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思: 骑自行车两进西藏 -...

1
A3 2020 5 9 日 星期六 责任编辑:陈 颖 版面:龙靖雨 校对:邰雅麟 电话: 7727162 超男超女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次进藏前,有些想体验长途骑 行的朋友也跃跃欲试,想和李文思一起 征服从石门到拉萨的 3600多公里。但 出发前几天,这些人都不好意思地退出 了,与李文思同行的是一名网名叫“两 轮”的湖北小伙子。 李文思在网上邀约骑行队友时,也 有人应征。人多一点,有个照应,骑行 的长路显得安全些。从石门出发 10天 后,李文思两人到达成都,成都的骑友 们接待了他们,其中有一名女骑友,之 前已经进行了 22 个月的体能训练。 在成都休整了两天再次启程时,李 文思的队伍变成9人,这名女骑友也在 其列。但进藏骑行和平时训练、骑行平 路完全是两码事,晴天暴晒,雨天闷热, 睡觉有时也是将就对付。3天之后,他 们到了康定,女骑友感到自己体力不 支,决定放弃,一个人返回了成都。“到 拉萨时,9 人的队伍变成了 5 人,长途骑 行不要嘲笑落伍者”。 从拉萨回来之后,李文思一边整 理照片和日记,一边总结经验再出 发。2013年暑假,他从北京出发,穿越 呼伦贝尔大草原,经过满洲里,再穿越 大兴安岭,到达了漠河北极村,用时 25 天,“在那里还遇到了江南大学的7名 大学生”。当年寒假,李文思环海南岛 骑行,用时 10 天,回到家里时已经是腊 月廿九了, “一进湖南就下雪了,还好赶 到了除夕夜”。 2016年,李文思决定再次入藏,这 次,他选择了滇藏线。6 月底,他把自行 车拖运到昆明,自己乘上了石门到昆明 的火车,20多天的骑行之旅拉开序幕。 这次,与李文思同行的还有石门电厂的 3名年轻人,他们在青海湖逗留了5天, 沿青海湖骑了一周,“那里的美景让人 舍不得离开”。接着他们翻越了祁连 山,经过了兰州、张掖、酒泉、嘉峪关、玉 门、瓜州、敦煌, “到敦煌之后他们 3 人就 离开了,我一个人继续向拉萨挺进”。 今年64岁的李文思,虽然喜欢戏说 自己是“奔七”的人,但他也喜欢用“成 长”这个词。他说,长途骑行增强了自 己的意志,心理上得到了成长,好像生 活中再没有什么困难了。 “没什么困难”“路上从来不怕”, 李 文 思 这 样 形 容 3000 多 公 里 的“ 长 征”。“藏民非常友好啊,有时给他们三 五十块钱,让他们留我们住一晚,他们 还请我们吃晚饭早饭,有时候钱都不 要,还把刚刚采摘下来的水果给我们 吃。”能够沿途享受这样的待遇,李文 思的经验是:只要低调、谦和,你沿路 遇上的都是“好人”。直到今天,李文 思还记得从滇藏线骑行拉萨时,在盐 井吃的“佳家面”,“那个热情呀,客人 一边吃,服务员一边加,直到吃饱为 止”。 在李文思的骑行计划书上,今年的 远征目的地是新疆独库,但是因为疫情 还不知道能否成行。“骑不了远的就骑 近的,直到骑不动那天为止。”这位既会 摄影又会摄像、微信抖音玩得溜溜转、 唱歌跳舞乐器样样行、装修材料都要网 购的骑行达人,笑着告诉记者: “年轻人 搞的事我都搞!” 意志+体能,不要嘲笑半途而废者 李文思: 骑自行车两进西藏 常德晚报记者 高玲 4月29日,李文思在微信 朋友圈里写道:有些旅程再不 出发,将永无启程;有些梦想 再不实现,将终成泡影。 李文思,被朋友们称为 “骑行达人”。每天的骑行里 程40公里,这只是日常。从 石门县城回老家南北镇,坡多 路险,单程 140 多公里,他凭 一辆自行车,每年往返多次。 而周边的襄阳、丹江口、武当 山等地,更是他骑自行车打卡 的地方。 由于十几年如一日坚持 骑 行 ,1956 年 出 生 的 李 文 思 , 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十来 岁,身材好得令人羡慕。退休 之前的李文思是石门县第二 中学的老师,他爱好骑行全县 有名,甚至有朋友要外出都来 找他要攻略,他能够提供包括 修车 、工具 、路线 、物资 、休整 等方面的诸多知识。 问李文思为什么选择骑 自行车进藏,他笑着说:“我这 个人不安分,爱折腾。”作为印 证,他的随车工具包上写着这 样两句话:“我的青春我作主” “活着就是折腾”。 进行了20多天的体能训练之后,李文思决定进 藏。 2012 年 6 月 28 日,他骑着一辆美利达,和家人挥 手告别,从石门县城出发,开始他长达39天的长途跋 涉。 “过了成都之后路途就变得困难起来,成都到拉 萨要翻越12座大山,海拔最高的5130米,没有好的 体能根本无法应对。”李文思说,高原反应和恶劣天 气是途中的两大“敌人”。7月上旬,李文思到达四 川省康定境内,要翻越一座4000多米的高山,眼看 离山顶只有200多米了,但高原反应也在这个时候 来了,头晕,胸闷,李文思赶紧下车,坐在地上,调匀 呼吸。就地休息了半个小时后,李文思感觉自己已 经战胜高原反应,哼着歌儿又出发了。 至于恶劣天气,李文思说,说来风就来风,就来雨 就来雨,招呼都不打。7月份的川藏线上,暴雨和冰雹 是经常的事,眼看雨从那边来了,停下车还没穿好雨 衣,身上就被淋湿了。“什么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 是高原地区的雨。”穿上雨衣骑行一小时,太阳又出来 了。再走一个小时,又是大雾笼罩,只能看清前面十 米, “真是变幻莫测”。 那天下午,李文思翻越海子山姊妹湖,这是川藏 线上的一颗耀眼明珠,他之前还想着要好好欣赏一番 美景,拍些绝美的照片,没料到翻山时大雨夹着小冰 雹来了,身体已经变得僵硬,冰雹打在身上的疼都感 觉不到了。更让人窝心的 是,下坡时美利达的前后刹 车同时失灵了。海拔几千米 的山,长达60多公里的下坡, 时速40公里的车速,李文思 没有慌乱,只想着怎么降速。 他用脚蹬住前轮,但速度太 快,这招没用。当时的路两 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一边是乱石纵横的深沟, 李文思想:这下拐哒,只怕要交待到这里了。 “天无绝人 之路,向下滑行了一段之后,乱石沟消失了,取而代之 的是草地,正好隔开道路与草地的一段护栏破了一个 缺口,我当即立断,从这个缺口冲出去。”从缺口冲出去 的李文思,连人带车摔倒在草地上,检查一下,人没有 受伤,便从包里拿出工具,立即修车。因为修车耽误了 1个小时,那天赶到四川巴塘县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 点多钟了, “这种耽误是常见的,耽误了就要加速,不然 晚上就赶不到住的地方,就会露宿野外。”李文思记得, 为了赶到当日的住宿点,他有一天骑了150公里,“人 已经到了极限”。 对一名骑自行车进藏者来说,爆胎、坏刹车、遇泥 泞、遭虫咬,那都是常事,李文思的总结是,意志是第 一位的,没有坚定的意志,就没有办法长途骑行。 第一次进藏,在海子山刹车失灵 穿5130 (图片由李文思本人提供) 长路漫漫,但人可以征服它。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Jul-2020

29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

A32020年 5月 9日 星期六 责任编辑:陈 颖 版面:龙靖雨 校对:邰雅麟 电话:7727162

超男超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第一次进藏前,有些想体验长途骑

行的朋友也跃跃欲试,想和李文思一起

征服从石门到拉萨的 3600多公里。但

出发前几天,这些人都不好意思地退出

了,与李文思同行的是一名网名叫“两

轮”的湖北小伙子。

李文思在网上邀约骑行队友时,也

有人应征。人多一点,有个照应,骑行

的长路显得安全些。从石门出发 10天

后,李文思两人到达成都,成都的骑友

们接待了他们,其中有一名女骑友,之

前已经进行了22个月的体能训练。

在成都休整了两天再次启程时,李

文思的队伍变成 9人,这名女骑友也在

其列。但进藏骑行和平时训练、骑行平

路完全是两码事,晴天暴晒,雨天闷热,

睡觉有时也是将就对付。3天之后,他

们到了康定,女骑友感到自己体力不

支,决定放弃,一个人返回了成都。“到

拉萨时,9人的队伍变成了5人,长途骑

行不要嘲笑落伍者”。

从拉萨回来之后,李文思一边整

理照片和日记 ,一边总结经验再出

发。2013年暑假,他从北京出发,穿越

呼伦贝尔大草原,经过满洲里,再穿越

大兴安岭,到达了漠河北极村,用时 25

天,“在那里还遇到了江南大学的 7 名

大学生”。当年寒假,李文思环海南岛

骑行,用时 10天,回到家里时已经是腊

月廿九了,“一进湖南就下雪了,还好赶

到了除夕夜”。

2016年,李文思决定再次入藏,这

次,他选择了滇藏线。6月底,他把自行

车拖运到昆明,自己乘上了石门到昆明

的火车,20多天的骑行之旅拉开序幕。

这次,与李文思同行的还有石门电厂的

3名年轻人,他们在青海湖逗留了5天,

沿青海湖骑了一周,“那里的美景让人

舍不得离开”。接着他们翻越了祁连

山,经过了兰州、张掖、酒泉、嘉峪关、玉

门、瓜州、敦煌,“到敦煌之后他们3人就

离开了,我一个人继续向拉萨挺进”。

今年64岁的李文思,虽然喜欢戏说

自己是“奔七”的人,但他也喜欢用“成

长”这个词。他说,长途骑行增强了自

己的意志,心理上得到了成长,好像生

活中再没有什么困难了。

“没什么困难”“路上从来不怕”,

李文思这样形容 3000 多公里的“长

征”。“藏民非常友好啊,有时给他们三

五十块钱,让他们留我们住一晚,他们

还请我们吃晚饭早饭,有时候钱都不

要,还把刚刚采摘下来的水果给我们

吃。”能够沿途享受这样的待遇,李文

思的经验是:只要低调、谦和,你沿路

遇上的都是“好人”。直到今天,李文

思还记得从滇藏线骑行拉萨时,在盐

井吃的“佳家面”,“那个热情呀,客人

一边吃,服务员一边加,直到吃饱为

止”。

在李文思的骑行计划书上,今年的

远征目的地是新疆独库,但是因为疫情

还不知道能否成行。“骑不了远的就骑

近的,直到骑不动那天为止。”这位既会

摄影又会摄像、微信抖音玩得溜溜转、

唱歌跳舞乐器样样行、装修材料都要网

购的骑行达人,笑着告诉记者:“年轻人

搞的事我都搞!”

意志+体能,不要嘲笑半途而废者

李文思:骑自行车两进西藏

■常德晚报记者 高玲

4 月 29 日,李文思在微信

朋友圈里写道:有些旅程再不

出发,将永无启程;有些梦想

再不实现,将终成泡影。

李 文 思 ,被 朋 友 们 称 为

“骑行达人”。每天的骑行里

程 40 公里,这只是日常。从

石门县城回老家南北镇,坡多

路险,单程 140 多公里,他凭

一辆自行车,每年往返多次。

而周边的襄阳、丹江口、武当

山等地,更是他骑自行车打卡

的地方。

由于十几年如一日坚持

骑行,1956 年出生的李文思,

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小十来

岁,身材好得令人羡慕。退休

之前的李文思是石门县第二

中学的老师,他爱好骑行全县

有名,甚至有朋友要外出都来

找他要攻略,他能够提供包括

修车、工具、路线、物资、休整

等方面的诸多知识。

问李文思为什么选择骑

自行车进藏,他笑着说:“我这

个人不安分,爱折腾。”作为印

证,他的随车工具包上写着这

样两句话:“我的青春我作主”

“活着就是折腾”。

进行了 20 多天的体能训练之后,李文思决定进

藏。

2012 年 6 月 28 日,他骑着一辆美利达,和家人挥

手告别,从石门县城出发,开始他长达 39 天的长途跋

涉。

“过了成都之后路途就变得困难起来,成都到拉

萨要翻越 12 座大山,海拔最高的 5130 米,没有好的

体能根本无法应对。”李文思说,高原反应和恶劣天

气是途中的两大“敌人”。7 月上旬,李文思到达四

川省康定境内,要翻越一座 4000 多米的高山,眼看

离山顶只有 200 多米了,但高原反应也在这个时候

来了,头晕,胸闷,李文思赶紧下车,坐在地上,调匀

呼吸。就地休息了半个小时后,李文思感觉自己已

经战胜高原反应,哼着歌儿又出发了。

至于恶劣天气,李文思说,说来风就来风,就来雨

就来雨,招呼都不打。7月份的川藏线上,暴雨和冰雹

是经常的事,眼看雨从那边来了,停下车还没穿好雨

衣,身上就被淋湿了。“什么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

是高原地区的雨。”穿上雨衣骑行一小时,太阳又出来

了。再走一个小时,又是大雾笼罩,只能看清前面十

米,“真是变幻莫测”。

那天下午,李文思翻越海子山姊妹湖,这是川藏

线上的一颗耀眼明珠,他之前还想着要好好欣赏一番

美景,拍些绝美的照片,没料到翻山时大雨夹着小冰

雹来了,身体已经变得僵硬,冰雹打在身上的疼都感

觉 不 到 了 。 更 让 人 窝 心 的

是,下坡时美利达的前后刹

车同时失灵了。海拔几千米

的山,长达 60多公里的下坡,

时速 40 公里的车速,李文思

没有慌乱,只想着怎么降速。

他用脚蹬住前轮,但速度太

快,这招没用。当时的路两

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一边是乱石纵横的深沟,

李文思想:这下拐哒,只怕要交待到这里了。“天无绝人

之路,向下滑行了一段之后,乱石沟消失了,取而代之

的是草地,正好隔开道路与草地的一段护栏破了一个

缺口,我当即立断,从这个缺口冲出去。”从缺口冲出去

的李文思,连人带车摔倒在草地上,检查一下,人没有

受伤,便从包里拿出工具,立即修车。因为修车耽误了

1 个小时,那天赶到四川巴塘县的时候,已经是晚上 9

点多钟了,“这种耽误是常见的,耽误了就要加速,不然

晚上就赶不到住的地方,就会露宿野外。”李文思记得,

为了赶到当日的住宿点,他有一天骑了 150 公里,“人

已经到了极限”。

对一名骑自行车进藏者来说,爆胎、坏刹车、遇泥

泞、遭虫咬,那都是常事,李文思的总结是,意志是第

一位的,没有坚定的意志,就没有办法长途骑行。

第一次进藏,在海子山刹车失灵

李文思穿越海拔5

130

米的东达山。

(图片由李文思本人提供)

长路漫漫,但人可以征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