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周刊 记忆 -...

1
1910 年如皋顾家埭毁校事件 程太和 小图重温如城工业辉煌史 复山 轶闻掌故 海陵旧话 与“猪”有关的 职业 何泰 14 文化周刊/记忆 2019 年 12 月 11 日 星期三 编辑:严晓星组版:胡建新校对:林小娟 民间百业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随着 改革的东风吹遍大江南北,如皋 大力发展工业,县城(如城)内外, 工 厂 林 立 。 1983 年 12 月 ,南 通 市如皋县经济委员会绘制印行了 《如皋县城工厂布局略图》(下文 简称《略图》)。此图甚小,呈正方 形,仅有两个巴掌大小。近来,如 皋市勘测院、如皋市档案馆,共同 编 印 的《如 皋 市 历 史 地 图 集》 (2018 年 12 月出版),仅录一份《如 城现状图》(1981 年 6 月如皋县基 建局制),标注了部分工厂的名 称。相比之下,《略图》一目了然, 各家企业跃然图上。《略图》印量较 少,《如皋市历史地图集》也未曾录 入,因此流传不广。笔者参考《如 皋县工业志》(1987 年,如皋县经 济委员会编印,内部版),一一解读 《略图》中所录诸厂,重温如皋县 城那段辉煌的工业史。 众所周知,如城有内外两条 城河,呈现出天圆地方的布局。 从《略图》看,内城河圈的里面,仅 标注一家企业—印刷厂,位于 如皋饭店与县招待所之间(今附 小幼稚园周围)。如皋印刷厂,历 史悠久,创办于1951年7月,初名 如皋印务社。是年 11 月,更名“地 方国营如皋印刷厂”。此厂印刷质 量过硬,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 承印《毛泽东语录》《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等重要书籍。搬入《略 图》所标地点后,如皋印刷厂占地 面积 6000 平方米,固定资产 131.3 万元。1985年,如皋印刷厂年产 值已达262 万元,利润32.5万元。 在内外城河之间,工厂明显 增多。《略图》中,食品厂位于水绘 园和县政府之间。《如城现状图》 此处标为“糕点厂”。如皋县食品 厂,初建于1958 年8月,时名“公 私合营如皋糖果糕点厂”。1963 年6月,更名“如皋糖果糕点 厂”。1980 年 5 月,更名为“如皋 县食品厂”(《如皋县工业志》中表 明此说不准)。《略图》标注说明, 1983 年,如皋县食品厂已经存 在。不过,《如城现状图》的标注, 说明1981年此厂仍用旧名“糕点 厂”。如皋县食品厂生产的拳头 产品董糖,家喻户晓,获得 1985 年江苏省优质食品称号。是年, 全厂完成产值 188.92 万元。 造纸厂在《略图》中,位于食 品厂东侧,人民公园南侧。如皋 造纸厂,创办于 1954 年,初址位 于东门城外。1958年,跃进纸厂、 石庄镇纸厂,并入如皋造纸厂,更 名“地方国营如皋造纸厂”。是 年,厂址迁至《略图》中的位置。 1985年11月,如皋造纸厂试产黄 板纸,又迁址碾砣港闸,城内旧址 作为一个车间,继续生产。 据《略图》所示,线厂位于城 内北大街与轮船码头之间。如皋 县线厂,属于老企业,建于 1950 年。次年,经华东合作总社批准, 成立如皋丝线中心组,原线厂丝 线生产部改为“如城丝线社”,社 址就位于如城北大街;又在上海 跑马厅闹市口设有门市部,专销 如皋丝线。《如皋县工业志》记述, 如城丝线社是当时全国手工业生 产合作社中最大的企业。1968 年,定名“如皋县丝线厂”;1971 年,与如城木纱厂合并,更名“如 皋县线厂”,厂址位于北大街 99 号,与《略图》标注一致。20 世纪 80年代中期,如皋县线厂年产值 超过 500 万元。 木工机械厂,在《略图》中位 于内城河西北角外侧。此厂初名 “如城木器社”,建于 1955 年,社 址位于木业公所内。1970年,兼并 如皋衡器社,改名“如皋县木器 厂”。两年后,此厂开始生产木工机 械产品。1975 年,又改名“如皋县 木工机械厂”,厂名与《略图》一致。 是年,产值突破 100 万元。 在《略图》中,工艺结网厂位于 木工机械厂西南侧,更靠近跃进路 西城口。此厂创建于 1955 年 12 月, 初名“如城镇结网生产合作社”,厂 址位于东门冒家巷。1956 年 4 月, 此厂迁址,搬至青云巷,即与《略图》 中的地址一样。1978 年 7 月,厂名才 更为“如皋县工艺结网厂”。1985 年, 产品远销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等 地,创汇 100 万美元。是年,拳头产 品水绘牌钩针衣,获得中国工艺美术 品百花奖优质产品的称号。 在《略图》中,无线电四厂,位于 工艺结网厂与家具公司的南边。《如 皋县工业志》未有详细记录。纺织 厂位于无线电四厂东南边,东近内 城河西边。此厂建于1957年,初名 如皋纤维厂,位于城内张家祠(查民 国末期《如皋城厢图》,即在东门小 刘巷与佘家巷附近)。1965 年,更 名“如皋县纤维厂”。十年后,此厂 引进 2000 锭粗纱机,更名“如皋县 纺织厂”。1985 年,此厂本部已经 搬入章家祠 33 号,查阅《如皋城厢 图》,与《略图》所示位置相同。 针织内衣厂,在《略图》中位于 城内西南隅。如皋针织内衣厂是全 县第一家国营工厂。其前身可以追 溯到1950年成立的烈军工属针织 社和生产自救社。前社位于曹家巷 内,后陆续迁至南门育婴堂、青云 巷,后社位于大刘巷内。1955年元 旦,两社合并,成立“地方国营如皋 针织厂”。厂址设于如城沈家巷4 号,查阅《如皋城厢图》(沈家巷位 置),与《略图》标注一样。1985 年, 厂址未变,产值高达1000多万元。 据《略图》标注,丝毯总厂位于 轻手公司与针织内衣厂之间,毗邻 内城河西南角外围。此厂前身为如 城个体弹花户合作小组,建于1956 年。1958年10月,租借南门育婴堂 10号3间民房,建立如城弹花户合 作社。次年,又更名“如城弹花 厂”。1974 年,又更名“如皋县工艺 丝毯厂”。1985 年,产值 343 余万 元,厂址位于如城严家湾 7 号,查阅 《如皋城厢图》(严家湾位置),与《略 图》标注一样。 电器厂在《略图》中位于城内正 南方,紧靠海阳路与南门吊桥。《如 皋县工业志》未有详细记录。从电 器厂向东,穿过海阳路,便是轴承 厂。此厂建于1969年。1985年,此 厂已经迁至如城海洋路(《略图》中 为“海阳路”)105号,与《略图》标注 位置一样。 油厂在《略图》中位于轴承厂东 侧,印刷厂正南方。此厂初为如皋 新生面粉厂,建于 1949 年 4 月。 1956 年,新生、益民、群益三家油米 厂碾米部,合并建立成如皋米厂,厂 址位于北门泰山仓库。翌年,新生、 益民两家油厂合并,建立地方国营如 皋油厂,厂址位于南门吊桥北首东 侧,此地与《略图》标注位置相同。 据《略图》所示,酒厂位于油厂 与定慧寺之间,南侧紧邻环城河(外 城河)。1955 年,如皋酒厂建立。厂 址位于如城东南角,直到20世纪80 年代也未曾变动,与《略图》所示相 同。1985 年,产值达 1000 多万元, 生产如皋大曲、东皋大曲、陈元酒, 获得好评。 《略图》显示,县城里共计标注 15家厂址,但有一家未曾标明厂名。 尽管有些厂址尚未标全,但是小小如 城内早已建立多家企业,跃然图上。 清末年间,保甲总局设司、董 官职,于每年春秋两季编查户口, 推行保甲制。光绪三十四年 (1908 年)十二月,民政部关于筹 备立宪奏定公布《调查户口章程》 以后,通州、如皋等地开展户口调 查,城市以居住街巷,农村以自然 村庄,以户进行户口调查。调查 项目为迁出、迁入、出生、死亡、收 养、婚嫁、弃儿、继承等。采用 10 户 为 牌、10 牌 为 甲 10 甲 为 保 的 编组方法。 在如皋顾家埭进行户口调查 时,地方官员遴聘顾家埭初等小 学堂学董为调查员。此人在调查 时详细询问了各丁口的生辰八 字。有略懂文字的乡民知悉,朝 廷此次调查人丁只是年岁,不需 生辰八字,由是生疑。此地恰好 发生疫情,某户死了 3 人,于是, 民间谣传学董和新式学堂会将居 民的生辰八字卖给洋人,还有的 说: “登记人的姓名、生日、生辰八 字是为了卖给造桥的人,摄取魂 灵祭桥桩的。” “做这买卖的,就是办 学堂的人。”听此传言,很多不识字 的乡民对登记人丁是为了祭桥桩深 信不疑。而一旦祭了桥桩,就马上 丢了性命。这还了得?于是,为了 自己的性命,乡民的愤怒像火山一 样爆发了。在一个冬日的晚上,有 人敲响了大锣。锣声就是召唤,成 百的农民手拿木棍、扁担、锄头、铁 叉……他们以农具为武器,冲破学 校人员的阻拦,蜂拥着闯进校园,打 砸的打砸,放火的放火,转眼间,校 园内到处都是乒乒乓乓打砸桌凳器 物的声音。刚刚创办的新式学堂在 熊熊火光中,化成了断砖碎瓦与遍 地灰烬。 类似的情况,如皋北乡西场镇 (今属海安市)、苏州吴县香山等地 也曾发生过。吴县香山调查员到各 户询问人丁年岁时,乡民告知了生 辰八字。在调查工作即将结束之 时,谣言四散,认为调查人口乃是因 为营造铁路需要数万人八字,结果 出现了捣毁学校事件。 与“猪”有关的职业很多,骟猪匠、 杀猪匠、猪贩子等都是靠“猪”吃饭的。 骟猪匠 老百姓养壮猪,必须将未成年的 猪骟去睾丸或者卵巢,不然的话,小猪 长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发情。专门替小 猪骟去睾丸或者卵巢的人叫“骟猪 匠”。骟猪匠在农家猪舍前,将小猪拎 起,夹在两小腿间,然后拖出闪晃晃的 骟猪刀,在小猪腹部猛地一划,卵蛋蛋 就抠出来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卵 蛋蛋带回去洗干净了爆炒,也是很好 的下酒菜。过去,每个村庄都有骟猪 匠。有本事的骟猪匠,不仅会骟猪,还 会治猪病,有的甚至还会替人治病,譬 如,替人开痔疮、治疮疤、放脓血、治 “塌背”(在医学上叫做“痈疽”的病) 等。现在没有专门的骟猪匠了,骟猪 已成为兽医工作的一部分。 杀猪匠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要吃肉,就要 有专门杀猪的师傅。杀猪的师傅叫 “杀猪匠”。农村生产队时期,每个生 产队都有一两个会杀猪的师傅。杀猪 师傅的工具主要有点刀、斧头刀、铁扦 子等。点刀是杀猪“点红”用的,即用 点刀直插猪颈部,猪血就汩汩流出,点 刀再绞上两绞,那鲜活的壮猪生命就 结束了。斧头刀是斫肉用的。过去, 不仅农村有杀猪匠,街上也有杀猪 匠。如皋东大街有条巷子叫“杀猪 巷”,那杀猪巷应当与“杀猪”有关。如 皋北门外肉联厂,20世纪50年代初 曾叫“毛猪加工厂”,毛猪加工厂实际 上也就是一个规模化的杀猪场,杀猪 场也就是杀猪匠集中杀猪的地方。 猪贩子 过去,如皋、海安一带壮猪十分 之一二在本地肉案子上出卖鲜肉(也 有的是农家自宰自食),十分之八九 销往上海。壮猪销往上海,都是猪贩 子们拉的“皮条”。做猪贩,只要人头 熟,有胆识,敢于闯荡就行。猪贩子 们并无多少本钱,只是在到农家预订 壮猪时适当给点定金就可以了。与 农家结算付款,一般要等到他们从上 海卖猪回来后才能结清款项。有的 猪贩,起初从至亲好友处收购壮猪。 如果想把生意做大,就得网罗几个帮 手相助跑腿。这些充当帮手的人,大 多能言善道、腿脚勤快,他们对附近 各村各户养猪的情形了如指掌。猪 贩们就靠他们获取养殖户的信息。 何况,这些人也是有头有面的人,交 易谈到最后关头,万一还有小小的 差距,该得“拿弯转舵”时,就凭他们 一句话,养殖户不得不、也不敢不给 个面子。所以猪贩们对他们依赖很 深。猪贩这个行当,与其他行当一 样,从业人员有素质好的,也有素质 差的。素质好的,做生意守规矩的 猪贩,只要钞票一到手,就赶紧回来 与养猪户结清钱款,有的还远赴芜 湖或近至姜堰、曲塘、海安一带购买 粮饼,以结清养猪户的钱款。当然, 购买粮饼,从中也能得到一笔差 价。而素质差的,就不把养猪户放 在心里了。一船猪运到上海,上海 的猪行付了钞票给他们,他们就坐 下来不离赌桌,“天不光、人不光、钱 不光”,输掉钱想翻本,甚至连续三五 天在赌桌上不下来。常言道“十赌九 输”,猪贩们赌到最后都是输家。而猪 行老板从桌角上抓走的头钱甚至比猪 行的利润还大。有的猪贩夜以继日地 赌,还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还有的 一到上海,就逛窑子去了。养猪户遇 上这样的猪贩,只能徒怨命苦,无可奈 何。当然,这样的恶者败者也是少数, 多数猪贩在促进生猪流通上还是起了 不小的作用。

Upload: others

Post on 14-Aug-2020

1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文化周刊 记忆 - epaper.ntrb.com.cnepaper.ntrb.com.cn/new/jhwb/page/2/2019-12/11/A14/20191211A14… · 在《略图》中,工艺结网厂位于 木工机械厂西南侧,更靠近跃进路

1910年如皋顾家埭毁校事件□程太和

小图重温如城工业辉煌史□复山

轶闻掌故

海陵旧话

与“猪”有关的职业

□何泰

14 文化周刊/记忆 2019年12月11日 星期三编辑:严晓星 组版:胡建新 校对:林小娟

民间百业

20世纪 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的东风吹遍大江南北,如皋大力发展工业,县城(如城)内外,工厂林立。1983年 12月,南通市如皋县经济委员会绘制印行了《如皋县城工厂布局略图》(下文简称《略图》)。此图甚小,呈正方形,仅有两个巴掌大小。近来,如皋市勘测院、如皋市档案馆,共同编印的《如皋市历史地图集》(2018年12月出版),仅录一份《如城现状图》(1981年6月如皋县基建局制),标注了部分工厂的名称。相比之下,《略图》一目了然,各家企业跃然图上。《略图》印量较少,《如皋市历史地图集》也未曾录入,因此流传不广。笔者参考《如皋县工业志》(1987年,如皋县经济委员会编印,内部版),一一解读《略图》中所录诸厂,重温如皋县城那段辉煌的工业史。

众所周知,如城有内外两条城河,呈现出天圆地方的布局。从《略图》看,内城河圈的里面,仅标注一家企业——印刷厂,位于如皋饭店与县招待所之间(今附小幼稚园周围)。如皋印刷厂,历史悠久,创办于1951年7月,初名如皋印务社。是年11月,更名“地方国营如皋印刷厂”。此厂印刷质量过硬,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承印《毛泽东语录》《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等重要书籍。搬入《略图》所标地点后,如皋印刷厂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固定资产131.3万元。1985年,如皋印刷厂年产值已达262万元,利润32.5万元。

在内外城河之间,工厂明显增多。《略图》中,食品厂位于水绘园和县政府之间。《如城现状图》此处标为“糕点厂”。如皋县食品厂,初建于1958年8月,时名“公

私合营如皋糖果糕点厂”。1963年 6 月,更名“如皋糖果糕点厂”。1980年5月,更名为“如皋县食品厂”(《如皋县工业志》中表明此说不准)。《略图》标注说明,1983 年,如皋县食品厂已经存在。不过,《如城现状图》的标注,说明1981年此厂仍用旧名“糕点厂”。如皋县食品厂生产的拳头产品董糖,家喻户晓,获得1985年江苏省优质食品称号。是年,全厂完成产值188.92万元。

造纸厂在《略图》中,位于食品厂东侧,人民公园南侧。如皋造纸厂,创办于1954年,初址位于东门城外。1958年,跃进纸厂、石庄镇纸厂,并入如皋造纸厂,更名“地方国营如皋造纸厂”。是年,厂址迁至《略图》中的位置。1985年11月,如皋造纸厂试产黄板纸,又迁址碾砣港闸,城内旧址作为一个车间,继续生产。

据《略图》所示,线厂位于城内北大街与轮船码头之间。如皋县线厂,属于老企业,建于1950年。次年,经华东合作总社批准,成立如皋丝线中心组,原线厂丝线生产部改为“如城丝线社”,社址就位于如城北大街;又在上海跑马厅闹市口设有门市部,专销如皋丝线。《如皋县工业志》记述,如城丝线社是当时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中最大的企业。1968年,定名“如皋县丝线厂”;1971年,与如城木纱厂合并,更名“如皋县线厂”,厂址位于北大街99号,与《略图》标注一致。20世纪80年代中期,如皋县线厂年产值超过500万元。

木工机械厂,在《略图》中位于内城河西北角外侧。此厂初名

“如城木器社”,建于1955年,社

址位于木业公所内。1970年,兼并如皋衡器社,改名“如皋县木器厂”。两年后,此厂开始生产木工机械产品。1975年,又改名“如皋县木工机械厂”,厂名与《略图》一致。是年,产值突破100万元。

在《略图》中,工艺结网厂位于木工机械厂西南侧,更靠近跃进路西城口。此厂创建于1955年12月,初名“如城镇结网生产合作社”,厂址位于东门冒家巷。1956年4月,此厂迁址,搬至青云巷,即与《略图》中的地址一样。1978年7月,厂名才更为“如皋县工艺结网厂”。1985年,产品远销日本、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地,创汇100万美元。是年,拳头产品水绘牌钩针衣,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质产品的称号。

在《略图》中,无线电四厂,位于工艺结网厂与家具公司的南边。《如皋县工业志》未有详细记录。纺织厂位于无线电四厂东南边,东近内城河西边。此厂建于1957年,初名如皋纤维厂,位于城内张家祠(查民国末期《如皋城厢图》,即在东门小刘巷与佘家巷附近)。1965年,更名“如皋县纤维厂”。十年后,此厂引进2000锭粗纱机,更名“如皋县纺织厂”。1985年,此厂本部已经搬入章家祠33号,查阅《如皋城厢图》,与《略图》所示位置相同。

针织内衣厂,在《略图》中位于城内西南隅。如皋针织内衣厂是全县第一家国营工厂。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0年成立的烈军工属针织社和生产自救社。前社位于曹家巷内,后陆续迁至南门育婴堂、青云巷,后社位于大刘巷内。1955年元旦,两社合并,成立“地方国营如皋针织厂”。厂址设于如城沈家巷4号,查阅《如皋城厢图》(沈家巷位置),与《略图》标注一样。1985年,

厂址未变,产值高达1000多万元。据《略图》标注,丝毯总厂位于

轻手公司与针织内衣厂之间,毗邻内城河西南角外围。此厂前身为如城个体弹花户合作小组,建于1956年。1958年10月,租借南门育婴堂10号3间民房,建立如城弹花户合作社。次年,又更名“如城弹花厂”。1974年,又更名“如皋县工艺丝毯厂”。1985年,产值343余万元,厂址位于如城严家湾7号,查阅《如皋城厢图》(严家湾位置),与《略图》标注一样。

电器厂在《略图》中位于城内正南方,紧靠海阳路与南门吊桥。《如皋县工业志》未有详细记录。从电器厂向东,穿过海阳路,便是轴承厂。此厂建于1969年。1985年,此厂已经迁至如城海洋路(《略图》中为“海阳路”)105号,与《略图》标注位置一样。

油厂在《略图》中位于轴承厂东侧,印刷厂正南方。此厂初为如皋新生面粉厂,建于 1949 年 4 月。1956年,新生、益民、群益三家油米厂碾米部,合并建立成如皋米厂,厂址位于北门泰山仓库。翌年,新生、益民两家油厂合并,建立地方国营如皋油厂,厂址位于南门吊桥北首东侧,此地与《略图》标注位置相同。

据《略图》所示,酒厂位于油厂与定慧寺之间,南侧紧邻环城河(外城河)。1955年,如皋酒厂建立。厂址位于如城东南角,直到20世纪80年代也未曾变动,与《略图》所示相同。1985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生产如皋大曲、东皋大曲、陈元酒,获得好评。

《略图》显示,县城里共计标注15家厂址,但有一家未曾标明厂名。尽管有些厂址尚未标全,但是小小如城内早已建立多家企业,跃然图上。

清末年间,保甲总局设司、董官职,于每年春秋两季编查户口,推行保甲制。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民政部关于筹备立宪奏定公布《调查户口章程》以后,通州、如皋等地开展户口调查,城市以居住街巷,农村以自然村庄,以户进行户口调查。调查项目为迁出、迁入、出生、死亡、收养、婚嫁、弃儿、继承等。采用10户为牌、10牌为甲10甲为保的编组方法。

在如皋顾家埭进行户口调查时,地方官员遴聘顾家埭初等小学堂学董为调查员。此人在调查时详细询问了各丁口的生辰八字。有略懂文字的乡民知悉,朝廷此次调查人丁只是年岁,不需生辰八字,由是生疑。此地恰好发生疫情,某户死了3人,于是,民间谣传学董和新式学堂会将居民的生辰八字卖给洋人,还有的说:“登记人的姓名、生日、生辰八字是为了卖给造桥的人,摄取魂

灵祭桥桩的。”“做这买卖的,就是办学堂的人。”听此传言,很多不识字的乡民对登记人丁是为了祭桥桩深信不疑。而一旦祭了桥桩,就马上丢了性命。这还了得?于是,为了自己的性命,乡民的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在一个冬日的晚上,有人敲响了大锣。锣声就是召唤,成百的农民手拿木棍、扁担、锄头、铁叉……他们以农具为武器,冲破学校人员的阻拦,蜂拥着闯进校园,打砸的打砸,放火的放火,转眼间,校

园内到处都是乒乒乓乓打砸桌凳器物的声音。刚刚创办的新式学堂在熊熊火光中,化成了断砖碎瓦与遍地灰烬。

类似的情况,如皋北乡西场镇(今属海安市)、苏州吴县香山等地也曾发生过。吴县香山调查员到各户询问人丁年岁时,乡民告知了生辰八字。在调查工作即将结束之时,谣言四散,认为调查人口乃是因为营造铁路需要数万人八字,结果出现了捣毁学校事件。

与“猪”有关的职业很多,骟猪匠、杀猪匠、猪贩子等都是靠“猪”吃饭的。

骟猪匠

老百姓养壮猪,必须将未成年的猪骟去睾丸或者卵巢,不然的话,小猪长到一定的时候就要发情。专门替小猪骟去睾丸或者卵巢的人叫“骟猪匠”。骟猪匠在农家猪舍前,将小猪拎起,夹在两小腿间,然后拖出闪晃晃的骟猪刀,在小猪腹部猛地一划,卵蛋蛋就抠出来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卵蛋蛋带回去洗干净了爆炒,也是很好的下酒菜。过去,每个村庄都有骟猪匠。有本事的骟猪匠,不仅会骟猪,还会治猪病,有的甚至还会替人治病,譬如,替人开痔疮、治疮疤、放脓血、治

“塌背”(在医学上叫做“痈疽”的病)等。现在没有专门的骟猪匠了,骟猪已成为兽医工作的一部分。

杀猪匠

民以食为天,老百姓要吃肉,就要有专门杀猪的师傅。杀猪的师傅叫

“杀猪匠”。农村生产队时期,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两个会杀猪的师傅。杀猪师傅的工具主要有点刀、斧头刀、铁扦子等。点刀是杀猪“点红”用的,即用点刀直插猪颈部,猪血就汩汩流出,点刀再绞上两绞,那鲜活的壮猪生命就结束了。斧头刀是斫肉用的。过去,不仅农村有杀猪匠,街上也有杀猪匠。如皋东大街有条巷子叫“杀猪巷”,那杀猪巷应当与“杀猪”有关。如皋北门外肉联厂,20世纪50年代初曾叫“毛猪加工厂”,毛猪加工厂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规模化的杀猪场,杀猪场也就是杀猪匠集中杀猪的地方。

猪贩子

过去,如皋、海安一带壮猪十分之一二在本地肉案子上出卖鲜肉(也有的是农家自宰自食),十分之八九销往上海。壮猪销往上海,都是猪贩子们拉的“皮条”。做猪贩,只要人头熟,有胆识,敢于闯荡就行。猪贩子们并无多少本钱,只是在到农家预订壮猪时适当给点定金就可以了。与农家结算付款,一般要等到他们从上海卖猪回来后才能结清款项。有的猪贩,起初从至亲好友处收购壮猪。如果想把生意做大,就得网罗几个帮手相助跑腿。这些充当帮手的人,大多能言善道、腿脚勤快,他们对附近各村各户养猪的情形了如指掌。猪贩们就靠他们获取养殖户的信息。何况,这些人也是有头有面的人,交易谈到最后关头,万一还有小小的差距,该得“拿弯转舵”时,就凭他们一句话,养殖户不得不、也不敢不给个面子。所以猪贩们对他们依赖很深。猪贩这个行当,与其他行当一样,从业人员有素质好的,也有素质差的。素质好的,做生意守规矩的猪贩,只要钞票一到手,就赶紧回来与养猪户结清钱款,有的还远赴芜湖或近至姜堰、曲塘、海安一带购买粮饼,以结清养猪户的钱款。当然,购买粮饼,从中也能得到一笔差价。而素质差的,就不把养猪户放在心里了。一船猪运到上海,上海的猪行付了钞票给他们,他们就坐下来不离赌桌,“天不光、人不光、钱不光”,输掉钱想翻本,甚至连续三五天在赌桌上不下来。常言道“十赌九输”,猪贩们赌到最后都是输家。而猪行老板从桌角上抓走的头钱甚至比猪行的利润还大。有的猪贩夜以继日地赌,还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还有的一到上海,就逛窑子去了。养猪户遇上这样的猪贩,只能徒怨命苦,无可奈何。当然,这样的恶者败者也是少数,多数猪贩在促进生猪流通上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