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幼兒氣質與分離焦慮...

198
I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魏美惠 博士 中部地區幼兒氣質與分離焦慮 之相關研究 研究生:蔡依儒 撰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Aug-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I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魏美惠 博士

    中部地區幼兒氣質與分離焦慮

    之相關研究

    研究生:蔡依儒 撰

    中華民國一○六年七月

  • I

    謝 誌

    臺中師院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彷彿昨日才開啟,晃眼十多年,再次踏進母

    校攻讀碩士學位,卻也默默來到令人期待又感傷的離校時刻。花了比別人長的時

    間,終於完成論文著作,這段期間要感謝許多貴人的協助,及親友的陪伴。

    心中最最感謝的是指導教授 美惠老師,從大學時代便幸運的成為老師導師

    班的學生,一路以來,當人生有許多重大決定時,腦海中總是第一個浮起美惠老

    師和藹的面容,感謝老師總是充滿耐心、幽默且智慧的給予珍貴建議;尤其論文

    撰寫過程中,老師似乎擁有讀心術,在我緩慢下來時來通訊息推我一把,在我卡

    關不斷時打通電話助我前進,能擁有如此良師,深感榮幸。

    感謝系上教授無數夜晚的學術指導與經驗分享,使我在幼教專業上成長許

    多;感謝張美雲教授、李玉惠教授、駱明潔教授、蔣姿儀教授及林可妮老師等專

    家協助審查問卷;感謝口試委員蔣姿儀老師及魏渭堂老師詳盡且細心的指導,讓

    本論文更趨完整;感謝發放問卷時大方給予協助的同學、園所老師及家長們。

    感謝超級好朋友曉雯學姊、瓊如及可妮,總在我快支撐不了時給予援助與熱

    情鼓勵;感謝修讀幼研所時遇到的好同學庭宇、玉雯、美婷、昀汶三不五時互相

    的加油打氣,感謝班上同學們熱心分享如何與論文共處的小秘方。

    還要大大感謝的是我的強大後援團,感謝我的媽媽多年來照顧我的身體、督

    促我的進度及陪伴寶貝孫成長;感謝婆婆及家人們對我的疼愛與體諒;感謝先生

    鎧鴻這些年來一肩扛起打掃家中與陪伴兒子的重責,並在我深夜疲累時按摩舒

    緩、急需救援時親上火線;感謝寶貝兒子叡叡平安健康長大,並在我需要進度時,

    給我充滿元氣的加油聲。

    最後,將這份堅持到底所擁有的喜悅,與最愛的師長、家人及好友們分享。

    依儒 僅誌 2017.07.24深夜

  • I

    中部地區幼兒氣質與分離焦慮之相關研究

    蔡依儒

    摘要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部地區幼兒在氣質與分離焦慮之現況,探討不同背景變項

    幼兒之氣質表現與分離焦慮表現差異情形,進而了解幼兒氣質表現與幼兒分離焦

    慮表現之相關情形。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幼兒氣質量表」及「幼兒分離焦

    慮量表」為研究工具,針對中部地區共 956位幼兒進行研究。歸納研究結果如下:

    一、中部地區幼兒在氣質各向度的表現特徵為活動量偏小、作息規律、適應性

    偏強、負向情緒反應強度偏小、趨避性則呈現中等程度。

    二、中部地區幼兒在分離焦慮各向度的表現特徵為對環境、對人或整體的分離

    焦慮程度皆偏低。

    三、中部地區幼兒的氣質表現,包括活動量、規律性、負面情緒反應強度及趨避

    性,會因幼兒不同的背景變項,呈現不同的顯著差異情形;然而在適應性

    上,幼兒不同背景變項皆未出現顯著性的差異。

    四、中部地區幼兒的分離焦慮表現會因幼兒的「入園年齡」、「父、母親教育程度」、

    「家庭月總收入」、「就讀幼兒園型態」、「父親職業」及「居住地」等背景

    變項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然而,幼兒的「出生序」、「母親職業」及「托

    育經驗」則無顯著差異。

    五、中部地區幼兒的「活動量」、「規律性」、「適應性」、「負向情緒反應強度」

    及「趨避性」的氣質表現與其分離焦慮總量表皆達到顯著相關。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家長、幼托園所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關鍵字:幼兒、氣質、分離焦慮

  • II

    A Study of the Temperament and Separation Anxiety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entral Taiwan

    Yi-Ju Tsai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temperament

    and separation anxiety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entral Taiwan. The study also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effect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can have on the children’s

    temperament and separation anxiety behavior, in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

    correla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 questionnaire research method was

    utilized, supplemented with the “Children’s Temperament Scale” and the “Children’s

    Separation Anxiety Scale” as research tools. This research conducted questionnaires

    for 956 preschool children from central Taiwan.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emperament behavior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entral

    Taiwan showed an inclination for low activity levels, steady daily routines, high

    adaptability, low intensity levels of negative emotional reactions, and medium levels

    of approach/withdrawal.

    2. The various aspects of separation anxiety behavior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entral Taiwan showed low levels of general separation anxiety towards the

    environment and people.

    3. The temperament behavior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entral Taiwan, including

    activity level, rhythmicity, intensity of negative emotional reactions, and

    approach/withdrawal,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at were affected by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Conversely, the temperament behavior of adaptability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s a result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4. The separation anxiety behavior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central Taiwan

  • III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ased on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such as “age

    upon entering preschool”,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household monthly income”,

    “preschool type”, “father’s occupation”, and “area of residence”. However, variables

    such as “birth order”, “mother’s occupation”, and “nursery experience”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5.The temperament behaviors of activity level, rhythmicity, adaptability, intensity

    of negative emotional reactions, and approach/withdrawal showed a signification

    correlation with the separation anxiety scal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erves as suggestions and reference for parents of

    preschool children, preschools, as well as future researchers.

    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 temperament, separation anxiety

  • IV

  • V

    目 次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次…………………………………………………………………………………Ⅴ

    目錄…………………………………………………………………………………Ⅴ

    表目錄………………………………………………………………………………Ⅶ

    圖目錄………………………………………………………………………………Ⅹ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幼兒氣質之內涵.........................................................................................11

    第二節 幼兒分離焦慮之內涵.................................................................................37

    第三節 幼兒氣質與分離焦慮之相關實證研究.....................................................53

  • VI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57

    第三節 研究工具.....................................................................................................64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94

    第五節 實施程序.....................................................................................................9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99

    第一節 幼兒氣質表現與分離焦慮表現之現況分析.............................................99

    第二節 家庭與幼兒背景變項在幼兒氣質表現之差異分析...............................109

    第三節 家庭與幼兒背景變項在幼兒分離焦慮表現之差異分析.......................124

    第四節 幼兒氣質表現與分離焦慮表現之相關性...............................................13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3

    第一節 結論...........................................................................................................143

    第二節 建議...........................................................................................................149

    參考文獻.....................................................................................................................153

    中文部分.................................................................................................................153

    英文部分.................................................................................................................160

    附錄 ...........................................................................................................................163

    附錄一 專家效度之題目意見彙整表.................................................................163

    附錄二 【預試問卷】幼兒氣質與分離焦慮調查問卷........................................176

    附錄三 【正式問卷】幼兒氣質與分離焦慮調查問卷........................................181

  • VII

    表目錄

    表2-1-1 氣質定義統整表..........................................................................................13

    表2-1-2 Sheldon和Kretschmer人格類型論─體型說...............................................15

    表2-1-3 Thomas和Chess的類型論............................................................................20

    表2-1-4 Steiner的四大氣質論...................................................................................21

    表2-1-5 幼兒氣質相關研究......................................................................................24

    表2-1-6 「性別」與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有顯著差異........................................27

    表2-1-7 「性別」與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無顯著差異........................................30

    表 2-1-8 「年齡」與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31

    表 2-1-9 「出生序」與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33

    表 2-1-10「家長社經地位」與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34

    表 2-2-1 分離焦慮定義統整表.................................................................................40

    表 2-2-2 依附類型.....................................................................................................45

    表 2-2-3 幼兒分離焦慮之相關研究.........................................................................50

    表 2-3-1 幼兒氣質與分離焦慮之相關研究.............................................................54

    表 3-2-1 預試問卷受試樣本回收情形統計表.........................................................57

    表 3-2-2 正式問卷樣本數統計表.............................................................................58

    表 3-2-3 正式問卷回收情形統計表.........................................................................59

    表 3-2-4 家庭及幼兒背景資料次數分配表.............................................................62

    表 3-3-1 專家問卷效度審查名單.............................................................................67

    表 3-3-2 「幼兒氣質量表」與「幼兒分離焦慮量表」預試之內容明細表.........68

    表 3-3-3 「幼兒氣質量表」預試之各向度代號說明表.........................................69

    表 3-3-4 「幼兒氣質量表」預試之項目分析表.....................................................70

    表 3-3-5 「幼兒分離焦慮量表」各向度代號說明表.............................................71

  • VIII

    表 3-3-6 「幼兒分離焦慮量表」預試之項目分析表.............................................72

    表 3-3-7 「幼兒氣質量表」預試之因素分析表.....................................................74

    表 3-3-8 「幼兒分離焦慮量表」預試之因素分析表.............................................78

    表 3-3-9 「幼兒氣質量表」預試之信度分析表......................................................80

    表 3-3-10 「幼兒分離焦慮量表」預試之信度分析表..............................................81

    表 3-3-11 「幼兒氣質量表」正式問卷明細表..........................................................82

    表 3-3-12 「幼兒分離焦慮量表」正式問卷明細表................................................. 84

    表 3-3-13 「幼兒氣質量表」正式之各向度代號說明表..........................................85

    表 3-3-14 「幼兒氣質量表」正式問卷因素分析表..................................................86

    表 3-3-15 「幼兒分離焦慮量表」正式之因素分析表..............................................91

    表 3-3-16 正式問卷信度分析表................................................................................93

    表 4-1-1 幼兒氣質表現之分量表與總量表分析....................................................100

    表 4-1-2 幼兒氣質量表之題項分析摘要表............................................................101

    表 4-1-3 「幼兒分離焦慮量表」之分量表與總量表分析......................................105

    表 4-1-4 幼兒分離焦慮表現之題項分析摘要表....................................................106

    表 4-2-1 不同性別幼兒,在幼兒氣質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11

    表 4-2-2 不同入園年齡對於幼兒在氣質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12

    表 4-2-3 不同出生序對於幼兒在氣質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13

    表 4-2-4 父親不同教育程度對於幼兒在氣質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14

    表 4-2-5 母親不同教育程度對於幼兒在氣質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15

    表 4-2-6 父親不同職業對於幼兒在氣質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17

    表 4-2-7 母親不同職業對於幼兒在氣質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18

    表 4-2-8 不同家庭月總收入對於幼兒在氣質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20

    表 4-2-9 不同居住地對於幼兒在氣質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22

    表 4-2-10 家庭與幼兒背景變項在幼兒氣質表現之差異情形................................123

    表 4-3-1 不同性別幼兒在幼兒分離焦慮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25

  • IX

    表 4-3-2 不同入園年齡對於幼兒在分離焦慮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26

    表 4-3-3 不同出生序對於幼兒在分離焦慮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27

    表 4-3-4 父親不同教育程度對於幼兒在分離焦慮表現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28

    表 4-3-5 母親不同教育程度對於幼兒在分離焦慮表現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29

    表 4-3-6 父親不同職業對於幼兒在分離焦慮表現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30

    表 4-3-7 母親不同職業對於幼兒在分離焦慮表現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31

    表 4-3-8 不同家庭月總收入對於幼兒在分離焦慮表現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32

    表 4-3-9 不同居住地對於幼兒在分離焦慮表現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34

    表 4-3-10 不同幼兒園型態在幼兒分離焦慮量表上之差異情形............................135

    表 4-3-11 是否在親友或居家保母處托育,在幼兒分離焦慮量表上之差異情形 136

    表 4-3-12 是否在托嬰中心或幼兒園托育,在幼兒分離焦慮量表上之差異情形 136

    表 4-3-13 家庭與幼兒背景變項在幼兒分離焦慮表現之差異情形........................137

    表 4-4-1 幼兒氣質表現與焦慮行為各項度之相關情形........................................140

  • X

    圖目錄

    圖3-1-1 研究架構圖..................................................................................................56

    圖 3-5-1 研究流程圖.................................................................................................98

  •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為了解中部地區幼兒先天氣質和分離焦慮的現況,並針對

    兩者的相關性進行調查。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闡明研究動機;第二節提出研究

    目的與問題;第三節進行名詞釋義,主要針對本研究相關重要名詞,給予定義並

    界定其範圍;第四節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者的教學生涯中,所接觸的班級皆為混齡班,每學年約有 1/3 至 1/2 的

    新生加入班級,3~5 歲的幼兒皆有,因著班級中仍有 1/2 以上情緒穩定舊生的帶

    領與陪伴,新生的適應大多良好,老師也有較為充裕的時間來快速了解新生。近

    年因研究者工作環境改變,有機會帶領一個「全中班」、「全新生」,且收托人數

    達上限兼有特殊生的班級,有著美好舊經驗的支持,開學前仍相當期待與可愛的

    中班幼兒見面,然而開學當天的場景卻頻頻出現「媽媽不要走,我不要上學…」、

    「我會想你…」、「爸爸再抱一下,再抱一下…」等諸如此類的親子對話,有些孩

    子甚至反覆交代「媽媽一定要第一個來接我回家喔!」全班半數幼兒輕則低低啜

    泣、重則響徹雲霄的啼哭,或互相拉扯、難分難捨,分離成為家長與孩子最煎熬

    的時刻。

    分離是人生中必經的過程,與自己最親密的人分開,進入全然陌生的環境,

    難免會感到焦慮不安,更別說是年紀尚小的幼兒。結束了與家人的分離時刻,幼

    兒進入班級開始一天的學習,多數幼兒藉由遊戲或新朋友順利轉移了焦慮情緒,

    但有些幼兒仍遲遲無法融入班級,不時會脹紅小臉哭泣或高頻率的向老師表達想

    念家人,而中斷了當下的學習活動。學者 Bowlby 提出的依附理論(attachment

  • 2

    theory)中說明當依附關係被破壞,孩子會產生三階段的分離焦慮情緒反應,包

    括抗議、絕望與疏離,對應至新入園幼兒的種種焦慮反應,顯示其正使用自己的

    方式抗議著與家人的分離。若情緒反應強烈,會有過度煩惱的現象出現,並影響

    人體正常心理發展,而有分離焦慮症狀產生;症狀嚴重時,將會對孩童的認知、

    語言、情緒和社會化的發展,造成長遠影響;在學習方面甚至會產生拒學現象(楊

    惠卿、蔡順良,2005)。

    在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教育部,2016)中的情緒領域,明確將「幼兒

    處理分離焦慮或害怕的情緒」之學習指標列入,由此可知分離焦慮之情緒處理在

    幼兒園的普及性及重要性。研究者希冀能透過研究,幫助幼兒適應學校新生活及

    縮短分離焦慮的時間,此為研究者首要研究動機。

    在陪伴幼兒度過初入園的分離焦慮情緒期間,研究者發現班上有兩對異卵雙

    胞胎(一對皆為男生、一對皆為女生),來自同一個家庭、同年齡的兩個手足,

    初次上學竟然有截然不同的反應。雙胞胎兄弟因著有就學經驗,初入園與家人分

    離時情緒未有太大起伏,哥哥半坐躺在教室外地墊上,弟弟則迅速放好布鞋進教

    室;進入教室後,哥哥大多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看著大家,研究者多次邀請他進入

    同學們的遊戲,哥哥皆搖頭拒絕,表明只願意跟弟弟玩;反觀弟弟則會主動加入

    他人遊戲,且能接受規範與新朋友的邀約。另一對初次上學的雙胞胎姊妹,每天

    早上都掛著甜甜的笑容跟老師問早,但與媽媽分離不久,便會發現妹妹紅著眼

    睛、嘴角下垂,邊哭邊說著:「我想媽媽。」當研究者請其他幼兒陪伴在側一起

    玩遊戲,妹妹能順利停止哭泣;姊姊則不受媽媽離開的影響,蹦蹦跳跳、大聲地

    唱歌或與同學嬉笑。依照研究者幼教現場多年的經驗,在雙胞胎的不同情緒反應

    中感受到了「幼兒先天氣質」的差異,再與多位幼兒園老師深入探討之下,更加

    確定就是幼兒的氣質影響了這些相同年齡及相同家庭環境的手足。

    「氣質」是什麼呢?我們常讚美他人「氣質」很好,這裡的氣質指的是一個

  • 3

    人給他人整體的感覺,發展心理學界所言的「氣質」與前者大不相同。《張氏心

    理學辭典》為「氣質」下的定義為:「在一般情境下個體所表現出的情緒傾向,

    具有相當程度的持久性」(張春興,2011)。成人精神科醫師Thomas和兒童精神

    科醫師 Chess等人認為孩子出生便具有以下九項互相獨立的具體行為特質:(1)

    活動量;(2)規律性;(3)趨避性;(4)適應性;(5)情緒本質;(6)注意力分

    散度;(7)堅持度;(8)反應閾;(9)反應強度(引自王珮玲,1995b)。以Thomas

    和 Chess的氣質論來解釋上段所述之手足的反應,便可以知道雙胞胎哥哥趨避性

    偏向退縮的態度且活動量小、弟弟的趨避性偏向趨近且適應性強;雙胞胎姊姊的

    活動量大、適應性強和情緒本質偏向正向、妹妹的適應性偏弱且注意力分散度

    高,由此可知,雙胞胎的個別差異竟能如此不同。Thomas和 Chess發現氣質是天

    生的特質,若能與父母的教養「適配(goodness-of-it)」,則能幫助兒童在生理、

    心理上有正向發展,甚至對其往後人際關係、社會適應及學習成就等亦有積極效

    果(引自黃郁茹,2008),因此,成人若能細心觀察、深入了解每個幼兒的「氣

    質屬性」,便能針對個別差異予以因材施教,此為研究者次要研究動機。

    在幼教現場,了解每個幼兒的氣質,預期某些氣質的幼兒可能會產生分離焦

    慮,讓主要照顧者能提早為入學做何種程度的準備,入學後的老師也能針對個別

    幼兒的氣質類型,採取其合適的互動方式,幫助幼兒順利解決分離所產生的情緒

    反應,便能進一步開始學習。綜觀國內研究,發現近年來對分離焦慮的討論逐漸

    增多,共分三大部分進行分離焦慮的探討:1.母親與幼兒間的依附及分離焦慮行

    為(謝堉希,2013;葛効姍,2012;陳女衣靜;2011;張家卉,2011;湯志安,

    1995;林淑玲,1992;江淑惠,1985);2.分離焦慮的治療(陳霜婷,2016;龐

    佳,2016;陳玉婷,2012;林沛螢,2012;柳慶茂,2003);3.教師對分離焦慮

    幼兒的應對策略(蕭佳玲,2012;吳瑩娜,2011;蕭淑倩,2008);。

    針對氣質的研究在近十年豐富許多,且年齡層大多集中於幼兒階段,約佔

  • 4

    52%,包含三大類:第一類為家庭系統(約佔 30%),如父母教養、照顧者特質、

    照顧者的依附關係、親子關係、親職壓力與孕期壓力;第二類為學校系統(約佔

    18%),如社會行為及學業表現;第三類為其他(王珮玲,2014)。氣質與分離焦

    慮相關的研究僅有兩篇,分別為楊惠卿、蔡順良 2005年的研究:「幼教教師處理

    幼兒分離焦慮的經驗初探」及謝妮娜 2013年的研究:「以兒童氣質探討兒童憂鬱

    傾向及焦慮傾向之關聯研究」,文獻資料相當缺乏,因此研究者認為有必要增加

    幼兒氣質與分離焦慮之相關研究,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綜合上述,令研究者亟欲探討幼兒氣質與分離焦慮之關係,並以研究者教學

    區域為範圍,實際了解中部地區幼兒氣質的偏向及分離焦慮的表現方式,進而探

    討是否如大眾所想像:氣質活潑外向的幼兒,其分離焦慮會少一點,抑或相反。

    此研究可做為日後家長和幼教師在陪伴幼兒面臨初次入園時,處理分離焦慮問題

    之參考,讓家長及老師能有更為充分的心理準備,規劃出更適合幼兒個別差異的

    因應策略。

  •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擬採用問卷調查研究法,來瞭解幼兒先天

    氣質與分離焦慮之現況、差異性及相關性。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分述如

    下:

    一、研究目的

    (一)分析中部地區幼兒氣質表現與分離焦慮表現之現況。

    (二)探討家庭及幼兒不同背景變項之幼兒在氣質表現之差異情形。

    (三)探討家庭及幼兒不同背景變項之幼兒在焦慮行為表現之差異情形。

    (四)瞭解幼兒氣質與分離焦慮表現之相關性。

    二、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擬定欲探究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瞭解中部地區幼兒氣質表現與分離焦慮表現之現況為何?

    (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幼兒,在氣質表現上之差異性為何?

    2-1:「居住地」不同的幼兒在氣質表現上是否有差異?

    2-2:「性別」不同的幼兒在氣質表現上是否有差異?

    2-3:「入園年齡」不同的幼兒在氣質表現上是否有差異?

    2-4:「出生序」不同的幼兒在氣質表現上是否有差異?

    2-5:「家長社經地位」(父母之教育程度與職業、家庭月總收入)不同的

    幼兒在氣質表現上是否有差異?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幼兒,在分離焦慮表現上之差異性為何?

    3-1:「居住地」不同的幼兒在分離焦慮表現上是否有差異?

    3-2:「性別」不同的幼兒在分離焦慮表現上是否有差異?

  • 6

    3-3:「入園年齡」不同的幼兒在分離焦慮表現上是否有差異?

    3-4:「出生序」不同的幼兒在分離焦慮表現上是否有差異?

    3-5:「家長社經地位」(父母之教育程度與職業、家庭月總收入)不同的

    幼兒在分離焦慮表現上是否有差異?

    3-6:「就讀之幼兒園型態」不同的幼兒在分離焦慮表現上是否有差異?

    3-7:「入學前托育經驗」不同的幼兒在分離焦慮表現上是否有差異?

    (四)探討受試幼兒不同氣質與其分離焦慮表現之相關性為何?

    4-1:幼兒氣質表現之「活動量」與幼兒分離焦慮表現的相關性為何?

    4-2:幼兒氣質表現之「規律性」與幼兒分離焦慮表現的相關性為何?

    4-3:幼兒氣質表現之「適應性」與幼兒分離焦慮表現的相關性為何?

    4-4:幼兒氣質表現之「負向情緒反應強度」與幼兒分離焦慮表現的相關

    性為何?

    4-5:幼兒氣質表現之「趨避性」與幼兒分離焦慮表現的相關性為何?

  •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之重要變項名稱,能讓讀者清晰明確,茲將本研究之相關名詞定

    義如下:

    一、幼兒

    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4)第二條之定義:幼兒是指二歲以上至入國民

    小學前之幼兒。本研究中的「幼兒」係指就讀臺中市、彰化縣市、南投縣市立案

    之公、私立幼兒園,滿 3 歲至 6 歲的幼兒。

    二、氣質

    氣質是指「一個人對內、外刺激的天生行為反應,具獨特性,是現象學專有

    名詞(徐澄清,1986;Thomas, Chess, & Birch, 1968)。」本研究之概念型定義即

    指「一個人對內、外在刺激的行為反應模式,是與生俱來的,具有個別差異;用

    以描述一個人的情緒本質、活動量、適應性、趨避性、注意力分散度等情形。」

    本研究所需之「幼兒氣質量表」,內容包含「活動量」、「規律性」、「適應性」、

    「負向情緒反應強度」、「趨避性」五部分;各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幼兒「活

    動量大、作息規律、適應性強、負向情緒反應強度大、趨避性偏向趨近」;反之

    則活動量小、作息不規律、適應性弱、負向情緒反應強度小、趨避性偏向退縮」。

    三、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當幼兒與主要照顧者分離時,所產生的不適應行為,此行為

    的外在表現方式如:出現害怕表情、抱著主要照顧者不放、愛哭、耍賴、躺地不

    起等(楊惠卿、蔡順良,2005)。」本研究之概念型定義即指「幼兒因主要照顧

    者離去而表現出苦惱、焦慮不安、恐懼、傷心的情緒或哭泣、耍賴等不適應的行

  • 8

    為反應,以致影響其身心發展。」本研究所需之「幼兒分離焦慮量表」,內容包

    含「對環境的分離焦慮」及「對人的分離焦慮」。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受試幼兒

    對環境或人的分離焦慮程度越高,反之則越低。

  •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地區初次入學之 3~6 歲幼兒,其先天氣質與分離焦慮

    之現況及差異。本研究將選取中部地區臺中市、彰化縣市、南投縣市立案之公、

    私立幼兒園,邀請幼兒主要照顧者做為資料收集的對象。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 3~6 歲幼兒,此階段幼兒尚未具備書寫及識字的能力,

    故研究設計由幼兒主要照顧者填寫,可能因個人、環境因素或對問卷內容解讀不

    全等因素,均可能與實際情況產生誤差。

    (二)研究地區與時間

    礙於人力、時間、經費等因素,在樣本取樣上僅以「中部地區(臺中市、彰

    化縣市、南投縣市)」立案公、私立幼兒園,「105學年度入園」之 3~6 歲幼兒的

    主要照顧者為母群體進行研究,回憶幼兒初入學第一個月的分離焦慮行為表現。

    因樣本在區域與時間上的局限,故研究結果不宜過度推論至其他地區幼兒。

    (三)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及量化的研究分析,希望在短時間內收集大量資料來呈

    現其數據結果,並未針對問卷內容進行更深入的訪談,無法得到更進一步的印證。

  • 10

  •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部地區幼兒氣質與幼兒分離焦慮之關係,並針對兩大議題

    進行文獻回顧與相關研究的探討,在理論與實證研究當中探究幼兒氣質與分離焦

    慮之相關性。本章共計三節,第一節敘述幼兒氣質之內涵,第二節敘述幼兒分離

    焦慮之內涵,第三節敘述幼兒氣質與幼兒分離焦慮之相關實證研究。

    第一節 幼兒氣質之內涵

    本節共分三部份,先說明幼兒氣質之定義,整理、探討各學者對氣質所提出

    的定義與看法;接著論述氣質的相關理論與理論之下的氣質類型,最後統整影響

    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

    一、幼兒氣質之定義

    許多人經常將氣質與個性畫上等號,但其實仍有許多差異,個性所包含的概

    念較多:智力、天分、情緒狀態、幽默感和氣質等等,氣質只是個性的其中一部

    份。氣質會讓一個人的喜好、行事風格在無形中表現出來,而彰顯了其個性的特

    殊性,使我們對環境有不同的感受與獨特的行為反應(呂素美譯,2001)。

    氣質(temperament)一字的起源,在東方中國的占卜術中,以陰陽五行來解

    釋之,陰陽代表氣質的強弱,五行則分為金、木、水、火、土,代表著氣質的五

    大型態,彼此間相互牽制、協調成新的平衡關係(王珮玲,1992a、1995b)。西

    方則源自拉丁文 temperare,具有「融合與調配」之意,表明行為傾向和基本生物

    基質間的關係(Rettew & Mckee, 2005)。有學者進一步討論,發現行為的產生是

    由多向度的氣質結合而成,可藉由年齡此變項,來討論固有的生物性個別差異

  • 12

    (Kristal, 2004)。

    氣質此一概念最早由 Hippocrates醫師所提出,他依據人體乾、濕、熱、寒的

    體液分成四種基本的氣質類型:樂觀的多血質型、易衝動的黃膽汁質型、多愁善

    感的憂鬱質型及冷靜的黏汁液質型(王珮玲,1999)。氣質最早先的涵義是指與

    體質有關的心理因素或習慣,但往後漸漸偏離原意,而想法分歧、無一致性的定

    義;許多心理學家對於氣質所重視的觀點不同,有些著重生理因素,有的強調個

    體情緒,或者推崇個體在行為反應上的特質,眾說紛紜(王珮玲,1995a)。

    1956年由 Thomas和 Chessn所領導的研究小組,在紐約進行長期追蹤研究

    (New York Longitudinal Study, NYLS),開始對於「氣質」有較為詳盡且仔細的

    研究,他們以因素分析法將氣質歸納為獨立的九大具體行為項目:活動量、規律

    性、趨避性、適應性、反應強度、情緒本質、堅持度、注意力分散度、反應閾(王

    雅琴、李淑娟,1987)。

    綜合上述發現,中國僅靠占術認定氣質,無法依此分析與人格的關係,觀點

    較籠統,而西方自科學革命後的研究就較為落實,由心理學及醫學領域加以探討

    (王珮玲,1995b)。從國內相關文獻追溯「氣質」的源頭,最早出現在精神科

    醫師洪奇昌於 1978 年所著之碩士論文「嬰幼兒的氣質評估」,由徐澄清醫師和

    洪奇昌醫師經過國外的 Dr. Chess、Thomas與 Carey等醫師同意後,共同決定將

    英文的 Temperament譯為氣質(王珮玲,2003)。以下研究者參考王珮玲(1992a)

    整理國內外學者對氣質的定義,分述如表 2-1-1。

  • 13

    表2-1-1

    氣質定義統整表

    研究者 年代 定義

    張春興

    2011 1.常用來描繪一個人的性情或脾氣。 2.在一般情境下個體所表現出的情緒傾向,具持久 性。 3.主要與先天遺傳的體質因素有高度相關。

    王珮玲 1993 氣質為個體特有的行為模式,具遺傳性及獨特性。

    徐澄清 1986 氣質是天生的,對內、外在刺激的行為反應方式。

    洪奇昌、黃富源、 梁鏡秋、沈慶村、 宋維村、徐澄清

    1979 氣質是個體與生俱來的特有行為表現模式。

    Rothbart 1988 氣質具有相當的穩定性,在反應和自我調整具有生物基礎的個別差異性。

    Buss & Plomin

    1984 氣質的行為特質具有遺傳性及穩定性。

    Goldsnith & Campos

    1982 氣質以行為為基礎、感情為導向,反對強調生理。

    Stevenson & Graham

    1982 氣質是個體人格及一般行為特性的一部分。

    Thomas, Chess & Birch

    1968

    是個體天生行為如何表現的總稱,是為現象學專有

    名詞,用以描述一個人的情緒本質、活動量、適應

    性、趨避性、注意力分散度等情形。

    Allport 1961 1.氣質是與個體情緒有關的各種現象,會因體質而 定。包括個體對情緒刺激的反應強度及頻率、敏 感性、情緒強度和本質等特徵。 2.採取生理、情緒和動作反應三層來界定氣質。

    Guilford 1959 視氣質為「個體如何表現行為的氣質」。 (續下頁)

  • 14

    研究者 年代 定義 Diamond 1957 視氣質為天生的或非經學習而來的反應模式。

    Sheldon 1942 體型論,不同體型具有相異的氣質與人格特質。

    Warren 1934 氣質是一般情感性特質、習慣性的情緒反應。

    McDougal 1931 氣質是個體生理特徵的展現。

    資料來源:國內學者之定義:由研究者自行整理

    國外學者 Martin 進一步歸納諸多學者觀點後提出以下看法:氣質主要來自先

    天遺傳,是特質變化的個別差異,暫時具有穩定性,但環境會明顯的改變特質。

    氣質是指行為的表達方式,是行為如何展現,而不是指行為是什麼或為什麼;氣

    質是種自我調整反應的過程(王珮玲,1992a)。綜合各家學者的定義,氣質具

    有遺傳性及個別差異性,是一種行為的外在表達形式。本研究採用徐澄清(1986)

    及 Thomas, Chess and Birch(1968)之論點,定義氣質是一個人對內、外在刺激

    的行為反應模式,是與生俱來的,具有個別差異;用以描述一個人的情緒本質、

    活動量、適應性、趨避性、注意力分散度等情形。

    二、幼兒氣質之理論與類型

    美國心理學家 W.H.Sheldon早在 1942年便出版「Varieties of Temperament : a

    Psychology of Constitutional Difference」一書,自此人們便將他的名字與氣質串聯

    在一起。他蒐集四千多張大學男性之裸身照片,按體型的胖、結實、瘦提出三種

    人格類型,分別為內胚型、中胚型及外胚型;德國精神病及心理學家 E.Kretschmer

    則根據精神病患者的體型把人分成四類,分別為矮胖型、運動型、細長型及發育

    異常型;以上兩位學者之理論與類型有相近之處,皆認為體型與氣質及人格有密

    切相關,研究者統整兩位學者理論,整理如表 2-1-2(引自王珮玲,2013;MBA

  • 15

    智庫百科,2017)。

    表2-1-2

    Sheldon和Kretschmer人格類型論─體型說

    人格 類型

    體型 Sheldon

    氣質類型 Kretschmer 氣質類型

    體型與氣質相關度 氣質特性

    內胚型 矮小 圓胖

    臟腑性 躁鬱氣質 (躁鬱症)

    1.體型與氣質相關度為0.79 2.好舒適、好美食而消化機能良好;

    喜交遊、待人寬容、極易感到滿

    足;反應慢、情緒表達平衡。

    中胚型 體格結實 肌肉發達

    肌體型 粘著氣質 (癲癇症)

    1.體型與氣質相關度為0.82 2.身強體壯、喜運動、競爭與侵略;

    精力充沛、好冒險、衝動而好鬥; 喜追求權力。

    外胚型 瘦長

    肌肉鬆散 神經性 分裂氣質

    (精神分

    裂症)

    1.體型與氣質相關度為0.83 2.思想縝密、行動謹慎、反應靈敏、

    情緒緊張、多憂慮、好獨處、不

    善交際,對各種願望多壓抑於內

    心。

    發育異

    常型 殘缺 障礙 畸形

    較似粘著氣質(癲癇

    症)

    1.未研究體型與氣質相關度 2.多內向

    後續有學者針對上述觀點做相關研究,發現人格類型理論與氣質之間呈現低

    相關,僅認為體型分類的建立是重要變項,未對氣質特性或發展再做任何說明(王

    珮玲,1992b)。1987 年由 Goldsmith召集七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召開一場

    以「What Is Temperament?」為主題的圓桌會議,共同討論氣質的概念,與會專

    家因著自身專業領域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觀點及理論取向,重點說明如下。

  • 16

    (一)Buss和 Plomin 的天生人格萌發理論(emergent-personality theory)

    Buss和 Plomin 認為氣質是一種出現在生命早期的人格特質,確切來說,是

    生命的第一年;氣質受遺傳影響,嬰兒時期的人格特質為往後的人格提供基礎。

    主張氣質具有三項構成元素(Goldsmith et al.,1987),分述如下:

    1. 情緒性(emotionality)

    情緒性指的是情緒反應的程度。情緒性高者會表現出哭泣、易怒、難以被安

    撫,與苦惱(distress)同義。情緒性包含高程度的情緒喚醒(emotional arousal)

    及較低程度的行為喚醒(behavioral arousal)。

    2. 活動性(activity)

    活動性指的是活力展現的程度,個體從了無生氣到近乎躁狂的行為表現。活

    動性高者說話速度快、移動幅度大、精力充沛行為能持續較久的時間。活動性由

    速度(tempo)及活力(vigor)組成,涉及行為喚醒(behavioral arousal),即升

    高的幅度和反應的速度。

    3. 社交性(sociability)

    社交性指的是與他人互動的程度。社交性高者主動且頻繁與他人產生社會聯

    繫。Buss和 Plomin在 1975年「A Temperament Theory of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一 書 中 提 出 氣 質 分 為 四 大 元 素 ; 由 上 述 三 項 再 加 上 第 四 元 素 ─ 衝 動 性

    (impulsivity),其包含情緒和行為控制,因在往後的研究中顯示較不具遺傳性

    而予以刪除(王佩玲,1992a)。但近年研究顯示,衝動的組成部分確實具有遺

    傳特質,由此滿足 Buss和 Plomin對氣質所設定的標準(引自 Shiner et al., 2012)。

    (二)Thomas和 Chess的行為反應理論(behaviroal-style theory)

    Thomas和 Chess夫婦二人分屬於成人階段與兒童階段的精神科醫師,認為氣

    質是行為風格的組成,是個人的行為反應方式,意指行為「如何」(how)表現,

  • 17

    與動機所指的行為「為什麼」(why)表現及能力所指的「是什麼」(what)表

    現不同。他們認為氣質具有以下三項特性:

    1. 氣質是一種個體獨立的心理特質。

    2. 氣質與動機、能力和人格不盡相同。

    3. 氣質是個體對外在刺激、期望或需求的一種反應方式。

    氣質不應被歸入認知、情感、動機或喚醒等其他特質中,但個體隨著時間的

    推移,上述的心理特質間會互相影響,造成在某些情況下表現出非屬個體典型的

    行為反應,例如氣質向度中「堅持度」低的孩子,其具有高度動機,仍可完成某

    項偉大且持久的任務。因此,了解個體的特殊興趣有助於確定其是否具有高度動

    機,而影響氣質表現。氣質也將介入或塑造外在環境對個體心理結構的影響,因

    此相似的刺激可以在不同的個體中引起不同的行為,不同的刺激可以引起相似的

    行為。氣質的影響是雙向的,環境影響個體的氣質,氣質也將影響個體在環境中

    個人的判斷、態度和行為,故 Thomas和 Chess認為氣質應該根據其發生的社會

    背景來評量(Goldsmith et al.,1987)。

    Thomas和 Chess訪談了ㄧ些父母,其客觀的報告了嬰兒行為的細節及行為發

    生的頻率、間隔,再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因此歸納出九大氣質向度:活動量、規

    律性、趨避性、適應性、情緒本質、注意力分散度、堅持度、反應閾及反應強度

    (Goldsmith et al.,1987)。研究者參考相關文獻(王佩玲,2013;徐澄清,1986)

    將之整理如下:

    1. 活動量(activity level)

    指個體在整日活動中,動作節奏的快慢及活動頻率的多寡。活動量大的幼

    兒,所需睡眠時間短,諸多時刻表現出渾身是勁、一分鐘也不須停歇;活動量小

    的幼兒,所需睡眠時間則較長,較不喜愛戶外活動。

    2. 規律性(rhythmicity)

  • 18

    指個體反覆性的生理機能,作息時間上的穩定性。規律性高的幼兒,入睡、

    睡醒、飢餓、排泄等等的時間,都像鬧鐘般準時;有時不僅時間一樣,連「量」

    也一樣,非常規律;規律性低的幼兒對各項需求則是「興之所至」,令人難以預

    測。

    3. 趨避性(approach/withdrawal)

    指個體對於首次接觸的人、事、物和情況等新經驗,所表現出「接受」或「退

    縮」的態度。趨近的幼兒,很快可接受新事物;退縮的幼兒則會有拒絕的反應。

    幼兒對新經驗的趨或避並不一定一致,也許全趨,也許全避,也許避物卻趨人,

    需要透過仔細的觀察才可發現。

    4. 適應性(adaptability)

    指個體對於首次接觸的人、事、物和情況等新經驗,表現出適應的時間長短。

    與趨避性所指出的態度看似相同,其實是兩回事。以更換新老師為例,適應性高

    的幼兒 1 至 2 天內便可適應;適應性低的幼兒也許會花上數週或數月,都還無法

    適應。

    5. 情緒本質(quality of mood)

    指個體在整日清醒時間中,行為表現的快樂、愉悅、友善或不快樂、不愉悅、

    不友善所佔的比例。從外貌上看來,情緒本質正向的幼兒笑顏常開,惹人疼愛;

    情緒本質負向的幼兒不苟言笑、拗嘟嘟,難以親近。

    6. 注意力分散度(distractibility)

    指個體正在進行活動時,是否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干擾而改變。以閱讀為

    例,注意力分散度高的幼兒聽到聲音就會轉頭尋找來源,較易分心;注意力分散

    度低的幼兒較不易受外在因素影響,不易分心。

    7. 堅持度(persistency)

    指個體正在做或正想做某件事,遇到外來干擾時,個體克服干擾源且還能持

  • 19

    續原來活動的傾向。在活動當中,堅持度高的幼兒,遭遇困難會努力克服,繼續

    進行原來活動;堅持度低的幼兒,遭遇困難就容易放棄,離開原來活動。

    8. 反應閾(threshold of responsiveness)

    指引起個體某種反應所需的刺激量。「閾」的原意是門檻,在此指接受刺激

    所需的「量」。人有五官,產生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再加上「社會

    覺」(察言觀色),各自需要多少刺激量才能產生反應,皆非一致。以聽覺為例,

    反應閾低的幼兒聽到微量聲音,就能從睡夢中驚醒;反應閾高的幼兒也許需要較

    大聲響才能喚醒,甚至毫不影響其睡眠。

    9. 反應強度(intensity of reaction)

    指個體對內在或外界刺激所作的反應的激烈程度,可藉由語言、情緒或動作

    表現出來。反應強度激烈的幼兒,其喜、怒、哀、樂等情緒或需求,較易被他人

    察覺;反應強度弱的幼兒,聲音小、表情淡定,訊息的傳達過於微弱,無法引起

    他人注意。

    依據紐約長期追蹤研究(NYLS)發現,氣質九大向度之規律性、趨避性、

    適應性、情緒本質和反應強度較易影響行為問題的發生、親子關係的建立及社會

    化的過程。因此,根據上述氣質向度,將兒童養育難易程度分成三類:第一類為

    養育困難型兒童,約占 10%;第二類為慢吞吞型兒童,約占 15%;第三類為安樂

    型兒童,約占 40%;另有氣質結構不易被定義於任一類型的兒童,約占 35%。九

    大氣質向度與三類型的相關表現(王佩玲,2013、2003;徐紸瑜,2011;張美麗,

    1991;Thomas & Chess 1977),如表2-1-3。

  • 20

    表2-1-3

    Thomas和Chess的類型論

    氣質類型

    向度偏向

    養育困難型

    ( 占10%)

    慢吞吞型

    (占15%)

    安樂型

    (占40%)

    活動量 變化 小 中

    規律性 低 中 高

    趨避性 退縮 退縮 趨近

    適應性 低 中 高

    情緒本質 負向 輕微負向情緒 正向

    注意力分散度 ─ ─ ─

    堅持度 高 低 低

    反應閾 ─ ─ ─

    反應強度 激烈 弱 低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 表示缺乏相關研究結果。

    (三)Steiner 的幼兒氣質論

    Rudolf Steiner創立了一派哲學─「人智學」,旨在探討人類本質的「人類心

    靈智慧學」,是以人為本、人與宇宙合而為一的教育思想,其中表示人的身體自

    出生以來依序可分成四階段:(1)物質身體(physical body):意指人類有形肉

    體;(2)以太體(生命體)(etheric body):為一種思想的能量,是生命力量

    的泉源;(3)星芒體(知覺體)(astral body):人類藉由他感知或感覺喜怒哀

    樂等各種情感的存在;(4)自我體(body of ego):意指人開始有自我意識的想

    法,是思考及想像的基礎。每個階段有不同的發展任務,再與人體中四種不同本

    質的成長相配合,而調整發展(魏美惠,2014;陳姵妏,2013)。

    承上段所言,存在於人體中的四種本質,其中一種會主導一個人的行為與性

    情,其它三種再以各種比例混合其中,因而顯現出個人的主要氣質組型。Steiner

  • 21

    也認為個人氣質主要由個人兩大基本特質:感知力(perceptiveness)和堅持度

    (persistence)所決定;感知力為個體對自我本質及外界的敏感覺察度,堅持度

    為個體完成任務的主動性、強度與力量。Steiner根據兩大基本特質與四種本質所

    形成的主要氣質與特性,歸納整理為四大氣質類型(魏美惠,2014;陳姵妏,2013;

    劉智雄,2004),如表2-1-4。

    表2-1-4

    Steiner的四大氣質論

    氣質向度 土相 水相 風相 火相

    主掌體 物質身體 以太體 星芒體 自我體

    主要特質 憂鬱 冷靜 樂觀 憤怒

    性情 有耐性、膽小、

    焦慮敏感、多疑

    穩重、和善;

    緩慢、膽怯

    善變、開朗、

    熱情;沒耐性

    精力旺盛;自信

    衝動、缺乏耐性

    教育方針 引導情緒紓解

    肯定自我價值

    激 發 學 習 動 機

    與興趣

    提高行動力

    鼓勵維持興趣

    學習控制憤怒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Steiner認為成人應該尊重幼兒本質,幼兒身心健全發展的前提是「自主與自

    由」,教師須瞭解幼兒的氣質特性,才能與其相處融洽、因材施教並補其不足,

    讓這四種氣質能更加協調,而能擁有更為健全的身心發展(魏美惠,2014)。

    研究者依據上述學者的理論,發現共同談論到「活動量」與「情緒性」的氣

    質特性,與目前教育部規範幼兒每日需有 30 分鐘以上的大肌肉活動及國內社會

    重視情緒教育的現況相符;於是加以參考相關文獻(王珮玲,2013;洪慈霙,2011)

    及彭恩慈(2017)研究中的氣質量表之向度設定:「活動量」、「規律適應性」、

    「負向情緒反應強度」、「注意力」,作為幼兒氣質之基本向度。彭恩慈所提「負

    向情緒反應強度」之題目為綜合 Thomas和 Chess氣質向度中的「敏感度、反應

  • 22

    強度、堅持度、情緒本質」等特質的題目修訂組合而成。綜合上述,研究者保留

    「活動量」與「負向情緒反應強度」之氣質向度,又透過現場觀察及文獻的共同

    發現:幼兒趨避性與分離焦慮有關(楊惠卿、蔡順良,2005),注意力分散度與

    分離焦慮的關聯性較低,因此本研究之氣質量表刪除彭恩慈(2017)原設定氣質

    向度之「注意力」,新增「趨避性」;而後經由預試研究分析結果,將「規律適應

    性」各自分成獨立兩面向。最終,本研究之幼兒氣質表現量表內容包含「活動量」、

    「規律性」、「適應性」、「負向情緒反應強度」、「趨避性」五部份。

    三、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

    長期研究氣質的學者王佩玲教授整理了國內 1980 年到 2011 年間的氣質研

    究,蒐集期刊及博碩士論文共計 106 篇。她指出相關研究最早出現在 1980年,

    接著 20 年內曾出現斷層現象,直至 2002年後博碩士論文才開始大幅度成長,9

    年內氣質研究便有了 80 篇之多(王佩玲,2014)。研究者依循前輩的腳步,透

    過網路資料庫「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華藝線上圖書館」及「臺灣

    期刊論文索引系統」,使用關鍵字「幼兒」、「學步兒」、「氣質」搜尋國內 2012

    年至 2015年間的研究,共蒐集期刊 4 篇、博碩士論文 18 篇,扣除相同主題、內

    容與作者的期刊、論文,四年共計有 19 篇研究,由此顯示國內研究者對氣質的

    重視與興趣仍居高不下。影響氣質發展之變項有多方面,研究者首先整理幼兒氣

    質之現況,再以「性別」、「年齡」、「出生序」、「家長社經地位」等變項來

    分析與討論氣質發展之關係。

    (一)幼兒氣質之現況

    縱觀諸多提及幼兒氣質現況之研究可發現,國內幼兒普遍活動量小(許乃

    尹,2012;吳忠蓉,2010;余年梅,2007),僅一篇顯示活動量大(王淑芬,2006),

  • 23

    研究者推論應是因為其研究對象為小班幼兒,仍需較多肢體活動所致。

    國內幼兒適應度普遍偏高(彭恩慈,2017;許乃尹,2012;洪慈霙,2011;

    吳忠蓉,2010;李彥霖,2007;王淑芬,2006),僅一篇顯示適應度低(余年梅,

    2007),研究者推論其研究對象僅來自於三所公立幼兒園,幼兒人數少且樣本來

    源較為集中,然而影響氣質的因素眾多,此處暫不討論。

    國內幼兒情緒本質上多數研究呈現負向者居多(余年梅,2007;李彥霖,

    2007;黃郁茹,2007;王淑芬,2006),但仍有正向情緒本質者(許乃尹,2012;

    洪慈霙,2011)。研究者推論負向情緒本質之研究對象皆為台北縣市之幼兒,研

    究結果也許與地域性有關,無法過度推論至其他地區。

    國內幼兒注意力分散度低(許乃尹,2012;吳忠蓉,2010;),也有研究發

    現幼兒注意力分散度高(余年梅,2007;王淑芬,2006),研究者推論四篇研究

    對象皆少於 150位,幼兒人數少且樣本來源較集中於台北縣市,研究結果也許與

    地域性有關,無法過度推論至其他地區。

    國內有些研究發現幼兒規律性高(彭恩慈,2017;洪慈霙,2011;余年梅,

    2007;王淑芬,2006);在幼兒趨避性上呈現趨近性高的不在少數(許乃尹,2012;

    洪慈霙,2011;吳忠蓉,2010;余年梅,2007);

    多數研究發現幼兒堅持度高(許乃尹,2012;吳忠蓉,2010;王淑芬,2006),

    反應閾低(余年梅,2007;李彥霖,2007;黃郁茹,2007;王淑芬,2006)。反

    應強度普遍較大(洪慈霙,2011;吳忠蓉,2010;余年梅,2007;李彥霖,2007;

    黃郁茹,2007)。李宜賢、周亮宇、江欣儀、劉彥君與陳秋芳(2008)以問卷進

    行長達一年的追蹤調查,一年後幼兒在反應強度上呈現顯著下降的趨勢。

    綜合上述,國內幼兒在活動量、適應度、情緒本質及注意力分散度之研究發

    現並不一致,規律性、趨避性、堅持度、反應閾、反應強度之研究結果則較為一

    致,但因九篇研究中便有六篇之研究對象皆為台北縣市幼兒,地域性較為集中,

  • 24

    是否適合推論到中部地區幼兒仍不得而知,研究者認為有再確認之必要性。研究

    者將相關研究整理如表2-1-5。

    表 2-1-5

    幼兒氣質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論

    彭 恩 慈

    (2017)

    桃園、新竹及苗

    栗地區幼兒氣

    質與母親親職

    壓力 之相關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671位就讀桃竹

    苗地區之幼兒

    的母親

    桃竹苗地區幼兒之氣質表現

    以「規律適應性」表現較佳;

    活動量、負向情緒反應強度、

    注意力表現中等。

    許乃尹 (2012)

    父母管教方式、 幼兒氣質與幼

    兒問題行為之

    相關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124位臺灣北部

    及中部公私立

    幼兒園之幼兒

    活動量小、適應度高、趨避性

    高、情緒強度低、注意力分散

    度低及堅持度高。

    洪慈霙 (2011)

    高雄市幼托園

    所幼兒氣質與

    依附行為之相

    關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770位高雄市 3

    歲至入國小前

    幼兒

    規律性高、適應性高、反應強

    度大、情緒本質正向、 呈趨近。

    吳忠蓉 (2010)

    幼兒的氣質與

    遊戲行為之相

    1.問卷調查法 2.台北縣、市 60

    位 4-6 歲幼兒

    活動量小,適應性好,容易接

    受新的社會情境,情緒反應激

    烈,堅持度高,注意力專注。

    李宜賢 等人 (2008)

    父母教養適配

    性對幼兒氣質

    修正與自我概

    念的影響

    1.問卷調查法 2. 51位中部兒童

    ( 平 均 年 齡

    5.42歲)

    幼兒的反應強度在一年前後

    有顯著下降的趨勢,而其他氣

    質向度的改變則不顯著。

    余年梅 (2007)

    幼兒氣質對其

    關係攻擊行為

    之影響

    1.問卷調查法 2.116位臺北縣

    市 3所幼兒園 4 及 5 歲幼兒

    活動量小、規律性高、趨近新

    事物、適應度低、反應強度

    高、情緒本質負向、分神度

    高、反應閾低。 (續下頁)

  • 25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論

    李彥霖

    (2007)

    幼兒氣質與其

    食物選擇知覺

    之相關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396位臺北市 市 6 所幼兒園

    4-6 歲幼兒

    反應強度較強、情緒本質較負

    向,且反應閾限較低。

    黃郁茹 (2007)

    幼兒氣質與注

    意力之相關研

    1.問卷調查法 2.274位臺北市 4-6歲幼兒

    反應強度大、情緒本質稍偏負

    向及反應閾偏低現象。

    王淑芬 (2006)

    幼兒耳溫、氣質

    與攻擊行為之

    探究

    1.問卷調查法 2. 149位臺北縣 、市幼兒園小班

    幼兒

    活動量大、規律性高、適應性

    高、情緒本質偏負向、堅持度

    高、易分神且反應閾低等。

    資料來源:由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性別與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

    1. 活動量

    研究發現男生活動量普遍比女生大(彭恩慈,2016;連淑芳,2014;邱卿瑜,

    2013;張頴瑜,2013;李苑宜、鍾志從,2010;鄭婉玲,2010;許世寬、林正介、

    李采娟、陳偉德,2001;許惠萍,1996;王佩玲,1992b);少部分研究發現女

    生比男生高(鄭婉玲,2010),也有研究顯示性別的不同,其活動量並無顯著差

    異(張瑞英,2014;張美麗,1991)。

    2. 規律性

    只有一項研究顯示男生規律性比女生高(鄭婉玲,2010);有些研究發現女

    生的規律性比男生高(李苑宜等人,2010),也有研究顯示性別的不同,其規律

    性並無顯著差異(張瑞英,2014;張美麗,1991)。

    3. 趨避性

    研究發現男生趨避性普遍比女生呈現趨近反應(林怡伶,2011;許世寬等人,

  • 26

    2001),也有研究顯示性別的不同,其趨避性並無顯著差異(張瑞英,2014;鄭

    婉玲,2010;張美麗,1991)。

    4. 適應性

    研究發現男生適應性比女生高(許世寬等人,2001),有些研究發現女生比

    男生高(許惠萍,1996;王雅琴、李淑絹,1987),也有研究顯示性別的不同,

    其適應性並無顯著差異(張瑞英,2014;鄭婉玲,2010;張美麗,1991)。

    5. 情緒本質

    研究發現男生情緒本質比女生正向(李苑宜等人,2010),也有研究發現女

    生比男生正向(邱卿瑜,2013),但有更多研究顯示性別不同,其情緒本質並無

    顯著差異(陳依勤,2015;張瑞英,2014;鄭婉玲,2010;張美麗,1991)。

    6. 注意力分散度

    多數的研究發現男生注意力分散度比女生高(張瑞英,2014;張頴瑜,2013;

    許惠萍,1996;王佩玲,1992b);少部分研究發現女生注意力分散度比男生高

    (李苑宜等人,2010),但也有研究顯示性別的不同,其注意力分散度並無顯著

    差異(鄭婉玲,2010;張美麗,1991)。

    7. 堅持度

    研究發現女生堅持度普遍比男生高(李苑宜等人,2010;許世寬等人,2001;

    許惠萍,1996);少部分研究發現男生比女生高(張瑞英,2014),但也有研究

    顯示性別的不同,其堅持度並無顯著差異(鄭婉玲,2010;張美麗,1991)。

    8. 反應閾

    研究發現男生反應閾普遍比女生高,亦即男生需要有較大的刺激量,才會有

    反應(連淑芳,2014;邱卿瑜,2013;李苑宜等人,2010;許世寬等人,2001;

    王雅琴、李淑絹,1987);少部分研究發現女生比男生高(張美麗,1991),也

    有研究顯示性別的不同,其反應閾並無顯著差異(張瑞英,2014;鄭婉玲,2010)。

  • 27

    9. 反應強度

    研究發現男生反應強度比女生高(張頴瑜,2013;洪慈霙,2011;許惠萍,

    1996;王佩玲,1992b);也有些研究發現女生比男生高(李苑宜等人,2010;

    許世寬等人,2001),但也有不少研究顯示性別不同,其反應強度並無顯著差異

    (張瑞英,2014;鄭婉玲,2010;張美麗,1991)。

    除上述幼兒性別在各項氣質向度上有不同的研究發現外,余年梅(2007)及

    洪奇昌等人(1979)的研究則指出性別在氣質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因性別與幼

    兒氣質之相關研究數量較多,研究者以「有顯著差異」及「無顯著差異」兩方向,

    整理如表 2-1-6、表2-1-7。

    表 2-1-6

    「性別」與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 ─ 有顯著差異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論

    彭恩慈 (2017)

    桃園、新竹及苗

    栗地區幼兒氣質

    與母親親職壓力

    之相關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671位幼兒母親

    男生比女生活動量大、規律

    適應性高、負向情緒反應強

    度大、注意力低,達顯著差

    異。

    陳依勤 (2015)

    幼兒氣質與色彩

    情意象徵表現之

    初探性研究

    1.兒童行為問卷極短版量表

    2.1083位臺灣滿 4歲至未滿 7 足歲之幼兒

    男生比女生精力充沛、女生

    比男生來得努力控制。

    連淑芳 (2014)

    嬰幼兒氣質量表

    之編製及常模的

    建立

    1.問卷調查法 2.800 位臺灣北、

    中、南、東部 1-3歲嬰幼兒

    男嬰幼兒比女嬰幼兒活動

    量高、反應閾高。

    張瑞英 (2014)

    幼兒氣質量表之

    編製及常模之建

    1.問卷調查法 2.650位 102 學年

    度 3-6 歲幼兒

    男 生 比 女 生 注 意 力 分 散

    度、堅持度高。

    (續下頁)

  • 28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論

    邱卿瑜 (2013)

    幼兒氣質與感覺

    統合發展的關聯 1.問卷調查法 2.332位臺北市 、新北市、桃 園縣 4-5 歲 幼兒

    男生比女生活動量大、反應

    閾高和情緒本質負向。

    張頴瑜 (2013)

    蒙特梭利教育、

    華德福教育及其

    相關因素與幼兒

    氣質、社會能力

    之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接受蒙特梭利教

    育 與 華 德 福 教

    育之滿 5 足歲幼兒各 30 位

    男生比女生活動量、情緒強

    度與注意力分散度高。

    洪慈霙 (2011)

    高雄市幼托園所

    幼兒氣質與依附

    行為之相關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770 位高雄市 3

    歲 至 入 國 小 前

    幼兒

    男生比女生反應強度高。

    林怡伶 (2011)

    學步兒氣質、家

    庭閱讀環境與閱

    讀興趣之關聯

    1.問卷調查法 2.102 位出生序為

    老大的 27 個月幼兒

    男生比女生趨避性的氣質

    向度上得分較低,男生在面

    對新的刺激或事物時,較會

    出現接受的反應。

    李苑宜 等人 (2010)

    幼兒色彩偏好與

    氣質之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241位臺北縣市 4 歲和 5 歲幼兒

    男 生 比 女 生 情 緒 本 質 正

    向、活動量大、反應閾高,

    規律性、反應強度、堅持性

    及分神度皆低。

    鄭婉玲 (2010)

    幼兒氣質、社會

    能力及其家庭相

    關因素之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 360位高雄縣 5

    歲幼兒

    家長認知幼兒氣質中,男生

    較女生活動量低、規律性

    高。

    許世寬 等人 (2001)

    中興新村幼兒園

    孩童之氣質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 541位 3-5 歲 就讀中興新村 幼兒園之孩童

    男孩比女孩活動量較大、趨

    避性傾向於趨且適應力較

    強、反應閾較高、反應強度

    較弱、堅持度較低。 (續下頁)

  • 29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論

    陳聖謨 (1996)

    兒童早期境遇與

    其氣質、社會能

    力關係之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 456位臺南 市幼兒園幼兒 及其家長

    女生比男生有較多正向層

    面。

    許惠萍 (1996)

    幼 兒 氣 質 與 問

    題行為之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 948位臺北 市幼稚園大班 幼兒

    男生比女生活動量、注意力

    分散度、情緒強度高;女生

    比男生堅持度、適應度高。

    王珮玲

    (1992b) 兒童氣質、父母

    教養方式與兒

    童社會能力關

    係之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1267 位臺北市

    幼兒園 5-6 歲幼兒

    男生比女生活動量、情緒強度

    及注意力分散度高;女生比男

    生適應度、堅持度高。

    張美麗 (1991)

    中 部 地 區 幼 兒

    氣 質 特 徵 之 研

    1.幼兒氣質量表 2.117 位 台 中縣、市 15-30個月之正常幼兒

    男生比女生反應閾低,其它

    項目均無顯著差異存在。

    王 雅 琴 、

    李淑絹 (1987)

    高 雄 市 三 民 區

    幼 兒 氣 質 特 徵

    之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 350 位高雄市三民區 12-36 個月正常幼兒

    男生比女生活動量大,適應

    度低。

    資料來源:由研究者自行整理

  • 30

    表 2-1-7

    「性別」與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 ─ 無顯著差異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論

    陳依勤 (2015)

    幼兒氣質與色彩

    情意象徵表現之

    初探性研究

    1.兒童行為問卷極短版量表

    2.1083位臺灣滿 4歲至未滿 7 足歲之幼兒

    男女生的負向情感無差異。

    張瑞英 (2014)

    幼兒氣質量表之

    編製及常模之建

    1.問卷調查法 2.650位 102 學年

    度 3-6 歲幼兒

    男女生的活動量、規律性、

    趨避性、適應性、情緒本

    質、反應閾及反應強度均無

    顯著差異存在。

    鄭婉玲 (2010)

    幼兒氣質、社會

    能力及其家庭相

    關因素之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 360位高雄縣 5

    歲幼兒

    家長認知幼兒氣質中,男女

    生的趨避性、適應性、情緒

    本質、注意力分散度、堅持

    度、反應閾及反應強度均無

    顯著差異。

    余年梅 (2007)

    幼兒氣質對其關

    係攻擊行為之影

    1.問卷調查法 2. 116位臺北縣市

    3 所幼兒園 4 及5 歲幼兒

    九大氣質向度均無顯著差

    異。

    張美麗 (1991)

    中 部 地 區 幼 兒

    氣 質 特 徵 之 研

    1.幼兒氣質量表 2.117位台中縣、 市 15-30個月之正常幼兒

    活動量、規律性、趨避性、

    適應性、情緒本質、注意力

    分散度、堅持度及反應強度

    均無顯著差異存在。

    洪奇昌 等人 (1979)

    中 國 嬰 幼 兒 氣

    質 特 徵 之 初 步

    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 254名 4-7個月的正常嬰兒

    九 大 氣 質 向 度 均 無 顯 著 差

    異。

    (三)年齡與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

    洪慈霙(2011)從770位高雄市 3 歲至入國小前幼兒之研究中發現 6 足歲到

  • 31

    入國小前較 4 足歲的幼兒「趨避性」呈趨近且「情緒本質」呈正向。許世寬等人

    (2001)研究541位 3-5 歲就讀於南投市中興新村幼兒園之孩童,發現 5 歲孩童

    「反應強度」較 3 歲、4 歲弱。王雅琴與李淑絹(1987)研究350位高雄市三民

    區 12~36 個月正常幼兒,發現隨著年齡增加,幼兒「活動量變小,反應閾變低,

    適應度愈高,堅持度愈強,注意力愈不易分散」。有部分研究發現年齡對幼兒氣

    質表現上並無顯著影響(陳依勤,2015;邱卿瑜,2013;李苑宜等人,2010;余

    年梅,2007;張美麗,1991)。研究者將相關研究整理如表2-1-8。

    表 2-1-8

    「年齡」與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論

    陳依勤 (2015)

    幼兒氣質與色

    彩情意象徵表

    現之初探性研

    1.兒童行為問卷 極短版量表 2.1083位臺灣滿 4歲至未滿 7 足 歲之幼兒

    氣質伴隨年齡成長在表現強度

    上具有方向性的變化,但未達顯

    著差異。

    邱卿瑜 (2013)

    幼兒氣質與感

    覺統合發展的 關聯

    1.問卷調查法 2.332位臺北市、 新北市、桃園縣

    4-5 歲幼兒

    4 歲組與 5 歲組受試幼兒在氣質表現無顯著差異。

    洪慈霙 (2011)

    高雄市幼托園

    所幼兒氣質與

    依附行為之相

    關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770位高雄市 3

    歲至入國小前

    幼兒

    6 足歲到入國小前較 4 足歲的幼兒「趨避性」呈趨近且情緒本質

    呈正向;6 足歲到入國小前較 3與 4足歲的幼兒,整體氣質高(規律性高、適應性高、反應強度

    大、情緒本質正向、呈趨近)。

    李苑宜 等人 (2010)

    幼兒色彩偏好

    與氣質之研究 1.幼兒氣質量表 2. 241位臺北縣 、市 4 歲和 5 歲幼兒

    4 歲和 5 歲組受試幼兒的氣質表現沒有顯著差異。

    (續下頁)

  • 32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論

    余年梅 (2007)

    幼兒氣質對其

    關係攻擊行為

    之影響

    1.問卷調查法 2. 116位臺北縣 、市 3 所幼兒園

    4 及 5 歲幼兒

    無顯著相關。

    許世寬 等人 (2001)

    中興新村幼兒

    園孩童之氣質

    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 541位 3-5 歲 就讀於中興新 村幼兒園之孩 童

    5 歲孩童反應強度較弱。

    張美麗 (1991)

    中部地區幼兒

    氣質特徵之研

    1.幼兒氣質量表 2.117位台中縣 、市 15-30個 月之正常幼兒

    無顯著差異存在。

    王雅琴、

    李淑絹

    (1987)

    高雄市三民區

    幼兒氣質特徵

    之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 350位高雄市 三民區 12-36 個月正常幼兒

    年齡增加後活動量愈小,反應閾

    變低,適應度愈高,堅持度愈

    強,注意力愈不易分散。

    資料來源:由研究者自行整理

    (四)出生序與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

    研究發現出生序為「老大」的幼兒比出生序為老二或老三(含以上)的幼兒

    反應強度高(洪慈霙,2011;許惠萍,1996),獨生子女比非獨生子女反應強度

    高(許惠萍,1996),且獨生子女趨避性傾向於趨近、適應力較弱(許世寬等人,

    2001)。相關研究整理如表2-1-9。

  • 33

    表 2-1-9

    「出生序」與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論

    洪慈霙 (2011)

    高雄市幼托園

    所幼兒氣質與

    依附行為之相

    關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770 位高雄市 3

    歲至入國小前幼

    「家中排行老大的幼兒」比「家

    中排行老三(含以上)」的幼

    兒,「反應強度」較高。

    許世寬 等人 (2001)

    中興新村幼兒

    園孩童之氣質

    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 541位 3-5 歲 就讀於中興新村 幼兒園之孩童

    獨生子女趨避性傾向於趨、適

    應力較弱。

    許惠萍 (1996)

    幼兒氣質與問

    題行為之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948 位臺北市幼稚園大班幼兒

    情緒強度上,家中排行老大高

    於老二,獨生子女高於非獨生

    子女。

    資料來源:由研究者自行整理

    (五)家長社經地位與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

    國內有研究針對家長社經地位與幼兒的氣質進行探究,在「活動量」上發現

    低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其活動量比高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大(邱卿瑜,2013);

    張頴瑜(2013)的研究則發現低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比中、高社經地位家長之幼

    兒活動量大。在「適應性」上發現中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適應性比低社經地位家

    長之幼兒高(鄭婉玲,2010;許惠萍,1996);高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適應性比

    低經地位家長之幼兒高(洪奇昌等人,1979)。在「情緒本質」上發現中、高社

    經地位幼兒情緒本質比低社經地位幼兒正向(王雅琴、李淑絹,1987)。在「注

    意力分散度」上發現中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比高、低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注意力

    分散度高(鄭婉玲,2010;王佩玲,1992b);在「趨避性」上發現中社經地位

    家長之幼兒趨避性比低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呈現趨近反應(許惠萍,1996)。在

    「堅持度」上發現高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堅持度比低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高(邱

  • 34

    卿瑜,2013);許惠萍(1996)及王佩玲(1992b)的研究發現中、高社經地位

    家長之幼兒比低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的堅持度高。在「反應閾」上發現低社經地

    位家長之幼兒反應閾比高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高(邱卿瑜,2013);有些研究發

    現高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比低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之反應閾高(洪奇昌等人,

    1979)。在「規律性」上發現中高社經長之幼兒規律性比低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

    高(洪慈霙,2011);高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規律性比中社經地位家長之幼兒高

    (王雅琴、李淑絹,1987)。余年梅(2007)的研究則發現家長社經地位對幼兒

    氣質表現上並無顯著影響。相關研究整理如表 2-1-10。

    表 2-1-10

    「家長社經地位」與幼兒氣質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論

    邱卿瑜 (2013)

    幼兒氣質與感

    覺統合發展的

    關聯

    1.問卷調查法 2.332位臺北市 、新北市、桃園

    縣 4-5 歲幼兒

    高社經地位較低社經地位之幼

    兒活動量小、堅持性高、反應閾

    低。

    張頴瑜 (2013)

    蒙特梭利教育 、華德福教育 及其相關因素

    與幼兒氣質、社

    會能力之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接受蒙特梭利

    教育與華德福

    教育之滿 5 足歲幼兒各30位

    低社經地位較中、高社經地位之

    幼兒活動量大。

    洪慈霙 (2011)

    高雄市幼托園

    所幼兒氣質與 依附行為之相

    關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770位高雄市 3 歲至入國小前 幼兒

    中高社經地位比低社經之幼兒

    規律性高。

    鄭婉玲 (2010)

    幼兒氣質、社會

    能力及其家庭

    相關因素之研

    1.問卷調查法 2. 360位高雄縣

    5 足歲幼兒

    1.教師認知幼兒氣質中,中社經地位較高、低社經地位之幼兒注

    意力分散度高。 2.家長認知幼兒氣質中,中社經地位較低社經之幼兒適應度高。

    (續下頁)

  • 35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

    研究結論

    余年梅 (2007)

    幼兒氣質對其

    關係攻擊行為

    之影響

    1.問卷調查法 2. 116位臺北縣 、市 3 所幼兒園

    4 及 5 歲幼兒

    無顯著相關。

    許惠萍 (1996)

    幼兒氣質與問

    題行為之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948位臺北市 幼稚園大班幼 兒

    1.中、高社經地位幼兒堅持度比低社經幼兒高。 2.中社經地位幼兒趨進度與適應度比低社經幼兒高。

    王珮玲

    (1992b) 兒童氣質、父母

    教養方式與兒

    童社會能力關

    係之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1267 位臺北市

    幼兒園 5-6 歲幼兒

    1.中社經地位幼兒注意力分散度較高。 2.高社經地位幼兒堅持度較高。

    王雅琴、 李淑絹 (1987)

    高雄市三民區

    幼兒氣質特徵

    之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 350位高雄市 三民區 12-36個 月正常幼兒

    1.低社經地位較中、高社經之幼兒情緒本質呈現負向。 2 高社經地位較中社經之幼兒規律性高。

    洪奇昌 等人 (1979)

    中國嬰幼兒氣

    質特徵之初步

    研究

    1.問卷調查法 2. 254名 4-7 個 月的正常嬰兒

    高社經地位較低經之幼兒適應

    度與反應閾高。

    資料來源:由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觀上述研究可發現,本研究所設定的四大背景變項:「性別」、「年齡」、「出

    生序」、「家長社經地位」皆與幼兒氣質表現有關,其中「性別」與氣質的相關性

    為四者之中最高,研究篇數為四者之中最多,且幾乎在每項氣質向度皆有不同的

    表現。性別以外的其餘變項,在氣質方面也有不同表現。研究者更發現諸多研究

    中僅有四篇的研究對象為中部地區幼兒(許乃尹,2012;李宜賢等人,2008;許

    世寬等人,2001;張美麗,1991),樣本數實在過少,故引發研究者進一步探討

  • 36

    中部地區 3 至 6 歲幼兒之「性別」、「年齡」、「出生序」、「家長社經地位」與其

    氣質表現間是否存在差異;研究者對於中部地區三縣市幼兒「居住地」之不同與

    其氣質表現間,是否存在差異也想一併了解,故增加「居住地」之變項。

  • 37

    第二節 幼兒分離焦慮之內涵

    本節共分三部份,先說明焦慮及分離焦慮的定義,整理探討各學者對兩名詞

    所提出的定義與看法;接著論述的兩大相關理論與其類型,最後統整幼兒分離焦

    慮之相關研究。

    一、焦慮之意涵

    「焦慮」存在於每個人的心理狀態,也是心理學研究中常見的名詞,從教育

    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之網頁中查詢「焦慮」二字,其定義為「與恐懼相類似的

    生理反應,但經常是缺乏明確對象及原因,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緊張情緒」。張

    春興(2011)指出焦慮是由焦急、憂慮、緊張、不安、恐懼等複雜心理感受交織

    而成的情緒狀態。焦慮與恐懼的差別在於情境因素,恐懼多因可以指認的明確對

    象所引起,例如害怕動物、害怕地震等;焦慮則原因不明,無法指認對象,只覺

    惶恐不安;但兩者的生理反應相類似,顯示出心悸、呼吸急促、盜汗、震顫等現

    象。焦慮和擔心的情緒會出現全身緊張、自主神經系統反應過強、過度機警及莫

    名擔心未來等症狀,這些症狀可能是單獨也可能是一起出現(鄭淼、李綱,2004)。

    美國精神醫學會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簡稱 DSM-IV)

    中所認定的焦慮疾患(焦慮症)有許多種類,以下簡短說明六種與青春期前兒童

    有關的焦慮症(孔繁鐘編,2000):

    (一)分離焦慮症:當兒童對離開特定依附對象或情境,表現超過其發展水準

    所能預期的焦慮反應。

    (二)特定對象恐懼症:當兒童身處在特定人、事、物或情境時,會觸發其明

    顯的焦慮反應,造成害怕及躲避的行為反應。

    (三)社會恐懼症:當兒童身處在特定社會或操作情境時,會觸發其明顯的焦

  • 38

    慮反應,造成害怕及躲避的行為反應。

    (四)強迫症:兒童具有強迫性思考(重複出現的思想或影像,導致明顯的痛

    苦或焦慮),與強迫性行為(重複同樣行為,用來消抵焦慮),兩者有

    其一或兩者兼具。

    (五)創傷後壓力症:當兒童經歷或目睹創傷事件後,持續再度體驗或逃避此

    事件,並伴隨警醒度持續增加的症狀。

    (六)廣泛性焦慮症:兒童過度焦慮及擔憂的徵狀持續至少六個月。

    綜合上述,可以理解焦慮情緒的形成過程,普遍缺乏清楚的原因、明確的對

    象,是一種令人感到緊張不安的複雜情緒,當焦慮情緒擴大到影響日常生活,需

    尋求醫師的專業診斷與協助。部分兒童可透過成人的觀察或醫師的診斷,發現形

    成焦慮的因素,其中「分離」時產生的焦慮反應,最廣泛出現在幼兒園的幼兒身

    上,依研究者教學經驗發現,當幼兒初次入學或放完長假後的復學都能見到此種

    現象,短則一天,長則數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