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一七年七月 - 八月 · 4. 我們亦希望有出版社願意翻譯包衡教授的 bible and...

8
一. 引言 洛桑運動先後召開了三次大會,最近一次的南非開 普敦大會(2011)所通過的「開普敦承諾」,就有一段 講「我們愛神創造的世界」,重申基督信仰中對創造、 護理及救贖的信念。因此,在大會後也於不同地區召開 諮詢會議,以推動全球基督徒關注上主創造的世界。 基督教環保組織A Rocha的趙汝圖是這次會議的主要 推動者,去年也到協進會介紹這個會議的意義和價值。 協進會近年也推動生態公義事工,因此我和有關事工的 同工曹曉彤女士便一同參加這次會議。 二. 會議內容與感想 這次會議的內容十分豐富,由早到晚都有環繞主 題的聚會,讓我們全程投入。我較深刻的感受有以下 三方面: 1. 神學的探索與反思 大會請來香港熟悉的新約聖經學者包衡教授(Prof. Richard Bauckham)負責三天的主題演講,分別是創造: 價值與群體,復和:創造是福音的關注,終末:所有 受造物的盼望。他以新舊約經文為基礎,闡述人是所有 受造物之一,而非高高在上,彼此構成一緊緊相連的群 體,反映上主的榮耀,而近世人視自己為世界的主宰, 任意操控其他生物和大量開發地球資源,這並不是上主 的心意。他又從基督使人與人、人與神及人與一切受造 物復和的使命,來表達福音的含義,說明福音並非指向 「靈魂得救」,而是人類從罪惡敗壞中恢復過來,上主 創造的心意最終得以成就,因此,福音和整個受造世界 均有關。至於人類終末的遠象,並非世界遭受毀滅而基 督徒得救升天,脫離塵世,而是萬物得以更新。一個只 有人得救而萬物和地球受摧毀的末世觀並非福音,因為 沒有了萬物完全不會是理想的天國狀況。 包衡教授的分享,無疑糾正了不少基督徒和教會的 信仰偏差,也為基督徒和其他人在環保工作上合作提供 了信仰的基礎。我也向包衡教授建議,希望他的書Bible and Ecology: Rediscovering 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能夠翻 譯成中文,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這方面的思想。 2. 廣泛的參與和關注 其實,在東亞地區中,不少基督徒及教會牧者均出 於信仰而關注地球及受造世界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大 家已經在自己身處的環境中開始做一些事情。這次聚集 了台灣、香港、澳門、中國、泰國、日本、韓國、菲律 賓、蒙古、星加坡等地的牧者及信徒,也有洛桑運動的 組織者及英、美的講員,全部共120多人,正好反映這 是個大家都關注的課題。 日期:二零一七年七月廿四日至廿八日 地點:新竹 東亞諮詢會議 ¯ 關愛受造世界與福音 總幹事的話 文/蒲錦昌牧師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1 資訊與信息委員會出版 341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HONG KONG CHRISTIAN COUNCIL 二○一七年七月 - 八月 ˙ ˙ p1 p3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Aug-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二 一七年七月 - 八月 · 4. 我們亦希望有出版社願意翻譯包衡教授的 Bible and Ecology: Rediscovering 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為中 文,使教會可以建立一個有堅實神學及聖經基礎的

一. 引言

洛桑運動先後召開了三次大會,最近一次的南非開

普敦大會(2011)所通過的「開普敦承諾」,就有一段

講「我們愛神創造的世界」,重申基督信仰中對創造、

護理及救贖的信念。因此,在大會後也於不同地區召開

諮詢會議,以推動全球基督徒關注上主創造的世界。

基督教環保組織A Rocha的趙汝圖是這次會議的主要

推動者,去年也到協進會介紹這個會議的意義和價值。

協進會近年也推動生態公義事工,因此我和有關事工的

同工曹曉彤女士便一同參加這次會議。

二. 會議內容與感想

這次會議的內容十分豐富,由早到晚都有環繞主

題的聚會,讓我們全程投入。我較深刻的感受有以下

三方面:

1. 神學的探索與反思

大會請來香港熟悉的新約聖經學者包衡教授(Prof.

Richard Bauckham)負責三天的主題演講,分別是創造:

價值與群體,復和:創造是福音的關注,終末:所有

受造物的盼望。他以新舊約經文為基礎,闡述人是所有

受造物之一,而非高高在上,彼此構成一緊緊相連的群

體,反映上主的榮耀,而近世人視自己為世界的主宰,

任意操控其他生物和大量開發地球資源,這並不是上主

的心意。他又從基督使人與人、人與神及人與一切受造

物復和的使命,來表達福音的含義,說明福音並非指向

「靈魂得救」,而是人類從罪惡敗壞中恢復過來,上主

創造的心意最終得以成就,因此,福音和整個受造世界

均有關。至於人類終末的遠象,並非世界遭受毀滅而基

督徒得救升天,脫離塵世,而是萬物得以更新。一個只

有人得救而萬物和地球受摧毀的末世觀並非福音,因為

沒有了萬物完全不會是理想的天國狀況。

包衡教授的分享,無疑糾正了不少基督徒和教會的

信仰偏差,也為基督徒和其他人在環保工作上合作提供

了信仰的基礎。我也向包衡教授建議,希望他的書Bible

and Ecology: Rediscovering 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能夠翻

譯成中文,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這方面的思想。

2. 廣泛的參與和關注

其實,在東亞地區中,不少基督徒及教會牧者均出

於信仰而關注地球及受造世界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大

家已經在自己身處的環境中開始做一些事情。這次聚集

了台灣、香港、澳門、中國、泰國、日本、韓國、菲律

賓、蒙古、星加坡等地的牧者及信徒,也有洛桑運動的

組織者及英、美的講員,全部共120多人,正好反映這

是個大家都關注的課題。

日期:二零一七年七月廿四日至廿八日

地點:新竹

東亞諮詢會議 ¯

關愛受造世界與福音 東亞諮詢會議

關愛受造世界與福音關愛受造世界與福音

洛 桑 運 動

總幹事的話

文/蒲錦昌牧師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1資訊與信息委員會出版

錄目 錄目

341期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HONG KONG CHRISTIAN COUNCIL

二○一七年七月 - 八月˙

贏在起跑線外

運動創造起跑線

請給我一個機會

傲澤社群

˙

洛桑運動東亞諮詢

會議 —

關愛受造世界與福音

總幹事的話

p1

主題論述:

p3

Page 2: 二 一七年七月 - 八月 · 4. 我們亦希望有出版社願意翻譯包衡教授的 Bible and Ecology: Rediscovering 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為中 文,使教會可以建立一個有堅實神學及聖經基礎的

資訊與信息委員會委員:簡祺標牧師 張敏儀牧師 張愛思女士 梁美英牧師

吳思源先生 鄭堅徒先生 賀曾慶先生 2

我們除了討論聖經與神學,也了解土壤、水源、森

林、生態、食物、科技、消費主義、城市、生物多樣性、

氣候變化、貧窮等與受造世界相關的課題,信仰也變得更

具體和實在,不再是只有「屬靈」的事情,因為從信仰角

度看,上述一切也是屬靈的事情。

3. 香港的力量

這次會議在台灣舉行,台灣的參加者也最多,想不到

香港竟然是第二個人數最多的地區,一共有二十六人參加。

大會十分重視每個地區日後的延續工作,因此也撥

出一些時間讓同一地區的參加者共聚商議,先後有三段時

間。我們中間有政府環保局工作過的,有基督教及一般性

環保組織的負責人和義工,有堂會牧師、傳道人和神學院

老師,匯聚的經驗和知識十分廣泛,大家也能夠從不同角

度和觀點看事物,並作出如下建議:

洛桑運動東亞諮詢會議 — 關愛受造世界與福音總幹事的話

1. 我們均同意關愛受造世界的工作要由自己做起,由

小做起。但是,也認為需要彼此連結,組織成一個

網絡,分享神學思考、信徒培育等資源,交流彼此

的經驗,介紹大家的專長及工作等,使我們構成一

個有影響力的平台。

2. 我們又打算設計一張綠色教會的審計表,讓弟兄姊

妹填寫,以了解堂會及基督教機構關愛受造世界的

情況,或是破壞上主創造而不自知,浪費能源而不

在意。然後,把這些審計的結果放在網上,讓大家

知道,也叫教會自我檢視。

3. 我們也計劃在未來召開香港區的會議,討論及推動

關愛受造世界的神學思考和事工。

4. 我們亦希望有出版社願意翻譯包衡教授的 Bible and

Ecology: Rediscovering 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為中

文,使教會可以建立一個有堅實神學及聖經基礎的

關愛受造世界工作。1

5. 我們也希望能夠找到資源來推動這些工作,並祈求

上主為我們開路!

最後,我們都希望這個會議不是對「關愛受造世界與福音」課題關注的結束,而是開始。

1 會議結束前,知道台灣的校園團契出版社打算翻譯包衡教授的Bible and Ecology: Rediscovering 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希望這本書

的中文版能早日面世。

Page 3: 二 一七年七月 - 八月 · 4. 我們亦希望有出版社願意翻譯包衡教授的 Bible and Ecology: Rediscovering 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為中 文,使教會可以建立一個有堅實神學及聖經基礎的

3

主題論述贏在起跑線外 — 運動創造起跑線

天水圍有悲情城市之稱,彷彿一切都落在後頭,

十多年前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開始在這區辦學,希望通

過 教 育 栽 培 下 一 代 , 或 者 可 以 改 寫 天 水 圍 的 悲 情 命

運。憑著辦學團體的支持、校長對教育的熱誠、教師

團隊的愛心,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在天水圍提供小學至

中學一條龍教育,悉心栽培這一區的學童。

來到這所中學,第一眼看到的是大大小小的運動

訓練器材和放滿獎杯、獎牌的大櫃,想他們必定是�盛

產�運動好手的一所中學。原來最近7月出征肯雅世界少

年田徑錦標賽的女子跨欄好手盛楚殷,正是天水圍循

道衛理中學的得意門生;而站在我面前個子高大,一

身健康膚色的李紹良老師正是她的�伯樂�。李老師本身

除了是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的老師外,也是國際級的

田徑教練證書講師。

大小的獎杯

訪問、整理/編輯部

廖嘉文克服起跑線上的壓力

為何是運動?

李老師把學校如何有意識及系統把運動的訓練加入

常規學習之中,以致學生受激勵、愛上學習、愛上運

動,一一道來。他解釋說主要是因為上一任的校長致力

在教育上加入運動,所以他來到這學校執教的時候,也

深知天水圍的學生,無論是家庭背景、學習條件等均是

比下去的,有些更是無心學業的街童,向他們硬銷像主

流學校追趕學業成績的話,注定失敗,他們的起跑線一

定是低(遲)。幸好校長本身也熱愛運動,因此他希望

在學業中多加注重運動,一來可使學生多餘的精力得以

發泄,同時也藉著運動的訓練讓學生學會自律、繼而鬥

心得以被激發,潛能也可以被發掘。

�「我最好的選擇」

正如訪談的畢業生廖嘉文一樣,她初來到學校時,

李老師形容她�:「�你不會想到她在中一時,是一個時

常夜歸、晚上留連公園及有飲酒習慣的反叛少年……」

�然而坐在我面前的嘉文是留有一頭長髮,綻放著青春

笑臉的文青女生,侃侃而談地和我訴說運動帶給她的一

切,以至今天她成為教育大學主修運動的二年級生,準

備將自己的經驗與將來的學生分享,讓生命影響生命。

Page 4: 二 一七年七月 - 八月 · 4. 我們亦希望有出版社願意翻譯包衡教授的 Bible and Ecology: Rediscovering 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為中 文,使教會可以建立一個有堅實神學及聖經基礎的

主題論述 贏在起跑線外 — 運動創造起跑線

有老師曾說她若不是專注練跑,學業成績可比現

在更好,有更好的選擇,然而她卻說:�選擇做老師就

是 我 最 好 的 選 擇 , 也 是 我 的 心 願 。 � 她 那 份 篤 定 、 自

信,在很多成年人的身上也找不到。一切源自於她不

放棄自己;加上老師、教練的關愛,成就她成為熱愛

跑400米的好手,雖不至於以跑步作為職業,卻選定

400米的徑賽項目,為的不是要連場獲勝,而是以發揮

自己的能力為目標,因此她不懈於練習,同時亦兼顧

學業,得以在有選擇之下而選讀教育大學,有能力為

自己作最好的選擇,嘉文不但克服在徑賽場上站在起

跑線上的壓力,更在人生起跑線上創造自己的起點。

  

盡情的踢吧!

有一些學生雖有天份,也熱愛運動,可是只有為

著現實而放下心頭好,就像另一位準畢業生張證,他

的皮膚黝黑,一定是很喜歡戶外活動。不錯,他的愛

好就是踢足球,最喜歡一班人踢波,他形容那種感覺

是:�「成班人去做一件事,好熱血。」�李老師說張證

有天份,愛踢波,就是捉著他喜歡足球,藉此教會他

先要自律,要顧好學業,才可練習。看得出張證不太

情願,但又乖巧地做足老師要求,他上課不再打盹、

按時交足功課,有些科目又有明顯進步,因此不單有

波踢,老師還讓他做隊長,張證也坦言:�「做了隊長

責任心又更多,更想踢好一些,更會集齊隊友準時一

起練習。」�聽著他的分享,難怪老師委以重任。雖然

未來他將要應付高考,但也會先盡力踢好學界比賽,

再努力學業。他深知將來未必再有機會好像現在這樣

踢波,也不會(也沒有機會)以踢足球為職業,所以

他說每踢一場就當是自己的最後一場去踢……這是多

麼率性的情懷!也許是因為他知道未來要工作,要餬

口 , 踢 波 只 能 是 興 趣 ; 畢 業 後 , 他 說 會 投 考 紀 律 部

隊;雖有點無奈,但猶如他所說:「工作嘛,只好現

實點去面對。」�

李老師表示栽培學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學校不

鼓勵爭競,但重視學生身心靈的成長,致力全人的發

展。他們希望藉著運動的訓練為學生帶來一些良好的

轉變,事實上要成就這樣的成功,要感謝辦學團體的

信任、兩任校長的支持,當然還有學校的教師、輔導

∕社工團隊也給予不同程度的支援與體諒,才可以通

過運動展示學生不一樣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漸漸學校

也發展出一些模式,目前也嘗試其他藝術項目如音樂

等。希望更多起跑線外的成功能為香港的教育帶來更

多的機會,更多樣化的教學元素和模式。

張證同學要盡情踢好每一埸

地址:九龍尖沙咀加連威老道33號 電話:2368 7123 傳真:2724 21314

Page 5: 二 一七年七月 - 八月 · 4. 我們亦希望有出版社願意翻譯包衡教授的 Bible and Ecology: Rediscovering 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為中 文,使教會可以建立一個有堅實神學及聖經基礎的

老師悉心的指導與栽培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www.hkcc.org.hk 5

主題論述贏在起跑線外 — 請給我一個機會

請給我一個機會

中華基督教會扶輪中學的前身是一所提供職業先修教

育高中課程的學校,也是因著這個背景,學校對於術科以

外的科目如工、商及資訊科技等均份外重視,而收到的多

是三級的學生。

教學團隊的用心

據負責特殊教育需要及輔導的倪明威老師說,學校

每年收到新學生中,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約

佔新生比例的三份之一。這些學生主要是有不同的學習

需要,不過如果老師沒有用心與他們建立關係,照顧他

們的學習需要的話,在現今的教育制度下,教育的好處

很難發生在他們身上,更遑論要發現他們的優秀之處。

一般SEN的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較為吃力,背誦的方

法未必是有效的學習途徑,但目前的文法學校,這些都

是便捷的教學方法,一般都很難照顧他們的學習需要。

有時作為老師也有一點無奈,因為主流的方法不能顧及

學生的需要,迫不得已學生也因此而被比下去,再加上

家庭的不理解,或父母沒有閒暇去關心這些子女的話,

他們在學校的出路是根本沒有起跑線可言。

倪老師說:「每個入讀扶輪中學的學生,學校都給

他們每人開一個檔案,老師需要把學生的學校生活作記

錄,包括平時觀察到學生的需要、長短優劣的特質等

一一都會備案,不過這些備案並不是用作評分之用,而

是作為老師認識了解學生的資料,好讓他們在教學上能

照顧學生的需要。」從這簡單的分享中,不難想像教師

案頭與肩膀有多重;老師對他們而言實在不單是一份工

作,而是委身。

學生來到這所學校,一旦洞悉老師們對他們關愛的

時候,師生之間的連繫很快接上,彼此能建立信任的

話,施教與學習也來得容易,老師見到學生的回應及成

長,也許就是第二個推動他們不斷更新教學心志的動

力,以致他們能夠不分晝夜去協助學生學習及成長,使

他們在六年的中學生活中,不單學會教育制度下要求的

學習內容;更多的是了解自己,面對中學後的出路有不

同的選擇,可以為自己設定目標,一步一步實踐,創造

自己的人生。而條件充裕的學生,也可按自己的實力跟

著社會的主流向上攀越,繼續升學。

訪問、整理/編輯部

地址:九龍尖沙咀加連威老道33號 電話:2368 7123 傳真:2724 2131

Page 6: 二 一七年七月 - 八月 · 4. 我們亦希望有出版社願意翻譯包衡教授的 Bible and Ecology: Rediscovering 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為中 文,使教會可以建立一個有堅實神學及聖經基礎的

出版人:蒲錦昌牧師 執行編輯:龔嘉慧小姐 6

主題論述 贏在起跑線外 — 請給我一個機會

學生在展示航拍的操作

是盲目的愛比較、爭名次,論輸贏、分高低。在他們分

享的過程中,可聽出他們希望獲得的東西都是簡單而美

好的,然而現今的社會、家庭及教育本身給予他們一些

甚麼?就是一條單一的起跑線,作陪跑的角色……

訪問結束之際,請他們�說對現時的教育有何想法,他

們表示:教育似乎沒有照顧他們的需要。他們想要的只是

一個機會,說著的時候,是謙卑的卻也帶一點不甘心。

人人都應該有機會,願未來香港教社會、教育更能

照顧學生的需要,打開更多不同的學習途徑,讓莘莘學

子能得心應手地學習,不致於只在單一起跑線上,爭一

日之長短。

教師團隊的委身

�學生的心聲

訪問當天老師安排了兩位男同學一齊參與,而兩位

都是�航拍�高手,一談到他們喜歡的愛好時,他們臉上有

著難掩的快樂與自信。兩位年輕人,面對學科的書本時卻

是另一番模樣,其中一位很直言表示不喜歡通過文字來學

習,反而喜歡以實務、身體力行的經驗來學習,對他而

言,這樣的學習會變得輕易、有用,即使很難的也會找到

方法學懂。另一位則覺得如果是喜歡的東西,就會很用心

鑽研,不怕書本文字解說的困難,也會應付得來。

就像他們喜歡航拍一樣,對於一些不懂機械或不喜

歡拍攝的人來說,可能沒有學習的能力,如同一些學生

對學科的學習一樣,不會有好的成果。不過對於這兩位

同學而言,經過老師悉心的教導,他們已經成為一些航

拍小組的導師,甚至是航拍比賽的評判。

航拍的分享

兩位同學分享時,不約而同表示喜歡航拍是因為有

得玩,也許大部份男孩子(人)都喜歡玩。老師從平時

的校園生活觀察到這兩位學生的喜好,於是鼓勵他們參

加航拍小組,一玩就好幾年。他們說航拍分兩類,可用

來高空鳥瞰式拍攝,是現時很多電視、電影用來拍攝的

方法之一,第二類是競賽,當然就是他們最喜歡不過的

項目,他們喜歡航拍競賽,因為是以自己的實力去較

勁、具挑戰性而且充滿刺激,更帶來進步的空間;而不

Page 7: 二 一七年七月 - 八月 · 4. 我們亦希望有出版社願意翻譯包衡教授的 Bible and Ecology: Rediscovering 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為中 文,使教會可以建立一個有堅實神學及聖經基礎的

在香港,失明人士是屬於少數,數目少到可能幾乎被遺忘,因為他們不像一些小眾會走到大街小巷高呼被歧

視,他們多是默默的一小群在社會的角落中奮鬥,希望可過著與常人無異的生活。相形之下他們更需要及值得社會

的關懷及尊重,以致他們可以參與並貢獻社會,誠如心光盲人院暨學校院長郁德芬博士所言:傲澤社群;這也許就

是心光機構(下稱心光)致力發展的教育方向。

設計:以勒創意設計有限公司 7

主題論述贏在起跑線外 — 傲澤社群

心光是一所盲人院同時也是一間教育及社會服務機

構, 提供幼兒0-6歲的早期介入及特殊幼兒中心服務;心

光學校為失明及視障學童提供小一至中三的主流課程,

以協助失明人士得到基本教育,中三以後,學校會繼續

提供支援服務,讓他們投入社區的中學繼續升學,部份

學生學術能力較強的,會入讀大學;也有繼續接受專上

教育。

心光恩望學校則為視障兼其他殘疾的學童提供十二

年的特殊教育;按個別學生的需要,發掘及提升每個兒

童的能力。

郁德芬博士在退休後,即接任心光院長的工作不多

久,她表示心光學校現時約有60多名的學生,外讀學生

達230多人;而恩望學校則約有60人。雖然每位同學的

能力有差異,但恩賜也各有不同;學校從基本生活的自

理習慣開始訓練,例如飲水或如廁等也要教會他們,因

為這正是讓他們日後能成功踏足社會的第一步,更是萬

事的起跑線的起點。此外,學習凸字,掌握電子工具和

導向行走,亦是視障學生必須學習、邁向獨立自主生活

重要的要素。

心光的教導

郁德芬博士強調教育本身就是要裝備學生學習如何

與人相處、互相尊重,不單是講求自我的表現,只愛爭

競,又或是只顧自己的需要或利益,要別人處處遷就。

擁有基本的自信和尊重,才能走入社會、貢獻社會!因

此學生來到心光,教師團隊一定是從生活和態度的基本

習慣及一些社會期望出發,以致學生能表達自己的需要

及接納與別人相處的模式,同時啟發和發展他們的才能

及學業。在三百多名的學生中,有些音樂、藝術天分很

好的,學校是鼓勵他們發展,分別安排他們學習不同的

樂器、手作、園藝,甚至攝影,此外也會安排學生出外

探訪、參與義工工作及分享等等。訪談間院長隨手即展

示她手上拿著的水杯,上面所印有的圖片就是學生的攝

影作品,她表示稍後更會舉辦學生的音樂和作品展。

心光校門前由學生所栽種的的園圃

同學努力學習

同學在明日之星嘉許禮上表演二胡前留影

郁博士隨手展示學生的攝影作品

訪問、整理/編輯部

Page 8: 二 一七年七月 - 八月 · 4. 我們亦希望有出版社願意翻譯包衡教授的 Bible and Ecology: Rediscovering The Community of Creation為中 文,使教會可以建立一個有堅實神學及聖經基礎的

8 本刊所載之文章,除特別聲明外,並不代表本會立場。如轉載本刊之文章,敬請註明出處並擲下一份以作記錄。

本刊屬免費刊物,歡迎索閱及自由奉獻。支票抬頭請寫「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主題論述 贏在起跑線外 — 傲澤社群

起跑線在哪兒?

心光學校的學生雖然是失明或只有百分十以下的視

力,但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不少更有堅忍的毅力,令院

長也佩服和向他們學習。訪問著院長的同時也在想,他

們的起跑線又在那裡呢?他們要過的第一關就是要知道

如何在社會上生存,因此學習的過程要比沒有視障或失

明的人付出更大的氣力,來克服沒有視力的缺失,才可

以有投入社會,參與社會所謂的起跑線,不過這樣的起

跑線對他們有啥作用呢?「在心光,我們以共融,促進

建立一個有關愛和尊嚴的生命和社會為使命」。郁院長

是以神所囑咐的為着眼點。

心光有些學生,憑藉天賦、努力不懈、堅持學習,

好不容易能躋身天子門生之列。他們有一位正式在大學

教育學系畢業的學生,希望可到合適的學校任教,可是

卻一直被拒於門外,求職好幾年下來都未有學校聘任為

正式的英語教師,直至近年才獲聘為教師助理,大家或

會說,萬幸,因為找到了工作,但對這位具專業資歷和

心志的視障青年而言,他對教育的理想則難以一展所

長……郁德芬博士表示,他們正積極與提供就業機會的

公司∕機構多溝通,以致更多人能接納、認可失明人士

的實際工作能力,進一步協助畢業生尋找工作,因為他

們是寶貴的人才。自強不息

學生能成功找到工作,就成為後來心光其他學生的

激勵,其中有一位是中三後才突然全失明的學生,因著

他個人的堅毅、努力及不放棄,重新學習與適應,今天

他已是一位香港大學社會學碩士畢業生,他除了把自己

的經歷與其他人分享,鼓勵他人不要放棄外,在心光母

校創立社企和更多的就業機會,成為美好的見證。

其實,失明人士能在社會生存,過著與常人一樣的

生活,已勝過一切,他們沒有強要別人俯就,需要的是

一份尊重和接納,或者是他們一直俯就於社會能提供的

一切。要是沒有更開放、更關愛及共融的社會,更多更

早的起跑線都是徒然,毫無意義可言。

在等候學校的電梯時,看到電梯旁,掛上了歌手劉

德華先生送贈的墨寶,借此共勉: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