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110022102年102 年 運動城市調查 - sa.gov.tw · 中華民國110022102年102 年...

238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102 102 102 102年 運動城市調查 運動城市調查 運動城市調查 運動城市調查 委託單位 :教育部體育署 執行單位 :世新大學

Upload: others

Post on 29-Oct-2019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中華民國102102102102年年年年

    運動城市調查運動城市調查運動城市調查運動城市調查

    委託單位 :教育部體育署

    執行單位 :世新大學

  • ii

  • i

    目目目目 錄錄錄錄

    表目錄................................................................................................................................................ II 圖目錄.............................................................................................................................................. IV 附表目錄.......................................................................................................................................... VI 第一章 前言 ...................................................................................................................................... 1 第一節 調查背景.......................................................................................................................... 1 第二節 調查目的與方法.............................................................................................................. 2 第三節 報告架構.......................................................................................................................... 3 第二章 國外推動全民運動之探討 .................................................................................................. 4 第一節 新加坡.............................................................................................................................. 4 第二節 日本................................................................................................................................ 22 第三節 韓國................................................................................................................................ 27 第四節 中國................................................................................................................................ 34 第五節 芬蘭................................................................................................................................ 62 第三章 我國運動城市調查 ............................................................................................................ 72 第一節 研究方法........................................................................................................................ 72 第二節 調查結果分析................................................................................................................ 75 一、訪問結果與樣本檢定...................................................................................................... 75 二、調查結果.......................................................................................................................... 80

    第四章 綜合結論與建議 .............................................................................................................. 144 一、民眾運動習慣分類........................................................................................................ 144 二、民眾運動行為概況........................................................................................................ 146 三、不運動人口特性與年度比較分析................................................................................ 147 四、民眾對居住縣市運動環境滿意評比............................................................................ 148 五、民眾對「發行運動卡的功能與形式」之偏好,與「打造運動島」之知曉度........ 153 六、健保卡使用次數............................................................................................................ 154 七、建議................................................................................................................................ 154

    參考文獻........................................................................................................................................ 156 附錄一 各題簡單百分比 ......................................................................................................... 附錄 1 附錄二 交叉分析表 ................................................................................................................. 附錄 5 附錄三 102年運動城市調查問卷(正式版) .................................................................... 附錄 68

  • ii

    表目錄表目錄表目錄表目錄

    表 2-1新加坡整體運動參與率 ...................................................................................................... 16

    表 2-2新加坡居民熱門運動表 ...................................................................................................... 18 表 2-3新加坡居民參與運動原因表(僅列前十) ...................................................................... 19

    表 2-4新加坡居民不參與運動原因表(僅列前十) .................................................................. 19

    表 2-5每週至少運動一次以上的運動參與率 .............................................................................. 20 表 2-6每週至少運動一次以上的運動參與率 .............................................................................. 20

    表 2-7從不運動人口比較 .............................................................................................................. 20

    表 2-8新加坡與台灣民眾最常從事運動表(僅列前十) .......................................................... 21 表 2-9新加坡與台灣民眾參與運動原因表(僅列前十) .......................................................... 21

    表 2-10新加坡與台灣民眾不參與運動原因表(僅列前十) .................................................... 22

    表 2-11芬蘭主要健康促進與體能活動政策 ................................................................................ 66 表 2-12 芬蘭民眾參與運動的頻率 ............................................................................................... 68

    表 2-13 芬蘭民眾各年齡層之規律運動比例(2009年) .......................................................... 69

    表 2-14 芬蘭民眾從事運動的場所 ............................................................................................... 70 表 2-15 芬蘭民眾參與運動原因 ................................................................................................... 70

    表 2-16 芬蘭民眾不參與運動原因 ............................................................................................... 71

    表 3-1 電話訪問接觸情形 ............................................................................................................ 75 表 3-2 各縣市調查有效樣本數與抽樣誤差 ................................................................................ 76

    表 3-3 性別加權前後樣本與母體結構 ........................................................................................ 77

    表 3-4 年齡加權前後樣本與母體結構 ........................................................................................ 77 表 3-5 各縣市加權後樣本分配 .................................................................................................... 78

    表 3-6 有效樣本教育程度結構 .................................................................................................... 79

    表 3-7 有效樣本職業結構 ............................................................................................................ 79 表 3-8 各縣市民眾平常有運動比例 ............................................................................................ 80

    表 3-9 各縣市民眾每週平均運動次數 ........................................................................................ 82

    表 3-10 各縣市民眾平均每次運動時間(分鐘) ...................................................................... 85 表 3-11 各縣市民眾每次運動強度 .............................................................................................. 88

    表 3-12 各縣市民眾屬於規律運動比例 ...................................................................................... 90

    表 3-13 各縣市民眾平常有做運動原因 ...................................................................................... 93 表 3-14 各縣市民眾最常從事的運動類型 .................................................................................. 95

    表 3-15 各縣市民眾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 .................................................................................. 97

    表 3-16 各縣市民眾有參加運動類型社團比例 .......................................................................... 99

  • iii

    表 3-17 各縣市民眾平常做運動地點 ........................................................................................ 101

    表 3-18 各縣市民眾運動地點為室內或戶外 ............................................................................ 103 表 3-19 各縣市民眾通常開始運動時間 .................................................................................... 105

    表 3-20 各縣市民眾最常從事的運動是否需繳費 .................................................................... 107

    表 3-21 各縣市民眾個人平均每年運動金額 ............................................................................ 109 表 3-22 各縣市民眾平常沒有運動原因 .................................................................................... 111

    表 3-23 各縣市沒有運動者如果從事運動最可能選擇運動類型 ............................................ 113

    表 3-24 民眾運動行為改變模式分析 ........................................................................................ 116 表 3-25 各縣市民眾對住家附近運動場所足夠比例 ................................................................ 117

    表 3-26 各縣市民眾對公眾運動場所設施滿意比例 ................................................................ 119

    表 3-27 各縣市民眾對公眾運動場所交通便利比例 ................................................................ 121 表 3-28 各縣市民眾認為居住縣市經常或偶爾舉辦體育活動比例 ........................................ 123

    表 3-29 各縣市民眾有參加體育活動比例 ................................................................................ 125

    表 3-30 各縣市民眾對參加體育活動感到滿意比例 ................................................................ 127 表 3-31 各縣市民眾經常或偶爾接收宣傳運動訊息比例 ........................................................ 129

    表 3-32 各縣市民眾認為縣市長重視民眾運動比例 ................................................................ 131

    表 3-33 各縣市民眾認為縣市長平常是否有參與運動比例 .................................................... 133 表 3-34 各縣市民眾對運動卷補助運動花費是否增進運動意願情形 .................................... 134

    表 3-35 各縣市民眾認為最方便的運動卡之類型 .................................................................... 136

    表 3-36 各縣市民眾對體育署「打造運動島」計畫的知曉情形 ............................................ 138 表 3-37 各縣市民眾 BMI分類屬於過重或肥胖的比例 ............................................................ 140

    表 3-38 各縣市民眾健保卡使用次數之比例分佈 .................................................................... 142

    表 4-1 國內運動人口分佈表 ...................................................................................................... 146 表 4-2 運動環境友善城市指標排名 .......................................................................................... 152

  • iv

    圖目錄圖目錄圖目錄圖目錄

    圖 2-1新加坡運動委員會組織架構 ................................................................................................ 5

    圖 2-2每週至少運動一次的運動參與率 ...................................................................................... 17 圖 2-3每週至少運動三次的運動參與率 ...................................................................................... 17

    圖 2-4規律運動人口比例年度比較 .............................................................................................. 25

    圖 2-5平均每次運動時間 .............................................................................................................. 25 圖 2-6每次運動強度 ...................................................................................................................... 26

    圖 2-7平常做運動的原因 .............................................................................................................. 26

    圖 2-8國家體育總局機關組織架構圖 .......................................................................................... 35 圖 2-9北京市體育局機構組織架構圖 .......................................................................................... 37

    圖 2-10上海市體育局機構組織架構圖 ........................................................................................ 40

    圖 2-11廣州市體育局機構組織架構圖 ........................................................................................ 43 圖 2-12教育與文化部組織圖 ........................................................................................................ 63

    圖 2-13芬蘭政府體育主管單位 .................................................................................................... 63

    圖 2-14佑華斯克拉市高齡者與適應體育活動組織合作模式 .................................................... 68 圖 3-1民眾運動比例之歷年比較 .................................................................................................. 81

    圖 3-2每週平均運動次數 .............................................................................................................. 83

    圖 3-3每週平均運動次數(分組) .............................................................................................. 84 圖 3-4民眾平均每次運動時間 ...................................................................................................... 86

    圖 3-5民眾平均每次運動時間比較 .............................................................................................. 86

    圖 3-6民眾每次運動強度 .............................................................................................................. 89 圖 3-7民眾規律運動人口比例 ...................................................................................................... 91

    圖 3-8按性別與年齡分之規律運動人口分佈圖 .......................................................................... 91

    圖 3-9民眾做運動的原因 .............................................................................................................. 94 圖 3-10民眾最常從事運動類型 .................................................................................................... 96

    圖 3-11民眾最常從事運動項目 .................................................................................................... 98

    圖 3-12民眾參加運動類型社團比例 .......................................................................................... 100 圖 3-13民眾做運動的地點 .......................................................................................................... 102

    圖 3-14民眾做運動的地點是室內或戶外 .................................................................................. 104

    圖 3-15民眾通常開始運動時間 .................................................................................................. 106 圖 3-16最常從事的運動是否需繳費 .......................................................................................... 108

    圖 3-17近兩年民眾個人每年平均運動金額(三千元區分) .................................................. 110

    圖 3-18民眾沒有做運動的原因 .................................................................................................. 112

  • v

    圖 3-19如果從事運動民眾最可能選擇運動的類型 .................................................................. 114

    圖 3-20如果從事運動民眾最可能選擇運動的種類 .................................................................. 115 圖 3-21民眾認為住家附近運動場所是否足夠 .......................................................................... 118

    圖 3-22民眾對公眾運動場所設施是否滿意 .............................................................................. 120

    圖 3-23民眾對公眾運動場所交通是否便利 .............................................................................. 122 圖 3-24民眾認為居住縣市經常或偶爾舉辦體育活動頻率 ...................................................... 124

    圖 3-25民眾有參加體育活動比例 .............................................................................................. 126

    圖 3-26民眾對參加體育活動滿意度 .......................................................................................... 128 圖 3-27民眾接收宣傳運動訊息頻率 .......................................................................................... 130

    圖 3-28民眾認為縣市長是否重視民眾運動 .............................................................................. 132

    圖 3-29民眾期待國民運動卡的功能 .......................................................................................... 135 圖 3-30民眾偏好的運動卡形式 .................................................................................................. 137

    圖 3-31體育署「打造運動島」計畫的知曉情形 ...................................................................... 139

    圖 3-32民眾身高體重 BMI分類 .................................................................................................. 141 圖 3-33民眾健保卡年平均使用次數 .......................................................................................... 143

    圖 4-1102年民眾對居住縣市運動環境滿意評比 ...................................................................... 148

    圖 4-2近 3年民眾對居住縣市運動環境滿意評比之比較 ........................................................ 148

  • vi

    附表目錄附表目錄附表目錄附表目錄

    附表 1-1有無運動比例 .................................................................................................................... 2-6

    附表 2-1運動人口比例 .................................................................................................................... 2-8

    附表 3-1請問您沒有運動的原因是什麼(複選)?(一) ...................................................... 2-10

    附表 4-1如果您有機會從事運動,請問您最可能選擇哪一項運動? ...................................... 2-14

    附表 5-1請問您做運動的目的為何?(複選) .......................................................................... 2-16

    附表 6-1請問您最常從事的運動種類有那些?(複選) .......................................................... 2-18

    附表 7-1請問您通常運動的地點是什麼地方? .......................................................................... 2-20

    附表 8-1請問您通常運動的地點是室內或室外? ...................................................................... 2-22

    附表 9-1請問您通常開始運動的時間是幾點? .......................................................................... 2-24

    附表 10-1請問您最近一年,平均一星期運動幾次? ................................................................ 2-26

    附表 11-1請問您通常要花多少時間到運動的地點? ................................................................ 2-28

    附表 12-1請問您平均每次運動幾分鐘? .................................................................................... 2-30

    附表 13-1請問您每次運動的強度會不會流汗?會不會喘? .................................................... 2-32

    附表 14-1請問您最常從事的運動是否需要繳交費用? ............................................................ 2-34

    附表 15-1請問您平均一年用於個人運動上的花費大約多少錢? ............................................ 2-36

    附表 16-1請問您目前有沒有參加任何運動類型的團體,例如社區太極拳、土風舞等或公司/民

    間、學校組成的運動社團如登山社、棒、壘球隊等?.................................................................. 38

    附表 17-1當您要運動時,請問您覺得住家附近的運動場所足不足夠? ................................ 2-40

    附表 18-1請問您對當地縣市公眾運動場所的設施滿不滿意? ................................................ 2-42

    附表 19-1請問您認為居住縣市的公眾運動場所交通便不便利? ............................................ 2-44

    附表 20-1請問您認為居住縣市政府、學校、社區或運動協會為民眾舉辦體育活動的頻率是多

    少?是經常、偶爾、很少、還是沒有?...................................................................................... 2-46

    附表 21-1請問您最近一年有沒有參加縣市政府、學校、社區或運動協會舉辦的體育活動?

    .......................................................................................................................................................... 2-48

    附表 22-1您對縣市政府、學校、社區或其他團體所舉辦的體育活動滿不滿意? ................ 2-50

    附表 23-1平常有沒有收到縣政府透過媒體或學校、社區或運動協會、網路等宣傳提倡運動訊

    息?(有,追問)請問您是經常、偶爾還是很少接受到提倡運動的訊息?.......................... 2-52

    附表 24-1請問您覺得縣市長重不重視縣(市)民運動? ........................................................ 2-54

    附表 25-1請問您覺得縣市長平常有沒有運動? ........................................................................ 2-56

    附表 26-1補助運動卷 .................................................................................................................... 2-58

    附表 27-1補助運動卡 .................................................................................................................... 2-60

    附表 28-1請問您知不知道教育部體育署今年推動打造運動島計畫? .................................... 2-62

    附表 29-1民眾 BMI分類 ............................................................................................................... 2-64

    附表 30-1請問您平均一年使用幾次健保卡? ............................................................................ 2-66

  • 1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 前言前言前言前言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調查背景調查背景調查背景調查背景

    運動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僅能促進健康,更能充實生活的內涵,凝聚國民的向心力

    與展現國力,而近年來許多國家紛紛訂定提升國民運動習慣的政策,如 2011 年國際奧

    會世界全民運動大會提出之《呼籲全民運動行動》北京宣言指出,參與體育活動不僅能

    促進各年齡階段人群的身體健康,還能帶來社會效益並提高人們的幸福感;此外,我國

    「國民體育法」第一條也明確指出:「國民體育之實施,以鍛鍊國民健全體格,培養國

    民道德,發揚民族精神及充實國民生活為宗旨。」由此可見,健康的國民不但是國家最

    大資產,國民體能也是國家競爭力的基石,更是個人、家庭幸福的保證。

    教育部在今(2013)年 6月 25日公布「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作為擘劃我國全民與

    競技運動發展,以及結合運動產業及人才培養策略之方針,內容除規劃未來十年我國體

    育運動發展的重大使命,並訂定施政推動的具體執行策略。在白皮書中指出以「健康國

    民、卓越競技、活力臺灣」為願景,並以「健康國民」為營造富而好動之健康國家;「卓

    越競技」旨在強化運動人才提升國際競爭力;「活力臺灣」則為活絡運動產業與建置優

    質運動文化;另外,進一步又分為「學校體育」、「全民運動」、「競技運動」、「國際及兩

    岸運動」、「運動產業」及「運動設施」等六個主軸議題;此外,另定有「優質運動文化」、

    「傑出運動表現」、「蓬勃運動產業」等三大核心理念,以期緊密連結體育署六個業務組

    的工作事項,如此透過「三核心六主軸」的帶動,加速我國體育運動的推展,提升我國

    競技運動水準,並達成創造愉快運動經驗及培育健康卓越人才的使命。

    體育署(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推展全民運動不遺餘力,透過「陽光健身計畫」、「運

    動人口倍增計畫」和「打造運動島」等發展全民運動計畫的帶動下,政府、民間組織、

    各級學校、機關團體與個人,開始積極投入以普及國人運動參與為訴求的休閒運動,國

    人對休閒運動的認知、需求和參與也逐年提升;「打造運動島計畫」,更持續推展健康

    體能提升專案、打造運動島教育與宣傳專案、運動樂活專案與山海樂活專案等業務專

    案,共同打造國人優質健康運動休閒環境;並以「樂在運動,活得健康」之理念,積極

    推展全民運動,提高國民參與運動率及提昇國民的健康意識;在硬體設施建置方面,在

    全國各都會區興設「國民運動中心」,並在全國各地進行改善國民運動設施;另一方面

  • 2

    在軟體服務上,戮力營造優質全民運動環境,並提供多元化、生活化、專屬化的運動指

    導與服務,透過在全國各地建設各項基礎的運動設施,並引進相關的體育專業人員及建

    構運動地圖網,希望將台灣打造成一個「運動之島」。為了評量各項活動效益,教育部

    體育署持續舉辦全國縣市的民意調查以進行活動效益評,並以文獻探討方式了解國情相

    近之國際城市,用以推展全民運動。在體育署努力推動下,台灣的運動參與人口逐年上

    升,全國規律運動人口有顯著成長,根據歷年運動城市調查,規律運動人口的比例,從

    96年的 20.2%,到 97年明顯上升至 24.2%,98年再增加到 24.4%,99年達 26.1%,100

    年提升到 27.8%,101年進步至 30.4%,在 102年則為 31.3%,顯示推行全民運動的成效

    相當卓著。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調查目的與方法調查目的與方法調查目的與方法調查目的與方法

    為瞭解我國民眾的「運動習慣」、「運動行為概況」、「沒有運動的原因」、「觀

    賞運動習慣」以及「對居住縣市運動環境的滿意評比」等五大面向,作為教育部體育署

    和各縣市政府在編列運動相關預算及推動全民運動相關政策分析之參考,特辦理此項運

    動城市調查。

    102年運動城市以居住在全國 22縣市內,年滿 13歲以上的國民為調查對象,採用

    電腦輔助電話訪問,各縣市採用「分層比例隨機抽樣法」,以鄉鎮市區為分層單位,此

    外,為使成功訪問的樣本分配與母體分配無顯著差異,針對各縣市成功訪問的樣本進行

    多變數反覆加權,以符合該縣市之母體人口結構。本調查依不同問項題型採用單題百分

    比、交叉分析與卡方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 T檢定等分析,並與歷年調查結果做年

    度比較。

    除了上述我國運動城市調查之外,本次報告中介紹日本、新加坡、芬蘭、韓國及中

    國 5個國家推廣運動組織、政策及相關調查之說明,透過文獻探討的方式來了解該國政

    府推動體育之單位、民間體育運動組織、運動政策目標、以及民眾運動風氣,希冀透過

    他國成功的經驗,來做為我國政策上的參考方向。

    此外,於調查結束後,邀請專家學者就調查結果提出運動推廣政策與建議。

  • 3

    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第三節 報告架構報告架構報告架構報告架構

    本研究分為「國外推動全民運動之探討」與「我國運動城市調查」兩大部分,並就

    蒐集之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及芬蘭 5國進行推動運動政策之相關比較;另外,在

    運動城市調查的部分則針對我國二十二縣市調查結果進行數據解析及年度比較。

    由上所述,本次調查研究報告之內容架構共分為下列四章:

    第一章:前言

    第二章:國外推動全民運動之探討

    第三章:我國運動城市調查

    第四章:結論與建議

    另外,附錄的部分則有 102年運動城市調查結果之簡單百分比、交叉分析表及調查

    問卷。

  • 4

    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 國外推動全民運動之探討國外推動全民運動之探討國外推動全民運動之探討國外推動全民運動之探討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新加坡新加坡新加坡新加坡

    本節主要由新加坡的體育主管單位與民間運動組織、主要全民運動推廣政策、規律

    運動定義及運動習慣、運動消費等方面進行敘述及討論。

    新加坡市政府相關體育主管單位的內容包括,「MCYS」、「新加坡體育委員會」

    等項目。民間體育運動組織的內容包括,「新加坡博彩公司」、「新加坡奧會」、「新

    加坡體育學校」、「新加坡運動城」等項目。主要全民運動推廣政策包括,「國家體育

    競賽」、「SwimSafer 計畫」、「運動文化委員會報告」、「學中玩計畫」、「青年運

    動國家標準」、「國家教練認證計畫」、「快樂的開始,靈活的運動」等項目。規律運

    動定義及運動習慣的內容包括,「運動參與」、「參與運動項目」、「參與運動的原因」、

    「不參與運動的原因」等項目。

    一一一一、、、、政府與民間體育運動組織政府與民間體育運動組織政府與民間體育運動組織政府與民間體育運動組織

    ((((一一一一))))政府相關體育主管單位政府相關體育主管單位政府相關體育主管單位政府相關體育主管單位

    新加坡體育官方業務主要是由 Ministry of Culture, Community and Youth(文化、社

    區暨青年發展部,以下稱作為 MCCY)推行,其下屬執行單位為 Singapore Sports

    Council(以下稱新加坡運動委員會)。

    1.MCCY

    MCCY 的前身是社區發展、青年暨運動部(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Youth, and Sports, MCYS)。由於MCYS在 2012年 11月時因為組織重組的關係而併

    入社會福利發展部(Ministry of Social and Family Development, MSF),因此成立新的

    MCCY 部門來接管原 MCYS 的業務,業務內容包含強化社區連結、促進志工服務

    與慈善事業,以及從事青年和體育發展工作。

    其部門願景在於讓新加坡成為一個有凝聚力與關懷的社會,以及成為一個自信

    且富彈性的國家,並透過藝術、文物、運動、給予、社區與青年發展承諾等,共同

    創造充實的生活、相互信任與欣賞的社會環境,以及建立新加坡國民的歸屬感。

    MCCY 分為五個主要的職務部門,分別執行藝術(Arts)、社區發展與服務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Services)、文化遺產(Heritage)、根植與韌性(Rootedness

    and Resilience)、運動(Sports)、青年(Youth)等相關業務。其中運動的部分為鼓勵社

    區參與體育活動、支持國人對運動的熱情,並發展新加坡的運動產業和運動設施,

    以提升國人的運動文化以及生活品質。

  • 5

    2.新加坡運動委員會新加坡運動委員會新加坡運動委員會新加坡運動委員會(SSC)

    1966年,運動處(Sports Division)在MCYS的前身社會福利部下成立。新加坡

    是個多種族的國家,這個部門當初成立的用意就是希望透過運動的特性來使族群更

    加融合(SSC, 2012a)。

    1971年國家促進運動委員會(National Sports Promotion Borad)成立,之後又與

    國家體育場法人組織(National Stadium Corporation)合併,在 1973年正式成立如今的

    新加坡運動委員會,從圖 2-1可以瞭解目前新加坡運動委員會的組織架構。

    圖 2-1 新加坡運動委員會組織架構

    新加坡運動委員會的宗旨是透過「培養運動文化」、「追求運動卓越」以及「創

    造活力的運動產業」這三個方向,創造新加坡成為一個以運動為生活方式的運動

    城。培養運動文化目的在於不管任何背景的新加坡人,都能在新加坡享受運動的樂

    趣。追求運動卓越是新加坡鎖定具有發展利基的運動,配合運動科學研究,為地狹

    人稠的新加坡發揮最大的效益。創造活力的運動產業是透過舉辦大型國際賽事,活

    絡當地運動產業,以期帶來的週邊商業效應如觀光、轉播權收益等,讓新加坡不僅

    能帶起運動風氣,也能促進當地產業發展(SSC, 2012)。

    ((((二二二二))))民間體育運動組織民間體育運動組織民間體育運動組織民間體育運動組織

    1. 新加坡博彩公司新加坡博彩公司新加坡博彩公司新加坡博彩公司(Singapore Pools)

    為了打擊地下賭博,新加坡博彩公司在 1968 年成立,期望透過合法的運動彩

    卷來滿足民眾需求,並將所得營運金額的部分作為社會福利資金。雖然他不是一個

    運動組織,但值得一提的是它與新加坡政府體育組織長期緊密的合作關係(趙麗

    雲,2002),在新加坡運動委員會的官網也可以看到新加坡博彩的專文介紹,稱此

    間公司為「Partner in Sports」,以表示新加坡博彩公司與新加坡體育緊密的關係。

    這幾年來,新加坡博彩公司陸續贊助的體育活動包括(Singapore Pools, 2012):

    (1) 長期贊助足球發展和新加坡聯賽

    (2) 以MAP計畫為名義贊助亞運、東南亞運、奧運等賽事

    (3) 對運動新加坡計畫(Sporting Singapore Plan)贊助 375萬新幣,其內容涵蓋運動設

    施的更新和購買,運動訓練計畫,賽事行銷相關計畫,其針對的對象大致為新

    加坡各單項運動協會。

  • 6

    (4) 興建新加坡國家體育場(Singapore National Stadium),此場館已於 2007年拆除,

    原址將改建為新加坡運動城(Singapore Sports Hub)。

    (5) 贊助新加坡女子桌球隊 75 萬新幣,其代表隊並在 08 年北京奧運拿下女子團體

    銀牌。

    (6) 冠名贊助新加坡足總盃,促進活絡足球發展。

    2. 新加坡奧會新加坡奧會新加坡奧會新加坡奧會 (Singapore National Olympic Council)

    新加坡奧會成立於 1947 年,原名為新加坡奧林匹克及運動委員會(Singapore

    Olympic and Sports Council),到了 1970年正式更名為新加坡奧會(Singapore National

    Olympic Council,以下簡稱為 SNOC),其組織目標如下(SNOC, 2012):

    (1) 促進新加坡的運動風氣

    (2) 發展及保護新加坡與奧運相關活動

    (3) 同時鼓勵競技與全民運動

    (4) 藉由組織化的課程教育運動管理者,並推廣奧運基本原則以及發揚其精神

    (5) 鼓勵發展投入奧運教育的機構

    (6) 抵制奧委會禁用的一切事物和程序

    (7) 對運動中的歧視和暴力採取行動

    (8) 和政府及非政府團體合作並完成其目標

    在新加坡奧會的帶領下,新加坡積極參與國際運動事務,包括主辦 2010 年第

    一屆的青年奧運,並於 2013 年三月舉辦青年奧運節,包含羽球、籃球、足球、帆

    船、射箭、跆拳道等六大項目,讓年輕的運動家有機會能提前體驗到奧運的精神,

    並為 2014 年即將在南京舉行的青年奧運做準備。另外,新加坡奧會也透過前述的

    MAP計畫(The Multi-Million Dollar Awards Program),提供新加坡優秀的運動員追

    求卓越的誘因。最高的獎金是在奧運奪金者可獲得一百萬新幣,最低則是在東南亞

    運金牌,可獲一萬新幣,所有獲獎的運動員都必須回饋 20%的獎金給其單項協會,

    當作未來的訓練和發展經費,發揮取之於運動、用之於運動的精神。新加坡奧會於

    2011年開始,亦每年舉辦奧林匹克日,以路跑活動的形式,讓世界各地的人來到新

    加坡共同分享奧林匹克的理念與精神。

    3. 新加坡體育學校新加坡體育學校新加坡體育學校新加坡體育學校(Singapore Sports School)

    新加坡體育學校在 2004年由當時的MCYS成立,是新加坡唯一一座專門

    為有潛力的年輕運動員所成立的體育專門學校。當初成立這類學校的概念,最早是

    來自 2000 年版的運動文化委員會報告,認為在新加坡的教育環境下,太重的學業

    壓力會抹煞年輕運動員想要追求卓越運動成績的機會,於是成立的新加坡體育學

    校,在特別設計的教學課程下,讓優秀的青年運動員能夠兼顧訓練和課業,此校同

    時也是 2010 年新加坡青年奧運的游泳、現代五項、射擊的比賽場地。而新加坡體

    育學校更培育出許多世界級運動的運動選手,例如四位奧林匹克運動會選手,並有

  • 7

    7 位獲得世界冠軍頭銜、且在亞運會獲得 5 金 1 銀 4 銅的佳績等(Singapore Sports

    School, 2013),顯示出新加坡體育學院在運動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

    4. 新加坡運動城新加坡運動城新加坡運動城新加坡運動城(Singapore Sports Hub)

    新加坡運動城是新加坡政府在原新加坡體育館拆除後,將進行的重大體育工

    程,預計將在 2011年 2月動工,2014年 4月完工,將以最新的科技打造面積達 35

    公頃的複合式綜合體育園區,它的設施將包含;

    (1) 五萬五千人的國家體育館,屋頂將採可開關設計。

    (2) 可容納六千人國際級標準游泳池

    (3) 三千人的室內多功能綜合型體育館

    (4) 四萬一千平方公尺的商業使用空間

    (5) 水上活動中心

    (6) 原址內一萬兩千人的室內體育場

    新加坡運動城目前是新加坡公部門與私部門合作的最大計劃,同時整合了水上

    運動、娛樂和生活發展,希望能以最先進的設備加速新加坡在運動參與、運動產業、

    和追求運動卓越上的表現,引領新加坡的運動發展至下一個層級(SSC, 2010a)。

    二二二二、、、、主要全民運動推廣政策主要全民運動推廣政策主要全民運動推廣政策主要全民運動推廣政策

    新加坡自 1965 年獨立以來,歷任領導者皆希望透過整合性的方式,從教育、住房

    供給、社會福利、土地使用、財務管理、國家防禦、體育運動等不同面向來發展新加坡。

    2001年時,新加坡體育會(Committee on Sporting Singapore, CoSS)向政府提交了 40項建

    議以發展新加坡的體育部門,而 CoSS所提出的各項建議更改變了新加坡在之後十年對

    於運動的投資與發展,例如新加坡政府承諾提供 500百萬美元的資金用於投資建設新加

    坡體育學校、新加坡運動城或是國家體育協會等。

    MCCY於 2008年提出的運動文化委員會報告中更明確定義了四項目標,分別為 1.

    在 2015 年前達成 66%的運動參與率,希望三分之二以上的新加坡居民一週至少運動一

    次;2.建立民眾觀賞運動賽事習慣並吸引更多志工;3.在 2012年與未來的奧運比賽中獲

    得佳績,並保持亞洲前 10 名運動國家的頭銜,並持續培養新加坡運動人才;以及 4.在

    2015 年前創造 20 億(新加坡幣)和運動相關的 GDP 產值。此外,MCCY 與新加坡體

    育委員會也於 2011年開始進行 2030願景(Vision 2030)計畫,以探討在提升社會與經濟

    水準的同時,運動所能發揮的功能,而此計畫亦提出四項未來欲達成的理想目標,分別

    為 1.透過運動來為未來做準備;2.運動沒有界限;3.運動是一種全國性的語言;4.為成功

    作組織性的發展。

  • 8

    以下將詳細介紹運動文化委員會報告與願景 2030 報告中的各項發展目標,以及新

    加坡政府為了提升全民運動所推行的策略與宣傳手法。

    ((((一一一一))))運動文化委員會報告運動文化委員會報告運動文化委員會報告運動文化委員會報告(Sporting Culture Committee Report)

    新加坡對於全民運動的政策主要來自由 MCCY 推出的運動文化委員會報告

    (MCCY, 2008),清楚列出了新加坡對全民運動的目標以及實現的方法。運動文化委員

    會報告是由新加坡運動文化委員會(Committee on Sporting Singapore, CoSS)編制,其

    中,在 2008年出版的報告和全民運動相關的有以下三項目標(MCCY, 2008):

    1. 在 2015 年前達成 66%的運動參與率,希望三分之二以上的新加坡居民一週至少運

    動一次。

    2. 建立民眾觀賞運動賽事習慣並吸引更多志工。

    3. 在 2012年與未來的奧運比賽中獲得佳績,並保持亞洲前 10名運動國家的頭銜,並

    持續培養新加坡運動人才。

    4. 創造 20億(新加坡幣)和運動相關的 GDP產值。

    要達到以上四項目標,報告中關於全民運動共有四個策略,策略中又含有推薦方

    案,其中第一項推薦方案開宗明義表達:籌組國家運動策略委員會(National Sports

    Strategy Committee),並檢視以下方案的執行,同時也監督和建議國家的運動政策走

    向。

    這三個策略及其餘種推薦方案如下:

    1.鼓舞整個國家鼓舞整個國家鼓舞整個國家鼓舞整個國家

    主要是喚起整個社會對運動的意識和興趣,尤其是多多利用在新加坡主辦的運

    動賽事,如 F1 等,或是對本土的優秀運動選手大力宣傳,此部份的建議方案有三

    個,分別是:

    (1) 發展以運動為中心的的媒體通路,以多樣化如電視、報紙、網路等方式提昇更

    多在地運動的曝光率。

    (2) 提昇運動報導的質和量,提供獎助金給創作優良內容的運動媒體業者。

    (3) 培植在地傑出的運動選手成為正面的楷模。

    2.創造全民同等的運動機會創造全民同等的運動機會創造全民同等的運動機會創造全民同等的運動機會

    如果要提昇人民的運動參與率,最重要的就是確保有足夠的運動設施,以及考

    量到設施的可及性,如此一來每個人才可以隨時隨地的參與運動。

    (1) 極大化公營運動設施的使用。目前新加坡不到 5%的運動設施是屬於 SSC管理,

    其餘的屬於社區、學校,公園等,因為新加坡地狹人稠,更需要有效率的使用

    公營運動設施,比如說學校運動設施課餘後的空間使用。

  • 9

    (2) 創造更多活動的空間。在新的或重新改建的民眾住宅建案中,建議以多功能的

    大廳或樓頂空間來取代傳統地面的遊樂設施。

    (3) 打造全方位的運動環境。目前的新加坡並不缺乏運動設施,但場館內的舒適性

    卻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是廁所、更衣間等更便民的設施,需要在今後的

    場館設計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4) 教導小孩至少四項以上的運動。委員會建議孩童應該在國小畢業前至少學會四

    種以上的運動,尤其是游泳,另外三個只需符合「團隊合作」、「身體協調」、「一

    定身體強度」的運動即可,這項目標難度不低,因此委員會希望在接下來的十

    年能以漸進的方式進行,並從加強體育教師、體育課教學品質著手。

    (5) 為小孩在課餘時間創造更多活動機會。每年的一月到八月總共有約 57,000學生

    投入校際比賽,可藉由舉辦更多的迷你聯盟讓其他 400,000 餘名學生也可以投

    入,另外表揚學生在課餘進行提高運動參與的活動,如志工等,增加學生對運

    動的熱情。

    (6) 為人民提供更多運動機會。運動參與的提升不只是針對學生,還包含成年人、

    身障者等。

    (7) 主辦大型全民運動賽事。目前在新加坡大型的比賽包括新加坡馬拉松、OSIM三

    鐵、新加坡水上嘉年華(WaterFest Singapore),委員會希望類似的全民運動賽事

    可以能夠每個月都能至少舉辦一次,而上述的三項則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國際

    選手和更多觀眾。

    3.建立欣欣向榮的運動生態建立欣欣向榮的運動生態建立欣欣向榮的運動生態建立欣欣向榮的運動生態

    (1) 培養活力的運動社團。現在新加坡約有超過 1,600個運動社團,不分年齡或技術

    高低,社團的好處在於不像學校組織有年齡的限制,委員會希望 SSC能成立一

    個小組專門培育運動社團,並從「提供經費與設施」、「成套諮詢服務」、「建立

    和學校、協會、其他社團的合作關係」、「吸引志工投入」這四個方向來培育新

    社團。

    (2) 培養單項協會的管理能力以期成為國際級的領導者。

    (3) 訓練更多合格的運動指導員指導孩童與初學者。除了現有的三級教練制度外,

    委員會建議引進更初階的教練制度,專門適用於那些指導孩童或在週末進行指

    導的運動志工。

    (4) 鼓勵私部門為大眾提供更多運動機會。像 2011 年即將啟用的新加坡運動城

    (Singapore Sports Hub)就採取公辦民營的方法,讓經營能夠更有效率。

    4.培育冠軍選手培育冠軍選手培育冠軍選手培育冠軍選手

    (1) 成立國家榮譽協會,持續不斷的爭取在各項奧運會與殘奧會中獲得獎牌的殊榮。

    (2) 在新加坡運動城成立國家級的體育學會,提供一流的訓練、比賽設施和服務予

    菁英運動員。

    (3) 青年人才培育。

  • 10

    (二二二二) 2030 願景願景願景願景(Vision 2030)

    由新加坡體育委員會與 MCCY 共同參與的合作項目,主要目的為設立一個由公部

    門、私部門、民眾三方面合作集思廣益的平台。而在 2030 願景報告中更訂定了以下四

    個主要的目標:

    1. 透過運動來為未來做準備:運動可以幫助人們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並且對健康有

    益。

    2. 運動沒有界限:不論是何種年齡、能力、性別、社經地位的人都可以參與運動項目、

    使用運動空間,以透過運動來形成健康生活。

    3. 運動是一種全國性的語言:透過運動讓朋友、同事、競爭者或整個社會連結起來。

    4. 為成功作組織性的發展:若要發展新加坡的體育,必須透過所有機構的合作與協

    調,不論是公部門或私部門。

    從 2011年 7月起,2030願景工作團隊開始與來自各行各業的人進行討論,包含高

    階管理者、父母、青年、公務員,以及體育領導者、城市規劃師、教師、志工、醫生、

    退休人員等,討論在未來的十年裡如何透過運動來帶給新加坡更好的生活品質(MCCY,

    2012)。並以委員會的方式,集合各體育社群與民眾,共同討論、設計方案及提出政策

    建議。委員會分為 7 領域,分別針對以下不同議題進行探討(SSC, 2011a):

    1. Z世代:探討如何讓運動激勵青年、讓青年的身心能夠發展。

    2. 平衡都市生活型態的節奏:探討如何讓運動平衡都市化與快速步調的全球化世界。

    3. 銀色世代:探討如何利用運動任促始老年人動起來。

    4. 新加坡精神:探討如何利用運動建立新加坡精神、果斷、可靠、能力、光榮與紀律

    等,讓新加坡與眾不同。

    5. 預備未來:探討如何利用運動,讓新加坡與新加坡人能夠面對未來的挑戰。

    6. 未來視界:探討如何革新、創新未來運動的空間。

    7. 為成功而結合:研究如何讓公部門、私部門、民眾三方合作,完成 Vision2030 目

    標。

    經過各方的機構團體的人員討論,於 2030願景最終報告中提出以下 20項建議,以

    完成透過運動來為未來做準備、運動沒有界限、運動是一種全國性的語言、為成功作組

    織性的發展等四項理想目標。:

    1. 設立「全方位體育俱樂部」(Super Sports Clubs),讓體育發展的途徑擴及各個年齡

    層的人,更能創建人們的運動社群關係,例如老年人可以和朋友一起參加游泳課;

    俱樂部也可以與公司合作,舉辦各式運動比賽讓工作者參加;職業媽媽可以帶小孩

    參加放學後的壁球比賽,或是全職媽媽可以帶小孩參加「學中玩」計畫等。透過運

    動來為個人、家庭或整體社區帶來更好的生活品質。

    2. 成立跨部門「體育進程委員會」(Sports Pathways Committee),委員由MCCY、MSF、

    SSC等多個政府部門組成,依據各委員的意見來探討如何讓國人持續接觸體育。

  • 11

    3. 鼓勵發展新的或非傳統的運動,因為新的運動可以持續吸引民眾的注意,並且可以

    讓那些不想被傳統運動限制的人有機會接觸新運動。此外,高齡委員會更指出,有

    效的運用新型式的運動,如軟式網球、氣功等,將有助於提升年長者對運動的興趣

    與信心。

    4. 建立企業合作,建議企業可以與全方位體育俱樂部建立合作關係,透過俱樂部裡專

    業的教練以及場地來提供給員工簡易方便,且可負擔的運動空間。

    5. 發展高齡者的運動體系,鼓勵 50歲以上的高齡民眾積極參與運動活動。

    6. 促進統一運動,讓不同年紀、性別、能力、所屬學校等不同特性的人可以一起運動,

    並建立社會的橋梁。

    7. 加強體育活動的宣導策略,以讓個人與家庭選擇體育活動做為娛樂的首選,或甚至

    讓不運動的人對參與體育活動產生興趣為主要的策略目標。

    8. 加強體育活動的公眾關係與提升體育節目收視率。

    9. 強化新加坡體育選手與民眾之間的連結,透過體育選手讓新世代的新加坡民眾受到

    鼓舞,並瞭解運動能讓生活變更好的價值。

    10. 制訂並實施新的體育設施整體規劃。

    11. 創辦運動照護(SportCare)的行動與慈善基金會,以此作為平台,讓曾經受餽於社

    會的人可以透過此基金會捐款以回饋社會,而此基金會主要幫助的對象為貧困的

    社會弱勢團體,或是在智力及身體有殘疾者。

    12. 加強運動意識與生活型態推廣的技術,透過建立一站式窗口的方式,讓運動相關

    的設施、活動或事件等資訊可以藉此傳遞給民眾。

    13. 發展運動志工機構,鼓勵新加坡人付出的精神,且志工也可以與民眾分享寶貴的

    經驗、新的視角以及對運動的熱情。

    14. 擴展新加坡運動協會(SSI)所帶來的影響,SSI將透過與診所的合作來分享專業知

    識,讓所有的運動者能因此受惠,得到與運動相關的建議與妥善的治療。

    15. 建立教練教育學院,提供專業的訓練,以滿足個人、學校、體育俱樂部、國家體

    育學會、企業等單位對於專業培訓教練的需求。

    16. 設計透過運動學習領導力與品德的體育課程。

    17. 透過與教育部的合作來整合學術與體育課程。

    18. 創建體育專業學院,以提升體育部門的素質。

    19. 發展體育產業的專業服務,例如國際體育法、爭議解決、國際體育營銷、知識產

    權等。

    20. 探索新加坡運動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由於新加坡的運動發展主要仰賴政府的資金

    來進行,因此需要尋求資金的第二來源。

  • 12

    新加坡政府除了訂定各項與運動相關的目標,亦發展了許多運動方面的政策與活

    動,或是宣傳手法,從多方面的努力來逐步達成提升新加坡居民運動參與的願景,以下

    將分別介紹目前新加坡體育相關單位所施行的政策與活動:

    ((((一一一一))))國家體育競賽國家體育競賽國家體育競賽國家體育競賽(National Physical Fitness Award)

    國家體育競賽是新加坡全民運動計畫的一項重要體能測試,在 1982 年開始實行,

    目的是為了瞭解人民的體適能狀況,並且刺激學生運動的興趣。

    新加坡教育部強制規定新加坡的所有學校都必須實施此測驗,因此測驗針對的對象

    是新加坡的中學和小學生,中學生的受試時間是每年的四月,小學生則是八月,測試項

    目包括:

    1. 仰臥起坐(一分鐘內)

    2. 立定跳遠(兩次取最佳成績)

    3. 坐姿體前彎(兩次取最佳成績)

    4. 引體向上(針對 15歲以上男性學生,半分鐘內)

    5. 傾斜式引體向上(Inclined Pull-up,未滿 15歲之所有學生,半分鐘內)

    6. 40公尺短跑

    7. 2.4/1.6公里長跑(中學/小學)

    ((((二二二二))))SwimSafer 計畫計畫計畫計畫

    SwimSafer 計畫是 2010 年 SSC 針對新加坡游泳和水上安全新推出的計畫,其概念

    是將原先兩項新加坡推行的游泳政策,Learn-To-Swim 計畫和國家游泳救生競賽

    (National Survival Swimming Award)加以合併,成為新加坡目前唯一推行的水上安全相關

    政策,特別把對象鎖定在孩童,著重於水上安全的概念和教育各種防止溺水的游泳技巧。

    SwimSafer計畫包含六個階段(SSC, 2010b):

    1. 第一階段:認識水中技能。讓孩童能夠初識水性,不要怕水,能在水裡自由活動,能

    以浮具漂浮 30秒並安全的上下游泳池。

    2. 第二階段:基礎水中技能。此階段的目標為持續游 25公尺、能在胸部高度的水域尋

    獲物品、學會初階的求生技巧(跳進水中潛游五公尺並能順利上岸)、著

    衣游 15公尺。

    3. 第三階段:個人水中求生和游泳初階技巧。能持續游 50公尺、能用划手在水面漂浮

    10 秒並且改變方向、在泳池底順利穿越相隔兩公尺的環、著衣游 25 公

    尺、丟擲漂浮物給三公尺內的溺水者,並能教導其順利上岸。

    4. 銅級:個人水中求生和游泳中階技巧。能順利在水中翻身轉圈、在 1.5公尺深度的泳

    池尋獲物品、以四種泳姿各進行 25公尺、在水上船隻危險發生時的基本求生

    技巧介紹、使用繩索對六公尺內的溺水者施救。

  • 13

    5. 銀級:中階個人水中求生和游泳進階技巧。此階段的要求為以四種泳姿各進行 50公

    尺、靠划手面部朝上在水面保持一分鐘、在 1.5公尺深的泳池底部穿越相距三

    公尺的環、使用適當的工具在有人陪同的狀況下對 15公尺外的溺水者施救。

    6. 金級:進階個人水中求生和游泳高階技巧。此階段的要求是以四種泳姿各進行一百公

    尺、僅用腿面部朝上在水面保持一分鐘、能在 1.8公尺深度的泳池尋獲物品、

    能全身著衣在水中進行逃生、使用適當的漂浮器具獨立完成施救。

    SwimSafer計畫在 2010年的 7月 5號於全新加坡 24座公立游泳池開始推行,目前

    SSC透過 SwimSafer訓練課程已經訓練出約 650名的運動指導員,在新加坡的公立游泳

    池負責指導的工作,而在此計畫開始推行之後,已有全新加坡共 65 個小學超過一萬名

    孩童註冊參加。

    ((((三三三三))))青年青年青年青年運動運動運動運動國家標準國家標準國家標準國家標準(National Standards for Youth Sports)

    設置青年運動國家標準的目標在於確保青年參與運動項目時,能夠充分受益,

    並且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並形塑未來的價值。適用對象為 18 歲以下的青年,以及參

    與青少年體育項目的相關工作者,例如教練、家長、體育教師、體育官員等(SSC, 2013a)。

    總共分為三大原則和九項標準:

    原則一:以青年利益為第一優先

    標準 1:平等的機會-不論何種年齡、性別、社經地位、種族的青年都擁有運動的權

    利。

    標準 2:安全-每位青年都有權利在安全無威脅的環境裡運動。

    標準 3:適當的設備-每位青年都擁有使用適合設備的權利。

    原則二:成為榜樣

    標準 4:價值-每位參與青年運動的人都須展現友誼、尊重、公平等價值觀。

    標準 5:家長參與-每位家長都需要積極參與及支持青年運動。

    標準 6:符合資格-參與青年運動的教練或工作者必須受到充分的培訓,並有相關的

    經驗和技能。

    原則三:享受樂趣,輸贏並非最重要的事

    標準 7:正向經驗-提供給青年運動的機會都必須要能提升他們的整體經驗。

    標準 8:全面發展-每個青年都有權利去發展運動項目的參與。

    標準 9:無有害物質-每一個青年運動的環境必須杜絕酒精、藥物、菸草及其他非法

    技能增強劑。

    (四四四四) 國家教練認證國家教練認證國家教練認證國家教練認證計劃計劃計劃計劃(The National Coaching Accreditation Programme)

    國家教練認證計畫目的在於提供體育教練所需的課程來滿足教育的需求,以增進教

    練的專業技能。而該課程包含兩個主要的基本項目,其一為 NCAP理論,包含一系列與

    教練基本準則和運動科學相關的講座,另一為 NCAP 技能,包含由國家體育總協會

    (National Sports Associations)舉辦有關運動專業技能、和訓練策略的講座。透過此類課程

  • 14

    的提供以及認證機制,可以鼓勵參與教育的教練不斷提升專業水平(SSC, 2013b)。

    (五五五五) 快樂的開始快樂的開始快樂的開始快樂的開始,,,,靈活的運動靈活的運動靈活的運動靈活的運動計劃計劃計劃計劃(FUN Star MOVE Smart)

    為了讓民眾從小養成對運動的正確知識與內涵,以利於未來成長上,能夠具備良好

    的運動技能與健康的體魄,新加坡體育委員會針對幼教師及 2 至 10 歲幼兒教育人員,

    設計一系列資源指引與工作坊,教導他們如何正確地發展幼兒的基本運動技能,如走

    路、跑步、跳躍、平衡、投擲、接物等。在幼兒時期幫助孩子建立基礎的運動技能是要

    確保能讓幼兒養成體育素養(physical literacy),而體育素養能促使正值青年的人們,更願

    意進行體育活動,具有增長壽命的影響力。此計畫在 2013年的 3月至 12月更準備了六

    期各兩天的基本運動技能課程,內容為八小時的基本運動技能介紹以及四小時的實際訓

    練(SSC, 2013c)。

    ((((六六六六))))學中玩計畫學中玩計畫學中玩計畫學中玩計畫(Learn to Play Program)

    透過學中玩計畫,SSC將訓練一群合格的運動指導者,針對不同年齡族群,在全新

    加坡直屬於 SSC管理的運動場館提供適合的運動指導服務。針對初學者,這個計畫將以

    基本的運動技巧帶領他們領會運動的樂趣,不同層級的運動程度也將有不同的人進行指

    導,目前學中玩計畫涵蓋的運動項目包括有氧運動、Salsa 舞蹈、羽球、溜冰、武術、

    拳擊等(SSC, 2013d)。

    ((((七七七七))))來玩吧來玩吧來玩吧來玩吧(Let’s Play)

    來玩吧是新加坡體育委員會舉辦的全國性活動,主要目的在於鼓勵新加坡居民將運

    動視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宣導運動不僅可以帶來樂趣,更可以帶來健康與社會的利

    益。透過此計畫建設的 SINGAPORESPORTS.SG網站,新加坡民眾可以透過網站來得知

    各類運動賽事的期程表、課程以及相關新聞(SSC, 2013e)。

    (八八八八) SSC 企業合作方案企業合作方案企業合作方案企業合作方案計劃計劃計劃計劃(SSC Coporate Package Scheme)

    研究指出,積極投資於員工健康,將會提升企業的生產力水平。因此為了幫助企業

    共同創造健康的工作環境與文化,新加坡體育委員會決定與企業進行合作,提供廣泛的

    運動服務與課程,只要企業上網登入所屬公司的相關資訊,以及選填有興趣的運動項

    目,即可以讓企業員工得以近用各項運動設施與課程,例如成為健身房會員、泳池會員,

    或各項與健康相關的學習課程,包含健美操、水中有氧運動、瑜珈、舞蹈、太極拳等(SSC,

    2013f)。

    (九九九九) 可近用的健身房方案可近用的健身房方案可近用的健身房方案可近用的健身房方案計劃計劃計劃計劃(Fitness Gym-The Gym Within Your Reach)

    為了讓新加坡的市民都能以方便、可負擔的方式來健身,新加坡體育委員會設置了

    健康俱樂部,提供合格的健身教練、最新的健身器材,以及心血管機、更衣室與淋浴設

    備等設施,只要民眾花費 1.50元(學生與老年人)與 2.50元(成人)實惠的價錢,即可在早

    上 7點至下午 5點的時間內前往健身房使用各項設施以鍛鍊體魄(SSC, 2012b)。

  • 15

    (十十十十) 老年人游泳方案老年人游泳方案老年人游泳方案老年人游泳方案計劃計劃計劃計劃(SwimFIT 55+ Membership Scheme)

    此計畫主要提供給 55 歲以上的新加坡民眾使用,讓老年人以優惠的價格在各個新

    加坡體育委員會提供的游泳池游泳。只要向各新加坡體育委員會游泳場館的服務人員索

    取申請表格,並附上一張身分證大小的照片,即可以 50元至 60元的年費在各游泳場館

    游泳(SSC, 2012c)。

    (十一十一十一十一) 長者家庭租借長者家庭租借長者家庭租借長者家庭租借計劃計劃計劃計劃(Senior Citizen Family Concession)

    此計畫由 2006年 10月 13日起實施,讓 55歲以上的長者及其家人可以共同租用新

    加坡體育委員會提供的體育設施,如羽毛球、網球、乒乓球等。有需求的高齡民眾須先

    帶身分證至新加坡體育委員會的預定辦事處申請首次註冊,其後只需向預定辦事處預約

    體育設施的使用即可(SSC, 2011b)。

    (十二十二十二十二) 長者免費運動時段長者免費運動時段長者免費運動時段長者免費運動時段計劃計劃計劃計劃(Senior Citizens Free Slots Scheme)

    新加坡 55 歲以上的民眾只要向新加坡體育委員會的預定辦事處提出申請,便可以

    在任何的非高峰使用時間(即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上午 7時至下午 6時)免費使用體育館的

    羽毛球與桌球設施,不過使用時間最多為 2小時(SSC, 2013g)。

    三三三三、、、、規律運動定義及運動習慣規律運動定義及運動習慣規律運動定義及運動習慣規律運動定義及運動習慣

    新加坡政府致力於推動運動計畫,新加坡體育委員會更提出多項關於運動的政策與

    行動,並於 2008年的新加坡運動文化委員報告中訂定 2015年前達成 66%運動參與率,

    以及三分之二的新加坡居民每星期至少運動一次的目標。此處根據新加坡體育委員會及

    各團體的調查,以運動參與、運動種類、從事運動原因、運動阻礙等主要統計數據呈現

    新加坡民眾的運動習慣。

    ((((一一一一))))運動參與運動參與運動參與運動參與

    以每星期至少運動一次的體育運動參與率而言,2001年為 38%,2005年為 48%,

    2006年為 55%,2009年為 46%,2010年為 57%,2011年減少為 42%,在 11年期間成

    長 4個百分點。若以每星期至少運動三次的體育運動參與率而言,2005年為 26%,2009

    年為 22%,2010年為 26%,2011年減少為 19%,在 6年內減少了 7個百分點(MCCY, 2012;

    MSF,2005a; MSF,2011)。

    將運動人口以是否有規律運動(每週至少一次)區分,2011年新加坡規律運動人口

    比例為 42%(2005年為 49%),其中非規律運動人口比例 2011年為 4%(2005年為 5%)。

    若以平常有沒有在做運動來區分,2011 年新加坡沒在做運動的人口比例為 54%(2005

    年為 46%)(MCCY, 2012),顯示新加坡民眾參與運動的比例呈現下降的趨勢(如表 2-1

    所示)。

  • 16

    表 2-1新加坡整體運動參與率

    項目 2011年 2005年 差異

    情形 比例 人口 比例 人口

    規律運動者

    (每週至少運動一次) 42% 1,337,240 49% 1,415,791 -78,551

    非常規律運動者

    (每週至少運動三次) 19% 627,122 26% 751,236 -124,114

    非規律運動者 4% 131,649 5% 144,469 -12,819

    不參與運動者 54% 1,750,075 46% 1,329,110 420,964

    總人數 3,218,964 2,889,370

    以年齡而言,13至 19歲受訪者有參與運動的比例為 83%,較其他年齡層高;其次

    是 60 歲及以上者,為 59%。另一方面,40 至 59 歲(49%)與 20 至 39 歲(51%),為參與

    運動比例較低的兩個年齡層(MSF,2011)。若與 2005年調查數據比較,13至 19歲的運動

    人口比例為 83%,與 2005年 15至 19歲的 83%相比,差異不大;60歲及以上者,運動

    人口比例為 59%,與 2005年 60至 64歲的 36%、65歲及以上的 37%相比,運動人口明

    顯較高;40至 59歲的運動人口比例為 49%,明顯高於 2005年(比例為 36%至 41%);20

    至 39 歲的運動人口比例為 51%,略低於 2005 年(比例為 48%至 67%)(MCCY, 2008;

    MSF,2011)。值得注意的是,女性運動率從 2001年的 32%到 2005年的 42%(SSC, 2006),

    到 2008年近 50%,共成長了 18個百分點。

    新加坡的運動人口比例,除了青少年原本即有高度比例參與,所以增加不明顯之

    外,其餘年齡層大致呈現上升的趨勢,而女性參與運動的比例雖較男性低,但近年來則

    呈現上升趨勢。不過從整體看來,新加坡每星期至少運動一次的運動參與率,以及每星

    期至少運動三次的運動參與率兩項目,在 2011年皆呈現下滑趨勢(如圖 2-2、圖 2-3所

    示)。此外,新加坡衛生局於 2010年發表的國家健康調查資料顯示,54%的新加坡人(18

    至 69歲)沒有達到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 20分鐘的規律運動標準,僅有 19%的

    人達到此標準(MOH, 2010)。

    上述相關調查中運動參與率的結果,與 2008年運動文化委員會中預計於 2015年前

    達成 66%的運動參與率,以及希望三分之二以上的新加坡居民一週至少運動一次的目標

    仍有差距。顯示如何增進人民運動習慣仍為新加坡的一項重要議題。

  • 17

    圖 2-2每週至少運動一次的運動參與率

    圖 2-3每週至少運動三次的運動參與率

    ((((二二二二))))參與運動項目參與運動項目參與運動項目參與運動項目

    關於新加坡居民從事的運動可參考表 2-2 可得知,無論是 2001年、2005年或

    是 2011年所進行的調查,新加坡居民最愛的運動皆為「慢跑」,然而參與慢跑的人口比

    例在六年間共減少了 5 個百分點。在 2011 年的調查中共有 16%的人從事此項運動,而

    排名前五的運動扣除慢跑之後依序為「游泳」、「走路」、「羽毛球」、「足球」,所佔比例

    則為 8%、7%、4%、4%。

  • 18

    表 2-2新加坡居民熱門運動表

    排名排名排名排名 項目項目項目項目 2011 年年年年 2005 年年年年 2005 年排名年排名年排名年排名 2001 年年年年

    1 慢跑 16% 21% 1 - 13%

    2 游泳 8% 14% 2 - 10%

    3 走路 7% 10% 3 - 7%

    4 羽毛球 4% 5% 5 ↑ 4%

    5 足球 4% 5% 6 ↑ -

    6 健身房運動 3% 5% 4 ↓ 3%

    7 籃球 3% 3% 8 ↑ -

    8 腳踏車 3% 4% 7 ↑ -

    9 體育鍛鍊/室內運動/健美體操 2% - - New -

    10 網球 2% 2% 11 ↑ -

    11 Captain’s Ball 1% - - New -

    12 瑜珈/皮拉提斯 1% 2% 9 ↓ -

    13 太極拳/氣功 1% 2% 13/17 - -

    14 高爾夫球 1% 2% 10 ↓ -

    15 跳舞 1% 1% 14 ↓ -

    16 英式籃球 1% 1% 15 ↓ -

    17 乒乓球 0.5% - - New -

    18 保齡球 0.5% - - New -

    19 排球 0.4% 1% 18 ↓ -

    20 韻律體操 0.4% 1% 12 ↓ - 資料來源:MSF(2005b);SSC(2011c)

    ((((三三三三))))參與運動的原因參與運動的原因參與運動的原因參與運動的原因

    從表 2-3可得知新加坡居民從事運動的原因,其中「保持身材及健康」無論在 2001

    年、2005年或 2011年的調查,都是新加坡居民從事運動的最主要原因,分別為 67%、

    76%和 87%,且有越來越多新加坡居民是為了保持身材及健康而運動。2011年的前十名

    排名扣除第一名後,依序為熱愛運動(29%)、熱愛運動(29%)、休閒娛樂(15%)、朋友社

    交(15%)、恢復健康(12%)、生活方式的一部份(11%)、控制體重(9%)、宣洩舒壓(9%)、

    外觀因素(7%)、家人活動(7%),與 2005的調查結果相比,「熱愛運動」、「朋友社交」這

    兩項所佔的比例有上升的趨勢。

  • 19

    表 2-3新加坡居民參與運動原因表(僅列前十)

    項目 2011年 2005年 2001年

    保持身材及健康 87% 76% 67%

    熱愛運動 29% 17% 20%

    休閒娛樂 15% 29% 26%

    朋友社交 15% 11% 13%

    恢復健康 12% - -

    生活方式的一部份 11% 23% 5%

    控制體重 9% 20% 7%

    宣洩舒壓 9% 26% -

    外觀因素 7% 17% 5%

    家人活動 7% 7% 7%

    資料來源:MSF(2005c) ;SSC(2011c)

    ((((四四四四))))不參與運動的原因不參與運動的原因不參與運動的原因不參與運動的原因

    表 2-4列出了影響新加坡居民不想參與運動的主要原因,在 2001年、2005年或 2011

    年的調查中,排名第一名的項目皆為工作太忙(54%)。2011 年的前十名排名扣除第一名

    後,依序為家務太忙(32%)、沒性趣(28%)、年紀大(20%)、浪費時間(13%)、沒有運動細

    胞(11%)、不喜歡運動(11%)、身體狀況不佳(10%)、課業太忙(10%)、從事體力工作(2%)。

    表 2-4新加坡居民不參與運動原因表(僅列前十)

    項目 2011年 2005年 2001年

    工作太忙 54% 40% 47%

    家務太忙 32% 30% 33%

    沒興趣 28% 34% 18%

    沒體力 27% 24% -

    年紀大 20% 17% 11%

    浪費時間 13% - -

    沒有運動細胞 11% - -

    不喜歡運動 11% - -

    身體狀況不佳 10% 11% 8%

    課業太忙 10% 3% -

    從事體力工作 3% 9% 8%

    資料來源:MSF(2005d) ;SSC(2011c)

    四四四四、、、、新加坡與台灣運動數據比較新加坡與台灣運動數據比較新加坡與台灣運動數據比較新加坡與台灣運動數據比較

  • 20

    ((((一一一一))))每週至少運動一次以上的運動參每週至少運動一次以上的運動參每週至少運動一次以上的運動參每週至少運動一次以上的運動參與率比較與率比較與率比較與率比較

    從表 2-5所示之 2009年至 2012年每週至少運動一次以上的運動參與率來看,臺灣

    民眾在運動參與上明顯高於新加坡民眾,且參與的比例逐年上升。

    表 2-5每週至少運動一次以上的運動參與率

    時間 新加坡 台灣

    2009年 46% 75%

    2010年 57% 75%

    2011年 42% 76%

    2012年 37% 78%

    2013年 - 77%

    ((((二二二二))))每週至少運動三次以上的運動參與率比較每週至少運動三次以上的運動參與率比較每週至少運動三次以上的運動參與率比較每週至少運動三次以上的運動參與率比較

    從表 2-6所示之 2009年至 2011年每週至少運動三次以上的運動參與率來看,臺灣

    民眾在運動參與上明顯高於新加坡民眾,且參與的比例逐年上升。

    表 2-6每週至少運動一次以上的運動參與率

    時間 新加坡 台灣

    2009年 22% 44%

    2010年 26% 44%

    2011年 19% 47%

    2012年 - 50%

    2013年 - 49%

    ((((三三三三))))從不運動人口比較從不運動人口比較從不運動人口比較從不運動人口比較

    從表 2-7所示之 2009年至 2011年從不運動人口比例來看,臺灣民眾從不運動人口

    的呈現下降趨勢,然而新加坡不運動人口則逐漸上升。

    表 2-7從不運動人口比較

    時間時間時間時間 新加坡新加坡新加坡新加坡 台灣台灣台灣台灣

    2005年 46% -

    2006年 - 23%

    2007年 - 22%

    2008年 - 20%

    2009年 - 20%

    2010年 - 19%

    2011年 54% 19%

    2012年 - 18%

    2013年 - 18%

  • 21

    ((((四四四四))))參與運動項目參與運動項目參與運動項目參與運動項目

    表 2-8新加坡與台灣民眾最常從事運動表(僅列前十)

    排名 新加坡(2011年數據) 台灣(2013年數據)

    項目 比例 項目 比例

    1 慢跑 16% 散步/走路 42.6%

    2 游泳 8% 慢跑 25.7%

    3 走路 7% 騎腳踏車 16.5%

    4 羽毛球 4% 籃球 15.5%

    5 足球 4% 爬山 15.4%

    6 健身房運動 3% 游泳 8.2%

    7 籃球 3% 羽球 7.0%

    8 腳踏車 3% 健走 6.7%

    9 體育鍛鍊/室內運動/健美體操 2% 伸展操 4.5%

    10 網球 2% 瑜珈 2.5%

    ((((五五五五))))參與運動的原因參與運動的原因參與運動的原因參與運動的原因

    表 2-9新加坡與台灣民眾參與運動原因表(僅列前十)

    排名 新加坡(2011年數據) 台灣(2013年數據)

    項目 比例 項目 比例

    1 保持身材及健康 87% 為了健康 71.9%

    2 熱愛運動 29% 為了身材 16.6%

    3 休閒娛樂 15% 興趣/好玩/有趣 12.4%

    4 朋友社交 15% 打發時間/無聊 7.9%

    5 恢復健康 12% 解除壓力 6.5%

    6 生活方式的一部份 11% 想和家人或朋友一起 5.1%

    7 控制體重 9% 學校課程 3.4%

    8 宣洩舒壓 9% 生活習慣 3.4%

    9 外觀因素 7% 接觸大自然 1.4%

    10 家人活動 7% 認識/交朋友 1.2%

  • 22

    ((((六六六六))))不參與運動的原因不參與運動的原因不參與運動的原因不參與運動的原因

    表 2-10新加坡與台灣民眾不參與運動原因表(僅列前十)

    排名 新加坡(2011年數據) 台灣(2013年數據)

    項目 比例 項目 比例

    1 工作太忙 54% 沒有時間 50.6%

    2 家務太忙 32% 工作太累 22.1%

    3 沒興趣 28% 懶得運動 19.6%

    4 沒體力 27% 健康狀況不能運動 8.6%

    5 年紀大 20% 沒有興趣 7.1%

    6 浪費時間 13% 工作即可代替運動 5.4%

    7 沒有運動細胞 11% 沒有運動同伴 1.2%

    8 不喜歡運動 11% 天氣不佳(太熱或太冷) 0.7%

    9 身體狀況不佳 10% 運動環境不好 0.6%

    10 課業太忙 10% 運動場所交通不方便 0.6%

    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第二節 日本日本日本日本

    本節主要說明日本主管體育業務之政府單位與民間運動組織、全民運動政策、全民

    運動推廣等方面進行敘述,並以全國與東京地區民眾的運動參與情況進行討論:

    一一一一、、、、政府與民間體育運動組織政府與民間體育運動組織政府與民間體育運動組織政府與民間體育運動組織

    ((((一一一一))))政府體育組織政府體育組織政府體育組織政府體育組織─文部科學省文部科學省文部科學省文部科學省

    日本政府推動體育運動有「文部科學省」及「運動青少年局」2個單位,其他

    民間運動組織主要包括「日本運動振興中心」、「日本體育協會」、「日本奧會」、「日

    本遊憩協會」、「全國體育促進委員會」、「日本殘疾者體育協會」等單位。主要全民

    運動推廣政策包括,「運動振興」、「孩童體適能提升」、「終身運動」、「競技運動」

    等項目。規律運動定義及運動習慣的內容包括,「規律運動人口歷年趨勢」、「運動

    參與」、「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參與運動的原因」等項目。

    根據文部科學省(2011)網站的運動專門網頁上敘述,日本推動全民運動的理念為:

    (1)運動憲章提到所有人都擁有運動的權利;

    (2)日本全民運動的背景思潮:生涯學習的重要性、中央教育審議會的教育改革、文

    部科學省的保健審議會的動向;

    (3)地方營造與運動的關係:日本的文部科學省透過教育、文化和運動推動地方營造

    (社區營造)。其主要目標:

  • 23

    A. 實現終身運動的社會,所有的人可以隨時隨地享受運動,及在當地社區開展創

    建運動環境;

    B. 改善日本運動在國際的競爭力,使日本運動員在奧運會和其他國際體育比賽上

    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

    C. 逐步提升體育在學校的地位,同時在學校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進一步推動體

    育教育和兒童的體育活動。

    D. 推廣運動的基本計畫的目標是要盡快把每星期至少參與一次運動的人數百分

    點提升至不低於 50%。

    具體的作法就是在文部科學省中設置「地方營造支援室」,統整諸如透過人才

    培育達成地方營造目的之支持政策的企畫與構想、掌握與回應來自地方公共團體的

    詢問與期望、專家派遣、相關機構的仲介支援、各種資訊全國性的普及,以及和教

    育關連之綜合性的支援體系的整備(日本文部科學省,2011)。

    ((((二二二二))))民間體育運動組織民間體育運動組織民間體育運動組織民間體育運動組織

    日本民間的體育運動組織,主要包括日本運動振興中心、日本體育協會、日本奧會

    等大型體育組織,以下分做說明協助推廣的相關體育活動:

    1.日本運動振興中日本運動振興中日本運動振興中日本運動振興中心心心心::::

    獨立行政法人日本運動振興中心成立於 2003年,前身為根據 1986年公布之「日

    本體育健康中心法」以特殊法人的形式所成立的「日本體育健康中心」。其後在 1990

    年 12 月,日本政府為了提高運動的國際競爭力並擴大運動領域而設置運動振興基金

    部,作為完成這項目標之具體的支援組織。1999年 4月隨著「運動振興彩券實施相關

    法律」的施行,也為了執行運動振興彩券等業務的實施,設置運動振興彩券部。2002

    年 4月則為了進行「行政部」、「運動科學部」、「運動醫學部」、「運動資訊情報中心」

    等綜合性的研究,並進一步將研究成果應用於國家競技運動能力提昇的目標上,設置

    國立運動科學中心(JISS)(日本運動振興中心,2011)。另一方面,獨立行政法人日本

    運動振興中心,為振興日本運動以及維持兒童等之健康的保持和增進為目的的核心和

    專門機構,其執行業務如下五項:

    (1) 國立競技場營運與運動振興普及相關之業務;

    (2) 運動科學、醫學、資訊研究;

    (3) 運動振興之補助業務;

    (4) 運動振興彩券等業務;

    (5) 災害互助給付及健康安全普及業務。

  • 24

    2.日本日本日本日本奧林匹克委員會奧林匹克委員會奧林匹克委員會奧林匹克委員會

    1989年,日本奧林匹克運動委員會(Japan Olympic Committee, JOC)正式從日本體

    育協會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法人。「提高日本競技運動水準」的重大使命,也隨之

    由日本體育協會移交到日本奧林匹克運動委員會(JOC)手中。日本奧委會的使命是「鼓

    勵全民參與體育、培養運動員健康的身心,以及大力推動奧林匹克運動精神」。日本

    奧委會推廣的全民運動策略又稱為「黃金計畫」(The Gold Plan)(日本奧運委員會網

    站,2011),主要有以下幾種:

    (1)必要不可缺少的實施政策必要不可缺少的實施政策必要不可缺少的實施政策必要不可缺少的實施政策

    「政策目標達成必要不可缺少的實施政策」計畫,主要是針對競技選手與教練等

    相關人員的養成,所進行的特別「加強計畫」,以及針對選手和人員的活動環境,進

    行「環境整備計畫」的改進。

    (2)基本的政策基本的政策基本的政策基本的政策

    「政策目標達成必要的支援政策」計畫,是要針對國立運動科學中心與運動醫學

    與科學的合作通用,藉此達成嚴禁使用運動禁藥的推展。日本奧會的基本計畫,就是

    要支持針對國際運動賽會的舉辦與推進。

    (3)獨立實行的政策獨立實行的政策獨立實行的政策獨立實行的政策

    有關日本奧委會核准獨立的實行政策,主要有:

    a.「重點強化政策」:持續推動奧林匹克大會的特別計畫,支持各種競技團體、競

    技選手、相關人員;

    b. 極力實現「JOC GOLD PALN」,改善選手強化本部的機構;

    c. 針對激烈且變化快速的國際競技現場與環境,進行「情報與戰略計畫」、「競技

    運動項目間的合作計畫」以及「運動醫學、運動科學支援計畫」,藉以達成國際競

    技力向上的目標;

    d.「競技力與國際競爭力向上提昇」。

    三三三三、、、、全民運動人口調查全民運動人口調查全民運動人口調查全民運動人口調查

    日本規律運動的定義是指,每週至少運動 2次,每次 30分鐘,並且持續 1年以上。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 2011 年的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報告指出,日本地區有規律運動的

    人口比例自 2006 年的 29.0%提升至 2011 年的 31.7%,共增加 2.7 個百分點,但其歷年

    成長幅度不如台灣地區顯著,且總體而言,有高達七成的日本民眾沒有運動習慣。以下

    根據日本地區與台灣地區所做民眾運動習慣之調查,以其相同問項等主要統計數據呈現

    兩國民眾的運動習慣比較與分析。

  • 25

    ((((一一一一))))規律運動人口歷年趨勢規律運動人口歷年趨勢規律運動人口歷年趨勢規律運動人口歷年趨勢

    日本地區有規律運動的人口比例為 31.7%,較前一年度增加 0.5%;台灣地區有規律

    運動的人口比例為 30.4%,雖相較於日本地區略低,但較前一年度增加 2.6%。由例年

    趨勢觀察兩國有規律運動的人口比例,日本自 95年的 29.0%,至 100年的 31.7%,共增

    加 2.7個百分點;台灣自 95年的 18.8%,至 100年的 27.8%,共增加 9個百分點,同時

    期即較日本多出 6.3 個百分點,且至 101 年又再增加 2.6 個百分點,至 30.4%。整體而

    言,相對於日本地區的例年度比較,台灣規律運動的人口比例有更顯著且穩定的成長趨

    勢。

    圖 2-4規律運動人口比例年度比較

    註 1:日本規律運動(7230)定義:每週至少運動 2次,每次 30分鐘,並且持續 1年以上。 註 2:台灣 333規律運動定義:每週至少運動 3次,每次 30分鐘,心跳達 130或是運動強度會喘會流汗。

    ((((二二二二))))運動時間運動時間運動時間運動時間

    不論日本或台灣地區,多數民眾運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