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寓言的開展及其教育意義 - lungteng.com.tw · 國文新天地 68 一、...

8
國文新天地 68 使調西fable parable allegory fable parable allegory N5001-05特別企劃.indd 68 N5001-05特別企劃.indd 68 2010/9/20 下午 01:59:01 2010/9/20 下午 01:59:01

Upload: others

Post on 30-Aug-2019

0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國文新天地  68

一、 前言:寓言的本質與功

能關於寓言的定義,其實是一

個值得再討論的問題。﹁寓言﹂這

個詞彙最早出自於︽莊子︾^寓言

篇﹀和^天下篇﹀。^天下篇﹀所

謂的﹁以寓言為廣﹂,就是運用看

似與主題無關的其他話語或故事,

使人能夠因此產生聯想,擴廣其思

慮與感悟的範圍,從而達到闡明

道理的目的。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

﹁意在此,而言寄於彼﹂的意思。

依照這樣理解︽莊子︾的原

意,寓言的原初是論說的一種方

式,單純強調其譬喻的性質。所以

從功能性的角度來看,﹁寓言﹂可

以不必是一種文體或文類,無論

詩、散文、小說,乃至於戲劇、圖

像,都可以運用寓言的方式來加以

表現。﹁寓言﹂合該只是一種概

念,一種表達與說服的技巧而已。

但是誠如現代慣稱的﹁小說﹂,並

不是傳統語彙中的小說一樣,﹁寓

言﹂的意義已有所改變。

現代的學術觀念,經常是往歐

美知識系統傾斜的。西方的fab

le

parab

le

及allego

ry

也都可以被翻譯

為﹁寓言﹂。依照大陸學者陳蒲清

先生的解釋,fa

ble

的特徵是非現

實性的故事,p

arable

是具寓意的宗

教性故事,alleg

ory

則是以現實中

可能發生的事為題材而暗示另外

的事情與道理。

換言之,歐美知

識系統對於﹁寓言﹂的觀念,顯然

是﹁譬喻﹂、﹁故事﹂兩種性質並

重,與︽莊子︾所說的並不完全相

同。雖然在文學研究中,還是可

以看到﹁寓言賦﹂,即騷體寓言、

﹁寓言詩﹂,即詩體寓言之類的說

法,但是今天大多認定寓言為一種

獨立的文學體裁,其特徵包括:

︵一︶

必須是簡潔的故事,有人

物,有情節

︵二︶

通常會採取誇張、渲染、

象徵或擬人化的方式表現

︵三︶

能夠凸出顯明而意在言外

的寓意

中國寓言的開展及其教育意義

鍾宗憲

N5001-05特別企劃.indd 68N5001-05特別企劃.indd 68 2010/9/20 下午 01:59:012010/9/20 下午 01:59:01

【特別企劃】

國文新天地 第22期  69

寓言,是一種帶有強烈譬喻

性質的簡短故事。寓言不只是傳統

﹁賦比興﹂當中的﹁比﹂而已,即

使﹁譬喻﹂確實是寓言不可或缺的

主要性質之一,故事體卻是更為重

要的元素。這是古今對於﹁寓言﹂

在認知方面的差異。

二、 先秦寓言的本事來源與

特色

目前所見的寓言,大致可以

分為兩大範疇:一是以口語傳播為

主,仍然有不少研究者繼續在各地

蒐集、採錄的民間寓言;一是以傳

統文獻中的記載為主,其中有部分

同樣是來自民間的寓言,另一部分

則屬於文人自行創作的作家寓言。

將﹁寓言﹂全部視之為民間

文學的態度,是有討論空間的。民

間文學之所以被單獨凸顯其﹁民間

性﹂,最大的原因是與文人相較,

民間群眾並沒有使用文字來書寫記

錄的能力,所以口語傳播或是表演

行為就成為民間文學的基本載體。

民間文學也因此有了集體性、匿

名性、區域性、口傳性、表演性、

傳承性、模式性和變異性等等有別

於文人創作的特殊現象。但是今天

我們所閱讀到的寓言,無一例外的

都經過文人之手,除了明確可知是

蒐集、採錄之後的原始紀錄,否則

很難判斷究竟哪些寓言屬於民間寓

言,哪些又屬於文人寓言?比較可

以肯定的是:許多寓言的最初本事

可能出自民間文學,而文人自行創

作的可能性也不容忽略。

在現有的文獻記載裡,中國

寓言的發展略晚於希臘的︽伊索寓

言︾。但是從一開始的戰國時期,

就呈現出蓬勃而多樣的榮景。先秦

寓言基本上保存於諸子與史傳的典

籍當中。由於受到社會秩序變動、

孔子興學以及稷下學宮設立等因素

的影響,戰國時期一方面有著諸

子百家學術爭鳴的盛況,另一方面

也因為各國彼此兼併,國君力求富

國強兵之道,所以無論是學者或游

說之士都開始在自己的言論中,運

用比喻或譬喻來進行說理,用以闡

明己說,以說服對方接受。寓言於

是因應時代的需求而發展起來,

並在此時期大放光彩。其中如︽墨

子︾、︽孟子︾、︽莊子︾、︽韓

非子︾、︽呂氏春秋︾等,都是運

用寓言故事較多且說理精湛者,

而以︽莊子︾的浪漫風格與︽韓非

子︾的現實色彩最具代表性;諸子

寓言之外,史傳典籍部分則以︽戰

國策︾收錄保留最多。

先秦寓言的本事,大致上有四

個來源:

︵一︶出自於神話

例如︽莊子‧

應帝王︾有^渾

沌鑿七竅﹀的寓言: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

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

忽時相遇於渾沌之地,渾沌

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

視聽食息,此獨無,嘗試鑿

N5001-05特別企劃.indd 69N5001-05特別企劃.indd 69 2010/9/20 下午 01:59:032010/9/20 下午 01:59:03

國文新天地  70

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

死。

這是藉著渾沌之死來傳達天地萬物

都有屬於自己的道體運行方式,不

應該強迫去改變其存在運行的型

態;人為的種種現象,適足以破壞

自然,即所謂的﹁鑿破天機﹂。然

而從神話研究的角度來說,這則寓

言的原始依據應該是與渾沌有關的

創世神話。

︵二︶出自於民間傳說

例如︽韓非子.內儲說下︾有

^燕人浴狗矢﹀之寓言:

燕人無惑,故浴狗矢。燕

人、其妻有私通於士,其

夫早自外而來,士適出,夫

曰:﹁何客也?﹂其妻曰:

﹁無客。﹂問左右,左右言

無有,如出一口。其妻曰:

﹁公惑易也。﹂因浴之以狗

矢。

在︽韓非子︾書中,這個故事出現

了三種說法不同的版本,其中一則

直接說是﹁燕人李季﹂,但是李季

這個人物不可考。這則寓言顯然不

是韓非所自創的,因為如果是韓非

所自創,大可不必將一個論理之後

所舉的例子撰寫出三種版本。韓非

應該是採用當時流傳的民間故事,

甚至是街談巷語的笑話。﹁浴之以

狗矢﹂來驅惑、驅邪的說法,也頗

能反映出當時的民間習俗。

︵三︶

出自於歷史事蹟或當時真

實事件

例如︽韓非子.內儲說下︾還

有一則^美人掩口﹀的寓言:

荊王所愛妾有鄭袖者。荊

王新得美女,鄭袖因教之

曰:﹁王甚喜人之掩口也,

為近王,必掩口。﹂美女入

見,近王,因掩口。王問其

故,鄭袖曰:﹁此固言惡王

之臭。﹂及王與鄭袖、美女

三人坐,袖因先誡御者曰:

﹁王適有言,必亟聽從王

言。﹂美女前,近王甚,

數掩口。王悖然怒曰:﹁劓

之。﹂御因揄刀而劓美人。

這則寓言通常也稱為﹁新人掩鼻﹂

或﹁美人掩鼻﹂。歷史上鄭袖確有

其人,與屈原同時,是楚懷王的寵

姬,因受賂而促成秦楚結盟,使楚

國加速敗亡。關於這則寓言的本

事,也見於︽戰國策.楚策︾,應

是當時的真實事件。顯然這則寓言

也不是韓非所自創,而是被韓非拿

來當作說理的一個事例。

︵四︶

出自於文人論述需求的刻

意創作

例如︽莊子.外物︾有^涸轍

之魚﹀的寓言: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河

侯。監河侯曰:﹁諾,我將

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

乎?﹂莊周岔然作色曰:

﹁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

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

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

為者邪?﹂對曰:﹁我東海

N5001-05特別企劃.indd 70N5001-05特別企劃.indd 70 2010/9/20 下午 01:59:052010/9/20 下午 01:59:05

【特別企劃】

國文新天地 第22期  71

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

而活我哉?﹂周曰:﹁諾,

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

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鮒魚岔然作色曰:﹁吾失我

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

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

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

莊子運用平凡的素材,以擬人、誇

張、詼諧手法和生動有趣的對話,

藉著東海鮒魚來諷刺監河侯的吝

嗇。如果^外物﹀一篇的作者是莊

子,那麼這則寓言就應該是莊子自

己的創作。

像這種刻意而為的創作,有

時可能出自有特定目的與概念存在

以後,隨機應變所產生的譬喻性

說詞。例如︽戰國策.燕策︾裡的

^鷸蚌相爭﹀: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

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

方出曝,而鷸喙其肉,蚌合

而鉗其喙。鷸曰:﹃今日

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

蚌。﹄蚌亦謂鷸曰:﹃今日

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

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

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

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

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願

王之孰計之也!﹂惠王曰:

﹁善。﹂乃止。

蘇代是否真在路上看見﹁鷸蚌相

爭,漁翁得利﹂的情況?無從判

斷。但是蘇代藉此影射﹁趙燕相

支,強秦得利﹂的說詞,運用相似

聯想手法,創造相似情景,刻意的

將一事物與另一事物的連結想像,

藉以說服趙惠王接受其論點,顯然

是相當成功的。

︽戰國策︾所出現的寓言,

多是縱橫家者流為個人目的或遊說

國君所運用的故事,其中不乏虛構

之成分。而這些虛構的故事裡,較

多以動物來作為主人公是比較特殊

的,有別於以﹁人﹂為主角的諸子

寓言。例如^楚策﹀裡的^狐假虎

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

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

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

逆天帝也。以子我為不信,

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

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

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

走,以為畏狐也。

就目前對於各個時期、各個區域寓

言故事的整理來看,確實以動、植

物與無生物為主角的故事為最大

宗,而動物的故事尤其多。諸子寓

言之所以並非如此,關鍵處可能在

於口語即興創作與案牘論述寫作的

差異,﹁口語即興﹂在於表現創作

者臨場的應變機智,案牘論述則在

強調寫作的完整嚴謹。

韓非應該是第一位開始有意

識的蒐集、整理民間故事、時事的

人,他運用這些故事和其他歷史、

時事故事作為說理性的寓言,並

將寓言分門別類,保存在^內儲

說﹀、^外儲說﹀、^說林﹀等

N5001-05特別企劃.indd 71N5001-05特別企劃.indd 71 2010/9/20 下午 01:59:072010/9/20 下午 01:59:07

國文新天地  72

篇之中,如^矛與盾﹀、^守株

待兔﹀、^買櫝還珠﹀、^畫鬼最

易﹀、^郢書燕說﹀、^南郭吹

竽﹀等,故事都相當完整,思想表

達鮮明,具有策勵警惕的作用。而

莊子因為思想背景的關係,物我混

同的觀念強烈,所以運用神話,或

者動、植物故事來作為寓言的情況

也最多。

總量來看,無論是在諸子或

史傳典籍之中,先秦寓言故事的真

實性與現世性較多,虛構的性質

較少。因為慣於就人事論人事的緣

故,所以動物寓言的數量不多,是

中國寓言發展初期的一大特色。

三、寓言文學的發展

陳蒲清先生將中國古代寓言發

展分為五個階段:

︵一︶先秦寓言

主要是闡述不同學派觀念與政

治主張,又稱﹁哲理寓言﹂。這是

寓言產生和蓬勃發展的時期。

︵二︶兩漢寓言

通常是藉由宣傳歷史經驗教訓

來表現勸戒的意圖,又稱為﹁勸戒

寓言﹂。

︵三︶魏晉南北朝寓言

本時期寓言為發展中的過渡階

段。

︵四︶唐宋寓言

特點是諷刺性加強而哲理性減

弱,又稱﹁諷刺寓言﹂。這是寓言

創作的第二個高潮時期。

︵五︶元明清寓言

特點是冷嘲熱諷的笑話成分增

多,又稱為﹁詼諧寓言﹂。元末明

初、明中葉以後,曾出現兩次創作

高潮。中

國古代寓言的發展大抵如

此。魏晉南北朝時期被視為過渡階

段,主要原因是沒有像先秦諸子那

樣包含許多寓言的專著,也沒有像

兩漢時期如︽說苑︾、︽新序︾,

甚至如︽列女傳︾那樣帶有強烈道

德教訓意義的故事編撰。這個時期

著名的寓言專書︽百喻經︾,即使

收錄了九十八則佛教寓言,但因為

是翻譯的作品,自然不算是本土創

作。

先秦兩漢寓言的運用模式,

以前、後文闡述寓意者居多。所謂

﹁前、後文闡述﹂,有的時候是在

寓言故事的前後直接表明寓意,有

的時候是必須配合當時的語境或對

話內容來呼應。許多故事原來根本

不是寓言,都是經由創作或再創作

者在適當的時機運用出來,才使得

這些本事成為寓言。至於獨立故事

而寓意已明者,其數量相對較少。

像︽莊子︾一書幾乎通本寓言,藉

寓言來取代論述的情況,更是絕無

僅有的。其實,故事是否具有譬喻

性,本事如何能夠成為寓言?端視

創作者如何運用、闡發,以及閱聽

N5001-05特別企劃.indd 72N5001-05特別企劃.indd 72 2010/9/20 下午 01:59:092010/9/20 下午 01:59:09

【特別企劃】

國文新天地 第22期  73

者能否獲得啟示而定,尤其是﹁獨

立故事而寓意已明﹂那樣的故事: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

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

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

父至,曰:﹁無非聖人,但

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

入。﹂遂依而截之。

這是一則譏諷人不知變通,又誤信

他人的話,本末倒置而失去所有的

寓言。然而這則寓言卻出自中國第

一本笑話集︽笑林︾。︽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有一則也可以當作笑

話的故事: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

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

忘操之。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反歸取之。

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

曰:﹁何不試之以足?﹂

無自

也。﹂

不過,^執竿入城﹀被認為是笑

話,^鄭人買履﹀卻是寓言。從這

樣的對比可以發現,笑話與寓言之

間的關係,有時候是非常密切的。

魏晉南北朝還有一則出自︽魏書.

吐谷渾傳︾,勸勉兄弟合作的著名

寓言,直到現代都繼續在流傳:

阿豺有子二十人。緯代,長

子也。阿豺又謂曰:﹁汝

等各奉吾一支箭,折之地

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

曰:﹁汝取一支箭折之。﹂

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

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

折。阿豺曰:﹁汝曹知否?

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

一心,然後社稷可固。﹂

因此,關於魏晉南北朝的寓言及其

發展,仍有再發掘、再整理的空

間。

唐宋時期是寓言文學發展的

重要階段,有比較明顯開展的部

分,諸如形式上詩歌、俗賦的大量

出現,前者像杜甫的^義鶻行﹀、

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後者像

敦煌俗賦^燕子賦﹀。其次,是動

物鳥禽和其他擬人化題材的運用,

除^義鶻行﹀等以鳥禽為主角的

例子,像︽朝野僉載︾有動物寓言

^獅王與豺﹀:

昔有獅子王於深山獲一豺,

將食之,豺曰:﹁請為王送

二鹿以自贖。﹂獅子王喜。

周年之後,無可送。王曰:

﹁汝殺生亦已多,今次到

汝,汝其圖之。﹂豺默然無

應,遂齚殺之。

或者像︽醉翁談錄︾有人體器官寓

言^面皮安放哪裡﹀: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

神也。一日,口為鼻曰:

﹁爾

何能

,而

上?﹂鼻曰:﹁吾能別香

臭,然後子方可食,故吾位

居汝上。﹂鼻為眼曰:﹁子

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

眼曰:﹁吾能觀美惡,望東

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

也。﹂鼻又曰:﹁若然,則

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

N5001-05特別企劃.indd 73N5001-05特別企劃.indd 73 2010/9/20 下午 01:59:112010/9/20 下午 01:59:11

國文新天地  74

曰:﹁我也不解與諸君相爭

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

知你一個面皮安放哪裡?﹂

其中^獅王與豺﹀這類故事受到佛

教寓言影響的可能頗高。動物寓言

的增多,是這個時期的特色之一,

也許與偏遠地區的開發、少數民族

的交流有關。

四六駢文不利於敘事,唐宋的

古文運動遂成為寓言發展的溫床。

文人有意而為的寓言創作,是唐宋

寓言文學發展的最大助力。古文

大家如韓愈、柳宗元、歐陽脩、王

安石、蘇軾等人都有極富藝術價值

的寓言作品傳世,而以柳宗元最重

要,也最具代表性。

現存柳宗元的寓言作品多達

三十一篇,分別為:^宋清傳﹀、

^李赤傳﹀、^蝮蝂傳﹀、^種樹

郭橐駝傳﹀、^梓人傳﹀、^劉叟

傳﹀、^童區寄傳﹀、^羆說﹀、

^捕蛇者說﹀、^鶻說﹀、^謫龍

說﹀、^牛賦﹀、^瓶賦﹀、^罵

尸蟲文﹀、^斬曲几文﹀、^宥

蝮蟲文﹀、^憎王孫文﹀、^辨伏

神文﹀、^招海賈文﹀、^哀溺

文﹀、^三戒﹀、^鞭賈﹀、^東

海若﹀、^永州鐵爐步志﹀、^設

漁者對智伯﹀、^愚溪對﹀、^序

棋﹀、^行路難﹀三首、^放鷓鴣

詞﹀、^籠鷹詞﹀、^跂鳥詞﹀。

柳宗元是中國寓言史上第一位創作

了獨立成篇、自標篇名的作家。由

於柳宗元的創作,促使寓言成為一

種獨特的文學形式,不再只是論述

或遊說、教訓言辭的附庸;其精譬

生動的寫作特色,影響深遠,而為

後世文人所傚仿。

宋代以後,致力於寓言創作

的文人也不少,劉基、宋濂、劉元

卿、江盈科、趙南星、馬中錫、石

成金、唐甄、錢大昕、龔自珍,乃

至於晚清的吳趼人,都曾經從事寓

言創作,在繼承唐宋的規模與成就

之外,生活化的題材與詼諧嘲諷的

態度,是這個階段的特色。這些

文人的作品,或多或少也吸收了民

間寓言的內容;而這個階段的民間

寓言,比較多被收錄在︽笑府︾、

︽廣笑府︾、︽笑林廣記︾之類的

笑話集中,部分也散見於其他筆記

中。劉基的︽郁離子︾可以說是一

本集古典寓言之大成的寓言文集;

馬中錫的^中山狼傳﹀則是少見的

長篇寓言,雖然出自民間文學,卻

是一篇成功的文人再創作,還屢屢

被改編成戲曲演出。

四、寓言的教育意義

寓言是文學家族的一員,從

譬喻性質逐漸發展成獨立的體裁。

寓言之所以能夠成為一篇寓言,

還有一個要素是寓言中的人物或行

動都帶有符號性的聯想作用。創作

者透過符號的運用來傳達意義,所

追求的是與其他人建立共同意識;

其中共同意識的建立,又包含了

﹁說服﹂、﹁分享﹂與﹁同化﹂三

個相關的層次。寓言是要讓讀者得

到一份啟示,而文學的真正價值,

有絕大部分是來自於讀者閱讀作品

N5001-05特別企劃.indd 74N5001-05特別企劃.indd 74 2010/9/20 下午 01:59:132010/9/20 下午 01:59:13

【特別企劃】

國文新天地 第22期  75

後的共鳴。這種共鳴,無論是讀者

的經驗再生,或是潛意識的作用,

實際上就是一種﹁感動﹂,若是因

這種感動而產生更深一層的回饋與

反省,自然而然會對讀者有所﹁啟

示﹂。從

教育的立場來看,寓言的

符號作用可以放射到生活的各個層

面,包括對於自然的認識、人性的

闡發、精神的紓解、哲理的感悟,

乃至於智慧的培養,而不僅僅是道

德層面的教訓與勸誡。從文學創作

的角度思考,寓言豐富了人的想像

力與觀察力,同時也具有提高語言

能力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通過寓

言去認識自己的文化,去摸索出自

己的處世之道,進而認同文化、創

造文化,也找出自己生命的意義。

寓言的本事往往不是寓言,

是有豐富生活經驗或厚實學識基礎

的人,運用其巧思與創意煥發出

雋永而深刻的人生啟示。生活需要

用心體會,所謂﹁三人行,必有我

師﹂,我們應該注意週遭的點點滴

滴,讓萬物萬事皆能成為教導我們

的老師,那麼在閱讀寓言、欣賞寓

言之餘,其實我們隨時都可以創造

寓言、感受到寓言的魅力。

︵作者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

系︶

註釋

參見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

史與應用︾,臺北:駱駝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頁五。

參見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三

年,頁九。

N5001-05特別企劃.indd 75N5001-05特別企劃.indd 75 2010/9/20 下午 01:59:152010/9/20 下午 01: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