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 阅读认知加工的跨语言研究 - snnu ·...

6
201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Mar. 2012 41 卷第 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1 No.2 心理学研究 阅读认知加工的跨语言研究 ,荆 ,方俊明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 要: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大量有关阅读正常者阅读技能以及阅读不良者认知加工缺陷的跨语言 研究,深入探讨了语言文字特性和认知加工过程与阅读技能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揭示阅读的认证加工机制提 供了有力的证据。通过对国外已有研究的回顾,发现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其一,以往跨越语言的研究较少全 面系统地考察字词识别中音、形、义三方面的认知加工过程,多集中于语音意识和正字法意识方面。其二,即使有 的研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大部分考察的是被试在第一语言中的表现,涉及第二语言的阅读技能发展的研 究也很少,更缺乏同时考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平行发展的研究。其三,为数不多的上述研究也大部分来自于拼 音文字系统之间,即便有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跨语言研究,也是以生活在国外的英—汉双语儿童为被试,而对于生活 在中国的母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儿童的跨语言研究还很少。 关键词: 阅读认知加工;字词解码技能;阅读能力;跨语言研究 中图分类号: B8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283 2012 02-0071-06 收稿日期: 2011-09-12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09SZZD0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10XJA880006 作者简介: 赵微,女,陕西西安市人,教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从联结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文字的阅读技能 习得都要求建构正字法表征,同时形成正字法—语 音和正字法—语义间的密切联结。字词识别与词汇 表征是阅读过程的基础,涉及读者从记忆中提取视 觉的、语音的和语义的信息。有关阅读发展的分析 表明,语音意识、正字法意识及语素意识是阅读能力 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技能。语音意识指对口语中 语音成分的感知和操作能力,语音成分由大至小可 分为音节、首尾音和音位。正字法意识一般包括特 定字词正字法模式的建构能力和正字法规则的抽取 能力。 语素则是语言中完整、稳定、最小的音义结 合体,包括词根与词缀两种类型。语素意识指儿童 对口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的敏感和操作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儿童的语义加工技能。 不同的语言文字书写系统的阅读是否需要不同 的认知能力?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依赖于一般认知加 工过程还是受到语言文字特性的影响?关于这个问 题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中枢加工假说认 为,阅读技能的习得主要不是依赖于语言文字的特 性,而是依赖于如短时言语记忆、工作记忆、语音加 工技能等潜在的阅读认知加工技能。 2-3 与之相反, 语言文字依赖假说认为,不同的语言文字特性对阅 读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认知要求。阅读认知加工技能 对儿童阅读发展所起的作用在不同的语言文字系统 中存在着跨语言差异性。 尽管这两种假说都得到 一定的实验支持,显然,单一文字系统内的研究并不 能很好解决这一争论和分歧。因此,大量的跨语言 认知比较研究应运而生,以探讨语言文字特性和认 知加工过程与阅读技能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 将从国内外对阅读正常者和阅读障碍者阅读过程跨 语言的比较研究这两个角度,来概述和分析阅读认 知加工技能的研究现状,为深入研究阅读及阅读困 难的机制提供借鉴。

Upload: others

Post on 25-Jul-2020

8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心理学研究 阅读认知加工的跨语言研究 - SNNU · 的跨语言研究显示:香港和台湾儿童与视觉相关的 测验和阅读成绩相关,而英国儿童则不相关。与之

2012年3月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Mar.,2012第41卷 第2期 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Vol.41 No.2

■ 心理学研究

阅读认知加工的跨语言研究

赵 微1,荆 伟2,方俊明2

(1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2华东师范大学 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上海 200062)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大量有关阅读正常者阅读技能以及阅读不良者认知加工缺陷的跨语言研究,深入探讨了语言文字特性和认知加工过程与阅读技能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揭示阅读的认证加工机制提

供了有力的证据。通过对国外已有研究的回顾,发现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其一,以往跨越语言的研究较少全

面系统地考察字词识别中音、形、义三方面的认知加工过程,多集中于语音意识和正字法意识方面。其二,即使有

的研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大部分考察的是被试在第一语言中的表现,涉及第二语言的阅读技能发展的研

究也很少,更缺乏同时考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平行发展的研究。其三,为数不多的上述研究也大部分来自于拼

音文字系统之间,即便有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跨语言研究,也是以生活在国外的英—汉双语儿童为被试,而对于生活

在中国的母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儿童的跨语言研究还很少。

关键词:阅读认知加工;字词解码技能;阅读能力;跨语言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2)02-0071-06收稿日期:2011-09-12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09SZZD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10XJA880006)作者简介:赵微,女,陕西西安市人,教育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从联结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文字的阅读技能习得都要求建构正字法表征,同时形成正字法—语

音和正字法—语义间的密切联结。字词识别与词汇

表征是阅读过程的基础,涉及读者从记忆中提取视

觉的、语音的和语义的信息。有关阅读发展的分析

表明,语音意识、正字法意识及语素意识是阅读能力

发展所必须具备的认知技能。语音意识指对口语中

语音成分的感知和操作能力,语音成分由大至小可

分为音节、首尾音和音位。正字法意识一般包括特

定字词正字法模式的建构能力和正字法规则的抽取

能力。[1]语素则是语言中完整、稳定、最小的音义结

合体,包括词根与词缀两种类型。语素意识指儿童

对口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的敏感和操作的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儿童的语义加工技能。

不同的语言文字书写系统的阅读是否需要不同

的认知能力?阅读能力的发展是依赖于一般认知加

工过程还是受到语言文字特性的影响?关于这个问

题长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中枢加工假说认

为,阅读技能的习得主要不是依赖于语言文字的特

性,而是依赖于如短时言语记忆、工作记忆、语音加

工技能等潜在的阅读认知加工技能。[2-3]与之相反,

语言文字依赖假说认为,不同的语言文字特性对阅

读发展提出了不同的认知要求。阅读认知加工技能

对儿童阅读发展所起的作用在不同的语言文字系统

中存在着跨语言差异性。[4]尽管这两种假说都得到

一定的实验支持,显然,单一文字系统内的研究并不

能很好解决这一争论和分歧。因此,大量的跨语言

认知比较研究应运而生,以探讨语言文字特性和认

知加工过程与阅读技能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本文

将从国内外对阅读正常者和阅读障碍者阅读过程跨

语言的比较研究这两个角度,来概述和分析阅读认

知加工技能的研究现状,为深入研究阅读及阅读困

难的机制提供借鉴。

17

Page 2: 心理学研究 阅读认知加工的跨语言研究 - SNNU · 的跨语言研究显示:香港和台湾儿童与视觉相关的 测验和阅读成绩相关,而英国儿童则不相关。与之

一、正常阅读者字词解码技能

的跨语言研究      阅读过程本质上是学习和掌握口语语言与印刷语言之间的认知匹配关系。虽然口语语言与印刷语

言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但语音加工、正字法加工和

语义加工是任何语言文字阅读的三个基本加工过

程,因此,在不同的语言文字系统间,阅读技能的发

展一定存在着跨语言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近年来,

外语学习的热潮和广泛的学术合作,为不同语言文

字系统下三个基本加工过程与阅读的关系的跨语言

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途径,有助于研究者深入探

讨不同语言文字系统间发生的跨语言迁移现象以及

阅读过程中共同、潜在的认知加工过程。

(一)语音加工技能的跨语言研究

在语音意识方面,出现了大量拼音文字体系内

部不同语言之间和拼音文字体系和非拼音文字体系

之间的双语跨语言研究。两类跨文化研究都聚焦于

探讨不同文字系统中语音意识发展的跨语言迁移现

象并得出了两个主要结论:一是认为在两种拼音语

言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语音联系;二是认为一种

语言的语音技能与另一种语言的语音技能高度相

关,并且一种语言的语音技能能够解释另一种语言

的字词识别成绩的变异。例如,道格罗格尔

(Durgunoglu)以西班牙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Englishassecondlanguage)儿童为被试的研究结果显示,西班牙语语音意识较好的儿童在英语单词认

读和假词拼读中的成绩好于西班牙语语音意识较差

的儿童,而且,语音意识是本语言内和跨语言间的字

词识别测验成绩的显著预测变量。萨瑟尔(Cisero)和罗尔(Royer)的纵向研究数据也验证了西班牙语英语双语儿童的跨语言语音迁移现象。从第一语言

向第二语言的语音迁移现象在英语—法语、英语—

意大利语、英语—希伯来语等拼音文字体系之间的

跨语言研究中均得到了充分地证实。[5]

鉴于拼音文字英语和非拼音文字汉语的口语形

式和书写系统都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书写系统的

阅读学习中语音意识是否存在跨语言的联系,是一

个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王民等

人的研究以一组生活在美国的汉英双语儿童为被

试,对上述问题中的语音加工过程和正字法加工过

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两种文字系统的语音加工

技能同样存在显著的跨语言迁移,而任意一种文字

系统的正字法加工技能未能预测另一种文字系统的

单词识别成绩。[6]由此可以推断,语音加工技能可能

属于阅读过程中不依赖文字特性的认知加工过程,

因而表现出跨语言的一致性;而正字法加工受到文

字特性的影响,因而表现出跨语言的差异性。以上

研究结论显示,无论在拼音文字之间还是在拼音文

字与非拼音文字之间语音加工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

迁移现象。

(二)正字法加工技能的跨语言研究

在大量研究者探讨语音意识的跨语言迁移现象

的同时,史密尔(Shimron)和萨瓦(Sivan)首先将正字法作为影响阅读技能发展的另一个因素来进行研

究。他们以英语为第二语言、希伯来语为母语的双

语儿童和以希伯来语为第二语言、英语为母语的双

语儿童为被试,来探讨不同语言的正字法是否会影

响字词识别的速度。研究结果表明:不仅英语为母

语的儿童读英语课文快于希伯来语儿童,而且希伯

来语为母语的儿童读英语也要快于他们的母语希伯

来语。[7]不同语言的正字法特征不仅会影响不同语

言的阅读速度,还会影响不同语言阅读技能习得的

难易程度。另一个著名的跨语言研究测量了来自

13个欧洲国家的接受阅读教学1年的儿童。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儿童真假词认读的正确率仅为

40%,而其他大多数欧洲国家儿童真词认读的正确率却接近于天花板效应(除了法语和丹麦语为

75%,其他国家均为95%),假词认读的正确率也十分高(除了丹麦语为53%,葡萄牙语为76%外,其他国家均为90%)。由于英语是半透明文字,而其他欧洲语言为透明语言,已有跨语言研究结果表明掌

握英语阅读技能要难于其他欧洲语言。[8]他们的研

究说明,潜在的字词识别机制不仅仅是受制于个体

智力和社会文化的能力,还受到每一种语言自身内

在的正字法特性的影响。

在拼音文字之间正字法特征影响着阅读速度以

及阅读技能习得的难易程度,而在拼音与非拼音文

字之间的正字法特征差异,则导致了正字法意识在

阅读中作用的不同。第一语言为汉语的研究均证实

正字法加工是汉语阅读中基本的加工过程,正字法

意识对非拼音文字阅读技能有一定预测力,而在拼

音文字中正字法意识的预测力不及语音意识。研究

还进一步指出,字形信息和视觉加工技能在汉语阅

读中也同样重要。例如黄(Huang)和汉利(Hanly)的跨语言研究显示:香港和台湾儿童与视觉相关的

测验和阅读成绩相关,而英国儿童则不相关。与之

相反,即使控制了智商和词汇量,与语音意识相关的

测验更好地预测了英国儿童的阅读成绩。[9]这说明

不同语言文字的正字法特征差异在阅读技能发展过

程中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

同时,也有部分跨语言研究考察了第一语言正

字法特征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作用。例如:里欧

(Liow)比较了3组分别具有英语、汉语和印度尼西语3种语言背景的新加坡儿童的英语阅读技能,研究结果显示:在语音意识测验上印度尼西亚儿童的

27

Page 3: 心理学研究 阅读认知加工的跨语言研究 - SNNU · 的跨语言研究显示:香港和台湾儿童与视觉相关的 测验和阅读成绩相关,而英国儿童则不相关。与之

表现最好,其次是英语儿童,而汉语儿童的表现最

差。[10]196-213另一些研究也支持在英语字词识别中,

与第一语言为拼音文字体系的儿童比较,第一语言

为非拼音文字体系的儿童更倾向于较少地依赖语音

信息和较多地依赖字形识别信息。[11-12]由此可见,

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正字法加工技能与阅读关系的

跨语言研究,同样说明了不同语言体系的文字系统

属性对阅读技能发展的影响作用。

(三)语义加工技能与阅读关系的跨语言研究

尽管与语音意识和正字法意识比较起来,只有

少数跨语言研究涉及语素意识,但研究结果均表明:

在双语阅读习得过程中具有共同的跨语言语素加工

过程。在拼音文字体系之间,赛夫(Saiegh)等人考察了生活在加拿大的以英语为第一语言、阿拉伯语

为第二语言的双语儿童的两种语言的语音意识和语

素意识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技能与字词识别、假词

拼读和复杂单词阅读流畅测验之间的相互关系。研

究结果显示:两种语言的语音意识之间存在显著相

关,而语素意识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两种语言中

的语音意识对字词识别和假词拼读均有显著的跨语

言预测力,但在语素意识方面,只有阿拉伯语语素意

识对英语词汇测验成绩有预测力。在英语中,语音

意识和语素意识均可预测英语字词识别,但在阿拉

伯语中只有语音意识可预测阿拉伯语的字词识别。

有关复杂单词阅读流畅测验的结果表明,在拼音文

字体系之间,无论何种语言的语素意识均有显著的

跨语言预测力。这种跨语言的差异性来源于英语和

阿拉伯语在语音透明度和语义透明度的差异:在语

音透明度即字形单元与语音单元对应的规则性上,

阿拉伯语是透明语言而英语是半透明语言,因此,语

音加工过程在阿拉伯语中比在英语中显得更重要;

在语素透明度即字形单元与语义单元对应的规则性

上,英语的语素透明度要高于阿拉伯语,因此,语义

加工过程在英语阅读中的作用要大于阿拉伯语。[13]

王民等人的研究考察了语素意识在韩语—英语双语

儿童的双语阅读技能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性。英语是

半透明拼音文字而韩语是透明拼音文字。对65个2—4年级的韩语为母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儿童,分别测量口语词汇、语音意识、语素意识和字词

认读和语篇阅读理解测验,研究结果显示:语素意识

可显著地解释两种语言中字词认读和阅读理解的变

异量,而且一种语言的语素意识可以显著地预测另

一种语言字词认读测验的成绩。这说明,语素意识

对阅读能力的预测作用发生了跨语言的迁移

现象。[14]

在拼音文字体系与非拼音文字体系之间,舒华、

安德森(Anderson)和张厚粲等人的跨语言研究对比了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学习不熟悉的单词,结果显

示:中国儿童比美国儿童更倾向于使用语素分析学

习新单词。[15]鉴于汉语的表意特性,安德森等人在

另一项跨语言研究中假设汉语儿童的语素意识与阅

读能力的相关程度要高于英语儿童,他们分别测查

了412个台湾儿童和256个美国儿童的语素意识与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与研究假设基本吻

合,即进一步验证了汉语儿童的语素意识与阅读能

力的相关程度要高于英语儿童。[16]王民等人的研究

在考察了语素意识在韩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

的儿童双语阅读技能习得过程中的重要性之后,还

对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儿童的语素意识

在双语阅读技能习得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进

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与韩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

言的儿童一样,即语素意识可显著地解释两种语言

中字词认读和阅读理解的变异量。而且,一种语言

的语素意识可以显著地预测另一种语言字词认读测

验的成绩。这说明,语素意识对阅读能力的作用无

论在拼音文字与非拼音文字之间,还是在拼音文字

之间都可能发生跨语言的迁移现象,其影响程度取

决于两种语言中字形单元与语义单元对应规则的相

似性,正如从上述研究中看到的,语素意识在汉语与

英语之间、韩语与英语之间均发生了明显的跨语言

正迁移现象,而阿拉伯语与英语之间未发生类似的

跨语言正迁移现象。

综上所述,阅读过程跨语言一致性说明了在不

同语言文字系统中阅读技能发展的认知加工过程普

遍存在,差异性则说明了阅读技能发展在一定程度

上受到语言文字特性的制约。到目前为止,在两种

不同的书写系统如英语—汉语之间,同时考察3个基本加工过程的双语阅读习得的跨语言研究还较

少,仅限于汉英双语儿童的阅读研究。那么,对于汉

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儿童而言,与拼音文字

之间相似的跨语言关系模式是否也存在于拼音文字

与非拼音文字之间,还不能确定。

二、阅读障碍者字词解码技能

的跨语言研究      探讨语言文字特性和认知加工过程与阅读技能发展之间复杂关系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考察阅

读不良者在不同语言阅读习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

知缺陷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无论何种语言的阅读过

程,都离不开语音加工、字形辨别、语义理解等语言

认知加工过程。因此,研究者可以推断:即使两种语

言在正字法规则的复杂性和规则性上存在着很大差

异(例如汉语和英语),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基本

阅读技能是高度相关的,在一种语言的基本解码技

能的习得中遇到困难的儿童,在另一种语言中势必

也会存在困难,只是困难的表现形式不同。

37

Page 4: 心理学研究 阅读认知加工的跨语言研究 - SNNU · 的跨语言研究显示:香港和台湾儿童与视觉相关的 测验和阅读成绩相关,而英国儿童则不相关。与之

(一)拼音文字与拼音文字之间的跨语言研究

拼音文字体系之间阅读不良的跨语言研究主要

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第一语言阅读不良的双语儿

童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是否也会遇到困难。正如中枢

加工假说指出的,第一语言存在解码困难的儿童,在

第二语言中也会遇到解码困难,而不同的困难程度

则反映了两种语言文字正字法之间的差异。例如,

大量研究均支持斯坦诺维奇(Stanovich)所提出的“核心语音变量差异模型”,该模型认为,拼音文字

系统的阅读不良者在语音方面存在着共同的不足,

而在其他语言和认知特征上却未表现出一致性。唐

尼(Downey)和斯尼迪(Snyder)认为,导致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均阅读不良的主要因素是某些潜在的、

共同的语音加工问题。语音技能缺陷的跨语言迁移

现象说明,语音加工技能可能是任何语言文字系统

阅读习得的共同的认知加工过程。斯帕克(Spark)等人曾报道母语阅读不良儿童学习外语时,在语音、

正字法和句法方面的加工技能显著差于母语阅读正

常儿童。而由于正字法深度的差异,中枢加工假说

预测儿童在掌握不透明语言的基本阅读技能中将会

遇到更多的困难,因为在掌握形—音对应规则上要

难于透明语言。例如,英语单词识别的准确性低于

其他透明的语言(例如希伯来语)。另一个问题则

是虽然在不同国家均发现阅读不良者,但不同语言

文字系统中的阅读不良者的认知缺陷是否一致及其

检出率是否一致,英语阅读不良研究的结论能否适

用于其他语言系统,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为揭示阅读

技能发展的规律提供了又一视角。兰德尔(Lander)的跨语言研究以德语阅读不良儿童和英语阅读不良

儿童为被试,探讨了不同语言阅读不良的本质和检

出率是否有差异。测试项目包括大声朗读真词和假

词,两种语言的所有测试项目在正字法、语音和语义

方面均非常相似。研究结果显示:与德语阅读不良

儿童比起来,英语阅读不良儿童在真词和假词认读

均存在更严重的不足(假词错误率英语儿童为

70%,而德语儿童仅为20%)。[17]不少跨语言研究均发现,对于透明语言而言,阅读不良儿童的检出率较

英语而言较少。即使在半透明语言之间,如法语与

英语之间,阅读不良者的认知缺陷也不完全一致。

以上研究均证实了阅读技能的顺利发展,不仅受到

认知加工过程的影响,更受到语言文字特性的制约。

(二)拼音文字与非拼音文字之间的跨语言

研究

拼音文字的属性与非拼音文字的属性之间存在

着巨大差异,那么当在一种语言的基本解码技能的

习得中遇到困难的儿童在另一种语言中是否会遇到

同样的困难呢?非拼音文字阅读不良儿童所遇到的

困难又将会是什么呢?虽然,中枢加工假说已取得

了广泛的共识,但近年来受到了来自语言依赖假说

的质疑。该假设认为,不同文字系统的属性使人们

在阅读过程中使用不同的加工策略,因此,特定语言

中的正字法特征以及形—音对应规则可以引起不同

的认知加工障碍。王民等人选取两组均以英语作为

第二语言的大学生为被试,一组是韩国学生,其母语

为拼音文字;另一组是中国学生,其母语为表意文

字,让他们完成语义范畴判断任务,目标词有形似和

音似两种。韩国学生对目标词进行语义范畴判断

时,音似词比形似词产生更多的错误,而中国学生在

这两种条件的目标词中产生的错误没达到显著水

平。这说明在完成语义任务过程中,中国学生比韩

国学生较少依赖语音信息而较多依赖字形信息。在

语音删除任务中,中国学生比韩国学生在整体表现

上要逊色,在语音任务上错误较多,但在正字法任务

上错误较少。[12]由此可以认为,不同的母语书写系

统能够影响第二语言的认知过程,这说明不同语言

文字系统所需的认知加工技能存在跨语言差异性。

因此,语言依赖假说认为,既然不同语言在字

形、语音和语义方面的差异导致字词识别中的不同

认知要求,那么,理论上同一个双语阅读者可以在一

种语言上阅读不良而在另一种语言上阅读正常。何

宗迅等人通过测量25个汉语阅读不良儿童和25个汉语阅读正常儿童的英语词汇水平、英语阅读水平

和英语语音加工技能,并对此问题进行比较研究,研

究结果显示:在所有英语测试项目上,汉语阅读不良

儿童的表现显著低于汉语阅读正常儿童,尤其在语

音加工技能方面,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汉语阅读不

良组均差于汉语阅读正常儿童,这说明汉语阅读不

良儿童在学习第二语言英语时也遇到了困难。然

而,英语语音技能与英语阅读水平显著相关,而汉语

则不然。另外,虽然汉语与英语阅读不良共发的可

能性很高,但在研究中还是发现了汉语与英语阅读

不良分离的现象,即存在汉语不良儿童在英语学习

中并没有表现出困难,这些结果都表明:英语阅读不

良和汉语阅读不良的成因即有共性又有特性,进而

说明英语和汉语的阅读技能发展之间既存在共性又

存在特性。[18]在日语与英语阅读不良的跨语言研究

中也曾发现双语阅读习得的分离现象。例如瓦戴尔

(Wydell)和巴特沃斯(Butterworth)研究过一个在英语阅读中表现不良而在日语阅读中表现正常的日

语—英语双语男孩,研究结果清楚地显示了英语和

日语阅读技能的分离现象。[19]早在 1997年罗兹(Rozin)等人的研究就曾经发现英语阅读不良的美国儿童能够容易地学习汉语,这可能是因为汉字与

英语之间存在着差异,克拉提(Karanth)认为这种分离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与正字法差异有关。因此,语

音意识缺陷能否充分解释全部汉语阅读不良还不能

47

Page 5: 心理学研究 阅读认知加工的跨语言研究 - SNNU · 的跨语言研究显示:香港和台湾儿童与视觉相关的 测验和阅读成绩相关,而英国儿童则不相关。与之

确定。何宗迅等人认为快速命名和正字法技能的缺

陷是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主要缺陷模式。[20]吴思娜

等人认为语素意识缺陷是汉语阅读障碍儿童主要缺

陷模式。

近年来,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特别是脑功

能成像技术的发展,为不同语言文字系统中阅读不

良者的认知障碍差异提供了神经生理学的证据。以

非拼音文字为母语的阅读障碍儿童的脑成像研究表

明,他们在阅读时激活的皮层区域和激活模式与拼

音文字阅读障碍儿童存在明显差别。拼音文字阅读

障碍儿童的脑激活区域主要在左颞顶区,这些区域

主要负责音素分析和形音转换。而在以汉语为代表

的非拼音文字系统中,阅读障碍儿童的脑功能障碍

区主要位于左脑额中回,这一区域主要调节汉语加

工中相对复杂的认知资源分配,左脑额中回的最前

部负责汉字笔画视觉—空间的精细分析。这些差别

的存在预示着阅读障碍至少与不同文字系统的使用

有关。坦(Tan)等人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了英—汉双语者在语音加工任务中大脑活动。

实验一发现,英—汉双语者在汉语语音加工任务中

负责空间信息表征、空间工作记忆的左中额叶和后

顶叶脑回皮质有显著激活。而实验二中发现英—汉

双语者的这些神经系统在英语语音任务中比英语母

语者有更显著的激活。研究结果说明,汉语缺乏字

母语音转换规则的语言文字特性,导致双语者比英

语母语者较少使用的形—音转换分析系统,而将第

一语言字形语义加工策略运用到了第二语言的阅读

活动中。[21]阅读能力的发展受到语言文字特性的深

刻影响,而第一语言的文字特性对第二语言阅读技

能习得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这种差异性的

存在。

三、小 结不同书写系统的阅读能力发展是否提出了不同

的认知要求?阅读发展是依赖于一般认知加工过程

还是受到语言文字特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两种

理论只是分别阐述了不同语言文字系统中阅读技能

发展的共性和特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两种理论

不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阅读技能发展

的内在机制具有普遍性,因此不同语言的阅读表现

是高相关的;然而,在不同的语言文字系统中阅读不

良的表现却存在着差异,这取决于不同文字系统属

性提出的不同认知要求。通过对国外已有研究的回

顾,发现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不足:其一,以往跨越语言的研究较少全面系统地考察字词识别中音、形、

义三方面的认知加工过程,多集中于语音意识和正

字法意识方面。但是,根据阅读理论的双通道理论,

可以认为字词识别过程就是从读者的长时记忆中提

取音、形、义信息的过程,因此可对三者与阅读技能

发展的关系进行全面的考察。其二,即使有的研究

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大部分考察的是被试在

第一语言中的表现,涉及第二语言的阅读技能发展

的研究也很少,更缺乏同时考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

言平行发展的研究。考察第一语言文字特性对第二

语言阅读技能习得的影响作用可为探查阅读技能发

展的规律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其三,为数不多

的上述研究也大部分来自于拼音文字系统之间,即

便有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跨语言研究也是以生活在国

外的英—汉双语儿童为被试,而对于生活在中国的

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儿童的跨语言研究

还很少。考察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儿童

的英语阅读技能习得规律,对揭示不同语言文字系

统阅读能力发展的机制和阅读困难的机制,以及我

国小学生学习母语和第二语言英语教学实践,无疑

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参 考 文 献][1]SIEGELL,SHARED,GEVAE.EvidenceforSuperior

OrthographicSkillsinDyslexics[J].PsychologicalScience,1995(6).

[2]COSSUG,SHANKWEILERD,LIBERMANIY,TOLAG,KATZL.AwarenessofPhonologicalSegmentsandReadingAbilityinItalianChildren[J].AppliedPsycholinguistics,1988(9).

[3]NASLUNDJC,SCHNEIDERW.LongitudinalEffectsofVerbalAbility,MemoryCapacityandPhonologicalAwarenessonReadingPerformance[J].TheEuropeanJournalofPsychologyofEducation,1991(6).

[4]FROSTR,KATZL,BENTINS.StrategiesforVisualWordRecognitionandOrthographicDepth:AMultilingualComparison[J].JournalofExperimentalPsychology:HumanPerceptionandPerformance,1987(13).

[5]COMEAUL,CORMIERP,GRANDMAISONE,LACROIXD.ALongitudinalStudyofPhonologicalProcessingSkillsinChildrenLearningtoReadinaSecondLanguage[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99,91(1).

[6]WANGM,CHARLESA.ChineseEnglishBiliteracyAcquisition:CrossLanguageandWritingSystem Transfer[J].Cognition,2005,97(1).

[7]SHIMRONJ,SIVANT.ReadingProficiencyandOrthography:EvidencefromHebrewandEnglish[J].LanguageLearning,1994,44(1).

[8]SEYMOURPHK,AROM,ERSKINEJM.FoundationLiteracyAcquisitioninEuropeanOrthographies[J].BritishJournalofPsychology,2003,94(2).

[9]HUANGH,HANLEYR.PhonologicalAwarenessandVisualSkillsinLearningtoReadChineseandEnglish[J].

57

Page 6: 心理学研究 阅读认知加工的跨语言研究 - SNNU · 的跨语言研究显示:香港和台湾儿童与视觉相关的 测验和阅读成绩相关,而英国儿童则不相关。与之

Cognition,1994,54(1).[10]LIOWSR.ReadingSkillDevelopmentinBilingualSinga

poreanChildren[M]∥ IHARRISM,HATANOG.LearningtoReadandWrite:ACross-LinguisticPerspective.NewYork: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9.

[11]WANGM,GEVAE.SpellingPerformanceofChineseESLChildren:LexicalandVisualOrthographicProcesses[J].AppliedPsycholinguistics,2003,24(1).

[12]WANGM,KODAK,PERFETTICA.AlphabeticandNonAlphabeticL1EffectsinEnglishWordIdentification:AComparisonofKoreanandChineseEnglishL2Learners[J].Cognition,2003,87(2).

[13]SAIEGHHE,GEVAE.MorphologicalAwareness,PhonologicalAwarenessandReadinginEnglish-ArabicBilingualChildren[J].ReadingandWriting,2008,21(5).

[14]WANGM,KOIY,CHOIJ.TheImportanceofMorphologicalAwarenessinKoreanEnglishBiliteracyAcquisition[J].ContemporaryEducationalPsychology,2009,34(2).

[15]SHUH,ANDRESONRC.ZHANGH.IncidentalLearningofWordMeaningswhileReading:AChineseandA

mericanCrossCultureStudy[J].ReadingResearchQuarterly,1995,30(1).

[16]KUYM,ANDERSONRC.DevelopmentofMorphologicalAwarenessinChineseandEnglish[J].ReadingandWriting:AnInterdisciplinaryJournal,2003,16(5).

[17]LANDERK,WIMMERH,FRITHU.TheImpactofOrthographicConsistencyonDyslexia:AGermanEnglishComparison[J].Cognition,1997,63(3).

[18]HOCS,FONGKM.DoChineseDyslexicChildrenHaveDifficultiesLearningEnglishasASecondLanguage[J]JournalofPsycholinguisticResearch,2005,34(6).

[19]WYDELLTN,BUTTERWORTHB.ACaseStudyofAnEnglishJapaneseBilingualwith MonolingualDyslexia[J].Cognition,1999,70(3).

[20]HOCS,CHANDW,LEESH,etal.CognitiveProfilingandPreliminarySubtypinginChineseDevelopmentalDyslexia[J].Cognition,2004,91(1).

[21]LIHT.NeuralSystemsofSecondLanguageReadingareShapedbyNativeLanguage[J].HumanBrainMapping,2003,18(3).

[责任编辑 何菊玲]

ATranslinguisicStudyofReadingCognitionProcessingZHAOWei1,JINGWei2,FANGJunming2

(1CollegeofEducation,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an710062,Shaanxi;

2CollegeofPreschoolandSpecialEducation,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

Abstact:Inrecentyearslargenumbersoftranslinguisticstudieshavebeenconductedbothathomeandabroadwithregardtoreadingskillsofnormalreadersandreadingcognitionprocessingdefectsofdeficientreaders.Thesestudiesmadeindepthexplorationofcharacteristicsoflanguagesandscriptsandcomplexrelationshipsbetweenprocessofcognitionanddevelopmentofreadingskillsandofferedrevealingevidencesforthemechanismofreadingcognitionprocessing.However,areviewofexistingresultsofsuchstudiesabroadrevealsthethreefollowingdefects.Firstly,translinguisticstudiesinthepasttendedtopayattentiontophoneticsenseandorthographicalsenseratherthantosystematicallyinvestigatethecognitionprocessingprocessofidentifyingpronunciation,spellingandmeaningwordsandphrases.Secondly,eventhoughtherelationshipamongthethreeelementswasdiscussed,studiesresultedmostlyfromtheexaminee’sperformanceofhisfirstlanguagebutmuchlessfromexaminingdevelopmentofreadingskillsofasecondlanguage,hencelackinginstudiesofparalleldevelopmentofthefirstandthesecondlanguage.Finally,thoseabovementionedstudiesweremadejustbetweenalphabeticlanguages.AndthefewtranslinguisticstudiesbetweenEnglishandChineseinvolvedonlythosebilingualchildrenofEnglishandChineselivingabroad.SotranslinguisticstudiesinvolvingchildrenwhouseChineseasmothertongueandEnglishassecondlanguagearemuchdesirable.

Keywords:readingcognitionprocessing;skillofdecodingwords;readingability;translinguisticstudy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