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翼神兽渊源问题探讨 -...

9
59 ART RESEARCH 美术史研究 ART 2007.4 RESEARCH 从目前收集整理的相关论著中不 难看出,涉及我国麒麟、辟邪、天禄 等有翼神兽形象特征之讨论,学术界 曾赋予极大的努力。但由于视角和侧 重点的不同,到目前为止,尚未达成 一个相对的共识。本文在探讨中国有 翼神兽的渊源问题之前,仍需简要概 括前人研究的成果及观点。 对于中国有翼神兽渊源问题的讨 论,首先基于学术界对南朝陵墓神道 石刻“麒麟”、“辟邪”的溯源。朱希 祖先生在 1935 年诸先贤合作编著的 《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一书里,对天 禄、辟邪的渊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 法。他例举《山海经》中关于天禄、辟 邪等翼兽的神话记载,同时引证《左 传·宣公三年》等相关内容,说明带 翼神兽发生在“汉武帝通西域以前, 余故谓汉墓石兽雕刻鳞翼,是吾国固 有之遗风,抑外国传来之新范,尚未 可遽定者也。”[1]朱希祖先生的观 点似乎表明,我国古代与西域交往的 时间,将肇始汉代,而此前已存在有 翼神兽的造型形式。 滕固先生在其《六朝陵墓石 略》一文中,[2]提出“有翼兽传自 波斯,而远溯于亚述利亚,自无疑义” 的不同观点。惟其旋而认为:“但(有 翼兽)何时始传入中国,这是很成问 题。”可以看出,滕固首先认为有翼 神兽是由西方传入中国,同时认为, 波斯、印度、希腊、大夏都存在有翼 兽。因此,不一定由一个地方传入, 也不一定为一次传入。至于有翼神兽 何时传入中国,滕固并没有深究。他 同时假定中国或许还有未被发现的有 翼兽。但滕固先生话锋一转,在文章 中又阐释:“六朝时期的有翼兽,断 言渊源于汉代”;“六朝的有翼兽,与 波斯和周代的均不相同”;“六朝时期 的有翼兽已完全中国化”。并进一步 明确,西方意大利佛罗伦萨博物馆的 有翼狮子“审其体制,似和六朝石物 无干”,并无直接的联系。石兽造型 “修长而向后弯曲”的角与《汉书》中 所言的麒麟角端有相近之处。但与西 方之意大利佛罗伦撒的有翼狮子并没 有联系。不难看出,滕固先生对有翼 兽源流进行大胆推测的同时,凸现出 犹豫不定的矛盾心理。 先生在《建康兰陵六朝陵墓 图考》一文中,明确认为六朝石兽造 型“皆具双翼,此种作风,当自小亚 西亚美索不达米亚米”至何时传入, 则根据六朝中土地区与“南洋交 通渐繁”的现象推测,南朝翼兽的“西 腊波斯之作风或由海道传来”这里朱 通过引述文献史籍,认为天禄辟邪 传自波斯,始于汉通西域时期,早期 设置于宫殿门外,后列于陵墓,至六 朝时成风尚。[3] 姚迁、古兵先生对带翼神兽的渊 源问题,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神道石 柱、有翼石兽来源于印度、希腊、波 斯的说法,“是将传入的佛教雕刻与我 国传统宫苑陵墓及其装饰性雕刻混为 一谈”。[4]林树中先生在《南朝陵墓 雕刻》一书中认为,南朝陵墓石刻其 渊源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羊, 主要渊源来自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器中 的有翼神兽,直接来源于汉代,林先 生进一步提出应区分“源”与“流”之 间的辩证关系。[5]杨泓先生对中国 有翼神兽“颇有西亚北非古文明中有 翼兽雕刻的味道”的观点持反对意见, 他认为,中国的传奇瑞兽“完全是中 国古文明的结晶”。[6]陈少丰先生赞 成翼兽为本土文化的产物,没有受外 来文化的影响。他认为考古学界证明 有翼神兽渊源来自古代两河流域的翼 兽造型是不正确的。[7]梁白泉先生 中国有翼神兽渊源问题探讨 沈 琍 内容提要:围绕着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有翼神兽的渊源问题,学术界曾赋予极大的努力。本 文试图通过文献记述,通过对原始时代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翼兽羽纹相关实物的造型分析, 探讨羽翼与神兽之间,从平面抽象到逐渐立体具像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同时比较西亚、 中亚地区有翼神兽的造型特征,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中国有翼神兽形成的主要历史渊源。 关键词:有翼神兽;早期特征;渊源

Upload: others

Post on 13-Jul-2020

2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中国有翼神兽渊源问题探讨 - xqdoc.imedao.comxqdoc.imedao.com/156f945db79c183fe12d3c71.pdf · 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 学、民族学、地质学⋯⋯甚至连海洋

59ART RESEARCH

美术史研究ART 2007.4RESEARCH

  从目前收集整理的相关论著中不

难看出,涉及我国麒麟、辟邪、天禄

等有翼神兽形象特征之讨论,学术界

曾赋予极大的努力。但由于视角和侧

重点的不同,到目前为止,尚未达成

一个相对的共识。本文在探讨中国有

翼神兽的渊源问题之前,仍需简要概

括前人研究的成果及观点。

  对于中国有翼神兽渊源问题的讨

论,首先基于学术界对南朝陵墓神道

石刻“麒麟”、“辟邪”的溯源。朱希

祖先生在1935 年诸先贤合作编著的

《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一书里,对天

禄、辟邪的渊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

法。他例举《山海经》中关于天禄、辟

邪等翼兽的神话记载,同时引证《左

传·宣公三年》等相关内容,说明带

翼神兽发生在“汉武帝通西域以前,

余故谓汉墓石兽雕刻鳞翼,是吾国固

有之遗风,抑外国传来之新范,尚未

可遽定者也。”[1]朱希祖先生的观

点似乎表明,我国古代与西域交往的

时间,将肇始汉代,而此前已存在有

翼神兽的造型形式。

  滕固先生在其《六朝陵墓石 述

略》一文中,[2]提出“有翼兽传自

波斯,而远溯于亚述利亚,自无疑义”

的不同观点。惟其旋而认为:“但(有

翼兽)何时始传入中国,这是很成问

题。”可以看出,滕固首先认为有翼

神兽是由西方传入中国,同时认为,

波斯、印度、希腊、大夏都存在有翼

兽。因此,不一定由一个地方传入,

也不一定为一次传入。至于有翼神兽

何时传入中国,滕固并没有深究。他

同时假定中国或许还有未被发现的有

翼兽。但滕固先生话锋一转,在文章

中又阐释:“六朝时期的有翼兽,断

言渊源于汉代”;“六朝的有翼兽,与

波斯和周代的均不相同”;“六朝时期

的有翼兽已完全中国化”。并进一步

明确,西方意大利佛罗伦萨博物馆的

有翼狮子“审其体制,似和六朝石物

无干”,并无直接的联系。石兽造型

“修长而向后弯曲”的角与《汉书》中

所言的麒麟角端有相近之处。但与西

方之意大利佛罗伦撒的有翼狮子并没

有联系。不难看出,滕固先生对有翼

兽源流进行大胆推测的同时,凸现出

犹豫不定的矛盾心理。

  朱 先生在《建康兰陵六朝陵墓

图考》一文中,明确认为六朝石兽造

型“皆具双翼,此种作风,当自小亚

西亚美索不达米亚米”至何时传入,

朱 则根据六朝中土地区与“南洋交

通渐繁”的现象推测,南朝翼兽的“西

腊波斯之作风或由海道传来”这里朱

通过引述文献史籍,认为天禄辟邪

传自波斯,始于汉通西域时期,早期

设置于宫殿门外,后列于陵墓,至六

朝时成风尚。[3]

  姚迁、古兵先生对带翼神兽的渊

源问题,提出不同看法,认为神道石

柱、有翼石兽来源于印度、希腊、波

斯的说法,“是将传入的佛教雕刻与我

国传统宫苑陵墓及其装饰性雕刻混为

一谈”。[4]林树中先生在《南朝陵墓

雕刻》一书中认为,南朝陵墓石刻其

渊源最早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陶羊,

主要渊源来自春秋战国时代青铜器中

的有翼神兽,直接来源于汉代,林先

生进一步提出应区分“源”与“流”之

间的辩证关系。[5]杨泓先生对中国

有翼神兽“颇有西亚北非古文明中有

翼兽雕刻的味道”的观点持反对意见,

他认为,中国的传奇瑞兽“完全是中

国古文明的结晶”。[6]陈少丰先生赞

成翼兽为本土文化的产物,没有受外

来文化的影响。他认为考古学界证明

有翼神兽渊源来自古代两河流域的翼

兽造型是不正确的。[7]梁白泉先生

中国有翼神兽渊源问题探讨

沈 琍

内容提要:围绕着南朝陵墓神道石刻有翼神兽的渊源问题,学术界曾赋予极大的努力。本

文试图通过文献记述,通过对原始时代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翼兽羽纹相关实物的造型分析,

探讨羽翼与神兽之间,从平面抽象到逐渐立体具像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同时比较西亚、

中亚地区有翼神兽的造型特征,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中国有翼神兽形成的主要历史渊源。

关键词:有翼神兽;早期特征;渊源

Page 2: 中国有翼神兽渊源问题探讨 - xqdoc.imedao.comxqdoc.imedao.com/156f945db79c183fe12d3c71.pdf · 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 学、民族学、地质学⋯⋯甚至连海洋

60 ART RESEARCH

美术研究 ART 2007.4RESEARCH

主编的《南京的六朝石刻》,则同意姚

迁、古兵的说法,认为“有翼兽的艺

术品中国自古已有,早在周代就有关

于有翼兽的神话和艺术品。”[8]

  李零先生《论中国的有翼神兽》

一文中,深入系统地论述了自春秋战

国至汉代,中国有翼神兽的出现及其

发展演变的过程。他认为:“中国的有

翼神兽,无论从文献记载看,还是从

文物形象看,都与西亚、中亚和欧亚

草原的艺术有不解之缘。它在中国艺

术中的出现似可以上溯到春秋中期或

至少是晚期,是从那时突然出现,逐

渐发展为中国艺术的重要主题。”[9]

文章中没有提及春秋战国之前中国带

翼神兽的相关内容,这不禁使我们联

想到,在此之前,中国有没有出现过,

或者说是否出现过与带翼神兽相关的

兽类形象呢?春秋战国时期带翼神兽

的突然出现,是偶然因素还是必然的

趋势,与商周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有

没有必然的传承关系呢?李零先生认

为,中国的有翼神兽,与西亚、中亚

以及欧亚草原的艺术有不解之缘,这

一观点现已基本得到学术界大多数人

的认同。但最终结论并未表明中国有

翼神兽渊源是否来自西方,而仅仅只

是说明二者之间有着“不解之缘”。这

里的“缘”字,与渊源的“源”字,概

念上并不相同。“缘”在辞典中的含义

一般指缘分、边缘、姻缘。渊源的

“源”,则指本源、指事物的来源。因

此,可以看出,李零先生关于中国有

翼神兽的论述,对其渊源问题,最终

并没有一个直接而明确的回答。

  综上所述,这些观点如从每一位

专家学者论述的角度去理解,都有其

自身的合理性。问题是怎样理性而客

观地梳理中国古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

化的交流与碰撞,怎样区分中亚、西

亚等有翼神兽造型特征,与我国古代

本土生成的神异怪兽造型语言的异同。

  基于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围绕南朝

陵墓神道石刻,而对中国有翼神兽渊

源问题的不断讨论, 本文试图通过对

原始时期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翼兽羽

纹相关实物资料的分析解读,探讨羽

翼与神兽之间融合及不断发展演变的

过程。目的在于追溯中国有翼神兽形

成的主要历史渊源,使我们对早期翼

兽羽纹发展变化轨迹有一个相对清晰

的认识。

一、早期文献中的“神奇异兽”

  正如李零先生所言,有翼兽在古

时是一个广义的称呼。中国古代早期

有翼神兽就出现有:龙凤、麒麟、天禄、

辟邪,以及狮、虎、马、鹿、羊、等等。

[10]以此观点,我们的讨论可以不

仅限于麒麟和辟邪,而是从掌握所有

翼兽的文献资料中,寻找其与带翼神

兽造型相关的文献资料。早期的神话

传说及神话题材中神奇异兽的出现,

并不仅限于狮虎之间,这样,可寻找

的范围和探索的视野就进一步扩大。

  中国古代文献中,最早记述神奇

异兽的当为《山海经》。朱希祖先生

在《天禄辟邪考》一文中,多处例举

《山海经》中的带翼神兽。[11]袁珂

先生认为《山海经》“除神话传说外,

还涉及到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历

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

学、民族学、地质学⋯⋯甚至连海洋

学所探讨的问题,也能在《山海经》

这部书里得到某些印证,他真可以说

是一部奇书,一部古代人们生活日用

的百科全书。” 袁珂先生进一步表明,

“《山海经》确可以说是一部‘古之巫

书’”,而书中内容则是出自古代“高

级知识分子”的“巫师”。[12]我们

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山海经》虽然

是以神话传说的形式,著录了关于

“有翼神兽”的形态及方位,但毕竟

是有其发生的土壤及历史环境的根

源。《山海经》中对翼兽神怪的描述,

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有翼神兽”初始

时期的环境土壤,在这一特定的环境

土壤中,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

中国有翼神兽的渊源及其演变过程。

《山海经》中记录出诸多类型的带翼

神兽,如:

  〈东次二经〉:“又南三百里,曰

耿山,无草木,多水碧,多大蛇。有

兽焉,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獳,

其鸣自 ,见则其国有恐。”[13]

  文中兽的形状如狐狸,身上长有

“鱼翼”,朱希祖先生案:“鱼翼者,其

翼本有鳞,与天禄辟邪翼本有鳞,其

渊源可溯焉”,[14]这段文字里的形

象语言,的确令我们联想到之后逐渐

出现的带翼神兽。

  有人面、马身、虎身而生翼的记述:

  〈海外南经〉:“ 头国在其南,其

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一

曰在毕方东。或曰 朱国。”

  〈西次四经〉:“有兽焉,其状马

身而鸟翼,人面蛇尾,是好举人,名

曰孰湖。”

  〈海内北经〉:“穷奇状如虎,有

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 犬

北。一曰从足。” [15]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人面

还是兽体,均为带翼神兽,这种带有

“鸟喙”、“鸟翼”形象特征的神兽,鲜

明地表达出带翼神兽在当时社会及人

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何新先生认

为:“民族的远古神话,也决非只是

一种梦幻性的存在。相反,这是一个

即是历史又依然是现实的实体。作为

一种早期文化的象征性表记,远古神

话是每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源泉之一。

在其中蕴含着民族的哲学、艺术、宗

Page 3: 中国有翼神兽渊源问题探讨 - xqdoc.imedao.comxqdoc.imedao.com/156f945db79c183fe12d3c71.pdf · 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 学、民族学、地质学⋯⋯甚至连海洋

61ART RESEARCH

教、风俗、习惯以及整个价值体系的

源泉”。[16]

  《山海经》虽然是以神话传说的

形式出现,但却有着相应环境的生成

土壤,它毕竟是古人遗留下来的包含

有诸多翼兽形象特征的文学作品,为

我们提供了原始先人对神灵形象的无

限思维空间。即便按照李零先生所言

有翼兽突然出现在战国时期,[17]

但与之相连的问题仍值得我们思考。

这就是:有翼神兽是怎样根植於中国

本土;中国本土文化又怎样接纳了这

样的神奇怪兽;它与中国本土文化又

是怎样的融合,或许这些都是我们应

当思考的问题。

  按照袁珂先生的推论,《山海

经》出现于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神奇

怪兽形象之后。[18]青铜器上的兽

面纹样,被认为是《山海经》内容基

本来源的一个方面。[19]何新先生

认为:“中国关于文明创作的神话,

多是晚周战国之际诸子之所创作。

因此它们不同于自然形成的始祖神

话,而具有着比较深刻的哲学和文

化的自觉意识。”[20]

  关于《山海经》描述的有翼兽,

朱希祖先生认为:“猛兽传翼,本皆

出于神话,未必实有其物,中国神话

俗语中,既有龙虎能飞有翼之语,则

形之雕刻,亦非必无之事。”也就是

说,虽然是神话传说,但如果采用造

型形象付诸表现,那么,这些有着具

体形象的造型形式及图式纹样,就不

可能是无中生有的现象。

  古代文献中,有关于商代青铜器

上的兽面纹的记载,原出自《吕氏春

秋·先知览》中对周鼎的描述:“周鼎著

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

以言抱更也。”[21]之后各个时期,均

有对青铜饕餮纹饰的解释。[22]

  青铜时代是我国古代史上的辉煌

时期,商代青铜器以其装饰繁丽,形

象怪异神奇的特点,展示出灿烂辉煌

的青铜文化。而“饕餮纹”几乎成为

那一时代的象征性名词。马承源先生

曾对饕餮纹这样解释:“青铜器上的

兽面纹种类很多,形象彼此颇有出

入,称它为饕餮纹,只不过是当作符

号的称谓而已,其实它是许多兽类固

定模式的正面图像。” 他进一步指出:

“兽面纹两侧配置的动物沿用中期的

鸟纹和龙纹,还出现鸟纹和龙纹成组

配置的纹样。[23]

  按照立体造型的线索,追溯带翼

神兽的文献资料,亦有关于麒麟、辟

邪、天禄等神兽的记载;同时也有“翼

虎”、“翼马”等不同异兽的文献记述。

关于麒麟的记载,我国古代文献中很

早就已经出现。如:

  《诗经·周南·麟之趾》:“麟之

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24]

  《孟子·公孙丑》:“有若曰:‘岂

惟民哉!麒麟之於走兽,凤凰之於飞

鸟,泰山於于丘垤,河海之於行潦,

类也。’”[25]

  《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九《哀

公十四年》:“经十有四年春,西狩获

麟。”[26]

  《礼记·礼运》载:“何谓四灵,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为“四

灵”之首,因为它“含仁而戴义,吉

中钟吕,步中规矩,不折生草,不食

不义,不饮垮池,不入坑阶,不行罗

网”[27]

  李零先生认为,《诗经·周南》中

的《麟之趾》和《春秋·哀公十四年》

中提到的仅仅是“麟”,而不是“麒

麟”。“麒麟”作为瑞兽,似乎只是从

战国文献中才出现。但又认为,鲁哀

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和汉元帝公元

122年曾获“白麟”的两件事,均在

西方,因此应和西域有关。[28]这

说明“西狩获麟”仍应当与麒麟有

关,而或许是称呼不同的原因。《尔

雅·释兽》中又将“麟”与“ ”联

系在一起。[29]

  文献记载中显示秦代已经出现有

大型石麒麟。《三辅黄图》卷五记有:

  青梧观在五柞宫之西,观亦有三

梧桐,树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文字

是秦始皇骊山墓上物也。头高一丈三

尺。东边者前左脚折处有赤如血。父

老谓其有神,皆含血属筋焉。[30]

  汉代宫殿建筑中,有对麒麟阁的

记载。说明当时人们对于由麒麟而产生

的各种造型形式的使用已比较普遍。

  每一时代的人们,均在总结前人

的基础上,对麒麟又赋予新的内容。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麟”为

“大牝鹿”,即大母鹿;释“麟”:“仁

兽也,麇身牛尾一角。”[31]

  中国古代作为表示祥瑞象征的

“天禄”、“辟邪”,及具有相同意义的

还有桃拔、符拔、扶拔等异兽的称呼。

[32]这些异兽,均不同程度地与狮

子有一定的联系:

  《尚书·大禹谟》有:“四海困穷。

天禄永终。”[33]

  关于天禄、辟邪等异兽的文献资

料,史书记载较多。[34]郭璞《尔雅

注疏》中对此有比较具体的记述:

  狻 如 猫食虎豹。注:即狮子

也。出西域。汉顺帝时, 勒王来献

犀牛及狮子。穆天子传曰:‘狻猊,日

走五百里。’疏:即狮子也。出西域。

其状如 猫,食虎豹善走者也。郭

云:汉顺帝时, 勒王来献 牛及狮

子者。案,后汉帝纪云,孝顺帝讳保

安帝之子也,□嘉三年 勒国献狮

子 牛。”[35]

  除此之外,天禄 蟆、飞廉等都

是与天禄、辟邪有关的神物:

  《后汉书·灵帝纪》:“中平三年

美术史研究ART 2007.4RESEARCH

Page 4: 中国有翼神兽渊源问题探讨 - xqdoc.imedao.comxqdoc.imedao.com/156f945db79c183fe12d3c71.pdf · 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 学、民族学、地质学⋯⋯甚至连海洋

62 ART RESEARCH

美术研究 ART 2007.4RESEARCH

(公元186年)二月,修复玉堂殿,铸

铜人四,及天禄 蟆。”注:“天禄,兽

也。时使掖庭令毕岚铸铜人,列于仓

龙玄武阙外,锺悬于玉堂及云薹殿

前,天禄 蟆吐水于平门外,事具《宦

者传》。”[36]

  《三辅黄图·观》曰:“飞廉观。在

上林。武帝元丰二年作。飞廉神禽。

能致风气者。身似鹿。头如雀。有角

而蛇尾。文如豹。武帝命以铜铸置观

上。因以为名。”[37]

  根据上述例举的部分文献资料,

我们会形成这样一个概念。即这些神

兽都是古人内心深处祈求祥瑞、向往

福禄平安、起到驱邪避灾的象征性形

象符号。但值得注意的是,分析上述

所举文献中记载,我们发现一个奇怪

而有趣的问题,凡文献记录中的麒

麟、辟邪等瑞兽,并没有被描述成身

上带翼的形象特征,而是仅以一角、

双角的特征予以区别。那些被记录从

域外供奉的狮子、桃拔等异兽,基本

是具体的形象记录,或者解释为“狮

子似虎”、“似鹿”、“一角”、“二角”

这样的描述。为什么与我们现实中看

到的“麒麟”、“辟邪”的形象特征并

不完全一致,尤其是被学术界一直研

究的“有翼”特征,不曾见到在这些

文献中有所记述,反而对虎的形象,

描述了带翼的形象特征。《后汉书·翟

辅传》中有:“虎翼一奋,卒不可制”

的描述, 李贤注云:

  《韩诗外传》:“无为虎傅翼,将

飞入邑,择人而食。” 夫置不肖之人

土位,是为虎傅翼也。[38]

  如何将现实中的有翼兽造型和文

献中记载的麒麟、天禄、辟邪联系在

一起,这也是令我们为之追寻的课

题。鉴于篇幅及所论述主题的不同,

本文仅提出疑问,相关问题待今后再

作进一步考究。

二、春秋战国之前“有翼神兽”

的形象特征

  

  关于中国有翼神兽的渊源,本文

旨在收集原始时期至春秋战国,中国

有翼神兽以及与之相通的带翼鳞神兽

形象资料的基础上,尽可能从造型特

征及形式样式等方面,进行简要的研

究与探讨。

  分析现有考古发掘中的相关实物,

我们仍可感悟到原始先民图腾崇拜的

形象语言。新石器时期彩陶中的绚丽

纹样,表现出早期原始社会的图腾信

仰。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双鸟朝阳纹象

牙蝶形器及太阳纹象牙蝶形器,成为

七千年前我国原始先民对太阳神和太

阳鸟信仰崇拜的真实写照。[39](图

1)良渚文化玉器上兽面纹及其两侧的

鸟纹配置,或许是我们目前所知我国

带翼兽面抽象纹样的最早实物。虽然

这种纹样并非直接具有明确的翼兽具

象特征,但早期原始先民对于太阳神

和太阳鸟的崇拜,已在形象的纹样中

显现出来。马承源先生认为:“良渚文

化的玉器上半人半兽和兽面纹所体现

的,就是青铜器上这类纹饰的滥觞。最

奇怪的是良渚文化玉器上半人半兽和

兽面纹的主体纹两侧都有鸟纹配置,

商代的青铜器上兽形主体纹饰的两侧

同样有鸟纹配置,而且很普遍,这不

是偶然的相似,而是远古神话和信仰

的继承现象。” [40](图2)良渚半人

半兽鸟纹玉器,在雕制方法上,已经

出现了“地纹、主题纹、辅助纹样三

层纹饰的合理布局,十分娴熟的运用

减地、浅浮雕、透雕等方法。”[41]虽

然玉器属于体积较小,被我们现代人

称之为工艺加工制作的工艺品,但远

古时代良渚玉器的制作,同样是雕与

刻的技术范畴,与之后发展起来的古

代传统雕刻技法可谓一脉相承。

  最具象征意义的翼兽形象,当为

商周时期青铜器中大量饕餮纹的造型

样式。饕餮纹饰的象征性符号,为我

图1-1:鸟形太阳纹象牙蝶形器

残长8.3、残宽5.4厘米  河姆渡文化二期

图1-2:鸟形塑

高7、长8.8厘米  河姆渡文化二期

图1-3:瓦形羽纹陶片

残长21.4、周长13.8厘米

河姆渡文化一期

图1-4: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

长16.6、残宽5.9厘米 

河姆渡文化二期

Page 5: 中国有翼神兽渊源问题探讨 - xqdoc.imedao.comxqdoc.imedao.com/156f945db79c183fe12d3c71.pdf · 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 学、民族学、地质学⋯⋯甚至连海洋

63ART RESEARCH

们展现出了更为丰富的神奇翼兽的视

觉形象。阿罗瓦·里格尔在《风格问

题-装饰艺术史的基础》论著中写

道:“所谓的青铜时代的几何装饰是

应该和石器时代的形象性雕刻相接

的。一旦线条以及它们在平面上构成

节奏和对称的图形的多种可能性被认

识了,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什么被

特别地用于平面装饰:他们比人和动

物的轮廓线更容易创制,而且,形象

性形体仍可以在雕塑上制作。”[42]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兽面两侧的纹饰,

正是由具有象征性的抽象正面性羽

纹、到逐渐演变为带有一定形状的鸟

纹,形式由平面线刻、半浮雕、浮雕、

半立体到立体造型形式的不断演变和

逐渐丰富的过程。

  1981 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为

夏代晚期制作的绿松石镶嵌兽面纹牌

饰,是早期青铜器兽面纹的代表之

作。(图3)兽面纹以大小不同的绿松

石镶嵌而成,形成对称的钩曲状装饰

纹样。此种样式,成为之后商代青铜

器纹样中的主流样式。

  进一步分析商代早期兽面纹样式

的组合形式。(图4)从这些青铜器兽

面纹中,可以看到对称于兽面两侧的

钩曲形线条,根据造型装饰的不同要

求,产生出钩曲纹不同的变形样式。

  商代中期的青铜器兽面纹样,

在前期样式的基础上,纹饰趋于丰

富,制作手段和方法发生变化。出现

了装饰有羊首、牛首等动物的浮雕

造型。(图5)

  如果说商代中期纹饰造型基本尚

处于抽象平面的状态,那么,商代晚

期的青铜器装饰纹样,则表现出更为

丰富的形式语言以及高超的雕塑技巧,

处理方法更趋多样。(图6)珍藏在美

国赛克勒美术馆商代晚期的□簋,尤

其在两侧的兽首双耳处,体现出写实

与装饰融为一体的兽首,具有明确的

图2-1:玉鸟 良渚文化

高3.4、宽4.6厘米

浙江余杭县安溪乡 山

墓地出土

图2-2:羽冠状饰 良渚文化

高3.9、宽6.8厘米

浙江余杭县长命乡反山墓地出土

图2-3:羽冠状饰 良渚文化

高4.2、宽8.3厘米

浙江余杭县长命乡反山墓地出土

图2-4:玉琮 良渚文化

高4.5、径7.9厘米

浙江余杭县安溪乡 山墓地出土

图4-2:兽面纹鼎

商早期

高73、口径7.5cm

山西平陆前庄出土

图4-3:兽面纹方鼎

商早期

高100、宽60.8cm

1974年河南张寨南街出土

图3 :绿松石镶嵌兽

面纹牌饰

夏晚期

长14.2,宽9.8cm

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

图4-1:兽面纹鼎

商早期

高18.4、口径14.9cm

河南辉县出土

图5-1:兽面纹

商代中期

高28.5、口径17.2cm

河南郑州白家庄出土

图5-2:兽面纹

商代中期

高31.1、口径18.4cm

上海博物馆藏

图5-3:

兽面纹羊首尊

商代中期

高25、口径18.3cm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6-1:鸢鼎

商代晚期

高24.2、

口径20.3cm

传河南安阳出土

美国哈佛大学博

物馆藏

图6-2:鹿方鼎

商代晚期

高60.8、宽38cm

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

台北历史研究院藏

图6-3:□簋  商代晚期

高16、口径21.5cm

传河南安阳出土

美国赛克勒美术馆藏

图6-4: 纹觥 商代晚期

高22.4、宽12.7cm

传河南出土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图6-5:司母辛觥

商代晚期

高36.5、长47.4cm

河南安阳小屯出土

社科院考古所藏

美术史研究ART 2007.4RESEARCH

Page 6: 中国有翼神兽渊源问题探讨 - xqdoc.imedao.comxqdoc.imedao.com/156f945db79c183fe12d3c71.pdf · 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 学、民族学、地质学⋯⋯甚至连海洋

64 ART RESEARCH

美术研究 ART 2007.4RESEARCH

翼兽形态。耳上浅浮雕式双角,兽首

下方两侧各饰羽翼,羽翼分两层:上

层肩部卷纹,后沿上挑;下层后沿卷

钩。羽翼主要以钩曲状纹饰表现,耳

下柄部又装饰为鸟爪。马承源先生认

为“早期青铜纹样以钩曲状线条为

主”,钩曲状纹样在之后的各类造型纹

饰中,均得到普遍的运用,甚至在南

朝陵墓神兽向后仰起双翼的表现上,

亦呈现出一脉相承的形象特征。商代

晚期,开始出现具有独立鸟兽特征的

青铜器造型,装饰在牺尊、 尊、牛尊、

等不同青铜器造型上的奇异纹样,又

融合了各种兽面、鳞羽、雷、弦等纹

样,表现出丰富的象征含义。与此同

时,商代玉器的雕制,无论是人物还

是动物,也同样呈现出与翼纹紧密相

连的艺术特征。(图7)这些独立的鸟

兽造型形式的演变过程,也可以说是

春秋战国时期有翼神兽造型的前奏。

  段勇先生认为:“商、周青铜器

上的兽面纹通常具有牛、羊、 等现

实中的祭牲并不具有的羽翼和爪,一

方面可能与云雷纹等一同表示祭牲上

达天界供祖、神享用,另一方面也体

现了兽面纹超脱于现实的神灵属性。”

[43]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上至新

石器时期玉器兽面纹的朦胧展示,下

到殷商时期的兽面纹样,鸟的羽翼都

与之有着不间断的联系。商代晚期则

出现鸟首、兽首等独立于青铜器之上

的造型形式。

  西周早期与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纹

饰比较接近,带有半立体局部造型形

式出现的多样化,纹饰繁丽,鸟纹开

始增多,羽翼的特征较之前期更加突

出。(图8)到了西周中期,青铜器上

的纹饰开始发生变化。[44]西周中

期以后,纹饰开始删繁就简,表现出

更多凤鸟纹饰的形象。其中一部分造

型纹饰,已从平面逐渐转向半立体相

生造型的装饰。商周时期的兽面纹

样,直至西周晚期,逐渐演化为简练

概括的∽形线纹,[45]但仍然能够

体现出翼兽变形演化的痕迹。这类装

饰同样应当被认为是早期带翼兽形成

的因素。虽然仅具装饰意味,但神奇

幻想的理念已经融入奇伟夸张的造型

之中。这一时期,作为表面装饰功能

的角色,其源盖在时代的变迁以及商

周社会宗教意识的差异与外部世界文

化的渗入。[46]与之同时,仅在青

铜器纹饰表现有神奇装饰意味的辅助

功能角色的转变,使得有翼兽逐渐演

变而成为以主体造型样式为直接表现

对象的造型理念。(图9)

  春秋战国时期,带有羽翼形态的

立体造型逐渐出现。春秋后期,“装

饰纹样从翼兽面纹为主的神话世界进

展到现实的人的社会,从艺术上看,

纯粹为图案规律所严格支配纹样,及

对称、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和放射、

散点等等,进步到创作任意构形的各

种画图。”[47]这种形式的出现具有

多方面的因素,不可能仅因其某一种

因素而发展起来。这时期出现的青铜

器样式及纹饰,其形式仍以青铜器为

依托,上附着各种立体的鸟兽装饰。

有的装饰变形夸张,仍以商周时期的

文化传统为脉络,但亦有写实手法的

出现。(图10)另外,这一时期带翼

神兽青铜造型样式,明确的造型意识

及设计理念逐渐显现出来,这种样

式,或许是李零先生称之为有翼神兽

突然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原因。

  从考古发现的实物来看,带翼神

兽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多有出现。颇具

代表性的当属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

的青铜翼兽、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的翼兽(图11)以及台北故宫博物院

珍藏的“鸟首兽尊”等。而中山王墓

图7-1:玉回首牛 商代晚期

高5.8、长6.3cm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中科院考古所藏

图7-3:玉龙 商代晚期

高5.6厘米、长8.1cm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7-2:彩石玉神

商代晚期

通高11.5cm

江西省新干线

大洋洲乡出土

8图: 生簋  西周

图9-1:兽面纹   商二里岗期

图9-2:牛头兽面纹尊

殷墟中期

图9-3:父乙盂  殷墟晚期

图9-4:青铜卤  殷墟晚期

图10-1:范夫人

春秋早期

高19.5、流_间长16.1cm

河南信仰平西出土

图10-6: 尊 战国

高11.8cm

美国福瑞尔艺术馆藏

Page 7: 中国有翼神兽渊源问题探讨 - xqdoc.imedao.comxqdoc.imedao.com/156f945db79c183fe12d3c71.pdf · 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 学、民族学、地质学⋯⋯甚至连海洋

65ART RESEARCH

的有翼神兽,以其鲜明具体的翼兽造

型样式,被认为是对其后出现的带翼

神兽所产生巨大影响的有力证据,

[48]也同样被认为是直接受到西域

文化影响的最直接的例证。[49]

三、与中亚、西亚有翼神兽造型

特征的比较

  李学勤先生在《虎噬鹿器与有翼

神兽》一文中指出,“类似的神兽,极

易在论斯基泰-西伯利亚艺术的目录

中找到。兽的特点是狮身鹰翼,有的

头 也 是 鹰 的 , 称 为 ‘ 格 瑞 芬

(griffin)’,另一些则为兽头。中山王

墓的有翼神兽,和斯基泰的有些花纹

相似。”[50]李零先生认为,“中山

是与三晋(特别是魏国和赵国)有关

的白狄国家(类似十六国时期汉化的

外族国家),出土物既有三晋特点,又

有草原风格。”他同时还认为 “出土

的虎噬鹿器座就有斯基泰风格”;“虎

形饰也是草原地区所习见”。

  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国有翼神兽

的渊源问题,我们将春秋战国时期

的有翼神兽,与中亚地区斯基泰艺

术风格的带翼神兽的造型特征,进

行简要的分析比较。现藏于大英博

物馆的带翼金手镯,是出土于欧克

萨斯的亚可美那斯王朝(前5-4世

纪)的珍品。(图12)手镯两端是被

称作“格瑞芬” 的带翼鹰鸟形状。根

据记载,原物上面有玻璃及带色宝

石镶嵌。造型表面纹样呈立面垂直

状,将扁长金片立起于凹陷较深的

空间形态。可以判断,这些地方原来

确有镶嵌着宝石一类的饰物。我们

看到,手镯上翼兽硕大双角,两侧双

翼及身上高高立起的状态,虽然工

艺精巧,但仍然以写实形象为基本

参照,是在真实再现对象的前提下

进行装饰的。另一件大英博物馆收

藏的斯基泰时期翼兽造型,是一件

精致的金制帽饰。虽然这是件浮雕

状的小型金制饰品,但基本上具备

有神翼兽的特征。(图13)这件饰品

为公鹿身体,狮子头形,双角高耸,

双耳直立。双翼分四层,平面上卷飞

起,翼角则向内卷。从双翼连接中间

的凹陷圆点现象上看出,此处原本

也应当是有镶嵌的饰品。内侧有两

根长而尖的凸起物,被推测为别在

木质或皮质物上的。可以看出,由于

饰品的实际功能及用途不同,因此,

整个形象以正面效果为基准,翼兽

所有部位均在一个平面上展开。这

件饰品的突出特点是无论双角、双

翼、还是双耳及卷曲的尾部,每一处

均刻画的精致细腻,每一局部都表

现出相同的工艺效果和一致的处理

方法。没有层次的变化和虚实节奏

的处理。

  将出土于中山王墓的有翼神兽,

与斯基泰典型翼兽特征的金制帽饰造

型进行比较。从具体的造型特征看,

其头颈之间的关系、面部口鼻的造型

处理等处,具有比较明显的相似之

处。但河北中山王墓出土的青铜翼

兽,已经成为彻底独立的翼兽形象,

表现出独立的形体意义。虽局部有相

通之处,但总体上讲,仍与斯基泰翼

兽造型有着较大的区别。其区别在于

形体表达语言形式的不同,同样是表

现双翼,造型样式与细节的处理,均

体现出不同的造型理念。

  再分析建于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

波利斯建筑遗址万国门中的人面带翼

兽。(图14)这尊巨大的石刻造像,虽

然表现的是象征大自然威力的理想雕

像,但制作手法却非常写实。即便是

由于建筑的需要,形成与建筑为一体

的方形雕刻样式,但局部尤其是面部

图11-1:鹿角立鹤

战国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

出土

图11-2:有翼兽

战国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

出土

图12:带翼金手镯

公元前4-5世纪

(英)国家博物馆藏

图13:金制帽饰

公元前4-5世纪

大英博物馆藏

美术史研究ART 2007.4RESEARCH

Page 8: 中国有翼神兽渊源问题探讨 - xqdoc.imedao.comxqdoc.imedao.com/156f945db79c183fe12d3c71.pdf · 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 学、民族学、地质学⋯⋯甚至连海洋

66 ART RESEARCH

美术研究 ART 2007.4RESEARCH

及双翼,则表现得非常具体,无论是

羽翼纹饰的排列动势还是翅翼的结构

特征,仍以真实鹰翼的形态为造型基

础。虽然不乏有工整装饰的语言效

果,但并没有脱离真实再现这样一种

思维模式。

四、结论

  综上所述,对中国有翼神兽的渊

源问题,当可得出这样的结论:

  战国时期的有翼神兽与商周时期

青铜器鸟翼兽面纹饰的抽象造型是否

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回答应当是肯定

的。或许有人认为,青铜器上的羽翼

纹饰,与之后我们所称“带翼神兽”

并非具有某种必然的联系。这一观点

亦可表明,对有翼神兽的界定,学术

界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每个

人都有其不同的角度。这种理念关系

到造型形式以及民族审美意识更深一

层的含义,民族审美意识促成其艺术

的表现形式,本身就体现出不同于外

来文化的艺术特征。

  从考古发现的具体实物中,我们

看到:早期新石器时期的带翼兽面纹

样,历经夏商周至春秋战国,表现出

羽翼纹饰从起源到发展而不断演变的

艺术轨迹。无论是抽象的变形图案还

是具像的造型样式,串接起长达数千

年、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鸟兽羽纹形

式链条。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当今人

们所称谓的中国有翼神兽,其渊源确

可上溯到远古新石器时期带羽翼的兽

面纹饰,夏商时期进而逐渐演变为各

种形态的带翼兽面纹样,纹样以钩曲

状线条为主要组合形式。作为一种宗

教信仰及图腾崇拜的象征,早期带翼

兽面纹大多是依附于礼器表面,以抽

象语言呈平面展开的方式出现。随着

社会的进步及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对

造型形体的不断认知及制作经验的不

断积累,社会审美理想的变化,正面

纹样形式逐渐出现浮雕、半立体圆

雕,商代晚期开始出现具有鸟兽特征

的青铜器造型。春秋战国时期,独立

的有翼神兽随之出现。其形象特征由

变异的、混沌的、抽象的、象形符号

的、局部具像的各种形式体现。同时

受到中亚、西亚及草原文化的影响,

造型逐渐发生演变。受其影响的主要

特征是在对象表现观念上的变化,即

对具体对象的写实意味的表达,局部

的逐渐具体化及相对的独立性。

  被一部分专家认为有翼神兽从

外域传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仅对

西方雕刻造型具像语言的单一性认

同。单纯以具体写实的翼兽形象为

惟一形象准则,而忽略了中国传统

形象思维其造型语言表达的形式特

征。从原始时期的带翼神兽造型语

言的演变中,均可以看到贯穿着翼

兽形象语言特征的链条。因此,从造

型形式的分析中,我们可以这样推

断:中国有翼神兽的渊源出自本土,

随之经历后世各个朝代的不断发展、

演变、吸收和借鉴,形成具有本土文

化特征的异兽造型。□

注:

[1]参见朱希祖:〈天禄辟邪考〉,收入

《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中央古物保

管委员会,1935年版,第197页。

[2]滕固:〈六朝陵墓石 述略〉,收入

《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中央古物保

管委员会,1935年版,第74、84、86页。

[3]朱 :《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商

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7页。

[4]姚迁、古兵:《南朝陵墓雕刻》,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1年版,第1-5页。

[5]林树中:《南朝陵墓雕刻》,北京:人

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53页。

[6]杨泓〈丹阳南朝陵墓石刻〉,收入杨

泓、孙机:《寻常的精致》,北京:辽

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55页。

[7]陈少丰:《中国雕塑艺术史》,北京:岭

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 290页。

[8]梁白泉主编:《南京的六朝石刻》第

六章,管玉春撰写,南京:南京出版

社,1998年版,第179页。

[8]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收入《中

国学术》,商务印书馆,2001年1期, 第

132页 。

[10]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中国

学术》第五辑(2001年1月),商务

印书馆,第62页;〈再论中国的有翼

神兽〉,《入山与出塞》,文物出版社,

2004年版,第136页。

[11]朱希祖:〈天禄辟邪考〉,收入《六朝

陵墓调查报告》,中央古物委员会,

1935年,第195页。

[12]袁珂:《中国神话传说》,北京:中国

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23页。

[13]袁珂:《山海经校注》,巴蜀书社,

1996年版,第129页。

[14]朱希祖:《六朝陵墓调查报告》,中应

古物保管委员会,1935年版,第195页。

[15]袁珂:《山海经校注》,巴蜀书社,

1996年版,第231、77、364页。

[16]何新:《诸神的起源》,北京:三联书

店,1986年版,第237页。

[17]参见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收

入《中国学术》,2001年1期,第132页。

[18]袁珂:《中国神话传说》,北京:中国

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第19页。

[19]《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楚子伐陆

浑之戎遂之於雒,观兵於周疆,定王

图14:人面带翼兽 

公元前5世纪

波斯 波利斯建筑遗址 万国门

Page 9: 中国有翼神兽渊源问题探讨 - xqdoc.imedao.comxqdoc.imedao.com/156f945db79c183fe12d3c71.pdf · 象、动物、植物、矿物、医药、人类 学、民族学、地质学⋯⋯甚至连海洋

67ART RESEARCH

使王孙满劳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

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使九州

之牧贡金)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

备,使民知神 ;故民入川泽山林,

不逢不若, 魅 ,莫能逢之。用

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杜预注云:

“禹之世。图画山川奇异之物而献

之。《左传·宣公三年》,岳麓书社,

1998年版,第121页。

[20]何新:《诸神的起源》,北京:三联书

店,1986年版,第242页。

[21]《吕氏春秋·先知篇》·《诸子集成》卷8,

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199页。

[22]参见:(南朝)陈虞荔《鼎录》;(宋)

吕大临:《考古图》;(宋)王黼:《宣

和博古图》;(北宋)罗 :《尔雅翼》

等文献。

[23]马承源:〈中国青铜艺术总论〉,《中

国青铜器全集》,第一卷,北京:文

物出版社,1996年版,第7页 。

[24]《周南·鳞之趾》:《毛诗正义》卷一,

《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北京:

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83页。

[25](清)焦循:《孟子正义》卷六《公孙

丑上》,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第218页。

[26]《春秋》卷59《哀公十四年》,《十三

经注疏》(附校勘记),北京:中华书

局,1980年版,第2172页。

[27]王文锦译解:《礼记译解·礼运》,北

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302页

[28]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中国

学术》第五辑(2001年1月),商务

印书馆,第106页;

[29](晋)郭璞注、(唐)陆德明音义、(宋)

邢 疏:〈尔雅注疏〉卷十〈释兽〉,

《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中华书

局,1980年版,第2651页。

[30]张宗祥校录:《三辅黄图》,古典文学

出版社,1958年版,卷五,47页;

《西京杂记》卷三有相同记载。

[3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

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02页。

[32]梅林村认为“天禄,又称“天鹿”,其

艺术原形来自西域动物的‘扶拔’”

参见:〈天禄辟邪与中国古代中西文

化交流〉,收入《汉唐西域与中国文

明》,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第96~

101页。李零认为:与“天禄”、“辟

邪”有关的有翼神兽名称有桃拔、符

拔、扶拔,均是外来动物的名称,比麒

麟出现晚,明显与古时西域今中亚和

西亚各国有关。”参见〈论中国的有翼

神兽〉,《中国学术》第五辑(2001年1

月),商务印书馆,第108~109页。

[33]《尚书·大禹谟》·《十三经注疏》(附

校勘记),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版,第136页。

[34]《汉书·西域传》载:“乌弋山离国(今

阿富汗一代),王〔李案:下脱表示

其首都的“治某某城”〕,去长安万二

千二百里,⋯⋯而有桃拔、狮子、犀

牛。”孟康注曰:“桃拔一名符拔,似

鹿,长尾,一角者为天禄,两角者或

为辟邪。狮子似虎,正黄有髯 ,尾

端茸毛大如斗。”《汉书》卷六十六上

《西域传·乌弋山离国》,点校本,北

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888

页。《后汉书·章帝纪》:“章和元年

(公元87年),⋯⋯月氏国(今新疆

和新疆以西)遣使献扶拔、狮子。”

注:“扶拔,似麟无角。拔音步末反。”

《后汉书》卷三《章帝纪》,北京:中

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版,第158

页。《后汉书·班超传》:“初。月氏

尝助汉击车师有功,是岁贡符拔、狮

子。”注:“《续汉书》曰:‘符拔,形

似麟而无角。’” 《后汉书》卷三《章

帝纪》,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1965年版,第158页。

[35]郭璞:〈尔雅注疏〉,《十三经注疏》

(附校勘记),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版,第2651页。

[36]《后汉书》卷八《灵帝纪》,北京:《中华

书局》,点校本,1965年版,第353页。

[37](六朝)无名氏著、张宗祥校录:《三

辅黄图》,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

1958年版,第46页。

[38]《后汉书》卷三十八《翟辅传》,北京:

《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版,第

1604页。

[39]依据何新先生观点:“所谓华族,就

是崇拜太阳和光明的民族。而日华

之华,就是华夏民族的命而来的”;

“太阳鸟亦即所谓‘火精’,是太阳的

生命意象。太阳每天像鸟一样运行

不止,所以先民把它看作有生命的

神鸟”。参见:《诸神的起源》三联书

店,1986年版,第26、70页。

[40]马承源:《中国青铜器全集》北京:

文物出版社,第一卷,第17页。

[41]云希正、牟永抗:〈中国史前艺术的

瑰宝〉,《中国玉器全集》卷1,第32页。

[42]阿罗瓦·里格尔著、刘景联、李薇蔓

译:《风格问题-装饰艺术史的基

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版,第21页。

[43]段勇:《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纹研

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年版,第155页。

[44]段勇:“兽面纹与玄鸟纹基本消失,

夔龙纹发生较大变异,风鸟纹一枝

独秀,大放光彩,形成所谓‘风温时

代’。” 参见:《商周青铜器幻想动物

纹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版,第166页。

[45]马承源先生指出,西周中期“兽面纹

被压缩到口沿,将为附属的纹饰”,

“兽面的各部位也解体变形。这种兽

面纹按图案的变化规律发展,肢解

其中的一段,变为 曲纹或变形兽

纹,到了西周晚期,进一步变化成∽

形线纹,在兽的躯体分解过程中组

成了新的纹样。”参见:《中国青铜器

全集》卷1,第27 页。

[46]《礼记·表记》中,孔子有:“殷人尊

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

而后赏,尊而不亲。”“周人尊礼尚

施,事鬼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

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参见:王

文锦:《礼记释解》,中华书局,2001

年版,第813页。

[47]马承源:〈中国青铜器艺术总论〉,

《中国青铜器全集》卷1,北京:文

物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页。

[48] 参见:林树中《南朝陵墓雕刻》,北

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

53页。

[49]李零:〈论中国的有翼神兽〉,收入

《中国学术》,商务印书馆,2001年1期。

[50]李学勤:〈虎噬鹿器与有翼神兽〉,收

入:《比较考古学随笔》,南宁: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

沈 

博士、副教授、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

 710065

(本文责任编辑 张 鹏)

美术史研究ART 2007.4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