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友心声 艺术精准扶贫的福建模式 -...

1
[ ] 理论周刊 读书 10 2020 4 13 星期一 理论文艺部 责任编辑:李艳 电话:(0591)87095192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新书纵览 新书纵览 新书纵览 新书纵览 新书点击 新书点击 新书点击 新书点击 《千顷澄碧》是一部福建艺术扶贫工程 十五周年的纪实作品集。这部超过 20 万字 的著作,以习总书记关于脱贫致富的重要 指示精神为指导,用优美而翔实的文字,系 统完整地记录了福建十五年来艺术扶贫的 光辉历程和卓越贡献,展示了福建艺术工 作者牢记初心使命的深厚为民情怀。全书 脉络清晰、故事生动,引人入胜。 2004 年到现在,十五年过去了。全省 88 个文化馆对口建设 288 个艺术扶贫基 地, 11360 名志愿者始终坚持跋涉行进在山 区、海岛,为乡村孩子艺术启蒙。受到艺术 启蒙学生人数超过 1200 万人次,其中有 23410 个乡村学生获得各级艺术表彰, 490 个乡村孩子考入各类艺术院校。十五年的 播撒、十五年的浇灌、十五年的汗水、十五 年的收获。如今艺术扶贫繁花满枝、硕果累 累。该工程荣获中宣部“全国首批公共文化 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首批示范单位”、 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全国十大文化创新 工程、第十五届群星奖、 2017 中国年度文化 人物奖等荣誉。艺术扶贫,成为福建扶贫事 业一张闪亮的名片、精准扶贫工作的典范。 亮点之一,在全国首倡福建艺术扶贫 工程。福建是全国扶贫开发的首倡省份, 是全国艺术扶贫的首倡省份。 2004 年,省艺 术馆领导带队深入山区调研。他们发现,山 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明显缺失,没有艺术 教师没有艺术课程,许多学生大半学期过 去了,音乐、绘画的教材几乎从未打开过, 书还是新的,学生们连简单音符都不会识 别。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贫困震撼了他们, 农村孩子对艺术的向往、渴望,深深感染了 他们。 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的活动,更是人 们对世界形象的认识和实践方式。人们通 过艺术实现对世界对自己的深度认识和把 握。作为贫困的存在,往往是贫困文化和文 化贫困并存。房屋新不等于新农村,衣服新 不等于新农民,有新校舍不等于有合格的 教育。只有进行精准且深入的文化艺术扶 贫,培养不仅有脱贫意志品质,还有规划未 来实现理想的能力,有文化艺术素养的一 代新农民,才是农村告别贫困的希望。正是 基于这样的认识,省艺术馆毅然决定以“关 注农村、关注教育、关注贫困”为主题,以点 带面,逐步展开,在全省实施福建艺术扶贫 工程。 亮点之二,在实践中建构“倡议即承 诺”艺术扶贫机制。从 2005 年起,福建省艺 术馆向全省文化馆发出倡议,得到全省艺 术馆、文化馆同仁积极响应,艺术扶贫轰轰 烈烈地开展起来,至今没有中断。全省 88 文化馆参与艺术扶贫工作,参与率达到了 95%,每个文化馆都专门设立了艺术扶贫工 作领导小组及专门的艺术扶贫工作负责 人,形成了完善的艺术扶贫工程服务网络。 “倡议即承诺”,体现的是艺术家的高 尚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走进贫困农村, 走进学校,以自己的奉献精神和聪明才智, 播撒艺术的种子,点亮贫困学子的艺术梦 想。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许许多多令人感动 的故事。 在“倡议即承诺”机制引领下,师资培 训机制、艺术扶贫志愿服务机制、部门社会 协调协同机制、艺术扶贫基地建设机制、基 地班学生与艺术院校招生入学机制等相继 产生。 师资培训机制。为了加强“艺术扶贫 工程”师资队伍建设,福建省艺术馆定期 举办各类福建艺术扶贫师资培训班,针对 薄弱环节,开展教学交流。他们邀请省内 各专业名家分别授课,为全省文化馆常年 坚持下乡辅导授课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培育出一大批实力雄厚的“艺术扶贫工 程”师资队伍。 艺术扶贫志愿服务机制。除了组织全 省各级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参与艺术扶贫, 他们还动员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的师生以 及社会上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加入到艺术扶 贫志愿者队伍中来。全省建设 281 支志愿者 队伍、 600 多名文化馆专业人员、 2 万多人的 艺术扶贫志愿大军,人数极为可观。 艺术扶贫基地、基地班入学机制。他 们建立了遍及全省农村、海岛贫困山乡的 艺术扶贫基地,还把基地开设到城市街道 小学,收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成果。为了使 更多的人受益,他们还开设了官方网站和 “网上艺术扶贫基地”。同样受到欢迎的 是,为了让在学习中展示出艺术天赋和才 华的学生受到更好教育并脱贫,他们与福 建省艺术职业学校和福建省歌舞剧院联 办,招收全省 23 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贫困 县的学生。学费全额减免,毕业后有机会被 推荐工作。 协同推进机制。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艺 术扶贫工程,给予了强有力的领导和政策、 经费支持。各有关部门协同协作,整合政策 和资源,形成横向合力。省、市、县、乡镇四 级联动、分工负责、职责明确的工作机制, 形成纵向合力。众多文艺界专家、企业家、 社会志愿者以及社会团体、公益组织、慈善 机构先后以不同的形式加入到艺术扶贫的 队伍中来,他们通过捐资助学、捐款捐物等 方式向农村贫困地区奉献爱心。各方协调 配合,组成了文化扶贫强大合力。 亮点之三,在艺术扶贫中推动非遗的 传承。福建是原生特色文化艺术、非遗文化 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许多的民俗文化,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但部分项目存在后继乏人 的窘境。艺术扶贫恰似春风吹拂大地,许多 地方艺术扶贫不仅教会艺术基本技能,在 开设美术、音乐、舞蹈和写作之外还设置了 剪纸、版画、地方戏曲等丰富多彩的非遗内 容。他们把非遗文化纳入中小学课程,发挥 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 心的作用。众多非遗文化在艺术扶贫中焕 发生机活力。各地农村的民俗活动、文化生 活也增添了生力军。通过民俗文化活动,使 得非遗得以延续,又大大增进村民情感、道 德、传统习俗和文化等方面的认同和沟通。 福建是全国最集中最典型的畲族聚居 区。畲族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但保护利用意 识不足。艺术扶贫开展后,得到根本改变。 福安市文化艺术馆在康厝乡畲族中心小学 创办了“畲族民歌讲习所”,开展“五个一活 动”:唱一首畲歌、讲一段畲谣、讲一句畲 语、打一套畲拳、讲一个畲族故事,使“不穿 畲族服装、不讲畲语、不会唱畲歌、不会跳 畲舞”的孩子们不仅热爱自己民族,编排的 节目还参加第三届全国校园文艺会演并获 奖。非遗的传承开发,促进文化旅游项目的 提升。有的地方实施传统村落、非遗项目与 旅游融合的项目,精心组织各类非遗旅游 文化活动,不仅繁荣了农村文化,活跃农民 文化生活,也形成一批具有非遗特色、体现 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亮点之四,在继承创新中推出农民漆 画这一闪亮文化品牌。如果说,艺术扶贫走 的是一段成功之路,为改善乡村社区学校 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取得公认的社会效益, 那么, 2016 年探索出的农民画和漆画两种 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升华,所取得可喜的成 功,无疑是艺术扶贫的一次蜕变与根本性 提升,标志着福建省文化扶贫工程走出了 一条引领农民画迈向高端、走进艺术殿堂 和市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新路。 福建是中国漆艺术重镇,有着漆艺术 和漆画的优势。为推进艺术扶贫,福建省艺 术馆对准遇到困境的农民画群体,启动“福 建农民漆画创新工程”,尝试用漆画技艺来 呈现农民画,从材质、技巧等多方面整体提 升农民画的格调和品质。为此,举办多期农 民漆画培训班,培训本省和兄弟省区农民 画家,共 200 多位农民画家参加,创作出 400 多件农民漆画作品,引起广泛关注和强 烈反响。 农民漆画是农民画和漆艺两项非物质 文化遗产项目的融合创新艺术,也是科技 与文化的融合。农民画和漆艺拓展了各自 的外延,并探索创造全新的艺术形态。这样 的艺术创新将农民画和漆画融合转换,产 生新的画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 扬的当代启示,为传统文化艺术添加了时 代的注解。农民漆画也改变原有农民画的 处境。其艺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带来作品 市场价值的提升。 我省农民漆画屡屡获奖。 2019 年福建 农民漆画入选国家基金推广项目,赴日本、 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巡展。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十 五年的艺术扶贫,八闽大地,春色满园。我 省艺术扶贫为扶贫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作出贡献。它不仅对文化艺术建设,而且 对多项事业发展,将产生更大的积极促进 作用。 艺术精准扶贫的福建模式 读《千顷澄碧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十五周年纪实》 马照南 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脚急刹车,让大家的生活节奏 都慢了下来。许多人都宅在家中,尤其像我们这样的退休 老年人。不少人从早到晚不停刷微博看微信,有些人甚至 出现了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 如何自我疏导?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笔者以为,有 了大把时间,正可以用来读书、写作。此时,找出几本感兴 趣的书,静静地读下去,把精神沉浸到书中广阔的世界, 能够凝心定神,有益于健康。 自从宅家以来,我重翻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 传》,看过成琳编著的《跟着节气过日子》……与每一本书 和每一篇美文相遇,看到一些心仪的哲理,从中发现一个 个丰沛的世界;写一点符合自己心意的文字,所写的《倡 导文明不吃野味》《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淡》《每个人都是 一道防线》等多篇小文分别被多家媒体采用。以此带来不 少精神上的愉悦与寄托,给人以一种充实感和富足感,从 中深深体会到“悦读”的乐趣。 读书能给人智慧、勇气和希望。艰难时刻犹不忘读 书,体现的是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一种沉稳自信的品 质。很多的疑问和苦恼,都可以在书中或是思考中找寻到 答案。 这让笔者想起俄国诗人普希金被霍乱困在乡村 3个 月,创作出了数十篇杰作的故事。1830年的秋季对普希 金是不同寻常的。这年8月31日,普希金离开莫斯科,前 去波尔金诺的一个小乡村。在他到达之际,由于霍乱流 行,让他想见未婚妻娜塔莉娅的计划成为泡影,回到莫斯 科也不可能。但是,对肆虐横行瘟疫的畏怖,没有让普希 金抑郁崩溃,反而激发出他的灵感与激情。困居波尔金诺 短短三月,他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都有不小斩获。论写 诗,普希金彼时已然名播四方,于是他尝试写起小说来。 完成了五个短篇;戏剧写了四个小悲剧;他还完成了诗歌 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最后两章,一首叙事长 诗《科隆纳的小房子》,一首童话诗《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 达的故事》,还有近三十首抒情诗。在这些作品中,爱情与 哲思似影如风,挥之不去,让普希金写出了情感激荡、文 思泉涌的诗文。 或许在文学创作上,普通人无法和名人比肩。但我们 一样可以珍惜时光,利用空余时间看看书,为未来的工作 生活做好学识储备。读书没有年龄之分。清人张潮在其 《幽梦影》中所论,读书有三重境界: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 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读 书,适合于每一个人。静下来,读读书,减压又充电。 疫情总会过去,生活终将重回正轨。人是万物之灵 长,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思考和学习。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假 期,时光宝贵,不能虚掷。因此,宅家之时,认认真真思考 一下平时想不明白的问题,读几本好书,让大脑转起来, 知识随之丰厚起来,才是度过时光的最佳方式。 让我们从此开始,更加珍惜每一天,静下心来,好好 读书,让自己变得更加沉稳坚韧;在迎接未来生活时,眼 光更加开阔、深邃。 宅家好好读书 扬凡 本报讯(记者 李艳 通讯员 蒋舒) 近日,由福建科 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冠肺炎居家·复工·复学防护指 南》多媒体科普图书,作为抗疫援助物资,由中国第三批 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赠送给意大利当地侨胞、留学 生,带去新冠肺炎防控的“福建经验”。 《防护指南》是目前我省最新、最权威的居家、复工、 复学的防护指南图书。本书由福建省医学会、福建省医学 会科学普及分会和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全书 4 个部分,即疾病认识篇、居家防护篇、复工防护篇、复 学防护篇,用图文结合及视频等多媒体的形式,从生活、 工作和学习等方方面面向读者介绍了新冠肺炎的防护要 点及注意事项,旨在提高民众的防护意识。 在此之前,该书已陆续抵达我省九设区市疫情防控 点,助力省内的基层疫情防控工作。 福建版抗疫图书走进意大利 书友心声 书友心声 书友心声 书友心声 建安二十二年( 217 年)的一场大 疫,夺走了许多无辜者的生命,其中就有 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中的五位,这也 间接导致文学史上声名显赫的“建安文 学”步入低谷。 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第三个年号,从 196 年至 220 年。建安文学独具特色,诗 词成果斐然,其表率作家主要是“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陈琳、 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从建安十四 年到建安二十二年的八年,是建安文学最 繁荣的阶段。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 雕龙》“明诗”篇总结道:“文帝陈思,纵辔以 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 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 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 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意思说,曹 丕、曹植在文坛上大显身手;王粲、徐干、应 玚、刘桢等人,也争先恐后地驱驰于文坛。 他们都爱好风月美景,邀游于清池幽苑,在 诗歌中叙述恩宠荣耀的遭遇,描绘着宴集 畅饮的盛况;激昂慷慨地抒发他们的志气, 光明磊落地施展才情。他们在述怀叙事上, 绝不追求细密的技巧;在遣辞写景上,只以 清楚明白为贵。这些都是建安文学家们所 共有的特色。 建安“七子”中,王粲文学成就最高,被 誉为“七子之冠冕”。他以诗赋见长,其创作 的诗赋数量几乎等于建安其他“六子”的总 和。《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 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 诗词代表作。然而,才华横溢的王粲却死于 瘟疫。《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曰: “(王粲)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 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 四十一。” 缘何“道病卒”?原来,建安二十一 年冬,曹操整军备战,治兵而征孙权,十 一月攻占谯县。第二年三月,战事稳定 后,曹操领军还邺。途中,王粲染病而 死。《三国志·魏书·刘司马梁张温贾 传》也记载了此次军中疫情:“建安二十 二年,(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 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 遇疾卒,时年四十七。”宋代著名类书 《太平御览》引曹植《说疫气》描述了这 场瘟疫的毁灭程度:“建安二十二年,疠 气流行……室室有号泣之哀。”其实,建 安“七子”中,除孔融、阮瑀外,王粲和 其余“四子”均死于这场瘟疫。 曹丕登上“九五之尊”后,时常怀念 昔日与建安“七子”诗赋唱和、互相赠答 的情景,十分伤感。《三国志·魏书·王 卫二刘傅传》谓:“文帝《与元城令吴 质》曰:‘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 徐、陈、应、刘,一时惧逝……”这场瘟 疫,夺走建安“七子”中五位的生命,加 上孔融、杨修、丁仪等被杀,后曹帝忙于 政务,曹植备受曹丕猜忌、已遭软禁,这 意味着“建安文学”的表率人物“三曹” “七子”已然解体,“建安文学”也逐渐步 入低谷,风光不再,令人惋惜。试想,如 果没有这场瘟疫,“建安文学”或许在文 学史还能够更加繁荣,更加璀璨。 大疫后的“建安文学” 赵柒斤 书林漫步 书林漫步 书林漫步 书林漫步 从细胞生物到人类,跨过40亿年的漫长岁月,是何种 力量在主宰着生命进化的脚步?人类DNA由66亿个字母 组成,复杂如斯,是否已经抵达进化之力的天花板?基因 编辑能否使人类变得更复杂、更智慧? 这部轻度烧脑的科普佳作,回溯生命惊心动魄的进 化历程,如侦探一般解开生命处理错误复制信息的精妙 机制。 《基因简史》 马克·里德利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 听从祖国召唤,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驰援湖北。他们牢 记护佑生命的初心,肩负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搏斗的使 命,展现了白衣天使的非凡风范,被誉为“最美逆行者”。 本书以人物记述为主,分为逆行·出征、抗“疫”·战 斗、誓言·心声三个篇章,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支援湖北 医疗队踏征程、战一线的故事。 《最美逆行者2020》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 编 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从宏观和动态角度探讨人类文明演化历 程及其动因的学术著作。 它从对“文明”概念的辨析入手,清晰地展现了人类 各大文明体系发生、发展与形态嬗变的基本脉络,在时间 坐标上揭示了亲体与子体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变机 制,在空间坐标上展示了各大文明体系之间,以及农耕文 明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动态关系。 《告别洪荒》 赵林 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一段错综复杂的爱情,三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书作 者巴恩斯以对历史、现实与爱情的深入思考著称,擅长用 小说写尽庸常人生的生存困境。在本书中,巴恩斯用罕有 的敏锐度,描写出爱情中那些难以琢磨的细微情感,并以 其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爱与记忆深层的本质。 如果小说能帮助我们理解爱和生活的本质,那这本 书就做到了。 《尚待商榷的爱情》 朱利安·巴恩斯 著 文汇出版社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Oct-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书友心声 艺术精准扶贫的福建模式 - fjsen.comfjrb.fjsen.com/fjrb/images/2020-04/13/10/2020041310_pdf.pdf · 华的学生受到更好教育并脱贫,他们与福 建省艺术职业学校和福建省歌舞剧院联

[ ]理论周刊 读书 10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理论文艺部 责任编辑:李艳 电话:(0591)87095192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新书纵览新书纵览新书纵览新书纵览

新书点击新书点击新书点击新书点击

《千顷澄碧》是一部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十五周年的纪实作品集。这部超过 20 万字的著作,以习总书记关于脱贫致富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用优美而翔实的文字,系统完整地记录了福建十五年来艺术扶贫的光辉历程和卓越贡献,展示了福建艺术工作者牢记初心使命的深厚为民情怀。全书脉络清晰、故事生动,引人入胜。

从 2004年到现在,十五年过去了。全省88 个 文 化 馆 对 口 建 设 288 个 艺 术 扶 贫 基地,11360 名志愿者始终坚持跋涉行进在山区、海岛,为乡村孩子艺术启蒙。受到艺术启 蒙 学 生 人 数 超 过 1200 万 人 次 ,其 中 有23410 个乡村学生获得各级艺术表彰,490个乡村孩子考入各类艺术院校。十五年的播撒、十五年的浇灌、十五年的汗水、十五年的收获。如今艺术扶贫繁花满枝、硕果累累。该工程荣获中宣部“全国首批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首批示范单位”、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全国十大文化创新工程、第十五届群星奖、2017 中国年度文化人物奖等荣誉。艺术扶贫,成为福建扶贫事业一张闪亮的名片、精准扶贫工作的典范。

亮点之一,在全国首倡福建艺术扶贫工程。福建是全国扶贫开发的首倡省份,也是全国艺术扶贫的首倡省份。2004 年,省艺术馆领导带队深入山区调研。他们发现,山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明显缺失,没有艺术教师没有艺术课程,许多学生大半学期过去了,音乐、绘画的教材几乎从未打开过,书还是新的,学生们连简单音符都不会识别。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贫困震撼了他们,农村孩子对艺术的向往、渴望,深深感染了他们。

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的活动,更是人们对世界形象的认识和实践方式。人们通过艺术实现对世界对自己的深度认识和把握。作为贫困的存在,往往是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并存。房屋新不等于新农村,衣服新不等于新农民,有新校舍不等于有合格的教育。只有进行精准且深入的文化艺术扶贫,培养不仅有脱贫意志品质,还有规划未来实现理想的能力,有文化艺术素养的一代新农民,才是农村告别贫困的希望。正是

基于这样的认识,省艺术馆毅然决定以“关注农村、关注教育、关注贫困”为主题,以点带面,逐步展开,在全省实施福建艺术扶贫工程。

亮点之二,在实践中建构“倡议即承诺”艺术扶贫机制。从 2005 年起,福建省艺术馆向全省文化馆发出倡议,得到全省艺术馆、文化馆同仁积极响应,艺术扶贫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至今没有中断。全省 88个文化馆参与艺术扶贫工作,参与率达到了95%,每个文化馆都专门设立了艺术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门的艺术扶贫工作负责人,形成了完善的艺术扶贫工程服务网络。

“倡议即承诺”,体现的是艺术家的高尚情怀、强烈的责任担当。走进贫困农村,走进学校,以自己的奉献精神和聪明才智,播撒艺术的种子,点亮贫困学子的艺术梦想。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许许多多令人感动的故事。

在“倡议即承诺”机制引领下,师资培训机制、艺术扶贫志愿服务机制、部门社会协调协同机制、艺术扶贫基地建设机制、基地班学生与艺术院校招生入学机制等相继产生。

师资培训机制。为了加强“艺术扶贫工程”师资队伍建设,福建省艺术馆定期举办各类福建艺术扶贫师资培训班,针对薄弱环节,开展教学交流。他们邀请省内各专业名家分别授课,为全省文化馆常年坚持下乡辅导授课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培 育 出 一 大 批 实 力 雄 厚 的“ 艺 术 扶 贫 工程”师资队伍。

艺术扶贫志愿服务机制。除了组织全省各级文化馆的专业人员参与艺术扶贫,他们还动员福建省艺术职业学院的师生以及社会上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加入到艺术扶贫志愿者队伍中来。全省建设 281支志愿者队伍、600多名文化馆专业人员、2万多人的艺术扶贫志愿大军,人数极为可观。

艺术扶贫基地、基地班入学机制。他们建立了遍及全省农村、海岛贫困山乡的艺术扶贫基地,还把基地开设到城市街道小学,收到意想不到的积极成果。为了使更多的人受益,他们还开设了官方网站和

“ 网 上 艺 术 扶 贫 基 地 ”。同 样 受 到 欢 迎 的是,为了让在学习中展示出艺术天赋和才华的学生受到更好教育并脱贫,他们与福建省艺术职业学校和福建省歌舞剧院联办,招收全省 23 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的学生。学费全额减免,毕业后有机会被推荐工作。

协同推进机制。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艺术扶贫工程,给予了强有力的领导和政策、经费支持。各有关部门协同协作,整合政策和资源,形成横向合力。省、市、县、乡镇四级联动、分工负责、职责明确的工作机制,形成纵向合力。众多文艺界专家、企业家、社会志愿者以及社会团体、公益组织、慈善机构先后以不同的形式加入到艺术扶贫的队伍中来,他们通过捐资助学、捐款捐物等方式向农村贫困地区奉献爱心。各方协调配合,组成了文化扶贫强大合力。

亮点之三,在艺术扶贫中推动非遗的传承。福建是原生特色文化艺术、非遗文化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许多的民俗文化,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部分项目存在后继乏人的窘境。艺术扶贫恰似春风吹拂大地,许多地方艺术扶贫不仅教会艺术基本技能,在开设美术、音乐、舞蹈和写作之外还设置了剪纸、版画、地方戏曲等丰富多彩的非遗内容。他们把非遗文化纳入中小学课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众多非遗文化在艺术扶贫中焕发生机活力。各地农村的民俗活动、文化生活也增添了生力军。通过民俗文化活动,使得非遗得以延续,又大大增进村民情感、道德、传统习俗和文化等方面的认同和沟通。

福建是全国最集中最典型的畲族聚居区。畲族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但保护利用意识不足。艺术扶贫开展后,得到根本改变。福安市文化艺术馆在康厝乡畲族中心小学创办了“畲族民歌讲习所”,开展“五个一活动”:唱一首畲歌、讲一段畲谣、讲一句畲语、打一套畲拳、讲一个畲族故事,使“不穿畲族服装、不讲畲语、不会唱畲歌、不会跳畲舞”的孩子们不仅热爱自己民族,编排的节目还参加第三届全国校园文艺会演并获奖。非遗的传承开发,促进文化旅游项目的

提升。有的地方实施传统村落、非遗项目与旅游融合的项目,精心组织各类非遗旅游文化活动,不仅繁荣了农村文化,活跃农民文化生活,也形成一批具有非遗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乡村文化旅游品牌。

亮点之四,在继承创新中推出农民漆画这一闪亮文化品牌。如果说,艺术扶贫走的是一段成功之路,为改善乡村社区学校艺术教育、素质教育取得公认的社会效益,那么,2016 年探索出的农民画和漆画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升华,所取得可喜的成功,无疑是艺术扶贫的一次蜕变与根本性提升,标志着福建省文化扶贫工程走出了一条引领农民画迈向高端、走进艺术殿堂和市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新路。

福建是中国漆艺术重镇,有着漆艺术和漆画的优势。为推进艺术扶贫,福建省艺术馆对准遇到困境的农民画群体,启动“福建农民漆画创新工程”,尝试用漆画技艺来呈现农民画,从材质、技巧等多方面整体提升农民画的格调和品质。为此,举办多期农民漆画培训班,培训本省和兄弟省区农民画 家 ,共 200 多 位 农 民 画 家 参 加 ,创 作 出400 多件农民漆画作品,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农民漆画是农民画和漆艺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融合创新艺术,也是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农民画和漆艺拓展了各自的外延,并探索创造全新的艺术形态。这样的艺术创新将农民画和漆画融合转换,产生新的画种,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当代启示,为传统文化艺术添加了时代的注解。农民漆画也改变原有农民画的处境。其艺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带来作品市场价值的提升。

我省农民漆画屡屡获奖。2019 年福建农民漆画入选国家基金推广项目,赴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巡展。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十五年的艺术扶贫,八闽大地,春色满园。我省艺术扶贫为扶贫教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它不仅对文化艺术建设,而且对多项事业发展,将产生更大的积极促进作用。

艺术精准扶贫的福建模式——读《千顷澄碧——福建艺术扶贫工程十五周年纪实》

□马照南 突如其来的疫情,像一脚急刹车,让大家的生活节奏都慢了下来。许多人都宅在家中,尤其像我们这样的退休老年人。不少人从早到晚不停刷微博看微信,有些人甚至出现了过度紧张、焦虑的情绪。

如何自我疏导?“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笔者以为,有了大把时间,正可以用来读书、写作。此时,找出几本感兴趣的书,静静地读下去,把精神沉浸到书中广阔的世界,能够凝心定神,有益于健康。

自从宅家以来,我重翻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看过成琳编著的《跟着节气过日子》……与每一本书和每一篇美文相遇,看到一些心仪的哲理,从中发现一个个丰沛的世界;写一点符合自己心意的文字,所写的《倡导文明不吃野味》《少吃一顿饭亲情不会淡》《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等多篇小文分别被多家媒体采用。以此带来不少精神上的愉悦与寄托,给人以一种充实感和富足感,从中深深体会到“悦读”的乐趣。

读书能给人智慧、勇气和希望。艰难时刻犹不忘读书,体现的是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一种沉稳自信的品质。很多的疑问和苦恼,都可以在书中或是思考中找寻到答案。

这让笔者想起俄国诗人普希金被霍乱困在乡村 3 个月,创作出了数十篇杰作的故事。1830 年的秋季对普希金是不同寻常的。这年 8 月 31 日,普希金离开莫斯科,前去波尔金诺的一个小乡村。在他到达之际,由于霍乱流行,让他想见未婚妻娜塔莉娅的计划成为泡影,回到莫斯科也不可能。但是,对肆虐横行瘟疫的畏怖,没有让普希金抑郁崩溃,反而激发出他的灵感与激情。困居波尔金诺短短三月,他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都有不小斩获。论写诗,普希金彼时已然名播四方,于是他尝试写起小说来。完成了五个短篇;戏剧写了四个小悲剧;他还完成了诗歌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最后两章,一首叙事长诗《科隆纳的小房子》,一首童话诗《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还有近三十首抒情诗。在这些作品中,爱情与哲思似影如风,挥之不去,让普希金写出了情感激荡、文思泉涌的诗文。

或许在文学创作上,普通人无法和名人比肩。但我们一样可以珍惜时光,利用空余时间看看书,为未来的工作生活做好学识储备。读书没有年龄之分。清人张潮在其

《幽梦影》中所论,读书有三重境界:“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读书,适合于每一个人。静下来,读读书,减压又充电。

疫情总会过去,生活终将重回正轨。人是万物之灵长,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思考和学习。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假期,时光宝贵,不能虚掷。因此,宅家之时,认认真真思考一下平时想不明白的问题,读几本好书,让大脑转起来,知识随之丰厚起来,才是度过时光的最佳方式。

让我们从此开始,更加珍惜每一天,静下心来,好好读书,让自己变得更加沉稳坚韧;在迎接未来生活时,眼光更加开阔、深邃。

宅家好好读书□扬 凡

本报讯(记者 李艳 通讯员 蒋舒) 近日,由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冠肺炎居家·复工·复学防护指南》多媒体科普图书,作为抗疫援助物资,由中国第三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赠送给意大利当地侨胞、留学生,带去新冠肺炎防控的“福建经验”。

《防护指南》是目前我省最新、最权威的居家、复工、复学的防护指南图书。本书由福建省医学会、福建省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和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全书分 4 个部分,即疾病认识篇、居家防护篇、复工防护篇、复学防护篇,用图文结合及视频等多媒体的形式,从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方面面向读者介绍了新冠肺炎的防护要点及注意事项,旨在提高民众的防护意识。

在此之前,该书已陆续抵达我省九设区市疫情防控点,助力省内的基层疫情防控工作。

福建版抗疫图书走进意大利

书友心声书友心声书友心声书友心声

资资资资 讯讯讯讯

建 安 二 十 二 年 (217 年) 的 一 场 大疫,夺走了许多无辜者的生命,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中的五位,这也间接导致文学史上声名显赫的“建安文学”步入低谷。

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第三个年号,从196 年至 220 年。建安文学独具特色,诗词成果斐然,其表率作家主要是“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从建安十四年到建安二十二年的八年,是建安文学最繁荣的阶段。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篇总结道:“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造怀指事,不求纤密之巧,驱辞逐貌,

唯取昭晰之能,此其所同也。”意思说,曹丕、曹植在文坛上大显身手;王粲、徐干、应玚、刘桢等人,也争先恐后地驱驰于文坛。他们都爱好风月美景,邀游于清池幽苑,在诗歌中叙述恩宠荣耀的遭遇,描绘着宴集畅饮的盛况;激昂慷慨地抒发他们的志气,光明磊落地施展才情。他们在述怀叙事上,绝不追求细密的技巧;在遣辞写景上,只以清楚明白为贵。这些都是建安文学家们所共有的特色。

建安“七子”中,王粲文学成就最高,被誉为“七子之冠冕”。他以诗赋见长,其创作的诗赋数量几乎等于建安其他“六子”的总和。《初征》《登楼赋》《槐赋》《七哀诗》等是其作品的精华,也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和诗词代表作。然而,才华横溢的王粲却死于

瘟疫。《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曰:“(王粲)着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

缘何“道病卒”?原来,建安二十一年冬,曹操整军备战,治兵而征孙权,十一月攻占谯县。第二年三月,战事稳定后,曹操领军还邺。途中,王粲染病而死 。《三 国 志 · 魏 书 · 刘 司 马 梁 张 温 贾传》 也记载了此次军中疫情:“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 与夏侯惇臧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 疾 卒 , 时 年 四 十 七 。” 宋 代 著 名 类 书

《太平御览》 引曹植 《说疫气》 描述了这场瘟疫的毁灭程度:“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室室有号泣之哀。”其实,建

安“七子”中,除孔融、阮瑀外,王粲和其余“四子”均死于这场瘟疫。

曹丕登上“九五之尊”后,时常怀念昔日与建安“七子”诗赋唱和、互相赠答的情景,十分伤感。《三国志·魏书·王卫 二 刘 傅 传》 谓 :“ 文 帝 《与 元 城 令 吴质》 曰 :‘ 昔 年 疾 疫 , 亲 故 多 离 其 灾 ,徐、陈、应、刘,一时惧逝……”这场瘟疫,夺走建安“七子”中五位的生命,加上孔融、杨修、丁仪等被杀,后曹帝忙于政务,曹植备受曹丕猜忌、已遭软禁,这意味着“建安文学”的表率人物“三曹”

“七子”已然解体,“建安文学”也逐渐步入低谷,风光不再,令人惋惜。试想,如果没有这场瘟疫,“建安文学”或许在文学史还能够更加繁荣,更加璀璨。

大疫后的“建安文学”□赵柒斤

书林漫步书林漫步书林漫步书林漫步

从细胞生物到人类,跨过 40亿年的漫长岁月,是何种力量在主宰着生命进化的脚步?人类 DNA 由 66 亿个字母组成,复杂如斯,是否已经抵达进化之力的天花板?基因编辑能否使人类变得更复杂、更智慧?

这部轻度烧脑的科普佳作,回溯生命惊心动魄的进化历程,如侦探一般解开生命处理错误复制信息的精妙机制。

《基因简史》马克·里德利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听从祖国召唤,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驰援湖北。他们牢记护佑生命的初心,肩负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搏斗的使命,展现了白衣天使的非凡风范,被誉为“最美逆行者”。

本书以人物记述为主,分为逆行·出征、抗“疫”·战斗、誓言·心声三个篇章,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了支援湖北医疗队踏征程、战一线的故事。

《最美逆行者2020》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 编 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从宏观和动态角度探讨人类文明演化历程及其动因的学术著作。

它从对“文明”概念的辨析入手,清晰地展现了人类各大文明体系发生、发展与形态嬗变的基本脉络,在时间坐标上揭示了亲体与子体文明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演变机制,在空间坐标上展示了各大文明体系之间,以及农耕文明与游牧民族之间的动态关系。

《告别洪荒》赵林 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一段错综复杂的爱情,三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书作者巴恩斯以对历史、现实与爱情的深入思考著称,擅长用小说写尽庸常人生的生存困境。在本书中,巴恩斯用罕有的敏锐度,描写出爱情中那些难以琢磨的细微情感,并以其独特的视角探讨了爱与记忆深层的本质。

如果小说能帮助我们理解爱和生活的本质,那这本书就做到了。

《尚待商榷的爱情》朱利安·巴恩斯 著 文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