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粽香暖人心 守望乡愁tlgcb.ztsj.cn/upload/jqckj/2020-06-19/2020061904_1...2020/06/19...

1
2020年6月19日 星期五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4 本版编辑 梁海斌 电话 0351-8951949 本报地址 本报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 269 269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 :030001 030001 编辑部 编辑部0351 03518951649 8951649 广告发布登记号 广告发布登记号140100020022 140100020022 发行方式 发行方式自办发行 自办发行 印刷 印刷山西教育学院印刷厂 山西教育学院印刷厂 太原市小店区黄陵西巷 太原市小店区黄陵西巷 3 3 绿野 粽叶飘香,端午将至,绿绿 的粽叶、鲜红的枣儿和透亮的糯 米,映衬着热闹的街市和卖场, 让人目不暇接。员工食堂里浓 浓的粽香带着满满的幸福又一 次在工地上蔓延和传递,工友们 紧张忙碌过后,品尝到了大家伙 亲手制作的粽子和凉糕,节日的 工地有别样的快乐滋味。 走进员工食堂,嫩绿的粽 叶、饱满的糯米、鲜红的大枣和 五颜六色的果脯,所有的食材都 赏心悦目地摆放在食堂大厅的 餐桌上,工友们各负其责的形成 了“包粽流水线”,欢愉的气氛和 工友间的情谊在浓浓粽香的陪 伴下描绘出工地节日的美好画 卷。三角形、多边形的粽子在别 具匠心的老师傅手中成为美食, 他们包得细致且认真,将多年的 包粽手法和对企业、对工友的真 挚情谊包裹在自己的劳动成果 里。初学包粽的年轻人也不甘 落后,边包边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包粽技巧,灵巧的手和好学的心 让饱含幸福与甜蜜滋味的鲜粽成形。 走进员工驿站,一位老师傅正语重心长地为年轻人讲述着自 己孩提时代的粽香故事。老师傅说:“我小时候的端午节物质匮 乏,兄弟姐妹们最喜欢的事情便是围坐在母亲周边,看她将丰富 的食材变成美食。母亲包粽子的时候,也总是要把姐姐们叫到身 边,手把手地教会女儿包粽的方法和要领。经过一番紧张而细致 的工序,上火煮粽的时间,对于我们这些垂涎欲滴的孩子来说既 是幸福的等待,也是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煎熬。当时,最为 期待的便是母亲揭开锅盖的瞬间,一股股粽香扑鼻而来,让每一 个人感受到只有那个年代独有的节日氛围。”物质匮乏的年代虽 渐行渐远,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师傅的绘声绘色讲述坚定着每 一颗忆苦思甜的心。 走进员工宿舍,检车员小张正在与家人进行微信视频连线, 他一边展示自己的“包粽成果”,一边说出自己此刻的心境。小张 说:“节前,单位组织工友们一起包粽,真的很温馨,也很感动,参 加这样的活动也别有趣味。我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学会了包粽的 手法,也品尝了自己的手艺。目前,单位正处于抗疫情、保增长、 大干100天劳动竞赛期间,生产任务更加繁重了,我一定看好每一 辆车,检查好每一个配件,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企业多作贡献。 等节后休假时将今天学到的本领带回家里,让辛劳的母亲也品尝 一次我包的粽子。”质朴的话语里,传达着年轻人奉献企业的决心 和报答父母的孝心。 端午佳节生产忙,工地粽香暖人心。节日期间的生产一线, 有紧张忙碌的生产画卷,有包粽送粽的感人故事,更有深厚友谊 的真情流露。工地粽香总是伴着乡愁、携着真情在端午佳节之时 涤荡在每个人的心中,勾勒出广大三局人不畏辛劳、坚守岗位的 和谐画卷。暖透人心的画卷珍藏在每一位工友最深的心湖,让我 们在困乏的时候缓解疲劳,让我们在想家的时候排解寂寞,让我 们在炎炎夏日的生产中一路奔跑一路奋进。 清浅时光,已是六月天,长夏,一夜是梦。 入夏以来,似乎日光就更加炽热了一些,走进幽 静小巷,路旁的绿意愈发浓烈而显得迷人起来,藤蔓日 渐爬满墙院,夹着不知名的小花。走上熟悉的泥泞小 路,浓重的乡土气息,俯身掬一把黄泥,捏一个泥人,心 细地放在掌心。家门口,外婆依然还是坐在门槛上,眯 着眼打着盹,暖阳闪耀着她的白发,我只是笑了笑,不 去打扰。蹦跳着入了家门,一股肆意的香气向我来,竹 叶夹着糯米,在猛烈的柴火下,散发着特有的香,笑盈 盈地跑进厨房,脆生生的笑声响彻着这个温暖的烟火 时光。 端午,农历的五月初五,也谓“端阳”。课上,老师 还是会像以往一样声情并茂地讲述端午的由来,说一 些习俗上,关于南方与北方的区别。而我,心之向往的 却是裹满蜂蜜的三角粽子,甜甜的,香香的。妈妈总会 在这个日子来临之前,着手准备着一切,清洗竹叶,浸 泡糯米,再配一些红枣,深夜里将它们包好。清晨醒 来,已经煮熟了的粽子,带着余热,静静地在桌上散发 着诱人的香。桌上,放着外婆缝制好了的香包和搓起 的五彩绳,散发着很浓烈的草药香,其实,每逢这时节, 大街小巷里总会有走街串巷的商贩叫卖着,价格也很 便宜,而外婆却从不愿花钱买,总会提前做好各式各样 的,不同花色的给我们,嘴里还会一直念叨,挂香包,驱 蚊虫,戴彩绳,辟邪祟。而父亲会把刚割回来的艾草插 一把在门上,窗棱上,那些艾草还带着湿意,他总说天 亮之前的艾草是极好的,可以煮水泡脚祛湿,还可以晒 干驱蚊虫,这样的场景,每年即是如此。我拿着妈妈给 我粘满蜂蜜的粽子,狠狠地咬了一口,开心地大笑了起 来。 突然的笑醒,才发现原来是梦,如此清晰的画面, 却再也无法入眠。窗外安静祥和的月光,幽幽的撒满 了一地。这清亮的月色下,安静地咀嚼着这一城沉静, 却多了一些渐入的思绪,时光飞逝,回忆,总是带着一 些味道,有一些难掩的情绪从心底慢慢蔓延出来。怀 念那些再也回不去的儿时时光,想念那些再也不能相 见的亲人,再也没有当年脖颈上挂的香包,手腕上绑的 五彩绳,没有耳鼻涂抹的雄黄,磕开后流油的咸鸭蛋, 一层一层剥开的粽米香。那些年的记忆,那些年的场 景,那些年的温度,在这月色下,想念附和着时节如洪 水般开始泛滥。 每个人的手中似乎都会有一些老岁月,生长在灵 魂的最深处,或许在某个时刻,在某个节点,在午夜里, 抑或是不经意间在心底深处便开始逆流。对于远归的 我们,回忆里有流年往事的美好,也有了浓浓的思乡情 怀。只是,那些香甜的画面,那些温柔的包裹,任时光 怎样迁移,身边的模样怎样改变,心里的温暖却不曾忘 却,对于美好的向往和希冀也不曾改变。而我们纵然 身在红尘中,一路艰辛,可以没有花团锦簇,可以没有 怒马鲜衣,却不能没有归乡的渴望,不可没有温暖的流 年,没有珍贵的回忆值得回味。 五月五,是端阳,它不只是一个时节,也是一种情 怀,是乞求国泰民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拥有一 颗明朗的心,对未来的展望。我在午夜里期许,今夕又 如当年,愿我们所有,岁月安康! 还未进入农历五月,母亲便不停地 打电话,试探着我们一家三口端午节时 能否回家,说:“你爸准备过两天去摘一 些野生粽叶来包粽子等你们,他说那个 味道正,比你们买的好吃。”本来春节过 后安排元宵节回老家探望父母的,因疫 情这回老家的行程被无限期的延迟了。 虽说五一期间降低了防疫等级,但也不 敢轻举妄动。现在,端午快到了,防疫也 放开限制了,不用再提心吊胆了,那就端 午小长假回老家吧。所以我就告诉母亲 端午节放假,带孩子回去玩两天。当得 知,今年端午我们可以回家时,母亲竟在 电话那头欢呼起来:“好,好,回来了一起 包粽子!”挂断电话的我心里感觉暖暖 的,也想象着父母听说我们要回去那喜 悦的心情。 我的思绪已然回到儿时……远离故 乡,在异乡拼搏,也远离了故乡的端午, 眨眼之间,已经十几年没有在老家过端 午节了,虽说每年的端午也都买粽子吃, 却总感觉吃不出粽子的那个味道。而今 要在端午回到故乡,故乡的端午,有我的 笑,也有流不尽的乡愁。 记得,在我的童年、少年中,除了春 节之外,我们家非常看重端午这种氛围 比较浓厚的民间传统节日。那时爷爷奶 奶在世,于是,每当端午的时候,爷爷就 割一些菖蒲艾草挂门前,奶奶洒一些雄 黄在房子周围,用大蒜煮上几个鸡蛋,大 人小孩每人吃一个消灾辟邪,粽子自然 是不会少的。因为祖辈的注重,所以现 在我对于端午节的节日氛围也是很注重 的。 母亲亦如奶奶一样是个勤劳一辈子 的人,每年端午的粽子都是她包的,从来 不让我们插手。包粽子可说是母亲的一 手绝活儿。她包的粽子个大瓷实,粒米 不露,格外香甜,我爱吃,全家人也都爱 吃。 端午节前一天,我们一家三口驱车 回家。刚进家门一看,厨房里已经摆了 好几个盆子。原来母亲已经把包粽子的 材料准备好,父亲采回来的粽叶已用热 水浸泡了三小时,糯米也提前浸泡好,母 亲还备了腊肉、枸杞、大枣等馅料。母亲 说:“休息一下,我们就开始包粽子!” 整个下午,母亲紧锣密鼓地包着粽 子,头也不抬,虔诚地沉浸在包粽子的世 界里,也沉浸在播撒幸福分享亲情的时 光里。母亲做事总是那么认真细致,似 乎不这样去做,她对儿孙的爱就不够浓 烈一样。 看着小小的家里,包着粽子,话着家 常,说笑着我小时候的趣事。欢声笑语, 我突然感动起来:包粽子,哪里是为了享 受美食啊,分明是在包裹平日里分离的 思念和亲情,是在品味一家人团聚在一 起的美好时光。 等母亲包完最后一只粽子时,已是 下午三点,太阳从云层后一跃而出。她 抬起头,仿佛闻到了粽子香,还有粽子 叶香,艾草香,还有饭菜的香。父亲早 已将柴火灶点燃烧好,就等这粽子下锅 了。 端午节,粽子糯米的香味诱惑我们 起床,一锅还冒着热气的粽子,浓郁、湿 润,让人觉得熟稔、安心。它来自土地, 来自阳光。此刻,太阳正向古老的山村 撒下万道金光。此时,宇宙那明亮仁慈 的光线,从几光年之外赶来,投在这个小 小的院子里。每一片粽叶里,每一只粽 子里,都注满村庄正午的温情和深蓝。 五月初五的阳光里,一场简单的饭 食,一场不需要言语叮咛的爱,随之飘出 的,还有一阵阵笑声,这一说一笑间,把 粽子、家园、亲情、味道连结在了一起,这 就是家乡的端午的味道。 要走了,自然少不了要带粽子回去, 那里是父母满满的爱和浓浓的乡愁。母 亲包的粽子就是我乡愁的寄托。以后, 只要时间允许,端午节就一定要回家。 故乡,我永远的故乡,我童年的故 乡,我灵魂的故乡…… 守望端午,守住传统,家的味道,就 不会改变。 犹记的儿时,在离端午节还有四五天的时 候,奶奶就按部就班地开始了端午节前的准备。 买五彩线、买花布、买糯米红枣,安排我们去割艾 草、割粽叶。奶奶像一个演奏家,在盛大节日开 始前就演奏出高低起伏的韵律。五彩线、花布这 些都是奶奶亲自挑选的,奶奶很是虔诚,觉得五 彩线、花布得亲自去挑选,亲自一针一线做成香 囊才能给她的儿孙们带来祝福。 包粽子的粽叶要求比较高,要求鲜嫩翠绿没 有残次的,都是父亲母亲去割,割艾草没有那么 讲究,就交给我们这些小捣蛋了。而且我们也喜 欢去割艾草,老家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都 能看到艾草的踪迹,他们成片成片地散发出淡淡 的清香。我们最喜欢去村头河边那片地里去割 艾草,由于艾草本身的味道,那里很少有蚊虫靠 近,我们先去河里摸鱼逮虾,再去那片艾草丛里 打滚,摔跤,玩累了才带着一身艾草的芬芳回到 家里,回到家里再用艾草烧水泡个澡,那艾香就 能粘在我们身上好几天。 包粽子是大人的活,我们不会干,但是爱凑热 闹,几个人叽叽喳喳地蹲在那里看奶奶她们变魔 术,两张粽叶、三勺糯米、一粒红枣、一根细线,在 奶奶手里翻来覆去的转几圈儿,一个沉甸甸绿莹 莹的粽子就包好了。有时候要包的粽子比较多, 就会邀请邻居婶婶嫂嫂来帮忙,蹲在那里不但能 听到她们讲的关于端午节的有趣传说,还能时不 时拿起一颗枣子塞到嘴里过过嘴瘾,总觉得那些 被节日氛围烘托以后的枣子多了更多的香甜。 采回来的艾草,奶奶会结成捆挂在门框窗棂 上驱避蚊虫,还会包在花布里给我们做香囊。奶 奶是村里有名的巧手,她做的香囊样式多,味道 久。村里的婶婶嫂嫂们最爱来家里找奶奶一起 做香囊,簸箩里装着五彩丝线和各式各样的花 布,屋子里燃着艾草末,在她们嘻嘻哈哈的谈笑 中,那些玲珑精致的香囊就成型了。 岁月悠悠,往事如水,如今又到了粽子飘香 的季节,那些关于端午的记忆如洪水一般涌上了 回忆的堤岸,是艾草的芬芳,是粽子的清甜,也是 香囊的美丽,温暖了我一个又一个童年。 近些日,街头和超市已经可 见粽子的踪影,小小的四角粽串成 了串儿,摆在笼屉上,散发出阵阵 苇叶的清香,提醒人们端午已经临 近。 每年端午前,母亲总会提前 两三天准备包粽子的食材。买来 的苇叶先要进行清洗,干枯的叶子 整整齐齐地堆叠在水盆里,眼看着 慢慢变成暗绿色。黄米、高梁、红 枣、白豆也要反复浸泡,增加粘 性。各种颜色交织在冷水中,预示 着一年的多姿多彩。小时候的粽 子所用食材并不奇特,但口感又粘 又劲道,这是在外地很难体验到 的,或许那就是印象里家乡的味道 吧。为了让孩子们吃到原汁原味 的老家粽子,母亲通常是把煮好的 粽子放进冰箱里冷冻起来,随吃随 取。而在从前还没有冰箱的时候, 她把粽子装在网兜里,放到井下保存起来。受阴凉井水的滋润, 粽子五六天后取出来,新鲜依旧。 俗话说“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除了吃粽子,我 们照旧例还要在门两边插艾草。艾草是野外采来的,路边、野地 都能见到它的踪影。端午前起个大早,背上小筐到野外去,赶在 日出前就能采小半筐。艾草性辛,能驱蚊虫。在夏天湿热的傍 晚,母亲常常点起一把扎好的干艾,只见烟雾袅袅升起,向四面 八方飘过去,院子和屋子顿时被一股浓香包围,就在这艾草的香 气中我们度过了无数安宁的夜晚。 端午节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本地的小男孩在端午前五天 要戴虎头帽,女孩子则戴五彩绳,目的都是为了避邪驱瘟。做虎 头帽的材料是平时裁衣服剩下的边角料,手巧的家长拿来缝成 虎头,可爱又不失灵动。五彩绳是由红、黄、兰、绿、紫五色丝线 编织而成的,系在脖颈上或缠在手腕。到端午节当天,孩子们的 虎头帽和五彩绳都不见了,因为清早大人们统统把它们塞进了 偏僻处的墙缝里,据说这样一年的晦气和烦恼都会消失不见。 又是一年端午节,对家乡的想念、对亲人的祝福和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都浓缩在了粽艾飘香的回忆里。伴着这回忆,我慢慢 找回了纯真的年代,以及过去的自己。 守望乡愁 守望乡愁 蓝毅 蓝毅 梦回端阳 梦回端阳 □ 晚柳 儿时的期盼 □ 紫陌 记忆中的味道 记忆中的味道 □ 圆子 端午节还未来到,各种口味的粽子 早已疯狂上市,精美的外包装,整齐的摆 放在橱窗里,让人垂涎三尺。 中午休息的时候,和同事闲聊起来, 中国历来是一个很传统的国家,节日也 特别的多,国土面积大,幅员辽阔,南北 的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端午是一个地 地道道的中国节,在民间,它的风俗之重 不亚于任何一个传统节日,说起端午家 乡的风俗,好像是打开了一个回忆的话 匣子,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一位同事说,会唱的第一首儿歌就 是“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每到端午,家里的长辈们要准备“五黄”, 雄黄酒、黄鱼、黄瓜、咸鸭蛋黄以及用黄 豆饭裹的粽子,称为“吃五黄”。看着他 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是窃喜的,因为讨好 吃的机会又来了。左右邻里家家户户都 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 龙船花。吃过丰盛的美食后,小孩子们 就奔向河边去观看赛龙舟。这天,河边 早已人山人海了,周围有推着小车卖杂 货的,吃的玩的用的都有,吆喝声此起 披伏。随着发令枪“嘭”地一声响起,每 一条船都像离弦之箭一样冲出起点。围 观的人在用尽力气为比赛的加油打气, 见他们的青筋若隐若现,真像自己在比 赛。同事长我几岁,也是大学毕业后就 离开家里了,说起来也有七八年没有回 家过个端午了。她说,不知道现在是否 像小时候一样热闹,毕竟越来越多的年 轻人选择外出打拼,很多节日的风俗也 都在回忆中渐行渐远。 我的家乡没有龙舟,我也没有亲历 过赛龙舟的宏大情景。但听同事描述 着,我已想象到那热闹的场面,一直都在 北方生活,有机会真应该去南方感受下 节日的氛围。 关于端午节,占据我大部分回忆的 就是奶奶包的粽子和有着几个泉眼每年 都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的公 园。小城镇没有太多游玩的地方,听奶 奶说,起初,那里只是光秃秃的山,后来 政府投资修建,光秃秃的山变成了有山 有水有树有花的郊野公园。每到端午, 平常安静的公园就会热闹两天。小商贩 早早就去考察最适宜的卖货地点,社区 里的各种表演团队也频频出现,精心彩 排着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奶奶是个比 较内向的人,这种抛头露面的活动,从来 没见她参加过。每次说去公园凑凑热 闹,也是我们几个孩子强拉硬拽才跟着 去。摆摊的小商贩里还有卖粽子的呢, 我和奶奶说,一看这卖相就和您包的没 法比。奶奶总是笑笑不语。 奶奶家住平房,有个不算大的院子, 院子的一个角落里,有个红砖砌的小灶 台,上面有个很大的铁锅。每逢端午节, 奶奶都是提前一天包上粽子,下午的时 候就把粽子放到大铁锅里用小火儿煮 着,通常都是煮一晚上,奶奶说这样才会 入味儿。第二天去奶奶家吃早饭的时 候,还没走到院门口,就能闻到飘出的粽 香。奶奶每年都会包小枣和蜜枣两种口 味的粽子,为了方便区分口味,捆绑小枣 的粽子用粗线绳,捆绑蜜枣的粽子就用 马兰叶。马兰花的叶子都是奶奶在秋天 的时候就割下来的,晾晒好,然后一小捆 一小捆的扎起来,挂在墙壁上,为了防 潮。等到端午节包粽子时,同苇叶一起 煮,那股淡淡的清香随着袅袅的蒸汽升 腾,平淡的日子就有了端午的味道。 说着说着,从前的一幕幕画面又浮 现在脑海里,虽已过去十多年,但记忆从 未变得模糊。今年有父母陪我一起过端 午,我们准备尝试自己动手包粽子,我知 道味道肯定远不如奶奶包的,但是也算 是我用另外一种方式在怀念,怀念童年 美好岁月里的人和事。 梦琪 梦琪 上周末回家,看到厨房放了一大堆粽子叶,才发觉端午节就 要到来了。和小时候一样,每年的端午节都是靠妈妈买来糯米 和粽子叶来提醒我们节日的到来。 中国饮食文化一直与传统节日紧密相连,提到端午节,首先 想到的就是粽子,端午食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也是我们家 餐桌上必备的美食。 我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还记得小时候一看到妈妈买来 糯米和粽子叶,我们就会变得非常兴奋,因为不久之后我们就可 以吃着香甜可口的粽子了。在我看来,包粽子可以说是门艺术: 先把粽子叶用沸水煮半个小时,取出后用凉水浸泡,再用刀把叶 柄切平,便可以包了。妈妈怕我们老吃一种馅儿会腻,包粽子的 时候,除了主料糯米外,加入的辅料每年都不一样:有时候是花 生、有时候是红枣、有时候是蜜饯、有时候是肉……年年打开粽 子年年都是惊喜,每次都吃得饱饱的,非常满足,幸福感爆棚。 每年的端午节妈妈都会多包出一些粽子来,一部分冻在冰箱里, 等馋嘴的时候拿出来当零食吃;一部分送给身边的亲人们,让大 家一同来庆祝端午节。 今年的端午节将是我入职三局过的第二个端午节,听同事 说往年的端午节,公司都会安排员工在食堂一起包粽子,特别热 闹喜庆,拉近员工关系的同时,还能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肯 定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吃起来也会觉得格外的香甜,我对公司 今年端午节要举办的活动充满了期待。 味觉是有记忆的:小时候觉得中秋节是“月饼味儿”的,春节 是“肉味儿”的,元宵节是“元宵味儿”的,端午节是“粽子味儿”的 ……长大离家后,那些记忆中的味道就变成了家的味道,每每闻 到那些熟悉的味道,除了一饱口福外,还会勾起许多美好的回 忆。 夏日粽香 夏日粽香

Upload: others

Post on 27-Aug-2020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工地粽香暖人心 守望乡愁tlgcb.ztsj.cn/upload/jqckj/2020-06-19/2020061904_1...2020/06/19  · 2020年6月19日 星期五 投稿信箱:tlgc@163.com 4 本版编辑 梁海斌

2020年6月19日 星期五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本版编辑 梁海斌 电话 0351-8951949

本报地址本报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269269号号 邮政编码邮政编码::030001030001 编辑部编辑部::03510351——89516498951649 广告发布登记号广告发布登记号::140100020022140100020022 赠赠 阅阅 发行方式发行方式::自办发行自办发行 印刷印刷::山西教育学院印刷厂山西教育学院印刷厂((太原市小店区黄陵西巷太原市小店区黄陵西巷33号号))

绿 野

粽叶飘香,端午将至,绿绿

的粽叶、鲜红的枣儿和透亮的糯

米,映衬着热闹的街市和卖场,

让人目不暇接。员工食堂里浓

浓的粽香带着满满的幸福又一

次在工地上蔓延和传递,工友们

紧张忙碌过后,品尝到了大家伙

亲手制作的粽子和凉糕,节日的

工地有别样的快乐滋味。

走进员工食堂,嫩绿的粽

叶、饱满的糯米、鲜红的大枣和

五颜六色的果脯,所有的食材都

赏心悦目地摆放在食堂大厅的

餐桌上,工友们各负其责的形成

了“包粽流水线”,欢愉的气氛和

工友间的情谊在浓浓粽香的陪

伴下描绘出工地节日的美好画

卷。三角形、多边形的粽子在别

具匠心的老师傅手中成为美食,

他们包得细致且认真,将多年的

包粽手法和对企业、对工友的真

挚情谊包裹在自己的劳动成果

里。初学包粽的年轻人也不甘

落后,边包边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包粽技巧,灵巧的手和好学的心

让饱含幸福与甜蜜滋味的鲜粽成形。

走进员工驿站,一位老师傅正语重心长地为年轻人讲述着自

己孩提时代的粽香故事。老师傅说:“我小时候的端午节物质匮

乏,兄弟姐妹们最喜欢的事情便是围坐在母亲周边,看她将丰富

的食材变成美食。母亲包粽子的时候,也总是要把姐姐们叫到身

边,手把手地教会女儿包粽的方法和要领。经过一番紧张而细致

的工序,上火煮粽的时间,对于我们这些垂涎欲滴的孩子来说既

是幸福的等待,也是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的煎熬。当时,最为

期待的便是母亲揭开锅盖的瞬间,一股股粽香扑鼻而来,让每一

个人感受到只有那个年代独有的节日氛围。”物质匮乏的年代虽

渐行渐远,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老师傅的绘声绘色讲述坚定着每

一颗忆苦思甜的心。

走进员工宿舍,检车员小张正在与家人进行微信视频连线,

他一边展示自己的“包粽成果”,一边说出自己此刻的心境。小张

说:“节前,单位组织工友们一起包粽,真的很温馨,也很感动,参

加这样的活动也别有趣味。我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学会了包粽的

手法,也品尝了自己的手艺。目前,单位正处于抗疫情、保增长、

大干100天劳动竞赛期间,生产任务更加繁重了,我一定看好每一

辆车,检查好每一个配件,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企业多作贡献。

等节后休假时将今天学到的本领带回家里,让辛劳的母亲也品尝

一次我包的粽子。”质朴的话语里,传达着年轻人奉献企业的决心

和报答父母的孝心。

端午佳节生产忙,工地粽香暖人心。节日期间的生产一线,

有紧张忙碌的生产画卷,有包粽送粽的感人故事,更有深厚友谊

的真情流露。工地粽香总是伴着乡愁、携着真情在端午佳节之时

涤荡在每个人的心中,勾勒出广大三局人不畏辛劳、坚守岗位的

和谐画卷。暖透人心的画卷珍藏在每一位工友最深的心湖,让我

们在困乏的时候缓解疲劳,让我们在想家的时候排解寂寞,让我

们在炎炎夏日的生产中一路奔跑一路奋进。

清浅时光,已是六月天,长夏,一夜是梦。

入夏以来,似乎日光就更加炽热了一些,走进幽

静小巷,路旁的绿意愈发浓烈而显得迷人起来,藤蔓日

渐爬满墙院,夹着不知名的小花。走上熟悉的泥泞小

路,浓重的乡土气息,俯身掬一把黄泥,捏一个泥人,心

细地放在掌心。家门口,外婆依然还是坐在门槛上,眯

着眼打着盹,暖阳闪耀着她的白发,我只是笑了笑,不

去打扰。蹦跳着入了家门,一股肆意的香气向我来,竹

叶夹着糯米,在猛烈的柴火下,散发着特有的香,笑盈

盈地跑进厨房,脆生生的笑声响彻着这个温暖的烟火

时光。

端午,农历的五月初五,也谓“端阳”。课上,老师

还是会像以往一样声情并茂地讲述端午的由来,说一

些习俗上,关于南方与北方的区别。而我,心之向往的

却是裹满蜂蜜的三角粽子,甜甜的,香香的。妈妈总会

在这个日子来临之前,着手准备着一切,清洗竹叶,浸

泡糯米,再配一些红枣,深夜里将它们包好。清晨醒

来,已经煮熟了的粽子,带着余热,静静地在桌上散发

着诱人的香。桌上,放着外婆缝制好了的香包和搓起

的五彩绳,散发着很浓烈的草药香,其实,每逢这时节,

大街小巷里总会有走街串巷的商贩叫卖着,价格也很

便宜,而外婆却从不愿花钱买,总会提前做好各式各样

的,不同花色的给我们,嘴里还会一直念叨,挂香包,驱

蚊虫,戴彩绳,辟邪祟。而父亲会把刚割回来的艾草插

一把在门上,窗棱上,那些艾草还带着湿意,他总说天

亮之前的艾草是极好的,可以煮水泡脚祛湿,还可以晒

干驱蚊虫,这样的场景,每年即是如此。我拿着妈妈给

我粘满蜂蜜的粽子,狠狠地咬了一口,开心地大笑了起

来。

突然的笑醒,才发现原来是梦,如此清晰的画面,

却再也无法入眠。窗外安静祥和的月光,幽幽的撒满

了一地。这清亮的月色下,安静地咀嚼着这一城沉静,

却多了一些渐入的思绪,时光飞逝,回忆,总是带着一

些味道,有一些难掩的情绪从心底慢慢蔓延出来。怀

念那些再也回不去的儿时时光,想念那些再也不能相

见的亲人,再也没有当年脖颈上挂的香包,手腕上绑的

五彩绳,没有耳鼻涂抹的雄黄,磕开后流油的咸鸭蛋,

一层一层剥开的粽米香。那些年的记忆,那些年的场

景,那些年的温度,在这月色下,想念附和着时节如洪

水般开始泛滥。

每个人的手中似乎都会有一些老岁月,生长在灵

魂的最深处,或许在某个时刻,在某个节点,在午夜里,

抑或是不经意间在心底深处便开始逆流。对于远归的

我们,回忆里有流年往事的美好,也有了浓浓的思乡情

怀。只是,那些香甜的画面,那些温柔的包裹,任时光

怎样迁移,身边的模样怎样改变,心里的温暖却不曾忘

却,对于美好的向往和希冀也不曾改变。而我们纵然

身在红尘中,一路艰辛,可以没有花团锦簇 ,可以没有

怒马鲜衣,却不能没有归乡的渴望,不可没有温暖的流

年,没有珍贵的回忆值得回味。

五月五,是端阳,它不只是一个时节,也是一种情

怀,是乞求国泰民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拥有一

颗明朗的心,对未来的展望。我在午夜里期许,今夕又

如当年,愿我们所有,岁月安康!

还未进入农历五月,母亲便不停地

打电话,试探着我们一家三口端午节时

能否回家,说:“你爸准备过两天去摘一

些野生粽叶来包粽子等你们,他说那个

味道正,比你们买的好吃。”本来春节过

后安排元宵节回老家探望父母的,因疫

情这回老家的行程被无限期的延迟了。

虽说五一期间降低了防疫等级,但也不

敢轻举妄动。现在,端午快到了,防疫也

放开限制了,不用再提心吊胆了,那就端

午小长假回老家吧。所以我就告诉母亲

端午节放假,带孩子回去玩两天。当得

知,今年端午我们可以回家时,母亲竟在

电话那头欢呼起来:“好,好,回来了一起

包粽子!”挂断电话的我心里感觉暖暖

的,也想象着父母听说我们要回去那喜

悦的心情。

我的思绪已然回到儿时……远离故

乡,在异乡拼搏,也远离了故乡的端午,

眨眼之间,已经十几年没有在老家过端

午节了,虽说每年的端午也都买粽子吃,

却总感觉吃不出粽子的那个味道。而今

要在端午回到故乡,故乡的端午,有我的

笑,也有流不尽的乡愁。

记得,在我的童年、少年中,除了春

节之外,我们家非常看重端午这种氛围

比较浓厚的民间传统节日。那时爷爷奶

奶在世,于是,每当端午的时候,爷爷就

割一些菖蒲艾草挂门前,奶奶洒一些雄

黄在房子周围,用大蒜煮上几个鸡蛋,大

人小孩每人吃一个消灾辟邪,粽子自然

是不会少的。因为祖辈的注重,所以现

在我对于端午节的节日氛围也是很注重

的。

母亲亦如奶奶一样是个勤劳一辈子

的人,每年端午的粽子都是她包的,从来

不让我们插手。包粽子可说是母亲的一

手绝活儿。她包的粽子个大瓷实,粒米

不露,格外香甜,我爱吃,全家人也都爱

吃。

端午节前一天,我们一家三口驱车

回家。刚进家门一看,厨房里已经摆了

好几个盆子。原来母亲已经把包粽子的

材料准备好,父亲采回来的粽叶已用热

水浸泡了三小时,糯米也提前浸泡好,母

亲还备了腊肉、枸杞、大枣等馅料。母亲

说:“休息一下,我们就开始包粽子!”

整个下午,母亲紧锣密鼓地包着粽

子,头也不抬,虔诚地沉浸在包粽子的世

界里,也沉浸在播撒幸福分享亲情的时

光里。母亲做事总是那么认真细致,似

乎不这样去做,她对儿孙的爱就不够浓

烈一样。

看着小小的家里,包着粽子,话着家

常,说笑着我小时候的趣事。欢声笑语,

我突然感动起来:包粽子,哪里是为了享

受美食啊,分明是在包裹平日里分离的

思念和亲情,是在品味一家人团聚在一

起的美好时光。

等母亲包完最后一只粽子时,已是

下午三点,太阳从云层后一跃而出。她

抬起头,仿佛闻到了粽子香,还有粽子

叶香,艾草香,还有饭菜的香。父亲早

已将柴火灶点燃烧好,就等这粽子下锅

了。

端午节,粽子糯米的香味诱惑我们

起床,一锅还冒着热气的粽子,浓郁、湿

润,让人觉得熟稔、安心。它来自土地,

来自阳光。此刻,太阳正向古老的山村

撒下万道金光。此时,宇宙那明亮仁慈

的光线,从几光年之外赶来,投在这个小

小的院子里。每一片粽叶里,每一只粽

子里,都注满村庄正午的温情和深蓝。

五月初五的阳光里,一场简单的饭

食,一场不需要言语叮咛的爱,随之飘出

的,还有一阵阵笑声,这一说一笑间,把

粽子、家园、亲情、味道连结在了一起,这

就是家乡的端午的味道。

要走了,自然少不了要带粽子回去,

那里是父母满满的爱和浓浓的乡愁。母

亲包的粽子就是我乡愁的寄托。以后,

只要时间允许,端午节就一定要回家。

故乡,我永远的故乡,我童年的故

乡,我灵魂的故乡……

守望端午,守住传统,家的味道,就

不会改变。

犹记的儿时,在离端午节还有四五天的时

候,奶奶就按部就班地开始了端午节前的准备。

买五彩线、买花布、买糯米红枣,安排我们去割艾

草、割粽叶。奶奶像一个演奏家,在盛大节日开

始前就演奏出高低起伏的韵律。五彩线、花布这

些都是奶奶亲自挑选的,奶奶很是虔诚,觉得五

彩线、花布得亲自去挑选,亲自一针一线做成香

囊才能给她的儿孙们带来祝福。

包粽子的粽叶要求比较高,要求鲜嫩翠绿没

有残次的,都是父亲母亲去割,割艾草没有那么

讲究,就交给我们这些小捣蛋了。而且我们也喜

欢去割艾草,老家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都

能看到艾草的踪迹,他们成片成片地散发出淡淡

的清香。我们最喜欢去村头河边那片地里去割

艾草,由于艾草本身的味道,那里很少有蚊虫靠

近,我们先去河里摸鱼逮虾,再去那片艾草丛里

打滚,摔跤,玩累了才带着一身艾草的芬芳回到

家里,回到家里再用艾草烧水泡个澡,那艾香就

能粘在我们身上好几天。

包粽子是大人的活,我们不会干,但是爱凑热

闹,几个人叽叽喳喳地蹲在那里看奶奶她们变魔

术,两张粽叶、三勺糯米、一粒红枣、一根细线,在

奶奶手里翻来覆去的转几圈儿,一个沉甸甸绿莹

莹的粽子就包好了。有时候要包的粽子比较多,

就会邀请邻居婶婶嫂嫂来帮忙,蹲在那里不但能

听到她们讲的关于端午节的有趣传说,还能时不

时拿起一颗枣子塞到嘴里过过嘴瘾,总觉得那些

被节日氛围烘托以后的枣子多了更多的香甜。

采回来的艾草,奶奶会结成捆挂在门框窗棂

上驱避蚊虫,还会包在花布里给我们做香囊。奶

奶是村里有名的巧手,她做的香囊样式多,味道

久。村里的婶婶嫂嫂们最爱来家里找奶奶一起

做香囊,簸箩里装着五彩丝线和各式各样的花

布,屋子里燃着艾草末,在她们嘻嘻哈哈的谈笑

中,那些玲珑精致的香囊就成型了。

岁月悠悠,往事如水,如今又到了粽子飘香

的季节,那些关于端午的记忆如洪水一般涌上了

回忆的堤岸,是艾草的芬芳,是粽子的清甜,也是

香囊的美丽,温暖了我一个又一个童年。

近些日,街头和超市已经可

见粽子的踪影,小小的四角粽串成

了串儿,摆在笼屉上,散发出阵阵

苇叶的清香,提醒人们端午已经临

近。

每年端午前,母亲总会提前

两三天准备包粽子的食材。买来

的苇叶先要进行清洗,干枯的叶子

整整齐齐地堆叠在水盆里,眼看着

慢慢变成暗绿色。黄米、高梁、红

枣、白豆也要反复浸泡,增加粘

性。各种颜色交织在冷水中,预示

着一年的多姿多彩。小时候的粽

子所用食材并不奇特,但口感又粘

又劲道,这是在外地很难体验到

的,或许那就是印象里家乡的味道

吧。为了让孩子们吃到原汁原味

的老家粽子,母亲通常是把煮好的

粽子放进冰箱里冷冻起来,随吃随

取。而在从前还没有冰箱的时候,

她把粽子装在网兜里,放到井下保存起来。受阴凉井水的滋润,

粽子五六天后取出来,新鲜依旧。

俗话说“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除了吃粽子,我

们照旧例还要在门两边插艾草。艾草是野外采来的,路边、野地

都能见到它的踪影。端午前起个大早,背上小筐到野外去,赶在

日出前就能采小半筐。艾草性辛,能驱蚊虫。在夏天湿热的傍

晚,母亲常常点起一把扎好的干艾,只见烟雾袅袅升起,向四面

八方飘过去,院子和屋子顿时被一股浓香包围,就在这艾草的香

气中我们度过了无数安宁的夜晚。

端午节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本地的小男孩在端午前五天

要戴虎头帽,女孩子则戴五彩绳,目的都是为了避邪驱瘟。做虎

头帽的材料是平时裁衣服剩下的边角料,手巧的家长拿来缝成

虎头,可爱又不失灵动。五彩绳是由红、黄、兰、绿、紫五色丝线

编织而成的,系在脖颈上或缠在手腕。到端午节当天,孩子们的

虎头帽和五彩绳都不见了,因为清早大人们统统把它们塞进了

偏僻处的墙缝里,据说这样一年的晦气和烦恼都会消失不见。

又是一年端午节,对家乡的想念、对亲人的祝福和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都浓缩在了粽艾飘香的回忆里。伴着这回忆,我慢慢

找回了纯真的年代,以及过去的自己。

工地粽香暖人心

工地粽香暖人心

文轩

守望乡愁守望乡愁□□ 蓝毅蓝毅

梦回端阳梦回端阳□ 晚柳

儿时的期盼□ 紫陌

粽情漫思

粽情漫思

东林

记忆中的味道记忆中的味道□ 圆子

端午节还未来到,各种口味的粽子

早已疯狂上市,精美的外包装,整齐的摆

放在橱窗里,让人垂涎三尺。

中午休息的时候,和同事闲聊起来,

中国历来是一个很传统的国家,节日也

特别的多,国土面积大,幅员辽阔,南北

的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端午是一个地

地道道的中国节,在民间,它的风俗之重

不亚于任何一个传统节日,说起端午家

乡的风俗,好像是打开了一个回忆的话

匣子,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一位同事说,会唱的第一首儿歌就

是“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每到端午,家里的长辈们要准备“五黄”,

雄黄酒、黄鱼、黄瓜、咸鸭蛋黄以及用黄

豆饭裹的粽子,称为“吃五黄”。看着他

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是窃喜的,因为讨好

吃的机会又来了。左右邻里家家户户都

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

龙船花。吃过丰盛的美食后,小孩子们

就奔向河边去观看赛龙舟。这天,河边

早已人山人海了,周围有推着小车卖杂

货的,吃的玩的用的都有,吆喝声此起

披伏。随着发令枪“嘭”地一声响起,每

一条船都像离弦之箭一样冲出起点。围

观的人在用尽力气为比赛的加油打气,

见他们的青筋若隐若现,真像自己在比

赛。同事长我几岁,也是大学毕业后就

离开家里了,说起来也有七八年没有回

家过个端午了。她说,不知道现在是否

像小时候一样热闹,毕竟越来越多的年

轻人选择外出打拼,很多节日的风俗也

都在回忆中渐行渐远。

我的家乡没有龙舟,我也没有亲历

过赛龙舟的宏大情景。但听同事描述

着,我已想象到那热闹的场面,一直都在

北方生活,有机会真应该去南方感受下

节日的氛围。

关于端午节,占据我大部分回忆的

就是奶奶包的粽子和有着几个泉眼每年

都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挤得水泄不通的公

园。小城镇没有太多游玩的地方,听奶

奶说,起初,那里只是光秃秃的山,后来

政府投资修建,光秃秃的山变成了有山

有水有树有花的郊野公园。每到端午,

平常安静的公园就会热闹两天。小商贩

早早就去考察最适宜的卖货地点,社区

里的各种表演团队也频频出现,精心彩

排着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奶奶是个比

较内向的人,这种抛头露面的活动,从来

没见她参加过。每次说去公园凑凑热

闹,也是我们几个孩子强拉硬拽才跟着

去。摆摊的小商贩里还有卖粽子的呢,

我和奶奶说,一看这卖相就和您包的没

法比。奶奶总是笑笑不语。

奶奶家住平房,有个不算大的院子,

院子的一个角落里,有个红砖砌的小灶

台,上面有个很大的铁锅。每逢端午节,

奶奶都是提前一天包上粽子,下午的时

候就把粽子放到大铁锅里用小火儿煮

着,通常都是煮一晚上,奶奶说这样才会

入味儿。第二天去奶奶家吃早饭的时

候,还没走到院门口,就能闻到飘出的粽

香。奶奶每年都会包小枣和蜜枣两种口

味的粽子,为了方便区分口味,捆绑小枣

的粽子用粗线绳,捆绑蜜枣的粽子就用

马兰叶。马兰花的叶子都是奶奶在秋天

的时候就割下来的,晾晒好,然后一小捆

一小捆的扎起来,挂在墙壁上,为了防

潮。等到端午节包粽子时,同苇叶一起

煮,那股淡淡的清香随着袅袅的蒸汽升

腾,平淡的日子就有了端午的味道。

说着说着,从前的一幕幕画面又浮

现在脑海里,虽已过去十多年,但记忆从

未变得模糊。今年有父母陪我一起过端

午,我们准备尝试自己动手包粽子,我知

道味道肯定远不如奶奶包的,但是也算

是我用另外一种方式在怀念,怀念童年

美好岁月里的人和事。

□□ 梦琪梦琪

上周末回家,看到厨房放了一大堆粽子叶,才发觉端午节就

要到来了。和小时候一样,每年的端午节都是靠妈妈买来糯米

和粽子叶来提醒我们节日的到来。

中国饮食文化一直与传统节日紧密相连,提到端午节,首先

想到的就是粽子,端午食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也是我们家

餐桌上必备的美食。

我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还记得小时候一看到妈妈买来

糯米和粽子叶,我们就会变得非常兴奋,因为不久之后我们就可

以吃着香甜可口的粽子了。在我看来,包粽子可以说是门艺术:

先把粽子叶用沸水煮半个小时,取出后用凉水浸泡,再用刀把叶

柄切平,便可以包了。妈妈怕我们老吃一种馅儿会腻,包粽子的

时候,除了主料糯米外,加入的辅料每年都不一样:有时候是花

生、有时候是红枣、有时候是蜜饯、有时候是肉……年年打开粽

子年年都是惊喜,每次都吃得饱饱的,非常满足,幸福感爆棚。

每年的端午节妈妈都会多包出一些粽子来,一部分冻在冰箱里,

等馋嘴的时候拿出来当零食吃;一部分送给身边的亲人们,让大

家一同来庆祝端午节。

今年的端午节将是我入职三局过的第二个端午节,听同事

说往年的端午节,公司都会安排员工在食堂一起包粽子,特别热

闹喜庆,拉近员工关系的同时,还能吃到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肯

定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吃起来也会觉得格外的香甜,我对公司

今年端午节要举办的活动充满了期待。

味觉是有记忆的:小时候觉得中秋节是“月饼味儿”的,春节

是“肉味儿”的,元宵节是“元宵味儿”的,端午节是“粽子味儿”的

……长大离家后,那些记忆中的味道就变成了家的味道,每每闻

到那些熟悉的味道,除了一饱口福外,还会勾起许多美好的回

忆。

夏日粽香夏日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