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接替中國 成下一個世界增長引擎 - fubon€¦ · 印度2016-17...

6
Financial Market Research 1 本研究報告為台北富邦銀行內部使用報告,係根據市場公開資訊由研究人員依據專業判斷所為,內容會隨著市場公開資訊之變動而調整, 報告結果僅供讀者參考,不為獲利之保證,任何轉載或引用須經本公司同意。 2016.10.31 Weekly Report 2014 年印度一度被聯合國認定為貧窮 人口最多的國家,但隨著新上任的印度 新總理 Modi 自 2014/9 起推行印度製 造政策 吸引外國企業公司至印度投資 及設廠,增加國內就業機會,也帶動國 內生產 GDP 總值及稅收,而政府帶頭 刺激經濟,因此也被西方的資本市場捧 為超越中國,成為下個世界工廠。 2016/8 通過的 GST(商品與服務稅) 法案,此法案被稱為印度國內的自由貿 易協定,將多達 11 種中央及地方稅捐 合而為一種全國性的銷售稅,且根據新 稅制,凡供應商已繳納的稅,企業可申 報抵減稅額,可望鼓勵遵守稅法,而 2016/9 此法案已獲得印度 29 個邦中 的 18 個邦通過,預計將在 2017/4 施 印度接替中國成下一個世界增長引擎? 2014 年聯合國一度認定印度為全球貧窮人口最多的國家,然而 2014/9 印度 新上任的總理 Modi 力圖振興印度經濟,不僅提出印度製造政策(Make In India),並頒布許多親商條款,吸引外國企業進駐,另透過與國際合作機會, 進而扶植及提升印度在地企業,也帶動當地創新力及技術力,印度目標很明 顯,就是希望成為全球生產製造中心觀察過去兩年中國面臨轉型,促經濟成長動能趨緩,加上中國勞動薪資逐年 成長,印度擁有 12.5 億人口,且相對便宜的薪資水平的條件,開始吸引國際 大廠的注意IMF(國際貨幣基金)的報告認為,即使全球經濟成長未來兩年 可能會萎縮,且有英國退歐對全球經濟影響的因素,但印度的經濟成長仍會 維持在 7.4%,是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IMF 副總裁 Lipton 也認為,中國 經濟增長放緩不可避免,印度或許是唯一有可能發生類似轉型並產生全球影 響的國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動能。 雖然短期印度仍面臨財政以及製造業比率過低等問題加上備受外資推崇的 印度央行總裁 Rajan 在 2016 年離去,引發市場擔憂印度經濟前景,然接任的 央行行長 Patel,在今年 10 月的利率會議上宣佈降息,以帶動經濟成長,意 味著其貨幣政策立場偏向寬鬆。整體來看,印度正依循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 軌跡前進,先以本身人口紅利優勢,利用開放政策吸引外資來設廠及投資, 擴大生產製造力之後,將會邁入以對外出口為導向,未來有機會取代中國大 陸成為驅動全球市場成長的地區。 中國邁向轉型內需市場,市場期盼印度接手成為世界工廠 印度新總理 Modi 自 2014/9 起推行印度製造政策,吸引外國企業公司至印度 投資及設廠,同時透過建立基礎施設,來強化印度國內經濟發展,並增加國 內就業機會,其政策不僅能帶動國內生產 GDP 總值及稅收,最終目的希望促 使印度成為全球製造中心其細節也包括提升國內產業技術力水平等,以提 升國內產能及就業率促進經濟成長及全球競爭力,而政府帶頭刺激經濟, 因此也被西方的資本市場認為將超越中國、成為下個世界工廠。 印度積極發展國內製造業,並提高就業人口,希望在 20 年內把製造業佔印度 GDP 的比率從目前的 17%提升至 25%,並增加 1 億個就業機會,總理 Modi 的新預算案決定增加 113 億美元投入基礎建設,並宣布將實施全國統一的銷 售稅,取代目前各地稅率不同的亂象,其中 2016/8 通過的 GST(商品與服務 稅)法案,此法案被稱為印度國內的自由貿易協定,因目前貨物在印度各邦

Upload: others

Post on 17-Oct-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印度接替中國 成下一個世界增長引擎 - FUBON€¦ · 印度2016-17 的經濟表現仍預估將有7.4%。 圖3 2015 年印度gdp 增長率超過中國,可望成為下個世界工廠

Financial Market Research 1

本研究報告為台北富邦銀行內部使用報告,係根據市場公開資訊由研究人員依據專業判斷所為,內容會隨著市場公開資訊之變動而調整,

報告結果僅供讀者參考,不為獲利之保證,任何轉載或引用須經本公司同意。

2016.10.31 Weekly Report

2014年印度一度被聯合國認定為貧窮

人口最多的國家,但隨著新上任的印度

新總理Modi自2014/9起推行印度製

造政策,吸引外國企業公司至印度投資

及設廠,增加國內就業機會,也帶動國

內生產 GDP 總值及稅收,而政府帶頭

刺激經濟,因此也被西方的資本市場捧

為超越中國,成為下個世界工廠。

2016/8 通過的 GST(商品與服務稅)

法案,此法案被稱為印度國內的自由貿

易協定,將多達 11 種中央及地方稅捐

合而為一種全國性的銷售稅,且根據新

稅制,凡供應商已繳納的稅,企業可申

報抵減稅額,可望鼓勵遵守稅法,而

2016/9 此法案已獲得印度 29 個邦中

的 18 個邦通過,預計將在 2017/4 施

行。

印度接替中國,成下一個世界增長引擎?

2014 年聯合國一度認定印度為全球貧窮人口最多的國家,然而 2014/9 印度

新上任的總理 Modi 力圖振興印度經濟,不僅提出印度製造政策(Make In

India),並頒布許多親商條款,吸引外國企業進駐,另透過與國際合作機會,

進而扶植及提升印度在地企業,也帶動當地創新力及技術力,印度目標很明

顯,就是希望成為全球生產製造中心。

觀察過去兩年中國面臨轉型,促經濟成長動能趨緩,加上中國勞動薪資逐年

成長,印度擁有 12.5 億人口,且相對便宜的薪資水平的條件,開始吸引國際

大廠的注意。IMF(國際貨幣基金)的報告認為,即使全球經濟成長未來兩年

可能會萎縮,且有英國退歐對全球經濟影響的因素,但印度的經濟成長仍會

維持在 7.4%,是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IMF 副總裁 Lipton 也認為,中國

經濟增長放緩不可避免,印度或許是唯一有可能發生類似轉型並產生全球影

響的國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繼續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動能。

雖然短期印度仍面臨財政以及製造業比率過低等問題,加上備受外資推崇的

印度央行總裁 Rajan 在 2016 年離去,引發市場擔憂印度經濟前景,然接任的

央行行長 Patel,在今年 10 月的利率會議上宣佈降息,以帶動經濟成長,意

味著其貨幣政策立場偏向寬鬆。整體來看,印度正依循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

軌跡前進,先以本身人口紅利優勢,利用開放政策吸引外資來設廠及投資,

擴大生產製造力之後,將會邁入以對外出口為導向,未來有機會取代中國大

陸成為驅動全球市場成長的地區。

中國邁向轉型內需市場,市場期盼印度接手成為世界工廠

印度新總理 Modi 自 2014/9 起推行印度製造政策,吸引外國企業公司至印度

投資及設廠,同時透過建立基礎施設,來強化印度國內經濟發展,並增加國

內就業機會,其政策不僅能帶動國內生產 GDP 總值及稅收,最終目的希望促

使印度成為全球製造中心,其細節也包括提升國內產業技術力水平等,以提

升國內產能及就業率,促進經濟成長及全球競爭力,而政府帶頭刺激經濟,

因此也被西方的資本市場認為將超越中國、成為下個世界工廠。

印度積極發展國內製造業,並提高就業人口,希望在 20 年內把製造業佔印度

GDP 的比率從目前的 17%提升至 25%,並增加 1 億個就業機會,總理 Modi

的新預算案決定增加 113 億美元投入基礎建設,並宣布將實施全國統一的銷

售稅,取代目前各地稅率不同的亂象,其中 2016/8 通過的 GST(商品與服務

稅)法案,此法案被稱為印度國內的自由貿易協定,因目前貨物在印度各邦

Page 2: 印度接替中國 成下一個世界增長引擎 - FUBON€¦ · 印度2016-17 的經濟表現仍預估將有7.4%。 圖3 2015 年印度gdp 增長率超過中國,可望成為下個世界工廠

Financial Market Research 2

本研究報告為台北富邦銀行內部使用報告,係根據市場公開資訊由研究人員依據專業判斷所為,內容會隨著市場公開資訊之變動而調整,

報告結果僅供讀者參考,不為獲利之保證,任何轉載或引用須經本公司同意。

2016.10.31 Weekly Report

根據世界銀行資料,亞洲國家如中國、

韓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製造

業占 GDP 比率至少都比印度高出 10

個百分點。這也顯示,如果想以製造業

推動印度經濟成長,的確有成長空間。

印度FDI(外國直接投資金額)已連續

3年成長,2015年達590億美元,較

2014年的344億美元,成長約72%,

顯示國際資金看好印度未來經濟前景

之間運送,要多次課稅,不利貿易流通,而今年 9 月此法案已獲得印度 29 個

邦中的 18 個邦通過,預計將在 2017/4 施行,另也鬆綁外國人在印度居住的

期限,諸多政策顯示政府改革決心明顯,而下表為印度政府在印度製造政策

中重點開放項目。

民生類 製造業 電子、資訊業 生技醫療 能源產業

食品加工

紡織

媒體娛樂

旅遊住宿

化學

建築

汽車

航空

鐵路

國防製造

電子機械

電子系統

資訊科技

生技

製藥

健康

天然氣與石

綠能

印度在擁有廉價的勞動人口以及政府當局對外國企業釋出善意下,吸引電

子、機械等產業的外國企業到印度設製造廠,中國方面,如華為、小米、聯

想,台灣方面則有鴻海與緯創等電子大廠,其他歐美公司如美國 Qualcomm、

General Motors、Boeing 也都相繼進入印度市場。根據世界銀行資料,亞洲

國家如中國、韓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製造業占 GDP 比率至少都比

印度高出 10 個百分點。這也顯示,如果想以製造業推動印度經濟成長,的確

有成長空間。

印度政府帶動基礎建設發展,經濟前景樂觀促投資權重提高

觀察的印度 FDI(外國直接投資金額)已連續 3 年成長(圖 1),顯示國際資金

仍持續看好印度未來經濟前景,印度總理 Modi 上任後以印度製造為核心經

濟政策,鼓勵外國企業到印度設廠投資,並提供快速通關作業、所得稅減免

等措施,另包括鐵路和公路的基礎建設升級,也是新政府施政重要的一環。

印度道路運輸與公路部門已提出 8,000 億元盧比預算,規劃進行長達 2.5 萬公

里的道路施工專案,同時也規劃興建 5,700 公里的高速鐵路,預期鐵公路等

基礎建設的擴張將有助當地製造業加速發展。

圖 1 印度政府打造親商環境,國際資金匯入連續 3 年成長

資料來源:Bloomberg,

Page 3: 印度接替中國 成下一個世界增長引擎 - FUBON€¦ · 印度2016-17 的經濟表現仍預估將有7.4%。 圖3 2015 年印度gdp 增長率超過中國,可望成為下個世界工廠

Financial Market Research 3

本研究報告為台北富邦銀行內部使用報告,係根據市場公開資訊由研究人員依據專業判斷所為,內容會隨著市場公開資訊之變動而調整,

報告結果僅供讀者參考,不為獲利之保證,任何轉載或引用須經本公司同意。

2016.10.31 Weekly Report

政府帶頭改善國內基礎建設,並企圖透

過中國經濟起飛模式,透過誘因希望吸

引外資進來,近3年持續有海外資金進

駐,支撐股市上漲動能。

2015年印度GDP增長率超越中國,顯

示印度經濟增長動能逐漸增溫,尤其在

全球貿易趨緩的負面衝擊下,印度擁有

龐大的人口,後續可望持續透過內需實

現增長。

圖 2 印度政府帶頭刺激經濟,印度股市受外資追捧逐步走高

資料來源:Bloomberg,台北富邦銀行金市研究部

政府帶頭改善國內基礎建設,並企圖仿效中國經濟起飛模式,外資匯入,支

撐股市上漲動能(圖 2),市場預期可望取代中國成下一個世界工廠。而最近

MSCI 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權重調整,已連續 4 季調升印度權重,亦有助吸引外

資持續關注印度市場。指出 2015 年印度 GDP 增長率首度超越中國(圖 3),顯

示印度經濟增長動能逐漸增溫,尤其在全球貿易趨緩的負面衝擊下,印度擁

有龐大的人口,後續可望持續透過內需實現增長,另 IMF 公佈的世界經濟展

望報告中,未來兩年全球經濟成長可能呈現萎縮,並考慮英國脫歐對全球經

濟的衝擊,印度 2016-17 的經濟表現仍預估將有 7.4%。

圖 3 2015 年印度 GDP 增長率超過中國,可望成為下個世界工廠

資料來源:IMF,台北富邦銀行金市研究部

印度雖是全球少數不受全球經濟放緩衝擊的國家,但仍有許多問題待解決,

財政方面,印度有 12.5 億人口,印度的租稅負擔率只有 11%,顯示稅收嚴重

不足,控制預算赤字將面臨挑戰。此外,就業人口不斷成長,但就業機會少,

Page 4: 印度接替中國 成下一個世界增長引擎 - FUBON€¦ · 印度2016-17 的經濟表現仍預估將有7.4%。 圖3 2015 年印度gdp 增長率超過中國,可望成為下個世界工廠

Financial Market Research 4

本研究報告為台北富邦銀行內部使用報告,係根據市場公開資訊由研究人員依據專業判斷所為,內容會隨著市場公開資訊之變動而調整,

報告結果僅供讀者參考,不為獲利之保證,任何轉載或引用須經本公司同意。

2016.10.31 Weekly Report

服務業佔 GDP 60%,卻只雇用了 28%的勞動力,而農業佔 GDP 14%,卻佔

50%的就業人口,稅制方面,過去商品在印度各邦之間運送,需要重複繳稅,

且各地稅制不同,不利商品流動,但在今年 8 月,印度上議院通過重大稅制

改革,把現階段多達 11 種中央及地方稅捐合而為一種全國性的銷售稅,且根

據新稅制,凡供應商已繳納的稅,企業可申報抵減稅額,可望鼓勵遵守稅法,

長期而言將提高政府稅收。

圖 4 印度 2016 年政府財政支出年增率高於亞洲其他國家

資料來源:Bloomberg,台北富邦銀行金市研究部

IMF 報告指出印度的成長動能將持續受惠於貿易以及政策的改善,並且搭配

結構性改革,皆有助於消費者信心穩健成長,並帶動工業生產表現,而 2016

年政府擴大財政支出的比例(圖 4),也有助支撐經濟成長。而過去兩年,受到

國際油價的崩跌,導致全球製造業活動低迷,但在印度政府帶頭下,Nikkei

製造業 PMI 顯示指數大多位於擴張區間,且今年 9 月的 Nikkei 製造業 PMI

已連續 9 個月維持在榮枯線上方(圖 5)。

圖 5 近兩年國際油價表現低迷,但印度製造業大多處於擴張區間

資料來源:Nikkei,台北富邦銀行金市研究部

Page 5: 印度接替中國 成下一個世界增長引擎 - FUBON€¦ · 印度2016-17 的經濟表現仍預估將有7.4%。 圖3 2015 年印度gdp 增長率超過中國,可望成為下個世界工廠

Financial Market Research 5

本研究報告為台北富邦銀行內部使用報告,係根據市場公開資訊由研究人員依據專業判斷所為,內容會隨著市場公開資訊之變動而調整,

報告結果僅供讀者參考,不為獲利之保證,任何轉載或引用須經本公司同意。

2016.10.31 Weekly Report

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今年10/4印度央行

決議附買回利率調降一碼至6.25%,來

到2011/3以來新低 印度央行指出,未,

來幾個月食品通膨壓力減緩,開啟政策

操作空間路透調查指出後續印度央行進

一步降息機率仍高。

印度央行行長求去,印度經濟陷入困局

除了財政改革外,前任央行行長 Rajan 於 2013 年上任後,致力於推動印度央

行的現代化,其中包含設立通貨膨脹率目標及利率決策委員會,此舉大幅增

加外國投資人對於印度經濟發展的信心,且就任期間成功控制通脹,通膨率

從逾兩位數一度降至 4%上下,在大量資本湧入印度的同時,穩定盧比滙率,

並推進國營銀行改革。

然而致力提振經濟成長的 Modi 政府對降息的速度太慢感到不滿,認為將拖

累印度經濟發展,且 Modi 的經濟顧問多次鼓吹印鈔救經濟,但 Rajan 強調

央行的獨立性,認為貨幣政策有其侷限,不能過於依賴,並聚焦在打擊長期

居高不下的通膨率,政府與央行之間的立場不同調,導致 Rajan 今年宣布不

再續任,Rajan 脫印(Rexit)一詞即代表市場擔憂其提早去職恐導致國際資

金撤出。

圖 6 印度央行維穩匯市,避免匯率波動過大

資料來源:IMF,台北富邦銀行金市研究部

圖 7 印度央行行長 Rajan 打擊通膨,從雙位數降至約 4%上下

資料來源:印度官方資料,台北富邦銀行金市研究部

Page 6: 印度接替中國 成下一個世界增長引擎 - FUBON€¦ · 印度2016-17 的經濟表現仍預估將有7.4%。 圖3 2015 年印度gdp 增長率超過中國,可望成為下個世界工廠

Financial Market Research 6

本研究報告為台北富邦銀行內部使用報告,係根據市場公開資訊由研究人員依據專業判斷所為,內容會隨著市場公開資訊之變動而調整,

報告結果僅供讀者參考,不為獲利之保證,任何轉載或引用須經本公司同意。

2016.10.31 Weekly Report

在許多外資企業來看,印度的管理制度

非常不透明並且反應遲鈍,印度的土地

徵用、環境許可、多級監管架構及複雜

審批流程、社會種姓制度難以逾越,這

些問題在短期內也難以改善。

印度製造政策,即國家經濟發展策略,

長期來看仍有助印度成為世界工廠,外

國企業的導入,也增加本土企業與國際

合作機會,進而帶動創新與技術能力,

未來擴大生產製造力之後,將會邁入以

對外出口為導向,追求下一波經濟成

長,長期來看將有機會取代中國大陸成

為驅動全球市場成長的主要引擎。

新印度央行行長對貨幣政策立場寬鬆,以協助經濟增長

繼任印度央行行長的 Patel 原為印度央行副總裁,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今年

10/4 印度央行決議附買回利率調降一碼至 6.25%(圖 8),為 2011/3 以來新

低,貨幣政策委員會 6 名成員全數投票贊成。印度央行指出,未來幾個月食

品通膨壓力減緩,開啟政策操作空間,本財年(至 2017/3)通膨展望仍維持

5%。市場認為這次的降息符合預期,不但可以促進民間投資,並有助於政府

的改革措施,另印度 CPI 呈現溫和,維持在印度政府長期通膨目標 6%之下,

可提供貨幣政策上的靈活性,路透調查指出印度央行進一步降息機率仍高。

圖 8 印度央行的貨幣政策維持寬鬆,印度盧比走勢趨貶

資料來源:IMF,台北富邦銀行金市研究部

印度經濟增速強勁,但暫時無法取代中國地位

印度和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龐大的勞動人口是兩個新興國家

發展的優勢,但中國的工資成本不斷提升,導致企業毛利不斷下滑,數據顯

示目前印度 12 億人口中,有三分之二人口不到 35 歲,意味著印度在未來相

當長的時間內享有廉價勞動力供給。但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的全球競爭力

報告,印度基礎設施在 148 個國家中排名第 85,世界銀行最新的 2016 年經

商容易度排行中,印度在 189 個國家中,排名第 130 名。短期內印度在基礎

建設上仍有很大進步空間。再著,在許多外資企業來看,印度的管理制度非

常不透明並且反應遲鈍,印度的土地徵用、環境許可、多級監管架構及複雜

審批流程、社會種姓制度難以逾越,這些問題在短期內也難以改善。

整體來看,印度正依循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軌跡前進,先以本身人口紅利優

勢,以開放政策吸引外資來設廠及投資,其印度製造政策,定位為國家經濟

發展策略,長期來看仍有助印度成為世界工廠,改善勞動市場並增加產值,

外國企業的導入,也增加本土企業與國際合作機會,帶動創新與技術能力,

未來擴大生產製造力之後,將會邁入以對外出口為導向,追求下一波經濟成

長,後續將有機會取代中國大陸成為驅動全球市場成長的主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