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螺溪石」 螺溪石的家層,這些地層岩性以變質砂岩、硬頁岩與板岩為...

1
科博館訊 395 新世代反毒策略:以人為中心,追緝毒品源頭;以量為目標,消弭毒品存在。 我們已知螺溪石的岩性屬硬頁岩,而硬頁岩主 要是由石英、斜長石、白雲母與綠泥石組成,屬 輕度變質岩,劈理不明顯。在微視尺度下觀察, 螺溪石的組成礦物主要有片狀礦物(如綠泥石與 白雲母)與石英,而石英顆粒分布在雲母與綠泥 石之中。由於石英顆粒相對硬度比墨條高,容易 將墨條的墨逐漸刮下;而白雲母易從解理面剝 落並混合到墨汁內,且經光照會呈現其解理面的 光澤,這就是油墨油亮的原因,又因其硬度也相 對較石英低,因此毛筆也較不易受損。整體組成 的礦物顆粒小、組構緻密、且無明顯的破裂,貯 水性佳,很符合好硯石的特性。 結論 從地理位置、地形以及礦物組成與組構等角 度分析,螺溪石最可能屬達見砂岩中的硬頁岩, 但現階段僅針對黑色與綠色的螺溪石加以分析, 而其他色彩的螺溪石(如紅色或稀有的白色)因 尚未找到對應的出露的地層,還需再進一步探 究。本文僅針對螺溪石在科學上的意義做成初 步的見解,若為開採以及供商業化的依據,則仍 需深入研究與評估。 溪石一詞,主要描述在濁水溪(舊名螺 溪,臺語發音)所撿拾適合製作硯臺的石 頭。最早的文獻紀錄是由清嘉慶年間舉人楊啟 元撰寫的〈東螺溪硯石記〉:「彰之南四十里有 溪焉。源出內山,由水沙連下分四支,最北為 東螺溪,溪產異石,可裁為硯,色青而元,質潤 而粟。有金砂、銀砂、水波紋各種,亞於端溪之 石。」由於清領時期濁水溪舊名為螺溪,下游又 分成東螺溪和西螺溪,當時濁水溪的主流為東螺 溪,因此從東螺溪拾取適合做硯的石材就被稱為 螺溪石,而現今所稱螺溪石是專指從濁水溪主流 或支流的河床上拾取適合做硯的溪石。螺溪石 (圖1)所製成的硯臺,具有經冬不凍、貯水經久 不乾、不傷毛筆、質地溫潤、磨的墨汁黑又亮等 特點,自嘉慶年間以來,螺溪硯是許多文人雅士 以及愛硯者廣為推崇,為螺溪硯樹立起難以撼動 的地位。 螺溪石在臺灣產業與文化的演進 在過去各個朝代,文房四寶是眾人最主要的書 寫工具。在清領時期的臺灣,除了富有人家能購 買來自中國的成硯外,許多貧窮的讀書人大多 以個人撿拾溪石而略加雕琢使用,而螺溪石為 其中之一,因此螺溪硯僅僅在民間流傳並沒有 廣泛的被販售。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開始積極調 查臺灣各地的自然資源,做為戰爭時的強力經 濟後盾。 1905 年在日日新報刊登了一篇〈本島石 材〉的報導中,儘管鉅細靡遺道出臺灣的經濟資 源,但是對螺溪石卻隻字未提,直至 1916 年一 篇標題為〈東螺硯續出〉的報導之後才興起一股 風潮。在日治時代因興修八堡圳路而重新發現 螺溪石,當時為了連接二水、林內而興建跨越濁 水溪的橋樑,監工偶然在溪床拾獲一顆適合製硯 的石頭才開啟溪石硯的製售,爾後,二水街上製 硯廠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也吸引愛硯者組隊前 往採集螺溪石。這股熱潮持續延燒,使得螺溪硯 與大甲帽和鹿港線香的名氣平分秋色。由於當 時並沒有人知道螺溪石的礦脈所在,只能透過在 溪裡撿拾取得製硯的原石,因此螺溪硯行情也跟 著水漲船高。在1950 1960 年代,國民政府仍 推廣毛筆書寫,因此螺溪硯的業者紛紛投入學生 硯的生產,以實用的方硯為主,螺溪硯的藝術性 發展相對受到阻礙。直到今日,經由在地文化的 推廣,螺溪硯再次浮出檯面,能讓大眾深入了解 硯在藝術上與文化上的可貴,使得螺溪硯成為臺 灣重要的文化資產。 螺溪石的家 螺溪硯從明末清 初開始出現,經歷 了清領末期、日治 時期,直到今日,在 文化上仍見積極維 護延續螺溪硯的文 化價值。然而,螺 溪石的採集僅限於 濁水溪河床上尋找, 而沒有一個礦脈能 提供穩定的原石來 源,無法像中國知 名的洮硯、端硯等, 有數個開採的礦坑 可從中取得製硯的 原石。且當地業者 對製作螺溪硯的石 材―螺溪石,也未 知該硯石的岩石分 類以及源自於哪一 個地層。因此本文 透過地理位置、地 形及礦物組成來判 別螺溪石屬於哪一 地層所產。 首先,螺溪石主要 的撿拾位置是位於 南投縣信義鄉雙龍 橋(圖 2 紅線)下,而 在其鄰近區域的地 形上(圖 2),除了濁 水溪主流通過外,在 雙龍橋東南方有一 支流,被歸類為土石 流潛勢溪流,因此大 致能推測在雙龍橋 下撿拾螺溪石的來源可能大多來自於支流(圖2 橘框),少部分來自於主流。接著,從雙龍橋周 圍區域地質圖(圖3)得知,兩溪流切蝕的地層分 別有十八重溪層、達見砂岩、玉山主山層與佳陽 層,這些地層岩性以變質砂岩、硬頁岩與板岩為 主。然而,由於板岩具有板劈理的特性,並非製 作硯臺良好的材料;變質砂岩儘管是這3 種岩性 中最堅硬,但其太過堅硬,也不易於加工製作硯 臺;而硬頁岩的劈理較不明顯,硬度是這3 種岩 性次堅硬,相對於變質砂岩容易雕琢,是最適合 製作硯臺的材料。接著,透過礦物組成進一步 比較所採集的硬頁岩。螺溪石的礦物組成以片 狀礦物、石英與少量的斜長石組成,其中綠色斑 狀的部分主要是由許多綠泥石及少部分雲母交 錯,以及少量的雲母與石英組成。對比其他的 硬頁岩,玉山主山層與白冷層的硬頁岩,其石英 與長石比例較螺溪石高,組成比例有明顯的不 同,而達見砂岩中褐綠色的硬頁岩與螺溪石最 為相似。 好的硯臺具有甚麼特性 (螺溪石好在哪裡?) 認識「螺溪石」 文.圖 ― 董國安、楊凱翔、陳胤維 4 16線上達見砂岩出露的露頭(面向北方拍攝) p5 2 濁水溪中下游區域地形與土石流潛勢溪流(黃線)及其影響範圍(橘色)圖(紅線為雙龍橋位置) 1 螺溪石原石。螺溪石的顏色大多以黑色、紅色及綠色為主。 3 濁水溪中下游區域地質圖(紅線為雙龍橋位置)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Oct-2020

7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認識「螺溪石」 螺溪石的家層,這些地層岩性以變質砂岩、硬頁岩與板岩為 主。然而,由於板岩具有板劈理的特性,並非製 作硯臺良好的材料;變質砂岩儘管是這3種岩性

科博館訊 395新世代反毒策略:以人為中心,追緝毒品源頭;以量為目標,消弭毒品存在。

我們已知螺溪石的岩性屬硬頁岩,而硬頁岩主要是由石英、斜長石、白雲母與綠泥石組成,屬輕度變質岩,劈理不明顯。在微視尺度下觀察,螺溪石的組成礦物主要有片狀礦物(如綠泥石與白雲母)與石英,而石英顆粒分布在雲母與綠泥石之中。由於石英顆粒相對硬度比墨條高,容易將墨條的墨逐漸刮下;而白雲母易從解理面剝落並混合到墨汁內,且經光照會呈現其解理面的光澤,這就是油墨油亮的原因,又因其硬度也相對較石英低,因此毛筆也較不易受損。整體組成的礦物顆粒小、組構緻密、且無明顯的破裂,貯水性佳,很符合好硯石的特性。結論從地理位置、地形以及礦物組成與組構等角度分析,螺溪石最可能屬達見砂岩中的硬頁岩,但現階段僅針對黑色與綠色的螺溪石加以分析,而其他色彩的螺溪石(如紅色或稀有的白色)因尚未找到對應的出露的地層,還需再進一步探究。本文僅針對螺溪石在科學上的意義做成初步的見解,若為開採以及供商業化的依據,則仍需深入研究與評估。

螺溪石一詞,主要描述在濁水溪(舊名螺溪,臺語發音)所撿拾適合製作硯臺的石

頭。最早的文獻紀錄是由清嘉慶年間舉人楊啟元撰寫的〈東螺溪硯石記〉:「彰之南四十里有溪焉。源出內山,由水沙連下分四支,最北為東螺溪,溪產異石,可裁為硯,色青而元,質潤而粟。有金砂、銀砂、水波紋各種,亞於端溪之石。」由於清領時期濁水溪舊名為螺溪,下游又分成東螺溪和西螺溪,當時濁水溪的主流為東螺溪,因此從東螺溪拾取適合做硯的石材就被稱為螺溪石,而現今所稱螺溪石是專指從濁水溪主流或支流的河床上拾取適合做硯的溪石。螺溪石(圖1)所製成的硯臺,具有經冬不凍、貯水經久不乾、不傷毛筆、質地溫潤、磨的墨汁黑又亮等特點,自嘉慶年間以來,螺溪硯是許多文人雅士以及愛硯者廣為推崇,為螺溪硯樹立起難以撼動的地位。螺溪石在臺灣產業與文化的演進

在過去各個朝代,文房四寶是眾人最主要的書寫工具。在清領時期的臺灣,除了富有人家能購買來自中國的成硯外,許多貧窮的讀書人大多以個人撿拾溪石而略加雕琢使用,而螺溪石為其中之一,因此螺溪硯僅僅在民間流傳並沒有廣泛的被販售。日治時期,日本政府開始積極調查臺灣各地的自然資源,做為戰爭時的強力經濟後盾。1905年在日日新報刊登了一篇〈本島石材〉的報導中,儘管鉅細靡遺道出臺灣的經濟資源,但是對螺溪石卻隻字未提,直至1916年一篇標題為〈東螺硯續出〉的報導之後才興起一股風潮。在日治時代因興修八堡圳路而重新發現螺溪石,當時為了連接二水、林內而興建跨越濁水溪的橋樑,監工偶然在溪床拾獲一顆適合製硯的石頭才開啟溪石硯的製售,爾後,二水街上製硯廠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也吸引愛硯者組隊前往採集螺溪石。這股熱潮持續延燒,使得螺溪硯與大甲帽和鹿港線香的名氣平分秋色。由於當時並沒有人知道螺溪石的礦脈所在,只能透過在溪裡撿拾取得製硯的原石,因此螺溪硯行情也跟著水漲船高。在1950至1960年代,國民政府仍推廣毛筆書寫,因此螺溪硯的業者紛紛投入學生硯的生產,以實用的方硯為主,螺溪硯的藝術性發展相對受到阻礙。直到今日,經由在地文化的推廣,螺溪硯再次浮出檯面,能讓大眾深入了解硯在藝術上與文化上的可貴,使得螺溪硯成為臺灣重要的文化資產。

螺溪石的家螺溪硯從明末清初開始出現,經歷了清領末期、日治時期,直到今日,在文化上仍見積極維護延續螺溪硯的文化價值。然而,螺溪石的採集僅限於濁水溪河床上尋找,而沒有一個礦脈能提供穩定的原石來源,無法像中國知名的洮硯、端硯等,有數個開採的礦坑可從中取得製硯的原石。且當地業者對製作螺溪硯的石材―螺溪石,也未知該硯石的岩石分類以及源自於哪一個地層。因此本文透過地理位置、地形及礦物組成來判別螺溪石屬於哪一地層所產。首先,螺溪石主要的撿拾位置是位於南投縣信義鄉雙龍橋(圖2紅線)下,而在其鄰近區域的地形上(圖2),除了濁水溪主流通過外,在雙龍橋東南方有一支流,被歸類為土石流潛勢溪流,因此大致能推測在雙龍橋下撿拾螺溪石的來源可能大多來自於支流(圖2橘框),少部分來自於主流。接著,從雙龍橋周圍區域地質圖(圖3)得知,兩溪流切蝕的地層分別有十八重溪層、達見砂岩、玉山主山層與佳陽層,這些地層岩性以變質砂岩、硬頁岩與板岩為主。然而,由於板岩具有板劈理的特性,並非製作硯臺良好的材料;變質砂岩儘管是這3種岩性中最堅硬,但其太過堅硬,也不易於加工製作硯臺;而硬頁岩的劈理較不明顯,硬度是這3種岩性次堅硬,相對於變質砂岩容易雕琢,是最適合製作硯臺的材料。接著,透過礦物組成進一步比較所採集的硬頁岩。螺溪石的礦物組成以片狀礦物、石英與少量的斜長石組成,其中綠色斑狀的部分主要是由許多綠泥石及少部分雲母交錯,以及少量的雲母與石英組成。對比其他的硬頁岩,玉山主山層與白冷層的硬頁岩,其石英與長石比例較螺溪石高,組成比例有明顯的不同,而達見砂岩中褐綠色的硬頁岩與螺溪石最為相似。好的硯臺具有甚麼特性(螺溪石好在哪裡?)

認識「螺溪石」文.圖―董國安、楊凱翔、陳胤維

圖4 臺16線上達見砂岩出露的露頭(面向北方拍攝)

p5

圖2 濁水溪中下游區域地形與土石流潛勢溪流(黃線)及其影響範圍(橘色)圖(紅線為雙龍橋位置)

圖1 螺溪石原石。螺溪石的顏色大多以黑色、紅色及綠色為主。

圖3 濁水溪中下游區域地質圖(紅線為雙龍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