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教師韶關考察交流團 為publish.newgen.org.hk/others/2013education/c.pdf ·...

6
促進兩岸三地教師的交流,計劃舉辦了「兩岸 三地教師韶關考察交流團」。在六天的考察交 流團中,來自不同學校的 80 位香港教師和 40 位台 灣教師從不同角度了解內地在教育、歷史、文化、 建築、宗教等方面的現況。 行程中,參加者參觀拜訪了當地的教育機構,了解 內地最新的教育情況。他們亦考察了當地的歷史古 蹟和工業園,加深了對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國工業化新進程的認識。他們還參加了兩場專題講座,增加對 國情的認識和了解。 除了參觀考察和專題講座,更難得的是香港和台灣教師有機會同食、同住、同活動,一起拜訪當地的大、 中、小學,與當地教師進行分享交流。大家就著不同的教育議題進行深入的討論,互相分享教育理念, 增加彼此對兩岸三地教育情況的認識。在小組分享會上,兩地教師分享自己在考察交流團中的得著與體 會,互相學習、互相啟迪,一起為更優質的教學而努力。 增加彼此對兩岸三地教育情況的認識。在小組分享會上,兩地教師分享自己在考察交流團中的得著與,互相學習、互相啟迪,一起為更優質的教學而努力日期: 2013 年 8 月 2 至 7 日 (6 天 ) 地點: 廣東省韶關市 合辦機構: 中華教育文化經貿促進協會、台灣教師專業發展學會 接待機構: 韶關學院 兩岸三地教師韶關考察交流團 11

Upload: others

Post on 19-Jan-2020

1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為促進兩岸三地教師的交流,計劃舉辦了「兩岸三地教師韶關考察交流團」。在六天的考察交

流團中,來自不同學校的 80 位香港教師和 40 位台灣教師從不同角度了解內地在教育、歷史、文化、建築、宗教等方面的現況。

行程中,參加者參觀拜訪了當地的教育機構,了解內地最新的教育情況。他們亦考察了當地的歷史古蹟和工業園,加深了對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國工業化新進程的認識。他們還參加了兩場專題講座,增加對國情的認識和了解。

除了參觀考察和專題講座,更難得的是香港和台灣教師有機會同食、同住、同活動,一起拜訪當地的大、中、小學,與當地教師進行分享交流。大家就著不同的教育議題進行深入的討論,互相分享教育理念,增加彼此對兩岸三地教育情況的認識。在小組分享會上,兩地教師分享自己在考察交流團中的得著與體會,互相學習、互相啟迪,一起為更優質的教學而努力。增加彼此對兩岸三地教育情況的認識。在小組分享會上,兩地教師分享自己在考察交流團中的得著與體會,互相學習、互相啟迪,一起為更優質的教學而努力。

日期: 2013年 8月 2至 7日 (6 天 )

地點: 廣東省韶關市

合辦機構: 中華教育文化經貿促進協會、台灣教師專業發展學會

接待機構: 韶關學院

兩岸三地教師韶關考察交流團

11

考察交流團邀請了韶關學院校務委員會主任曾崢教授、台灣著名創意大師—台灣實踐大學企業創新

與創業管理研究所陳龍安教授,主講兩場講座,主題分別為「韶關改革開放的成就與挑戰」及 「創意教育」工作坊。

韶關市教育局代表講解韶關市的教育現況和發展,讓參加者掌握當地教育的概況。

台灣實踐大學企業創新教授,主講兩場講座,開放的成就與挑戰」及

陳教授的講座深深地觸動了參加者的心靈,讓他們重新思考教育的意義及方向。

參加者和韶關市第一中學的教師進行交流,分享彼此的教學經驗,互相學習。

在小組分享會上,香港和台灣的教師分享自己在考察交流團中的得著與體會。

考察團團長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總幹事蘇祉祺博士MH與韶關市第一中學校長互贈紀念品。

香港和台灣的教師互相分享教學心得,加強兩地教育界的交流與合作。

參加者參觀了韶關學院優美的校園,感受內地大學生的校園生活。

韶關市曲江九齡小學校長向參加者介紹學校的概況及教育理念。

創意教育工作坊上,參加者都發揮了他們的創意思維。

參加者投入地參與兩場專題講座,獲益良多。

曾崢教授概述了韶關近年的變化與發展,以及國家在發展過程中所遇上的機遇與挑戰,增加了參加者對國情的認識和了解。

陳龍安教授主講的工作坊帶出了教育必須有「愛」。

參加者拜訪了韶關市教育局、韶關學院、韶關市第一中學及曲江九齡小學,了解中國的教育現況。拜訪期間,兩岸三

地教師進行分組討論,了解兩岸三地的教育情況,互相分享教學心得,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為日後的教學注入新元素,並推動三地教育同工的交流和合作。

兩 岸三地教師交流

專 題講座

12

丹霞山獨特的自然景觀讓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南華襌寺的法師帶領大家參觀寺廟,詳細地講解道教文化和歷史。

參加者走過由唐朝名相張九齡下令開鑿的梅關古道,體驗一腳踏兩省的感受。

參加者在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工業園,了解國家近年的經濟發展的情況。

參加者在北伐戰爭紀念館前的大合照。

參加者考察了丹霞山內多個自然景區,了解到內地在環境保育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參加者與瑤族居民一同跳瑤族傳統舞—竹杆舞,認識少數民族的文化。

傳統的客家建築讓參加者感受到他們的生活智慧。

參加者在珠璣古巷,尋找自己祖宗的宗祠。

參加者享用了瑤族傳統長桌宴,體驗少數民族風情。

考察交流團安排了參加者到當地的名勝古蹟參觀考察。參加者考察了「世界自然遺產」丹霞山,親身體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參觀了南華禪寺,認

識中國道教文化和歷史;到訪了乳源瑤族,認識少數民族別具特色的文化、建築風格和生活方式;到訪了始興縣東湖坪民俗文化村,認識客家人的建築風格和生活智慧。此外,參加者亦考察了梅關古道和珠璣古巷,了解古代的主要運輸通道及中國源遠流長的姓氏文化;參觀了北伐戰爭紀念館,認識韶關在中國近代史上所起的關鍵作用;拜訪了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工業園,加深對我國經濟發展現況的認識。

參 觀考察活動

在珠璣古巷,尋找自己祖宗的宗祠。

13

林佩紅老師 (香港)

專業交流方面,藉著韶關的小學、中學及大學的研討會,我們得以加深了解內地的教育情況。我們一改過往內地教育發展相對落後的刻板印象的同時,我們亦樂於看到國家在經濟起飛後願意投放更多資源於教育上。此外,陳龍安教授的講座可說是次交流考察團的最大亮點。陳教授提醒了我們愛的重要性——必須有愛,老師就能衍生出源源不絕的創意,亦只有愛,才能感化我們的學生。沉重的工作及頑皮的學生令不少老師都心灰意冷,陳龍安教授卻重新燃起我們當日投身教育的鬥志。

多個台灣老師的分享,同樣教我們反思香港的教育制度會否過於考試主導,而忘卻了教育的最終目的仍是促進學生的愉快學習。這次的韶關考察團令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除了意外地贏得珍貴的友誼,大部分老師都注入了新的動力,可以更自信、更寬容地繼續教育的道路。

鄭繡娟老師 (香港)

透過不同專題講座、探訪、考察和參觀等活動,認識到韶關的宗教和民族文化、發展成就、過往歷史和建築、以及現在的經濟和未來發展取向。參觀東莞 ( 韶關 ) 產業轉移工業園時,驚訝內地在統籌產業的規模是那麼大型和規模化,交通和各樣配套都齊備,所看見生產機件的廠房很大、整潔和規管井然有序,經濟發展趨向多元化。

劉荻茵老師 (香港)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研究往往都著重如何跟國際社會接軌,但今次行程大家有機會反思老師的核心價值——愛。縱然教師身邊的景物不斷轉變及流逝,唯有心中的彩虹是不變的,學生就得好好地成長。通過這個充滿意義的交流活動,讓我對自己的國家教育情況認識更多,同時也增加了自己對教育的使命感。

嚴麗新老師 (香港)

親身來到韶關,才知道原來韶關並不是落後的城市,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基礎建設也能配合經濟發展。國內城市不但經濟蓬勃,教育也辦得很好。此行擴闊了眼界,原來國內的教育正迎頭趕上,當中有比香港做得更好的地方,值得教育工作者參考和反思。

注入了新的動力 可以更自信 更寬容地繼續教育的道路

鄭鄭1

2

3

劉劉4

考察團團長蘇祉祺博士MH致送紀念品予東莞(韶關)產業轉移工業團負責人,感謝他們的熱情招待。

參加者參觀了韶關市曲江九齡小學校園,了解校園的設備和配套設施。

感 想文章(節錄)

14

陳龍安教授啟發了大家:「愛是一切的答案!

談鳳儀校長 (香港)

身為校長的我,原先也感覺工作很有壓力,但當聽罷九齡小學林金美校長的一席話,頓然覺得她比我辛苦多倍,就以校舍的面積為例,達 16000 平方米的建築物,當中的維修和保養的處理已令人眉頭皺。此外,教師人數達 103 人,可想而知在人事管理工作方面是那麼的艱辛和複雜,在校長群的交流中,大家都覺得教師的管理很不容易,既要剛也要柔,當中須拿捏得準確,不然會引致不必要的誤會,影響彼此的合作關係。但想起林金英校長要管理這麼多老師,必定遇到很多挑戰和難題,她仍抱正面樂觀的態度去面對。真要多多向她學習啊!回港後,我也要好好反思一下,調節自己的心境,當感到工作壓力大時,要想想充滿魄力的林校長,相比之下,相信一定會有所振奮,豁然開朗地迎接挑戰,繼續為這有意義的工作作出承擔,造福我們的下一代。

郭浩佳老師 (香港)

這次旅程中,看到了丹霞山的美,反映了國家自改革開放以後,對環境保育工作的成效。自然美境是人類的寶貴資產,韶關擁有丹霞山之美境,保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讓世界各地的旅客與國內各處的同胞都能欣賞這丹霞美境。

卓彥廷老師 (香港)

我已經當了七年老師。為了學生,我每分每秒都在埋頭苦幹,我時時刻刻都在努力進修。由此可見,我每天都為學生和為自己活得很「用力」。雖然教學的熱誠並沒冷卻,但對怎樣才能教好學生卻有黔驢技窮之感。陳教授這一課,對我來說是下學年開學前的「及時雨」。陳教授告訴了我,要教育的效果令人滿意,必先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要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教育的方法必須有創意。他更指出創造力的核心概念是愛。只要對學生有愛,你就能「從四方八面出發讓學生的希望不落空」。在實施創造思考教學時,心中有「愛」,再加上「用心用新」,創意就會源源不絕的湧現,你就會成為有創意的老師。我會記住的,「愛是一切的答案」!

「創意教育」講座後,參加者紛紛與陳教授拍照留念。

5

6

7

發了大家:「愛是一切的答案!」

15

尹錦盈老師 (香港)

是次交流考察團最大的特色是能與當地老師直接交流,在小組討論中,沒有固定的題目,沒有固定的方式,大家暢所欲言。三地老師討論到各地的學校制度、學生學習範疇、學生質素⋯⋯甚至教師薪金、進修等不同的題目,只恨時間太短,想談的卻太多。這些交流都有助我們互相認識、了解,對老師的教育心起了重要的作用。教育是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關注的項目,香港特區政府在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投入 769 億元,佔政府總開支約 17.5%,教育的重要是不容置疑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國之根本,我有幸參與其中,實是萬幸。是次交流活動,再一次幫助我重溫初執教鞭時的熱情與多年教學的點滴,真是獲益良多,不枉此行。

尹9

潘德琳老師 (台灣)

韶關好行韶光易逝情未了關愛無限意難忘好山好水好人情行路萬里樂歡暢

潘8

流活動 再 次幫助我重溫初執教鞭時的熱情與多年教學的點滴,真是獲益良多,不枉此行。

楊裕新老師 (香港)

陳龍安教授對愛的教育的那份堅持,每一句話、每一字詞都充滿教育的意義和激情,頓時喚起了我當初投身教育界,成為教師的那份決心和理想。我很同意陳教授所說的創意教育是由愛的教育開始。對學生多一份同理心,多一點聆聽,多說欣賞的話,促進彼此的關係,才能在坦誠的互動找到無窮的創意,這讓我明白到教育不是艱難的事。

郭素老師 (台灣)

韶關行 丹霞山門群英會 博物館中詳明細翔龍湖上樂泛舟 陰元石縫育生機錦石巖寺半山壁 長老峰頂觀天際陽元石下昂首拜 北伐誓師韶州地乳源瑤族是必背 長桌饗宴慶歡聚丹霞乳源心頭記 美景良辰長相憶

11

10

台灣教師在惜別晚宴工作了《韶關好行》的詩,記載六天的美好時光。

參觀北伐戰爭紀念館,講解員用心地講解國家的近代史。用 講解國家的近代史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