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暖不过邻里情: “包子婆婆”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

1
03 03 责任编辑 杨一洪 编辑 杨雪梅 2017 年 11 月 28 日 星期二 电话:023-45637555E-mail:[email protected] 最暖不过邻里情: “包子婆婆”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如今的城市,高楼林立,一个小区动辄住着上千居民,不 过,很多却是防盗门一关,各自天地,很多人当了几年的邻居, 却不知道对方姓啥名谁……因此不少人把城市居住比喻为 “鸽笼”。 然而,在铜梁六顺花园,你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邻里氛 围。“张大爷,你这么早就下楼接孙孙放学了啊!天冷了,穿厚 点哟!”“胡大哥,你做的咸菜真好吃,明年多做点,搞不赢我来 帮忙!”“林老师,你家宝贝好乖哟,很远就在喊婆婆好。”…… 每次走进这个小区,这样的热络招呼随处可听见,小区黄葛树 下、石桌凳上,随时都有聚在一起休闲的邻里,欢声笑语让整 个小区的人彼此显得十分熟悉和要好。 “自从知道‘包子婆婆’陈淑梅的困难后,大家都争相去帮 助他们,和他们一起包包子聊家常,帮他们一起抬包子下楼售 卖,在这些过程中,邻里的感情就更好了。”小区业主都笑着 说,得知‘包子婆婆’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后,大家都特别高兴, 好像自己得了奖似的。 “这个荣誉是属于六顺花园小区全体业主的,也是属于铜 梁那么多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的,没有他们,我无法挺过来。”谈 到小区业主的热情和友好,陈淑梅婆婆眼含热泪,如数家珍。 六顺花园小区的业主大部分都是 2007 年前后入 住的,目前小区大约居住了六七千人,个个都是热心 人,整个小区其乐融融,就像一个大家庭。 住在陈淑梅家对门的是黎兴亮和张玲夫妇,黎兴 亮是一位兽医,张玲在一家地产公司当会计。尽管两 人工作都很忙,但只要夫妻俩下班走到楼下,看到有 一堆面粉,俩人就悄悄地帮助扛上楼,有时要上下跑 很多趟。每当陈淑梅忙完回家,看到门口的一堆面粉 和全身被染得粉白的夫妻俩,总是感激不已。2015年 夏天,陈淑梅被开水严重烫伤,医治了四五个月。这 段时间里,一日三餐都是黎兴亮夫妻俩做好后给她送 过来的。“黎医生的家常鱼做得特别好吃,那几个月吃 他做的饭菜,我都长胖了 10 多斤。”陈淑梅说,黎兴亮 夫妻为人和善,小区很多业主都认识和喜欢他们。夫 妻俩还经常给她的两个小孙子买水果和牛奶,两个小 孙子都特别喜欢他们,把他俩当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 看待。 陈淑梅的隔壁邻居叫张成梅,也是她儿子的“债 主”。“儿子去世时,好多债主上门要账,只有张成梅从 来没有催过我。”陈淑梅说,张成梅和她家无亲无故, 就因为是邻居,她第一个借了几万元给儿子做生意, 还不要利息,这种信任本就十分难得。不仅不催账, 之后的3年多,张成梅还是每天第一个敲开门来帮陈 淑梅一起做包子的人。也因为这份温暖,陈淑梅把凑 起来的第一笔款还给了她。 刘小红、郑玲、杨玲……一个个让陈淑梅温暖不 已的名字,她们要么每天到她家里帮忙揉面做包子; 要么经常给她的两个小孙子送衣服鞋子;要么经常陪 她一起卖包子……就这样,最近两年,陆陆续续有很 多“生面孔”加入到帮助陈淑梅的队伍,陈淑梅甚至连 一些人的名字都叫不出来。 还有的业主,他们没有时间帮陈 淑梅做包子,便用另外一种形式来帮 —买包子。 苏军是一家农场的企业主,平时 非常忙。虽同在一个小区,但他家离 陈淑梅家比较远,出入也不顺路,然而 他和妻子每天早上都要绕道到陈淑梅 楼下吃包子稀饭。“很久了我都不知道 他的名字,只知道他住在这个小区,后 来偶然一次看新闻,才知道他叫苏 军。”陈淑梅说,苏军每次吃饭,都要多 给钱,不管吃三元两元的包子,基本上 都会放十元或二十元钱在桌上,说一 声:“陈婆婆,饭钱放桌上,记得收哦!” 每天下午六点多钟,苏军的妻子下班 回来都会转到她的摊子前,只要有剩 下的包子,不管多少,也不管卖相,她 都会全部买走。 三栋二单元一位不知名的大姐在 东门菜市场做“干鲜”生意,每天早上, 她都会早早地来到陈淑梅的摊位前, 捡一大包包子提走,说要拿给工人上 午 10 点钟加餐。“过去都没有这个福 利,自从有了陈婆婆的包子,大家帮我 干活比过去更卖力了。”这位不愿具名 的业主打趣地说。 三栋还有一位老人,特别喜欢锻 炼,每天早上天刚刚亮,他就要去滨河 路跑一圈,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 10来个陈淑梅的包子,冬天有时候太 早了,陈淑梅还没有把包子蒸熟,他就 到六楼她家里来等着,等到包子熟了, 帮着把包子一起抬下去,然后再提着 买好的包子给老伴送回去。有空的时 候,他还来帮陈淑梅卖包子,小区大部 分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都习惯称呼 他为“眼镜党员”。 “小区吴叔叔也是特别好的一位 老人,性格爽朗,他经常劝解陈婆婆看 开些,没得过不去的坎。”业主们说,因 为他文化比较高,算账快,因此都由他 负责帮陈婆婆收钱统计,最后把钱交 到陈婆婆的手上。“每一张钱都理得伸 伸展展的,一丝不苟。”陈淑梅说,吴叔 叔去年搬到重庆和儿子一起居住了, 他离开小区的这大半年里,她和小区 很多业主一样,感觉特别不习惯。 人虽搬走了,心却还在小区。小 区还有两个小伙子前年也搬走了,不 过仍经常打电话回来问陈婆婆的情 况。这两个小伙子和陈淑梅儿子的年 龄差不多,身形也比较像,陈淑梅儿子 意外身亡那年,她难以接受现实,每次 看到这两个小伙子,就会想起自己的 儿子,眼泪就吧嗒吧嗒地流,得知缘由 后,这两个小伙子经常过来嘘寒问暖, 每次来都给陈淑梅买牛奶、副食品,让 陈淑梅慢慢走出了丧子的阴影。 六顺花园还有不少在党政机关工 作的干部,为了帮陈淑梅一把,主动说 服机关伙食团买陈婆婆的包子。虎峰 镇政府的王伟、社济小学的何老师和 侣俸镇小学的龚老师等,经常会齐聚 在陈婆婆的包子摊前买包子,有了他 们的支持,陈淑梅还账的进程也加快 了许多。 “小区业主之间的关系非常好,胡 叔叔的咸菜做得好,经常背来挨家挨 户送,苏嬢嬢的子女很有孝心,经常给 她买很多稀奇的好吃的,她总会拿出 来给小区业主品尝。”采访过程中,业 主们还相互逗趣,他们说,入住这 10 年,除了因为开发商的一些遗留问题 难解决,业主们和物业闹过两次不愉 快外,业主之间从来没有红过脸,也几 乎没有听到哪家哪户扯皮吵架,大家 每天在楼下耍,都高兴得很。 “特别感谢这么多业主们的关心, 生活在这个小区真的很幸福。”陈淑梅 说,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人 能帮她搭把手,她想在下个月办一场 流水席,请全小区的业主和那些帮过 她的好心人都来聚聚,吃一顿便饭,她 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向所有的好心人 一表谢意。 (文/记者 蒋明琴 实习生 承沂 图/记者 蒋明琴 陈刚) 小区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买包子也是一种支援 “我特别感谢卢成军、刘黎、孔明这 3 个‘编外’的 六顺花园业主。”陈淑梅说,卢成军早年在六顺花园开 办了一所培训学校,在寒暑假对孩子进行艺术和学业 类的培训辅导。2013年8月,知晓陈淑梅家里的情况 后,细心的卢成军主动提出让陈淑梅的两个小孙子免 费来他的培训班学点兴趣特长。从那时开始,陈淑梅 的两个孙子寒暑假都在那里度过,一直到那所学校搬 迁。“两个孩子在那里学了珠心算,如今的口算能力都 很好,数学成绩很棒,这得感谢卢成军的帮助。”陈淑 梅说,此外,当年 9 月,卢成军还悄悄塞给她 5000 元现 金,让她购买了蒸笼和大锅、面粉、肉馅等原材料,坚 定了她卖包子替子还债的信心。 刘黎和孔明是六顺幼儿园的负责人,2013年秋 期,小孙子李俊浩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了,然而对于 满身债务的陈淑梅来说,上幼儿园的学费算得上是一 笔巨款。这时,得知情况的刘黎和孔明主动找到陈淑 梅,叫她放心把孩子送到学校,学费减半,保育费和生 活费全免。两位好心人还免费给孩子做了校服,每年 的六一儿童节,两位好心人都要给孩子送很大一包小 吃和牛奶,这让两个孩子高兴得不得了。 “编外业主”也来伸援手 大家一起帮忙卖包子 大家一起帮忙卖包子志愿者也赶来帮忙 志愿者也赶来帮忙好心邻居经常帮忙抬面粉上楼 好心邻居经常帮忙抬面粉上楼为了让陈淑梅雨天也能卖包子,业主们帮忙搭建起了雨棚。 小区就是业主们温暖的家。 邻居们经常在大树下一起玩耍。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Oct-2020

3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Page 1: 最暖不过邻里情: “包子婆婆”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 到小区业主的热情和友好,陈淑梅婆婆眼含热泪,如数家珍。 六顺花园小区的业主大部分都是2007年前后入

0303关 注责任编辑 杨一洪 编辑 杨雪梅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电话:023-45637555 E-mail:[email protected]

最暖不过邻里情:

“包子婆婆”有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如今的城市,高楼林立,一个小区动辄住着上千居民,不

过,很多却是防盗门一关,各自天地,很多人当了几年的邻居,

却不知道对方姓啥名谁……因此不少人把城市居住比喻为

“鸽笼”。

然而,在铜梁六顺花园,你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邻里氛

围。“张大爷,你这么早就下楼接孙孙放学了啊!天冷了,穿厚

点哟!”“胡大哥,你做的咸菜真好吃,明年多做点,搞不赢我来

帮忙!”“林老师,你家宝贝好乖哟,很远就在喊婆婆好。”……

每次走进这个小区,这样的热络招呼随处可听见,小区黄葛树

下、石桌凳上,随时都有聚在一起休闲的邻里,欢声笑语让整

个小区的人彼此显得十分熟悉和要好。

“自从知道‘包子婆婆’陈淑梅的困难后,大家都争相去帮

助他们,和他们一起包包子聊家常,帮他们一起抬包子下楼售

卖,在这些过程中,邻里的感情就更好了。”小区业主都笑着

说,得知‘包子婆婆’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后,大家都特别高兴,

好像自己得了奖似的。

“这个荣誉是属于六顺花园小区全体业主的,也是属于铜

梁那么多曾经帮助过我的人的,没有他们,我无法挺过来。”谈

到小区业主的热情和友好,陈淑梅婆婆眼含热泪,如数家珍。

六顺花园小区的业主大部分都是2007年前后入

住的,目前小区大约居住了六七千人,个个都是热心

人,整个小区其乐融融,就像一个大家庭。

住在陈淑梅家对门的是黎兴亮和张玲夫妇,黎兴

亮是一位兽医,张玲在一家地产公司当会计。尽管两

人工作都很忙,但只要夫妻俩下班走到楼下,看到有

一堆面粉,俩人就悄悄地帮助扛上楼,有时要上下跑

很多趟。每当陈淑梅忙完回家,看到门口的一堆面粉

和全身被染得粉白的夫妻俩,总是感激不已。2015年

夏天,陈淑梅被开水严重烫伤,医治了四五个月。这

段时间里,一日三餐都是黎兴亮夫妻俩做好后给她送

过来的。“黎医生的家常鱼做得特别好吃,那几个月吃

他做的饭菜,我都长胖了10多斤。”陈淑梅说,黎兴亮

夫妻为人和善,小区很多业主都认识和喜欢他们。夫

妻俩还经常给她的两个小孙子买水果和牛奶,两个小

孙子都特别喜欢他们,把他俩当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

看待。

陈淑梅的隔壁邻居叫张成梅,也是她儿子的“债

主”。“儿子去世时,好多债主上门要账,只有张成梅从

来没有催过我。”陈淑梅说,张成梅和她家无亲无故,

就因为是邻居,她第一个借了几万元给儿子做生意,

还不要利息,这种信任本就十分难得。不仅不催账,

之后的3年多,张成梅还是每天第一个敲开门来帮陈

淑梅一起做包子的人。也因为这份温暖,陈淑梅把凑

起来的第一笔款还给了她。

刘小红、郑玲、杨玲……一个个让陈淑梅温暖不

已的名字,她们要么每天到她家里帮忙揉面做包子;

要么经常给她的两个小孙子送衣服鞋子;要么经常陪

她一起卖包子……就这样,最近两年,陆陆续续有很

多“生面孔”加入到帮助陈淑梅的队伍,陈淑梅甚至连

一些人的名字都叫不出来。

还有的业主,他们没有时间帮陈

淑梅做包子,便用另外一种形式来帮

忙——买包子。

苏军是一家农场的企业主,平时

非常忙。虽同在一个小区,但他家离

陈淑梅家比较远,出入也不顺路,然而

他和妻子每天早上都要绕道到陈淑梅

楼下吃包子稀饭。“很久了我都不知道

他的名字,只知道他住在这个小区,后

来偶然一次看新闻,才知道他叫苏

军。”陈淑梅说,苏军每次吃饭,都要多

给钱,不管吃三元两元的包子,基本上

都会放十元或二十元钱在桌上,说一

声:“陈婆婆,饭钱放桌上,记得收哦!”

每天下午六点多钟,苏军的妻子下班

回来都会转到她的摊子前,只要有剩

下的包子,不管多少,也不管卖相,她

都会全部买走。

三栋二单元一位不知名的大姐在

东门菜市场做“干鲜”生意,每天早上,

她都会早早地来到陈淑梅的摊位前,

捡一大包包子提走,说要拿给工人上

午10点钟加餐。“过去都没有这个福

利,自从有了陈婆婆的包子,大家帮我

干活比过去更卖力了。”这位不愿具名

的业主打趣地说。

三栋还有一位老人,特别喜欢锻

炼,每天早上天刚刚亮,他就要去滨河

路跑一圈,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

10来个陈淑梅的包子,冬天有时候太

早了,陈淑梅还没有把包子蒸熟,他就

到六楼她家里来等着,等到包子熟了,

帮着把包子一起抬下去,然后再提着

买好的包子给老伴送回去。有空的时

候,他还来帮陈淑梅卖包子,小区大部

分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都习惯称呼

他为“眼镜党员”。

“小区吴叔叔也是特别好的一位

老人,性格爽朗,他经常劝解陈婆婆看

开些,没得过不去的坎。”业主们说,因

为他文化比较高,算账快,因此都由他

负责帮陈婆婆收钱统计,最后把钱交

到陈婆婆的手上。“每一张钱都理得伸

伸展展的,一丝不苟。”陈淑梅说,吴叔

叔去年搬到重庆和儿子一起居住了,

他离开小区的这大半年里,她和小区

很多业主一样,感觉特别不习惯。

人虽搬走了,心却还在小区。小

区还有两个小伙子前年也搬走了,不

过仍经常打电话回来问陈婆婆的情

况。这两个小伙子和陈淑梅儿子的年

龄差不多,身形也比较像,陈淑梅儿子

意外身亡那年,她难以接受现实,每次

看到这两个小伙子,就会想起自己的

儿子,眼泪就吧嗒吧嗒地流,得知缘由

后,这两个小伙子经常过来嘘寒问暖,

每次来都给陈淑梅买牛奶、副食品,让

陈淑梅慢慢走出了丧子的阴影。

六顺花园还有不少在党政机关工

作的干部,为了帮陈淑梅一把,主动说

服机关伙食团买陈婆婆的包子。虎峰

镇政府的王伟、社济小学的何老师和

侣俸镇小学的龚老师等,经常会齐聚

在陈婆婆的包子摊前买包子,有了他

们的支持,陈淑梅还账的进程也加快

了许多。

“小区业主之间的关系非常好,胡

叔叔的咸菜做得好,经常背来挨家挨

户送,苏嬢嬢的子女很有孝心,经常给

她买很多稀奇的好吃的,她总会拿出

来给小区业主品尝。”采访过程中,业

主们还相互逗趣,他们说,入住这10

年,除了因为开发商的一些遗留问题

难解决,业主们和物业闹过两次不愉

快外,业主之间从来没有红过脸,也几

乎没有听到哪家哪户扯皮吵架,大家

每天在楼下耍,都高兴得很。

“特别感谢这么多业主们的关心,

生活在这个小区真的很幸福。”陈淑梅

说,现在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人

能帮她搭把手,她想在下个月办一场

流水席,请全小区的业主和那些帮过

她的好心人都来聚聚,吃一顿便饭,她

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向所有的好心人

一表谢意。

(文/记者 蒋明琴 实习生 周

承沂 图/记者 蒋明琴 陈刚)

小区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买包子也是一种支援

“我特别感谢卢成军、刘黎、孔明这3个‘编外’的

六顺花园业主。”陈淑梅说,卢成军早年在六顺花园开

办了一所培训学校,在寒暑假对孩子进行艺术和学业

类的培训辅导。2013年8月,知晓陈淑梅家里的情况

后,细心的卢成军主动提出让陈淑梅的两个小孙子免

费来他的培训班学点兴趣特长。从那时开始,陈淑梅

的两个孙子寒暑假都在那里度过,一直到那所学校搬

迁。“两个孩子在那里学了珠心算,如今的口算能力都

很好,数学成绩很棒,这得感谢卢成军的帮助。”陈淑

梅说,此外,当年9月,卢成军还悄悄塞给她5000元现

金,让她购买了蒸笼和大锅、面粉、肉馅等原材料,坚

定了她卖包子替子还债的信心。

刘黎和孔明是六顺幼儿园的负责人,2013年秋

期,小孙子李俊浩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了,然而对于

满身债务的陈淑梅来说,上幼儿园的学费算得上是一

笔巨款。这时,得知情况的刘黎和孔明主动找到陈淑

梅,叫她放心把孩子送到学校,学费减半,保育费和生

活费全免。两位好心人还免费给孩子做了校服,每年

的六一儿童节,两位好心人都要给孩子送很大一包小

吃和牛奶,这让两个孩子高兴得不得了。

“编外业主”也来伸援手

大家一起帮忙卖包子大家一起帮忙卖包子。。

志愿者也赶来帮忙志愿者也赶来帮忙。。

好心邻居经常帮忙抬面粉上楼好心邻居经常帮忙抬面粉上楼。。

为了让陈淑梅雨天也能卖包子,业主们帮忙搭建起了雨棚。 小区就是业主们温暖的家。

邻居们经常在大树下一起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