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 缘起工地 情长万里 天山之光 - powerchina · 2019-01-07 ·...

1
本版编辑 梁惠琴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2014 1 23 中国电力建设报 本报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 1 7 号楼 邮政编码:100044 电话:58382730 88358970 传真:58382734 E-mail:[email protected] 解放军报印刷厂印刷 (内部资料免费交流) 文化·生活 红叶初绽 李小雪 南水北调 中线礼赞 ——写在南水北调中线 鹤壁Ⅲ标 李云霞 是金龙 是银蛇 是蜿蜒无尽 是绵延不绝 是二十一世纪的大运河 是新生代构建的红旗渠 是众多参建单位的协作 是无数一线工人的力量 一线平淡的生活 从癸未到癸巳的日新月异 是大型振动碾的大刀阔斧 是小型平板夯的精雕细琢 是渠底换填砂砾料的良好品质 是渠坡衬砌混凝土的固若金汤 朝阳迎来憨厚的笑脸 月色送回敦实的背景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从清晨到黄昏 从冬天到春天 如果说南水北调是一个故事 那么一线工人就是清新俊逸的词藻 如果说南水北调是一首诗歌 那么一线工人就是为赋新词的墨客 如果说南水北调是一幅卷轴 那么一线工人就是手执丹青的画家 如果说南水北调是一支交响乐 那么一线工人就是灵动美妙的音符 多少个不眠的夜晚 多少次深情的凝望 多少汗水 多少辛劳 只为了将她呈现在 全世界面前的那一刻 让世人都默默注视那存在的美丽 作者单位:水电十二局 天山之光 ——哈密光伏建设之歌 渡黄河,越峻岭,过关隘, 沿丝绸之路,循祁连山脉, 一路西行。 出了春风不度的玉门关, 穿过寥无人迹的星星峡, 在哈密瓜的故乡安营扎寨。 九月的戈壁骄阳似火, 九月的天山白雪皑皑。 百年的左公柳迎来了远方的客人, 千古的荒原等待着 电建儿女书写豪迈。 搭临建,傍孤寂的石块, 开钻机,于无垠的滩海。 顶烈日,红黑的脸蛋搞怪, 迎朔风,皴裂的皮肤无碍。 吃一顿午饭,不论干馍与咸莱, 喝几口凉水,一扫疲惫的神态。 出发伴星星,心潮澎湃; 归来已子夜,你我同在。 桩基破土而出, 如春笋般生机盎然活泼酷帅; 支架寒光闪闪, 如战士般飒爽英姿威武气派; 硅板昂首望天, 在阳光下气度不凡奕奕神釆。 秋去冬来, 带不走建设者的挚爱; 万木早已萧衰, 掩不住追梦者的期待; 大雪一次次覆盖, 盖不住火一样的情怀。 就这样, 寻着夸父的足迹, 追赶光电的时代。 天山之巅依然雪白, 如洗的天空清透高远, 太阳笑得更加灿烂。 天之蓝,云带彩, 水之清,人尽爱。 天山之光刺透厚重的雾霾, 新能源将在长城内外—— 演绎新一轮的精彩! 作者单位:水电甘肃能源公司 1 1 日晚,水电十局有限公司缅 甸莱比塘铜矿项目部为一对新人举 办了具有工地特色的婚礼,这是公司 海外项目员工第一次在国外项目工 地举办婚礼,新人新事新办,全体项 目员工为他们送上热烈的祝福。 新人王冠人和潘浩文都是铜矿 项目的员工,在近两年的工作接触 中,俩人从同事发展成为恋人,并 定下回国结婚日期,但考虑到项目 施工时间紧、任务重,两人放弃回 国举办婚礼计划,决定在项目上举 办一个有特色的婚礼,他们的想法 得到了双方父母和亲戚朋友的支 持,也得到项目部的关心和重视, 为此,项目部为他俩布置了简单而 又温馨的婚礼会场,项目部全体员 工分头操办婚礼的每一个细节,同 时,项目后勤厨师也为他们准备了 丰富的婚礼宴席。 婚礼在缅甸时间晚上 6 时举行, 新人随着婚礼进行曲音乐声缓缓入 场,接受大家真诚的祝福。项目党工 委书记侯彦君为新人宣读了婚约,现 场经理万春来为新人证婚,希望他们 从今以后要一心一意、忠贞不渝地爱 护对方,并祝福他们在人生旅途中永 远心心相印、白头偕老、美满幸福。 在大家的祝贺声中,一对新人感动地 许下了庄重的承诺,并表示在建设好 自己小家的同时,也为建设项目部这 个大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缘起工地 情长万里 婉约李清照 说到词,大多数人肯定会想到宋 词,宋词经过千百年流传至今,依然脍 炙人口,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想必大 家对宋词的喜爱也是因为它的豪放与 婉约,而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 李清照——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 压江南,文盖塞北”。她的词多是细腻 婉转,清新别致,感情至深,每每读到, 往往引人入胜,情不自禁。我想,这也 正是宋词的魅力所在。 学生时代的我总喜欢揣着一本宋词 小册在手里。记得那是在上高中的时候, 学校门口书摊上用了 3.5 元钱买的,蓝色 白边的小册子,宛如巴掌那么大,随手就 可以装进口袋,方便极了。中饭以后,下 午课之前,在操场上找一个角落,打开,细 细品读,完全被那些优美的词句所吸引。 那个时候大爱李清照的词,可能是因为自 己是个小女生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青春 期年龄的问题,懵懂又朦胧,总免不了对 她词中那些细腻的语言情有独钟,仿佛一 下子写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甚至触及 到灵魂。 读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感觉快乐似乎一下子被放大,读到“寻 寻觅觅,冷冷清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 昏点点滴滴,”又被这种无边的忧伤所 弥漫,忍不住会莫名掉眼泪。忧她之 忧,喜她之喜,为她家破人亡、颠破流离 的处境而难过。说我沉醉于她也罢,说 我痴迷于她的词也可,总之,也是从那 个时候起我就偏爱喜欢上了词。每当 夜深人静难眠的时候,总忍不住翻出那 本小册,静静地读上一两首,跟着词人 一起感受那个年代里的悲欢喜怒。有 时候觉得她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不 幸的是因为她的一生孤苦无依,颠离漂 泊,充满变数,幸运的是正是因为这些 遭遇才让她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鼎盛时 期,有了“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留给我 们后人如此宝贵的文学财富,不免心中 又对她顿生敬畏。 其实说到她的词风也不完全是伤感 的,《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 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 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 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以及个人生 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痛苦不 堪,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 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 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写到这,心里蓦地五味俱全,难以 言表。李清照的词纪念了我们这一代 人的青春,隐约看见课堂上老师在黑板 上写下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白色 粉笔字,而那时的我们似懂非懂的表情 依然刻画在脑海里难以抹去。 倘若命运一定要堵上历史的变迁, 倘若历史真的可以改变,我祈祷还你一 片晴天,从此琴瑟和弦,不再忧伤。 作者单位:水电三局 1 11 1 37 分,存在了 1300 多年的独克宗古城起火,大火烧了 10 个小时才被扑灭,百余栋房屋化为灰 烬,上千位百姓失去居所,古城部分 文物、唐卡等文化艺术品被焚毁。 消息一经报出,网络、民间,遗憾 声、质问声瞬间哗然。 能不疾首痛心么?烧掉的是中华 民族存在了上千年的灿烂文化,一经消 失,无法复原,损失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能不愤然质问么?存在了一千 多年为什么偏偏在我们这个时代毁 于一旦?是谁“点燃”的?是金钱、是 利益、是税收,是一味地索取?是煤、 是电、是燃气,是现代文明?千年“月 光之城”就这样消失么? 在这样一片惋惜、质问声中,圣洁 的香格里拉,又一次从我尘封的记忆 里清晰、忧伤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10 年前,我被英国人詹姆斯· 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深深吸 引,一心想去探寻书中描绘的那个 “世外桃源”。渴望走进幽深的峡谷, 朝拜神圣的雪山,饱览飞舞的瀑布, 看草原晨曦缤纷、牛羊成群,品森林 烟雨迷蒙、湖泊宁静。怀着无限的憧 憬我走进了香格里拉——迪庆藏族自 治州,结识了这个“吉祥如意的地方”。 也就在那一次旅行中,独克宗古城成 为我生命中的一段温馨记忆。那纯净 的天空、辉煌的庙宇、古朴的木屋、留有 马蹄印的石板街巷、好客的藏胞,深深 印在我的心上,让我至今向往。 独克宗古城:有一个梦幻般的别 名——理想的月光城,坐落于云南省迪 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建塘镇,海拔 3300 米,是“香格里拉”的腹心地,四周 群山环绕,景色四季迥异神奇。古城古 朴悠然,藏式木屋连片,石板铺路,小巷 逼仄。是一座具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 古城,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好、最大的藏 民居群。城内共有3 条街33 个巷,灵通 的四方街秀于古城中心,一条条故巷从 这里起步走出、经络般向四面延伸, 23 个民族和谐相居,其乐融融。茶马古道 及今天的滇藏公路均经此而过,走向 远方。古城总面积 16.6 平方公里,依 山势而建,路面起伏不平,依地势铺就 的石板路上遗留着深深的马蹄印,记 录着岁月的久远和当年马帮的沧桑。 古城始建于唐代,出自吐蕃王朝 之手。唐代的滇西北为吐蕃王朝所属 地,吐蕃政权在这里的大龟山顶设立 官寨,垒石为城,城名“独克宗”。兴建 古城时,采用当地出产的白色粘土作 为外墙涂料,月光下,白色的古城楚 楚动人。“独克宗”藏语意为白色石头 城,寓意月光城。后来的古城环绕山 顶上的官寨而建,古城的建筑布局犹 如八瓣莲花,古朴的藏式木屋一幢接 一幢。历经千年,代代相传,如今人 们仍然生活在这里。但是,古城薄弱 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 步伐。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又使古城 失去了往昔的悠闲与宁静。 那年秋季,我怀揣着对古城、对藏 文化的崇敬,走进古城,一心想感受她 的厚重历史,触摸她的淳朴、幽静,体悟 四方街的通衢、灵秀,没成想心境却被 浓浓的商业氛围打扰。于是,随着小城 的繁华、人群的喧闹我也成了古城的一 个匆匆过客。10 多年后,时过境迁,原 以为许多记忆已经渐渐淡去, 11 日听到 古城失火的消息时,竟然是那样的不舍 和伤痛,才感知古城淳朴的民风、纯净 的天空、藏民对信仰的虔诚、古城的温 馨已经永久留在我的记忆中。 千斤沉重勾起了一串串的牵挂。 那个扶我上马的藏族小伙你还好 么?你的身影是否也在灭火的人流 中?那个销售羊毛披肩的小阿妹大火 是否殃及你的店?我愿你明亮的眸子 还是那么动人,千万别盈满伤心泪。 卖牛角梳的阿婆你的家是否在大火中 幸免?梳子、披肩我一直珍藏到如今。 古城中心的四方街如何?你被誉 为古城的灵魂所在,几乎所有的街道 都是从你的中心蔓延而去,几乎每个 黄昏人们都要在这里欢歌载舞,还有 那个豪放、洒脱的藏族汉子,我曾经畅 饮青稞酒、陶醉在你原生态的歌声里, 情不自禁地和你们手牵手跳起锅庄 舞,我多么希望你们都能够安好。 屹立于古城中央龟山之巅的朝阳 楼,你地处高原,高耸入云,蔚为壮观, 是否安然?那个世界上最大、高21 米、 60 吨的转经筒,听说你已经载入吉尼 斯世界纪录,我也曾和无数的信徒一 样,嘴里喃喃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几个人合力转动你,把幸福平安期盼, 而你脚下的古城,平安却丢在一眼间。 古城圣洁的长空啊,蓝天依旧,白 云浮动,为何不让吉祥如意永驻人间。 千年“月光之城”你就要这样和 我说再见么?我有千般不舍和无 奈。千年的独克宗能否复原?如何 才能重现古城之厚重历史风采? 我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 述清我的沉重、我的挂牵…… 作者单位:电建总部 难舍千年 难舍千年 月光城 月光城 书海泛舟 人与自然 书法作品 心系百姓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诗一首 作者:电建总部王志平 书法欣赏 童年的年味 杜万朴 如今的年是越过越“现代化”了,年 味却越来越淡了,总觉得过年没啥意 思。有了这样的心情,便越是怀念童年 时的春节了,觉得还是童年时在农村的 年味是最浓的。 在老家农村,一进入腊月,家家户 户都开始忙碌起来,打扫屋子、置办年 货,妇女们忙着蒸馒头、炸丸子、剁馅子 ……男人们杀猪宰羊,虽说忙得很辛 苦,可是心情却特别的高兴。那个时候 啊,整个村子都被浓浓的年味包裹着。 当然,最高兴的却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 的孩子们,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戴新 帽、吃糖果、放鞭炮……小伙伴们发疯 似地在房前屋后窜来窜去……还有一 件最幸福的事,就是可以收到压岁钱。 虽说拜年对小孩子来说“繁琐”了些,但 是“有利可图”,可以拿到压岁钱,还是 手舞足蹈地跟着大人屁股后面东一家、 西一家地叫着爷爷、奶奶、伯伯,说着吉 祥的祝福话语,小时候过年啊,真快乐、 真自在、多幸福啊…… 除夕守岁,全家人围坐一起吃团圆 饭。那时在农村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 娱乐节目,大人们包饺子、做菜,小孩子 们跑前跑后地等着吃香喷喷的年夜 饭。子时到了,整个村子像炸开了锅, 几乎在同一时间鞭炮齐鸣、爆竹声声。 吃过年夜饭,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不甘寂 寞,手拎着灯笼纷纷跑出了家门,有的 打雪仗、有的放炮竹烟花、有的吹泥喇 叭……热闹极了。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用的 一应俱全,文化娱乐丰富多彩,过年和 不过年都差不多了,真的是天天饺子月 月是年。而我每到过年的时候,依然怀 念童年过年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 圆饭那其乐融融的亲情交织的温馨,在 那贫困的岁月里,团圆更显珍贵。 作者单位:山东电建一公司 职工摄影园地 千树万树“梨花‘开 水电十四局往事悠悠 书画作品 红梅迎春 作者:水电四局董其彪 雪乡 水电五局韩乃静 书法作品 赞《十八届三中全会》 作者:水电十一局比翼双飞

Upload: others

Post on 10-Jul-2020

4 views

Category:

Documents


0 download

TRANSCRIPT

本版编辑 梁惠琴 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42014 年 1 月 23 日中国电力建设报

本报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1号7号楼 邮政编码:100044 电话:58382730 88358970 传真:58382734 E-mail:[email protected] 解放军报印刷厂印刷 (内部资料免费交流)

文化·生活

红叶初绽 李小雪 摄

南水北调中线礼赞——写在南水北调中线

鹤壁Ⅲ标

◇李云霞

是金龙是银蛇是蜿蜒无尽是绵延不绝是二十一世纪的大运河是新生代构建的红旗渠是众多参建单位的协作是无数一线工人的力量一线平淡的生活从癸未到癸巳的日新月异是大型振动碾的大刀阔斧是小型平板夯的精雕细琢是渠底换填砂砾料的良好品质是渠坡衬砌混凝土的固若金汤朝阳迎来憨厚的笑脸月色送回敦实的背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清晨到黄昏从冬天到春天如果说南水北调是一个故事那么一线工人就是清新俊逸的词藻如果说南水北调是一首诗歌那么一线工人就是为赋新词的墨客如果说南水北调是一幅卷轴那么一线工人就是手执丹青的画家如果说南水北调是一支交响乐那么一线工人就是灵动美妙的音符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多少次深情的凝望多少汗水多少辛劳只为了将她呈现在全世界面前的那一刻让世人都默默注视那存在的美丽

作者单位:水电十二局

天山之光——哈密光伏建设之歌

◇王 炜

渡黄河,越峻岭,过关隘,沿丝绸之路,循祁连山脉,一路西行。出了春风不度的玉门关,穿过寥无人迹的星星峡,在哈密瓜的故乡安营扎寨。

九月的戈壁骄阳似火,九月的天山白雪皑皑。百年的左公柳迎来了远方的客人,千古的荒原等待着电建儿女书写豪迈。

搭临建,傍孤寂的石块,开钻机,于无垠的滩海。顶烈日,红黑的脸蛋搞怪,迎朔风,皴裂的皮肤无碍。吃一顿午饭,不论干馍与咸莱,喝几口凉水,一扫疲惫的神态 。出发伴星星,心潮澎湃;归来已子夜,你我同在。

桩基破土而出,如春笋般生机盎然活泼酷帅;支架寒光闪闪,如战士般飒爽英姿威武气派;硅板昂首望天,在阳光下气度不凡奕奕神釆。

秋去冬来,带不走建设者的挚爱;万木早已萧衰,掩不住追梦者的期待;大雪一次次覆盖,盖不住火一样的情怀。就这样,寻着夸父的足迹,追赶光电的时代。

天山之巅依然雪白,如洗的天空清透高远,太阳笑得更加灿烂。天之蓝,云带彩,水之清,人尽爱。天山之光刺透厚重的雾霾,新能源将在长城内外——演绎新一轮的精彩!

作者单位:水电甘肃能源公司

1月1日晚,水电十局有限公司缅甸莱比塘铜矿项目部为一对新人举办了具有工地特色的婚礼,这是公司海外项目员工第一次在国外项目工地举办婚礼,新人新事新办,全体项目员工为他们送上热烈的祝福。

新人王冠人和潘浩文都是铜矿项目的员工,在近两年的工作接触中,俩人从同事发展成为恋人,并定下回国结婚日期,但考虑到项目施工时间紧、任务重,两人放弃回国举办婚礼计划,决定在项目上举办一个有特色的婚礼,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双方父母和亲戚朋友的支持,也得到项目部的关心和重视,为此,项目部为他俩布置了简单而

又温馨的婚礼会场,项目部全体员工分头操办婚礼的每一个细节,同时,项目后勤厨师也为他们准备了丰富的婚礼宴席。

婚礼在缅甸时间晚上 6 时举行,新人随着婚礼进行曲音乐声缓缓入场,接受大家真诚的祝福。项目党工委书记侯彦君为新人宣读了婚约,现场经理万春来为新人证婚,希望他们从今以后要一心一意、忠贞不渝地爱护对方,并祝福他们在人生旅途中永远心心相印、白头偕老、美满幸福。在大家的祝贺声中,一对新人感动地许下了庄重的承诺,并表示在建设好自己小家的同时,也为建设项目部这个大家奉献自己的力量。

缘起工地 情长万里◇柯 俊 钟 杰

婉约李清照◇青 丰

说到词,大多数人肯定会想到宋词,宋词经过千百年流传至今,依然脍炙人口,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想必大家对宋词的喜爱也是因为它的豪放与婉约,而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李清照——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她的词多是细腻婉转,清新别致,感情至深,每每读到,往往引人入胜,情不自禁。我想,这也正是宋词的魅力所在。

学生时代的我总喜欢揣着一本宋词小册在手里。记得那是在上高中的时候,学校门口书摊上用了3.5元钱买的,蓝色白边的小册子,宛如巴掌那么大,随手就可以装进口袋,方便极了。中饭以后,下午课之前,在操场上找一个角落,打开,细细品读,完全被那些优美的词句所吸引。那个时候大爱李清照的词,可能是因为自己是个小女生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青春期年龄的问题,懵懂又朦胧,总免不了对她词中那些细腻的语言情有独钟,仿佛一下子写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甚至触及到灵魂。

读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感觉快乐似乎一下子被放大,读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被这种无边的忧伤所弥漫,忍不住会莫名掉眼泪。忧她之忧,喜她之喜,为她家破人亡、颠破流离的处境而难过。说我沉醉于她也罢,说我痴迷于她的词也可,总之,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偏爱喜欢上了词。每当夜深人静难眠的时候,总忍不住翻出那本小册,静静地读上一两首,跟着词人一起感受那个年代里的悲欢喜怒。有时候觉得她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因为她的一生孤苦无依,颠离漂泊,充满变数,幸运的是正是因为这些遭遇才让她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有了“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留给我们后人如此宝贵的文学财富,不免心中又对她顿生敬畏。

其实说到她的词风也不完全是伤感的,《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以及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痛苦不堪,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写到这,心里蓦地五味俱全,难以言表。李清照的词纪念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隐约看见课堂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白色粉笔字,而那时的我们似懂非懂的表情依然刻画在脑海里难以抹去。

倘若命运一定要堵上历史的变迁,倘若历史真的可以改变,我祈祷还你一片晴天,从此琴瑟和弦,不再忧伤。

作者单位:水电三局

1月 11日 1时 37 分,存在了 1300多年的独克宗古城起火,大火烧了 10个小时才被扑灭,百余栋房屋化为灰烬,上千位百姓失去居所,古城部分文物、唐卡等文化艺术品被焚毁。

消息一经报出,网络、民间,遗憾声、质问声瞬间哗然。

能不疾首痛心么?烧掉的是中华民族存在了上千年的灿烂文化,一经消失,无法复原,损失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能不愤然质问么?存在了一千多年为什么偏偏在我们这个时代毁于一旦?是谁“点燃”的?是金钱、是利益、是税收,是一味地索取?是煤、是电、是燃气,是现代文明?千年“月光之城”就这样消失么?

在这样一片惋惜、质问声中,圣洁的香格里拉,又一次从我尘封的记忆里清晰、忧伤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10 年前,我被英国人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深深吸引,一心想去探寻书中描绘的那个

“世外桃源”。渴望走进幽深的峡谷,朝拜神圣的雪山,饱览飞舞的瀑布,看草原晨曦缤纷、牛羊成群,品森林烟雨迷蒙、湖泊宁静。怀着无限的憧憬我走进了香格里拉——迪庆藏族自治州,结识了这个“吉祥如意的地方”。也就在那一次旅行中,独克宗古城成为我生命中的一段温馨记忆。那纯净的天空、辉煌的庙宇、古朴的木屋、留有马蹄印的石板街巷、好客的藏胞,深深

印在我的心上,让我至今向往。独克宗古城:有一个梦幻般的别

名——理想的月光城,坐落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建塘镇,海拔3300米,是“香格里拉”的腹心地,四周群山环绕,景色四季迥异神奇。古城古朴悠然,藏式木屋连片,石板铺路,小巷逼仄。是一座具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城内共有3条街33个巷,灵通的四方街秀于古城中心,一条条故巷从这里起步走出、经络般向四面延伸,23个民族和谐相居,其乐融融。茶马古道及今天的滇藏公路均经此而过,走向远方。古城总面积 16.6平方公里,依山势而建,路面起伏不平,依地势铺就的石板路上遗留着深深的马蹄印,记录着岁月的久远和当年马帮的沧桑。

古城始建于唐代,出自吐蕃王朝之手。唐代的滇西北为吐蕃王朝所属地,吐蕃政权在这里的大龟山顶设立官寨,垒石为城,城名“独克宗”。兴建古城时,采用当地出产的白色粘土作

为外墙涂料,月光下,白色的古城楚楚动人。“独克宗”藏语意为白色石头城,寓意月光城。后来的古城环绕山顶上的官寨而建,古城的建筑布局犹如八瓣莲花,古朴的藏式木屋一幢接一幢。历经千年,代代相传,如今人们仍然生活在这里。但是,古城薄弱的基础设施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步伐。旅游业的快速兴起,又使古城失去了往昔的悠闲与宁静。

那年秋季,我怀揣着对古城、对藏文化的崇敬,走进古城,一心想感受她的厚重历史,触摸她的淳朴、幽静,体悟四方街的通衢、灵秀,没成想心境却被浓浓的商业氛围打扰。于是,随着小城的繁华、人群的喧闹我也成了古城的一个匆匆过客。10多年后,时过境迁,原以为许多记忆已经渐渐淡去,11日听到古城失火的消息时,竟然是那样的不舍和伤痛,才感知古城淳朴的民风、纯净的天空、藏民对信仰的虔诚、古城的温馨已经永久留在我的记忆中。

千斤沉重勾起了一串串的牵挂。

那个扶我上马的藏族小伙你还好么?你的身影是否也在灭火的人流中?那个销售羊毛披肩的小阿妹大火是否殃及你的店?我愿你明亮的眸子还是那么动人,千万别盈满伤心泪。卖牛角梳的阿婆你的家是否在大火中幸免?梳子、披肩我一直珍藏到如今。

古城中心的四方街如何?你被誉为古城的灵魂所在,几乎所有的街道都是从你的中心蔓延而去,几乎每个黄昏人们都要在这里欢歌载舞,还有那个豪放、洒脱的藏族汉子,我曾经畅饮青稞酒、陶醉在你原生态的歌声里,情不自禁地和你们手牵手跳起锅庄舞,我多么希望你们都能够安好。

屹立于古城中央龟山之巅的朝阳楼,你地处高原,高耸入云,蔚为壮观,是否安然?那个世界上最大、高21米、重60吨的转经筒,听说你已经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也曾和无数的信徒一样,嘴里喃喃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几个人合力转动你,把幸福平安期盼,而你脚下的古城,平安却丢在一眼间。

古城圣洁的长空啊,蓝天依旧,白云浮动,为何不让吉祥如意永驻人间。

千年“月光之城”你就要这样和我说再见么?我有千般不舍和无奈。千年的独克宗能否复原?如何才能重现古城之厚重历史风采?

我不知用什么样的语言才能表述清我的沉重、我的挂牵……

作者单位:电建总部

难舍千年难舍千年““月光城月光城””◇◇惠惠 文文

书海泛舟

人与自然

→书法作品

心系百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诗一首

作者:电建总部王志平

书法欣赏

童年的年味◇杜万朴

如今的年是越过越“现代化”了,年味却越来越淡了,总觉得过年没啥意思。有了这样的心情,便越是怀念童年时的春节了,觉得还是童年时在农村的年味是最浓的。

在老家农村,一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打扫屋子、置办年货,妇女们忙着蒸馒头、炸丸子、剁馅子……男人们杀猪宰羊,虽说忙得很辛苦,可是心情却特别的高兴。那个时候啊,整个村子都被浓浓的年味包裹着。当然,最高兴的却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们,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戴新帽、吃糖果、放鞭炮……小伙伴们发疯似地在房前屋后窜来窜去……还有一件最幸福的事,就是可以收到压岁钱。虽说拜年对小孩子来说“繁琐”了些,但是“有利可图”,可以拿到压岁钱,还是手舞足蹈地跟着大人屁股后面东一家、西一家地叫着爷爷、奶奶、伯伯,说着吉祥的祝福话语,小时候过年啊,真快乐、真自在、多幸福啊……

除夕守岁,全家人围坐一起吃团圆饭。那时在农村没有电视,也没有什么娱乐节目,大人们包饺子、做菜,小孩子们跑前跑后地等着吃香喷喷的年夜饭。子时到了,整个村子像炸开了锅,几乎在同一时间鞭炮齐鸣、爆竹声声。吃过年夜饭,我们这些小孩子们不甘寂寞,手拎着灯笼纷纷跑出了家门,有的打雪仗、有的放炮竹烟花、有的吹泥喇叭……热闹极了。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的用的一应俱全,文化娱乐丰富多彩,过年和不过年都差不多了,真的是天天饺子月月是年。而我每到过年的时候,依然怀念童年过年时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那其乐融融的亲情交织的温馨,在那贫困的岁月里,团圆更显珍贵。

作者单位:山东电建一公司

职工摄影园地

千树万树“梨花‘开 水电十四局李 文 摄

往事悠悠

↑书画作品

红梅迎春

作者:水电四局董其彪

雪乡 水电五局韩乃静 摄

←书法作品

赞《十八届三中全会》

作者:水电十一局天 宝

比翼双飞