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经济学家...

1
ഠᆶğКݚᄎҝ 2 ݼႯᆟщğ 100702 Бݼܫ:5401 ݓଽ၂৵࿃ԛϱ ݼCN 11i 0061 ؿս ݼ1i 9 Бğᄅ 33 ਬ ൲ ğ ٺ1.8 ᆣğ۽תഅሳ 20170074 ݼר߅ğ 11185 ݓႯᆟБᄝཌרᄇຩᆶğ BK.11185.CN щᆀο 教育 圆桌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责任编辑 / 原春琳 版面编辑 / 堵力 Tel:010-64098339 4 ฆથг ၂ཌট 朱永新 日前见到被称为“90 后国民学长” 的李柘远。小伙子阳光帅气、举止儒雅、 话语不多。这位不到 30 岁的年轻人,有 着难以想象的自信心和自控力,更有着不 可思议的经历与传奇:18 岁,来自福建 厦门的他,以全额奖学金被耶鲁大学录 取;22 岁,入职全球顶尖的投资银行高 盛;23 岁,获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 青年;25 岁,被哈佛商学院录取并获得 奖学金;28 岁,入选福布斯 30 岁以下精 英榜,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创变者” 中国首席青年代表。 这样一位有着如此优秀的履历、几乎 堪称“男神”的年轻人,既不是官二代, 也不是富二代,而是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单 亲家庭。 那天见面时,他送我一本自传《不如 去 闯》 —一个不到 30 岁的年轻人,讲 述自己的成长故事。怀着对他的好奇, “五一”期间我读完了这本书。 我最关注的是他的家庭生活与家庭教 育。我知道,任何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 有一个优秀的家庭。但怎么也没有想到,他 是在一个单身母亲的养育下成长起来的, 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学外语教师。 书中母亲“出镜”不多,序言是母亲 写儿子的,后记是儿子写母亲的。基本可 以看到柘远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状况。 母亲没有什么特殊的教子“秘诀”,我总 结就是四条: 第一,把孩子当做朋友。“母子神 聊”是他们家最美的风景,和儿子“侃大 山”是母亲最开心的一件事情。他们一起 交流彼此看过的电影、书籍,游览过的地 方,无话不谈。 第二,让孩子有优良的体质。柘远本 来是一个体质孱弱、性格内向的孩子,母 亲有意识地和他一起爬山、远足,到海边 骑车,几年下来不仅身体健壮了,性格也 变得开朗了。 第三,让孩子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柘 远回忆说,母亲给他写过一封充满“阳光 的味道”的信,告诉他未来不求他做多大 的事业,只希望他能够生活得快乐、踏 实、不违本心。母亲送给他 4 个关键词: 勇气、诚实、毅力和同情心。 第四,让孩子有健全的品格。虽然母 子像朋友一样相处,但是该严格要求的地 方从来不含糊。如 6 岁时的柘远有次未经 允许拿走姥爷的一支钢笔,被母亲狠狠揍 了一顿,并且对他说:“以后再敢小偷小 摸,小心我打断你的手!” 当然,比上面四条更重要的,也许还 是母亲自己的以身作则。在书中,我们看 到他的母亲如何刻苦地读书写作,如何 “对教学较真到不行”,如何每天晚上雷打 不动地亲子共读半小时,等等。我很喜欢 书中最后一页那张母子情深的照片,从这 张照片,我们可以想象他们之间的信任与 默契。 我印象最深的是,柘远是一个有着清 晰的人生目标并且自觉而严格地按照目标 轨道前行、勇敢去闯的年轻人。当许多青 年大学毕业以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什 么的时候,柘远早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人生 方向。初三立志接受顶尖教育,大三决定 毕业后去投行锤炼基本功,后来为追寻梦 想放弃百万年薪、试水创业,接着考入哈 佛攻读 MBA、继续充电,再到如今学成 归来、成为金影科技合伙人,等等,每一 步都是按照自己的人生计划在行走,每一 件工作都全力以赴做到完美,每一点时间 都精确利用到极致。 聚会上,金影的创始人、前盛大文学 CEO 侯小强跟我说,柘远是他见过最刻 苦努力、自律高效的年轻人。哈佛日常学 习繁重,柘远平均每天忙碌 18 小时、坚 持课业和国内工作两不误,不但在毕业时 漂亮地完成学业、门门满分,还把公司里 他牵头的业务和“学长 LEO”教育项目 做得风生水起。 这个小伙子极致的严谨和认真,从一 个例子可见一斑:国内流行一则关于哈佛 的毒鸡汤,说那里的学生常通宵学习,因 此“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总是灯火通 明”。为揭露事实真相,柘远并非“说说 而已”,而是在入学哈佛后不久,用几天 时间走访哈佛各间图书馆、采访不同科系 学生,写出一篇 6000 多字的真相调查文 章,逻辑清晰、论述有力地告诫国内读者 不要轻信谣传。这篇文章后来被《人民日 报》等多家媒体转载,阅读量过亿。 这几年人们爱谈“情怀”,柘远就是 真正带着情怀认真生活、做事的年轻人。 他放弃令人艳羡的金融高薪工作、投身创 业海洋,因为他想“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 的普通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实现人生逆 袭”。在“学长 LEO”平台,柘远正通过 文章、音频、视频、课程等形式分享自己 的经历和方法,为数百万读者提供有力的 引导和鼓励。 记得那天见面的时候,柘远没有参加 我们的餐叙,理由就是当天的写作任务没 有完成。这是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对 自己严格得近乎苛刻的人。 也许,柘远是不能复制的。但是, 他的人生态度是应该而且可以学习的。 那就是:为自己寻找目标,并且勇敢地 去闯。 (作 者 为 国 家 全 民 阅 读 形 象 代 言 人 、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普通孩子也能实现人生逆袭 林毅夫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自鸦片战 争以来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新 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以 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 不曾有过的奇迹。中国由传统落后的农业 国变成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二大经济 体,人均 GDP 由不及世界最贫穷的撒哈 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平均数的三分之一上 升到 1 万美元,有望在 2025 年左右跨过 12700 美元的门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 标的实现将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由盛而 衰再由衰而盛的旷古奇迹。新的理论来自 于新的现象,中国的发展奇迹不能用现有 的理论来解释,是一个有待深挖的经济学 理论创新金矿。 世界经济学中心和经济 学大师总是相伴相生 自亚当·斯密在 1776 年发表《国富 论》,经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 独立的社会科学以后,到上世纪 30 代,世界经济中心在英国,引领世界经济 学理论思潮的大师大多出自英国;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到现在,世界经济中心在美 国,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思潮的大师大多 出自美国。 这种经济中心和经济学大师产生地时 空的重合,原因是任何理论都是一个简单 的因果逻辑,而且,越简单越好。既然是 逻辑越简单越好,那么,如何决定哪个是 重要的理论?提出这个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大师级的经济学家?其实,重要的理论是 解释重要现象的理论,提出重要理论的经 济学家就是重要的经济学家。那么,什么 是重要的现象?发生在重要的国家的现象 就是重要的现象。 《国 富 论》 1776 年出版时,英国已经 开始了工业革命,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 战,英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英国的经济 现象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现象,解释英国 现象的理论就是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在 了解英国的现象上,英国的经济学家近水 楼台先得月,所以,当世界经济中心在英 国时,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 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新思潮的大师也集中 在英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中心 逐渐转移到美国。到了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时,美国的经济占全世界经济的将近一 半,出现在美国的经济现象就成了最重要 的经济现象。在了解美国的经济现象方 面,美国的经济学家同样近水楼台先得 月,所以,提出新理论来解释美国经济现 象以引领理论新思潮的经济学家,不是美 国人就是在美国工作的外国人。 进入 21 世纪以后,世界的经济中心 正往中国转移。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 2014 年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 体,而且,即使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应该 2030 年左右,中国也会变成世界上最 大的经济体,到 2050 年中国建设成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很 可能会是美国的两倍。中国成了世界经济 的中心,中国的经济现象必然是世界上最 重要的经济现象,解释这些现象的经济学 家就会变成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新思潮的 经济学大师。 “西天取经”解释不了中 国的新经济现象 时代和机遇就在那里,如何才能够抓 住这个时代的机遇?新理论来自于新的现 象,各位要抓住这个时代的机遇,就必须 有能力直接观察现象,了解现象背后的因 果逻辑,提出简单的逻辑体系来解释现 象。这样做学问的方式和大家长期以来所 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尤其是中国的 学生普遍接受的是“西天取经”的教 育,习惯于学习发达国家所谓的“先 进”的理论,并以这样的理论来解释自 己国家的现象,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 但是,如果想抓住中国作为世界中心所 给予的理论创新的机会,则不能“依样 画葫芦”用现有的主流理论来解释出现 在中国的新现象。 上述做学问范式的转变很不容易,而 且会有很多诱惑不去做这种转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规模越 来越大,中国的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 大,现在国际主流经济学期刊上也经常刊 登有关中国经济的论文。到目前为止,这 些论文绝大多数是用中国的数据来检验国 际上已经接受的主流理论,或是,用已有 的主流理论来解释中国在发展和转型中出 现的问题。那样的研究外国杂志的评稿人 容易看懂,因此,容易接受和发表,但是 这样的论文只是印证现有的理论,并没有 创新之处,不可能推进经济学理论的发 展,发表这样的论文的经济学家也就不可 能成为引领理论新思潮的大师。 反过来说,如果根据中国的现象提出 新理论,这样的理论和国际现有的主流理 论处于竞争的地位,一般已经接受了现有 理论的学者不容易接受新的理论,尤其, 由于发展阶段、生活环境、文化、历史背 景的差异,他们对中国的现象很难理解, 就更难接受那些处于竞争性的、自己不能 完全理解的理论,遑论认识到这种新理论 的重要性。 所以,即使各位克服困难完成了学问 范式的转变,做出有原创性的理论来,在 发表上也会遭遇筚路蓝缕的艰辛。在 publish or perish (出 版 或 死 亡) ”的压 力下,有不少中国经济学家可能会受不了 诱惑而选择用中国的数据来检验现有的理 论或是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现象这 条顺风顺水的道路,而放弃了总结中国的 现象来进行理论创新的机会。 用中国道路去引领世界 经济学理论的新思潮 怎样才能够克服这种诱惑?必须了 解为什么学习、研究经济学?初心是什 么?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分子,要学习理 论、研究理论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而且,是为了把我们的国家社会 改造好。 任何经济现象都可以用许多不同的理 论来解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 只有能够帮助人们改造好世界的理论,才 是真正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用西天 取经得到的现代主流经济学理论,对发展 中国家包括中国的现象和问题似乎都可以 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对现代史了解的 同学会发现,事实上还没有一个发展中国 家按照发达国家的理论去制定政策而获得 成功的,少数几个成功的经济体,像日 本、亚洲四小龙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中 国,他们的政策在推行时一般从主流理论 来看是错误的。 为什么在发展中国家根据主流理论来 做政策不成功,成功的政策从主流理论来 看是错误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前面谈到 的,从亚当·斯密以来,世界经济学的研 究中心首先在英国,后来转移到美国,来 自这些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的主流理论都 是研究当时英国或是二战以后的美国的经 济现象,从那些现象中总结出一个具有简 单的因果逻辑并且可以解释那些现象的理 论,但是,任何国家的社会、经济、政 治、文化变量是成千上万,有它的发展阶 段、产业结构、政治制度、价值取向、意 识形态等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 量,在这些变量中仅有几个被保留在理论 模型中,其他的就被“舍象”而存而不 论,成了这个理论的暗含前提,所以,任 何理论都是“内嵌”于产生这个理论的国 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结构当中。 拿这样的“内嵌”理论到发展中国家 来运用,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产 业结构、政治文化、社会价值和发达国家 不同,理论的暗含前提不存在,也就难逃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命运。不仅这 些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不适用,而且,像 新自由主义在苏联、东欧、拉丁美洲所带 来的结果那样,还经常使问题更为恶化。 所以,同学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作为一名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学 习、研究经济学理论不仅是为了自己的一 份工作,还是为了推动自己国家的现代 化,实现民族的复兴。这正是新结构经济 学理论创新的宗旨。 新结构经济学是总结于中国与其他发 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成败经验而提 出的一套新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和传统 的主流理论体系最大的差异在哪里?传统 的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发达国 家的经济、社会、政治等结构为暗含前 提,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不同发展程度国家 的结构是不一样的,而且,不仅是不一 样,这种结构的差异是有原因的,用经济 学家的术语来说,就是内生的。 新结构经济学是从发展经济学和转型 经济学作为切入点,但把不同发展程度国 家的结构差异性和内生性引进理论框架以 后,实际上,是把发达国家的结构作为暗 含前提的“二维”经济学发展成为不同发 展程度的国家有不同结构的“三维”经济 学,是在推动一场现代经济学的结构革 命。现在的任何主流理论,包括货币理 论,财政理论、金融理论、产业组织理 论、区域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人力资 本理论、创新理论等现代主流经济学理论 都需要重新思考,都有理论创新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5 17 日的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是一 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 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 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 代。”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新结构经济学 研究院携手创立“新结构经济学实验 班”,旨在培养能够掌握新结构经济学的 理论体系,能够抓住时代机遇,引领我国 经济学理论的自主创新,引领世界经济学 理论新思潮的优秀人才!选择加入新结构 经济学实验班,不是选择成熟的理论和安 稳的道路,而是选择了成为一位引领世界 经济学理论新思潮的大师的机遇。 新结构经济学现在还处于“星星之 火”的阶段,欢迎有志青年加入,携手推 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深化和运用的 推广,使新结构经济学开启的现代经济学 的结构革命成为“燎原之火”。让我们一 起为迎接这个时代,为把这个可能变成现 实而努力! (作者为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 院 院 长) 未来的经济学家 别辜负了中国这个研究富矿 欧阳剑 临近期末,学校对岗 位情况进行摸底,让教师 填报下学期聘任意愿,以 便作出统筹安排,其中一 项就是聘任中层干部。谁 知全校几十名教师,竟没 有一位教师愿意聘任中层 干部!这其中究竟有怎样 的缘由呢? 学校中层领导一直是 苦和累的代名词,这早已 不是什么秘密。 笔者在小学中层岗位 已经工作了20多年,对此 深有体会,也能理解教师不 愿意聘任中层干部的苦衷。 学校中层苦累之处最 多的地方,其实就是忙不 完地填报各种表册,整理 资料和档案,迎接上级各 种检查。而且每次时间都 非常急,有时正上着课 呢,都会被打断,要完成 上级安排的紧急通知。 年报、学籍、营养 餐、转学、日常管理、教 师培训、教科研、调课、 考勤,控辍保学、教育资 助、安全管理,等等,这 些工作都是学校中层分内 职责,为此忙到焦头烂 额。一般情况下,学校中 层只配备有教育主任和总 务主任两人,工作繁重情 况显而易见。笔者在任职 过程中,实在忙不过来只 得打辞职报告,但学校一 直没有回复。 除了完成上述工作, 学校中层还必须带好自己 所承担的主要课程,和家 长进行沟通,在教案作业 及课堂教学方面还要作好 表率。每天早到校,迟回 家,做事考虑问题都要顾 全大局,双休日或节假日 值班带班更是常态。而 且,在工作安排上,如果 操作不到位,还会引起矛 盾。用基层教师的话说, 应聘学校中层还不如应聘 班主任,虽然也苦累些, 好在国家还有班主任津贴 补助。 另外,还有一个原 因,就是学校女教师偏 多,家务活儿及照看孩子之类的负担较 重,遇到加班加点的工作更是难以分 身。这也导致学校中层无人应聘。并非 大家图轻松,而是这个岗位确实琐事太 多,干扰太大。 基层教师不愿意竞聘中层,上级无 奈之下只得进行任命式安排。 笔者很赞同一位教师的看法:我能 干好一名教师的本职,而且会出色地完 成自己的教学工作,但我无法胜任学校 中层工作,因为我无法静下心来专攻所 长。这位教师的话代表了很多基层教师 的真实想法,也就是说,与教学无关的 事情太多,干扰太大,这些情况在一些 媒体上也屡屡被提及。虽然相关主管部 门不断出台减负政策,减轻基层学校的 负担,减少无谓的检查,减少与教学无 关的干扰,然而,笔者感觉,效果并不 是特别明显。 减负收效甚微,学校中层压力山大, 无人应聘中层岗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必须承认的是,20余年的 学校中层任职,笔者也有所得。其中, 最大的收获就是增加了更多的沟通和协 调能力,对于不同个性的教师在协调工 作中所采取的应变能力。 笔者认为,学校中层岗位事务繁杂 琐碎,需要配备年富力强的教师来担 任。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多方面的培 养,特别是重点提高学校中层人员的工 作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从普通教师岗 位到中层管理岗位,工作角色的转变带 来的是工作观念的转变,之前仅是单一 的本职工作,角色转变后就要形成全局 观念,做好教师的情绪稳定工作以及统 筹合理安排;另一方面要加强角色转变 的培训。目前,有关角色转变的培训方 面的内容偏少,导致教师岗位变化后难 以适应,出现管理上的问题。 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生命线。笔 者认为,要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就 必须发挥出学校中层的效能,而要发挥 出中层的效能,就必须减少一些无关的 检查带来的影响,减少无关教学的事对 学校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中层 从繁琐的迎检填报各种表册中解脱出 来,也才能增加教师应聘学校中层岗位 的积极性。 (作 者 为 基 层 教 师) 今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共同创建了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教育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 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意见, 借助合作双方的优质教学与科研优势,搭建顶尖的人才培养平台,营造一 流的学习科研环境,培养能够掌握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能够抓住时 代机遇,引领我国经济学理论的自主创新,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新思潮的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拔尖型创新人才。近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 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与第一届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学生们进 行了线上交流,就年轻学子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引领我国经济学理论的自 主创新、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新思潮等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本文根据林毅 夫教授在见面会上的讲话整理。 ㉁䎆ぁ䎆ㅁ䎆㗢 㛢ᄅ ㉁䎆㣢 ರđਟၪڏᄝКնؿࡅݓᅚჽހӽஐაഈoᇏݓህp Чളษمb Кնؿࡅݓᅚჽ܂ ᇫႥ ದ൪त܂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Oct-2020

2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未来的经济学家 别辜负了中国这个研究富矿zqb.cyol.com/images/2020-07/10/04/ZQB04B20200710C.pdf · 持课业和国内工作两不误,不但在毕业时 漂亮地完成学业、门门满分,还把公司里

社址:北京海运仓2号 邮政编码:100702 电报挂号:5401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0061 邮发代号1—9 报价:每月33元 零售:每份1.8元 广告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074号 客户订阅电话:11185 中国邮政报刊在线订阅网址:BK.11185.CN

编 者 按

教育圆桌 2020年 7月 10日 星期五责任编辑 / 原春琳 版面编辑 / 堵力

Tel:010-640983394

教坛漫笔

一线来信

□ 朱永新

日 前 见 到 被 称 为 “90 后 国 民 学 长 ”

的李柘远。小伙子阳光帅气、举止儒雅、

话语不多。这位不到 30 岁的年轻人,有

着难以想象的自信心和自控力,更有着不

可思议的经历与传奇:18 岁,来自福建

厦门的他,以全额奖学金被耶鲁大学录

取;22 岁,入职全球顶尖的投资银行高

盛;23 岁,获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

青年;25 岁,被哈佛商学院录取并获得

奖学金;28 岁,入选福布斯 30 岁以下精

英榜,成为“亚太经合组织未来创变者”

中国首席青年代表。

这样一位有着如此优秀的履历、几乎

堪称“男神”的年轻人,既不是官二代,

也不是富二代,而是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单

亲家庭。

那天见面时,他送我一本自传 《不如

去闯》 ——一个不到 30 岁的年轻人,讲

述 自 己 的 成 长 故 事 。 怀 着 对 他 的 好 奇 ,

“五一”期间我读完了这本书。

我最关注的是他的家庭生活与家庭教

育。我知道,任何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

有一个优秀的家庭。但怎么也没有想到,他

是在一个单身母亲的养育下成长起来的,

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学外语教师。

书中母亲“出镜”不多,序言是母亲

写儿子的,后记是儿子写母亲的。基本可

以看到柘远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状况。

母亲没有什么特殊的教子“秘诀”,我总

结就是四条:

第 一 , 把 孩 子 当 做 朋 友 。“ 母 子 神

聊”是他们家最美的风景,和儿子“侃大

山”是母亲最开心的一件事情。他们一起

交流彼此看过的电影、书籍,游览过的地

方,无话不谈。

第二,让孩子有优良的体质。柘远本

来是一个体质孱弱、性格内向的孩子,母

亲有意识地和他一起爬山、远足,到海边

骑车,几年下来不仅身体健壮了,性格也

变得开朗了。

第三,让孩子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柘

远回忆说,母亲给他写过一封充满“阳光

的味道”的信,告诉他未来不求他做多大

的事业,只希望他能够生活得快乐、踏

实、不违本心。母亲送给他 4 个关键词:

勇气、诚实、毅力和同情心。

第四,让孩子有健全的品格。虽然母

子像朋友一样相处,但是该严格要求的地

方从来不含糊。如 6 岁时的柘远有次未经

允许拿走姥爷的一支钢笔,被母亲狠狠揍

了一顿,并且对他说:“以后再敢小偷小

摸,小心我打断你的手!”

当然,比上面四条更重要的,也许还

是母亲自己的以身作则。在书中,我们看

到他的母亲如何刻苦地读书写作,如何

“对教学较真到不行”,如何每天晚上雷打

不动地亲子共读半小时,等等。我很喜欢

书中最后一页那张母子情深的照片,从这

张照片,我们可以想象他们之间的信任与

默契。

我印象最深的是,柘远是一个有着清

晰的人生目标并且自觉而严格地按照目标

轨道前行、勇敢去闯的年轻人。当许多青

年大学毕业以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什

么的时候,柘远早已经明确了自己的人生

方向。初三立志接受顶尖教育,大三决定

毕业后去投行锤炼基本功,后来为追寻梦

想放弃百万年薪、试水创业,接着考入哈

佛攻读 MBA、继续充电,再到如今学成

归来、成为金影科技合伙人,等等,每一

步都是按照自己的人生计划在行走,每一

件工作都全力以赴做到完美,每一点时间

都精确利用到极致。

聚会上,金影的创始人、前盛大文学

CEO 侯小强跟我说,柘远是他见过最刻

苦努力、自律高效的年轻人。哈佛日常学

习繁重,柘远平均每天忙碌 18 小时、坚

持课业和国内工作两不误,不但在毕业时

漂亮地完成学业、门门满分,还把公司里

他牵头的业务和“学长 LEO”教育项目

做得风生水起。

这个小伙子极致的严谨和认真,从一

个例子可见一斑:国内流行一则关于哈佛

的毒鸡汤,说那里的学生常通宵学习,因

此“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总是灯火通

明”。为揭露事实真相,柘远并非“说说

而已”,而是在入学哈佛后不久,用几天

时间走访哈佛各间图书馆、采访不同科系

学生,写出一篇 6000 多字的真相调查文

章,逻辑清晰、论述有力地告诫国内读者

不要轻信谣传。这篇文章后来被 《人民日

报》 等多家媒体转载,阅读量过亿。

这几年人们爱谈“情怀”,柘远就是

真正带着情怀认真生活、做事的年轻人。

他放弃令人艳羡的金融高薪工作、投身创

业海洋,因为他想“帮助更多像自己一样

的普通孩子,接受优质教育,实现人生逆

袭”。在“学长 LEO”平台,柘远正通过

文章、音频、视频、课程等形式分享自己

的经历和方法,为数百万读者提供有力的

引导和鼓励。

记得那天见面的时候,柘远没有参加

我们的餐叙,理由就是当天的写作任务没

有完成。这是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对

自己严格得近乎苛刻的人。

也 许 , 柘 远 是 不 能 复 制 的 。 但 是 ,

他 的 人 生 态 度 是 应 该 而 且 可 以 学 习 的 。

那就是:为自己寻找目标,并且勇敢地

去闯。

(作者为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普通孩子也能实现人生逆袭

□ 林毅夫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自鸦片战

争以来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新

中 国 成 立 , 尤 其 是 改 革 开 放 40 多 年 以

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

不曾有过的奇迹。中国由传统落后的农业

国变成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二大经济

体,人均 GDP 由不及世界最贫穷的撒哈

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平均数的三分之一上

升到 1 万美元,有望在 2025 年左右跨过

12700 美元的门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

标的实现将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由盛而

衰再由衰而盛的旷古奇迹。新的理论来自

于新的现象,中国的发展奇迹不能用现有

的理论来解释,是一个有待深挖的经济学

理论创新金矿。

世界经济学中心和经济学大师总是相伴相生

自亚当·斯密在 1776 年发表 《国富

论》,经济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

独 立 的 社 会 科 学 以 后 , 到 上 世 纪 30 年

代,世界经济中心在英国,引领世界经济

学理论思潮的大师大多出自英国;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到现在,世界经济中心在美

国,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思潮的大师大多

出自美国。

这种经济中心和经济学大师产生地时

空的重合,原因是任何理论都是一个简单

的因果逻辑,而且,越简单越好。既然是

逻辑越简单越好,那么,如何决定哪个是

重要的理论?提出这个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大师级的经济学家?其实,重要的理论是

解释重要现象的理论,提出重要理论的经

济学家就是重要的经济学家。那么,什么

是重要的现象?发生在重要的国家的现象

就是重要的现象。

《国富论》 1776 年出版时,英国已经

开始了工业革命,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

战,英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英国的经济

现象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现象,解释英国

现象的理论就是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在

了解英国的现象上,英国的经济学家近水

楼台先得月,所以,当世界经济中心在英

国时,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

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新思潮的大师也集中

在英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中心

逐渐转移到美国。到了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时,美国的经济占全世界经济的将近一

半,出现在美国的经济现象就成了最重要

的经济现象。在了解美国的经济现象方

面,美国的经济学家同样近水楼台先得

月,所以,提出新理论来解释美国经济现

象以引领理论新思潮的经济学家,不是美

国人就是在美国工作的外国人。

进入 21 世纪以后,世界的经济中心

正 往 中 国 转 移 。 按 照 购 买 力 平 价 计 算 ,

2014 年 中 国 已 经 是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经 济

体,而且,即使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应该

在 2030 年左右,中国也会变成世界上最

大的经济体,到 2050 年中国建设成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很

可能会是美国的两倍。中国成了世界经济

的中心,中国的经济现象必然是世界上最

重要的经济现象,解释这些现象的经济学

家就会变成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新思潮的

经济学大师。

“西天取经”解释不了中国的新经济现象

时代和机遇就在那里,如何才能够抓

住这个时代的机遇?新理论来自于新的现

象,各位要抓住这个时代的机遇,就必须

有能力直接观察现象,了解现象背后的因

果逻辑,提出简单的逻辑体系来解释现

象。这样做学问的方式和大家长期以来所

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尤其是中国的

学 生 普 遍 接 受 的 是 “ 西 天 取 经 ” 的 教

育 , 习 惯 于 学 习 发 达 国 家 所 谓 的 “ 先

进”的理论,并以这样的理论来解释自

己 国 家 的 现 象 , 解 决 自 己 国 家 的 问 题 。

但是,如果想抓住中国作为世界中心所

给予的理论创新的机会,则不能“依样

画葫芦”用现有的主流理论来解释出现

在中国的新现象。

上述做学问范式的转变很不容易,而

且会有很多诱惑不去做这种转变。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规模越

来越大,中国的经济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

大,现在国际主流经济学期刊上也经常刊

登有关中国经济的论文。到目前为止,这

些论文绝大多数是用中国的数据来检验国

际上已经接受的主流理论,或是,用已有

的主流理论来解释中国在发展和转型中出

现的问题。那样的研究外国杂志的评稿人

容易看懂,因此,容易接受和发表,但是

这样的论文只是印证现有的理论,并没有

创新之处,不可能推进经济学理论的发

展,发表这样的论文的经济学家也就不可

能成为引领理论新思潮的大师。

反过来说,如果根据中国的现象提出

新理论,这样的理论和国际现有的主流理

论处于竞争的地位,一般已经接受了现有

理论的学者不容易接受新的理论,尤其,

由于发展阶段、生活环境、文化、历史背

景的差异,他们对中国的现象很难理解,

就更难接受那些处于竞争性的、自己不能

完全理解的理论,遑论认识到这种新理论

的重要性。

所以,即使各位克服困难完成了学问

范式的转变,做出有原创性的理论来,在

发 表 上 也 会 遭 遇 筚 路 蓝 缕 的 艰 辛 。 在

“publish or perish (出版或死亡) ”的压

力下,有不少中国经济学家可能会受不了

诱惑而选择用中国的数据来检验现有的理

论或是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现象这

条顺风顺水的道路,而放弃了总结中国的

现象来进行理论创新的机会。

用中国道路去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的新思潮

怎样才能够克服这种诱惑?必须了

解为什么学习、研究经济学?初心是什

么?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分子,要学习理

论、研究理论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

世界”,而且,是为了把我们的国家社会

改造好。

任何经济现象都可以用许多不同的理

论来解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

只有能够帮助人们改造好世界的理论,才

是真正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理论。用西天

取经得到的现代主流经济学理论,对发展

中国家包括中国的现象和问题似乎都可以

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对现代史了解的

同学会发现,事实上还没有一个发展中国

家按照发达国家的理论去制定政策而获得

成功的,少数几个成功的经济体,像日

本、亚洲四小龙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的中

国,他们的政策在推行时一般从主流理论

来看是错误的。

为什么在发展中国家根据主流理论来

做政策不成功,成功的政策从主流理论来

看是错误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前面谈到

的,从亚当·斯密以来,世界经济学的研

究中心首先在英国,后来转移到美国,来

自这些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的主流理论都

是研究当时英国或是二战以后的美国的经

济现象,从那些现象中总结出一个具有简

单的因果逻辑并且可以解释那些现象的理

论,但是,任何国家的社会、经济、政

治、文化变量是成千上万,有它的发展阶

段、产业结构、政治制度、价值取向、意

识形态等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

量,在这些变量中仅有几个被保留在理论

模型中,其他的就被“舍象”而存而不

论,成了这个理论的暗含前提,所以,任

何理论都是“内嵌”于产生这个理论的国

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结构当中。

拿这样的“内嵌”理论到发展中国家

来运用,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阶段、产

业结构、政治文化、社会价值和发达国家

不同,理论的暗含前提不存在,也就难逃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命运。不仅这

些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不适用,而且,像

新自由主义在苏联、东欧、拉丁美洲所带

来的结果那样,还经常使问题更为恶化。

所以,同学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作为一名当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学

习、研究经济学理论不仅是为了自己的一

份工作,还是为了推动自己国家的现代

化,实现民族的复兴。这正是新结构经济

学理论创新的宗旨。

新结构经济学是总结于中国与其他发

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成败经验而提

出的一套新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和传统

的主流理论体系最大的差异在哪里?传统

的理论是以发达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发达国

家的经济、社会、政治等结构为暗含前

提,新结构经济学认为不同发展程度国家

的结构是不一样的,而且,不仅是不一

样,这种结构的差异是有原因的,用经济

学家的术语来说,就是内生的。

新结构经济学是从发展经济学和转型

经济学作为切入点,但把不同发展程度国

家的结构差异性和内生性引进理论框架以

后,实际上,是把发达国家的结构作为暗

含前提的“二维”经济学发展成为不同发

展程度的国家有不同结构的“三维”经济

学,是在推动一场现代经济学的结构革

命。现在的任何主流理论,包括货币理

论,财政理论、金融理论、产业组织理

论、区域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人力资

本理论、创新理论等现代主流经济学理论

都需要重新思考,都有理论创新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 5 月 17 日的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是一

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

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

思 想 的 时 代 。 我 们 不 能 辜 负 了 这 个 时

代。”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新结构经济学

研 究 院 携 手 创 立 “ 新 结 构 经 济 学 实 验

班”,旨在培养能够掌握新结构经济学的

理论体系,能够抓住时代机遇,引领我国

经济学理论的自主创新,引领世界经济学

理论新思潮的优秀人才!选择加入新结构

经济学实验班,不是选择成熟的理论和安

稳的道路,而是选择了成为一位引领世界

经济学理论新思潮的大师的机遇。

新结构经济学现在还处于“星星之

火”的阶段,欢迎有志青年加入,携手推

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深化和运用的

推广,使新结构经济学开启的现代经济学

的结构革命成为“燎原之火”。让我们一

起为迎接这个时代,为把这个可能变成现

实而努力!

(作者为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

未来的经济学家别辜负了中国这个研究富矿

□ 欧阳剑

临近期末,学校对岗

位情况进行摸底,让教师

填报下学期聘任意愿,以

便作出统筹安排,其中一

项就是聘任中层干部。谁

知全校几十名教师,竟没

有一位教师愿意聘任中层

干部!这其中究竟有怎样

的缘由呢?

学校中层领导一直是

苦和累的代名词,这早已

不是什么秘密。

笔者在小学中层岗位

已经工作了 20 多年,对此

深有体会,也能理解教师不

愿意聘任中层干部的苦衷。

学校中层苦累之处最

多的地方,其实就是忙不

完地填报各种表册,整理

资料和档案,迎接上级各

种检查。而且每次时间都

非 常 急 , 有 时 正 上 着 课

呢,都会被打断,要完成

上级安排的紧急通知。

年 报 、 学 籍 、 营 养

餐、转学、日常管理、教

师培训、教科研、调课、

考勤,控辍保学、教育资

助、安全管理,等等,这

些工作都是学校中层分内

职 责 , 为 此 忙 到 焦 头 烂

额。一般情况下,学校中

层只配备有教育主任和总

务主任两人,工作繁重情

况显而易见。笔者在任职

过程中,实在忙不过来只

得打辞职报告,但学校一

直没有回复。

除了完成上述工作,

学校中层还必须带好自己

所承担的主要课程,和家

长进行沟通,在教案作业

及课堂教学方面还要作好

表率。每天早到校,迟回

家,做事考虑问题都要顾

全大局,双休日或节假日

值 班 带 班 更 是 常 态 。 而

且,在工作安排上,如果

操作不到位,还会引起矛

盾。用基层教师的话说,

应聘学校中层还不如应聘

班主任,虽然也苦累些,

好在国家还有班主任津贴

补助。

另 外 , 还 有 一 个 原

因 , 就 是 学 校 女 教 师 偏

多,家务活儿及照看孩子之类的负担较

重,遇到加班加点的工作更是难以分

身。这也导致学校中层无人应聘。并非

大家图轻松,而是这个岗位确实琐事太

多,干扰太大。

基层教师不愿意竞聘中层,上级无

奈之下只得进行任命式安排。

笔者很赞同一位教师的看法:我能

干好一名教师的本职,而且会出色地完

成自己的教学工作,但我无法胜任学校

中层工作,因为我无法静下心来专攻所

长。这位教师的话代表了很多基层教师

的真实想法,也就是说,与教学无关的

事情太多,干扰太大,这些情况在一些

媒体上也屡屡被提及。虽然相关主管部

门不断出台减负政策,减轻基层学校的

负担,减少无谓的检查,减少与教学无

关的干扰,然而,笔者感觉,效果并不

是特别明显。

减负收效甚微,学校中层压力山大,

无人应聘中层岗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必须承认的是,20 余年的

学校中层任职,笔者也有所得。其中,

最大的收获就是增加了更多的沟通和协

调能力,对于不同个性的教师在协调工

作中所采取的应变能力。

笔者认为,学校中层岗位事务繁杂

琐碎,需要配备年富力强的教师来担

任。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多方面的培

养,特别是重点提高学校中层人员的工

作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从普通教师岗

位到中层管理岗位,工作角色的转变带

来的是工作观念的转变,之前仅是单一

的本职工作,角色转变后就要形成全局

观念,做好教师的情绪稳定工作以及统

筹合理安排;另一方面要加强角色转变

的培训。目前,有关角色转变的培训方

面的内容偏少,导致教师岗位变化后难

以适应,出现管理上的问题。

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生命线。笔

者认为,要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就

必须发挥出学校中层的效能,而要发挥

出中层的效能,就必须减少一些无关的

检查带来的影响,减少无关教学的事对

学校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校中层

从繁琐的迎检填报各种表册中解脱出

来,也才能增加教师应聘学校中层岗位

的积极性。

(作者为基层教师)

专家视界

今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共同创建了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教育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

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工作的意见,

借助合作双方的优质教学与科研优势,搭建顶尖的人才培养平台,营造一

流的学习科研环境,培养能够掌握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能够抓住时

代机遇,引领我国经济学理论的自主创新,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新思潮的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拔尖型创新人才。近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

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与第一届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实验班学生们进

行了线上交流,就年轻学子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引领我国经济学理论的自

主创新、引领世界经济学理论新思潮等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本文根据林毅

夫教授在见面会上的讲话整理。

2015 年 6 月 28 日,林毅夫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荷花池畔与上“中国经济专题”的本科生讨论经济学研究方法。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供图

朱永新

乡村基层教师缘何不愿应聘中层

人民视觉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