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教育新聞透視眼 責任編輯:霍柏宇、汪洋 知識轉移袋5億...

1
城大獲資助研高鐵安全可靠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研資 局本年撥款資助院校進行 5 個主題研究 計劃,城大昨日就其中一個獲資助項 目公佈研究詳情。為提升鐵路安全及 可靠程度,城大團隊會進行為期 5 年的 「高速鐵路和鐵道系統的安全性、可 靠性及應急管理研究」,為鐵路安 全、監測、控制及管理問題創建基礎 科學理論及方法,希望可擴大香港在 該領域的優勢。 徐國良:項目具 3 目標 項目首席研究員、城大系統工程及 工程管理學系系主任徐國良表示,該 項目共有 3 大目標,包括實施自動識別 故障診斷與檢測系統以保障系統安 全;設計先進鐵路系統操作以確保列 車操作、服務及表現;幫助管理者制 訂可信和可持續的運輸策略,以提高 交通管理的安全與可靠度。 研究重點分「工程系統」及「人群 流動和系統容量管理」兩方面。前者 關注軌道、線纜、機車部件的安全與 可靠性,包括應用異常檢測、故障識 別、故障診斷和可靠性退化模型,為 鐵路系統的重要組件和備件提供最優 化的維修保養計劃和供應鏈管理策 略。 後者目標防患未然,為可能發生的 緊急情況提供可行應對策略,例如研 究火災安全,如何避免人群過度擁擠 及提供最佳調度安排等。項目將由城 大及另外 4 所本港及海外協作院校共同 研究,涉款4,084萬元。 研資局自 2011 年起,每年撥款資助 院校進行不同主題研究計劃,2015/16 年度局方設「促進健康」、「建設可 持續發展的環境」及「加強香港作為 地區及國際商業中心的策略地位」三 大主題,合共撥款資助 5 個項目,分別 為「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跨種傳 播和致病機制的分子基礎」、「母體 血漿胎兒核酸研究中心」、「智慧型 城市供水系統」、「香港泥石流流動 機理及風險控制」及高速鐵路和鐵道 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應急管理研 究,每個項目獲研資局撥款資助三千 萬元至四千多萬元不等。 徐國良(前排左二)指研究團隊成員之專長涵蓋多個領域,研究目的是要為 鐵路安全、監測、控制及管理問題創建基礎科學理論及方法。 城大供圖 知識轉移袋 5 億 理大收入冠 8 大 院校相關收入增 7% 中大 3.57 億排第二 八大近年知識轉移收入 院校 2014/15學年收入 2013/14學年收入 理大 5.04億元 5.49億元 中大 3.57億元 3.07億元 港大 3.42億元 2.62億元 科大 2.47億元 2.05億元 城大 2.35億元 2.27億元 教院 8,397萬元 6,115萬元 浸大 7,089萬元 6,130萬元 嶺大 2,161萬元 1,539萬元 資料來源:2014/15 知識轉移經常性撥款年度報告 製表:姜嘉軒 教學與研究以外,知識轉移已成為香港高等教 育第三項核心使命,在創新及科技相關層面, 各院校透過技術轉移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嶄新技術作 實際應用,亦有藉專利及附屬公司等讓工商業界將 研究成果推廣發展,而於文科、人文科學和社會科 學等領域,學界也採用多種方法進行知識轉移,包 括設立網站、舉辦研討會、工作坊、展覽和其他公 眾活動向社會傳播知識,致力將知識轉化及應用, 惠及社會大眾。 中大附屬公司盈利達 1500 萬 近年 8 大整體知識轉移收入持續增長,當中以理大 表現最為突出,2014/15 年度總收入逾 5.04 億元,項 目涵蓋科技及社會科學等範疇,將最新技術融入至 工業、醫學、教育等不同層面。中大緊隨其後有 3.57 億元的收入,比去年增長 16%。香港大學收入 3.42 億元,城市大學及科技大學的相關收入均逾二 億元,浸會大學則有 7,000 萬元進賬。 主要提供人文社科商業學科的嶺南大學與教育學 院,知識轉移也較之前一年有明顯進步,分別錄得 逾二千萬元及八千萬元收入。此外,各校在年報中 亦有列出不少培訓課程及服務項目,反映對社會不 同群體帶來物質以外的幫助。 至於 8 大附屬公司情況,中大的附屬公司獲 1,500 萬元盈利,港大的附屬公司較去年少賺超過一半, 僅賺 34 萬元,城大的附屬公司賺逾二百萬元,理大 及浸大則分別虧損逾 33 萬元及 83 萬元。 理大:新研抑劑改善癌治療 理大發言人回應指,該校一向重視知識轉移,其 科研項目亦以應用為主,成果及創新發明貼近市場 需要,有關知識轉移的成功例子,包括新研發的 「芹菜素黃酮類二聚體」抗藥性抑制劑,用以逆轉 癌細胞對抗癌藥所產生的多藥抗藥性,以及將部分 現時必須通過靜脈注射的化療藥研發成新的口服 劑。此項目已跟一所國際腫瘤科藥品公司簽訂專利 技術授權協議,改善癌症治療的成效。 教資會發言人指,各院校在社會上進行包括科 技、技術、專業知識及技能等知識轉移,整體表現 理想,不但有利民生經濟,帶來創新及有經濟效益 的活動以惠及社會及企業,更有助院校的研究方針 更為充實,從而提升本地高等教育界在國際間的競 爭力。發言人又表示,知識轉移撥款推出多年來, 有關活動已在不同學科扎根,有關資金能有效鼓勵 院校從事更多知識轉移的工作,來年撥款將會維持 在現有水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為鼓勵大學將研究成果轉化成應用技術回饋社會,教資 會每年撥出 5,000 萬元經常性撥款予 8 大院校推動知識轉移工作。教資會近日公佈 2014/ 15 學年各院校的最新「知識轉移年度報告」,當中顯示 8 大全年共錄得逾 18.6 億元知識 轉移相關收入,較之前一年的 17.03 億元增加 7%,其中以理工大學收入逾 5 億元居首, 中文大學則以 3.57 億元緊隨其後。教資會指,各院校善用補助金在知識轉移上取得良好 進展,喜見大學研究成果有效地將知識從院校轉移至社會。 文匯教育新聞透視眼 A21 責任編輯:霍柏宇、汪洋 2016 年 1 月 4 日(星期一) 垃圾山進擊科學館 喚醒「海洋惡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每年年底均是國際交換 生的退宿高峰期,由於不想將入宿用品帶走,以往不少 學生索性將有用的雜物丟掉,以免麻煩,造成大量物資 被白白浪費。有大學環保組織留意到上述情況,故發起 退宿回收活動,結果徵集到大批寢具及廚具、餐具,再 放到「二手市場」以物易物。活動負責人期望活動能加 強同學的環保意識,不論是掉棄還是領取物資前都應深 思熟慮,減少浪費。 「免廢讀中大」(CU X Rubbish)上月於中大舉辦退 宿回收活動,目標主要為來港半年的國際交換生及其他 宿生。活動於上星期三結束,大會合共收集到 100 件衣 物、40 個枕頭、35 張被、30 張床單、30 本書、15 個儲物 盒、13 個袋、10 個攬枕、2 箱衣架、1 箱廚具、1 盒餐具 及 1 袋文具。 活動負責人 Alice 指出,過去退宿掉棄物資的問題非常 嚴重,有義工曾在校園垃圾桶旁拾到未剪牌的名牌襯衫及 鞋履,它們明明都非常新淨,卻可能因同學貪方便或懶得 帶走而被掉棄;因此一班有心義工約於兩年前開始舉辦退 宿回收活動,讓有用二手物資得以循環再用,減少浪費。 據了解,今次活動收集得來的物品數量合共約五大 箱,較以往動輒十多箱為少,浪費情況相對有改善。 Alice 表示,活動建議同學只將乾淨衣物及物資放入回收 筒,謝絕所有內衣,絕大部分同學都守規矩,回收得來 物資大都能循環再用。 免費派變「易物」盼同學深思 經過不斷的宣傳,Alice 認為同學對於使用二手物品的 接受程度有所提高,「例如衣架這些不太貼身的物資,同 學都願意接收使用。」不過,由於這些物資過去都是免費 派發,同學可以隨手拿走,源頭減廢的意識仍然不足;所 以今年大會籌備二手交易平台,要求同學帶來自己用不着 的東西,透過以物易物方式換取物資,期望同學在掉棄及 領取物資前均經過深思熟慮,加強環保意識。 每年都有大批學生入宿退宿,新生入宿添置新用品, 退宿時候隨意將其掉棄,形成惡性循環;Alice 建議新入 宿同學不要隨意買新物資,應先從家中找找有否剩餘物 資帶來使用,或者到這些二手市場逛逛,慳錢之餘又能 減少浪費,一舉兩得。另一方面,部分同學待到退宿前 最後一兩日才匆忙收拾,懶得將佔地方而又不值錢的物 資一併帶走,貪方便通通棄掉,她建議同學應預留多點 時間分批收拾及「疏散」物資,將可減少浪費。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為提升巿民對海洋垃圾污 染的關注,香港科學館舉辦了「海洋怒吼──塑膠垃圾 關注計劃」專題展覽,當中展出不少國際及本地藝術 品,當中有由瑞士蘇黎世設計博物館借出名為「海洋的 惡夢」兩米高垃圾大山,以及由香港中學生以垃圾組裝 而成的藝術裝置。北角協同中學學生製作作品「釣魚 翁」亦有份參展,該校學生何慧莹指,希望藝術品可令 市民思考海洋污染的問題。 塑膠垃圾難以分解,一件垃圾的分解時間往往要用上 逾 400 年的時間。香港科學館由即日起展出「海洋怒吼 ──塑膠垃圾關注計劃」展覽。展覽融合科學與藝術, 匯聚本港和外地展品,喚醒市民關注海洋垃圾問題。踏 入展館,迎面而來的是兩米高的「海洋的惡夢」垃圾 山,這藝術裝置是由北大西洋、夏威夷、波羅的海等沙 灘收集的海洋塑膠垃圾組成,細看之下會發現廢棄輪 胎、水泡、塑膠桶、牙刷等。藝術家以震撼視覺的作 品,揭示海洋生態系統遭受的嚴重傷害。 「釣魚吃如吃自己垃圾」 展場另有香港學生以校園和環保園收集得來的垃圾所組 裝而成的藝術裝置。北角協同中學學生作品「釣魚翁」是 由大型塑膠瓶、廢棄橫幅及欄杆組裝而成。有份參與製作 的學生何慧莹指,裝置上的「釣魚翁」展示的是半吞塑膠 瓶的魚,希望引發參觀人士思考海洋污染的問題,「我們 把垃圾扔到海中,魚把垃圾吃了;我們釣魚吃,就是吃回 自己的垃圾。」同時場內播放由 40 名中學生參與製作的 「污點」影片,當中記錄了該批學生到大嶼山籮箕灣執垃 圾,並把撿回來的塑膠垃圾變成藝術品。 是次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瑞士駐香港總領事館 合辦,展覽日期由即日起至 2 月 17 日。配合「欣賞香 港」運動,康文署轄下博物館包括科學館 1 月一律免費 開放,歡迎市民參觀。 回收退宿物資 中大「易物免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畢業象徵一個階 段的完結,同時亦是踏進人生新里程。麗澤中學 自 10 年前起已舉行畢業長跑,旨在鼓勵學生積極 面對畢業後的新挑戰,同時透過長跑鍛煉他們的 毅力和意志。校方在本學年亦再次舉辦長跑活 動,逾百名學生於船灣淡水湖主壩一同完成約三 公里的路程。 麗澤中學本學年的畢業長跑主題是「堅定意 志,理想前行」,期望學生擁有堅定的意志,朝 着理想向前走。是次長跑活動在上月 21 日於船灣 淡水湖主壩舉行,分男、女子組進行;男子組的 路線約四公里,而女子組則約為三公里。當日早 上 8 時半,100 名健兒從學校出發前往活動場地; 當銅鑼聲響起,活動正式開始,所有同學在寒冬 天氣下完成長跑路程。 長跑活動前,老師和同學可在贈言紙上表達對 長跑活動或是畢業的一些感想和鼓勵說話,贈言 隨後張貼在學校大門壁報板與全校師生分享,畢 業活動相關內容亦會製成光碟,並於畢業禮後派 發。 麗澤生畢業長跑迎「新里程」 麗澤中學上月舉行畢業長跑,100 名中六學生在船灣淡 水湖主壩起跑。 麗澤供圖 理大指該校於知識轉移方面有不少成功例子,包括由應用 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周銘祥團隊研發的「芹菜素黃酮類 二聚體」抗藥性抑制劑,去年跟一國際腫瘤科藥品公司簽訂 專利技術授權協議,希望改善癌症治療。 理大網頁圖片 2014/15 學年 8 大共錄得逾 18.6 億元「知識轉移」相關收 入,較之前一年增長 7%,當中理大有逾 5 億元「知識轉移」 收入,屬各院校中最多。 資料圖片 北角協同中學學生以塑膠垃圾製成的「釣魚翁」藝術 裝置。 有大學環保組織自發舉行退宿回收活動,收集逾百件 衣物及寢室用品。 「免廢讀中大」圖片 本疊內容:文匯教育 副刊 娛樂新聞 體育新聞

Upload: others

Post on 11-Jul-2020

6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文匯教育新聞透視眼 責任編輯:霍柏宇、汪洋 知識轉移袋5億 …pdf.wenweipo.com/2016/01/04/a21-0104.pdf垃圾山進擊科學館 喚醒「海洋惡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姜嘉軒)每年年底均是國際交換

城大獲資助研高鐵安全可靠性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姜嘉軒)研資局本年撥款資助院校進行5個主題研究計劃,城大昨日就其中一個獲資助項目公佈研究詳情。為提升鐵路安全及

可靠程度,城大團隊會進行為期5年的「高速鐵路和鐵道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應急管理研究」,為鐵路安全、監測、控制及管理問題創建基礎

科學理論及方法,希望可擴大香港在該領域的優勢。

徐國良:項目具3目標項目首席研究員、城大系統工程及

工程管理學系系主任徐國良表示,該項目共有3大目標,包括實施自動識別故障診斷與檢測系統以保障系統安全;設計先進鐵路系統操作以確保列車操作、服務及表現;幫助管理者制訂可信和可持續的運輸策略,以提高交通管理的安全與可靠度。研究重點分「工程系統」及「人群

流動和系統容量管理」兩方面。前者關注軌道、線纜、機車部件的安全與可靠性,包括應用異常檢測、故障識別、故障診斷和可靠性退化模型,為鐵路系統的重要組件和備件提供最優化的維修保養計劃和供應鏈管理策略。

後者目標防患未然,為可能發生的緊急情況提供可行應對策略,例如研究火災安全,如何避免人群過度擁擠及提供最佳調度安排等。項目將由城大及另外4所本港及海外協作院校共同研究,涉款4,084萬元。研資局自2011年起,每年撥款資助院校進行不同主題研究計劃,2015/16年度局方設「促進健康」、「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及「加強香港作為地區及國際商業中心的策略地位」三大主題,合共撥款資助5個項目,分別為「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跨種傳播和致病機制的分子基礎」、「母體血漿胎兒核酸研究中心」、「智慧型城市供水系統」、「香港泥石流流動機理及風險控制」及高速鐵路和鐵道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應急管理研究,每個項目獲研資局撥款資助三千萬元至四千多萬元不等。

■徐國良(前排左二)指研究團隊成員之專長涵蓋多個領域,研究目的是要為鐵路安全、監測、控制及管理問題創建基礎科學理論及方法。 城大供圖

知識轉移袋5億理大收入冠8大院校相關收入增7% 中大3.57億排第二

八大近年知識轉移收入院校 2014/15學年收入 2013/14學年收入理大 5.04億元 5.49億元中大 3.57億元 3.07億元港大 3.42億元 2.62億元科大 2.47億元 2.05億元城大 2.35億元 2.27億元教院 8,397萬元 6,115萬元浸大 7,089萬元 6,130萬元嶺大 2,161萬元 1,539萬元資料來源:2014/15知識轉移經常性撥款年度報告

製表:姜嘉軒

除教學與研究以外,知識轉移已成為香港高等教育第三項核心使命,在創新及科技相關層面,

各院校透過技術轉移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嶄新技術作實際應用,亦有藉專利及附屬公司等讓工商業界將研究成果推廣發展,而於文科、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等領域,學界也採用多種方法進行知識轉移,包括設立網站、舉辦研討會、工作坊、展覽和其他公眾活動向社會傳播知識,致力將知識轉化及應用,惠及社會大眾。

中大附屬公司盈利達1500萬近年8大整體知識轉移收入持續增長,當中以理大表現最為突出,2014/15年度總收入逾5.04億元,項目涵蓋科技及社會科學等範疇,將最新技術融入至工業、醫學、教育等不同層面。中大緊隨其後有3.57億元的收入,比去年增長16%。香港大學收入3.42億元,城市大學及科技大學的相關收入均逾二

億元,浸會大學則有7,000萬元進賬。主要提供人文社科商業學科的嶺南大學與教育學

院,知識轉移也較之前一年有明顯進步,分別錄得逾二千萬元及八千萬元收入。此外,各校在年報中亦有列出不少培訓課程及服務項目,反映對社會不同群體帶來物質以外的幫助。至於8大附屬公司情況,中大的附屬公司獲1,500

萬元盈利,港大的附屬公司較去年少賺超過一半,僅賺34萬元,城大的附屬公司賺逾二百萬元,理大及浸大則分別虧損逾33萬元及83萬元。

理大:新研抑劑改善癌治療理大發言人回應指,該校一向重視知識轉移,其科研項目亦以應用為主,成果及創新發明貼近市場需要,有關知識轉移的成功例子,包括新研發的「芹菜素黃酮類二聚體」抗藥性抑制劑,用以逆轉癌細胞對抗癌藥所產生的多藥抗藥性,以及將部分

現時必須通過靜脈注射的化療藥研發成新的口服劑。此項目已跟一所國際腫瘤科藥品公司簽訂專利技術授權協議,改善癌症治療的成效。教資會發言人指,各院校在社會上進行包括科技、技術、專業知識及技能等知識轉移,整體表現理想,不但有利民生經濟,帶來創新及有經濟效益的活動以惠及社會及企業,更有助院校的研究方針更為充實,從而提升本地高等教育界在國際間的競爭力。發言人又表示,知識轉移撥款推出多年來,有關活動已在不同學科扎根,有關資金能有效鼓勵院校從事更多知識轉移的工作,來年撥款將會維持在現有水平。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為鼓勵大學將研究成果轉化成應用技術回饋社會,教資

會每年撥出5,000萬元經常性撥款予8大院校推動知識轉移工作。教資會近日公佈2014/

15學年各院校的最新「知識轉移年度報告」,當中顯示8大全年共錄得逾18.6億元知識

轉移相關收入,較之前一年的17.03億元增加7%,其中以理工大學收入逾5億元居首,

中文大學則以3.57億元緊隨其後。教資會指,各院校善用補助金在知識轉移上取得良好

進展,喜見大學研究成果有效地將知識從院校轉移至社會。

文匯教育新聞透視眼A21 ■責任編輯:霍柏宇、汪洋 2016年1月4日(星期一)

垃圾山進擊科學館喚醒「海洋惡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姜嘉軒)每年年底均是國際交換生的退宿高峰期,由於不想將入宿用品帶走,以往不少學生索性將有用的雜物丟掉,以免麻煩,造成大量物資被白白浪費。有大學環保組織留意到上述情況,故發起退宿回收活動,結果徵集到大批寢具及廚具、餐具,再放到「二手市場」以物易物。活動負責人期望活動能加強同學的環保意識,不論是掉棄還是領取物資前都應深思熟慮,減少浪費。「免廢讀中大」(CU X Rubbish)上月於中大舉辦退

宿回收活動,目標主要為來港半年的國際交換生及其他宿生。活動於上星期三結束,大會合共收集到100件衣物、40個枕頭、35張被、30張床單、30本書、15個儲物盒、13個袋、10個攬枕、2箱衣架、1箱廚具、1盒餐具及1袋文具。活動負責人Alice指出,過去退宿掉棄物資的問題非常

嚴重,有義工曾在校園垃圾桶旁拾到未剪牌的名牌襯衫及鞋履,它們明明都非常新淨,卻可能因同學貪方便或懶得帶走而被掉棄;因此一班有心義工約於兩年前開始舉辦退宿回收活動,讓有用二手物資得以循環再用,減少浪費。據了解,今次活動收集得來的物品數量合共約五大

箱,較以往動輒十多箱為少,浪費情況相對有改善。Alice表示,活動建議同學只將乾淨衣物及物資放入回收筒,謝絕所有內衣,絕大部分同學都守規矩,回收得來物資大都能循環再用。

免費派變「易物」盼同學深思經過不斷的宣傳,Alice認為同學對於使用二手物品的

接受程度有所提高,「例如衣架這些不太貼身的物資,同學都願意接收使用。」不過,由於這些物資過去都是免費派發,同學可以隨手拿走,源頭減廢的意識仍然不足;所以今年大會籌備二手交易平台,要求同學帶來自己用不着的東西,透過以物易物方式換取物資,期望同學在掉棄及領取物資前均經過深思熟慮,加強環保意識。每年都有大批學生入宿退宿,新生入宿添置新用品,

退宿時候隨意將其掉棄,形成惡性循環;Alice建議新入宿同學不要隨意買新物資,應先從家中找找有否剩餘物資帶來使用,或者到這些二手市場逛逛,慳錢之餘又能減少浪費,一舉兩得。另一方面,部分同學待到退宿前最後一兩日才匆忙收拾,懶得將佔地方而又不值錢的物資一併帶走,貪方便通通棄掉,她建議同學應預留多點時間分批收拾及「疏散」物資,將可減少浪費。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為提升巿民對海洋垃圾污染的關注,香港科學館舉辦了「海洋怒吼──塑膠垃圾關注計劃」專題展覽,當中展出不少國際及本地藝術品,當中有由瑞士蘇黎世設計博物館借出名為「海洋的惡夢」兩米高垃圾大山,以及由香港中學生以垃圾組裝而成的藝術裝置。北角協同中學學生製作作品「釣魚翁」亦有份參展,該校學生何慧莹指,希望藝術品可令市民思考海洋污染的問題。塑膠垃圾難以分解,一件垃圾的分解時間往往要用上

逾400年的時間。香港科學館由即日起展出「海洋怒吼──塑膠垃圾關注計劃」展覽。展覽融合科學與藝術,匯聚本港和外地展品,喚醒市民關注海洋垃圾問題。踏入展館,迎面而來的是兩米高的「海洋的惡夢」垃圾山,這藝術裝置是由北大西洋、夏威夷、波羅的海等沙灘收集的海洋塑膠垃圾組成,細看之下會發現廢棄輪胎、水泡、塑膠桶、牙刷等。藝術家以震撼視覺的作品,揭示海洋生態系統遭受的嚴重傷害。

「釣魚吃如吃自己垃圾」展場另有香港學生以校園和環保園收集得來的垃圾所組

裝而成的藝術裝置。北角協同中學學生作品「釣魚翁」是由大型塑膠瓶、廢棄橫幅及欄杆組裝而成。有份參與製作的學生何慧莹指,裝置上的「釣魚翁」展示的是半吞塑膠瓶的魚,希望引發參觀人士思考海洋污染的問題,「我們把垃圾扔到海中,魚把垃圾吃了;我們釣魚吃,就是吃回自己的垃圾。」同時場內播放由40名中學生參與製作的「污點」影片,當中記錄了該批學生到大嶼山籮箕灣執垃圾,並把撿回來的塑膠垃圾變成藝術品。是次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瑞士駐香港總領事館

合辦,展覽日期由即日起至2月17日。配合「欣賞香港」運動,康文署轄下博物館包括科學館1月一律免費開放,歡迎市民參觀。

回收退宿物資中大「易物免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畢業象徵一個階段的完結,同時亦是踏進人生新里程。麗澤中學自10年前起已舉行畢業長跑,旨在鼓勵學生積極面對畢業後的新挑戰,同時透過長跑鍛煉他們的毅力和意志。校方在本學年亦再次舉辦長跑活動,逾百名學生於船灣淡水湖主壩一同完成約三公里的路程。麗澤中學本學年的畢業長跑主題是「堅定意

志,理想前行」,期望學生擁有堅定的意志,朝着理想向前走。是次長跑活動在上月21日於船灣

淡水湖主壩舉行,分男、女子組進行;男子組的路線約四公里,而女子組則約為三公里。當日早上8時半,100名健兒從學校出發前往活動場地;當銅鑼聲響起,活動正式開始,所有同學在寒冬天氣下完成長跑路程。長跑活動前,老師和同學可在贈言紙上表達對

長跑活動或是畢業的一些感想和鼓勵說話,贈言隨後張貼在學校大門壁報板與全校師生分享,畢業活動相關內容亦會製成光碟,並於畢業禮後派發。

麗澤生畢業長跑迎「新里程」

■麗澤中學上月舉行畢業長跑,100名中六學生在船灣淡水湖主壩起跑。 麗澤供圖

◀理大指該校於知識轉移方面有不少成功例子,包括由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教授周銘祥團隊研發的「芹菜素黃酮類二聚體」抗藥性抑制劑,去年跟一國際腫瘤科藥品公司簽訂專利技術授權協議,希望改善癌症治療。 理大網頁圖片

▲2014/15學年8大共錄得逾18.6億元「知識轉移」相關收入,較之前一年增長7%,當中理大有逾5億元「知識轉移」收入,屬各院校中最多。 資料圖片

■北角協同中學學生以塑膠垃圾製成的「釣魚翁」藝術裝置。

■有大學環保組織自發舉行退宿回收活動,收集逾百件衣物及寢室用品。 「免廢讀中大」圖片

本疊內容:文匯教育 副刊 娛樂新聞 體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