A040040030000900-1061227http://www.rootlaw.com.tw/LawContent.aspx?LawID=A040040030000900-1061227

  • 5

    村區、工業區或經開發許可審議通過之建築用地,納入四大功能分區之城鄉發展

    區。

    2.都市更新、都市再生與地方創生並重,透過三者包覆式或交集式發展,達到未來

    城鄉永續發展目標。

    3.建議推動整建維護與重建並重的都市更新計畫,重建型都市更新應以大面積、整

    體街廓、充實與改善公共設施環境為主。危老建物在法定程序下拆除重建或強制

    維修。

    4.整維示範地區與示範案例並重之政策,劃定都市更新整建維護示範地區,積極執

    行建物之改善,並透過示範案例,讓民眾對整建維護了解價值感。

    (五)建立建築物管理維護制度,並強化物業管理服務體系

    1.建立建築物修繕計畫與編列經費制度,落實定期保養修繕維護,延長使用年限、

    提升房產價值。

    2.健全物業管理並結合長照服務需求,訂立發展與管理辦法,以提升高齡住宅市場

    品質。

    財團法人中技社

  • 第一篇台灣人口與區域結構

  • 9

    第一章 臺灣人口現況與未來推估

    1949 年,當時臺灣人口總數約為 740 萬人。在這之前,依據內政部戶政司人口

    統計資料庫之百年人口歷年資料,1905 年時的台灣人口為 312 萬人,至 1933 年才突

    破 500 萬、為約 506 萬人。

    1945 年 10 月底臺灣光復。資料顯示,1943 年人口為 658.5 萬人、1946 年為 609

    萬人(無 1942 及 1943 年資料。1943 至 1946 年人口數減少 49.5 萬人)。光復臺灣時

    期,人口略為減少。但在 1947 年迅速增加 40 萬人、人口為 649.7 萬人(當年出生人

    口 24.1 萬人、死亡 11.4 萬人),1949 年出生 30 萬人、死亡 9.3 萬人,但人口比上一

    年(1948 年)的 680.7 萬人,增加 59 萬人、為 739.6 萬人。之後才是呈現穩定成長

    的發展趨勢。

    臺灣人口是在 1958 年邁入 1,000 萬人、為 1,003 萬 9,435 人;1989 年達到 2,015.6

    萬人,2008 年 7 月臺灣人口正式突破達到 2,300 萬 827 人。 (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

    資料庫,百年人口統計)。截至 2018(民國 107)年 7 月,臺灣地區人口數為 2,357 萬 6,705

    人。

    一、全國人口現況與推估

    (一)人口現況與推估

    本報告在 2018 年初啟動時,當時最新的人口推估資料為國家發展委員會 2016(民

    國 105)年 8 月刊印之「中華民國人口推估(105 至 150 年)」報告。就在本(2018)年

    8 月 30 日國家發展委員會第 59 次委員會所提出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 至 2065

    年)」報告中,推估未來長期人口變動趨勢指出:「…因 2016、2017 年總生育率分別

    降至 1.17 及 1.13 人,低於前次假設水準,本次推估在生育率達 1.2 人之假設情境下

    (中推估),我國總人口將於 2021 年達最高峰 2,361 萬人,較前次推估提前 3 年及減

    少 13 萬人…」。顯示我國人口的變動,對國家未來發展帶來更嚴峻的挑戰!

    1.茲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民國105)年「中華民國人口推估(105至150年)」

    報告(如圖1.1. 1),彙整相關趨勢如下:

    (1)2016(民國105)年台灣人口23,539,816人,其中男性11,719,270人(49.78%) 女

    性11,820,546人(50.22%)。

    (2)人口負成長預估將於2021~2025(民國110~114)年間發生,人數最高峰達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6%88%B0%E5%BE%8C%E6%99%82%E6%9C%9F

  • 10

    2,366~2,381萬人,較2016(民國105)年增加12~26萬人。

    (3)2061(民國150)年人口數將降為1,707~1,949萬人,約為2016(民國105)年

    人口之72.5%~82.8%。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人口推計(105至 150年)」,國家發展委員會。

    圖 1.1. 1 國發會推估(105 至 150 年)總人口成長趨勢─高、中及低推估

    2.其次,再依據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民國107)年8月「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

    至2065年)」報告(如圖1.1. 2),彙整相關趨勢如下:

    (1)2018(民國107)年底人口將達2,359萬人,其中男性11,713千人(49.65%) 女性

    11,877千人(50.35%)。

    (2)人口負成長預估將於2020(民國110)~2027(民國114)年間發生,人數最

    高峰達2,360~2,372萬人,較107年增加1.1~12.5萬人。

    (3)2065(民國154)年人口數將降為1,601~1,880萬人,約為2018(民國107)年

    人口之67.9%~79.7%。

    (4)2026(民國115)年人口數推估為2,356.6萬人,已經越過高峰期、開使下降,

    和2017(民國106)年人口2,357.1萬人/2018(民國107)年估計人口2,358.9萬

    人接近。至於2040(民國129)年人口推估為2,245.6萬人,與2001~2002(民

    國90~91)年人口數2,240.6萬人~2,252.1萬人相當。

  • 11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 2065 年)」,國家發展委員會。

    圖 1.1. 2 國發會推估(2018 至 2065 年)總人口成長趨勢 ─ 高、中及低推估

    (3)中推估峰值發生在2021(民國110)年、人口2,361萬人,較2018年增加2.5萬

    人。2065年底1,735萬人,減少623.6萬人(-13.2%),為2018年2358.5萬人之

    73.6%。

    3.統計國家發展委員會2008至2018年所辦理的最近六次之人口推估報告,有關人口

    負成長預估發生的年期,以及人數最高峰值,整理如表1.1. 1:

    表 1.1. 1 國發會最近六次人口推估報告人口負成長發生年及人數峰值摘要表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人口負成長發生年(民國)

    高推計 117 114 119 115 114 116

    中推計 115 111 113 110 113 110

    低推計 112 107 108 108 110 109

    人數最高峰值(萬人)

    高推計 2,430.1 2,356.7 2,397.2 2,365 2,381 2,372

    中推計 2,383.7 2,344.6 2,397.2 2,356 2,374 2,361

    低推計 2,364.6 2,335.3 2,348.8 2,352 2,366 2,360

    推估年度之中推計(估)結果

    75

    81

    97

    99

    101

    103

    105

    2,310.5

    2,371.3

    2,333.4

    2,403.6

    2,437.7

    2,325.6

    2,460.8

    2,332.6

    2,342.9

    2,484.6

    2,337.9

    2,350.7

    2,349.1

    2,505.0

    2,364.2

    2,341.6

    2,356.9

    2,353.7

    2,363.7

    實際人口 2,303.7 2,316.2 2,331.6 2,343.4 2,353.9 (2,359)

    資料來源:歷年「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國家發展委員會。本報告整理。

    2016 年和 2018 年的推估報告,人口最高峰值(中推估)就相差(少)了 3 萬人。

    同時,推估之最後年限 2061(民國 150)年為 1,840 萬人與 2065(民國 154)年 1,740

    萬人,足足相差(少)100 萬人!

    這幾次的推估結果中的低推估情形,從 2008(民國 97)年預期的 2023(民國 112)

    年(距離當年度還有 15 年之遙),赫然間在 2018(民國 107)年的報告中預計在 2020

    (民國 109)年就要發生了,只剩下 2 年!如果按照 2010(民國 99)年的報告,那

  • 12

    就是在今(2018)年就會是負成長。已經沒有緩衝的空間了。

    令人驚訝的是,今(2018)年七月份內政部公佈上半年的統計結果,2018 年上半年

    出生人數僅比死亡人數多 17 人(1 至 6 月出生人數 8 萬 9,830 人、死亡人數 8 萬 9,813

    人,出生僅比死亡人數多 17 人;相較 2017(民國 106)年出生人數 19 萬 3,844 人、死

    亡人數 17 萬 1,242 人,差距為 2 萬 2,602 人)。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接受中央社記

    者劉麗榮採訪時表示:明(民國 108)年死亡數可能會首度超過出生數,不過,人口

    負成長在未來十年的影響不大,真正對臺灣最大衝擊是人口結構的改變。

    (二)全國人口結構現況與推估

    1.依據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中推估),2065(民國154)年我國工作年齡人口將降

    至862萬人,較2018(民國107)年減少近5成(或849萬人)。其中,15歲以下幼

    年人口減少146萬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則增加372萬人、將有715萬人老年人

    口。國發會並提醒,值得留意的是自2043(民國135)年起,預估至少23年的時

    間,老年人口均維持在700萬人以上規模!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 2065 年)」,國家發展委員會。

    圖 1.1. 3 三階段人口趨勢 ─ 中推估(107至 154年)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 2065 年)」,國家發展委員會。

    圖 1.1. 4 2018至 2065年三階段人口變動數-中推估

  • 13

    2.15-64歲扶養比將由2018(民國107)年的37.9%,上升至2065年的101.4%。其中,

    扶幼比的變動不大,2018年的17.8%略升為18.4%。變動顯著的是扶老比從2018

    年的20.1%,大幅攀升至82.9%。

    3.其中,2026(民國115)年的扶養比為49.1%(扶幼比18.2%、扶老比30.9%),2040

    (民國129)年扶養比為67.6%(扶幼比17.1%、扶老比50.5%)。

    4.此外,值的一提的是,僅管臺灣地區的嬰兒性比例大約維持在男:女為107:100,

    同時在全部人口中、長期以來也一直都是男性比女性多的情況。然而從2013(民

    國102)年起,女性人口開始大於男性人口數。而且,將一直持續下去。

    5.國發會資料顯示,我國2015年之扶老比為16.9%,和這個比例接近的國家中,日

    本1990年為17.4%(2015年已達44.5%)、美國1975年為16.3%(2015年達22.5%);

    而且,1960年英國即為17.8%、德國17.2%、法國18.8%、挪威17.7%、瑞典18%、

    奧地利18.8%。這些國家在2015年時,扶老比則大多維持在22.5%(美國)到32%

    (德國)之間。(附件二)

    臺灣的扶老比情形,和韓國的趨勢極為類似。國發會 2018 年人口推估報告附表

    4-8 顯示我國 2065 年扶養比 101.4%,負擔沉重。其中,可以看到 1960/1965 年扶養

    比分別為 92%/90.6%,早在 1960(民國 49)年到 1965(民國 54)年間,就曾經發生

    高扶養比的情形,只是當時是扶幼比較高。此外,在這個附表中只有韓國和我國有出

    現扶老比超過 100%的情況。

    國發會在報告中也指出:「…扶養比係反映人口結構的相對比率,並非從經濟角

    度觀察的實際「撫養」情況。若延長受教育時間或延後退休時間,均會影響實際具有

    生產能力者及所需扶養的依賴人口數…」,並提出定義扶養比指標中之生產者為 20-64

    歲人口(2065 年將攀升至 116.7%)及 20-69 歲人口(2065 年會降為 84.9%)的設算

    情形作比較,作為參考。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 2065 年)」,國家發展委員會。

    圖 1.1. 5 扶養比變動趨勢─中推估

  • 14

    6.高齡社會

    內政部戶政司本(2018)年 4 月 10 發佈的新聞稿,宣佈我國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

    占總人口比率在今(107)年 3 月底達到 14.05%,也就是說,7 個人中就有 1 個是老

    人,臺灣正式宣告邁入「高齡社會」。

    從國發會 2018 年人口推估報告附表 4-11(附件三)可知,奧地利(1970),德

    國、瑞典(1972),英國(1976),挪威(1977),比台灣早發生了 48~41 年。然而,進一

    步從各國老年人口比例的發展趨勢看來,從 2015至2060年間,我國老年人口比率,

    將從這些國家最低之列、轉變成為高於其他國家,反映出我國老化速度的程度比較

    嚴重。

    依據國發會推估結果,2026(民國 115)年,65 歲以上人口達 488.7 萬人、占

    20.7%。129 年(2040 年)65 歲以上人口為 676.4 萬人、占 30.1%。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 2065 年)」,國家發展委員會。

    圖 1.1. 6 高齡化時程─中推估

    (三)全國人口推估之假設基礎

    國發會 2016 年及 2018 年所提出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中均指出,人口推

    估主要採用國際間慣用之年輪組成法(Cohort-Component Method),基期為 2015/2017

    年底男、女性單一年齡戶籍人口數,並假設未來出生、死亡及國際戶籍淨遷移等影響

    人口的重要因素,將每個人的年齡逐年遞增,推估出未來男、女性單一年齡人口數,

    相關計算方式詳「中華民國人口推估(105 至 150 年)」及「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

    至 2065 年)」。本報告摘錄對於出生、死亡及社會增加(主要為遷徙人口)等重要假

    設之設定如表 1.1. 2。其中,由於出生(總生育率)假設是影響未來人口數及年齡結

  • 15

    構變化最關鍵之要素,因此,國發會將總生育率1(平均每一婦女一生中所生育之子

    女數)設定高、中、低 3 種假設,分別代表回升、維持及持續下降 3 種趨勢,而死亡

    及國際遷徙則僅設定單一假設。

    未來出生、死亡及國際戶籍遷移推估之假設,主要係根據我國相關指標之變動趨

    勢,考慮政府推動之政策措施,並參考其他國家及地區相關指標之變動經驗,進行統

    計模型和分析而設定。由於推估期間近 50 年,為避免因推估期間長而使各項假設變

    動幅度過大,因此國發會的推估報告大致以 2040 年為界,相關假設設定於 2040 年後

    維持固定值。

    總生育率情境設定係考量影響生育率變動之社經因素的近年發展趨勢,如:女性

    教育程度及就業機會提升,遲婚、遲育現象日益普遍,不但延後婦女生育第一胎年齡,

    亦縮短育齡婦女生育期間,使婦女生育更難回升等因素,並參考其他國家生育率轉變

    情形,設定總生育率高、中、低推估假設於 2040 年分別達成 1.5 人、1.2 人及 0.9 人

    後維持固定,說明如下:

    高推估係假設在政府積極持續推動各項少子化對策下,國人對於生養下一代之意

    願提升,使總生育率於 2022 年上升至 1.25 人後,2030 年續升至 1.4 人,並於 2040

    年上升至 1.5 人後,維持固定至 2065 年。

    中推估為假設總生育率因長期處於超低生育率水準,落入所謂的「低生育率陷阱」

    2,使得政府雖推動各項少子化對策,惟生育率僅能維持目前之水準 1.2 人至 2065 年,

    難以回升。

    低推估-假設國人晚婚、遲育及不婚、不育之現象持續存在,提升生育相關政策

    亦未見明顯效果,不但年輕婦女生育率持續下降,且高齡婦女生育率亦難以大幅提升,

    使總生育率持續下降至 2040 年之 0.9 人後,維持固定至 2065 年。

    1總生育率(TotalFertilityRate,TFR)係假定一世代的育齡婦女,按照目前的年齡別生育水準,在無死亡

    的情況下,渡過其生育年齡期間(15-49 歲),一生所生育的嬰兒數或生育率。 2 「低生育率陷阱」理論最早是由 W. Lutz 和 V. Skirbekk 於 2005年提出,係指總生育率一旦降到很

    低的水準,就會產生一種「低生育率自我強化機制」。換言之,在超低生育率持續一段時間後,人

    口結構將會留下慣性效果,影響社會氛圍及年輕人口的結婚意顠與家庭價值,使扭轉生育率下降趨

    勢將變得很困難甚至不可能,亟需靠外在強力之政策等干擾因素,方得以終止生育率下滑趨勢。

  • 16

    表 1.1. 2 人口推估假設

    項 目 2017 年(基期) 假 設

    出生

    總生育率

    高推估

    1.125 人

    上升至 2040 年 1.5 後維持固定

    中推估 微升至 2040 年 1.2 後維持固定

    低推估 下降至 2040 年 0.9 後維持固定

    嬰兒性比例 107.6

    (女性=100) 延續長期下降趨勢降至 2040 年 107.0 後維持固定

    死亡

    零歲平均餘命*

    男性 76.8(2016 年) 上升至 2065 年 81.9 歲

    女性 83.4(2016 年) 上升至 2065 年 88.6 歲

    社會增加

    社會增加人數

    本國人-男性 -3.2 千人 依年齡別社會增加率推估

    女性 -4.7 千人 依年齡別社會增加率推估

    外國人-男性 +4.6 千人 淨增人數增加至 2040 年 8.5 千人後維持固定

    女性 +12.1 千人 淨增人數微降至 2040 年 11.1 千人後後維持固定 註:零歲平均餘命之基期年為 2016 年資料。 資料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 年至 2065 年)」

    二、內政部修正全國區域計畫與各縣市之人口推估

    目前國內有關人口的推估,幾乎都是依據前述國家發展委員會的資料為依歸。惟

    國家發展委員會所提報告,僅作到全國的總人口數推估。至於各縣市政府的人口推估,

    則由各縣市政府辦理縣市區域計畫時,按照當地發展情形及推動中或預計推動的建設

    計畫需求,參酌國發會報告,自行辦理推沽。

    因此,若需要瞭解各縣市的人口變動及推估,能夠參考的部份,只能從內政部修

    正全國區域計畫(106.5)中指出的 2026(民國 115)年人口總量推估,以及各縣市政府

    自行辦理之研究推估,可供作為研究分析的參考。

    表 1.1. 3 內政部修正全國區域計畫我國 115 年人口推估總量一覽表

    行政區 總人口數(萬人) 行政區 總人口數(萬人)

    臺北市 253 南投縣 52

    新北市 403 雲林縣 73

    基隆市 38 嘉義縣 55

    宜蘭縣 47 嘉義市 29

    桃園市 222 臺南市 189

    新竹縣 61 高雄市 280

    新竹市 43 屏東縣 86

    苗栗縣 58 花蓮縣 34

    臺中市 272 臺東縣 22

    彰化縣 130 離島 24

    總計 2,372

    資料來源:內政部修正全國區域計畫表 3-3-1,本報告整理。

    其中,針對 2026(民國 115)年各縣市人口推估資料,主要援引「內政部修正全

    國區域計畫(106.5)」之推估(如上表),以及本團隊所搜集各縣市政府之自行推估(資

    料來源整理詳表 1.1. 4)。但,嘉義縣、嘉義市與離島並無縣(市)推估資料。

  • 17

    表 1.1. 4 各縣市人口推估來源

    縣市別 報告名稱 報告出版時間

    2026年人口 (萬人)

    六都

    臺北市 臺北市 105-140 年人口推估委託研究案 105.11 279.8

    新北市 新北市區域計畫 106.12 410.0

    桃園市 「桃園升格直轄市總體發展計畫」委託技術服務案期中報告 105.08 237.0

    臺中市 臺中市區域計畫 106.12 290.0

    臺南市 臺南市區域計畫 103.11 195.2

    高雄市 高雄市區域計畫規劃案 -- 284.8

    非六都

    基隆市 基隆市區域計畫 106.03 35.0

    新竹縣 新竹縣區域計畫 104.11 65.5

    新竹市 新竹市區域計畫(規劃草案) 105.07 49.3

    苗栗縣 擬定苗栗縣區域計畫及研究規劃案 104.03 63.5

    南投縣 「擬定南投縣區域計畫及研究規劃」委託技術服務案成果報告書 -- 45.5

    彰化縣 「擬定彰化縣區域計畫研究規劃報告」期末報告書 102.12 136.3

    雲林縣 雲林縣區域計畫(草案) 104.05 68.0

    嘉義縣 - (55.0)

    嘉義市 - (29.0)

    屏東縣 擬定「屏東縣區域計畫」委託技術服務案 102.02 80.5

    宜蘭縣 「宜蘭縣區域計畫規劃草案」成果報告書 -- 47.0

    花蓮縣 「擬定花蓮縣區域計畫及研究規劃」修正後期末報告書 105.09 29.6

    臺東縣 「擬定臺東縣區域計畫及研究規劃」修正後期末報告 105.04 20.4

    離島 - 24.0

    2,445

    資料來源:本報告整理,中技社。()係依據內政部修正全國區域計畫資料。

    三、各單位推估之差異與比較

    1.各縣市人口推估係依據「內政部修正全國區域計畫(106.5)」,以及各縣市政府之

    自行研究,其推估結果整理如表1.1. 5與表1.1. 6。

    2.內政部與各縣市總人口估計的差異主要來自於六都,其中台北(-5.69% vs. 4.29%)

    與台中市(-2.47% vs. 3.99%),有增加和減少的不同方向的差距。

    3.非六都部分,人口最多為彰化縣,內政部與各縣市推估分別為1.41% vs. 6.35%)。

    和內政部估計結果看法分岐大的縣市有台東縣(0.24% vs. -6.98%)、花蓮縣(3.34%

    vs. -10.05% )、基隆市(2.34% vs. -5.77%)。

  • 18

    表 1.1. 5 內政部與各縣市政府人口推估(萬人)

    106 年度 內政部 各縣市研究報告推估

    115 年 與 106 年度

    比較 115 年

    與 106 年度 比較

    六都

    臺北市 268 253 -5.69% 279.8 4.29%

    新北市 399 403 1.10% 410.0 2.85%

    桃園市 219 222 1.32% 237.0 8.17%

    臺中市 279 272 -2.47% 290.0 3.99%

    臺南市 189 189 0.20% 195.2 3.46%

    高雄市 278 280 0.84% 284.8 2.56%

    非六都

    基隆市 37 38 2.34% 35.0 -5.77%

    新竹縣 55 61 10.44% 65.5 18.59%

    新竹市 44 43 -2.64% 49.3 11.60%

    苗栗縣 55 58 4.84% 63.5 14.72%

    南投縣 50 52 3.86% 45.5 -9.14%

    彰化縣 128 130 1.41% 136.3 6.35%

    雲林縣 69 73 5.82% 68.0 -1.43%

    嘉義縣 51 55 7.67% 55.0 7.67%

    嘉義市 27 29 7.67% 29.0 7.67%

    屏東縣 83 86 3.68% 80.5 -2.95%

    宜蘭縣 46 47 2.99% 47.0 2.99%

    花蓮縣 33 34 3.34% 29.6 -10.05%

    臺東縣 22 22 0.24% 20.4 -6.98%

    離島 25 24 -5.73% 24.0 -5.73%

    總計 2,357 2,371 0.59% 2,445 3.74%

    資料來源:內政部與各縣市政府。

    註 1:嘉義市、嘉義縣、雲林縣於 115年各縣市並無推估資料,故以內政部資料代替。

    註 2:因四捨五入計算後,115年人口總數為 2,371萬人,與表內政部修正全國區域計畫(106.5)」有差距。以下仝。

    其中,若加總各地方自行推估,合計為 2,445 萬人,將比內政部參酌國發會 2016

    (民國 105)年推估報告所推估之 2026 年總人口數 2,371 萬人多出 74 萬人。尤其以

    新竹縣/市、苗栗縣分別超出內政部推估人口數較多,反而基隆、南投、雲林、花蓮、

    台東自行推估之人口數低於內政部的推估。部份地區若要維持人口數,勢必需要政府

    推出更有吸引力的政策,作為引導。否則在缺乏就業誘因的前題下,民眾不可能前往,

    即使就養、就學、就醫都不成問題。

    表 1.1. 6 內政部與各縣市政府人口推估差異比較

    內政部推估 各縣市推估 差距

    六都合計(萬人) 1,619 1,696.7 -77.7

    非六都合計(萬人) 752 748.6 3.4

    總差距(萬人) -74.3

    資料來源:內政部與各縣市政府。

  • 19

    表 1.1. 6 可以看出,內政部與各縣市自行推估的人口估計,主要差異為直轄市的

    六都部份。其中,內政部認為臺北市將比 2017 年度再減少-5.69%、但北市自估為增

    加 4.29%;以及臺中市至 2026 年將比 2017 年度減少-2.47%、臺中市則自估將增加

    3.99%。一正一負,來去之間的差距更大。

    六都自行研究的推估結果,比內政部按照國發會人口推估報告所做的總人口推估

    多出 77.7 萬人。假如,按照 2016 年推估報告(中推估)加總 2018 至 2026 年的九年

    期間之總增加人口也僅只有 13.9 萬人,遑論其中還加上了以社會增加率千分之 0.6

    的每年 1.3 萬人的估計值。因此,除了各地方的推估,能夠吸引人口的預期偏向樂觀

    之外,或許有更多人是從非六都的縣市,移往直轄市的大都市集中的結果。

    四、戶數結構

    有關戶籍資料的家戶結構變動,整理內政部 2006 年至 2017 年之統計資料,從圖

    1.1. 7 可以看出,1 人家戶逐年增加、且增加比例最高,2 人家戶與 3 人家戶增加、但

    增加比例比較緩;4 人家戶從持平到略減,5 人家戶及 6 人家戶則呈現遞減的趨勢。

    以 2014 到 2017 的 6 都與非 6 都資料而言,圖 1.1. 8 與圖 1.1. 9 呈現的趨勢相彷。

    圖 1.1. 7 歷年戶數結構圖 圖1.7 歷年戶數結構圖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1人家戶 2人家戶 3人家戶 4人家戶 5人家戶 6人以上家戶

    (萬戶

    )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 20

    圖 1.1. 8 六都歷年戶數結構

    圖 1.1. 9 非六都歷年戶數結構

    圖1.8 六都歷年戶數結構

    50

    100

    150

    200

    250

    1人家戶 2人家戶 3人家戶 4人家戶 5人家戶 6人以上家戶

    (萬戶

    )

    2014

    2015

    2016

    2017

    圖1.9 非6都歷年戶數結構

    50

    100

    150

    200

    250

    1人家戶 2人家戶 3人家戶 4人家戶 5人家戶 6人以上家戶

    (萬戶

    )

    2014

    2015

    2016

    2017

  • 21

    第二章 臺灣區域發展現況與未來

    一、各區域/縣市/行政區人口現況與推估

    有關國內人口的調查或統計係採用戶籍登記資料為基礎,本報告援引呈現的資訊,

    並非實際常住人口。在大都會地區的常住人口與活動人口,往往比戶籍人口高。

    (一)各區域人口現況與推估

    配合本案研究之重點為醫療和住宅兩個方向,因此分別按照醫療分區方式,以及

    常用的北/中/南/東/離島方式,分別統整,俾供研究團隊參考。

    1.衛福部自2011(民國100)年起,將全台分為六個一級醫療區、17個二級醫療區

    及50個次醫療區域(詳表1.2. 1)。

    表 1.2. 1 一級醫療區之劃分

    一級醫療區域 縣市別

    臺北 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宜蘭縣、金門縣、連江縣

    北區 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中區 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南區 雲林縣、嘉義縣、嘉義市、臺南市

    高屏 高雄市、屏東縣、澎湖縣

    東區 臺東縣、花蓮縣

    註:金門縣、連江縣之人口數併入臺北一級醫療區域計但不列入二級及次醫療區域劃分。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圖 1.2. 1 六大醫療區圖

  • 22

    2.六大醫療區域人口現況與推估

    (1)六大醫療區域之人口推估資料來自於「內政部修正全國區域計畫(106.5)」(詳

    表1.2. 2與表1.2. 3)。

    (2)自2008年至2017年,臺北(3.34%)、北區(8.97%)人口上升且上升幅度超過全國

    人口上升幅度(2.32%),顯示近年人口往有往臺北、北區集中的趨勢。

    (3)自2008年至2017年,南區、高屏與東區人口皆下降,其中東區人口下降幅度

    達-4.27%。

    圖 1.2. 2 2008-2017 六大醫療區人口趨勢

    圖2.2 2008~2017六大醫療區人口趨勢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臺北區 北區 中區 南區 高屏區 東區

    (萬人

    )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 23

    表 1.2. 2 六大醫療區域人口現況與推估

    一級醫療區域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08-2017

    人口變動(%)

    2026

    2017-2026

    人口變動(%)

    臺北 7,400,859 7,434,749 7,468,067 7,520,396 7,572,700 7,607,693 7,641,216 7,651,022 7,652,259 7,648,347 3.34% 7,554,000 -1.23%

    北區 3,427,727 3,462,995 3,491,387 3,513,008 3,543,201 3,568,546 3,595,078 3,645,794 3,691,770 3,735,125 8.97% 3,840,000 2.81%

    中區 4,468,760 4,479,052 4,482,196 4,490,240 4,504,957 4,514,896 4,525,624 4,543,007 4,559,548 4,570,579 2.28% 4,540,000 -0.67%

    南區 3,419,203 3,419,778 3,407,085 3,399,984 3,397,579 3,391,101 3,385,306 3,375,379 3,366,100 3,357,475 -1.81% 3,460,000 3.05%

    高屏 3,747,200 3,749,737 3,743,910 3,736,156 3,735,943 3,732,563 3,728,667 3,722,475 3,718,426 3,710,924 -0.97% 3,756,000 1.21%

    東區 573,282 573,461 569,478 565,128 561,442 558,718 557,862 554,397 551,713 548,777 -4.27% 560,000 2.05%

    總計 23,037,031 23,119,772 23,162,123 23,224,912 23,315,822 23,373,517 23,433,753 23,492,074 23,539,816 23,571,227 2.32% 23,710,000 0.59%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內政部修正全國區域計畫(106.5)」。

    圖 1.2. 3 2008-2017 及 2026 六大醫療區人口趨勢

    圖2.3 2008~2017及2026六大醫療區人口趨勢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臺北區 北區 中區 南區 高屏區 東區

    (萬人)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26

  • 24

    表 1.2. 3 六大醫療區域人口現況與推估(六都/非六都)

    一級醫療

    區域

    六都/非六

    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08-2017

    人口變動

    (%)

    2026

    2017-2026

    人口變動

    (%)

    臺北 六都 6,456,653 6,481,081 6,516,139 6,567,419 6,612,531 6,641,445 6,669,133 6,675,454 6,674,912 6,669,946 3.30% 6,560,000 -1.65%

    非六都 944,206 953,668 951,928 952,977 960,169 966,248 972,083 975,568 977,347 978,401 3.62% 994,000 1.59%

    北區 六都 1,958,686 1,978,782 2,002,060 2,013,305 2,030,161 2,044,023 2,058,328 2,105,780 2,147,763 2,188,017 11.71% 2,220,000 1.46%

    非六都 1,469,041 1,484,213 1,489,327 1,499,703 1,513,040 1,524,523 1,536,750 1,540,014 1,544,007 1,547,108 5.31% 1,620,000 4.71%

    中區 六都 2,624,072 2,635,761 2,648,419 2,664,394 2,684,893 2,701,661 2,719,835 2,744,445 2,767,239 2,787,070 6.21% 2,720,000 -2.41%

    非六都 1,844,688 1,843,291 1,833,777 1,825,846 1,820,064 1,813,235 1,805,789 1,798,562 1,792,309 1,783,509 -3.32% 1,820,000 2.05%

    南區 六都 1,873,005 1,875,406 1,873,794 1,876,960 1,881,645 1,883,208 1,884,284 1,885,541 1,886,033 1,886,522 0.72% 1,890,000 0.18%

    非六都 1,546,198 1,544,372 1,533,291 1,523,024 1,515,934 1,507,893 1,501,022 1,489,838 1,480,067 1,470,953 -4.87% 1,570,000 6.73%

    高屏 六都 2,769,054 2,770,887 2,773,483 2,774,470 2,778,659 2,779,877 2,778,992 2,778,918 2,779,371 2,776,912 0.28% 2,800,000 0.83%

    非六都 978,146 978,850 970,427 961,686 957,284 952,686 949,675 943,557 939,055 934,012 -4.51% 956,000 2.35%

    東區 六都 0 0 0 0 0 0 0 0 0 0 - 0 -

    非六都 573,282 573,461 569,478 565,128 561,442 558,718 557,862 554,397 551,713 548,777 -4.27% 560,000 2.05%

    總計 23,037,031 23,119,772 23,162,123 23,224,912 23,315,822 23,373,517 23,433,753 23,492,074 23,539,816 23,571,227 2.32% 23,710,000 0.59%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內政部修正全國區域計畫(106.5)」。

  • 25

    表 1.2. 4 六大醫療區域人口年齡分布(人口)

    一級

    醫療

    區域

    年齡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08-2017

    人口變動

    (%)

    臺北

    0~14 1,188,122 1,151,907 1,109,001 1,081,564 1,063,198 1,050,970 1,037,486 1,009,319 995,163 978,396 -17.65%

    15~64 5,479,525 5,528,184 5,589,558 5,649,618 5,688,793 5,697,531 5,696,926 5,682,962 5,635,244 5,585,136 1.93%

    65+ 733,212 754,658 769,508 789,214 820,709 859,192 906,804 958,741 1,021,852 1,084,815 47.95%

    北區

    0~14 664,430 648,557 628,044 609,570 596,964 588,442 579,887 574,806 573,458 571,396 -14.00%

    15~64 2,437,650 2,481,464 2,526,955 2,562,383 2,596,900 2,619,966 2,640,753 2,679,282 2,703,935 2,725,428 11.81%

    65+ 325,647 332,974 336,388 341,055 349,337 360,138 374,438 391,706 414,377 438,301 34.59%

    中區

    0~14 807,359 779,749 747,020 719,350 698,852 683,893 667,157 651,068 642,929 633,650 -21.52%

    15~64 3,216,568 3,245,251 3,275,774 3,304,739 3,328,224 3,337,395 3,345,854 3,356,329 3,351,618 3,344,069 3.96%

    65+ 444,833 454,052 459,402 466,151 477,881 493,608 512,613 535,610 565,001 592,860 33.28%

    南區

    0~14 551,337 530,516 504,754 485,051 468,434 455,441 441,597 423,845 412,688 402,987 -26.91%

    15~64 2,435,369 2,450,196 2,462,042 2,471,958 2,479,278 2,475,107 2,470,711 2,465,249 2,446,445 2,429,459 -0.24%

    65+ 432,497 439,066 440,289 442,975 449,867 460,553 472,998 486,285 506,967 525,029 21.39%

    高屏

    0~14 599,737 576,506 549,136 524,243 505,830 491,969 477,582 458,358 449,065 438,959 -26.81%

    15~64 2,753,282 2,768,811 2,784,992 2,795,839 2,801,590 2,794,622 2,785,941 2,776,665 2,753,162 2,729,587 -0.86%

    65+ 394,181 404,420 409,782 416,074 428,523 445,972 465,144 487,452 516,199 542,378 37.60%

    東區

    0~14 94,218 90,783 86,356 82,012 78,399 75,886 73,591 70,384 68,578 66,485 -29.43%

    15~64 407,214 410,200 410,598 410,336 409,208 407,889 407,578 405,228 401,426 397,662 -2.35%

    65+ 71,850 72,478 72,524 72,780 73,835 74,943 76,693 78,785 81,709 84,630 17.79%

    全國

    0~14 3,905,203 3,778,018 3,624,311 3,501,790 3,411,677 3,346,601 3,277,300 3,187,780 3,141,881 3,091,873 -20.83%

    15~64 16,729,608 16,884,106 17,049,919 17,194,873 17,303,993 17,332,510 17,347,763 17,365,715 17,291,830 17,211,341 2.88%

    65+ 2,402,220 2,457,648 2,487,893 2,528,249 2,600,152 2,694,406 2,808,690 2,938,579 3,106,105 3,268,013 36.04%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

  • 26

    表 1.2. 5 六大醫療區域人口年齡分布(%)

    一級醫療區域 年齡分佈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臺北

    0~14 16.05% 15.49% 14.85% 14.38% 14.04% 13.81% 13.58% 13.19% 13.00% 12.79%

    15~64 74.04% 74.36% 74.85% 75.12% 75.12% 74.89% 74.56% 74.28% 73.64% 73.02%

    65+ 9.91% 10.15% 10.30% 10.49% 10.84% 11.29% 11.87% 12.53% 13.35% 14.18%

    北區

    0~14 19.38% 18.73% 17.99% 17.35% 16.85% 16.49% 16.13% 15.77% 15.53% 15.30%

    15~64 71.12% 71.66% 72.38% 72.94% 73.29% 73.42% 73.45% 73.49% 73.24% 72.97%

    65+ 9.50% 9.62% 9.63% 9.71% 9.86% 10.09% 10.42% 10.74% 11.22% 11.73%

    中區

    0~14 18.07% 17.41% 16.67% 16.02% 15.51% 15.15% 14.74% 14.33% 14.10% 13.86%

    15~64 71.98% 72.45% 73.08% 73.60% 73.88% 73.92% 73.93% 73.88% 73.51% 73.17%

    65+ 9.95% 10.14% 10.25% 10.38% 10.61% 10.93% 11.33% 11.79% 12.39% 12.97%

    南區

    0~14 16.12% 15.51% 14.81% 14.27% 13.79% 13.43% 13.04% 12.56% 12.26% 12.00%

    15~64 71.23% 71.65% 72.26% 72.70% 72.97% 72.99% 72.98% 73.04% 72.68% 72.36%

    65+ 12.65% 12.84% 12.92% 13.03% 13.24% 13.58% 13.97% 14.41% 15.06% 15.64%

    高屏

    0~14 16.00% 15.37% 14.67% 14.03% 13.54% 13.18% 12.81% 12.31% 12.08% 11.83%

    15~64 73.48% 73.84% 74.39% 74.83% 74.99% 74.87% 74.72% 74.59% 74.04% 73.56%

    65+ 10.52% 10.79% 10.95% 11.14% 11.47% 11.95% 12.47% 13.09% 13.88% 14.62%

    東區

    0~14 16.43% 15.83% 15.16% 14.51% 13.96% 13.58% 13.19% 12.70% 12.43% 12.12%

    15~64 71.03% 71.53% 72.10% 72.61% 72.89% 73.00% 73.06% 73.09% 72.76% 72.46%

    65+ 12.53% 12.64% 12.74% 12.88% 13.15% 13.41% 13.75% 14.21% 14.81% 15.42%

    全國

    0~14 16.95% 16.34% 15.65% 15.08% 14.63% 14.32% 13.99% 13.57% 13.35% 13.12%

    15~64 72.62% 73.03% 73.61% 74.04% 74.22% 74.15% 74.03% 73.92% 73.46% 73.02%

    65+ 10.43% 10.63% 10.74% 10.89% 11.15% 11.53% 11.99% 12.51% 13.20% 13.86%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

  • 27

    3.北/中/南/東四大區域人口現況與推估

    (1)1979(民國68)年4月行政院核定之臺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行政院經濟

    建設委員會)中,將臺灣調整為北部,中部,南部及東部等四個區域,其

    範圍依據現行行政區為北部(臺北市、基隆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

    /市及宜蘭縣),中部(臺中市、苗栗縣、南投縣、彰化縣及雲林縣),

    南部(高雄市、臺南市、嘉義縣、屏東縣及澎湖縣),東部(包括臺東縣

    及花蓮縣),並陸續頒佈中部區域計劃(1982(民國71)年)、北部區域計

    劃(1983(民國72)年),東部與南部區域計劃(1984(民國73)年)。四個

    區域之2017人口現況與推估資料整理詳表1.2. 6與表1.2. 7。

    表 1.2. 6 2017 年各區土地面積與人口現況

    土 地 人 口

    面積(Km2) 比例 直轄市數 人口(人) 比例

    北 7,353.4 20.42% 3 10,679,329 45.60%

    中 10,506.88 29.17% 1 5,814,759 24.83%

    南 10,009.63 27.79% 2 6,378,026 27.23%

    東 8,143.82 22.61% 0 548,777 2.34%

    合計 36,013.7 100.00% 23,420,891 100.00%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合計不包含金門縣、連江縣。

    (2)區域尺度的人口變遷情形,表1.2. 6按照北、中、南、東區整理如。若按

    照分區統計結果,北區共成長4.97%,中區略升1.08%,南區則為負成長

    -1.00%,東區減少最多-4.27%(圖1.2. 5)。

    圖 1.2. 4 四大分區圖

  • 28

    (3)自2008年至2017年,北區(4.97%)人口上升且上升幅度超過全國人口上升

    幅度(2.32%),顯示近年人口往有往北區集中的趨勢。尤其桃園(11.71%)、

    新竹縣(9.72%)、新竹市(8.82%)人口均有大幅度增加。

    圖 1.2. 5 四區域人口變遷(2008~2017 年)

    (4)儘管上述分區的情形,依據2017(民國106)年5月行政院核定「內政部

    修正全國區域計畫」,已不再按照這個方式區分。在國土法公告實施後,

    未來各縣市政府依據2018(民國107)年4月核定之「全國國土計畫」有關

    人口總量以:2036(民國125)年總量為2,310萬人,作為推估基準。後續

    各地方政府提出之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所訂定之計畫人口,預計在

    2020(民國109)年才有數值。

    (5)若再加上「內政部修正全國區域計畫」推估分派人口總量整理分析,圖

    1.2. 6顯示北區人口持平,中/南/東三區均略增。

    圖2.5 四區域人口變遷(2008~2017年)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北 中 南 東

    (萬人)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 29

    圖 1.2. 6 四區域人口變遷(2008~2017 及 2026 年)

    圖2.6 四區域人口變遷(2008~2017年及2026年)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北 中 南 東

    (萬人)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26

  • 30

    表 1.2. 7 各區人口現況

    縣市別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人口變動(08~17,%)

    2026 人口變動(17~26,%)

    北 10,173,864 10,232,278 10,291,178 10,357,405 10,427,504 10,477,807 10,528,933 10,587,558 10,637,131 10,679,329 4.97% 10,670,000 -0.09%

    中 5,752,831 5,763,591 5,760,817 5,765,806 5,779,924 5,788,242 5,798,112 5,806,552 5,813,610 5,814,759 1.08% 5,850,000 0.61%

    南 6,442,729 6,446,720 6,433,342 6,422,584 6,422,531 6,415,872 6,408,617 6,398,221 6,389,653 6,378,026 -1.00% 6,488,179 1.73%

    東 573,282 573,461 569,478 565,128 561,442 558,718 557,862 554,397 551,713 548,777 -4.27% 560,000 2.05%

    總計 22,942,706 23,016,050 23,054,815 23,110,923 23,191,401 23,240,639 23,293,524 23,346,728 23,392,107 23,420,891 2.08% 23,568,179 0.63%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總計不包含金門縣、連江縣。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本報告繪製。

    圖 1.2. 7 各縣市人口變遷 2008~2017

    圖2.7 各縣市人口變遷2008~2017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新北市

    臺北市

    桃園市

    臺中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宜蘭縣

    新竹縣

    苗栗縣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屏東縣

    臺東縣

    花蓮縣

    澎湖縣

    基隆市

    新竹市

    嘉義市

    (萬人)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 31

    (二)各縣市人口統計

    1.自2008年至2017年,縣市人口現況詳表1.2. 6,台灣本島中桃園市(11.71%)、

    新竹縣(9.72%)與新竹市(8.82%)人口上升比例最高。

    2.臺灣人口減少百分比最高的縣市分別為嘉義縣(-6.84%)、屏東縣(-6.20%)與南

    投縣(-5.77%)。

    3.金門縣與連江縣人口成現大幅上升,分別為62.54%與32.03%。

    4.除金門、連江外,整體的人口成長2.08%,偏向集中在北區。雖然從單一縣

    市的變化以嘉義、屏東、南投三個縣較高,但是在區域統計的結果,則是東

    區人口減少的比例最高。在原本人口不多的地方,雖然減少的數量不多,但

    是比例確較顯著。

    5.圖1.2. 7呈現過去20年來各縣市人口變遷趨勢。新北、桃園、臺中成長明顯。

    臺北有增加,臺南、高雄近十年成長不明顯。其它非直轄市部分,除新竹縣、

    市外,其它幾乎是減少的現像。

    6.圖1.2. 8中加入了2026(民國115)年的內政部推估資料。直轄市部份,臺北、

    臺中是減少的,新北持續增加,桃園、臺南、高雄略增。至於非直轄市部份,

    除新竹市減少之外,其他縣市都以略增的形態呈現。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暨內政部。本報告繪製。

    圖 1.2. 8 各縣市人口變遷及 115年推估

    0

    500000

    1000000

    1500000

    2000000

    2500000

    3000000

    3500000

    4000000

    4500000

    新北市

    臺北市

    桃園市

    臺中市

    臺南市

    高雄市

    宜蘭縣

    新竹縣

    苗栗縣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縣

    屏東縣

    臺東縣

    花蓮縣

    澎湖縣

    基隆市

    新竹市

    嘉義市

    86

    96

    101

    106

    115

  • 32

    表 1.2. 8 各縣市人口現況

    縣市別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人口變動(%)

    新北市 3,833,730 3,873,653 3,897,367 3,916,451 3,939,305 3,954,929 3,966,818 3,970,644 3,979,208 3,986,689 3.99%

    臺北市 2,622,923 2,607,428 2,618,772 2,650,968 2,673,226 2,686,516 2,702,315 2,704,810 2,695,704 2,683,257 2.30%

    桃園市 1,958,686 1,978,782 2,002,060 2,013,305 2,030,161 2,044,023 2,058,328 2,105,780 2,147,763 2,188,017 11.71%

    臺中市 2,624,072 2,635,761 2,648,419 2,664,394 2,684,893 2,701,661 2,719,835 2,744,445 2,767,239 2,787,070 6.21%

    臺南市 1,873,005 1,875,406 1,873,794 1,876,960 1,881,645 1,883,208 1,884,284 1,885,541 1,886,033 1,886,522 0.72%

    高雄市 2,769,054 2,770,887 2,773,483 2,774,470 2,778,659 2,779,877 2,778,992 2,778,918 2,779,371 2,776,912 0.28%

    宜蘭縣 460,902 461,625 460,486 459,061 458,595 458,456 458,777 458,117 457,538 456,607 -0.93%

    新竹縣 503,273 510,882 513,015 517,641 523,993 530,486 537,630 542,042 547,481 552,169 9.72%

    苗栗縣 560,397 561,744 560,968 562,010 563,976 565,554 567,132 563,912 559,189 553,807 -1.18%

    彰化縣 1,312,935 1,312,467 1,307,286 1,303,039 1,299,868 1,296,013 1,291,474 1,289,072 1,287,146 1,282,458 -2.32%

    南投縣 531,753 530,824 526,491 522,807 520,196 517,222 514,315 509,490 505,163 501,051 -5.77%

    雲林縣 723,674 722,795 717,653 713,556 710,991 707,792 705,356 699,633 694,873 690,373 -4.60%

    嘉義縣 548,731 547,716 543,248 537,942 533,723 529,229 524,783 519,839 515,320 511,182 -6.84%

    屏東縣 884,838 882,640 873,509 864,529 858,441 852,286 847,917 841,253 835,792 829,939 -6.20%

    臺東縣 231,849 232,497 230,673 228,290 226,252 224,821 224,470 222,452 220,802 219,540 -5.31%

    花蓮縣 341,433 340,964 338,805 336,838 335,190 333,897 333,392 331,945 330,911 329,237 -3.57%

    澎湖縣 93,308 96,210 96,918 97,157 98,843 100,400 101,758 102,304 103,263 104,073 11.54%

    基隆市 388,979 388,321 384,134 379,927 377,153 374,914 373,077 372,105 372,100 371,458 -4.50%

    新竹市 405,371 411,587 415,344 420,052 425,071 428,483 431,988 434,060 437,337 441,132 8.82%

    嘉義市 273,793 273,861 272,390 271,526 271,220 270,872 270,883 270,366 269,874 269,398 -1.61%

    金門縣 84,570 93,803 97,364 103,883 113,111 120,713 127,723 132,799 135,114 137,456 62.54%

    連江縣 9,755 9,919 9,944 10,106 11,310 12,165 12,506 12,547 12,595 12,880 32.03%

    總計 23,037,031 23,119,772 23,162,123 23,224,912 23,315,822 23,373,517 23,433,753 23,492,074 23,539,816 23,571,227 2.32%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

  • 33

    (三)各行政區人口統計

    1.以下資料分為五部分,「2008年人口最少前20名(排除離島)」、「2008年人

    口最多前20名(排除離島)」、「人口增加幅度最大前20名(排除離島)」、「人

    口衰退幅度最大前20名(排除離島)」。

    2.自2008年至2017年人口增加幅度最高的前三個行政區分別為:新北市林口

    區(45.42%)、新竹縣竹北市(37.70%)與雲林縣麥寮鄉(34.17%)。

    3.自2008年至2017年人口減少幅度最高的前三個行政區分別為:高雄市甲仙

    區(-24.62%)、臺中市中區(-21.83%)、高雄市六龜區(-15.78%)。

    4.此外,自2008年至2017年金門縣與馬祖縣的各鄉鎮人口成長幅度皆超過

    30%,其中金門縣金寧鄉人口成長幅度高達97.83%。

  • 34

    表 1.2. 9 2008 年人口最少前 20 名(排除離島)

    縣市別 行政區 山區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人口變動百分比

    高雄市 茂林區 ※ 1,776 1,850 1,874 1,834 1,839 1,832 1,915 1,890 1,896 1,924 8.33%

    屏東縣 霧臺鄉 ※ 2,684 2,915 2,978 2,966 3,106 3,199 3,435 3,329 3,285 3,246 20.94%

    臺東縣 金峰鄉 ※ 3,329 3,526 3,560 3,519 3,520 3,502 3,669 3,586 3,612 3,653 9.73%

    高雄市 那瑪夏區 ※ 3,469 3,457 3,401 3,252 3,170 3,145 3,204 3,149 3,131 3,125 -9.92%

    臺東縣 延平鄉 ※ 3,566 3,621 3,599 3,560 3,551 3,552 3,614 3,575 3,523 3,551 -0.42%

    臺東縣 達仁鄉 ※ 3,722 4,103 4,095 3,965 3,832 3,762 3,721 3,589 3,524 3,518 -5.48%

    新竹縣 五峰鄉 ※ 4,413 4,676 4,665 4,616 4,525 4,539 4,729 4,615 4,562 4,559 3.31%

    嘉義縣 大埔鄉 4,434 4,572 4,649 4,554 4,547 4,567 4,658 4,621 4,610 4,564 2.93%

    臺南市 龍崎區 4,464 4,433 4,382 4,311 4,325 4,310 4,292 4,196 4,107 4,038 -9.54%

    臺東縣 海端鄉 ※ 4,537 4,535 4,510 4,408 4,379 4,363 4,378 4,322 4,283 4,222 -6.94%

    高雄市 桃源區 ※ 4,747 4,777 4,817 4,700 4,559 4,406 4,296 4,239 4,220 4,246 -10.55%

    屏東縣 牡丹鄉 ※ 4,865 5,004 4,995 4,920 4,836 4,777 4,864 4,767 4,853 4,926 1.25%

    屏東縣 泰武鄉 ※ 4,919 5,122 5,099 5,089 5,062 5,131 5,289 5,217 5,262 5,271 7.16%

    屏東縣 春日鄉 ※ 4,927 4,866 4,821 4,842 4,831 4,823 4,866 4,806 4,855 4,867 -1.22%

    屏東縣 獅子鄉 ※ 4,949 4,983 4,873 4,815 4,789 4,776 4,882 4,806 4,827 4,806 -2.89%

    苗栗縣 獅潭鄉 5,048 5,059 4,928 4,821 4,777 4,678 4,725 4,606 4,475 4,417 -12.50%

    花蓮縣 豐濱鄉 5,174 5,135 5,065 4,857 4,668 4,632 4,706 4,541 4,439 4,383 -15.29%

    新北市 平溪區 5,520 5,447 5,344 5,197 5,109 5,002 4,954 4,874 4,778 4,719 -14.51%

    臺南市 左鎮區 5,576 5,614 5,492 5,359 5,294 5,211 5,181 5,071 4,980 4,876 -12.55%

    新北市 烏來區 ※ 5,603 5,748 5,811 5,927 5,975 6,036 6,165 6,187 6,212 6,320 12.80%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

  • 35

    表 1.2. 10 2008 年人口最多前 20 名(排除離島)

    縣市 行政區 山區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人口變動百分比

    新北市 板橋區 550,767 552,884 554,596 555,335 557,440 556,920 555,914 554,236 552,285 551,480 0.13%

    新北市 中和區 412,060 414,535 414,356 414,939 416,499 415,742 415,226 414,304 414,266 413,590 0.37%

    新北市 新莊區 398,317 400,848 402,204 404,089 407,012 409,760 411,711 413,243 414,156 416,524 4.57%

    桃園市 桃園區 397,056 401,096 406,851 410,113 413,488 415,414 417,366 427,145 434,243 440,840 11.03%

    新北市 三重區 384,722 388,304 389,968 390,421 390,090 389,813 389,325 388,447 388,581 387,484 0.72%

    桃園市 中壢區 362,129 365,109 369,770 372,429 376,217 378,918 381,449 389,782 396,453 405,216 11.90%

    高雄市 三民區 355,927 355,097 354,022 352,159 349,710 348,488 347,619 346,169 344,888 343,243 -3.56%

    高雄市 鳳山區 339,240 339,952 341,120 345,346 349,816 352,574 354,093 356,320 357,768 359,120 5.86%

    臺北市 大安區 313,848 311,612 311,565 313,846 313,426 313,363 313,693 313,058 311,506 309,969 -1.24%

    新北市 新店區 292,693 294,602 296,411 296,581 297,637 299,017 299,730 300,267 301,168 302,089 3.21%

    臺北市 士林區 286,065 283,855 284,539 287,072 288,894 289,742 290,455 290,694 289,939 288,295 0.78%

    臺北市 內湖區 266,808 267,704 270,245 275,652 280,025 282,842 285,767 287,566 287,733 287,771 7.86%

    臺北市 文山區 261,719 260,869 262,307 266,442 269,310 271,341 273,921 275,367 275,231 274,424 4.85%

    臺北市 北投區 249,752 248,047 249,206 252,290 254,192 255,444 257,520 257,862 257,370 256,456 2.68%

    臺中市 北屯區 241,990 244,311 246,880 249,742 252,668 255,978 259,742 265,159 270,547 274,819 13.57%

    新北市 土城區 238,230 238,897 238,477 239,156 239,717 239,258 239,270 238,703 238,500 238,067 -0.07%

    彰化縣 彰化市 236,631 237,160 236,503 236,646 236,636 236,172 235,022 235,010 234,690 233,613 -1.28%

    新北市 永和區 236,598 236,812 234,536 232,386 230,768 229,062 227,267 225,409 223,999 222,585 -5.92%

    臺北市 信義區 227,770 225,364 225,092 226,541 227,734 228,496 229,657 229,211 227,823 225,753 -0.89%

    臺北市 中山區 218,841 218,245 220,126 224,102 226,659 228,753 230,496 231,350 231,247 230,710 5.42%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

  • 36

    表 1.2. 11 人口增加幅度最大前 20 名(排除離島)

    縣市 行政區 山區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人口變動百分比

    新北市 林口區 72,964 78,462 83,165 86,628 89,886 94,108 97,645 100,350 103,219 106,101 45.42%

    新竹縣 竹北市 132,136 137,861 141,852 146,826 152,617 158,849 165,118 170,790 176,604 181,955 37.70%

    雲林縣 麥寮鄉 34,036 35,053 37,029 39,147 41,096 42,526 43,880 44,600 45,126 45,665 34.17%

    新北市 淡水區 135,355 140,156 143,481 146,756 150,687 155,241 158,953 162,221 165,765 169,597 25.30%

    高雄市 仁武區 68,995 70,242 72,202 74,867 77,371 79,392 80,994 82,614 84,122 85,894 24.49%

    屏東縣 霧臺鄉 ※ 2,684 2,915 2,978 2,966 3,106 3,199 3,435 3,329 3,285 3,246 20.94%

    桃園市 蘆竹區 135,768 138,727 142,120 143,886 146,779 149,852 151,354 155,403 158,802 161,912 19.26%

    桃園市 龜山區 133,977 135,692 137,996 138,355 139,605 140,509 141,998 145,580 152,817 157,633 17.66%

    新北市 三峽區 97,967 100,637 103,450 105,629 107,794 110,010 111,588 112,708 114,180 114,926 17.31%

    新竹縣 尖石鄉 ※ 8,161 8,351 8,439 8,731 8,964 9,167 9,506 9,417 9,412 9,543 16.93%

    臺中市 沙鹿區 79,553 80,640 81,534 83,238 84,797 86,305 87,742 89,592 91,338 92,645 16.46%

    新北市 八里區 33,231 33,958 34,791 35,423 35,721 36,201 37,187 37,678 38,167 38,493 15.83%

    桃園市 楊梅區 145,347 148,092 150,926 152,441 154,324 155,754 157,200 161,098 163,959 167,639 15.34%

    桃園市 八德區 173,585 175,127 176,868 177,435 178,889 179,502 181,431 187,420 192,922 198,074 14.11%

    臺中市 南屯區 148,206 150,884 153,779 155,768 158,300 159,952 161,906 164,575 166,685 168,760 13.87%

    臺中市 北屯區 241,990 244,311 246,880 249,742 252,668 255,978 259,742 265,159 270,547 274,819 13.57%

    新北市 烏來區 ※ 5,603 5,748 5,811 5,927 5,975 6,036 6,165 6,187 6,212 6,320 12.80%

    臺中市 西屯區 201,333 203,680 206,536 209,672 212,750 215,485 218,540 221,785 224,601 227,043 12.77%

    臺南市 善化區 43,021 43,361 43,477 43,995 44,619 45,167 46,100 46,933 47,660 48,386 12.47%

    苗栗縣 竹南鎮 76,323 77,344 78,420 79,656 80,864 82,351 83,622 84,469 85,010 85,587 12.14%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

  • 37

    表 1.2. 12 人口衰退幅度最大前 20 名(排除離島)

    縣市 行政區 山區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人口變動百分比

    高雄市 甲仙區 8,102 7,616 7,228 6,981 6,625 6,444 6,420 6,291 6,214 6,107 -24.62%

    臺中市 中 區 23,603 23,228 22,472 21,610 20,647 20,008 19,323 19,020 18,708 18,450 -21.83%

    高雄市 六龜區 15,455 15,354 14,833 14,421 14,203 13,943 13,663 13,467 13,217 13,016 -15.78%

    臺東縣 長濱鄉 8,611 8,477 8,291 8,031 7,869 7,733 7,756 7,579 7,399 7,260 -15.69%

    花蓮縣 豐濱鄉 5,174 5,135 5,065 4,857 4,668 4,632 4,706 4,541 4,439 4,383 -15.29%

    嘉義縣 義竹鄉 21,671 21,617 21,129 20,653 20,158 19,856 19,578 19,258 18,822 18,486 -14.70%

    新北市 平溪區 5,520 5,447 5,344 5,197 5,109 5,002 4,954 4,874 4,778 4,719 -14.51%

    屏東縣 林邊鄉 21,101 21,143 20,854 20,286 19,909 19,573 19,235 18,896 18,317 18,080 -14.32%

    雲林縣 東勢鄉 17,370 17,170 16,780 16,379 16,100 15,810 15,865 15,391 15,120 14,893 -14.26%

    高雄市 田寮區 8,441 8,325 8,214 8,012 7,852 7,732 7,680 7,473 7,340 7,245 -14.17%

    雲林縣 四湖鄉 27,462 27,252 26,694 26,316 25,907 25,501 25,415 24,742 24,151 23,667 -13.82%

    嘉義縣 六腳鄉 27,041 26,890 26,379 25,903 25,356 24,947 24,613 24,202 23,787 23,318 -13.77%

    屏東縣 車城鄉 9,954 9,999 9,625 9,410 9,196 9,106 9,121 8,917 8,741 8,586 -13.74%

    高雄市 鹽埕區 28,067 27,651 27,399 26,723 26,222 25,847 25,400 25,032 24,659 24,219 -13.71%

    南投縣 水里鄉 20,593 20,383 20,063 19,700 19,341 19,071 18,717 18,339 18,015 17,803 -13.55%

    雲林縣 水林鄉 29,542 29,485 28,946 28,303 27,828 27,285 27,017 26,525 26,071 25,624 -13.26%

    臺南市 大內區 11,205 11,093 10,899 10,674 10,537 10,408 10,248 10,054 9,962 9,761 -12.89%

    臺南市 左鎮區 5,576 5,614 5,492 5,359 5,294 5,211 5,181 5,071 4,980 4,876 -12.55%

    苗栗縣 獅潭鄉 5,048 5,059 4,928 4,821 4,777 4,678 4,725 4,606 4,475 4,417 -12.50%

    嘉義縣 梅山鄉 22,184 22,049 21,634 21,171 20,842 20,576 20,304 20,010 19,800 19,475 -12.21%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

  • 38

    表 1.2. 13 金門縣與連江縣人口統計

    縣市 行政區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人口變動百分比

    金門縣 金城鎮 28,840 31,563 32,315 34,245 36,974 39,062 40,933 42,344 42,726 43,285 50.09%

    金門縣 金湖鎮 18,720 20,467 21,328 22,738 24,623 26,074 27,368 28,402 28,833 29,413 57.12%

    金門縣 金沙鎮 13,514 14,851 15,324 16,301 17,543 18,567 19,465 20,107 20,312 20,535 51.95%

    金門縣 金寧鄉 15,588 17,836 18,938 20,520 22,939 25,118 27,307 28,833 30,006 30,838 97.83%

    金門縣 烈嶼鄉 7,451 8,580 8,921 9,515 10,424 11,236 11,978 12,450 12,568 12,700 70.45%

    金門縣 烏坵鄉 457 506 538 564 608 656 672 663 669 685 49.89%

    連江縣 南竿鄉 5,798 5,939 5,904 6,000 6,780 7,288 7,496 7,409 7,382 7,544 30.11%

    連江縣 北竿鄉 1,762 1,755 1,801 1,864 2,071 2,268 2,320 2,333 2,344 2,360 33.94%

    連江縣 莒光鄉 1,183 1,166 1,186 1,163 1,327 1,438 1,424 1,535 1,562 1,624 37.28%

    連江縣 東引鄉 1,012 1,059 1,053 1,079 1,132 1,171 1,266 1,270 1,307 1,352 33.60%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

  • 39

    二、人口年齡結構與性別比例

    資料來源: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庫暨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 2065年)」報告,本報告整理。

    圖 1.2. 9 人口數量推計

    1.自2008至2017,全國65歲以上人口由約240萬人上升至326萬人,上升幅度達

    36.04%;0-14歲人口則由390萬人下降至309萬人,下降幅度達20.83%(表1.2.

    14)。

    2.全國人口15~65歲人口占比約72%~74%,但0~14歲由2008年的16.95%下降至

    2017年的13.12%,65歲以上人口由2008年的10.43%上升至2017年的13.86%。

    (圖1.2. 9)

    3.各縣市65歲以上人口佔比皆為上升趨勢,其中臺北由9.91%上升至14.18%;

    0-14歲人口占比皆為下降趨勢,其中東區由16.43%下降至12.12%。

    4.2026(民國115)年之高齡化情形,依據國發會推估結果,2026(民國115)

    年,65歲以上人口達488.7萬人、占20.7%。2040(民國129)年65歲以上人口

    為676.4萬人、占30.1%。2042年(民國131年)65歲以上人口為698.5萬人,

    從2043年之後、65歲以上人口就超過700萬人為708.9萬人,之後到推估期最

    後2065年的23年之間,65歲以上人口都維持在七百萬人以上(圖1.2. 10)。

    圖2.9 人口數量推計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2021

    2023

    2025

    2027

    2029

    2031

    2033

    2035

    2037

    2039

    2041

    2043

    2045

    2047

    2049

    2051

    2053

    2055

    2057

    2059

    2061

    2063

    2065

    (

    )

    65歲以上人口數

    15-64歲人口數

    0-14歲人口數

    75%

    20%

    2,099.5萬人

    6%

    12.9%

    72.5%

    (107年) 2,358.9萬人

    14.5%

    12.2%

    67.1%

    (115年) 2,356.6萬人

    20.7%

    10.2%

    59.7%

    (2040,民國129年) 2,245.6萬人

    30.1%

    9.1%

    49.7%

    1,735.2萬人

    41.2%

    17.0%

    72.6%

    2,303.7萬人

    10.4%

    圖2.9 人口數量推計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2021

    2023

    2025

    2027

    2029

    2031

    2033

    2035

    2037

    2039

    2041

    2043

    2045

    2047

    2049

    2051

    2053

    2055

    2057

    2059

    2061

    2063

    2065

    (

    )

    65歲以上人口數

    15-64歲人口數

    0-14歲人口數

    75%

    20%

    2,099.5萬人

    6%

    12.9%

    72.5%

    (107年) 2,358.9萬人

    14.5%

    12.2%

    67.1%

    (115年) 2,356.6萬人

    20.7%

    10.2%

    59.7%

    (2040,民國129年) 2,245.6萬人

    30.1%

    9.1%

    49.7%

    1,735.2萬人

    41.2%

    17.0%

    72.6%

    2,303.7萬人

    10.4%

  • 40

    表 1.2. 14 全國人口年齡分布

    年齡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08-2017

    人口變動

    (%)

    全國

    (人

    口)

    0~14 3,905,203 3,778,018 3,624,311 3,501,790 3,411,677 3,346,601 3,277,300 3,187,780 3,141,881 3,091,873 -20.83%

    15~64 16,729,608 16,884,106 17,049,919 17,194,873 17,303,993 17,332,510 17,347,763 17,365,715 17,291,830 17,211,341 2.88%

    65+ 2,402,220 2,457,648 2,487,893 2,528,249 2,600,152 2,694,406 2,808,690 2,938,579 3,106,105 3,268,013 36.04%

    全國

    (%)

    0~14 16.95% 16.34% 15.65% 15.08% 14.63% 14.32% 13.99% 13.57% 13.35% 13.12%

    15~64 72.62% 73.03% 73.61% 74.04% 74.22% 74.15% 74.03% 73.92% 73.46% 73.02%

    65+ 10.43% 10.63% 10.74% 10.89% 11.15% 11.53% 11.99% 12.51% 13.20% 13.86%

    資料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

  • 41

    資料來源: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 2065 年)」,本報告整理。

    圖 1.2. 10 高齡人口

    5.性別比例

    高齡化之後的性別比例,65 歲以上人口中,高齡女性為高齡男性的比例

    將從 2018 年的 1.18 倍,50 年後 2065 年上升為 1.32 倍。85 歲以上人口,則將

    從 2018 年的 1.24 倍上升到 1.81 倍。

    圖 1.2. 11 呈現的推估趨勢中,65 歲以上人口中,女性比例從 2018 年占

    54.2%,2065 年將上升至 56.9%。其中,85 歲以上人口的女性人口比例亦從

    2018 年的 55.3%,上升到 2065 年為 64.5%。

    資料來源: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 至 2065年)」。本報告整理。

    圖 1.2. 11 高齡化(中推估)及女性比例

    圖2.10 高齡人口

    203.6275.5 300.2 321.1 315.1

    324.8 342.6 283.3 276.7

    101.6

    112.5138.1

    242.4 254.4 259.0255.0

    280.8 251.2

    37.8

    44.550.5

    86.9 106.9125.1

    158.0171.3

    186.8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2018 2023 2026 2037 2040 2043 2050 2060 2065

    (萬人)

    85+

    75~84

    65~74

    超過700萬人一半以上的高齡人口

    為75歲以上

    65~74歲佔65歲

    以上高齡者比例

    最高63.7%

    圖2.11 高齡化(中推估)及女性比例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2018

    2022

    2026

    2030

    2034

    2038

    2042

    2046

    2050

    2054

    2058

    2062

    65+歲

    65+女

    85+歲

    85+女

    (107年)

    2,358.9萬人(129年)

    2,245.6萬人(115年)

    2,356.6萬人

    20.7%

    30.1%

    11.4%

    17.0%

    41.2%

    23.4%

    10.8%

    6.9%

    4.8%

    3.0%

  • 42

    6.高齡人口結構

    65 歲以上的高齡人口中,若再細分為 65~74 歲的年輕老人、75~84 歲、以

    及 85 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圖 1.2. 12 呈現在 65 歲以上的高齡人口中,年輕老

    人所占比例將從 2018(民國 107)年的 59%、上昇至 2023(民國 112)年的

    63.7%最高、之後開使下降、至 2026 年(民國 115 年)時降為 61.42%、2040

    年(民國 129 年)時降至 46.59%、2065 年降為 38.71%。圖 1.2. 13 從高齡人

    口之各年齡層佔比可以看出,2037(民國 126)年開始,有超過一半以上的高

    齡人口為 75 歲以上!

    資料來源: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 2065年)」,本報告整理。

    圖 1.2. 12 高齡人口結構

    資料來源: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 2065年)」,本報告整理。

    圖 1.2. 13 高齡人口各年齡層比例

    圖2.12 高齡人口結構

    0%

    10%

    20%

    30%

    40%

    50%

    60%

    70%

    2018

    2021

    2024

    2027

    2030

    2033

    2036

    2039

    2042

    2045

    2048

    2051

    2054

    2057

    2060

    2063

    65~74

    75~84

    85+

    2026 204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18 2022 2026 2030 2034 2038 2042 2046 2050 2054 2058 2062

    圖2.13 高齡人口各年齡層占比

    85+

    75~84

    65~74

  • 43

    若再按照總人口的佔比(圖 1.2. 14)來看,2025 年(民國 114 年)時,65~74

    歲的高齡人口數就超過 0~14 歲人口、2037 年(民國 126 年)75~84 的人口也

    大於 0~14 歲人口、甚至 2060 年(民國 149 年)光是 85 歲以上的人口就超過

    0~14 歲人口。75 歲以上高齡人口數,也在 2032 年(民國 121 年)就大於 0~14

    歲人口數。

    民國 115 年(2026 年)人口結構將是 0~14 歲幼童占 12.19% (2,871,556

    人)、65~74 歲占 12.74%(3,001,685 人)、75~84 歲占 5.86%(1,380,792 人)、

    85 歲以上占 2.14%(504,863 人)。2040(民國 129)年人口結構估計成為 0~14

    歲幼童占 10.2%(2,290,360 人)、65~74 歲占 14.03%(3,151,358 人)、75~84

    歲占11.33%(2,544,082人)、85歲以上占4.76%(正式突破100萬人、達1,068,959

    人,為 2026(民國 115)年的一倍)。

    資料來源:國發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 2065年)」,本報告整理。

    圖 1.2. 14 不同年齡層占總人口比例

    圖2.14 不同年齡層占總人口比例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18

    2020

    2022

    2024

    2026

    2028

    2030

    2032

    2034

    2036

    2038

    2040

    2042

    2044

    2046

    2048

    2050

    2052

    2054

    2056

    2058

    2060

    2062

    2064

    0~14歲

    65~74歲

    75~84歲

    85歲以上

    2026 2040

  • 44

    三、修正 2026 年各地方人口分派與 2040 年情境模擬

    (一)修正 2026 人口分派

    有關內政部辦理修正區域計畫時提出 2026(民國 115)年的總攬,當時採用的推估

    是按照國發會 2016(民國 105)年之人口推估報告,以 2026(民國 115)年總人口 2,372

    萬人所做的分派結果。如果依據國發會 2018(民國 107)年之人口推估報告,2026 年之

    中推計人口總量係 2,356.6 萬人,比上一次推估的 2,372 萬人少了約 15.4 萬人。因此,本

    報告嘗試按照內政部修正全國區域計畫時分派之比例,重新設算如表 1.2. 15。

    設算結果呈現,原先分派結果人口減少的臺北市、臺中市、新竹市,人口更低;其

    它人口增加的地方,增加比例略降;而增加比率由正轉負的為臺南市、臺東縣兩個地方。

    其實,這樣修正的結果,由於 2026 年人口總量 3,356.6 萬人,和目前 2017 年度人口

    總量 2,357 萬人相當,但是在 8 年之間的社會與經濟發展變化,有可能造成各地方人口

    發生不同的分布。

    表 1.2. 15 再設算 115年各縣市人口(萬人)

    106 年度 內政部(a) 再設算(a/2371*2356.6)

    115 年 與 106 年度

    比較 115 年

    與 106 年度 比較

    六都

    臺北市 268 253 -5.69% 251.5 -6.17% 新北市 399 403 1.10% 400.6 0.39% 桃園市 219 222 1.32% 220.7 0.75% 臺中市 279 272 -2.47% 270.3 -3.10% 臺南市 189 189 0.20% 187.9 -0.61% 高雄市 278 280 0.84% 278.3 0.11%

    非六都

    基隆市 37 38 2.34% 37.8 2.08% 新竹縣 55 61 10.44% 60.6 10.24% 新竹市 44 43 -2.64% 42.7 -2.87% 苗栗縣 55 58 4.84% 57.6 4.81% 南投縣 50 52 3.86% 51.7 3.37% 彰化縣 128 130 1.41% 129.2 0.95% 雲林縣 69 73 5.82% 72.6 5.15% 嘉義縣 51 55 7.67% 54.7 7.19% 嘉義市 27 29 7.67% 28.8 6.76% 屏東縣 83 86 3.68% 85.5 2.99% 宜蘭縣 46 47 2.99% 46.7 1.55% 花蓮縣 33 34 3.34% 33.8 2.40% 臺東縣 22 22 0.24% 21.9 -0.61% 離島 25 24 -5.73% 23.9 -4.58%

    總計 2,357 2,371 0.59% 2,356.6 -0.02% 註:嘉義市、嘉義縣、雲林縣並於 115年各縣市並無推估資料,故以內政部資料代替。 資料來源:內政部與各縣市政府。

  • 45

    表 1.2. 16 再設算 2026年人口總量比較(萬人)

    原推估 再修正 差距

    內政部推估 各縣市推估 差距

    六都合計(萬人) 1,619 1,696.7 -77.7 1,609.3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