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在那時光裡──...

3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 No. 172014 10 40 沉醉在那時光裡── 臺大歷史所交流學習感想 徐 立(復旦大學歷史系碩士生) 2014 2 月來到臺北,7 月初回上 海,我在臺大學習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回 想在臺北這段時間見聞不少,感慨頗多, 一時間卻不知如何下筆。 記得剛到臺北時細雨綿綿,交流學生 跟著臺大的志工導遊同學參觀校園。走到 羅斯福路,就可看見一排高大的椰子樹, 頗有南國風情。初次給我觸動比較大的是 臺大校門。何曾想到這低矮的門亭竟然就 是臺大的校門,絲毫沒有想像中的恢弘氣 勢。對比之前所到過的大學,無不校門高 聳,心中不禁嘿然。若不是這處矮小門亭 上飄揚的旗幟,我覺得它更像是一處日本 軍隊修建的碉堡,讓我頓生「失望」之感。 不過穿過校門,沿著寬闊的道路一個轉折 後,得見臺大校園的真面目。這條筆直而 寬闊的道路延伸到遠處,兩邊是排列成行 高聳的椰樹,故名為「椰林大道」。椰林大 道盡頭是臺大的圖書館,道路兩邊錯落著 各個院系樓。這種以圖書館為中心的校園 佈局,令我由衷讚歎──「這才是大學應該 有的樣子嘛!」這時不禁對自己剛剛「輕 浮」的想法感到有些羞愧。參觀了一圈臺 大,感覺校園面積很大,比復旦的校園大 很多。 註冊之後,我開始在臺大真正的學習 生活。從一點一點熟悉校園,到自如地穿 梭於課堂教室之間,兩個星期之後,我逐 漸熟悉校園環境。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 得週末溫暖的午後,騎著自行車遊蕩在校 園中最愜意。除了上課之外,大多數時間 我是在圖書館度過的。臺大圖書館真是我 夢寐以求的地方,從外觀來看,圖書館與 校園裡其他建築一樣低調,甚至顯得有些 老舊;踏入之後,發現這裡才是真正的「殿 堂」,不僅館藏豐富,借閱方便,館內各種 設計很貼合讀者需要,閱覽環境也十分良 好。我喜歡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打開從書 架上取下的一本心儀已久的書,慢慢地品 讀著;闔上書,抬頭遠眺,窗外是瀟瀟暮 雨,真是美好的時光。稍感可惜的是,圖 書館二樓能供閱讀的座位太少,而我無法 申請研究小間,遇到人多的時候,只好借 出所需的圖書,去其他樓層閱讀。 我感興趣的專業書籍多是明清的古籍 文本,與近代以來的學者研究著作,臺大 圖書館相關館藏數量多且涵蓋面廣,電子 網路資源亦頗豐富多元,便於專業閱讀與 研究。我自己如饑似渴地翻閱著一些非大 陸出版的圖書,因為在上海要看到這類書 籍並不容易,更何況是新近出版的學術著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Aug-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 No. 17∕2014 年 10 月 40

    沉醉在那時光裡── 臺大歷史所交流學習感想

    徐 立(復旦大學歷史系碩士生)

    自 2014 年 2 月來到臺北,7 月初回上

    海,我在臺大學習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回

    想在臺北這段時間見聞不少,感慨頗多,

    一時間卻不知如何下筆。

    記得剛到臺北時細雨綿綿,交流學生

    跟著臺大的志工導遊同學參觀校園。走到

    羅斯福路,就可看見一排高大的椰子樹,

    頗有南國風情。初次給我觸動比較大的是

    臺大校門。何曾想到這低矮的門亭竟然就

    是臺大的校門,絲毫沒有想像中的恢弘氣

    勢。對比之前所到過的大學,無不校門高

    聳,心中不禁嘿然。若不是這處矮小門亭

    上飄揚的旗幟,我覺得它更像是一處日本

    軍隊修建的碉堡,讓我頓生「失望」之感。

    不過穿過校門,沿著寬闊的道路一個轉折

    後,得見臺大校園的真面目。這條筆直而

    寬闊的道路延伸到遠處,兩邊是排列成行

    高聳的椰樹,故名為「椰林大道」。椰林大

    道盡頭是臺大的圖書館,道路兩邊錯落著

    各個院系樓。這種以圖書館為中心的校園

    佈局,令我由衷讚歎──「這才是大學應該

    有的樣子嘛!」這時不禁對自己剛剛「輕

    浮」的想法感到有些羞愧。參觀了一圈臺

    大,感覺校園面積很大,比復旦的校園大

    很多。

    註冊之後,我開始在臺大真正的學習

    生活。從一點一點熟悉校園,到自如地穿

    梭於課堂教室之間,兩個星期之後,我逐

    漸熟悉校園環境。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

    得週末溫暖的午後,騎著自行車遊蕩在校

    園中最愜意。除了上課之外,大多數時間

    我是在圖書館度過的。臺大圖書館真是我

    夢寐以求的地方,從外觀來看,圖書館與

    校園裡其他建築一樣低調,甚至顯得有些

    老舊;踏入之後,發現這裡才是真正的「殿

    堂」,不僅館藏豐富,借閱方便,館內各種

    設計很貼合讀者需要,閱覽環境也十分良

    好。我喜歡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打開從書

    架上取下的一本心儀已久的書,慢慢地品

    讀著;闔上書,抬頭遠眺,窗外是瀟瀟暮

    雨,真是美好的時光。稍感可惜的是,圖

    書館二樓能供閱讀的座位太少,而我無法

    申請研究小間,遇到人多的時候,只好借

    出所需的圖書,去其他樓層閱讀。

    我感興趣的專業書籍多是明清的古籍

    文本,與近代以來的學者研究著作,臺大

    圖書館相關館藏數量多且涵蓋面廣,電子

    網路資源亦頗豐富多元,便於專業閱讀與

    研究。我自己如饑似渴地翻閱著一些非大

    陸出版的圖書,因為在上海要看到這類書

    籍並不容易,更何況是新近出版的學術著

  • 沉醉在那時光裡──臺大歷史所交流學習感想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 No. 17∕2014 年 10 月 41

    作。對於渴求知識的人來說,這樣的圖書

    館就是天堂吧!

    作為交換學生,我主要還是在文學院歷

    史所修課、學習。這段期間,我選修和旁

    聽了幾門歷史所開設的課程,包括吳展良

    老師的「宋明理學史」、王鴻泰老師的「明

    代史」、閻鴻中老師的「秦漢思想史」、衣

    若蘭老師的「明清女性傳記專題」,以及哲

    學所有關公羊學、佛教華嚴宗的課程,與

    中文系的「中國思想史」。諸位授課老師講

    課都十分細緻、認真,而且善於引導學生

    深入思考。在我向授課老師表明旁聽的來

    意後,他們絲毫不介意,並表示歡迎。偶

    爾在課堂上,老師也詢問我在上海與在臺

    大讀書的差異。復旦研究所的課,也是以

    專題研究為主導,和臺大差不多。稍有差

    異的是,臺大老師講課發揮比較自由,課

    堂氣氛也比較輕鬆。同學們都很主動地提

    問,與老師討論的問題不止於課程專業相

    關。課後老師也會與同學聊聊日常生活、

    社會新聞等話題,師生之間關係很融洽、

    溫馨。

    我所接觸到的幾位老師,風格各不相

    同,但都平易近人,絲毫不會給人高高在

    上的感覺。印象深刻的是,「明清女性傳記

    專題」的最後一堂課,衣若蘭老師請修課

    同學去臺大附近一間餐廳用餐,大家圍坐

    在一起,先報告、討論最後一課的內容,

    然後衣老師和我們談人生、社會等等。感

    覺在臺大的課堂裡,學習是一件很自由快

    樂的事情。

    我 選 修 與 旁 聽 了 諸 多 課 程 , 獲 益 良

    多,同時也認識很多同學。我所接觸到的

    臺大同學都十分友好,其中幾位歷史所的

    ▲「明清女性傳記專題」課程師生餐敘後合影,左一為筆者,左三為衣若蘭老師

  • 學術交流

    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 No. 17∕2014 年 10 月 42

    博士生學長姐還熱心地幫我查詢資料。與

    他們在課後的討論,使我對臺大及歷史所

    有更多的了解。還記得當傅鐘敲響時,歷

    史所幽長的走廊內迴盪著陣陣鐘聲。文學

    院中庭院落有一棵很繁茂的榕樹,每次上

    課總會看到窗外這棵大樹,樹枝輕搖,在

    夏季頗顯涼意。樹上經常有松鼠穿梭,也

    許這些小傢伙才是文學院的常住吧。在歷

    史所輕鬆快樂的學習時光,已成為我美好

    的記憶。

    此次在臺大交流期間,發生了以學生

    為主體的反對服貿協議的抗議活動。校園

    內 也 可 見 抗 議 標 語 , 同 學 們 在 傅 鐘 前 集

    會,並邀請一些老師演講,表達他們的意

    見和訴求。從交換生的立場來看,臺大學

    生(其他大學也是如此吧)對政治事件很

    敏感,很有擔當和責任意識;老師們與社

    會群體,對學生都很寬容,給予鼓勵和支

    持。恰好在反服貿事件持續發酵期間,我

    旁聽的一門課程,同學們去參加在立法院

    前的抗議活動,老師並未提前得到告知,

    因此上課後教室內只有我和老師兩個人。

    再等了半個小時,其他同學還是沒有來,

    老師只好向我表示歉意,說這次課程內容

    待下週再講。到了下週,老師並沒有批評

    同學,一如往常開始講課,還關切地叮囑

    同學們注意安全。

    臺大的一些老師就像慈祥的長輩,默

    默地關愛著年輕的學生。學生們或許也能

    體會到老師們的用心吧。雖然課堂上偶爾

    發生這種尷尬的情況,但也說明了臺大的

    氛圍很自由,無形中培養學生自主、菁英

    的意識,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我覺得臺

    大不只是一所大學,也是學生的家。畢業

    季時,椰林大道上湧動著拍照留念的畢業

    生。畢業活動紛紛在此舉行,還有院系直

    接在系所建築物大門口辦起畢業宴會,如

    同家常宴席般,好不熱鬧。這些也算是臺

    大的靚麗風景吧!

    時光飛快,終於到了該告別的時候。

    離臺返滬的前一天,我特意去傅園,拜謁

    長眠在此的傅斯年校長。我想以此作為向

    臺大的告別,而且傅斯年校長是我十分尊

    敬的歷史學家,也算是表達我對這位史學

    前輩的崇敬之情。在茂密植物的遮掩下,

    我沿著彎彎曲曲的道路來到斯年堂。斯年

    堂為仿照希臘帕特農神廟的古典大殿式建

    築,堂前聳立著紀念碑,遠望頗有幾分莊

    嚴肅穆之感。不過這時墓前圍坐著一群學

    生,各著奇裝異服,似乎在排練劇目,很

    是熱鬧。我快速地走上前去,恭敬地向傅

    斯年校長墓鞠躬,便轉身離去。事後覺得

    自己太過倉促,有點遺憾。

    臺 大 就 是 這 樣 吧 , 容 納 著 青 春 的 喧

    囂,也有厚重的積澱,老師和先輩們默默

    地佇立,在這片校園裡耕耘、守護。我揮

    揮手,作別這美麗的校園;椰子樹的長影,

    常在我的心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