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213
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

Upload: others

Post on 04-Aug-2020

1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年修订)

Page 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

目 录

法政学院(含哲学学院) ........................................................................................................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1) ........................................................ 4

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2) .................................................................... 8

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3) .................................................................. 18

伦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5) ...................................................................... 22

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6) .......................................................................... 27

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7) ...................................................................... 31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8) .......................................................... 36

马克思主义学院 ...................................................................................................................... 4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3) .......................................... 41

教育学院 .................................................................................................................................. 49

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1) .............................................................. 49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2) .......................................................... 54

比较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4) .............................................................. 59

学前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5) .............................................................. 63

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6) .............................................................. 68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8) ...................................................... 73

教师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Z1) .................................................................... 78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202) .................................................. 83

人文与传播学院 ...................................................................................................................... 88

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1) ...................................................................... 88

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3) .................................................................. 93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4) ...................................................... 98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5) ........................................................ 103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6) .................................................... 109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7) ........................................ 114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8) ............................................ 119

都市文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Z1) ................................................................. 126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2Z1) ............................................... 131

历史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2Z2) ........................................................... 136

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2Z3) ........................................................... 143

专门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2Z4) ................................................................... 147

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2Z5) ........................................................... 151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2Z6) ....................................................... 155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3Z1) ............................................... 160

世界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603Z2) ........................................................... 165

Page 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3

外国史学史与史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3Z3) ....................................... 169

对外汉语学院 ........................................................................................................................ 174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2) ............................................ 174

数理学院 ................................................................................................................................ 180

基础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01) ................................................................ 180

计算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02) ................................................................ 18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03) ................................................ 190

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04) ................................................................ 195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05) .................................................... 200

天体中心 ................................................................................................................................ 205

数学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Z1) ............................................................... 205

旅游学院 ................................................................................................................................ 209

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7601) ................................................................ 209

Page 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4

法政学院(含哲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1)

Marxist philosophy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学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要求做到:

(一)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持党的基本路

线,热爱祖,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矢志献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事业。

(二)具有广博的哲学基础知识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知识,具有哲学批判精神和创造

性地独立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自觉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求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至少能熟练地掌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背景研究、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认识

论问题研究等。主要导师有张允熠、毛勒堂、何云峰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

简章。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背景研究

本方向基于 16 世纪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的史实,分析、梳理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欧洲文

化背景,进而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后实现了中国化的深刻哲学机理,从而人类文化发展的

主流上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理解和领悟。

(二)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

本方向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社会发展理论,深度求解社会发展难题,深刻探

讨社会发展图景。

(三)认识论问题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知识发展规律研究、后现代主义知识观、知识社会学、知识传播学、非理性认识论、社会认识论、

科学方法论、价值学、科学门类演化等问题领域。

Page 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5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低于 20 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2.学位基础课程(不少于 3 学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Readings of Marxism Philosophy(3 学分)

中国哲学原著 Readings of Chinese Philosophy(3 学分)

西方哲学原著 Readings of Western Philosophy(3 学分)

3.学位专业课程(不少于 3 学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沿问题 Monographic Studies on the Marxist Highlighted Philosophy(3 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哲学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Western Philosophy(3 学分)

4.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 (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中西哲学交流史 The exchang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2 学分)

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y of Western Marxism(2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

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

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路。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

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论文一篇。专业学习、学位论文写作、教学实践三方面有机结合,专业

教学实习纳入培养过程。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 1 篇专业

学术论文,或以第二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 2 篇专业学术论文。

(二)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Page 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6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应在入学后的第 3 学期末之前参加本专业所组织的中

期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开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

值,体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专业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二)学位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

组织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四卷.人民出

版社.1995.

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 2 版)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

冯契.中国哲学的近代革命进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张允熠.中国传统文化的近现代转型.黄山书社.2010.

八、附录: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7

附录: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哲学学院 学 科、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 究

方 向 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2.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理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研究

课程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

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

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3 3 54 √ 张允熠 考试

中国哲学原著 3 3 54 √ 崔宜明 考试

西方哲学原著 3 3 54 √ 刘云卿 考试

学位

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沿问题 3 3 54 √ 毛勒堂 考试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哲学 3 3 54 √ 何云峰 考试

学术

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崔宜明等 考试

中西哲学交流史 2 2 36 √ 张允熠 考查

西方马克思主义专题研究 2 2 36 √ 潘 宁 考查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王建平等 考试

其他

培养

环节

实习、参加学术会议 √ √ √

论文开题报告 √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

力者补

修课程

Page 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8

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2)

Chinese Philosophy

培养方案一(哲学学院)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基本具备中外哲学理论知

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学术研究的能力;对中国哲学史有系统了解,对本专业前沿成果有

深入把握;博士论文有独到见解;具有较强的古典文献阅读理解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

机操作技能。毕业后能胜任本学科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代哲学、中国佛教哲学等。主要导师有张允

熠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低于 20 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7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 2 学分)

2.学位基础课程(不少于 6 学分)(学生可任意选择两门课程修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Selective Readings of Marxism Philosophy(3 学分)

中国哲学原著 Readings of Chinese Philosophy(3 学分)

西方哲学原著 Readings of Western Philosophy(3 学分)

3.学位专业必修课程(不少于 3 学分)

儒教与道教研究 Study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3 学分)

经学研究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3 学分)

4.学术前沿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3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选,2 学分)

宋明理学专题研究 Study of Neo - Confucianism(2 学分)

中西哲学交流史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exchanges(2 学分)

敦煌佛教文献 Dunhuang Buddhist literature(2 学分)

Page 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9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

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

论会,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路。

3.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论文一篇。指

导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 1 篇专业学术论文,或以第二作

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 2 篇专业学术论文。

4.专业学习、学位论文写作、教学实践三方面有机结合,专业教学实习纳入培养过程。

(二)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应在入学后的第 3 学期末之前参加本专业所组织的中

期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3.实践要求

协助导师进行学术研究、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开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

值,体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专业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二)学位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

组织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Page 1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0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

位。

七、参考书目

1. 杨伯峻.论语,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3.

2.杨伯峻.孟子,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2.

3.陈鼓应.老子,老子译注及评价.中华书局.2003.

4.陈鼓应.庄子,庄子今译今注.中华书局.2003.

5.高亨.周易,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2002.

6.梁启雄.荀子,荀子简释.中华书局.2001.

7.楼宇烈.王弼集,王弼集校释.中华书局.1998.

8.郭象.南华真经注疏.中华书局.2003.

9.朱熹.朱子全书[M].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10.王阳明.王阳明全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1.王夫之.船山全书[M].岳麓书社.2005.

12.黄宗羲.黄宗羲全集[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13.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M].中华书局.1998.

八、附录: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1

附录:

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哲学学院 学 科、专 业 哲学 中国哲学

研 究

方 向 1.中国古代哲学 2.中国近代哲学 3.中国佛教哲学

课程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

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3 3 54 √ 张允熠 考试

中国哲学原著 3 3 54 √ 崔宜明 考试

西方哲学原著 3 3 54 √ 刘云卿 考试

儒教与道教研究 3 3 54 √ 李 申 考试

经学研究 3 3 54 √ 石立善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崔宜明等 考试

宋明理学专题研究 2 2 36 √ 苟小泉 考查

中西哲学交流史 2 2 36 √ 张允熠 考查

敦煌佛教文献 2 2 36 √ 方广锠 考查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王建平等 考试

其他

培养

环节

实习、参加学术会议 √ √ √

论文开题报告 √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

力者补

修课程

中国哲学通史 考试

先秦哲学原著选读 考试

宋明哲学原著选读 考试

Page 1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2

培养方案二(法政学院)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二)在一般或基本的哲学训练上具备中外哲学理论知识的扎实功底,具有良好的哲学意识与

视野,并具有用哲学的观点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良好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从事本

专业和相关专业学术研究的能力;在对中国哲学史有系统了解、对本专业领域各主要学术传统和前

沿成果有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对中国哲学中一个阶段或若干阶段、学派、人物有专门研究和独到见

解;具有较强的古典文献阅读理解能力和校点注释能力、较好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独立从

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 毕业后不仅能胜任本学科领域及相关教育部门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也能在政府部门和企

事业单位从事相应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古代哲学,侧重于先秦哲学的研究,特别关注中国哲学的起源

和范型问题、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思维方式问题以及古代哲学与伦理和宗教的关系问题。主要

导师有吾敬东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 23学分)

(一) 公共必修课程(不少于 7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4 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程(不少于 9 学分)

1. 学位基础课程(6 学分)

中国哲学原著 Readings of Chinese Philosophy(3 学分)

西方哲学原著 Readings of Western Philosophy(3 学分)

2. 学位专业课程(3 学分)

中国哲学的起源 The origin China Philosophy(3 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选,2 学分)

中国思维形态 Chinese thinking form(2 学分)

中国古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China ancient philosophy and Science(2 学分)

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 Ethical life of Chinese Society(2 学分)

中国社会的宗教传统 Religious traditions of Chinese social(2 学分)

Page 1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3

西方哲学史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2 学分)

(四)学术前沿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五)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以导师指导为主,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讲授与讨论、理论学习与科

研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2. 帮助学生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路,也扩大学生广泛的兴趣、视野以及创造力。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 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研究生须按学校要求完成中期考核,办法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

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3. 科研考核

每位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篇。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论文撰写

1. 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选题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体现创新性和前沿性。

2. 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

3. 论文文本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

(二)论文答辩

1. 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或 5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 3位为外单位专

家。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过,方可进入答辩。

2. 参加学校组织的双盲评审。

3.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

答辩委员。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专家组成,外校专家占多数,博士生导师占多数。

答辩主席在外单位专家中产生。

4. 学位论文须获三分之二以上答辩委员同意方能通过,未获通过可在两年内重新答辩一次。

七、参考文献

Page 1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4

(中国文献部分)

杨伯峻. 论语,论语译注. 中华书局.

杨伯峻. 孟子,孟子译注. 中华书局.

陈鼓应. 老子,老子译注及评价. 中华书局.

陈鼓应. 庄子,庄子今译今注. 中华书局.

高亨. 周易,周易大传今注. 齐鲁书社年.

梁启雄. 荀子,荀子简释. 中华书局年.

楼宇烈. 王弼集,王弼集校释. 中华书局年.

僧肇. 肇论,肇论校释. 中华书局.

法藏. 华严金师子章,华严金师子章校释. 中华书局.

慧能. 坛经,坛经校释. 中华书局.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中华书局.

黎靖德. 朱子语类. 中华书局.

王阳明全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夫之. 尚书引义. 中华书局.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书. 中华书局.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中华书局.

黄宗羲. 宋元学案. 中华书局.

黄宗羲. 明儒学案. 中华书局.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商务印书馆.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新编. 人民出版社.

冯契.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 上海人民出版社.

冯契. 认识世界与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真善美和人的自由,冯契文集. 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

张岱年. 中国哲学大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任继愈. 中国佛教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李泽厚,刘纲纪. 中国美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张舜徽. 中国文献学. 河南人民出版社.

张岱年.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三联书店.

张光直. 中国青铜时代合集. 三联书店.

张光直. 考古学专题六讲. 文物出版社.

张光直. 美术、神话与祭祀. 辽宁教育出版社.

吾淳. 中国思维形态. 上海人民出版社.

吾淳. 古代中国科学范型. 中华书局.

Page 1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5

吾淳. 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主要关于儒家伦理可能性问题的研究. 中华书局.

吾淳. 中国社会的宗教传统——巫术与伦理的对立和共存. 上海三联书店.

吾淳. 中国古代科学哲学.

吾淳. 中国哲学的起源——前诸子时期观念、概念、思想发生发展与成型的历史.上海人民出版.

(西方文献部分)

柏拉图. 巴门尼德斯篇. 商务印书馆.

柏拉图. 理想国. 商务印书馆.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商务印书馆.

帕斯卡尔. 思想录. 商务印书馆.

笛卡儿. 第一哲学沉思集. 商务印书馆.

休谟. 人性论. 商务印书馆.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商务印书馆.

康德. 实践理性批判. 商务印书馆.

康德. 判断力批判. 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 哲学史讲演录. 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 小逻辑. 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 美学. 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 商务印书馆.

黑格尔. 法哲学原理. 商务印书馆.

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 商务印书馆.

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 三联书店.

海德格尔. 形而上学导论. 商务印书馆.

海德格尔. 面向思的事情. 商务印书馆.

马克斯·韦伯. 儒教与道教. 商务印书馆.

马克斯·韦伯. 印度教与佛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马克斯·韦伯. 古犹太教教.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卡尔·雅斯贝斯.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华夏出版社.

列维—布留尔. 原始思维. 商务印书馆.

列维—斯特劳斯. 野性的思维. 商务印书馆.

恩斯特·卡西尔. 人论. 上海译文出版社.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重庆出版社.

威廉·巴雷特. 非理性的人. 商务印书馆.

丹尼尔·贝尔.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三联书店.

文德尔班. 哲学史教程. 商务印书馆.

Page 1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6

梯利. 西方哲学史. 商务印书馆.

八、附录: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7

附录:

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法政学院

学 科、

专 业 中国哲学

研 究

方 向 中国古代哲学

课程类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

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

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哲学原著 3 3 54 √ 吾敬东 考试

西方哲学原著 3 3 54 √ 刘云卿 考试

中国哲学的起源 3 3 54 √ 吾敬东 考试

学术前沿与学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查

中国思维形态 2 2 36 √ 吾敬东 考查

中国古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2 2 36 √ 吾敬东 考查

中国社会的伦理生活 2 2 36 √ 吾敬东 考查

中国社会的宗教传统 2 2 36 √ 吾敬东 考查

西方哲学史 2 2 36 √ 马德邻 考查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张志平 考试

其他

培养

环节

实习、参加学术会议 √ √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

力者补

修课程

Page 1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8

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3)

Foreign Philosophy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博士应达到的要求:基本具备中外哲学理论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学术研究

的能力;对外国哲学史有系统了解,对本专业前沿成果有深入把握;博士论文有独到见解;具有较

强的外国哲学文献阅读理解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毕业后能胜任本学科领

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五)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西方哲学,包括古代、近代和现代;以及道德、社会、政治、经济

哲学等领域。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西方道德、社会和政治哲学,侧重研究西方道德、社会和政治哲学

及其与中国道德、社会和政治哲学的比较等。主要导师有陈泽环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

详见招生简章。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低于 20 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2.学位基础课程(不少于 3 学分)(学生可任意选择 1 门课程修习)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 Selective Readings of Marxism Philosophy(3 学分)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Readings of Chinese Philosophy(3 学分)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Readings of Western Philosophy(3 学分)

3.学位专业必修课程(不少于 3 学分)

Page 1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9

西方道德哲学 Western Moral Philosophy(3 学分)

西方社会—政治哲学 Western Society-Policital Philosophy(3 学分)

4.学术前沿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学位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中西人生哲学 Philosophy on life in and out of China (2 学分)

德国古典哲学原著选读 Selecting Readings of Germany Classical Philosophy (2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

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

会,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路。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

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论文一篇。指导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

刊上发表至少 1 篇专业学术论文,或以第二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 2 篇专业学术论文。

专业学习、学位论文写作、教学实践三方面有机结合,专业教学实习纳入培养过程。

(二)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采用闭卷、开卷、撰写专题论文的方式进行;成绩可以计百分制,也可以分优(90 分-100 分)、

良(80 分-89 分)、中(70 分-79 分)、及格(60 分-69 分)、不及格(60 分以下)五等;必修课

及格标准为“中”,选修课及格标准为“及格”;学位课程成绩三分之二以上达到优良者,方可参加

学位论文答辩。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应在入学后的第 3 学期末之前参加本专业所组织的中

期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3.实践要求

协助导师进行学术研究、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开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Page 2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0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专

业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二)学位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

组织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

位。

七、参考书目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2.

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荷马史诗[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美]穆尔等.思想的力量——哲学导论[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姚大志.当代西方政治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美]迈克尔·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中信出版社,2011

汉斯·约阿西姆·施杜里希著.世界哲学史[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昆茨曼等.哲学百科[M].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

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下).商务印书馆.1996

钱穆.晚学盲言[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万俊人.20 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阿尔贝特·施韦泽.对生命的敬畏[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M].三联书店. 1989.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二、三、四卷)[M].商务印书馆.1981.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M].商务印书馆.1979.

八、附录: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2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1

附录:

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哲学学院

学 科、专

业 外国哲学

研 究

方 向 西方道德、社会和政治哲学

课程类

别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

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

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

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

院 考试

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 3 3 54 √ 张允熠 考试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3 3 54 √ 刘云卿 考试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3 3 54 √ 崔宜明 考试

西方道德哲学 3 3 54 √ 陈泽环 考试

西方社会—政治哲学 3 3 54 √ 谢志斌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崔宜明

等 考试

中西人生哲学 2 2 36 √ 陈泽环 考查

德国古典哲学原著选读 2 2 36 √ 乐小军 考查

专业外语(限定选修课) 2 2 36 √ 王建平

等 考试

其他

培养

环节

实习、参加学术会议 √ √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

力者补

修课程

西方哲学通史 考试

西方道德哲学原著选读 考试

西方政治哲学原著选读 考试

Page 2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2

伦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5)

Ethic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伦理学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成为具有伦理学(含道德哲学、

人生哲学、应用伦理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能在高校、政府机关、企业及社会各界从事教学、科

研、理论宣传和文化建设工作的高层次研究、教学、管理人才。

(三)博士应达到的要求:扎实掌握中外伦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学

术研究的能力;对当代应用伦理学有系统了解,对本专业前沿成果有深入把握;博士论文有独到见

解;具有较强的国内外伦理学文献阅读理解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操作技能。毕业后

能胜任本学科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宣传和文化管理工作。

(四)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道德哲学基础理论、中外伦理思想史、西方伦理学经典著作选读、

应用伦理学和当代社会发展前沿道德问题研究。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应用伦理学、中国伦理思想史、伦理学基础理论等。主要导师有王

正平、崔宜明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应用伦理学

本研究方向侧重于应用伦理学(包括环境伦理学、计算机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工商伦理学、

教育伦理学等)和当代社会发展前沿道德问题研究。

(二)中国伦理思想史(或伦理学基础理论)

本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中国伦理思想史或中外伦理学基础理论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低于 20 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学位公共课程(不少于 7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2.学位基础课程(不少于 3 学分)(学生可任意选择一门课程修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Selective Readings of Marxism Philosophy(3 学分)

Page 2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3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Readings of Chinese Philosophy(3 学分)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Readings of Western Philosophy(3 学分)

3.学位专业必修课程(不少于 3 学分)

当代应用伦理学 Contemporary Applied Ethics(3 学分)

道德哲学基础理论 Morality Philosophy Basic Theory(3 学分)

4.学术前沿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 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西方伦理学经典著作选读 Selective Readings of Western Ethics(2 学分)

中国传统伦理学原著选读 Selective Readings of Chinese Ethics(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

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

会,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路。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

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论文一篇。指导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

刊上发表至少 1 篇专业学术论文,或以第二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 2 篇专业学术论文。

专业学习、学位论文写作、教学实践三方面有机结合,专业教学实习纳入培养过程。

(二)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应在入学后的第 3 学期末之前参加本专业所组织的中

期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3.实践要求

协助导师进行学术研究、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最迟第 3 学期末,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论文的选题应便于考核学生对本专业有

Page 2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4

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本学科领域内近期有关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较高的应用价值,并

且具备完成论文的相应条件。

论文开题:在中期考核结束以后举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论证会。研究生应事先撰写完整的学

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的意义,前人已经作出的工作,研究的基本主题和基本方法,研究

的思路和论文的结构,撰写的计划和进度,主要的观点和创新点,所掌握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目前

所存在的问题。

(二)论文选题

论文撰写: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并且在导师的指导

下不断完善论文的观点、思路和结构。论文字数要求:博士论文正文一般在 10 万以上,中文摘要不

少于 3000 字。论文形式要求:为方便审读,论文打印使用 4 号字或小 4 号字,论文行距应较宽松。

格式必须规范:论文的封面、中外文提要、正文、附录、参考文献的编排,都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

学术论文规范,所有的注码必须注明:国别(或时代)、作者、(或译者)、书刊名称、卷次(章节)、

页码、出版社、出版时间,否则不能参加答辩。

论文评定: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算成绩。

(三)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按学校双盲评审统一要求,每

年 4 月 15 日前,博士生交 3 份论文至研究生院。学位论文答辩应在答辩二个月前开始,确定评阅专

家和组成答辩委员会,并由答辩秘书将论文送交论文评阅人,评阅人的姓名不得告知申请人。博士

学位论文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过,

方可进入答辩。

博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人组成,均为正高职称,外单位专家占多数,博士生导师占多数。

论文的导师不得担任答辩委员,答辩主席在外单位专家中产生。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论

文须获三分之二答辩委员同意,方得通过。未获通过者,经论文答辩委员会同意,博士论文可在两

年内重新申请答辩一次。

(四)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王正平.生态、信息与社会伦理问题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王正平主编.应用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王正平.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的跨学科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王正平.教育伦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L.P.Pojman 编.环境伦理学——理论与实践阅读文献.Jones and Bartlett 出版公司.1998.

John W.Dienhart, Jordan Curnutt 著.工商伦理学.ABC_CLIO 出版公司.1998.

刘光明.商业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1997 年.

Page 2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5

邱仁宗.生命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年.

甘绍平.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年.

卢风.应用伦理学——现代生活方式的哲学反思[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年.

叶平.环境的哲学与伦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年.

万俊人.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年.

特雷尔·拜纳姆等主编.计算机伦理与专业责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

比彻·汤姆.哲学的伦理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

小仓志祥.伦理学原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

季塔连科.马克思主义伦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 年.

弗兰克纳.伦理学[M].三联书店. 1987 年.

八、附录:伦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2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6

附录:

伦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哲学学院 学 科、专 业 伦理学

研 究

方 向 1.应用伦理学研究 2.中国伦理思想史(或伦理学基础理论)

课程类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

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

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

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

院 考试

学位

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3 3 54 √ 张允熠 考试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3 3 54 √ 崔宜明 考试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3 3 54 √ 刘云卿 考试

学位

专业

当代应用伦理学 3 3 54 √ 王正平 考试

道德哲学基础理论 3 3 54 √ 崔宜明 考试

学术

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崔宜明

等 考试

西方伦理学经典著作选读 2 2 36 √ 王正平 考查

中国传统伦理学原著选读 2 2 36 √ 崔宜明 考查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王建平

等 考试

其他

培养

环节

实习、参加学术会议 √ √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

力者补

修课程

伦理学概论 考试

中国伦理思想史 考试

西方伦理思想史 考试

Page 2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7

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6)

Aesthetic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博士应达到的要求: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美学学科知识,掌握本学科和相

关学科的最新动向;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良好的治学方法,

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毕业生能够胜任美学专业研究或教学岗位工作及其它相关工作。

(五)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美学理论、美学史。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美学理论、美学史等。主要导师有陈伟、刘旭光等教授。每年招生

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美学理论

本研究方向主要对美学基本理论进行研究。

(二) 美学史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对中西方美学的发展史进行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低于 20 学分)

(一) 学位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学位公共课程(不低于 7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2.学位基础课(不低于 3 学分)

美学方法论 The method of Aesthetics(3 学分)

西方美学史 The history of the west(3 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低于 3 学分)

Page 2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8

中外美学问题 The problems of Aesthetics(3 学分)

当代美学问题 The modern problems of Aesthetics(3 学分)

4.学术前沿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学位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Readings of Chinese Philosophy(2 学分)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Readings of Western Philosophy(2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English(限定选修课,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

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

会,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美学学科的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路。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论文一篇。指导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 1 篇专业学术论文,或以第二作者

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 2 篇专业学术论文。

专业学习、学位论文写作、教学实践三方面有机结合,专业教学实习纳入培养过程。

(二)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应在入学后的第 3 学期末之前参加本专业所组织的中

期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3.实践要求

协助导师进行学术研究、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开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

值,体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专业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Page 2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9

(二)学位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

组织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

位。

七、参考书目

刘旭光.实践存在论的艺术哲学[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

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M].商务印书馆.1979.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哲学手稿[M].中央编译局. 1993..

海德格尔,孙周兴译.林中路[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伽达默尔,洪汉鼎译.真理与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茵加登,陈燕谷、晓禾译.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阿多诺,王柯平译.美学理论[M].四川人民出版.1998.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M].中华书局.1980.

胡经之主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M].中华书局.1988.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年.

李泽厚.美的历程[M].文物出版社.1981.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今道友信.东方的美学[M].三联书店.1991.

康德.判断力批判[M].商务印书馆.1993.

黑格尔.美学[M].商务印书馆.1979.

丹纳.艺术哲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八、附录: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3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30

附录:

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哲学学院 学 科、专 业 美学

研究方

向 1.美学理论 2.美学史

课程类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课教师

考核方

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

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与当代 1 2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美学方法论 3 3 54 √ 陈 伟 考试

西方美学史

3 3 54 √

刘旭光 考试

中外美学问题 3 3 54

√ 陈 伟 考试

当代美学问题 3 3 54

√ 刘旭光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与

学术文献研讨 1 崔宜明等 考试

西方哲学原著选

读 2 2 36

√ 刘云卿 考查

中国哲学原著选

读 2 2 36

√ 崔宜明 考查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王建平等 考试

其他

培养

环节

实习、参加学术

会议 √ √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

力者补

修课程

美学原理 考试

中国美学史 考试

西方艺术史 考试

Page 3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31

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7)

Religious Studie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通过博士研究生期间的学习,能够掌握宗教学特别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基本理论,了解世

界宗教和宗教史的发展规律,具备研究宗教学问题和整理宗教文献资料的扎实学术功底;能够运用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基本观点,分析和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宗教和信仰问题;对宗教在社会主义新形

势下的发展特点以及使宗教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决策意见和理论

依据;能够非常熟练地阅读宗教古籍文献和外文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研究,成为具有独

立从事专业学术研究专长的研究和教学人才。博士研究生毕业的主要趋向是高校和其他各类学校的

宗教学、世界文明和文化课师资;充实政府智囊库,成为民族宗教事务部门的后备干部,在科研部

门中成为专业科研骨干。

(五)按照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及思想指导方针及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来研究和整理世界各

大宗教的经典文献、古籍资料,研究其历史、语言和文化,探讨各大宗教与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教育、法律及国际关系等领域的内在联系,研究各宗教教义和宗教伦理道德的内涵,分析主要

宗教发展的趋势,联系实际解决当前的问题,全面掌握各个宗教的深度知识,融会贯通各宗教间的

横向知识联系,培养专业型的人才和学者。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佛教、中国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研究、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主要导师有侯冲、方广锠、顾卫民、王建平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 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Page 3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3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宗教原著选读 Selective Readings of the Primitive Source in Religions(3 学分)

世界宗教史 History of the World Religions(3 学分)

宗教与文化 Religions and Cultures(3 学分)

宗教研究方法论 Methodologies of Religious studies(3 学分)

中国佛教仪式研究 Studies of Chinese Buddhism Service(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中国佛教信仰专题研究 Special Field Studies of The Faith Characteristics of Buddhism in China(3

学分)

中国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专题 Special Field Studies of Folk Religions and Folk Belief in China(3

学分)

敦煌佛教文献理论 Dunhuang Buddhism Manuscript Studies(3 学分)

中国基督教史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3 学分)

中国伊斯兰教史 History of Islam in China(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Foreign Language for the Special Subjects(限定选修课,2 学分)

中国宗教史 History of Chinese Religions(2 学分)

中国宗教关系专题 Special Field Studie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s in China(2 学分)

基督教艺术史 History of Christian Arts(2 学分)

穆斯林社会与伊斯兰运动 Muslim Society and Islamic Movements(2 学分)

跨学科任选一门 Free Choice on Certain Subject Studies(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举

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路。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篇;

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

Page 3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33

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 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开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

值,体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专业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二)学位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

组织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

位。

七、参考书目

楼宇烈.宗教研究方法讲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美]英格(J.M.yinger).宗教的科学研究(上下)[M].金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库比特.宗教研究新方法[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张志刚.宗教研究指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Page 3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34

严耀中,范荧.宗教文献学研究入门[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陈国符.道藏源流略考(新修订版)[M].北京:中华书局,2014.

陈国符.陈国符道藏研究论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陈垣.陈垣史源学杂文[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M].中华书局,1983.

许里和.佛教征服中国.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方广锠.佛教志[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方广锠.佛教写本大藏经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陈士强.佛典精解[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田汝康.芒市边民的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美]太史文(Stephen F.Teiser).幽灵的节日:中国中世纪的信仰与生活[M].侯旭东译.杭州:浙江人民

出版社,1999.

侯冲.云南阿吒力教经典研究[M].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

侯冲.中国佛教仪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编纂委员会.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Z].黄山书社,2005.

[日].泽田瑞穗.浇铸破邪详辩[M].东京:道教刊行会,1973.

[日].泽田瑞穗.增补宝卷の研究[M].东京:图书刊行会,1975.

芮传明.中国民间宗教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欧大年.中国民间宗教教派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王见川等.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Z].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9.

王见川等.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续编[Z].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6.

王见川等.民间私藏中国民间信仰民间文化资料汇编[Z].第一辑,台北:博扬文化,2011.

王见川等.民间私藏中国民间信仰民间文化资料汇编[Z].第二辑,台北:博扬文化,2013.

曹新宇.明清秘密社会史料撷珍.黄天道卷[Z].台北: 博扬文化,2013.

马西沙.中华珍本宝卷[Z].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马西沙.中华珍本宝卷[Z].第二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Stephen F. Teiser(1994), The Scripture on the Ten Kings and the Making of Purgatory in Medieval

Chinese Buddhism,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八、附录: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3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35

附录:

宗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哲学学院 学 科、专 业 宗教学

研究方

向 1. 中国佛教 2. 中国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研究 3. 基督教 4. 伊斯兰教

课程类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

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宗教原著选读 3 3 54 √ 侯冲等 考试

世界宗教史 3 3 54 √ 顾卫民等 考试

宗教与文化 3 3 54 √ 王建平等 考试

宗教研究方法论 3 3 54 √ 侯冲等 考试

中国佛教仪式研究 3 3 54 √ 侯冲等 考试

中国佛教信仰专题研究 3 3 54 √ 侯冲等 考试

敦煌佛教文献研究 3 3 54 √ 方广锠 考试

中国民间宗教与民间信仰专题 3 3 54 √ 侯 冲 考试

中国基督教史 3 3 54 √ 顾卫民 考试

中国伊斯兰教史 3 3 54 √ 王建平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崔宜明等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王建平等 考试

中国宗教史 2 2 36 √ 王建平 考查

中国宗教关系专题 2 2 36 √ 伍小劼 考查

基督教艺术史 2 2 36 √ 顾卫民 考查

穆斯林社会与伊斯兰运动 2 2 36 √ 王建平 考查

跨学科任选一门 2 2 36 √ 本院导师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实习、参加学术会议 √ √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

力者补

修课程

宗教学概论 考试

中国哲学史 考试

外国哲学史 考试

Page 3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36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10108)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上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博士应达到的要求(具体):基本具备科学哲学及其科学史理论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和

相关专业研究的能力;对科学史及其西方哲学史有系统了解,对本专业前沿成果有深入把握;博士

论文有独到见解;;具有较强的科学史及其科学哲学文献阅读理解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

操作技能。毕业后能胜任本学科领域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及其它相关工作。

(五)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科学哲学;科学史(包括古代、着重近代和现代);以及哲学、历

史学等。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科学哲学暨生物学哲学、科学哲学暨数学哲学等。主要导师有王幼

军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科学哲学暨生物学哲学

本方向侧重研究进化论与哲学及其宗教的关系;遗传学史或遗传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社会

生物学与哲学;生态伦理学等。

(二)科学哲学暨数学哲学

从文化与社会的视角研究数学思想史和数学哲学,尤其侧重概率论与统计学的历史及其有关的

哲学问题;科学史科学哲学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科学与宗教、数学与哲学的关系等。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低于 20 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学位公共课程(不少于 7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2.学位基础课程(不少于 3 学分)(学生可任意选择一门课程修习)

Page 3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37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Selective Readings of Marxism Philosophy(3 学分)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Readings of Chinese Philosophy(3 学分)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Readings of Western Philosophy(3 学分)

3.学位专业必修课程(不少于 3 学分)

科学与宗教专题研究 Special Research on Science and Religion(3 学分)

数学哲学专题 Special Research on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3 学分)

4.学术前沿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 学位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中国科技史研究专题 History of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学分)

道德哲学基础理论 Morality Philosophy Basic Theory(2 学分)

专业外语 Foreign Language for the Special Subjects(限定选修课,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培养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

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研训练、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

会,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路。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

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论文一篇。指导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

刊上发表至少 1 篇专业学术论文,或以第二作者身份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至少 2 篇专业学术论文。

专业学习、学位论文写作、教学实践三方面有机结合,专业教学实习纳入培养过程。

(二)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应在入学后的第 3 学期末之前参加本专业所组织的中

期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3.实践要求

协助导师进行学术研究、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开题

Page 3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38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

值,体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专业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二)学位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

组织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库恩著.吴国盛,张东林,李立译.哥白尼革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伯特著.徐向东译.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M·克莱因,张祖贵.西方文化中的教学.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S·夏皮罗,郝兆思,杨睿之.数学哲学:对数学哲学的思考.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吴以义.从哥白尼到牛顿:日心学说的确立.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袁江洋.科学史向度[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柯瓦雷著.邬波涛、张华译.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

柯瓦雷著.张卜天译.牛顿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陈波.逻辑哲学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 1 版.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1~6 卷)[M].科学出版社.1975~2008.

席泽宗.科学史十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History of scientific thought : elements of a history of science,edited by Michel Serres . [contributors]

Bernadette Bensaude-Vincent ... [et al.]. Oxford. UK. Cambridge, Mass.. USA : Blackwell.1995.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iography of Science. H. Krag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A History of Mathematics. Uta Merzbach and Carl B. Boyer. Hoboken. N.J. : Wiley. c2011.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hilosophy of mathematics and logic / edited by Stewart Shapiro, Oxford :

Page 3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39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八、附录: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4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40

附录: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哲学学院

学 科、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研 究

方 向 1.科学哲学暨生物学哲学 2.科学哲学暨数学哲学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

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

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3 3 54 √ 张允熠 考试

中国哲学原著选读 3 3 54 √ 崔宜明 考试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 3 3 54 √ 刘云卿 考试

科学与宗教专题研究 3 3 54 √ 王幼军等 考试

数学哲学专题 3 3 54 √ 王幼军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崔宜明等 考试

中国科技史研究专题 2 2 36 √ 孔庆典 考查

道德哲学基础理论 2 2 36 √ 崔宜明 考查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王建平等 考试

其他

培养

环节

实习、参加学术会议 √ √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

Page 4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41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30503)

Study of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胜任相关教学、科研和宣传、党政

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一)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牢固树立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四项

基本原则,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精读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

观点和方法;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理论成果,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理论来源、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具有良好的学风、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学风严谨,遵纪守法,品德高尚,掌握本

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与最新成果,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本学科

的学术交流,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问题开展高水平研究,

在科研上做出创新性成果。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与中国周边环境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与中国

社会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等。主要导师有汪青松、蒋传光、朱新

光、蔡驎、黄福寿、石书臣、周书俊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

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法理学、法律文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理论和实

践。

(三)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与中国周边环境研究

Page 4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42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外交思想;多边主义与东亚一体化;上海合作组

织。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城市社区构建实践;中国社会发展。

(五)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政治;协商民主;公共政策。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 23学分)

本专业博士生至少需修满学位公共课 3 门,学位基础课 2 门,学位专业课 1 门,选修课程 3 门

(其中限定选修课 2 门,任意选修课 1 门)。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 17 学分)

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Chines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2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 Special Research on 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3 学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研究 Literature Research on 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3 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研究 Marxist Theory and the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Social

Development(3 学分)

4.学术前沿讲座 Seminars for Frontier Academic Studie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学科定位、问题导向与逻辑结构——博士论文写作 Subject Positioning, Problem Orienting and

Logical Structure——Ph.D Thesis Writing(2 学分,限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沿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Forefront Questions of 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2 学分,任选)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Theory and Method of Education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2 学分,任

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Research on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an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2 学分,任选)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当代中国的法治实践 The Study of Marxist Legal Theory and Practice in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任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周边环境研究 Research on the Peripheral Environment for Chinese

Page 4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43

Characteristics Socialism(2 学分,任选)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Study of Marxist Social Theory and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 (2 学分,任选)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Marxist national theory and national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research(2 学分,任选)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博士生培养以科研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学

习体现为科研服务的宗旨,开阔博士生学术视野,培养博士生的学科专业意识、素养和独立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课程学习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完成,课程实施专题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以学术研讨、

专题报告为主。

2.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由本专业博士生导师组成的学位点博士生指导

小组。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第一负责人,在博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博士生指导小组配合导师全程

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作,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3.制定并实施研究学习计划。博士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制

定个人研究和课程学习计划。

4.设立“导师与学生见面指导”制度。每位导师每月至少 2次与学生直接见面,回答问题、指

导读书、修改论文等。

5.实行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和报告制度。有计划地请相关专家学者来学位点授课、作学术报告。

博士生在学期内应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开展学术沙龙

活动,在学位点公开作专题综述与学术报告,主办“马克思主义博士论坛”

6.重视教学与研究实践环节。教学实践:准备两节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工作量为 4-6 学时)。

社会实践:结合博士生的研究选题,开展专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一至二周)。

7.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加强和改进博士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信

仰;从人才强国、个人诚信、求学做人等角度进行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做到诚信为人、严谨

求学、科学治学、担当责任。

(二)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Page 4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44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应在入学后的第 3 学期末之前参加本专业所组织的中

期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第三学期对政治思想表现,公共课程考试、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课程论文,教学实践,听

取学术讲座和参加学术研讨,研究综述报告等进行综合考核。本次考核决定能否进入开题环节。

第五学期对政治思想表现,听取学术讲座和参加学术研讨,开题报告,已发表学术论文进行综

合考核。本次考核决定能否进入预答辩环节。

六、学位论文撰写、答辩与学位授予

博士学位论文是衡量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

成。

(一)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

1. 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查阅资料,了解学科现状和动向,尽早明确论文选题方向;论

文选题必须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前沿性、创新性、可行性,第一学年第 2 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选

题。

2. 第二学年第 1 学期中完成开题。博士生须写出不少于 6000 字的研究综述与选题报告,就选

题的科学依据、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重点与难点、课题研究条件、预期目标

等做出论证。每年 10 月份组织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通过后方能进入论文撰写阶段

(二)学位论文撰写

1. 学位论文撰写应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除认真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外,还应根据

课题要求进行社会调查;应反映博士生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

备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

2. 学位论文正文一般不少于 6 万字,中文提要 1000 字,外文提要 2000 字。论文的封面、中外

文提要、目录、正文、附录、注释、参考文献的编排,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所有注码必

须注明国别(或年代)、作者(或译者)、书刊名称、卷次章节、页码、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3. 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立论有据、结构合理、行文流畅、注释规范准确,具有宽广学术视野、

深厚理论基础、较高学术水平、较强创新性。重要观点不能与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相抵触;遵守学

术规范,切不可弄虚作假。论文的部分章节应达到(或经修改后达到)在国内刊物发表的水平;全

文经修改后达到公开出版的水平;争取优秀。

4. 博士生每 2 个月向导师报告一次论文进展情况,博士生导师及时给予指导,促进论文写作的

顺利进展。由博士生指导小组对研究生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作全方位

的考查。

5. 第二学年第 2 学期开展学位论文中期检查,与学术讲座统筹安排。

(三)学位论文预答辩与评审

Page 4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45

通过中期考核、开题报告和预答辩审核之后,可进入下一阶段的盲审和正式答辩。如果未能通

过考核和审核,不具有继续完成学位论文的动力和能力,按学校规定应终止其学位论文撰写,转为

毕业论文撰写。

1. 第三学年第 1 学期末开展学位论文工作总结。博士生在博士论文撰写工作基本完成后,作一

次博士论文工作总结报告。每年 12 月举行预答辩,对学位论文实行后期审查,邀请导师对其论文工

作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等进行评议。

2. 第三学年第 2 学期初博士生上交学位论文。4 月初,学位点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同行

专家评议书,学位论文盲审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办理。

3. 通过预答辩,盲审无异议,论文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评阅通过,在 CSSCI 来源期刊上以第一

作者且以上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 4 千字以上学术论文 1 篇,才能参加答辩。

(四)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由博士生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教授(或

研究员)组成,校外专家占多数。导师不参加所带博士生的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

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及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经学

院、学校学位委员会通过后,学校授予学位。

(五)学位论文撰写答辩流程

1.撰写答辩流程:第一学年第 2 学期(6 月)确定选题——第二学年第 1 学期(10 月)开题——

第二学年第 2 学期(6 月)中期检查——第三学年第 1 学期(12 月)预答辩——第三学年第 2 学期

(3 月)提交论文——(4 月)送审——(5 月)正式答辩。

2.论文指导与报告机制:开设导师与专家科研讲座;博士生专题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汇报、

预答辩。

七、参考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列宁专题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9.

7.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4.

8.杨胜群.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中、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9.冷溶.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0.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科学发展观论述摘编[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Page 4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46

12.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M].北京: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3.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 学习出版社,2013.

14.公茂虹.解读中国梦[M].广西: 广西出版社,2013.

15.唐宝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100 年[M]. 安徽: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16.许庆朴.马克思恩格斯学说与中国现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7.周向军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问题[M].山东: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18.侯惠勤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30 年(1978-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9.梅荣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0.张森年.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之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1.张国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2.黎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维审视[M]. 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23.王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4.石仲泉.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5.成龙.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26.张远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创与奠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7.赵麟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读[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28.安启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9.包心鉴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与当代走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0.王明生,尚庆飞.思想的力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M].江苏: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

31.陈希.民族复兴之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2.何萍,李维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3.李安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34.陈锡喜.政治认同的理论思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35.田克勤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6.唐洲雁.实现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部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37.黄福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逻辑[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13.

38.周中之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微[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13.

39.石书臣、潘宁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探研[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13.

40.毛勒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探析[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2013.

41.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42.周书俊.选择论[M].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43.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4. 罗本琦,汪青松,余精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机制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5.汪青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安徽: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人民出版

Page 4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47

社,2012.

八、附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4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48

附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 科、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研 究

方 向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当代中国的法治实践研究;3.中国外交与周边环境研究;4.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研究;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问题研究。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周学时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

4 √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研究

3 3 54 √

汪青松 考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献研究

3 3 54 √

汪青松、蒋传光、朱新光、蔡 驎、黄福寿等

考试

学位专业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社会发展

研究

3 3 54 √

汪青松、蒋传光、朱新光、蔡 驎、黄福寿等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 1 本学科导师 考查

专业外语 2 2 36 本学科导师 考试

学科定位、问题导向与逻辑结构

2 2 36 √

汪青松、蒋传光、朱新光、蔡 驎、黄福寿等

考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 2 36 √ 汪青松 考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沿问题研究

2 2 36 √ 汪青松、黄福寿 考查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2 2 36 √ 汪青松 考查

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当代中国的法治实践

2 2 36 √

蒋传光 考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周边环境研究

2 2 36 √

朱新光 考查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与中国社会

发展研究

2 2 36 √

蔡 驎 考查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研究

2 2 36 √ 黄福寿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社会实践 √ 考查

教学实践 √ 考查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撰写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Page 4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49

教育学院

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1)

Educational Principle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主要研究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教育学原理博

士点是教育学一级博士点中具有基础性的二级博士点。本专业注重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层次

人才,既有广博的教育理论知识,又能了解本领域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具备独立从事教育科研

的能力,胜任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工作。

培养要求:坚持对博士生进行严格的专业学术训练,要求博士生具有良好的学术规范;既掌握

教育学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研究成果,又具有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够熟练掌握至少

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国外教育文献;能够独立承担科学研究,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教师教育研究、教育哲学研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和德育原理研

究。主要导师有陈永明、陈建华、夏正江、刘次林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

章。

(一)教师教育研究

了解西方教师教育的最新动向、把握我国教师教育的实践需求,探索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

践改革议题。

(二)教育哲学研究

探索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哲学基础,研究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学习西方最新的教育哲学理

论,探索教育实践的哲学依据。

(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探索一些学科前沿问题和学科经典问题,对教育基本范畴和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重大问题进

行深入研究。

(四)德育原理研究

深入开展道德哲学研究,强化价值教育、教师专业伦理、道德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加强对现

代西方道德教育的宏观研究和比较研究。

Page 5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50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 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5 学分)

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4 学分)

教育研究方法 Methodology in Educational Study(4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方向 1:教师教育研究 Teacher education(3 学分)

方向 2:教育哲学研究 Studies 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3 学分)

方向 3:教育原理研究 On the Principle of Modern Education(3 学分)

方向 4:德育原理研究 Principle of Moral Education(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5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博士沙龙 Seminar on issues in education(1 学分)

教育名著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of education(2 学分)

教育思想史 history of educational thought(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研修方式。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教育教学导师组,由学科带头

人担任组长。实行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并重。

在课程学习方面,导师讲授和自学并重。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要求,介绍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知

识,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前沿研究成果。每学期开展三次博士沙龙活动。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当保证规定的在校学习时间,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必须至少在 CSSCI

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 1 篇。

(二)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Page 5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51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应在入学后的第 3 学期末之前参加本专业所组织的中

期考核。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写作阶段。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博士生学位论文必须经过开题报告、预答辩和答辩。

(一)学位论文选题

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学科的前沿课题和重要课题,按照各个方向的研究计划,进行学位

论文的选题与写作。论文选题和内容应贯彻“小切口、深挖掘”原则,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应用价

值,体现教育学原理的专业内涵,有一定的创意和前沿性。按照研究生培养细则规定的时间节点填

写《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书》。

开题报告。学生汇报选题缘由、文献综述和主要研究思路,由导师组集体审查论文选题的研究

价值,审查选题的可行性。

(二)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的撰写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见《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

手册》。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首先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双盲评,4 月 15 日前将完整的论文打印稿一份交到研究生院。

学位论文通过双盲评之后,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专家评

阅。

学位论文在 3 月中旬邀请校内外专家举行预答辩,没有通过预答辩的不能进入最终答辩程序。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博士生在参加论文答辩前,作为第一作者,必须以上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 CSSCI

检索源本学科专业刊物上至少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字数在五千字以上。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副教授(或副研究员)组成,至少一人

是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专家),答辩人的导师和副导师不能担任答

辩委员或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有关学位论文和学位评定的具体要求请参阅《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手册》。

七、参考资料

1.(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等译.理想国.商务印务馆,1986.

2.(捷)夸美纽斯著.任钟印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英)洛克著.杨汉麟译.教育漫话.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上、下).商务印书馆,1978.

Page 5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52

5.(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6.(英)斯宾塞著.胡毅.王承绪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8.(美)杜威著.赵祥麟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9.(美)杜威著.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0.(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11.(美)约翰·I·古得莱得著.苏智欣等译.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2.(美)布鲁巴克著.单中惠等译.教育问题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0.

14.[英]穆尔.刘贵杰译.教育哲学导论[M].台北:台湾师大书苑有限公司.1989.

15.[美]Jonas F.Soltis.教育概念分析导论[M].简成熙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

16.David Carr.教育意义的重建:教育哲学暨理论导论[M].黄藿等译.台北:学富文化事业有限公

司,2007.

17.弗洛姆著.为自己的人.孙依依译.三联书店,1988.

18.[美]诺丁斯.教育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9.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0.柯尔伯格著.道德教育的哲学.魏贤超、柯森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21.拉思斯著.价值与教学.谭松贤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2.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3.陈桂生.师道实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4.李其龙,陈永明. 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5.郭本禹著.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26.黄向阳著.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7.罗国杰主编.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

28.陈永明等著.教师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9.陈建华著.基础教育哲学.北大出版社,2009.

30.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1.刘次林著.幸福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八、附录: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

Page 5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53

附录:

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教育学院

学 科、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研 究

方 向 1. 教育哲学 2. 教育原理 3.德育原理 4.教师教育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周学时

开课学期 任课教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学位公共课

综合外语 A 4 4 14

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经典著作

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

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教育研究方法 4 4 72 √ 陈永明等 考试

学位专业课

教师教育研究 3 3 54 √ 陈永明 考试

教育哲学研究 3 3 54 √ 陈建华 考试

教育原理研究 3 3 54 √ 夏正江 考试

德育原理研究 3 3 54 √ 刘次林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

与学术文献研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

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教育名著选读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博士沙龙 1 1 18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教育思想史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主持或参与课

题研究

中期考核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

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Page 5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54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2)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能

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教育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专业学习要求:形成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念,掌握扎实专深的课程与教学论知识,了解

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历程、现状与趋势,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历程、现状及趋势,理

解并能运用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各种方法,能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

题,取得创造性的课程与教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五)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能按要求完成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和学术讲座

的学习,完成一定量的选修课程的学习,并按要求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和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

文。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语文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体育

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英语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主要导师有谢利民、蔡宝来、丁念金、王

荣生、沈建华、蔡龙权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

主要研究课程论、教学论等领域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语文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要研究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涉及到该学科领域的课程、教学、学习等。

(三)体育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

主要研究体育学科领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具体涉及到该领域的课程、教学、学习等。

(四)英语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要研究英语言文学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具体涉及到该学科的课程、教学、学习等。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 学分)

Page 5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55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xism and the Contemporary Er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教师教育学 Teacher Education(3 学分)

方法论专题研究 Subject Study in Methodology(3 学分)

课程研究 Curriculum Research (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方向 1:教学理论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Teaching Theory Development(3 学分)

方向 2:语文教育研究方法 Educational Reasearch Method in Chinese (3 学分)

方向 3:体育教学论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3 学分)

方向 4:中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Theories and Executions of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3 学

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in Elementary Education(3

学分)

教育研究方法 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s(3 学分)

教育评价 Educational Evaluation(3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自主学习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系统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

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指导学生参加高层次学术会

议等学术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地掌握学术研究动态,开拓学术视野。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指导学生至少以第一作者撰写并在 CSSCI 源期刊上发表 1 篇学

术论文,或者以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 CSSCI 源期刊上发表 2 篇学术论文。

4.指导学生基于创新性的研究,写出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

Page 5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56

(二)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 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选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专业内涵,

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二)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织

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1. 李秉德.《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陈佑清.《教学论新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广君,徐继存.《当代教学论文选》[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5.丁念金.课程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Page 5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57

6.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2 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8.徐继存,张广君.《当代课程论文选》[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9.[美]亚瑟·K·埃利斯. 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M].张文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0.[美]John D. McNeil. 课程导论[M].谢登斌、陈振中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11.[美]拉尔夫·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施良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12.[德]马克斯.韦伯著,杨富斌译.社会科学方法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3.[法]雷蒙.布东著,殷世才译.社会学的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14.[英]波珀著,查汝强,邱仁宗译.科学发现的逻辑[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15.[美]卡尔.皮尔逊.科学的规范[M].华夏出版社,1999.

八、附录: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5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58

附录: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跨学院

学 科、

专 业 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

研 究

方 向

1.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 2. 语文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3. 体育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 4. 英语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与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

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学位公共课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

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方法论专题研究 3 3 54 √ 蔡宝来 考试

教师教育学 3 3 54 √ 本学科导

师 考试

课程研究 3 3 54 √ 丁念金 考试

学位专业课(选一至

二)

教学理论发展研究

(方向 1) 3 3 54 √ 谢利民 考试

语文教育研究方法

(方向 2) 3 3 54 √

本学科导

师 考试

体育教学论(方向 3) 3 3 54 √ 王荣生 考试

中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

践(方向 4) 3 3 54 √ 沈建华 考试

学术

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

献研讨 1

本学科导

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考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

展 2 2 36 √ 考查

教育研究方法 2 2 36 √ 考查

教育评价 2 2 36 √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

补修课程

Page 5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59

比较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4)

Comparative Education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精通一门外语,初步掌握第二门外语,

具有国际学术沟通、交流能力;具有科研合作精神和独立科研能力,具有批判能力、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身心健康、德才兼备。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教育制度国际比较研究、课程与教学国际比较研究、学校文化国

际比较研究等。主要导师有张民选、夏惠贤、胡国勇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

简章。

(一)教育制度国际比较研究

教育制度是社会制度中的一种,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家庭制度等并存于社会结构之中,

是一个社会赖以传授知识和文化遗产以及影响个人社会活动和智力增长的正式机构和组织的总格

局。本方向以跨学科的视角,展开国际的国别的教育制度比较研究。

(二)课程与教学国际比较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是以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目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本方

向从国际比较的视角,对课程与教学理论以及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展开跨学科国际

比较研究。

(三)学校文化国际比较研究

本方向着重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教育传统、学校文化展开国际比较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 20 学分)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 13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7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 (4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

(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Page 6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60

比较教育的使命与研究方法 Miss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3 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教育政策分析与国际比较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Education Policies(3 学分)

比较教育:社会学及文化人类学视角 Comparativ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ogy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3 学分)

课程理论与政策比较 Comparative Studies in Curriculum Theories and Policies(3 学分)

4.学术前沿讲座和文献研讨活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 (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国际比较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school

management(2 学分)

都市教育问题比较研究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Urban Education(2 学分)

学校文化国际比较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School Culture(2 学分)

国际教育文献研究 Studies 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 学分)

国际组织与教育发展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自主学习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系统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

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指导学生参加高层次学术会

议等学术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地掌握学术研究动态,开拓学术视野。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指导学生至少以第一作者撰写并在 CSSCI 源期刊上发表 1 篇学

术论文,或者以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 CSSCI 源期刊上发表 2 篇学术论文。

4.指导学生基于创新性的研究,写出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

(二)考核方式

1.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 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Page 6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61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论文选题和内容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论文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

(三)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的

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过,

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

答辩人的导师不能担任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文献

马骥雄. 战后美国教育研究[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王承绪,徐辉. 战后英国教育研究[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王英杰,余凯,王晓阳,赵亮.美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王承绪.英国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单中惠主编.外国中小学教育问题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

单中惠主编.外国大学问题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A History of the Problems of Education, J.S.Brubacher, 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66.

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 1~12 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单中惠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山西人民出版社,996.

八、附录:比较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6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62

附录:

比较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教育学院

学 科、

专 业 比较教育学

研 究

方 向 1.教育制度国际比较研究 2.课程与教学国际比较研究 3.教育(学校)文化国际比较研究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周学时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

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比较教育的使命与研究方法

3 3 54 √ 张民选等 考试

学位专业课

教育政策分析与国际比较

3 3 54 √ 张民选等 考试

比较教育:社会学及文化人类学视角

3 3 54 √ 张民选等 考试

课程理论与政策国际比较

3 3 54 √ 张民选等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和文献研讨活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国际比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都市教育问题比较研究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国际组织与教育发展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学校文化国际比较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国际教育文献研究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参与学术活动

实 习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Page 6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63

学前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5)

Pre-school Education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深入了解国内外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具

体方法,系统掌握国内外学前教育理论及其发展前沿,并在其中一个方向上研究深入。熟练掌握一

门外国语。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毕业后能独立从事学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学前教育改革探索性实践,

能胜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等。主要导师有李

燕、吴念阳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本研究方向涉及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相关领域,以及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的研究领域。

(二)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本研究方向涉及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的相关领域,儿童语言发展的机制,影响儿童语言发作的因

素等相关内容。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 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 (4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儿童教育研究:理论与动态 Study of Children: Theories and Review(3 学分)

儿童发展理论动态 Theories of Child Development(3 学分)

Page 6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64

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 Methodology of Child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3 学分)

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and Child’s Development (2 学分)

儿童行为编码 Observational Method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2 学分)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Research Design and Data Analysis(2 学分)

课程与教学研究 The Study of Curriculum and Didactics(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的专业论

文 1 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

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Page 6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65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选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专

业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二)学位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织

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

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1. Melanie Killen and Robert J. Coplan,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Wiley-Blackwell, 2011.

2. Diane E. Papalia, Sally Wendkos Olds. Ruth Duskin Feldman. A child’s World. McGraw-Hill,2008.

3. 黛安娜·帕帕拉.发展心理学(英文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 David R.Shaffer.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英文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 (美)戴蒙(Damon,W),(美)勒纳(Lerner,R.M)主编.林崇德,李其维,董奇等译.儿童心

理学手册(第六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 Marc H. Bornstein.Handbook of Parenting.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2.

7. 周兢主编.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国际儿童语料库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8. 舒华 张亚旭著.心理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9. 王文静 罗良著.阅读与儿童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 德尔伯特·C·米勒 等著.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Page 6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66

11. Keish Rayner. Psychology of Reading(2nd). Psychology Press, 2012.

12. Carol Copple, Sue Bredelamp.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Serving Children From Birth through 8.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Washington, D.C.,2009.

13. Marjorie J.Kostelnik, Anne K. Soderman, Alice P.Whiren.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Curriculum

Best Practic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2007.

14. (英)尼尔·本内特.(英)利兹·伍德 等著.刘焱,刘峰峰译.通过游戏来教: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5. (美)约翰逊.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6. Carolyn Edwards, Lella Gandini, and George Forman.《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The

Reggio Emilia Experience in Transformation》(Third Edition).Praeger,2012.

八、附录:学前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6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67

附录:

学前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教育学院 学 科、 专 业

学前教育学

研 究 方 向

1.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2. 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3.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周学时

总 学 时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学 位 公 共 课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

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儿童教育研究:理论与动

态 3 3 54 √ 方明生 考试

儿童发展理论动态

3 3 54 √ 李 丹 考试

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

3 3 54 √ 吴念阳 考试

学位专业课

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

3 3 54 √ 李 燕 考试

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3 3 54 √ 吴念阳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

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选 修 课 程

专业外语 (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2 2 36 √ 刘俊升 考查

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

2 2 36 √ 李 燕 考查

课程与教学研究

2 2 36 √ 谢利民 考查

儿童行为编码 2 2 36 刘俊升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

中期考核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

Page 6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68

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6)

Higher Education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掌握高等教育学科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前沿,熟悉高等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动向;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专业理论研究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

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承担专业教学和高等学校管理工作。

(五)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重视高等教育学基本原理的学习与研究,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实践问题和理论动态,强调高等教育管理问题的实证研究,形成高等教育研究的特色,

以适应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高等教育原理、高等教育管理、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等。主要导师

有高耀明、夏人青、高德毅(兼职)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高等教育原理

主要研究高等教育学基本原理及其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着重培养具有高等教育理论修养

和研究能力的学术型人才,以及具有高等教育理论修养、战略思维和科学管理才能的高等教育管理

型人才。

(二)高等教育管理

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在高校战略规划、教学质量评估、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等

方面的应用,着重培养具有高校教育管理和质量评估应用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主要研究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理论和生涯发展咨询,着重培养具有生涯发展教育理论修养

和研究能力,能从事生涯发展教育和生涯咨询的应用型人才。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总学分不少于 20 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Page 6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69

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高等教育学理论专题研究 Higher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高等教育管理专题研究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Governing and Management Research(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教育政策研究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3 学分)

欧美大学制度演变研究 Research on European and American University System Evolution(3 学分)

中国大学史研究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Universities(3 学分)

创业教育专题研究 Research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3 学分)

生涯教育理论专题研究 Career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3 学分)

生涯发展评估专题研究 Research on Career Development Assessment(3 学分)

生涯咨询专题研究 Research on Career Counseling(3 学分)

(三)实践环节

博士生在读期间须按学院规定参加学术前沿讲座,其中至少参加 1 次校外学术活动,参加学术

前沿讲座和校外学术活动须提交至少 4 篇 2000-3000 字的学习报告。另外博士生本人须主讲 2 次专题

报告,专题领域由导师和博士生讨论确定,博士生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撰写专题报告并做公

开学术报告,专题报告一般在第一和第二学期进行。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成绩不合

格者,不能参加答辩。

(四)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与方法

以读书、讨论和研究为主,讲授为辅;课程学习与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相结合;重视实证研究能

力的培养和学术论文写作的训练;强调理论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科学研究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至少主持一个或参与导师的一个研究项目,至少在公开刊物上发表 3

篇专业学术论文,其中 1 篇论文发表在 CSSCI 期刊上,且必须是第一作者,署名单位必须是上海师

Page 7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70

范大学。

(三)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一般在第三学期期末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的主要内容是:(1)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

审核;(2)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研究领域有关的文献综述报告;(3)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研究领域

有关的理论研究报告。这两篇报告要求达到公开发表水平。中期考核不通过不能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3.其它

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专业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硕士主干课程至少 2 门,并

要求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

每位博士研究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 6 周内,

制定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

是否完成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是审定博士研究生能否毕业

和被授予学位的依据。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选题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最迟应在第 3 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通过开题报告,制定学位论文工作

计划。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论文选题应当对高等教育学理论发展或

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意义,鼓励研究生选择实证研究课题;论文至少运用两种质性或量化研究

方法。

(二)学位论文撰写

论文应有丰富的资料基础,文献资料引用必须符合学术规范;论文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

的封面、中外文提要、目录、正文、附录、注释、参考文献的编排,都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规

范,参考文献著录必须注明国别(或时代)、作者(或译者)、书刊名称、卷次章节、页码、出版社

及出版时间。

(三)学位论文答辩

预答辩。博士生应于正式提交学位论文前三个月,在本学科范围内报告已经基本完成的博士论

文研究内容,听取博士生指导小组以及其他教师的修改意见。

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

答辩人的导师不能担任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Page 7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71

(四)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潘懋元主编.新编高等教育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杨德广,谢安邦主编.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王伟廉主编.高等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

吴维库.领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美]理查德.L.哈格斯(Richard L.Hughes)等. 朱舟译.领导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杨德广.高等教育管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年.

[美]彼得.诺思豪斯(Northouse.P.G.). 吴荣先译 .领导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

社,2002.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英]约翰·亨利·纽曼著.王承绪等译:大学的理想.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著,王承绪等译.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

社,2001.

[美]伯顿·克拉克主编,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新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著,王承绪等译.大学的使命.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美]克拉克·克尔著,陈学飞等译.大学的功用.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美]斯诺登(Petra E.Snowden). 李敏等译.学校领导与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美]托马斯.J.萨乔万尼(Thomas J.Sergiovanni). 冯大鸣译.道德领导抵及学校改善的核心[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八、附录: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7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72

附录:

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教育学院

学 科、

专 业 高等教育学

研 究

方 向 1.高等教育学 2.高等教育管理 3.职业生涯发展教育

课程类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

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高等教育学理论

专题研究 3 3 54 √ 高耀明 考试

学位专业课

高等教育管理专

题研究 3 3 54 √ 夏人青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和

专题报告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教育政策研究 2 2 36 √ 张民选 考查

生涯教育理论专

题研究 2 2 36 √ 黄海涛 考查

生涯发展评估专

题研究 2 2 36 √ 范为桥 考查

生涯咨询专题研

究 2 2 36 √ 周晓璐 考查

创业教育专题研

究 2 2 36 √ 夏人青 考查

欧美大学制度演

变研究 2 2 36 √ 高耀明 考查

中国大学史研究 2 2 36 √ 李立峰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主持或参与课题

研究

中期考核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Page 7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73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8)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

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熟悉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前沿理论和最新成果,掌握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

能独立从事职业技术教育高水平理论研究和高层次实践研究,胜任职业技术教育高水平的教学、管

理与决策咨询工作。

(五)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比较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行政与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原

理等。主要导师有李进、惠中、何精华、马树超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本研究方向涉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理论、比较研究、人才培养和政策研究诸方面。

(二)职业技术教育行政与管理

本研究方向涉及职业技术教育行政、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管理研究等诸方面。

(三)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国际比较和政策研究等方面。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 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职业技术教育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y of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3 学分)

Page 7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74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 Theory of vocational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3 学分)

职业技术教育比较研究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Study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职业技术教育行政管理研究 Research on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2 学分)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Study of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2 学

分)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研究 Research on the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al cooperative(2 学分)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Study on the occup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construction(2 学分)

(三)社会实践(不少于一个月)

在职培养研究生一般于原培养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全日制研究生需参加一个月以上的职业技术

教育教学与管理的社会实践。

(四)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Page 7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75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论文开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的专业内

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三)论文撰写

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织

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 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

位。

七、参考书目

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修订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匡英.比较高等职业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胡国勇.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OECD 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大趋势 形塑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1996.

Page 7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77

附录:

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教育学院

学 科、

专 业 职业技术教育学

研 究

方 向 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2.职业技术教育行政与管理 3.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周学时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

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职业技术教育专题研究

3 3 54 √ 李 进

马树超 考试

学位专业课

职业技术教育比较研究

3 3 54 √ 胡国勇

陈解放 考试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与教学研

3 3 54 √ 惠 中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职业技术教育行政管理研究

2 2 36 √ 何精华

马树超 考查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

2 2 36 √ 李 进

胡国勇 考查

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研究

2 2 36 √ 陈解放 考查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 2 36 √ 惠 中 考查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本学科导师 考试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业调查 √

实 习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Page 7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78

教师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Z1)

Teacher Education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创新践行三个代表和科学

发展观、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现代公民,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关心与尊重学生、开拓进取、

素质能力的综合型、实践型、创新型的教育专门人才。

(二)掌握本学科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

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拥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成为品学兼优的教育专门人才。

(三)具有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向上的行为方式,具有正确的择业观念

与就业意识,具备不断地提升择业与就职能力。

(四)形成先进的教师教育理念,掌握扎实专深的教师教育学知识,了解国内外教师教育改革

发展的历程、现状与趋势,了解教师教育学研究的历程、现状及趋势,理解并能运用教师教育学研

究的各种方法,能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教师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取得创造性的教师教育学

领域的研究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教师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能胜任教育行

政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教师职后培训院校的教师教育研究、课程开发、教书育人或行政管

理等工作。

(五)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能按要求完成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和学术讲座

的学习,完成一定量的选修课程的学习,并按要求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和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

文。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教师教育基本理论、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教育家的多学科研究、

学校发展专题研究等。主要导师有陈永明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教师教育基本理论

研究学科的逻辑起点、知识体系、研究方法、建设方略等教师教育学学科建设基本问题,以及

研究教师教育制度、教师教育伦理、教师教育思想与理论流派,不断丰富与创新教师教育学理论。

(二)教师教育政策研究

创建具有新世纪特征、中国教育特点、国际大都市特色、师范大学特长的教师教育体系所需的

教师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

(三)教育家的多学科研究

从多学科的视角探求教育家成长机制,与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基本问题的实证研究的结合,

Page 7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79

研究卓越教育领导养成、选拔、任用、评价的有效策略,丰富与完善中国特色教育领导培养理论,

促进中国特色教育领导学科的建构。

(四)学校发展专题研究

服务上海基础教育为立足点,研究中国社会转型与名师、名校长的成长及与优质学校建设的基

本经验,研究经济发达区域学校创新发展的价值、思路与规律,为造就名校提供镜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不少于 20 学分)

课程设置以教师教育原理、教师教育政策、教师教育领导、教师教育研修等研讨课题为主线,

强调学生打好专业方向的知识基础,即理论前沿基础,政策前沿基础和实践前沿基础,使学生具备

较宽厚的理论与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本学

科在当今世界的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兴趣追寻及践行能力。

(一)必修课程(不少于 13 学分)

1.学位公共课程(不少于 7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教师教育学 Introduction to The Teacher Education(3 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教师教育专题研究 Teacher Education Theory (3 学分)

教师教育哲学研究 Teacher Education Philosophy(3 学分)

教育领导专题研究 Education Leadership (3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比较教师教育研究(Comparative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2 学分)

教师教育政策研究(Teacher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2 学分)

教师教育研究方法(Introduction to Teacher Educational Research)(2 学分)

教师领导力与学校发展(Improving Schools through Teacher Leadership)(2 学分)

(三)学术前沿讲座和研修实践(1 学分)

研修实践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与教师教育个案研究。其中至少参加 1 次校外

学术活动,要完成教师教育改革案例报告(调查材料)1 份,提交 2000-3000 字读书报告 2 篇。博士

生本人须主讲 2 次专题报告。专题报告一般在第一和第二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前,由导师对其

进行考评,成绩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四)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Page 8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80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指导方式:采取导师负责指导和导师组集体研讨相结合方式。

学习方式:采取课程学习、研修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除专业公共课程及上述所列课程学习之外,还需参加开题报告、研究生学习中期检

查、预答辨及研修实践等环节,并给予相应学分。

(二)科学研究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主持一项或参与导师主持的研究项目,以第一作者且第一署名单位是

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校长研修中心在 CSSCI 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 1 篇,并且在中文核心期刊或者在《中

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主要报刊发表论文至少 1 篇,或者

申报获批上海地方高校大文科研究生学术新人培育计划等项目。

(三)中期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一般在第三学期期末进行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的主要内容是:①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的审

核;②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研究领域有关的文献综述报告;③提交一篇与学位论文研究领域有关的

理论研究报告国外文献的译文。这两篇报告要求达到公开发表水平。中期考核不通过,不能进入学

位论文撰写阶段。

(四)其它

1.原则上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个别优秀的同等学力考生,需要提供已有研究业绩与研究计划

书,并经两位同行专家评审与推荐。

2.同等学力与跨学科专业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必须补修本专业硕士主干课程至少 2 门,并要求

通过考核,取得及格成绩,但不计学分。

3.每位博士研究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 6 周内,

制定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

4.是否完成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博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是审定博士研究生能否毕

业和被授予学位的主要依据。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应在第 3 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通过开题报告,制定学位论文工作

计划。

(二)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

1.论文选题应当紧密结合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重点或热点、难点论题,对创新中国教

师教育提出切较可行的建议,展示研究生的教育理想。

Page 8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81

2.研究方法规范合理,鼓励研究生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开展论文研究。

3.研究生撰写论文,要坚持正确方向,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

4.研究生论文写作应积累丰富的研究资料,文献资料引用规范,专业知识扎实。

5.鼓励研究生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材料,实现研究论文的创新。

6.论文写作规范、引文准确。论文的封面、中外文提要、目录、正文、附录、注释、参考文献

的编排,都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所有注释必须注明国别(或时代)、作者(或译者)、书

刊名称、卷次章节、页码、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三)论文答辩

1.预答辩。博士生应于正式提交学位论文前三个月,在本学科范围内报告已经基本完成的博士

论文研究内容,听取博士生指导小组以及其他教师的修改意见。

2.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

3.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

4.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

答辩人的导师不能担任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1.学术著作

陈永明等.教师教育学科群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陈永明等.教师教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舒志定.教师教育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陈永明等.教育领导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陈永明等.教师教育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学术期刊

《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等

八、附录:教师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8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82

附录:

教师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教育学院 学 科、专

业 教师教育学

研 究 方 向

1. 教师教育基本理论 2.教师教育政策研究 3.教育家的多学科研究、4.学校发展专题研究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周学时

总 学 时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学 位 公 共 课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基础理论课

教师教育学 3 3 54 √ 陈永明 考试

专业必修课

教师教育哲学

3 3 54 √ 舒志定 考试

教师教育专题研究

3 3 54 √ 陈永明 考试

教育领导专题研究

3 3 54 √ 舒志定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和专题报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 业 选 修 课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比较教师教育研究

2 2 36 √ 陈永明 考查

教师教育政策研究

2 2 36 √ 陈永明 考查

教师教育研究方法

2 2 36 √ 舒志定 考查

教师领导力与学校发展

2 2 36 √ 舒志定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

中期考核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

Page 8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83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202)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身心健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水平,能够对专

业问题和相关问题提出独创的深刻的分析;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历史、现状和

发展趋势;

(三)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研究方法、手段及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具有创新精神能作

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在科研中能运用一门外语开展工,熟练查寻和阅读国内外文献;

(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五)以“坚持培养质量,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进行以情感为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包

括音乐教育心理学研究)、以社会性为特色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包括品德与社会化、社会认知、自我

认知、组织行为与管理),培养德才兼备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高级专业人才。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情感教育心理学、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社会认知与发展、自我认

知与发展、组织行为与管理、音乐教育心理等。主要导师有卢家楣、李丹、王沛、高湘萍、石文典、

蒋存梅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情感教育心理学

本研究方向是一个新开拓的领域,聚焦于教育特别是教学中的情感现象与规律,主要涉及以情

感教育应用为导向的基础性研究和以情感教育理念为取向的应用性研究两部分,包括教学中的情感

现象、情感作用、情绪调控、情感教学原则、情感教学策略、情感教学模式、情感教学目标、情感

教学评价、教师和青少年学生情感等方面的探索。

(二)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本研究方向以我国德育心理传统思想、德育实践为基础,汲取国内外品德心理和社会性研究发

展成果,把握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主要涉及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领域的研究,侧重研究

儿童责任心发展、儿童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同伴关系、社会能力与社会适应以及相关的家庭

Page 8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84

和学校影响因素。

(三)社会认知与发展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群际知觉、社会印象形成、群体心理等领域的研究,力图借助认知神经科

学技术来揭示人类社会知觉与社会交往过程中的认知神经机制,着重探讨具有主要社会意义的基础

应用性问题的原理与发展规律。

(四)自我认知与发展

本研究方向围绕自我认知加工机制,采用行为和神经科学指标,开展实证研究,主要探索自我

关联信息在知觉识别、注意分配、短时记忆执行功能、记忆储存和提取等加工环节的机制特点、影

响因素以及对个体发展、环境适应、人际互动的影响,并进而探索自我认知加工的应用价值。

(五)组织行为与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两方面的研究,一是组织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重点关注团队特征对知

识共享的影响,目的在于探索隐性知识开发的路径和规律。二是开展组织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重点

关注组织消费行为和组织经济形势预测行为的特点与规律,目的在于探索社会转型时期组织的经济

行为规律。

(六)音乐教育心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探索音乐教育对人类听觉加工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1) 通过对音乐家与非

音乐家的音乐和语言加工机制进行对比,探索人脑的可塑性;2) 通过短期音乐训练探索音乐对言语

加工的影响,并为音乐在言语障碍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3)探索在成长过程中非有意识的音乐接触

是否影响不同音乐文化背景的听者对音乐情绪的加工等。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3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7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

(1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6学分)

心理学高级统计与测量 Advanced psychological statistics and measurement (3 学分)

教育科研方法论 Methodology of educational scientific research(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学分)

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Study on Psychology of Affective Instruction(3 学分)

发展心理学理论专题 Theoretical Topics of Child Development(3 学分)

高级社会认知专题 Advanced Topics of Social Cognition(3 学分)

自我认知:研究主题与实验范式 Self-cognition: Research Topics and Experiment Paradigms(3 学分)

Page 8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85

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3 学分)

音乐心理学 The Psychology of Music(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心理学研究方法专题 Research Method Topics of Psychology(2 学分)

心理学研究设计专题 Study Design Project of Psychology(2 学分)

心理学高级仪器和技术应用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Instrument and Technology(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提高科研能力打好扎实

的专业基础。

2. 通过指导学生收集和阅读国内外专业文献、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讨论会,以及组

织参加各类高层次学术会议等,帮助学生掌握学术动态,关注学术热点,开拓学术思路。

3. 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的培训方式,学会使用心理学领域的最新仪器,掌握有关的最

新技术进行高水平的心理学研究。

4. 鼓励学生参加导师主持的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

5. 通过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使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

文一篇;必须要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 SSCI,或 SCI 或《心理学报》的论文,或在心理学 B1 类

(上海师范大学科研考核规定)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两篇论文。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 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开题与选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Page 8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86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专

业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二)学位论文撰写

学位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织

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

位。

七、参考书目

Woolfolk A. (2012).Educational Psychology (12th Edition).Allyn and Bacon, Pearson Education,Inc.

Robert E. Slavin(2011).Educational Psychology:Theory and Practice (10 th

Edition). Allyn and

Bacon, Pearson Education,Inc.

Irving B. Weiner & William M. Reynolds & Gloria E. Miller.(2012) Handbook of Psycholog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Volume 7). Wiley

David R Shaffer & Katherine Kipp (2013).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9 th

Editon).Cengage Learning Asia Pte.Ltd.

Irving B. Weiner & Richard M. Lerner & M. Ann Easterbrooks & Jayanthi Mistry(2012). Handbook

of Psycholog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Volume 6). Wiley

八、附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8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87

附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所)

教育学院 学科(或专业)

名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研 究

方 向

1.情感教育心理学;2.品德与社会性发展;3.社会认知与发展

4.自我认知与发展;5.组织行为与管理;6.音乐教育心理学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

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

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心理学高级统计与测量 3 3 54 √ 顾海根 考试

教育科研方法 3 3 54 √ 许 苏 考试

学位专业课

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研究 3 3 54 √ 卢家楣 考试

发展心理学理论专题 3 3 54 √ 李 丹 考试

高级社会认知专题 3 3 54 √ 王 沛 考试

自我认知:研究主题与实验范式

3 3 54 √ 高湘萍 考试

知识管理 3 3 54 √ 石文典 考试

音乐心理学 3 3 54 √ 蒋存梅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和综合学术讨论课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外 教 考试

心理学研究方法专题 2 2 36 √ √ √ √ 卢家楣 考查

心理学研究设计专题 2 2 36 √ 王 沛 考查

心理学高级仪器和技术应用

2 2 36 √ 罗俊龙

唐晓晨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 √

实 习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Page 8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88

人文与传播学院

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1)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专业学习要求: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从事文艺学、美学及文化学术研究工作

的能力,掌握良好的治学方法,并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亦具有从事其他文化工作和管理工作适应

能力的高端科研和教学人才。

(五)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文艺学、美学和文化学术研究的经典理论及其最新发展,中西

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的比较交叉研究。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比较诗学、文艺美学、美学史论等。主要导师有李平、陈伟、王

建疆、刘旭光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 比较诗学

本研究方向为中西视野中的西方古典诗学和中国传统诗学的比较研究。

(二) 文艺美学

本研究方向包括中外美学重要问题的探讨和美学理论建构和美学思想史研究。

(三) 美学史论

本方向主要研究中西方美学史,美学理论,艺术哲学。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Page 8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89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学分)

文艺学方法论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d arts(3 学分)

西方批评史 A History of Western Critical Theory(3 学分)

西方美学名著导读 The guide to classic works of western asthetics(3 学分)

中国古代美学 Ancient Chinese Aesthetics(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学分)

中外美学专题 Topic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esthetics(3 学分)

比较诗学研究 Study of Comparative Poetics(3 学分)

中国美学专题研究 Study of hist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3 学分)

审美形态研究 On Aesthetic Morphology(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敦煌艺术与美学 Dun-Huang’ s Art and Aesthetics(2 学分)

当代美学专题研究 Topic of modern aesthetics(2 学分)

美学理论建构 Theory Construction of Aesthetics(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Page 9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9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专业内涵,有较高的创

新性和前沿性。

(三)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 论文答辩

1.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

答辩委员。

2.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

织的双盲评。

3.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

白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

通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4.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

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

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William K. Wimsatt, Jr. & Cleanth Brooks. LITERARY CRITICISM: A Short History, 1970 by

Routledge & Kegan Paul Ltd.

M.A.R.Habib. A Hist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2008 by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Hazard Adams &

Leroy Searle.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 2005 by Thomson Wadsworth.

Ulrich Weisstein,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 1973b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Earl Miner: Comparative Poetics, 1990 b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emir Zeki, Inner Vision , Oxford, 1999

Ales Erjavec, Postmodernism and the Postsocialist Con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

康德,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Page 9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91

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哲学手稿.中央编译局,1982.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叶维廉.中国诗学.三联书店,1992.

叶维廉.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王建疆.自然的空灵——中国诗歌意境的生成流变.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黄海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穆纪光.敦煌艺术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八、附录: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9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92

附录:

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人文学院

学 科、

专 业 文艺学

研 究

方 向 1.比较诗学 2.文艺美学 3.美学史论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与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经典著作

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

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文艺学方法论 3 3 54 √ 陈 伟 考试

中国古代美学 3 3 54 √ 王建疆 考试

西方美学名著

导读 3 3 54 √ 刘旭光 考试

西方批评史 3 3 54 √ 李 平 考试

中外美学专题 3 3 54 √ 陈 伟 考试

比较诗学研究 3 3 54 √ 李 平 考试

中国美学专题

研究 3 3 54 √ 刘旭光 考试

审美形态研究 3 3 54 √ 王建疆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

与学术文献研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

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敦煌艺术与美

学 2 2 36 √ 王建疆 考查

当代美学专题

研究 2 2 36 √ 刘旭光 考查

美学理论建构 2 2 36 √ 王建疆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业调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

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

者补修课

现代文学理论 考试

文学批评方法 考试

文学名著解读 考试

Page 9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93

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3) Chines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 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 以“坚持培养质量,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具备

宽广坚实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和语言研究方法论的修养,有良好的学风和文风,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具有对汉语教学、汉语研究和汉语信息处理的

实践能力,能在国内的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胜任汉语研究、教学或其他专业工作。

(五) 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汉语语法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对外汉语的语法研究和教学、从历

史的角度对汉语的理论及实践进行研究及汉语方言调查、分析与研究。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现代汉语语法、对外汉语语法、汉语历史语言学、方言学等。主

要导师有张谊生、宗守云、刘泽民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现代汉语语法

本研究方向涉及汉语语法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的诸方面。

(二)对外汉语语法

本研究方向主要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探讨对外汉语的语法研究和教学。

(三)汉语历史语言学

本研究方向从历史的角度对汉语的理论及实践进行研究。

(四)方言学

本研究方主要指导学生对汉语方言调查、分析与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Page 9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94

语法研究方法论 Methods in Grammatical Research(3 学分)

当代汉语语法论文导读 Guiding Studies the Thesi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Grammar(3 学分)

汉语方言学 Chinese Dialectology(3 学分)

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 Grammar Theory and Study on Chinese Grammar(3 学分)

历史语言学 Historical Linguistics(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学分)

汉语功能词的形成与发展 Evolutions of Chinese function words (3 学分)

配价语法与汉语配价研究 Valence Grammar and the Mandarin(3 学分)

语言田野调查 The History of Sociology in China (3 学分)

计算语言学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3 学分)

认知语言学 Cognitive Linguistics(3 学分)

实验语言学 Experimental Linguistics(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汉语动词研究 The Study of Modern Chinese Verbs(2 学分)

现代音系学 Modern Phonology(2 学分)

语音信号处理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2 学分)

语料库语言学 Corpus Linguistics(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Page 9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95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内涵,

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三)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

委员。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

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的

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过,

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委

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辩

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常欣主编.认知神经语言学视野下的句子理解.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节词的衍生和发展(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菲尔墨,胡明扬译.“格”辨.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侯精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孔江平.论语言的发声.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马贝加.近代汉语介词.北京:中华书局,2002.

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Page 9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96

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刘丹青.语法调查研究手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莱福吉,张维佳译.语音学教程(第五版).北京:北大出版社,2011.

科莫里,沈家煊,罗天华译.语言类型与语言共性(修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石毓智,李讷.汉语语法化的历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第二版).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袁毓林.汉语配价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朱晓农.语音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江蓝生.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词汇化.中国语文(5 期),2004.

刘丹青.语法化的更新、强化和叠加.语言研究(2 期),2001.

刘丹青.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的类型学考察.中国语文(5 期),2001.

刘红妮.词汇化与语法化.当代语言学(1 期),2010.

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外语教学与研究(4 期),1994.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外语教学与研究(4 期),2001.

吴福祥.近年来语法化研究的进展.外语教学与研究(1 期),2004.

王灿龙.词汇化二例——兼谈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当代语言学(3 期),2005.

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中国语文(4 期),1994.

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中国语文(1 期),2000.

八、附录: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9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97

附录: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人文学院

学 科、

专 业 汉语言文字学

研 究

方 向 1. 现代汉语语法 2. 对外汉语语法 3. 汉语历史语音学 4. 方言学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

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语法研究方法论 3 3 54 √ 张谊生 考试

当代汉语语法论

著选读 3 3 54 √ 张谊生 考试

汉语方言学 3 3 54 √ 刘泽民 考试

语法理论与汉语

语法研究 3 3 54 √ 宗守云 考试

历史语言学 3 3 54 √ 刘泽民 考试

汉语功能词的形

成与发展 3 3 54 √ 宗守云 考试

配价语法与汉语

配价研究 3 3 54 √ 张谊生 考试

语言田野调查 3 3 54 √ 刘泽民 考试

计算语言学 3 3 54 √ 沈向荣 考试

认知语言学 3 3 54 √ 宗守云 考试

实验语言学 3 3 54 √ 沈向荣

潘晓声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汉语动词研究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现代音系学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语音信号处理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语料库语言学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

者补修课

Page 9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98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4)

Study of Chinese Classical Text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具备在中国古代史范围内进行各项专题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要达到能出版的专著水平。

要有比较扎实的文献阐释能力,将史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视角,以及古今相通的悟性。

(五)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 六朝、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及词汇、古白话文献原典方面的

专题研究。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古白话文献研究、域外汉学文献研究、文学传播研究、中国古代

诗学研究等。主要导师有陈徐时仪、朱易安、查清华、曹旭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

见招生简章。

(一) 古白话文献研究

本研究方向涉及东汉至明清古白话俗文献的整理研究。

(二) 域外汉学文献研究

本研究方向涉及域外汉学文献的整理研究。

(三)文学传播研究

本研究方向涉及唐宋至明清文学文献的传播研究。

(四)中国古代诗学研究

本研究方向涉及中国六朝文学、中国近代文学、域外汉学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及唐诗学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Page 9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99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先唐文学研究专题 The First Study of the Tang Literature(3 学分)

古白话文献原典研究 The Ancient Vernacular Literature Original Research(3 学分)

域外汉学文献研究 Extraterritorial Sinology Literature Research(3 学分)

唐诗学史研究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Tang Poetry(3 学分)

中国诗学史料学 Historical Chinese Poetry Theory(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古白话词语研究 Study of Ancient Chinese Vernacular(3 学分)

唐代文学文献研究 Study on the Literature of Tang Dynasty(3 学分)

中国诗学批评 Chinese Poetics Criticism(3 学分)

唐诗接受史 Reception of Tang Poetry(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中国诗词学 China Poetry Study(2 学分)

中古思潮与社会 Medieval Thought and Social(2 学分)

《诗经》研究 The Research of the Poetry(2 学分)

名家治学方法 The Famous Research Method(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Page 10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00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

专业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三)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

委员。

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双盲

评。

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的同行

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过,方

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委

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辩

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刘坚.近代汉语读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刘坚,蒋绍愚.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刘坚.古代白话文献选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徐时仪.汉语白话发展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刘煦.旧唐书·经籍志.上海:中华书局点校本.

欧阳修.新唐书·艺文志.上海:中华书局点校本.

郑樵.通志·艺文略.北京: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

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

脱脱.宋史·艺文志.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清光绪十年长沙王先谦校刻本.

Page 10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01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永瑢.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影印断句本.

八、附录: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0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02

附录: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所) 人文与传播学院

学 科、专 业 中国古典文献学

研 究 方 向

1.中国诗学 2. 词汇与古白话文献原典研究 3.中国诗学批评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周学时

总 学 时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必 修 课 程

学 位 公 共 课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古白话文献原典研究

3 3 54 √ 徐时仪 考试

中国诗学史料学 3 3 54 √ 朱易安 考试

域外汉学文献研究

3 3 54 √ 曹 旭 考试

先唐文学研究专题

3 3 54 √ 曹 旭 考试

唐诗学史研究 3 3 54 √ 曹 旭 考试

专业必修课

古白话词语研究 3 3 54 √ 徐时仪 考试

唐代文学文献研究

3 3 54 √ 朱易安 考试

唐诗接受史 3 3 54 √ 查清华 考试

中国诗学批评 3 3 54 √ 查清华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 业 选 修 课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中国诗词学 2 2 36 本学科导师 考查

中古思潮与社会 2 2 36 本学科导师 考查

《诗经》研究 2 2 36 本学科导师 考查

名家治学方法 2 2 36 本学科导师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业调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 等 学 力者 补 修 课程

古典文献学 考试

中国文学批评史 考试

中国文学史 考试

Page 10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03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5)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博士为本专业最高学历教育,以培养从事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高级人才为主要目标。

以“坚持培养质量,提高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首先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

敬业精神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要求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

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以“坚持培养质量,提高综合素质”为指导思想。培养研究生深厚的文献学功底、宽广

的文化视野,并能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以上的外语和计算机,特别是要求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

和学术研究的能力,初步形成自己的学术方向和专长,学风严谨,能作出创造性的成果,为今后从

事教学、研究和其他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专业学习要求:培养研究生深厚的文献学功底、宽广的文化视野,并能熟练掌握和运用

一门以上的外语和计算机,特别是要求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和学术研究的能力,初步形成自己

的学术方向和专长,学风严谨,能作出创造性的成果,为今后从事教学、研究和其他相关工作打下

扎实的基础。

(五)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古典文献学,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

文学作家、作品研究,中、外文学比较。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古代小说、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

研究元明清文学研究、明清诗学及东亚汉诗研究、唐宋文学及诗词研究、唐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等。

主要导师有孙逊、李时人、严明、李定广、陈飞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 中国古代小说

主要从文献、文本和文化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综合研究。

(二)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从各个方面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三) 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研究

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各种文化内涵和文化特征,探讨中国古代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重在从文

化角度研究中国古代小说。

(四) 元明清文学研究

Page 10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04

对元明清文学进行全面考察与研究,重在文学史与作家、作品研究,尤以明代为重点。

(五) 明清诗学及东亚汉诗研究

对明清诗学进行全面探讨与研究,兼及东亚汉文诗研究。

(六) 唐宋文学及诗词研究

在全面学习、掌握唐宋文学史、文学批评史的基础上,重点研习唐诗学、唐宋词学。

(七) 唐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研究唐代文学与文化关系,特别是唐代制度与文学的关系。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中国小说史 History of the Chinese Fiction (3 学分)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On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and culture (3 学分)

元明清文学史研究 On literary history of Yuan , Ming and Qing dynasty(3 学分)

中国文学与文化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3 学分)

唐诗概论 General research on Tang dynasty’s poetry (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 On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fiction (3 学分)

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研究 On Chinese ancient novel and culture (3 学分)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 On theory of Chinese ancient fiction (3 学分)

元明清诗文研究 On poetry and prose of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y (3 学分)

中国诗学与明清诗话 Chinese poetics and Ming and Qing dynasty’s “Remarks on Poetry” (3 学分)

明清诗文流派研究 On Ming and Qing dynasty’s poetry genres and prose genres (3 学分)

唐宋文学批评 Literary criticism of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y (3 学分)

唐代“以文取士”制度与文学 The Official Selection System and Literature in Tang Dynasty (3 学分)

4.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 Seminars for Frontier Academic Studies(3 年内听满 12 次,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中国思想史 History of the Chinese Thoughts (2 学分)

中国文献学与目录学 Chinese philology and bibliography (2 学分)

Page 10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05

中国制度文化与文学 Chinese system and Literature (2 学分)

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的传播影响 On over-sea propag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fiction (2 学分)

中、日、韩诗话比较研究 Compare “Remarks on Poetry” between China, Japan and South Korea (2

学分)

文心雕龙研究 On WenXinDiaoLong (2 学分)

唐代试策研究 Study on Testing Scheme of Tang Dynasty (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

识,打好专业基础,培养学术研究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篇(可

延期 1-2 年),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算成绩;在读期间必须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

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撰写

1.第二学期末,在导师指导下确定选题,并由导师聘请有关专家 3-5 人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

报告通过后,应由导师和博士点负责人签署意见,报送有关职能部门,随即开始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如开题报告未能通过,必须根据导师和有关专家意见加以修订或重新选题,在 3-5 周内再次召开开

题报告会。

2.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专业内

Page 10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06

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3.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正文一般

不少于 18 万字,外文摘要 2000 字符,中文摘要 1000 字。论文的封面、中外文提要、目录、正文、

附录、注释、参考文献的编排,都必须符合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所有注码必须注明国别(或时代)、

作者(或译者)、书刊名称、卷次章节、页码、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二)学位论文答辩

1.学位论文完成后经导师审阅同意装订成册,在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规定的时间内由作者本人提

交给有关职能部门和答辩委员会,以便于盲审、评阅和答辩。如不能按时提交论文,应及时提交请

求延期答辩的报告,经导师和学科负责人签署意见报送有关职能部门。

2.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邀请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予以评阅,回收的同行专家签

署的评阅书不少于 5 份(包括盲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同行专家签署通过意见,方可进行答辩。

3.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具有教授或相当职称的同行专家组成,其中外校同行专家要占三分之

二以上,答辩人的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不能担任答辩委员。答辩委员会推举一名主席(须为外校的

同行专家),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委员会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论文在获三分之

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院、校学位委员会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如

未能通过答辩,可在 5 个月以后提供新的学位论文文本,重新申请答辩。同一申请人申请答辩的次

数不得超过三次。

七、参考书目

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 陕西人民出版社.

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卿希泰等.中国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马积高.宋明理学与文学.湖南师大出版社,1989.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版.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版.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齐鲁书社,1994.

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江苏社会科学院.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

Page 10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07

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李剑国.宋代志怪传奇叙录.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

李时人.全唐五代小说.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历代笔记小说集成.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古本小说丛刊.中华书局,1987.

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五代史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06.

罗宗强. 隋唐五代史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03.

王运熙,杨明王.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王运熙,杨明.隋唐五代史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徐松.登科记考.中华书局,1984.

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

王勋成.唐代铨选与文学.中华书局,2001.

陈伯海.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东方出版中心,1997.

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陈书录.明代诗文的演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郭英德.明清传奇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邓绍基,史铁良.明代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

傅璇琮,蒋寅.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明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

吴文治.明诗话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蔡镇楚.诗话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丁福保.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孙逊.明清小说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李时人.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论集.中华书局,2013.

严明.中国诗学与明清诗话.台湾文津出版社,2003.

李定广.唐末五代乱世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陈飞.唐代试策考述.中华书局,2004.

八、附录: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附录:

Page 10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08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所)

人文与传播学院 学科、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研究方向 1. 中国古代小说 2.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3.中国古代小说与文化研究 4.元明清文学研究 5.明清诗学及东亚汉诗研究 6. 唐宋文学及诗词研究 7. 唐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周学时

总 学 时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必 修 课 程

学 位 公 共 课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 位基 础课

中国小说史 3 3 54 √ 孙 逊 考试

元明清文学史研究 3 3 54 √ 李时人 考试

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3 3 54 √ 孙 逊 考试

唐诗概论 3 3 54 √ 李定广 考试

中国文学与文化 3 3 54 √ 陈 飞 考试

学 位专 业课

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 3 3 54 √ 李时人 考试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 3 3 54 √ 孙 逊 考试

中国小说与中国文化研究

3 3 54 √ 李时人 考试

中国诗学与明清诗话 3 3 54 √ 严 明 考试

元明清诗文研究 3 3 54 √ 李时人 考试

唐宋文学批评 3 3 54 √ 李定广 考试

明清诗文流派研究 3 3 54 √ 严 明 考试

唐代“以文取士”制度与文学

3 3 54 √ 陈 飞 考试

学 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 1 本学科导

师 考试

选 修 课 程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本学科导

师 考试

中国思想史 2 2 36 √ 严耀中 考查

中国文献学与目录学 2 2 36 √ 刘永文 考查

中国制度文化与文学 2 2 36 √ 俞 钢 考查

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的传播影响

2 2 36 √ 李时人 考查

中、日、韩诗话比较研究 2 2 36 √ 严 明 考查

文心雕龙研究 2 2 36 √ 李定广 考查

唐代试策研究 2 2 36 √ 陈 飞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中国古代史 考试

文学理论 考试

中国文献学 考试

Page 10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09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6)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 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以“坚持培养质量,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应用

型人才。要求研究生具备较为全面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

法,养成良好的学风和文风,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从事对中国现当代文学阅读与研究

的实践能力。

(五) 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对于文学思

潮、文学团体、文学流派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家与作品有比较全面的把握,

能够具有深入阅读与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具有比较清醒的学术意识和研究视野,具有

独立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能力和基础。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都市文化与都市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等。主要导师有杨剑

龙、刘忠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都市文化与都市文学

研究都市文化背景中都市文学的发展与嬗变。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流变及其思想资源。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Page 11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10

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 Research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Writers(3 学分)

“现代知识分子影像”专题 The Topic of Modern Knowledge of Molecular Imaging(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3 学分)

西方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Western culture and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3 学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Research(3 学分)

“新时期”文学研究 Study on the new period Chinese literature(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文学原理 Literary theory(2 学分)

文艺研究方法论 Literary Research Methodology(2 学分)

比较文学与文论研究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Literary Theory(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4.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Page 11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11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

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三)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 论文答辩

1.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

答辩委员。

2.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

织的双盲评。

3.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

论文和空白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

同行专家通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4.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

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

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 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唐弢.中国现代文学史(三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980.

钱理群,温儒敏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98.

范伯群.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贾植芳.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乐黛云,王宁.西方文艺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香港昭明出版社,1976-1978.

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性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Page 11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12

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

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北京大学出社,1999.

洪子诚,刘登翰. 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大学出社,2005.

刘小枫. 拯救与逍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赵园. 北京:城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赛义德.东方学.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

钱理群.心灵的探询.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乐黛云.国外鲁迅研究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

丹 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北京三联书店,1984.

申 丹.叙述学与小说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和文化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八、附录: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1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13

附录: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人文与传播学

学 科、

专 业 中国语言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 究

方 向 1. 都市文化与都市文学 2. 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与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经典著作选读 1 2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

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

基础

中国现当代作家研

究 3 3 54 √ 杨剑龙 考试

“现代知识分子影

像”专题 3 3 54 √ 刘 忠 考试

学位

专业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

国现当代文学 3 3 54 √ 杨剑龙 考试

西方文化与中国现

当代文学 3 3 54 √ 杨剑龙 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专题 3 3 54 √ 刘 忠 考试

“新时期”文学研

究 3 3 54 √ 刘 忠 考试

学术

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

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杨剑龙等 考试

文学原理 2 2 36 李 平 考查

文艺研究方法论 2 2 36 钱文亮 考查

比较文学与文论研

究 2 2 36 刘耘华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

者补修课

考试

考试

考试

Page 11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14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7)

Chinese Ethnic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具有扎实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的知识,对国际上的语言学理论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所

研究的方向上,理论和材料的掌握要非常扎实。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在所研究的课题上要有突破

性的进展。能够用现代实验仪器和电脑设备来处理、分析语言材料。

(五)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以东亚和东南亚语言为研究对象,并涵盖全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目前博士点的科学研究方向拟定为在大型语言资源数据平台上,开展宏观的东亚语言发生和发展研

究,涉及东亚语言的起源、流变和未来发展趋势。其中,语言音变研究可作为方法研究的主体,语

言演化计算可作为坚实的验证手段,音韵格局研究可作为阐释历史的基础,最终构建东亚历史语言

学的大框架。作为辅助,学科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至少要能够建立几个大语种的基本电子词典,

面向机器处理的语法体系和框架,为攀登机器自动翻译和自动处理奠定可深化研究的基础。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计算语言学研

究、东亚语言类型学研究、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比较研究等。主要导师有王双成、杨光远、刘劲荣、

李云兵、陈国庆、江荻、赵明鸣、孔江平、李龙、吴福祥、韦树关、林亦、郑伟等教授。每年招生

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本方向主要对我国南部地区如藏缅语、苗瑶语、壮侗语等语言及跨境语言做调查和描写、比较

研究。

(二)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

本方向主要对我国北方地区的阿尔泰语系语言如蒙古语族、突厥语族、满-通古斯语族语言做调

查描写及比较研究。

(三)计算语言学研究

Page 11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15

本方向主要从事我国境内少数民族语言的数据库建设、数据的实验分析以及语音合成、语料处

理等研究以及相关软件的开发。

(四)东亚语言类型学研究

本方向在语言类型学的视野下主要从事东亚地区语言的比较研究,探索汉藏语、阿尔泰语等语

言的类型学关系。

(五)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比较研究

本方向在语言接触的视野下从事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相关课题的调查

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学分)

中国的语言和方言 Languages and dialects in China(3 学分)

汉语方言学 Chinese dialects(3 学分)

语言田野调查 Field survey of languages in China(3 学分)

计算语言学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学分)

汉语语音史 Chinese Historical Phonology(3 学分)

藏语研究 Tibetan language studies(3 学分)

壮语研究 Zhuang language studies(3 学分)

傣语研究 Dai language studies(3 学分)

语料库语言学 Corpus Linguistics(3 学分)

拉祜语研究 Lahu language studies(3 学分)

突厥语及维吾尔语研究 Turkic Languages and Uighur Language studies(3 学分)

现代音系学理论 Theories of Modern Phonology(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语言类型学 Linguistic Typology(3 学分)

历史句法学 Historical syntax (3 学分)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3 学分)

Page 11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16

数字图像处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3 学分)

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3 学分)

语音信号处理 Speech Signal Processing(3 学分)

模式识别 Pattern Recognition(3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专业内涵,有较高的创

新性和前沿性。

(三)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 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

委员。

Page 11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17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

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的

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过,

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委

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辩

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马学良等.语言调查常识.中华出版社,1956.

岑麒祥.方言调查方法.文字改革出版社,1956.

李荣.汉语方言调查手册.科学出版社,1957.

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 二版.

詹伯慧.现代汉语方言.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语言所.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商务出版社,1983.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聂建民,李琦.汉语方言研究文献目录.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八、附录: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1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18

附录: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人文与传播学院

学 科、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研 究 方 向

1.南方少数民族语言. 2.北方少数民族语言. 3.计算语言学. 4.东亚语言类型学. 5.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比较.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周学时

总 学 时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必 修 课 程

学 位 公 共 课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中国的语言和方言

3 3 54 √

王双成 考试

汉语方言学 3 3 54 √

刘泽民 王双成

考试

语言田野调查 3 3 54 √ 王双成 考试

计算语言学 3 3 54 √

江 荻 考试

学位专业课

现代音系学理论 3 3 54 √ 潘悟云 刘民钢

考试

语料库语言学 3 3 54 √ 潘悟云 李 龙

考试

汉语语音史 3 3 54 √ 潘悟云 考试

藏语研究 3 3 54 √ 江 荻 王双成

考试

傣语研究 3 3 54 √

杨光远 考试

壮语研究 3 3 54 √

林 亦 韦树关

考试

拉祜语研究 3 3 54 √ 刘劲荣 考试

突厥语和维吾尔语研究

3 3 54 √ 赵明鸣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选修

课程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本学科导师 考试

历史句法学 2 2 36 √ 吴福祥 考查

语言类型学 2 2 36 √ 吴福祥 考查

数字信号处理 2 2 36 孔江平 考查

数字图像处理 2 2 36 潘晓声 考查

语音信号处理 2 2 36 孔江平 考查

模式识别 2 2 36 潘晓声 考查

数据库管理系统 2 2 36 李 龙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业调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汉语语音史 考试

汉藏语概论 考试

古代汉语 考试

Page 11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19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8)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 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 博士应达到的要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教学、研

究、编辑、外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具有较开阔的文学视野,丰富的中外文学

知识和较好的理论基础,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世界文学做总体性把握,或掌握比较的方法,

开展国别文学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有良好的学风、文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作出创造

性的成果。具有较高水平的外语阅读、听说和写作能力,尤其能够顺利阅读文学作品和评论著作的

外文原文。

(五) 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涉及比较文学与文论、中外文学文化关系、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比较文学与文论、中外文学文化关系、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等。

主要导师有刘耘华、宋莉华、黄铁池、陈红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 比较文学与文论

本研究方向涉及比较文学原理、中西比较诗学、中西宗教与文学关系及东亚文学关系等方面。

(二)中外文学文化关系

本研究方向涉及到中西文学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尤其是清末民初的传教士文学与文化的研究。

(三)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

本研究方向涉及美国文学与翻译研究、英国文学与翻译研究、翻译及生态批评研究等方面。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Page 12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20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学分)

比较诗学方法论 Methodology on Comparative Poetics(3 学分)

传教士汉文小说研究 Studies on Missionary Chinese Novels (3 学分)

欧美生态文学 Euro-American Ecoliterature (3 学分)

翻译理论与实践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3 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学分)

中国古代诗学经典导读 Introduction to Ancient Chinese Poetics Classics (3 学分)

传教士翻译文学研究 Studies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by Missionaries (3 学分)

文学文体学 Literary Stylistics (3 学分)

欧美小说研究 Studies of Europe and American Fiction (3 学分)

4.学术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基督教与古代中国文学文化关系 Christianity and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2 学分)

西方城市与文学 Western City and Literature (2 学分)

美国文学 American Literature (2 学分)

二十世纪英国文学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of 20th-Century British Literature(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专题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举办学术讲座,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

学术思路;举办研究生读书会,活跃学术气氛,创立良好学风。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一般采用撰写课程论文的方式,成绩实行百分制,分 5 个等级,59 分以下、60~69、70~79、80~89、

90~100 分别对应不及格、及格、中、良好、优秀这几个等级。

2.中期考核

Page 12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21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

业的专业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三)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 论文答辩

1.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

答辩委员。

2.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

织的双盲评。

3.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

白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

通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4.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

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

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 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一) 西方文学和文论部分

Bertrand Russell.(1945).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Simon and Schuster;中译本可参考:罗素.

西方哲学史.何兆武,李约瑟译.商务印书馆,1997.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见《朱光潜美学文集》(第 4 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奥德赛.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年.

古希腊悲剧经典(上下册).罗念生译.作家出版社,1998.

古希腊戏剧选.杨宪益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说明:西方文学经典,这里仅列出古希腊部

分,需根据自己的阅读实际和兴趣,选读其他篇目)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英译本可参考 The Works of Plato.trans. by

Jowett.Tudor Publishing Company.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英译本可购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大师

Page 12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22

经典文库”之 Republic. trans. By John Llewelyn Davies & David James Vaughan.1998.或参考 The Works

of Plato. trans. by Jowett. Tudor Publishing Company.

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或陈中梅译注.商务印书馆.1996.英译本可参

考:Aristotle. Poetics. trans. By Richard Janko.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1987.

贺拉斯. 诗艺. 杨周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英译本可参考 Satires and Epistles of Horace. tans.

By Smith Palmer Bovi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9.

圣经. 英译本可参考:King James Bible: A Selection. edited by W. H. Steveson. Longman. 1994.

加百尔,等著,粱工等译.圣经中的犹太行迹——圣经文学概论.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

版,1991.

圣·奥古斯丁著,周士良译.忏悔录.商务印书馆,1987.

席勒著,缪灵珠译.美育书简.见章安祺编订《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 2 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87.

席勒著,缪灵珠译.论素朴诗与感伤诗.见章安祺编订《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 2 卷).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1987.

歌德著,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歌德著,洪天富译.歌德谈话录.译林出版社,2002.

康德著,曹俊峰译.判断力批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

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3 卷).商务印书馆,1982.

维科著,朱光潜译.新科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尼采著,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

弗洛伊德著,孙名之译.释梦.商务印书馆,2001.

萨特著,陈宣良等译.存在与虚无生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等译.存在与时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商务印书馆,2000.

伽达默尔著,洪汉鼎译. 真理与方法(上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索绪尔著,张绍杰译.普通语言学教程.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什克洛夫斯基等著,方珊等译.俄罗斯形式主义文论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

巴赫金著.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巴赫金著.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勃兰兑斯著,张道真等译.19 世纪文学主流(6 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M. H. Abrams. (1981) 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René Wellek & Austin Warren. (1949) Theory of Literature. third edition. Harcourt,.Brace & World.

Page 12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23

Inc.

René Wellek. (1963) .Concepts of Criticism,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René Wellek.(1955) A History of Modern Criticism 1750-1950. Yale University Press.

Terry Eagleton. (1983) 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Malcolm Bradbury & James McFarlane.(1976) Modernism: A Guide to European Literature

1890-1930. Penguin Books.

William Empson. (1966) 7 Types of Ambiguity. New Directions.

Wayne C. Booth. (1983)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Northrop Frye. (1957) Anatomy of Criticism: Four Essay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Richard E. Palmer. (1969) Hermeneutics---Interpretation Theory in Schleiermacher, Dilthey,

Heidegger, and Gadame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马克斯·韦伯.于晓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

Daniel Bell. (1978)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Basic Books, Inc., Publishers.

福柯著,谢强等译.知识考古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Edward Said. (1978) Orientalism. Routledge & Kegan Paul.

Fredric Jameson. (1991) Postmodernism, or 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Duke University

Press.

Jean-Francois Lyotard. (1984)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Benedict Anderson.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Verso.

Toril Moi. (1985) Sexual Textual Politics: Feminist Literature Theory. Methuemm.

Walter Benjamin. (1973) Illumination, Harry Zohn, Fontana Press.

(二) 中国文化部分

儒家原典: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6.

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86.

大学.中华书局,2001.

中庸.中华书局,2001.

杨伯峻.左传译注.中华书局,1986.

高 亨.易大传今译今注.齐鲁书社,2000.

郑天廷.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

Page 12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24

道家原典:

陈鼓应.老子今译今注.中华书局,1986.

陈鼓应.庄子今译今注.中华书局,1986.

墨家原典:

孙诒让.墨子闲诂.中华书局,2001.

(三) 东方文化与文学部分

中村元.东洋人の思惟方法(全四卷). 春秋社,1989.

八、附录: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2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25

附录: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人文与传播学院

学 科、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研 究

方 向 1.比较文学与文论 2.中外文学文化关系 3.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周学时

开课学期 任课教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比较诗学方法论 3 3 54 √ 刘耘华 考试

传教士汉文小说研究 3 3 54 √ 宋莉华 考试

欧美生态文学 3 3 54 √ 陈 红 考试

翻译理论与实践 3 3 54 √ 黄铁池 考试

学位专业课

中国古代诗学经典导读

3 3 54 √ 刘耘华 考试

传教士翻译文学研究 3 3 54 √ 宋莉华 考试

文学文体学 3 3 54 √ 陈 红 考试

欧美小说研究 3 3 54 √ 黄铁池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基督教与古代中国文学文化关系

2 2 36 √ 刘耘华 考查

西方城市与文学 2 2 36 √ 宋莉华 考查

美国文学 2 2 36 √ 黄铁池 考查

二十世纪英国文学选读

2 2 36 √ 陈 红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

Page 12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26

都市文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Z1)

Urban Culture Studie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博士应达到的要求:该专业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艺术

素养,具有坚实、广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都市文化理论研究与实际应

用的能力,胜任城市文化发展规划的制定与测评,对城市的问题和意义有深刻认知,能够为政府的

城市文化建设提供咨询,并具有策划与组织大型都市文化活动的能力。

(五)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都市文化研究是一门世界性的前沿学科。都市文化是指国际性大都

市特有的文化模式,它不同于一般的中小型城市文化,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术研究对象。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当代都市文化传播研究、国际都市文化比较研究、都市文化史研

究等。主要导师有孙逊、金定海、陈恒、陆伟芳、詹丹、施晔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

详见招生简章。

(一) 当代都市文化传播研究

本方向在加强都市文化传播理论研究的同时,也注重文化创意实践。具体包括都市文化传播的

基础理论研究,都市文化与都市经济、政治的传播关系;当代都市文化传播形态及其亚文化形态的

考察与研究等。

(二) 国际都市文化比较研究

本方向主要通过国际都市文化的横向比较,对国际都市发展形态加以系统地梳理和分析。如考

察在文化制约下的中国都市与国际都市之间的不同;研究当代国际都市的文化共性,探讨全球化背

景下的国际都市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中国都市所应具有的本土特色、中国特色和东方特色。

(三) 都市文化史研究

本方向既注重对都市文化历史和都市社会生活的历史进行梳理,也注意对都市周边城市历史的

关注。剖析都市的演变进程和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近代都市文化特

色的形成过程,它与周边以及世界都市的相互影响,研究这一影响的历史进程;研究近代化过程中

Page 12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27

都市的社会结构,文化的各种形态,研究各种文化形态的运行机制,正面及负面的作用。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

(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中国古代小说与城市研究 Research on ancient Chinese novels and cities (3 学分)

消费意识形态与都市文化 Consumption Ideology and Urban Culture (3 学分)

近代小说的城市书写与社会变革 Research on the City Writing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Modern Chinese Fiction (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中国古代城市笔记要著研读 Readings in important ancient jottings of Chinese cities (3 学分)

西方城市史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3 学分)

广告创意与视觉传播 Advertising Creativity and Visual Communication (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西方城市文化导读 Readings in Western Urban Culture(2 学分)

近代上海社会变迁与城市文化 Social vicissitude and urban culture in Shanghai in the late Qing

period(2 学分)

西方视野中的近代中国城市 Western Perspective on Chinese Cities in the Late Qing Era(2 学分)

创意传播研究 Creative Communication Studies (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Page 12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28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都市文化学专业的内涵,

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三)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 论文答辩

1.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

答辩委员。

2.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

织的双盲评。

3.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4.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 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古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孙逊,葛永海.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双城”意象及其蕴涵.中国社会科学,2004 年第 6 期.

Page 12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29

孙逊,刘方.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城市书写及现代阐释.中国社会科学,2007 年第 5 期.

葛永海.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让·波德里亚著,刘承富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马尔库塞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莫少群.20 世纪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费瑟斯通著,刘精明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4.

苏特·杰哈利著,马姗姗译.广告符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弗兰克·莫特著,余宁平译.消费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朱克英.城市文化.上海教育出版,2006.

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2006.

索亚著,李钧译.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性研究.上海教育出版,2006.

八、附录:都市文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3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30

附录:

都市文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人文与传播

学 科、

专 业 都市文化学

研 究

方 向 1. 当代都市文化研究 2. 国际都市文化比较研究 3. 都市文化史研究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

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

基础

中国古代小说与

城市研究 3 3 54 √ 孙 逊 考试

消费意识形态与

都市文化 3 3 54 √ 金定海 考试

近代小说的城市

书写与社会变革 3 3 54 √ 施 晔 考试

学位

专业

中国古代城市笔

记要著研读 3 3 54 √ 孙 逊

考试

西方城市史 3 3 54 √ 陈 恒 考试

广告创意与视觉

传播 3 3 54 √ 金定海 考试

学术

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

学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施 晔 考试

近代上海社会变

迁与城市文化 2 2 36 √ 宋莉华 考查

西方视野中的近

代中国城市 2 2 36 √ 宋莉华 考查

西方城市文化导

读 2 2 36 √ 薛 毅 考查

创意传播研究 2 2 36 √ 金定海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

者补修课

Page 13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3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2Z1)

Historical Theories and History of Historical Science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

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 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 博士应达到的要求:本专业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训练,培养学生扎实的学术基础,具

有一定的史学理论水平,使学生具备历史文献的阅读、整理、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

(五) 以“坚持培养质量,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的高

级专业人才。要求具备宽广坚实的史学理论基础和史学史研究方法论的修养,有良好的学风和文风,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能在海内外的高等院校

和科学研究机构胜任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的教学、研究或其他专业工作。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中国史学史、史学理论研究等。主要导师有汤勤福、俞钢、张剑

光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中国史学史

本研究方向涉及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掌握各历史时期史学发展的原因、基本态势、

特点、地位等等。

(二)史学理论研究

本研究方向涉及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对中外各种主要史学

理论、中外史学史具有较宽广、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批判地继承中外史学遗产,正确评析当代史

学思潮和史学流派。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Page 13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32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中国史学史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3 学分)

学术研究方法论 The Methodology of Academic Research(3 学分)

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史 The Historical Ideologies of Ancient China(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西方史学史 History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3 学分)

中国古代的史学理论 Ancient Chinese Historiography Theory(3 学分)

史家与史著研究 Studies on Historians and Historiography Works(3 学分)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分断代讲述)Chinese Ancient Historical Materials (Division of History Into

Periods)(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魏晋南北朝史学研究专题 Monographic Studies on the Historiography of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2 学分)

唐代史学史研究专题 Monographic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Historiography in Tang Dynasty(2 学

分)

宋代史学史研究专题 Monographic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Historiography in Song Dynasty(2 学

分)

《资治通鉴》研究 Studies on Comprehensive History Retold as a Mirror for Rulers(2 学分)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2 学分)

隋唐五代史研究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Sui, Tang and The Five Dynasties(2 学分)

辽宋金元史研究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Liao, Song, Jin and Yuan Dynasties(2 学分)

《续资治通鉴长编》研究 A Continuation of Zi Zhi Tong Jian(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Page 13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33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专业内涵,有较高的创

新性和前沿性。

(三)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 论文答辩

1.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

答辩委员。

2.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

织的双盲评。

3.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

白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

通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4.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

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

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 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年.

黄以周等辑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中华书局,2004 年.

裴汝诚,许沛藻.续资治通鉴长编考略.中华书局,1985 年.

刘乃和.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 年.

程应鏐.司马光新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Page 13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34

陈光崇.通鉴新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年.

八、附录: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3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35

附录: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人文学院 学 科、 专 业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研 究 方 向

1.史学理论研究 2.中国史学史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周学时

总 学 时

开课学期 任课教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学 位 公 共 课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中国史学史专题研究 3 3 54 √ 汤勤福等 考试

学术研究方法论 3 3 54 √ 俞钢等 考试

中国古代史学思想史 3 3 54 √ 张剑光等 考试

学位专业课

西方史学史 3 3 54 √ 汤勤福 考试

史家与史著研究 3 3 54 √ 燕永诚等 考试

中国古代的史学理论 3 3 54 √ 汤勤福 考试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分断代讲述)

3 3 54 √ 戴建国等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选 修 课 程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2 2 36 √ 汤勤福 考查

《资治通鉴》研究 2 2 36 √ 汤勤福等 考查

《续资治通鉴长编》研究 2 2 36 √ 汤勤福等 考查

隋唐五代史研究 2 2 36 √ 俞钢等 考查

辽宋金元史研究 2 2 36 √ 戴建国等 考查

魏晋南北朝史学研究专题 2 2 36 √ 汤勤福等 考查

唐代史学史研究专题 2 2 36 √ 张剑光等 考查

宋代史学史研究专题 2 2 36 √ 燕永诚等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学术讲座

专业调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

Page 13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36

历史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2Z2)

Historical Geography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 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 根据国家对于硕士学位获得者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确定历史

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培养目标如下:①在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历史地理学专业的教学和研究

人才;②胜任机关行政工作的国家公务员;③各类文化事业单位(如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

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④专业地图测绘部门的研究人员。

(五) 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 培养博士研究生具有系统的历史地理学和历史人文地理学理论知

识,具备进行专业地图测绘的能力,能够撰写符合历史地理学规范的研究论文,能对历史和现实生

活中的自然与人文现象进行历史地理学的初步分析。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历史人文地理学、历史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等。主要导师有钱杭

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

(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学分)

中国历史地理专题 Special Studies on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3 学分)

人文地理学基础 Humanity Geography Introduction(3 学分)

历史地图学与制图 Historical Cartography and Map-drawing(3 学分)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 Chinese Physical Historical Geography(3 学分)

Page 13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37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 Chinese Urban Historical Geography(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中国社会史概论 Conspectus of Chinese Social History(3 学分)

中国水利史 Chinese Water Conservancy History(3 学分)

历史地理要籍导读 Introduction of the Primary Literature on Historical Geography(3 学分)

东南地区社会文化史地研究之一 Settlement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of Social and Culture in

Southeastern ChinaⅠ(3 学分)

CHGIS支持下的城市空间与文化生态研究Research on Urban Space and Urban Culture Ecology by

the Aid of CHGIS(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移民与中国文化 Migration and Chinese culture(2 学分)

东南中国社会文化史地研究之二 Settlement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of Society and Culture in

Southeastern ChinaⅡ(2 学分)

上海历史地理 Shanghai Historical Geography(2 学分)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Economy(2 学分)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Social Life(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Page 13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38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历史地理学专业的专业

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三)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 论文答辩

1.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

答辩委员。

2.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

织的双盲评。

3.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

白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

通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4.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

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

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 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修订版),2005.

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

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1.

华林甫.中国历史地理学五十年(1949-1999).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朱玲玲,杜瑜.中国历史地理学论著索引.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辞海历史地理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78.

李旭旦.人文地理学概说.科学出版社,1985.

Page 13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39

张文奎.人文地理学概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金其铭,董新.人文地理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霍普金斯,L.,梁祖荫.人文地理学导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德芒戎,A, Demangeon, Albert,葛以德.人文地理学问题.商务印书馆,1993 年.

陈慧琳.人文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

谢让志,马佩苓.人文地理学参考地图集.天津大学出版社,1991.

坂本英夫,浜谷正人,杨慧敏,哈斯巴特尔,孟德巴雅尔.现代人文地理学.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7.

约翰斯顿,R.J, Jhonston,蔡运龙,江涛.哲学与人文地理学.商务印书馆,2000.

赫维人,潘玉君.新人文地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卢良志.中国地图学史.测绘出版社,1984.

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萨利谢夫.地图制图学概论.测绘出版社,1982.

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商务出版社,1998.

海野隆一.地图的文化史.新星出版社,2005.

矢守一彦.都市図の歴史.东京:讲谈社,1975.

朱竞梅.北京城图史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郦道元.水经注.

张丕远主编.中国历史气候变化.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满志敏.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谭其骧.长水集.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委会编.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2.

汤怀仁,等.长江中游荆江演变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王克英.洞庭湖治理与开发.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张修桂.海河流域平原水系演变的历史过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王一曼.渤海湾西岸全新世海侵问题的初步探讨.地理研究,1982.

朱震达.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沙漠化过程及其发展趋势.中国沙漠.1987.

柴彦威.城市空间.科学出版社,2000.

许学强.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

马正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侯仁之.北京城市历史地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张启福,高长梅.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唐晓峰.人文地理随笔.三联书店,2005.

Page 14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40

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

邓伟志,张岱玉.中国家庭的演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钱杭,承载.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濑川昌久.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钱杭.血缘与地缘之间:中国历史上的联宗与联宗组织.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1.

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十九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2.

郑肇经.中国水利史.上海书店,1984.

姚汉绪.中国水利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陈绍金.中国水利史.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钱杭.库域型水利社会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曾昭璇.中国的地形.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蒋炳钊,等.百越民族文化.学林出版社,1988.

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梁敏,张均如.侗台语族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葛剑雄,等.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莫里斯·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濑川昌久.族谱:华南汉族的宗族·风水·移居.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斯波义信.中国都市史.(日本)东京大学出版会,2002.

施坚雅.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

钟翀.北江盆地:宗族、聚落的形态与发生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

侯鑫.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城市空间理论——以天津、青岛、大连为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丁彦圣.生态学——面向人类生存环境的科学价值观.科学出版社,2004.

王汶.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曼纽尔·卡斯特著,崔保国等,译.信息化城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苏智良.景观的历史表达及其路径:兼论“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的制作和运用.史学理论研

究,2010(3).

阿兰·R·H·贝克,阙维民,译.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商务印书馆,2008.

柴彦威.城市空间.科学出版社,2000.

仓泽进.新编东京圈の社会地图 1975—1990.东京大学出版会,2004.

木之内诚.上海历史ガイドマップ.东京大修馆,1999.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1-6 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2002.

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Page 14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41

葛剑雄.中国移民史(1-6 卷).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

王育民.中国人口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人民出版社,1988.

何炳棣.1368-1953 年中国人口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安介生.山西移民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

张国雄.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缪启愉.太湖塘浦圩田史研究.农业出版社,1985.

祝鹏.上海市沿革地理.学林出版社,1989.

张茜,等.平原河网水环境保护初探.吉林水利,2010(4).

汪松年.上海水生态修复调查与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魏嵩山.太湖水系的历史变迁.复旦学报,1979(2).

木之内诚.上海历史ガイドマップ.东京大修馆,1999.

周振鹤.上海历史地图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熊月之.上海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滨岛敦俊.旧中国江南三角洲农村的聚落和社区·历史地理(1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张晓虹,等.城市化与乡村聚落的空间过程——开埠后上海东北部地区聚落变迁.复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08(6).

吴俊范.1900-1949 年间上海水乡景观蜕变的复原与分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1).

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李瑊.上海的宁波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高红霞.上海福建人研究(1843—195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陶水木.浙江商帮与上海经济近代化研究(1840-1936).上海三联书店,2000.

朱伯康,施正康.中国经济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郑学檬.中国赋役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龙登高.中国传统思想发展史.人民出版社,1997.

宋镇豪,朱大渭,朱瑞熙,李斌诚等.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书系共 10 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学术刊物类:《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考古》;《地图》;《地理学报》;《方言》。

地图类: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至八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中国社会科学院等

编.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朗文出版,1988.

历代正史地理志.

八、附录: 历史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4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42

附录:

历史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人文与传播学院 学 科、 专 业

历史地理学

研 究 方 向

1.历史人文地理学 2.历史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周学时

总 学 时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必 修 课 程

学 位 公 共 课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中国历史地理专题

3 3 54 √ 尹玲玲 考试

人文地理学基础 3 3 54 √ 尹玲玲 考试

历史地图学与制图

3 3 54 √ 钟 翀 考试

中国历史自然地理

3 3 54 √ 吴俊范 考试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

3 3 54 √ 吴俊范 考试

学位专业课

中国社会史概论 3 3 54 √ 钱 杭 考试

中国水利史 3 3 54 √ 钱 杭 考试

东南中国社会文化史地研究之一《讲义》

3 3 54 √ 钟 翀 考试

历史地理要籍导读

3 3 54 √ 尹玲玲 考试

CHGIS 支持下的城市空间与文化生态研究

3 3 54 √ 吴俊范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

师 考试

专 业 选 修 课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钱杭等 考试

移民与中国文化 2 2 36 √ 尹玲玲 考查

东南中国社会文化史地研究之二

2 2 36 √ 钟 翀 考查

上海历史地理 2 2 36 √ 吴俊范 考查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

2 2 36 √ 黄纯艳 考查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

2 2 36 √ 范 荧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历史地理基础 考试

历史地理与制图 考试

中国水利史 考试

Page 14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43

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2Z3)

The Speciality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良好的学风;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史料功底;至少掌握

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熟

悉本学科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

能力。毕业后能够从事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教学、科研工作或从事相关部门的相关工作。

(五)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涉及隋唐五代文献研究和宋代文献研究。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

论和国内外的有关史学理论。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隋唐五代文献研究、宋代文献研究等。主要导师有戴建国、俞钢、

张剑光、燕永成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学分)

隋唐五代历史文献学 History Literature of Sui,Tang and Five Dynasties(3 分)

宋代历史文献研究 The song dynasty history literature research(3 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隋唐五代文化史专题研究 Special Subject Research of cultural history of Sui,Tang,and Five

Dynasties(3 学分)

宋代专题研究 The Research of the Song Dynasty(3 学分)

Page 14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44

隋唐五代制度文献研究 Studies on Documents of Codes and Regulations in Sui, Tang, and Five

Dynasties(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 Seminars for Frontier Academic Studies(1 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中国古代经济史要籍研究Research on Classic Books of Ancient Chinese Economic History(2学分)

敦煌文献研究 Research on Dunhuang Literature(2 学分)

宋代历史史料学 Historical Documents of Song Dynasty(2 学分)

宋代史学史 Historiography History of Song Dynasty(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在导师的指导下,着重学术格局的建构和开拓创新

的研究;要求研究生在国家核心刊物或专业刊物上发表有新识的论文,并在全面掌握前人研究成果

和国内外学术前沿信息的基础上,研究和拟定具有前沿性、开拓性和创建性的博士学位论文。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 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中期考核通过后,研究生应继续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养成紧跟国内外学术发展前沿的治学习惯。为知识视野和提高适应能力,并检

验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研究生还应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其他类型的社会实践,以更好地

熟悉与适应当今人才市场的需要。

Page 14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45

进入第三学年后,在导师的具体帮助下,学生应全力以赴修改完善其博士论文,不仅使其成为

一部有创见、有开拓并居学术发展前沿的学术著作,同时也培育甘于寂寞和精益求精的学者治学风

范。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历史文献学专业的专业

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三) 学位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须在第五学期结束之前进行预答辩。正式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

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辩委员。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织

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张泽咸.唐代工商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张泽咸.唐代阶级结构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池田温.唐研究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黄正建.天圣令与唐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台湾联经出版社,1987.

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朱瑞熙等.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龚延明.中国古代职官科举研究.中华书局,2006.

漆侠.辽宋西夏金代通史.人民出版社,2010.

八、附录: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4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46

附录:

历史文献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人文与传播学院 学科、专业 历史文献学

研究方向 1. 隋唐五代文献研究 2. 宋代文献研究

课程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学位

公共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

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

基础

隋唐五代历史文献学 3 3 54 √ 张剑光 考试

宋代历史文献研究 3 3 54 √ 戴建国 考试

学位

专业

隋唐五代文化史专题研

究 3 3 54 √ 俞 钢 考试

隋唐五代制度文献研究 3 3 54 √ 俞 钢 考试

宋代专题研究 3 3 54 √ 戴建国 考试

学术

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

献研讨 1

本学科导

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本学科导

师 考试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要

籍研究 2 2 36 √ 张剑光 考查

敦煌文献研究 2 2 36 √ 俞 钢 考查

宋代历史史料学 2 2 36 √ 燕永诚 考查

宋代史学史 2 2 36 √ 燕永诚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

者补修课

文献学 考试

目录学 考试

《资治通鉴》精读 考试

Page 14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47

专门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2Z4)

Special History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博士应达到的要求:具有扎实的历史学(目前专业方向要求中国近代史和城市史)的专业

知识和一定的理论思维基础,具备对某些研究方向的独立科研能力和其他研究方向的发展潜力;具

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能熟练运用电脑,掌握一门外语,有教强的工作适应能力;重视自

身道德修养,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全面发展。

(五)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上海城市研究、中国近代社会问题研究。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上海城市研究、中国近代社会问题研究等。主要导师有苏智良等

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上海城市研究

主要涉及上海城市研究以及城市理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二)中国近代社会问题研究

主要探究中国近代社会问题,抗日战争与中日关系等问题的研究。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上海史专题研究 Topics in the History of Shanghai(3 学分)

中国近代社会问题研究 China's modern social issues research(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Research projects in the Anti-Japanese War(3 学分)

Page 14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48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The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studies(3 学分)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 The Researc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arty history(3 学分)

中日关系史研究 Study on Sino-Japanese Relationship History(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中国近代社会专题研究 Topics in Modern Chinese Society(2 学分)

近代教育史专题研究 Topic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Education(2 学分)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Economic History of Neoteric &. Modern China(2 学分)

中日关系史研究 Study on Sino-Japanese Relationship History(2 学分)

史学理论与方法论 Theory & methodology of historiography(2 学分)

中国社会史概论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Social History(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Page 14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49

(一)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专门史专业的内涵,有

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三)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论文答辩

1.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

答辩委员。

2.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

织的双盲评。

3.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

白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

通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4.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

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

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 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刘惠吾.上海近代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997.

熊月之.上海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熊月之.上海社会生活史丛书.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2011.

吴贵芳.古代上海述略.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苏智良.上海城区史.学林出版社,2011.

苏智良.上海:近代新文明的形态.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李欧梵,毛尖译.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倪墨炎.名人笔下的老上海.北京出版社,1999.

乐正.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二卷).人民出版社,2011.

苏智良.中共建党与上海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中国共产党上海史(1920-1949)(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中国共产党上海党史大事记.知识出版社,1994.

八、附录:专门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5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50

附录:

专门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人文与传播学院

学 科、

专 业 专门史

研 究方 向

1.上海城市研究 2.中国近代社会问题研究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周学时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上海史专题研究 3 3 54 √ 苏智良等 考试

中国近代社会问题研究

3 3 54 √ 苏智良等 考试

学位专业课

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3 3 54 √ 苏智良等 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3 3 54 √ 苏智良等 考试

中日关系史研究 3 3 54 √ 周育民 考试

中共党史专题研究 3 3 54 √ 苏智良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

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苏智良等 考试

中国近代社会专题研究

2 2 36 √ 苏智良等 考查

近代教育史专题研究

2 2 36 √ 苏智良等 考查

史学理论与方法论 2 2 36 √ 苏智良等 考查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2 2 36 √ 苏智良等 考查

中国社会史概论 2 2 36 √ 苏智良等 考查

中日关系史研究 2 2 36 √ 苏智良等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中华民国史 考试

中国现代史 考试

上海史研究 考试

Page 15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51

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2Z5)

The Study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博士应达到的要求:具备在中国古代史范围内进行各项专题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要达

到能出版的专著水平。此外,要有比较扎实的文献阐释能力,将史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的视角,以及

古今相通的悟性。

(五)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 在断代上,主要放在魏晋至宋,包括在这一段时期内政治、经济、

文化、法律等各方面的专题研究。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秦汉史、宋史等。主要导师有黄纯艳、戴建国、曾维华等教授。

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秦汉史

主要研究特色是秦汉社会经济史,器物与文化交流史。

(二)宋史

主要研究特色是宋代社会经济史、宋代外交史和宋代法制史。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学分)

秦汉史史料学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the history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3 学分)

宋代历史文献研究 The Subject on Cultural History(3 学分)

中国古代经济史史料学 Economic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ical materials(3 学分)

Page 15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52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宋史专题研究 Special Studies on Song History(3 学分)

中古时期社会经济史专题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of medieval times(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考古与文物(以秦汉及方法为主)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dominated by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and methods(3 学分)

中国佛教史 History of Chinese Buddhism(3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中国古代史专业的专业

Page 15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53

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三)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 论文答辩

1.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

答辩委员。

2.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

织的双盲评。

3.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

白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

通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4.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

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

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包伟民.宋代制度史研究百年.商务印书馆,2004.

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中州书画社,1985.

卢向前.唐宋变革论.黄山出版社,2006.

葛金芳.唐宋变革期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王善军.宋代宗族与宗族制度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邢铁.宋代家庭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张国刚.家庭史研究的新视野.北京三联出版社,2004.

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梁太济.两宋阶级关系的若干问题.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

姜锡东.宋代商人与商业资本.中华书局,2002.

郭东旭.宋朝法律史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高明士.战后台湾的历史学研究.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4.

梁太济.唐宋历史文献研究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天一阁博物馆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天圣令整理课题组 .天一阁藏明抄本天圣令校证 .中华书

局,2006.

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中华书局,2006.

陈高华,陈智超等.中国古代史史料学.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八、附录: 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5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54

附录:

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人文与传播

学 科、

专 业 中国古代史

研 究

方 向 1. 秦汉史 2. 宋史

课程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课教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

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秦汉史史料学 3 3 54 曾维华等 考试

宋代历史文献研

究 3 3 54 √ 戴建国等 考试

中国古代经济史

史料学 3 3 54 √ 黄纯艳等 考试

中古时期社会经

济史专题 3 3 54 √ 黄纯艳等 考试

宋史专题研究 3 3 54 √ 戴建国等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与

学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考古与文物(以秦

汉及方法为主) 2 2 36 √ 曾维华等 考查

中国佛教史 2 2 36 √ 严耀中等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

学力

者补

修课

Page 15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55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2Z6)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 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 博士应达到的要求:具有教高的学术素养和良好的学风;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

和国内外的有关史学理论;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史料功底;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

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熟悉本学科在国内外的

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具有创新性的科学研究能力。遵守学术规范,

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实践能力和处世能力的提高。毕业后能够从事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教学、

科研工作或从事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

(五) 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本专业主要从事区域社会经济、中国近代国家与社会变迁、中国近

代会党与下层社会等方向的学习与研究。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中国近代国家与社会变迁研究、中国近代会党

与下层社会研究等。主要导师有周育民、唐力行、邵雍、徐茂明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

详见招生简章。

(一)区域社会经济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明清以来江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历史。

(二)中国近代国家与社会变迁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近代国家与社会变迁的发展关系。

(三)中国近代会党与下层社会研究

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国近代秘密结社、下层社会和社会问题。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Page 15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56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学分)

史学理论与方法论 Theory &methodology of historiography(3 学分)

中国秘密社会史 History of Chinese Secret Societies(3 学分)

中国近代下层社会研究 Studies of Modern Chinese Lower Classes (3 学分)

江南士绅与家族研究 Study on gentry and clans of jiangnan area(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学分)

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 Studies on Domain Economic History(3 学分)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Special Studies on Modern Chinese History(3 学分)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Economic History of Neoteric &. Modern China(3 学分)

中国近代秘密社会研究 Studies of Modern Chinese Secret Society(3 学分)

江南社会文化史研究 Study on social cultural history of Jiangnan area(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近代上海报刊史 The History of Newspapers and Journals in Modern Shanghai(2 学分)

中国近现代社会问题研究 The study of the problem of modern society in China(2 学分)

中共党史研究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study(2 学分)

中国社会史通论 The general theory of Chinese social history(2 学分)

上海史研究 The history of Shanghai(2 学分)

中华民国史 The Chinese history(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采取导师负责制与本学科教师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为拓展学生知识结构,

发挥本学科教师学术特长和本学科研究时段长,专业方向多的优势,一方面由导师指定必学课程及

单独指导,同时学生可以自由选修本学科教师课程。除本学科教师授课外,将利用条件和机会,请

同行专家来校讲学和交流,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

博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着重学术格局的建构和开拓创新的研究,以 3 年左右的时间,修满 20 学

分的基础理论课、专业课、学术前沿发展研究课、政治课和外语课等;并在全面掌握前人研究成果

和国内外学术前沿信息的基础上,研究具有前沿性、开拓性和创建性的历史课题,至少 CSSCI 刊物

Page 15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57

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学年,研究生须在导师指导下,学好专业必修课四门、选修课、外语课和政治课,学术前

沿讲座(1 学分)和专业外语课同时还应该接触和研究本专业的最新学术发展趋势,并开始为自己

的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撰写确定论题和资料收集,论文选题和内容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具有一

定的创意和前沿性。

第二学年,研究生在导师具体指导下,以主要精力和时间投入其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和撰写,

同时也可安排一定时间,一方面选修 1-2 门与自己课题有关的课程,另一方面则继续拓宽自己的知

识面和养成紧跟国内外学术发展前沿的治学习惯。要求在第一学期完成开题报告,由本学科组织学

科教师和研究生召开选题论证会。开题报告要求论述:选题来源、学术史状况、选题价值及预计创

新之处、完成论文的可行性。通过开题论证后,研究生方可进入论文写作。研究生还须完成一定工

作量的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其他类型的社会实践,以更好地熟悉与适应当今人才市场的需要。

第三学年,在导师具体帮助下,学生应全力以赴修改完善其博士论文,在第一学期末进行论文预答

辩,第二学期开学后一个月内提交最后定稿,然后进入答辩程序。因故不能按期完成论文写作进度

参加预答辩的,应向导师陈述原因;未通过预答辩的,不得进入送审程序;未通过专家审阅的,不

得参加答辩。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

业的专业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撰写专题论文如存在严重抄袭行为,取消该门课程成绩,

取消申请学位论文答辩资格。专业外语考核建议采取专业外语论文或论著章节翻译形式进行考核。

(三)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 论文答辩

1. 参加答辩的论文应符合以下要求:学术观点新颖;史料可靠丰富;逻辑严密,论据充分;文

字表达准确通顺;引文注释规范。

2.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

答辩委员。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

Page 15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58

校组织的双盲评。

3.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

白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

通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4.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

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

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 学位授予

论文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

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并须经学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校学位委员会通过。答辩决议书上须

由答辩主席签字。

在审核、答辩过程中或学位通过之后,如果发现论文存在抄袭现象,答辩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

可视情节性质和程度,作出论文修改后答辩、取消该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资格和递夺该生所得学位

的决定。

七、参考书目

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商务印书馆,2006.

唐力行.徽州宗族社会.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人民出版社,1989.

汪敬虞.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人民出版社,2000.

周育民,邵雍.中国帮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邵雍.秘密社会与中国革命.商务印书馆,2009.

徐茂明.明清以来苏州文化世族与社会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八、附录: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5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59

附录: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人文学院 学科、专业 中国近现代史

研 究 方

向 1.区域社会经济研究 2.中国近代国家与社会变迁研究 3.中国近代会党与下层社会研究

课 程 类

别 课 程 名 称

周学时

总学时

开课学期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学位公共课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史学理论与方法论 3 3 54 √ 唐力行 考试

中国秘密社会史 3 3 54 √ 周育民 考试

中国近代下层社会研究 3 3 54 √ 邵 雍 考试

江南士绅与家族研究 3 3 54 √ 徐茂明 考试

学位专业课

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 3 3 54 唐力行 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3 3 54 周育民 考试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3 3 54 √ 周育民 考试

中国近代秘密社会研究 3 3 54 邵 雍 考试

江南社会文化史研究 3 3 54 √ 徐茂明 考试

学术讲座与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选修

课程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周育民 考试

近代上海报刊史 2 2 36 √ 洪 煜 考查

中国近现代社会问题研究 2 2 36 √ 苏智良 考查

中共党史研究 2 2 36 √ 邵 雍 考查

中国社会史通论 2 2 36 √ 钱 杭 考查

上海史研究 2 2 36 √ 苏智良 考查

中华民国史 2 2 36 √ 高红霞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

力者补

修课程

中国近代史 考试

中国现代史 考试

中国古代史 考试

Page 16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6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3Z1)

Ancient and Medieval History of the World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 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 专业学习要求:以“坚持培养质量,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优秀

人才。要求具备宽广坚实的专业修养,有良好的学风和文风,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独立从事科

学研究的能力,能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

(五) 专业学习的主要内容: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世界历史古代中世纪方向的高级专业人才。

要求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功底,熟练运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做

出创造性的成果。胜任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和西方社会文化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西方社会文化史、欧洲思想文化史、西方社会文化与史学、中世

纪西方文明史等。主要导师有裔昭印、周春生、陈恒、徐善伟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

详见招生简章。

(一) 西方社会文化史

研究方向是西方社会文化史、古希腊罗马史、妇女史。

(二) 欧洲思想文化史

研究方向是欧洲思想文化史、文艺复兴史、中西比较思想文化。

(三) 西方社会文化与史学史

研究方向是古代希腊史、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西方城市史。

(四) 中世纪西方文明史

研究方向是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史、中世纪大学史、西方史学史。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Page 16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61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中西比较思想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llectual History

(3 学分)

世界文化史研究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World Culture(3 学分)

古典文明专题研究 Studies on Classical Civilizations(3 学分)

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史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y of Medieval European Social-Cultural History

(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14~17 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研究 European Political Thought during 14-17 Century Study(3 学分)

古希腊罗马社会文化史研究 Studies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3 学分)

希腊化研究 A Study of Hellenism(3 学分)

中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研究 Study of Medieval Humanism(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西方妇女史研究 Studies on Western Women’s History(2 学分)

马基雅维里思想专题研究 Machiavelli’s Thought: Special Topic Study(2 学分)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 Contemporary Western Historical Theory(2 学分)

中世纪西方人文主义名著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on Famous Books of Medieval Humanist(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Page 16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62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参照“研究

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专业

的专业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三)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 论文答辩

1.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

答辩委员。

2.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

织的双盲评。

3.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

白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

通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4.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

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

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 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波默罗伊著,傅洁莹等译.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上海三联书店,2010.

保罗·卡特里奇著,郭小凌等译.剑桥插图古希腊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格雷格·沃尔夫著,郭小凌等译.剑桥插图罗马史.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晏绍祥.古典历史研究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裔昭印.古希腊的妇女――文化视域中的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

陈恒.希腊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Page 16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63

徐善伟.东学西渐与西方文化的复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周春生.悲剧精神与欧洲思想文化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周春生.文艺复兴史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裔昭印等.西方妇女史.商务印书馆,2009.

古朗士著,吴晓群译.古代城市:希腊罗马宗教、法律及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裔昭印.世界文化史(增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谢尔曼,萨利斯布里著.陈恒,洪庆明等译.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上海三联书店,2011.

八、附录: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6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64

附录: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人文与传播学院

学 科、

专 业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研 究

方 向

1. 西方社会文化史 2. 欧洲思想文化史

3. 西方城市文化史 4. 中世纪西方文明史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周学时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 核

方 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学 位 公 共课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世界文化史研究 3 3 54 √ 裔昭印 考试

中西比较思想研究

3 3 54 √ 周春生 考试

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史专题研究

3 3 54 √ 徐善伟 考试

古典文明专题研究

3 3 54 √ 陈 恒 考试

学位专业课

古希腊罗马社会文化史研究

3 3 54 √ 裔昭印 考试

14~17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研究

3 3 54 √ 周春生 考试

希腊化研究 3 3 54 √ 陈 恒 考试

中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研究

3 3 54 √ 徐善伟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陈恒等 考试

中世纪西方人文主义名著选读

2 2 36 √ 徐善伟 考查

西方妇女史研究 2 2 36 √ 裔昭印 考查

马基雅维里思想专题研究

2 2 36 √

周春生 考查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

2 2 36 √ 陈 恒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世界古代史 考试

世界中世纪史 考试

西方史学史 考试

Page 16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65

世界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603Z2)

Modern History of the World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 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 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世界历史学科近现代史方向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具备扎实的理

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功底,熟练运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胜任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和近现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五) 本专业的主要内容: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大的历史层面,并以近代以来

欧洲政治思想史和非洲史为研究的中心。注重理论探索与现实社会相互关照的研究特色。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近代早期欧洲史、发展中国家研究、非洲史等。主要导师有周春

生、舒运国、张忠祥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 近代早期欧洲史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欧洲思想文化史、文艺复兴史、中西比较思想文化。

(二) 发展中国家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非洲史、发展中国家研究。

(三) 非洲史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非洲史、中非关系史。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

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学分)

Page 16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66

西方思想史 History of Western Thought(3学分)

非洲与国际关系 Locked between Africa and the international scene(3学分)

西方史学史 History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3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学分)

中西比较思想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ntellectual History(3 学分)

14~17 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研究 Study on European Political Thought during 14-17 Centuries(3 学分)

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研究 Studies on Moderniz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3 学分)

非洲史研究 Studies on African History(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马基雅维里思想专题研究 Study on Machiavelli’s Thought: Special Topic (2 学分)

世界经济史讲座 Lectures on World Economic History(2 学分)

中非关系专题研究 China-Africa Relations: Special Topic Study(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定期研讨、阅读指导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帮助学生拓宽和夯实基础理

论和专业知识;

2. 指导学生经常查阅国内外的最新专业著作与文献,鼓励他们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及时掌握

学术动态,跟踪学术研究的趋势;

3. 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除在学期间必须完成高水平的博士论文一篇外,还应发表专业论文

一篇,应达到在国内核心期刊(CSSCI 来源集刊)上发表的水平。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Page 16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67

(一)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世界近现代史专业内涵,

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三)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 论文答辩

1.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

答辩委员。

2.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

织的双盲评。

3.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4.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

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

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 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J. W. Allen,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London: Methuen & Co Lit.,

1957.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 (vol1-8).

J. E. Philips, Writing African History, Rochester, 2007.

八、附录:世界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6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68

附录:

世界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人文学院

学 科、

专 业 世界近现代史

研 究

方 向 1. 近代早期欧洲史 2. 发展中国家研究 3. 非洲史

课程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

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经典著作

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西方思想史 3 3 54 √ 周春生 考试

非洲与国际关

系 3 3 54 √ 张忠祥 考试

西方史学史 3 3 54 √ 裔昭印 考试

中西比较思想

研究 3 3 54 √ 周春生 考试

14~17 世纪欧

洲政治思想研

3 3 54 √ 周春生 考试

发展中国家现

代化研究 3 3 54 √

舒运国

张忠祥 考试

非洲史研究 3 3 54 √

舒运国

张忠祥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

与学术文献研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

选) 2 2 36 √ 周春生等 考试

马基雅维里思

想专题研究 2 2 36 √ 周春生 考查

世界经济史讲

座 2 2 36 √ 舒运国 考查

中非关系专题

研究 2 2 36 √ 张忠祥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Page 16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69

外国史学史与史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3Z3)

Historiography and Historical Theory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和世界史知识功底,熟练运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

的能力,能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胜任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与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工

作。

(五)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涉及西方史学与性别史、西方文化与史学理论、西方史学理论与中西

史学比较研究。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西方史学与性别史、西方文化与史学理论、西方史学理论与中西

史学比较研究等。主要导师有裔昭印、陈恒、徐善伟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

简章。

(一)西方史学与性别史

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社会文化史、西方史学史、古希腊罗马史、妇女史。

(二)西方文化与史学理论

研究方向为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古希腊史。

(三)西方史学理论与中西史学比较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史学史与史学理论、中西史学比较研究、中世纪西方社会文化史。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

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Page 17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70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西方史学史研究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Historiography(3 学分)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 Contemporary Western Historical Theory(3 学分)

世界文化史研究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World Culture(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古典文明专题研究 A Study of Classical Civilizations(3 学分)

中西方史学专业化道路之比较研究 Study of the Specialized Road of Chinese and Western

Historiography (3 学分)

古希腊罗马社会文化史研究 Studies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Ancient Greece and

Rome(3 学分)

西方妇女史研究 Studies on Western Women’s History(3 学分)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名著选读 The Classic Reading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Historical Theory(3 学

分)

希腊化研究 A Study of Hellenism(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想象史学研究 A Study of History of Imagination(2 学分)

中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研究 Study of Medieval Humanism(2 学分)

西方思想史 History of Western thought(2 学分)

西方城市史研究 Study o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ity(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篇。

Page 17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71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

规定请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二)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专业内涵,有较高的创

新性和前沿性。

(三)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四) 论文答辩

1.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

答辩委员。

2.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

织的双盲评。

3.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

白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

通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4.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

辩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

答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 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七、参考书目

汉密尔顿著,徐齐平译.希腊方式──通向西方文明的源流.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萨拉·波默罗伊等著,傅洁莹等译.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上海三联书店,2010.

芬利著,张强等译.希腊的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理查德·詹金斯著,晏绍祥,吴舒屏等译.罗马的遗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黄洋,晏绍祥.希腊史研究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朱龙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Page 17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72

杨共乐.罗马社会经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晏绍祥.古典历史研究发展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Jacob Burckhardt. The Greek and Greek Civilizati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1998.

John Boardman, Jasper Griffin, Oswyn Murray. Greece and the Hellenistic Worl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John Boardman, Jasper Griffin, Oswyn Murray. The Roman Worl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Simon Hornblower and Antony Spawforth, eds. The 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 Third Edition

Revis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八、附录:外国史学史与史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7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73

附录:

外国史学史与史学理论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人文学院

学 科、

专 业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研 究

方 向 1. 西方社会文化与史学史发展 2. 西方文化与史学理论

课程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

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 3 3 54 √

陈 恒 考试

西方史学史研究 3 3 54 √

裔昭印 考试

世界文化史研究 3 3 54 √

裔昭印 考试

中西方史学专业化道路

之比较研究 3 3 54 √ 陈恒等 考试

古典文明专题研究 3 3 54 √ 陈 恒 考试

希腊化研究 3 3 54 √

陈 恒 考试

古希腊罗马社会文化史

研究 3 3 54 √

裔昭印 考试

西方妇女史研究 3 3 54 √ 裔昭印 考试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名著

选读 3 3 54 √ 陈 恒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选修

课程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想象史学研究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中世纪西方人文主义研

究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西方思想史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西方城市史研究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2 9 36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

学力

者补

修课

Page 17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74

对外汉语学院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102)

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以“坚持培养质量,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高级专

业人才。要求具备宽广坚实的语言学理论基础和语言研究方法论的修养,有良好的学风和文风,扎

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具有对外汉语教学、汉语

信息处理等应用语言学实践能力,能在海内外的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胜任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的教学、研究或其他专业工作。

(五)面向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信息处理的以汉语语法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汉语研究,语言理论

研究,兼及对外汉语教学、华文教学各相关问题的研究。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语法理论与应用、对外汉语教学、华文教学、语言测试等。主要

导师有齐沪扬、陈昌来、曹秀玲、方绪军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语法理论与应用

本研究方向涉及汉语语法理论和汉语语法研究的诸方面。

(二)对外汉语教学

本研究方向涉及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对外汉语语法、词汇等语言要素研究和教学。

(三)华文教学

本研究方向开展面向华文教学的汉语理论及实践研究。

(四)语言测试

本研究方向开展面向汉语信息处理的汉语研究。

Page 17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75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汉语语法理论 Theories of Chinese Grammar(3 学分)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专题 Special Studies on Grammar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3

学分)

话语分析 Discourse Analysis(3 学分)

测试理论 Testing Theory(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汉语语法应用 Applications of Chinese Grammar(3 学分)

汉语动词和语义问题研究 Studies on Chinese Verbs and Semantic Problems(3 学分)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 Theories of Modern Chinese Grammar(3 学分)

汉语测试与评估 Chinese Language Testing and Evaluation(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语法分析方法论 Methodology of Grammatical Analysis(2 学分)

认知语法专题 Special Studies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2 学分)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Special Studies on Chinese Grammar(2 学分)

汉语语法论著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of Chinese Grammar Canons(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Page 17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76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 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论文开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

值,体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专业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二)论文撰写

正文一般不少于 10 万字,外文提要 4000 字符,中文提要 2000 字,正文中必需有学术综述部分,

正文后有必要的参考文献。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

进行排版。

(三)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

学位论文首先需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双盲评,4 月 15 日前将完整的论文打印稿一份交到研究生处。

学位论文通过双盲评之后,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

阅。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位。

Page 17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77

七、参考书目

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M].商务印书馆,1997.

范 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商务印书馆,2004.

陈昌来.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方 梅.篇章语法与汉语篇章语法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05(6):168—172.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悦娥、范宏雅.话语分[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廖秋忠.廖秋忠文集[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2.

刘 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刘镰力.汉语水平测试研究[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谢小庆.谢小庆教育测量学论文集[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2.

杨惠中,C. Weir.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效度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杨惠中,朱正才,方绪军.中国语言能力等级共同量表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12.

邹 申.语言测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高更生等.汉语教学语法研究[M].语文出版社,1996.

桂诗春等.语言学方法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吕冀平等.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陈昌来.现代汉语动词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2.

陈昌来.现代汉语语义平面问题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3.

范 晓等.汉语动词概述[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贾彦德.汉语语义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李临定.现代汉语动词[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利 奇.语义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M].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

张 斌.汉语语法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商务印书馆,2001.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商务印书馆.

朱德熙.语法讲义[M].商务印书馆.

王 力.汉语史稿(语法部分)[M].中华书局.

Page 17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78

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M]. 北京:商务印书馆.

八、附录: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7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79

附录: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对外汉语学院

学 科、

专 业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研 究

方 向 1.语法理论与应用 2.对外汉语教学 3.华文教学 4.汉语信息处理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周学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

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

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

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

基础

汉语语法理论 3 3 54 √ 齐沪扬 考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专

题 3 3 54 √ 陈昌来 考试

话语分析 3 3 54 √ 曹秀玲 考试

测试理论 3 3 54 √ 方绪军 考试

学位

专业

汉语语法应用 3 3 54 √ 齐沪扬 考试

汉语动词和语义问题

研究 3 3 54 √ 陈昌来 考试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 3 3 54 √ 曹秀玲 考试

汉语测试与评估 3 3 54 √ 方绪军 考试

学术

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

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语法分析方法论 2 2 36 √ 范开泰 考查

认知语法专题 2 2 36 √ 吴为善 考查

汉语语法专题研究 2 2 36 √ 齐沪扬 考查

汉语语法论著选读 2 2 36 √ 陈昌来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

者补修课

语言学理论 考试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 考试

汉语语法学史 考试

Page 18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80

数理学院

基础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01)

Basic Mathematic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代数学、组合数学和泛函分析。代数学是数学的最主要的基础学科

之一,本专业主要研究交换代数,这是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代数几何的重要工具。组合

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本专业侧重研究代数组合学、极值组合学、以及组合数学在生物信息学

中的应用等。泛函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已渗透到现代纯粹及应用数学物理、力学和现代工程理论的许

多领域,本专业主要研究离散群上的 Toeplitz 算子、算子广义逆的理论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

本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胜任计算数学的

教学、研究或其他专业工作。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交换代数、泛函分析及其应用、组合数学及其应用等。主要导师

有王军、周才军、许庆祥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交换代数

本方向研究主要研究内容:诺特环、同调、以及与代数几何相关的问题等。

(二)泛函分析及其应用

本方向研究离散群上的 Toeplitz 算子、算子广义逆的理论及其应用等。

(三)组合数学及其应用

本方向研究代数组合学、极值组合学、组合数学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等。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学分)

Page 18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8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学分)

代数学基础 Basic Algebra (3 学分)

组合学 Combinatorics(3 学分)

拓扑学基础 Basic Topology(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学分)

交换代数 Commutative Algebra (3 学分)

同调代数 Homological Algebra (3 学分)

有限群导引 Introduction to Finite Groups (3 学分)

计算生物学 Computational Biology(3 学分)

图论 Graph theory(3 学分)

C*-代数 C*-algebra (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泛函分析 Functional Analysis(2 学分)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2 学分)

数学物理方程 Mathematical Physics Equations(2 学分)

概率与测度 Probability and Measure(2 学分)

最优化与最优控制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2 学分)

Hilbert C*-模 Hilbert C*-module (2 学分)

广义逆理论及其应用 Generalized Inverse and Its application (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

识,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Page 18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82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必须作为第一作者,以上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在 SCIE、EI 源刊物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如

果本校的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必须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每篇字数五千字以上。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选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基础数学专业的专业内涵,有

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二)学位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织

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

位。

七、参考书目

Page 18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83

1. 亨格福德. 代数学[M]. 冯克勤,译.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 Stanley, R.P.(1986). Enumerative Combinatorics. Wadsworth and Brooks/Cole, Monterey, CA.

3. 熊金城. 点集拓扑讲义(第二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关肇直. 拓扑空间概论[M]. 科学出版社,1960.

5. Munkres, J. (1984). Elements of Algebraic Topology.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6. Massey, W. S. (1980). Singular Homology Theory. Springer-Verlag.

7. Matsmura, H. (1986). Commutative ring the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 Zariski, O. & Samuel, P. (1975). Commutative algebra (Vol. I,II). Springer-Verlag.

9. Rotman, J. (1979). An Introduction to Homological Algebra.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0. Northcott, D. G. (1960). An Introduction to Homological Algebr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 徐明曜. 有限群导引(上册,第二版)[M] . 科学出版社,1999.

12. M. Hall. 群论[M]. 裘光明,译. 科学出版社,1981.

13. R. Durbin. 生物序列分析(蛋白质和核酸的概率论模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14. Bondy, J. A. & Murty, U. S. R. (1976). Graph theory with applications. Macmillan Press Ltd.

15. Kadison, R. & Ringrose, R. (1983). Fundamentals of the theory of operator algebras (Volume I).

Academic Press.

16. Pedersen, G. (1979). C*-algebras and their automorphism groups. Academic Press.

八、附录: 基础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8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84

附录:

基础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数理学院

学 科、

专 业 基础数学

研 究

方 向 1. 交换代数 2. 组合数学及其应用 3. 泛函分析及其应用

课程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

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代数学基础 3 4 72 √ 周才军 考试

组合学 3 4 72 √ 王 军 考试

拓扑学基础 3 4 72 √ 许庆祥 考试

同调代数 3 4 72 √ 周才军 考试

图论 3 4 72 √ 王 军 考试

计算生物学 3 4 72 √ 郑小琪 考试

有限群导引 3 4 72 √ 王 军 考试

交换代数 3 4 72 √ 周才军 考试

C*-代数 3 4 72 √ 许庆祥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与

学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泛函分析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数值分析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数学物理方程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概率与测度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最优化与最优控

制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Hilbert C*-模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广义逆理论及其

应用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

学力

者补

修课

Page 18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85

计算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02)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科学与工程计算的方法、理论及其应用。科学计算已成为科学研究

的一种基本工具,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本专业侧重于研究和发展高水平的数值

计算方法,为科学与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工具。因此,要求博士生有坚实的数学基础、丰

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科学计算能力,并取得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毕业后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

能力,能在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胜任计算数学的教学、研究或其他专业工作。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常微分方程数值解等。主要导师有丛玉豪、

田红炯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本方向研究无界区域问题的谱方法,时空高精度配置方法等。

(二)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本方向研究常微分方程数值解、泛函微分方程的计算方法、常微分方程保结构算法。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学

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学分)

谱方法 Spectral Methods(3 学分)

有限元方法 Finite Element Methods(3 学分)

Page 18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86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Numerical Solutions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学分)

常微分方程保结构算法 Structure-preserving Algorithms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3

学分)

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 Numerical Solutions of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3 学分)

分数阶微分方程分析 The Analysis of Fraction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3 学分)

偏微分方程基础理论 The Theory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泛函分析 Functional Analysis(2 学分)

代数学基础 Basic Algebra(2 学分)

拓扑学基础 Basic Topology(2 学分)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2 学分)

数学物理方程 Mathematical Physics Equations(2 学分)

概率与测度 Probability and Measure(2 学分)

优化与控制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必须作为第一作者,以上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在 SCIE、EI 源刊物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如

果本校的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必须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每篇字数五千字以上。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Page 18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87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开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计算数学专业的专业内涵,有

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二)学位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织

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

位。

七、参考书目

1.Hairer, E., Norsett, S. & Wanner, G. (1993). Solving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 nonstiff

problems. Springer.

2.Hairer, E., & Norsett, S. (1996). Solving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I : stiff and

differential-algebraic equations. Springer.

3. Hairer, E., Lubich, C. & Wanner, G. (2002). Geometric numerical integration: structure

preserving algorithms for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Springer.

4.Canuto, C., Hussaini, M. Y., Quarteroni, A, &Zang, T. A. (2006). Spectral methods: fundamentals

Page 18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88

in single domains. Springer.

5.Zienkiewicz, O.C., Taylor, R.L. & Zhu , J.Z. (2005).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its basis and

fundamentals (sixth edition). Elsevier Butterworth-Heinemann.

八、附录: 计算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8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89

附录:

计算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数理学院 学 科、 专 业

计算数学

研 究 方 向

1.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2.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学 分

周学时

总 学 时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必 修 课 程

学 位 公 共 课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谱方法 3 4 72 √ 王中庆 焦裕建

考试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3 4 72 √ 田红炯 考试

有限元方法 3 4 72 √ 徐一峰 郭 玲

考试

学位专业课

分数阶微分方程分析 3 3 54 √ 数理学院 考试

常微分方程保结构算法

3 4 72 √ 丛玉豪 考试

随机微分方程数值解 3 4 72 √ 田红炯 考试

偏微分方程基础理论 3 4 72 √ 黎野平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选 修 课 程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泛函分析 2 4 72 √ 数理学院 考查

代数学基础 2 4 72 √ 数理学院 考查

拓扑学基础 2 4 72 √ 数理学院 考查

数值分析 2 4 72 √ 数理学院 考查

数学物理方程 2 4 72 √ 数理学院 考查

概率与测度 2 4 72 √ 数理学院 考查

优化与控制 2 4 72 √ 数理学院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Page 19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9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03)

Probability and Matematical Statistic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 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试验设计与分析、统计计算、天体数据的统计分析。本专业培养具

有较高的数学素养,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跟踪相关学科的国际发展前沿和

热点问题,能熟练地运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试验

调查、统计信息管理、市场预测与决策和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

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试验设计与分析、海量天体数据统计分析等。主要导师有岳荣先、

束成钢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试验设计与分析

本方向研究基于统计模型的最优设计、稳健设计及其统计分析,拟蒙特卡罗方法。

(二)海量天体数据统计分析

本方向研究大样本星系统计研究,星团及银河系结构演化和高红移星系物理性质。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 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高等数理统计 Advance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3 学分)

统计模型:理论与方法 Statistical Models:Theory and Methods (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Page 19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91

现代最优试验设计 Modern Optimal Experimental Design (3 学分)

天体物理中的统计方法 Statistical Methods in Astrophysics (3 学分)

实测天体物理 Observational Astrophysics (3 学分)

统计计算 Statistical Computation(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泛函分析 Functional Analysis(2 学分)

代数学基础 Basic Algebra(2 学分)

拓扑学基础 Basic Topology(2 学分)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2 学分)

数学物理方程 Mathematical Physics Equations(2 学分)

优化与控制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2 学分)

概率与测度 Probability and Measure(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必须作为第一作者,以上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在 SCIE、EI 源刊物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如

果本校的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必须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每篇字数五千字以上。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Page 19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92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选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概率论数理统计专业的专业内

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二)学位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织

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五)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

位。

七、参考书目

1. 茆诗松,等. 高等数理统计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Shao, J. (2003),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2nd ed.), Springer.

3. 王松桂,等. 线性模型引论[M]. 科学出版社,2004.

4. Bates, D. M. & Watts, D.G. (1988).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New York:

Wiley.

5. McCullagh, P. & Nelder, J.A.(1989).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2nd Edition). London: Chapman

and Hall.

6. Madsen, H. & Thyregod, P. (2011).Introduction to General and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Chapman & Hall/CRC.

7. Pukelsheim, F. (1993). Optimal Design of Experiments. John Wiley, New York.

Page 19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93

8. Atkinson, A.C., Donev, A.N. & Tobias, R.D.(2007). Optimum Experimental Designs. With SAS,

Oxford Univ Press.

9. Martjin, B. & Kee W. W. (2005). Applied optimal designs. John Wiley & Sons.

10.Thisted, R. A.(1988).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Conputation: Numerical Computation. Chapman &

Itall.

11. Martinez W.L. (2002).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Handbook with MATLAB. Chapman & Hall

/CRC.

12. 丁月蓉. 天文数据处理方法[M].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3. 刘学富. 观测天体物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4. 胡景耀. 天体物理方法[M]. 科学出版社,1990.

15. 佑然,等. 实测天体物理学[M]. 科学出版社,1987.

16. Allen, C.W. (1999). Astrophysical Quantities (Fourth Edition). Springer.

八、附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9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94

附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数理学院

学 科、

专 业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研 究

方 向 1. 试验设计与分析 2. 海量天体数据统计分析

课程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

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

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

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高等数理统计 3 4 72 √ 房 云 考试

统计模型:理论与方法 3 4 72 √ 岳荣先 考试

现代最优试验设计 3 4 72 √ 岳荣先 考试

统计计算 3 4 72 √ 房 云 考试

天体物理中的统计方

法 3 4 72 √ 束成钢 考试

实测天体物理 3 4 72 √ 罗智坚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

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泛函分析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代数学基础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拓扑学基础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数值分析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数学物理方程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概率与测度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优化与控制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

学力

者补

修课

Page 19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95

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04)

Applied Mathematic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生物数学和数学建模。培养博士生在应用数

学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应用数学专业的某一方向有深入系统的

研究,并取得创造性成果。毕业后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随机微分方程、生物数学、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应用偏微分方

程等。主要导师有韩茂安、蒋继发、黎野平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随机微分方程(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随机常微分方程/泛函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解的性质、随机流、比较原

理和遍历性质。

(二)生物数学 (Mathmatical Biology)

本方向主要对生态、生命和传染病学等学科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理论分析,并在理论上给

实际问题提供一些策略。

(三)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Dynamical Systems)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微分方程定性理论、动力系统分支理论等。

(四)应用偏微分方程 (Applied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来源于物理、生物和工程技术中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适定性、解的性

态分析和相关极限分析等。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学分)

Page 19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96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学分)

随机分析基础 Elementary Stochastic Caculus (3 学分)

随机微分方程 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3 学分)

动力系统与混沌 Dynamical Systems and Chaos (3 学分)

微分方程现代理论 The Advanced Course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3 学分)

反应扩散方程引论 Introduction to Reaction Diffusion Equations (3 学分)

偏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 Basic Theory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3 学分)

二阶椭圆偏微分方程 Ellipt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Second Order(3 学分)

非线性演化方程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学分)

极限环分支理论 Bifurcation Theory of Limit Cycles (3 学分)

生物数学 Mathmatical Biology(3 学分)

随机动力系统 Random Dynamical Systems(3 学分)

实分析选讲 Real Analysis (3 学分)

拟微分算子理论及应用 Pseudo-Differential Operat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3 学分)

偏微分方程基础理论 The Theory of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 (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泛函分析 Functional Analysis(2 学分)

代数学基础 Basic Algebra(2 学分)

拓扑学基础 Basic Topology(2 学分)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2 学分)

数学物理方程 Mathematical Physics Equations(2 学分)

概率与测度 Probability and Measure(2 学分)

最优化与最优控制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Page 19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97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必须作为第一作者,以上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在 SCIE、EI 源刊物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如

果本校的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必须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每篇字数五千字以上。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选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应用数学专业的专业内涵,有

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二)学位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织

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Page 19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98

学位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

位。

七、参考书目

1. Karatzas, I. &Shreve, S. E. (1991), Brownian Motion and Stochastic Calculus, Springer,

GTM113.

2. Afraimovich, V. & Hsu S. (2003), Lectures on Chaotic Dynamical Systems, AMS.

3. 朱德明, 韩茂安. 光滑动力系统[M]. 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

4. Berglund, N. (2001), Geometrical Theory of Dynamical Systems, Switzerland.

5. Han, M.(2007), Bifurcation Theory of Limit Cycles. Science Press.

6. 叶其孝, 李正元. 反应扩散方程引论[M]. 科学出版社,1999.

7. Gilbarg, D. & Trudinger, N. S. (1998), Elliptic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Second Order,

Springer-Verlag.

8. 齐民友. 现代偏微分方程引论[M].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9. Xu, C.(2001), Pseudo-Differential Operat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CRC PRESS.

10. Zheng, S. (2004), Nonlinear Evolution Equations, CRC PRESS.

11. Arnold, L. (1998), Random Dynamical Systems,Springer.

八、附录: 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19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199

附录:

应用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数理学院

学 科、

专 业

数学

应用数学

研 究

方 向

1. 随机微分方程 2. 随机动力系统 3. 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

4. 生物数学 5. 应用偏微分方程

课程类别

课 程

名 称

周学时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基础理论课

随机分析基础 3 4 72 √ 蒋继发 考试

随机微分方程 3 4 72 √ 蒋继发 考试

动力系统与混沌 3 4 72 √ 韩茂安 考试

微分方程现代理论 3 4 72 √ 韩茂安 考试

反应扩散方程引论 3 4 72 √ 蒋继发 考试

偏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论

3 4 72 √ 黎野平 考试

二阶椭圆偏微分方程

3 4 72 √ 黎野平 考试

非线性演化方程 3 4 72 √ 黎野平 考试

专业必修课

随机动力系统 3 4 72 √ 蒋继发 考试

极限环分支理论 3 4 72 √ 韩茂安 考试

偏微分方程基础理论

3 4 72 √ 黎野平 考试

生物数学 3 4 72 √ 蒋继发 考试

实分析选讲 3 4 72 √ 黎野平 考试

拟微分算子理论及应用

3 4 72 √ 黎野平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泛函分析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代数学基础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拓扑学基础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数值分析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数学物理方程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概率与测度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最优化与最优控制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Page 20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00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05)

Operating Research and Control Theory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应达到的基本要求:①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有较强的自学能

力,及时跟踪学科发展动态。②具有项目组织综合能力和团队工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及和

谐的人际关系。③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④广泛获取各类相关知识,对科技发展具有敏感

性。⑤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能流利阅读专业文献,有较好的听说写译综合技能。

(五)本专业主要学习运筹学与控制论的基础理论与方法,侧重于动力系统与控制、鲁棒控制、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分支与混沌、变分不等式理论与算法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了解现代控制、

动力系统、最优化与变分不等式理论方法在社会、经济、生物和自然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要求本

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具有系统、扎实的动力系统与控制和变分不等式理论的基础,熟练掌握一门外国

语,能够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及教学工作。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构

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工作。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变分不等式与最优化、控制理论等。主要导

师有朱德通、曾六川、谭永红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研究最优化理论与方法和网络流规划的优化设计、分析与计算,提供运筹学和博弈论中新的方

法与技巧,能有效的数值实现。

(二)变分不等式与最优化

研究最优化与变分不等式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三)控制理论

研究现代鲁棒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等。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Page 20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01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学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学分)

非线性规划 Nonlinear Programming(3 学分)

变分不等式理论与算法 Theory and Algorithms of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3 学分)

稳定性理论 Theory of Stability (3 学分)

现代控制理论 Modern Control Theory(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学分)

非光滑性分析 Non-smooth Analysis(3 学分)

组合最优化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3 学分)

H控制理论 H Control Theory(3 学分)

非线性算子方程理论与算法 Theory and Algorithms of Nonlinear Operator Equations(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学分)

专业外语 Specialized Foreign Language(2 学分,限选)

泛函分析 Functional Analysis(2 学分)

代数学基础 Basic Algebra(2 学分)

拓扑学基础 Basic Topology(2 学分)

数值分析 Numerical Analysis(2 学分)

数学物理方程 Mathematical Physics Equations(2 学分)

概率与测度 Probability and Measure(2 学分)

最优化与最优控制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Page 20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02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篇;必须作为第一作者,以上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在 SCIE、EI 源刊物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如

果本校的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必须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每篇字数五千字以上。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选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的专业内

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二)学位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织

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

位。

七、参考书目

Page 20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03

1. 席少霖. 非线性最优化方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 赵瑞安,吴方. 非线性最优化理论和方法[M]. 浙江科技出版社,1992.

3. 刘振宏,等. 组合最优化算法和复杂性[M].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 Rockafellar, R.T. (1969), Convex Analysis, Princeton Univ.

5. 史树中. 凸分析[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6. 张石生. 变分不等式和相补问题理论及应用.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

7. 张石生. 不动点理论及应用[M]. 重庆出版社,1984.

8. 张石生 ,赵烈济 ,周海云 . Banach 空间中非线性算子方程的迭代方法 [M].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Huntington, Nork York, 2001.

9. 申铁龙. H控制理论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10. 解学书,钟宜生. H控制理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11. 廖晓昕. 动力系统的稳定性理论和应用[M].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12. 黄琳. 稳定性与鲁棒性的理论基础[M]. 科学出版社,2003.

八、附录: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204: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04

附录

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数理学院

学 科、

专 业

数学

运筹学与控制论

研 究

方 向 1.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2. 变分不等式与最优化 3. 控制理论

课程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

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非线性规划 3 4 72 √ 朱德通 考试

变分不等式理论与

算法 3 4 72 √ 曾六川 考试

现代控制理论 3 4 72 √ 谭永红 考试

稳定性理论 3 4 72 √ 王志珍 考试

非光滑性分析 3 3 54 √ 朱德通 考试

非线性算子方程理

论与算法 3 3 54 √ 曾六川 考试

组合最优化 3 3 54 √ 朱德通 考试

H 控制理论 3 3 54 √ 王志珍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

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泛函分析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代数学基础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拓扑学基础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数值分析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数学物理方程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概率与测度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最优化与最优控制 2 4 72 √ 本学科导师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力者补修课程

Page 205: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05

天体中心

数学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1Z1)

Mathematical Physics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

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

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 数学物理学科是数学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针对物理学研究已提出的重大原则问题,使

用解析方法和半解析方法进行研究,定量地得到问题的结果,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提供解决问

题的理论方案。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的同时,促使数学本身在理论、方法和技巧上的发展。数学

物理学科所培养的人才并不局限于某一具体数学分支,而是能掌握多种数学技能,并擅长于建立物

理世界的数学模型,具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交叉人才。

(五)在数学物理学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分析能力与计算能力,并具备独立科研能

力,成为受欢迎的教学与科研人才。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引力与宇宙学、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等。主要导师有李新洲、翟

向华等教授。每年招生导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 20 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 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Chin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Readings of Selected Works of Marx, Engels and Lenin(1 学

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 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Page 206: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06

量子场论 Quantum Field Theory(3 学分)

3. 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整体微分几何与引力 Global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Gravitation(3 学分)

超对称理论 Supersymmetry(3 学分)

4.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 (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谱函数理论 Spectrum Functions(3 学分)

高等金融数学 Higher Financial Mathematics(3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在学期间,必须以第一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为第一署名,在 SCI 刊物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

如本校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必须发表两篇学术论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选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

值,体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专业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Page 207: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07

(二)学位论文撰写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织

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

位。

七、参考书目

Ryder,L. H. (2004). Quantum Field Theory . World Scientific.

Misner, C. W.,&Thorne, Kip S.,& Wheeler, J. A.(1986). Gravitation.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publishers.

八、附录:数学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208: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08

附录

数学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天体物理

中心

学 科、

专 业 数学物理

研 究

方 向 1.引力与宇宙学 2. 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

课程

类别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

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与当代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量子场论 3 4 72 √ 刘道军 考试

整体微分几何与

引力 3 4 72 √ 何向楠 考试

超对称理论 3 4 72 √ 李新洲 考试

学术前沿讲座与

学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翟向华 考试

谱函数理论 2 3 54 √ 翟向华 考查

高等金融数学 2 3 54 √ 李新洲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

学力

者补

修课

Page 209: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09

旅游学院

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7601)

Environment Science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

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

(二)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

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做出创造性的研究成果。

(三)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四)以“坚持培养质量,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环境科学高级专业人才。

要求具备宽广坚实的环境科学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修养,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

的能力,能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具有在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和环境管理等的实践能力,

能在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政府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环境保护企事业胜任环境保护的专业工作。

二、学习年限

学制 3 年,学习年限总长不超过 6 年。

三、研究方向

本学科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材料、环境管理等。主

要导师有高峻、张永明、李和兴、温家洪、康建成、王全喜、杨仲南、柯勤飞等教授。每年招生导

师和研究方向,详见招生简章。

(一)环境地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全球变化及区域相应、现代城市环境过程、环境变化趋势及沿海城市环境

安全等方面。

(二)环境生物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环境质量与变化的生物指示、受污染水环境的生物修复、城市生态环境评

估与规划等方面。

(三)环境化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化学污染末端治理和源头控制等。

(四)环境材料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环境功能材料的理论设计、制备、性能及对环境净化的构效关系等方面。

Page 210: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10

(五)环境管理

本研究方向主要涉及旅游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旅游区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总学分不少于 20 学分)

(一) 必修课程(不少于 14 学分)

1.学位公共课(不少于 7 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Maxism and the contemporary era(2 学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Selected readings of Marx, Engels & Lenin's classic works(1 学

分)

综合外语 A Comprehensive English A(4 学分)

2.学位基础课(不少于 3 学分)

全球环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3 学分)

3.学位专业课(不少于 3 学分)

环境科学进展 Environment Science Progress(3 学分)

4.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Lectures on Frontier Academics(1 学分)

(二)选修课程(不少于 6 学分)

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Foreign Language(限定选修课,2 学分)

区域环境过程分析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cess Analysis(2 学分)

区域生态系统分析 Regional Ecosystem Analysis(2 学分)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管理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 学分)

环境友好化学 Environment-friendly Chemistry(2 学分)

环境材料 Environmental Materials(2 学分)

环境生物学 Environmental Biology(2 学分)

环境工程原理 The 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 学分)

(三)补修课程

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须补修所学专业硕士学位阶段的基础课 3 门,跨专业攻读的博士研究生须

完成导师规定补修的课程,以上皆须通过补修课程的考试,不计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一)培养方式

1. 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和阅读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

识,打好专业基础,培养科研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2.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关注学术热点问题,举办学术讲座,组织学术访问,

举办研究生沙龙和讨论会,鼓励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

路。

3. 指导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每位学生在三年内必须完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一

Page 211: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11

篇;在核心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2 篇,或在 CSSCI 学术期刊上至少发表本人

为第一作者的专业论文 1 篇。

4. 专业学习、学术论文写作、学位论文写作三方面有机结合。

(二)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可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考试成绩按百分制或五级分制记分,分为优(90~100)、

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以下);考查成绩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类记分。

2.中期考核

课程学习阶段完成以后,博士研究生最迟须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中期考核,其办法

参照“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六、学位论文撰写与答辩

(一)学位论文的选题

博士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关于中期考核和开题报告的具体规定请

参阅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体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专

业内涵,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前沿性。

(二)学位论文的撰写

论文撰写应严格按照《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规范》所规定格式进行排版

(三)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一般在每年的 5 月份,学位论文由作者本人提交答辩委员会,由答辩秘书分送答

辩委员。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须聘请 3 或 5 位(或以上)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评阅。或者参加学校组织

的双盲评。

博士学位申请人所在院/系(所),必须在答辩之日的二个月前向同行专家寄送学位论文和空白

的同行专家评议书,回收的由同行专家签署的评议书应不少于 9 份。论文须获三分之二同行专家通

过,方可进入评阅和答辩。

答辩委员会由 5 或 7 名与选题有关的教授(或研究员)组成,外校专家应占一定的比例。答辩

委员会推举一名答辩主席(一般是外校博士生导师),答辩人的导师或副主席不能担任答辩委员或答

辩主席。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投票表决,答辩主席在答辩决议书上签字。

(四)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在获三分之二(或以上)答辩委员通过后,答辩委员会可建议授予答辩人所申请的学

位。

七、参考书目

[1]Eldon D.Enger , Bradley F.Smith , Anne Todd Bockarie 著, 王建龙等译.环境科学:交叉关系学科(第

Page 212: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12

10 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杨春宇,左文超,刘孝蓉,刘晴.旅游环境哲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科学出版社,2013.

[3]黎洁.旅游环境管理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刘玲.旅游环境评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周永广.旅游业环境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Manuel C.Molles,Jr .生态学:概念与应用(影印版)[M].上海:科学出版社,2000.

[7]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8]陈静生,洪松.环境地学[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9][澳]E.布莱恩特 著,刘东升 等 编译.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M].科学出版社,2004.

[10]石绥祥,雷波.中国数字海洋——理论与实践[M]. 北京:海洋出版社,2011.

[11]Jose P. Peixoto , Abraham H. Oort 著,吴国雄、刘辉 等 译校.气候物理学[M]. 北京:气象出版

社,1995.

八、附录: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Page 213: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试行稿,2015 年修订)xxgk.shnu.edu.cn/_upload/article/files/8a/fc/... · 本研究方向主要着眼于与传统认识论以及现代知识论有关的问题,包括传统认识论的现代解释、

213

附录:

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院(系、

所) 旅游学院

学 科、

专 业 环境科学

研 究

方 向 1.环境地学 2.环境生物学 3.环境化学 4.环境材料 5.环境管理

课程类

课 程

名 称

开课学期 任 课

教 师 考核方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学 位 公 共 课

综合外语 A 4 4 144 √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与当代社会思潮

2 2 36 √ 研究生院 考试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1 1 18 √ 研究生院 考试

学位基础课

全球环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

3 3 54 √ 康建成 考试

学位专业课

环境科学进展 3 3 54 √ 高 峻 考试

学术讲座

学术前沿讲座与学术文献研讨

1 本学科导师 考试

专业外语(限选) 2 2 36 √ 本学科导师 考试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管理

2 2 36 √ 高 峻 考查

区域生态系统分析

2 2 36 √ 温家洪 考查

环境友好化学 2 2 36 √ 李和兴 考查

环境材料 2 2 36 √ 柯勤飞 考查

环境生物学 2 2 36 √ 王全喜 考查

区域环境过程分

析 2 2 36 √ 康建成 考查

环境工程原理 2 2 36 √ 张永明 考查

其他

培养

环节

专 业 调 查

实 习

论文开题报告 √ 评审

论文写作与答辩 √ √ √ √ 答辩

同等学

力者补

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