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灵寻找一处归宿epaper.jxwmw.cn/resfile/2019-11-01/11/11.pdf · wenhuaganpo 主编...

1
WENHUA GANPO 主编 杨淑玲 美编 杨数 11 JIANGXI DAILY 2019 11 1 日 星期五 读书 本版邮箱 本版邮箱ysling ysling2012 2012@ @163 163.com .com 379 379 电话 电话0791 0791- -86849979 86849979 书畅想 书畅想 让自己彻底安静下来,再 让深情的目光在一卷书页上恣 肆翩跹,真切的思绪在一段回 忆里纵深缠绵,我深信,当伟大 的国家、伟大的民族,欣逢伟大 的时代,当无限进步的科技丰 富了人间的无尽想象,“创”就 是一阵疾疾劲风,推送我们持 续去向更远境;而“新”就是一 缕灼灼阳光,将我们毅勇前行 的路豁然照亮 —这是捧读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 编》带给我的由衷触动。 我笃信,这是一位大国领 袖的执政担当。我知道,在这 本薄薄的册页里,纸面上凝结 的有限文字,其所蕴藏的却是 无限智慧与情怀,是无限内涵 和外延:从创新的动力论述,到 创新的体系设计,再到创新的 支撑架构、道路选择、方向研 判、趋势分析、人才举措……纵 览全书可知,习近平总书记以 其高阔的视野、审慎的思维、严 密的逻辑,为中国读者给出了 一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靠什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 代之问”的答案:唯有强化科技 支撑、注重创新驱动,打通一条 “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 生态链—价值链”的闭环路径, 加快形成位居世界前沿的科技 创新供给体系,我们的“两个 100 年”奋斗进程才会有源源动 力,我们的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才会有绵绵后劲—而这,恰 是一位大国领袖无愧于国家、 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执 政担当。 我坚信,这是一位航行舵 手的经验指引。当一艘满载 13 亿人命运福祉和未来梦想的航 船驶向未知领域,驶向纪元深 处,哪里有深沟、哪里有礁石、 哪里有险滩……我们太需要一 位优秀舵手的经验指引。作为 一位身经逐层实践历练、遭受 不同时代体验的航行舵手,习 近平总书记登高望远、审时察 势,以其敏锐洞察、过人经验和 深入分析,作出了“我国与发达 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体现 在创新能力上。这些年来,重引 进轻消化的问题还大量存在,导 致‘引进—落后—再引进’恶性 循环”这一清醒判断,形成了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 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 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 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 其他安全”这一科学认识,指明 了“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 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 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工夫,坚持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 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 型国家建设步伐”这一正确方 —而这,也正是伟大中国 梦想之舟破浪前行的花开彼 岸。 我确信,这是一位人间智 者的深切呼吁。在一个拥有 13 亿梦想的伟大国度里,再大的 困难除以 13 亿的基数,都不足 为患;再小的力量乘以 13 亿的 基数,都不可抗拒。科技创新 亦如是—正因为此,习近平 总书记要求管理部门“以世界 眼光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和找 准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趋势, 以及中国的现状、应走的路径, 把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考虑, 有所为有所不为,长远目标与 近期工作结合,提出切合实际 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工作重 点”;指示科研部门“加强原始 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 收再创新,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努力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 性的重大成果”;指导产业部门 “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 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 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 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 展的核心技术,加快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整,坚持三二一产业 融合发展,整体提高先进制造 业水平”;呼吁全社会“要有强 烈的创新自信,引进和学习世 界先进科技成果,走前人没有 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 大有作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 更大跨越”……“上下同欲者 胜”,我们没有理由去怀疑,当 13 亿创新因子在一位人间智者 的充分激活下齐齐勃发、熠熠 燃放,一定能搅动这池酝酿已 久的春水、照亮这片渴望已久 的天空。 —而我,作为其间微小 的一粒因子,在春风浩荡的伟 大时代里,又如何将我全部的 余生毅然投向一条科技为魂的 滔滔洪流,去放飞构想激扬文 字,去挥洒豪情奉献汗水,去极 尽作为凸显价值……去助力我 置身的国家创出一个新的气 象、新的境界、新的未来,我想 我已经有了最笃定的答案! (作者系上饶市委政研室、 改革办副主任) 创出一个新气象 □ 程杨松 日前,抚州作家邹晓春撰著的《北宋大神晏 殊传》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书系抚州五大文化历史名人之一晏殊的 人物传记,全书 20 多万字,分为六章,即《寻根问 祖,看看老祖宗有多牛》《草根神童拼搏史》《晏殊 的朋友圈:门生故吏,遍布台阁》《晏殊的家庭:家 道荣昌,两个女婿很牛掰》《晏殊的诗文:赡丽闲 雅》《晏殊的词作:珠圆玉润,情中有思》,展示了北 宋宰相、一代词宗晏殊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 作者多年来致力于北宋历史研究、普及,广 泛运用宋史研究最新成果,在充分考证的基础 上,将晏殊置于北宋大历史背景下解读、诠释,呈 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 的人物形象。同时, 也对范仲淹、欧阳修、 吕夷简、富弼、宋祁、 晏几道等相关历史名 人进行了解读。 该书文辞诙谐, 逸趣横生,回味悠长, 突破了历史人物传记 普遍生涩、呆板的局 限,是一本深入浅出、 雅俗共赏的好书,成 为浙江文艺出版社今 年重点出版推广的历 史人物传记之一。 (记者 张 衍) 《北宋大神晏殊传》 出版发行 书现场 书现场 眼看“双 11”将至,微信朋友圈 里不少爱书人又蠢蠢欲动,纷纷晒 出了自己的购书心愿单。花钱买书 是好事,不过,有必要问一句—你 买的书,都读了吗? 笔者自忖是一个喜欢买书、读 书的人,可这些年来,我欠的“读债” 太多了,往往是兴冲冲地买回来了 一堆书,大多翻翻后便束之高阁,说 好的以后抽空细细品读,只是这“以 后”总因种种缘由,渐自衍化成了遥 遥无期。虽不免摇头痛叹,然而读书 的速度始终还是赶不上买书的节奏。 最近看到经济学中描述一种 消费心态叫“夸张贴现”,说的是人 们往往比较专注于现在的快乐,而 对于未来可能的好处,却打上了夸 张的折扣。生活中,很多人就经常 被这种心理控制,买书、读书何尝 不是如此?买时感到痛快,想得很 美,读时则一曝十寒、磕磕绊绊,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情形遂 司空见惯。 没书时到处找书读,及至真正 有了属于自己的书,反倒磨磨蹭蹭 地读不下去,这恐怕算是一种通 病。清代袁枚在其《黄生借书说》中 已有述及,“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 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正基于 此,古今中外一些认真的读书人,时 常写下座右铭、对联之类以警策自 己,我印象颇深的有这么一句,“闭 户遍读家藏书”。终日“闭户”或不 至于,但“遍读家藏书”确该成为爱 书人的一种起码追求。 买书太多,读书太少,该怎么 办?当年邓拓在一篇谈及读书的文 章中戏谑,要是能请科学家发明一 种神奇的办法,给人打一针或者吃 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岂不妙 哉!这当然是痴人说梦。还别说, 具有黑色幽默意味、与邓拓当年突 发奇想异曲同工,如今竟有好事者 整出了一套所谓的“量子波动速读 法”,宣称数秒可读一本书,尽管听 来令人匪夷所思,报名培训价格不 菲,然而信众居然不少。可见,一些 想读书而读不完书的人是何等天 真、焦虑,轻易就让骗子钻了空子, 空手白白套走了其大把的血汗钱。 所以说,不管科技怎么发展,读 书,偷不得懒。要读书,最好还是拿 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而在 图书出版业空前发达,网络消费使 得买书更趋实惠、便利的当下,尤其 需要爱书人增强读书的紧迫感,有 书赶快读,千万别等待,只有把买到 手的书尽可能变为了读过的书,书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否则,就与废 纸无异,就辜负了自己为此付出的 钱财与期望,也就彻底沦为了“夸张 贴现”消费心态的奴隶。 既然如此,那该怎样促使自己 排除干扰坚持读书?一个有效的办 法,把一个人的事变成两个人的 事。如果你在读书上的前期投入已 经很多,那么,为了增强这些投入的 回报,你可以让你的朋友、家人监督 你去读书,和他们约定,如果你不按 约定去做,就自觉让自己付出更大 的代价。 笔者的微信朋友圈中就有这么 一位。她运维着两个公众号,一个 涉及读书内容,另一个记载自己每 天的感悟,为了督促自己读写不辍, 她在微信群里声明,但凡自己的公 众号内容断更一天,就罚自己给群 友发五百元红包。群友们于是每天 眼巴巴瞅着她的公众号。其承诺至 今快一年了,断更“事故”不仅从未 发生,反倒为她的公众号凝聚起了 颇盛人气。 不得不说,这位微信好友一箭双 雕,聪明得很,其坚持的勇气也确实 令人赞佩。作为我等平常读书人,纵 非如此,但以实际行动努力把自己买 的书读完、读好,还是有必要的。 你买的书,都读了吗? □ 周慧虹 每次与好友外出旅游,他们都会对我调侃一番:“这又是一趟 书香之旅”。到宁波的天一阁,品味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逛 北京的文渊阁,感受皇家藏书楼的气派;游杭州的文澜阁,寻觅江 南水乡的悠悠书韵……如若旅行之地没有与书有关的历史遗存, 那么我也会去当地的图书馆坐坐,同行的朋友常常丢下一句“书 生气”,不过我相信博尔赫斯的那句话:“如果有天堂,那它一定是 图书馆的样子”。 风华正茂已去,书生意气尚存。对于“书生”,我是这样理解 的:书中生,即读书的生活。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 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我们,不应该让尘世的杂念和琐碎剥夺了 享受读书的权利,而要使“读”占鳌头成为一种休闲方式,“书”适 生活成为一种优雅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坐书房,读尽天涯路,诗书滋味长。我喜 欢那种青灯黄卷、茶香飘逸的感觉,在梦中也依稀有着这样一个 读书的地方…… 寂静而宽敞的书阁内,高大的木质书架组成一排又一排书籍 的长廊,这长廊仿佛深邃得没有尽头,像山涧的幽谷用静谧彰显 着神秘与蕴藏。书阁的一角,摆放着几把古香古色的桌椅,就像 天地初分时便在那里一样。任窗外日月轮转,室内却凝固了时 光,众里寻书千百度,那书却在娴静角落处。 或许,月上柳梢时,与妻携手,在书阁剪烛西窗,品茗小读,说 一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道一道“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雅兴一起,来个诗词大会,问曰:“此句何解?出于何典?”以 回答是否正确,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传承宋代赵明诚、李清照夫 妇“赌书泼茶”之典故。 梦醒时分书为伴,梦里梦外皆是书! 梦中的书阁里有一处孩子们的读书角。这个角落不要求绝 对的寂静,可以有一些孩子们读书时发出的清脆笑声,也可以让 我这个有几分“孔乙己”般呆气的父亲,向孩子卖弄卖弄“煮豆燃 豆萁”的下一句是“漉豉以为汁”。在书阁,孩子们“随便翻翻”,那 都有可能是梦开始的地方。 梦中的书阁,就是在心中要给书留一个位置。幸甚,有书可 读,足矣!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宗白华 著 微评: 美学问题首 先是人生问题,美学是 一种人生观。在宗白 华引领我们于日常生 活或艺术领域探究美 的过程中,我们也仿佛 看到了自身更完善的 人格,那是我们心中更 理想的自己。 本书是美学大师宗 白华馈赠给现代人的礼 物,是其论人生、论艺术、论美学的精要,作品着重 探讨了生活的应有之义,以及如何使我们的生活 尽量地丰富、优美、愉快、有价值。 在宗白华看来,我们必须将美学纳入我们 的生活,美学即是一种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为 了达到这种目的,就必须增加我们对自然与社 会的观察、了解、记忆等能力,同时更要主动改 观我们内在的思想、情绪、意志等品质。建立 一种审美的态度,形成一种艺术的人格,这远 比我们想象的必要,也远比我们想象的容易。 在追求效率、着眼于功利的现代社会,这部作 品能切实帮助人们寻回内心流失的诗意、纯真 与美。 《简单甚好》 丰子恺 著 微评: 丰子恺所生 活的时代并不是太平 盛世,各种磨难不少; 无论世界是好的是坏 的,他选择了一条简单 的路,好好走完了这有 趣的一生。 本书精选丰子恺 一幅幅精彩的生活图 景,看大师是如何行走 在人间面对生灵与万物的,而今天世界依然繁杂 与喧嚣,我们将以澄静的心,简单生活:追赶不上 的不追,不属于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生 活哪有那么复杂? 一个人一生要路过的风景、遇见的人、碰到的 事,生命中的一切困扰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用 一颗干净的心面对复杂的世界,简单甚好! 《万物有情》 李汉荣 著 微评: 世界还有一 些宁静的角落,可以诗 意地栖居;找到内心的 平静和对生命的敬畏, 活得轻灵而丰盛。 本书从李汉荣上 千篇文章中精选 62 经典散文,处处围绕一 个“情”字这一主题:人 之有情,让人觉得人间值得;动物有情,可以为友 师;植物有情,以滋养天地;器物有情,以怀念岁 月;自然有情,以浇灌我们的心灵;历史人文有情, 以激荡我们情思。 面对有情的日子、有情的种种,让我们回到 原始生命的田野,与山川大地、草木生灵共栖 息。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对生命的敬畏,活得更轻 灵而丰盛。 《世故的尽头 天真的 起点》 余光中 著 微评: 退缩逃避不 能解决问题,只有埋头 修炼、负重前行,才会看 到希望。 世界喧嚣吵闹,房 价、医疗、生育、上学、求 职、养老、环境、税收压 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你 只能会世故,学会处处 圆滑,争取所有人的认 可,你不累吗?你还知道你是谁吗?你是你自 己。然而,宝贵的天真早已被庸俗的世故绞杀,我 们的初心黯淡无光。在生命里从容漫步、在时光 中畅快漂泊的余光中回来了,智慧的诗人带领我 们与伟大的灵魂对话,唤醒我们日益模糊的自我。 《半局》 张晓风 著 微评: 生活就像一 条河流,后浪推前浪,不 断逝去,又不断涌来。相 逢有时,别离有时,怀着 一颗欢喜温柔的心,记挂 着人间无处不在的善与 美、笑与泪。作者携一世 的情缘、半生的收获,与 读者一起,在一花一木、 一饭一蔬中,参见万物的 多情和柔软,收获岁月的 丰盈和圆满。 生命是纯净的火焰,我们活在世上,心中有一 轮无形的太阳。要知道,半局不是结局,胜败未 分、输赢未定,生命之火未熄。半局就意味着还在 路上,不管上半局是赢是输,都要鼓足斗志,再下 一城。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在起起伏伏的命运中, 只要生命之火还未熄灭,就要打起精神活下去。 《约定》 丁捷 著 微评: 肉身的走马 观花,怎么比得上灵魂 的深度驻扎。 《约定》是著名作家 丁捷的纪实大散文,是 他到新疆伊犁的哈萨克 民族地区援疆任职时的 情感记录。这一次援疆 的经历让他的情感得到 释放,精神得以升华,心 灵找到了归属,他将最 可贵的所见所闻、所思 所感萃取,写成这部散文随笔集。在这部作品里, 能够看到波澜壮阔的伊犁河、一望无际的喀拉峻大 草原、能歌善舞的边疆人民。人走边疆,青春燃情。 《一生所寻不过 爱与自由》 李银河 著 微评: “去做 自己喜欢做的事, 去爱自己喜欢的 人,去选择自己喜 欢的方式,这就是 我的人生宣言。” 这是李银河也是 所有勇敢者的心 声。忙于应酬、交 际、工作以至被世 俗淹没的你,是否 感到焦虑、迷茫和悲伤?本书让你回归内心 深处,找到最初那个自信且强大的自己。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是李银河的深 沉力作,是一部质朴而真诚的随笔集。在这 本书里,李银河摒弃了一个社会学家的身份, 而去省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内心,直率 地表达了她对生命的真实感受和深邃思考。 《人生实苦 但请 足够相信》 蒋子龙 著 微评: 人生没 有永恒的夜晚,万 物皆有裂痕,那是 光照进来的地方。 本书为著名作 家蒋子龙的人生随 笔,荟萃了作者执 40 年来优质散 文,这些文章或者 写人生经历,或者 畅谈生命哲思,又 或者表明对某种状况的情感态度,都非常引 人入胜。他的笔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或许都 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样子。 在这些 在这些 在这些 书里 书里 书里 为心灵寻找 为心灵寻找 为心灵寻找 一处归宿 一处归宿 一处归宿 (压题图制作:杨数) □ 高庆成 书语 书语 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 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 梦中书阁 □ 张春波 《北宋大神晏殊传》 邹晓春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闲暇时我常常扪 心自问,自己有多久没 有出现发自真心的笑容? 有多久没有好好看一本书? 又有多久没有好好思考自己 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身处繁华都市中,我们 或许困于忙碌工作中,有 时会迷茫不堪。这时 候,请给自己一 点时间,尝 试在悠 闲的午 后打开一本书,跟随 作者进入他的世界,寻找 人生的真谛,现世的安宁。 生命的旅途,是为内心 的冲突找一处归宿。读书 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 理解这个世界的复杂多 样,如何在漫长的人生 中实现长久的幸福, 拥有感知感动感 悟的能力。

Upload: others

Post on 12-Jun-2020

2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WENHUA GANPO ■ 主编 杨淑玲 美编 杨 数 11JIANGXI DAILY2019年11月1日星期五 读 书

本版邮箱本版邮箱::yslingysling20122012@@163163.com.com 期第379379电话电话::07910791--8684997986849979

书畅想书畅想

书事书事

让自己彻底安静下来,再让深情的目光在一卷书页上恣肆翩跹,真切的思绪在一段回忆里纵深缠绵,我深信,当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欣逢伟大的时代,当无限进步的科技丰富了人间的无尽想象,“创”就是一阵疾疾劲风,推送我们持续去向更远境;而“新”就是一缕灼灼阳光,将我们毅勇前行的路豁然照亮——这是捧读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带给我的由衷触动。

我笃信,这是一位大国领袖的执政担当。我知道,在这本薄薄的册页里,纸面上凝结的有限文字,其所蕴藏的却是无限智慧与情怀,是无限内涵和外延:从创新的动力论述,到创新的体系设计,再到创新的支撑架构、道路选择、方向研判、趋势分析、人才举措……纵览全书可知,习近平总书记以其高阔的视野、审慎的思维、严密的逻辑,为中国读者给出了一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靠什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之问”的答案:唯有强化科技支撑、注重创新驱动,打通一条

“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生态链—价值链”的闭环路径,加快形成位居世界前沿的科技创新供给体系,我们的“两个100年”奋斗进程才会有源源动力,我们的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才会有绵绵后劲——而这,恰是一位大国领袖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执政担当。

我坚信,这是一位航行舵手的经验指引。当一艘满载13亿人命运福祉和未来梦想的航船驶向未知领域,驶向纪元深处,哪里有深沟、哪里有礁石、哪里有险滩……我们太需要一位优秀舵手的经验指引。作为一位身经逐层实践历练、遭受不同时代体验的航行舵手,习近平总书记登高望远、审时察势,以其敏锐洞察、过人经验和深入分析,作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科技实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这些年来,重引进轻消化的问题还大量存在,导致‘引进—落后—再引进’恶性

循环”这一清醒判断,形成了“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这一科学认识,指明了“要采取‘非对称’战略,更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工夫,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这一正确方向——而这,也正是伟大中国梦想之舟破浪前行的花开彼岸。

我确信,这是一位人间智者的深切呼吁。在一个拥有13亿梦想的伟大国度里,再大的困难除以 13 亿的基数,都不足为患;再小的力量乘以 13 亿的基数,都不可抗拒。科技创新亦如是——正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管理部门“以世界眼光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和找准世界科技发展的背景、趋势,以及中国的现状、应走的路径,把需要与现实能力统筹考虑,有所为有所不为,长远目标与近期工作结合,提出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工作重点”;指示科研部门“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努力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指导产业部门

“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三二一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呼吁全社会“要有强烈的创新自信,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成果,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上下同欲者胜”,我们没有理由去怀疑,当13亿创新因子在一位人间智者的充分激活下齐齐勃发、熠熠燃放,一定能搅动这池酝酿已久的春水、照亮这片渴望已久的天空。

——而我,作为其间微小的一粒因子,在春风浩荡的伟大时代里,又如何将我全部的余生毅然投向一条科技为魂的滔滔洪流,去放飞构想激扬文字,去挥洒豪情奉献汗水,去极尽作为凸显价值……去助力我置身的国家创出一个新的气象、新的境界、新的未来,我想我已经有了最笃定的答案!

(作者系上饶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副主任)

创出一个新气象□ 程杨松

日前,抚州作家邹晓春撰著的《北宋大神晏殊传》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书系抚州五大文化历史名人之一晏殊的人物传记,全书20多万字,分为六章,即《寻根问祖,看看老祖宗有多牛》《草根神童拼搏史》《晏殊的朋友圈:门生故吏,遍布台阁》《晏殊的家庭:家道荣昌,两个女婿很牛掰》《晏殊的诗文:赡丽闲雅》《晏殊的词作:珠圆玉润,情中有思》,展示了北宋宰相、一代词宗晏殊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

作者多年来致力于北宋历史研究、普及,广泛运用宋史研究最新成果,在充分考证的基础上,将晏殊置于北宋大历史背景下解读、诠释,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对范仲淹、欧阳修、吕夷简、富弼、宋祁、晏几道等相关历史名人进行了解读。

该书文辞诙谐,逸趣横生,回味悠长,突破了历史人物传记普遍生涩、呆板的局限,是一本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好书,成为浙江文艺出版社今年重点出版推广的历史 人 物 传 记 之 一 。

(记者 张 衍)

《北宋大神晏殊传》出版发行

书现场书现场

眼看“双 11”将至,微信朋友圈里不少爱书人又蠢蠢欲动,纷纷晒出了自己的购书心愿单。花钱买书是好事,不过,有必要问一句——你买的书,都读了吗?

笔者自忖是一个喜欢买书、读书的人,可这些年来,我欠的“读债”太多了,往往是兴冲冲地买回来了一堆书,大多翻翻后便束之高阁,说好的以后抽空细细品读,只是这“以后”总因种种缘由,渐自衍化成了遥遥无期。虽不免摇头痛叹,然而读书的速度始终还是赶不上买书的节奏。

最近看到经济学中描述一种消费心态叫“夸张贴现”,说的是人们往往比较专注于现在的快乐,而对于未来可能的好处,却打上了夸张的折扣。生活中,很多人就经常被这种心理控制,买书、读书何尝不是如此?买时感到痛快,想得很美,读时则一曝十寒、磕磕绊绊,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情形遂司空见惯。

没书时到处找书读,及至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书,反倒磨磨蹭蹭地读不下去,这恐怕算是一种通病。清代袁枚在其《黄生借书说》中已有述及,“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正基于

此,古今中外一些认真的读书人,时常写下座右铭、对联之类以警策自己,我印象颇深的有这么一句,“闭户遍读家藏书”。终日“闭户”或不至于,但“遍读家藏书”确该成为爱书人的一种起码追求。

买书太多,读书太少,该怎么办?当年邓拓在一篇谈及读书的文章中戏谑,要是能请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给人打一针或者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岂不妙哉!这当然是痴人说梦。还别说,具有黑色幽默意味、与邓拓当年突发奇想异曲同工,如今竟有好事者整出了一套所谓的“量子波动速读法”,宣称数秒可读一本书,尽管听来令人匪夷所思,报名培训价格不菲,然而信众居然不少。可见,一些想读书而读不完书的人是何等天真、焦虑,轻易就让骗子钻了空子,空手白白套走了其大把的血汗钱。

所以说,不管科技怎么发展,读书,偷不得懒。要读书,最好还是拿起书来,一字一句地认真读。而在图书出版业空前发达,网络消费使得买书更趋实惠、便利的当下,尤其需要爱书人增强读书的紧迫感,有书赶快读,千万别等待,只有把买到手的书尽可能变为了读过的书,书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否则,就与废纸无异,就辜负了自己为此付出的钱财与期望,也就彻底沦为了“夸张贴现”消费心态的奴隶。

既然如此,那该怎样促使自己排除干扰坚持读书?一个有效的办法,把一个人的事变成两个人的事。如果你在读书上的前期投入已经很多,那么,为了增强这些投入的回报,你可以让你的朋友、家人监督你去读书,和他们约定,如果你不按约定去做,就自觉让自己付出更大的代价。

笔者的微信朋友圈中就有这么一位。她运维着两个公众号,一个涉及读书内容,另一个记载自己每天的感悟,为了督促自己读写不辍,她在微信群里声明,但凡自己的公众号内容断更一天,就罚自己给群友发五百元红包。群友们于是每天眼巴巴瞅着她的公众号。其承诺至今快一年了,断更“事故”不仅从未发生,反倒为她的公众号凝聚起了颇盛人气。

不得不说,这位微信好友一箭双雕,聪明得很,其坚持的勇气也确实令人赞佩。作为我等平常读书人,纵非如此,但以实际行动努力把自己买的书读完、读好,还是有必要的。

你买的书,都读了吗?□ 周慧虹

每次与好友外出旅游,他们都会对我调侃一番:“这又是一趟书香之旅”。到宁波的天一阁,品味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逛北京的文渊阁,感受皇家藏书楼的气派;游杭州的文澜阁,寻觅江南水乡的悠悠书韵……如若旅行之地没有与书有关的历史遗存,那么我也会去当地的图书馆坐坐,同行的朋友常常丢下一句“书生气”,不过我相信博尔赫斯的那句话:“如果有天堂,那它一定是图书馆的样子”。

风华正茂已去,书生意气尚存。对于“书生”,我是这样理解的:书中生,即读书的生活。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我们,不应该让尘世的杂念和琐碎剥夺了享受读书的权利,而要使“读”占鳌头成为一种休闲方式,“书”适生活成为一种优雅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坐书房,读尽天涯路,诗书滋味长。我喜欢那种青灯黄卷、茶香飘逸的感觉,在梦中也依稀有着这样一个读书的地方……

寂静而宽敞的书阁内,高大的木质书架组成一排又一排书籍的长廊,这长廊仿佛深邃得没有尽头,像山涧的幽谷用静谧彰显着神秘与蕴藏。书阁的一角,摆放着几把古香古色的桌椅,就像天地初分时便在那里一样。任窗外日月轮转,室内却凝固了时光,众里寻书千百度,那书却在娴静角落处。

或许,月上柳梢时,与妻携手,在书阁剪烛西窗,品茗小读,说一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道一道“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雅兴一起,来个诗词大会,问曰:“此句何解?出于何典?”以回答是否正确,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传承宋代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之典故。

梦醒时分书为伴,梦里梦外皆是书!梦中的书阁里有一处孩子们的读书角。这个角落不要求绝

对的寂静,可以有一些孩子们读书时发出的清脆笑声,也可以让我这个有几分“孔乙己”般呆气的父亲,向孩子卖弄卖弄“煮豆燃豆萁”的下一句是“漉豉以为汁”。在书阁,孩子们“随便翻翻”,那都有可能是梦开始的地方。

梦中的书阁,就是在心中要给书留一个位置。幸甚,有书可读,足矣!

■《细雨下点碎落花声》宗白华 著

微评:美学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美学是一种人生观。在宗白华引领我们于日常生活或艺术领域探究美的过程中,我们也仿佛看到了自身更完善的人格,那是我们心中更理想的自己。

本书是美学大师宗白华馈赠给现代人的礼

物,是其论人生、论艺术、论美学的精要,作品着重探讨了生活的应有之义,以及如何使我们的生活尽量地丰富、优美、愉快、有价值。

在宗白华看来,我们必须将美学纳入我们的生活,美学即是一种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就必须增加我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了解、记忆等能力,同时更要主动改观我们内在的思想、情绪、意志等品质。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形成一种艺术的人格,这远比我们想象的必要,也远比我们想象的容易。在追求效率、着眼于功利的现代社会,这部作品能切实帮助人们寻回内心流失的诗意、纯真与美。

■《简单甚好》丰子恺 著

微评:丰子恺所生活的时代并不是太平盛世,各种磨难不少;无论世界是好的是坏的,他选择了一条简单的路,好好走完了这有趣的一生。

本书精选丰子恺一幅幅精彩的生活图景,看大师是如何行走

在人间面对生灵与万物的,而今天世界依然繁杂与喧嚣,我们将以澄静的心,简单生活:追赶不上的不追,不属于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生活哪有那么复杂?

一个人一生要路过的风景、遇见的人、碰到的事,生命中的一切困扰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用一颗干净的心面对复杂的世界,简单甚好!

■《万物有情》李汉荣 著

微评:世界还有一些宁静的角落,可以诗意地栖居;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对生命的敬畏,活得轻灵而丰盛。

本书从李汉荣上千篇文章中精选 62 篇经典散文,处处围绕一个“情”字这一主题:人

之有情,让人觉得人间值得;动物有情,可以为友师;植物有情,以滋养天地;器物有情,以怀念岁月;自然有情,以浇灌我们的心灵;历史人文有情,以激荡我们情思。

面对有情的日子、有情的种种,让我们回到原始生命的田野,与山川大地、草木生灵共栖息。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对生命的敬畏,活得更轻灵而丰盛。

■《世故的尽头 天真的起点》余光中 著

微评:退缩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埋头修炼、负重前行,才会看到希望。

世界喧嚣吵闹,房价、医疗、生育、上学、求职、养老、环境、税收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你只能会世故,学会处处圆滑,争取所有人的认

可,你不累吗?你还知道你是谁吗?你是你自己。然而,宝贵的天真早已被庸俗的世故绞杀,我们的初心黯淡无光。在生命里从容漫步、在时光中畅快漂泊的余光中回来了,智慧的诗人带领我们与伟大的灵魂对话,唤醒我们日益模糊的自我。

■《半局》张晓风 著

微评:生活就像一条河流,后浪推前浪,不断逝去,又不断涌来。相逢有时,别离有时,怀着一颗欢喜温柔的心,记挂着人间无处不在的善与美、笑与泪。作者携一世的情缘、半生的收获,与读者一起,在一花一木、一饭一蔬中,参见万物的多情和柔软,收获岁月的丰盈和圆满。

生命是纯净的火焰,我们活在世上,心中有一轮无形的太阳。要知道,半局不是结局,胜败未分、输赢未定,生命之火未熄。半局就意味着还在路上,不管上半局是赢是输,都要鼓足斗志,再下一城。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在起起伏伏的命运中,只要生命之火还未熄灭,就要打起精神活下去。

■《约定》丁捷 著

微评:肉身的走马观花,怎么比得上灵魂的深度驻扎。

《约定》是著名作家丁捷的纪实大散文,是他到新疆伊犁的哈萨克民族地区援疆任职时的情感记录。这一次援疆的经历让他的情感得到释放,精神得以升华,心灵找到了归属,他将最可贵的所见所闻、所思

所感萃取,写成这部散文随笔集。在这部作品里,能够看到波澜壮阔的伊犁河、一望无际的喀拉峻大草原、能歌善舞的边疆人民。人走边疆,青春燃情。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李银河 著

微评:“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去爱自己喜欢的人,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这就是我的人生宣言。”这是李银河也是所有勇敢者的心声。忙于应酬、交际、工作以至被世俗淹没的你,是否

感到焦虑、迷茫和悲伤?本书让你回归内心深处,找到最初那个自信且强大的自己。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是李银河的深沉力作,是一部质朴而真诚的随笔集。在这本书里,李银河摒弃了一个社会学家的身份,而去省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内心,直率地表达了她对生命的真实感受和深邃思考。

■《人生实苦 但请足够相信》蒋子龙 著

微评:人生没有永恒的夜晚,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本书为著名作家蒋子龙的人生随笔,荟萃了作者执笔 40 年来优质散文,这些文章或者写人生经历,或者畅谈生命哲思,又

或者表明对某种状况的情感态度,都非常引人入胜。他的笔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或许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样子。

在这些在这些在这些书里书里书里为心灵寻找为心灵寻找为心灵寻找一处归宿一处归宿一处归宿

(压题图制作:杨 数)

□ 高庆成

书语书语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

梦中书阁□ 张春波

《北宋大神晏殊传》邹晓春 著浙江文艺出版社

闲暇时我常常扪

心自问,自己有多久没

有出现发自真心的笑容?

有多久没有好好看一本书?

又有多久没有好好思考自己

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身处繁华都市中,我们

或许困于忙碌工作中,有

时会迷茫不堪。这时

候,请给自己一

点时间,尝

试在悠

闲的午

后打开一本书,跟随

作者进入他的世界,寻找

人生的真谛,现世的安宁。

生命的旅途,是为内心

的冲突找一处归宿。读书

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

理 解 这 个 世 界 的 复 杂 多

样,如何在漫长的人生

中实现长久的幸福,

拥有感知感动感

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