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书讯no 354

81
1 《俄罗斯未竟的革命——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 的政治变迁》 《无情的革命:资本主义的历史》 《中国的儒学统治》 《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 准秘史》 《儿子,你要活下去》 李宇晖:实证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和革命 的博弈论解释 周保松:自由的价值 有人劝他不要正面对抗 ——纪念乔治·阿 纳斯塔普罗 日本 Cow Books 书店 店主松浦弥太郎是《最糟也最棒的书店》 一书的作者 图片来源:豆瓣网友朝澈的相册

Upload: jifeng-books

Post on 30-Mar-2016

31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DESCRIPTION

Made by Shanghai Jifeng Books Co., Ltd 季风书园

TRANSCRIPT

Page 1: 季风书讯no 354

1

《俄罗斯未竟的革命——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

的政治变迁》

《无情的革命:资本主义的历史》

《中国的儒学统治》

《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

准秘史》

《儿子,你要活下去》

李宇晖:实证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和革命

的博弈论解释

周保松:自由的价值

有人劝他不要正面对抗 ——纪念乔治·阿

纳斯塔普罗

日本Cow Books 书店

店主松浦弥太郎是《最糟也最棒的书店》

一书的作者

图片来源:豆瓣网友朝澈的相册

Page 2: 季风书讯no 354

编后小记

2

编后小记今晚写不动了,就讲一本小书,但这一点都不妨碍这本小书的“值得注意”程度。

这本书的书名叫《儿子,你要活下去》,作者是一位在红色高棉统治时期逃亡出来的幸存

者,现在居住在法国。他们全家十八口人,全部在红色高棉统治时期死亡,还剩一个儿

子,至今不知所踪,所以就有了这个书名“儿子,你要活下去”,这成为作者自己活下去

的唯一愿望。

文革中间,电影院里没有电影可放,很长一段时间,常常放的

是用阿拉伯字母编号的“新闻简报”,第 53 号新闻简报,第 84 号

新闻简报,等等。那个时候,新闻简报中出现最多的人物就是那位

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和他优雅美丽的法国夫人。柬埔寨亲美势力政

变,西哈努克全家流亡中国,一住就再没回去,到 1975 年,红色

高棉政变上台,开始时这儿的新闻很是欢欣鼓舞,红色高棉(柬共)

崇拜毛主义,崇拜中国文革,他们要粉碎一切带有资本主义痕迹的社会关系和物质状态,

于是,取消货币、取消商品、取消一切私人的存在。他们的消灭三大差别不仅是建立五.

七公社、知识分子、干部上山下乡,而是直接摧毁城市,所有城镇居民到农村去。知识

分子当然是资产阶级的,于是,革命的历史车轮直接碾过,送到灭绝营枪毙,僧侣也是,

捣毁庙宇,取消一切信仰,除了马克思主义或毛主义。终于,这儿的新闻也觉得没法再

说这些事了,于是,屏蔽,红色高棉的消息就不大能看到了。只是听说,各种援助还是

一直在进行。

直到 1979 年越南入侵柬埔寨,结束红色高棉的统治,几年后,越南撤军,联合国组

织过渡政府,红色高棉统治时期的真相又一点点被揭露出来,在红色高棉统治的三年零

八个月的时间中,四分之一的人民丧失了他们的生命,被这架红色绞肉机粉碎,一切社

会组织全部摧毁,整个国家被格式化,成为列宁主义意义上的最好的造新人和造新社会

的荒漠。然而令人难堪的却是,红色高棉所做的一切,确是在列宁主义的逻辑延长线上,

推到极致,便是如此。然而一个进一步的问题却是,这样一个进行“种族自我灭绝”的

政党怎么可以统治了这么长时间,若无外力的干预,尚不知何时终结。恐怖,真就如此

Page 3: 季风书讯no 354

编后小记

3

有效吗?

描写红色高棉的图书似乎从未出过,不知是何原因,其实自 90 年代以后,红色高棉

时期的幸存者的回忆录在西方已经出了很多,而这本《儿子,你要活下去》是其中特别

好的一种,作者是一位成年的亲历者,也没有政治偏见,一心想的,只是争取活下去,

对“革命”陌生的青年朋友,了解一下这样的极端状况吧。

2014.5.21

上海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迈克尔·博兰尼(M.Michael Polanyi ,1891〜1976)

英国物理化学家、科学哲学家。

【其兄卡尔·博兰尼((Karl Polanyi,1886-1964)为经济史家、社会思想家。波

兰尼兄弟,匈牙利犹太裔人,是 20 世纪著名的知识分子兄弟,其影响力不可低估,

且不断增长。】

勘误

上期书讯中,林

毓生的演讲《哈耶克

论自由的创造力》中

提到的博兰尼应为迈

克尔·博兰尼,而非

卡尔·博兰尼,特此

更正。

Page 4: 季风书讯no 354

目录

4

目录

编后小记

目录

季风本周推荐

第一部分

《审判为什么不公正》

《未来中国的变与不变:新秩序如何影响

我们的生活?》

《罗马公法要论》

《中央省厅的政策形成过程(上、下)》

《俄罗斯未竟的革命 ——从戈尔巴乔夫

到普京的政治变迁》

《剑桥日本史(第 5卷):19 世纪》

《无情的革命:资本主义的历史》

第二部分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上下)》

《中国的儒学统治》

《张仲礼文献集》

《望海楼笔记(外二种)》

《“三反”“五反”运动纪实》

《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

融业的崛起(1838〜1990)》

《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

学标准秘史》

第三部分

《聽水讀钞》

《城与城》

《嬉皮士救了物理学》

《守夜人记事簿》

《是什么带来力量 : 乡村儿童的教育》

《儿子,你要活下去》

季风本周排行

非学术类

学术类

声音

李宇晖:实证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和革命

的博弈论解释

周保松:自由的价值

【只有哭一场】被遗忘三十年的法律精英

评论

楚寒:午夜梦回时的一声责问

有人劝他不要正面对抗——纪念乔治·阿

纳斯塔普罗

冯兴元:中国企业家没有“原罪”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

社科类

经管类

人文类

艺术类

三辉链接

《英国农民工小像》 Two Caravans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媒体评论

编辑推荐

目录

制作者 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风

书园读书俱乐部

1 2 31 2 3

Page 5: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5

季风本周推荐

第一部分

《审判为什么不公正》

《未来中国的变与不变:新秩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罗马公法要论》

《中央省厅的政策形成过程(上、下)》

《俄罗斯未竟的革命 ——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政治变迁》

《剑桥日本史(第 5卷):19 世纪》

《无情的革命:资本主义的历史》

Page 6: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6

《审判为什么不公正》[英]萨达卡特·卡德里 / 杨雄 / 新星出版社 / 2014-5 / 49.50 / 法制史

法庭犹如一个剧场,几乎从人类诞生之日

起,这里就上演着各种荒诞的剧目。

你听说过水审、火审、面包奶酪审吗?

你见过象鼻虫、母猪、尸体和女巫,这样

怪异的被告吗?

你知道斯大林的审判秀、关塔那摩的非公

开审判,以及其他以审判为名,复仇为实的秘

密吗?

在所有的审判中,正义与复仇,秘密与公

开,迷信与理性不断纠缠。是谁在支配着审判,

谁在影响着判决,谁被当成了替罪羊?

你是否想知道,为什么审判常常不公正?

本书是一部西方审判史,提示你对这些问

题的思考。

媒体推荐

本书风趣,详实,充满各种历史轶事……

使读者获得道德和政治上的洞察力,使我们能

更好地理解今天这个不平静的时代,堪称一部

真正的历史杰作。

——《卫报》

萨达卡特•卡德里(Sadakat Kadri),1964

年出生于伦敦,半芬兰、半巴基斯坦血统。在

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历史和法律,之后取得

哈佛大学法学硕士学位。纽约律师协会会员,

伦敦道提街律师事务所成员。曾协助起诉前马

拉维总统海斯廷斯•班达。同时也是一名记者

和作家,曾有作品入围 1991 年度托马斯•库

克旅行文学奖。目前居住在伦敦,为英国时事

杂志《新政治家》撰写法制化方面的文章。本

书曾获 2005 年英国犯罪作家协会非小说类作

品金匕首奖提名。

目录

导言 /1

1. 从伊甸园到神明裁判/1

2. 纠问式审判/39

3. 陪审团审判(1)/70

4. 巫术审判 /107

5. 动物、尸体和物体审判 /149

6. 莫斯科的审判秀 /180

7. 战争犯罪审判 /219

8. 陪审团审判(2):一场司法的戏剧 /278

结论 /334

延伸阅读 /349

附录 /352

原著

The Trial: A Historyfrom Socrates toO.J.Simpson

Kadri, Sadakat /2006-7 / HarperCollinsUK

Page 7: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7

《未来中国的变与不变:新秩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郑永年 等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2014-5-1 / 39.80 / 体制改革研究

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考量改革成败得

失;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道路。

从经济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从改革的路

线图到改革的突破点,从人口红利到利益逻

辑,从转型期的社会稳定到政府职能转变,各

路学者回顾改革,前瞻国是。

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克服当前面临

的阻碍、如何有效推进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

对未来改革道路进行展望、分析和设计,以期

让民众读懂中国改革,成为大众把脉时局、改

变命运的引路之作。

郑永年: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

孙立平:著名社会学家,当代中国最有影

响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华生:著名经济学家,价格双轨制、资产

经营责任制、股权分置改革的提出者、推动者,

中国侨联华商会副会长。

目录

第 1 章未来中国的新秩序

危机之后的资本主义 [美]阿玛蒂亚•森/ 002我们面临的新风险与新秩序 郑永年/ 014

中国该有怎样的发展路径 甘阳/ 02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经济学意义吗?

崔之元/ 030

中性政府仍会在未来发挥大作用 姚洋/ 034

中国凭什么统治世界? 许纪霖/ 045

没有新观念,经济以什么为基础?[美]约瑟

夫•斯蒂格利茨/ 050世界新格局中的中国机会 张文木/ 055

绿色转型的中国蓝图 胡鞍钢/ 061

第 2 章中国传统再解释

传统之新意须以未来为导向 修远/ 066

黄河边的中国版图 曹锦清/ 072

近 30 年中国的私生活传统 高超群/ 080

在高度险恶的历史环境中“不断革命”韩 毓

海/ 092

儒家传统如何回应“西方启蒙”? 杜 维 明 /

099

汉代的难题:经济自由与富国强兵盛洪/ 107

第 3 章现代之恶

可融入的城市化是成功现代化的密码 华生/

114

城市也要“政治化”改革 郑永年/ 117

强拆不是城市化的必走之路 盛洪/ 129

未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新专制 赵汀阳/ 138

第 4 章七品政治的逻辑

重构基层政治单位秋风/ 148

……

内容节选

我们和北方强大的匈奴、突厥进行过殊死

搏斗,但其中多是自卫反击战,没有攻城掠地

的记录。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版图已足够大,

一个中央政权要管理这么辽阔的国土和如此

众多的国民,要解决的内部问题就已经耗尽了

中国政治家的所有精力。

——曹锦清

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获取来得容易的

钱上,把太多努力投入在增加利润上。在最坏

的情况下,追求自利——公司的贪婪——可能

导致今日国家面临的困境。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Page 8: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8

《罗马公法要论》徐国栋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5 / 86.00 / 公法研究

罗马法受到广泛关注,少数学者也有“罗

马无公法”的观点,《罗马公法要论》在占有

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通过严谨求实的学

术论证,对罗马公法的起源、宪法、行政法、

财税法、刑法、诉讼法、社会法等进行了重点

领域和问题的论述,完成了多罗马公法基本体

系和逻辑框架的描述和展望,证实了罗马法既

包括罗马私法也包括罗马公法的观点。

徐国栋,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

师,任厦门大学法学院罗马法研究所所长,近

期发表论文有《元首制时代的罗马宪法文本研

究--(韦斯巴芗谕令权法)为依据》等。

目录

宪 法 论

罗马混合宪法的希腊起源及其演进

论平民的五次撤离与消极权的产生

罗马共和混合宪法诸元论

帝政分权时期的罗马立宪君主制

《韦斯巴芗谕令权法》研究

行 政 法 论

罗马职官的一身多任问题

——Praetor 的实与名研究

行省制度的确立与罗马法

行省→省(郡)→总督区→军区

——罗马帝国行政区划的变迁及其意义

罗马公共卫生法初探

财 税 法 论

罗马人的税赋

——从起源到戴克里先时代

皇库·纳库·检举

——罗马帝国皇库的收入研究

论罗马的包税制

刑 法 论

《惩治通奸罪的优流斯法》研究

论《惩治通奸罪的优流斯法》秉承的追诉时效

制度及其近现代流变

罗马刑法中的死刑及其控制

诉 讼 法 论

论罗马法中的公益诉讼

罗马破产法初论

社 会 法 论

作为福利国家实践的《格拉古小麦法》及其后

继者研究

后记

法律索引

人名索引

专名索引

丛书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国哲学社

会科学繁荣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

小组决定自 2010 年始,设立《国家哲学社会

科学成果文库》,每年评审一次。全国哲学社

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同时编辑出版《国家哲学社

会科学成果文库概要》,由入选成果作者撰写,

重点介绍入选成果内容。

Page 9: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9

《中央省厅的政策形成过程(上、下)》城山英明、铃木宽、细野助博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4 / 130.00 / 政策体系研究

《中央省厅的政策形成过程(上下)》将日

本中央省厅的政策形成行为模式分为计划型、

审定型、涉外型、基层型、制度官厅型五种,

将形成过程分为创发、共鸣、批准、实施与评

估四阶段,对通商产业省、外务省、邮政省、

科学技术厅等中央省厅进行了深入剖析,亦展

望了未来的研究课题。

城山英明,日本东京大学法学政治学研究

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行政学、科学技

术行政。主要著作有《国际行政的构造》

(1997)、《中央省厅的政策形成过程》(1999)、

《续·中央省厅的政策形成过程》(2002)、《国

际行政论》(2013)等。

目录

上册

序章 本书的目的与方法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第一章 政治学中的官僚制

第二章 经济学中的官僚制

第三章 行政学中的中央省厅决策研究

第二部分 省厅的政策形成过程——计划型

第四章 通产省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五章 国土厅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三部分 省厅的政策形成过程——基层型

第六章 建设省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七章 厚生省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四部分 省厅的政策形成过程——审定型

第八章 总务厅、行革审议机构的政策形成过

第九章 大藏省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五部分 省厅的政策形成过程——涉外型

第十章 外务省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六部分 非省厅行为体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十一章 国会的政策形成过程与立法辅助机

终章 比较、评价、课题

资料

下册

序章 本书的目的、方法及概要

第一章 科学技术厅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二章 环境厅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三章 运输省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四章 邮政省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五章 农林水产省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六章 文部省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七章 自治省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八章 法务省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九章 防卫厅自卫队的政策形成过程

第十章 财政会计制度

第十一章 政策形成过程与人事管理系统

终章 中央省厅改革(桥本行革)及今后的课

后记

丛书

阅读日本书系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南京大学出版社等联合出版。已出图书四

十多种。

Page 10: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10

《俄罗斯未竟的革命

——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政治变迁》(美) 麦克福尔 / 唐贤兴、庄辉、郑飞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9-12 / 45.00 / 政治制度研究

在 20 世纪末的最后十年里,俄罗斯经历

了剧烈的政治制度变革,《俄罗斯未竟的革命:

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的政治变迁》一书以一个

外国人的角度,用专家的眼光评析了俄罗斯经

历的这场政治变革。作者亲历了这场政治变革

中的某些事件,通过大量的与参与者的访谈掌

握了许多第一手资料,使本书的资料翔实可

信,成为这场变革的全景录。同时,这本书的

价值还在于作者对这场政治变革进行了深入

的理论分析,为政治变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完

整的案例。

迈克尔·麦克福尔(Michael A. McFaul,

1963-),当代美国著名的俄罗斯问题专家,现

为美国斯坦福大学政治科学系教授。他通晓俄

语、波兰语和葡萄牙语等多种语言,并在多个

机构从事俄罗斯问题研究。在俄罗斯问题研究

领域,麦克福尔出版专著、合著达 20部之多,

《俄罗斯未竟的革命》(2001 年)是其最重要

的代表作。

目录

译者序

序言

致谢

第一章 从共产主义向民主的革命性过渡:一

个模型

过渡理论

路径依赖和重新平衡

方法论的考虑

本书梗概

第一篇 戈尔巴乔夫时代,1985-1991 年

第二章 戈尔巴乔夫的设计:改革苏联政治制

平衡的苏联体系

经济改革

政治改革

国家边界和联邦改革

结论

第三章 苏联的终结

新角色,新思想,新权力

1989 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

1990 年俄罗斯人代会选举

扩大的变迁议程

苏联最后一年间模糊而变化的权力平衡

不确定下的谈判:经济与联邦条约

结论

第二篇 俄罗斯第一共和国,1991-1993 年

第四章 俄罗斯 第一共和国的制度设计

制度设计的背景:众多的议程,暧昧的委托

解散苏联,建立俄罗斯国家

有关经济体制设计的决策

……

丛书

东方编译所译丛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关注政治研究,已出图书六十多种。

Page 11: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11

《剑桥日本史(第 5卷):19世纪》[美] 詹森 主编 / 王翔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14-4 / 138.00 / 日本历史

《剑桥日本史》是第一套最重要的综合展

现当前关于日本史知识和研究的书籍,是知名

日本学者和西方历史学家对日本进行深入研

究的成果。这套书涵盖从史前时期直到现在,

日本在经济、文化、外交上的重大事件和发展

历程,是学生和学者研究日本和远东地区必不

可少的参考书籍。卷 5跟踪了从晚德川时代到

二十世纪初日本的基础和政治、制度及社会发

生变化的过程。本卷中日本史权威专家还讨论

了在十九世纪晚期封建社会受西方世界的影

响及其回应。

主编马里乌斯·B.詹森,曾任华盛顿大学

教授,1959 年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历史和东方

研究教授。此后他担任名誉日本历史教授,直

到 1992 年退休。他一生有 20 多本著作,包括

《日本和孙中山》(1954),《日本和中国》,《从

战争到和平:1894—1974》(1975),《日本和

世界:两个世纪的变化》(1981),等等。

目录

总编序

第 5卷前言

导论

普林斯顿大学 马里乌斯·B.詹森

一个终结,一个开始和一个转型

转型的舞台

历史学家与 19 世纪的日本

第一章 19 世纪初的日本

马里乌斯·B.詹森

将军与摄政者

宽政改革

城镇,旅行和城市文化

农村:增长,盈余,以及管理的难题

西方世界的形象

综合考察

第二章 天保危机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和文明系 哈罗德·包利瑟

天保饥馑

民众骚乱

外部威胁

批评家及其批评

藩政改革

幕府改革

水野忠邦

余波

启示

第三章 德川晚期的文化与思想

……

译后记(节选)

我很赞同该多了解日本,但如何了解呢?

了解一个国家就要知道它的过去,但除了戴季

陶、周作人、鲁思•本尼迪克特等有关日本的

著作,鲜有当代国人研撰的雅俗共赏的精品。

为什么日本能出现白鸟库吉、内藤湖南、宫崎

市定那样的汉学大师,而中国却鲜有驰誉中外

的日本学泰斗?难道我们就只能通过读几本

故人的旧作,看几部热播的日剧,去了解一个

有着深厚底蕴且不断变化的国家?那样的话,

我们永远只能知道“邻居”的电器和樱花,而

不清楚“邻居”到底是什么人。

Page 12: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12

《无情的革命:资本主义的历史》(美)乔伊斯·阿普尔比 / 宋非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2014-1 / 69.00 / 经济史

本书是一部具有挑战性的史学作品,带您

领略过去五百多年来资本主义的兴衰成败。

乔伊斯•阿普尔比,当代最有成就的历史

学家之一。曾任教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

国历史学会和美国历史学家组织的前会长,其

著作曾获 2009 年的小阿瑟•M.施莱辛格奖。

她现在生活在洛杉矶。

名家推荐

“《无情的革命》是一项很高的成就,它

展示出资本主义内含的价值观、理念与供给、

需求、资产负债表的问题一样多。这部书意义

深远,是具有挑战性的史学作品。”

——肖恩•威兰茨,普林斯顿大学,《美

国民主的兴起:从杰斐逊到林肯》的作者

“乔伊斯•阿普尔比是我们这个时代最

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她是一名优雅的作家,

也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和洞察力的思想家。

《无情的革命》是阿普尔比最棒的作品:节奏

轻快、立场公正地讲述了一段有关资本主义及

其影响的历史。”

——T.J.斯泰尔斯,《第一大亨:范德比

尔特的史诗生活》的作者

“乔伊斯•阿普尔比是我们这一代领先

的历史学家之一,她涉猎的题材极其广泛,还

有她对现代经济社会形成的分析都吸引了大

批的读者。这部书是她职业生涯的一个高点,

是商业人士的必读作品。”

——丹尼尔•沃克•豪,加州大学洛杉矶

分校,普利策奖获得者,《上帝成就了什么:

美国 1815-1848 年变形记》的作者

“《无情的革命》探讨了现代资本主义的

兴起与扩张这一巨大课题。阿普尔比从中世纪

的英格兰开始,到 2008 年掀起的全球金融危

机结束,探究了资本主义在过去五百多年里的

兴衰成败。这部书内容包罗万象,易读又迷人,

能很好地启发和娱乐那些有兴趣了解世界经

济源自何处、又将去向哪里的读者。”

——杰弗里•弗里登,哈佛大学,《20 世

纪全球资本主义的兴衰》的作者

目录

致谢

第一章 资本主义的谜题

第二章 贸易的新方向

第三章 农村的关键发展

第四章 关于市场与人性的评论

第五章 18 世纪资本主义的两副面孔

第六章 德国与美国的崛起

第七章 工业巨无霸和它们的对手

第八章 统治者的资本家身份

第九章 战争与萧条

第十章 新水平的繁荣

第十一章 新环境下的资本主义

第十二章 进入 21 世纪

第十三章 危机与批评论

注释

索引

Page 13: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13

第二部分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上下)》

《中国的儒学统治》

《张仲礼文献集》

《望海楼笔记(外二种)》

《“三反”“五反”运动纪实》

《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

(1838~1990)》

《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秘史》

Page 14: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14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上下)》邓晓芒 / 人民出版社 / 2010 / 180.00 / 哲学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句读(上下)》是

邓晓芒教授逐字逐句讲授康德《纯粹理性批

判》的录音整理,花费 7 年的时间,用 10 句

话来解释康德原文的 1句话,对研读康德著作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学术价值。也为广大读

者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康德经典的基本平台。

邓晓芒,男,1948 年 4 月生,湖南长沙市

人,1982 年武大哲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

士学位,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

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哲学史学会

副会长,《德国哲学》主编。专攻德国哲学,

亦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

主要著有《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

探》(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

奖)、《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指要》(与杨祖

陶合著,获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

等奖)、《冥河的摆渡者 ——康德〈判断力批

判〉导读》、《走出美学的迷惘——中西美学思

想的嬗变与美学方法论的革命》(与易中天合

著)、《灵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人之

镜——中西文学形象的人格结构》、《灵魂之旅

——九十年代文学的生存意境》,译有康德三

大批判(杨祖陶校)、《实用人类学》、《自然科

学的形而上学基础》,胡塞尔《经验与判断》

等,发表论文 100 余篇。

目录

自序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导言

I.纯粹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区别

Ⅱ.我们具有某些先天知识,甚至普通知性也

从来不缺少它们

Ⅲ.哲学需要一门科学来规定一切先天知识的

可能性、原则和范围

Ⅳ.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别

V.在理性的一切理论科学中都包含有先天综

合判断作为原则

Ⅵ.纯粹理性的一般课题

先验感性论

第一节 空间

§1.空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2.空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3.由上述概念得出的结论

第二节 时间

§4.时间概念的形而上学阐明

§5.时间概念的先验阐明

§6.从这些概念得出的结论

§7.解说

§8.对先验感性论的总说明

[先验逻辑导言]先验逻辑的理念

I.一般的逻辑

Ⅱ.先验逻辑

……

先验分析论•概念分析论先验分析论•原理分析论先验辩证论

先验方法论

Page 15: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15

《中国的儒学统治》刘绪贻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4-5 / 38.00 / 思想史

自西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

中国皇室日益依靠、重视、奖掖儒生,扩大儒

生阶层,儒生则通过研习、讲述、演绎儒学,

极力为皇权辩护,扩大和强化皇权,并使皇权

神圣化;皇室和儒生阶层逐渐从儒学中获取日

益深厚的既得利益。

为保护和扩大他们的既得利益,也是从西

汉起,皇室和儒生阶层就相互合作以抑制和镇

压其他学说和社会群体(比如工商业者、科技

工作者、游侠等),使中国社会永远处于一种

靠皇权和宗法制度维持秩序的小农经济状态。

这种统治阶级各组成部分既得利益一致社会

分层模式,使得统治阶级既得利益成为一种非

常强大的抵制社会变革的力量。这就是儒学在

中国统治二千余年的原因,也是中国社会难以

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刘绪贻,1913 年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

1936 年考入清华大学。1944 年毕业于该校(清

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后的西南联大),获

社会学学士。1947 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回国

后任武汉大学教授。著名美国史专家,主编并

参与撰写六卷本《美国史》并与人合著多种美

国史研究专著,著有《黎明前的沉思与憧憬》

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儒学

既得利益与社会变迁

人性和我们的方法

第二章 儒学统治的兴起

儒生的出现

仕途奋斗和挫折

逐渐成功

最后的胜利

统治阶级从儒学获取既得利益的开始

第三章 汉初社会重新分层

工商业者和游侠的兴起

对统治阶级利益的威胁

对工商业者和游侠的镇压及其衰落

社会重新分层的影响

第四章 汉代儒学的发展和演变

儒生阶层的扩大

师传和家法

古文经书的出现

今古文经学学者间的冲突

古文经学的最后胜利

第五章 门阀士族的兴起及其影响

儒生阶层的第一个正式组织

门阀之士阶层的产生和持续

道家的复兴和佛家﹑风雅文学的繁荣

遏制道和佛的企图

第六章 儒学统治的重建

科举制的制度化

对残存的门阀士族的压制

儒生反对佛﹑道及其他危及其既得利益的势

力的斗争

韩愈和李德裕

第七章 宋代儒学统治的加强及其影响

藩镇和宦官的兴衰

进一步完善科举制

王安石的新政

新儒学的兴起

朱熹学说向北发展……

Page 16: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16

《张仲礼文献集》谢京辉、王泠一 主编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14-03 / 49.8 / 文集

张仲礼先生,1920 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系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上海社会科学院原院长。

张老师享有国际声誉的前辈学者,也是值得智

库从业人员尊敬和学习的楷模。他的格言很朴

素:爱祖国、爱人民、爱上海社科院。张老是

中国第六至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是著名的议

案大王和“一号议案”者。

《张仲礼文献集》主要收录了张老担任全

国人大代表期间领衔的 61 个议案、本世纪以

来撰写的文章和组织的调研报告,以及知名学

者、晚辈学人和主流媒体对其社会影响的评价

文章;时间跨度从 1987 年到 2013 年,内容则

涉及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国际比较、可持续

发展、社会责任担当和民生事务等多个领域。

目录

序中国梦的智库表达

议案集成篇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1983——

1988)

1987 年

《关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经常化的议案》

(第 1号)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1988——

1993)

1988 年

《制定保护老年人法》(第 1号)

1989 年

《加强对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立法、监督工

作》(第 1号)

1990 年

《建议制定“货币发行法”》(第 1号)

1991 年

《建议制定“消费者保护法”》(第 8号)

《建议尽快制定“证券交易法”》(第 9号)

1992 年

《建议加快制定“农业投资法”》(第 26 号)

《建议对涉外股份有限公司立法》(第 27 号)

《建议制定“债权债务法”和相关配套法规》

(第 28 号)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1993——

1998)

1993 年

《建议制定“专业技术法”,保障我国科技事

业的健康发展》

(第 1号)

《应及时制定“票据法”》(第 2号)

《尽快制定“反倾销法”》(第 3号)

《必须加紧制定遗产税和赠予税立法》(第 4

号)

1994 年

《尽快制定“信贷法”》(第 2号)

《及早制定“仲裁法”》(第 3号)

《保障职工按劳取酬权利,维护社会安定和稳

定,应及时制定“最低工资法”》(第 11 号)

《制定“期货交易法”》(第 12号)

……

生态文明篇

决策咨询篇

转型发展篇

文新渊源篇

学人风范篇

Page 17: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17

《望海楼笔记(外二种)》王运熙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68.00 / 古典文学研究文集

《望海楼笔记(外二种王运熙文集)》为作

者王运熙 60余年来治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的

学术心得及相关学术成果的荟萃。本书分“望

海楼笔记”、“中古文论要义十讲”、“谈中国古

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和“附录”四部分。其

中“望海楼笔记”共分五卷,分别谈治学、乐

府诗、唐诗、辞赋散文、古代文论,均属于中

国古代文学的范围。此五卷既高屋建瓴,又深

入浅出,娓娓道出了作者治学的宝贵心得,六

朝乐府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学术价值,唐代文学

和唐诗的诸多学术课题,以及赋文的文体特点

和文学价值和对八代之间文论的相关探析解

读。“中古文论要义十讲”为作者对中古文论

要义的经典考察,九讲存目。“谈中国古代文

学的学习与研究”,从六个方面结合作者治学

经历和经验谈了为文为学之道和具体研究方

法,极具示范性和学习价值。“附录”部分为

作者小传和简要年谱,以及作者著作论文目

录。本书为王运熙先生 60余年来治古代文学

和古代文论的学术心得及相关学术成果的荟

萃。为学习研究者指明了具体的研究路径,宏

阔祥瞻而又具体微观,精彩而经典,最见学术

意义和价值。

王运熙,男,江苏金山县(今为上海市

金山区)人,1926年生。1947年毕业于复旦大

学中文系,留校任为教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

文学与文学批评的教学、研究工作。现为复旦

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中国语言

文学研究所所长十余年,兼任中国古代文论学

会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会长、卜海市古

典文学学会会长等学术团体职务。已出版的著

作有《乐府诗述论》(含《六朝乐府与民歌》

等三种)、《文心雕龙探索》、《汉魏六朝唐代文

学论丛》、《中国古代文论管窥》等。并与顾易

生教授主编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高校

文科教材)、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担

任其中部分撰写工作。

目录

望海楼笔记

1.序

2.卷一 治学漫话

3.读书要找指路灯

4.谈读书答问

5.研读古代文学须明其义例

6.过好古汉语阅读关

7.读一些四部经典书籍

8.读一些目录学基本书籍

9.学习古典文学要注意几个关系

10.扩大文化知识领域

11.向前辈和前代学者学习

12.搜集积累材料

13.分析、论证问题

14.写作论文

15.论文应统观全文

16.文论家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批评

17.把文论家与他同时代的文论联系起来考察

18.把批评史研究和文学史研究结合起来

19.注意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20.研究乐府诗的一些情况和体会

中古文论要义十讲

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与研究

附录:王运熙教授小传

王运熙教授简要年谱

王运熙教授著作论文目录

Page 18: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18

《“三反”“五反”运动纪实》吴珏 / 东方出版社 / 2014-5 / 46.00 / 纪实文学

一本书读懂红色年代的激情与困惑、理想

与思索。

主编叶健君,现任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

室副主任、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共党史研究与

写作,曾策划主持编写了《中国抗日战争年度

焦点》(3册)、《聚集红都》系列从书(4册)、

《聚集红墙》(4册)等二十多部书籍,撰写《湘

籍共产党人的精神》、《毛泽东与王明》等个人

著作 4部,发表了《刘少奇对社会主义政治体

制的改革》《对王明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

张的深层剖析》等三十多篇论文,参编各类书

籍三十多部,曾获省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

目录

一、毛泽东的一个指示,成为知识青年上山下

乡运动中广为流传的口号

二、团中央号召和组织城市青年“向荒山荒地

荒滩进军”,“到农村落户”

三、他们是当时早期知青中的典型,他们的名

字代表那个特殊时代的特殊群体

四、知青运动在十年“文革”中形成一股巨大

的洪流,无数家庭卷入其中

五、知青运动出现了问题,李庆霖告御状,毛

泽东写回信,全国知青工作会议召开

六、知青运动急剧收缩,全国各地刮起知青返

城大风潮

七、中央不再提倡上山下乡,出台落实知青政

策,知青运动告终。

丛书

红色年代系列还包括《人民公社化运动纪

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实》、《“大跃

进”运动纪实》等。

《人民公社化运动纪实》

刘华清 / 东方出版社 /

2014-5 / 42.00

《"大跃进"运动纪实》

阳雨 / 人民东方出版传媒

有限公司,东方出版社 /

2014-5 / 48.80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纪实》

周亚平 / 东方出版社 /

2014-5 / 28.00

Page 19: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19

《摩根财团: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

(1838~1990)》[美]罗恩·彻诺 / 金立群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2014-4 / 198.00 / 思想史研究

本书是迄今为止有关美国金融王朝的第

一部鸿篇巨著,一卷充满洞见的金融历史全景

图:以摩根财团的视角,看整个华尔街、现代

金融业兴衰更替。

在一个半世纪里,摩根家族的四代人,

在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里缔造了神秘的金融

帝国。这个金融帝国凭借不计其数的投资,在

经济、社会、政治和外交等领域织成了无比繁

复的人际关系网络。本书中如实记载了摩根财

团斡旋于伍德罗•威尔逊、赫伯特•胡佛、富

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安德鲁•

卡内基、亨利•福特等要政要、巨贾间一些尘

封的史料,在二战中摩根财团与墨索里尼、日

本军国主义者、墨西哥独裁者和纳粹财政部长

的秘密关系。

《摩根财团》可以满足多方需要,金融

从业者可以了解世界金融格局变化,增强专业

分析和评估能力,提高金融产品收益;企业家

可以学习如何把握政治局势,市场趋势,在竞

争中规避风险,基业常青;政府监管部门可以

研究如何加强对实业和金融界的管理而不扼

杀其活力。

罗恩•彻诺,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美国

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美国历史图书奖获奖

者,擅长撰写金融、商业和政治人物的传记。

《财富》杂志称其为“美国最好的传记作

家”。

译者金立群,现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

事长,曾任财务部副部长,中国投资公司监事

长兼党组副书记等;是迄 今为止中国第一个

担任亚行副行长的副部级高官;著有《新国际

经济体制与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

编著《英汉法汉财务金融词典》。

目录

摩根大通集团董事长杰米戴蒙推荐序

金立群推荐序:再版随想录

中译各版本序言

各原版前言

摩根帝国年代简表

第一篇 领主时代

(1838~1913)

第一章 吝啬鬼 3

第二章 波洛涅斯 19

第三章 王子 32

第四章 海盗号 51

第五章 垄断 80

第六章 托拉斯 107

第七章 恐慌 135

第八章 泰坦尼克号 154

第二篇 外交时代

(1913~1948)

第九章 变形记 181

第十章 战争 201

第十一章 爆炸 225

第十二章 奥德赛 252

第十三章 爵士乐时代 276

第十四章 金本位 294

第十五章 圣人 313

第十六章 崩溃 330……

Page 20: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20

《被选中的: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秘史》[美]杰罗姆•卡拉贝尔 / 谢爱磊 周晟 柳琳 等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014-5 / 98.00 / 教育

《被选中的》是迄今为止最具经典性的社

会与文化史扛鼎之作,它清晰地阐述了美国顶

尖大学三巨头——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

的入学标准,生动地揭示了过去一个世纪美国

权力与精英特权的变迁。书中描绘了各色人物

(包括伍德罗•威尔逊、富兰克林•德拉诺•

罗斯福、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和金曼•

布鲁斯特等),解释了围绕哈佛、耶鲁和普林

斯顿的招生竞争如何塑造了美国精英,并且形

成了今日美国所拥有的奇特的大学入学制度。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精英的价值取向

决定了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这些顶尖大学的

取舍标准。本书详细讲述了三大名校不为人知

的历史,呈现的不仅仅是它们的入学标准的变

迁史,更主要的是反映出美国精英观念一百多

年来的演化,是美国社会文化史上一个里程碑

式的作品。

杰罗姆•卡拉贝尔,生于 1950 年,美国

社会学家,政治及社会评论家,加州大学伯克

利分校社会学教授,其笔触以全面的视角,广

泛涉及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及社会政策和历史

的方方面面。他致力于对教育的社会学研究,

探求美国高等教育中关于精英、机遇、晋升途

径与文化资本的内涵,以及教育系统在使现有

社会秩序合法化中所扮演的角色。

媒体推荐

这是一部尼采式的知识系谱学,它揭示了

学生如何申请以及被选入大多数精英大学—

—这一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从来都不是没有

时代烙印或公正无私的……(它让我们看到

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画面,即在美国那些

提供高等教育的地方所存在的蓄意的偏执。

——《纽约太阳报》

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选拔性招生的起源,1900—1933

第一章 精英教育与新教精神

第二章 实施选拔性招生前的三巨头

第三章 哈佛同限制的斗争

第四章 耶鲁和普林斯顿的“犹太人问题”

第二部分 精英统治的斗争,1933—1965

第五章 哈佛的科南特:生平与思想

第六章 科南特时代的招生现实

第七章 耶鲁:不情愿的改革

第八章 普林斯顿:扩招的俱乐部

第九章 威尔伯•本德及其影响第十章 老拿骚的传统与变革

第十一章 耶鲁:从偏狭到兼容并包

第三部分 兼容并包及特权的存留,1965—

2005

第十二章 印克•克拉克、金曼•布鲁斯特和耶鲁的变革

第十三章 种族冲突和黑人的融合

第十四章 男女同校和性别平等的抗争

第十五章 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友反

第十六章 多元化、巴克案以及大学自主权保

卫战

……

Page 21: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21

第三部分

《聽水讀钞》

《城与城》

《嬉皮士救了物理学》

《是什么带来力量 : 乡村儿童的教育》

《儿子,你要活下去》

Page 22: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22

《聽水讀钞》陆灏 / 海豚出版社 / 2014-2 / 48.00 / 近代史

陆灏,笔名安迪、柳叶、陆侠。复旦毕业,开过凤鸣书店,

如今工作于《文汇报》,单身,琴棋书画样样皆能,面貌清秀。

陆谷孙谓之曰:“渊才亮貌的美少年陆灏君”。

年过四十的陆灏,曾编辑《万象》杂志多年,史海钩沉,

中西求索,在报纸和周刊的薄弱环节,补一些读书人消遣的“甜

俗 ”趣料,其书卷气和对现实的入微体贴至今让人回味;他参

与编辑的一套丛书,题目就叫“书趣文丛”,强调书的趣味,强

调好书的“事”、“识”、“情”;他不论读书、写书,还是编书、

编杂志,都一脉相承地经营着他的个人阅读趣味,体验读书的

私秘乐趣,从不旁骛。

名家推荐

@陈子善:此乃陆公子在"听水斋"舞文弄墨,继《东写西读》《看图识字》《梵澄先生》后的第三本半书,文字清雅,内容扎实,篇

篇精采自不待言,书前又有冯至、施蛰存等"师长墨迹十余叶,

如同演唱会请大牌明星当嘉宾",装帧之典雅更令人惊艳。

书贾气味(节选)

黄丕烈和顾千里,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著名著名藏书家、校勘

学家。藏书界一直有“黄跋顾

校”之说,经过他们校勘题跋

过的旧书,即使很平常的版本,

也会身价百倍,“抬高到不可思

议的荒谬高度”(黄裳语)。两

人都爱书成癖,一度关系非常

密切,黄丕烈曾说:“朋友中与

余赏奇析疑者,惟顾子千里最

为相得。”顾千里家境贫寒,黄

丕烈却比较富有,黄曾把顾接

到家中请他帮助校勘印书,也

请顾帮他访书收书。

目录

1装模作样3咀尔不摇牙5逢迎主意7馅债之鄙9紫膛色瓜子脸11老娘这脚13茄鳌与猪头15万夫难敌17识趣庸陋19“董超”“薛霸”21片言解颐23周扬赞许《宋诗选注》25第一号目标27借痴斋藏书29“司马迁将入妇女文学史”31我有男朋友了”33“同情兄”35五石斋日记37蒋家胡同妖气冲天39君善减否人物41东食西宿…………

Page 23: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23

《城与城》(英)柴纳·米耶维 / 胡绍晏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2014-5 / 38.00 / 本体论研究

贝歇尔是欧洲一座位处于边缘地带的城市,那里发生了一

起谋杀案,死者是一位女士。随着调查的进展,重案组探员博

鲁意外发现,案情并不寻常,隐藏着一个惊天大阴谋。在与贝

歇尔平行的另一座城市里,地下社团正试图将两个城市合二为

一。为了查明真相,阻止这种行为,博鲁只身前往那座城市。

这是一次特殊的旅行,为了适应陌生的环境,博鲁必须调整自

己的心理与视角,独自对抗两座城之间的神秘势力。

柴纳·米耶维(China Miéville),1972 年出生于英格兰,

以“新怪谭”风格奠定国际声誉,21 世纪的重要奇幻作家。代

表作品有《鼠王》、《帕迪杜街车站》、《地疤》、《伪伦敦》、《城

与城》、《寻找杰克》等。米耶维的写作风格多半带有诡异的幽

默感,擅长构制宏大逼真的奇境世界。作品屡获轨迹奖、雨果

奖、世界奇幻奖、阿瑟·克拉克奖等重要国际奇幻、科幻文学奖。

媒体推荐

只要是稍不寻常的写作,卡夫卡和奥威尔的名字总是太轻

易地被抬出来;但被拿来与这本书作比较,这两个名字绝对是

值得的——真是扣人心弦而发人深思的阅读体验。

——《泰晤士报》(The Times)

目录

致 谢 1

[第一部 贝歇尔 ]

第一章 女尸 7

第二章 探听 19

第三章 面包车 33

第四章 越界 44

第五章 隐秘之城 54

第六章 巡界者 76

第七章 客人 92

第八章 鲍登理论 108

第九章 完美公民党 125

第十章 驳回 134

第十一章 准证 147

[第二部 乌库姆 ]

第十二章 另一边 161

第十三章 挖掘现场 172

第十四章 合并派 192

第十五章 博士 205

第十六章 分歧之地 215

第十七章 定向炸弹 223

第十八章 跟踪 234

第十九章 逃亡 250

第二十章 信 261

第二十一章 过境 273

第二十二章 违禁 285

[第三部 界域 ]

第二十三章 审问 295

第二十四章 图书馆 306

第二十五章 偷窃 314

第二十六章 暴动 329

第二十七章 截击 340

第二十八章 主使 354

[尾声 界域 ]

第二十九章 新雇员 375

Page 24: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24

《嬉皮士救了物理学》[美]戴维·凯泽 / 李月华译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4-4 / 38.00/ 科普

20 世纪 70 年代对于物理学家是萧条的年

代,由于工作难找,随波逐流、不敢越雷池一

步成了人们奉行的原则,整个环境对探索客观

世界的奥秘而言常常是窒息的。这时美国加州

伯克利一群工作不称心,却好奇心不死的古怪

另类的物理学家集结在了一起,他们抛开主流

物理学界的种种局限,探索科学界无人问津的

荒野。他们戏称自己是“基要物理学小组”,

他们追求的是做物理要有大胆无畏、寻幽探胜

的精神。他们从东方神秘主义和超感读心术角

度研究量子纠缠态和贝尔定理,他们会躺在伊

萨兰学院的温泉浴池里讨论最新的研究进展,

有些甚至尝试用 LSD 迷幻药提升创造力。或许

很难想象的是,这些离经叛道的人却扭转了现

代物理学的方向,他们使主流物理学界情不自

禁地开始关注量子理论中那些离奇却让人兴

奋的基本问题了。此书将介绍一群天马行空的

物理学家是如何无视当时“闭嘴,计算”的诫

命, 并驱使现代物理学重新焕发活力的。

戴维•凯泽(David Kaiser)是麻省理工

学院物理系教授,曾开设“科学、技术与社会”

课程。他已入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因《“画”

分出的理论》被美国科学史学会授予辉瑞奖,

该书写的是理查德•费曼独特的量子理论研

究方法。他和家人生活在波士顿附近。

名人推荐

《嬉皮士救了物理学》让我们对一些最早

研究量子理论基础问题的非同寻常的人们有

了一种非同寻常的了解。这本书读起来很有

趣。

——安东•塞林格,《光子的舞蹈》作者

戴维•凯泽给我们呈现了在反文化运动中

那些特殊的科学探求的奇妙、神秘及喜悦,这

种探求帮助界定、启发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

期。一些人见证了并一直欣赏着这些历史的回

响,但从没有人如此权威、如此充分地把这个

故事讲得如此富有色彩。

——杰弗里•J•克里珀尔,《伊萨兰:美国与无

宗教的宗教》作者

英文原版

How the Hippies Saved Physics: Science,Counterculture, and the Quantum

RevivalKaiser, David / 2011-6 / 194.00

Page 25: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守夜人记事簿》【英】V. S. 奈保尔 / 吴晟、冯舒奕 / 南海出版公司 / 2014-3 / 39.50/ 外国文学·经典

V. S. 奈保尔英国著名作家。1932 年生于

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 年进入

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50

年代开始写作,著有《米格尔街》、《斯通先生

与骑士伙伴》、《自由国度》、《河湾》、“印度三

部曲”、《非洲的假面剧》等。2001 年荣获诺贝

尔文学奖。

内容简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最幽默的作品

与《米格尔街》媲美的短篇小说集

看我如此悲催,你有没有开心一点?

我只是个守夜人啊,经理你这是要把我修理成

情景喜剧作家吗?

做了几十年的苦逼小学教师,我才当上校长,

娶到个老姑娘作老婆,然而转眼就将名誉不

保!

我爸是被自己吓死的,临终前还告诉我:另一

个男人才是我真正的父亲!

活泼快乐的蓝被街头混混绿欺负得抑郁了,绿

被刁蛮公主黄折磨得形销骨立了,飞来一场横

祸,绿和黄与世长辞,余下蓝茕茕孑立于笼中,

神色怅惘。鹦鹉圈真是扯不断,理还乱!

放荡无忌的快乐青春远去了,昔日好友们面目

全非了,好在新闻里说会来一场飓风把一切都

扫荡干净,结果,唉!

目录

我的姑妈金牙

抽奖

圣诞节的故事

哀悼者

守夜人记事簿

敌人

绿尼和黄儿

完美房客

心脏

面包师的故事

岛上的旗帜

丛书

新经典文库:V.S.奈保尔作品

已出图书十多种,以下为其中几种:

《米格尔街》

(英)V.S.奈保尔 / 张琪 / 南海出版公司 /

2013-7 / 28.00

《非洲的假面剧》

(英)V.S.奈保尔 / 郑云 / 南海出版公司 /

2013-7 / 36.00

Page 26: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26

《是什么带来力量 : 乡村儿童的教育》卢安克 / 中国致公出版社 / 2014-1-1 / 36.00/ 教育·社科

乡村留守儿童最缺少的不是钱,不是被接

到一个发达但陌生的世界,而是缺少一个属于

自己的、像一个熟悉的家一样的地方。他们更

缺少的是一个长久、稳定、只属于自己或自己

班级的、比哥哥更有权威的大人在身边。这个

权威需要给他们一个能用上自己的感受的机

会,要能让他们与权威共同创建自己的环境和

文化。他们需要的是根据真实感受,而不是根

据胡乱发挥的想象而来的创作。这本书想介绍

的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些经历和观察。

——卢安克

谁是卢安克

卢安克 ,1968 年生于德国汉堡,1996 年

毕业于汉堡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2002 年取得

WALDORF 教育学校教师资格。1992—1994 年作

为国际交换生先后在东南大学,广西农业大学

学习。

从 1999 年起,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

宁、桂林、河池等民族地区进行志愿教育工作,

义务为当地学生讲授汉语普通话、艺术及科学

类课程。现为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板烈村板烈

小学义务教师。

2003—2013 年,在板烈小学开展教育活

动,让学生观察、感受、用艺术创作的方式表

达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带领学生创作了电视剧

《和平剑》《心镜》等作品,通过与学生共同

创作来培养儿童的归属感和自我成长的力量。

其教育研究文章先后结集成《与孩子的天性合

作》《是什么给我力量》《非目的的行为》《是

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

目录

真 实 1

让教育适应真实 3

寻找学生的梦想 10

感 觉 23

清醒是难受的 25

感觉的过程 33

培养幼儿的感觉 39

培养感觉的活动 46

活动经历 55

去观察 57

改造环境 73

发挥意识 86

创作 101

意识的发展 115

我最失败的活动 117

寻找新的力量 124

人类意识的发展 130

跟学生创作电视剧《三个世界》 138

意志与意识 157

智力与意志 159

怎样引导行为 165

创作会带来什么 173

跟学生创造文化 175

顺序传达的力量 180

结果会带来意识 185

跟学生创作电视剧《和平剑》 192

跟学生创作音乐片《在乎》和《梦别》 198

留守儿童的归属 208

作为教师与志愿者 215

老师的心态决定一切 217

作为志愿者 225

影响力的后果 230

Page 27: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推荐

27

《儿子,你要活下去》品雅特海 / 李广平 / 花城出版社 / 2014-1-1 / 36.00/ 文学·历史·回忆录

1975 年 4 月,红色高棉来了。作者品雅特

海和他那一大家子,一共十八口人,像全市二

百多万人一样,被强制赶出柬埔寨首都金边,

在监管下开荒种地。随后两年,柬埔寨简直成

了一个大监狱农场。品雅特海一家人被赶来赶

去,最后流落到柬埔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大

西北崇山峻岭之中,任由红色高棉凶恶的干部

驱使。家人一直吃不饱,贫病交加,备受折磨,

至 1977 年初大多死去。品雅特海决定带着妻

子翻山越岭逃往泰国,把六岁的儿子纳娃托付

给别人照看。可是妻子因林中失火迷路而亡,

品雅特海九死一生,终于活了下来。逃出生天

后,他想念失散的儿子,悲恸不已。

书中记述的是发生在柬埔寨的一个真实

的故事,是作者对自己 1975-1977 年在“红色

高棉”统治下一段骇人听闻的非人生活的回忆

录。这既是作者个人的回忆录,也是 20世纪

一段不可忘怀的历史。

品雅特海,男,原是柬埔寨金边的高级工

程师,他全家十八口人都在“红色高棉”暴政

下相继死去,只他一人九死一生逃到泰国,后

移民法国。本书是他对这一段非人生活的血泪

记述。

目录

前言

序言

英文原版鸣谢

第一章 “革命”

第二章 被赶出家园

第三章 “解放区”

第四章 “肃清”开始了

第五章 鬼城

第六章 死亡丛林

第七章 “安卡”这个祸害

第八章 逃出东埃

第九章 煽旺仇恨的火焰

第十章 逃进森林

第十一章 孤身一人

第十二章 自由

尾声

媒体推荐

1975年,柬埔寨共和国被波尔布特的部队扯得粉碎。在公共建设部工作的工程师品雅特海是

这个悲剧的见证人……他所有的家人,他无数的

朋友都被害死了……整个一个社会体系被红色

高棉干部的偏执狂政策摧毁了。这是一本令人心

碎的回忆录。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书评

柬埔寨革命疯狂时期,所有的城市居民都被

赶到农村干活,制造出一个个新的农民村落,按

照严厉的、教条的路线运作……品雅特海当时出

逃,怕孩子累赘逃不出去,就把孩子扔下了没有

带走,又因为一时糊涂,没把妻子看护好,她迷

失在原始森林中,葬身林海了。这个愧罪感将永

远折磨着他:他的叙述揭示出人类良知的史前力

量无比强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副刊”书评

Page 28: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排行

28

季风本周排行

非学术类

1

2 3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单价

1 如何阅读一本书 商务 莫提默.J.艾德勒 42

2 百年孤独~新经典文库 500

(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 01) 南海 加西亚.马尔克斯 39.5

3 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 浙江人民 廖信忠 29.8

Page 29: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排行

29

4 老照片(第 94 辑) 山东画报出版社 冯克力 15

5 安乐堂 上海三联 高阳 39

6 做事坚定,做人柔软~当我回忆从业务助理

到奥美公关董事长的这一路 浙江大学 丁菱娟 32

7 谈话的泥沼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丹青 36

8 如何看懂书法 北京 侯吉谅 42

9 无知的游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丹青 58

10 知日·料理之魂 中信 苏静 35

11 知日!知日!这次彻底了解日本 01 中信 苏静主编 36

12 在路上 上海译文 杰克.凯鲁亚克 28

13 霍乱时期的爱情 南海 加西亚.马尔克斯 39.5

14 1984 动物农场 华东师大 乔治.奥威尔 25

15 秘密 湖南文艺 朗达.拜恩 32

16 想得美 浙江文艺 韩寒 35

17 黑道风云杜月笙 中央编译 玉门关外 32

18 闲暇处才是生活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梁实秋 35

19 汴京残梦 上海三联 [美]黄仁宇 35

20 凤尾香罗 上海三联 高阳 38

Page 30: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排行

30

学术类

1

2 3序号 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单价

1 改变中国:在中国的西方顾问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史景迁 48

2 西方将主宰多久:东方为什么会落后,

西方为什么能崛起 中信 [美]伊恩 莫里斯 69

3 性学入门~人类在性学领域的探索 上海社会科学院 李银河 26.8

4 蒋介石与国共和战:1945~1949 山西人民 蒋永敬、刘维开 48

5 哲学家与儿童对话 北京三联 里夏德.达维德.普雷希特 37

6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阶段的

若干问题 中国经济 吴敬琏 58

7 不流于美好愿望~新经济学如何

Page 31: 季风书讯no 354

季风本周排行

31

帮助解决全球贫困问题 商务 [美]迪恩·卡尔兰 49

8 国家与社会 中央编译 [加]卜正民 / [加]傅尧乐

49

9 师范学校与中国的现代化 商务 丛小平 49

10 用地图看懂世界经济 世界图书 [日]生命科学编辑团队 32

11 死亡之手~超级大国冷战军备竞赛

及苏联解体后的核生化武器失控危局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美] 戴维?霍夫曼 59

12 未完的对话 译林出版社 [英]以赛亚·伯林 38

13 全球城市史(典藏版) 社科文献 [美]乔尔·科特金 49

14 福柯/布朗肖 河南大学 [法]米歇尔.福柯 莫里斯.布

朗肖 22

15 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 中国致公出版社 [德]卢安克 36

16 回应桑德尔及其他 北京三联 李泽厚 35

17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世界知识 [美]奥格。曼狄诺 25

18 西方文明之根:古代近东、

古代希腊、古代罗马文明(第八版) 上海锦绣文章 C.沃伦.霍利斯特 等 65

19 右派国家美国为什么独一无二 中信 约翰·米克尔思韦特 52

20 苏格拉底或政治哲学的诞生 华东师大 彼得.特拉夫尼 29.8

Page 32: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32

声音李宇晖:实证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和革命的博弈论解释

周保松:自由的价值

【只有哭一场】被遗忘三十年的法律精英

李宇晖:实证研究中的内生性问题和革命的博弈论解释李宇晖 李宇晖的博客(2013-02-23)

自从《告别革命》一书出版后,小清新路线在中国自由派知识界成为主流。微博上广义的自

由派名人(为了有说服力,点一下名,比如:@于建嵘@贺卫方@陈有西@吴稼祥@韩寒@李剑芒的小号@肉唐僧等)虽观点各不相同,但是都在一个问题上有高度的一致性,就是认为改良比革命效果好。此观点已经成为很多人写文章写微薄时使用的基本假设,也就是说,是无需论证的

普遍真理。

告别革命 : 回望二十世纪中国李澤厚、劉再復 /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 1997-1 / HKD 65.00

还有一个从托克维尔那里来的观点也同样有市场,说的是革命往往发生在改良的时候,或者

说改良可能触发革命。我至少见到贺卫方、朱学勤这么说过,别人也常常引用。

这两个观点本身就有自相矛盾之处。如果你承认改良会导致革命,你就不能说改良比革命好

到哪去。如果一个好的东西会导致一个不好的东西,你就不能说它是好的东西了,对吧?如果你

同时承认这两个观点,那你的言下之意就是不改良也不革命是最理想的状态(因为革命不好,改

Page 33: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33

良又会导致革命,所以也不是那么好)。但是实证上有问题,因为既无改良又无革命还能长期存

活的一党制国家上帝还没有发明出来,再好也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不值得一说。

但是我们暂且放下这两种观点之间的逻辑矛盾不谈,单说他们各自能否站得住脚。开说之前,

我想先介绍一下所有的统计学课都会讲到的一个问题:内生性问题(endogeneity problem)。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单拿一些数据来研究,做一些线性回归什么的,经常会发现两个变量之

间有相关性。所谓相关性,就是一个东西出现的时候,另一个东西出现的概率也会更大(但不是

一定出现)。随便乱举个不靠谱的例子:假如有人发现,青蛙大量出现,往往过后会有地震。OK,那么你可以通过观测青蛙来粗略预测地震。但是没有人会因为二者的相关性而误以为青蛙出现是

地震的原因,更不会傻到以为把这些动物关起来不让出来就可以避免地震。

也就是说,即使两件事情经常一前一后发生,并不代表这两件事之间有因果关系,很有可能

它们都是由第三件事决定的。比如地震和动物出动可能都是由某种之前的地质活动造成的,所以

往往一起出现。如果因为一个变量能预测另一个变量,就断定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就很有可能搞

错现象的内在机理,把另一种副产物当成了原因。这也就是统计学中的“内生性问题”。

在自然科学里,这种问题相对来讲比较容易避免。为什么呢?因为有实验室。你如果怀疑某

个变量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原因,就可以在实验室里人为地改变前者,然后观测后者是否变化。

由于前者是人为改变的(当然要注意随机分组等问题,恕不赘述),所以不用担心它可能是受某

种未知原因支配的“内生变量”。只要另一个变量跟着它变,研究者就可以肯定先变的那个变量

是原因,后变的那个是结果。社会科学就没这么容易了。因为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而且是群体

的人,而拿人做实验是很困难的。比如你想对比两种选举规则哪种更好,你不可能找一堆国家随

机分组,然后把两种选举规则强加给它们。同样,你想研究革命会有什么后果,总不能随机拿个

国家来革一革试试吧?

所以,你可以看出,社会科学里要得出一个有价值的结论,光看统计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如

果你发现了一个规律,但是讲不清除各个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千万不要随便拿来当成真理。

那我就先说说那个“改良导致革命”的观点。别跟我扯托克维尔说过什么。托克维尔什么年

代的人?他有多大的样本量?目睹过几次成功的民主化?他懂统计学里的自由度、置信区间、R平方么?他听说过博弈论么?所谓经典文献,指的是在当时划时代的作品,但是不要以为可以从

中找到多少真理。这两百多年,人类积累了多少数据,实证方法上进步了多少?顶尖刊物里研究

当代民主化的论文有多少还在引用 200多年前的文献?

说改良导致革命,本质上讲,就和说青蛙导致地震是一样的。青蛙的出动不是随机的,而是

由某种真正导致地震的地质活动引起的,对吧?那么,改良的出现是随机的么?一个习惯了高压

的统治者,吃错了什么药,突然想起来改良?突然想起来下放权力?除了统治危机,世界上还有

第二种原因会导致独裁者改良么?

事实上,真正实质性的自上而下的改良,在人类历史上本身就非常罕见(幻想改良的人说来

说去也就是那几个例子)。在仅有的那些例子里,改良的时机是如何选择的?老实说,我没有研

究过,也不想花时间研究。因为用脚指头都可以想出来,他们平时不改良是因为没有统治危机,

在某一时刻忽然选择改良无非是社会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

Page 34: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34

改良的原因是统治危机。那么革命的原因又是什么?同样是统治危机。大家都高高兴兴的谁

会革命?又是吃错了药?偷懒的学者往往喜欢用非理性来解释一切问题,这样就省了逻辑推理的

过程了--反正非理性么,做什么都是有可能的。统治者可以非理性地改良,被统治者可以非理性地革命。但是人真的这么非理性么?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有多少人会非理性地冲过来撞你?难

道像政治活动这样高赌注的行为,人真的会那么随意?

正是因为改良和革命都是由同一样东西--统治危机--引发的,它们分别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面对危机时的策略选择,所以才会倾向于在同一时间出现。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学者会产生一种

改良导致革命的错觉。

那么,统治危机为什么有时会引发革命,有时不会?有一篇经典我建议所有懂英文的人都应

该看看。这可不是老掉牙的东西,而是真正的当代的经典,作者是斯坦福的超级大牛 James Fearon。论文名为《战争的理性主义解释》。虽然没有中文版,但是文章不长,也并不难懂。这绝对是天

才的划时代之作。该文讨论的并不是革命这一具体现象,而是关于理性人为什么会发生广义上的

暴力冲突。Fearon提出的问题是:假设战争之后,双方按一定比例分配利益;那么,为什么不在战争之前就按同样的比例划分好,从而双方都省去打仗的成本呢?这篇文章的伟大之处在于,在

此之前对战争原因的研究都集中在冲突双方的矛盾上面,而 Fearon第一次用严谨的模型指出,光有矛盾发生不了战争,因为理性人会选择规避成本。战争的发生除了事先存在的矛盾之外,还

至少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之一:

詹姆斯·费戎(James Fearon),斯坦福大学政治科学教授

1.由于信息不对称,双方对获胜概率的估计不同,至少有一方高估了自己的胜算;2.由于和平协议无第三方约束,弱势一方打与不打都是死,不如赌一把(所谓的可信承诺问

题);

3.所争议的资源(如宗教圣地)具有不可分割性,无法通过谈判来共享。

从这三条来看,没有一条和改良扯的上关系。只要你同意 Fearon的理性人假设,就没办法接受改良导致革命的说法。当然,你也可以去找非理性的原因,但是凭什么改良就让人变得非理性

了?是让统治者非理性还是让反对派非理性?

Page 35: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35

那我们现在就从 Fearon的理论框架入手,看看革命在什么时候最容易爆发。

对于这三条中的最后一条(资源的不可分割性),Fearon自己也承认实证价值有限。Everythinghas a price,任何东西都是可以用钱买的,通常没有什么不可分割可言。第一条我也不准备多讲。虽然这一条是后人研究得最多的,也一般被认为是战争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但是它无法用来解释

为什么革命在一个时间发生而不是另一个时间(也许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

但这是另一个话题)。

第二条和我们今天的话题关系相当紧密。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所谓“可信承诺问题”呢?用博

弈论的语言就是:和平状况下的 Utility(效用)仍然接近于零。我看过一些关于可信承诺问题的模型(Fearon,Powell,Slantchev等)都是假设弱势的一方在不诉诸武力的情况下,最终会因为强势方的不断索求而归于一无所有(用马克思的语言来说,就是“可以失去的只有身上的锁链”)。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的机会成本也就变成零了:横竖什么都没有。

当然,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是常态。即使是一个没有任何物质享受和任何自由的纯奴隶,

也通常会认为活着比白白死掉要强,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奴隶尽管痛苦,但不会选择毫无胜算的

造反。但是,要注意,在某些特定的状况下,人对生命的估价是有可能低于零的(要么怎么那么

多人自杀呢?)。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寡妇的独子被害死而凶手逍遥法外,你觉得她对生命的估

价会如何?如果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被血贩所害染上艾滋病,他会如何计算此后的得失?这种情

况如果是少数,可能会演变成零星的暴力冲突,而一旦成了多数,则大规模冲突无可避免。

更何况,即使是最惨烈的战争,也不是每个人都会死的。所以对于那些生活非常痛苦的人,

战争带来的风险是完全可以承受的。那么,归根到底,要避免革命,首先得设法减少活不下去的

人(也就是战争的机会成本为零的人)。

有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就是改良导致被统治者的行动力增加,从而增加了革命的概率。这

个论断的前半部分是对的,改良如果不能增加被统治者的结社能力、议价能力,那就不叫改良了。

但是 Fearon这篇文章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告诉我们,双方的实力对比和暴力冲突爆发的概率并没有直接关系。如果甲方强乙方弱的时候没有发生战争,没理由甲方弱乙方强的时候就会发生。假

设在谈判的开始,统治者有能力压制反对派,那么他们根本不可能开始改良。既然开始改良,那

就说明他们认识到了自己无力压制反对派,因此也就不会傻到坚持不放弃权力。

会不会有以下这种情况呢?改良使得反对派的实力忽然增强,统治者已经明显不是对手。但

是他们考虑到一旦放权可能遭遇清算,于是不同意继续妥协,宁愿殊死一战。这实际上是 Fearon的可信承诺问题的反向应用:不是反对派活不下去,而是统治者活不下去。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也

不大,因为统治者当然会预计到改良会让反对派实力增强(难道你懂他们不懂?),如果他们并

不准备放弃权力,那么一开始就根本不会启动改良。某国的现状就是这个样子,因为担心民众组

织化从而议价能力提升,所以连一点点改良的影子都没有。

为了把上面描述的博弈过程讲清除,我画了这个博弈树形图供大家参考。

Page 36: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36

从这个图可以看得很清楚,哪一派获胜最终是由实力决定的。但是暴力是否发生和哪一派实

力强无关,只跟弱的那一派是否有活路有关。如果反对派处弱势,则他们能否活得下去是关键;

如果统治者处弱势,则他们是否担心被清算是关键。而是否担心被清算又是由统治者之前的统治

方式决定的(如政治迫害、腐败等)。

看了这个图,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自由派(如李剑芒)主张对贪官进行大赦了。他

们的理由是:统治者对清算的担心很可能成为拒绝改良、引发革命的原因。但是有两个问题被剑

芒老师忽略了。第一,从上图可以看出,这种策略只有在反对派实力超过统治者时才有意义。当

反对派处弱势时,统治者根本不担心清算的问题(也就是现在某国的状况),革命发生的决定性

因素在图的右半边,也就是反对派有没有活路这个变量。第二,即使反对派实力强,做出“不清算”的承诺有没有可操作性?反对派和统治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是多头的,通常没有统一组织。其中一个组织做出了不清算的承诺,另一个组织仍然有可能清算。很多人说曼德拉如何如何,

但是忘了南非反对派的重要特点就是有一个共同的领袖。缅甸的昂山素季也是一样。这样就给了

统治者一个谈判的对象,一个索取“可信承诺”的来源。某国没有这样的统一的反对派组织,因而要想做出不清算的承诺,不论价值上可取与否,在事实上是不可操作的。所以呢,你再怎么承诺,

只要他们手上有血,就不可能免除被清算的担忧。

这张图当然很粗,从图上看不出为什么改良和革命会先后发生--它们分明在不同的分支上,怎么会先后发生呢?我的图逻辑上并没有错,但是它没有考虑信息不对称的因素(也就是假设双

方都知道对方有什么牌),所以对现实的概括当然有偏差。为了更接近现实,我只好又画了下面

这张图,加入了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

Page 37: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37

这张图其实还是高度简化的,只是增加了一点小插曲,就是假设反对派没有办法判断改良是

真改良还是假改良。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比如慈禧太后当年的改良到底是真是假,

至今都没有定论。说这张图高度简化,是因为它仍然假设双方对于对方实力的信息是完全的,且

反对派对于统治者是否担心清算的信息也是完全的。如果把这两种信息不对称也考虑进去,这张

图就会复杂得不成样子,根本没有可分析性。而博弈论的价值,我认为,就在于把不可分析的现

实模式化,变得可以分析。所以我们暂且不考虑上述两方面,而专门探讨在真假改革方面的信息

不对称。

可以看出,第三层开始的四条路径中,有三个都没有变。为什么呢?如果反对派知道统治者

担心清算,或者知道统治者实力很强,那么前者就不可能相信后者会真改革。既然前者不会相信,

后者也就根本不会费力气去假改革(晴雯所说的“早知担了虚名,不如打正经主意”)。

只有第二条路径(反对派实力强、统治者担心清算的情况)和前面一张图有所不同。在这条

Page 38: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38

路径下,统治者有真改革的动机,因为真改革更容易让反对派相信,也就更有可能避免被革命之

苦;但也有假改革的动机,因为一旦侥幸让反对派受骗,就可以继续执政,无须操选举那份心。

反对派有相信的动机,因为如果对方是真改革,就省了革命的成本;但也有不相信的动机,因为

如果被骗,就坐失了获取政权的机会。也就是说,双方都无法确定哪一种策略对自己是最好的,

他们的策略选择必须建立在对对方策略选择的猜测之上。这种情况下,不会有一个单纯的纳什均

衡(pure-strategy equilibrium),你无法通过推理确定革命到底会不会发生。但是只要数据充分(把每一种结果对各方造成的损益数字化),还是可以计算出一个所谓“混合策略均衡”(mixed-strategyequilibrium),也就是算出各种结果发生的概率。我个人的博弈论还没有好到能在几天之内解出这个均衡的程度,我也不认为解出一个具体的数值有太大意义。我们只需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

改良(哪怕是真改良)未必能阻止革命的发生,其原因就在于反对派无法确知改良是不是幌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托克维尔观测到改良后经常发生革命,那无非是因为统治者大势已去,改良又不

被人相信。

注意!这并不是改良导致了革命,而是改良没能成功地阻止革命。换句话说,改良多少还是

会降低革命的概率(否则真改良根本不可能出现),只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

把握平息众怒。

说了这么半天,总算把托克维尔的这个古老的错误纠正了。这个错误不纠正是很危险的。假

如有一天,某国的统治者本来准备用改良来降低革命发生的概率,结果突然想起这个改良导致革

命的理论,就反而不敢改良了。所以说,不管站在统治者还是反对派的立场上,托克维尔这个理

论都是有害的,必须“深入揭批”!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开头提到的第一种常见观点:“改良比革命效果好”。有了前面那两张图,这个问题就清楚多了。

如果一个人告诉你:“米饭比窝头好,不要吃窝头!”那么他的潜台词是,你只要不吃窝头就可以吃到米饭。否则,这种建议就成了“何不食肉糜”的废话。说改良比革命好,也是一样。如果不革命就可以换来改良,那么这样的判断是有意义的。但是事实如何呢?革命的反面真的是改良

么?

从前面树状图可以看出,在第三行出现的可能的四条路径中,只有第二种有可能出现改良。

也就是说,统治者担心清算和统治者实力超过反对派这两条中,只要任何一条成立就不可能有改

良(更何况在某国两条都成立)。对反对派来说,不革命的结果并不是改良,而是维持现状。也

就是说在这三种路径下,拿革命和改良比没有任何意义,正如问饥民“何不食肉糜”是一个道理。只有拿革命和保持现状来对比才有策略上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在第一种和第四种路径下(弱势

统治者害怕清算或者弱势反对派走头无路),革命反而成了理性人的最佳策略。

那么,如果一个国家处于第二种路径,也就是唯一一种有可能通向改良的途径(弱势统治者

且不担心清算),是否可以通过不革命换来改良呢?还是不行。只要你明确了不革命这个原则,

改良就不可能发生(统治者是活雷锋吗?)。怎么才能促使改良呢?唯一的办法是让统治者相信

反对派有分辨真假改良的能力,而且挑明革命只会发生在假改良或不改良的情况之下。反对派分

辨真假的准确度越高,统治者就越有可能改良。不加分辨的革命,或者不加分辨的不革命,都会

让统治者丧失改良的动机,因为改与不改,真改与假改没有区别。这就好像要制止一个人偷东西,

你必须让他认识到偷与不偷面临的后果不一样。如果他偷不偷都不被抓(无人执法),或者偷不

Page 39: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39

偷都被抓(错案率高),都会让他丧失不偷东西的动机。

综上所述,“不革命”和“改良”之间半点关系都没有,说“改良比革命好”也就是个无意义的判断。如果一个人家里只有窝头,你告诉他米饭比窝头好,那真的与耍流氓无异。

很多人在对比改良和革命的时候喜欢用英法、日中等例子。秦晖先生在《再议“告别革命”》(http://view.news.qq.com/a/20130220/000027_1.htm)这篇谈话中已经反驳得很充分了:所谓改良根本不是很多人想象的和风细雨(如血腥的民治维新),所谓革命也不一定要死多少人(如辛

亥革命),十月革命的流血其实发生在革命之后(可以被视为列、斯的自上而下的反向改“良”),等等??这些我就不再重复。我需要补充的是,改良和革命并不是非此即彼的策略选择,因而从

一开始就缺少可比性。根据我这个简化模型,改良的发生至少需要三个条件:1.统治者处弱势;2.统治者不担心清算;3.反对派有一定能力分辨真改良和假改良。三者缺一不可。台湾可以算是个例子:反对派高度组织化,精英云集;本省人又占人口大多数,族群意识强烈;已有宪法被戡

乱条例架空,联合国无席位,合法性岌岌可危;蒋经国虽然也有些血债,但毕竟子女都在体制外,

自己又行将入土,当然没有什么被清算的恐惧;之后的李登辉更是既无血债,又无经济问题,更

不必担心被清算。即使是这样,台湾民主化还是经历了大量街头运动,到底应该划入革命还是划

入改良还很难说。

读者不免会问,就算拿革命和改良对比没有意义,拿革命和保持现状对比还是有意义的吧?

当然,根据上面的模型,放弃革命的最可能结果就是制度上保持现状。所以二者是一个明确的取

舍关系,进行对比是有意义的。如果你能证明革命后比保持现状更糟糕,当然可以成为放弃革命

的理由。

革命后比革命前更糟糕的例子当然是有的,但是你仔细看看,几乎全部发生在 20世纪 80年代以前。为什么呢?很简单,那时候人类还没有积累足够的数据来证实什么样的制度是有效的,

所以只能碰运气。苏联不管怎么物质匮乏,从外面看还是相当辉煌的,难免让人有模仿的冲动。

但是自从 80年代苏联的统治危机爆发以后,共产主义的神话就不复存在了。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制度是有效的已经非常明确:你要想避免灾难性的暴政,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制度原则,新

上台的革命领袖想糊弄过去,不搞选举,不让人办报,不经审判抓人杀人,已经不可能实现了。

这次埃及的例子就很说明问题,仅仅是新总统有越权的嫌疑,刚刚革命完的民众就重新回到广场。

以下是我找到的所有苏联解体过程中或者之后,世界上发生的导致政权更迭的革命事件(以

前在微博上发过)。我给革命的定义是:由大量底层民众参与的通过激烈对抗(暴力或非暴力)

方式驱逐执政者的现象。大家看看这些革命里面能不能找到新政府比之前更糟糕的例子?

当然,这个名单肯定是不全的,如果谁知道别的例子请务必补充!

1.波罗的海三国的歌唱革命:始于 80年代末,三个国家各自出现了数十万人的街头运动,并于 1989年共同组织了一次长达 600公理的人墙进行抗议,史称“波罗的海之路”。其中立陶宛还在 1991年遭遇了苏军的武力镇压。最终三国以赢得独立告终,反对党赢得选举,取代了原有的最高苏维埃,多党民主确

立。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波罗的海三国人墙

Page 40: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40

2.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不用说了,效果很好。捷克和斯洛伐克都已是 OECD国家,小日子过得滋润。

3.波兰的独立工会运动:同上。

4.东德的“星期一游行”:推动了柏林墙的拆除。

5.罗马尼亚革命:毙了齐奥塞斯库,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收入水平不如前几国,但也是中上水平,已经是欧盟成员国。

6.摩尔多瓦 2009动乱:被指选举舞弊的摩尔多瓦共产党并没有下台,但是在随后举行的选举中,摩共只获得了不到一半的席位,其他反对党组成了一个执政联盟,将其挤出政府。

7.南非反种族隔离:成功。

8.南苏丹独立运动:不知算不算革命。

9.埃塞俄比亚革命:1994年开始第一次多党选举。国家仍处于旱灾困扰之中,但和门格斯图时期的血腥独裁不可同日而语。

10.贝宁 1989年骚乱:结束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开始多党选举。

11.台湾民主运动:先是美丽岛以及 80年代的一系列运动促成了解严,但台湾人并未满足,继续发起更多街头运动(如五一九绿色运动、鹿港居民反杜邦事件、五二〇农运、无壳蜗牛运动、

三月学运等):推动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12.韩国 87年的 6月民运:直接导致总统直选。1996年卢泰愚、全斗焕因 80年代的镇压被判重刑。

当年 6月 9日,为争取国内民主参加游行的韩国延世大学学生李韩烈,被警方的催泪弹击中头部而倒下。这一事件引发了韩国民主运动的高潮。图为 7月 9日,汉城一百万市民为李韩烈举行隆重的

“民主国葬”

Page 41: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41

13.菲律宾人民力量革命:赶走马科斯总统,重归民主政治。

14.印度尼西亚 1998年抗议活动:苏哈托下台,印尼民主化。

15.智利 80年代末不合作运动:导致 88年的多党选举。皮诺切特下台,但仍掌控军队,直至1998在英国被捕。

16.最后也是最精彩的阿拉伯之春:突尼斯、埃及、也门和利比亚这些以强人政治闻名的中东伊斯兰国家,纷纷赶走了独裁者。有人认为结果如何还言之过早。但其实结果已经很明朗了:独

裁者的血腥统治已一去不返。等着看所谓“极端主义”笑话的人肯定要失望的。

另外,还有两个例子不能算太成功(但也不能算失败):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和乌克兰橙色革

命。前者的选举仍然一党独大,后者被革下去的那位又当总统了。但是要注意几点:

1.两国革命都没有遭遇暴力镇压,因而成本很低,可以理解为社会的试错方式。

2.两国革命前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民主程序,所谓革命针对的无非是选举舞弊,而之后舞弊现象确实有所遏制。即使没有达到翻天覆地的效果,但是所得绝对可以偿失。

最后,总结一下前面都罗嗦了些神马:

1.先后发生的事情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地震不是蛤蟆造成的,革命也不是改良造成的。

2.改良和革命都是统治危机的产物,所以很可能一起出现。

3.真改良的出现至少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反对派胜算高、统治者无清算之忧、真假改良易于分辨。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在历史上非常罕见。

4.革命的出现则有几种可能:1)反对派胜算低但横竖活不下去;2)统治者胜算低但担心被清算;3)统治者想妥协,但真假改良无法分辨。三种可能中的任何一种都会导致革命,所以革命较常见。

5.革命的反面不是改良。因为不革命的结果是保持现状,所以拿革命和改良对比没有策略上的意义。

6.革命和保持现状相比,有变好的例子也有变坏的例子,但是最近几十年只有变好的例子。■

Page 42: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42

周保松:自由的价值周保松和新浪微博网友们 新浪微博(2014-05-15)

5 月 15 日中山大学被取消的周老师讲座海报

周保松:【自由的价值】各位朋友,这个时候,我本应在中山大学和同学们愉快地讨论自由的。既然

讲座不得已取消了,我们就在这个平台就「自由」这一议题进行自由讨论。大家随便发言,我尽量回

答,也欢迎大家互相回应。(今晚还会有神秘嘉宾参与讨论的。)

以下为微博对话节录(已隐去网友名号):

问:周老师,请问在您成长的过程中,有哪几本书对您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谢谢!

(5月 15日 19:06)

Page 43: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43

周保松:最大的影响,是罗尔斯的《正义论》。最重要的,倒不是他的立场,而是他做政治哲学

的方法、态度和看问题的方式。这本书是当代政治哲学的分水岭。有一次,德沃金在伦敦时亲口

和我说,You must start with Rawls。(读政哲,必须由罗尔斯开始。)但罗尔斯很不易读。 (5月15日 19:10)

问:在一个没有自由和低知的国度,讨论这些太奢侈了 (5月 15日 19:09)

周保松:那我们就一起令它变得不奢侈。 (5月 15日 19:11)

问:自由是一个人的自然权利,但是出现政府了之后,自由的范围就由政府来设定并且由政府来保护,这样不就自相矛盾了吗? 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一个政府? (5月 15日 19:10)

周保松:我认为,不一定要将自由理解为所谓的自然权利,更不要说那是什么西方的东西。我们

在实实在在的压迫中,感受到自由的可贵。政府和自由之间,不一定是对立的关系。因为没有政

府,我们许多自由根本无法得到保障。所以,重点是要有公正的好的,权力受到监督的政府,而

不是不要政府。(5月 15日 19:15)

问:你好,我想问一下当一个人看清社会百态看清人情冷暖,内心不知何去何从时,应该怎么做。

我是一名高中生 (5月 15日 19:15)

周保松:不要放弃。继续思考和阅读下去。认真对待自己。(5月 15日 19:18)

问:您如何诠释汉化了的“自由”或者说“政治自由”呢?迄今为止,看到的都是西方观念啊。

(5月 15日 19:20)

周保松:自由就是自由,没什么汉化和西方。当我们的行动和思想受到限制,当我们被关在牢里,

当我们不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就是不自由--无论我们在那里。 (5月 15日 19:23)

问:梭罗写过《论公民的不服从》,也写了Walden,请问您如何评价他的思想?还有一个问题是,老师如何看待无政府主义? (5月 15日 19:45)

周保松:问题大了一点。无政府主义有很多种。但我想,我们很难真的活在无政府的状态的,因

为没有任何政治权威的状态,很可能就是战争状态,尤其在现代社会。有兴趣可以读读霍布斯的

《利维坦》,里面有很深刻的洞见,虽然我们不必接受他的结论。

问:自由与不自由的界限在哪?周老师 (5月 15日 19:48)

周保松:问题问得太大。我们要问下去:那一种自由(言论自由?宗教自由?)?这种自由的价

值在哪里?为什么它具有那么重要的优先性?在什么合理的情况下,国家才可以合理地限制这些

个人自由?这些都要一步步论证,中间没有标准的方程式,需要我们的政治社群通过理论和实践

中去摸索。

问:您好!请问,自由是一种天赋能力,即消除人自由意志的内在障碍?还是一种经过他者确认

Page 44: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44

的拥有一定权利的政治身份? (5月 15日 19:48)

周保松:很好的问题。但不易简答。自由这个概念,既有内在的一面,也有外在的通过法律来界

定的一面。我想,自由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主体能免于限制(外在或内在)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

事。自由是程度的概念,也是一个众数的概念。没有所谓自由本身的(freedom as such)的。

问:老师,请问您点样看待马克思主义?

周保松:问题太大了。但我很希望,中国有一天,可以自由讨论和评价马克思主义,而不是成为

人人都被迫修的政治思想课。也许只有到那一天,马克思主义才会恢复它的生命力,并受到大家

的认真对待。

问:周老师,您好,请问对于胡适先生讲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是否有必要基于当时国情的考虑?

比如,胡适先生经常提起的两害相伤,取其轻的视角,才使他周旋在政府和知识分子群体之间呢?谢谢@周保松 (今天 20:12)

周保松:我写过一篇《容忍与自由》,批评胡适先生的观点。有兴趣可以到网上找来看。我的基

本想法是,胡适先生视容忍为自由主义的基础,然后再将容忍的基础建立在某种怀疑论之上,是

站不住脚的,而且这种论证其实不能为自由主义的制度作出有力辩护的。以后我写长文细谈。

问:周先生怎么看待爱国主义? (5 月 15 日 20:21)

周保松:爱国是一种很自然的情感,就像一个人爱家和爱其他社群那样。但我们不能停在这里。

而要问下去:爱国家的什么?怎样的国家才值得我们爱?如果当下的国的作为,和我们所坚信的

价值有极大差距时,我们应该批评它,还是要毫无保留地拥抱它,从而变成狭隘的集体主义和排

外主义。

问:你好,我还问问中国人配得上用自由吗,几千年来,中国人更多的是屈从和奉承,特别是

49年后 (5月 15日 20:46)

周保松:配的。我们每一个人都配享自由,都配享有尊严地生活,都配享一个公平公正的中国。

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信念。我从来不相信什么中国人的国民性就是劣质这类说法。我们今晚这样

认真的思想讨论,就足以证明我们配享自由。

问:周老师,我想问,倘若有人已经索性不要脸,或者拥有了某种自信,要将他们的独裁统治贯

彻始终,且不断优化细致化统治技术,始终不给人民自由,甚至不给讨论自由的权利,启蒙的正

常人赶不上洗脑洗成的脑残生产速度,这个国家的自由,还有希望吗? (5 月 15 日 20:54)

周保松:不要这样悲观。我们有理由相信,尝过了自由的滋味,很少很少人还愿意回到被奴役的

状态。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开放,思想控制愈来愈困难。我们今晚当下这样的讨论,即为明证。

问:再问第二个问题哈。自由主义的施行是否需要整个社会的某些伦理共识作为前提?如何达成

这种共识? (5 月 15 日 20:27)

Page 45: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45

周保松:好问题。自由主义要在中国生根,我想需要整个社会很深的伦理共识,包括对人的个体

性和自主性的尊重,对于不同观点的容忍,对于程序公正的重视。中国有很强的集体主义传统,

这和自由主义有很大张力。如何做?在制度上文化上教育上,一步一步来播种。假以时日,水泥

地上也能开出花。

这个问题可被理解得更阔一点:如果容许人有思想和选择自由,如何保证自由必会带来好的结果

(对个人和社会。 )穆勒在《论自由》中就好努力想证明这点。或许我们可以做一些经验调查,

来验证自由社会带来的好处,包括真理的发现,文化的多元,科学的创新,人的多元个性的发展

等。 (待续)

我们也可以继续想:自由的实践不是抽空于社会脉络的。自由的实践要有好的结果,需要好多其

他条件的配合,尤其是制度和教育方面的建设,以及一个尊重个人权利和容忍异见的文化。我们

从历史经验中见到,这样的自由社会,不会导致虚无主义,也不会导致仇恨分裂。 (待续)

我们还有另一种思路: 即使有的人行使他的自由做了一些对自己和社会不好的事(在法律范围

内) ,为什么我们仍然要容许他做,而不是动辄用家长制去限制他呢?因为我们要尊重他是独

立自主,且可以对他的行为和生命负责的人。人的自主性,构成人的尊严的基础,由此证成自由

的重要。 (完)

@瓶中喵:中大人牛逼,在得知 @周保松 自由系列讲座被你懂的原因取消 后,近两百位学生,在逸夫楼这里集合,朗诵歌颂自由的诗。。。上去朗诵的学生说,今天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表达我们的

态度: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我在#中山大学南校区逸夫楼#

Page 46: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46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向中大师生致敬。 //@NGOCN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现场在唱歌,在念诗。@周保松

问:再提胡适先生的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如果一个人从体验过自由的感觉,又怎能想象自由的滋

味?

周保松:同意。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是不分思想派别都应该共同捍卫的底线。没有这些

自由,也就没有所谓思想派别了,因为只得官方的一派。

问:周老师好,有一个问题还请赐教:今天在谈自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许多人本身其实是缺少独立判断能力的。我们惯于接受“大多数”或者“权威”的判断,然后服从,让我们陷入“不去

自主地做判断也能活得挺好”的感觉中。那么,您认为这样的一种惰性是否可以克服,又该怎样

克服呢?多谢。 (5 月 15日 21:10)

周保松:要改变这种不理想的状态,最重要是要有新闻自由学术自由,真正尊重学生自由思想的

教育。我常常想,到那一天中国有了这些自由,中国人的创造力就会大大爆发出来,就会有更多

了不起的哲学文学艺术科学。我们长期活在不自由的状态,尤其是看到年青的心灵被迫接受不理

想的教育,很难过。

问:我是一名在京大学生,周老师可否推荐几本适合我们看的书,不一定关乎自由,只要读了能

让我们在体制中洗过的脑清醒一些的书就好,书也不一定在大陆能见到, 只要想读, 总有办法

从港台得来,他们堵不住的。 (5月 15日 21:12)

Page 47: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47

周保松:推荐你读 J.S.Mill, On Liberty。网上很易找到的。慢慢看。尤其是论人的个性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的第三章。读完又能体会,会受用一生的。

(5月 17日补充)

问:对的,读书急不得的,现在在看 on liberty 了,汉译本很烂,原本又不好理解,就对照起来看,看得很慢,但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好像更能感到些东西今天。

周保松:试试读英文版,慢慢读,不要急。一开始读的时候,会很痛苦,要来来回回的看和想。

但给自己一点信心。六个月后,像练武那样,你会见到自己思考的功力大增的。这至少是我读书

的经历。

问:周教授,我这两天看《On Liberty》 ,原著有点难读,孟凡礼翻译的怎么样?英国的 Myerson说 Mill 是 the most reasonable extremist ,你怎么看?书里面说如果社会侵犯了个人正当的权力,社会就不能使用其权威。社会自由就是社会能合法施用于个人的权力的限度。这个社会具体指?

政府还是法律制裁,道德压力?(5 月 15 日 20:18)

周保松:孟的那個譯本,應是目前最好的。 (5 月 16 日 04:22)

问:请问@周保松 老师,如何面对列奥-施特劳斯对自由主义的批评,如果自由主义植根于相

对主义与历史主义的土壤,从而造成现代性的严重危机?谢谢!

周保松:我在《自由人的平等政治》一书中,有专门一章回应施特劳斯对自由主义的批评。有兴

趣可找来看。

问:还有一问希望周老师回答:如果政治不过是施密特指出的敌我之区分,且如福柯所揭露的现

代社会的自由其实也只是权力运行的某种改变 (而且自由更少) ,那么我们如何寄望于真正的

政治自由?另, 现代社会我们还可以寄望于政治的德性并重塑其德性吗?自由政治是否可以是

德性政治?谢谢! (5 月 15 日 22:05)

周保松:问题很好。现实当然有许多不理想,包括许多成熟的民主国家,离平等的政治自由也有

很大距离,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导致的贫富差距愈来愈大,使得一小部份富人不合理地拥有极大

的政治影响力。但如果自由平等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政治理想,我们就必须思考怎样的制度安排才

能更好地实现这些理想。

问:是的,我也是一直相信自由同样也应当是中国人的普遍价值追求。但困惑我的是,起码现在

是本科生的我,觉得关于政治学的一整套话语体系都来自于西方,虽然有在强调西方政治生活也

存在问题,以及本土化改造什么的。但我们在谈论这些话语的时候总是在某种程度上暗含着西方

国家的自由、 民主等等才应是我们的价值取向。但我们往往对本土的政治话语和体制不满,而

西化又很难落地生根,即便是像公民团体的发育也很缓慢。 (5 月 15 日 22:51)

周保松:是的。所以,我从来不相信,什么自由是西方的舶来品,中国人不适合有自由的这类说

法。这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每个人作为独立的,有自己的身体和思想的个体,希望在相当大的范

围内,自由地为自己做决定,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是很自然的人性渴求。谁愿意做奴隶呢?(5月 15 日 22:29)

Page 48: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48

你可以试试先不要想什么西方东方,而直接问自己:什么样的社会制度是我想要的?怎样的社会

才能令我们活得像个人,活得有安全感,活得有尊严,才可以自由地追求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些

问题,是活在当下的我们为自己问的。这些问题,是真正的重要的学术问题。 (5 月 15 日 22:55)

各位朋友,我们从七点开始谈到现在,已四小时。很感谢大家的问题,特别感谢崔卫平、郭于华、

刘瑜等老师加入讨论。我更要向中山大学的老师和同学致敬。你们用你们的行动,实践和体现了

自由的价值,捍卫了中大的尊严。这是很了不起的事。今晚大家如此理性深入的讨论,即证明我

们每个人都配享自由。谢谢。

我上微博以来,一直在抗议小秘书。不过今晚,我要衷心谢谢微博。今晚这样一场有关自由的讨

论,我相信会有点历史意义。新浪没有作出任何干预,容许这场讨论继续,我很感谢。也正因为

此,我们对中国的未来,应该多点信心。我们都身在其中。我们当下所写所说所做,都在一点一

滴拓阔自由的空间。

简单点说,法律既限制了自由,同时也保障了自由。什么时候可以限制自由,什么自由应该受到

保障,都要具体论证下去。

……

「今晚结束后我们又几十人到去年您来时去的大排挡吃烧烤喝啤酒,把酒言欢,第一杯就敬给您

和自由精神!」由七点讨论到现在,五个小时了,一直很冷静。直到看到这条讯息,没法不掉眼

泪。中大同学,我们一定会再一起饮酒的。

……

各位朋友,今晚的讨论到这里结束吧。讨论了六小时,我有点累了。未答的问题,我们之后慢慢

谈。自由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我们的传统,对于自由没有留下什么资源;我们的国家,离自

由还有好远的路。但看看我们今晚的讨论,看看中山大学同学的勇气,我们没理由灰心。晚安。

回响

北京崔卫平:自由的敌人,除了专制,还有自甘奴役。为自己的受奴役状态,找出种种辩护的理

由。唯一不考虑的是,既然当奴隶、被指使,那就是不受保护,没有任何保障的,即没有明天。

(5 月 15 日 20:15)

许纪霖:赞!保松教授与他的网友们创造了一个微博的大课堂,里面有对话,有争论,却是那样

的理性,从容。在这个时代里面,思想的交流是无法扼杀的,越是开放,越是理性,如果驱赶到

地下,反而会制造激进。(5月 16日 14:44) ■

Page 49: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49

【只有哭一场】被遗忘三十年的法律精英南方周末(2013-12-12)

今天推送的文章是南方周末 03年的一篇旧文《被遗忘 30年的法律精英》。经济学家张五常

读完此文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

“刚才哭了一场,失声痛哭。看了《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题目是《被遗忘三十年的法律

精英》。说是什么“被遗忘”,其实是“被蹂躏”。

知道画家林风眠文革期间为了自保,把自己珍藏的三千张画,亲手一张张泡到浴缸里,站在

上面踩烂,我哭过;知道钢琴家刘诗昆的手指被红卫兵打断,我哭过;读到翻译家杨宪益孤苦晚

年的报道,我心头一酸;刚才读那篇报道,读到那个一目失明,用旧信封糊住一边眼镜,蜷缩在

被子里的九旬老人,“居然是直到去世《哈佛法学评论》都每期给他寄样刊的大学者,中国仅有

的几个哈佛法学博士之一,前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时,我又哭了。要是世界上完全没有人记得

他,他不至于显得那么可怜。

用不着宣扬他们的成就,用不着复述他们的遭遇,用不着指出谁是罪魁。没有什么好说,只

有哭一场。”

被遗忘三十年的法律精英,一群老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我们一些警示:

有些忽略,会让整个社会付出代价。

□《南方周末》记者万静波 吴晨光 谢春雷

Page 50: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50

一本词典引出一群老人

元照英美法词典(缩印版)薛波/主编、潘汉典/总审订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3-10 / 168.00 元

这是一本有史以来中国最大的英汉英美法词典,四百六十多万字,所收词条已达到四万五千

万多个,是日本出版的《英美法词典》的三倍。词典的最后校样已经完成。在没有政府支持,没

有经济资助,没有鲜花和掌声,甚至连正规办公室都没有的情况下,两代学人在默默无闻中历经

九载寒暑的呕心沥血之作,终于接近了尾声。

国家司法部一位司长评价说:“这是个很奇怪的事,一部具有国家权威的词典,却由一群无

职无权无钱的学人和老人编撰,他们做了我们整个司法行政教育系统想做而做不了的事。”

这本书后面,有一群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老人。

这是一些响亮的名字,一些在一九四九年以前就已成为法学权威的前辈名宿——

盛振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博士,东吴大学前校长兼法学院院长;

周枬,比利时鲁汶大学一九三九年法学博士;

卢峻,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三三年法学博士;

王名扬,法国巴黎大学一九五三年法学博士;

蔡晋,东吴大学一九三三年法学士;

许之森,东吴大学一九三四年法学士;

卢绳祖,东吴大学一九三四年法学士;

徐开墅,东吴大学一九四十年法学士;

王毓骅,美国印地安那大学一九四九年法学博士;

俞伟奕,东吴大学一九四四年法学士;

郭念祖,东吴大学一九四六年法学士;

陈忠诚,东吴大学一九四七年法学士;

Page 51: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51

周承文,东吴大学一九四四年法学士;

高文彬,东吴大学一九四五年法学士;

……

这行名单还可以开列很长,他们几乎全是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生。

东吴大学法学院,一九一五年成立于上海,是中国在教授中国法之外惟一系统地讲授英美法

的学院,解放前中国最着名的法学院之一。从一九三O年代到一九九O年代,国际法院一共有过

六位中国籍法官,从顾维钧开始,一直到一九九七年的联合国前南国际刑事法庭法官李浩培,都

是东吴法学院的教授或毕业生。

该校校史上最值得夸耀的一段是在一九四六年:东京审判采用的是英美法程序,由于一时找

不到合适的人选,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急了,最后,蒋介石点名从东吴大学要人,其结果是—中国

赴远东军事法庭的法官、检察官、顾问等人,几乎全部来自该校。

然而,这些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法学界所能奉献出来的最优秀人物,“一九四九年后,他们

中留在大陆的,却几乎都做着与法律无关的事:英语教师,或者劳改犯——对师生而言,与东吴

法学院的关系成了一种罪过。在一九五七年‘反右运动’,以及‘文革’期间,很多校友遭到迫

害。”(引自《培养中国的近代法律家——东吴法学院》,第二九三页,康雅信着)

这些卓有学识的才智之士,他们后半生是怎样的?他们以及家人怎么度过那个风雨飘摇的年

代?

Page 52: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52

他们的晚年

由于编撰词典的缘故,中国政法大学的薛波曾三十多次到上海造访这些老人。

周枬,年过九旬,被当今法学界喻为“罗马法活词典”。一九二九年受胡适推荐,留学比利

时,成为一九四九年前获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学位的五个中国人之一。不久前,商务印书馆出版

了“百年文库”丛书,作者都是王国维、胡适、陈寅恪等百年中国学术史上的名家,而周枬是丛

书作者中在世的惟一一位。

如此一位法学大家,薛波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竟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上海南昌路二八二号,

一栋破旧的两层小楼房。楼道阴暗,木质楼板年久失修,走上去吱吱作响,墙角到处是蜘蛛网。

周枬就住在二楼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内。一台黑白电视,一个单开门冰箱,就是周枬的全

部值钱家当。

一九五O年代中期,正在最高法院西南分院工作的周枬,突然被下放到青海师范学院图书馆。

从此,在距离故乡上海数千里的地方,周枬度过二十多年近乎青灯黄卷的生活。直到一九八O年,

周枬进入安徽大学。在安大工作十年直到退休后,由于没有房子,周枬只得回到上海。

现在,周枬先生又搬回了安徽女儿家,由于行动不便已坐上轮椅,而上海居所终年不见阳

光,到女儿家也只是实现了在户内晒晒太阳的愿望。

在哈佛大学博士卢峻先生家里,惟一的电器是部巴掌大的电扇,十二元钱买的。九十多岁的

卢峻一目失明,戴着用旧信封糊住一边的眼镜,蜷缩在被子里。有病了,不敢去医院,也吃不起

药。谁能想到,这位早已卧床不起的清瘦老人,居然是直到去世《哈佛法学评论》都每期给他寄

样刊的大学者,中国仅有的几个哈佛法学博士之一,前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

面对另一位一九四四年获得东吴大学法学士的老人时,薛波发现:他上衣的五个扣子,竟

然都不一样。

也许,一九三O年代曾为浙江地方法院和上海特区法院法官,一九五七年后执教于上海向阳

中学的蔡晋先生,是晚景最为凄凉的一个。他和小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一个小房间,竹屏风后面,

一张床板,很薄的被子,这就是他的卧室,里屋住孙子和孙媳妇。一个破旧奶粉罐,装着蔡晋的

全部“贵重”物品。

病重后的蔡晋住在上海南京西路的一家社区医院里。如果不是上海社科院某负责人为其疏

通,是难以入住的。即便这样,他也只能被安置在一个封闭的阳台里。

弥留之际,薛波去医院看他,目睹了难忘的一幕:蔡先生孤独地躺在阳台一角,而另一角,

恰是护工的休息处。

Page 53: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53

当《英美法词典》的编撰工作接近尾声时,蔡晋溘然长逝。陪伴蔡先生进入另一个世界的,

除了他的一九三三年东吴大学法学士证书之外,还有他亲自审订的《英美法词典》稿件,四十九

页,轻轻地放入他的灵柩内。

被改变的命运

在上海、南京、杭州,薛波走访了数十位东吴学人,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不堪回望的过去。

盛振为,东吴大学首任华人教务长及后来的法学院长,曾着有《证据法学》、《英美法的审判

制》等。后被打成“反革命”,被判处在甘肃劳改十年,后因宋庆龄说情,六年后才被释放。到

了一九八Ο年代,平反。

高文彬,八十一岁,曾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翻译、中国检察官秘书,当年他从卷帙浩繁的资

料中找出了证据,将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这两名原可能逃脱罪责的战犯送上绞架。一九五二

年后高先生被打成“反革命”,在鄱阳湖修大堤,一修就是二十八年,每天挑土几十趟,累得连

早晨上工的击锣声都听不见。一九八Ο年代初获得平反,有关方面要给他补偿损失,他说:“我

人生中最好的时光,能用钱补回来吗?”最后他没要。

俞伟奕,日寇侵占上海期间,他埋头治学,继续攻读获硕士学位,抗战胜利后从事律师和法

律教育工作,一九四九年后,因有参加东京审判的同学留在日本美军基地工作,在历次政治运动

中被斗,一度连生命都无法保全。

周承文,一九六九年后回老家湖州乡下做村文书。一九八Ο年代末,被聘到当时的杭州大学

教书,成为浙江省起草涉外法律文件的专家,“写的英文,就像报纸上印出来的一样。”曾长期住

在团结户里,共用厨房卫生间,每间房只有七、八平米。

王毓骅,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的法学博士,在街道副食门市部工作了许多年,直到一九八Ο年

代才到南京大学任教。

徐开墅,抗战后的东吴大学教授,一九七九年后,他以上海社科院无编制的特约研究人员身

份,为上海的法制重建殚精竭虑。一九九九年去世时,一些人才知道——他当了三十年的中学教

师。

“他们是无辜的。”二OO二年十月上旬的一天,在中国政法大学那间小小的词典编辑部里,

《君主论》等名着的中译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潘汉典先生对记者说。他今年八十一岁了,也是

东吴大学毕业生中不多的从事法律教育的幸运者,他因接触苏联法律较早,幸而躲过了那场灾难。

潘先生谈到动情处,他甚至落泪了,为他那些受难的师长和系友。

附文:他们被忽视的代价

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深入,英美法教育重受重视,这些饱受摧残的东吴学人又被起用。但这

Page 54: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54

些东吴遗老平均年龄已逾七十,在英美法教育被人为割断了三十年后,我国在这方面后继乏人。

今后还有没有合适人选出任国际大法官职务?中国驻海牙国际法院前法官倪征日奥先生深为忧

虑。

“英美法研究太弱了”

一九九三年,薛波正在中国政法大学读研究生,某天在查资料时,他和同学突然发现:国

内居然没有一本适用的英汉《英美法词典》。

这实际上击中了一个要害:我国当代的英美法研究太弱了。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英美法,是与大陆法并行世界的两大法系之一。”接受《南方周末》采

访时,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中国驻海牙国际法院前法官倪征日奥说,“它被广泛应用于美、

英及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目前,联合国国际法院运用的司法程序依据英

美法;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则同样依照英美法。”

“正因中国没有英美法词典,我们误译了很多东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潘汉典用了一个例

子,来说明一个完备权威的英汉法律词典的重要性:

Asylum——政治庇护权——一个世界通用的法律术语,却被我们译成居留权,而且写进宪法,一错三十年,从一九五四年——一九七五年——一九七八年最后到一九八二年,三次修宪,错译

均没有被发现。到一九八五年修宪时才得以改正。

据介绍,中美入世谈判多次陷入僵局,与双方是用两种概念说话有很大关系。而在实践中,

因没有严谨的英美法律词汇汉语对译词导致的教训,同样不在少数。

一九九Ο年代中期曾发生过一件事,国内某银行给美国方面开了十几张汇票,因具名问题,

美方最多可以领取一百亿美金。这一下中方急了:精通英美法、英文又好的中国律师在哪里?最

后,高宗泽律师(时任中国律师协会会长)临危出征,最终不辱使命,为中方挽回了损失。但办案经费也高达人民币九位数。

薛波们的工作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词典该怎么编?谁也没经验,就摸着石头过河。最初,

在中国政法大学某间宿舍内,从早上八时到深夜,几十名年轻的法学者奋战了两年,一些初步成

果,终于辛辛苦苦做了出来,但拿给那些有深厚英美法学养的前辈学者们一看——几乎都过不了

关。

这不是他们的个人问题,在把英美法教育传统人为割断几十年后,要想重新接上这条法律文

化的血脉,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

薛波从一个偶然的机会了解到:一批东吴大学法学院的前辈今天仍生活在上海,最合适的审

稿人找到了!

Page 55: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55

严谨和精神的力量

五年过去了,薛波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拜望老人们的情景:在卢峻先生那间小屋中,卢先生

颤巍巍地坐起来,斜靠在破旧的藤椅上,薛波说:“不管什么原因,世人可能会忘了您,现在也

确确实实忘了您。”老人的听力已严重衰弱,薛波只能半跪在地,伏在他耳边说,“但您不仅有精

深的学问,您还是一个时代学术高峰的象征,请您务必要参加我们的工作。”

风烛残年的老人静静地听着,浑浊的泪水从眼眶中流出,“我答应你。”

在华东一带,薛波共找到了十四位老者参与《英美法词典》的编辑工作,除了以上提到的,

还有许之森(一九三Ο年代上海律师工会监事,解放后一直以中学教师为业)、蒋一平(一九七九年前为新华书店店员,一九八Ο年代后成为华东理工大学外语系主任)……

审稿老人的平均年龄为八十四岁,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后的奉献。

老人们以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投入了工作。一个例子被薛波们引作范例:仅为了审订一个词

条——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Law(美国法),卢绳祖先生就为其写下了两千多字、长达六页纸的注释。结果,近九十岁高龄的老人得了脑痉挛,被送进医院。

周枬先生的手高度颤抖,已无法将字写清。他便委托八十多岁的夫人——三十年代的经济学

学士,将改正后的稿件一一誊抄。

为了校订一个词条,卢峻先生把另外一位老先生请到家里商榷,当着薛波的面,两位老人竟

然激烈地争执起来。

王毓骅先生目力已衰,必须借助自然光看稿子。但他家中又没有阳台,每次看稿,都必须去

往八里外的女儿家。

而潘汉典先生在手术前的四十八小时,仍挂着尿袋审稿。

是什么使得这些耄耋老者不计功利地投入到这项事业?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而言,词典出版

也好,不出也罢,都已是“寂寥身后事”,即使可能会有的现世声名,也与他们无干。

“不为什么,我就应该干。我作为一名比较法教授,中国有这样的事,我当然要去做。”潘

汉典先生对记者说。

潘先生母亲在抗战中家破人亡,去世时,留给了他两句话:“你要做一个有益于社会、仗义

执言,无愧于你父母的中国人。”

潘先生以促进我国法学和法制建设现代化为目的,致力于介绍当代外国法学,投身英美法词

典工作即其一端。他说:“其他,我没什么好说的。”

Page 56: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56

几乎没人要求署名

留给薛波的是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

他多次向记者提起老人们在上海第一次开会的情景,那是一九九七年,十几个东吴老人聚集

在淮海路上海社科院一个小会议室里,五月的上海已经很热了,会议室没空调,房间闷得要命,

老人们却讨论得很热烈。会后,薛波要找一家好点的饭馆吃饭,老人们死活不答应,“很好了,

很好了”,每个人都这么说,最后进了家快餐店,一人一份盒饭,十块钱,老人们却吃得很香。

几乎没有人要求署名,尽管他们都知道,这一定会是一项青史留名的事业,“千万不要署名,

我年轻时就这样。”潘汉典先生和薛波去看望卢峻先生时,卢先生拉着两人的手多次叮嘱,不仅

如此,就连六百元审稿费卢先生都捐给了编辑部。

他们铭记着东吴大学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谁来承认他们的价值

在近三十年的被管制、被流放生活中,几乎每位老人的心灵都受到深深的伤害。

除了宝贵的时光,被剥夺的,还有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学者以学和思为业,然而他们却被迫

停止学习和思考了近三十年。薛波曾多次到过每位老人的家,几乎每个老人家里都看不到书,那

时是不敢有,现在则是没钱买。审稿时有时为一个词甚至要去开架书店查阅。

“并不是我有什么能力说服了他们,而是他们的生命被埋没太久了,他们已经感到,自己的

才学将随着身体的衰退而丧失,他们无法拒绝生命的召唤!”

老人们的奉献,唱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他们是人,是活生生的人,需要荣誉、尊严和承

认。”薛波说,“这些风烛残年的老人,他们努力工作,是在响应他们内心深处的悸动。”

卢峻先生去世后,在葬礼上,他女儿再三向薛波致谢:“谢谢你们,我父亲一生的价值,通

过你们得到了承认!”

薛波曾多次到敬老院看望蔡晋先生,“我每次去看他,他都非常高兴,他脸上浮现出一种孩

子般的笑容,不停地想说话,他看着我的眼神,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他很希望能把他的所学,奉

献于社会,很高兴他的存在对他人有价值。”

可是,几乎没人关注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薛波曾看过他年轻时的照片,西装革履,面目清

秀,一个曾经的翩翩英俊少年。谁能想到他的晚景竟如此凄凉。

不是所有东吴老人都接受了薛波邀请。一位耶鲁大学法学硕士、一九四一年就拿到巴黎大学

博士学位的老人用一封信作了拒绝:“我一只眼失明,不能看了,而且这么多年不搞法律。”

Page 57: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57

薛波也遇到了一些他难以理解的现象。一位东吴老人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甚至遭受的苦难,

全都忘得干干净净,薛波说:“她越平静,越不反省,我越觉得我们的可怜,是什么力量能使得

一个人彻底转向,把过去生活的所有痕迹都抹掉,一点也不剩下?”

受牵连的除了他们,还有他们的家人。

蔡晋先生的四个子女,除了一个在上海,其余都在新疆、贵州等地,具体情况薛波没有问过,

可以想象的是,作为“旧法统人员”子女,他们的命运又会好到哪里去呢?

薛波有次看望一位老先生时,老先生孙女正好在场,她很不高兴,“你们来找我爷爷,要是

他累病了,谁来照顾?”“是啊!”薛波也这么想,“来寻求老先生帮助,又没钱给,完了拍屁股

走人,真是累病了,我们能干嘛?”

卢峻先生有三个孩子,女儿是音乐学院的教授,退休快十年了,一直伺候父亲,一天都不能

离去,“我还是个搞艺术的”,私下里她对薛波委屈地说。薛波想了很久,然后回答说:“您这是

在为国家尽责。”眼泪刷一下就流了出来,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

遗憾和担忧

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英美法教育一直受到冷落,直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才发现问题的

严重性。

早在一九五七年,哈佛博士、东吴大学法学院末期院长杨兆龙就在《文汇报》刊文指出:“过

分强调法律的政治性而基本忽视了它的专门性和科学性;将党外的‘旧法出身’的人士估计得很

低,认为他们不可能或者很难改造为对新社会有用的法学人才;不信任党外的法学人才,不敢放

手使用他们。”

而随着一九五二年东吴大学被撤销,英美法教育在中国大陆被迫中断了。

让人痛惜的是图书馆,早在一九三五年底,东吴法学院图书馆已拥有法律类图书达两万多册,

被称誉为“远东最佳法学图书馆之一”。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些图书也被师生们转移隐藏起

来,但在一九五二年后,该图书馆遭到了破坏。那些图书再也没有完整地收集起来。

到了一九八十年代,随着中国对外交往的深入,英美法教育重受重视,这些饱受摧残的东吴

学人又被起用。一九九十年代香港原有英文成文法的审查,就全部由这些东吴遗老完成。他们平

均年龄已逾八十。

在英美法教育被人为割断了三十年后,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后继乏人。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合

适人选出任国际大法官职务,中国驻海牙国际法院前法官倪征日奥,以及他的东吴同班同学李浩

培先生都有这种顾虑,一九八四年,倪先生往海牙国际法院就职时年已七十九岁,一九九三年,

李浩培就职时更达到了八十岁高龄,离任时已届九十一岁。■

Page 58: 季风书讯no 354

声音

58

微信公号推荐

【添加关注】论无疆,坛有道,欢迎微信搜索“南都公众论坛”或“nd-gzlt”添加关注。我们

将定期为你推送论坛活动预告及文章。

Page 59: 季风书讯no 354

评论

59

评论楚寒:午夜梦回时的一声责问

有人劝他不要正面对抗——纪念乔治·阿纳斯塔普罗

冯兴元:中国企业家没有“原罪”

楚寒:午夜梦回时的一声责问

楚寒 共识网(2014-03-21)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想厅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来美国四十多年的华裔女性知识分子,在一天深夜、凌晨两

点突然接到她在斯坦福大学读书的女儿的电话,女儿在电话那头问她:“妈妈,你知道南京大屠

杀吗?”这位母亲回答道:“当然知道呀,亲爱的,怎么啦?”女儿埋怨地对妈妈说:“那你怎么

从来都没有告诉过我呢?”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女儿在一次上课时,教授在讲述二战中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时,说

还有一个同样惨绝人寰、发生在中国的南京大屠杀。当时,班上所有的学生包括七位华裔学生都

没有听说过。下课后,女儿的犹太裔好朋友问她:“你怎么可能对自己民族历史上这么大的事情

都不知道呢?”女儿听了无言以对,顿感到无地自容。

无情的历史已成过去,人类只有在反思中才能进步,才能避免过去的悲剧。为此,为人父母

者有责任告诉下一代那些伤痛的过去,那些民族史上悲惨的一幕。惟有不忘过去,才能去开拓合

理的美好的未来。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似乎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更试图抹去人们的记忆,

掩盖历史的真相。

Page 60: 季风书讯no 354

评论

60

一位曾被打成“右派”的长者告诉我,前几年在“反右运动”五十周年到来之前,中国大陆

的主管宣传部门下达禁令,禁止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介谈论“反右”,严禁没有官方正式许可的关

于“反右”的任何历史研究、以及回忆记录文献的出版。于是,那年大陆的各种媒体通通成了聋

子和哑巴,半个世纪前那场迫害整肃了国家整整一代知识精英的民族悲剧,被禁止在媒体上公开

纪念、研讨和反省,更遑论平反、道歉和赔偿。大陆的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看不到也听不到那些

白发的泣泪、暗夜的叹息、心灵的创痛、不堪的记忆,似乎 1957 年发生的那一场国乱在中华大

地上从未发生过似的。

“这种封锁历史和垄断历史的态度,不是一种严肃的态度,对我们受害者、对官方、对中华

民族的子孙后代都是极其不公平的!”这位长者愤愤不平地对我说。

所谓的“反右运动”,是大陆执政党在 1957 年发起的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大型群众性政治

运动,其结果是给中共党外、党内的大量人士确定了“右派”的身份,这些所谓的“右派分子”

由此成了这个国家的政治贱民,遭遇了长期的各种折磨、污辱、人身损害甚至死亡。在二十世纪

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官方并不认为这场运动是错误的,仍然坚持当年所谓的“反右”斗

争是必要的,只承认在执行过程中有“扩大化”的问题,即“反右扩大化”。在“反右运动”发

动五十周年到来之际,官方对当年的许多重要历史文献依然保密。但是,根据官方自己发表的数

字,在 1957 年,中共将 552,973 人打成所谓的“右派”,后来承认其中的 552,877 人是打错了,

也就是说,官方打击所谓“右派”的错误率是 99.9826%——换言之,离百分之百的错误率只差

0.0174!

反右运动游行(来源:维基百科)

关于“反右运动”的性质,学者徐贲在《五十年后的“反右”创伤记忆》(载于《当代中国

Page 61: 季风书讯no 354

评论

61

研究》2007 年第 3期)中认为:“‘反右’不是中国历史上屡有发生的残害读书人事件(‘焚书坑

儒’或‘文字狱’)的再演,而是自成一类的‘思想整肃’。‘反右’之所以特别邪恶,是因为它

结合了现代专制国家的政治欺骗(‘阴谋’)和制度暴力(流放、劳改、‘戴帽’等惩罚),以恐怖

和残害的手段公然剥夺民众的宪法权利(自由言论)。”

除了禁止谈论“反右”之外,有关宣传当局还曾下达谈论“文革”的禁令,除此之外,在一

场场政治运动的周年之际,一个个的宣传禁令接连出台,譬如“大跃进”、“人民公社”,譬如“庐

山会议”、“反右倾运动”,又譬如整个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造成几千万人饿死的“三年大饥荒”

(官方定义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为“三年困难时期”)。按照这个逻辑,几乎每年都将有一

个话题成为言论的禁区,由此造成的可怕后果将是,整个民族得了失忆症,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悲

剧在民族的集体记忆中被淡化,甚至丧失。鲁迅先生在一九二零年代曾经发出的“令中国人更深

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的担忧,不幸在新的世纪又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时光已逝,但历史不容空白,所有这些“失忆现象”绝对是有害于整个民族吸取过去的沉痛

教训、进而推动现在或未来的政治改革的。面对这样一个“剥夺人们记忆”的世界,面对孩子们

迷惑的眼睛,我们有没有勇气“生活在真实中”呢?

捷克裔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说过:“人民与强权的斗争,即记忆与遗忘的斗争。”我们不能

把民族的悲剧一笔勾销,我们有义务让子孙后代回顾历史的悲剧,并竭力不再允许历史的悲剧在

现在和未来重演。终有一天,让我们把所谓的“言论禁区”送进永远的墓地,使记忆恢复,让人

性回归,健全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将真实的历史播种到人们渴望真实与尊严的意识深处。

否则,我们将像那位华裔母亲一样,接受自己的后辈在午夜梦回时对我们发出的那一声责问

——“你怎么从来都没有告诉过我?”

写于二零一四年三月九日■

Page 62: 季风书讯no 354

评论

62

有人劝他不要正面对抗——纪念乔治·阿纳斯塔普罗

胡晓进 上海书评(2014-05-11)

莎士比亚四百五十岁了。英国人视他为国宝,在英语世界,他的语言与文学成就,无人可及,

也毋庸赘言。但是,有些学者别出心裁,将他置于政治思想史的脉络之中,发掘莎翁的政治影响。

希腊裔美国人乔治·阿纳斯塔普罗就是其中一位。1983 年,他曾出版《作为思想家的艺术家》

一书,讨论从莎翁到乔伊斯等十三位著名作家在政治生活领域的遗风;认为莎翁的历史剧,影响

了早期美国人的政治与道德观。

《作为思想家的艺术家》英文原著The Artist As Thinker : From Shakespeare to Joyce

George Anastaplo / Swallow Pr / 1983-4

阿纳斯塔普罗的莎翁新论,似乎从托克维尔那儿得到了印证。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托克

维尔两次提到莎翁。他看到,在拓荒者的小木屋里,几乎都有几本莎士比亚的作品,有些还与《圣

经》放在一起。就是在这样的圆木屋里,托克维尔第一次读到了莎翁的《亨利五世》。

这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情形,往前翻半个世纪,莎翁同样是美国知识阶层所熟知的剧作家,

他的历史剧,也是 1787 年制宪会议代表共同的知识背景。制宪会议上,在讨论第二院(参议院)

议员的推选方式时,宾夕法尼亚代表詹姆斯·威尔逊提到,“与我们现在要展开的巨幅画卷相比”,

亨利四世及其朝臣们的擘画,不过是一块象牙微雕罢了(借用尹宣先生译文)。威尔逊是极其活

跃的制宪代表,发言次数超过被誉为美国宪法之父的詹姆斯·麦迪逊,对 1787 宪法影响巨大(详

见胡晓进《詹姆斯·威尔逊与美国宪法》,《美国研究》2011 年第三期)。

虽然威尔逊并未提及莎翁的名字,但是乔治·阿纳斯塔普罗觉得,威尔逊所说的亨利四世,

就是莎翁的名剧《亨利四世》;而且,威尔逊理所当然地认为,所有的制宪代表都能理解他说的

Page 63: 季风书讯no 354

评论

63

是什么。“莎士比亚所描述的事情包含着对英国宪法的广泛解释,他为早期美国人理解其宪政先

例,提供了非常权威的指引”。为了强调莎翁的作用,乔治·阿纳斯塔普罗甚至在《美国 1787 年

〈宪法〉讲疏》(赵雪纲译,华夏出版社 2011 年)中,插入专章,阐述莎翁历史剧对美国宪法的

潜在影响,其中包括立法权至上、如何挑选行政首脑、誓言的重要性等等。

《美国 1787 年<宪法>讲疏》(美)阿纳斯塔普罗 / 赵雪纲 / 华夏出版社 / 2012-3 / 49.00 元

在美国学界和社会,乔治·阿纳斯塔普罗始终是个异类。他是列奥·施特劳斯的弟子,但却

被怀疑是共产主义分子,终身没能获得律师资格;他著作丰富、任教于多所学校,但一直不受主

流学者待见。最令人感叹的是,他坚守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政治权利,拒绝申明自己的党派立场,

被伊利诺伊州律师协会拒之门外,经过十年抗争,他将自己的官司一直打到美国最高法院,但最

终还是败诉,成为失败的英雄。

2014 年 2 月 14 日,乔治·阿纳斯塔普罗在芝加哥去世,他的固执与坚守,再次成为学界话

题。1925 年出生的阿纳斯塔普罗,成长于伊利诺伊州南部的一个希腊移民家庭,十八岁时中断

学业,投身第二次世界大战,驾驶战斗机奔赴欧洲战场。“二战”结束后,阿纳斯塔普罗进入芝

加哥大学,本科毕业后继续留在芝加哥大学念法学院,1950 年通过律师资格笔试,准备成为一

名白领律师。美好的前程正在向他招手,但是,谁也不曾想到,面试时,伊利诺伊州律师协会提

出的一个小问题,改变了他的一生。

按照当时的规定,所有通过州律师资格笔试的学生,都要参加州律师协会的面试,回答律师

协会代表提出的问题,以考察申请者的品行与表达能力。1950 年 11 月,刚满二十五岁的阿纳斯

塔普罗跟同学一起参加了例行面试。其中一个问题是,列举自己认为重要的宪法原则。阿纳斯塔

普罗讲了三条:分权原则、《权利法案》保障基本权利、以革命的方式推翻破坏这些权利的政府。

最后一条让面试官大吃一惊,当时正值麦卡锡主义盛行,美国政府捕风捉影,满世界搜寻共产主

义分子。神经紧绷的面试官决定问个究竟,“你是否认为共产主义分子也有资格成为本州律师?”

“是的,我认为可以,”阿纳斯塔普罗回答说。“共产主义分子号召武力推翻政府,他们并不认可

现行法律啊?”面试官接着问。“反抗暴政、革命造反,是美国政治的一贯传统,也是个人的基

本权利,”阿纳斯塔普罗坚持自己的逻辑。话已至此,多问无益,面试官决定直击要害,“你是不

是共产党员?”对此,阿纳斯塔普罗拒绝回答,他觉得政治身份与律师资格无关,他是否属于某

Page 64: 季风书讯no 354

评论

64

一党派,是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个人权利,面试官无权过问。结果,他与律师资格擦肩而过,

人生轨迹也随之彻底改变。

本来,阿纳斯塔普罗只要简单说一个“不是”,就万事大吉。当时的芝加哥大学法学院院长、

后来的校长、美国司法部长李维(Edward H. Levi)也劝他,不要正面对抗。但这不是阿纳斯塔

普罗的性格。认识他的同学与老师都相信,阿纳斯塔普罗绝对不是共产主义分子,他只是有些清

高、有些固执。

被州律师协会拒绝后,相信人人有“革命权”的阿纳斯塔普罗并没有真的去革命,而是诉诸

法律手段,起诉律师协会。经过州法院的多次听证、判决,1961 年,联邦最高法院对阿纳斯塔

普罗一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州律师协会的决定。不过,阿纳斯塔普罗虽败犹荣。有四位大法官

(包括首席大法官)表达了不同意见,这份异议由雨果·布莱克大法官领衔的意见书,足以让阿

纳斯塔普罗不朽:

阿纳斯塔普罗放弃自己的职业前景,所要捍卫的宪法第一修正案自由权,正是托马斯·杰斐

逊在《独立宣言》中倡导的,也与帕特里克·亨利提出的“不自由,毋宁死”一脉相承。……

在人类历史上,一直不乏残酷压迫民众、罔顾个人尊严的政府,革命权是自我解救的途径;

我建议,全国和全世界的民众,都能像阿纳斯塔普罗一样,相信自己拥有反抗暴政的权利。……

如今,政府日益打压具有独立思想、希望自由言论的抗争者,太多的人变得越来越趋炎附势。

如果我们希望维持先辈们奋斗得来的遗产,将美国的自由传递下去,就必须重新回到《权利法案》。

我们不应该害怕自由。

1971 年 9 月,布莱克大法官逝世,遵照他的遗愿,人们在他的葬礼上重读了这份异议。

在最高法院败诉之后,阿纳斯塔普罗一面教书,一面跟随列奥·施特劳斯读博士学位,论文

题目正是他最关注的宪法第一修正案。

1978 年,伊利诺伊州律师协会曾改变决议,同意阿纳斯塔普罗申请律师资格,但他拒不提

出申请,他不想就此妥协。

阿纳斯塔普罗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特立独行、坚持己见的人。任职于法学院期间,李维院长曾

要求所有男生上课时穿正装、打领带,只有阿纳斯塔普罗照旧牛仔裤、运动鞋,遇到不满意的课,

干脆不听,在课堂上看报纸。

1975 年,李维校长离开芝加哥大学,到华盛顿担任司法部长。阿纳斯塔普罗将自己发表的

作品放入牛皮纸信封,从自己的住所一直摆到芝加哥大学门口,足有一英里长,以此证明自己有

资格执教芝加哥大学;他给校方写信,希望回大学任教,但是未能成功。从此,他再也没有给芝

大校方写过信。但是,他的同学没有忘记他,毕业四十周年聚会时,他们给阿纳斯塔普罗颁了一

面铜牌,上面写着:“为了更高的原则,过令人尊敬的生活。”

Page 65: 季风书讯no 354

评论

65

乔治·阿纳斯塔普罗,加州多明尼克大学政治科学和哲学荣休教授。从 1980 到 1992 年,连续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的确,阿纳斯塔普罗也许不招人喜欢,但绝对受人尊重。他的同班同学,无论是法律史学家

劳伦斯·弗里德曼(Lawrence Friedman),还是后来的司法部长拉姆齐·克拉克(Ramsey Clark),

都称赞他是一个坚持原则、敢做刚当的人;富有堂吉诃德精神,虽然弄得自己遍体鳞伤,但始终

不悔,令人敬佩。■

Page 66: 季风书讯no 354

评论

66

冯兴元:中国企业家没有“原罪”

冯兴元 FT 中文网(2014-03-25)

和讯网专题“聚焦民营企业原罪”网页链接:http://news.hexun.com/2008/myqyyz/

“原罪”是基督教里的一种说法,意指亚当和夏娃在上帝的伊甸园里违背上帝的意旨,听取蛇的

挑拨,吞食了禁果。上帝将亚当和夏娃驱逐出伊甸园之后,他们的后代也因其“原罪”而人人带有“原

罪”。把这种“原罪”说沿用到中国的企业改制,是一种不严肃的不当做法。但这种不当做法在很多

地方是存在的。

通过改制或产权并购而来的衍生型民营企业,其产权是否安全确实存在一些被人指责的问题——

其原先的产权交易被普遍怀疑为不合法。但社会各界对一些衍生型民营企业原先产权交易是否合法表

示怀疑,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的。

首先,由于原来国有或者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国退民进”的实施缺少一个公开、透明的操作平

台,资产评估、定价、出售、善后等各环节很多是由地方政府和部门黑箱操作,缺少程序公开性和正

当性。

其次,就揭露和报道的大量案例而言,确实普遍存在私相授受、半卖半送、只拿好处不背包袱等

情况。不过这类报道必然是偏向性的,不对称的:一般都报道坏事,而非好事。有句古话就是“好事

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再次,部分公众也确实经常混淆企业资产和实物概念,把看到的企业实物视为资产,但看不到企

业负债和净资产的情况,对于很多中小型亏损企业因为已经没有净资产甚至亏损严重而实行改制出现

的“零”置换与“负”置换(即白送或倒贴)不理解。

但是,如果说对所有此类改制企业的改制过程均认定为不合法,那肯定是过了头。需要看到的是,

既有很多企业改制存在权钱交易和企业资产流失的情况,也有很多改制,既不有存在权钱交易的情况,

Page 67: 季风书讯no 354

评论

67

也有不存在权钱交易的情况,两者均实现了国企或者集体企业与民企企业家(部分原来为企业经管人

员)双赢的结果。

和讯网专题“聚焦民营企业原罪”整理的民营企业“原罪”案例网页链接:http://news.hexun.com/2008/myqyyz/

既然不是所有改制都有合法性问题,就不能称衍生型民营企业犯有“原罪”。进一步而言,有一

点是肯定的:在所有这些原有国企或者集体企业中,如果不改制,多数企业将会因为自己的低效率和

腐败等问题而对国家和集体造成更大的损失。当前中石油所暴露的腐败问题就够触目惊心的了。1996年国家统计局的经济普查显示国有企业的效率最低,其次是集体企业。后来大量国有和集体企业就改

制了。这样看来,早日改制属于一种正当的“止损”行为。

不能因为政府所设定的企业改制程序缺乏正当性,而全面归罪民营企业家。如果企业改制程序有

问题,首先是政府官员需要受到惩治。但由于政府官员是在党的改革政策方针所许可的范围内推行的

改制实验,往往需要突破原有的法律制度框架。这就意味着这些政府官员也不会因改制而轻易收到制

裁。基本上,只要没有明显的权钱交易和由此造成的国有或集体资产严重流失,就不能随意指责“原

罪”或进而推翻原来的改制。

至于企业家本身在民营化过程中是否有问题,也要看其中是否存在行贿受贿的权钱交易和与此造

成的国有或集体资产严重流失情况。

值得警惕的是,学术界还有人把“原罪说”扩大化。据说 2002年郎咸平等人在讨论企业家“原罪”问题时把“原罪”定义为一些企业家用不正当手段行贿牟取暴利。这样就更不正确地放大了“原

罪”的范围。按照企业家冯仑的话,那是把“现罪”也加在了“原罪”头上。

无论如何,对产权改制的“原罪”质疑,往往混淆合法与非法并购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产权,使

得那些即便是合法并购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产权也同样处于“秋后算账”的威胁之中。既然不存在“原

罪”,也就需要慎言甚至不言“原罪”,慎用甚至弃用这种扩大打击面的霸权话语。

Page 68: 季风书讯no 354

评论

68

对于已经发生的改制,政府需要把持的原则是:只要没有明显证据表明存在严重权钱交易和导致

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这些改制均为合法,尤其是应该视为合法。如果有明显证据,则要依法追究、纠

正和惩处。以此方式来解除公众的合理怀疑。

天则经济研究所 2011年的国企报告显示,2001-2009年国有工业企业的实际利润为负。国有企业少付多拿的资源和资金量要多于其账面利润。从长远看,国有企业需要从竞争性和盈利性领域退出。

对未来的企业改制,则需要遵循透明公开和程序公正原则。可能每个国有或集体企业的资产及其

边界需要由独立第三方机构加以评估。而且为了防止国有企业资产流失,同时保护全体国民作为所有

权者的财产利益,最好的方法是采用“私有化券”,让所有国民人均一份地获得其净资产。

而且在中国,并没有必要顾忌发生俄罗斯当时推行“私有化券”时的乱象。百姓可能不慌不忙地

拥有或者转让“私有化券”。即便发生转让,也属正常。一个民营化后的企业如果出现了几个较大的

股东,是有利于企业治理的。

2014年 3月 23日■

冯兴元,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

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天则中国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

Page 69: 季风书讯no 354

本周最新到货

69

本周最新到货

文学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催眠大师 电影 任鹏 / 中雨 中国华侨 32.8

2 日本电影大师们3 电影 日.佐藤忠男 中国电影 68

3跨文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国家

形象建构电影 人民 42

4 日本电影大师们1 电影 日.佐藤忠男 中国电影 66

5 阴阳界:胡金铨的电影世界 电影 吴迎君 复旦大学 35

6好莱坞模式-美国电影产业研

究电影 陈焱 北京 42

7 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 工具 徐铁生编 中华书局 398

8 詩經韻讀 楚辭韻讀古代文学研

究王力 中华书局 58

9 《水浒传》考论古代文学研

究张锦池 人民 39

10王力全集·第十八卷: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概要

古代文学研

究王力 中华书局 48

11 中国文学-关于女性的叙事古代文学研

究屈雅君 人民 96

12 唐诗传播与唐诗发展之关系古代文学研

究吴淑玲 中华书局 76

13 戴震《原善》表微古代文学研

究李畅然 北京大学 48

14 船山学谱 古籍 王孝鱼 中华书局 148

15 唐才常集(增订本) 古籍 中华书局编辑部中华书局 62

16 焦学三种 古籍 王孝鱼 中华书局 58

17 中論解詁 古籍 徐幹 中华书局 48

18王维资料汇编--古典文学研究

资料汇编(全四册)古籍 中华书局 198

19鹖冠子校注--新编诸子集成续

编古籍 黄懷信 中华书局 42

20 越绝书校释 古籍 李步嘉 中华书局 49

21 骨董琐记全编(上下) 古籍 邓之诚 中华书局 116

22 庄子内篇新解 庄子通疏证 国学 王孝鱼 中华书局 35

23 老子衍疏证 国学 王孝鱼 中华书局 38

24 吴孙子发微(典藏本) 国学 中华书局 98

25 中国近代国学研究 国学 魏义霞 北京三联 58

Page 70: 季风书讯no 354

本周最新到货

70

26 裂国·大王图红学、历史

小说小椴 中华书局 32

27 恋人已满(上) 流行、畅销 (日)芽衣 浙江文艺 29

28 劫修传1:九世重生 流行、畅销 真邪百花洲文艺

出版社29.8

29 欲望之门 流行、畅销 辣笔小球 九州出版社 32.8

30 恋人已满(下) 流行、畅销 (日)芽衣 浙江文艺 28

31 恋爱上上签 流行、畅销 (日)凛 浙江文艺 26

32 那些有钱的年轻人 流行、畅销 烽火戏诸侯 花城 28

33 靠谱心理学 流行、畅销朱文波 / 冯俊

吉林出版集

团32

34 我是藏獒 流行、畅销 古怪先生 中国华侨 30

35木天禁语 诗学禁脔--中华经

典诗话诗、词、赋 (元)范梈撰 中华书局 26

36 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 诗、词、赋 孙望 中华书局 58

37 诗词曲语辞辞典(精) 诗、词、赋 中华书局编辑部中华书局 60

38 丘陵之雕 诗歌 野夫 北岳文艺 39.8

39 如何处理仇人的骨灰 随笔 钟伟民北京时代华

文书局36

40 我走我在 随笔 葛水平 浙江文艺 25

41 边地书 随笔 叶多多 浙江文艺 25

42 塞上 随笔 冯秋子 浙江文艺 25

43 四时山色 随笔 林行止 中华书局 46

44 我们忏悔 随笔王克明 / 宋小

明中信 48

45 大叔 随笔 马家辉 十月文艺 36

46 少年游 随笔 羽戈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8

47 听水读钞 随笔 陆灏 海豚出版社 48

48 小妹 随笔马家辉 / 林美

枝十月文艺 36

49 旧时勾当 随笔 余斌 北京三联 25

50 抗战中 看河山 随笔 杨钟健 北京三联 26

51 守夜人记事簿 外国文学 英.V.S.奈保尔 南海 39.5

52 儿子,你要活下去 外国文学 法.品雅特海 花城 36

53 后巷说百物语 外国文学 京极夏彦 南海 39.5

54 幻夜(2013版) 外国文学 〔日〕东野圭吾南海 39.5

55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 外国文学[日] 森见登美

彦南海 32

56 凯尔特的薄暮 外国文学[爱尔兰]W.B.叶

芝华东师大 36

57 他人的脸 外国文学 (日)安部公房 华东师大 27

58 砂女 外国文学 (日)安部公房 华东师大 23

59 燃烧的地图 外国文学 (日)安部公房 华东师大 29

Page 71: 季风书讯no 354

本周最新到货

71

60116读者参考丛书:关于生命的

另一种思考文学丛书 本书编辑部 学林出版社 16

61 完美妻子 文学大台1 妮琪·珍麦尔 海峡文艺 32

62 城与城 文学大台1(英)柴纳·米耶

维重庆大学 38

63 清华的作文 文学大台1 张美兰 中国经济 36

64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文学大台1 [美]谢利·卡根 北京 48

65 编辑人的世界 文学大台2美.杰拉尔德.格

罗斯新星出版社 59

66 回家 文学大台2 海飞 浙江文艺 32

67 五山文学与中国文学 文学大台2 张晓希 中央编译 65

68 书与艺术 文学大台4 陈艳敏山东画报出

版社29

69 书与人 文学大台4 陈艳敏山东画报出

版社29

70 容我想想 文学大台4 戴蓉 文汇出版社 28

71 书与城 文学大台4 陈艳敏山东画报出

版社29

72 书与生活 文学大台4 陈艳敏山东画报出

版社29

73黎明即起——2013“笔会”文

粹文学大台4

文汇报“笔会”

编辑部文汇出版社 40

74 中西文化文学十论 文学大台4 张平功 中央编译 50

75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丛刊

-2013.第1辑文学评论 张晓希 中央编译 80

76 我与昆曲 戏剧、戏曲 张充和 百花文艺 28

77寻找莎士比亚-探访莎剧中的

意大利(插图注释本)戏剧、戏曲

【美】 理查德·

保 罗 · 罗

(Roe,R.P.)

上海译文 38

78 致命追击 悬疑、科幻 罗杰·斯密斯 重庆大学 36

79 寻找杰克 悬疑、科幻(英)柴纳·米耶

维重庆大学 35

80 王者 悬疑、科幻 (日)伊坂幸太郎南海 29.5

81 中华文祖仓颉 语言文字 赵守祥 人民 80

82

说文解字引群书考 说文解字

引方言考 说文解字引通人说

语言文字 马宗霍 中华书局 580

83古汉字发展论(精)国家哲学社

会科学成果文库语言文字 黄德宽等 中华书局 102

84 说文古籀补三种 语言文字吴大澂 / 丁佛

言 / 强运开中华书局 79

85 旧日笺 民国文人书信考(精)阅读赏析 龚明德 中华书局 28

86 英语说文解字 阅读赏析〔美〕诺曼 刘易

斯北京大学 79

Page 72: 季风书讯no 354

本周最新到货

72

87 深夜物语 中国散文 轰叔 中国华侨 38

88 母亲不是没有泪 中国散文 丁兆荣 文汇出版社 28

89 百年好合 作家作品集 蒋晓云 新星出版社 32

90 天使坠落在哪里 作家作品集 路内 十月文艺 36

91 有情才有调 作家作品集 蔡澜 中国华侨 32

92 域外小说集 作家作品集 中央编译 398

93 洒脱的人才“玩”得起人生 作家作品集 蔡澜 中国华侨 32

94 老了依然可以谈谈未来 作家作品集 蔡澜 中国华侨 32

社科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新闻风云-我与《华尔街日报》传播学[美]沃伦·菲利

普斯中信 42

2 中国当代城乡规划思潮 当代中国题 张京祥 罗震东 东南大学 49

3 全球城市史(典藏版) 当代中国题【美】乔尔·科特

金社科文献 49

4 明代宗藩犯罪问题研究 法学 雷炳炎 中华书局 78

5 商业贿赂风险管理 法学 陈立彤 中国经济 38

6 审判为什么不公正 法学[英]萨达卡特·

卡德里新星出版社 49.5

7税醒了的法治:刘剑文教授访

谈录法学

北京大学财经法

研究中心 编北京大学 45

8明镜高悬:中国法律文化的多

维观照法学 徐忠明

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48

9 行政行为原理 法学 叶必丰 商务 86

10

身内自然人化:马克思主义关

于人的内在自然人化思想及当

代价值

共产主义运

动张建云 中央编译 48

11 鲜活的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运

动张金鹏 中国经济 34.8

12 共济会核心组织 国际问题 高鹏程 东方 48

13 冷战国际史研究14 国际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冷

战国际史研究中

世界知识 38

14 李卓吾·两种阳明学海外中国研

究(日)沟口雄三北京三联 38

15同床异梦-中华懋业银行的历

海外中国研

蒲嘉锡 (Noel H

Pugach)北京大学 45

16 中国的思维世界海外中国研

究沟口雄三作品 北京三联 45

17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

教育教育学 德.卢安克

中国致公出

版社36

18 特权:哈佛与统治阶级的教育教育学 [美]罗斯·格雷北京三联 35

Page 73: 季风书讯no 354

本周最新到货

73

戈里·多塞特

19 “财”与“政” 历史研究 刘增合 北京三联 55

20 中国近代中央官制改革研究 历史研究 鞠芳安 商务 29

21 秦汉魏晋史探微 历史研究 田余庆 中华书局 38

22 岗堆村调查(藏族) 民族、区域 冯彦明 中国经济 58

23 坪头村调查(羌族) 民族、区域 罗莉 中国经济 42

24 宝丰村调查(回族) 民族、区域 张建平 中国经济 58

25(全二册)政治经济学原理-汉

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商务 巴拉诺夫斯基 商务 59

26(全两册)世界征服者史-汉译

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商务 志费尼 商务 62

27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商务 法.E.迪尔凯姆 商务 15

28论现代和后现代的辩证法:遵

循阿多诺的理性判断商务

德.阿尔布莱希

特.维尔默商务 26

29时间与存在:胡塞尔与海德格

尔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商务 方向红 商务 28

30 大陆和海洋的形成 商务 阿.魏根纳 商务 39

31

重新理解马克思:对马克思哲

学的基础理论和当代意义的反

社会科学 俞吾金 北京师大 74

32 欧洲文明的进程 附:对话欧洲社会科学 陈乐民 北京三联 52

33 (全十册)李泽厚集 社会科学 李泽厚 北京三联 423

34 中国社会企业研究社会学、人

类学沙勇 中央编译 68

35 色诺芬与苏格拉底 社科丛书 [法]纳尔茨 华东师大 48

36 古史地理论丛 社科丛书 钱穆 北京三联 35

37 中译外研究.2013年第1期社科随笔、

全球化王铭玉 中央编译 49

38 中译外研究.2014年第1期社科随笔、

全球化中央编译 49

39奉天录(外三种)--唐宋史料笔

史料笔记、

万有文库中华书局 36

40家国万里:邓嗣禹的学术与人

生思想人物 邓嗣禹 / 彭靖上海人民 68

41正本清源论中西--对某种中国

文化观的病理学剖析

思想文化研

究郭齐勇 华东师大 49.8

42 生育制度 学者文丛 费孝通 北京三联 36

43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奠基》句

读哲学 邓晓芒 人民 118

44 近代西方哲学的精神 哲学 李超杰 商务 50

45 福柯/布朗肖 哲学法.米歇尔.福柯

莫里斯.布朗肖河南大学 22

46 哲学的视域 哲学 杨国荣 北京三联 64

47 柏拉图的本原学说 哲学 先刚 北京三联 45

Page 74: 季风书讯no 354

本周最新到货

74

48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 哲学 (美)G.S.基尔克华东师大 158

49 何谓普世谁之价值 哲学 曾亦 华东师大 35

50百年世事-德国原总理施密特

与美国历史学家斯特政治文明

[德] 赫尔穆特?

施密特(Helmut

Schmidt)

中央编译 68

5120世纪的欧洲 附:“欧洲观念”

的历史哲学政治文明 陈乐民 北京三联 52

52美国文明读本:缔造美利坚的

40篇经典文献政治文明 钱满素 中央编译 68

53 罗马共和国史 政治文明(德)克劳斯·布

林格曼华东师大 68

54现代思潮:西方文化研究之道

路政治文明 林立树 中央编译 68

55 美国通史 政治文明 林立树 中央编译 98

56 世界文明史 政治文明 林立树 中央编译 98

57 美国文化史 政治文明 林立树 中央编译 58

58 党史札记 (一集 二集 末编)中共党史 龚育之 人民 160

59 近代中国转型与社会思潮 中国近代史 史全生 北京三联 79

60 道家文化研究第二十七辑 宗教研究 陈鼓应 北京三联 58

经管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金融迷途--理性与疯狂金融投资理

论朱健卫 中国经济 68

2私募之王:中国私募操盘技巧

全揭秘

金融投资理

论中国经济 58

3中国家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

究问题与治理

金融投资理

论魏志华 北京大学 49

4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与金

融危机

金融投资理

论朱炳元 中央编译 80

5中国情境下企业战略化行为:

理论与实践企业史 潘安成 北京大学 38

6 乐高:创新者的世界 企业史

【美】戴维?罗

伯逊(David C.

Robertson)

中信 49

7 房地产经纪概论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魏文彪 中国经济 42

8 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魏文彪 中国经济 48

9 大数据营销求职培训、

市场营销

【美】丽莎?亚瑟

(Lisa Arthur)中信 39

10 无情的革命 一般经济学(美)乔伊斯·阿

普 尔 比 (Joyce社科文献 69

Page 75: 季风书讯no 354

本周最新到货

75

Appleby )

11未来中国的变与不变- 新秩序

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一般经济学 孙立平 江苏文艺 39.8

12马 克 思 主 义 经 济 学

史.1883-1929一般经济学 (加)霍华德 中央编译 88

13汽车产业和汽车社会--一个汽

车人的思考中国经济 陈清泰 中信 45

14中国与 G20(全球经济治理的

高端博弈)中国经济 金中夏 中国经济 65

15 问粮——详解18亿亩耕地红线中国经济 徐滇庆,贾帅帅北京大学 45

16现代医院精细化运营绩效管理

实务中国经济 秦永方 中国经济 85

17经 济 分 析 与 统 计 解 读

2013-2014中国经济 许宪春编 北京大学 58

人文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认识我们的口腔 保健、养生 邓锋 重庆大学 14.8

2 中老年人心理健康与调适 保健、养生 杨国愉 重庆大学 14.8

3 中医养生与保健 保健、养生 唐成林 重庆大学 14.8

4 上海女人·海派文化典藏 记忆珍藏 马尚龙 文汇出版社 28

5 上海先生·海派文化典藏 记忆珍藏 程乃珊 文汇出版社 30

6 上海吃货·海派文化典藏 记忆珍藏 沈嘉禄 文汇出版社 30

7 上海望族·海派文化典藏 记忆珍藏 宋路霞 文汇出版社 32

8 老照片(第94辑) 记忆珍藏 冯克力山东画报出

版社15

9 上海租界·海派文化典藏 记忆珍藏 姜龙飞 文汇出版社 36

10 不花钱教出好孩子 家庭教育[日] 杉山由美

子山东文艺 25

11嬉皮士救了物理学:读心 禅和

量子科学探索 美.戴维.凯泽 湖南科技 38

12 古玩大赢家 科学探索 朱晓翔 中国华侨 30

13 宇宙的轮回 科学探索 英.罗杰.彭罗斯湖南科技 28

14 民国政要的私密档案 历史文化 郑会欣 中华书局 32

15 全透视简明中国通史1 历史文化 雾满拦江 江苏文艺 38

16 爱情,一种草率的感情 两性、婚姻[德]理查德?戴

维?普列希特黄山书社 35

17 心若向阳,无谓悲伤 两性、婚姻 冷莹 光明日报 32

18 家庭花卉养护 流行、时尚 杨灿芳 重庆大学 14.8

19 环保与生活 流行、时尚 王强 重庆大学 14.8

20西班牙玩全攻略(2014-2015最

新全彩版)-考拉旅行旅游、地理

<西班牙玩全攻

略>编辑部

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48

21 Lonely Planet:土耳其(2014旅游、地理 澳 大 利 亚中国地图 89

Page 76: 季风书讯no 354

本周最新到货

76

年全新版) Lonely Planet

公司

22Lonely Planet:德国(2014年

全新版)旅游、地理

澳 大 利 亚

Lonely Planet

公司

中国地图 109

23英国 lonely planet 孤独星

球旅游、地理

澳 大 利 亚

Lonely Planet

公司

中国地图 128

24 家庭急救常识 人文图书 李晓愚 重庆大学 14.8

25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妇科常见

病一扫光人文图书 广东科技 29.9

26 迈克尔·乔丹与他的时代 人物传记 张佳玮 华东师大 49.8

27 简·奥斯丁 人物传记 (加)希尔兹 北京三联 36

28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实 社会纪实 周亚平 东方 28

29 “三反”“五反”运动纪实 社会纪实 吴珏 东方 46

30 人民公社化运动纪实 社会纪实 刘华清 东方 42

31 妖怪谈义 外国史 (日)柳田国男 重庆大学 28

32 戏曲文化 外国史 吴新苗 中国经济 28

33 隐忍力 心理励志 章岩 中央编译 35

34 听我说 心理励志 豪尔赫?布卡伊 山东文艺 25

35 心智管理-从“心”认识自己 心理励志陆剑清 / 丁沁

南北京大学 28

36 怎么过上美好生活(精) 心理励志(德)安塞尔姆·

格林华东师大 28

37 如何过好每一天(精) 心理励志(德)安塞尔姆·

格林华东师大 29.8

38 厨房里的双人舞 饮食文化 焦桐 北京三联 28

39 和最爱的人去西藏 游记、印象 王郢 九州出版社 38

40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全十

册,附索引)帐台04

石峻 / 楼宇烈

/ 方立天 / 许

抗生 / 乐寿明

中华书局 680

41 草论——三春堂狂草 帐台04 李志敏 北京大学 160

42 水经注疏补(上编) 帐台04 杨守敬 中华书局 280

43古吴汪孟舒先生琴学遗著(全2

册)帐台04 汪孟舒 中华书局 380

44 马驹 宗教文化 李浩 北京三联 32

45 周易外傳選要譯解 宗教文化 王孝魚 中华书局 48

46 楞严经讲义(上下) 宗教文化 圆瑛法师 华东师大 88

47 古兰经 宗教文化 中国社科 88

48 佛陀 宗教文化(英)阿姆斯特

朗北京三联 38

49 马塞尔·普鲁斯特 宗教文化(美)爱德蒙·

怀特北京三联 32

Page 77: 季风书讯no 354

本周最新到货

77

艺术类序号 书名 分类名称 作者 出版社 价格

1 街拍时尚 II 摄影工艺【美】司各特·

舒曼上海译文 108

2 从包豪斯到我们的豪斯 设计[美]汤姆·沃尔

夫重庆大学 29.8

3古老心灵的发掘-中国古代造

物设计与神话传说研究设计 龙红 重庆大学 88

4 浮石绘。话 实用技法 浮石 江苏人民 39.8

5 我的第一本艺术启蒙书 艺术大台1法.贝亚特丽斯.

韦塔内尔

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88

6 Wabi Sabi 侘寂之美艺术人物、

理论李欧纳.科仁 友谊 38

7 现实乌托邦:玩物建筑艺术人物、

理论张为平 东南大学 78

8 在现场-周至禹艺术沙龙笔记艺术人物、

理论周至禹 重庆大学 45

9 西方美学简史艺术人物、

理论王文生 北京三联 32

10 音乐的容器 音乐、体育 马慧元 上海书店 35

Page 78: 季风书讯no 354

三辉链接

78

三辉链接

《英国农民工小像》

Two Caravans

〔英〕玛琳娜·柳薇卡(Marina Lewycka) 著 / 邵文实 译

中信出版社 / 2014年 6月 / 定价:39.80

《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作者玛琳娜·柳薇卡又一黑色喜剧杰作

2008 年乔治·奥威尔奖入选作品,引发众多读者及英国主流媒体大讨论

9 个人和 1 只流浪狗的奋斗狂想曲

一幅浓情的英国移民风景画

Page 79: 季风书讯no 354

三辉链接

79

内容简介

英国肯特郡的一块草莓地上有两辆房车,一辆男人住,一辆女人住。住客来自五湖四海:矿

工之子安德利来自老乌克兰,年轻性感的爱丽娜来自新乌克兰,还有波兰人托马什、玛尔塔和约

拉,两个中国姑娘,以及从马拉维来的伊曼纽尔。他们都到英国令人愉悦的绿土地上采摘草莓。

对于移民来说,当今的英国并不那么令人愉悦。这里有想要加入黑帮的人,如沃尔克,他一

眼便看中了爱丽娜,认为绑架是求爱的上上之策。安德利也如此,他其实并不中意爱丽娜,却一

定要出发去寻找那个他不爱的姑娘……

作者简介

玛琳娜·柳薇卡(Marina Lewycka) 英国文坛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二战”结束

时出生于德国基尔难民营,父母均为乌克兰人。她在英国长大,居住在谢菲尔德,任教于哈勒姆

大学。

58岁时柳薇卡借《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一书一举成名,赢得 2005年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喜

剧小说奖和机智小说奖。2007年出版《英国农民工小像》,延续其黑色喜剧的风格,并于 2008年

入围乔治·奥威尔奖。

柳薇卡的文字幽默而不搞笑,欢闹戏谑却不无厘头。在文字日益边缘化、娱乐化的时代,柳

薇卡仍以其幽默的语言,坚定地刺入复杂而纠结的底层社会,触及那些令人难堪的现实。

译者简介

邵文实,文学博士,东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译作另有《女性白皮书》《非常女人》《赢者之

师》《美国悲剧》《日本魅影》《流氓的归来》《乌克兰拖拉机简史》等。

媒体评论

《英国农民工小像》对人们寻求更美好生活的渴望做了引人入胜的生动解说。甚至更胜《乌克兰

Page 80: 季风书讯no 354

三辉链接

80

拖拉机简史》一筹。

——《爱尔兰独立报》

极其有趣,具有深入观察的洞察力,闹剧、悲剧与恐怖之感交织在一起。

——《泰晤士报文学副刊》

柳薇卡将幽默与移民的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证明她不是只能写出一部佳作之人。

——《时尚芭莎》

一出关于移民和误解的喜剧。

——《独立报》

吟唱着生活的热望……动人至极。

——《星期日泰晤士报》

编辑推荐

柳薇卡《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之后又一黑色喜剧杰作。《爱尔兰独立报》赞其对人们寻求更

美好的生活的渴望做了引人入胜的生动解说,甚至更胜《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一筹。

柳薇卡的《英国农民工小像》涉及的社会性十分广泛,也很严肃,但其幽默辛辣的风格毫不

逊色于《乌克兰拖拉机简史》。小说出版后,《卫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英国主流媒体纷纷刊

登了长篇评论,话题从小说艺术性转到移民、季节工等话题,许多读者积极参与讨论。

乌克兰东西对立的缩影在这本小说里以两个来自乌克兰的年青人得以呈现。来自西部基辅的

爱丽娜家世良好,眼高于顶,来自东部顿涅茨克的年青矿工安德利粗鲁傲慢,两人互相看不起又

禁不住彼此吸引。在此时读来恰能体会到乌克兰社会东西对立中的一丝奥妙。

一只不知从何处逃出的流浪狗也是本书中不可缺少的主角,它的独白更是小说的点睛之笔,

以至于《卫报》的评论标题就是“要想看清真相,那就去问狗狗”。

《英国农民工小像》勾勒出英国社会最遭人轻蔑的外来群体黑暗的生活,却没有把他们简化

成可怜虫,保持着人格的独立与尊严,写他们悲喜交织的欢闹生活。来自世界各地的年青男女追

逐着自己的梦想和爱情,中年人为了自己的家人外出捞金,纷纷来到英国这块梦想之地,却都陷

在英国最底层社会的草莓地里大练瑜伽双角功、在肉鸡养殖加工厂肢解惊恐的肥鸡,卷入杀人事

件开始了逃亡……梦想与现实的冲突、傲慢与自卑的矛盾让这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显得笨手笨

脚,成为他人眼中戏谑的笑料,他们自己却苦中作乐、努力生活。

目录

两辆房车

再见,草莓。你好,手机

毛茛草地

五间浴室

本德尔

四山墙

九女士

鸣谢

Page 81: 季风书讯no 354

制作者

81

制作者上海季风图书有限公司

上海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Email:[email protected]

【季风书讯】网站:http://www.jifengshuyuan.com

季风书园官方微博 http://e.weibo.com/jifengts

季风书园淘宝商城店:http://jifengts.tmall.com

QQ群 1:328386406(季风书园读书俱乐部)

QQ群 2:85186717(季风志愿者之家)

联系电话:021-5382 1942 021-6415 2843

季风微信公众平台:jifengshuyuan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