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期百年前的『國家地理雜誌』談起 ·...

3
從一期百年前的『國家地理雜誌』談起 遙念母校百年前的兩位老校長 軍醫之父徐華清醫學博士 清朝末年,北洋水師與東瀛日帝海軍甲午海戰 全軍覆沒之後,被迫訂下「馬關條約」,原係附屬我 國的朝鮮半島,福建的臺灣寶島和澎湖列島為日割去 外,還強逼我國付出2.315億兩白銀,作為戰爭賠款。 (2 億兩賠償軍費、贖回大連3 千萬兩、威海衛守備費 150萬兩) 喪權辱國,莫此為甚! 清政府痛定思痛,立將強軍之策置於首一優先地 位,北洋大臣李鴻章力主國強必先軍強,強軍必先強 兵,遂於1895 在天津創建醫學 堂。不久,交由 海軍接辦,改名 海軍醫學堂。李 鴻章故世後。袁 世凱繼任北洋大 臣,他在海軍醫學堂的基礎上,於190211月,擴建 為北洋軍醫學堂,(即臺海這邊的國防醫學院和彼岸第 年餘前我得來毫不費功夫的發現, 吾校主任教官張靜吾醫學博士在抗日戰爭中曾是教學醫院院長的經過。 為此,我曾介紹張公的長女前往臺北去請尹在信前院長引見,陪同她到吾校獻書,并將張公靜吾對軍醫學校的 貢獻加入校史。 (詳見源遠季刊第45期第66)我記徐、全二公這段史實,同樣有著補遺目的,並期盼能有拋磚引 玉之德。 191210月,世界聞名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總栽亨利甘迺蒂( Henry Gannet )先生,指派他的總編輯 吉勃特格柔斯文諾(Gilbert H.Grosvenor)先生,率領為數12人的編輯大軍,為紀念亞州第一個民主共和政體—— 中華民國的誕生,發行了一期特集。他們彙集了四篇圖文並貌的大作,首篇介紹新成立的中華民國,還附有一幅 17英吋寬23英吋的彩色中華民國大地圖贈送讀者;百年前的五彩印刷至為新奇美觀,那時中國地圖的形狀, 正是我們老一代熟悉的秋海棠葉。曾幾何時,變成了一隻大公雞,思之,不由令人欷噓不己! 次篇題目為中國奇妙的人工大運河,即隋煬帝朝代開鑿的京杭大運河,隨文附有35幅兩岸風光照片和包括 北京和杭州在內沿途五座大城市的地圖,洋洋灑灑,頗為壯觀。第四篇主要介紹中國的名勝古蹟,載有50幅黑白 大照片,北京的故宮、天壇和我家鄉的龍門石窟都在其中。 第三篇最為特別,因為撰稿人是唯一的中國人,還是一位後來名聞中外的業餘攝影大師;他是清末派往美 國留學的優秀青年全紹清醫官,先後在約翰霍布金斯和哈佛大學攻讀公共衛生,取得博士學位後,適逢孫中山 先生領導的國民革命於辛亥年(公元1911 年) 1010日武昌起義一役後,全國響應,終結了四千餘年的大帝國, 改元中華民國,訂次年為民國元年。而在那時,遜清的北洋大臣袁世凱,仍雄踞中國北方,擁兵自重,軍紀欠彰, 地方治安不靖,延遲了全博士的歸國日期,留在哈佛作些博士後研究,遂讓他有著較多時間,把早年隨同大清朝 欽差大臣巡察西藏時,拍攝當地的風光、人物傑作,挑選出60張,寫了篇介紹中國西藏拉薩文化丶宗教丶政情丶 風景和醫學的文章,投稿「國家地理雜誌」,除了優厚的稿酬外,還擁有文稿和照片的版權,而與世界各國的地 理學者及攝影家有所交往,且有源源不斷的版權收入。 這本距今己整整102年的雜誌,是我最近新結識的芳鄰全陸久夫人,她正是我母校百年前老校長全紹清博 士的幼兒媳婦,就在我與她閒話家常時,拿給我看的珍存之物。她說起她翁祖曾當過美國第31 任大總統胡佛的 中文教師的事。還說及翁公全紹清的好友劉瑞恆和廬致德兩位博士,前者曾出任過民國政府的衛生部長,於50 年代初,在臺灣省臺北市紅十會會長任上那時,我還在該機構當過義工,從事打雜血庫工作,曾親聆教誨,印象 深刻;廬致德博士,是我早年在醫學院求學時和臺灣省石牌榮民總醫院的老院長。 後來,全夫人還找出不少珍貴照片和家譜書冊供我細看,令我有若走進時光隧道,有著向眾醫學先賢和近 代醫學巨擘就近請益問教的天賜良機,實在幸甚!於是,興起了在母校第112周年校慶即將屇臨之際,綜集來自網 絡的諸多資訊,加上全夫人家眾對祖輩們的馨德傳聞,不揣淺陋,寫此追記悼念小文,為吾校悠久校史添寫一筆。 文/ 孫萬俊 醫專2二軍醫大學的前身)。校址設於天津東門外海運局,委 徐華清為總辦(按即校長),伍連德為協辦。徐校長 的行誼為人和軼事趣聞係得自廣東省梅州市「州誌」 上的記載,撰文者有根有據,絕非人云亦云之作。 老校長徐華清醫學博士出生於晚清咸豐11年,即 公元1861年,籍屬廣東五華縣的一個貧苦家庭,自幼 慈母病故,父親花去所有,辦完葬埋後,家裡缺衣少 食,父子倆難以度日。 把大過幼兒不少的童養兒媳取 進門之後,又來了個繼母,人手雖多了,但家境實在 太窮,沒吃沒穿,日子實在過不下去,其父只好遠走 香港打工 ,留下他們三口靠著乞討度日。不久,剛滿 十二足歲的徐華清稟明繼母,打算到香港去找尋父親 一起謀生,期能省得些錢, 繼母同意了他的決斷,將 僅有的兩枚銅元和向鄰人借到的些許小米,交到他手 上, 他就披星戴 月,邊乞討邊趕 路先到了汕頭, 在那個沿海大埠, 幸遇一位五華鄉 親,他見小華清 謙恭有禮,一表 人才,就收留他 住在店鋪打雜, 那位鄉親就成 他一生中的第 一個恩人。家鄉 人得知他志向遠 大,盼能赴港尋 父,開創新生, 就設法介紹他到 一位經常運貨去 香港的船家,讓 他在船艙幹些雜 活,不久,到了 香港,更幸運 的,他竟然在露 宿街頭的窮人堆 裡不期而然地遇 到父親,就隨著 父親打石謀生。 真是皇天不 負苦心人! 其後 接二連三的幸運 一次又一次地降臨在小華清頭上。先是在打石給教堂修 建房舍的工地上遇到一位慈眉善目的監工牧師,見他相 貌堂堂,專心一意工作,顯然是塊可造之材,於是就走 到他跟前,問他願否讀書認字,他回說那正是求之不 得的事;就這樣他非但得以在下工後去教堂裡的夜校 聽課,夜裡還可住在教堂。因成績過人,後入讀中央 書院,至1883年中學畢業,考入天津北洋海軍學堂,於 1886年第二屆畢業。由於成績優異,得教會協助前往德 國攻讀醫科,至1889年學成獲得博士學位。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必須有天時、地利、人和三 大主要因素,還須有擇善固執、專心一志的 行,缺一 不可。當年,那位牧師像天使一樣引導著徐華清,還 親自教導他德文和英文,讓他輕易上了中學,繼而考 上了香港大學醫科;繼而趕上清廷選派有為青年出國 留學。他和後來的民國領袖段祺瑞,有幸雀屏中選赴 德,他專攻醫學,段習軍事,他的流利講寫德文和英 文本領,給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公在德取得醫學博士後,遂束裝就道,返回北 京,留在京、津教學、行醫,名噪一時。適逢慈禧太 后罹患奶瘡頑疾,痛苦非常,痛在老佛爺身上,急在 滿朝大臣心裡;眾太醫怎敢輕易動手,只是不痛不癢 地奉上些清火消炎金方,哪能管用?諸親王和大臣們 建議由主洋務的李鴻章和袁世凱聯名保奏, 請名滿京 華,出身德國的醫學博士徐華清主治,老佛爺的奶瘡 經徐公小施手術,竟能手到病除,不藥癒,可讓太后 歡心逾恆,遂授賜一品花翎頂戴,諭令他總理朝廷醫 政,兼領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時創建的北洋軍醫學 堂總監。 徐華清醫學博士在老佛爺的心目中有若華佗再 世,一經渲染,他的門庭更是車水馬龍,日進斗金不 在話下;但他是個毫不計較貲財之豐的謙謙君子,為 病苦大眾解難消災才是他的宿願,為醫政佔去不少醫 徐華清像 北洋醫學堂初創 清宣統三年駐紮在徐州的中國天津紅十字會第一隊臨時病院 校史探索 A Glance into the Past 6 A Glance into the Past 校史探索 7 Yuan-Yuan Quarterly 2014 Autumn no.50 Yuan-Yuan Quarterly 2014 Autumn no.50

Upload: others

Post on 24-Aug-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從一期百年前的『國家地理雜誌』談起 · 從一期百年前的『國家地理雜誌』談起 遙念母校百年前的兩位老校長 軍醫之父徐華清醫學博士

從一期百年前的『國家地理雜誌』談起遙念母校百年前的兩位老校長

軍醫之父徐華清醫學博士清朝末年,北洋水師與東瀛日帝海軍甲午海戰

全軍覆沒之後,被迫訂下「馬關條約」,原係附屬我

國的朝鮮半島,福建的臺灣寶島和澎湖列島為日割去

外,還強逼我國付出2.315億兩白銀,作為戰爭賠款。(2億兩賠償軍費、贖回大連3千萬兩、威海衛守備費150萬兩) 喪權辱國,莫此為甚!

清政府痛定思痛,立將強軍之策置於首一優先地

位,北洋大臣李鴻章力主國強必先軍強,強軍必先強

兵,遂於1895年在天津創建醫學

堂。不久,交由

海軍接辦,改名

海軍醫學堂。李

鴻章故世後。袁

世凱繼任北洋大

臣,他在海軍醫學堂的基礎上,於1902年11月,擴建為北洋軍醫學堂,(即臺海這邊的國防醫學院和彼岸第

年餘前我得來毫不費功夫的發現,吾校主任教官張靜吾醫學博士在抗日戰爭中曾是教學醫院院長的經過。為此,我曾介紹張公的長女前往臺北去請尹在信前院長引見,陪同她到吾校獻書,并將張公靜吾對軍醫學校的

貢獻加入校史。(詳見源遠季刊第45期第66頁)我記徐、全二公這段史實,同樣有著補遺目的,並期盼能有拋磚引玉之德。

1912年10月,世界聞名的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總栽亨利甘迺蒂(Henry Gannet)先生,指派他的總編輯吉勃特格柔斯文諾(Gilbert H.Grosvenor)先生,率領為數12人的編輯大軍,為紀念亞州第一個民主共和政體—— 中華民國的誕生,發行了一期特集。他們彙集了四篇圖文並貌的大作,首篇介紹新成立的中華民國,還附有一幅

高17英吋寬23英吋的彩色中華民國大地圖贈送讀者;百年前的五彩印刷至為新奇美觀,那時中國地圖的形狀,正是我們老一代熟悉的秋海棠葉。曾幾何時,變成了一隻大公雞,思之,不由令人欷噓不己!

次篇題目為中國奇妙的人工大運河,即隋煬帝朝代開鑿的京杭大運河,隨文附有35幅兩岸風光照片和包括北京和杭州在內沿途五座大城市的地圖,洋洋灑灑,頗為壯觀。第四篇主要介紹中國的名勝古蹟,載有50幅黑白大照片,北京的故宮、天壇和我家鄉的龍門石窟都在其中。

第三篇最為特別,因為撰稿人是唯一的中國人,還是一位後來名聞中外的業餘攝影大師;他是清末派往美

國留學的優秀青年全紹清醫官,先後在約翰霍布金斯和哈佛大學攻讀公共衛生,取得博士學位後,適逢孫中山

先生領導的國民革命於辛亥年(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一役後,全國響應,終結了四千餘年的大帝國,改元中華民國,訂次年為民國元年。而在那時,遜清的北洋大臣袁世凱,仍雄踞中國北方,擁兵自重,軍紀欠彰,

地方治安不靖,延遲了全博士的歸國日期,留在哈佛作些博士後研究,遂讓他有著較多時間,把早年隨同大清朝

欽差大臣巡察西藏時,拍攝當地的風光、人物傑作,挑選出60張,寫了篇介紹中國西藏拉薩文化丶宗教丶政情丶風景和醫學的文章,投稿「國家地理雜誌」,除了優厚的稿酬外,還擁有文稿和照片的版權,而與世界各國的地

理學者及攝影家有所交往,且有源源不斷的版權收入。

這本距今己整整102年的雜誌,是我最近新結識的芳鄰全陸久夫人,她正是我母校百年前老校長全紹清博士的幼兒媳婦,就在我與她閒話家常時,拿給我看的珍存之物。她說起她翁祖曾當過美國第31任大總統胡佛的中文教師的事。還說及翁公全紹清的好友劉瑞恆和廬致德兩位博士,前者曾出任過民國政府的衛生部長,於50年代初,在臺灣省臺北市紅十會會長任上那時,我還在該機構當過義工,從事打雜血庫工作,曾親聆教誨,印象

深刻;廬致德博士,是我早年在醫學院求學時和臺灣省石牌榮民總醫院的老院長。

後來,全夫人還找出不少珍貴照片和家譜書冊供我細看,令我有若走進時光隧道,有著向眾醫學先賢和近代醫學巨擘就近請益問教的天賜良機,實在幸甚!於是,興起了在母校第112周年校慶即將屇臨之際,綜集來自網絡的諸多資訊,加上全夫人家眾對祖輩們的馨德傳聞,不揣淺陋,寫此追記悼念小文,為吾校悠久校史添寫一筆。

文/

孫萬俊醫專2期

二軍醫大學的前身)。校址設於天津東門外海運局,委徐華清為總辦(按即校長),伍連德為協辦。徐校長

的行誼為人和軼事趣聞係得自廣東省梅州市「州誌」 上的記載,撰文者有根有據,絕非人云亦云之作。

老校長徐華清醫學博士出生於晚清咸豐11年,即公元1861年,籍屬廣東五華縣的一個貧苦家庭,自幼慈母病故,父親花去所有,辦完葬埋後,家裡缺衣少

食,父子倆難以度日。 把大過幼兒不少的童養兒媳取進門之後,又來了個繼母,人手雖多了,但家境實在

太窮,沒吃沒穿,日子實在過不下去,其父只好遠走

香港打工 ,留下他們三口靠著乞討度日。不久,剛滿十二足歲的徐華清稟明繼母,打算到香港去找尋父親

一起謀生,期能省得些錢,繼母同意了他的決斷,將僅有的兩枚銅元和向鄰人借到的些許小米,交到他手

上, 他就披星戴月,邊乞討邊趕

路先到了汕頭,

在那個沿海大埠 ,幸遇一位五華鄉

親,他見小華清

謙恭有禮,一表

人才,就收留他

住在店鋪打雜,

那 位 鄉 親 就 成

了 他一生中的第一個恩人。家鄉

人得知他志向遠

大,盼能赴港尋

父,開創新生, 就設法介紹他到

一位經常運貨去

香港的船家,讓

他在船艙幹些雜

活,不久,到了

香 港 , 更 幸 運

的,他竟然在露

宿街頭的窮人堆

裡不期而然地遇

到父親,就隨著

父親打石謀生。

真是皇天不

負苦心人! 其後接二連三的幸運

一次又一次地降臨在小華清頭上。先是在打石給教堂修

建房舍的工地上遇到一位慈眉善目的監工牧師,見他相

貌堂堂,專心一意工作,顯然是塊可造之材,於是就走

到他跟前,問他願否讀書認字,他回說那正是求之不

得的事;就這樣他非但得以在下工後去教堂裡的夜校

聽課,夜裡還可住在教堂。因成績過人,後入讀中央

書院,至1883年中學畢業,考入天津北洋海軍學堂,於1886年第二屆畢業。由於成績優異,得教會協助前往德國攻讀醫科,至1889年學成獲得博士學位。

一個人的成功,除了必須有天時、地利、人和三

大主要因素,還須有擇善固執、專心一志的 行,缺一

不可。當年,那位牧師像天使一樣引導著徐華清,還

親自教導他德文和英文,讓他輕易上了中學,繼而考

上了香港大學醫科;繼而趕上清廷選派有為青年出國

留學。他和後來的民國領袖段祺瑞,有幸雀屏中選赴

德,他專攻醫學,段習軍事,他的流利講寫德文和英

文本領,給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公在德取得醫學博士後,遂束裝就道,返回北

京,留在京、津教學、行醫,名噪一時。適逢慈禧太

后罹患奶瘡頑疾,痛苦非常,痛在老佛爺身上,急在

滿朝大臣心裡;眾太醫怎敢輕易動手,只是不痛不癢

地奉上些清火消炎金方,哪能管用?諸親王和大臣們

建議由主洋務的李鴻章和袁世凱聯名保奏, 請名滿京華,出身德國的醫學博士徐華清主治,老佛爺的奶瘡

經徐公小施手術,竟能手到病除,不藥癒,可讓太后

歡心逾恆,遂授賜一品花翎頂戴,諭令他總理朝廷醫

政,兼領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時創建的北洋軍醫學

堂總監。

徐華清醫學博士在老佛爺的心目中有若華佗再

世,一經渲染,他的門庭更是車水馬龍,日進斗金不

在話下;但他是個毫不計較貲財之豐的謙謙君子,為

病苦大眾解難消災才是他的宿願,為醫政佔去不少醫

▲ 徐華清像

▲ 北洋醫學堂初創

▲ 清宣統三年駐紮在徐州的中國天津紅十字會第一隊臨時病院

校史探索 A Glance into the Past

6

A Glance into the Past 校史探索

7Yuan-Yuan Quarterly

2014 Autumn no.50 Yuan-Yuan Quarterly

2014 Autumn no.50

Page 2: 從一期百年前的『國家地理雜誌』談起 · 從一期百年前的『國家地理雜誌』談起 遙念母校百年前的兩位老校長 軍醫之父徐華清醫學博士

病時間反而不悅。

然而,他在軍醫總

監任上,為百年樹

人計,曾不惜巨金

禮聘德、日名醫任

教,廣為培育有學

有為之士,堪以

為眾多病人和傷

患服務而盡心竭

力,為苦難中國

作出輝煌宏大貢

獻,而成了一個

曠古的軍事醫學

泰斗。百餘年後

的今日,若徐公

地下有知, 看到他曾主導過的北

洋軍醫學堂,後

來在大陸上的第

二軍醫大學和臺

灣寶島上的國防

醫學院,曾培育

出萬千學子,在

戰地和醫院救死

扶傷、預防疫癘肆虐而活人無算,或倡導公共衛生,

強兵強軍更是國強族強,甚至在世界各地,默默地在

醫、牙、護、藥各領域作著貢獻,譽滿杏林,他定會

含笑九泉!

袁世凱過世後,他手下的陸軍統領段祺瑞上將,

先後當上了北洋政府的總理和執政,大權在握,於

是,與他同時赴德國留學的徐博士就又多了一個上將

頭銜。讓他實至名歸,被後世尊為「軍醫之父」 而揚名千古。

就我所知,在中國歷史上能擁有上將高階的軍

醫,僅只我們這位徐華清老校長一人。行筆至此,

讓我不由想起抗日戰爭中期在軍醫界發生的另一段歷

史。一位粵籍愛國華僑,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著名生理

學教授林可勝博士,激於愛國熱忱,自美返國,奔赴

前線參加救死扶傷工作,他被蔣公自平民百姓破格任

命為中將軍醫總監。抗戰末期,當他得悉八路軍遠在

陝晉堅苦奮戰,十分缺乏衛生器材和醫藥,就自作主

張,送去一大批此類物資,當時國共兩軍雖正同心協

力奮勇抗日,此事讓蔣公聞知後也極為氣憤,但他只

是強自忍著,聽而不聞,未對他深究,至於為何對我

們的林可勝院長能有如此禮遇?追其緣由,實因他的

續弦夫人張菁英女士是 蔣公契兄張靜江先生的愛女,更在早年遵父命偕胞姊蕊英陪同前蔣夫人陳潔如女士

往美 「留學」,好讓蔣公順利地與宋美齡女士結褵,她還是蔣公和宋美齡夫人的大恩人。

張菁英夫人於林院長謝世後,獨自隱居在美國印

第安納州近芝加哥市的艾爾柯市(Elkart city),她在世98年中,很長時間在那一小城度過;說來,我也曾有近五載的日子在印州工作,當年,雖透過臺灣發行的

一期「傳記文學」報導文章上得悉師母近在咫尺,我

因不忍打擾她多年的幽靜生活,加上自己俗務太多,

未往拜會,乃緣慳一面,而引以為憾!

由於林前院長曾被蔣公破格任階中將,因此,

吾校遷臺後頗長一段時間,多位院長仍享他的餘蔭之

福,升官高至中將。話題說遠了! 不過仔細想來,這也應該算是母校的院史吧!

我們這位老校長徐華清博士正是那個劃時代的

出類拔萃人物,是中國軍醫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在軍閥混戰中,不懼危險,在槍林彈雨中救死扶

傷,活人無算!他曾出任紅十字會總會會長,大力獻

身社會公益事業,世人有囗皆碑。徐公在其他方面的

貢獻也多,犖犖大者,在中、俄外交上也有著不朽的

功績!甲午之後第三年,即1896年,他膺命參贊欽差大臣,共赴俄國當年的首都聖彼得堡,祝賀沙皇尼古

拉二世加冕;並簽訂『中、俄禦敵互助密約』,聯合

俄國共同對付日本,使我國在極其艱苦的抗日戰爭初

期,幸有俄國援助,大者如槍炮飛機,小者如醫藥器

材,應有盡有;軍隊裡也有俄國顧問,對我國在抗日

戰爭中出謀劃策,克敵致勝。而英美兩國,非但對我

鮮予接濟,反而向日銷售鋼鐵和其他軍用物資。待日

寇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後,美、英、法相繼加入抵抗法

西斯的德、意、日三軸心國大同盟,方有1945年日寇的無條件投降,終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偉大勝利。

另者,徐公在清末民初那段政府腐敗的軍閥混戰期

間,我國最高當局為了酬答他的勛勞,曾三 兩次授其

堪以大發橫財的高官之位,但他嚴於律己,拒受不義之

金,讓他終其一生正如其名,徐徐光華,清風習習,而

令萬人敬仰! 尤其難能可貴者,我們這位老校長,在德國取得醫學博士後,即返回祖國,獻身於需要他醫治的

軍民,雖官高爵顯,位極人臣,他始終如一,不忘貧苦

大眾,樂善好施,愛人如己。他侍奉繼母至孝,更對大

他甚多的童養媳婦不嫌不棄,迎接老妻進京,同享人世

間的榮華富貴,贏得人民大眾對他們的崇敬和仰慕。

▲ 位於五華縣安流鎮樓江村的徐華清故居——樹德堂

▲ 父因子而貴徐華清的父親徐良寬之墓刻有聖旨碑亭

我們母校百年前這位老校長慟於民國13年因腦溢血逝世,享壽僅63年;他的故友,北洋政府執政段祺瑞差派要員協助他的家人辨理喪葬事宜時,得悉他們

的家境有似平民百姓,並不富裕,可見徐華清公的一

生,來時清苦,去時亦兩袖清風。然而,他留給我們萬千後生學子的富裕,何只諄諄大師言教,更多的是蕩

蕩君子身教!

公共衛生學的大師全紹清博士 全氏原姓愛新覺羅郎邱,係世祖努爾哈赤之後,

籍列八旗之一的正藍旗。因為她們這支不是正黃旗,

住入北京後,被安置在離皇室較遠之地,即今日北京

邊遠區域的宛平,郎邱二字在旗人語言中有邊遠的意

思。事實上,旗人原先對姓氏觀念較不重視,父子不

必同姓,後來受漢文化影響,開始有了代代相繼的單

字姓氏。至於郎邱二字後來成了地名,係由於他們眾

多族人聚居該地後,大片移植良種棗樹,結的棗子又

大又甜,郎家園的蜜棗特別出名,就成了享譽北京的

十大水果之一, 郎家園因此得名。今日的北京市早己擴大到六環以外,滄海桑田,高樓大廈,櫛次鄰比,

北京市地圖上未能看到郎家園這個地名,但在該地仍

存有此一公交汽車站的站名。

全氏子弟,代代曾蒙浩蕩皇恩,長期有著皇糧布

匹供應,不愁吃穿;但他們不像皇家近親子弟終日懶

散,只知遛犬駕鷹,紙醉金迷;郎家園裡教養出來全

氏後人,有當過美國大總統的中文教師,有哈佛大學

的醫學博士,更有新中國革命時期的先烈。今日的後

代子孫,也能深知發奮圖強,力求上進,分別在世界

幾個大都市作政府官員、大學教授;也有在新聞、文

學和藝術界嶄露頭角,甚至年僅弱冠的晚輩都在各大

著名學府攻讀較高學位等。

全 氏 一 府

有資可考的族人

前輩,應自全耀

東先生始,這位

曾祖爺就是美國

大總統胡佛當年

在華工作時的中

文教師。他之能

夠被延聘為名人

的師尊,其中英

文造詣和人品學

養 必 然 傲 人 一

等。他與胡佛夫

婦相處長達兩年

中,建立起頗不

一般的「師生」

關係。待胡佛代

表共和黨勝出為

美國第31任大總統後,他和第一

夫人以白宮的專

用外交信函,經

由中美兩國外交

管道,向他們的

中文教師全耀東

先生報喜。中國

的北洋政府得此

信悉後亦深為驚

異,而對全耀東

先生刮目相看;

從此,全氏家族

在中美兩國無往

不利,尤其是讓

他們的後世子孫

受益匪淺。

全耀東先生次子全紹清博士生於清光緒28年,即公元1884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的次年,即1901年,17歲的有為少年全紹清,在老父教導下,德行和學術皆

佳,輕易地考入北洋大臣李鴻章創辦的天津醫學堂,

(按:不久之後,學堂由他創建的水師接手,改名為海

軍醫學堂。當年該校的報考資格為須有中學程度及可

以聽寫英文的15歲以上青年;因為教師多係英美醫學人士,故外文聽寫能力至為重要。)為期三年的醫學教育

▲ 早年刊行的[名人傳]中有全紹清全紹文昆仲二人的照片和傳略文字

▲ 後排左起第一人為全紹清老校長

▲ 全紹清戎裝照

校史探索 A Glance into the Past

8

A Glance into the Past 校史探索

9Yuan-Yuan Quarterly

2014 Autumn no.50 Yuan-Yuan Quarterly

2014 Autumn no.50

Page 3: 從一期百年前的『國家地理雜誌』談起 · 從一期百年前的『國家地理雜誌』談起 遙念母校百年前的兩位老校長 軍醫之父徐華清醫學博士

屆滿,全紹清以特優成績畢業,隨即被朝廷任命為宮廷

醫官,隨同欽差大臣率領的巡察團出巡西藏。他們一行

騎著大馬,載著大批笨重禮品和行裝,自北京啟程,浩

浩蕩蕩,於百餘日後安抵拉薩。

欽差大臣一行進藏兩年期間,大家對青藏高原缺

氧氣候難以適應,加上冬寒日子漫長,雪域冰封;夏季

日曬特烈,紫外線灼人;他們一行,除了必須的官場活

動外,大多時日都窩在屋子裡,百般無聊,靜待返回北

京的日子到來。而身強力壯的全紹清於入藏後,快速地

與藏人打成一片;他精湛的醫術尤受藏人歡迎,特別是

他的小外科手術和幾次救助瀕臨死亡難產婦人的功德,

令藏人驚為神醫下凡。另者,他的攝影藝術,尤其了

得,更能贏得藏人友誼。英人早年進藏,想為藏王和其

大將軍照相屢被力拒,因為當年採用的溴化銀底板上會

有小片暗紅色出現,藏王迷信照相機器會攝其靈魂;但

在全紹清醫官詳作解說後方被接納。隨後,藏王以下諸

多官員和大將軍們爭相求他為其照相,僅此就讓他化費

過巨而不勝擔負。因攝影術在初年是新玩藝,攝影器材

和沖洗原料甚為昂貴,且得之不易。

兩年之後,返回北京的全紹清醫官接到上諭,

命他速即赴美深造而即整裝就道,趕赴美國首都華

盛頓,先到附近的約翰霍布金斯大學進修先期醫學課

程,繼至哈佛大學攻讀公共衛生博士。學成歸國的全

紹清醫學博士,即被求才若渴的袁大總統任命為陸軍

軍醫學校總監,兼任紅十字會總會理事長;在曹錕主

政的北洋政府還出任過一次教育部次長。

全紹清醫學博士在陸軍軍醫學校總監任上時,適

逄東三省的黑死病(鼠疫)大流行,繼而發生綏遠大流行,死人無數。他連次奉命率同學校師生,偕同身為

衛生部副部長的伍連德醫學博士,前往進行救助和防

疫措施。 經百日不懈奮戰,終以包括全校長之幼弟在內,多位師生因感染惡疫而犧牲寶貴性命的代價,

先後兩次撲滅了死人盈萬的鼠疫大流行,為此偉大勛

蹟,全紹清和伍連德兩位醫學博士譽滿中外,榮獲勛

獎章(以德國威廉皇帝頒贈的鐵十字大勛章最為名貴)外,紅十字會世界總會尚頒贈銀柄寶劍給全紹清博

士,作為對他冒死救災滅疫的獎勵。世界諸大國衛生

機構的邀請函連連飛向北京,請求全紹清和伍連德兩

位博士出席其紅十字會總會的年會,介紹中國成功的

救治流行病患和防疫經驗,讓這兩位世界名人忙得馬

不停蹄,疲於奔命。然而,他倆卻十分勝任愉快,能

為祖國贏得榮譽,為祖國軍醫爭到名聲,再忙再累,

也是值得! 攝影為八大藝術之一,百餘年前,在中國首善之

都北京,會耍弄照相機的人,可說是少之又少;就我

所知(多得自網絡上歷史學家囗述),似乎祇有紫禁城裡的老佛爺,和她的外籍女官德齡公主那些上流社會人

士,方能見識到這種新玩意。全紹清他非但熟悉照相

原理,擁有過那種笨重的

相機,且能熟練地拍攝照

片和暗室裡的沖洗照片技

術,成了吾人現在囗稱的

業餘攝影家,後來,更成

了藏王的座上賓。

待他與藏王相處一

段時日後,發現口稱因怕

靈魂被攝,拒絕外人為他

拍照,實乃事出有因。藏

王早諳英國人不安好心,

常以經商旅遊為名,進行

調查,拍攝山川景色,

繪製西藏地圖;還派兵▲ 美國地理雜誌1912年紀念中華民國創建特刊

▲ 全耀東先生一家祖孫三代合影

▲ 全紹清博士在陸軍軍醫學校校長任內與僚屬合影

丁保護,賴在藏

南不走。當年,

清末朝廷自顧不

暇,前門無拒虎

之力,後院屢為

惡狼侵擾,有怒

氣,無能力,亦

難有後院趕狼之

策。欽差大人一

行入藏巡 ,祗是

走個過場,安撫

一下,鼓勵當政

者先安內,再攘

外,千萬不可動

用武力,引起戰

端。藏王之藉囗

懼靈魂被攝,行

不與英人合作之

法,僅能忍辱負

重,暫安一時。

但全醫官看在眼

裡,聽在耳裡,

痛在心中;他與

藏王交談時,堅

持西藏係中國神

聖領土,建議藏

王應強兵強軍,

至少應作禦敵準

備,作個陣勢。

幸而英軍後援無

力,印度紅頭阿

三也不與合作,

得知藏軍有了應

戰之策後,也就

順勢撤去軍隊;

但在藏南那片沃

土上,印軍遲遲

未退,見清廷不

聞不問,藏軍亦

遲疑不前,迄今,仍有兵丁駐扎。待二戰結束,印度

獨立,中國雖成為五強之一的戰勝國家,不幸,內戰

又啟,竟讓那片神聖領土,成了印人所說的「爭議」

地域!

1 9 1 2 年 ,民國創建,遠在

美國哈佛醫學院

的全紹清博士,

雖為大清遺臣,

但也為新中國高

興,因為他深知

清 廷 已 病 入 膏

肓,無力起疲振

衰,反而對孫中

山主張三民主義

的民主政府抱有

信心,於是,他

在撰寫的介紹拉

薩一文中,曾力

主西藏是中國的神聖領土,不可掉以輕心,置我國神

聖領土於不顧。

全博士的稿酬之豐,太令人驚異了;我們的芳鄰

全夫人親口對我說,她翁公以那筆鉅款在北京西城區

購進一所四合院外,用剩餘之金,把他家在西(香)

山上的別墅修茸一新。在1930年代初期,日寇勢力入侵華北,他先後力拒偽滿兒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邀

請,到盛京長春去出任高官,總理醫政。更嚴拒北京

親日政權堅邀,出任要職。他一直在香山上作個大隱

於山的隱士,看他的書,玩他的照相機。抗日戰爭勝

利後,在國民政府力邀下,他回到原來的紅十字會位

子上,與劉瑞恆博士朝夕相處,不亦樂呼!

不及三年,他再一次遇到改朝換代的尷尬。歲

月不饒人,廉頗老矣的他,又上了香山,子女們有去

臺灣的,有的去了美國或加拿大,有的同他一起留在

北京。解放前夕,市面上較亂,香山上,相對地安靜

得多。剛解放的北京仍是亂嚷嚷的,毛澤東也上了香

山,他的「雙清別墅」,距全紹清博士的別墅不遠,

一時戴墨鏡的警衛員多了起來。後來,勞動大學也搬

上香山,雖仍安靜,但勞大的校舍頗為緊張;待時局

日漸平靜下來,紅十字會急待他回去,由於市區與郊

區的公路高低不平,車速受到影響,他每日浪費掉太

多時間,就乾脆把家搬回西城。別墅閑置著不用,有

些可惜,全博士遂把他在山上那處房產獻給勞大使

用,為此,他還受到國家褒獎。

紅十字會的工作日漸繁忙,加上劉瑞恆博士應

國防醫學院盧致德代院長的堅邀,去了臺灣後,他更

忙上加忙;不幸,在一次急性腦出血的打擊下,他昏

厥連連,身為名醫的全紹清博士,知道自已的大限己

至,十分瀟灑的微笑著,向守在一旁的親人們揮一揮

手,圓滿地畫了一個句點,永遠告別了他辛勞一生丶

貢獻一生的紊擾世界。

▲ 全紹清夫婦晚年照

▲ 全紹清鏡頭下的西藏 身著彩色官服的藏王及將軍,右為全紹清

▲ 全紹清鏡頭下的西藏 拉薩王公(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弟弟)在喝酥油茶

▲ 全紹清鏡頭下的西藏 新娘的裝飾

校史探索 A Glance into the Past

10

A Glance into the Past 校史探索

11Yuan-Yuan Quarterly

2014 Autumn no.50 Yuan-Yuan Quarterly

2014 Autumn no.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