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創意提案會報 提案成效表 · 三、...

6
1 臺北市政府創意提案會報 提案成效表 提案獎項 □創新獎 ■精進獎 提案年度 100 年度 提案類別 行政流程 □資訊系統 □行銷活動 □工程品質 提案單位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三救災救護大隊 提案人員 主要提案人:吳大隊長武泰貢獻度:60% 參與提案人:陳聯財貢獻度:20%、黃靖峰貢獻度:20% 提案主題 結合 3G 線上指揮 E 網打盡,搭配 1 2 線搶救無限。 提案緣起 一、 當火災發生時,依火災對象物、地點作為消防出勤人力及車 種的判別,而在搶救單位尚未到達火災現場,面對未知的災 情變化,如何在腦海裡預擬指揮部署搶救實非易事,因此思 考如何在這 e 化時代,運用先進的網絡系統及工具,使 119 執勤人員能迅速於線上提供各項搶救資訊,讓消防人員於抵 達火災現場前爭取救災反應時間,以縮短整體滅火行動搶救 時間,進而降低受災財損。 二、 與先進城市之消防人員工作屬性相比,國內消防人員每天需 執行水源查察、安檢、救護、訓練、演習等多種類勤務,因 此每人每天工作負荷比高,造成消防戰術組織戰力降低,而 消防戰力卻左右初期搶救成敗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有限消防 人力下,有必要讓消防人員能熟稔各項火災對象物,有效掌 握射水滅火要領、熟悉救災裝備器材放置位置及操作技巧, 運用有效射水壓力,才能克服狹窄迂迴巷弄暨建築物空 間、高低差異之挑戰。 三、 臺北市土地資源有限,城市的規劃以發展經濟為最高導向, 往昔都市防災卻未納入整體考量,致發展失衡且新舊夾雜, 加上發展之時空背景因素,讓社區及街廓不明顯,致巷弄狹 窄且自來水管徑配置不足;近幾年本市因工作機會多元,吸 引許多外來就業人口,形成人口密度高、各時段用水量差異 甚大,一旦發生火災,現場若需瞬間大量用水,若逢每日民 生用水高峰期,則造成供水壓力不足,因此有必要發展有效 的救災供水模式。

Upload: others

Post on 05-Aug-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1

    臺北市政府創意提案會報 提案成效表

    提 案 獎 項 □創新獎 ■精進獎

    提 案 年 度 100 年度

    提 案 類 別 ■行政流程 □資訊系統 □行銷活動 □工程品質

    提 案 單 位 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三救災救護大隊

    提 案 人 員 主要提案人:吳大隊長武泰貢獻度:60%

    參與提案人:陳聯財貢獻度:20%、黃靖峰貢獻度:20%

    提 案 主 題 結合 3G 線上指揮 E 網打盡,搭配 1 梯 2 線搶救無限。

    提 案 緣 起

    一、 當火災發生時,依火災對象物、地點作為消防出勤人力及車

    種的判別,而在搶救單位尚未到達火災現場,面對未知的災

    情變化,如何在腦海裡預擬指揮部署搶救實非易事,因此思

    考如何在這 e 化時代,運用先進的網絡系統及工具,使 119執勤人員能迅速於線上提供各項搶救資訊,讓消防人員於抵

    達火災現場前爭取救災反應時間,以縮短整體滅火行動搶救

    時間,進而降低受災財損。 二、 與先進城市之消防人員工作屬性相比,國內消防人員每天需

    執行水源查察、安檢、救護、訓練、演習等多種類勤務,因

    此每人每天工作負荷比高,造成消防戰術組織戰力降低,而

    消防戰力卻左右初期搶救成敗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有限消防

    人力下,有必要讓消防人員能熟稔各項火災對象物,有效掌

    握射水滅火要領、熟悉救災裝備器材放置位置及操作技巧,

    運用有效射水壓力,才能克服狹窄迂迴巷弄暨建築物空

    間、高低差異之挑戰。

    三、 臺北市土地資源有限,城市的規劃以發展經濟為最高導向,

    往昔都市防災卻未納入整體考量,致發展失衡且新舊夾雜,

    加上發展之時空背景因素,讓社區及街廓不明顯,致巷弄狹

    窄且自來水管徑配置不足;近幾年本市因工作機會多元,吸

    引許多外來就業人口,形成人口密度高、各時段用水量差異

    甚大,一旦發生火災,現場若需瞬間大量用水,若逢每日民

    生用水高峰期,則造成供水壓力不足,因此有必要發展有效

    的救災供水模式。

    ARAA10097文字方塊(序號25)

  • 2

    實 施 過 程 及投入成本

    一、運用最精簡人力進行策略變革,強化人力資源價值:

    (一) 困難點: 1、 人口、面積及所配置消防車輛數相近的日本大阪與臺北

    市 ,並比較本市「119 智慧型勤務派遣系統」與大阪市「ANSIN」(Advanced Network System for Intelligence

    and Navigation),同樣利用現代化科技想大幅縮短案件

    派遣之反應時間,現大阪市消防局編製大量人力能在火

    災發生時,進行各種情報蒐集、資料傳送及處理,因此

    為面對本市消防力不足之問題,思考如何強化大隊勤務

    中心值勤人員於火災發生時之應變能力,成為協助及提

    供火災現場搶救及指揮人員重要資訊的關鍵角色。

    2、 以火災搶救效果來論,初期以優勢消防力加以鎮壓是最有效果,但比較美、日、臺三國主要都市消防人力(附

    件一),美國紐約每千位民眾約有消防人員 1.93 人、日

    本東京每千位民眾約有消防人員 1.55 人,臺北市每千

    位民眾約有消防人員 0.6 人,相較之下明顯相差甚多;

    加上國內消防人員每日必須執行各項水源查察、安檢、

    訓練、救護、演習等勤務,造成在隊作戰人力不足,因

    此如何以最精簡人力發揮最大戰力,才能面對不可預測

    的火災搶救為首要挑戰。

    (二) 突破策略: 1、 訂定大隊勤務中心值勤人員接獲火災發生案件時標準

    作業程序(附件二):運用 GIS、GPS,google 街景地圖、

    本局安管等系統,強化值勤人員於火災發生時之資料蒐

    集及圖像辨識能力,進依說明如下:

    (1) 火災地點情報收集:利用 google 街景地圖了解現場為何種建築物、巷弄大小、現場共有幾層樓、是否為搶

    救困難地區或為狹小巷弄,作為搶救人員部署參考。

    (2) GIS 圖面管理:了解現場附近街廓分佈、消防栓分佈、火災現場正面可否供雲梯車停放升梯,或現場是否為

    狹小巷弄需立即利用無線電通知大型車輛勿進入現

    場,改由小型消防車為主力進入救援,或採用長距離

    佈線進行搶救。

    (3) 指揮支援人力部署策略:結合 GIS 及 GPS,以無線電告知第 1梯次到達單位採水線攻擊及人命搜救、第 2 梯

    次到達單位則以中繼水線部屬為原則,而第 3梯次以

    後到達單位則以街廓區塊為概念採包圍防護戰術,一

    般大型火災事故現場後期雖有充足消防力,但也必須

    確保消防用水無虞,因此適時提醒救災及醫療站車組

    以火災現場東西南北 4 個方位進行部署搶救,運用不

  • 3

    同自來水管路進行採水及供水,有效避免發生水源共

    撞(即同時吸水,造成水壓不足)等情事發生。

    (4) 掌握各梯次支援單位及搶救之動態:蒐集各梯次搶救及支援單位人車及帶隊人員,並與火災現場 ICS(即事

    故系統指揮系統)幕僚人員建立無障礙通訊網絡,隨時

    保持聯繫及災情蒐集,強化救災指揮效能。

    (5) 聯絡災害現場附近友軍提供支援:聯繫軍、警、民間團體、里長、睦鄰救援隊、社區巡守隊及醫療院所等,

    告知目前火災發生地點及災情狀況,並要求提供相關

    支援協助搶救,並將各項資訊提供現場指揮官作為研

    判參考。

    2、 制定本大隊執行火災搶救時攜帶作業器材規範(附件三):明定執行火災搶救時,各種車輛編制內人員應攜

    帶之搶救器材及放置位置,使搶救部署各項搶救器材能

    一次到位,避免因來回取用,造成救援時間及搶救人員

    體力上的浪費。

    3、 建立分隊與分隊之間聯防合作觀念:解決因各項勤、業務造成人力不足問題,視火災規模再由轄區大(中)隊統

    籌指揮調度,建立線上報到接受指令派遣觀念,避免因

    同時執行相同搶救作為而造成缺漏。

    二、以實測數值替代傳統經驗模式:

    (一)困難點:

    1、 以往建築物火災搶救,消防人員往往依靠著經驗的傳承執行火災搶救,各項救災 SOP 只是抽象文字規範,故消

    防車司機常單憑經驗來調整放水壓力大小,但也因放水

    壓力過大或過小造成搶救作業難以連貫,雖能順利完成

    任務,但卻無一套準確的數值,如要單憑救災經驗的傳

    承來應付火災搶救,必定是事倍功半。 2、 本局消防人員年齡分布,29 歲以下佔 33%,顯示從事消

    防救災工作未滿 10 年者佔多數(人員資歷淺),再者自

    95 年起開放一般大專院校生報考消防工作,但錄取後至

    學校接受消防基礎訓練卻僅僅 11 個月,如以自身經驗

    從事作戰,僅能參考各項 SOP,無明確數值,必定無法

    深化技能及接受指揮。 (二) 突破策略:

    1、 制訂「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三救災救護大隊辦理救災部署消防射水壓力測試執行計畫」,尋找可配合測試之建

    築物進行實地測試,分為 5 樓、10 樓及 15 樓,利用分水器出水 2 線,每線瞄子放水壓力達 2kg/cm2 情況下(1 梯 2 線 2 公斤),得知消防車最佳出水壓力分

  • 4

    別為 5 樓為 6.5kg/cm2 、10 樓為 8kg/cm2 、15 樓為

    10kg/cm2 (如附件四)。 2、 藉由實測,消防車司機不再依循以往經驗而可正確

    操作放水,並以白板紀錄 4 個出水口各自的水線代號與壓力(如附件五),使前線消防人員無後顧之虞深入火場;指揮官亦可依當前搶救能量掌握及調整中

    繼水線建立水源不中斷模式。 三、分析本市火災型態及建築物時空變化,律定區塊模組及長距

    離佈線,克服搶救人力不足:

    (一)困難點:

    1、有關 96-98 年臺北市火災發生案件類別分析如下: 臺北市 96-98 年各項火災類別火災案件分析

    類別

    年份

    屬於建築物火

    災所佔比例

    起火建築物在 5層

    樓以下所佔比例

    建築物火災屬於集

    合住宅所佔比例

    96 年 73.38% 65.68% 58.47%

    97 年 70.23% 62.67% 57.60%

    98 年 77.29% 70.10% 60.82%

    2、 由上表得知,本市消防人員面臨火災類型以中低樓層之集合住宅居多,其特性為依法免設各項消防安全設備,

    且平時欠缺管理組織。並由附件六得知,本市既有建

    築物樓層分佈,以 1-5 樓及 6-12 樓所佔比例為最多,通常 11 樓以上樓層設有自動撒水設備,而 10 樓以下則無,故必須依賴消防人員滅火。

    3、 依 98 年內政部營建署核發建築物使用執照統計,臺北市住宿類總樓地板面積為 21,441 平方公尺、1,034 戶,平均每戶室內面積約為 30 坪(住宅長寬比約為 10 公尺*10 公尺),所以消防人員進行搶救時,必須克服隔間多、通道小及內部易燃裝潢多等差異進行搶救。

    4、 近幾年臺北市推動東西向軸心翻轉,但既有老舊街廓及聚落道路狹窄彎曲、自來水管徑配置不足,不但易產生

    災害,且民眾應變能力偏低。據本局 99 年統計,本市

    消防栓數量共 18,438 支(地上式 3,334 支、地下式

    15,104 支),火災搶救時爲確保前方水線水源充足,需

    有中繼車佔用消防水源,防止水源不足造成搶救危險,

    但非每棟建築物前方均設置消防栓供消防人員使用,而

    一個大火場,週邊同時部署消防車同時使用同一管線上

    之消防栓,容易造成水壓下降而影響救災用水調度,因

    此必須有區塊模組演練及長距離佈線等因應作為。

  • 5

    (二)突破策略: 1、 自 97 年起每月選定 5樓以下集合住宅、旅賓館等場所,

    利用區塊模組概念,進行車輛部署、水源中繼、滅火攻

    擊、人命搜救、通風排煙、破壞作業及雲梯車昇梯部署

    等搶救作業模擬演練,讓同仁熟悉轄內場所及組合作戰

    等觀念,並以長距離佈署至少 2 線中繼水線至前方攻擊

    車,建立供攻擊水線水源不虞匱乏。

    2、續依「臺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三救災救護大隊辦理

    救災部署消防射水壓力測試執行計畫」,以一座安全

    梯,佈署 2 線瞄子放水壓力均達 2kg/cm2 情況下,實測顯示射程半徑可達約 15 公尺,水平防護面積可達 706 平方公尺,勿論建築物內部隔間,足以面對臺北市耐火建築物火災搶救之需。

    實 際 執 行成 效

    一、節省佈線時間:藉由強化值勤人員於火災發生時之應變能力

    後,動態支援線上指揮搶救,讓災害現場指揮人員依提供資

    訊能充分考慮各項因子,靈活調度並作規劃部署搶救;並

    透過實際數值了解樓層部署、水箱車水量耗損等時間關聯

    性,建立一套有規則可循之搶救模式,對於火災現場之火

    勢控制能力可有效提升。 二、縮短司機反應時間,第一時間有效掌握射水壓力、部署時

    間及防護距離(面積),提昇滅火攻擊效率,依建築物起火

    樓層立即切換出水壓力,不再依靠過去經驗調整放水壓力

    大小,漸漸形成有效且易於溝通之搶救術語。

    三、縮短滅火行動時間,經 97 年至 99 年實施至今,分析 97-99

    年火災搶救時間如下表所示:

    97-99 年火災搶救時間分析表

    年度 件數 本市平均火災

    搶救時間

    本大隊實施精

    進案後,平均

    火災搶救時間

    平均減少

    搶救時間

    97 年 309 22 分 53 秒 18 分 46 秒 4 分 7 秒

    98 年 251 21 分 58 秒 18 分 16 秒 3 分 42 秒

    99 年 236 21 分 45 秒 18 分 22 秒 3 分 23 秒

    由上表得知,自 97 年實施「接獲火災發生案件時標準

    作業程序」再搭配「1 梯 2 線 2 公斤之模式」等各項精進作為,3 年來平均每件火災搶救時間縮短 3分 29 秒,消防人員執行火災搶救模式邁向另一里程,已能展現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有效運用自己的優勢,來面對無情的火災。

    相 關 附 件 一、 本市與世界各國主要都市消防人力配置情形表

    二、 接獲火災發生案件時標準作業程序

  • 6

    三、 執行火災搶救時攜帶作業器材規範(含圖例)

    四、 消防射水壓力測試示意圖及分析

    五、 消防主力車以白板紀錄出水口各自的水線代號與壓力

    六、 97-99 年既有建築物樓層數量一覽表、97-99 年起火建築物

    樓層數量分析一覽表

    聯 絡 窗 口 姓名:吳武泰

    電話:87736909#7300

    Email:[email protected]

    1-0--結合3G線上指揮E網打盡,搭配1梯2線搶救無限--新表1-1--附件一本市或與世界各國主要都市消防人力配置情形表1-2--附件二接獲火災發生案件時標準作業程序1-3-1-附件三執行火災搶救時攜帶作業器材規範1-3-2-附件三臺北市政府消防局消防人員年齡分析1-4--附件四消防射水壓力測試示意圖及分析1-5--附件五消防主力車以白板紀錄出水口各自的水線代號與壓力1-6--附件六臺北市96-98年既有建築物樓層數量、起火建築物樓層數量分析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