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茶艺美学的九大表现法则 - cnepaper.com ·...

1
3 B 茶道休闲 2017年3月13日 编辑:徐龙近 美编:汪敏武 校对:陈小秋 电话:2805133 邮箱:[email protected] 茶心情 品茶论道 □欣茗 □欣怡 茶乡动态 紫砂知识 中国茶道茶艺美学的九大表现法则 本报讯(朱乃章)连日来,在福鼎市 点头镇大坪村的六妙白茶庄园,员工们正 在建设生态景观茶园的观光亭阁,修建茶 迷宫观光园内旅游步道。项目负责人杨 成告诉笔者,白茶迷宫观光园内的配套工 程包括观景亭台、步道、沟渠、花卉培养 等,从去年年底动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 生态观光茶园的景观亭、步道、沟渠建设 一期项目预计在六月完成施工。 而纪生缘(福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在点头镇翁溪村牛埕岗山上建设占地面 500 亩原生态茶园观光园已具雏形。 据纪生缘董事长纪相炳介绍,多年来,纪 生缘的白茶生态观光园在茶园间及周围 种植山茶花、樱花、桂花、紫薇、竹柏等花 卉,致力打造“茶中有花,花下有茶,茶花 相间”的茶园美景。不断完善茶园道路建 设,建设茶园主干道、步行道,做到茶园道 路交通安全,方便快捷。 如今,福鼎市点头镇的生态白茶观 光园还有瑞达茶业位于观洋村东方红的 生态白茶园,天天品茶业位于翁溪村的 有机茶茶园基地,芳茗茶业位于山柘村 九峰山的有机茶园基地、真茗道茶业位 于龙田村朱家洋的有机茶园基地等,成 为一道独特风景线。当前正值初春季 节,春暖花开,生态茶园美景已吸引一拨 拨游客及摄影爱好者前来休闲采风,感 受茶园风光。 近年来,福鼎市点头镇着力抓好生 态茶园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区域布局、 集中连片、科学管理、突出重点、择优发 展的要求,稳步推进生态茶园基地建设, 同时以打造集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休闲 娱乐、养生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 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休闲消费升级工 程,促进生态农业与特色旅游深度融合, 进一步放大“旅游+ ”效应,探索旅游业 1+N”融合发展模式,将生态茶园基地 打造成一个集“茶业种植、茶业加工、休 闲观光、学习茶文化及旅游度假”为一体 的综合性旅游区,推动当地的茶产业和 经济发展。 一、神定气朗 中国茶道认为茶道即人道。茶道美 首先是人美。中国茶艺以艺示道,在茶 艺中首先要表现的正是茶人的形体美、 仪态美、神韵美和心灵美。其中最突出 的是表现茶人神定气朗的神韵美。茶人 们在长期的、经常性的茶艺修习中,借助 佛教修行的“五调法”:调身、调息、调心、 调食、调睡眠,来修炼自己。 调身:要求茶人在茶事活动中坐有 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要端 正,腰身项颈都要挺直,筋脉肌肉要放 松,目光要祥和,表情要自信,举止要从 容,待人要谦和。茶艺表演是人与人之 间的情感交流,表演者的神情举止是他 的内心情感和内在素质的表露,所以在 平时训练中应严格要求。 调息:呼吸要轻细而匀适,做到不 粗、不喘、不急促、不紊乱。 调心:要去除杂念、排除干扰,做到 心不散(不想与茶事无关的事)、不浮(不浮 躁不安)、不沉( 不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达 到虚静空灵,闲适安详。 调食:注意饮食适度、适时,吃有吃 相,不失饥,也不过饱。 调睡眠:做到不贪睡、不失眠、作息 有序。 茶人通过“五调”就可以进入“心 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 自我、明心见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炼 与完善。表现为目定意闲、神玄气朗、举 止从容、超脱豁达、风采秀逸。 二、对称与不均齐 对称与不均齐相结合。“对称”是人 类认识较早,也较普遍重视的形式美法 则。从物质形体上看,对称是指以一条 线为中轴,中轴线的两侧均等。对称具 有比较安静、稳定性强等美学特性,而且 可以衬托出中心位置。 不均齐是日本茶道所崇尚的美学法 则,用禅语可解释为无法,即没有规律。 日本茶道界认为正圆、正方以及一切对 称的形体都缺乏美感,只有不均齐的东 西才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中国茶艺强调对称美,但不排斥不 均齐美。相反,中国茶人认为,从对称美 中可以表现出大自然的规律,而从不均 齐美中,人们可以发挥更多的美学联想, 这两种美学法则结合使用,可以相辅相 成,相得益彰。例如,在茶室中选用千年 古树树根做成的,保持树根自然形态的 茶桌,茶桌桌面上的年轮构成天章云锦 般妙不可言的图案,茶桌的形状和桌面 的图案都是不均齐美。而在茶桌上摆放 着精巧的茶杯和茶壶则表现出对称美。 茶桌上几何形状的花瓶是对称美,而花 瓶中错落有致的插花又是不均齐美。这 些对称美与不均齐美的结合使用,使得 茶室中的美引人遐想,变化无穷,又有中 心,不会显得过分零乱。对称照应,体现 协调统一的整体美;阴阳动静,成为共艺 变化的节奏美,调和对比,多样统一,茶 道中的辩证思想包罗万象,俯拾皆是。 三、照应 《周 易 · 乾》 :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 作而万物睹。”意思是同类的事物相互感 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 然地结合在一起。 这里的“应”原本是响应、共鸣的意 思。后来中国古典美学把“应”也是作为 一个重要的形式美的法则,通常称之为 “呼应”或“照应”。“照应”所反映的是事 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协调、统一 的功能。即通过照应可以把分散的美的 各个要素,有机地整合为一个整体美。 例如在茶艺中插花、挂画、楹联与整体环 境的照应;背景音乐、解说词与表演动作 的照应;茶艺程序编排的前后照应等。 照应应用得当,有利于形成多姿多彩但 又不显得紊乱的整体美。 四、反复 反复这一美学表现的基本法则也是 源于《周易》。《周易》中的卦象即由“阴 爻”和“阳爻”这两个基本元素构成。阴 爻和阳爻的反复出现构成了六十四卦, 而这六十四卦的卦象本身就体现了一种 反复美。 如 乾、坤、震、巽、坎、离、良、兑 等 。 从审美角度看,反复的整体性强,给人整 齐一律的美感。面对结构精美的艺术 品,一个完整的审美感受都不是一次完 成的,需要反复观察,反复体验。 每一次总有新发现,反复不是简单 的重复,反复的巧妙应用还可以深化主 题,给人层层递进的美感。 茶艺表演时在背景音乐、图案装饰、 程序编排、茶艺动作、文字解说等方面合 理地应用反复,不仅不会使人感到单调、 枯燥、乏味,相反可增进茶艺的整体美感 和节奏感。 五、节奏 节奏作为一个美学的表现法则源于 宇宙的运动变化以及生命的成长发育。 美学大师宗白华认为,“节奏”是贯通了 中国人的生活、人格、社会制度、艺术境 界和文化意识的基本象征。这显然是对 民族心灵和命运的想象,从而赋予“节 奏”一项特殊的使命,即表现中国艺术境 界和文化意识的最后根据。音乐家用长 短音交替和强弱音的反复来创造节奏。 书法家、画家用线条和形象排列组织的 动势去表现节奏。 在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讲解、动作 都应当富有节奏感。例如,茶人们通过 阴阳、刚柔、动静、开合、往来、盈虚、顺 逆、轻重、浓淡、快慢等对立面的相互转 化以及连续、间断、反复等的变化来表现 动作的节奏。用语音语调的高低、轻重、 缓急、抑扬、顿挫来表达讲解的节奏。 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调色 彩便形成的律。韵律更能给人以情趣, 更能打动人心,满足人的精神享受。中 国茶艺特别注重韵律,认为者,美之极, 并通过气韵生动来充分展示茶道的内在 美和茶艺的艺术美。 六、简素 《周易系辞》说:“乾以易知,坤以简 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 理得矣。”老庄美学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 与之争美。陆羽在《茶经》中也强调:“茶 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行于简易闲淡之中,而有深远无穷 之味的美才是至美,这便是儒家美学认 为的“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中国自古就有“大音希声,大象无 形”的说法。中国人“有无形胜有形”的 审美情结,精简素洁不仅符合茶道之本, 也符合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美的追 求。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 桥嗜茶善画,他画的竹子枝枝挺拔,风格 朗秀,简索无杂,极具神韵,被后人视为 一绝。冗繁削尽留清瘦即是郑板桥对中 国古典美学中简素美的深刻体会。 中国茶艺特别强调简素美。简在中 国茶艺中表现为不摆设多余的陈设,不 佩带多余的饰品,不做多余的动作,不讲 多余的话。素表现为不浓妆艳抹,不镂 金错彩,而足清丽脱俗,朴素儒雅,淡然 无极。 七、调和与对比 这是反映事物矛盾的两种状态。 调和是求同,对比是存异。调和是 把两个接近的东西相并列、相联系在茶 艺表演中调和与对比的应用不仅限于 色彩,而且还表现于声音、质地、形象等 多方面。在根雕茶桌上放置一个竹制 茶盘,木与竹是质地上的调和;在竹茶 盘中摆放着一把粗犷古朴的紫砂壶并 配有几个精细的白瓷茶杯。壶与杯以 及壶与茶盘之间都是质地和形象的对 比。如果没有调和,则一切都显得杂乱 刺眼。相反,如果没有对比,则一切又 显得枯燥单调缺少活力,所以,调和与 对比都是中国茶艺美学表现形式中不 可缺少的技巧。 八、清雅幽玄 清雅幽玄是中国茶艺追求的意境 美。我国茶人在人格上追求清高,在气 质上迫求清逸,这就决定了他们在茶艺 中注定追求以清和幽为特点的美学表现 形式。 以清为美,在茶艺中常表现为茶的 清香、水的清澈、器的清洁、境的清雅、心 的清闲。在茶事活动中,茶人们以诗画 助茶,为的是添茶境之情雅。以茶辅琴 棋书画,为的是添茶人的清兴。以茶讽 世,为的是显茶人之清傲。以茶会友,为 的是表平淡脱俗之情谊。 “幽玄”用禅语解释称为“无底”,即 高深莫测之意,表现为含蓄、意味、耐回 想。幽玄之美与佛教禅宗精神有着深刻 的联系,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很难表 现,也很难描述,必须用心去体会。 九、多样统一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 和。”老子的这一宇宙生发论是多样统一 这一美学法则的理论基础。“三生万物” 是多样,“冲气以为和”是统一。多样统 一是中国茶道形式美的高级法则,同时 也是茶艺美的综合表现。 中国古典美学认为:“声一无听,物 一无文。”这里的“一”是指单一或单调, 单一的声音不可能具有音乐的美感,自 然“无听” (不好听)。单一的物体,不可能 引起视觉的美感,自然无文(不好看)。中 国古典美学在强调美的多样性的同时, 也强调美的统一性,提出“和而不同,违 而不犯”。“和而不同”是指多样性应和谐 而不显得雷同。在中国茶道美学中最突 出的表现是宜兴所制的紫砂壶表现出的 “圆不一相,方不一式”。在壶艺大师的 手下,圆与方这样简单的几何形状却有 着千变万化,他们所制出的圆形壶和方 形壶千姿百态,各有特色,让人百看不 厌。“违而不犯”是指多样性在变化中应 统一而不显得杂乱。要达到和而不同, 违而不犯,在多样统一中应注意两个关 系:一是主从关系; 二是生发关系。主从 关系是指茶艺美学要求的所表现的众多 因素中,必须有一个中心,做到有主有 次。生发关系是指在茶艺表现出的众多 美的因素应当像一棵树一样,树根、树 干、树叶是从同一根生长出来的,有美的 必然的内在联系。 中国茶艺在多样统一法则指导下形 成了丰富多彩的整体性和谐美一切局部 都从属于整体。局部美的魅力从整体中 得到显现,同时,局部美在整体美中又保 持相对独立。 福鼎点头镇 建设生态景观茶园成时尚 如果问我这一生有什么追求的话,我只希望生 活能平淡如茶。 茶需浓淡相宜,但有时候浓淡难宜,因为有人喜 欢淡茶,有人则偏爱浓茶。浓与淡,我似乎都能接 受。因为,浓淡不同,味蕾的体验也不同。但在心 底,我还是更钟情于那杯平淡的茶。 少许的叶子,便散发出与众不同的清香,品杯中 翠色香茗,思绪飘荡在氤氲的茶雾中,这淡淡的茶, 如此刻的心境,淡淡的,静静的,能有一杯茶陪伴左 右,就觉得是生命中的一种幸运。 淡中见真味,茶如此,人亦然。人淡如茶,做人 就应该是一道清淡的茶,在寂寞中生长,在压力中 坦然,在繁华之后回归朴素。一切,最终安然平淡 之中。 我们的这一生,将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时而温 暖,时而怀伤,时而感动,时而清冷,其味就像袅袅飘 起的茶香,自然而然地芬芳、舒畅,最后,也终将平淡 如这盏茶,释然过后,只等待来寻它的人。 始终相信,保持一颗平淡的心,方能享受沧海变 桑田的快乐,经过磨砺的生命,才会更加绚丽多彩, 馨香弥久。 有人想要一个痛快的人生,觉得折腾才够疯 狂;有人想要繁华的生活,不断朝着目标奋勇前进; 而我偏爱这平淡如茶的日子,简简单单,偶尔浪漫。 茶淡饭的日子里,平淡如水的生活里,有一杯淡 淡温暖的茶,已然知足。 有壶友曾经问我,你家这把壶怎么这么轻?壶体 这么薄,是不是舍不得用泥,做工不好? 砂壶造型千变,工艺繁多,薄胎紫砂壶就是其中 的一种,不是舍不得泥料,这是一种娴熟的制壶技法 体现。有的壶,薄如纸,是价值非常高的一种壶。壶 体的厚度一般是在 0.2 0.3cm 之间。 人们常用“薄如蝉翼,轻似浮云”来形容薄胎紫 砂壶。“薄胎”本是瓷器制作的“神技”,明清起,始有 艺人将其运用在紫砂制壶工艺之中,传世虽不多,却 开创性地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效果。 薄胎壶看起来与普通紫砂壶毫无区别,造型 同样是沉稳厚重,上手却很轻,印证了老子“大巧 若拙”的道家理念。一把 150 毫升的小壶,托在手 上轻若一块朽木,仅重 50 克,几乎可以漂在水面 之上。 胎就是打泥片时打得比一般壶要薄,不算是一 种工艺,而是一种技法,一种作者体现自己功力深厚 的技法。由于胎薄、成形难,烧制时受热不均而易烧 裂的原因,因而薄胎壶对技术纯熟程度的要求很高。 薄胎壶兴起于广东潮汕地区,这是由于薄胎壶 制作时对环境的湿度也有严格的要求,可以看出薄 胎壶的制作难度较大,要制作出一把完美的薄胎壶, 并非易事。作为一种实用器皿,这巧夺天工的薄胎 壶要更多地照顾到“观赏”和“实用”的双重要求。 “在 手疑无物,定睛似有神”的薄胎壶,让人爱不释手,是 意趣创作之妙品。 薄胎壶的保养 砂壶的重量取决于壶胎的厚和薄。厚胎壶符合 紫砂茗壶古朴雅拙的厚重的质感,壶体具有足够的 强度可抵御不可预计的外力伤害,以确保“长命百 岁”。薄胎壶价格相对来说较高,原因在于其透气性 好,难以烧制,做工难度大。考验的是壶者的制壶功 力。厚胎壶与薄胎壶有其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关键 取决个人的喜好。 薄胎紫砂壶由于胎壁较薄,使用的时候一定要 格外小心,如遇到磕碰,壶比较容易“受伤”。在冬 天使用前要注意先温壶,否则温差太大容易造成壶 体惊破。薄胎紫砂壶的养用跟普通的紫砂壶一样, 也怕油腻,每次泡完茶也要记得擦拭干净,放在通 风处。 平淡如茶,没什么不好 □ 艾湖人 薄胎壶

Upload: others

Post on 07-Jan-2020

38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4 download

TRANSCRIPT

3B茶道休闲2017年3月13日 编辑:徐龙近 美编:汪敏武 校对:陈小秋 电话:2805133 邮箱:[email protected]

茶心情品茶论道

□ 欣 茗□ 欣 怡

茶乡动态

紫砂知识

中国茶道茶艺美学的九大表现法则

本报讯(朱乃章)连日来,在福鼎市点头镇大坪村的六妙白茶庄园,员工们正在建设生态景观茶园的观光亭阁,修建茶迷宫观光园内旅游步道。项目负责人杨成告诉笔者,白茶迷宫观光园内的配套工程包括观景亭台、步道、沟渠、花卉培养等,从去年年底动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生态观光茶园的景观亭、步道、沟渠建设一期项目预计在六月完成施工。

而纪生缘(福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点头镇翁溪村牛埕岗山上建设占地面积 500 亩原生态茶园观光园已具雏形。据纪生缘董事长纪相炳介绍,多年来,纪生缘的白茶生态观光园在茶园间及周围种植山茶花、樱花、桂花、紫薇、竹柏等花卉,致力打造“茶中有花,花下有茶,茶花相间”的茶园美景。不断完善茶园道路建设,建设茶园主干道、步行道,做到茶园道路交通安全,方便快捷。

如今,福鼎市点头镇的生态白茶观光园还有瑞达茶业位于观洋村东方红的生态白茶园,天天品茶业位于翁溪村的有机茶茶园基地,芳茗茶业位于山柘村九峰山的有机茶园基地、真茗道茶业位于龙田村朱家洋的有机茶园基地等,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当前正值初春季节,春暖花开,生态茶园美景已吸引一拨拨游客及摄影爱好者前来休闲采风,感受茶园风光。

近年来,福鼎市点头镇着力抓好生态茶园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科学管理、突出重点、择优发展的要求,稳步推进生态茶园基地建设,同时以打造集生态旅游、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养生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线路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休闲消费升级工程,促进生态农业与特色旅游深度融合,进一步放大“旅游+”效应,探索旅游业

“1+N”融合发展模式,将生态茶园基地打造成一个集“茶业种植、茶业加工、休闲观光、学习茶文化及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推动当地的茶产业和经济发展。

一、神定气朗

中国茶道认为茶道即人道。茶道美首先是人美。中国茶艺以艺示道,在茶艺中首先要表现的正是茶人的形体美、仪态美、神韵美和心灵美。其中最突出的是表现茶人神定气朗的神韵美。茶人们在长期的、经常性的茶艺修习中,借助佛教修行的“五调法”:调身、调息、调心、调食、调睡眠,来修炼自己。

调身:要求茶人在茶事活动中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如坐姿要端正,腰身项颈都要挺直,筋脉肌肉要放松,目光要祥和,表情要自信,举止要从容,待人要谦和。茶艺表演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表演者的神情举止是他的内心情感和内在素质的表露,所以在平时训练中应严格要求。

调息:呼吸要轻细而匀适,做到不粗、不喘、不急促、不紊乱。

调心:要去除杂念、排除干扰,做到心不散(不想与茶事无关的事)、不浮(不浮躁不安)、不沉(不昏昏沉沉无精打采),达到虚静空灵,闲适安详。

调食:注意饮食适度、适时,吃有吃相,不失饥,也不过饱。

调睡眠:做到不贪睡、不失眠、作息有序。

茶人通过“五调”就可以进入“心斋”、“座忘”的境界,得到大智大慧、超越自我、明心见性、陶冶情操等人格的修炼与完善。表现为目定意闲、神玄气朗、举止从容、超脱豁达、风采秀逸。

二、对称与不均齐

对称与不均齐相结合。“对称”是人类认识较早,也较普遍重视的形式美法则。从物质形体上看,对称是指以一条线为中轴,中轴线的两侧均等。对称具有比较安静、稳定性强等美学特性,而且可以衬托出中心位置。

不均齐是日本茶道所崇尚的美学法则,用禅语可解释为无法,即没有规律。日本茶道界认为正圆、正方以及一切对称的形体都缺乏美感,只有不均齐的东西才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

中国茶艺强调对称美,但不排斥不均齐美。相反,中国茶人认为,从对称美中可以表现出大自然的规律,而从不均齐美中,人们可以发挥更多的美学联想,这两种美学法则结合使用,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在茶室中选用千年古树树根做成的,保持树根自然形态的茶桌,茶桌桌面上的年轮构成天章云锦般妙不可言的图案,茶桌的形状和桌面的图案都是不均齐美。而在茶桌上摆放着精巧的茶杯和茶壶则表现出对称美。茶桌上几何形状的花瓶是对称美,而花瓶中错落有致的插花又是不均齐美。这些对称美与不均齐美的结合使用,使得茶室中的美引人遐想,变化无穷,又有中心,不会显得过分零乱。对称照应,体现协调统一的整体美;阴阳动静,成为共艺变化的节奏美,调和对比,多样统一,茶道中的辩证思想包罗万象,俯拾皆是。

三、照应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这里的“应”原本是响应、共鸣的意思。后来中国古典美学把“应”也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形式美的法则,通常称之为

“呼应”或“照应”。“照应”所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协调、统一的功能。即通过照应可以把分散的美的各个要素,有机地整合为一个整体美。例如在茶艺中插花、挂画、楹联与整体环境的照应;背景音乐、解说词与表演动作的照应;茶艺程序编排的前后照应等。照应应用得当,有利于形成多姿多彩但又不显得紊乱的整体美。

四、反复

反复这一美学表现的基本法则也是源于《周易》。《周易》中的卦象即由“阴爻”和“阳爻”这两个基本元素构成。阴爻和阳爻的反复出现构成了六十四卦,而这六十四卦的卦象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反复美。

如乾、坤、震、巽、坎、离、良、兑等。从审美角度看,反复的整体性强,给人整齐一律的美感。面对结构精美的艺术品,一个完整的审美感受都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反复观察,反复体验。

每一次总有新发现,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反复的巧妙应用还可以深化主题,给人层层递进的美感。

茶艺表演时在背景音乐、图案装饰、程序编排、茶艺动作、文字解说等方面合理地应用反复,不仅不会使人感到单调、枯燥、乏味,相反可增进茶艺的整体美感和节奏感。

五、节奏

节奏作为一个美学的表现法则源于宇宙的运动变化以及生命的成长发育。美学大师宗白华认为,“节奏”是贯通了中国人的生活、人格、社会制度、艺术境界和文化意识的基本象征。这显然是对民族心灵和命运的想象,从而赋予“节奏”一项特殊的使命,即表现中国艺术境界和文化意识的最后根据。音乐家用长短音交替和强弱音的反复来创造节奏。书法家、画家用线条和形象排列组织的动势去表现节奏。

在茶艺表演中背景音乐、讲解、动作都应当富有节奏感。例如,茶人们通过阴阳、刚柔、动静、开合、往来、盈虚、顺逆、轻重、浓淡、快慢等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以及连续、间断、反复等的变化来表现动作的节奏。用语音语调的高低、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表达讲解的节奏。

在节奏的基础上赋予一定的情调色彩便形成的律。韵律更能给人以情趣,更能打动人心,满足人的精神享受。中国茶艺特别注重韵律,认为者,美之极,并通过气韵生动来充分展示茶道的内在美和茶艺的艺术美。

六、简素

《周易系辞》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老庄美学认为朴素而天下莫能

与之争美。陆羽在《茶经》中也强调:“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行于简易闲淡之中,而有深远无穷之味的美才是至美,这便是儒家美学认为的“大乐必易,大礼必简”。

中国自古就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说法。中国人“有无形胜有形”的审美情结,精简素洁不仅符合茶道之本,也符合大多数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美的追求。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嗜茶善画,他画的竹子枝枝挺拔,风格朗秀,简索无杂,极具神韵,被后人视为一绝。冗繁削尽留清瘦即是郑板桥对中国古典美学中简素美的深刻体会。

中国茶艺特别强调简素美。简在中国茶艺中表现为不摆设多余的陈设,不佩带多余的饰品,不做多余的动作,不讲多余的话。素表现为不浓妆艳抹,不镂金错彩,而足清丽脱俗,朴素儒雅,淡然无极。

七、调和与对比

这是反映事物矛盾的两种状态。调和是求同,对比是存异。调和是

把两个接近的东西相并列、相联系在茶艺表演中调和与对比的应用不仅限于色彩,而且还表现于声音、质地、形象等多方面。在根雕茶桌上放置一个竹制茶盘,木与竹是质地上的调和;在竹茶盘中摆放着一把粗犷古朴的紫砂壶并配有几个精细的白瓷茶杯。壶与杯以及壶与茶盘之间都是质地和形象的对比。如果没有调和,则一切都显得杂乱刺眼。相反,如果没有对比,则一切又显得枯燥单调缺少活力,所以,调和与对比都是中国茶艺美学表现形式中不可缺少的技巧。

八、清雅幽玄

清雅幽玄是中国茶艺追求的意境美。我国茶人在人格上追求清高,在气质上迫求清逸,这就决定了他们在茶艺中注定追求以清和幽为特点的美学表现形式。

以清为美,在茶艺中常表现为茶的清香、水的清澈、器的清洁、境的清雅、心的清闲。在茶事活动中,茶人们以诗画

助茶,为的是添茶境之情雅。以茶辅琴棋书画,为的是添茶人的清兴。以茶讽世,为的是显茶人之清傲。以茶会友,为的是表平淡脱俗之情谊。

“幽玄”用禅语解释称为“无底”,即高深莫测之意,表现为含蓄、意味、耐回想。幽玄之美与佛教禅宗精神有着深刻的联系,带有神秘主义的色彩,很难表现,也很难描述,必须用心去体会。

九、多样统一

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的这一宇宙生发论是多样统一这一美学法则的理论基础。“三生万物”是多样,“冲气以为和”是统一。多样统一是中国茶道形式美的高级法则,同时也是茶艺美的综合表现。

中国古典美学认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这里的“一”是指单一或单调,单一的声音不可能具有音乐的美感,自然“无听”(不好听)。单一的物体,不可能引起视觉的美感,自然无文(不好看)。中国古典美学在强调美的多样性的同时,也强调美的统一性,提出“和而不同,违而不犯”。“和而不同”是指多样性应和谐而不显得雷同。在中国茶道美学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宜兴所制的紫砂壶表现出的

“圆不一相,方不一式”。在壶艺大师的手下,圆与方这样简单的几何形状却有着千变万化,他们所制出的圆形壶和方形壶千姿百态,各有特色,让人百看不厌。“违而不犯”是指多样性在变化中应统一而不显得杂乱。要达到和而不同,违而不犯,在多样统一中应注意两个关系:一是主从关系;二是生发关系。主从关系是指茶艺美学要求的所表现的众多因素中,必须有一个中心,做到有主有次。生发关系是指在茶艺表现出的众多美的因素应当像一棵树一样,树根、树干、树叶是从同一根生长出来的,有美的必然的内在联系。

中国茶艺在多样统一法则指导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整体性和谐美一切局部都从属于整体。局部美的魅力从整体中得到显现,同时,局部美在整体美中又保持相对独立。

福鼎点头镇

建设生态景观茶园成时尚

如果问我这一生有什么追求的话,我只希望生活能平淡如茶。

茶需浓淡相宜,但有时候浓淡难宜,因为有人喜欢淡茶,有人则偏爱浓茶。浓与淡,我似乎都能接受。因为,浓淡不同,味蕾的体验也不同。但在心底,我还是更钟情于那杯平淡的茶。

少许的叶子,便散发出与众不同的清香,品杯中翠色香茗,思绪飘荡在氤氲的茶雾中,这淡淡的茶,如此刻的心境,淡淡的,静静的,能有一杯茶陪伴左右,就觉得是生命中的一种幸运。

淡中见真味,茶如此,人亦然。人淡如茶,做人就应该是一道清淡的茶,在寂寞中生长,在压力中坦然,在繁华之后回归朴素。一切,最终安然平淡之中。

我们的这一生,将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时而温暖,时而怀伤,时而感动,时而清冷,其味就像袅袅飘起的茶香,自然而然地芬芳、舒畅,最后,也终将平淡如这盏茶,释然过后,只等待来寻它的人。

始终相信,保持一颗平淡的心,方能享受沧海变桑田的快乐,经过磨砺的生命,才会更加绚丽多彩,馨香弥久。

有人想要一个痛快的人生,觉得折腾才够疯狂;有人想要繁华的生活,不断朝着目标奋勇前进;而我偏爱这平淡如茶的日子,简简单单,偶尔浪漫。

茶淡饭的日子里,平淡如水的生活里,有一杯淡淡温暖的茶,已然知足。

有壶友曾经问我,你家这把壶怎么这么轻?壶体这么薄,是不是舍不得用泥,做工不好?

砂壶造型千变,工艺繁多,薄胎紫砂壶就是其中的一种,不是舍不得泥料,这是一种娴熟的制壶技法体现。有的壶,薄如纸,是价值非常高的一种壶。壶体的厚度一般是在0.2至0.3cm之间。

人们常用“薄如蝉翼,轻似浮云”来形容薄胎紫砂壶。“薄胎”本是瓷器制作的“神技”,明清起,始有艺人将其运用在紫砂制壶工艺之中,传世虽不多,却开创性地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妙效果。

薄胎壶看起来与普通紫砂壶毫无区别,造型同样是沉稳厚重,上手却很轻,印证了老子“大巧若拙”的道家理念。一把 150 毫升的小壶,托在手上轻若一块朽木,仅重 50 克,几乎可以漂在水面之上。

胎就是打泥片时打得比一般壶要薄,不算是一种工艺,而是一种技法,一种作者体现自己功力深厚的技法。由于胎薄、成形难,烧制时受热不均而易烧裂的原因,因而薄胎壶对技术纯熟程度的要求很高。

薄胎壶兴起于广东潮汕地区,这是由于薄胎壶制作时对环境的湿度也有严格的要求,可以看出薄胎壶的制作难度较大,要制作出一把完美的薄胎壶,并非易事。作为一种实用器皿,这巧夺天工的薄胎壶要更多地照顾到“观赏”和“实用”的双重要求。“在手疑无物,定睛似有神”的薄胎壶,让人爱不释手,是意趣创作之妙品。

薄胎壶的保养

砂壶的重量取决于壶胎的厚和薄。厚胎壶符合紫砂茗壶古朴雅拙的厚重的质感,壶体具有足够的强度可抵御不可预计的外力伤害,以确保“长命百岁”。薄胎壶价格相对来说较高,原因在于其透气性好,难以烧制,做工难度大。考验的是壶者的制壶功力。厚胎壶与薄胎壶有其各自的特点与优势,关键取决个人的喜好。

薄胎紫砂壶由于胎壁较薄,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格外小心,如遇到磕碰,壶比较容易“受伤”。在冬天使用前要注意先温壶,否则温差太大容易造成壶体惊破。薄胎紫砂壶的养用跟普通的紫砂壶一样,也怕油腻,每次泡完茶也要记得擦拭干净,放在通风处。

平淡如茶,没什么不好

□ 艾湖人

薄 胎 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