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的写作教育 进入中小学课堂 -...

1
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责编:宋兰兰 美编:陈昌 版式:杜云秀 责校:周戎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23 ·践 学· 校园 之声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联办 生态小记者 佳作 赏析 下期预告: 观江豚腾跃,看麋鹿漫步 长江日报讯 (记者杨幸慈)3月15日,在“楚才 小作家”社团授牌仪式暨楚才作文名师开讲活动 上,楚才作文竞赛资深评委黄德灿给近200名楚才 中学、楚才小学学生,汉阳区部分语文教师代表传 授写作技巧,解析楚才作文获奖的秘密。 究竟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黄德灿通过 分享部分往届楚才特等奖作文,总结出好作文的 六字“真”言—真实、真我、真趣、真美、真情、真 理,并一一进行剖析。写作时要在文章真实的基 础上,表现自己的个性,充分展示“真我”,再通过 细节美、语言美、情趣美,去表达真情实感。 其中,他着重介绍了如何把作文写得有趣的方 法:“把人变成动物,把植物变成人,把小孩变成大 人,把不动的变成能动的,把傻的变聪明的,把正常 的变成妖怪,把旧的变成新的,把正常变成错位,把 美的变成小丑,把时尚的变成乡土的,把高雅深奥 的变成通俗的等等。”这一番近乎于绕口令的小技 巧,将在场师生全逗乐了。 “讲一个故事,就吸引了注意,故事要有悬念; 编一个情节,就做到了具体,情节要有波澜;绕几个 弯子,就激发了情趣,绕弯要有道理;串几个细节, 就显示了文采,细节要有味道;点一个眼睛,就体现 了深度,点睛要有内涵;显一个人情,就感动了读 者,人情要有泪点。”黄德灿最后总结道。 楚才小学六(1)班乐婉芸同学说:“黄老师讲得 特别有趣,我找到了不少捕捉描写细节的方法。”楚 才中学八(9)班张莹同学说:“虽然分享的案例多是 小学组获奖作品,但黄老师从中归纳总结的写作技 巧,对中学生来说也非常受用,能够开拓我们的思 维方式,真正地将文章写好写活。” “再加把劲,有我们在,你一定能上来。”15 日, 武汉市解放中学九年级480名学生经历了首次“励 志研学”。在红星教育(江夏)基地,他们齐心协力 攀登“毕业墙”,互相协作完成“珠行万里”等团队游 戏。不少师生表示:“短短一天时间里,感受到的是 前所未有的团队凝聚力。” 上午10时许,解放中学师生抵达研学基地。 在最初的分组热身环节,学生们就经历了一次“信 任考试”。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在教官的指令 下集体向后仰,既要保证两侧的同学不摔倒,也要 将自己的后背交给同伴。“九年级学习的压力比较 大,平时很少感受到团队协作的乐趣。”九(7)班女 生王奕霏说,尽管热身环节只是一个小游戏,却令 她忽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努力,“原来身边 一直都有这些可爱的小伙伴。” 基地里 5 米多高的“毕业墙”,是研学课程里的重 头戏:学生们以班为单位分成小组,由队长分配“站 桩” “蹲桩”等不同角色,其余同学双脚踩在“站桩”肩 膀上向上攀登,在上方教官和同学的帮助下登上墙 顶。攀登过程中,有的学生完成得很顺利,也有的学 生迟迟难以“前进”,但现场始终传出加油呐喊声,甚 至有学生一直喊着: “加油!我们不会落下任何一个 人。”九(10)班班主任张捷说: “这是一次直击内心的 历练,看着他们齐心协力的样子,我感到自豪。与他 们相处了三年,今天才算真正和他们融为一体。” “研学不是简单的课外实践。”解放中学校长蔡 代国表示,学校针对九年级学生设计的“励志研 学”,希望他们在面临中考压力时坚定理想信念,同 时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长江日报记者邓小龙 通讯员龙涛) 长江日报讯 (记者杨幸慈 通讯员黎敏)3月15 日,汉阳区楚才小学举行“楚才小作家”社团授牌仪式 暨楚才作文名师开讲活动,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与汉 阳区教育局合作,将正本清源的写作教育引进中小学 校园。 作为作文竞赛领域的佼佼者,楚才承载着孩子 们的写作梦,激励着孩子们的成长。为丰富学生课 外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和阅读技巧,汉阳区 教育局在楚才中学、楚才小学开设“楚才小作家”社 团,并将楚才作文专家团队请进校园,量身打造专业 的写作课程,并通过开展系列“楚才”主题社会实践 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楚才竞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汉华说:“楚才作 文所注重的不是写作套路,而是帮助孩子们提升思 维能力。楚才将开启正本清源的写作教育,希望大 家能在课程与活动中多练笔、勤思考。” “今天大家因为楚才聚到了一起,因为写作聚到 了一起,也因为梦想聚到了一起。”汉阳区教育局相 关负责人说,聘请楚才专家进校授课、培训,除了能 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引导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 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外,将“楚才”文化特色融入 楚才中小学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还能使“楚才”校 园文化更加体系化、课程化。 正本清源的写作教育 进入中小学课堂 汉阳区楚才中小学成立“楚才小作家”社团 齐心协力登上“毕业墙” 武汉初中生“励志研学”为中考鼓劲 用对六字“真”言就是一篇好作文 一滴水要经过怎样的 历程才能抵达千家万户? 小朋友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 的事来节约珍贵的水资源?16日, 30 名长江日报生态小记者来到位于汉口 沿江大道的武汉节水科技馆,跟吉祥物 “水宝”一起,了解水与人和谐共生的关 系,也从中感受到节水、惜水的重要性。 “你知道家里的自来水是从哪里来 的吗?”带着讲解员提出的问题,小记者 们戴上 VR 眼镜,跟随吉祥物“水宝”一 起“探访”武汉最早的自来水厂—宗关 水厂。取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检 验、送水,汉江里的水在经过一系列工序 滤化后抵达千家万户,引起同学们一阵 惊叹。 除了自来水的奇妙旅程,节水科技 馆里好玩的项目还真不少。想了解身边 的湖泊,轻点图标就能浏览各大湖泊的 风景和水质;想知道什么叫“中水回用”, 不妨“变身”为一颗小水滴,体验从污水 到清水的全过程。想知道家里有哪些节 水小窍门,可以学习展板上的小知识,顺 便按下水龙头造型的按键,在屏幕上现 场答题;想抒发对节水的感想,可以在 “许愿瀑布”上许下内心美好的愿望。 接近两个小时的游览中,小记者们 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水的知 识。此次大兴路小学有十多名学生参加 了生态小记者的活动,据带队老师介绍, 学校一直重视环保教育,开设有水环境 课程,还设有“公众测水亭”。该校五年 级学生张栩晨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海 绵城市的建设,希望有更多的高科技来 帮助我们节约用水。来自水果湖一小的 三年级学生范绫君对馆内展示的甘肃缺 水地区的一段视频印象深刻,“没有水太 可怕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水了。” (长江日报记者施政 通讯员王莎莎) 和吉祥物“水宝”一起爱水节水 生态小记者走进武汉节水科技馆 阳春三月,荆楚大地草长莺 飞。跟着我们长江日报生态小记者 的脚步一起探访长江江豚的家园, 见证中国麋鹿的传奇吧! 美丽的湖北天鹅洲是长江流域 江豚种群稳定、数量最多的长江豚 类保护区,也是目前世界上对一种 鲸类动物实行迁地保护唯一成功的 范例。在这里,小记者们可以亲密 接触江豚娇娇一家三口,还有机会 撩一撩麋鹿。这里的麋鹿还是地道 的“海归”呢,上个世纪英国公爵收 养了世界上最后 18 只中国麋鹿养在 自己的庄园里,30多年前送还中国, 现在麋鹿重新引进成功,已经有 4000 多只。 互动的长江水系全景图,小记者了解母亲河水系的分布 长江日报记者高宝燕 摄 活动时间: 4月5日、 6日2天 活动地点: 湖北石首 人数: 30 人 报名方式: 关注长江日报“超级云课堂”微信公众号 仪式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呼吁生态环保 小学生手绘 物候笔记 长江日报讯 (记者向洁 通讯员任众)“初候,东风解 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 陟负冰……”14 日下午,一 场实践作业报告会在江岸区 鄱阳街小学举行,学生们通 过展示手绘物候笔记、学唱 节气歌等形式呼吁环保。 今年寒假,鄱阳街小学 给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们布置 了一项特色作业 —我与 “二十四节气”之“七十二物 候”有个约会。请学生们在 “立春”这一天,走进大自然, 通过拍照、画、写的方式记录 植物的形态、特点,形成调研 结果、心得。没想到许多学 生将这项作业画成了“连环 画”,编成了“连续剧”,形成 了研究报告。 “刚买回家时,它就像一 坨发了芽的大蒜。过了五 天,它长高了三四厘米。芽 心长出一个个淡绿色半透明 的花苞,摸起来软软的……” 四(5)班沈香滢给水仙花画 了一幅手绘图,并配上百十 来字的观察随笔,从根须的 生长,到叶花的形态变化,记 录十分详尽。 学生们的研究对象,除了 植物,还有老家 的水井、村口的 鱼塘,观察记录 的同时,大家还 对生态发展环 境保护提出了 个人建议,受益 良多。 今年3月3日是世界第六个野生动 植物日,也是首个关注水下动物的世界 野生动物日。它的主题是“为了人类和 地球,保护海洋生物”。在这个有意义的 日子里,我随长江日报生态小记者团到 武汉自然博物馆·贝林大河生命馆,寻访 海洋生物,聆听大海的呼唤。 在自然博物馆,科普老师为我们介 绍了很多关于海洋生物的科普知识,了 解了北美海牛、翻车鱼、铰口鲨等海洋动 物的生活习性。科普老师也讲述了目前 海洋生物、海洋环境遭受的破坏,还教我 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 事情,为保护海洋尽一份力。大家争相 提问,生怕错过了每一个了解海洋的机 会。 站在博物馆海洋展区中,好像置身 于美丽富饶的大海。面对这片大海,我 有好多话想说大海,我想对你说,我是真的喜欢 你。我喜欢你千变万化的迷人风光,也 喜欢在你的怀抱里尽情嬉戏,更喜欢生 活在你的世界里的可爱生物—大海 龟、小丑鱼,还有我一直想见见的小美人 鱼……你的世界就是一个梦幻童话。 大海,我想对你说,我是真的心痛 你。当老师说有成千上万只玳瑁被 捕杀,已濒临灭绝;当老师说有大批 红珊瑚被采割,已趋于衰落;当老师 说连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都 发现了塑料袋……我小小的心,竟也 感到沉重。 大海,我想对你说,我要好好保护 你。我一定会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 我的爸爸妈妈、老师还有同学们,不购买 玳瑁、珊瑚制品,不食用珍稀海洋鱼类, 尽量不使用塑料制品,保护海洋环境,保 护美丽自然! 指导老师戚丽娟点评: 小作者写 出了在第六个野生动植物日参观自 然博物馆的所见所感,用纯真的心和 童稚的语言抒发了对大海的喜爱,呼 唤人们保护海洋,保护大自然,难能 可贵。 大海,我想对你说 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小学 202 班 钱一苇

Upload: others

Post on 21-Feb-2020

25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责编:宋兰兰 美编:陈昌 版式:杜云秀 责校:周戎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23·践 学·

校园之声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联办

生态小记者

佳作赏析

下期预告:

观江豚腾跃,看麋鹿漫步

长江日报讯(记者杨幸慈)3月15日,在“楚才小作家”社团授牌仪式暨楚才作文名师开讲活动上,楚才作文竞赛资深评委黄德灿给近200名楚才中学、楚才小学学生,汉阳区部分语文教师代表传授写作技巧,解析楚才作文获奖的秘密。

究竟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黄德灿通过分享部分往届楚才特等奖作文,总结出好作文的六字“真”言——真实、真我、真趣、真美、真情、真理,并一一进行剖析。写作时要在文章真实的基础上,表现自己的个性,充分展示“真我”,再通过

细节美、语言美、情趣美,去表达真情实感。其中,他着重介绍了如何把作文写得有趣的方

法:“把人变成动物,把植物变成人,把小孩变成大人,把不动的变成能动的,把傻的变聪明的,把正常的变成妖怪,把旧的变成新的,把正常变成错位,把美的变成小丑,把时尚的变成乡土的,把高雅深奥的变成通俗的等等。”这一番近乎于绕口令的小技巧,将在场师生全逗乐了。

“讲一个故事,就吸引了注意,故事要有悬念;编一个情节,就做到了具体,情节要有波澜;绕几个

弯子,就激发了情趣,绕弯要有道理;串几个细节,就显示了文采,细节要有味道;点一个眼睛,就体现了深度,点睛要有内涵;显一个人情,就感动了读者,人情要有泪点。”黄德灿最后总结道。

楚才小学六(1)班乐婉芸同学说:“黄老师讲得特别有趣,我找到了不少捕捉描写细节的方法。”楚才中学八(9)班张莹同学说:“虽然分享的案例多是小学组获奖作品,但黄老师从中归纳总结的写作技巧,对中学生来说也非常受用,能够开拓我们的思维方式,真正地将文章写好写活。”

“再加把劲,有我们在,你一定能上来。”15日,武汉市解放中学九年级480名学生经历了首次“励志研学”。在红星教育(江夏)基地,他们齐心协力攀登“毕业墙”,互相协作完成“珠行万里”等团队游戏。不少师生表示:“短短一天时间里,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团队凝聚力。”

上午 10 时许,解放中学师生抵达研学基地。在最初的分组热身环节,学生们就经历了一次“信任考试”。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在教官的指令下集体向后仰,既要保证两侧的同学不摔倒,也要

将自己的后背交给同伴。“九年级学习的压力比较大,平时很少感受到团队协作的乐趣。”九(7)班女生王奕霏说,尽管热身环节只是一个小游戏,却令她忽然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努力,“原来身边一直都有这些可爱的小伙伴。”

基地里5米多高的“毕业墙”,是研学课程里的重头戏:学生们以班为单位分成小组,由队长分配“站桩”“蹲桩”等不同角色,其余同学双脚踩在“站桩”肩膀上向上攀登,在上方教官和同学的帮助下登上墙顶。攀登过程中,有的学生完成得很顺利,也有的学

生迟迟难以“前进”,但现场始终传出加油呐喊声,甚至有学生一直喊着:“加油!我们不会落下任何一个人。”九(10)班班主任张捷说:“这是一次直击内心的历练,看着他们齐心协力的样子,我感到自豪。与他们相处了三年,今天才算真正和他们融为一体。”

“研学不是简单的课外实践。”解放中学校长蔡代国表示,学校针对九年级学生设计的“励志研学”,希望他们在面临中考压力时坚定理想信念,同时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长江日报记者邓小龙 通讯员龙涛)

长江日报讯(记者杨幸慈 通讯员黎敏)3月15日,汉阳区楚才小学举行“楚才小作家”社团授牌仪式暨楚才作文名师开讲活动,由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与汉阳区教育局合作,将正本清源的写作教育引进中小学校园。

作为作文竞赛领域的佼佼者,楚才承载着孩子们的写作梦,激励着孩子们的成长。为丰富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和阅读技巧,汉阳区教育局在楚才中学、楚才小学开设“楚才小作家”社团,并将楚才作文专家团队请进校园,量身打造专业的写作课程,并通过开展系列“楚才”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楚才竞赛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朱汉华说:“楚才作文所注重的不是写作套路,而是帮助孩子们提升思维能力。楚才将开启正本清源的写作教育,希望大家能在课程与活动中多练笔、勤思考。”

“今天大家因为楚才聚到了一起,因为写作聚到了一起,也因为梦想聚到了一起。”汉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聘请楚才专家进校授课、培训,除了能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引导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外,将“楚才”文化特色融入楚才中小学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还能使“楚才”校园文化更加体系化、课程化。

正本清源的写作教育进入中小学课堂

汉阳区楚才中小学成立“楚才小作家”社团

齐心协力登上“毕业墙”

武汉初中生“励志研学”为中考鼓劲

用对六字“真”言就是一篇好作文

一滴水要经过怎样的历程才能抵达千家万户?

小朋友们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来节约珍贵的水资源?16日,

30名长江日报生态小记者来到位于汉口沿江大道的武汉节水科技馆,跟吉祥物

“水宝”一起,了解水与人和谐共生的关系,也从中感受到节水、惜水的重要性。

“你知道家里的自来水是从哪里来的吗?”带着讲解员提出的问题,小记者们戴上 VR 眼镜,跟随吉祥物“水宝”一起“探访”武汉最早的自来水厂——宗关水厂。取水、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检

验、送水,汉江里的水在经过一系列工序滤化后抵达千家万户,引起同学们一阵惊叹。

除了自来水的奇妙旅程,节水科技馆里好玩的项目还真不少。想了解身边的湖泊,轻点图标就能浏览各大湖泊的风景和水质;想知道什么叫“中水回用”,不妨“变身”为一颗小水滴,体验从污水到清水的全过程。想知道家里有哪些节水小窍门,可以学习展板上的小知识,顺便按下水龙头造型的按键,在屏幕上现场答题;想抒发对节水的感想,可以在

“许愿瀑布”上许下内心美好的愿望。

接近两个小时的游览中,小记者们玩得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水的知识。此次大兴路小学有十多名学生参加了生态小记者的活动,据带队老师介绍,学校一直重视环保教育,开设有水环境课程,还设有“公众测水亭”。该校五年级学生张栩晨说,自己印象最深的是海绵城市的建设,希望有更多的高科技来帮助我们节约用水。来自水果湖一小的三年级学生范绫君对馆内展示的甘肃缺水地区的一段视频印象深刻,“没有水太可怕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水了。”

(长江日报记者施政 通讯员王莎莎)

和吉祥物“水宝”一起爱水节水

生态小记者走进武汉节水科技馆

阳春三月,荆楚大地草长莺飞。跟着我们长江日报生态小记者的脚步一起探访长江江豚的家园,见证中国麋鹿的传奇吧!

美丽的湖北天鹅洲是长江流域江豚种群稳定、数量最多的长江豚类保护区,也是目前世界上对一种鲸类动物实行迁地保护唯一成功的

范例。在这里,小记者们可以亲密接触江豚娇娇一家三口,还有机会撩一撩麋鹿。这里的麋鹿还是地道的“海归”呢,上个世纪英国公爵收养了世界上最后18只中国麋鹿养在自己的庄园里,30多年前送还中国,现在麋鹿重新引进成功,已经有4000多只。

互动的长江水系全景图,小记者了解母亲河水系的分布 长江日报记者高宝燕 摄

活动时间:4月5日、6日2天活动地点:湖北石首人数:30人报名方式:关注长江日报“超级云课堂”微信公众号

仪式现场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摄

呼吁生态环保

小学生手绘物候笔记长江日报讯(记者向洁

通讯员任众)“初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14 日下午,一场实践作业报告会在江岸区鄱阳街小学举行,学生们通过展示手绘物候笔记、学唱节气歌等形式呼吁环保。

今年寒假,鄱阳街小学给三至六年级的学生们布置了一项特色作业——我与

“二十四节气”之“七十二物候”有个约会。请学生们在

“立春”这一天,走进大自然,通过拍照、画、写的方式记录植物的形态、特点,形成调研结果、心得。没想到许多学生将这项作业画成了“连环画”,编成了“连续剧”,形成了研究报告。

“刚买回家时,它就像一坨发了芽的大蒜。过了五天,它长高了三四厘米。芽心长出一个个淡绿色半透明的花苞,摸起来软软的……”四(5)班沈香滢给水仙花画了一幅手绘图,并配上百十来字的观察随笔,从根须的生长,到叶花的形态变化,记录十分详尽。

学生们的研究对象,除了植物,还有老家的水井、村口的鱼塘,观察记录的同时,大家还对生态发展环境保护提出了个人建议,受益良多。

今年3月3日是世界第六个野生动植物日,也是首个关注水下动物的世界野生动物日。它的主题是“为了人类和地球,保护海洋生物”。在这个有意义的日子里,我随长江日报生态小记者团到武汉自然博物馆·贝林大河生命馆,寻访海洋生物,聆听大海的呼唤。

在自然博物馆,科普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海洋生物的科普知识,了解了北美海牛、翻车鱼、铰口鲨等海洋动物的生活习性。科普老师也讲述了目前海洋生物、海洋环境遭受的破坏,还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保护海洋尽一份力。大家争相提问,生怕错过了每一个了解海洋的机会。

站在博物馆海洋展区中,好像置身于美丽富饶的大海。面对这片大海,我有好多话想说——

大海,我想对你说,我是真的喜欢你。我喜欢你千变万化的迷人风光,也喜欢在你的怀抱里尽情嬉戏,更喜欢生活在你的世界里的可爱生物——大海龟、小丑鱼,还有我一直想见见的小美人鱼……你的世界就是一个梦幻童话。

大海,我想对你说,我是真的心痛你。当老师说有成千上万只玳瑁被捕杀,已濒临灭绝;当老师说有大批红珊瑚被采割,已趋于衰落;当老师说连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都发现了塑料袋……我小小的心,竟也感到沉重。

大海,我想对你说,我要好好保护你。我一定会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我的爸爸妈妈、老师还有同学们,不购买玳瑁、珊瑚制品,不食用珍稀海洋鱼类,尽量不使用塑料制品,保护海洋环境,保护美丽自然!

指导老师戚丽娟点评:小作者写出了在第六个野生动植物日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所见所感,用纯真的心和童稚的语言抒发了对大海的喜爱,呼唤人们保护海洋,保护大自然,难能可贵。

大海,我想对你说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小学202班 钱一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